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R2k0078 行水金鑑-清-傅澤洪 (master)


[134-1a]
欽定四庫全書
 行水金鑑巻一百三十四
          江南按察使傅澤洪撰
  運河水
世祖章皇帝順治四年六月以久雨水漲河隄再決亦
 隨就塞自後無事者十年然自明末漕規久廢閘不
 時閉淮流常洩河沙嵗浸洪澤湖底日髙即分入運
 河者沙亦隨入運河日以淤淺為漕計者唯嵗益増
[134-1b]
 隄下河仰隄髙與城等而前此諸塘既廢潦水别無
 所瀦又歸仁隄嵗久不治髙堰防䕶亦疎泗州常沈
 水底伺間決防為壑隣計揚州患伏於隱莫之省憂
 揚州府志/
 是年大水六月雨不止鄉官孫宗彛條議上巡撫陳
 之龍檄令掘丁溪白駒二閘水即退髙郵州志/
世祖章皇帝順治六年北水大漲南北隄決數百丈民
 大饑髙郵州志/
[134-2a]
世祖章皇帝順治七年河決荆隆口張秋一帶隄岸皆
 潰由大清河入海東兖濟北皆罹其害山東通志/
 是年荆隆朱源寨口決直趨沙灣運隄衝潰挾汶水
 由鹽河東奔入海次年總河楊方興塞之山東全河/
 備考/
 是年總河楊方興築姚港口石隄髙郵州志/
世祖章皇帝順治八年大挑漕河募民為之多雨工未
 盡善髙郵州志/
[134-2b]
世祖章皇帝順治九年大王廟口決沙灣復潰衝斷運
 道總河楊方興修築隄岸又自西岸河邊起至八里
 廟河邊止開引河一道長五百丈至順治十三年工
 始告成蓋張秋為黄河下流其決於明世者正統十
 三年徐有貞治之𢎞治五年劉大夏治之皆費極浩
 繁工極艱難然運道得以無恙者垂三百年防禦之
 法周矣至是三嵗再見不重可慮哉山東全河備考/
世祖章皇帝順治十三年五月日工部題總河臣宜將
[134-3a]
 河道工程確實查勘𦂳急工程不妨加工多修其可
 稍緩者即止移緩以就急庶不擲金錢於無用其司
 道州縣若有虚冒估計即當據實指㕘修過各處工
 程亦應年終奏銷奉
旨依議行河南管河道治河檔案故開銷河/道工程錢糧運河最多 置於此
世祖章皇帝順治十五年十一月初八日河南道監察
 御史何可化題臣先任浙江曽經淮黄地方留心體
 訪頗得其槩今於邸報見總河臣朱之錫并漕臣亢
[134-3b]
 得時等疏屢報水勢隄岸突決城池浸没一方漂陷
 若是乎岌岌矣然但言一時之事而不及前後也但
 言衝決之地而不言形勢也臣請以所聞奏夫淮泗
 之來自泗州入於陂射等湖北折於清口而黄水合
 流矣自邵伯而北歴髙郵寶應山陽安東皆受湖患
 而城低於隄者丈有四尺其西為髙家堰髙良澗二
 隄以障水勢而水過大則浮漫而行至淮揚城外西
 隄皆沙土即嵗有修補終不能固勢必多為旁㵼之
[134-4a]
 路而後可則治湖之形勢不可不詳也又黄河自清
 口合淮迄東而至五險為隄曲折僅百里其寛者不
 過四五丈耳而河路之狹僅四五百步夫黄水在河
 南一帶即狹者亦經五六里今以里餘之地收兩河
 之水雖神禹不能善其後也又山陽以東有隄其來
 久逺名曰太荒長亘蜒蜿僅三百里在前朝出自民
 間地頭夫每嵗增補髙厚焉自御史秦世禎題准官
 築以寛民力而嵗修亦無定額則官民修築之利害
[134-4b]
 不可不講也又險隄而外為鹽城等縣直達江都每嵗
 鹽課百四十萬取給於此若五險隄岸一決則鹽城
