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R2k0078 行水金鑑-清-傅澤洪 (master)


[106-1a]
欽定四庫全書
 行水金鑑巻一百六
          江南按察使傅澤洪撰
  運河水
元至正二十五年十月乙已徐達兵趨泰州浚河通舟
明太祖實録/
 明洪武元年河決曹州從雙河口入魚臺大將軍徐
 達開塌塲口入於泗以通運河防一覽/
[106-1b]
 時薛祥為京畿都漕運使管長淮大河等衛官軍分
 司淮安自揚至蔡達濟壩堰皆沙塞崩塌疏通修築
 晝夜無息役使均平衆皆恱從黄金撰工部尚書薛/公傳 祥字彦卿無
 為州/人
明太祖洪武四年二月辛未上謂中書省臣曰臨濠為
朕興王之地今置中都宜以傍近州縣通水路漕運者
隸之於是省臣議以夀邳徐宿潁息光六安信陽九州
五河懷逺定逺中立蒙城霍丘英山宿遷睢寧碭山靈
[106-2a]
璧潁上泰和固始光山豐沛蕭一十八縣悉隸中都明/
太祖實録/
明太祖洪武五年二月辛已命兩淮都轉運鹽使司移
通泰等州批驗所于儀真縣仍疏濬運河以便商旅明/
太祖實録/
明太祖洪武六年傅友德鎮北平歲旱疏陳五事一永
平府民接運軍儲由雅洪橋至北平道里頗逺宜通清
河淶水故道漕運則用力少而成功多矣 十二月庚
[106-2b]
申工部奏河南開封府自小木至陳州沙河口十八閘
淤塞六十三處宜疏濬以通漕運從之明太祖實録/
明太祖洪武十三年冬十月乙亥致仕兵部尚書單安
仁言由大江入黄泥灘口過儀真縣南壩入轉運河自
南壩至朴樹灣約三十里宜濬以通往來舟楫其湖廣
江西等處運糧船可由大江黄泥灘口入轉運河過淮
安壩以達鳳陽及迤北郡縣其兩淮鹽運船可由揚子
橋過縣南灘入黄泥灘出江以達京師其浙江等處運
[106-3a]
糧船可從下江入深港過揚子橋至轉運河過淮安壩
以達鳳陽凡運磚朩之船皆自𤓰州過堰不相混雜如
是則官船無風水之虞民船無停滯之患其轉運河及
江都縣深港亦宜考其故道而疏濬之上曰所言雖善
然恐此役一興未免重勞民力姑緩之明太祖實録/
明太祖洪武十四年十一月乙巳浚揚州府官河自揚
子橋至黄泥灘凡九千四百三十六丈明太祖實録/
明太祖洪武十五年十二月癸未浚揚州儀眞湖九千
[106-3b]
一百廿丈置閘壩十三處明太祖實録/
明太祖洪武十七年閏十月壬寅修築江都縣深港壩
浚河道五百六十七丈明太祖實録/
明太祖洪武二十年春正月癸酉命工部主事楊徳禮
往髙郵督有司修築並湖隄岸因揚州府同知任祥之
言堤岸圯壞故有是命明太祖實録/
 王晏洪武二十年歴山東右參政督開運河濱岸有
 梁山泊者在勝國時塋垣皆甃以巨石公悉取造梁
[106-4a]
 莊諸閘共事者初有難色公曰此非名賢其事不經
 無補風教今先務為急吾但知紓民力耳遑問其他
 其謀事向方而敢於為義𩔖此陳道撰王公傳取晏/字士寧盱眙人 塋
 石作閘雖紓民力其如虧損隂/徳何澤及枯骨者應不如是
明太祖洪武二十四年春正月辛亥北平布政使司左
㕘議周倬言通州白河北接太山諸河水道東南至直
沽海口每霖雨時降水澇泛漲橋梁頺圯修築勞民其
通州舊有糧船六十餘艘罷運已久宜改為浮梁於白
