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R2k0078 行水金鑑-清-傅澤洪 (master)


[087-1a]
欽定四庫全書
 行水金鑑卷八十七
          江南按察使傅澤洪撰
  運河水
濟河惟兖州 浮于濟漯達于河禹/貢
 東南據濟西北距河濟漯兩水名因水入水曰達孔/氏
 傳/
 濟河惟兖州以濟水河水之間為兖州也鄭樵書/辨訛
[087-1b]
 浮水運也兖州朝貢之道或浮于濟或浮于漯以入
 于河而達冀州不言冀州舉河而冀州可知矣書古/文訓
 舟行水曰浮漯者河之支流也兖之貢浮濟浮漯以
 達于河蔡沈/書傳
 濟自菏又東北㑹于汶又北東入于海此兖之東南
 與豫徐青分界處河自大伾北過洚水至于大陸又
 北播為九河同為逆河入于海此兖之西北與冀分
 界處 兖州有古帝顓頊之虚杜預曰東郡&KR1499陽縣/古帝顓頊之虚故曰
[087-2a]
 帝/丘鬲觀有窮昆吾韋固之封皆在焉春秋時可考者
 衞文公遷于楚丘成/公又遷于帝丘郕胙燕南燕/姞姓凡四國戰國時為
 衞魏宋齊趙五國地秦幷天下置東郡碭郡東北/境是
 郡北境/是鉅鹿上谷二郡東/境是漢復置兖州領郡/國八後漢魏
 晉竝因之唐為河南道之靈昌滑/州濮陽濮/濟陽濟/
 平鄆/等郡河北道之清河貝/州魏郡魏/博平博/平原德/
 樂安棣/景城滄/等郡按以上通典所列有當往屬者
 東平之須昌鉅野宿城及夀張之東境此為東原大/野之地須昌
[087-2b]
 宿城夀張三縣故城並在今東平/州界鉅野故城在今鉅野縣西魯郡之任城龔丘
 任城今為濟寧州及嘉祥縣之東境/龔丘今為寧陽縣並在古濟水東改屬徐濟陰之
 南華在菏澤西今/為東明縣靈昌之匡城在南華西今/為長垣縣改屬豫
 濟陽之長清今属濟/南府及東阿之東境今東阿/縣是平隂之
 北境改屬青其南境改屬徐也平隂側岱跨南/北故分属青徐又有
 當來屬者冀域信都郡及鄴郡之内黄堯城臨河内/黄
 堯城二縣故城並在今内黄/縣界臨河故城在今滑縣北汲郡之黎陽東境其豫
 域則濟隂之乘氏也乘氏在菏澤/東今為曹州以今輿地言之河
[087-3a]
 南衛輝府之胙城縣胙城本在河南自金明昌五年/河徙出縣南而縣始為河北地
 直隸大名府唯濬縣之西境當属冀/長垣東明二縣當属豫及真定河間二
 府之東南境當以漢時漳水故道為/界東南属兖西北属冀山東則東昌府
 其兖州府則曹州陽榖夀張鄆城濟南青州二府則
 西北境當以漢時濟水故道為界/西北属兖東南属豫徐青皆古兖州域也
 東南據濟與豫分界當自兖州府之曹州始何以知
 之按導水濟入河溢為滎東出于陶丘北又東至于
 菏菏澤在今定陶縣境經繫諸豫雷夏在今曹州境
[087-3b]
 經繫諸兖故知二澤之間為兖豫之界也濟水至曹
 州西分為二一水東南流為菏水一水東北流入鉅
 野澤為濟瀆春秋僖公三十一年取濟西田左傳云
 分曹地自洮以南東傅于濟酈道元云濟水自是東
 北流出巨澤即此地也濟水又北過東昌府之濮州
 范縣東與徐分界又北為陽榖茌平東與青分界轉
 東為濟南府之齊河濟陽齊東青城又東為青州府
 之高苑博興樂安樂安縣東北一百十里有琅槐故/城漢属千乘郡古濟水入海處也
[087-4a]
 南與青分界今歴城以東有小清河即濟水入海之
