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R2k0078 行水金鑑-清-傅澤洪 (master)


[032-1a]
欽定四庫全書
 行水金鑑巻三十二
         江南按察使傅澤洪撰
  河水
明神宗萬歴十五年十月辛酉先是黄河暴發將原修
鎭河堡西岔河大隄並欄水隄衝決廵撫以聞奪督工
官指揮陳勣等俸半年仍條四事曰酌隄防儲柴草專
責成寛期限從之 已亥大學士申時行等題國家運
[032-1b]
道全頼黄河之從東注下徐邳㑹淮入海則運道通河
從北決徐淮之流淺阻則運道塞此咽喉命脈所關最
為𦂳要先年河嘗北決張秋決金龍口等處皆命大臣
徃治夫役錢糧動以數十萬計然後成功嘉靖以來河
之衝決多在徐邳以南自朱衡開南陽新河潘季馴塞
崔鎭築髙堰以後河道安流糧運無阻故近年以來惟
見下流之通而不虞上流之害河南一帶地方修防疎
懈隄岸卑薄者間亦有之今年河流散漫自開封封丘
[032-2a]
偃師等處及直𨽻東明長垣地方多有衝決失今一不
治明年河水再至勢將北徙上流不下徐淮則運道甚
可憂慮此不可不亟為之圖也查得先年設有河道都
御史凡河南山東南北直𨽻河漕經行之處皆屬統轄
近來裁革此官分屬各廵撫管理責任既分事權不得
歸一今黄河衝決多在河南餘流所及又在直𨽻若衝
安平曹濮又在山東各該廵撫雖已委官相視畫地修
築然或彼此不相照應萬一推諉必致悞事臣思河道
[032-2b]
未至大壞不必復設都御史但差風力老成給事中一
員徃河南等處踏看衝決處所稽察各該管河官員就
便催督興工各處錢糧㑹同廵撫官隨宜調發期以初
春起工夏間畢事即伏秋水發河流不至北徙徐淮以
下自然安流而運道可保無患矣是日傳諭工部朕聞
河南等處地方黄河漫流先年舊隄多被衝決即今曽
否修築未見奏報著各該撫按官督率管河官員用心
經理還選差風力老成給事中一員前去各該地方踏
[032-3a]
看併催督工程如有怠玩曠職推諉悞事以致妨害運
道者即指名叅奏拏治 丙子工科都給事中常居敬
陳河道事宜一開報之當時議令管河司屬各官將河
道有無通塞河工有無修舉俱季報部科以便查考一
錢糧之當稽議令河道諸臣一切歲終經費年終明開
條件具疏奏聞奏冊清冊部科備照庶因錢糧以稽河
工而虚冒之弊可免一責成之當嚴議令管河府州縣
官查照典制各住分管地方不許别項差委督撫管河
[032-3b]
司道時常廵視督率修防遇有漲決一面具報一面興
修如廢職怠事即據實叅奏一河臣之當擇議令河道
原缺容本部查司屬中才望相應者咨送吏部勿泥資
序部覆如議 乙卯敕工科都給事中常居敬查看河
道催督工程命禮部鑄給關防 十一月戊子工部覆
總督漕運楊一魁題挑濬幇築事宜一草灣口應量挑
東岸長二百六十丈西岸長四百丈工料銀共六千一
百四十四兩六錢零一崔鎭徐昇黄家觜三壩止拆石
[032-4a]
從下另砌量浚引水支河祖陵東南䕶隄外用荒石砌
子隄一道髙四尺根闊三尺長與大隄等工料銀三百
一十七兩零一挑濬淮安府臨城澗河四千二百丈計
工料銀四千四百四十八兩四錢一幇築范家口隄壩
除原估銀四千餘兩外續用過工料等銀六千餘兩一
包砌清河口惠濟祠前裏河隄長五十七丈砌石髙一
十二層本祠後外河長五十四丈五尺砌石髙一十三
層工料等銀共二千五百九十九兩六錢四分一天妃
[032-4b]
壩加築平滿排釘樁朩内外用石包砌堅固以防衝洗
各項工料共該銀一萬九千五百九兩零俱於原題濬
