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R2k0078 行水金鑑-清-傅澤洪 (master)


[065-1a]
欽定四庫全書
 行水金鑑巻六十五
          江南按察使傅澤洪撰
  淮水
世祖章皇帝順治六年夏五月息縣淮水溢壞民舍田
 禾平地水深數尺牛畜俱淹死河南通志深是年泗/州城中水 丈餘見
 州/志
世祖章皇帝順治九年戸部左侍郎王永吉詳陳導淮
[065-1b]
 入海情形并議夫料錢糧諸務疏曰治河必先治淮
 而導淮必先開海口按黄水自邳宿而下至清河口
 淮泗之水聚於洪澤湖亦出清河口淮黄交㑹東入
 於海然黄强淮弱勢不相敵淮泗逼而南趨直走四
 百餘里出𤓰州儀真方能達江一線運河收束甚緊
 即有大小閘河沿途宣洩而海口不開下流壅塞來
 水無窮去水無路所以河堤潰決修築嵗費金錢九
 載以來八年昏墊海口之當開固時刻不容再緩者
[065-2a]
 也查海口之在興化縣境内則有丁溪場小海場劉
 莊場神台場廖家港白駒場之斗龍港等處在泰州
 境内者則有河垜場之茅墩港草堰場之鴨兒港近
 丁溪場之馮家壩合洋溝等處以上諸口俱被豪棍
 鹽徒漁利阻塞間有開者亦於口外築壩横攔水不
 通行若在鹽城縣境内者縣治東南則有石墶海口
 西北則有天妃海口先年俱各造有石閘又有姜家
 堰海口流出推船港先年亦曽議造石閘以上三處
[065-2b]
 係淮揚六州縣洩水要道今石墶閘既稱逼近城郭
 不利風水而天妃姜堰二口復被附近奸民將閘門
 實塞河口填平滴水不通咽喉重地嵗嵗陸沈日不
 聊生死徙載道害民病國關係匪輕而未即舉行者
 其故有二一則恐奸徒造言阻撓然萬水東流勢必
 趨下沿海州縣各有海口乃天造地設非人力所為
 行水河港皆有舊蹟近因湮塞未免淤淺開鑿深通
 還其故道豈屬創舉況先年舊閘巳圮者加工修葺
[065-3a]
 未造者量議増添題定閘官閘夫以時啓閉有利無
 害固灼然無可疑者一則因河道甚長河帑有限工
 料既難措處民夫復奉
新㫖不許僉派凡事甚多掣肘然海口既開則河隄不
 決修閘造閘之費較之塞決修隄孰多孰少若挑濬
 淤淺需用人夫動輒數萬自當州縣協濟豈能盡動
 官帑百姓自救身家何辭力役此一勞永逸之計固
 士民所心悦而樂輸者也伏乞
[065-3b]
聖恩勅部酌議亟行江南/通志
世祖章皇帝順治十五年淮水溢民稼為傷河南/通志
世祖章皇帝順治十六年歸仁堤決水自翟壩谷溝下
 灌諸湖江都瀕湖田舍水深六七尺高寶則浸及城
 郭月餘乃潰漕堤而東注興化墊焉揚州/府志
聖祖仁皇帝康熈元年歸仁堤再決時部司有開周橋
 閘者淮水大洩而黄河逆入清口又挾睢湖等水從
 歸仁堤決口入與洪澤湖相連直抵高堰衝決翟家
[065-4a]
 壩流成大澗九條在上流泗人既利積水得洩而下
 流揚屬奸民亦利私販直達可避征𣙜互為掩覆不
 以籲聞以故患日益深翟壩周橋晝夜水常東注悉
 歸諸湖淮揚自是嵗以災告揚州/府志
聖祖仁皇帝康熈六年七年黄河屢決清口亦塞淮不
 出口刷黄而黄之下流既阻上流奔注洪澤之勢益
 甚揚州/府志
 黄强淮弱勢本不敵淮為黄扼别由大澗口施家溝
[065-4b]
 周家橋高良澗武家墩等處散入射陽湖白馬湖草
 子湖高寶等湖由湖迤邐入江此淮之支流也明隆
 慶六年淮大溢適黄水亦漲相逼不得直下沙隨波
 停遂將清河淤塞所謂門限沙者是也萬厯二年淮
 又溢總河潘季馴始為高家堰祗築大澗口一處淮
 猶可洩後將小澗口等處凡入湖舊道盡築隄防自
 是清沙日高淮水益壅而泗大病矣郡紳常三省徧
 揭當道力辨其非但隄工巳成持議益固至萬厯二
[065-5a]
 十一年水患益烈巡按牛應元親行踏勘始議開金
