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R2k0078 行水金鑑-清-傅澤洪 (master)


[026-1a]
欽定四庫全書
 行水金鑑巻二十六
          江南按察使傅澤洪撰
  河水
明世宗嘉靖四十五年六月癸酉河決馬家橋等處新
隄總理河道尚書朱衡都御史潘季馴以聞工部議覆
請令衡等亟為經理仍及水盛之時親詣黄河上流督
率有司視某處故道可復某處新河可開務圖上䇿以
[026-1b]
弭後患從之 十一月壬午總理河道都御史潘季馴
以憂去吏部言治河尚書朱衡心計精明足當大任今
河業巳有緒宜即以河道事使衡兼之待其遷轉之日
仍舊復設河道都御史報可明世宗/實録
 是年黄河復決沛縣飛雲橋二三等鋪東流衝運河
 亦由湖陵城口入湖坡平地水盈丈許上下百里漕
 渠無迹九月馬家橋隄成障水使之南趨秦溝冬沛
 縣水斷流續文獻/通考
[026-2a]
 時河盡北徙決沛之飛雲橋横截逆流東行踰漕入
 昭陽湖泛濫而東平地水丈餘散漫徐州從沙河至
 二洪浩渺無際而河變極矣明紀事/本末
 乙丑公以久次擢南京刑部尚書㑹河決徐方運道
 湮塞上憂之改工部尚書兼右副都御史總理河漕
 公日夜馳至徐方率四部人吏行視河所決道漲為
 平陸浚之沙隨水壅淖不可足其旁横流汗漫舟行
 樹杪力無所施則下令吏民父老有能以河事獻者
[026-2b]
 立召見口對久乃得新渠䂓度焉于慎行作鎮山朱/公行狀 公名衡
 字士南萬安人嘉靖壬/辰進士新渠詳見運河
 公晉都察院右僉都御史總理河道乙丑河決沛縣
 破三沽閘漕道為梗議者言欲徙閘夏鎮従南陽至
 留城出茶城口就高卬避漫流便天子以為然命大
 司空衡督理以公副公分工受事躬行畚鍤間十旬
 竣事省原估三之一尋丁内艱河工成詔褒録公晉
 右副都御史申時行撰宫保尚/書潘公季馴傳
[026-3a]
 黄決沛縣之飛雲橋榖亭沙河留城境山一帶河渠
 盡塞公遡流而西問故道扵土老篙師喟然歎曰漢
 瓠子之役沉璧投馬不過曰復江南舊跡而巳其後
 賈魯亦一切以復故為主宜仍三沽故道便而夏鎮
 業有成議遂躬行督相不三旬告成王錫爵撰印/川潘公墓志
 乙丑補工科給事中先是河決曹縣防河使者疏請
 開趙皮寨孫家渡以殺水勢特遣侍郎吳鵬都御史
 曽鈞董其役公上書極陳闗係祖陵周藩至急乃不
[026-3b]
 果開至是當事者仍議徐沛運道淤平宜亟開汴河
 以疏黄水漫流公援證往事反覆辨其不可大略謂
 汴河肇開自隋下通宿泗而達廣陵數百年來湮没
 殆盡即欲開鑿糜費不貲使開之水即行勢必南走
 泗州寢園可虞使開之水不至匪徒無益誤奪時日
 運道之治反後已時韙其言開汴之議竟寢晉尚寳
 司少卿程紹作徐公𫝊辛按公名自/得雍丘人嘉靖 丑進士
明穆宗隆慶元年正月/甲申先是河決沛縣議者請修
[026-4a]
復運河故道乃勘議新集郭貫樓等處上源巳而總理
河道尚書朱衡言古之治河惟欲避害而今之治河又
欲資其利故河流出境山以北則閘河淤出徐州以南
則二洪涸惟出自境山至徐州小浮橋四十餘里間乃
兩利而無害自黄河横流碭山郭貫樓支河皆巳淤塞
改從華山分為南北二支南出秦溝正在境山以南五
里許此誠運河之利也惟北出沛縣西及飛雲橋逆上
魚臺為患甚大聖慈不忍沛縣魚臺之民横罹水災拳
[026-4b]
拳欲開故道臣等仰體聖心亦有勘議上源之請但考
之地形參之輿論其不可者有五自新集至兩河口皆
