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R2k0078 行水金鑑-清-傅澤洪 (master)


[079-1a]
欽定四庫全書
 行水金鑑巻七十九
          江南按察使傅澤洪撰
  江水
明世宗嘉靖十七年正月壬寅以南京江水衝囓詔守
備鎮逺侯顧寰祭江神明世宗實錄/
 嘉靖三十九年江水漲至三山門秦淮居民水深數
 尺江南通志/
[079-1b]
 是年湖廣江隄决 按湖廣境達八省凡秦闗巴蜀
 中原貴竹嶺右諸水俱注之𨗳為三江瀦為七澤即
 禹貢江漢九江沱潜雲夢之故區也江發岷山抵巴
 東入荆襄流至岳陽與洞庭水合其受决害者惟荆
 州一郡為甚漢發嶓冡抵上津入鄖地流至漢陽與
 大江水合其受決害者鄖襄安漢四郡而襄安為尤
 甚九江是沅漸元辰敘酉澧資湘諸水合流入洞庭
 湖沿匯八百里經岳陽樓西南出湖口與江流合其
[079-2a]
 受決害者常武岳陽二郡也三水總㑹于武昌其江
 身始濶直注而東以故武昌蘄黄之境無大水害大
 較隄防多在襄安常武荆岳間盖古七澤正其地也
 漢唐以來代苦水患至宋為荆南留屯之計多将湖
 渚開墾田畆復沿江築隄以禦水故七澤受水之地
 漸湮三江流水之道漸狹而溢其所築之隄防亦漸
 潰塌明嘉靖庚申嵗三江水汎異常沿江諸郡縣蕩
 沒殆盡舊隄防存者十無二三而後來有司雖建議
[079-2b]
 脩築然旋築旋圯盖民私其力而財用贏絀之勢異
 也 又案禹貢岷山𨗳江東别為沱又東至于澧過
 九江至于東陵東迤北㑹為滙東為中江入于海今
 澧州巴陵正澧與九江東陵故地也江水方出三峽
 口如建瓴勢夏秋一漲頃刻千里然遡彝陵而上山
 阜夾㟁勢不能溢嘉魚而下江面浩濶順流直注中
 間郡縣兩㟁俱平衍下隰水易漫流但江當江陵公
 安石首監利華容間自西而北而東而南勢多迂廻
[079-3a]
 至岳陽自西南復轉東北迸流而下故决害多在荆
 州夾江南北諸縣縣各沿㟁為隄南㟁自松滋至城
 陵磯隄凡長亘六百餘里北岸自當陽至茅埠隄凡
 長亘七百餘里咫尺不堅千里為壑且决口四通湖
 泊盗賊竄伏其間江陵之龍灣市監利之分監所公
 安石首澧州安鄉之四水口嘉魚之簰洲東江腦俱
 為盗賊藪蓋以防隄不修則津渡散漫盗可四出故
 也自元大徳間决公安竹林港又決石首陳甕港守
[079-3b]
 土官毎議築隄竟無成績始為開穴口之計按江陵
 舊路有九穴十三口其所可開者惟郝穴赤剝楊林
 采穴調弦小岳六處餘皆湮塞迨明初六穴復湮其
 五故隄防不時泛決然未甚也惟嘉靖三十九年决
 後殆無虛嵗而荆岳之間幾為巨澤矣 漢陽縣舊
 有襄陽口在漢口北岸十里許即古漢水正道漢水
 從黄金口入排沙口東北轉折環抱牯牛洲至鵝公
 口又西南轉北至郭師口對㟁曰襄陽口約長四十
[079-4a]
 里然後下漢口明成化初于排沙口下郭師口上直
 通一道約長十里漢水徑從此下而古道遂淤且漢
 口雖為漢水㵼流之地但為江水洶湧横截其口流
 不能洩復逆折而上故太白新灘馬影蒲潭沌口刀
 環等湖易於泛溢而春夏水漲郡治常苦浸没之患
 其障禦全藉大别一山故從來未設隄防 漢川縣
 東至漢陽南至沔陽西至景陵北至雲夢正當漢江
