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R2m0001 通典-唐-杜佑 (master)


[056-1a]
欽定四庫全書
 通典卷五十一
  唐 京 兆 杜 佑 君 卿 纂
 禮十一 吉十
  天子七祀諸侯附/晉 隋 殷唐周/大 漢/ 後漢/ 魏/
殷制天子祭五祀户一竈二中霤三門四行五祀嵗徧
凡祭五祀於廟門户主出入竈主飲食中霤主堂室居/處韋昭云古者穴居故名室曰中霤行主道路行作者
諸侯大夫與天子同○周制王為羣姓立七祀曰司命
[056-1b]
曰中霤曰國門曰國行曰泰厲曰户曰竈此七神居人/之間司察小
過作譴告者司命督察人三命厲主殺罰司命與厲其/時不著是則春祀司命秋祀厲也或者合而祀之也
諸侯為國立五祀曰司命曰中霤曰國門曰國行曰公
厲大夫立三祀曰族厲曰門曰行嫡士立二祀曰門曰
行庶人立一祀或立霤竈或立户○漢立五祀白虎通
云户一祀春萬物觸户而出亦為陽氣之生/欲由之即祭戸户者人所出入者竈二祀夏/火
王長飬萬物即祭竈竈者/火之王人所以自養也門三祀秋萬物成熟将内之/從外而入内自守而
祭門門者/所以閉蔵井四祀冬水王萬物歸藏而祭/井井者水主蔵在冬中霤五祀六/月
[056-2a]
土王而祭中霤者/象土位在中也嵗一徧有司行事禮頗輕於社稷祭/祀
天子諸侯以牛因四時祭牲也祀户以羊竈以雞中霤/以牛門以犬井以豕或曰中霤用牛不得用牛者用豕
井用/魚也○後漢建武初有五祀之祭門户井竈中霤有司
掌之其祀簡於社稷矣人家祀山神門户山即厲也鬼/有所歸乃不
為/厲○魏武王始定天下興復舊祀而造祭五祀門户井
竈中霤也○晉傅𤣥云帝之都城宜祭一門正宫亦祭
一門正室祭一户井竈及中霤各擇其正者祭之以後
諸祀無聞唯司命配享於南郊壇○隋制其司命户以
[056-2b]
春竈以夏門以秋行以冬各於享廟日中霤則以季夏
祀黄帝日夏季土/徳王各命有司祭於廟西門道南牲以少
牢○大唐初廢七祀唯季夏祀祭中霤開元中制禮祭
七祀各因時享祭之於廟庭司命户以春竈以夏門厲
以秋行以冬中霤以季夏其儀具開元禮○説曰天子
諸侯必立五祀五祀者為其有居處出入飲食之用祭
之所以報徳也歴代同或五或七周禮天子祭七諸侯
祭五降殺之差也殷天子諸侯大夫皆五鄭注云殷禮
[056-3a]
者以祭法差降殊異故言之鄭又云祭竈祀老婦人古
之始炊者也以此推之七祀皆應古之始造者焉馬融
以七祀中之五門户竈行中霤即勾芒等五官之神配
食者勾芒食於木祝融食於火蓐收食於金𤣥㝠食於
水勾龍食於土故月令五時祭祀只是金木水火土五
行之祭也許慎云月令孟夏祀竈王者所祭古之有功
徳於人非老婦也鄭𤣥云為祭五祀竈在廟門外之東
祀竈禮設主於竈陘祝融乃古火官之長猶后稷為堯
[056-3b]
司馬上公也今但就竈陘而祭之屈上公之神何其陋
也又月令云其帝炎帝其神祝融文列在上與祀竈絶
逺而推合之文義不次焉得為義也又左𫝊云五官之
神生為上公死為貴神若祭之竈陘豈得謂貴神乎特
牲饋食禮云尸謖而祭饎㸑以謝先炊者之功知竈神
是祭老婦報先炊之義也臧文仲燔柴於竈夫子譏之云
盛於盆罇於瓶若是祝融之神豈可以盆瓶之器置於