 故道其北為兖南為青也 西北距河與冀分界河
 自今河南衛輝府胙城縣北東至直隸大名府濬縣
 大伾山西折而北經河南彰德府界中又東北經直
 隸廣平順德真定河間四府界中東入于海此禹河
 之故道曲周以下即漢時漳水之所行也 九河濟
 漯入海竝在兖東徒駭最北八枝次之漯在鬲津之
 南濟又在漯之南其所入皆勃海也自天津衛直沽
[087-4b]
 口與冀分界南歴静海縣東又南歴滄州東又南歴
 霑化利津蒲臺縣東折而東歴樂安縣北以小清河
 入海處與青分界 漢志東郡東武陽縣下云禹治
 漯水東北至千乘入海東武陽即今朝城縣應劭曰/在武水之陽酈道元曰漯水
 亦或武水也其故城在今縣西千乘縣為千乘郡治/後漢始改郡為樂安國疏引班志不當加樂安二字
 又平原郡髙唐縣下云桑欽言漯水所出今按禹引
 河自大伾山西折而北循大陸東畔入海而漯首受
 河自黎陽宿胥口始不起東武陽也水經注所叙河
[087-5a]
 水自宿胥口又東右逕滑臺城故白馬縣治在/今滑縣西南又東
 北逕黎陽縣南黎陽故城在/今濬縣東北又東北逕凉城縣在今/滑縣
 東/北又東北逕伍子胥廟南廟在晉頓丘郡界今/清豐縣之西境是又東
 北為長夀津河之故瀆出焉津在凉城廢縣/東北六十里河水又
 東逕鐵丘南元和志鐵丘在滑州衛南縣東南十里/衛南本漢濮陽縣地丘今在開州之西
 南/又東北逕濮陽縣北開州西南二十/里有濮陽故城又東北逕衛
 國縣南縣故畔觀也其故城在今觀城縣西/清豐之南境開州之北境皆得其地又東逕
 鄄城縣北今濮州東二十里有鄄/縣故城唐濮州治也又東北逕范縣之
[087-5b]
 秦亭西春秋書築臺於秦者也今范/縣東南二十里有范縣故城又東北逕委粟
 津寰宇記觀城縣東南六十七/里有委粟城蓋與津相近皆古漯水也自周定
 王五年河徙從宿胥口東行漯川至長夀津始與漯
 别其津以西漯水之故道悉為河所占而上游較短
 矣然河之故瀆不經東武陽亦不經高唐迨漢成帝
 建始末河決館陶属魏/郡由東武陽絶漯水而東北至
 髙唐又絶漯水東北至千乘入海雖嘗塞治而故道
 猶存王莽始建國三年復決于此莽為元城冢墓計
[087-6a]
 不隄塞明帝永平中王景修之遂為大河之經流自
 是委粟津以西漯水之故道又為河所占上游益短
 矣漯水一出于武陽再出于髙唐據成帝後言之耳
 水經注委粟津河北即東武陽也漯水出焉河自此/與漯别
 東北逕東阿茌平/等縣至千乗入海水上承河水於武陽縣東南而北
 逕武陽新城東引水自東門石竇北注于堂池水帀
 隍塹于城東北合為一瀆東北出郭逕陽平縣之岡
 城西陽平故城今為莘縣治岡城在縣西南七里通/典莘縣漢陽平縣地有武陽城無此水矣元和
[087-6b]
 志武河在朝城縣東十步盖即漯水也新志云故流/今湮惟縣城西門外少南三里許有大坡廣十餘里
 其勢突城而東與陽榖縣西大陂連夏秋/積潦幷成巨浸相傳為古漯河滙流處又北絶莘
 道城之西北今莘縣西十三/里有莘亭故城又東北逕樂平縣故城
 東本漢清縣後漢改名樂平其故/城在今堂邑縣東南三十里又北逕聊城縣故
 城西城在今聊城/縣西十五里又東北逕清河縣故城北城在今/清平縣
 南清平本漢貝丘縣/其西南有貝丘故城又東北逕文鄉城東南城亦在/清平縣
 南/又東北逕博平縣故城南城在今博平縣/西北三十里右與黄