草灣未用銀兩動支其拆開崔鎭等壩并築砌天妃壩
計費不多俱於河道歲修銀内酌量支用得旨崔鎭壩
應否該拆候差科臣到彼再議定奪餘依議行 十一
月辛邜詔河道隄防節年修築不堅以致衝決該管官
五年内者廵撫奪俸三月道官降俸一級内飬病致仕
者不許推用見論劾者從重議處餘年逺者姑免究
[032-5a]
十二月甲申工部覆督理河工給事中常居敬議於大
社集南新修月隄之内復取土塡實深潭再加修築以
聨舊址次將大社集以東至白茅集百餘里隄照舊増
修其茅家潭三尖口等處決口與東明縣護城隄併議
修築土方工食俱於該府庫貯蒿草及存糧銀内如數
動支上從其議明神宗/實錄
 是年決祥符劉獸醫口決蘭陽銅瓦廂後決封㐀原
 武又決長垣之大社集毛家口茶城亡何又報&KR0782續/文
[032-5b]
 獻通/考
 是年冬十月命工科給事中常居敬相度黄河議修
 治之䇿時黄河漫流自開封封丘偃師及東明長垣
 多衝決大學士申時行言失今不治河將北徙上流
 不下徐淮則運道可憂故有是命已而督河楊一魁
 議因決濟運導沁入衛居敬言衛輝城卑於河恐一
 決有衝潰之患沁水多沙善&KR0782入漕未便不如堅築
 決口開河身加浚衛河民得灌田尤為完計上從之
[032-6a]
 明紀事/本末
 是年黄河又決荆隆口衝潰長隄入長垣東明二縣
 尋塞之後二年復創築遥隄長二千九十丈以防漲
 漫 沁河又決蓮花口金屹&KR2565水浸獲嘉新鄉一帶
 尋塞之亦加築隄壩以防漲漫南河/全考
 大名府屬長垣東明二縣舊有長隄一道延亘一百
 三十里東至山東曹縣白茅集西至河南封丘縣新
 豐村止隄外即有淘北河一道相傳即黄河故道也
[032-6b]
 萬歴十五年河由河南封丘縣荆隆口決入挾淘北
 河衝決本隄之大社口兩邑昏墊 沁水至武陟縣
 與黄河㑹合其湍急之勢較黄河益甚而武陟東岸
 之蓮花池金屹&KR2565最其衝射要害處也萬歴十五年
 沁從此決新鄉獲嘉一帶俱為魚鼈每年堵築埽壩
 勞費不貲且壩内為商民輳集之處煙㸑不下千餘
 倚隄為命今議甃石四百三十五丈隨守隨修限以
 三年告竣此隄一成永乆可恃而議者畏難尚未興
[032-7a]
 舉其北岸大樊村亦係埽灣要害幇隄捲埽均在司
 河者留意焉河防/一覽
明神宗萬歴十六年正月癸已工部覆總督漕運右僉
都御史楊一魁條陳十事一改閘座以便防守謂古洪
當黄水之衝為入運咽喉閘制上闊下狹閘板難下水
入易淤且閘座太低一遇泛漲水從上漫千夫辟易無
可奈何欲將前閘乗此改修髙下廣狹務俱一律此計
之善者也擬允行一嚴啓閉以杜淤墊謂古洪内華二
[032-7b]
閘建設之初原為伏秋水漲恐致漫淤閉閘堅守不得
擅開以嚴其防也但地居衝要官使蝟集勢難阻遏欲
比照淮安通濟閘事例每年於六月終旬築壩不許擅
開即貢鮮船隻亦酌量盤剝此固為運道完計第官民
商賈國課攸關一旦築塞不獨困商且稅額縮矣况貢
艘舊屯留京又不可輒議乎擬仍舊一開支河以備緩
急謂運舟自茶城入閘乃其故道與河隔逺自河決秦
溝改繇濁河口入徐淮乃與茶城𦂳相對衝又戚家港
[032-8a]
湍溜難輓舟多覆没前道臣舒應龍另開塔山支河頗
稱利便而壩閘未建旋復淤阻中河郎中陳瑛始開古
洪内華以代塔山五年於兹而復遭淤塞安可不為之
計也欲挑浚塔山支河建立壩閘令與内華相等八九
月後公私船隻兩道併出固亦有見第閘河水泉不多
分而為二不識能常繼否擬㑹勘一移官夫以資䇿應
謂古洪内華隄夫六百名伏秋水漲修守不足且責閘
官以調度弗能也欲將呂梁洪夫分調一半移住古洪