 盡被渰没且非一嵗興工可便補塞 國家㡬百萬
 金錢不可不重為慮也况險工一決遭漂溺者七州
 縣房田墳墓盡壞於洪波民命且不可測况租税耶
 則五險太荒諸隄不可不防患於未然救災於未事
 也請
敇下河臣親到淮揚審量形勢湖水若河而蓄若何而
[134-5a]
 洩黄河東下何以収其流何以殺其勢查前朝之故
 事量今日之情形不病 國不損民悉心經畫以圖
 久安漕儲力役均有賴焉奉
旨據奏淮黄隄工闗係地方鹽課著詳議具奏 部覆
 請
敕總河臣親赴淮揚審度地方形勢湖水應如何蓄洩
 黄水東下窄狹處所應何以收流殺勢以及五險太
 荒隄工應如何修築逐一審勘詳確務求有利於
[134-5b]
 國無妨於民經久可行酌議妥確題覆以便臣部另
 議可也奉
㫖依議行河防疏畧/
世祖章皇帝順治十六年五月初一日總河朱之錫題
 據該司道㑹看得淮揚之治河也較他處不同在揚
 屬運道與湖水相連在淮屬運道係淮黄交流淮河
 自西而來至泗州入諸湖出清口達於黄河以資利
 涉是以治河治漕必並行而不相悖方於 國計民
[134-6a]
 生兩有禆益敢以淮黄之勢言之夫黄强淮弱黄濁
 淮清二瀆同至於清口匯合東由安東雲梯闗以入
 海此從來不易之勢也但黄流濁河易致沙淤必藉
 淮流蕩滌方不至梗運病民先年嘗有分黄𨗳淮之
 議分黄者於桃源縣迤南黄家觜闢一支河使其從
 旁分洩以殺强黄之勢𨗳淮者𨗳引淮流歸於海以
 通運道故淮水偶有暴漲於南設有髙良澗周家橋
 二閘以備宣洩溢入寶應髙郵諸湖相聮澎湃各建
[134-6b]
 閘座挑挖河渠累築隄岸捍禦衝決由邵伯金家灣
 入芒稻河或從瓜儀注江或通廟灣歸海此蓄洩湖
 水之法外此再無庸於旁㵼矣至於雲梯闗之灌口
 固為黄淮㑹流一路寛廣歸海之處每遇河流泛漲
 無處分殺必從清河上四十五里仍挑黄家觜經清
 河至安東五港口東流入海分殺暴漲之勢不致南
 下而清口得免黄强抵淮阻運之患至新溝等五險
 工亦可稍免全河洶湧衝漫之虞誠為保運安民長
[134-7a]
 䇿奈河長二百四十里淤澱年久工繁費鉅難以輕
 舉應俟年豐物阜另議舉行其太行老隄山陽境内
 延袤三百里原係民修民守自秦按院 題免鄉夫
 之後數年未修又值去嵗洪流衝漫處處坍塌卑薄
 不堪捍禦業蒙本部院具 題巳經司道會議查照
 舊例仍按原籍責成鄉民分修另詳在案再照此隄
 之内五險工下流闗切淮揚髙寶等七州縣鹽課亦
 攸係之嵗嵗修防勢難緩怠若得有引水一支流旁
[134-7b]
 㵼以減正河之勢以免直射之衝誠保五險之要著
 第查蘓建北岸宫家營地方舊有引水一河久經淤
 塞每有興濬議皆未果蓋縁引河必使深廣同於正
 河方能借勢而下况黄河諺稱神河闊數百丈底深
 水溜不惟挑濬匪易借使如式寧能保其不旋挑而
 旋淤乎亦惟有廣積夫料加意修防以收補偏救弊
 之功舎此無他竒也該臣看得淮揚郡屬地處卑下
 匯為諸湖淮黄由之歸墟江海於焉受注客水時至
[134-8a]
 一望汪洋如綫之隄曾不足以禦稽天之浸則疏洩
 固所在亟亟也爰自前明挽河資運閲數百載變故
 即費數百載經營今其遺迹非不具在然舊貫固有
 可仍而時宜又有不得不審者臣請條晰而備陳之
 淮水自西南來趨東北黄水自西來横截於清口外
 淮之支流由清口折而南注通江者所謂運河也淮
 之正流㑹黄並驅東下入海者所謂黄河也伏秋之