 溝合溝承聊城郭水東北出逕清河城南又東北逕/攝城北春秋所謂聊攝以東也又東逕文鄉城
[087-7a]
 又東北出於高/唐縣東至漯水又東北逕援縣故城西杜預釋地曰/濟南祝阿縣
 西北有援城今在禹/城縣西南漢志作瑗又逕髙唐縣故城東左傳哀公/十年趙鞅
 帥師伐齊取黎及轅毁髙唐之郭杜預曰轅即援也/祝阿縣西北有高唐城今在禹城縣西四十里禹城
 本漢祝/阿縣桑欽地理志曰漯水出高唐余按穆天子傳
 稱丁卯天子自五鹿東征釣于漯水以祭淑人丁已
 天子東征食馬于漯水之上尋其沿歴逕趣不得近
 出髙唐桑氏所言蓋津流出次于所間去/聲也俗以是
 水上承于河亦謂之源河矣源河乃漯之再出者桑/欽唯知此而不知起東
[087-7b]
 武陽則疎矣河既與漯合復分為二漯由漯隂故城/北河由平原故城東蓋自高唐以西至武陽河在南
 而漯在北自高唐以東至海則漯在南而河在北矣/今禹城縣南有源陽故城唐縣在源河之北故名
 漯水又東北逕漯隂縣故城北伏琛謂之漯陽城地/理風俗記曰平原漯
 隂縣今巨漯亭是也按臨邑縣西有漯/隂故城元和志漯水北去臨邑縣七里又東北逕著
 縣故城南城在今濟陽縣/西南著竹庶反又東北逕崔氏城北城在/今章
 丘縣/西北又東北逕東朝陽故城南城亦在章/丘西北又東逕漢
 徵君伏生墓南碑碣/尚存又東逕鄒平縣故城北城在今/鄒平縣
 北與齊東/縣接界又東北逕東鄒城北今青城縣界/有東鄒故縣又東北
[087-8a]
 逕建信縣故城北應劭曰在臨濟縣西北五/十里今在髙苑縣西北又東北
 逕千乘縣二城間伏琛云千乘城在齊城西北一百/五十里隔會水即漯之别名也元
 和志千乘故城在淄州/高苑縣北二十五里又東北為馬常坈盖亦在千/乗縣界玉
 篇坈音而勇切地名今按下/文里數則坈乃澱泊之𩔖坈東西八十里南北三
 十里亂河枝流而入于海河水注云河水自千乘北/城北又東分為二水枝津
 東逕甲下城南東南歴馬常坈注濟濟水注云濟水/自甲下邑南東歴琅槐故城北又東北河水枝津注
 之盖即漯/之所亂者此自西漢末以迄後魏漯川之原委也以
 今輿地言之濬縣滑縣開州清豐並属直隸/大名府觀城濮
[087-8b]
 州范縣朝城莘縣堂邑聊城清平博平並属山東/東昌府
 城臨邑濟陽章丘鄒平齊東青城並属濟/南府高苑属青/州府
 諸州縣界中皆古漯水之所經自宋世河決商胡朝
 城流絶而舊迹之存者鮮矣 濟漯二水為東南四
 州貢道之所必由非獨兖也青承兖曰達于濟則由
 濟入漯可知矣徐承青曰達于菏則由菏入濟可知
 矣揚承徐曰達于淮泗則由淮入泗由泗入菏可知
 矣淮通泗泗通菏菏通濟濟通漯漯通河四州之貢
[087-9a]
 道無不由濟者而總與陶丘滎澤之間無涉此其所
 以不言逾也 禹時濟實通漯林少穎云案經文無
 濟漯相通之道非也但孔疏云從漯入濟自濟入河
 則必有舍舟行陸之事是為大謬耳周希聖更定其
 文曰由濟而入漯由漯而入河經㫖灼然矣近惟朱
 長孺深知此意其所著禹貢長箋曰古時濟漯通流
 漢以後遂不相屬孔疏與經文所次水道不合當是
 從濟入漯從漯入河鄭端簡亦云舊作二道者非是
[087-9b]
 此適與周氏闇合也新唐書許敬宗傳云高宗東封
 泰山次濮陽問書稱浮于濟漯今濟與漯斷不相屬
 何故敬宗對曰沇濟自温入河伏地南出為滎澤又
 伏而出曹濮之間汶水從入之故書又言浮汶達濟
 不言合漯者漯自東武陽至千乗入海也或據此以
