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R2k0078 行水金鑑-清-傅澤洪 (master)


[025-1a]
欽定四庫全書
 行水金鑑巻二十五
          江南按察使傅澤洪撰
  河水
明世宗嘉靖二十年四月闕/ 以漕渠水涸遣太常官
往祭河淮諸神 五月丁亥命兵部右侍郎王以旂督
理河道 九月壬子詔復河道都御史郭持平俸及管
河郎中郭應奎等原職先是持平降俸三級應奎降職
[025-1b]
一級至是河通特復之從都御史王以旂言也明世宗/實録
 以旂字士招江寧人正徳/六年進士歴南右都御史
 嘉靖二十年黄河東決於大清口南竭四十里淮安/府志
明世宗嘉靖二十一年又鑿野雞岡上流李景髙等口
支河三導河東注以濟二洪明會/典六月癸丑巡按山東
監察御史楊本深趙繼本奏黄河孫繼口李景髙口扈
運口俱巳疏濬徐吕二洪水勢通行糧運無阻上覽奏
嘉悦詔加督治漕河兵部右侍郎王以旂俸一級總理
[025-2a]
河道都御史郭持平為工部右侍郎仍管理河道陞管
河郎中郭應奎等七員各一級員外郎封祖裔等一十
五員俸一級餘俱賞賚有差明世宗/實録
明世宗嘉靖二十二年二月丙子工部請加總理河道
尚書周用憲職庶便行事上以祖宗時治河官原無兼
職巳之明世宗/實録
 周用疏云今黄河每嵗冬春之時自西北演迤而來
 固亦未見大害逮乎夏秋霖潦時至吐洩不及震盪
[025-2b]
 衝激於斯為甚考之前代傳記黄河徙決於夏月者
 十之六七秋月者十之四五冬月葢無幾焉此其證
 也夫以數千里之黄河挾五六月之霖潦建瓴而下
 乃僅以河南開封府蘭陽縣以南之渦河與直𨽻徐
 州沛縣百數里之間拘而委之於淮其不至於横流
 潰決者實徼萬一之幸也夫今之黄河古之黄河也
 其自陜西西寧至山西河津所謂積石龍門合涇渭
 汭漆沮汾沁及伊洛瀍澗諸名川之水與納每嵗五
[025-3a]
 六月之霖潦古與今亦無少異然黄河所以有徙決
 之變者無他特以未入於海霖潦無所容也溝洫之
 為用説者曰備旱潦而巳其用以備旱潦者容水而
 巳故自溝洫至於海其為容水一也夫天下之水莫
 大於河天下有溝洫天下皆容水之地黄河何所不
 容天下皆修溝洫天下皆治水之人黄河何所不治
 水無不治則荒田何所不墾一舉而興天下之大利
 平天下之大患矣康濟/論
[025-3b]
 用字行之吴江人𢎞治十五年進士嘉靖中工刑二
 部尚書致仕久之以工部尚書起督河道數月改漕
 運未上召拜左都御史吏部尚書卒贈太子太保諡
 恭肅明史/稿
 嘉靖癸夘二十/二年王湛泉與齡為文選郎中起用周恭
 肅公以工部尚書總理河道忌王清勁者倡言河道
 無用尚書故事王以問余余曰永樂初開會通河尚
 書宋禮實始其事李西涯詩所謂幾度會通河上過
[025-4a]
 竟無人說宋尚書者是也景泰時河決張秋尚書石
 璞治之正徳中李燧亦以尚書治河嘉靖初江南白
 茅港之役李充嗣亦尚書也鄭曉/今言
 嘉靖二十三年小清河決公僉事山東築長隄禦之
 瀕河居民得無漂溺詔賜金綺王家屏撰兵部侍/郎吴嘉會墓志
 韓邦竒字汝節朝邑人正徳戊辰進士都察院右副
 都御史嘉靖二十三年總督河道歴南京刑部尚書
 山東全河備考西邦竒/卒諡恭簡見陜 通志
[025-4b]
明世宗嘉靖二十四年由野雞岡決而南至泗州合淮