 間淮黄交漲淮被黄遏周旋而不得出清口以上匯
[134-8b]
 而為洪澤等湖則髙堰危故堰南有髙良澗周家橋
 兩閘洩水東入髙寶白馬等湖髙寶湖東通連運河
 南從瓜儀入江而地勢㣲昂宣洩不及則運隄危故
 運河東岸有涇河子嬰金灣等閘洩水東下射陽廣
 洋等湖入海有灣頭閘有芒稻河洩水南入於江此
 運河及諸湖之形勢也隄閘舊制今皆現存間有嵗
 久圮壞者應行酌量估計以時修葺者也淮黄交㑹
 由清口而東濁流湍悍衝潰易告查前明萬厯年間
[134-9a]
 曽於桃源縣黄河北岸挑黄壩新河二百四十里分
 黄一支由五港口歸海以𨗳淮保運即以殺南岸河
 患但淤澱已久工役繁鉅興復實難又崇禎年間塞
 蘇觜建義兩決口曽挑宫家營引河十里暫殺水勢
 未㡬仍淤蓋河不兩行既恐徒費况今嵗淮工坌集
 亦有未易並舉者姑俟民力稍裕另行酌議至于現
 今河身闊者數里狹者亦不下數百丈兩隄去河尚
 有陸地水長則及隄址水落則復河渠洪流衝蕩不
[134-9b]
 啻奔馬豈俟人力開鑿收流之議似無庸贅此黄河
 之形勢也總之太行老隄實淮揚七州邑一大保障
 自前朝來原係莊民自修而中間頂衝掃灣諸險工
 亦有鹽城各縣出夫協濟之例順治九年間黄河北
 決淮屬士民燕雀怡堂具控按臣遂為 題免沮格
 廢弛去嵗冬漲幾成大害此臺臣何可化特以力役
 為言蓋實有見於徃例之不當廢耳除裏外兩河隄
 埽各工仍應照例每嵗勘確詳估 題修其太行五
[134-10a]
 險隄修築事宜臣近于淮工夫役疏内已經㑹議
 題明應候部覆前疏請
㫖遵行以垂永久可也部覆奉
㫖是依議河防疏略/
 是年歸仁隄決水自翟壩古溝下灌諸湖江都瀕河
 田舎水深六七尺髙寶則浸及城市月餘乃潰漕隄
 而東注興化墊焉揚州府志/
 李昌祚漢陽人順治壬辰進士十六年由翰林任河
[134-10b]
 北道㕘議築堌陽隄以禦黄河濬廣濟渠以分沁水
 民賴其利河南通志/
世祖章皇帝順治十七年三月初十日部議據總河臣
 朱之錫疏稱嵗修之制原以防一嵗之伏秋濟本年
 之運事即據一嵗之中車道狼窩所在必有徑寸不
 修便可成患今前人預立結狀誰則敢任以後嵗修
 工程相應照舊估修等因具 題前來請
敕下河臣嚴行司道印捕等官照舊估修工完之日各
[134-11a]
 官各具可保本年伏秋無虞印結同册一併奏銷如
 有本年衝決即指名題㕘以憑從重議處可也奉
㫖依議河南管河道治河檔案/
 姜天樞餘姚人順治中為工部郎中督視北河累年
 亢旱河渠不通山東諸泉亦竭總河束手無䇿天樞
 曰昔僉事江良村曽言𨗳河注衛増一運道今獨不
 可借良材之議而反用之𨗳衛注於河乎總河從其
 議而運道於是添設衛河主簿著為令浙江通志/
[134-11b]
聖祖仁皇帝康熙元年開周橋淮水東下隄決自此州
 境水患不息髙郵州志/
聖祖仁皇帝康熙二年九月十九日總河朱之錫題為
 敬陳河漕事宜以速飛輓大計事竊惟我 朝奠鼎
 燕京轉漕東南上供 玉食下給百官六軍之需運
 河一綫悉仍明舊則凡所以利涉者自不得不一循
 舊章修明而謹守之也順治十三年以前河道多故
 糧運率遲自十四年迄今仰賴 朝廷洪福幸漸免
[134-12a]
 凍阻之患矣第有一二規制或自明季相沿或有日
 久弛廢尚須急為講求者臣謹徵考故籍為我
皇上陳之 一曰閘座運河臺莊以南臨清以北原無