 駮濟與漯通之說余曰濟漯本相附近迨西漢末河
 行濟漯之間高唐以西至東武陽二水為河所隔唐
 世猶然故高宗謂濟漯斷不相屬敬宗不知古今水
[087-10a]
 道之變遷而憑臆以對殊失經㫖未可以證禹貢也
 然則濟與漯通當在何處曰是不可知按水經鄧里
 渠與將渠合北逕茌平縣東臨邑縣故城西北流入
 于河河水又東北逕四瀆津注云河水東分濟亦曰
 濟水受河也水經注濟或作泲又因泲/而訛為沛今悉改從濟自河入濟自
 濟入淮自淮達江水徑周通故有四瀆之名蓋其時
 濟漯之間為河所隔故云河分濟又云濟受河在禹
 時則固漯分濟或濟受漯也漢臨邑縣在今茌平縣
[087-10b]
 東通典漢臨邑故城在盧縣東按今長清縣西南二/十五里有盧縣故城西與茌平接界漢臨邑當在
 此間今臨邑本漢漯隂縣/劉宋僑置臨邑非漢縣也四瀆津在臨邑故城東北
 寰宇記四口故闗在聊城/縣東八十里一名四瀆口當為古濟漯通波處此亦
 不敢定以為是然濟與漯通必在㑹汶之後又北將
 東之際而臨邑適當其地東北接高唐故城為漯之
 所經枝津徑通理無可疑 黄文叔云或浮濟或浮
 漯而皆逹于河愚謂兖之北境可徑浮漯以達河而
 其南境則必由濟入漯也準此以推則青之汶徐之
[087-11a]
 淮揚之江海荆之江沱潛漢雍之龍門雖並列于經
 而或由或不由各隨其便唯豫之洛梁之潛沔渭為
 道所必由耳禹貢/錐指
海岱惟青州 浮于汶達于濟禹/貢
 岱岱宗也青州貢道由汶入濟濟固達于河矣書古/文訓
 里岱宗即㤗山也山東通志云㤗山在㤗安州北五/ 為東嶽岱宗其山周廻一百六十里屈曲盤道百
 餘徑南天門東西三天門至絶頂高四十餘里上有/石表巍然俗云秦時無字碑有碧霞祠東岳廟封禪
 壇其峰曰日觀曰秦觀曰越觀曰丈人曰獨秀曰雞/籠曰老鴉曰獅子曰蓮花曰懸石其崖曰百丈曰捨
[087-11b]
 身曰馬棚曰鵓鴿其峪曰石經曰石壁曰佛寺曰鬼/兒曰椒子曰酆都曰桃花曰馬蹄曰谿里其嶺曰廻
 馬曰鴈飛曰黄峴曰思鄉曰青峯曰西横其石曰牛/心曰龍口曰試劒曰龍紋曰虎阜其洞曰迎陽曰吕
 公曰白雲曰遥觀曰蝙蝠曰鬼仙曰山亷其池曰玉/女曰王母曰白鶴曰白龍又岳頂有東西神霄山岳
 隂有孤山襁山鶴山相去俱十里雖山各異名皆㤗/岳之峯巒也日觀者雞一鳴時見日始欲出長三丈
 秦觀者望見長安越觀者望見㑹稽亭/亭云云梁父徂徠諸山俱在㤗嶽東南
 即所謂導沇水東流為濟東至于菏又東北㑹于汶
 是也謂此州將欲達于帝都當浮于汶以達于濟然
 後由濟以達于河也尚書/全解
[087-12a]
 汶水五源皆出襲慶奉符縣界至東平中都縣貫鉅
 澤入濟青州貢道由汶入濟由濟入河不言河兖已
 見也尚書/說
 地理志云汶水出泰山萊蕪縣原山西南入濟易氏
 云唐兖州乾封縣本漢泰山郡博縣後改為襲慶府
 奉符縣汶水出縣東北原山蓋博與萊蕪皆在兖州
 之西南故汶水所出之原山介兩邑間又有北汶嬴
 汶柴汶牟汶述征記云泰山郡水皆名汶今縣界有
[087-12b]
 五汶皆源别而流同其原山之汶水西南流經乾封
 縣治南去縣三里又西南流九十里入鄆州中都縣
 孔子為中都宰之地自濟之上流既絶故汶水入大
 野陂而不入濟尚書纂傳川原山在今萊蕪縣東五/十里連淄 縣界今名岳陽山淄水
 出其隂汶水出/其陽見一統志
 孔疏曰堯時青州越海而有遼東舜分青州為營州
