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R2k0078 行水金鑑-清-傅澤洪 (master)


[105-1a]
欽定四庫全書
 行水金鑑巻一百五
          江南按察使傅澤洪撰
  運河水
元時海道自平江劉家港入海經通州海門縣黄連沙
觜萬里長灘開洋沿山嶼抵淮安路鹽城縣歴海寧府
東海縣又經密州膠州界放靈山洋投東北行路多淺
沙旬月始抵成山計自上海至直沽楊村馬頭凡一萬
[105-1b]
三千三百五十里其後再變自劉家港出楊子江開洋
落潮東北行離萬里長灘至白水綠水經黒水大洋轉
成山西行過劉家島入沙門島放萊州大洋抵界河至
直沽其道差直三變自劉家港入海至崇明三沙放洋
向東行入黒水大洋直取成山轉西至劉家島入沙門
放萊州大洋至直沽如遇風順由浙西至京師不過旬
月而已其道徑便國初海運猶仍元舊自㑹通河成報
罷嘉靖中尋膠萊故道燒鑿馬家壕十五里逹於麻灣
[105-2a]
隆慶五年議因其故開新河令江南之糧由淮安至江
浦口歴新壩口馬家壕麻灣口海倉口徑抵直沽天津
止一千六百里半從河行其海行者止由海套不泛海
洋惟馬家壕分水嶺二處開鑿為難遣科官勘報竟以
無源水多沙磧而止以下皆/明㑹典
湖泉之水導引蓄洩皆以濟漕為運道所闗徐沛山東
諸湖在運河東者儲泉以益河之不足曰水櫃在運河
西者分漲以洩河之有餘曰斗門而淮揚諸湖即為運
[105-2b]
道其山東新舊各泉可引以濟漕者派分為五入汶者
為分水派入泗沂濟及天井閘漕河者為天井派入白
馬河及南陽棗林魯橋閘河者為魯橋派入南陽新河
者為新河派即沙河派入邳州河者為邳州派今備載

安山湖在東平州週圍八十三里零一百二十二步舊
有二閘底髙於河水不能入湖之下口無閘水不能出
嘉靖六年止於湖中築隄十餘里而湖益狹後乃漸復
[105-3a]

南旺湖在濟寧州周圍一百五十餘里漕渠貫其中西
岸為南旺西湖東岸為南旺東湖汶水自東北來界分
東湖為二二湖之下北為馬踏湖又北為伍莊湖南為
蜀山湖又南為馬塲湖各湖通連無間凡與西湖盡處
相對者即為東湖東西湖中為長隄二西隄設斗門為
減水閘十有八隨時啓閉以濟運河遇有淤淺隨時挑
濬毎二年一大挑隆慶中開南旺月河二十里有竒以
[105-3b]
便大挑北至王家窪南出尹家窪稍北里餘各建通河
大閘一座
馬塲湖週圍四十里舊有堤壊與運河相通河水稍盈
即洩入湖毎致淺涸嘉靖十四年築隄長六十里内外
各植栁以䕶之更置減水閘五座運河易盈湖水亦有
蓄洩
蒲灣泊武家湖在汶上縣
南陽湖在魚臺即獨山坡滙為湖週圍七十六里引沙
[105-4a]
河經其中入新河
昭陽大湖長十八里小湖長十三里二湖相連北屬滕
南屬沛週圍八十餘里納諸縣之水湖口置石閘放水
入薛河由金溝口以逹舊運河後以河決棄沽頭於湖
東開新河則南陽在東昭陽在西去黄水益逺運河乃

赤山湖微山湖吕孟湖張莊湖四湖相連長八十里在
徐州引薛河出地浜溝入新河
[105-4b]
