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R2k0078 行水金鑑-清-傅澤洪 (master)


[142-1a]
欽定四庫全書
 行水金鑑巻一百四十二
          江南按察使傅澤洪撰
  運河水
聖祖仁皇帝康熙四十五年正月内奉
㫖於髙堰三滚壩之下挑河築隄束水入髙郵邵伯諸
湖其髙郵減水壩下亦挑河束水由串場河入白駒等
河入海泗州一帶受水之地酌量築隄毋令泛濫則所
[142-1b]
全於淮安鳯陽揚州三郡民生多矣揚河㕔册/
 是年總河張鵬翮於欽奉
上諭事案内題建文華寺洩水閘一座原因運河水勢
 大長兩岸隄土難以容受有關運道民生奉
上諭特遣大人孫督令分修承造石閘一座金門寛一
 丈五尺六寸南岸閘墻共長十六丈北岸閘墻共長
 十四丈砌髙二丈四尺閘下挑引河一道由楊家廟
 單楊口至白馬湖一遇桃伏秋汛運河水漲隨即開
[142-2a]
 放宣洩水下白馬湖水涸堵閉並將澗河挑浚深通
 又挑穵青溝河使澗河水勢歸海裏河㕔册/
 是年二月初一日濟寧道張伯行為請引漳河之水
 入衛以利漕運事竊查衛河之水發源於河南輝縣
 之百門泉源逺而流長及至臨清其流漸細以故北
 河一帶每遇天道亢旱糧船不無淺阻查清河縣東
 北漳河去衛河僅十餘里康熙四十一二年大水時
 曾由此入衛河後被武城縣堵塞若將此河疏通將
[142-2b]
 漳河之水由武城縣引入衛河則北河一帶永無淺
 阻之患矣若慮伏秋之時二水交發其勢太大查恩
 縣四女祠北減水閘下原有引河一道再加䟽通寛
 深使水由古河下海則運道民生均受其利矣但清
 河縣係直𨽻地方祈憲移咨直撫查明開浚使清河
 武城二縣㑹同興工此運河萬世之利也詳院批委
 下河通判同清河武城二縣令勘明確議即飭㕔督
 同清河武城二令確查查得漳河發源雖有清漳濁
[142-3a]
 漳之分然東支西派總合流扵河南彰德府之合彰
 村由合彰而下注於東省之邱縣城濠分為二股其
 一自城北分流經廣宗鉅鹿諸邑向西北至寜晉之
 大陸澤㑹滹沱釡陽諸水由天津入海其勢浩大即
 不長水亦可舟楫通行今勿論也其一自城東分流
 經威縣南宮清河武城各村莊向東北亦由天津入
 海名清陽江又名黄路河對清河之沙土村有蔡河
 一道接黄路河之水可以入衛濟運即憲臺詳請引
[142-3b]
 漳入衛之處也惟是蔡河雖有河形現今無水地勢
 髙於黄路河五六尺不等自張寛村而東俱係民間
 承糧之地延袤二十餘里至武城之北三官廟方可
 引入運河若將蔡河穵掘深通引之濟運無論壊民
 田無數萬難開穵即使開穵成河則黄路河現今水
 小之時尚寛至二三丈五六丈之處不等一經水發
 汹湧浩瀚其勢莫當恐一綫之運河不能承受反有
 衝決之患也從此引漳入衛似不可也然更有説者
[142-4a]
 即使無虞亦止可濟武城以北之淺而武城以南之
 淺處尚多亦必不能使水逆流而上以濟之也今憲
 臺欲分漳濟運為萬世利而漳河原有入衛之處查
 直𨽻之成安縣柏寺營有通漳河之新河一道直至
 山東館陶之沙河即古之所名馬頰河者綿長一百
