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R2k0078 行水金鑑-清-傅澤洪 (master)


[125-1a]
欽定四庫全書
 行水金鑑巻一百二十五
          江南按察使傅澤洪撰
  運河水
 萬歴十六年都給事中常居敬上查理沁衞二河疏
 云牌行該道看得此番行查係奉欽依事體重大駁
 行二府掌印官行令劉薛二同知及㑹委臨河汲新
 河武等七縣各掌印官勘議俱親詣沁衞二河踏勘
[125-1b]
 間當據汲新輝獲等縣社里老等告稱衞河發源在
 於輝縣蘇門山下其水陡峻通流灌田不過㱔須並
 無淤阻其沁水河身寛一里有餘衞水河身寛不過
 三四丈先年曽遭沁水衝開朩欒店蓮花池堤口附
 近地方俱受渰沒且流入獲新二縣城門用土屯塞
 漂流民舍渰沒民田一百二十餘里衞輝府闗廂巷
 口行舟衝倒民房八千餘間壓死男婦陳可立等百
 十餘口等情各具告到官㑹看得引沁入衞固殺黄
[125-2a]
 河之流且濟運道之便但恐沁水本大若一入衞河
 二水合流勢必滔害不惟各縣民居民田深有可虞
 况潞府新建方將髙其堤預其防惟恐不固而敢引
 沁以貽不測之患等因到府又准本府同知劉應聘
 㑹同衞輝府同知薛應麟闗稱各親詣衞河源頭踏
 勘得衞水流清土堅原無淤阻雖有軍民水田葢為
 水由地行故乗勢以資其灌溉非敢阻塞以專其利
 也前此雨暘時若源泉不枯河水盈溢漕舟無滯年
[125-2b]
 來亢旱泉源不流而漳河以下諸水亦俱淺澀因此
 衞流愈覺細微此議者不得不歸咎於居民灌田至
 于引沁入衞謂扵漕河有濟也但查沁水原無支流
 可以通衞今欲因衝決之道而遂挽之以入衞則目
 前似足以助衞濟漕而將來水緩沙停其終必致淤
 塞則既見其利而又思其害是不可不為深長慮也
 等因㑹闗到府尤恐不的隨該本府知府趙以康㑹
 同衞輝府知府周思宸親詣前項河口逐一踏勘㑹
[125-3a]
 看得衞水枯澀併沁於衞則衞水大而漕舟可行豈
 不曰運道有所禆益哉但衞小沁大則其勢難容衞
 清沁濁則末流必淤如先年沁河一決而臨清東昌
 等處遂至淤塞徵之往事竊恐不減黄河之害而又
 増運道之梗斯時歸咎誰其任之且沁衞地勢髙下
 殊縣必須創開河身沿河築堤此其費地費工固為
 不貲而伏秋水漲横流滔天則生靈城池不可不為
 之計也此皆前人已有成説利害較然如曰姑舍是
[125-3b]
 而輕試以建非常之功非職等之所敢擅議也至若
 引水灌田誠當禁止但末流之㣲細實起於源頭之
 枯竭即今三年亢旱泉源幾至不流有如昨歳運道
 阻澀漕院差官守視衞源盡導上流而管河道亦駐
 劄輝縣親至泉所禁之非不嚴也斯時田禾日槁而
 衞水不増則其故仍不係於淤阻也惟是漕運重務
 係闗匪細合無以後水源有餘則從民之便而不妨
 與民同利亦可也如水源不足則禁其引灌而專以
[125-4a]
 濟漕等情該臣㑹同巡撫衷貞吉巡按王世揚議得
 古今論治水者孰不曰順水之性行所無事哉然而
 地當中土勢有重輕利害所闗又非可以甞試而漫
 為者沁河發源西晉經帶河内沛然東下勢若建瓴
 惟至武陟城東復折而南與黄河㑹流以故昨秋暴
 漲束隘難行遂致潰溢直衝朩欒店決蓮花口滔滔
 東注則引沁通衞其勢良便也但細查衞輝府治地
 既卑下河復狹隘狂流灌注容受為難即今獲嘉已
[125-4b]
 成巨浸新郷亦若浮盂該府城垣去河不逺衝決之
 患殊為可虞况今藩封新建闗係尤重昔人所謂不
 與水争利者誠有不得而槩論者矣且沁水沙多善
