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R2k0078 行水金鑑-清-傅澤洪 (master)


[023-1a]
欽定四庫全書
 行水金鑑巻二十三
          江南按察使傅澤洪撰
  河水
明世宗嘉靖六年十月壬申光禄寺少卿黄綰等言黄
河在三代時未嘗為患葢以水性向北就而道之其流
自順故也至於後世引河作渠或以通漕乃不免於隄
障而隄障一潰遂不可支漢時瓠子之役道河北行復
[023-1b]
禹舊跡而梁楚之地稍得厎定至隋開通濟渠自板渚
引河入汴而河始入淮今黄河自金龍口至安平鎮一
支或時北流其餘不入漕河則入汴河皆合淮入海矣
夫跨中條而南為河南山東兩直𨽻所交地勢西南則
髙東北則下其墊沒也固宜乃豐沛徐淮之水則自沛
河滲流所致夫彭城下邳馬陵諸山皆發跡泰山與䝉
羽相接從東轉西以逆水勢水小則循吕梁出清口入
淮大則河不能容水為山阻泛溢原野其為豐沛徐淮
[023-2a]
患必然也若不疏道别行患無巳時臣以為當於兖冀
之間求其兩髙中低即中條北條所交者浚之使北至
直沽入海乃得免於墊沒夫沛河既去漕河必淤則當
自沛縣及吕梁至淮多造滚江龍之𩔖洩之上流則泥
沙必随水而去乃開浚為易或謂沛河雖有豐沛徐淮
之患亦為漕河之助殊不知漕河泉源皆發山東不必
資於黄河若南旺馬腸樊村安山諸湖實諸泉鍾聚之
所宜倍加修浚而引他泉别流者總蓄之則漕河不竭
[023-2b]
矣又南旺馬腸湖隄之外為孫村湖者地形下濕較之
湖水反低若決瀦為湖并道漕河改經於此又可以免
濟寧髙原淺澀之艱矣上以其疏下總理河道侍郎章
拯議處以聞先是六月間黄河水溢奔入運河沛縣地
方沙泥淤填七八里糧船三千餘隻阻不能進御史吴
仲以聞且言侍郎章拯郎中邱茂中李煌三臣者必不
能為陛下辦此乞推總制都御史一人往代之上命户
工二部會議章拯亦言河渠淤塞勢難遽通惟金溝口
[023-3a]
迤北新衝一渠可以假道令運船由此進昭陽湖出沙
河板橋其先阻淺者西歴雞塚寺出廟道北口通行得
㫖下工部並議議未決給事中張嵩等言去秋河塞皇
上特命章拯邱茂中李煌併力修濬而拯茍且塞責今
不得巳又令運船由昭陽湖以出夫湖地庳河勢髙引
河灌湖必致瀰漫使湖復阻拯何以為計哉茂中煌嘗
議於沽頭閘設官專理是二臣亦逆知有今日拯乃抑
而不行以至事勢窮迫貽害至此乞罷拯别推大臣素
[023-3b]
有心計風裁者往代之上以漕計重大責部臣遷延不
即定議引舟入湖終非長䇿誠如嵩言請先飭拯等悉
心區畫仍舉大臣才望素著者一人總其事河南山東
守臣及藩臬等俱聴節制復選郎中主事各一人為之
協理并采綰仲諸議酌量可否其徴發夫役調度工費
悉得便宜從事用或不足令户部處給其沽頭上閘宜
增設主事一人上以為然因讓拯前報運河疏通旋奏
淤塞若遲悮糧運國計何賴兹姑留拯茂中煌等供職
[023-4a]
吏部即推擇大臣中有諳古今識地理實心經國者往
提督之餘悉如議是時建議治河者詹事霍韜左都御