 下流故有長湖横湖觀湖龍車小松等湖以蓄水又
[079-4b]
 有城北南湖魚湖蓼湖西岡水洪等垸以禦水且漢
 江至此分流一由張池口經縣治一由竹筒河出劉
 家隔二水復合流出漢口故無大水患明嘉靖三十
 九年漢水大溢各垸隄俱潰而竹筒河衝塞五十里
 許其張池口江身又復淺狹以故水多壅滯於鍾祥
 景陵間而劉家隔之估船不得通於漢川民亦病之
 頃年查勘上自河口中經排子口至東湖流水口大
 約淤塞一千三百一十二丈上河口地勢稍低不便
[079-5a]
 受水改從沙䑓寺前去舊口約數十丈許中排子口
 至東湖流水口舊河身甚曲新改直勢以順水性約
 直二百丈零下口呌子䑓出風門又半淤計二百丈
 餘廵撫劉慤奏請贖鍰一萬餘兩募夫開濬親臨閲
 工乗流下上河勢大通自春二月興工至三月告成
  按禹貢九江孔殷謂沅漸元辰叙酉澧資湘九水
 㑹合滙為洞庭一湖是也今以郡縣志考之辰常衡
 永枝河㑹流于洞庭者無慮數十水而其㑹衆流而
[079-5b]
 注之湖則有三焉曰沅江湘江澧江而止沅發自牂
 牁經辰溪合麻陽諸溪洞水過常武出湖之北湘發
 自廣西新安海陽山至分水嶺分為二𣲖一為灕水
 一為湘水至永州合瀟水汨羅過長沙出湖之南澧
 發自武林古克縣東流過武水口合焦溪如溪諸水
 經慈利石門至澧州出湖之西而漸沅辰叙酉資共
 合流而滙為洞庭以為之壑故沅辰衡永長沙得免
 水患惟常武當沅江之下流岳陽當江湖之㑹合故
[079-6a]
 嵗遭浸溺而隄防之設最宜急圗者也 兵州府城
 西岳陽樓一帶正臨洞庭湖春夏水漲波濤撼城勢
 甚可慮宗守滕宗諒築偃虹一隄障之迨明初隄漸
 崩洗城漸退縮後移城于岡阜至嘉靖三十九年以
 後岡阜半摧而懸城孤危岳陽樓亦将頽塌知府李
 時漸顧募夫役用辦磚石繕修城垣自岳陽樓而南
 凡二百六十餘丈城下築土隄以殺水勢其属邑臨
 江常苦水患者有四安鄉華容巴陵臨湘也但安鄉
[079-6b]
 四面皆水難以設隄臨湘半倚山城雖可捍禦然西
 北俱濵江水口又多勢難築隄巴陵隄防祗在江北
 諸里惟華容四十八垸之堤最為要害湖廣通志/
 嘉靖四十五年十月江隄大決 江水之患全在荆
 州一郡夾㟁南北凡六縣北㟁則江陵監利隄凡四
 萬九千餘丈南㟁則枝江松滋公安石首隄凡五萬
 四千餘丈明嘉靖庚申嵗洪水決隄無慮數十處而
 極為要害者枝江之百里洲松滋之朝英口江陵之
[079-7a]
 虎渡黄潭鎮公安之&KR1592頭鋪艾家堰石首之藕池諸
 隄衝塌深廣最難為力者也毎嵗有司隨築隨決迄
 無成功至四十五年十月知府趙賢估議請築務期
 堅厚自丙寅歴戊辰凡三冬六縣隄稍就緒始立隄
 甲法毎千丈隄老一人五百丈隄長一人百丈甲一
 人夫十人江陵北㟁總共隄長六十六人松滋公安
 石首南㟁總共隄長七十七人監利東西㟁總共隄
 長八十人夏秋守禦冬春修補嵗以為常然荆州郡
[079-7b]
 治濵江郡西上六十里有萬城隄在當陽江陵之界
 嘉靖十一年一決直衝郡西城不浸者三版十二年
 有司挽築更築李家埠重隄䕶之二十九年又決此
 隄乃郡治之大要害也後江陵縣專為修理始得無
 虞 按禹貢嶓冢𨗳漾東流為漢又東為滄浪之水
 過三澨至于大别南入于江今考漢江圖西自漢中