 閘座節宣每遇旱乾尤易淺閣者姑且勿論其臺莊
 以北臨清以南將及千里之内惟恃山東諸泉之水
 從石罅泥穴中尺疏寸𨗳㑹流於南旺河渠分濟南
 北而南旺南距臺莊髙一百二十尺北距臨清髙九
 十尺其間或數十里置一閘或數里置一閘必上啟
[134-12b]
 下閉互相灌輸方可浮運春夏之交雨澤愆期源枯
 流細更必倍費守候以漸積水然後盈漕否則建瓴
 之勢一瀉無餘舟膠而不可行也查㑹典一欵凡運
 糧及解送官物並官員軍民商賈等船到閘務積水
 至六七板方許開放若公差内外官員人等乗坐馬
 快船或站船𦂳急公務就於所在驛分給與馬驢過
 去不許違例開閘進貢𦂳要不在此例又一欵凡閘
 惟進鮮船隻隨到隨開其餘務待積水若豪强擅開
[134-13a]
 走洩水利及閘開不依幇次爭鬭者聽閘官挐送管
 閘並巡河官究問因而閣壞船隻損失進貢物件及
 漂流官糧並傷人者各依律例從重問罪干礙豪勢
 官員㕘奏究治而且附搭黄馬快船有禁貢鮮船隻
 夾帶有禁令甲森嚴歴歴可考即順治十三年十二
 月内工部 題覆巡漕臣侯于唐申嚴閘座等事一
 疏内開閘座啟閉原闗糧運務照舊例首先糧艘次
 及官商等因亦經奉有依議嚴飭行之
[134-13b]
㫖奈邇來官差船隻只顧一巳速行之私罔念 朝廷
 京儲之重每到閘口輒聽船役喝令啟板么䯢官夫
 稍有違抝則捶楚繼之積水既洩閘内糧船不免淺
 閣即使洩而復蓄亦不免加倍躭延甚或有隨帶貨
 船須水浮送則上閘應閉而不聽閉下閘當開而不
 容開年來爭競之端實由於此如是而欲責糧運之
 速行無滯是何異於却步而求其前也除臣屢示禁
 飭本年四月内具有據報 題㕘一疏並將搶閘縁
[134-14a]
 由題請議飭外但徃來滿漢官船絡繹如織河水非
 易舊典空存未免由而不察仰懇
睿鑒特賜
嚴㫖申飭容臣衙門仍照舊例刋刻紅牌通行竪立各
 閘除𦂳急兵船暫應讓行外其餘官差船隻一體遵
 守隨漕啟放如有逼勒官夫開閘搶越洩水誤運者
 應挐究者照例問發應㕘奏者據實指㕘庶人心知
 警而漕法不廢此所宜講者一也 一曰船式重運
[134-14b]
 自過淮後經由黄運兩河抵通交納黄河逆水溜急
 運河源流細㣲必須船米輕便一律然後可銜尾速
 輓是以漕船名曰淺船各省漕糧共計四百萬石各
 衛所淺船舊額共計一萬二千餘隻查㑹典所開淺
 船頭稍底棧俱有定式龍口梁闊不過一丈深不過
 四尺内隆慶四年一款如糧船過淮驗烙之時查有
 船不如式者該管官員不分軍職有司一體㕘奏又
 一欵將江北南京等積年損壞缺船行督糧道照依
[134-15a]
 湖廣江西二省船式就於瓜儀設厰打造約載正耗
 米可五百石務要底平艙闊入水不深又漕運議單
 一款漕司及各該巡撫等官備查各總下漕船若干
 原缺若干補造若干現少若干嚴飭各糧儲道催行
 該厰補造足額不許仍前僱覓民船及將損壞者補
 數派搭本幇以致船重難行如不足額照例參奏即
 治河書内亦有閘河運船載正米不得過四百石入
 水深不得過六捺六捺者三尺也故船力勝米力水
[134-15b]
 力勝船力若不務足船而徒搭運以省船河力安能
 運船而漕大困矣歸罪無源之河何益哉等語此皆
 先年巳試之法有可考據者也邇來惟江南山東河
 南船式米數不異徃制江西湖廣浙江漕船梁頭闊
 至一丈六七尺深至七八尺不等空船入水巳四五
 捺且又船數不足徃徃倍載票糧入水多至十捺以