史胡世寧兵部尚書李承勛言人人殊韜疏略曰今議
者欲引河水自蘭陽注宿遷少殺河勢則徐沛不溢運
河不淤臣與方獻夫議以為水溢徐沛猶有吕梁二洪
為之東捍東北諸山亘列如垣猶有厎極若自蘭陽注
宿遷則鳯陽歸徳平地千里河遂奔放數郡一壑其患
不獨徐沛而巳臣竊謂今日所急宜先疏通運道然後
[023-4b]
議處徐沛此緩急之序也前議起河南山東丁夫數萬
疏濬淤沙以通運然沙泥随水自髙而下挑濬未畢水
至復淤雖日役萬夫力亦不足今沛縣既塞運舟皆由
昭陽湖入雞鳴臺至沙河迂囘不過百里湖面寛廣夏
秋水溢則患覆溺冬春水涸則慮膠淺若治湖築隄浚
為小河河口為閘以時蓄洩水溢可避風濤水涸易為
疏濬目前運道可以無阻三月即土隄可成一年即石
隄可成用力少取效速黄河愈溢運道愈利較之役丁
[023-5a]
夫以浚淤土愈浚愈淤勞佚大不侔也按古黄河自孟
津至於懐慶東北入海今衛河自衛輝府汲縣至臨清
天津入海猶古黄河也今圖便宜之䇿自河隂原武懐
孟之間審視地勢引河水注於衛河至於臨清天津則
不惟徐沛水勢可殺其半而京師形勢其壯自倍此其
為便利一也按元人漕舟涉江入淮至於封丘陸運百
八十里至於淇門入於御河達於京師御河即汲縣衛
河也今由河隂原武或孟津懐孟之間擇地形便導河
[023-5b]
水注於衛河冬春水平漕舟由江入淮泝流至於河隂
順流至於衛河沿臨清滄州至於天津夏秋水迅乃由
徐沛達於臨清至於天津是一舉而兩得運道也此其
為利二也承勛言黄河遷徙無常然必避髙而就下善
治水者因其性而導之今日之功但當疏浚其下流防
遏其上源使不至於大為害耳按黄河入運道支流有
六若六道通流以殺水怒當不為患自渦河之源塞則
北出小黄河溜溝等處不數年諸處皆塞北併出飛雲
[023-6a]
橋於是豐沛受害而金溝運道遂閼然幸東面皆山猶
有所障故昭陽湖得通舟若益徙而北則徑奔入海安
平鎮故道可慮單縣穀亭百萬生靈之命可憂又益北
則自濟寧至臨清運道諸水俱相随入海運何由通臣
愚以為相六道分流之勢導引使南可免衝決之患此
下流不可不疏濬者也然欲保豐沛單縣穀亭之民必
因其舊隄築之障其西北使不溢出為患此則上㳺不
可不隄防者也識者以為不若於昭陽湖之東引諸泉
[023-6b]
水甃為運道建閘以節水自留城沙河為尤便然大役
一興為費不貲誠宜整理鹽法措置餘利以給河工令
大小諸臣任事任怨工宜可就世寧言今日之事開運
道最急而治河次之然不治河運道不通臣請先述治
河之說夫河流分則勢小合則勢大河身寛則勢緩狹
則勢急治河者順其性則易逆其性則難故曰不與水
争利此其大法也河自汴以來南分二道一出汴城西
滎澤經中牟陳潁至夀州入淮一出汴城東祥符經陳
[023-7a]
留亳州至懐逺入淮其東南一道自歸徳宿州經虹縣
睢寧至宿遷出其東分五道一自長垣曹鄆至陽穀出
一自曹州雙河口至魚臺塌場口出一自儀封歸徳至
徐州小浮橋出一由沛縣南飛雲橋出一自徐沛之中
境山北溜溝出六路皆入漕河而總南入淮今諸道皆
塞惟沛縣一道僅存所謂合則勢大而河身且狹不能
容納故溢出豐沛徐為患近又漫入昭陽湖故流緩沙