 流至漢陽大别山出漢口與江水合即漢水故道也
 水多泥沙自古遷徙不常但均陽以上山阜夾㟁江
[079-8a]
 身甚狹不能溢襄樊以下景陵以上原隰平曠故多
 遷徙潛沔之間大半滙為湖渚復合流至乾鎮驛中
 分一由張池口出漢川一由竹筒河出劉家隔以故
 先年安襄一帶雖遷徙而無大患者由湖渚為之壑
 三流為之㵼也明正徳以來潜沔湖渚漸淤為平陸
 上流口以壅滯嘉靖初年安陸石城故道改徙沿山
 灣二十六年決荆門沙洋鎮三十九年決紅廟隄四
 十五年決襄陽老龍隄宜城故道改徙鴇潼新河而
[079-8b]
 竹筒河復湮淺十餘里下流又日澀阻故水患多在
 荆襄安陸潜沔間矣 鄖陽府西北控扼秦豫東南
 接連荆襄四面皆叠山峻嶺属邑半依山城獨郡治
 孤立川原之間正當水衝故上津竹山諸縣雖臨漢
 濵不必隄防其水患祗在郡治而禦水又以城為隄
 自古無大決害至明嘉靖四十五年九月初九日衝
 決東南門外土隄城半傾塌民多漂浸 襄陽古有
 大隄曲是隄防之設自商周巳然矣漢夀亭侯決水
[079-9a]
 灌樊城是漢水為襄樊患最切要害明初水流故道
 不復為災故大隄漸塌民多侵為已業而有司並無
 築隄慮嘉靖四十五年洪水四溢郡治及各州縣城
 俱潰民漂流以數萬計郡西老龍隄一決直衝城南
 而東故郡治之患為尤甚副使金世龍秦淦徐學謨
 先後條議估修踰二年工成薈蕞云按唐書神龍元/年漢水齧城張東之罷
 政事還襄州因壘為隄以遏湍怒自是郡置防/禦守隄使隄在縣東北樂府有大隄曲謂此也 江
 之故道逼近安陸府治石城而下明嘉靖初徙新洪
[079-9b]
 遶沿山灣東去城彌逺水患日深考其故在豐樂則
 舊有九龍灘龍㧒港桐朩嶺金花熨斗等湖之分洩
 至石城則舊有城北湖池河殷家等河之注蓄後皆
 淤平軍民官莊争墾為業而下流竹筒河復淤下滯
 上汎固一郡水患之源也属邑大半濵江而受害甚
 者北㟁則鍾祥京山景陵之紅廟南㟁則荆門潛江
 沔陽之沙陽也湖廣通志試薈蕞云頃晤家魚山侍/讀于淮隂 院以黄河利害相質問
 魚山曰子知黄河之害而不知長江之害為尤甚也/予前使楚見濵江州縣受江水之囓岸者小民深以
[079-10a]
 為苦惜乎史志不能悉載閲湖廣通志隄防考畧獨/言嘉靖三十九年四十五年之事為詳為備錄于此
 是年漢水溢樊城城北舊有大隄城南面江一帶皆
 甎城盡潰決議者謂樊城潰則襄城無患于是疏塞
 不蚤樊城之富庶漸衰禹貢錐指/
明穆宗隆慶二年四月辛巳湖廣撫按官劉慤等言承
天府元祐宫故𤣥妙觀也自陶仲文請易今名以為
祝延聖夀之所而髙士劉永徳因奏乞供養之田嵗入
千七百餘金又比顯陵興邸例使有司季為估修撫按
[079-10b]
歳為奏報僣擬不經無過於此請追奪入官徴其租以
供漢江築隄之費户部覆奏報可明穆宗實錄/
明穆宗隆慶三年四月辛卯廵撫湖廣都御史劉慤請
開竹筒河以洩漢江之勢工部覆議從之明穆宗實錄/
明神宗萬歴二年三月辛丑工部覆河道侍郎萬恭題
𤓰洲花園港等處原設建閘盖俾江南糧運可以直達
闕/ 之費也自隆慶六年花園港猪市上下閘成迄
今二載糧艘無滯省民間不貲之費但上閘重建方畢
[079-11a]
而下閘衝囓又壊合行河道侍郎将𤓰洲應改下閘及