陘而祭之乎鄭冲云五祀雖出天地之間隂陽之氣實
[056-4a]
非四時五行隂陽之正者也月令春祀户祭先脾秋祀
門祭先肝此順氣所宜蔵所值耳又司命則司命星下
食人間司譴過小神矣袁凖著正論以為五行之官祭
於門户行竈中霤土神也火正祀竈而水正不祀井非
其類也且社奚為於人家之屋棟間哉禮記王七祀諸
侯五大夫三冬其祀行是記之誤也井不輕於竈行不
唯冬白虎通云月令冬祀井是也秦静云今月令謂行
為井是以時俗或廢行而祀井魏武興復舊祀而祭門
[056-4b]
户井竈中霤凡五祀焉按漢諸儒戴聖聞人通漢等白/虎通議五祀則有井之説盖當
時已行中間廢闕至魏/武重修舊典而祭井焉髙堂生月令仲冬祀四海井泉
祭井自從小類不列五祀儒家誤以井於五祀宜除井
而祀行傅𤣥曰七祀五祀月令皆云祀行而無井月令
先儒有直作井者既祭竈而不祭井於事則有闕於情
則有不類謂之井者近是也又按白虎通曰共工之子
曰修好逺逰舟車所至足跡所逹靡不窮覽故祀以為
祖神祖者徂也徂/即行之義也
[056-5a]
  宗室助祭議後魏/
後魏孝明帝熙平二年侍中江陽王繼表言臣功緦之
内太祖道武皇帝之後於臣始是曽孫道武帝受命之
主配天郊祀百代不遷而曽𤣥之孫烝嘗之薦不獲拜
於廟庭霜露之感闕陪奠於階席伏見孝文皇帝著令
銓衡取曽祖之服以為資䕃而况曾祖為帝而不見録
請付外博議永為定凖小學博士王僧竒等議按孝經
曰郊祀后稷以配天宗祀文王於明堂以配上帝然則
[056-5b]
太祖不遷者尊王業之初階二祧不毁者旌不朽之洪
烈其旁枝逺胄豈得同四廟之親哉而四廟者在當代
服屬之内可以與於子孫之位若廟毁服盡豈得同於
此例乎請以四廟為斷國子博士李琰之議按祭綂曰
有事於太廟羣昭羣穆咸在謂宜入廟之制率從親議
之條祖祧之旁各盡其𤣥孫使得駿奔堂壇肅承禘礿
則情理差通事無舛駮侍中任城王澄等奏臣等叅議
江陽之於今帝也計親則枝宗三易數代則廟應四遷
[056-6a]
吉凶尚不告聞拜薦寜容輒與髙祖孝文皇帝聰明𤣥
覽師古立政陪拜止於四廟哀恤斷自緦宗即之人情
冥然符一推之禮典事在難違此所謂明王今古不革
者也太常少卿元端議祭法云王立七廟曰考廟曰王
考廟曰皇考廟曰顯考廟曰祖考廟逺廟為祧有二祧
而祖考以功重不遷二祧以盛徳不毁迭遷之義其在
四廟記云五廟之孫祖廟未毁雖為有所援引然與朝
儀不同如依其儀匪直太祖曾𤣥諸廟子孫悉應陪列
[056-6b]
既無正據竊謂太廣靈太后令曰議親律注云非唯當
代之屬籍厯謂先帝之五代此乃眀親親之義篤骨肉
之恩重公卿衆議以逺及諸孫太廣致疑百僚助祭可
得言狭也祖廟未毁曽𤣥不與壇堂之敬便是宗人之
昵反外於附庸王族之近更疎於羣辟先朝舊儀草剏
未定刋制律憲垂之不朽琰之援據甚允情理可依所

  庶子攝祭周/
[056-7a]
周制曽子問宗子為士庶子為大夫其祭如之何孔子
曰以上牲祭於宗子之家貴禄重宗也上/牲大夫少牢祝曰孝子某
為介子某薦其常事介副也不言庶/使若可以祭然若宗子有罪居於
他國庶子為大夫其祭也祝曰孝子某使介子某執其
常事此為宗子/攝大夫也攝主不厭祭不旅不嘏不綏祭不配皆/避
正主也厭厭飲神也厭有隂有陽迎尸之前祝酌奠之/且饗是隂厭也尸謖之後徹薦爼敦設於西北隅是陽