 家灣芒稻河洩湖水入江繼議開周家橋洩淮水入
 湖又以淮受黄逼乃先開武家墩以殺其勢此議開
 三閘之由來也是後定計分黄以腰鋪地勢不若黄
 家觜為便特奏請監督大發河南山東江北等處民
 夫自黄家觜而下直至漁溝浪石由安東北俱疏為
 河身歸五港口使獨入海不趨清口逼淮令得縱出
 又督撫褚鈇定計導淮先濬金家灣芒稻河以為湖
[065-5b]
 水入江之路又開子嬰溝由射陽廣洋湖入海下流
 既通上流仍阻始建武家墩閘由永濟河達涇河下
 射陽湖入海建高良澗閘由岔河亦入涇河下射陽
 湖入海建周家橋閘由草子湖寶應湖入子嬰溝下
 廣洋湖入海上下之水流通自不横逆為害不獨泗
 境安即淮揚高寶亦安此建三閘以分黄導淮治湖
 之所由來也 本朝定鼎康熈三年淮溢武家墩高
 良澗閘堤頽卸且土石填塞周家橋復啓閉失時淮
[065-6a]
 水遂無從分洩矣是後定計蓄淮刷黄乃復築翟家
 壩夫翟家壩至周家橋三十里在高家堰南地勢高
 亢原無堤埂康熈七年奉
朝命明/馬二大人同河漕兩臺踏勘明白回疏稱為天然
 減水壩水漲聽其漫溢仍責令高寶等縣之民但填
 平衝開決口不許一㮣加土増高以塞水路今則堤
 非昔比矣然與其堰水為功何如分導開閘舊制猶
 可倣也泗州/志
[065-6b]
聖祖仁皇帝康熈九年五月暴風雨淮黄大漲浪撞卸
 高堰石工六十餘段衝決五丈有餘又將烏沙河西
 堤岸衝倒淮黄之水直注於高寶湖見總漕/帥疏當是時
 高堰幾崩淮揚二郡殆矣哉水之合淮黄從諸決口
 以注於湖也江都高寶諸有司無嵗不防隄晝夜巡
 警増堤與水俱高然以數千里奔悍之水攻一線孤
 危之堤值西風鼓浪堤崩聲如雷一瀉萬頃其決愈
 遲為害愈劇而江高寶泰迤東無田地興化以北無
[065-7a]
 城郭矣時御史徐越高堰關係最重疏曰臣之向請
 修復歸仁堤石工使由白洋河入黄者不止以清刷
 黄實為截住高家堰西北水勢使此堰僅受西南淮
 水而為運道民生一大屏障也今因歸仁堤工尚未
 舉而此堰黄淮併受前報巨浪搏擊巳壞石工六十
 餘處而全堰幾至潰決此九/年事其洪波横流排山倒海
 巳衝開淮揚一帶數十餘處決口遂至城郭僅存關
 廂陸地有水高丈餘者萬一高堰突有疎虞尚復有
[065-7b]
 淮揚數十州縣之城郭乎而況民生乎尚復有漕河
 運道可以飛輓乎而況鹽課與商税乎則此堰之關
 係如何重大此堰之保障如何緊要故臣今不得不
 亟陳高家堰也高家堰石工曩皆鑿石扣準鎔鐵灌
 釘後來年深日久各處有朽裂從未大修經今年一
 翻波浪衝擊動摇處處罅損若不亟議錢糧預備物
 料乗今冬水勢少落之一時大修堅築明年西水漲
 發臣愚竊慮此堰萬難倖保堰若失守淮揚數十州
[065-8a]
 縣城郭廬舍百萬生靈俱屬波臣運道梗廢 京師
 重地所緊需嵗漕數百萬石何道輸轉且雲梯關之
 海口全賴黄淮二河併力衝刷一決高堰清口必淤
 止餘濁流一股海口必塞海口一塞則下壅上潰即
 今日之大修兩河工程勢必仍歸潰壞此高堰之利
 害不僅僅在淮揚而實有關於天下者也 布政司
 慕天顔備陳黄淮全局疏曰高家堰捍衞洪澤蔽於
 淮城之南迤西則連髙良澗翟家壩中設周橋閘其
[065-8b]
 地比高堰稍亢故壩閘亦比高堰稍低蓋夏秋淮水
 盛發高堰必危高堰危而淮地陸沈矣故不使翟壩
 増高正欲從壩滚水出汜光白馬高寶諸湖不惟鳯
 泗之漲潦可稍抑且高堰之築工永固及至水平壩
 西即閉閘不流高寶漕堤亦無傷害往昔防河如此
 周密止因康熈元年間南河工部分司吳煒擅開周
 橋奸商利通私販往往盜決翟壩諸處以致淮水湍
 下諸湖盡巳盈滿及桃花水漲湖不能容浪擊風摧
[065-9a]
 漕堤大壞清水潭之決所從來矣淮水既東黄躡其
 後濁流西泝清口遂湮清水漸微黄力愈悍灌入天
 妃閘沙隨水漫而運道淺塞矣黄淮相背淤沙罔滌