蛤蟃湖長二十里連汪湖長一十五里周湖長二十里
栁湖長一十五里在邳州
落馬湖長六十里茅茨湖長六十里黄墩湖長二十里
侍丘湖長三十里倉基湖長三十里埠子湖長八十里
在宿遷縣
大莊湖長十里崔鎮湖長三十里在桃源縣
杜村湖長十里萬家湖長十里在清河縣
管家湖在淮安府城西門外舊有堤永樂十四年命官
[105-5a]
於湖中築長堤以便運舟隨時修築
白馬湖長三里汜光湖即寳應湖長三十里界首湖即
津湖長三里在寳應縣新開湖長三十五里在髙郵州
邵伯湖長十八里在江都縣諸湖延袤髙寳以抵揚州
上下相接以上/諸湖
東平州泉十四舊九/新五 汶上縣泉三舊二/新一 平隂縣泉
舊/ 滋陽縣泉八舊四/新四 鄒縣泉十二舊八/新四 曲阜
縣泉二十舊十七/新三 泗水縣泉五十三舊三十新/二十三 滕
[105-5b]
縣泉十八舊十五/新三 嶧縣泉五舊三/新二 寧陽縣東十二
舊/ 魚臺縣泉十四舊五/新九 濟寧州泉三舊/ 泰安州
泉三十八舊三十/五新三 新泰縣泉十四舊十二/新二 肥城縣
泉九舊五/新四 萊蕪縣泉十六舊十一/新五 蒙隂縣舊泉/五
沂水縣舊泉十水以上諸泉/詳見濟 兹不復贅
宛平縣閘/五青龍閘 白石閘 廣源閘 髙梁閘 澄
清閘
大興縣閘/三慶豐閘 平津上下二閘
[105-6a]
通州閘/五普濟閘 南普閘 土橋閘 廣利閘 通流
舊普濟通流俱有上/下二閘今各廢其一石壩一/
臨清州閘/五南板閘 新開上閘 沙灣減水閘 潘官
屯減水閘 觀音觜減水小閘舊有㑹通臨/淸二閘今廢
清平縣閘/三戴家灣閘 李家口減水閘 魏家灣減水

堂邑縣閘/四梁家鄉閘 土橋閘 土橋進水閘 新開
口進水閘舊有土城中閘/二減水閘今廢
[105-6b]
博平縣閘/五第一至第五五減水閘舊有老堤頭北/減水閘今廢
聊城縣閘/十通濟橋閘 李海務閘 周家店閘 龍灣
西栁行二進水閘官窯口裴家口方家口李家口耿家
口五減水閘
陽穀縣閘/六七級上下二閘 阿城上下二閘 荆門上
下二閘
寧陽縣閘/二洸河東西二閘嘉靖六年建舊有堽/城石壩堽城閘今廢
滋陽縣閘一/壩一金口閘 金口石壩成化八年因元舊易/為石堰舊有土婁杏
[105-7a]
林二閘/今廢
鄒縣舊有港里積水/閘小閘今廢
東阿縣閘/一通源閘
夀張縣閘一壩/一堰一沙灣積水閘 師家壩 野豬腦堰
東平州閘七/壩二戴村閘舊/戴家廟閘嘉靖十/九年建安山閘成化/十二
年/建靳家口閘嘉靖四/年建袁家口閘 安山湖東西二小閘
 戴村壩 坎河口堤壩舊有魚營減/水閘今廢
汶上縣閘十/六開河閘 南旺上下二閘 寺前鋪閘
[105-7b]
界首石口二積水閘舊/焦欒張全劉元彭秀孔家邢家
常家闗家李泰田家口十減水閘
鉅野縣閘一/壩一長溝減水閘嘉靖十/九年建蓬子山壩
濟寧州閘十/四天井閘 在城閘 趙村閘 石佛閘
新店閘 新閘六閘俱因元舊/嘉靖間重修仲家淺閘宣徳四/年建師家
莊閘 魯橋閘二閘永/樂間建 上新閘 中新閘 下新閘
三閘俱成化/十一年建棗林閘永樂/間建四里灣減水閘舊有分水閘/廣運上下二
