KR2k0078 行水金鑑-清-傅澤洪 (master)


[147-1a]
欽定四庫全書
 行水金鑑巻一百四十七
          江南按察使傅澤洪撰
  運河水
 嘉祥縣河道北自汶上縣孫村交界起南至鉅野縣
 小長溝迤北交界止計長十六里河防志/
 蜀山湖周六十五里一山獨峙湖心蜀者獨也故名
 其幫湖運堤屬嘉祥者自馮家壩至孫村二千三百
[147-1b]
 四十四丈屬汶上者自孫村至分水口南一千五百
 丈其湖堤自馮家壩起至蘇魯橋止共長三千五百
 十丈以蓄水濟運厯嵗収蓄汶水原有南月河口林
 家村口田家樓口及胡家樓口而無子堤每水大則
 出長溝滚水壩入馬場湖而石壩自明季以来久廢
 現従蘇魯橋陳蔡口注之又本壩以北别有嵗築草
 壩一道兩頭洩㵼接聫湖堤其東北受水處植栁以
 禁侵佃山東全河備考/
[147-2a]
 蜀山湖所以蓄水濟運也故冬月挑河之時則汶河
 之水盡収入湖以備春夏之用故此湖之水較他湖
 為最𦂳要但従前湖水盛大則由馮家壩滚入馬場
 湖今馮家壩已經堵築閉塞矣葢馬場湖巳受府河
 泗河之水故不必再加以此湖之水也但數年以来
 開利運閘則此湖之水多洩扵南故北運每苦淺阻
 今宜將利運閘永為閉塞而此湖之水専濟北運迨
 北河水小然後開田家樓邢家林河口出分水口閉
[147-2b]
 栁林閘開十里閘使水北注則北河之水自無不足
 矣 湖地計一千八百九十餘頃除宋尚書祭田地
 十二頃并髙亢地八頃五十三畝令民佃種外其餘
 一千八百六十九頃四十六畝二分蓄水有南月河
 口邢家林口田家樓口胡家樓口又長溝有滚水石
 壩一道東岸有陳蔡口每湖水大則従此出入馬場
 河 十字河不可輕開葢南旺湖水原蓄以濟北運
 者也若南運水小需用南旺湖水亦必待金口壩黒
[147-3a]
 風口五里營閘十里舗閘安居閘竝楊家壩盡皆開
 放而水仍不足以濟運然後開十字河十字河既開
 須俟重運一過南旺即將十字河堵閉盖南水之入
 海既逺而中間之水如彭口大泛口徐塘口之入運
 河者又多且兼以獨山湖南陽湖昭陽湖㣲山湖各
 處之水滙流入運河以達海運河既小宣洩不及勢
 必泛溢民田此十字河之必不可開盖恐其助南行
 之水而為虐者也古人分水三分往南良有故也十/字
[147-3b]
 河形如十字河在柳林寺前二閘之間盖馬/場河之下流也過寺前閘之下則為通濟閘 白嘴
 宜建閘一座使馬場湖水由此入運則不致一洩無
 餘盖此處宜與通濟閘相照應如通濟閘下板須使
 馬塲河水灌滿運河然後送㑹牌到寺前舗使寺前
 啓板則南旺之水不至大洩於南矣居濟一得/
 鉅野縣河道北自嘉祥縣大長溝迤南交界起南至
 濟寧衞曹井橋迤北交界止計長二十五里内有通
 濟閘一座河防志/
[147-4a]
 馮家壩在大長溝萬厯十七年建長十餘丈係蜀山
 湖之門户地卑而水易洩故築石壩以障之水大則
 洩入馬場湖不至病民水小則蓄以濟運實為要區
 山東全河備考/
 通濟閘舊例下板十二塊但閘夫利於少下故閘之
 上下毎有阻澁須時為稽查使板全下則運艘自可
 通行矣時船少時自當一塘灌一塘若濟寧以南一