壅運道遂塞今宜因其故道而分其勢其在汴西滎澤
[023-7b]
近開孫家渡至夀州一道宜長浚以分其上流自汴東
南出懐逺宿遷二道及正東小浮橋溜溝二道各宜擇
其利便者開浚一道以分其下流或修城武以南廢隄
至豐單之黄徳賀固楊明等集接至沛縣之北廟道口
築隄塞決以防其北流此治河之急務也今為運道計
者欲從淤處挑濬修築則沙土不堅欲於昭陽湖築隄
則沙積復壅不若於湖之東岸滕沛魚臺鄒縣間獨新
安社地更鑿一渠南接留城北接沙河間不過百餘里
[023-8a]
渠深視地形廣皆五六丈厚築西岸以為湖之東隄令
水不得漫而以一湖為河流漫散之區此上䇿也疏並
下工部請下總督大臣會議斟酌舉行上從之 十一
月卒丑總理河道工部右侍郎章拯上疏乞休詔拯還
京别敘拯字以進蘭谿人𢎞治/丙辰進士歴工部尚書十二月辛酉總督河道
都御史盛應期薦蘇州府知府陳文沛才堪治河頃曹
濮河道副使王言以病去文沛可代之上曰可令速往
視事明世宗/實録是年復塞老和尚寺八里屯張家莊等處
[023-8b]
命官發丁夫數萬於昭陽湖東北起汪家口南抵留城
口改鑿新河以避黄河衝塞之患尋以災異罷役命官
即故道濬之修築單縣林臺至沛縣舊城隄百四十餘
里以塞入湖之道又濬趙皮寨孫家渡口殺上流之勢
沛漕復通明會/典
 是年決徐州及曹單城武豐沛等縣楊家口梁靖口
 吴士舉等處衝入雞鳴臺沛北皆為巨浸東溢逾漕
 入昭陽湖沙泥聚壅運道大阻續文獻/通考
[023-9a]
 盛應期字思徴吴江人𢎞治六年進士遷工部侍郎
 引疾歸六年黄河水溢入漕渠沛北廟道口淤數十
 里糧艘為阻侍郎章拯不能治尚書胡世寧詹事霍
 韜僉事江良材請於昭陽湖東别開漕渠為經久計
 議未定以御史吴仲言召拯還即家拜應期右都御
 史以往明史/槀
明世宗嘉靖七年四月丁已總督河道右都御史盛應
期言治河丁夫七萬計工六月約費米十萬餘石乞假
[023-9b]
留河南山東二省起運糧米四五萬石就近給工詔如
所請或米巳起兊許於臨清倉内支用即以修河銀解
還太倉 七月辛夘命工部右侍郎潘希曾兼都察院
左僉都御史總理河道 八月辛丑都御史潘希曾言
近沛漕沙淤旋挑旋塞葢由秋水泛漲黄河奔衝所致
嘗考河流故道非一其大而要者有三一孫家渡經長
淮衛趨淮入海一趙皮寨經符離橋出宿遷小河入海
一沛縣飛雲橋經徐州趨淮入海孫家渡趙皮寨乃上
[023-10a]
流之支河飛雲橋乃下流之支河𢎞治以前三支分流
會於淮而入於海故徐沛亡患漕渠不淤今上流二支
俱就湮塞全河東下併歸於飛雲橋一支下束徐吕二
洪上遏閘河流水溢為㳺波茫無畔岸於是決隄壅沙
大為漕患今日之計固當挑濬舊漕以通糧運加築隄
岸以防衝決然非疏其上流秋來水發沙雖挑而復淤
隄雖築而復決近因趙皮寨開浚未通正在疏孫家渡
以殺河勢第恐巡撫事繁副使力寡請敕都御史潘塤
[023-10b]
嚴督管河副使調集夫役選委職官亟為疏浚尅期成
功功成聴臣閲實具奏上嘉其議從之 八月庚申提
督河道右都御史盛應期既奉㫖取囘遂引疾乞休不