入海遂溢䝉城五河臨淮等縣明㑹/典十二月甲寅前太
子太保兵部尚書劉天和卒賜祭𦵏贈少保諡莊襄天
和湖廣麻城人正徳戊辰進士歴巡撫甘肅陜西陞副
都御史總理河道工部侍郎改兵部總督三邉軍務拜
兵部尚書加太子太保尋召入提督團營以疾致仕卒
天和宇度𢎞亮有泛應才凡所敭歴去後必遺跡餘澤
為人所稱述至於治水防邉功能尤著在河道嘗手製
[025-5a]
乗沙量水等器在陜西嘗造單輪車及防火器三眼鎗
等後人皆遵用之明世宗/實録
 劉松石人知其花馬池之功而不知其工於治河如
 閘河之厎深淺不同故盈涸難定公於涸時一以棗
 林閘為準髙者窪之低者量留厎板閘如一遂為永
 利湧幢/小品
明世宗嘉靖二十五年又決曹縣溢入武城金鄉魚臺
單縣漂溺甚衆命總理河道都御史會同南北直𨽻山
[025-5b]
東河南撫按官議築曹縣等處不果明會/典
明世宗嘉靖二十六年二月甲申户科給事中陳棐疏
陳河道二事一除水患以祛民害謂大江以北地勢平
衍一遇霖潦輙被淹没宜放江南水田之法督責長吏
時加疏濬通其溝洫使田間溝水盡入於河一減河役
以蘇民困謂兩直𨽻山東河南先年設閘夫河夫堡夫
逺者徴銀近者給役以供黄河修築之用今皆積有盈
餘而嵗徴如故民實不堪宜量為減免待河工興舉銀
[025-6a]
力不敷仍舊徴派工部議覆報可 七月丙辰山東曹
縣河決城池漂沒人民死者甚衆工科都給事中劉大
直劾河道都御史詹瀚等得旨命巡按御史查覈以聞
已御史党承賜奏瀚及副使張九敘等隄防失䇿詔奪
瀚俸二月九敘等下御史逮問 十月戊辰提督漕運
署都督僉事萬表奏海口新河淤淺請調順天永平二
府及通州衛所軍民夫役挑濬工部覆奏從之明世宗/實録
 萬氏表云黄河自野雞岡而下分為二股其自東南
[025-6b]
 渦河而行者則為河身其自孫繼口出徐州小浮橋
 者則為支流然皆併合於淮以入海是故黄河入海
 舍淮無他道也如嘉靖庚子二洪水涸漕舟並阻議
 者謂黄河改流愚則曰非也夫河流遷改宜必有漫
 溢之處計今水道惟渦河孫繼口耳今孫繼口之出
 徐州者既淤則當泛溢於東南之渦河而渦河之水
 迄今亦微至可截以壩也斷可識矣葢自清河以至
 徐沛地勢隆擁節髙一節如往年黄河盛溢之時則
[025-7a]
 上漫濟寧其魯橋諸閘皆為淹沒而淮水亦幾浸城
 後水勢少降則自魚臺以出谷亭再降則由飛雲橋
 以出沛縣而淮水亦以次漸小又降而出徐州小浮
 橋則淮水亦漸平矣近年黄河之水日微故小浮橋
 之水淤塞宿遷桃源二小河亦塞今淮安河口合流
 入海之處可以褰裳而涉也此徐水之通塞實本於
 黄河之嬴縮豈闗於河之改流哉續文獻/通考
明世宗嘉靖二十七年正月癸未總理河道都御史詹
[025-7b]
瀚以河決曹縣及金鄉魚臺定陶城武等處奏乞於趙
皮寨等處多穿支河修築隄岸以捍水患詔可明世宗/實録
 公視河道曰利不當與水争智不當與水鬬汲汲惟
 枝河是開長隄是防其見於一政體明職守重運道
 諸疏可考也偶盜起曹單勢甚猖獗公掣河夫與之
 格鬭比當事者至則先巳撲滅矣其事不避難如此
 陞刑部右侍郎趙鏜撰刑部左侍郎燕峰詹公墓志/ 按公名瀚字汝約玉山人正徳辛
 未進/士
[025-8a]
 胡松之為河道也前使詹瀚以河決議開趙皮寨支
 河殺水勢公謂開趙皮不如孫家渡近省可十倍詹
 時佐司㓂力沮之而其督漕時以淮安新城據河衝
