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R2k0078 行水金鑑-清-傅澤洪 (master)


[141-1a]
欽定四庫全書
 行水金鑑巻一百四十一
          江南按察使傅澤洪撰
  運河水
聖祖仁皇帝康熙四十四年
聖駕南廵駐蹕三月十一日奉
上諭運河東隄保守最為𦂳要隄岸應行加幇髙郵迤
南河水髙於湖水東西兩隄卑薄應加幇修砌量建石
[141-1b]
揚河㕔册/
 是年閏四月十一日
聖駕臨幸恵濟祠石工 召總河張鵬翮淮揚道張弼
 等大學士馬竒等跪於河干奉
上諭朕三十八年閱河爾等所跪之處俱屬黄水今清
水暢流逼黄竟抵北岸僅成一線朕心甚為快然觀此
形勢朕之河工大成矣髙堰山盱二㕔册/此條互見淮河
 是月二十一日奉
[141-2a]
上諭戴村壩遏汶水出南旺分濟南北運道關係𦂳要
著總河廵撫各差官前往㸔視總河張鵬翮㑹同山東
 廵撫飭行分廵濟寧道僉事張伯行分廵東兖道副
 使蕭㑹㸔得戴村壩工遏汶水出南旺分水口分流
 濟運所闗甚重祇縁年嵗乆逺水中殘缺壩工裹頭
 俱宜修葺若令徹底拆修工程浩大需費浩繁東省
 又無動帑之例且現今汶河淤髙河厎與壩面相平
 拆修必多更改未敢輕議今議就現在之壩照依舊
[141-2b]
 制量加修理缺者補之矮者髙之零亂者整齊之裹
 頭石塊亦照舊壘砌髙堅務令束水濟漕不致旁洩
 除泉夫在工力役外需灰十萬觔匠役二千工共需
 銀一百八十兩本道等倡率㕔州照數公捐應用上
 不動帑下不累民實扵壩工有濟詳院㑹題凖行
 又為辨明事行/河工効力二載有餘尋補山東濟寧
 道有臺臣樊一䟽為請陳東省湖閘情形等事行/
 能無辨焉據䟽稱查運河修工始於戴村壩引汶水
[141-3a]
 一支由東平而南遞汶邑西以抵南旺即分水龍王
 廟是也查永樂九年宋尚書用白英計分水南旺築
 壩戴村横遏汶水南流㑹通河始得濟運每水潦則
 掘坎河口以殺之不足則開滚水壩又不足則開減
 水諸閘或順之入海以披其勢或蓄之入湖以納其
 流水微則盡塞使餘波悉歸於漕此戴村壩所由來
 也既築壩戴村遏汶水入海者注之南旺水無旁洩
 㽞坎河口不壩以備分洩入海每重運過時用刮沙
[141-3b]
 板作一沙壩扵坎河口涓滴盡趨南旺若水長則連
 沙衝出坎河後河身漸移近坎河口全河之水直灌
 坎口故土壩嵗築嵗決每嵗勞費不貲且全流漫衍
 而入鹽河南旺每至膠舟萬厯初侍郎萬恭疊石為
 灘十七年總河潘季馴築石壩四十丈髙三尺水髙
 於壩漫而西出漕無溢也水卑於壩順流而南漕無
 涸也二十一年水大發尚書舒應龍又於河口之下
 開渠洩水故於兩旁各築石堰以防衝刷當石壩未
[141-4a]
 築之先主事佘毅中議建欲為經乆之計莫若連建
 數閘以時蓄洩如堽城閘之制蓋堽城可閘則坎河
 亦可閘也其後主事張文竒又議仍築土壩計每嵗
 之費大約不踰百金且水直衝坎河則上源之勢既
 殺而下源之勢稍微王堂諸口不致盡決汶邑民田
 得免淹沒以利害計雖嵗有數十金之費利倍於害