閘永通上閘耐牢坡閘官村閘/呉泰閘片玉閘碎玉閘今廢
[105-8a]
濟寧衛閘/四永通減水閘 五里營平水閘 十里鋪平
水閘 安居平水閘
魚臺縣閘十六/壩一南陽閘宣徳二/年建利建閘即宋家口閘/隆慶元年建
河十四減水閘嘉靖四十/五年建蘇家壩舊有穀亭八里灣硯/瓦溝陽城湖泥河五
閘今/廢
滕縣閘一/壩五佃戸屯減水閘 東邵壩 王家口壩 豸
裡壩 宋家壩 黄甫壩以上閘壩俱隆/慶二年建築
沛縣閘七/壩三珠梅閘 楊莊閘 夏鎮閘 滿家閘 西
[105-8b]
栁莊閘 馬家橋閘 留城閘以上七閘俱隆慶元年/以舊河孟陽泊沽頭上
中下胡陵城廟道/口謝溝七閘改建沙河口壩隆慶元/年築薛河口石壩隆慶/二年
築/懽城壩嘉靖四十五年築湖舊有新興閘金溝口飛/雲橋雞鳴臺昭陽 中東西六積水閘今廢
徐州閘四/壩二黄家閘天順三/年建梁境閘即境山舊閘/萬歴二年復内華閘
 古洪閘二閘萬歴/十一年建徐州洪石壩 吕梁洪石壩舊有/徐州
洪閘吕梁洪上/下二閘今廢
邳州閘/一匙頭灣減水閘萬厯八/年建
桃源縣閘一/壩四馬厰坡減水閘萬歴八/年建崔鎮徐昇季太三
[105-9a]
義四減水石壩萬歴七年/築遥堤建
清河縣閘一/壩一通濟閘嘉靖中建萬歴七年改建甘羅城/出口之處題準毎年六月初旬水
漲築壩攔截九月初/旬水落開壩行舟天妃壩萬歴七年建舊有新莊閘/天妃閘萬歴七年俱廢
山陽縣閘七壩/六隄一福興閘萬厯七年改/建夀州厰清江閘 板閘
龍汪閘 永清閘 窯灣閘三閘萬歴十/年永濟河建黄浦減水閘
萬歴二/年建方家壩 新建閘 仁義禮智四字壩 髙家
堰石堤萬歴七年建舊有移風閘甎閘新城上下二閘/及萬歴元年建涇河平河橋二減水閘又有清
江東西淮安滿浦南鎖/五壩信字壩今俱廢
[105-9b]
寳應縣閘十/三𢎞濟河南北二閘 長沙溝減水閘 朱
馬灣減水閘 劉家堡減水閘五閘俱萬歴/十二年建江橋北等
八減水閘嘉靖萬歴年間建舊有七里溝菜橋口魚兒/溝三減水閘白馬湖七里溝槐角樓滚水壩
今俱/廢
髙郵州閘九/壩一康濟河南北二閘萬歴四/年建城南河堤三減
水閘嘉靖/中建新中堤四減水閘萬歴五/年建蛤蜊壩舊有觀橋/上下二閘
車邏王琴二/減水閘今廢
江都縣閘十六/壩十一廣惠閘 通惠閘二閘隆慶六/年𤓰洲建邵伯九
[105-10a]
減水閘 芒稻河減水閘萬歴十/一年建沙壩裔家馬家渡南
潭四平水閘萬歴元/年建𤓰洲十壩舊十/一灣頭滚水壩舊有/朝宗
上下通江新開大同潘家大橋江口留潮九閘及新廟/等十一減水閘邵伯小壩揚子橋古壩𤓰洲減水䃮雷
公上下二塘小新/塘句城塘今俱廢
儀真縣閘四/壩六嚮水閘 通濟閘 羅泗閘一名臨/江閘攔潮
閘 一壩至五壩 新壩舊有清江等八閘裏河口閘/及東門新髙橋二減水閘劉
塘茅家山北山陳公四塘蔣家/溝張家溝二減水䃮今俱廢
丹徒縣閘/一大犢山閘萬歴十/一年建
[105-10b]
丹陽縣閘/一黄泥壩閘萬歴十一年建以上二閘俱為/挑復練湖設 以上皆明㑹典
 㑹通河之源以南為逆以北為順南接豐沛北迄天