允 九月壬午工部覆尚書李承勛治河議請行侍郎
潘希曾躬親相度或地勢之髙卑水勢之增減凡淤淺
衝決之病修築挑濬之宜務得至當期在可久寧過慮
於未事之前毋過悔於巳事之後其稱乞遣六部知水
利者二人詣工體察恐希曾聞之自生疑懼且計程蒞
[023-11a]
事曾無數日即復别有委托不無傷國家信任之誠沮
大臣展布之氣宜令每月自以所行奏報因事考言萬
一所言不孚一年之後遣科道官從公查勘以騐其成
効即今遣官體察之意也從之 閏十月丁酉河道侍
郎潘希曾言漕渠廟道口以下忽淤數十里者由決河
西來横衝廟道口之上并掣閘河之水東入昭陽湖以
致閘水不復南流而沛縣飛雲橋之水時復北漫故也
今宜於濟沛間加築東隄以遏入湖之路更築西隄以
[023-11b]
防黄河之衝則水不散緩而廟道口可永無淤塞之虞
仍於黄河上流分浚趙皮寨孫家渡二處夫二水兼通
則横流以殺而運道可保無虞工部覆奏得㫖允行明/世
宗實/録
 是年河決淤廟道口三十餘里河道都御史盛應期
 奏開趙皮寨白河一帶分殺水勢又議於昭陽湖東
 岸鑿開新河夫役九萬八千時以催督過嚴遂起怨
 謗用工四月以弗績坐免明紀事/本末
[023-12a]
明世宗嘉靖八年二月已丑時豐沛苦河患而南北往
來津挽不絶民力大困都御史唐龍建議請仍設夫厰
於魚臺之穀亭鎮以分沛縣民力工部覆請從之 六
月乙酉豐沛單三縣河隄成增設豐縣管隄主簿一員
 十二月辛未總理河道侍郎潘希曾言河南儀封縣
河患巳寧管河主簿宜革孫家渡口巳濬通請於鄭州
增設判官一員專駐其地以防復淤工部覆議從之
甲戌總制河道侍郎潘希曾引疾乞休且舉布政陶諧
[023-12b]
副使周忠陳文沛自代不允 乙亥工部都水司郎中
何棟以修河有功陞通政司右通政仍管河道明世宗/實録
 是年飛雲橋水北徙魚臺穀亭舟行閘面續文獻/通考
明世宗嘉靖九年五月癸夘孫家渡河隄成命加工部
右侍郎潘希曾正二品俸級總理河道如故 已酉巡
按直𨽻御史傅炯言直𨽻河間十州縣及山東東昌諸
府瀕河之地水勢嚙決不常舊田淹沒者不為除稅而
河壖新墾者輙復起科是地日益遷而糧日益重也請
[023-13a]
通融勘處以新田與民補灘地之數計地徴糧庶免重
困部覆從之 十一月丙午總理河道工部右侍郎兼
都御史潘希曾奏本年六月以來河決曹縣胡村寺東
衝開一道闊三里有餘東南至本縣賈家壩入古蹟黄
河由歸徳州丁家道口至徐州小浮橋入運河胡村寺
東北衝開一道闊一里有餘又分二支東南支經虞城
縣至碭山縣合古蹟黄河出徐州東北支經單縣長隄
至魚臺縣漫為坡水傍穀亭入運河其單豐沛三縣黄
[023-13b]
河賴長隄障迴今沙淤平滿民多耕作不復為沛曹患
夫黄河由歸徳至徐入漕者故道也永樂間濬開封支
河達魚臺入漕者以濟淺也自𢎞治以來黄河改由單
豐出沛之飛雲橋而歸徳故道始塞魚臺支河亦塞然
以其出於沛橋亦可資以濟淺以其逼近沛漕又恒有
衝決沙淤之患修濬惟亟今全河復其故道則患害巳
逺支流達於魚臺則淺涸無虞此漕運之利國家之福
也詔下所司知之明世宗/實録是年自沛北徙横流金鄉魚