 淤一入漕渠淤墊閘座昔有左驗恐利未得而害且
 隨之也既經道府勘議明悉又該臣等親閲相同仍
 應堅築堤壩寛闢河身務使南行無滯庶為長策至
 于漳衞上源據稱天旱泉㣲誠有之矣但民間灌溉
 壅遏泉流致妨運道合行該道將一應私壩悉行拆
[125-5a]
 毁如遇雨少泉微盡令導入漕渠以濟糧艘河北分
 巡道仍不時周行巡察禁治如有阻撓許巡漕御史
 拿究如是則沁不得以病衞衞又得以濟漕其于國
 計民生均有禆益矣已畧見實録再/書其全疏扵此 又查理河漕
 疏云照得國家定鼎燕京歳輸漕糧四百萬石運艘
 涉江淮經徐邳入運河抵京師濟寧以北必資汶洸
 泗沂諸水而徐邳以南必資淮黄二水濟之俱㑹淮
 安外河掠草灣歴雲梯闗入海北髙南下勢若建瓴
[125-5b]
 淮弱黄强時有衝阻𢎞正以前姑不必論嘉靖末年
 河道日益多故歸德而下丁家等口忽然衝塞黄水
 不從小浮橋故道達徐初徙扵溜溝再徙於秦溝三
 徙扵濁河口扵茶城相近全河逆行至嘉靖四十四
 年徐邳一望瀰漫不辨州里該先任尚書朱衡改建
 南陽新河運道復通自老黄河故道既失雲梯海口
 未疏隆慶年間河決扵崔鎮淮決扵髙堰寳應興鹽
 等州縣遂成巨浸水泛沙停轉運甚艱至萬歴六年
[125-6a]
 先任右都御史潘季馴創築遙堤盡塞諸決束水歸
 海使由故道民獲安堵漕得順利巳逾八年其功昭
 昭在人耳目惟是支河既塞海沙尚髙一帶河身日
 漸淤墊決塞之患比歳稍多在淮安上流不分全河
 直衝范家天妃等口通濟福興諸閘歳苦衝淤王公
 堤屏蔽清浦歳遭二瀆嚙射隨修隨圯勞費不貲在
 徐州下流不分黄水倒灌古洪内華諸閘淤塞日乆
 今幸極力挑通萬一黄河暴漲不免復淤阻滯運道
[125-6b]
 闗係不小髙寳一帶由淮引黄河渠日髙雖有河堤
 越河足避風濤然邵伯寳應二堤尚未包砌土堤單
 薄巨浪乗風傾潰可慮善後之計不可不圖謹將淮
 揚應議應舉工程欵列開呈等因到臣臣先同劉懷
 恕等自上而下由豐沛經徐邳以至桃清復同侍郎
 舒應龍等自下而上由清浦以至古洪梁境一帶或
 艤舟閲視或登陸荒度看得豐縣田劉口河勢掃灣
 原有縷堤坍入河中新築月堤一道堪以防禦郭家
[125-7a]
 灣匙頭灣栲栳灣等處雖係迎溜見今修築埽壩亦
 無大害徐邳自桃源五百餘里河身就下河岸甚髙
 遙縷二堤俱無衝決歸仁集髙家堰范家口續修石
 工俱各堅厚寳應越河運艘甚便惟古洪河口去秋
 濁河倒灌今雖挑通尚屬可虞清江浦一帶運河與
 黄河僅隔丈餘王公堤二百九十丈二瀆南徙衝刷
 日甚堤懸一線勢甚危急至扵髙寳西堤邵伯石堤
 俱屬要害委不容已一一查閱眀白議照我國家輓
[125-7b]
 漕東南全頼河渠古洪以北必資汶泗諸水徐邳以
 南悉藉淮黄二瀆河雖不同利害相因故理漕必先
 於理河治黄即所以治漕誠不可一日不講也然徐
 州以上之河恐其潰而入有衝決之患徐州以下之
 河恐其潰而出有漫散之虞審水性之順逆酌時勢
 之緩急要非可以執一而論者往無論矣嘉靖初年
 河漸北徙濟寧魯橋以下河道&KR0782填至嘉靖十三年
 該副都御史劉天和挑濬河身復修閘座四十四年
[125-8a]
 河決沛縣舊河&KR0782塞該工部尚書朱衡開通南陽至
 留城新河徐邳以上河道頼之隆慶以來黄河決崔
 鎮等口淮河決髙堰等處二瀆漫流水緩沙&KR0782運道
 艱阻該右都御史潘季馴創築遙堤盡塞諸決兩河
 復合沙刷水深運道民生均有禆益徐邳以下河道
 頼之雖先後河臣經畧良畫尚不止此此其功之最
 著者也惟自萬歴十四年以來清河以下一決范家