 雲梯關入海之路日墊日高下流哽咽而上流四潰
 必然之勢也又云淮瀆自桐柏千溪萬壑匯為洪澤
 湖注出清口其水㑹黄入海者十之八引資漕渠者
 十之二唯清口無病則湖水直瀉而北勢盛足以敵
 黄而黄沙不致倒灌運道惟海口無病則黄水疾趨
[065-9b]
 而東其勢迅激自無淤墊之阻而奔流不致横潰四
 決此以清刷黄用水治水千古不易之法也 王乾
 清紀周橋閘曰按周橋關係利害前河郎中黄曰謹
 辨疏極為詳明黄疏略曰高家堰與周家橋相接一/堤也堰以内與橋以内之水相連一
 淮也使周橋可開則高堰何所事守高堰必守則周/橋㫁不可開故開周橋者乃開堰之别名也又曰水
 之就下性也周橋地形高下勢甚相越誠開之是導/以建瓴之勢矣彼得其勢則流必急流急則一瀉千
 里孰得而禁之故謂周橋開而淮不盡東淮盡東而/黄不復躡必無之理也又曰開周橋而注之湖是以
 湖為壑矣夫高寶之湖四時彌望連天所恃一線漕/堤為之保障若引淮入湖則淮水之浩蕩無涯湖面
[065-10a]
 之容受有限不至決裂湖堤而奔潰四出不止也又/曰淮之入湖也易湖之入江也難何也湖堤以外地
 形窪下與江面不甚昂故今通江之路晝夜宣洩而/湖水不見大消使復益之以淮源源不竭則七州縣
 不胥而/為沼乎後因萬厯二十五年淮水大漲浸及泗陵總
 河楊公建閘以洩一時暴流稍平即閉從未常開前
 賢亦云東去最宜開海口西來切莫放周橋蓋周橋
 開而海口塞黄遏淮也周橋閉而海口通淮刷黄也
 淮出清口刷黄濟運則涓滴皆為利益淮入内湖潰
 堤病民則涓滴皆為害源若内湖増一分漲堤病民
[065-10b]
 之淮則清口便減一分刷黄濟運之淮故周橋之啓
 閉實為利害之關不可不察也 高郵志紀翟家壩
 曰壩屬山陽在周橋迤南接盱眙境界長二十五里
 比高堰石工低二尺許稱天然減水壩中有古溝深
 不過尺許舊有石閘亦有石限止留四尺水頭水入
 民田不通河路近因淮水漲發土被衝刷年久漸成
 低陷加以私鹽漁戸時行偷挖漸成河港淮水徑入
 寶應湖匯於高郵嵗嵗決堤為漕大害康熈七年奉
[065-11a]
㫖令山江高寶四州縣民力合修盱泗之民妄行阻撓
 如明萬厯間阻撓修築高堰故事給事中李宗孔疏
 㕘致煩大臣勘復按壩北接連周橋閘閘尾石工尚
 存與壩相平又古溝廟基亦是見存式樣宜復舊制
 豈欲加高惟水衝盜挖儼成澗河淮水平時直流無
 阻灌滿諸湖水發湖盈遂不能受致害漕堤為國大
 患每嵗起民夫修築不過補苴一時一遇水至即被
 刷衝纖毫無益必另議興工或磚或石築成隄岸平
[065-11b]
 鋪壩基方可過水經久不壞 工科李宗孔㕘阻修
 翟壩疏曰竊思高寶七邑連年疊遭水災者則以淮
 水南流入湖決堤之所致也淮水舊由鳯泗自老子
 山北直出清口與黄水㑹流入海此厯年北流之利
 安瀾便漕之故道也自老子山南周橋閘翟家壩一
 帶注射髙郵寶應邵伯諸湖而下流阻於漕堤曽無
 入淮之路以致每年潰決此南流之害淮揚七邑被
 災之由皆因泗盱地方私開決口也蓋淮水至清而
[065-12a]
 流急必全淮皆出清口則淮水力强可以拒黄流之
 淤泥有濟於運道而高寶七邑復無水災故昔人設
 有周橋閘翟家壩二處蓄洩有方淮水漲則量使漫
 壩南下而鳯泗之水患不作淮水不漲則阻其南去
 傍流而清口之水力不分法甚善也邇來泗盱之民
 不惟私啟閘壩又且潛開決口自古溝鎮南鎮北以
 及谷家橋夏家橋等處新開溝路至有八條淮水大
 半入注湖清口水分力薄無以刷黄河之濁泥下流
[065-12b]
 壅則上流易潰而高寶諸湖受水而無所洩乃至衝
 決堤岸為淮揚七邑之害臣詳查近日地形翟壩以
 南固有殘缺而衝決大溜盡在翟家壩之北今將古
 溝鎮南鎮北等處原係平地者止令塞其決口并不
 築堤加高其閘壩地形不過復從前未決之舊址使