厭也此不厭者不陽厭也不旅不旅酬也不嘏不嘏主/人也不綏祭謂今主人也今主人謂攝主者若正主人
即得綏殺謂減毁神前饌若神有饗也不配者/祝辭不言以某配某氏也綏許恚反敦音對布奠於
[056-7b]
賓賓奠而不舉布奠謂主人酬賔觯奠於薦北也賓奠/謂取觯奠於薦南也此酬之始也奠而
不舉止/旅也不歸肉肉爼也諸與祭/者召之共燕耳其辭於賓曰宗兄弟宗
子在他國使某辭辭猶告也宿賓之辭也與宗子為列/則曰宗兄若宗弟昭穆異者曰宗子
而已其辭若云宗兄某在他/國使某執其常事使某告也曽子問宗子去在他國庶
子無爵而居者可以祭乎孔子曰祭哉有子孫存不可/以乏先祖之祀
請問其祭如之何孔子曰向墓而為壇以時祭不祭於/廟無爵
者賤逺/避正主若宗子死告於墓而後祭於家言祭於家/容無廟也宗子
死稱名不言孝孝宗子之稱不敢與之同也/其辭但言子某薦其常事也身歿而已
[056-8a]
至子可以/稱孝者也子游之徒有庶子祭者以此以用也用/此禮祭也若義
若順/也今之祭者不首其義故誣於祭也首夲/也
  庶子在他國不立廟議晋/
晉劉氏問蔡謨曰非小宗及一家之嫡分張不在一處
得立廟否答曰禮宗子在他國而庶子在家則祭先儒
説曰有子孫在不可以乏先祖之祀也不乏祀云者明/宗子在他國不
得廟祭故令庶/子祭於家也茍在他國雖是宗子猶不得立廟况非
嫡長乎
[056-8b]
  兄弟不合繼位昭穆議晉/ 東晉/ 大唐/
晉武帝泰始四年詔荀崧紹髙祖彧封爵繼崧兄敬侯
崧父太尉顗以為宜依文帝景帝同為一穆崧顧命子
蕤垂範遵而奉焉○東晉元帝建武中尚書符云武皇
帝崩遷征西府君恵皇帝崩遷章郡府君懐帝入廟當
遷潁川府君賀循議古者帝各異廟廟之有室以象常
居未有二帝共處之義也如恵懐二主兄弟同位於禘
祫之禮㑹於太祖自應同列異坐而正昭穆至於常居
[056-9a]
之室不可以尊卑之分義不可黷故也昔魯夏父弗忌
躋僖公於閔上春秋謂之逆祀僖公閔之庶兄閔公先
立嘗為君臣故也左氏𫝊曰子雖齊聖不先父食懐帝
之在恵帝代居藩積年君臣之分也正位東宮父子之
義也雖同歸昭穆尊卑之分與閔僖不異共室䙝黷非
殊尊卑之禮以古義論之愚謂未必如有司所列恵帝
之崩當已遷章郡府君又以懐帝入廟當遷潁川府君
此是兩帝兄弟各遷一祖也又主之迭毁以代為正下
[056-9b]
代既升則上代稍遷代序之義也若兄弟相代則共是
一代昭穆位同不得兼毁二廟禮之常例也又殷之盤
庚不序陽甲之廟而上繼先君以弟不繼兄故也既非
所繼則廟應别立由此言之是恵帝應别立上祖宜兼
遷也故漢之光武不入成帝之廟而上繼元帝義取於
此今恵懐二帝不得不上居太廟潁川未遷見位餘八
非祀之常不得於七室之外假立一神位庾蔚之謂爾/時愍帝尚在
關中元帝為晉王立廟猶以愍帝為主故上至潁川為/六代懐景二帝雖非昭穆之正數而廟不合毁是以見
[056-10a]
位餘/八也循又議曰殷人六廟比有兄弟四人襲為君者便
當上毁四廟乎如此四代之親盡無復祖禰之神矣又
按殷紀成湯以下至於帝乙父子兄弟相繼為君合十
二代而正代唯六易乾鑿度曰殷帝乙六代王也以此
言之明不數兄弟為正代○大唐開元四年太常卿姜
皎及禮官太常博士陳貞節蘇獻等上七廟昭穆議曰
禮天子三昭三穆與太祖之廟為七而太祖常存聖人