[106-4b]
河之上以便經行 十一月已未命景川侯曹震往四
川治道路震至瀘州按視有枝河通永寧界鑿石削崖
直接其地以通漕運復闢陸路作驛舎郵亭架橋立棧
自茂州一道至松潘一道至貴州以達保寧通陜西由
是往來者便之明太祖實録/
 是年河決原武縣黒陽山由舊曹縣鄆城兩河口漫
 過安山而㑹通河淤乃自濟寧以北陸運至徳州入
 河北河續紀/
[106-5a]
 按此河決而未治也故次年命舳艫侯朱夀率舟師
 海運河志/
明太祖洪武二十六年八月丙戌命崇山侯李新往溧
水縣督視有司開臙脂河上面諭之曰兩浙賦稅漕運
京師嵗實繁浩一自浙河至丹陽捨舟登陸轉輸甚勞
一自大江泝流而上風濤之險覆溺者多朕甚憫之今
欲自畿甸疏鑿河流以通於浙俾運輸者不勞商旅獲
便故特命爾往督其事爾其蒞事惟勤役民勿暴新頓
[106-5b]
首受命而行暨河成人皆便之明太祖實録/
 崇山侯李新督有司開臙脂河於溧水西達大江東
 通兩浙以濟漕運河成民甚便之明史稿/
明太祖洪武二十九年二月丙午常州府武進縣言本
縣犇牛呂城二壩河道淺澀請浚深以便漕運從之明/
太祖實録/
 劉辰金華人建文中知鎮江府瀕江田八十餘頃久
 淪於水賦如故辰請除之京口閘廢轉漕者道新河
[106-6a]
 出江舟數敗辰修故閘公私便之漕河易涸仰練河
 益水三斗門久廢辰修築之運舟既通河下田益稔
 明史稿/
 辰知鎮江府京口閘廢東南漕運轉新河江隂二港
 以出江多為風濤阻溺公乃自京口至呂城百二十
 里去淤塞甃石作壩修閘門順水勢之出入於是公
 私便之然漕河源淺易涸每仰練河以益水湖有三
 斗門亦廢公又修築之三斗門成漕運之舟既通湖
[106-6b]
 下之田益稔時浙湖轉輸之民道其境上死者為收
 瘞疾者給米命以小舟送出境頼以活者數百人永
 樂元年以預修國史知故實賜白金文綺龍衣升江
 西左參政胡儼吏部左侍郎劉公墓志/
明洪武三十五年即建文四/年壬午十一月癸未太宗已/登極矣修常
州府武進縣剰銀河閘明太宗實録/
明太宗永樂元年三月戊戌瀋陽中屯衛軍士唐順言
衛河之源出衛輝府輝縣西北八里太行山下其流自
[106-7a]
縣治北經衛輝城下抵直沽入海南距河陸路纔五十
餘里若開衛河距黄河百歩置倉厫受南方所運糧餉
轉至衛河交運公私兩便上曰此策亦是命廷臣更詳
議如議可行亦俟民力少甦行之 四月戊午浚松江
華亭上海運鹽河金山衛閘港曹溪分水港等處 七
月丙申户部尚書郁新等言淮河至黄河多淺灘跌坡
饋運艱阻請自淮安用船可載三百石以上者運入淮
河沙河至陳州潁岐口跌坡下復以淺船可載二百石
[106-7b]
以上者運至跌坡上别以大船載入黄河至八栁樹等
處令河南車夫運赴衛河轉輸北京從之 九月戊子
修兖州府郯城縣沭沂二河決口 十月壬戌以河道
淤塞革濟寧州之耐牢坡聊城縣之周家店李海務臨
清縣之臨清閘㑹通閘五壩官 甲戌修山東膠州水
決隄岸 十一月丙子修山東濰縣白浪等河決岸
丙申浚鎮江府丹徒縣甘露港等處河渠 閏十一月
庚午浚揚州府江都縣𤓰洲壩河道 十二月已夘修
[106-8a]
揚州府江都縣永眞沙邉江圩岸明太宗實録/
明太宗永樂二年正月戊申揚州府髙郵州耆民言自