 矣夫以佘毅中言之則當建石閘此一勞永逸之計
 也以張文竒言之則宜仍嵗築土壩此補偏救弊之
[141-4b]
 説也建石閘則工大而費繁築土壩則力省而較易
 然近日東平汶上之所以被水者以石灘石壩僅百
 丈耳夫以汶水全河之勢而恃此百丈之壩以洩之
 且過三尺而始洩之石壩既窄土壩又髙所以蓄水
 既髙則汶上被淹及其衝決坎河則驟水所經而東
 平亦被淹所謂川壅而潰其傷必多也為今之計建
 石閘則酌奪啓閉固屬萬全即嵗築土壩亦無不可
 而獨是築土壩宜準石壩之制而稍髙尺許使水小
[141-5a]
 之時則全蓄以濟運水大之時則任其衝決一俟水
 落或霜降後即為修築庶汶上東平兩不受害矣或
 曰為汶上計則得矣東平以百丈之壩而猶不免扵
 淹沒今曰土壩準石壩之制水大則任其衝決東平
 之受害不更甚乎予曰不然東平之所以受害者以
 土壩既髙蓄水日甚一經衝決則驟水所經而民田
 乃被其害也若曰土壩卑則東平被淹然當日未分
 水南旺之時全汶之水盡由鹽河下海亦未聞東平
[141-5b]
 之受害若何也今南旺既分一半而東平又慮其淹
 無是理也此戴村壩坎河口之大較也據疏稱又恐
 汶水一支不足濟運爰導諸泉使之同歸運河然孟
 冬挑淺汶無所注仲春重運河無所資終未盡善再
 查運河之東有二湖北曰馬踏南曰蜀山皆在汶邑
 境内所以停蓄諸水漕艘備至則次第開放以濟運
 道之不足土人名曰水櫃運河之西有湖曰南旺亦
 在汶邑境内挑淺則由斗門撒水以入於湖或河水
[141-6a]
 湧溢則開斗門洩水亦歸於湖此其大槩也但既曰
 孟冬挑淺汶無所注而又曰有馬踏蜀山二湖所以
 停蓄諸水非汶之所注乎既曰仲春重運河無所資
 而又曰漕艘備至則次第開放以濟運道之不足非
 即河之所資乎據䟽稱從來雨澤水勢常不足於冬
 春而盛於秋夏故於秋夏之交汶水迅發勢如黄淮
 兼之泉流合聚諸泉洶湧攜汶勢而並注於湖湖不
 能容因而洋溢民田罹災矣查南旺之北原有何家
[141-6b]
 滚水石壩又有王堂口水大則從此洩入石頭口等
 處入運河南旺之北又有新河頭洩馬踏湖水以入
 運河是既有以濟北運而南亦不至於泛濫也蓋南
 旺以南如馬場湖府河泗河硯瓦溝磨鐮溝蜀山湖
 南陽湖昭陽湖㣲山湖彭口大泛口其餘諸泉不可
 勝數濟運之水不患其少也南旺以北舊止有安山
 一湖而今盡成民田張秋以南沙河棗林河亦係濟
 運而今盡淤塞是南旺以北無涓滴之水以濟運也
[141-7a]
 有餘之水宜洩於北而不宜洩於南者也為今之計
 何家石壩當為修整王堂口宜建石閘一座伏秋遇
 汶水盛大則開放以洩之春夏之交遇運河水小則
 開放以濟北運蓋重運一過南旺則栁林閘嚴行封
 閉使南旺蜀山馬踏三湖之水由龍王廟往北而汶
 河之水則由王堂口往北入運則南旺以北之運河
 自無膠舟之患矣據䟽稱昔人計出萬全於蜀山湖
 之南置滚水壩於南旺湖之西南建忙生閘遇水勢
[141-7b]
 泛漲越滚水壩以達濟寧之西湖由西湖以入於河
 自河以入於南旺湖湖滿水溢則開忙生閘入牛頭