 津凡一千五百餘里而推輓之勞不事焉然河之源
 其最微者莫若㑹通黄水衝之則隨而他奔而漕不
 行故壩以障其入源微而支分則其流益少而漕亦
 不行故壩以障其出流駛而不積則涸故閉閘以須
 其盈盈而啓之以次而進漕乃可通潦溢而不洩必
 潰於是有減水閘溢而減河以入湖涸而放湖以入
[105-11a]
 河於是有水櫃櫃者蓄也湖之别名也而壅水為埭
 謂之堰沙澥之處謂之淺淺有鋪鋪有夫以時挑濬
 焉以下皆/河程記
 由沛縣北九十里入魚臺境為閘者二曰利建即宋
 家口明嘉靖四十五年建月河長七十五丈迤北十
 八里曰南陽元至順二年建月河長三十五丈明宣
 徳七年重修減水閘十四俱明隆慶二年建以洩新
 河水入南陽湖者也壩一曰南陽明隆慶元年建淺
[105-11b]
 鋪二十一湖一曰獨山即南陽湖明隆慶元年北岸
 築石堤三十餘里
 舊運河在昭陽湖西為閘者三曰孟陽泊在縣治東
 元大徳八年建月河長十二丈迤北八里曰八里灣
 明宣徳八年建月河長二十七丈又北八里曰穀亭
 元至順二年建月河長五十八丈積水閘二壩一今
 皆廢淺二十一
 由魚臺而北九十里逹於濟寧其東岸鄒縣境也為
[105-12a]
 小閘一明成化十年建淺一曰捲里
 由鄒縣而北入濟寧境自州以西則濟寧衛分地也
 為閘十四曰棗林距南陽十二里元延祐五年建月
 河長八十丈明正徳二年重修迤北六里曰魯橋明
 永樂十三年建正徳二年重修月河長一千一百六
 十五丈在河西岸明隆慶四年改為正河又北五里
 曰師家莊元大徳二年建月河長四十丈又北十五
 里曰仲家淺明宣徳五年建月河長五十一丈明萬
[105-12b]
 歴十二年重修又北五里曰新閘元至正元年建月
 河長五十一丈又北八里曰新店元大徳元年建月
 河長五十一丈明嘉靖十四年重修又北十八里曰
 石佛元延祐六年建掘土中得石佛像十二故名月
 河長七十九丈明𢎞治六年重修又北八里曰趙村
 元至正七年建月河長九十八丈明𢎞治十二年重
 修又西北三里曰在城元大徳七年建明𢎞治十二
 年重修又西北一里曰天井元至治元年建一云唐
[105-13a]
 尉遲敬徳所剙也其西南曰分水元大徳五年建月
 河閘三上下二閘俱明天順三年改建曰下新即在
 城月河曰中新至上新一里明成化十一年建曰上
 新即天井月河減水閘六新店新閘仲家淺各一屬
 州五里營十里鋪安居鎮各一屬衛明萬歴十七年
 建壩一曰趙村月河石壩明𢎞治初建淺十七曰硯
 瓦溝曰棗林曰魯橋曰師家莊下/曰師家莊上曰仲家淺曰新閘
 曰新店曰花家曰石佛曰楊灣曰趙村曰五里曰十
[105-13b]
 里曰安居曰永通曰曹井橋湖一曰馬塲一名任湖
 在五里東周圍四十里上受獨山湖之水
 起魚臺至濟寧有舊運道焉有閘四曰廣運上明𢎞
 治四年建曰廣運曰永通下明成化十一年建曰永
 通明洪武四年建今俱廢淺二十
 由濟寧而北一百里至汶上縣之開河驛其左為鉅
 野有閘一曰通濟距天井三十五里明萬歴十六年
 建月河長七十二丈壩一曰蓬子山一名彭祖上壩
[105-14a]
 明成化四年築淺五曰大頭灣曰梁家口曰白觜兒