 帶船多須天井閘過四塘或過五塘此閘始放一塘
[147-4b]
 則水不妄洩上下自無淺阻之虞若上下水勢足用
 又不必儘塘灌放躭延時日須一塘約過二百隻可
 滿寺前閘一塘足矣予斟酌南北之宜專以此閘為
 界水第三閘盖寺前閘啓板放船則此閘之板嚴下
 水自不至於南洩也 此閘宜下板十八塊盖必多
 下板方能蓄水而閘板又不宜多啓盖多啓則洩水
 太甚故或三日一次啓板或二日一次啓板必不得
 已亦必一日一次啓板斷不可一日二次或三次啓
[147-5a]
 板以致洩水太甚後不能繼必致淺阻啓板之後船
 已過完即速下板而㑹牌亦不可早送必俟次日方
 可送到寺前舗閘使馬場湖水必由白嘴入運河將
 通濟閘上一塘灌滿然後啓寺前舗閘則上源之水
 不致多洩而南旺上下不致淺阻矣居濟一得/
 濟寧衞河道北自曹井橋迤北鉅野縣交界起南至
 五里營迤東濟寧州交界止計長一十七里八分河/防
 志/
[147-5b]
 濟寧之西湖曰馬場又名任湖在漕渠北岸周圍四
 十里上受蜀山湖水北岸為減水閘三即五里營十
 里舗安居鎮是也東為堤一道長一千六百餘丈湖
 之西口為馮家壩山東全河備考/
 蜀山湖之水由馮家滚水壩入湖故於五里營建束
 水堤一道以蓄水又建減水閘一座以洩水又於十
 里舗安居各建減水閘一座以備蓄洩此古制也自
 馮家滚水壩堵築開五里營堤口而馬場湖乃不受
[147-6a]
 蜀山之水而受府河之水矣府河即泗河也既引泗
 河之水入馬場湖自應於馬場湖内開河一道於長
 溝開一泗河口放水濟運如南旺汶河口之制則泗
 水始為有用矣以泗水濟南運以汶水濟北運而北
 運之水自無不足之患矣 馬場湖承受洸泗二河
 之水蓄以濟運最闗緊要原額七百三十餘頃載明
 濟寧州誌縁湖北無堤公私混雜以致濵湖居民僉
 以淹沒民田屢呈放水築堤前經詳憲飭查在案而
[147-6b]
 該府輒以水内難查為詞尚未清界今湖水已經開
 放殆盡地畝俱已涸出若不及時清查築堤將來又
 蹈前轍則湖終無蓄水之日矣理合詳憲迅賜委員
 及時查丈清界築堤庶湖地原額得復民田免淹湖
 水得蓄而運道民生均有攸賴矣 十里舗閘在五
 里營閘之上五里營閘已經廢壞不必修矣至十里
 舗閘亦不可輕開盖此閘界在湖心一經開放則湖
 水一洩無餘必運河水涸糧船淺阻萬不得已然後
[147-7a]
 可開此閘且看後邊糧船多少如糧船無多可開若
 糧船尚少必不可輕開恐後不接濟也惟白嘴開放
 無妨 安居閘亦不可輕開為其洩水太甚也必俟
 白嘴不能入運方可開放此閘然開放亦當有節須
 閘上下板酌量放水使僅足濟運無致太洩仍於閘
 内引河兩旁開副河二道毎道開導水之小渠五處
 二道共十處如用水時先開一渠如不足再開一渠
 又不足乃再開一渠漸次開放水足即止不可多開
[147-7b]
 致水盡洩十里舗閘亦宜倣此居濟一得居十里舖/平水閘安 平水閘
 俱在/衛境
 牛頭河西自耐牢坡口在濟寧/州境東至魚臺之塌場口
 九十里係明初徐達所開不惟可以通運而濟寧以
 南窪地之水由之洩入昭陽實濟寧以南之水道也
 自穀亭淤而塌場口塞濟寧南鄉遂歳受水患應仍