 即遼東也漢公孫度據遼東自號青州刺史矣書纂/言
 按成王賜太公履曰東至于海季札聞齊音曰表東
[087-13a]
 海者其太公乎齊湣王謂張儀曰齊僻陋隠居東海
 之上是東據海也而傳兼言北楚子謂齊侯曰君處
 北海蘇秦說齊王曰北有渤海蓋自今成山以至樂
 安者是也故云東北據海然自朝鮮以至日照皆青
 也所遺多矣專言東則固可該琅邪與朝鮮也地理
 志岱山在㤗山郡博縣西北今山東濟南府㤗安州
 東南有博縣故城山在州北五里於故城為西北也
 公羊傳曰越在岱隂齊蘇秦說齊王曰南有㤗山史
[087-13b]
 記曰㤗山之陽則魯其隂則齊岱主南言與徐分界
 也而傳兼言西則岱不足以表其界蓋青西以濟為
 兖界齊語正封疆西至于濟其眀徵也北自琅槐以
 西亦以濟為兖界故王莽改漢齊郡曰濟南而經不
 言濟者蒙兖濟河之文從可知也傳兼言西則欲密
 而反疎甚矣說經之難也 周禮正東曰青州其疆
 域與禹貢大異鄭注云青州則徐州地也蓋以其山
 鎮曰沂山其川淮泗其浸沂沭知之經曰海岱及淮
[087-14a]
 惟徐州又曰淮沂其乂又曰浮于淮泗是知徐幷于
 青也賈疏云周之青州於禹貢侵豫州之地蓋以其
 澤藪曰望諸知之望諸即孟豬經于豫州曰導菏澤
 被孟豬是知侵豫之地也疏又云周時幽州南侵徐
 州之地蓋以其澤藪曰豯養知之地理志琅邪長廣
 縣西有奚養澤琅邪郡屬徐州是知侵徐之地也渭
 按長廣故城在今登州府萊陽縣東漢屬徐州實古
 青州域幽之所侵乃青地非徐地也不但此也其川
[087-14b]
 河洓其浸菑時皆青地為幽所侵而賈不言何其疎
 也蓋今青登萊三府之地在青域者周時皆割入幽
 其西又為兖所侵而損豫之東南境以益之徐則岱
 山大野皆入于兖是青亦不全得齊也鄭云青州即
 徐州亦言其大畧而已 青州有古爽鳩氏之虗為
 季崱有逢伯陵蒲姑氏之所因及斟灌斟尋寒過之
 封皆在焉春秋時可考者齊紀譚州夷介萊凡七國
 戰國時為齊燕二國地秦幷天下置齊郡琅邪東境/是
[087-15a]
 遼東漢復置青州領郡/國六後漢魏並因之領郡/國五晉分置
 平州青州領郡國六/平州領郡國五後改曰幽州唐為河南道之北
 海青/州濟南齊/淄川淄/高密宻/東萊萊/東牟登/等郡河
 北道之安東都䕶府按以上通典所列髙密之莒縣
 及諸城之南境當往屬徐又有當來屬者兖域濟陽
 之盧縣及東阿之東境後漢榖城縣地在濟/東者即今東阿縣平隂之
 北境徐域魯郡乾封萊蕪之北境是也以今輿地言
 之山東登州萊州二府其青州府則益都臨淄昌樂
[087-15b]
 安丘夀光臨胊及諸城高苑博興樂安之南境濟南
 府則肥城長清歴城章丘鄒平長山新城淄川及㤗
 安萊蕪之北境兖州府則唯東阿及平隂之北境三/府
 之地南以齊長城故址與徐分界西/及北以漢時濟水故道與兖分界其東北跨海為
 故遼東都司之東境及朝鮮國皆古青州域也 青
 之東境登萊二府之地斗入大海中東西長八九百
 里形如吐舌史記徐世家云齊自㤗山屬之琅邪北
 被于海膏壤二千里蓋幷登萊計之也海水自日照
[087-16a]
 縣東與徐分界日照本漢海曲縣属琅/邪郡今属青州府莒州北歴諸城縣
 東折而東北歴膠州即墨萊陽棲霞文登諸縣南又
 東北出而西折歴寧海州及福山蓬萊二縣北蓬萊/登州
 府治海在府城北五里北與遼東相望自新開海口/而東北抵遼東金州衛南之旅順口三百里而近有