[023-14a]
臺出穀亭口命官濬趙皮寨抵寧陵故道及築睢州張
見口至歸徳州長隄百餘里以禦泛漲尋以河流改遷
罷役明㑹/典
 是年河由單縣侯家林決塌場口衝穀亭三年水俱
 不下洩續文獻/通考
 希曾提督南贑軍務召為工部右侍郎還朝值河溢
 淤漕任事者興新河之役嵗運不繼上憂之廷議必
 得公代乃可賜璽書兼憲職往蒞事公還甫三月也
[023-14b]
 既受命誓殫慮畢力以沛漕之淤塞因黄河之旁衝
 黄河之旁衝因上流之未疏今宜疏支河以殺其勢
 築長隄以防其衝然後挑通沛漕自無復淤之患乃
 上疏見實/録上嘉納焉至濟即達觀徐沛淤漕閲新河
 險阻沿黄河出豐單以求決囓奔衝之迹洞悉利害
 而得其要機遂築長隄起單至沛凡百四十餘里時
 建議者欲别遣官相度意在阻公適有旨下公計處
 乃復上疏見實/録又言臣愚且拙不敢求新竒之功不
[023-15a]
 敢為茍且之計惟欲因舊以為功從省以計事順水
 性以除患故舍新河而修舊漕者圖其易也沿黄河
 為隄者防其溢也停槩派夫十數萬僅用河夫二萬
 餘者恐民勞也罷顧募而行犒助者慮繼費也上復
 納之劉司空麟遺書言近日議者謂趙皮寨孫家渡
 不足洩黄河怒漕渠或不免復淤奈何公復書曰黄
 河為中原患非一日矣智者不與水争地惟順其勢
 而導之後世或塞其決或隄其卑或疏其派皆随時
[023-15b]
 救患者也國家漕渠為南北咽喉勢不得不與河争
 地𢎞治初河決荆隆口又決黄陵岡又決張秋當時
 嘗浚孫家渡宿遷小河而後荆隆黄陵張秋可塞此
 分洩河怒之騐也况自河南歴直𨽻至山東之曹縣
 恃長隄以禦河患亦既有年今單豐沛為隄獨不可
 以捍禦乎葢事理可據與人力可為者如是而巳若
 欲别求逺圖則新河之役可為殷鑒公遂毅然行之
 役夫費銀不滿二萬不期年功成沛漕流通嵗運如
[023-16a]
 故每河漲隄下水退沙迴民多耕作焉其後河徙成
 化間故道出徐州小浮橋合運河而飛雲橋道塞無
 復沙淤之患矣程文徳撰竹澗潘公希曾傳進希曾/字仲魯金華人𢎞治十五年 士遷
 工部右侍郎嘉靖七年秋總河侍郎盛應期以治新/河無功召還命希曾兼右副都御史往代至則條上
 形勢自單至沛築長隄百四十餘里以障黄河之衝/役夫二萬未期年工成帝嘉之增秩二級九年六月
 河決曹縣分三道東下其經單豐沛三邑者賴長隄/障之得無害後沙淤平滿民多耕作其間交口頌之
 明年召入京歴兵/部左右侍郎卒官
明世宗嘉靖十年四月辛未陞山東左布政使李緋為
[023-16b]
都察院右副都御史總理河道 九月壬申工科都給
事中趙漢條陳河道便宜六事一瀕河故設鋪舍甲夫
使修隄撈淺宜整飭如舊制一各處辦納樁草多侵尅
冒費之弊宜加查覈一黄河變遷無常即横流南出亦
宜防其北徙請勿廢𢎞治中故隄時遣習水者相視緩
急預加疏塞庶有備無患一南北管河郎中法當久任
及府州縣管河者當居瀕河公廨中專理其職請一切
如故事工部覆奏從之 癸酉巡按直𨽻御史詹寛劾
[023-17a]
奏總理河道副都御史李緋稱疾杜門坐視河患請亟