平原高阜無寸尺故道可因即欲濬深無異穿井郭貫
樓至龍溝一帶頗有河形又係新&KR0782無可駐足譬諸取
飴扵&KR0902隨取隨滿其不可一也黄河所經鮮不為患由
新集則商虞夏邑受之由郭貫樓則蕭碭受之今改復
故道則魚沛之禍復移蕭碭其不可二也黄河西注華
山勢若建瓴又無涯涘欲従中鑿渠挽水南向必當築
[026-5a]
壩横截遏其東奔於狂瀾巨浸之中築數里之壩為力
甚難其不可三也役夫三十三萬曠日持久勞民扵旣
疲之餘徼功於難必之地騷動三省其不可四也大役
踵興工費以數百萬計匱乏之後措置無䇿一有不繼
前功盡隳其不可五也臣以為上源之議可罷惟開廣
秦溝使下流通行修築南長隄以防奔潰可以甦魚沛
昏墊之民工部請従衡議上曰可 二月甲午總理河
道工部尚書兼都察院右都御史朱衡奉詔自陳乞休
[026-5b]
不允 十一月丁卯陞刑部浙江司郎中方良曙為河
南按察使副使治河明穆宗/實録
明穆宗隆慶二年六月乙酉總理河道漕運工部尚書
兼都察院右副都御史朱衡以疾乞休不允 九月已
已命總河尚書朱衡回部 庚午起服闋都察院右副
都御史翁大立以原職總理河道 十月戊戌詔以兩
淮運司挑河銀三千兩發徐吕二洪協濟河夫之費従
總理屯鹽都御史龎尚鵬奏也明穆宗/實録
[026-6a]
明穆宗隆慶三年二月庚子總河都御史翁大立奏言
國家張官置吏為治河計至詳密矣然往往能收臨患
焦爛之功而未有先事徙薪之䇿以懲怠擊惰之法大
疎也稽之律令凡失時不修隄防者罪止笞杖是以當
事者率漫然視之請自今更令隄防不効者府佐及州
縣正官俱以差降級并管河副使與職專守巡者俱治
罪工部覆行其言因陳漕渠視黄河以為通塞黄河變
遷自古不常乞并敕大立及時疏濬下流建築遥隄以
[026-6b]
備之報可 七月壬午河決沛縣自考城虞城曹單豐
沛抵徐俱罹其害漂没田廬不可勝數漕舟二千餘皆
阻邳州不得進總理河道都御史翁大立以聞工部尚
書朱衡覆奏茶城淤塞宜俟水退乃可疏濬獨徐沛災
民流移困苦宜令户部亟議賑濟以安人心户部覆如
衡言請以淮揚商稅及撫按贓贖備賑倉糧賑䘏貧民
仍敕河道諸臣設法疏濬支渠或置船盤剥勿令漕舟
阻滯上是之 庚寅工科都給事中嚴用和言黄河再
[026-7a]
溢震蕩徐沛運道為梗宜飭所司塞決口挑濬&KR0782沙以
紓目前之急其治河經久之䇿宜行河道及撫按官悉
心計處扵是工部言今河流稍平漕舟以次而進其諸
隄堰閘壩可以漸修無足為慮惟沛縣黄水之横溢倐
去倐來則民命不堪秦濁河口之&KR0782沙隨疏隨壅則運
道終阻誠宜及時講求為一勞永逸之計然臣以為黄
河為患自周漢至今未有能久治而不決之術要在因
勢利導隨敝修補而巳今沛縣東隄巳完而縣城南至
[026-7b]
境山西隄未及舉修宜亟加興築以遏沛河之溢其秦
濁二河易&KR0782難疏宜扵梁山之南别開一渠逺避黄水
以免沙&KR0782之患計無便扵此者至欲多開故道以殺河
勢則臣以為不可夫漢武力罷扵瓠子之工宋人禍基
扵回河之役即嘉靖中開濬孫家渡等處費出不貲旋
即壅塞未有能出竒䇿使河受約束者也上是其言
已亥總河翁大立奏洪水為患在北則廣大河間在南
則淮揚徐沛在河南則開歸彰衛在山東則兖濟東昌
[026-8a]
人民嗸嗸愁苦萬狀宜令户部轉行漕司以最後漕糧
收貯徐州廣運倉平價出糶以救災民及他州郡咸議
蠲䘏則可以活數百萬之命時工科都給事中嚴用和
亦以為言户部覆請留漕糧三萬石賑濟工部請行河
道諸臣及時繕修隄閘壩堰其茶城西岸曹單河隄以