[032-8b]
以資修浚管河同知原任邳州者移住境山遇有𦂳急
徃來督視固屬逺慮第呂梁古洪相去頗遥安土之民
難以驟徙與職官改駐不同也擬㑹勘一復故道以定
長䇿謂黄河舊出小浮橋水勢順利運道安行累歲變
遷致梗運道雖建閘啓閉猶時淤塞非本計也欲修復
故道自歸德以下丁家道口浚至石將軍廟令河仍自
小浮橋出若撫按各為其民則止浚碭山韓家口河五
十里誠亦有見第其費有出與否其道可開與否宜行
[032-9a]
令撫按勘科酌議以請者也擬㑹勘一放濁溢以固隄
岸謂黄河縷隄修築加髙而隄内窪下夏秋間河水外
漲雨水内浸其隄易壞欲倣栲栳灣隄勢將徐邳一帶
隄内窪處春間開口洩水其與遥隄隔逺者從便築小
月隄以防其溢此計之便者也擬允行一引沁水以濟
衛河謂黄河挾沁水入衛繇天津下海乆矣自河徙而
沁與俱南衛水時苦涸竭其流濁也欲倣徐有貞廣濟
河之勢引沁入衛不使助河為虐且乗武陟間沁水方
[032-9b]
決因便疏浚萬夫一月之力耳固自有見第考先臣黄
綰霍韜並有分沁入衛之議似欲藉以殺河患非為衛
水益也改作入衛經費既難衝決可慮擬㑹勘一浚河
身以抑泛濫謂善治水者以疏不以障年來每遇水發
隄上加隄遂令水髙凌空不啻過顙濵河城郭決水可
灌可為寒心欲於秋冬之際探測河身深淺隨處挑浚
蓋慮患之極思也第黄河之沙從水去來恐難以人力
治之且入冬則河南一境堅氷瀰望淺深將安測乎擬
[032-10a]
㑹勘一開水門以免横潰謂黄河發星宿入中國合華
夷之水千流萬派歸於一壑泛溢其常也况孟津以下
土疎易衝故先臣丘濬請多開水門以殺上流之勢誠
為有見今欲於黄河分流故道量設減水石門以洩暴
漲是一說也第恐黄水洶湧石門之所洩幾何倘涓滳
不禁致成横決未獲其利先滋之害矣擬報罷一處河
費以免偏累謂河上歲修銀三萬兩内仰給於河南者
九千今本省災傷屢聞拖欠甚多而河工勢不容緩欲
[032-10b]
將本年扣省米價銀三萬七千餘兩留備淮上支用其
河南解淮銀九千兩免行起解似亦兩便但戸部咨稱
米價原係邊餉難以議留宜將本年額内量留九千兩
抵河南解數以後仍照例分解不得偏主於其間也擬
允行從之 丙申戸科給事中李廷謨奏國家防河如
防虜均非可以泄泄制之者今邊臣自督撫而下必閱
歴錬習始為推轂賢者乆任加銜自僉憲得至㕘政布
政甚則節鉞寄之用是人思竭力而收效者宏河臣則
[032-11a]
不然按次議差才者不必用用者必才且計日𤓰代河
之要害緩急既無暇身嘗一得代去即河患孔棘不為
累也又何必計乆逺哉宜略倣邊臣法凡差管河司官
務擇其人期以歲時著有成勞徑轉河道總督員缺得
漸次推用則人人思奮而河工有濟矣疏下該部 二
月壬戍漕撫揚一魁奏辨御史祝大舟論劾乞敕河臣
查勘徐邳遥隄是否如舊縷隄髙堰先經衝損者即今
曽否修葺錢糧有無乾没成功是否毁壞一切不敢䂓
[032-11b]
避疏下該部 丁丑工部覆議黄河為患自古巳然而
治河之難中州為甚何也其地沙壅土疏修築既難平
原多曠一望千里無崇山複嶺之束獨恃捲埽以列防
自為捍蔽故功難就而費亦滋今據科臣常居敬撫臣
袁貞吉按臣王世揚㑹勘集議工程地亘千里連於縣
界兩省而唐家口為黄河要害在考城曹縣之間兩省
居民互相盗決尤於運道大有關者宜分地專官嚴程
修築工在祥符滎澤中牟三縣者屬河道僉事余希周
[032-12a]
領之在封丘陽武二縣者屬大梁道叅政王來賢領之
在蘭陽儀封二縣及考城縣芝麻莊陳隆莊唐家口幇
築隄壩屬兵備副使王之屏領之河内武陟沁河諸衛