州北門至張家溝湖岸兩京之要路民田之巨防湖納
天長盱眙諸水雨潦漲溢風波衝決隄岸每嵗修築旋
復傾圯阻絶驛路傷損民田乞遣人相度重為修理從
之 五月癸丑修山東鄒平縣小清河隄岸三百八十
四丈 九月已卯修順天府固安縣渾河決岸 十一
月癸卯鎮守淮安都指揮施文言淮安諸壩舟航往來
[106-8b]
每遇天旱壩下淤淺重勞人力近城舊有清江浦二閘
比年坍壞乞命有司修砌以便往來從之 浚儀眞清
江壩下水港 丙辰工部侍郎趙毅等奏鎮江府民言
乙於本處鑿山開河以便漕運約用九十八萬人數月
可成請遣官驗視上曰爾任大臣顧不能料制其事而
必欲遣人驗視耶數年以來民困為甚非有大不得已
之事豈可輕役且役九十八萬人即復用如許人供給
之騷動數十州縣為百姓植禍矣豈不殆哉毅等惶恐
[106-9a]
頓首謝遂寢不行明太宗實録/
明太宗永樂三年三月壬申修山東歴城縣小清河等
處水決堤岸 五月癸亥淮安府海州言臨洪塲民嵗
於筦瀆塲界耕種輸作陸運艱難州北舊有河上通髙
橋下接臨洪近年淤塞乞疏濬以便舟楫從之 七月
已亥浚淮安府山陽縣運鹽河計一十八里 十一月
乙丑浚淮安府支家河長一萬一千九百七十丈明太/
宗實録/
[106-9b]
明太宗永樂四年八月壬辰工部言呂梁洪霖雨水決
近河路并圈溝橋一十九丈六尺宜發民修理從之
九月癸亥揚州府泰州判官黄通理言州境舊有運鹽
官河每遇霪雨輒泛溢傷民田宅乞於普定秦潼河及
西溪南儀阡三處各開水口使下流經興化鹽城界入
海仍各置閘以時啓閉永為民利從之 十月已亥浚
蘇州府常熟縣福山塘計三十六里 十一月癸亥戸
部言髙郵州東河等處塘岸傾圯江都縣劉家圩港淤
[106-10a]
塞命有司發民修浚 十二月丁亥常州府孟瀆河閘
官裴讓言河自蘭陵溝北至閘六千三百三十丈南至
奔牛鎮一千二百二十丈年久湮塞艱於漕運乞發民
疏治命右通政張璉發蘇松鎮江常州民丁十萬浚之
明太宗實録/
明太宗永樂五年二月辛亥修淮安隄 庚午東昌府
言衛河隄岸自臨清至渡口驛潰決凡七處命工部遣
官修築明太宗實録/
[106-10b]
明太宗永樂七年六月癸卯順天府固安縣言漳河決
賀家口傷禾稼命工部亟遣官修築明太宗實録/
明太宗永樂八年三月己卯修鎮江府丹陽縣練河塘
 十二月癸卯蘇州府吳江縣言石塘官路右臨太湖
左邉松江南至平望嘉興連年土石坍塌橋梁斷壊請
及時修理計用三萬七千四百餘人半月可完從之敕
通政趙君任督之務令堅固毋虚勞民力明太宗實録/
明太宗永樂九年正月丙戌揚州府髙郵州言城北張
[106-11a]
家溝塘㟁三十里舊用磚石包砌防遏甓社等九湖及
天長諸水近因夏雨浸淫各水暴漲衝決塘岸九百八
十丈又自張家溝北至寶應縣南至江都縣東至興化
縣界塘岸百餘里間有坍塌乞發丁夫如舊修治皇太
子令工部覈實修築 二月已亥山東沂州言沭河口
水衝決五百三十餘丈請發民修築從之 庚戌山東
齊東縣知縣張昇言境内小清河納湖雞諸山谿澗之
水去嵗洪水横汜陂堰衝決淹没下固隄官臺等處鹽
[106-11b]
塲及青州郡縣民田請浚上流修隄防使水由故道皇
太子令工部速遣官相度修浚 已未開㑹通河河自
濟寧至臨清舊通舟楫洪武中沙岸衝決河道淤塞故