屬大立南直隸淮河口等處山東臨清徳州等處河南
虞城夏邑等處決口屬各巡撫經理務刻期竣事上皆
從之 八月丁已總理河道都御史翁大立請發河南
[026-8b]
山東淮揚河夫樁草銀一萬兩預糴粟麥貯之倉庾以
備明年河工及賑濟之用従之 庚申以洪水為患命
總河翁大立祭大河大濟之神巡撫鳯陽侍郎趙孔昭
祭大江大淮之神 九月丙子總河翁大立言陛下念
濵河之民重罹水災特下蠲租之令更發内帑以賑之
不勝大幸顧閭閻窮苦之狀宫禁䆳逺有不盡見聞者
臣謹繪圖十二以獻一曰水次兊軍二曰漕河築隄三
曰黄河驟漲四曰昏夜守隄五曰糧船過洪六曰黄河
[026-9a]
捲埽七曰茶城撈淺八曰洪水衝城九曰風雨異常十
曰海潮嘯溢十一曰災民避水十二曰糧船漂没險阻
艱難備載之矣陛下惠然省覽知大官之膳餼皆軍民
膏血必有惻然傷之者且今時事可深慮者五東南財
賦之藪而江海泛濫粒米不登鞭撻雖加徒隕民命此
京儲可慮一也邊鎭闗隘洪水衝激墩堡傾頽何恃以
守此外患可慮二也直𨽻山東河南皆股肱之郡霖雨
既久城郭不完積貯空虚振貸無䇿卒有宼盜何以備
[026-9b]
之此内地可慮三也海徼之間颶風鼓浪兵船戰士悉
被漂沉此海防可慮四也淮浙産鹽之場鹹泥盡衝團
竈盡廢此國課可慮五也願陛下以此五患十二圖召
公卿輔弼之臣與共計之求所以消弭變異者無為文
具上以圖留覽下其章扵所司明穆宗/實録
 是年七月河水溢自清河抵淮安城西淤者三十餘
 里決方信二壩出海平地水深丈餘寳應湖隄崩壞
 山東莒郯諸處水溢従沂河直河入邳州人民溺焉
[026-10a]
 明紀事/本末
 是年黄河及南直𨽻山東河南俱大漲秋復海嘯徐
 邳豐沛一望無際尚書朱衡開回回墓河上通昭陽
 湖湖陵城河口以洩坡水凡二千六百餘丈河道都
 御史翁大立奏開鴻溝廢渠自昭陽湖中以達鴻溝
 自鴻溝以達李家口自李家口以達回回墓而東出
 留城閘河計長六十餘里墾民田數千頃三閱月告
 成滕沛利之 按沽沛舊河湮塞朱公奏開新河比
[026-10b]
 舊河徙東三十餘里然新河餘流舊河積水猶浸昭
 陽湖至是開鴻溝廢渠則新舊河俱得宣洩鴻溝廢
 渠在新河以西昭陽以東乃往年沙薛二水従此以
 入舊河者自舊河淤而此渠亦淤其半故廢今所開
 即此南河/全考
明穆宗隆慶四年三月丁酉直𨽻巡按御史張問明奏
留蘇松常鎮四府罰贖銀一萬兩濟河工用兼賑饑民
許之 四月乙已以兵科都給事中温純言更命河道
[026-11a]
都御史加提督軍務職銜以南直𨽻之淮揚頴徐北直
隸之大名天津河南之睢陳山東之臨沂及添設曹濮
道各兵備官屬焉 七月壬辰時山東沙薛汶泗諸水
驟溢決仲家淺等處而黄河暴至茶城復淤扵是侍郎
翁大立言今山水甚盛由梁山之下張孤山之東内花
山之西南出戚家港合於黄河宜逐加開濬依山築隄
以避秦溝濁河歲歲漲淤之患此所謂因勢而利導不
與黄河争尺寸之地者也工部是其議請令大立督所
[026-11b]
司相度舉行従之 癸已改工部右侍郎翁大立為兵
部左侍郎 八月丁酉起原任都察院右副都御史潘
季馴總理河道提督軍務此再任/總河也 九月甲戌河決邳
州自睢寧白浪淺至宿遷小河口淤百八十里運船千餘
不得進侍郎翁大立言邇來黄河之患不在河南山東
豐沛而專在徐邳故先欲開泇口河以逺河勢開蕭縣
河以殺河流者正為浮沙擁聚河面増髙為異日慮耳
今秋水洊至横溢為災臣以為權宜之計在棄故道而
[026-12a]
就新衝經久之䇿在開泇河以避洪水議無出此兩者
惟上決擇扵是都給事中龍光御史孫裔興等皆以為