 河厯南陽等處下抵海口其時流順瀾安運通而民
 田無恙夫曰越滚水壩以逹濟寧之西湖由西湖以
 入於河其説是矣又曰由河以入於南旺湖夫西湖
 之十里閘安居閘皆入運河者也其去南旺尚有五
 六十里不知何以能逆流而上以入於南旺湖也此
 行/之所不解也據䟽稱後世不師古人懐私自利髙
[141-8a]
 築滚水壩蜀山之水無出路矣堵塞忙生閘南旺之
 水無所洩矣查滚水壩雖髙築而利運閘巳建蜀山
 湖之水未嘗無出路也忙生閘雖經堵塞而十字河
 已經開通南旺湖之水未嘗無所洩也但堵何家石
 壩王堂諸口使水涓滴不向北流而又建利運閘以
 放蜀山湖水開十字河以放南旺湖水使水盡徃南
 行此則運河㕔任同知之懐私自利者也蓋南旺以
 南為運河㕔境而南旺以北則漸至捕河㕔境矣止
[141-8b]
 顧一境不慮全河運河同知任璣誠有不能辭其責
 者矣據䟽稱湖水猛溢蜀山之北如平原顔氏次丘
 及汶城東北一帶村落南旺之西北如宋家窪大屯
 小屯一帶屯莊盡行淹沒雖數日之内水順河下不
 致乆停然近湖之地如宋家等窪民田數千百頃至
 今二十餘年汪洋浸瀚無一可施犂鋤查平原次丘
 俱在汶邑西南而其所以被淹者以何家石壩堵塞
 王堂諸口不能洩水水不北行自必向南此其所以
[141-9a]
 被淹也而顔氏一村又與宋家窪等屯俱在汶邑西
 南其所以被淹者以南旺湖隄二十餘年不經修補
 故也夫南旺湖隄舊係民修今嵗見百姓災荒故令
 運河㕔蘇稷督汶上縣主簿劉聲浩率淺夫於今春
 已經修補完竣而宋家窪一帶之紳衿士民於今夏
 又經加髙加寛而南旺湖之水已不得過宋家窪宋
 家窪二十餘年不施犂鋤之地巳漸耕種殆盡矣使
 早修湖隄又何至淹沒二十餘年乎查南旺湖原有
[141-9b]
 關家大閘口在十里閘下又有五里舖滚水石壩在
 關家大閘之下皆洩南旺湖之水以濟北運者也數
 十年關家大閘巳廢壊無存矣五里舖滚水壩又經
 堵塞矣此二處不以洩水而乃開十字河使南旺以
 北每逄天旱之年處處膠舟而南旺以南無論旱潦
 處處淹沒二十餘年不得耕種如宋家窪濟寧南鄉
 魚臺沛縣滕縣各處又何止數千頃哉自今歳閉利
 運閘堵十字河嚴下栁林閘板盡啓十里閘板開新
[141-10a]
 河頭使水盡向北行所以宋家窪濟寧南鄉魚臺滕
 縣沛縣各處俱經耕種而南旺以北重運亦得遄行
 並無淺阻之患矣且又令䟽關家大閘引河並令䟽
 五里舖滚水石壩引河將來仍開關家大閘滚水石
 壩使南旺湖水仍向北行出兼濟閘濟運而忙生閘
 無容議開矣且宋家窪之水又自有路也查宋家窪
 以北原有引河一道由開河閘下兼濟閘入河既得
 以濟北河之運又以洩民田之水今俱經淤塞已飭
[141-10b]
 令運河㕔及汶上縣主簿且勸諭一帶鄉民照舊開
 通矣據疏稱曩經具詳指畫區處同濟寧嘉祥㑹勘
 無如行而復止謂事可行於古而不可行於今夫自
 古迄今水性有不就下者乎忙生閘乃牛頭河之北
 口自前運河㕔任璣堵閘令淺夫多収埽草遂將忙
 生閘水道不行漸至壅阻夫濟寧嘉祥之受水猶之
 汶邑也汶邑之水南下濟寧嘉祥先受其害矣在汶