於陸路置八逓運所每所用民丁三千車二百餘輛嵗
久民困其役永樂初屢有言開河便者上重民力未許
至是濟寧州同知潘叔正言㑹通河道四百五十餘里
至淤塞者三之一浚而通之非唯山東之民免轉輸之
勞實國家無窮之利乃命工部尚書宋禮都督周長往
[106-12a]
視禮等還極陳疏浚之便且言天氣和霽宜及時用工
於是遣侍郎金純發山東及直隸徐州民丁繼發應天
鎮江等府民丁併力開浚民丁皆給糧賞而蠲其他役
及今年田租命尚書宋禮總督之遣吏部侍郎周逵以
太牢祭山川城隍之神仍命御史二員監督 三月壬
申浚揚州府𤓰洲壩河道及修通江減水二閘 庚辰
修蘇州至嘉興石土塘橋路七十餘里泄水洞百三十
一處 六月辛丑淮安府沭陽縣知縣王泰言縣南沭
[106-12b]
河北連山東南通淮安洪武間常疏浚以便轉運今壅
塞四十餘里轉輸既艱水復為患乞於農隙浚治從之
 乙卯㑹隙河成河以汶泗為源汶水出寧陽縣泗水
出兖州府至濟寧州而合置天井閘以分其流南流達
於淮而河則其西北流也由開河過東昌府入臨清縣
計三百八十五里深一丈三尺廣三丈二尺役軍夫三
十萬用工十旬蠲租稅百一十萬二千五百有竒自濟
寧至臨清置閘十五閘置官立水則以時啓閉舟行便
[106-13a]
之 八月甲午浚常州府江隂縣青暘等處河道 壬
寅濟寧州同知潘叔正及耆民百三十七人以㑹通河
成詣闕謝恩上以開河之議肇自叔正賜紗衣一襲鈔
一錠耆民人五錠 庚戌工部尚書宋禮等百六人開
㑹通河畢還京師命禮部定賞格禮部言都督周長循
私廢公虐害軍夫不當給賞其餘宜分四等總督官尚
書宋禮等三員人賞鈔二百錠綵幣二表裏續差管事
興安伯徐亨等三員人賞鈔百錠綵幣一表裏分遣管
[106-13b]
工戸部郎中竇竒等五十四員人賞鈔四十錠工部
事官藺芳等三十五員人賞鈔十錠命如所定給之
甲寅巡按北京監察御史朱敏言大名等府漳衛二水
決隄岸淹田禾請發民修築從之 戊午工部尚書宋
禮言㑹通河以汶泗為源夏秋霖潦泛溢則馬常泊之
流亦入焉汶泗合流至濟寧分為二河一入徐州一入
臨清河流淺深舟楫通塞繫乎泊水之消長然泊水夏
秋有餘冬春不足非經理河源及引别水以益之必有
[106-14a]
淺澀之患今汶河上流自寧陽縣堽城閘已築壩堰使
其水盡入新河東平州之東境有沙河一道本汶河支
流至十路口通馬常泊比年流沙淤塞河口宜趂時開
浚况沙河至十路口故道具存不必施工河口當浚者
僅三里河中宜築堰計百八十丈從之 十一月丁丑
修浙江仁和海寧海鹽三縣土石塘岸萬一千一百八
十五丈閏十二月已夘革常州府武進縣之剰銀河閘
時河淤塞已别開孟瀆河故革之明太宗實録/
[106-14b]
 宋禮字大本永寧人洪武中以國子生為山西按察
 司僉事永樂二年拜工部尚書七年丁母憂詔留視
 事九年命開㑹通河㑹通河者元至元中以夀張尹
 韓仲暉言自東平安民山鑿河至臨清引汶絶濟屬
 之衛河為轉漕道然岸狹水淺不任重載故終元世
 海運為多明初輸餉遼東北平專用海道洪武二十
 四年河決原武絶安山湖㑹通遂淤成祖初建北京
 河海兼運海運險逺多失亡而河運則由江淮達陽
[106-15a]
 武發山西河南丁夫陸輓至衛輝入河歴八遞運所
 民苦其勞至是濟寧州同知潘叔正上言舊㑹通河