言請罰治河道諸臣責以後效令及時疏塞以通漕舟
工部覆奏往時黄河自劉大夏設官布置而河南之患
息自嘉靖初曹單築長隄而山東之患息自近年改成
新河而豐沛之患息非必河自順軌由人力勝也今既
不能引他水以濟漕而新衝之渠卒未可就惟築塞決
口如曩時房村方略則故道宜可通至於泇口之議雖
[026-12b]
工費不貲而一勞永逸比歲歲疏鑿費亦自省宜令大
立躬自相度條其利害以聞其管河官員俱令戴罪任
事俟河通奏請上是之 十月庚申總河侍郎翁大立
言臣竊計治邳閼阻之䇿有三一開泇口一就新衝一
復故道然三者利害恒相參焉從馬家橋經利國監入
泇口出邳州則可以避秦溝河徐河徐吕二洪之險引
薛河鴻溝之水灌河水陸通行諸驛遞分司略可併省
而徐邳東鄙之民亦漸復業其便者五然而山水驟發
[026-13a]
則須多張水門廣開水櫃利國監多伏石須紆回避之
即河巳成猶當勞費數年而後可久其為不便者三此
開泇口之利害也従曲頭集抵莊官樓河所衝刷久自
成渠勞費不多而道理更近且河入睢寧必不南決又
無徐邳横射之患匙頭灣之險而平野築隄可免齧蝕
其便者五然曲頭集截河大壩費亦不貲新隄難固水
至復決又當廢睢寧一縣併扵邳州其為不便者三此
就新衝之利害也復故道則二總漕粮得水可濟漕舟
[026-13b]
九百有餘即出可以還百年運道可以振業徐州而存
睢寧便者四然而百數十里之淤視房村工費尤鉅置
沙兩涯勢易崩塞埽灣築隄雖築不固且河流所棄多
不能復不便者四此復故道之利害也請以臣三䇿下
工部定議行河道漕司撫按諸臣協同舉事以責成功
又言河工以錢糧為本以得人任事為要復條上計處
工費借留漕銀議留漕米查理船稅起調夫役選用官
員奬勵才賢監督工程八事疏下工部仍請復故道以
[026-14a]
濟目前之急其開鑿泇口之議令大立熟計以聞無持
兩可其所陳八事多可采用上皆允行 十一月癸亥
工部郎中張純議以徐吕二洪之間漸成塡淤河隄寢
薄假令來年水溢必有衝決之患請自徐邳至淮繕治
兩涯増髙倍薄仍築遥堤以防不測工部是其議請命
都御史潘季馴勘詳以聞巳而季馴言築隄之法有二
近者所以束湍悍之流逺者所以待衝決之患皆為上
䇿顧工費不貲動以巨萬當此財殫力疲之㑹安所措
[026-14b]
其手足耶宜以見築縷水壩増益髙厚曲加保護姑為
目前之計従之 十二月乙未總督漕運户部左侍郎
趙孔昭上疏自劾孔昭已得旨還部而代者未至㑹河
決運阻乃引罪乞罷不許 壬子户部覆河道都御史
潘季馴奏請量留漕糧三萬石漕庫銀一萬二千兩以河
工船稅銀抵還太倉其舊任河道都御史今陞兵部侍
郎翁大立業巳交代難復行事宜令赴京供職明穆宗/實録
是年又決邳州注睢寧出小河口自曹家口至直河淤
[026-15a]
百餘里命官濬之復故渠盡塞諸決口明㑹/典
 是年七月黄河暴漲決縣治之曲頭集王家口馬家
 淺等處淤墊一百餘里俱為平陸睢寧/縣志
 庚午河稍南徙決睢寧瀦其陸百五十里皆為平野
 公復以故節來蒞事而廢址盡復其所浚築深厚再
 倍扵故河而費半之出官民之舟扵積淤者以萬數
 王錫爵撰潘/公季馴墓志
 公塞決時滛雨連旬水驟至幾没公趾不為避萬衆
[026-15b]
 野處公往來拊慰不憚劬勞嘗乗小艇行河風雷大
 作震撼波濤中幾覆絓樹杪乃脫父老神之為潘公
 再生識其處申時行撰潘/公季馴𫝊
明穆宗隆慶五年三月乙亥以河工免山東布政司及
淮揚徐頴三道各派夫人户雜繇一年従河道都御史
潘季馴奏也 四月甲午河復決邳州自曲頭集至王
家口新隄多壞 五月丙戌總河都御史潘季馴議保