 外如式船糧經過黄運兩河不難相連而進而一遇
 重船在黄河則合幇人夫逐船倒縴始得過溜在運
[134-16a]
 河則守板蓄水集船起剥倍費日時一程間斷積而
 數程相距必逺在後船隻固被阻壓即前船之在下
 閘者縁上閘候水封閉過時無水下注亦不得不停
 橈以待兩河之水勢猶昨而今昔之船米迥殊雖沿
 河各官凜遵 功令百計催䟎亦豈能别有異術使
 之飛渡哉除臣巳㑹同總漕臣檄行各省糧道備查
 該省漕船因何打造不如淺式又因何缺船倍載不
 行補造某衛某所額船若干現缺若干今應作何補
[134-16b]
 造議妥通詳以憑覈奪外但比年以來重運回空較
 之十三年以前為期雖早而該省船隻屢行體式過
 重阻礙全漕江西一省尤多違例若不從長酌議誠
 恐將來必致貽悞合無請
敕該部查議飭行各省糧道遵照舊例漸次補造以備
 輓運庶舊制可復而全漕無阻此所宜講者二也河
 漕事宜雖不止此而此二者實運事遲速之大闗鍵
 也至於言新運者每責成於回空之早然又必自受
[134-17a]
 兊開幇以至過淮一一如期然後抵通上倉無所不
 早查㑹典開載重運抵通完糧屢經酌議初則九月
 為期嗣始移於六月即據最後一條大約自淮以北
 仍有三月水程而其間必先於冬兊冬開二月過淮
 之限預為嚴切者此可以見由先及後遲早相因之
 故矣况回空各船茍不至凍沮嵗前自亦不難到次
 是又在該省之受兊開幇力圖振作無致後時耳時
 已深秋轉盼新運如果臣言可採伏乞
[134-17b]
敕部速議具覆施行奉
㫖該部議奏 部覆奉
㫖依議河防疏畧/
聖祖仁皇帝康熙四年大水隄決七月初三日颶風大
 作湖水漲城市水湧丈餘有水怪色白長丈餘向東
 去壞漕船客船居民溺死無算髙郵州志/
 是年十一月二十一日總河朱之錫題臣惟運河所
 憂在淺每嵗春月例應築壩大挑而沙隨水至水落
[134-18a]
 沙留遇有淺滯又復隨時撈濬臣勘督飭催不遺餘
 力如果有怠玩從事者自不惜以白簡嚴繩其後何
 敢少為寛假第閘河情形原與現成江河迴異其間
 瑣細曲折一端難竟臣始言其大畧即如上自南旺
 以至臨清四百餘里地勢建瓴止是一脈水源歴二
 十一閘層次灌輸而後下接衛河惟當霪雨漲溢方
 可通漕行舟每嵗之間不過數日耳此外則必須閉
 板浮送下閘閉而上閘啟水㣲之時亦可使深下閘
[134-18b]
 啟而上閘閉水旺之日亦不免淺故必船米一律啟
 閉隨漕而後船行無遲速之異又重運北上板宜常
 閉不宜輕啟回空南下板宜勤啟不宜久閉故必過
 淮過董如限而後無相值相妨之慮此雖神禹復出
 亦不能别有智巧出其範圍也今嵗三春迄於孟夏
 天旱源微臣督司道等官南北疏通設法積水終覺
 艱澀及五月得雨之後于七月十二日止南漕過濟
 者共四千四百三十八隻然重運少遲回空自是不
[134-19a]
 能甚早臣方昕夕徬徨不意尾船八百餘隻五月末
 旬淮黄交漲淮郡之天妃閘水髙溜湧致碍打放總
 漕臣林起龍就近駐督臣復親馳勘視六月末旬水
 勢少平多人牽挽倍費時日嗣於八月二十四日過
 董於九月初五日過濟臣慮南旺以北别無支流運
 河之水原以六捺為限尾船之後又有江漕二百餘
 隻船大倍載必致阻壓專委標營副將譚捷元尾催
 仍諭以設法起剥幸即於九月二十三日盡數過臨
[134-19b]
 北上較之歴年自濟過臨之期原無遲滯但是時北