 二十餘里寛自一丈七八尺至二丈四五尺不等深
 自一丈七八尺至二尺四五寸不等獨至沙河因其
 淤成一片沙坡故接新河之水止有涓涓一滴入衛
[142-4b]
 惟無河身不能束水所以不暢若轉詳河撫兩院移
 咨直撫飭令成安諸縣將各管河道力為疏浚深通
 并檄館陶縣將沙河挑穵使有河身束水則漳河之
 水混混而暢流入衛矣漳水入衛既暢則衛水盛衛
 水盛則外河之水面自髙閘河之水亦不致建瓴而
 下而臨清迤北各州縣古淺之處不事疏浚而自無
 阻滯之慮矣且漳水既分入衛則直屬成安廣平諸
 邑沿河村莊禆益正復不淺運道民生均為有益呈
[142-5a]
 詳到道該本道查㸔得引漳入衛一案蓋縁外河並
 無旁流接濟每遇春夏之交天道亢晹重運經臨多
 有膠滯不前本道是以尋覓河流引水接濟無非為
 漕運起見查直𨽻清河縣東北漳河去衛河十有餘
 里出武城之北入運適值南旺大挑清河縣典史部
 夫於此詢其河形繪有草圖一紙所以詳請開浚奉
 憲批飭查勘隨行下河㕔督同武清二令勘議繪圖
 去後兹據詳稱引漳入衛之河即蔡河也雖有河形
[142-5b]
 地勢髙於黄路河五六尺不等黄路河者即漳河也
 縱使開挑成河止濟武城以北之淺不能濟武城以
 南之淺今議直𨽻之成安縣柏寺營有通漳河之新
 河一道經丘縣廣平縣魏縣元城縣館陶縣地方入
 衛共長一百二十里其丘縣廣平魏縣元城諸邑地
 方河形深寛各自不等獨至館陶縣地方沙河接連
 之處淤成一片沙坡水不能下將此段開通水即沛
 流入衛而館陶臨清清河武城恩縣一帶河路自無
[142-6a]
 淺阻之慮矣而於清河武城引漳入衛者其功更大
 既據該㕔議覆繪圖前來擬合呈詳候憲移咨直撫
 飭令成安諸邑各將新河再加疏浚深通并飭舘陶
 縣將沙河淤澱之處大加挑穵務接上源新河一律
 深通俾漳水沛達於衛庶於運道大有禆益矣 又
 為請引沁水入運以利漕艘以惠啇賈以救民生事
 切照 國家嵗漕數百萬糧以實京師全賴㑹通一
 河而㑹通一河又藉汶河之水至南旺分流濟運南
[142-6b]
 旺迤南尚有馬場數湖接濟南旺以北止有安山一湖
 而今已報租佃種矣所以毎逄天旱之年東昌一帶處
 處淺阻以至糧艘稽遲非一日矣厯來司河務者非不
 多方籌畫而卒無如之何也今查得沁河發源於山西
 由河南武陟縣東四十里朩欒店往東南㑹入黄河若
 將此河改来入南旺濟運則南北俱無淺阻之患矣但
 沁河之水微則利大則害須於引河頭建閘一座水小
 時開放濟運水大時下板閉閘使不為害仍宜于十月
[142-7a]
 以後開閘放水至五月初一日即行閉閘仍於閘外建
 築土壩使水不至閘則下源永無泛濫之虞此河由武
 陟獲嘉原武陽武至封丘劉廣挑通六里至王㐱莊即
 入荆隆口舊河由祥符長垣蘭陽東明曹縣定陶曹州
 至雙河集往東由鉅野縣安興墓廵檢司至鄆城縣東
 由宋家窪入南旺湖又由南旺湖北流出兼濟閘濟運
 又於上源北岸封丘縣劉廣分支河一道由長垣東明
 曹州開州濮州范縣夀張至東阿出沙河濟運又於曹
[142-7b]
 州雙河集分支河一道由鄆城汶上夀張陽穀東阿入
 棗林河出小閘濟運又於上源南岸長垣白茅集分支