 四百五十餘里淤者乃三之一濬之便於是命禮及
 刑部侍郎金純都督周長往治之至則發山東及徐
 州應天鎮江民三十萬蠲租一百十萬二千石有竒
 二十旬而河成初禮以㑹通之源必資汶水乃用汶
 上老人白英策築堽城及戴村壩横亘五里遏汶流
 使無南入洸而北歸海匯諸泉之水盡出汶上至南
[106-15b]
 旺中分之為二道南流接徐沛十之四北流達臨清
 十之六南旺者地勢髙決其水南北皆注所謂水脊
 也又相地置閘以時蓄洩自分水北至臨清地降九
 十尺置閘十有七而達於衛南至沽頭地降百十有
 六尺閘二十有一而達於淮禮又奏濬沙河入馬常
 泊以益於汶是年興安伯徐亨工部侍郎蔣廷瓚濬
 祥符魚王口至中灤下復舊黄河道命禮兼董之明
 年命相度衛河水患奏請自魏家灣開支河二泄水
[106-16a]
 入土河復自徳州西北開支河一泄水入舊黄河使
 至海豐大沽河入海帝命俟秋後成之禮等還京論
 漕渠功禮第一賜寶鏹文繡以潘叔正首建河議賜
 衣及鈔旌其功 金純字徳修泗州人國子監生歴
 刑部左侍郎永樂九年命與宋禮同治㑹通河又同
 徐亨蔣廷瓚濬魚王口黄河故道初太祖用兵梁晉
 間使大將軍達開塌場口通河於泗又開濟寧西耐
 牢坡引曹鄆河水以通中原之運其後故道寖塞至
[106-16b]
 是純疏治之自開封北引水達鄆城入塌場出穀亭
 北十里為永通廣運二閘還改禮部左侍郎進禮部
 尚書明史稿/
 周長天長人從靖難歴官督府永樂九年奉命同宋
 禮治漕駐濟寧修浚㑹通河卒贈萊陽伯諡忠毅
 潘叔正仙居人永樂九年由太學生任濟寧州同知
 奏請開漕渠自濟寧抵臨清以通東南漕輓朝廷嘉
 之賜寶鏹錦幣山東全河備考/
[106-17a]
 是年夏五月甲申罷築漳河隄防先因臨漳主簿趙
 永中言去年漳河泛溢決張固村河口與釡陽河合
 流低下田土悉為汪浸今若復修隄防或終決潰是
 虚負民力也乞令沮洳之民别於漳河之旁近擇髙
 阜荒地開種從之河南通志/
明太宗永樂十年正月已酉廵按山東監察御史許堪
言去秋衛河水溢河岸低窪之處四散漫衍其時雖畧
修理今已復有倒塌者自臨清至直沽大率皆然乞勅
[106-17b]
有司預期修理上命工部移文尚書宋禮相度措置
四月庚申浚北京通流寺四閘河道共一萬七百三十
七丈 壬戌尚書宋禮奏近因御史許堪言衛河水患
命臣相度措置臣嘗因衛輝至直沽視河岸低薄非止
一處竊謂若不究其源析其流但務修築隄岸恐水復
衝坍不免連年動勞民力今欲除患須定長久之計臣
先視㑹通河至魏家灣與土河相連宜於彼開二小河
以泄於土河則雖遇水漲下流衛河自然無漫衍之患
[106-18a]
見已分撥軍夫用工今復視徳州城西北亦可開泄水
小河一道蓋自衛河岸東北至舊黄河一十二里内五
里舊有溝渠五里係古路二里係平地今開通泄水以
入舊黄河則至海豐縣大沽河入海凡四百五十七里
約用軍夫三千餘人十日可完上諭工部臣曰禮所言
誠當但今農務方興可令俟秋成後為之 十月甲寅
修山東安丘縣紅河等處水決隄岸 戊午修揚州府
海門縣捍潮隄岸縣故有隄東抵海南並江延袤百三
[106-18b]
十餘里年久決隤有司奏請修築上命平江伯陳瑄督
丁夫四十萬築之計萬八千餘丈 壬申浚山東平度