 時時潰版築公謂河不易抗宜徙而疏入海亦以遷
 去弗果然代公者後先卒用公議以濟他所創轉漕
 法洗清江浦宿蠧著為絜令王世貞撰工部尚書承/菴胡公行狀 按松字
 茂卿績谿人正/徳甲戌進士
 二十七年公總督漕運時河流忽東南注淮市㕓幾
[025-8b]
 大決議者以為必上聞公曰民危在旦夕而循故事
 待報此於避形迹為善非任事之體亟下令就決所
 築隄實土於破舟沈之旋壓以石水勢亦漸緩凡若
 干月費若干而隄成闊若干丈淮人賴之立碑於鎮
 河下以紀功徳吕本撰工部左侍郎龔公墓志未按/公名輝字實卿紹興人嘉靖癸 進
 士/
 方鈍字仲敏巴陵人正徳辛巳進士累官至户部尚
 書卒贈宫保諡簡肅湖廣通志嘉山東全河備考載/鈍督河在 靖二十八年鈍誤
[025-9a]
 作/純
明世宗嘉靖二十八年正月辛夘御史陳其學疏請久
任漕河都御史從之時韓士英胡松皆不逾月而罷故
其學云然明世宗/實録
 是年公為河南左參政時河決為患至不可禦公親
 歴決所授吏成法所費不踰萬緡而隄固河寧民無
 墊溺南刑部尚書馮公家狀丙按公名/岳字望之慈谿人嘉靖 戌進士
 汪宗元字子元崇陽人嘉靖已丑進士歴副都御史
[025-9b]
 督理河道漕流以通嚴嵩嫌其不附已罷為福建參
 政歴通政使致仕湖廣通志在山東全河備考載/宗元督河 嘉靖二十九年
明世宗嘉靖二十九年六月癸夘命總理河道右副都
御史何鼇總督漕運兼巡撫鳯陽等處明世宗實録隂/鼇字巨卿山
 人正徳丁丑進/士歴刑部尚書
明世宗嘉靖三十年七月已亥漕運都御史應檟奏先
年黄河入海之道疏通無滯故開清河口通黄河之流
以濟運道今黄河入海下流如澗口安東等處俱漲塞
[025-10a]
河流壅而漸髙瀉入清河口泥沙停淤屢浚屢塞兹欲
使黄河之水不入清河口須鑿澗口以決壅滯疏支河
以殺水勢工力浩繁未敢輕議勘得三里溝在淮河下
流黄河未合之上淮水清多濁少議者未宜閉清河口
開三里溝至通濟橋使船由三里溝出淮河達黄河且
道里甚近工費不多欲除河患無以易此疏下工部議
覆奏從之明世宗/實録
明世宗嘉靖三十一年三月甲午改總督河道都察院
[025-10b]
右副都御史連鑛總督漕運兼巡撫鳯陽 已亥陞河
南左布政使曾鈞為都察院右副都御史總理河道
八月乙未河決徐州自徐州房村至邳州新安等處運
道淤阻五十里御史黄國用以聞詔督河漕大臣先議
通運船以次塞決疏淺并條列利弊具奏 十月壬申
以河決免徴安東縣馬 十二月壬子河道都御史曾
鈞奏上治河方略自房村集至雙溝曲頭諸處當浚自
徐髙廟至邳州沂河諸處當築隄約工費當用銀十一
[025-11a]
萬三千餘兩有竒乞發淮揚餘鹽并鄰省事例銀兩協
濟其諸省解京掠剰河道及南直𨽻贓罰等銀亦宜暫
留以助大工工部覆議上曰河患異常所在有司漫不
經心姑記罪候處鈞所請修浚銀兩俱依擬仍令會同
漕運都御史連鑛以實舉行自後河道錢糧别衙門不
許擅自動支明世宗/實録是年又決房村至曲頭集凡決四
處淤四十餘里命官濬之役夫五萬餘三閲月而成明/㑹
 典嘉鑛字伯全永寧/人 靖丙戍進士
[025-11b]
 曾鈞字廷和進賢人嘉靖十一年進士三十一年以
 副都御史總理河道徐邳等十七州縣連被水患帝
 憂之趣上方略鈞請濬劉伶臺至赤晏廟八十里築
 草灣老黄河口增尚家堰長隄繕新莊築舊牐閲數
 月成進工部右侍郎治河四年入為南京刑部右侍