 全淮盡由清口㑹黄不至潰決入湖可永杜高寶七
 邑之災倘有時淮水暴漲仍可從壩上滚水南下亦
 不為鳯泗州縣之害誠兼利無患之至計也揚州/府志
[065-13a]
聖祖仁皇帝康熈十二年河決洪澤湖之高良澗又決
 高郵運河之清水潭淮安/府志
聖祖仁皇帝康熈十五年河決武家墩板工一處髙家
 堰石工七處高良澗板工二十六處淮安/府志
 是年大水淮黄復大決高家堰時頻年被水諸堤工
 俱未竣淮河正道日益阻塞是年五月因久雨遂大
 潰決前此諸工盡廢高堰一帶倒卸三十餘處水侵
 揚屬又過往年三之一漕堤崩潰髙郵之清水潭陸
[065-13b]
 漫閘江都之大潭灣等處共決三百餘丈殘缺不可
 勝數深及四五丈不等自堤以東浩浩乎茫無際涯
 矣揚州/府志
聖祖仁皇帝康熈十六年六月總河靳輔大挑清口爛
 泥淺引河四道及清口以下至雲梯關河道 是年
 創築雲梯關外束水堤一萬八千餘丈塞于家岡武
 家墩高家堰等處大決口十六處靳文襄公/治河書
聖祖仁皇帝康熈十七年創築周橋翟壩堤工二十五
[065-14a]
 里塞高良澗等處大小決口二十五處淮水始歸故
 道淮安/府志
聖祖仁皇帝康熈十八年六月總河靳輔恭報翟家壩
 成河九道盡行閉合龍門各日期奉
㫖據奏翟家壩成河九道盡行閉合龍門具見殫力籌
 畫有禆河務深為可嘉知道了該部知道靳文襄公/治河書
聖祖仁皇帝康熈十九年大挑爛泥淺裴家厰等處皆
 成大河淮水始暢注㑹黄不致阻滯創建周橋高良
[065-14b]
 澗武家墩唐梗古溝東西減水壩共六座 是年夏
 秋南北皆霪雨七十日淮黄並漲有滔天之勢堤岸
 衝嚙甚多工亦為之阻然衝嚙之堤隨圮隨葺不致
 大患卒賴新築工堅之所致云淮安/府志
 是年再大挑清口爛泥淺裴家場帥家莊引河四道
 淮水全出清口靳文襄公/治河書
 是年淮水暴漲壞泗州城郭公私廬舍漂没無算居/易
 録/
[065-15a]
聖祖仁皇帝康熈二十三年十一月初十日
聖駕南巡閱高家堰工是日微風小浪
上云今日風不大就是這樣浪若再風大怎麽處總河
 臣靳輔回奏風再大時就要打上堤頂若西北大暴
 風一起浪俱從屋上過了
上云真是利害
又問照黄河險工下大埽防䕶如何回奏大埽下了總
 是大浪來當時就掣去了除非是下丁頭埽庶幾略
[065-15b]
 加攩䕶然亦要每年修補的
上曰朕前番差人出來看工俱是瞎看是看銀子罷了
聖祖仁皇帝康熈二十四年九月總河靳輔題為霪霖
 之漫漲非常等事部覆奉
㫖這高家堰堤工應否加修著總河靳輔再行確議具
 奏 十月二十三日大學士勒徳洪等傳
上諭高家堰堤工關係最要應令總河靳輔進京面與
九卿詹事科道㑹同確議詳見/黄河
[065-16a]
聖祖仁皇帝康熈二十八年正月二十九日
聖駕南巡駐蹕𤓰洲陳家灣地方奉
上諭高堰石工著修理
聖祖仁皇帝康熈三十一年二月初二日工部題奏臣
 等議得戸部侍郎博濟等疏稱高家堰減水壩六座
 内有古溝東減水壩底被水衝損其三官廟等六口
 向來下埽今改竹絡巳完三處尚有未完應令照此
 修完七里閘雁翅以内底石被水衝損二丈有餘應
[065-16b]
 令河臣速行修理太平閘并傍束水壩仍應令酌量
 開放 十一月二十四日奉
㫖高堰障淮敵黄關係最為緊要若使堤内受水則内
外浸灌衝激甚屬危險高堰之堤不固雖另増堤數層
有何禆益這運料小河増加隄岸無用高堰應作何加
修以期永逺堅固應遣大臣前往察視所遣大臣職名
開列具奏十二月初一日奉
㫖著張玉書圖納去靳文襄公/治河書
[065-17a]
 
 
 
 
 
 
 
 
[065-17b]
 
 
 
 
 
 
 
 行水金鑑巻六十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