 浚牛頭河使達昭陽諸湖以通蓄洩而濟寧南鄉一
 帶窪地倘能築岸分圩效江南插秧種稻之法以獲
[147-8a]
 水田之利即可轉荒瘠而變膏腴亦存乎其人之興
 舉也昔商輅記平江伯陳鋭開耐牢坡畧曰前史云
 有志者事竟成此可為遇事而不為與為事而無成
 功之勸昔洪水為害禹受命治之疏三江導九河鑿
 龍門排伊闕而後水順其道人得寧居此聖人之功
 萬世永賴卓乎不可及已後世若李冰疏江水以利
 民范仲淹築海堤以捍患皆足恵當時而傳後世孰
 謂天下果有不可為之事有不可成之功乎若今漕
[147-8b]
 運總兵平江伯陳君鋭可謂勇於有為而果於成功
 者已君故平江恭襄公曽孫年富力强才髙識卓縉
 紳大夫咸推重之遂自兩廣總鎮移董漕運期歳之
 間凡恭襄所遺良法美意悉舉而行漕途坦坦人自
 以為弗勞頃至濟寧見運舟上閘之難因以所聞耐
 牢坡舊河詢之居民有進而告者曰是河不通舟楫
 已踰百年宣徳初恭襄公嘗命工疏浚未及成而公
 捐館至今人猶惜之君乃躬詣相度果有可行之勢
[147-9a]
 遂㑹總督漕運都憲李君裕移檄山東管河副使陳
 君善通判陳翼出公帑之積鳩工市材卜日舉事自
 耐牢坡至塌場口計九十八里其間石橋土堰灘淺
 淤塞一一疏之耐牢河口舊有減水閘移進二里許
 改置大閘又増置塌場口閘以節下流之疾於是水
 勢平夷舟行便利因改耐牢坡河曰永通河閘曰永
 通閘其新設塌場口閘曰廣運閘閘各有㕔皆三楹
 一軒翼以兩廂拱以門樓衞以垣墉挽舟有具供役
[147-9b]
 有夫經始於成化乙未春二月畢工於是歳夏五月
 事聞朝廷特設閘官莅之盖是河故蹟郡志載至元
 六年黄河水溢自曹縣界東北流瀦鉅野澤從東南
 經嘉祥縣蓮花池抵古濟州以西二十五里為耐牢
 坡南經魚臺縣大塌場入㑹通河即今運河當時江
 南舟楫俱此經行洪武戊辰河水復溢而此河因塞
 自魯橋以北皆舍舟從陸設為車站永樂辛卯復命
 大臣疏濬河道止從近州閘河用工而是河遂廢夫
[147-10a]
 廢於前而興於後果誰之功乎於是漕運中都留守
 把總都指揮髙興南京各衛把總指揮徐昇夏堅輩
 相率來徴予文立碑示久遂次第其始末為記翁大
 立開廢渠洩積水疏畧曰臣查國初洪永間開濟寧
 迤西耐牢坡引曹鄆黄河水經塌場出穀亭以為運
 道今上有忙生閘通南旺中有永通閘通濟寧下有
 廣運閘通穀亭者謂之舊黄河自舊黄河以下湖陵
 城水道尚存舟航可達惟湖陵城之下黄水既退地
[147-10b]
 形反髙臣乃督令兖州府同知章時鸞沛縣知縣李
 時自留城之囘囘墓大開決口以達佃戸屯自佃戸
 屯再開淤澱以達李家口遂與鴻溝相通使穀亭湖
 陵城之水皆入昭陽湖昭陽湖之水又由鴻溝以出
 若汶泗水漲則斗門宣泄鴻溝可以納流汶泗水消
 則斗門封閉漕河可以免涸唇齒相依之形也由忙
 生閘以至廣運閘由廣運以至湖陵城由湖陵城以
 出囘囘墓上下三百里皆與漕河相接首尾相銜之
[147-11a]
 勢也漕河為主鴻溝為輔譬之閥閲之家傍開側户
 艨艟之艦尾繫輕舠緩急相濟之意也由二公之言
 觀之則耐牢坡之復開不惟可以變濟寧以南之窪