 河一道由曹縣單縣金鄉栁溝河入魚臺南陽湖又於
 鄆城東分支河一道由鉅野嘉祥小黄河入濟寧牛頭
 河至魚臺亦歸南陽湖又由南陽湖至沛縣昭陽湖微
 山湖由徐州荆山口下邳州猫兒窩出彭家河口過
 運河入駱馬湖又由宿遷西寧橋厯桃源清河安東
 沭陽海州頭圖口大伊山下海但徐州荆山口已被
[142-8a]
 黄水淤墊即使挑穵隨挑隨淤必無善法須接沛縣
 太行隄建築攔黄隄一道由張谷山藺家山荆山口
 南至子房山使徐州以上黄河之水出黄河者仍由
 子房山下歸入黄河不惟荆山口之淤墊可以挑穵
 而邳州一帶之湖不致淹沒俱可為膏腴之田矣此
 河一成若慮張秋水大又可於大感應廟東建閘一
 座使水由曹家單薄入鹽河下海若於此處挑深成
 河而鹽船及商民船隻俱可以徃來且濮州范縣亦
[142-8b]
 免淹沒民田之患矣此河既成又可於戴村壩倣堽
 城壩制建石閘一座將戴村壩下汶河築壩堵塞使
 水由閘入運冬春水小又係清水則放入濟運伏秋
 水大恐有沙淤則堅閉石閘開坎河口使水由鹽河
 下海則南旺塘河免致淤墊而亦可省嵗嵗挑穵之
 費矣自注云引沁入運條陳河院䝉委筆帖式察夀/確查明白又䝉委北河㕔鄧之琮丈量估計銀
 十四萬兩後以陞任/江南臬司未經具題 沁河在武陟之東四里許朩
 欒店為入黄河之路其水勢由西北而東南至黄河
[142-9a]
 交㑹處尚有二十五里宜於朩欒店南沁河之東挑
 引河一道使之由東南而西北逆流而上河頭建草
 壩一座中留丈餘寛口門徃西北每里許建草壩一
 座須用四座重重闗鎻則水自不至於泛濫而為害
 又於四座草壩之中建石閘一座若遇山水泛漲則
 將石閘下板謹閉毋使東行若水十分大漲石閘恐
 不足恃則將四座草壩擇其易堵者下埽築堵使水
 全不能過則自不至為下源之害矣蓋以沁氷之性
[142-9b]
 微則利大則害不可不防也 沁河由朩欒店入黄
 河夫黄河之水至大而加以沁河之水尤大是以其害
 為最甚與其入黄河而為黄河之害何如入運河而
 為運河之利查陳橋至張秋原有舊河一道名為棗
 林河即金龍口舊河也可以穿運河至濟南府雒口
 下海不煩大為挑浚而朩欒店至張秋亦有沙河一
 道但乆經淤淺若由朩欒店挑浚至陳橋分為二河
 一由沙河入運一由棗林河入運而於張秋運河東
[142-10a]
 岸建閘以備蓄洩水大則啓板放水入海水小則閉
 板蓄水濟運而又於棗林河之雙河集建閘二座南
 運水小則閉北閘使之由小黄河牛頭河以濟南運
 至沭陽下海若北運水小則閉南閘放水北行以濟
 北運又於曹州之白茂建閘二座可以分水由曹縣
 城武單縣金鄉魚臺入南陽湖又於宋家窪開河一
 道冬月使水由小黄河入南旺湖蓄之以濟春運是
 此河一開既可以除黄河之害又可以資運河之利
[142-10b]
 可以使河南開封漕米由陳橋上船歸德之漕米由
 東明杜勝集上船可以不至衛輝府亦可不至小灘
 矣並可以興西北之水利使河南山東北直江南俱
 為水田其利真無窮也此區區一得之見不能無望
 於後之君子力為舉行耳居濟一得常桉沁水本濁/且横暴非 入漕恐反為
 害語詳萬厯十六年工部覆奏及常黄門勘理沁衛/二河疏中但張公中州土著侃侃指陳事似可行曽