之大典也若禮名不正則奠獻無序矣謹按中宗孝和
[056-10b]
皇帝在廟七室已滿今太上皇是中宗之弟以六月升
遐甫及仲冬禮當遷祔但兄弟入廟古則有焉遞遷之
禮昭穆須正謹按晉太常賀循議兄弟不相為後也故
殷之盤庚不序於陽甲而上繼於先君漢之光武不嗣
於孝成而上承於元帝又曰晉恵帝無後懐帝承統懐
帝自繼於代祖而不繼於恵帝其恵帝當陽甲孝成别
出為廟又曰若兄弟相代則共是一代昭穆位同不可
兼毁二廟此盖禮之常例荀卿子曰有天下者事七世
[056-11a]
謂從禰以上尊者統廣故恩及逺祖若旁容兄弟上毁
祖考此則天子有不得全事七代之義也孝和皇帝有
中興之功而無後嗣請同殷之陽甲漢之成帝出為别
廟時祭不虧大祫之辰合食太祖奉睿宗神主升祔太
廟上繼髙宗則昭穆永貞獻祼長序禮也萬代之典敢
不颺言從之改造中宗廟於太廟之西時河南人孫平
子上封事曰臣竊見今年正月太廟毁此乃躋聖賢之
所致也臣按左𫝊曰君薨卒哭而祔祔而作主特祀於
[056-11b]
主烝嘗禘於廟今日有違於此也昔魯文公二年宗伯
弗忌躋僖公於閔公上後致太室壊春秋異而書之今
日有同彼也君子以弗忌為失禮又按五行志書僖公
雖閔公之兄嘗為閔公臣臣在君上是為失禮遂令太
室壊且兄臣於弟猶不可躋之弟上弟臣於兄可躋弟
於兄上耶昔荘公三十二年薨閔公二年吉禘自薨至
禘尚有二年春秋猶非其失禮况夏崩冬禘不亦太速
乎諸議云太廟中央曰太室尊髙象也魯自陵夷將墜
[056-12a]
周公之祀以此斷之即太廟毁亦今日将欲陵夷之象
墜先帝之祀也斯亦上天佑我唐國乃降此災以陛下
去年禘孝和於别室吉祭於太廟未祭孝和先祭太上
皇此乃與僖閔事同先臣後君也昔兄躋弟上今弟先
兄祭過有甚於古也昔臣登君上今亦如之事豈不同
耶昔太室壊今聖朝太廟毁變豈不同耶若以兄弟同
昭則不合出致别廟若以臣子一例則孝和合進為昭
昔武氏篡國十有餘年孝和挺劔龍飛再興唐祚此則
[056-12b]
有大功於天下也今禘於别室是廢先聖之訓棄中興
之功君下臣上輕長重幼昔晉太康五年宣廟地䧟梁
折八年正月太廟毁䧟改作殿築階下及泉更營新廟
逺致名材雜以銅柱自八年九月造至十年四月乃成
十一月又梁折毁壊以此言之天降災譴非枯朽也晉
不知過天下分崩王室大亂特望天恩少垂詳察速召
宰相以下謀議移孝和入廟何必苦違禮典以同魯晉
哉詔下禮官議蘇獻固執前議平子口辨所稱咸有經
[056-13a]
據蘇頲為宰相獻即頲從祖兄平子竟被貶為康州都
城尉至任尋卒
  兄弟俱封各得立禰廟議晉/ 宋/
晉中山王睦上言乞依六蓼之祀臯陶杞鄫之祀相立
廟按睦譙王之弟兄弟俱封今求各立禰廟下太常議博
士祭酒劉喜等議王制諸侯五廟是則立始祖謂嫡統
承重一人得立祖禰之廟羣弟雖並為諸侯始封之君
未得立廟也唯今正統當立祖廟中山不得並也後代
[056-13b]
中乃得為睦立廟為後代子孫之始耳司徒荀顗議以
為宜各得立廟時詔從顗議又詔曰禮諸侯二昭二穆
與太祖之廟而五太祖即始封君也其廟不毁前詔以
譙王中山王父非諸侯尊同禮不相厭故欲令各得祭
以申私恩也然考之典制事不經通若安平王諸子並
封皆得立廟祭禰親盡數終其廟當毁無故下食支庶
之國猥更随昭穆而廢非尊祖敬宗之義也其如前奏