 口而全河幾奪一决天妃壩而福興漸&KR0782徐州以上
[125-8b]
 濁河灌注古洪阻塞要害之地委屬可虞然則有思
 患預防之心者安得不為補偏救弊之謀哉但據稱
 上源小浮橋之路乆塞故道當復也支河當開也下
 流之老黄河難復三壩當拆也草灣當濬也此其計
 慮甚周而用心良勤矣臣等隨處查勘虛心商度故
 不敢曲狥以茍同亦豈敢有心以求異然而勢當酌
 其所急功必期其可成茍或心思雖竭而經理實乖
 議論雖多而治效則鮮於河道終無補也今據司道
[125-9a]
 㑹詳臣等復加酌議謹將應舉應停工程事宜欵列
 分别上請其當行者雖無新竒之見而實切扵事機
 其當止者雖嫌意見之殊而實採之輿論河漕重務
 彼此何心要皆求以便國計謹題請㫖條上一十四/欵畧見實録
  又疏云照得國計莫重於漕河漕河必資乎水利
 我成祖文皇帝定鼎燕薊輓漕東南自徐邳以北臨
 清以南千有餘里全頼汶泗沂洸諸泉之水以濟運
 道雖祖元人㑹通遺意然壩戴村遏汶流分濟南北
[125-9b]
 則尚書宋禮用老人白英之議也其間設官立法建
 閘築壩至精至備二百年來運道其永頼矣第泉源
 雜於沙礫則湮塞甚易湖地侵於豪右則清復為難
 至於事權間多牽制法制廢於因循兼之天時久旱
 地脈漸㣲運艘經行不無遲滯乗時經理委不容緩
 兹者上厪聖懷特申聖㫖臣等周行河上逐一查勘
 博采羣䇿列為八事雖率循不外于舊章而經畫似
 關乎要務謹題請㫖 一濬泉源以資灌注查得㑹
[125-10a]
 通河南北千里盡頼十八州縣百八十餘泉之流分
 為五派至于新泰萊蕪平隂汶上蒙隂寧陽等九州
 縣入南旺者為分水派泗水曲阜等四縣入濟寧者
 為天井派其功最大其所需尤甚切也夫藉泉以資
 運則涓滴當惜必使源流充溢庶於漕渠有濟若飬
 身者氣血周流無滯始無壅閼之患也乃平昔之疏
 濬既疎天時之亢旱又乆是以泉政多弛通流無幾
 近據管濟寧道按察使曹子朝分守濟南道叅政吕
[125-10b]
 坤新濬出㤗安州謝過城等六泉新㤗縣劉官莊等
 五泉萊蕪縣韓家莊等五泉東平州源頭泉一處曲
 阜縣新跑泉一處發源頗盛導入汶河堪以接濟則
 自此之外安知無湮沒於沙礫而散漫於草莽者乎
 但濬泉雖易治汶實難葢河廣沙深屈曲之流不足
 以潤乆渴之吻臣等親見龍灣等泉源源而來至汶
 則一吸而盡猶無泉也又必督令撈淺等夫擇其積
 沙淤漫者濬為河泓俾深五尺闊一丈則水得所歸
[125-11a]
 而趨壑亦易矣然各泉坐落各府州縣近者四五十
 里逺者三四百里管泉分司豈能遍歴近奉聖㫖各
 分守道兼管巳為得䇿矣臣以為仍當責成各州縣
 掌印官督率夫老不時疏濬每年終分守道㑹同管
 泉分司將各官新泉搜出若干舊泉廢棄若干𩔖報
 總河衙門分别奬戒庶人心有所警惕而泉流足濟
 運道矣 一復湖地以預瀦蓄查得山東泉源有時
 微細故設諸湖積水以濟飛輓盜決有禁占種有禁
[125-11b]
 誠重之也乃今則不然南旺安山蜀山馬塲等湖始
 因歳旱水涸地屬閑曠當事者召人佃種徵租取息
 以補魚滕兩縣之賦於是諸河之地平為禾黍之塲
 甚至奸民壅水自利私塞斗門復倡為湖低河髙之
 説申禁非不嚴而占恡若故矣除安山湖批查未報
 外今勘得南旺湖周圍九十三里計地二千七百頃
 原有斗門一十四座止存闗家大閘常明口二處其
 餘邢通口孫强口等十二處俱巳湮塞合行修復本
[125-12a]
 湖東邉髙阜地量留䕶岸一里共計一百六十二頃
 南北留䕶岸地半里共計一百一十六頃一十畝令
 原主佃種納課其餘專備蓄水仍築子堤一道以為