 地為膏腴而漕河藉此以吐納亦未始非蓄洩之利
 也方恒嘗有瀕運諸湖水田議畧曰近歳承乏河干
 時履疆域相度丘原得觀滕沛魚濟各被水渰之處
 益知東南之水田未嘗不可立致也誠仿東南治田
 法就其被水患者中間開為支河四圍築以圩岸最
[147-11b]
 為便易乃為之時其耔耘以種秧苗備其桔橰以資
 車戽則水荒棄地不難變為沃壤獨此國用匱乏生
 民困苦之時以牛種廬舍問之上上無餘財以陞科
 告佃責之下下無餘力是以逡巡而不敢行是莫若
 仿元人虞集所言視田授官之意開力田之科有能
 闢水田若干頃者予以幾品冠帶多者秩以遞増其
 田即授為永業如是永著為令則既有閒田以酬其
 開墾之勞復有冠帶以勵其急公之念凡有餘力之
[147-12a]
 家有不踴躍趨事者乎并附載以備採擇山東全河/備考 耐
 牢坡復開甚得蓄洩之利漕運民生均賴至水田之/議用意深長果能行此興西北之水利紓東南之民
 困國家之計孰/有大於斯者乎
 永通閘所以泄運河之水入牛頭河者也毎逢水漲
 運河難容則由此閘宣洩故天井閘水不甚大糧船
 得以遄行自永通閘堵閉運河之水無處宣洩天井
 閘水勢湍激糧船難行一船用數百名夫一日僅過
 數船此糧運所以遲滯也今議復建此閘水大則洩
[147-12b]
 之水小則蓄之居濟一得/
 濟寧州河道北自五里營東濟寧衞交界起南至魚
 臺縣四里灣交界止計長七十五里閘十座曰天井
 曰在城曰趙村曰石佛曰新店曰新閘曰仲家淺曰
 師家莊曰魯橋曰棗林又月河閘三曰上新曰中新
 曰下新河防志/
 元改任城為濟州開㑹通河導汶泗以㑹其源置閘
 以分其流南自濟寧至沽頭地降百十有六尺為閘
[147-13a]
 九南入於河曰分水曰天井曰在城曰趙村曰石佛
 曰新店曰師家莊曰棗林曰南陽其北至奉符為閘
 以接汶水曰堽城東北至兖州為閘以節泗水自北
 而南曰金口出魯橋自東而西曰黑風口由府河以
 出㑹源閘㑹源即天井閘也此未開㑹通以前所建
 西北自安民山入於新河至臨清地降九十尺為閘
 十六以達於漳河曰戴家廟曰荆門上曰荆門下曰
 阿城上曰阿城下曰七級上曰七級下曰周家店曰
[147-13b]
 李海務曰通濟曰永通曰梁家鄉曰土橋曰戴家灣
 曰新開上曰南板此既開㑹通以後所建皆在至元
 大徳延祐之間至元中又於金口閘南建減水閘曰
 沂河引沂入泗又建一閘於兖州之西十里曰土婁
 建一閘於兖州之西三十里曰杏林節泗沂之西流
 者受闕黨諸泉謂之府河亦謂之濟河西流至天井
 閘又於濟寧東北四十里建閘曰呉泰曰宫村以接
 汶水又於馬驛北建閘曰減水以殺洸水大徳間又
[147-14a]
 於南陽之南建一閘曰孟陽泊以通江淮至正間又
 於新店師莊二閘之間建一閘曰黄棟林新閘至順
 間又於孟陽泊南建一閘曰穀亭滙黄良艾河等泉
 以厚水勢合觀所建壩閘元人之於㑹通一河計已
 周矣而南旺一帶止於至正間建開河一閘其他未
 及講也明初用兵梁晉大將軍徐達於濟寧西二十
 里耐牢坡口建一閘曰永通從牛頭河以達魚臺之
 塌場口出穀亭運道迨永樂間宋禮浚㑹通河開袁
[147-14b]