邳河新隄條陳分委監督議委官員議處人夫議設鋪
[026-16a]
舍預備物料五事工部覆請従之 八月辛丑總理河
道工部右侍郎兼右僉都御史陳大賔卒賜祭𦵏如例
 壬寅命總理河道都御史潘季馴速治吕梁雙溝決
隄 八月已酉工部尚書朱衡言國家初置漕運悉資
泉流自景泰以後黄河入運奪漕為河縁是河身浸廣
淤沙歲積不得不藉黄河以行故今徐邳之漕河即黄
河也歴考往代河趨濟博則決曹單魚沛而沽頭上下
諸閘盡廢趨邳遷則決野雞岡口下亳泗而徐吕二洪
[026-16b]
頓涸今沛邑新河既成縦決曹魚可保無恙而茶城以
南猶屬黄河非盡斥逺之無以善後乞將議開泇河之
說下諸臣熟計報可 甲寅命禮科左給事中雒遵往
邳州等處查勘河工先是總督河道都御史潘季馴奏
邳河工成乞録効勞諸臣上曰今歲漕運比常更遲何
為輙報工完且敘功太濫該部覈實以聞於是尚書朱
衡覆言河道通塞專以糧運遲速為驗非謂築口導流
便可塞責乞遣官就彼覆勘仍命季馴戴罪管事報可
[026-17a]
 戊午改工部營繕司郎中張純仍為都水司郎中以
總理河道都御史潘季馴言其治河有效特諸久任故
也 十月已亥以河南山東大水命工部申飭管河官
經理上流河防以備衝決 辛丑先是問刑條例有盜
決故決河防之律在河南山東者俱問發充軍而南直
隸徐邳一帶罪止徒配至是河道都御史潘季馴言徐
邳每嵗河決之由河流衝射居十之四而居民盜決居
十之六皆以法輕易犯故也請著令自徐邳上下為河
[026-17b]
流所經行處凡有貪水利避水患盜決故決河防者一
如山東河南例俱發充軍仍増入條例中刑部覆従其
議 癸卯命總理河道都御史潘季馴速治茶城之淤
淺者以巡按御史張守約言運船阻塞故也 十二月
辛亥罷總理河道都御史潘季馴同原任漕運都御史
陳炌俱冠帶閒住時禮科左給事中雒遵自邳河勘工
還為上言運船漂没之故始扵漕司缺船併糧太重故
一遇水發相隨而敗又官旗侵冐者多度不能償輙妄
[026-18a]
引船壞自解此則漕臣陳炌等之罪也至於王家口初
決之時黄水盡從漫坡經流南出小河口藉令季馴稍
緩築隄一月則漕船可以盡出漫坡避新生之險乃計
不出此反驅舟以就新溜坐視陷没方復騰章報功罪
滋大矣今炌雖回籍未盡其辜而季馴尤不宜獨免乞
并賜罷工部覆従其言故有是命明穆宗/實録
 是年八月總督漕運都御史陳炌上疏報邳州河決
 漕船淹没户部覆今歲漕船過淮獨早而入閘者十
[026-18b]
 不及二三雖河流為梗然諸臣怠誤之罪亦不容辭
 乞遣風力憲臣督視以重國計㑹科臣宋良佐御史
 唐鍊亦以為言得㫖炌與總兵陳王謨參將顧承勲
 俱停俸戴罪管事命御史張憲翔沿河督趣之續文/獻通
 考/
 是年河決油房等十一口都御史潘季馴役丁夫五
 萬開匙頭灣塞十一口築縷隄三萬丈挑淤八十里
 故道漸復南河/全考
[026-19a]
 是年河決雙溝先是河漲徐州上下茶城至吕梁兩
 厓東山不得下又不得決至是乃自雙溝而下北決
 油房曹家青羊諸口南決闗家口曲頭集馬家淺閻
 家口張擺渡王家白糧淺諸口凡十一枝流既散幹
 流遂㣲乃淤自匙頭灣八十里而河變又極矣趙孔
 昭翁大立前後治之無功議者欲棄幹河而行舟於
 曲頭集大枝間冬初水落則幹巳平沙而枝復阻淺
 又議棄黄河運而膠河泇河海運分沓莫可歸一扵
[026-19b]
 是即家起都御史潘季馴治之季馴之治水惟求復
 故道而巳乃上言老河故道自新集歴趙家圈出小
 浮橋安流無患後因河南水患别開一道出小河口
 本河漸被沙淺嘉靖間河北徙故道遂成陸地臣奉