 封界湖内北髙南低應於中亘築長堤一道自吳家
 巷天字號起至黄家寺止長一十四里根闊一丈五
 尺頂闊八尺髙八尺界為二區寺前舖張住口建斗
 門一座以便上下接濟馬踏湖周圍三十四里零二
 百八十步計地四百一十餘頃俱應退出還官其東
[125-12b]
 北空缺處長十里零二百四十步應築土堤一道約
 束湖水不使洩漏西岸原有王岩口滚水石壩年乆
 渰沒合行修復蜀山湖周圍六十五里零一百二十
 步計地一千八百九十餘頃除宋尚書香火地六頃
 并高亢地八頃五十三畝照舊令民佃種納租外其
 餘地一千八百七十五頃四十六畝二分俱築堤蓄
 水東岸季泰口閘以下十五里原有馮家滚水大壩
 相應修復馬塲湖周圍四十里零三分内髙阜地九
[125-13a]
 十三頃二畝先年召種納課抵補魚滕縣糧今查前
 項補足責令退業還官并低窪地六百四十頃四十
 二畝九分俱築堤蓄水内有安居斗門三座合行修
 復至各湖占種麥田法應追奪但念年荒民貧且成
 業已乆收成將近候麥熟之日令其芟刈照地退還
 以上各湖應修復斗門閘壩堤岸工料人夫等項細
 數冊報外通共該銀四千七百一十七兩七錢於兖
 州府庫河道銀内動支修完于湖口竪立大石明註
[125-13b]
 界址斗門以杜侵占如是庶法紀眀而漕河永有頼
 矣 一築坎河以防滲漏查得汶合諸泉之水西流
 抵南旺分注南北以成漕而濟運故汶蓄則漕盈汶
 洩則漕涸夏秋之間水固有餘冬春之後不可使有
 涓滴他適明矣乃戴村以上有坎河口西趨鹽河為
 入海故道沛然就下勢若建瓴先年總河侍郎萬恭
 堆集石灘蓋謂溢則縱之平則留之意甚善也但時
 乆灘廢非不歳有修築而沙堤一線亂石數堆其走
[125-14a]
 洩甚易矣萬一泉河盡趨則運道之涸可立而待豈
 得為完計哉臣等督同管河同知陳昌言東平州判
 官張汝榮等㑹估得本口應修滚水石壩一座計長
 六十丈面闊一丈厎闊一丈五尺深入土四尺出土
 三尺并鴈翅細石及樁朩鐡灰工食等項除細數冊
 報外通共計銀八千一百六十七兩四錢一面辦料
 興工水溢則由頂以上任其宣洩水落則由壩以内
 盡資實用且以免鹽徒盜決之弊也汶其有全利乎
[125-14b]
 或者以地多沙磧恐築之不堅不知石灘之外原有
 老土石壩不髙入土巳深其勢自固且汶河隨漲隨
 消終非黄河比也又何衝決之患耶如是則一勞永
 逸而歳歳補石之費亦可免矣 一建閘座以便節
 宣夫漕河之水名曰無源葢謂其出有限而其流無
 窮所以撙節積蓄俾盈科而進全有頼於諸閘也故
 地有髙下則閘有疎密要之勢相聫絡庶幾便於唘
 閉惟濟寧寺前舖閘至天井閘則延長七十里東昌
[125-15a]
 通濟橋閘至梁家鄉閘則延長五十里閘唘水洩積
 蓄為難司河者每當糧運盛行之時排朩堵水名為
 活閘茍且一時終非乆計甚至各幇運軍船一經過
 捧土築壩流入河中愈成灘淺運艘正行不便挑濬
 無惑乎舟行之艱也合扵二處適中之所南則鉅野
 縣火頭灣地方建閘一座名曰通濟北則博平縣梭
 堤集地方建閘一座名曰永通俱照各閘事規啓閉
 濟運除各匠役工食候工完扣算外每閘估計粗細
[125-15b]
 石料并木樁鐡麻船隻等項各該銀三千九十五兩
 八錢九分五釐於東兖二府河道銀内動支每閘閘
 夫三十名溜夫五十名即於各縣停役夫内撥用如
 是則闗束有具節宣得宜水利有所停蓄而運艘不
 致淺閣矣 一設閘官以肅漕規國家之設官也有
 似大而實冗者裁之為宜有似小而實切者増之為
 便查得運河一帶閘座每閘設官一員統領夫役葢
 唘閉有人責成良便頃縁新河告成棗林上下水平