詹家洲應建中閘作速興舉并議運河揚子橋亦于明
年接續修建以收全功其江商應該協助修閘銀兩嚴
行追解濟用從之 四月乙巳湖廣撫按趙賢李栻題
築荆州采穴新衝二口承天泗港謝家灣各穴口以殺
水勢工費重大錢糧不敷已将徳安倉糧銀并各王府
減存備用祿銀接濟户部覆如議行 辛酉户部覆工
部咨稱湖廣撫按趙賢等題湖省當江漢之委荆州承
[079-11b]
天等處頻遭水患其民恃隄為命而隄所恃以固者惟
穴口分洩之力祗因舊穴湮塞以致水勢横決今議開
荆州采穴新衝二口承天泗港謝家灣各穴口以殺水
勢前此節經撫按奏修隄塍請銀一萬五千餘兩水患
如故合将庫貯徳安倉糧銀并減存備用各祿銀三千
二百二十二兩未完廣阜倉銀五千三百三十一兩五
錢准令支用以後年分徴解濟邉不許一槩混用從之
 九月癸酉湖廣荆岳等府松滋等縣老垸隄新築不
[079-12a]
堅水勢異常撫臣趙賢請将公安石首等處五縣南兊
二糧照例改折内公安等縣仍與安鄉縣蠲免存留多
方賑濟及將衝決前隄仍令原管官戴罪修築部覆報
明神宗實錄/
 是年通泰等州縣風雨異常江潮漂沒人民無數揚/
 州府志/
 萬歴四年三月都江堰功成陳文燭記略云灌縣都
 江堰盖江之㑹云禹𨗳江自岷山西入大渡河南過
[079-12b]
 於汶歴于灌堰在江中流為二有南河者㑹新津有
 寳瓶口者流為三至于漢至于崇寧至于華陽故稱
 灌口堰外低而寛堰内髙而狹水勢也作堰灌田始
 于秦李氷司馬遷著河渠書瞻蜀之岷山大李公之
 功且云渠可舟行民饗其利蜀人廟祀焉漢唐以及
 宋元堰法漸壊至元間僉事吉當普鑄鐵龜民利之
 昭代以來屢脩屢圯嘉靖間復鑄鐵牛銘曰問堰口
 準牛首問堰底尋牛趾堰隄廣狹順牛尾水沒角端
[079-13a]
 諸堰豐須稱高低脩減水真名言云萬歴乙亥江大
 溢堰盡壊成都知府徐元氣灌縣知縣蕭竒熊列狀
 脩復廵撫都御史曽公羅公慨然允行後先軫念廵
 按御史郭公慮益深長増以鐵柱命尋牛趾而濬之
 自堰以下如仙女三泊洞寳瓶五陡口虎頭諸岸間
 植三十二柱毎柱長丈餘共用鐵三萬餘斤又樹柱
 以石䕶㟁以江水遇重則力分安流則堰固大都倣
 古云水利僉事杜公詩悉心區畫始萬歴三年十一
[079-13b]
 月越四年三月工成費金三萬灌溉千里民咸歌頌
 四川總志/
 是年修桑落洲隄萬衣記略云予郡徳化縣桑落洲
 之有隄也有司者奉廵撫都御史烏程潘公名季/馴
 封郭隄而築也隄延亘七十餘里視封郭三倍有强
 才五閱月而告成當其告成之時都御史言曰往予
 在江郡視若州土田黒壤沙磧雜壤中江水溢輒善
 潰矧新簣鮮實欲速唯難而可以為成乎復命按察
[079-14a]
 僉事劉公來視按察故懇懇民瘼者即轡行隄上鎮
 日終日不為輟審隄虛實状檄九江知府李君規書
 方略同知宋君專領其事率其民卒増高若干尺廣
 稱是又沿隄種栁無慮數十萬以䕶之江之所趋則
 佈樁捲掃以防外衝水之所聚則開渠𨗳引以避内
 漲分隄而守則徳化湖口黄梅宿松四縣之民南昌
 九江蘄州三屯之卒畫疆勒石限地以責其成不閱
 月而績奏西江志江按入蜀記江自湖口分一支為/南江盖 西路也江水渾濁毎汲用皆以
[079-14b]
 杏仁澄之過夕乃可飲南江則極清澈合處如引繩/不相亂晚抵江州州治徳化縣即唐之潯陽縣柴桑