 郎明史/槀
明世宗嘉靖三十二年正月戊寅朔遣刑部左侍郎吴
鵬賑徐邳等州先是大學士嚴嵩等疏言徐邳等十七
[025-12a]
州縣連被水患饑民甚衆而剽劫吏不能禁恐生他變
乞命户部給發餘鹽銀兩及徐淮等倉存留糧米選差
大臣出賑仍令工部行巡撫及河道官急將黄河下流
設法疏濬令水歸故道百姓有室廬田可依得以安堵
上命河道都御史曾鈞漕運都御史連鑛作速勘處以
聞至是鈞等奏謂劉伶臺至赤晏廟凡八十里乃黄河
下流頃為淤沙壅塞以致奔潰此其疏濬所最先者次
則草灣老黄河口衝決淹沒安東一縣亦當急築既成
[025-12b]
之後宜築長隄磯觜以備衝撃又三里溝新河口比舊
口水髙六尺若開舊口雖有沙淤之患而為害稍輕若
開新口未免淹沒之虞而漕舟頗便宜將新口暫閉建
置閘座及將髙家堰增築長隄原建新莊等閘加石修
砌以遏横流但挑築工料計用銀十三萬九百餘兩乞
發淮揚滸墅二鈔闗并蕪杭二抽分銀兩解用工部覆
議從之巳命發淮徐食米麥四萬石運司餘鹽銀五萬
兩遣刑部左侍郎吴鵬往賑之 二月辛酉大學士嚴
[025-13a]
嵩李本言頃徐邳水患挑濬幾成一夕水湧旋淤前功
盡棄其或湧或淤若有神使請遣太常官齎香帛往授
各巡撫官祭大河泰山沂山金龍廟等神從之 閏三
月辛酉刑部左侍郎兼僉都御史吴鵬河道都御史曾
鈞等奏言黄河自古為患其治之之術不過疏濬塞三
法而巳比年淮徐水患議者謂海口積沙壅閼下流所
致今臣親歴其地販鬻之舟往來無滯乃知積沙之說
出自傳聞無容議矣惟草灣老黄河口劉伶臺宜挑浚
[025-13b]
築塞使水復故道不致横潰三里溝新開河口迎納泗
水清流可以避黄河之衝墊宜創建閘座以時啓閉但
工費不貲乞於常鎮二府糧銀數内量給接濟臣又惟
黄河西來萬餘里匯納百川古疏九河以殺之猶莫能
支今自河南以下全派經徐出清河滙淮以趨於海而
無所分其流益壯其勢益決徐邳一帶頻年衝潰湮淤
之患皆上源少分殺之故也宜於徐州上流至河南開
封等處地方相度舊道擇其便利者疏濬支河一二處
[025-14a]
以分殺水勢為永圖之利疏入詔如議惟分殺黄河上
流令鵬鈞會同河南撫按官勘處以聞明世宗/實録
 是年夏四月遣侍郎吴鵬來視趙皮寨孫家渡二支
 河初河決曹縣都御史詹瀚欲殺水勢乃上疏請開
 趙皮寨之支河計役夫八萬有竒明年都御史胡松
 上疏請開孫家渡之支河計役夫六萬有竒二疏俱
 下河南山東撫按藩臬臣議之河南/通志
 是年黄水衝草灣河時通時塞淮安/府志
[025-14b]
明世宗嘉靖三十四年正月丙辰工部尚書吴鵬奏邇
者黄河衝決飛雲橋於是昭陽湖水櫃淤為平阜今與
運河無涉櫃外餘田四百九十餘頃悉召民佃種人授
田五十畆每畆徴銀三分以備河道之用日後或於河
渠有濟仍退還官其馬場南旺安山等三湖水櫃不在
此例 十月辛未改總理河道工部右侍郎兼都察院
右僉都御史曾鈞為南京刑部右侍郎 庚辰陞大理
寺左少卿胡植為都察院右僉都御史總理河道明世/宗實
[025-15a]
 録未植字立之南昌人嘉靖/乙 進士前後兩任總河
明世宗嘉靖三十五年四月戊戌以孫應奎為右副都
御史總理河道明世宗實録靖應奎字文/卿餘姚人嘉 巳丑進士
明世宗嘉靖三十六年九月丙子陞陜西左布政使王
廷為都察院右副都御史總理河道明世宗實録人廷/字子正南充 嘉
 靖壬辰進士歴南京户部右/侍郎左都御史卒諡恭節
明世宗嘉靖三十七年淤新集趨叚家口析為六支入