 家口至沙灣之二十里用老人白英計移堽城壩於
 清川驛又築壩於東平州之戴村横遏汶水全流南
 出汶上之南旺分水於是成化間於分水口南建一
 閘曰南旺上於分水口北建一閘曰南旺下三年大
 挑以疏其淤塞又於閘之左右各建減水閘一名曰
 斗門一通馬踏湖一通蜀山湖平時則斗門盡閉中
 閘常開放水入運一遇洪水則斗門盡啓中閘下板
 沙泥盡隨斗門入湖大挑始為省力又於濟寧在城
[147-15a]
 天井二閘南穿月河四里許益以閘曰上新下新上
 下之間更建一閘曰中新於師莊閘北増一閘曰仲
 家淺於師莊閘南増一閘曰魯橋魯橋師莊之間復
 建一小閘曰埢里横遏泗水入漕自濟寧北至鉅野
 境築石堤十二里自鉅野北至嘉祥境亦築石堤十
 里南旺西湖始砌石堤并建靳家口安山沙灣髙口
 諸閘又修沙灣以北元人所建十六閘又於廣濟渠
 口築石堤二道自大感應廟起至沙灣長一百六十
[147-15b]
 丈自沙灣起至荆門驛長一千九百三丈又於永通
 閘南増建三閘曰永通下曰廣運曰廣運上又築濟
 寧西蓬子山壩濟寧趙村月河石壩又於孟陽泊閘
 南建一閘曰八里灣修天井以南諸閘又於寧陽縣
 西四里洸河兩涯引柳泉之水横過洸河東西立閘
 曰洸河東西水漲則閉閘以防其淤水澀則啓閘以
 達其流又於堽城石堰上流建一閘曰堽城新閘自
 永樂至嘉靖初北至臨清南至穀亭或壩或閘或堰
[147-16a]
 或堤歳有修建㑹通一河得以無阻而曹單黄河屢
 決南衝穀亭漕渠淤塞嘉靖四十五年自南陽至留
 城開新河以避穀亭之淤建閘八曰利建曰珠梅曰
 楊莊曰夏鎮曰滿家曰西柳莊曰馬家橋曰留城接
 舊河自留城南至鎮口又建閘五曰黄家曰梁境曰
 内華曰古洪曰鎮口又減水閘二十開月河於閘之
 旁者六為土若石之壩十有二築兩涯土堤五十三
 里石堤三十里又於内華閘築伊家林横堤於戴家
[147-16b]
 山築戴家山横堤鑿支河八築夾堤六千三百四十
 餘丈又築獨山湖北岸石堤三十餘里各留口引水
 入運建減水閘十四座大者二各三洞小者十二建
 南陽壩以障獨山之流開回回墓支河以引昭陽之
 水又於濟寧之北建通濟閘建小河口減水閘六築
 馮家滚水壩修大長溝獲麟古渡又於戴村之東築
 坎河口石壩以遏汶水入海之路使水大則漫而西
 出漕不至溢水小則順流而南漕不至涸又開南旺
[147-17a]
 上下月河各建大閘大挑之日汶河及上下二閘各
 築土壩於此通舟又建五里舗滚水石壩以備運河
 水大洩入西湖又修南旺湖漕渠長堤築西湖缺口
 加築舊堤一萬二千餘丈添築東面子堤一千二百
 餘丈築蜀山湖東堤蓄水濟運築長溝減水二閘以
 備蜀山湖水大洩入馬場湖又築馬踏湖土堤三千
 二百餘丈自嘉靖末至萬厯中北自臨清南至鎮口
 或壩或閘或堰或堤亦歳有修建新舊運河僅能通
[147-17b]
 漕而地逼於黄毎足為害萬厯三十四年又自季家
 港口至黄林莊開泇河以避鎮口之淤并避徐吕二
 洪之險建韓莊徳勝張莊萬年丁廟頓莊侯遷臺莊
 等八閘又建彭家口之三洞閘郗山之減水閘韓莊
 之湖口閘以備旱潦蓄洩濟運又築韓莊湖䕶閘石
 堤一道築朱姬莊至韓莊縴道堤十八里以障郗山