 命由夏鎮歴豐沛至崔家口由崔家口歴河南歸徳
 虞城夏邑商丘諸縣至新集則見黄河大勢巳直趨
 潘家口矣父老言去此十餘里自丁家道口以下二
 百二十里舊河形迹見在可開臣即自潘家口歴丁
[026-20a]
 家道口馬牧集韓家道口司家道口牛黄堌趙家圈
 至蕭縣一帶皆有河形中間淤平者四分之一河底
 皆滂沙見水即可衝刷臣以為莫若修而復之河之
 復其利有五従潘家口出小浮橋則新集迤東河道
 俱為平陸曹單豐沛永無昏墊一利也河身深廣每
 歲免泛溢之患虞夏豐沛得以安居二利也河従南
 行去㑹通河甚逺閘渠無虞三利也來流既深建瓴
 之勢導滌自易則徐州以下河身亦因而深刷四利
[026-20b]
 也小浮橋來流既逺則秦溝可免復衝而茶城永無
 淤塞之患五利也既報可乃役丁夫五萬開匙頭灣
 塞十一口大疏八十里故道漸復巳而以漕舟壞季
 馴閒住明紀事/本末
明穆宗隆慶六年正月丁卯禮科左給事中雒遵條治
運河五事前三條並/見運河一自茶城以西至開封府界為黄河
之上源南北兩岸長隄多缺北徙則新河有妨南徙則二
洪告竭且虞陵寢宜於北岸接築古長隄以遏豐沛之
[026-21a]
衝南岸續舊隄以絶南射之路一自清河至安東海口
為黄河下流雖有沙洲不足滯礙不必濬導以費工力
工部覆奏上皆允行之 戊辰命工部尚書朱衡兼都
察院左副都御史經理河工時閱視河道左給事中雒
遵言衡當先帝時嘗奉命治河有效當今廷臣可使治
水無出衡右者宜暫命總理俟功有次第仍召還視部
事部覆従之 辛未工部尚書朱衡疏請修築徐州至
宿遷長隄凡三百七十里并繕治豐沛大黄隄従之
[026-21b]
丁丑起兵部左侍郎兼都察院右僉都御史萬恭以原
官總理河道提督軍務 二月已丑巡按直𨽻御史張
守約陳言治河緩急大略謂全河旣復故道修治之䇿
在増築隄岸以束漫流以防奔潰其地勢最下者如徐
州青田淺吕梁達曲頭集六十里直河至宿遷小河口
七十里皆宜修築大隄工最急自小河口至桃源清河
一百四十里宜築縷水隄清河草灣決口宜塞工次之
徐州至茶城四十里宜接補小隄茶城而上接曹縣界
[026-22a]
北隄二百六十里宜築縷隄工又次之誠量其緩急次
第修治使河流直下停淤漫決可免而牽挽可施此治
河之較也夫與其開不可必成之新河孰若修治巳通
之舊河為力甚易與其費數百萬開河孰若以數十萬
修河為費甚省疏入工部請従其議上然之 三月辛
亥詔祠沿河敕建水神諸廟以工部尚書朱衡請也明/穆
宗實/録
 是年河決栲栳灣工部尚書朱衡河道侍郎萬恭題
[026-22b]
 請創築徐吕起至宿遷縣張林鋪止兩岸隄各長三
 百七十里又徐州北至茶城築兩岸隄各長三十里
 漕運都御史王宗沭奏黄河遷徙不常請行河道踏
 勘凡係陵寢當黄河南岸地方單薄之處務増加防
 捍以保無虞南河/全考
 是年七月二十七日黄河驟漲自徐碭至淮揚一夕
 丈餘下流悉成巨浸清河山陽安東鹽城邳桃宿睢
 被災尤甚兩淮鹽場各衛所俱同淮安/府志
[026-23a]
 徐邳河決漂没官船八百餘艘上遣給事中雒遵往
 視還奏河流易治然必大司空往乃可圖也上又以
 公兼右都御史經理徐邳等河悉心經畫疏汶濟之
 淺築徐邳之隄塞豐沛之決鑴海門之壅數月告成
 㑹穆考升遐山陵工作乃趣召公還部于慎行撰/公行狀
 
 
 
[026-23b]
 
 
 
 
 
 
 
 行水金鑑巻二十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