運河又由碭山趨郭貫樓析為五支出小浮橋會徐州
[025-15b]
明會/典
 是年新集淤七月忽向東北衝成大河而新集河由
 曹縣循夏邑丁家道司家道出蕭縣薊門由小浮橋
 入洪七月淤凡二百五十餘里趨東北叚家口析為
 六股曰大溜溝小溜溝秦溝濁河胭脂溝飛雲橋俱
 由運河至徐洪又分一股由碭山堅城集下郭貫樓
 又析五小股為龍溝母河梁樓溝楊氏溝胡店溝亦
 由小浮橋會徐洪河分為十一流遂淤然分多則勢
[025-16a]
 弱勢弱則併淤之機也河防/一覽
 是年河北徙新集淤而為陸二百五十餘里視故道
 髙三丈有竒河分流弱離為十一河南山東徐邳皆
 苦之明紀事/本末
明世宗嘉靖三十八年二月甲辰河南巡撫章煥言汴
城以河為帶其初河從西來勢本東流數十年間南岸
傾頽北岸淤塞漸成横溢宜於翟家口大開河口以殺
其勢别挑支河培築隄岸以圖永久請差部臣經略詔
[025-16b]
行其議部臣止勿遣明世宗/實録
 嘉靖三十入年公巡撫河南先是河決逼汴城周藩
 上言龍卵示變水災異常不即改復患且滋甚詔下
 所司集議大役且興屬公至源委堙決所繇乃決䇿
 曰因勢利導修塞足矣改復何為於是條上利便上
 可其奏民不勞而河卒還故道都察院左都御史臨/溪張公墓志 公名
 永明字鍾誠號臨溪烏/程人嘉靖乙未進士
明世宗嘉靖三十九年三月壬午陞南京太僕寺卿林
[025-17a]
應亮為都察院右副都御史總理河道 十月乙巳起
服闋總理河道右僉都御史胡植仍總理河道明世宗/實録
 應亮字熈載侯官人嘉靖壬/辰進士歴南京户部右侍郎
明世宗嘉靖四十年四月戊戌命總理河道都察院右
僉都御史胡植囘院協理 丁未陞右侍郎光禄寺卿
孫植為都察院右僉都御史總理河道 十一月甲寅
陞總理河道右僉都御史孫植為南京大理寺卿 十
二月丁夘陞大理寺左少卿王士翹為都察院右僉都
[025-17b]
御史總理河道明世宗實録南植字斯立平湖人嘉靖/乙未進士歴 京刑部尚書 士翹字
 民瞻安福人嘉靖戊戌進士數年以來總河之/陞遷席不暇暖亦由於河上之無所事事也
明世宗嘉靖四十二年四月甲寅陞總督河道都察院
右僉都御史王士翹為右副都御史提督南京糧儲
乙亥陞提督撫治鄖陽右僉都御史吴桂芳為右副都
御史總理河道 九月乙已陞總理河道都察院右副
都御史吴桂芳為兵部右侍郎兼右僉都御史提督兩
廣軍務兼理巡撫 十月乙未以李遷為工部右侍郎
[025-18a]
總理河道明世宗實録子桂芳未任總河即陞兩廣巡/撫 李遷字 安新建人嘉靖二十年進士
 歴刑部尚書卒諡恭介遷歴中外/三十年不妄取一錢見明史藁
明世宗嘉靖四十三年二月乙巳陞南京户部右侍郎
陳堯為工部右侍郎兼都察院右僉都御史總理河道
 五月壬子河道僉都御史王士翹罷士翹疏舉方面
官至四十五人而考察閒住副使雷夢麟亦以賢能陞
任薦給事中趙灼劾其違例市恩士翹坐罷明世宗/實録
 嘉靖四十三年公總理河道比嵗水溢奏蠲江北樁
[025-18b]
 草河夫逋賦三萬緡會黄河由溜溝入漕淤上流數
 十里費以萬計者二方議興工適河水出飛雲橋淤
 悉衝去其後淤沛下百二十里大害漕公遣小艇得
 古廟碑刁陽湖遂引漕舟悉由湖陵城入即河塞漕
 如期巳改刑部右侍郎公始為郎以水部出治清江
 浦所至審擇便利人至今法之汪道昆刑部左侍郎/陳公墓志 按公名