州濰縣白浪河 十一月丙戌修揚州府儀眞縣縁江
隄岸及浚夾港等處河道 戊戌北京行太僕寺卿楊
砥言吳橋東光興濟交河諸縣及天津等衛屯田雨水
決隄傷稼切見徳州良店驛東南二十五里有黄河故
道州南有土河與舊河通若於二處開河置閘則水勢
分可以便民時土河已命置閘上命工部侍郎藺芳往
[106-19a]
經理之徳州東有古黄河南有/鬲津枯河即枯河也河間府獻縣言夏雨霖
淫西山暴水衝決眞定之饒陽武强恭儉等處堤岸渰
没田廬乞集夫修築從之 丙午浚鎮江府京口新港
甘露三港達於江 十二月甲寅修靜海縣至青縣河
隄 癸亥保定府安州奏大雨決直亭等河口八十九
處計用六千三百人修築一月可完上以天氣寒沍命
俟春暖築之 辛未湖廣華容縣言縣安津等四十六
處水決隄防傷民禾稼方今農隙可以修築然本縣民
[106-19b]
少未易成功上曰東作在邇亟興旁縣民丁併力修之
明太宗實録/
 藺芳夏縣人從宋禮治㑹通河復為工部主事以禮
 薦遷右侍郎亡何行太僕卿楊砥言吳橋東光興濟
 交河及天津屯田雨水決隄傷稼乞開徳州良店東
 南黄河故道以分水勢復命芳往治之所經郡邑有
 不便民者輒疏以聞 楊砥禮部左侍郎坐巡視河
 渠失職降工部主事歴太僕寺卿吳橋至天津等衞
[106-20a]
 大水決堤傷稼砥請開徳州東南黄河故道及土河
 以殺水勢帝命工部侍郎藺芳經理之明史稿/
 太祖建都金陵四方運舟悉由大江至洪武十三年
 海運遼東以供軍餉文皇肇建北京江南糧船一由
 江入海出直沽口白河運至通州一由江入淮歴黄
 河至陽武縣陸運至衛輝府由衛河運至通州永樂
 九年以濟寧州同知潘叔正言命工部尚書宋禮都
 督周長等發山東丁夫十六萬五千濬元㑹通河自
[106-20b]
 濟寧至臨清三百八十五里漕舟始達於通州而永
 樂十年宋禮以海船造辦太廹議造淺船五百艘撥
 運淮揚徐兖等處嵗糧一百萬石由㑹通儹運以補
 海運一年之數永樂十三年始罷皇甫録明紀畧/
明太宗永樂十一年正月丁亥蘇州府同知栁敬中言
崑山之太平河東通大海西接福興河上達楊城湖為
利最博近年淤塞旱潦俱不便今欲疏浚約用人七萬
八千四百計二十五日可完上曰役久則民勞遲則妨
[106-21a]
農其徵旁近民夫十萬亟成之 庚子順天府保定縣
言去年秋淫雨決河岸五十四處接文安大成二縣之
界乞以三縣民協力修築從之 二月壬戌修河間府
水決隄岸 三月癸未應天府言新河口圩岸為風濤
衝齧四十餘丈皇太子命工部修築明太宗實録/
明太宗永樂十二年八月甲辰浚淮安府海州城南官
河二百四十里 丁未修通州三河等處水決隄岸
九月丁夘修山東聊城縣龍灣河及濮州紅船口范縣
[106-21b]
曹村河隄岸 丙子順天府武清縣言河決耍兒渡口
六百五十餘丈命工部遣官修築 辛已修鳳陽府安
豐塘水門十六座及牛角壩至新倉舖傾塌隄岸萬三
千五百餘丈 十月甲午常州府江隂縣請浚萬嵗河
及塘涇等河從之 十一月辛亥浚蘇州府崑山縣太
平河明太宗實録/
 是年平江伯陳瑄請鑿徐呂二洪以通漕運更於洪
 口建閘 按宋元祐四年京東轉運司言清河與江
[106-22a]
 浙淮南諸路相通因徐州呂梁百歩兩洪湍淺險惡
 多壊舟楫水手牛驢牽戸盤剥人等邀阻百端商賈