屬河北道叅議徐三畏領之隄壩以丈計者凡三萬三
千一百五十約費至八萬四千六百餘金事竣一體查
叙上命依議及時修築依限報完其兩省交界處有盗
決者設法嚴禁毋得推諉 三月癸已禮科給事中王
士性請開復黄河故道以圖永利謂自徐而下河身日
[032-12b]
髙而為隄以束之水行隄上與徐州城等束急流益迅
委全力於淮而淮不任故昔之黄淮合今黄强而淮益
縮不復合矣黄强而一啓天妃通濟諸閘則黄搗運河
如建瓴髙寶一梗即江南四百萬石之運坐廢淮縮則
退而浸泗為祖陵計不得不為石隄護之隄増河益髙
根本之慮不亦可虞也哉河至清河向南衝者凡四折
而後入海淮安髙寶鹽興蓋不啻數百萬生靈之命託
之一丸泥決則盡成魚鼈將奈之河而紛紛之議有欲
[032-13a]
増隄泗州者有欲開顔家河灌口河永濟河南甃髙家
堰北築滾水壩者近議開月河草灣及崔鎭三壩如蟻
穴漏巵補救迄無寧歲總不如復河故道為一勞永逸
之圖也河故道繇桃源三義鎭逹葉家衝與淮合在清
河縣北别有濟運一河在縣南蓋支河耳河强奪支河
直趨縣南而自棄北流之道乆且斷河形固在也自桃
源至瓦子灘凡九十里地下不耕無室廬墳墓之碍雖
開河經費視諸說稍倍而河道一復為利無窮矣疏下
[032-13b]
行河者議 四月甲寅朔直𨽻廵按御史喬璧星奏河
道衝決為患請率舊典復設專官以一事權蓋自古治
河止於除害我國家仰給東南歲輸四百萬石自淮至
徐實藉河利顧潰決淺澀之患徃徃有之永樂九年分
設部司督理或命部院大臣徃視事巳輒罷正德四年
乃議專設憲臣為總理河南之開封歸德山東之曹濮
臨沂北直之大名天津南直之淮揚徐潁咸屬節制建
牙如督撫重河防也然理河者不復慮漕而理漕者亦
[032-14a]
不復慮河則亦專設河臣之釁矣萬歴五年偶因兩臣
意見相左遂并河於漕在河南山東北直者以廵撫兼
領之責分而官無專督故修濬之功怠於無事急於臨
渴河患日深頃者勘科常居敬亦有專設大臣之議非
直備官要在得人試按嘉靖以來河漸北徙濟寧以下
多淤而劉天和之修復魯橋朱衡之開通南陽潘季馴
之濬刷崔鎭河道頼之此專設得人之明驗疏下部覆
如議上命督河再設以老成才望者任之 癸亥勘理
[032-14b]
河道科臣常居敬㑹同督臣舒應龍再上河工一十四
款一添造閘座以便防守議於古洪閘外加鎭口閘一
座外禦濁水内蓄漕河一接築縷隄以防中潰計自茶
城以下塔山支河西岸起至河口止長五百丈闊四丈
又補築舊河缺口一道長六丈一議修埽壩以防危急
王公隄累經衝決與黄河止隔丈許兩河夾之勢最危
急議於本隄設法増築實土石於鴈翅之内密釘樁朩
於捲埽之外并設順水壩以逼黄水之北流一開建月
[032-15a]
河以避衝決於運河南岸另開月河以引漕水之南去
則二水相隔頗遥時加培築可保無虞中四款/入運河一移調
官夫以資䇿應呂梁徐州二洪水勢既平洪夫稍暇且
屬流寓隨地可安議撥六百三十三名均派新舊五閘
餘者留二洪拽運而管河同知改住境山䇿應又一款/入運河
一停拆三壩以保成功崔鎭徐昇季太三壩原為洩水
而設議拆者為其髙而壩外隄岸更髙於壩是存之未
礙宣洩之利拆之反滋汎濫之虞也一停濬草灣以節
[032-15b]
財用草灣一河闊二百餘丈先嘗開之以保淮城且淮
黄之水藉以分流而開塞靡常無煩濬鑿俱如議行
庚午工科給事中梅國樓薦原任刑部尚書潘季馴堪
總河之用時季馴巳鐫職為民而科臣謂其向在河上
有築濬功㑹李棟董子行蔡宗周常居敬亦先後薦之
故部覆起都察院右都御史總督河道兼理軍務上諭
之敕 六月巳未勘科常居敬奏黄河故道開復甚難