[125-16a]
 閘面不行唘閉遂將棗林閘官裁而不設間付之南
 陽閘官兼理之邇來天時乆旱河流細微木閘水淺
 唘閉為急尚可以南陽之官攝之乎夫一唘南陽一
 閉棗林互相闔闢勢如呼吸一不得人直瀉而盡矣
 近且無官付之一二閘夫之手在官船則莫敢誰何
 在民船則大為簸弄既以病商復以弊運以故漕舟
 至此殊費牽輓而往來者亦稱不便也不知閘官雖
 卑職掌猶在且廩俸無多國家亦何惜此五斗而令
[125-16b]
 河道要害之地為無人之境哉合於棗林并新添二
 閘各設官一員俾司閘務庶職守得人而漕規不廢
 矣 一給關防以重事權國家之事莫重於河漕故
 於泉閘特設部臣經理之所以重委任而專責成也
 各管河郎中俱奉有敕印是以文移稱便惟南旺管
 泉主事其設巳乆闗防未給因循至今夫管泉管閘
 先年曽以二人理之今并責之一官其任亦重矣督
 理乎十六州縣之泉而相隔數百里之逺止以空白
[125-17a]
 文移臨之即旁午載道鮮不以弁髦視河臣欲其昭
 法守而一衆志也難矣且糧船過閘例應十日一報
 漕撫衙門相隔千里無闗防則驛逓不行事多掣肘
 殊非一端夫以一閘官之微尚有條記闗防何獨於
 部臣而反靳之也至於漕河黄河二同知職守既專
 責任亦重凡工程之勤惰錢糧之出入咸頼稽察事
 緒孔棘弊竇易生使少失於防閑未免稽違河務近
 見邸報楊村管河通判巳奉明㫖給與闗防則兖州
[125-17b]
 府管河同知事體相同合無將管河主事并兩河同
 知均賜鑄給庶文移便而事權重矣 一嚴築壩以
 便挑濬照得汶水入湖接濟運道每歳寒沍之時遂
 將河口築壩合流分洩蜀山馬踏等湖候來春氷泮
 之日開壩受水是冬則以河之水滙於湖春則以湖
 之水濟於河故南旺臨清一帶因得乗時挑濬不致
 淤淺法至善也除隔歳大挑巳奉有欽定期限外其
 餘每年當天氣漸寒正宜築壩絶流也而往來船隻
[125-18a]
 力以緩築為請多方阻撓甚至十一月中尚不得築
 者不知天寒氷合乃驅荷鍤之夫裸體跣足鑿氷施
 工其將能乎及寒氷初解正宜固封蓄水也則又以
 速唘為請百計催促至有正月初旬放水行舟者不
 知隔歳之水所蓄無幾三春無雨則運艘方至又將
 何以濟之乎法制未明事體掣肘管河官徒茹苦而
 不敢言也合無請賜明㫖除大挑年分外每年定以
 十月十五日築壩絶流至次年二月初一日開壩行
[125-18b]
 舟勢豪船隻不得横擾該管官員不計阿狥違者聽
 督撫衙門叅究大書刊石於南旺板閘二處以便觀
 覽如是則明㫖森嚴人心惕怵不但便於挑河亦且
 足以蓄水一舉而兩得之矣 一復夫役以備修防
 山東河道淺深不一而汶河衝發淤塞為多各項夫
 役俱不可缺查得兖州府屬如汶上鉅野嘉祥濟寧
 魚臺南陽利建等處原額設撈淺淺舖堤夫名數不
 等共計二千四百五十二名後因河流稍順遂裁減
[125-19a]
 一千一百三十三名扣銀入官以備支用止存見役
 夫一千三百一十九名不知扣存有節省之名而雇
 募起無窮之弊一時河道淤淺調度徵發為難工之
 弛廢乆矣今議於汶上縣量復撈淺夫七十四名淺
 舖夫三十名鉅野嘉祥二縣量復撈淺夫三十八名
 淺舖夫五名濟寧衞量復撈淺夫一十一名濟寧州
 量復撈淺夫三十二名淺舖夫十二名魚臺縣量復
 撈淺夫十名淺舖夫二十名南陽利建量復堤夫八
[125-19b]
 名東平州量復泉夫二十名東昌府通濟橋閘量添
 閘夫十名庶挑河濬泉不致乏人矣然猾民之包攬
 肆意安閑管工之代替任情隠射甚至逃故不報占
 恡私意種種情弊雖増猶弗増也合行管河同知陳
 昌言通判王心逐一汰選嚴加稽覈庶工役得有實