 不行朝廷已委官度地勢穿鑿今若開修月河石堤
 上下置閘以時啓閉通放舟船實為長利此即瑄所
 鑿之道而當時開鑿之官邈不可考南河全考/
明太宗永樂十三年二月已已朔浚揚州府𤓰洲壩河
道一至𤓰州巡檢司一至江口通六百餘丈 三月辛
亥山西解州言硝池水溢決豁口等處流入鹽河蓋由
[106-22b]
姚暹渠涑水河并流水道淤塞乞發民修治從之 五
月乙丑開清江浦河道凡漕運北京舟至淮安過壩度
淮以達清河口挽運者不勝勞平江伯陳瑄時總漕運
故老為瑄言淮安城西有管家湖自湖至淮河鴨陳口
僅二十里與清河口相直宜鑿河引湖水入淮以通漕
舟瑄以聞遂發軍民開河置四閘曰移風曰清江曰福
興曰新莊以時啓閉人甚便之 十二月乙丑河南彰
徳府磁州言今夏多雨滏漳二河水溢漂民廬舎渰没
[106-23a]
田稼間有髙阜稼亦不實乞免民間今嵗稅糧從之明/
太宗實録/
 是年建淮安五壩運船經壩入淮 仁字壩義字壩
 在新城東門外東北自城南引湖水抵壩口外即淮
 河遇清江口淤塞運船經此入淮禮字壩智字壩信
 字壩在新城西門外西北引湖水抵壩口外即淮河
 遇清江口淤塞則官民商船經此達於淮南河全考/
明太宗永樂十四年正月庚午東昌府臨清縣臨清壩
[106-23b]
成置壩官一員 四月壬午設直隸淮安府山陽縣之
清河福興清河縣之新莊邳州之乾溝徐州之沽頭上
沽頭下沛縣之金溝山東濟寧州之谷亭孟陽泊魯橋
十閘置閘官各一員 五月庚子修揚州府邵伯鎮上
下二閘明太宗實録/
 是年平江伯陳瑄疏濬故沙河置閘通舟 先是漕
 至淮安悉從府東北車壩入淮逆水行六十里至是
 瑄因宋喬維嶽所開沙河舊渠益加疏治置閘通舟
[106-24a]
 踰年而功成漕人徳之為立祠焉南河全考/
明太宗永樂十五年五月乙未遣官巡視北京通州至
儀眞河道明太宗實録/
 劉觀都察院左都御史永樂十五年督浚河漕十九
 年巡撫陜西明史稿/
明太宗永樂十七年秋七月庚申遣鎮逺侯顧興祖巡
視呂梁洪初上以洪險隘舟楫邂逅多傾覆特命忻城
伯趙彛鎮徐州兼理洪道而彛以貪縱廢事至是復遣
[106-24b]
興祖巡視仍以敕諭彛曰朕急於利民念徐州呂梁洪
險阨命爾兼理爾乃溺於酒色貨賄坐視民患恬不究
心得免於罪乎今姑宥不問宜改志易行以蓋前愆明/
太宗實録/
明太宗永樂十九年九月丙寅修直隸髙郵州新開湖
塘岸 十月丁酉修浙江海寧等縣塘岸明太宗實録/
 趙泰永樂中為常州府同知浚孟瀆得勝二河作魏
 村閘諸所興築民無言勞者遷工部郎中奉命塞東
[106-25a]
 昌決河周忱薦為協同都運益勤其職明史稿/
永樂二十二年十月辛卯仁宗巳/登極矣平江伯陳瑄上言七
事一蘇民力今天下嵗運糧餉惟湖廣浙江江西三布
政司及直隸蘇松等府州去北京甚逺又河道有洪閘
壩及淺凍之阻往復踰嵗所費數倍正糧上逋公租下
妨農務皆由於此乞令運於近便淮安徐州等處交納
别令官軍接運至北京如此則民力可蘇而農務不妨
上覽奏以付翰林臣曰瑄言皆當令所司速行明仁宗/
[106-25b]
實録/
 
 
 
 
 
 
 行水金鑑巻一百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