宜罷役而訾家營支河之議起 癸酉勘科常居敬上
[032-16a]
修理河道圖考報聞圖考留覽 閏六月已酉總理河
道都察院右副都御史潘季馴題黄河之水濁而强汶
泗之流清且弱交㑹之處則茶城是也每伏秋黄水盛
發則倒灌入淮沙停而淤勢所必至黄水消落漕水隨
之沙隨水刷不待濬而自通矣縱有淺阻不過旬日如
萬歴十年中河郎中陳瑛創建古洪内華二閘每遇黄
水暴發即下板以遏濁流之横而閘内無壅阻之害黄
水消落則啓板以縱泉水之出而閘外有洗滌之功去
[032-16b]
伏稍失開閉之防遂至漂壅失常厪惟當宁臣於前月
望至宿遷閱視同知徐申謂本月望前黄水偶長丈餘
漫入洪口即合嚴下閘板至二十一日報黄水消落於
是啓板通漕衝刷成河通行無滯至閏六月等日復然
前不過七日後不過三日隨長隨落此即二水勝負通
塞之故也勘科常居敬復建口閘一座去河愈近則吐
納愈易足為水利但建閘易守閘難運貢之馳行固急
勢豪之開放不時數日之覊程不能待而千百年之利
[032-17a]
害且決裂矣乞特賜綸音如萬歴八年清江浦三閘之
法以嚴啓閉庶河渠永有頼矣部覆如請 十月甲申
工部覆總督河道潘季馴條上河工八事一乆任部臣
謂水性有順逆河情有分合地勢有險夷如某處迎溜
作何捲築以當其衝某處埽灣作何幇護以防其泄事
在分司宜委任南中兩河郎中滿三考方與優擢則鍊
督乆而河防自熟一責成長令謂理河如理家然家務
繁𤨏不妨分任而庀材鳩工則家督主之今瀕河州縣
[032-17b]
長猶家督也調集夫役備辦料物宜專屬之至於廵行
督率責之行河者而郡守亦有總理之責焉疎虞並坐
一禁調官夫謂治河有補偏救弊之法無一勞永逸之
事禹奏平成不數百年而祖乙之都圮則防守弛也故
曰防河無止工宜申飭沿河官夫專以河為事不得别
差擅調致悞河防一預定工料謂黄河泛漲每在伏秋
修築不預徃徃為河所乗宜於十月中旬即行踏勘分
工備物務令正月興作四月報竣後時者罰一立法増
[032-18a]
築謂徐淮之間咫尺河流倚遥隄一線為捍蔽而風雨
剝蝕車馬蹂躪日就卑薄宜令每歲修隄髙厚俱以五
寸為限遇低薄處隨宜加築徧植樟栁不如法者聽總
河叅治一添設隄官一加幇眞土一接築舊隄以上三/條入淮
河/命依議行 丙午工部覆總河潘季馴題請罷開復
黄河故道及鑿支渠合沁衛諸議一意修築隄防上報
可仍申飭河臣毋因循以致疎虞紛議以妨實事違者
聽總河叅究 十一月甲子工部覆河南廵按御史王
[032-18b]
世揚奏河南境内黄河自潼關至歸德開封等處奔流
二千餘里去總河督臣甚逺利害之切見聞之近必先
撫臣宜於撫臣敕書増兼理河道一條與督臣協同行
事詔從之 十二月甲申添設河南開封府同知一員
駐劄荆隆口祥符縣丞滎澤主簿各一員專管河務
戊子工部尚書石星覆總督河道潘季馴題稱河南黄
河上流三門七澤而下地平土疎每易衝決特非運道
所經徃徃忽視以為無虞而不知上源既決運道未有
[032-19a]
不阻者故修守之法在河南尤屬𦂳要其故道繇新集
出小浮橋銅幇鐵底所當開復而歲儉費繁未能遽行
惟愼加修守庶保無虞因條列六議一黄河北岸逼漕
南岸逼省先臣劉大夏於兩岸各築長隄綿亘千有餘
里百年來頗受其利乃坍塌衝汕歲修易湮宜刻期修
築一沁水發源沁州至武陟與黄合勢最湍悍而蓮花
池金屹&KR2565其險要也生靈無算寄命一隄危若累卵而
最險處止四百餘丈即盡甃以石工亦易辦所當亟議
[032-19b]
石隄以圖永頼者也一河工甚鉅而所恃工費止河堡
夫銀而巳近縁併入條鞭有司輙急京運而緩河道任