 沙門砣磯鐵山諸島可以泊舟避風一帆徑度亦不/甚險漢書元封二年遣樓船將軍楊僕從齊浮勃海
 擊朝鮮元和志大人故城在登州黄縣北二十里司/馬宣王伐遼東造此城運糧船從此入今新羅百濟
 往還常/由于此又西歴招逺登州/府掖縣昌邑濰縣俱萊/州府北與
 兖分界 青西及北以濟為界鄭漁仲云不言濟者
[087-16b]
 以兖州見之也按水經注濟水自臨邑過平隂盧縣
 歴城臺縣梁鄒臨濟安平樂安利縣至琅槐入海以
 今輿地言之平隂長清齊河歴城界中之大清河及
 章丘鄒平常山新城高苑博興樂安界中之小清河
 即漢時濟水㑹汶入海之故道古青兖分界處也
 青之東北界無可考疏云越海而有遼東之地恐未
 盡通典云青州之界東跨海從岱山東歴密州東北
 經海曲萊州越海分遼東樂浪三韓之地西抵遼水
[087-17a]
 此說近是然三韓地太逺而𤣥莬不可遺竊疑漢
 武所開二郡皆古嵎夷之地在青州之域者而三韓
 不與焉蓋嵎夷羲和之所宅朝鮮箕子之所封不應
 在化外先儒但云有遼東非也漢書言東夷天性柔
 順異于三方之外故孔子悼道不行設浮于海欲居
 九夷後漢書言東夷率皆土著喜飲酒歌舞或冠弁
 衣錦噐用爼豆所謂中國失禮求之四夷者也觀其
 土俗則青之東北界不止于遼東明矣史記秦始皇
[087-17b]
 本紀云地東至海暨朝鮮北據河為塞竝隂山至遼
 東朝鮮列傳云自始全燕時略屬真番朝鮮為置吏
 築鄣塞秦滅燕屬遼東外徼燕秦之所經畧蓋禹貢
 嵎夷之地唐一行所謂北戒山河抵恒山之右乃東
 循塞垣至濊貊朝鮮以限戎狄者是也星傳謂北戒
 為胡門 明遼東都指揮使司兼轄漢遼東西二郡
 之地都司城西四百二十里為廣寧衛本遼東無慮
 縣也衛西幽州域衛東營州域都司城東至鴨緑江
[087-18a]
 五百六十里與髙麗分水太康地志云樂浪遂城縣
 有碣石長城所起通典云在今高麗舊界盖即䝉恬
 所築起臨洮至遼東者也東漢以來故阯湮没都司
 城北至三萬衛三百三十里古肅慎氏地衛西有開
 元城金置會寧府號為上京禹貢青州之北界當極
 于此衛東北距長白山千餘里其水北流為混同江
 南流為鴨緑江唐書東夷傳云高麗馬訾水出韎&KR1944
 之白山色若鴨頭即此江也都司城南至旅順海口
[087-18b]
 七百三十里去登州不逺順風揚帆信宿可達明初
 遼東士子附山東鄉試後以渡海之艱改附順天猶
 周之幷營于幽也 按此經䝉兖之文曰達于濟則
 由漯以入河可知矣其東北境徑浮濟不必從汶也
  水經注汶水出泰山萊蕪縣原山萊蕪縣在齊城/西南原山又在
 縣西南六十許里從征記曰汶水出縣西南流自入/萊蕪谷夾路連山數百里水隍多行石澗中按原山
 在今萊蕪縣東北七十里東接益都西接章丘北接/淄川縣界高聳出群山之上亦名馬耳山魏収志嬴
 縣有馬耳山汶水出是馬耳/即原山矣今又名岳陽山西南逕嬴縣故城南城/在
[087-19a]
 今萊蕪/縣西北又東南逕奉高縣北今泰安州東/有奉高廢縣屈從縣西南
 流與一水合俗謂之牟汶水出牟縣故城西南阜下/俗謂之胡盧堆西南逕奉
 高縣故城而西南流注於汶今萊蕪縣東有牟縣/故城牟汶水在縣南門外西流至㤗安州東入汶
 南右合北汶水出分水谿東南流逕㤗山東合天門/下谿水又東南流逕南明堂下昔漢武
 令奉高作明堂引水為壁雍世謂之石汶又左入于/汶水今㤗安州南有泮水出㤗山分水嶺考其源流