 堯字敬甫通州人/嘉靖乙未進士
明世宗嘉靖四十四年五月/甲辰山西巡撫萬恭奏山
[025-19a]
西河邉東起老牛灣西及河曲與套虜止隔一水先年
拒牆而守至嘉靖壬寅總兵官王繼祖始倡打氷之說
迄今二十餘年因循不改朔風嚴凝随打随結軍士寒
苦不支然於防禦終無足恃今如臣計則自險崖逮隂
灣至石門為次衝當漸築牆者亦二十里築以三千人
三月可完極衝所費不過五千金然後及於次衝則事
可漸舉夫守牆則逸而有成打氷則虜常可伺以乗我
之敝况昔之虜患以冬春今之虜患以夏秋夏秋水淺
[025-19b]
虜褰裳可渡氷何足恃哉此收復河防之大計也山西
内邉自刑平而西至於老營堡五百里外以大同為障
而虜屢冦節年犯山西率由平虜以西而入者葢自平
虜以東則有威逺大同左右五堡等兵馬氣勢聫絡自
平虜西至編虜老則四顧荒漠墩堡為墟朔州乃河之
西鴈門陽方諸要害之處遂為虜衝烽火傳報俱不以
時至此剥牀及膚患也今如臣計則自老營東二十里
為賈家屹屹又東二十里為乃河又東二十一里為顧
[025-20a]
家堡又東二十里為平虜衛廢堡悉在急宜修舉每堡
設軍五百人每五里為立一墩軍勢相連火烽相接逺
續大同之手足近復朔州之膏腴東接平虜之血脈南
固陽方之門户北明三闗之耳目西通老營之咽喉此
修復邉防之大計也以上二計臣任其必可行而工費
亦不必取之内帑河牆之費則括諸司贓罰乃河之費
則改班軍折糧庶幾一勞永逸禦虜之䇿無出於此疏
入詔先從其河防事命興工修築乃河事宜仍㑹同大
[025-20b]
同撫臣詳議行 庚戌改總理河道工部右侍郎陳堯
為刑部右侍郎 丙辰陞右僉都御史孫慎為右副都
御史總理河道 七月癸夘河決沛縣等處運道淤塞
百餘里 八月癸未改南京刑部尚書朱衡為工部尚
書兼都察院右副都御史總理河道及漕運事務 辛
夘以徐邳河淤命總理河道尚書朱衡祭告大河東岳
等神 十月丙子命總理河道都察院右副都御史孫
慎囘籍候用時河患方亟被命遷延不即赴任都給事
[025-21a]
中王元春疏劾之故有是命 十一月甲午朔總理河
道漕運工部尚書朱衡劾奏管理曹濮副使柴淶怠緩
不任事宜從調處并乞申飭河道漕運二臣協心共濟
毋分彼此仍行各濵河巡撫駐劄近地以便咨確且親
督所屬共圖成績詔從之 已亥陞大理寺左少卿潘
季馴為都察院右僉都御史總理河道明世宗/實録是年郭
貫樓淤遂決華山出飛雲橋截沛以入昭陽湖北泛湖
陵城孟陽泊至穀亭南溢於徐命官往治乃接六年所
[025-21b]
鑿故跡役夫浚之為南陽新河又疏舊河自留城至境
山又隄馬家橋遏河流出飛雲橋者使盡歸秦溝魚沛
横流始絶惟茶城時有淺阻明㑹/典
 是年七月河水大淤全河南遶沛縣戚山入秦溝北
 遶豐縣華山漫入秦溝接大小溜溝泛濫入運河至
 湖陵城口漫散湖陂從沙河至二洪八月工部尚書
 朱衡乃請開都御史盛應期原議新河自南陽至留
 城僉都御史潘季馴請接浚留城舊河并力挑浚八
[025-22a]
 閱月而成河防/一覽
 先是四十三年上六股皆淤而統㑹於秦溝迨四十
 四年水汎異常決新集塞龎家屯向東又出飛雲橋
 漫成巨浸迤而南注由秦溝直射茶城而經徐入淮
 矣蕭縣/志
 
 
 
[025-22b]
 
 
 
 
 
 
 
 行水金鑑巻二十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