 韓莊諸湖之水又築彭家口壩以遏許由三山龍灣
 諸泉之由彭口出者築拖泥溝壩以遏許池滄浪諸
[147-18a]
 泉之由大泛口出者築滿壩以遏河水之由滿閘河
 洩者築吕壩以遏河水之由李家口河洩者自元至
 元迄明萬厯開泇工成之日建築壩閘堰堤奚止數
 百而一舉一廢要必於漕運有闗表而出之以見古
 人用意之周云山東/全河備考
 天井閘亦視南陽一帶水之大小如南陽一帶水大
 則將天井閘以上如南旺之十字河先行堵閉如水
 仍大則五里營閘十里舗閘及安居閘酌量堵閉務
[147-18b]
 使水不甚大而後已如南陽一帶水小則將安居閘
 十里舗閘及五里營閘酌量開通如再不足用然後
 將南旺之十字河開通若蜀山湖之利運閘則斷斷
 不可開者也往年天井閘水勢甚溜毎過一船需夫
 四五百名一日過船不過一二十隻至多不過三四
 十隻以致在城閘下糧船積聚至數百隻或千餘隻
 皆因在城閘祗下板十二塊天井閘板一啓水勢建
 瓴而下在城閘之洩水既多不獨天井閘糧船難過
[147-19a]
 而曹井橋及安居一帶在在淺阻又不思咎由於在
 城閘之下板甚少而反歸咎於上源之來水太㣲則
 又開蜀山湖之利運閘以助之利運閘一開而獨山
 湖南陽湖與運河一派汪洋湖河莫辨由是濟寧南
 鄉及魚臺沛縣徐州數百萬頃良田俱受淹沒矣予
 在天井閘催船見水勢甚溜一船需夫數百名縴挽
 呼號之聲不絶而船之過也維艱且天井閘船未過
 完而曹井橋安居一帶又報淺阻矣予詢之咸曰非
[147-19b]
 開利運閘則糧船必不能前進予曰利運閘必不可
 開者也乃令在城閘増板至一二塊而水勢仍溜又
 増至三四塊而水勢稍平更増至五六塊連前共十
 八塊而水勢悉平天井閘過一船不過需夫三五名
 而已且船未過完而曹井橋安居一帶糧船俱已行
 動嗣後天井閘一日一夜過船二百八十餘隻而糧
 船乃不知有天井閘之難過矣予恐日久弊將復生
 故書之以備後人之採擇 此閘舊例下板十五塊
[147-20a]
 此一定之制也板不全下則上源必致淺阻閘官宜
 常稽查閘牌同知州判亦宜常稽查閘官盖閘夫利
 於少下少下一塊則少啓一塊此好逸而惡勞之常
 情也若聞閘上一帶水淺必此閘下板未足之故急
 宜查考加板則上源永無淺阻之虞至於此閘之船
 必須隨到隨放不可稍遲以致濟寧以南一帶之船
 壅滯不行此閘放四次或五次通濟閘始可放一次
 若此閘水小不能放船即令通濟閘放船則此閘有
[147-20b]
 水矣然又不專恃通濟閘上之水須馬塲湖水常盈
 滿或開安居閘或開十里舗閘水自足用若長溝建
 閘則止開長溝閘十里舗安居閘俱可不開 在城
 閘舊例下板十八塊始足蓄水盖天井閘髙此閘最
 下若下板或少則水一洩無餘故此閘最闗緊要其
 稽查之勤宜倍於天井閘始足以闗住上源之水而
 不至於下洩此南運之一大闗鍵也其放船之法亦
 宜隨到隨放則濟寧以南之船自不至於壅積矣然
[147-21a]
 此塘之船須儘塘灌放庶水不至於多洩而上源亦
 免淺阻之患 此閘啓閉視南陽一帶水之大小如
 南陽一帶水大則將在城閘板小啓在城閘下積船