民逋負甚至已徵而别用竟不扣還河工所以墜誤也
今議從前借用者如數抵還在民者徵解貯開封待不
時之用一役民用其力當䘏其私今議開歸懐三郡近
隄没官田地給堡老六畆堡夫五畆不足則以曠工銀
置產以授之則民有身家之患防隄益力矣一河之害
在河南尤大則治河之功在河南尤難徃秋防舉劾僅
[032-20a]
行於淮徐而不及河南誠為缺典宜一體甄别以示激
勸一河南雖非運道所經而河情水性與淮徐無異固
當以治淮徐之法治之則夫責郡邑長吏以一事權覈
歲修工程以預興舉増補捲築以固隄防所當通行者
也詔如議行 癸卯訾家營支河工罷從總河潘季馴
議也明神宗實錄河潘/季馴四任總 也
 是年五月十一日敕諭都察院右都御史潘季馴該
 科臣建議先年河道原設有總理大臣近年裁革分
[032-20b]
 屬各該廵撫官兼管事權不一目今河患不常工程
 重大要將原官復設簡擇熟知河務任事大臣管理
 該部議覆相應兹特命爾前去總理河道駐劄濟寧
 州督率原設管河管洪管泉管閘郎中員外主事及
 各該三司軍衛有司掌印管河兵備守廵等官將各
 該地方新舊漕河并淮揚蘇松常鎭浙江等處河道
 及河南山東等處上源著實用心徃來經理遇有淤
 淺衝決隄岸單薄應該幇築挑淺去處務要先事預
[032-21a]
 圖免致梗塞并查先年工部題覆事宜一一著實舉
 行合用人夫照常於河道項下附近有司軍衛衙門
 調取應用其各省直歲修河工錢糧悉聽通融計處
 動支所屬大小官員果能盡心河務功蹟昭著者奬
 薦擢用敢有不服調度怠玩悞事及權豪勢要之家
 侵占阻截并違例盗決河防應拏問者徑自拏問應
 叅奏者指名叅奏其餘開載未盡及河道𦂳要事宜
 悉聽爾便宜處置其有干漕運撫按衙門事體公同
[032-21b]
 計處重大者奏請定奪每年終將修理過河道人夫
 錢糧照例備細造冊畵圖貼說奏繳其南直隷淮揚
 潁州徐州山東曹濮臨清沂州河南睢陳北直𨽻大
 名天津各該地方軍務亦聽爾兼理其各兵備道悉
 聽節制務要防護運道永保無虞如遇盗賊生發即
 便㑹同各該廵撫嚴督該道官兵上𦂳緝勦毋致延
 蔓若兵備各官縱寇貽患者叅奏處治爾為重臣受
 兹委託須殫心竭慮輸忠效勞務俾河道安流糧運
[032-22a]
 無誤斯稱委任如或處置乖方以致誤事責有所歸
 爾其欽承之毋忽故諭河防一覽見萬歴五年因河/漕兩臣意 相左遂并河於
 漕至是以薦仍用公為總督其間沿/革之故不可以不知也故特書於此
 戊子萬歴十/六年河大潰天子以言官言拜公田間至是
 不特公習河而河亦習公矣既告成錄其功所加築
 土隄縷隄月隄格隄長隄横隄守舊隄寄子隄凡三
 十四萬七千八百八十五丈有竒磯閘料厰凡二十
 有四座石壩土壩月壩護壩凡五十一道濬淤淺塞
[032-22b]
 決口鑿老土凡三十萬一千一百丈有竒栽護隄栁
 八十三萬有竒前後十餘年軺車所至更數千里公
 與役夫雜處畚鍤葦蕭間沐風雨裹霜露髪白靣黧
 而後兩河合軌數萬艘轉運無害縁河之民始復見
 室廬丘隴煙火彌望焉公之言曰通漕於河則治河
 即以治漕㑹河於淮則治淮即以治河合河淮而同
 入於海則治河淮即以治海故竟公在事止以築隄
 束水借水攻沙為萬全第一義王錫爵撰/潘公墓誌
[032-23a]
 
 
 
 
 
 
 
 
[032-23b]
 
 
 
 
 
 
 
 行水金鑑巻三十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