 來空艘陸續抵臨重運在上閉板蓄水下閘之水已
 洩上閘之水未來回空停待自是不免若欲洩水浮
 空又致淺阻重運是欲速而反遲矣惟是時序入冬
 河氷凝結回空亦不容緩臣于十月初一日兼程至
 臨幸重船出口既久而砲船兵船適已相繼北去因
 思河内既無别船回空用水有限臣復申明
上諭嚴禁阻擾通行各閘勤啟少閉接濟下流幸而仰
[134-20a]
 賴 國家洪福重運過東臨而北今巳卸完回空過
 東臨而南今盡過濟此可見因重運而積水因倍載
 而起剥皆運河不得不然之勢而五月内 題報過
 淮各船究獲於萬難拮据之中挽遲為速則河之未
 嘗淺阻固有不待繁詞而灼然易見者矣臣身親閲
 歴彼時情形實實如此職掌所闗不得不具疏 題
 明仰祈
睿鑒奉
[134-20b]
㫖該部知道河防疏略/
聖祖仁皇帝康熙五年運河自儀眞至淮多有淤淺冬
 月春初般駁甚艱總河按地親勘儀眞界内朴樹灣
 西方寺五里舖三處急需挑浚工費浩繁非淺夫所
 能勝任知縣何崇倫奉文不支官錢不行私派多方
 勸募人皆樂從浚之深通如故儀真縣志/
聖祖仁皇帝康熙六年決江都運河之露筋廟隄次年
 堵塞淮安府志/
[134-21a]
聖祖仁皇帝康熙七年六月飄風驟雨十日不止環城
 水髙二丈城門堵塞鄉村飄淌死人民數萬城中號
 哭震地墻宇多傾上聞遣官蠲賑冬遣大臣明珠等
 相視海口開天妃石䃮白駒等閘毁白駒奸民閉閘
 碑 舊制東下河屬南河統轄為閘水東去必入海
 口闗係漕河宣洩非輕也近各場海口多廢不修其
 港口或為勢家所占而奸民營種隄外草場為稻田
 不利開閘過水是以各閘俱廢間有閘口尚存閘板
[134-21b]
 無有唯用土實填待下河水聚髙興田畆盡行渰没
 水漫范公隄然後挖閘放水且河身間有淤淺則瀦
 而不流是以下河窮民昏墊特甚今雖奉
㫖開放白駒諸閘而弊未盡除開不徹底時開時塞議
 於白駒場等處設河㕔一員専司之上河水盛放閘
 即徹底開放各場閘河始與漕河有濟閘河舊名運/河亦名東河
 亦名下河東抵興化縣由縣直東入白駒劉莊二閘/下海南入草堰小海丁溪等閘入海北入石䃮天妃
 廟灣等閘入海白駒劉王小海草堰丁溪五場俱屬/興化石䃮天妃廟灣屬鹽城三十鹽場俱有海口洩
[134-22a]
 運鹽河之水/ 髙郵州志
 是年決江都運河之崇灣隄淮安府志/
聖祖仁皇帝康熙八年周橋未閉清水潭決民田仍被
 淹没髙郵州志/
聖祖仁皇帝康熙九年閏二月十九日部覆總督河道
 羅多疏稱黄運兩河衝決之處勢必用栁應如該督
 所請委官名色專管裁種若於栽栁之人三年後應
 授何項雜職應請
[134-22b]
敕下吏部議覆等語查黄運兩河所裁之栁每嵗果能
 如該督疏内所定之數成活者其栽栁之人三年後
 該督造册咨部俟工部查明過臣部授以巡檢録用
 可也奉
㫖依議河南管河道治河檔案蔽運河隄岸最宜栽栁/一則取材埽料一則蔭 輓運故鼓勵栽栁尤
 當於運/河著力
 是年決清河縣運河之窯灣文華寺髙郵州運河之
 茶庵清水潭江都縣運河之東隄四淺淮安府志/
[134-23a]
 是年淮水大漲由翟壩入髙郵湖民田淹没殆盡髙/
 郵州志/
 
 
 
 
 
 
[134-23b]
 
 
 
 
 
 
 
 行水金鑑巻一百三十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