先經以此面奏時遂寧公遂尼不行/ 皇帝垂問冡宰
 是年河南廵撫汪顥題為估計賈魯河建閘設壩等
[142-11a]
 事一䟽奉
㫖該部議奏圖併發部臣等㑹議得河南廵撫汪顥疏
 稱賈魯河建閘設壩濬河一案臣親詣查勘自賈魯
 河起由舊河身至黄河涯口止南北共計十里其緊
 接賈魯河之地名曰東趙由舊河身行七里有大堤
 一道名曰大隄頭自此而北再三里至黄河涯口其
 東南名為新莊應於迤新莊之黄河涯口築草壩一
 座至舊河既開勢必將大堤挑斷始可通水入黄此
[142-11b]
 處最為緊要應於隄根設石閘一座既資防患兼備
 疏蓄至引賈魯河入舊河身則東趙為受水之口少
 不堅壯則山水衝至既淹民田且壞河身應于東趙
 地方建石閘一座引受河水束之入黄二閘一壩以
 時啓閉可使賈魯河舟楫由黄入洛矣以上建閘設
 壩濬河并穵隄共估銀二萬九千七百一十六兩零
 應於前題准俸工建倉餘剰銀内動用查賈魯河建
 閘築壩濬河穵隄等工程先經九卿覆准在案今該
[142-12a]
 撫既經估計具題應如所題令其作速興工堅固建
 築所需工料銀兩于所捐俸工建造倉厫餘剰銀兩
 動用工完核減造册題銷聽工部核覆可也奉
㫖依議河南管河道治河檔案餘薈蕞云賈魯治河當/時頗費經營至今三百 年後猶䝉其利濟誠
 百世之永賴也作大河志者誤信石人一隻眼之語/謂賈魯治河以速元之亡不學無術此亦妄人也歟
聖祖仁皇帝康熙四十六年總河張鵬翮奉
上諭朕㸔微山湖水據土人云比四十四年大五尺著
諭河官放去三尺止留二尺濟運朕所諭亦係活法如
[142-12b]
或水大六尺總以留二尺濟運為主餘俱放去若只為
濟運不預為宣洩恐秋間雨多時即渰及民田今預作
宣洩之法不致水勢甚大則有利民間田地山東兖寧/
道册/
 是年總河張鵬翮奉
上諭指授將大墩分水處西岸草壩再加寛大挑清水
 多出黄水一分少入運河一分不致運河東壩受險
 鵬翮即行題估于四十七年修築加寛二丈週圍長
[142-13a]
 二十九丈分挑水勢敵黄濟運裏河㕔册/
聖祖仁皇帝康熙六十年正月十八日山東廵撫李樹
 德題為奉
㫖事查得河道漕運闗係甚重今嵗東省西三府雨澤
 稀少以致運河水勢微弱回空糧艘壅滯難行臣嚴
 飭沿河文武官弁竭力催儧方幸無誤今准總河趙
 咨稱東省運河乃糧艘經由之要津本部院親詣查
 閱見河道湖隄岸閘率多淤淺傾圮設遇旱暵之年
[142-13b]
 勢必阻誤運行所闗匪小東省河道工程乆奉
俞㫖歸并東撫管理為此咨明希即設法料理等因又
 據濟寧道宋基業詳稱汶河年乆沙積水不滿尺若
 遇旱乾之年一日僅可積一閘之水不能通漕暢流
 倘值暴水泛溢則東平汶上等處田禾叠見衝沒每
 嵗有大挑小挑而額費無多不能有濟相應亟請興
 工將汶河開濬俾可蓄水深流以濟漕運再查彭口
 一帶有昭陽微山西湖噴沙積於三洞橋内屢開屢
[142-14a]
 塞糧艘至此耽延時日相應亟請興工改挑新河一
 道躱避噴沙以䟽運道又滕嶧二縣朱姬莊呉家橋
 隄岸三百里外臨衛水大湖西風鼓浪土石打坍重
 運衝入千夫推挽單曹二縣之太行隄為兖西保障
 康熙四十九年隄殘走洩單縣㡬遭沈溺倘一疎虞