 邑顧汶上之百姓而濟寧嘉祥獨不顧百姓乎至於
[141-11a]
 忙生建置諸書無考想任璣之意以為昔日由牛頭
 河行運開忙生閘所以濟運也今牛頭河既不行運
 故將忙生閘堵閉開十字河放湖水入河以濟今運
 此亦為運道計而非必有他意也但不知南旺湖之
 水宜開關家大閘五里舖滚水壩以濟北運而不當
 開十字河以濟南運使南旺以南一帶之民田受淹
 也何也南運原未嘗缺水也據疏稱疏浚牛頭一河
 疏浚之事亦不過令沿河有田之民髙者平之水草
[141-11b]
 芟之湖水一洩隨河而南則湖河不致倒溢民田不
 致淹沒矣查前㑹題疏内原令地方官各縣修築各
 縣隄岸各縣疏浚各縣河道俱令各縣疏浚各縣牛
 頭河並未嘗令其不行疏浚也今宜據此再行嚴飭
 地方官令沿河有田之民速為疏浚無致再淹民田
 據疏稱山東撫臣彚題兩閘一開濟寧之水一洩無
 餘抑何其言之不經也閘所以司啓閉備蓄洩也蓄
 洩因時啓閉由人何至一洩無餘查宋尚書挑河之
[141-12a]
 始原深三尺數百年來河底漸淤加以隄土淋漓運
 河之底髙於牛頭河底一洩無餘又何足怪乎若曰
 閘所以司啓閉備蓄洩也是矣但司啓閉者亦必有
 官備蓄洩者亦必有人信如是也則閘官閘夫又當
 添設不多此一費乎且南旺湖徃北既有關家大閘
 又有五里舖滚水壩濟北運徃南又有十字河放水
 濟南運今必欲開忙生閘將閉十字河而不濟南運
 乎况一開一閉不又多此一畨更改乎無論其不必
[141-12b]
 更改也即使開忙生閘洩盡南旺湖之水既有妨於
 漕運果何益於百姓且失百姓魚藕菱蒲之利矣夫
 南旺為四大水櫃之一原係蓄水之所今不用以蓄
 水而使之出忙生閘入牛頭河則以有用之水置之
 無用之地且驟水所經而牛頭兩岸如嘉祥濟寧魚
 臺之民田受害將無窮也即曰牛頭河之水原有南
 陽湖昭陽湖入微山湖下抵海口獨不思徐州迤西
 九十里無隄岸伏秋水漲漫入微山湖且將逆流而
[141-13a]
 上逼微山湖水使徃北行而牛頭河之水又安能獨
 向南行乎是開忙生閘徒見其有害而未知利之何
 從也據疏稱如督撫所題使兩閘永塞諸邑永困非
 所以安民生而利運道也再為秉公細查思當日所
 以設閘之意並訪後來閉閘之害如其按形查情則
 必復滚水壩開忙生閘浚牛頭河以利運道者利民
 生查全河考云忙生閘係洩湖水入永通閘牛頭河
 由魚沛運河而下者近年魚沛水盛南洩不多常苦
[141-13b]
 滙積濟寧東南之境是在當日巳淹濟寧矣且開忙
 生閘亦止可以洩南旺湖水而不能洩宋家窪水蓋
 湖隄間隔宋家窪水固不能入南旺湖又何由而出
 忙生閘乎若夫馮家滚水壩前開後閉皆非無故查
 馬場湖原受蜀山湖之水故開馮家壩引水東流又
 於馬場湖東五里營建湖隄一道以禦之又於五里
 營西建閘一座十里舖建閘一座安居建閘一座放
 水濟運是馬場湖原受蜀山湖之水而不受泗河之
[141-14a]
 水矣泗河之水原由楊家壩至蓮亭門前入河濟運
 楊家壩在濟寧城東泗河之水貫兖州西流合洸水
 同經此口南入運道原未嘗設壩正德間因劉寵之