 栗里皆其里也南唐為奉化軍節度今為定江軍㟁/土赤而壁立東坡先生所謂舟人指㸃岸如赬者也
 澎浪磯属江州彭澤縣三面臨江倒影水中亦占一/山之勝舟過磯雖無風亦浪湧盖以此得名也昔人
 詩有舟中估客莫漫狂小姑前年嫁彭郎之句傳者/因謂小姑廟有彭郎像彭郎廟有小姑像實不然也
 徳化縣今為九江府治府東六十里曰湖口縣又東/一百里曰彭澤縣通志小孤山在彭澤縣十里大江
 中一名髻山取其形如髻也江側有澎浪磯俗訛云/彭郎磯遂叫為小姑壻廟像婦飾而敕額為聖母云
 大孤山在府城東南彭蠡洪濤中屹然獨時唐/顧况詩大孤山盡小孤出月照洞庭歸客船
 是年巡撫江西先在九江見徳化桑落洲隄崩不及
[079-15a]
 修至是發廩捐築四十餘里視封郭三倍有餘遂成
 沃壤宫保尚書潘季馴傳築季馴由嘉靖庚戌進士/為九江府推官不及 隄越二十七年始克成
 之/
 萬歴十年漢水溢壊興安州城公私廬舍皆盡溺死
 者數千人湖廣通志/
明神宗萬歴十一年四月甲戌承天府大雨江水暴漲
入城漂沒官民廬舍溺死人畜無筭明神宗實錄/
明神宗萬歴十三年二月丁未淮安揚州廬州及應天
[079-15b]
上元江寧江浦六合俱江濤沸騰明神宗實錄/
明神宗萬歴十五年十二月庚申直𨽻應太等府自五
月以來霪雨連綿江湖泛溢平地水深丈餘田廬沒為
巨浸七月中颶風大作漲漫滋甚壊數百里之地一望
成湖太平地勢最低被禍更烈詔被災地方錢糧停免
有差明神宗實錄一萬歴十九年江陵黄/灘隄決二十 年逍遥隄潰並見後
 萬歴二十一年修紫陽堤吳國倫記略云南康南城
 當彭蠡湖一面湖受章貢弋三江之水而成巨浸禹
[079-16a]
 貢所謂滙澤為彭蠡是也揚瀾左蠡懸流而下稱江
 湖極險南康以斗城扼之能保無陵谷之虞乎宋淳
 熙間水勢漸廹城西時朱元晦為太守大治隄以障
 之至今號紫陽隄不朽邇年水勢徙而漸南南城人
 患之以告太守田公公鳩工伐石聚傭操畚鍤距城
 半里許累為長隄由大南門遶文昌閣黄婆磯以下
 延袤可千餘尺廣可二十尺未數月隄成公名琯字
 希舜閩之大田人起家進士西江志/
[079-16b]
明神宗萬歴三十六年六月丙子南京守備太監劉朝
用報江潮水災乞行賑濟得㫖留都重地水災異常百
姓漂沒合行修省賑濟事宜令該部議 乙夘南京科
道内外守備大小九卿應天巡撫各掲稱地方霪雨連
綿江潮泛漲自留京以至蘇松常鎮諸府皆被淹沒盖
二百年來未有之災大學士朱賡等請速議蠲賑并乞
罷免以塞其災明神宗實錄/
 是年湖廣常徳府江隄決 按郡治與武陵龍陽二
[079-17a]
 縣地皆濵江歴來嵗遭水害南齊永明十六年沅江
 諸水暴至常徳沒城五尺宋淳熙十六年沒城一丈
 五尺漂民廬舍後唐沈如常砌二石櫃以殺水勢得
 保城垣元延祐六年郡監哈薩于府學前又砌石櫃
 一座髙二丈餘益加保固明嘉靖元年大水決隄十
 二年江漲幾欲衝城隆慶五年萬歴三十六年皆大
 水頻遭渰沒頃年修築民始有寕居湖廣通志/
 萬歴四十一年築封郭洲隄葛寅亮記略云封郭洲
[079-17b]
 者在江北其隄綿亘三十里先是萬歴三年督撫楊
 公觀察魏公始築外隄易沮洳為塲圃三十六年直
 指史公又建石閘以備隄内之蓄洩嵗癸丑淫雨大