 曰小長溝曰黄沙
 由鉅野而北其莊為嘉祥有減水閘六壩一淺四壩
 大長溝曰十字河曰寺前曰孫村
 由嘉祥而北為汶上境有閘五曰寺前距通濟三十
 五里明正徳元年建迤北十五里曰南旺上一名栁
 林閘又北九里曰南旺下俱明成化六年建又北十
 五里曰開河元至正間建明永樂九年重修月河長
[105-14b]
 一百二十六丈又北十二里曰袁家口明正徳元年
 建月河長九十九丈月河閘二在南旺上下明成化
 間建減水閘九曰焦欒曰盛進曰張全曰劉元曰孫
 强曰彭室曰常家曰闗家大曰兼濟壩一曰五里鋪
 滚水石壩在河西岸明萬歴十七年建淺十四曰南
 界首曰石口曰栁隄曰南旺曰鵝河口曰田家口曰
 闞城曰開河曰劉家口曰袁家口曰闗家口曰張八
 老口曰步家口曰北界首湖一曰南旺在漕河兩涯
[105-15a]
 周圍一百八十里中為二長堤漕渠貫其中明嘉靖
 二十二年重修其中畫為三在漕渠之西者曰西湖
 縈迴九十三里明成化四年始砌石隄嘉靖二十二
 年重修萬歴十七年加築舊隄一萬二千餘丈添築
 東面子隄一千二百餘丈其東曰蜀山湖周圍六十
 五里明嘉靖二十年創築東隄萬歴二十五年重修
 曰馬踏湖周圍三十四里明萬歴十七年築堤三千
 二百丈
[105-15b]
 由汶上而北至東平七十里有閘三曰靳家口距袁
 家口十八里明正徳十二年建月河長一百八十四
 丈迤北三十里曰安山明成化十八年建又北三十
 里曰戴家廟明嘉靖十六年建洩水閘一曰金線在
 戴家廟北明景泰五年建湖口閘二北曰似蛇溝南
 曰八里灣明萬歴二十二年建壩二曰戴家壩至州
 六十里明永樂九年建曰坎河口石壩明萬歴十七
 年建淺十七曰沙堆曰邢家莊曰蘇家莊曰譚家莊
[105-16a]
 曰安山上曰安山下曰積水湖曰馮家莊曰劉家莊
 曰李家莊曰王仲口曰果家莊曰靳家口曰戴家廟
 曰韓家口曰張家口曰劉家口
 由東平七十里至陽穀縣之荆門驛其間首入夀張
 縣境有積水閘一曰沙灣明成化七年建壩一曰師
 家遏黄河水使入通源閘以分沙灣之勢堰一曰野
 豬腦縈迴三十餘里用以瀦水使不衝決漕河
 由夀張而北入東阿縣境有閘一曰通源在張秋城
[105-16b]
 南運河西岸即廣濟渠也明景泰四年徐有貞治沙
 灣決河先為疏水之渠起張秋金隄通夀張之沙河
 西南至於竹口又西南至大渚潭乃踰范暨濮而上
 又西北接河沁之水命曰廣濟渠渠口為通源閘有
 石隄二道自大感應廟起至沙灣長一百六十丈明
 天順八年修創自沙灣起至荆門驛長一千九百三
 丈有五空橋在張秋城南與沙灣相對即減水石壩
 廣袤各十五丈又於上甃石為五竇以漕渠餘水入
[105-17a]
 之小鹽河明𢎞治四年建淺八曰挂劔曰新添曰沙
 灣曰北灣曰安家口曰仲渡口曰南浮橋曰北浮橋
 由東阿而北入陽穀境有閘六在張秋北十里曰荆
 門上又北三里曰荆門下又北十里曰阿城上又北
 三里曰阿城下又北十二里曰七級上又北三里曰
 七級下皆元時建明永樂間修淺十曰何家口東岸
 曰何家口西岸曰館驛灣東岸曰館驛灣西岸曰張