 亂築壩引水西繞以為濟城外䕶始有壩基自明季
 崇禎十七年流冦猖獗東省震動於是復築此壩障
 水䕶城至今未改泗洸之水為此壩所遏由夏家橋
 入馬場湖濟運後又將馮家滚水壩堵築使蜀山湖
 之水不至馬場湖自此以後馬塲湖止受泗河之水
[141-14b]
 而不受蜀山湖之水矣數十年來府河淤塞泗河之
 水亦不能至馬場湖湖地盡皆涸出奸民俱經盗種
 矣故在今日宜將馮家滚水壩西另建蜀山湖隄一
 道以禦蜀山湖之水再將府河大加疏通使依舊寛
 深兩岸築隄束水引水至馬場湖又將馬場湖西至
 馮家壩之舊河大加開通引水至馮家壩又將馮家
 壩改閘一座外挑引河一道放水至大長溝西頭入
 河濟運再將獲麟古渡建閘一座蓋獲麟古渡即今
[141-15a]
 之大長溝擺渡口是也在昔馬場湖受蜀山湖之水
 水從西來故宜由安居閘十里舖閘五里營閘放水
 濟運今馬場湖不受蜀山湖之水而受泗河之水矣
 故馬場湖之水不宜由五里營閘十里閘安居閘放
 水濟運而宜由馮家滚水壩至大長溝西頭入河濟
 運矣如此則泗河之水始得以濟南運而汶河之水
 口又不宜在南旺而宜改於五里舖矣水口既改使
 汶河之水由湖入河運河不至淤墊可以不必挑穵
[141-15b]
 即使挑穵兩岸平坦施功甚易亦不至如南旺兩岸
 如山工夫百倍也如此則用泗河之水以濟南運用
 汶河之水以濟北運則濟寧以南既可免淹沒之患
 而東昌一帶亦不至有淺阻之虞矣此誠萬全之䇿
 也馮家壩所以障蜀山湖水而滚水壩所以洩蜀山
 湖有餘之水者也若任璣所建之利運閘則並蜀山
 湖厎之水而亦洩之矣宜將利運閘永行堵塞重修
 滚水壩使水由大長溝西頭入運以備蓄洩此古制
[141-16a]
 不可不酌復者也據疏稱南旺湖洩運河之湧盛非
 蓄水以備用湖心髙於河身湖水即洩何渉於河又
 何至有妨於濟運之水等語查宋尚書經理運河既
 成又恐泉水不足設四大水櫃以濟之在汶上曰南
 旺湖在濟寧曰馬場湖在東平曰安山湖在沛縣曰
 昭陽湖即以南旺湖言之十里閘下有關家大閘所
 以放水濟北運者也再下有五里舖滚水壩亦所以
 放水濟北運者也南有濟運閘所以放水濟南運者
[141-16b]
 也今但開何家滚水壩王堂口使水徃北行而南且
 不淹矣且開馬踏湖之新河頭𢎞仁橋以洩馬踏湖
 之水而蜀山湖之水亦可由馬踏湖而洩之也總之
 為民生計而忙生閘不當開為運道計而忙生閘愈
 不當開若曰汶上被淹獨不思雨潦之年濟寧魚臺
 皆不免淹沒之患乎然而南旺以南每苦於民田之
 淹沒南旺以北每苦於膠舟之難行者則又有故也
 查宋尚書分水原係徃南三分今則徃南七分矣而
[141-17a]
 又開利運閘以放蜀山湖之水又開十字河以放南
 旺湖之水南旺以南焉得而不淹乎原係往北七分
 而今則徃北三分矣而又將關家大閘五里舖滚水
 壩堵築矣南旺之水不能濟北運也又將𢎞仁橋新
 河頭閉塞矣馬踏湖之水不能濟北運也南旺以北
 又安得而不淺阻乎今巳開新河頭矣𢎞仁橋巳行
 疏通矣關家大閘引河現在疏通矣五里舖滚水壩