 一百二三十隻足滿一塘然後啓板灌塘則水之所
 洩必少而南陽一帶不患乎水大矣如南陽一帶水
 小需水甚急則在城閘啓板宜勤到一幇即過一幇
 不拘船數之多少則水之所洩必多而南陽一帶不
 患乎水小矣總之下用水則宜洩於下下不用水則
[147-21b]
 蓄於上務斟酌得宜蓄洩有方乃為盡善 在城閘
 地勢甚低而其閘背亦低故不能多下板塊不能多
 下板塊即不能闗上源之水故宜將此閘背再接髙
 五尺則板可以多下或下二十塊或下二十二塊則
 上源之水有所闗而不至於過洩矣盖前言下板十
 八塊者以閘背太低不能多下故也非謂十八塊足
 以闗水也趙村西北三里曰在城元大徳中建又西/北一里曰天井其西南即分水矣諸閘毘
 連不過一二三里何/在城地勢之低若此趙村閘閘背亦低在城閘背既
[147-22a]
 接髙五尺趙村閘背亦宜接髙四尺閘板宜下十六
 塊始足蓄水而糧船不至淺阻 石佛閘閘背亦低
 趙村閘背既接髙四尺石佛閘背亦宜接髙三尺閘
 板宜下十四塊則上源有蓄不至過洩 此閘宜酌
 量上下水勢上下水勢俱足則此閘宜下板蓄水糧
 船既過棗林閘棗林閘閉板即啓師莊閘板如仍淺
 阻即竝啓仲家淺閘則船自易行矣 棗林閘上下
 俱不深通故毎遇天旱之年輒有淺阻而以上師家
[147-22b]
 莊仲家淺新閘竝無淺阻之患乙酉初夏又遇淺阻
 船不得行予設一法令啓師家莊閘板而船仍不行
 又啓仲家淺閘板而船遂通行直過上兩閘上下俱
 無淺阻此已試之一法也然又須南陽利建邢莊多
 下閘板草塞蓆貼不使過水則水不妄洩而船可通
 行 濟寧以南不患水少故宜隨到隨過到一幇即
 過一幇到兩幇即過兩幇到三幇即過三幇切不可
 一塘止灌一幇令一幇占一塘則山東四十八閘四
[147-23a]
 十八幇船占住而船遂無可行之理矣故宜隨到隨
 過不論幇之多少總不使船有留滯也居濟一得/
 楊家壩在濟寧城東泗河之水貫兖府西流合洸水
 同經此口南入運道原未嘗設壩正徳間因劉寵之
 亂築壩引水西繞以為濟城外䕶始有壩基然事平
 即開仍得通運自崇禎十七年流宼猖獗東省震動
 於是復築此壩障水䕶城此特一時固圉之計至今
 未改毎遇伏秋水漲不能洩瀉歸湖兩岸民田大受
[147-23b]
 淹沒之害且泗洸之水為此壩所遏由夏家橋入馬
 場湖而後濟運其道反迂不若改壩為閘時啓時閉
 急則借以濟運緩則儲以待用民田可無淹沒之虞
 矣山東全河備考/
 楊家壩自總河楊方興已經奉
㫖堵築濟寧紳衿士民旋謀馬場湖地肥美盡皆佔種
 故楊家壩時常盜開楊家壩一開而西湖之水涸矣
 故楊家壩必不可開今議必為嚴禁如有盜開者即
[147-24a]
 以盜決河防論然禁止者官而賄賂之説行官亦不
 肯認真矣非極有操守而不顧情面者萬不能禁也
 居濟一得涸薈蕞云壩則兩岸民田受害不壩則西/湖之水又 然則如何唯有改壩為閘相機啓閉之
 法得/矣
 
 
 
 
[147-24b]
 
 
 
 
 
 
 
 行水金鑑巻一百四十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