 家口曰秦家口曰劉家口曰義河口曰官窑口曰渡
[105-17b]
 口
 由陽穀九十里至東昌府聊城縣之崇武驛其聊城
 縣東岸北至博平縣境西岸北至堂邑縣境有閘四
 曰周家店距七級十二里元大徳四年建迤北十二
 里曰李海務元元貞二年建又北二十里曰通濟橋
 又北二十五里曰永通俱明永樂十六年建減水閘
 四淺鋪二十三曰北壩口曰徐家口曰栁行口曰房
 家口曰吕家灣曰龍灣曰宋家口曰破閘口曰林家
[105-18a]
 口曰于家口曰周家店曰北壩口曰稍長閘曰栁行
 口曰白廟曰雙隄曰裴家口曰方家口曰李家口曰
 米家口曰耿家口曰蔡家口曰官窑口
 聊城西岸南自龍灣鋪北至西北壩鋪平山東昌二
 衛分地也有淺二曰中淺曰小淺此在昔年為二衛/分地今則官夫俱
 屬平山衛而東昌衛/遂無河道之責矣
 由聊城七十里至清平之清陽驛由博平縣北至清
 平縣境有減水閘一淺鋪六曰朱家灣曰老隄頭曰
[105-18b]
 南減水閘曰袁家灣曰朱家屯曰梭隄
 由堂邑縣北至清平縣境有閘二曰梁家鄉距通濟
 三十里明宣徳四年建迤北十五里曰土橋明成化
 七年建減水閘三曰函谷洞曰上橋曰梁家鄉淺七
 曰函谷洞曰土橋曰中閘口曰馬家灣曰北梁家鄉
 曰新開口曰南梁家鄉
 由清平縣北至臨清州六十里有閘一曰戴家灣距
 土橋四十八里明成化元年建減水閘二曰魏家灣
[105-19a]
 曰李家口東岸淺鋪八曰朱家曰張家曰十里井曰
 趙官屯曰戴家曰陳官屯曰趙家曰潘家橋西岸淺
 鋪六曰張家曰李家曰李官屯曰王官屯曰丁家曰
 魏家灣
 河自衛輝來者歴館陶縣至臨清與㑹通河合流而
 北其淺鋪十二曰灘尚曰窩兒頭曰遷隄曰秤勾灣
 曰小馬頭曰南館陶曰安靖曰黄花臺曰李家曰馬
 頭曰馬攔厰曰尖冢
[105-19b]
 由臨清州東岸北至夏津縣境有閘二曰新閘上距
 戴家灣三十里迤北五里曰南板俱明永樂十五年
 建淺鋪五曰弔馬橋曰房村厰曰上口曰丁家馬頭
 曰下杖栁西岸北至清河縣境有淺鋪八曰尖冢曰
 白廟曰羅家曰孟家曰趙家曰郭家曰陳家曰王家
 南岸西至板閘口有淺鋪六曰潘家屯曰七里墩曰
 潘家橋曰新莊曰沙灣曰閘口
 由清河縣西岸北至夏津縣境有淺鋪八曰二哥營
[105-20a]
 曰嚴家曰呉家曰孫家曰葡萄曰草廟曰黄家曰賈
 家
 由夏津縣北至武城縣境有淺鋪六曰新開口曰草
 廟曰郝家曰小口子曰大口子曰横河
 由臨清至武城縣之甲馬營驛為一百四十里其間
 仍有一渡口驛亦州境也而武城縣東岸北至恩縣
 境有淺鋪十三曰商家曰白龍曰白家曰大龍曰灣
 頭曰栁林曰大還曰髙家曰陳家曰何家曰半邊店
[105-20b]
 曰陳家曰方遷西岸北至故城縣境有淺鋪十二曰
 劉家曰侯家曰周家曰南調觜曰北調觜曰西闗曰
 小流曰孟家曰王家曰張家曰果子曰絶河
 由恩縣東岸北至徳州境有淺鋪七曰白馬廟曰髙
 師姑曰滕家口曰回龍廟曰八里堂曰新開口曰曹
 家口而回龍廟之北有丁官屯一鋪徳州衛地也有
 減水閘一在四女樹
 由故城縣西岸北至徳州衛境有淺鋪四曰鄭家口