罷黜以戒人臣怠事者緋惶恐謝不職上以緋任職未
久命奪俸三月明世宗實録乙緋字廷章/固始人𢎞治 丑進士
明世宗嘉靖十一年四月癸夘總督漕運都御史劉節
奏黄河舊通淮河口流沙淤塞挑濬方完糧運幸過不
意黄淮二河伏水漲發流沙漫入河口直抵淮安府城
西浮橋一帶俱被沙淤巳興工挑濬以拯目前之急更
乞會議長久之䇿或改河口以避奔流或築長隄以障
[023-17b]
巨浸疏入工部議覆令行節等以改河築隄二議虛心
訪究何者可以永保漕渠杜絶後患計定即興工挑濬
毋得後時得旨運河壅塞隄岸坍塌皆因近年管河官
員不行疏導修築所致兹所議俱依擬通行各該管河
官員用心修治如仍前怠惰御史叅奏以聞 八月辛
巳總理河道都御史戴時宗言黄河水溢魚臺議者皆
欲尋復故道臣竊以為未然欲治魚臺之患必先治所
以致患之本欲治致患之本必委魚臺為受水之地河
[023-18a]
之東北岸與運道為鄰惟西南流一由孫家渡出夀州
一由渦河出懐逺一由趙皮寨出桃源一由梁靖口出
徐州小浮橋往年四道俱塞而以全河南奔故豐沛曹
單魚臺以次受害今不治其本而欲急除魚臺之患恐
魚臺之患不在豐沛必在曹單間矣今豐沛之民纔得
息肩而魚臺之地巳經殘破不若弃魚臺為受水之渠
因而道之使入昭陽湖過新開河出留城金溝境山等
處乃易為力且前四處河口除渦河一支中經鳯陽祖
[023-18b]
陵未敢輕舉其三支河欲乗此魚臺之壅塞今開封府
河夫捲埽填隄逼使河水分流以殺其上源則魚臺水
勢漸減俟秋水落工可告成并前三河共為四路以分
洩之河流庶可無患疏入詔工部會廷臣議之 十二
月甲戌朔總督河道都御史戴時宗自劾乞罷不允明/世
宗實録正時宗字宗道/晉江人 徳甲戌進士
 是年夏六月大水溢孟津縣城圮民震恐乃議遷於
 舊城西二十里聖賢莊經始於甲午春二月訖工於
[023-19a]
 夏五月河南/通志
 朱裳字公乗沙河人正徳甲戌進士嘉靖癸巳公遷
 都察院右副都御史敕總理河道時宣府軍士為變
 隂欲陷之上曰河事非朱裳不可宣府可别著人去
 時黄河南徙糧運不繼公相厥地宜量水勢規畫以
 奏上允之未幾丁艱去明史/稿
明世宗嘉靖十二年六月癸未總理河道都察院右都
御史朱裳自陳乞罷不允 十月戊子總理河道都御
[023-19b]
史朱裳條陳治河二事一塞黄河之口以開運道夫黄
河之當殺者有三大支孫家渡趙皮寨梁靖口是也三
支開則河流可去其七其三分自梁靖口迤東繇魚臺
入運河謂之岔口冬春水涸之時計岔口半月可塞塞
則黄河之水不至其間穀亭鎮迤南延袤二百餘里開
道壅淤者可以及時疏浚矣一借黄河之水以資運河
夫黄河自穀亭鎮轉入運河順流而南二日即抵徐州
徐州逆流而北四日乃抵穀亭黄河之利莫大於此但
[023-20a]
河流有北趨之勢或繇魚臺金鄉濟寧漫衍而至安平
鎮則運河隄岸為之衝決或三支之水一有壅淤則穀
亭鎮迤南運河亦難保其不衝決也二者非繕築隄岸
增其髙厚憂且不細臣以為塞河口者事竒而險借河
流者事平而易請下廷臣議疏入詔裳會同差出部臣
相度處置毋推艱避難以貽後患明世宗/實録