 濟而河防不致稽違矣部覆奉㫖依議行實録止載/欵目故扵
 此備/録之 又清復湖地疏云查得安山一湖周圍共一
 百里其間東北自通湖閘起至西北焦天禄莊止計
[125-20a]
 長十三里自焦天禄莊起至西南王禹莊止計長七
 里零自王禹莊起至東南青孤堆止計長九里零自
 青孤堆起至通湖閘止計長七里零周圍共計三十
 八里此係水櫃堪以積水者也但湖形如盆碟髙下
 不甚相懸水積於中原無堤岸東南風急則流入西
 北燥地西北風急則流入東南燥地未及濟運消耗
 過半且自許民佃種以來百里湖地盡成麥田先年
 總理河道傅都御史履畝分析除徵租銀二千六百
[125-20b]
 五十三兩歳抵魚滕二縣秋糧外其低窪處所封為
 水櫃法非不善但統籠無界禁例不嚴民情無厭漸
 至今日殆無曠土矣為今之計應將水櫃三十八里
 築一髙堤堤以外照舊佃種徵銀堤以内挑深蓄水
 管河通判等官不時巡歴庶堤界既明人無盜種之
 弊矣至于安山閘邉原無通濟積水二閘不便出水
 訪得萬歴九年有金把總曽于八里灣掘溝放水人
 甚稱便至今形迹猶存應於此處建閘一座又西北
[125-21a]
 地名似蛇溝其地更低水勢散漫應於此處亦建閘
 一座庶於舊閘入者於新閘出蓄洩得宜漕河有頼
 矣等因臣等㑹議得設湖蓄水本漕政之良規清湖
 濟漕實治河之要務自南旺而下四百餘里始達衞
 河其間全頼安山一湖積水濟運所係之重何如也
 惟自召佃之弊政一行而豪民之侵占無巳變沮洳
 為膏腴視官湖為已業日侵月削乆假不歸寸土無
 遺殊可痛恨即今乆旱河淺百計疏濬如抱漏巵沃
[125-21b]
 焦釜傍徨無䇿皆縁水櫃未復之故也及今則清湖
 蓄水真若蓄艾豈非第一義哉侵盜奸民本應盡法
 重究槩奪還官亦不為過但私相授受其來巳久展
 轉耕佃巳非一人且四外髙亢之地不便瀦蓄終成
 曠廢據勘將少窪之地三十八里周圍築堤封為水
 櫃既可以免滲漏易竭之患又可以杜强梁無厭之
 謀似亦計之得也外八里灣似蛇溝二處便於放水
 委應建立閘座其築堤建閘之費初據各官議將盜
[125-22a]
 種湖麥刈半入官以為工料之需但恐饑民乗機起
 釁且非大公之體仍聽本主收割前項經費相應動
 支河道銀兩應用清理之後大竪石碑眀立文冊又
 必嚴盜決之禁定巡視之法如是則一勞永逸而國
 朝水櫃之良規庶幾可復矣濟運通漕豈曰小補之
 哉謹題請㫖發部議覆奉㫖這湖地依議築堤仍畫
 定界限永逺遵守如有侵占盜決等弊照前㫖着實
 叅治其各處泉湖蓄水濟運的都着一體查清整理
[125-22b]
 河防一覽/
 是年都給事中常居敬題准増修鎮口閘一座先是
 山東汶泗清流勢必假道茶城出口㑹黄自隆慶四
 年至萬歴十一年每為黄流倒灌稽阻重運漕撫尚
 書凌雲翼議改漕河於古洪出口建内華古洪二閘
 逓為唘閉以避黄淤前年黄水大發河與閘平淤塞
 甚逺挑濬稱難至是居敬請建前閘去河僅八十丈
 以行糧運自開泇後預行挑濬專備囘空南河全考/
[125-23a]
 是年開諸閘月河板閘清江福興通濟新莊各閘上
 隔黄河倒灌之患下便節宣之勢近來黄强淮弱五
 壩不通閘座不閉以致泥沙内侵伏秋水溜漕舟上
 閘難若登天每舟用縴夫三四百人猶不能過用力
 急則斷纜沈舟故是年於各閘旁俱開月河一道避
 險就平以便漕輓淮安府志/
 
 
[125-23b]
 
 
 
 
 
 
 
 行水金鑑巻一百二十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