施行虞喜曰譙與中山俱始封之君父非諸侯尊同敵
[056-14a]
體無所為厭並立禰廟恩情兩伸荀議是也詔書所喻
恐非禮意今上祭四代自以諸侯位尊得申其恩祭及
四代不論毁且不毁為始封之君則譙王雖承父統禰
廟亦在應毁之例不得長立也又安平獻王自為始封
諸子雖别封而同為諸侯諸侯尊同故不復各立此則
公子為諸侯不得立禰廟也而譙王父非諸侯使與諸
侯同列不得並祭或難曰禮庶子不祭禰明其宗也若
俱得祭父則並統二嫡非明其宗也答曰若宗子與庶
[056-14b]
子位俱為士禰已有廟無為重設與公子為諸侯不立
禰廟同也若尊卑不同則已恩得施並祭無嫌也禮大
夫三廟太祖百代不遷者也使大夫之後有庶統為諸
侯者當上祭四代四代之前不得復祭若當奪宗則大
夫太祖為廢其祀以此推之眀得兼祭一者恩得伸随
代而毁一者繼太祖百代不替也徐禪非荀是虞曰愚
等謂尊祖敬宗禮之所同若列國秩同則祭歸嫡子所
以眀宗也嫡輕庶重禮有兼享所以致孝也今譙王為
[056-15a]
長既享用重禄中山之祀無以加焉二國兩祭禮無所
取詔書禁之是也詔稱安平獻王諸子並封不可各令
立廟是荀暢之義美矣然虞謂中山父非諸侯而祭更
闕疑如禮意也虞徴士答衛将軍虞喜以嫡為大夫庶
為諸侯諸侯禮重應各立廟禪謂為允矣喜曰尊同體
敵恩情兩伸諸兄弟俱始為諸侯命數無降今士庶始
封之君尚得上祭四代不拘於嫡以貴異之况已尊同
五等更嫌不得其均用豐禮並祭四代所以寵之理非
[056-15b]
僣宗此盖先王以孝理天下肅恭明祀之逹義也昔周
公有王功魯立文王之廟鄭有平王東遷之勲特令祖
厲是為榮之非計享之祭在於周室魯鄭豈得過之哉
○宋庾蔚之謂大夫士尊不相絶故必宗嫡而立宗承
别子之嫡謂之宗子收族合食糺正一宗者也故特加
齊縗三月之服至四小宗則服無所加唯昆弟之為人
後姊妹雖出一降而已曽子問宗子為士庶子為大夫
以上牲祭於宗子之家鄭云貴禄重宗也上牲大夫/少牢也
[056-16a]
記庶子不祭禰者明其宗也明尊宗不/敢别祭也至諸侯尊絶大
夫不得以太牢祭卿大夫之家是以經無諸侯為宗服
文則知諸侯奪宗各自祭不復就宗祭也又諸侯别子
封為國君亦得各祭四代何以知其然諸侯既不就祭
人子不可終身不得享其祖考居然别祭四代或疑神
不兩享舉魯鄭祭文祖厲足塞矣余以弟禄卑於兄不
得兩祭虞以為可兩祭由於父非諸侯又未善也
  遭難未葬入廟議晉/
[056-16b]
晉懐帝䝉塵崩於平陽梓宫未反京師元帝立廟之時
欲遷入廟䘮已過三年太常賀循議云懐帝梓宫未反
遭時之難故事非常不得以常禮自拘宜以時入太廟
修祭祀之禮
  亡失其親立廟議晉/
晉劉智釋問曰亡其親者不知其死生則不敢服然則
終身不祭乎智曰唯疑其生故不敢服也必疑死焉可
不祭乎古之死者必告於廟今亡其親必告其先廟使
[056-17a]
咸知之求之三年若不得也則又告之告之者欲令其
生也則随而祐之其後疑祭必告令知其疑不受也鬼
死者終歸饗也祝辭以告疑則還廟不遷矣憑靈之心
加崇於尊此孝子之情也
 
 
 
 
[056-17b]
 
 
 
 
 
 
 
 通典卷五十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