 浸稽天泊所築外隄潰其七口新建石閘亦崩圯十
 之三乃悉發贖鍰及税募夫培築以癸丑年十月闕/
 日始事告成闕/ 月闕/日取决七口咸復其故隄長
 三千八百丈有竒悉培而髙廣之西江志/
明神宗萬歴四十四年七月乙未時江西報水忽漲民
[079-18a]
居蕩析浮屍蔽江湖廣亦報水怪突發明神宗實錄/
 崇禎五年十月丁丑兵科署科事給事中劉安行上
 言臣鄉襄陽大水為災上自漢口下及武昌濵江一
 帶俱遭淹溺崇禎長編/
 崇禎七年二月已巳錦衣衛鄒之有請移公安縣治
 於城南四十里祝家岡以避水患帝令撫按看議以
 聞崇禎長編/
 是年夏江水暴溢溺死老㓜無算儀真縣志/
[079-18b]
 崇禎十三年七月乙巳兵科給事中宣國柱疏言安
 慶一府屏蔽陪京壤連楚豫頻年遭冦焚殺蹂躪民
 之流徙四方者又不知幾何矣近雖安集招徠瘡痍
 稍甦不料四五月間霪霖不止江水暴漲濵江田禾
 俱成巨浸即高田之不被沒者傷於多雨亦復萎敗
 成秕以故米價騰貴小民併日一飱或枵腹待斃菜
 色鳩形觸目堪涕夫水患泛溢江南江北所同而至
 兵燹之餘復遭水荼毒則安慶所獨臣仰體皇上救
[079-19a]
 民水火之仁不敢不為呼籲伏乞皇上亟敕撫按實
 核被災分數作何蠲賑灾民幸甚帝命該撫按察奏
 崇禎長編/
 揚州以南𤓰儀並通漕江西湖廣上江之舟並由大
 江入黄泥灘過儀真通江閘以溯揚淮所謂江漕也
 洪武中餉漕卒者從儀真上淮安由鹽城泛海餉梁
 晉者亦從儀真赴淮安盤壩入淮江口則設壩置閘
 凡十有三浚揚子橋河至黄泥灣九千餘丈永樂間
[079-19b]
 浚儀真清江壩下水港及夾港河脩沿江隄岸洪熙
 元年浚儀真壩河後定制儀真壩下黄泥灘直河口
 二港及𤓰洲二港常州之孟凟河皆三年一浚成化
 中建閘於儀真通江河港者三江都之留漕通江者
 二已而通江港塞𢎞治初復開之既又於總港口建
 閘蓄水儀真江都二縣間有官塘五區築閘蓄水以
 溉民田豪民占以為業真揚之間運道阻梗嘉靖二
 年御史秦鉞請復五塘從之萬歴五年御史陳世寳
[079-20a]
 言儀真江口去閘太逺請於上下十數丈許増建二
 閘隨潮啟閉以截出江之船盡令入閘庶免遲滯疏
 上議行白塔河者在泰州上通邵伯下接大江與常
 州孟瀆河斜對江船由此可免𤓰洲盤壩之累與泰
 興北新河皆浙漕間道也自陳瑄始開尋稍淤宣徳
 間從趙新陳祚請命瑄役夫四萬五千餘人浚之建
 新閘潘家荘大橋江口四閘正統四年白塔河水潰
 閘塞都督武興因閉不用仍自𤓰洲盤壩𤓰洲之壩
[079-20b]
 洪武中置凡十五列東西二港永樂間廢東壩為厰
 以貯財朩其港盡淤止存西港七壩漕舟失泊屢遭
 風險英宗初年復浚東港及是漕舟盡由之既而巡
 撫周忱築壩白塔河之大橋閘以時啟閉漕舟稍分
 行成化中定白塔河三年一浚視𤓰儀例正徳二年
 復浚白塔河及江口四閘自鎮江裏河開浚漕舟出
 甘露新港徑度𤓰洲而白塔北新皆以江路險逺捨
 而不由矣明史稿/
[079-21a]
 
 
 
 
 
 
 
 
[079-21b]
 
 
 
 
 
 
 
 行水金鑑巻七十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