明世宗嘉靖十三年正月甲子總理河道副都御史朱
裳會工部郎中郭秉聰韓廷偉等言黄河自古為患惟
[023-20b]
我國朝則借之以濟運渠之利故今之治河與古不同
古也專除其害今也兼資其利古也導之北以順夫就
下之性今也導之南以避其衝決之虞臣等考求其䇿
不過疏濬築三者而巳夏禹治河自大伾而下釃為二
渠大陸而下播為九河葢河之流分則其勢自平也况
今漕渠窄隘洪閘束捍全河入運勢自不容𢎞治以前
四支分流若孫家渡渦河口趙皮寨梁靖口近年俱巳
湮塞而以全河東奔自曹單城武等處經趨沛縣又自
[023-21a]
沛北徙流金鄉魚臺出穀亭口而運道大有可虞竊計
今日河患未可以力勝要在分其流以殺其勢而巳今
梁靖口趙皮寨幸巳疏通孫家渡亦行挑浚惟渦河一
支因趙皮寨下流睢州野雞岡淤正河五十餘里漫於
平地注入渦河所宜挑濬深廣導引汶水歸入正河而
於睢州張見口起築長隄至歸徳郭村計凡一百餘里
以防汎濫仍時疏梁靖口下流且挑儀封於莊村月河
入之達於小浮橋則北岸水勢殺矣其北岸自河南原
[023-21b]
武縣至山東曹縣歴年築長隄以防東北入海守䕶甚
嚴但日久坍塌者多不任衝激所宜急為修築兼添築
月隄以禦奔潰及照河過魚臺其流漸北將有越濟寧
趨安平東入於海之漸議者欲塞岔河之口以安運河
然以臣等計之其可虞有三水勢洶湧遽難堵塞一也
縱使塞之其勢既逆其流必激夏秋水漲黄陵岡李居
莊等處不能無患兼恐横決北岸二也決口既塞徐州
迤上上至魯橋泥沙停滯山東諸泉水微運道必澀三
[023-22a]
也今宜將魯橋至沛縣東隄一百五十餘里修築堅厚
相其要害固之以石洩之以壩自城武縣至濟寧州創
築縷水大隄百五十餘里以防北溢魚臺縣至穀亭鎮
開通淤河引水入漕以殺魚臺城武之患此所謂順水
之性不與水争地者也其孫家渡渦河二支俱出懐逺
縣會淮流至鳯陽縣經皇陵及夀春王陵至泗州經祖
陵皇陵地形髙去河逺無可慮者而祖陵東西南三面
距河夀春王陵尤為迫近屢有淹浸今宜於祖陵築土
[023-22b]
隄以遏汎濫夀春王陵砌石岸以防衝決此則事體重
大不敢輕舉者也清江浦口正當黄淮會合之衝二河
水漲漫入河口以致淤塞阻滯糧運今宜濬使深廣而
又築隄以防外漲築壩以䕶行舟皆不可緩往時淮水
獨流入海而海口又有套流安東上下又有澗河馬邏
等港以分水入海今黄河滙入於淮水勢巳非其舊而
澗河馬邏港及海口諸套俱巳湮塞不能速洩下壅上
溢梗塞運道宜將溝港次第開浚海口套沙多置龍爪
[023-23a]
船往來爬盪以廣入海之路此所謂殺其下流者也河
出魚臺雖曰借以利漕然未有數十年不變者也且他
徙則徐沛南北必致乾涸宜大浚山東諸泉以滙於汶
河修築南旺湖隄閘壩以通蓄洩則徐沛之渠不患乾
涸雖他日岔河之口塞亦非所慮矣疏入工部覆如其
議得旨允行明世宗/實録
 
 
[023-23b]
 
 
 
 
 
 
 
 行水金鑑巻二十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