[105-21a]
 曰范家圈曰焦姑寺曰孟家灣
 由甲馬營驛一百一十五里北至徳州之梁家莊驛
 而徳州東岸北至徳州左衛境有淺鋪三曰新窑口
 曰飲牛口曰耿家灣
 由徳州衛西岸北至徳州境有淺鋪一曰南陽務
 由徳州西岸北至徳州左衛境有淺鋪三曰上八里
 曰蔡張成曰劉皮口
 由徳州左衛東西岸俱北至徳州衛境有淺鋪四曰
[105-21b]
 小西門曰鄭家口曰四里屯曰下八里屯
 由徳州之梁家莊驛歴七十里為安徳驛再七十里
 為良店驛再七十里為呉橋之連窩驛也而徳州衛
 東岸北至呉橋縣境西岸北至景州境有淺鋪九曰
 張家灣曰圎窩口曰五里莊曰降民口曰丁官屯曰
 劉官屯曰四里屯曰八里屯曰髙官厰
 由景州西岸北至呉橋縣境有淺鋪四曰羅家口曰
 薄皮口曰坡唐口曰狼家口
[105-22a]
 由呉橋縣東西岸俱北至東光縣境有淺鋪七曰降
 民屯曰鐵河圈曰朱官屯曰小馬營曰郭家圈曰三
 里曰王家
 由連窩驛而北七十里至交河之新橋驛即今泊頭
 鎮然東光縣東岸北至南皮縣境有淺鋪四曰下口
 曰李家曰任家曰狼拾西岸北至交河縣境有淺鋪
 五曰古隄曰大龍曰桑園曰油房曰白家而二縣之
 界有瀋陽衛地焉其河道之責并河夫/俱𨽻於交河主簿
[105-22b]
 由南皮縣東岸北至天津右衛境有淺鋪五曰北下
 口曰白家堰曰雙堂曰三角隄曰馮家口
 由泊頭而北走七十里至滄州之甎河驛然其間交
 河縣西岸北至青縣境有淺鋪五曰李道灣曰丁家
 口曰大流口曰菱角窩曰白洋橋而其中三十八里
 屬河間衛
 由天津右衛東岸北至滄州境有淺鋪四曰小白洋
 橋曰大白洋橋曰南楊家口曰北楊家口
[105-23a]
 由甎河驛七十里至興濟縣之乾寧驛而滄州東岸
 北至天津左衛境有淺鋪七曰甎河南口曰王家圈
 曰冦家圈曰回回灣曰紅孩兒口曰華嚴口曰朱家
 墳口
 由天津左衛東岸北至興濟縣境有淺鋪九曰張家
 口曰大掃灣曰髙家馬頭曰安都寨曰索家馬頭曰
 北横隄曰南横隄曰許家淺曰南絶隄
 由興濟縣東岸北至天津衛境有淺鋪七曰安都寨
[105-23b]
 口曰王家曰流洪曰安家曰栁巷口曰李家曰八里
 堂
 由乾寧驛七十里至青縣之流河驛而青縣西岸北
 至静海縣境有淺鋪六曰甎河曰運坊曰李家曰留
 小曰流河曰新莊口而甎河之北運坊之南天津左
 衛境也有淺鋪五曰流佛寺曰北絶隄曰管莊口曰
 蓮花曰石堂
 由天津衛東岸北至静海縣有淺鋪九曰泊張曰新
[105-24a]
 莊曰寨里曰東漫撒曰馬濟曰王家曰李家曰吕家
 曰蔡家而新莊之北三里霸州分地也有淺曰蘇家
 由静海縣東岸北至天津右衛境西岸北至武清縣
 境有淺鋪八曰釣臺曰雙堂曰在城曰獨流曰沙窩
 至静海之奉新驛又一百里至武清縣之陽青驛是
 為天津入於海自此而北復為逆河矣河程記北此/記載在 河
 續紀不知/何人所作
 
[105-24b]
 
 
 
 
 
 
 
 行水金鑑巻一百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