 不特單曹二縣人民廬舍即附近之金鄉魚臺鄆城
 濟寧等處亦皆受害相應亟請修築以固隄岸以上
 各處修濬工費浩繁節省估計必得五六十萬金方
[142-14b]
 能敷用相應詳請設法興修等情前來奏請借動積
 貯或量開事例捐補請
㫖批示 二月初三日九卿議覆東撫李樹德請開彭
 口新河事奉
㫖朕屢次閱河南廵于山東運道知之甚悉始山東之
民請欲開河後以不便復行堵塞其欲開欲塞皆有縁
故今李樹德請開新河九卿議遣大臣徃㸔須將從前
何年開過何年堵塞所以閉塞之故查明則開河之有
[142-15a]
利與否便知若此時不知詳察即行開濬兩三年後仍
欲堵塞則虚費國帑何益運道爾等將此㫖𫝊與九卿
知道 初四日大學士馬竒等議覆工部東撫李樹德
 折本啓奏奉
㫖這事情九卿遣堂官甚是朕屢次南廵曽細閱河道
留心于此是以扵河道情形知之甚悉此處不讓他人
雖欲不言而不得如山東運河自西河之水流入此河
從前百姓以為宜開通具呈亦曽開過後又具呈亦曽
[142-15b]
堵過開者何意堵者又何意務使悉此等縁故方可以
定其應開與否不然則虚耗錢糧矣山東運河俱係引
入滕縣嶧縣等湖之水以為糧運之助歴年來運河之
水至於淺少者皆因沿河傍湖一帶添開于山東地方
水田雖覺有益而未必有益於他處朕屢次往河道㸔
來汶河之水自修分水龍王廟分流之後七分南流三
分北流南流之水有一閘將此閘堵塞水俱北流古人
相地方之形勢就其髙下隨其水性而能為此者實屬
[142-16a]
善䇿再洪澤湖有民之村莊墳墓田宅甚多修髙家堰
隄以聚水使其自上流下以拒洪澤湖之水更為神妙
此處即朕躬亦不能承當即如暢春園一帶之河水俱
入田内是以流至京城者甚少永定河之水亦俱引入
田内是以每年四五月間水乾流絶河身沙壅偶有大
水流入被壅沙堵塞以致泛溢為此廵查得奔牛河將
清水引入永定河内此水長流不絶不但不致沙壅即
大水來時亦不致泛溢此處廵撫不知即九卿大臣亦
[142-16b]
俱不知或張鵬翮大畧曉得將此㫖爾等𫝊與九卿
 四月十七日内閣九卿等奉
上諭朕於河務留心最切經厯最深往年屢次閱河時
精力尚强親乗小舟不避水險各處周覧凡水泉源委
知之甚悉山東運河全賴衆泉流蓄微山諸湖以濟漕
運今山東多開稻田截湖水上流之泉以資灌溉上流
既截湖水自然無所蓄瀦安能濟運譬如治病者或吐
或㵼必因其人尚有精神若中無所有又焉能吐㵼乎
[142-17a]
地方官未明水之源流一任民間放水灌田以為愛惜
百姓不知漕運實因此而誤也若不許民間偷截水泉
則湖水易足湖水既足自能濟運矣今不講䆒本源但
見湖水日少湖身日淺徒事開浚假使湖身日深泉水
不繼雖費百萬帑金終何利益且將古人所置南北諸
閘將如之何古人置閘其逺近疎密皆因地形髙下水
勢緩急以為蓄洩或一地二閘或一二十里一閘確有
一定丈尺不可更易分水龍王廟閘座最闗緊要當時
[142-17b]
宋禮用白英老人之䇿築戴村壩以遏汶水導之出鵝
湖口入南旺湖然後分流南北以分水口為水脊蓋山
東登萊諸山之脈自關東來結為泰山是北幹分支之
一在黄河之東而黄河之西山脈自終南太乙南屆淮
汝為中幹分支之一黄河行乎兩支之中故昔時由天