 亦將開放矣如此則南自不至淹沒北自不苦於膠
[141-17b]
 舟諸邑又何至於永困乎行/到任未乆二十餘年淹
 沒不能悉知但就今年言之平原次丘顔氏大屯小
 屯麥俱全收秋亦全収並無淹沒之患若曰今年天
 旱故得収成豈從前二十餘年盡係雨潦之年乎即
 今現在平原次邱顔氏大屯小屯早麥俱經種完晚
 麥現在播種即在宋家窪厎未種餘巳俱經耕種矣
 又何至於永困乎汶上不至永困而諸邑又何至於
 永困乎然而諸邑之所以被水者又有故也查尚書
[141-18a]
 宋禮聽白英之計改河南旺後以微過䝉督責方以
 儒巾治事未㡬奉命取材川蜀其一二未竟之緒至
 平江伯陳瑄始成之是宋尚書之改河原未竟也舊
 運河引汶水一支出堽城閘由洸河入濟寧始得濟
 運而於堽城閘下建堽城壩一道中留七空如閘制
 然亦係下板遇冬春之際汶河之水俱係清流閉堽
 城壩開堽城閘引清水濟運一遇夏秋之交山水泛
 漲沙随水行則閉堽城閘開堽城壩使濁水向鹽河
[141-18b]
 下海洸河不至淤墊而濟寧塘河未聞嵗嵗挑穵也
 此古人之制度盡善盡羙無復遺憾者使宋尚書得
 終其事改河既完自必倣堽城壩之制以建戴村壩
 倣堽城閘之制以建戴村閘南旺運河分水口上流
 亦如洸河之制止納清流而不納濁流則南旺塘河
 沙不得淤亦可免嵗嵗大小挑之費矣無奈改河未
 成而去而平江伯又不求其盡善遂貽後世無窮之
 害雖萬恭壘石為灘潘季馴築石為壩總不出馬之
[141-19a]
 貞所逆料之貞謂石壩能走水不能走沙沙漲淤平
 與無堰同斯言誠是也為今之計惟有坎河口石壩
 之下將戴村壩北頭倣堽城壩之制亦留七空如閘
 制然現今汶河俱是流沙不能建閘而又於東岸擇
 土性堅實之處倣堽城閘之制建閘三座即於南北
 各開引河一道使水由閘而行然後將往南旺之汶
 河築土壩以堵之遇冬春水小之際閉壩開閘納清
 以濟運如伏秋山水大發之時則閉閘開壩放濁流
[141-19b]
 以入海則南旺之塘河止納清流而不納濁水自不
 至於淤墊矣即曰分水口以上現今河淤勢必歸塘
 河一時不能免於挑穵然而用工亦少矣是萬世之
 利也或曰今兩河分流而東平仍嵗受水患若將戴
 村建閘遇河水大發將閘嚴閉使水盡由鹽河下海
 東平州不更虞淹沒乎獨不思古時未有堽城閘未
 有洸河之先汶水盡由鹽河下海東平州何以不淹
 也未有分水南旺之前汶水盡由鹽河下海東平州
[141-20a]
 又何以不淹乎然而東平之所以被水者亦有故也
 河底沙淤日髙而鹽河兩涯又無隄岸此其所以被
 淹也今惟添築鹽河兩岸隄工而又加幇汶河兩岸
 隄工則水有所束諸邑俱可以不淹矣此又一勞永
 逸之法也居濟一得/
 是年總河張鵬翮奉
上諭地方官膜視河工致有貽悞爾題叅到日將地方
官處斬以示懲戒 又奉
[141-20b]
上諭直𨽻山東河道與總河相距甚逺應照河南例各
交該省廵撫就近料理山東兖寧道册/
 
 
 
 
 
 行水金鑑巻一百四十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