 蓋即北/汶也又西南逕徂徠山西山在州東/南四十里又南逕博縣
 故城東城在州東南漢/置唐改曰乾封又西南逕龍鄉故城南又西
 南逕亭亭山山在州南/三十里又南左㑹淄水世謂之柴汶
[087-19b]
 水出㤗山梁父縣東西南流逕莬裘城北又逕梁父/故城南又西南逕柴縣故城北又逕成邑北春秋齊
 師圍成成人伐齊飲馬于斯水者也淄水又西逕陽/關城南西流注于汶水今按州南有廢柴縣梁父故
 城西南有陽關城柴汶水在/州東三十五里俗名司馬河又南逕鉅平縣故城東
 城在州/西南又西南逕魯國汶陽縣北又西逕汶陽縣故
 城北城在今寧/陽縣東北又西洸水出焉吕忱曰洸水出東平/上承汶水於岡縣西
 闡亭東爾雅汶别為闡其猶洛之有波矣洸水西南/流逕乘丘縣故城東又東南注于洙水按乘丘故城
 在今滋陽/縣西北又西逕蛇丘縣南今肥城縣南有蛇丘故/城本魯蛇淵囿漢置縣
 又西南逕岡縣北縣本魯闡邑在/今寧陽縣境又西南逕東平章
[087-20a]
 縣南今東平州東/有章縣故城又西南逕桃鄉縣故城西城在今/汶上縣
 東北四/十里又西南逕夀張縣北夀張本夀良後/漢光武更名又西南
 至安民亭入于濟今州西南十里安/山鎮即故安民亭汶水自桃鄉四
 分當其派别之處謂之四汶口即今戴/村&KR0309其左二水雙
 流西南至無鹽縣之郈鄉城南又西南逕東平陸故
 城北又西逕危山南世謂之/龍山又西合為一水西南入
 茂都澱即今南/旺湖次一汶西逕郈亭北又西至夀張故
 城東遂為澤渚其右一汶西流逕無鹽縣故城城在/今東
[087-20b]
 平州/東又西逕洽鄉城南又西南逕夀張縣故城北城/在
 州西/南又西入于濟以今輿地言之汶水自萊蕪歴㤗
 安肥城寧陽至東平以濟合流以至于海此禹迹也
 迨元人引汶絶濟為㑹通河明永樂中又築戴村壩
 遏汶水盡出南旺以資運而安山入濟之故道填淤
 久矣 元和志乾封縣界有五汶源别而流同五汶
 者曰北汶嬴汶柴汶牟汶其一則經流也四汶口乃/下流岐分
 處不在五/汶之數按酈注無嬴汶嬴汶在今萊蕪縣南三十
[087-21a]
 里源出宫山之陰流合牟汶宫山者新甫之别名也
 山在新泰縣西北泮水源出泰山分水嶺即北汶州
 志謂之塹汶在今㤗安州南五汶之外有小汶在州
 東南七十里源出宫山流逕徂徠山南又西入汶水
 所謂大汶口也嬴汶流合牟汶故酈注不言五汶以
 小易嬴斯為當矣又有水出萊蕪縣寨子村流合牟
 汶者近志指為浯汶據漢志琅邪靈門縣有高䂞山
 浯水所出東北入濰說文云水出靈門山世謂之浯
[087-21b]
 汶浯水合東汶入/濰故有此名在今莒州界與萊蕪無涉志妄言
 耳東汶出朱虚縣小㤗山北流至淳于縣入濰在今
 臨胊安丘界淮南子曰汶出弗其西流入濟高誘云
 弗其山名在朱虚縣東是即入濰之東汶言入濟者
 淮南之誤也 曾彦和曰汶水有二出萊蕪縣原山
 入濟者徐州之汶也出朱虚縣㤗山入濰者青州之
 汶也渭按原山北接淄川延袤跨青徐之境汶雖徐
 水其導源處猶為青域故青之貢道書浮于汶云禹/貢
[087-22a]
 錐/指
 
 
 
 
 
 
 
[087-22b]
 
 
 
 
 
 
 
 行水金鑑巻八十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