津入海以後漸徙而南至淮安入海而登州以上馬谷
山以下從無黄河入海之跡者山脈限之也分水口之
水脊又為泰山分支之分脊處白英積數十年心思確
[142-18a]
有所見決為此議宋禮從之因勢均導南得七分北得
三分増修水閘以時啓閉漕運隨通此等胆識後人斷
斷不敢實亦不能得水平如是之準也今此二閘最宜
斟酌啓閉若洩於南則當閉北閘使分北之水亦歸於
南洩于北則當閉南閘使分南之水亦歸于北湖泉並
注南北合流雖有旱暵靡不有濟矣豈若從事開浚勞
費而無功乎往年山東百姓欲開新河朕恐其下流泛
濫禁而弗許今廵撫請開彭口新河此地一靣為微山
[142-18b]
湖一面為嶧縣諸山更從何處開鑿耶張鵬翮到山東
將朕此㫖詳諭廵撫申飭地方官令其相度泉源蓄積
湖水俾漕運無誤正易易耳黄河關係最大自元至明
嵗有衝決未有安瀾二十餘年如今日者然圖治巳治
保安巳安河工雖巳告成尤當時加廵視不可疎忽今
春多風而少雨恐秋間雨水必多地方官宜加意隄防
張鵬翮去㸔山東運河由臨清至韓莊閘離邳州不逺
併去㸔邳州低窪之水曽否洩出太行隄曹縣至單縣
[142-19a]
止亦當往㸔有好司官多帶兩員去彼地有用著之處
即留彼料理京抄/
 蓋聞儆余咨切迄今猶頌堯仁厎定功髙自昔獨推
 禹智欽惟我
聖祖仁皇帝亶聰作后至誠如神湛恩與江漢並深睿
 哲本源泉時出固已膏流率土澤洽海隅矣而河工
 一事獨厪
聖懐區畫精詳䂓模乆逺微特中外臣工罔能仰賛
[142-19b]
髙深即依古以來英明神睿之主亦罕有洞悉機宜審
 度形勢如此之盡善盡羙者也竊按東南漕運最關
 國計民生江河淮濟一不順軌輒與漕梗故治江治
 河治淮治濟總皆所以治運元明以來兩河嵗有衝
 決逮我
皇朝洪湯數警自黄水南徙入淮攝沙倒灌清流變為
 濁流輓輸㡬困縻金耗帑徒貽築舍之譏後海先河
 誰解祭川之義恭逄
[142-20a]
鑾輅六幸南工指授方畧闢海口修髙堰改運口使清
 水暢流刷黄二十餘年安瀾無恙屢頒
諭㫖叮嚀誥誡深切著明蓋作哲作謀實由
天縱之聖故㑹極歸極自爾地效其靈此誠曠代所無
 實屬生民未有乃漕運久經奠定而
宫廷倍切綢繆復降
圖治巳治保安巳安之上諭尤見我
聖祖淵鑑焦勞永懐善後凡兹臣庶茍能恪遵
[142-20b]
天語仰體
宸𠂻無怠無荒常心為防而身為障是彞是訓惟
帝有典而王有謨從此滄海波平無慮桃花春漲宣房
 築罷奚煩瓠子秋唫千百世永樂平成億萬禩咸歌
 清晏敷土濬川之績誠哉先後同揆呈疇錫洛之祥
 允矣古今並峙又豈特二十餘年之利賴巳也臣澤
 洪世受 國恩捐縻難報自維揚罷守以後効力河
 干浮湛於海防宿虹外河諸㕔量移監司仍専理河
[142-21a]
 務㡬三十載雖於
睿算精微不敢自詡窺測惟是辛劬畚鍤宵夜靡寧遑
 恤胼胝之勞時凛曠瘝之恥幸賴遭逄
聖世坐享休明聆大哉之
王言如綸如綍遡巍乎之
帝業式玊式金臣澤洪敢效賡颺自忘微陋謹拜手稽
 首恭紀於尾
 
[142-21b]
 
 
 
 
 
 
 
 行水金鑑巻一百四十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