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R2m0001 通典-唐-杜佑 (master)


[023-1a]
欽定四庫全書
 通典卷十八
  唐 京 兆 杜 佑 君 卿 纂
 選舉六
  雜議論下
禮部員外郎沈既濟論曰計近代以來爵祿失之者久
矣其失非他在四太而已何者入仕之門太多代胄之
家太優祿利之資太厚督責之令太薄請徴古制以明
[023-1b]
之管子曰夫利出一孔者其國無敵出二孔者其兵不
詘出三孔者不可以舉兵出四孔者其國必亡先王知
其然故塞人之養隘其利途使人無游事而一其業也
而近代以來祿利所出數十百孔故人多岐心疏瀉漏
失而不可轄也夫入仕者多則農工益少農工少則物
不足物不足則國貧是以言入仕之門太多禮曰天子
之元子士也天下無生而貴者則雖儲貳之尊與士伍
同故漢王良以大司徒位免歸蘭陵後光武廵幸始復
[023-2a]
其子孫邑中徭役丞相之子不得蠲户課而近代以來
九品之家皆不征其髙䕃子弟重承恩奨皆端居役物
坐食百姓其何以堪之是以言代胄之家太優先王制
士所以理物也置祿所以代耕也農工商有經營作役
之勞而士有勤人致理之憂雖風猷道義士伍為貴其
苦樂利害與農工商等不甚相逺也後代之士乃撞鐘
鼓樹臺榭以極其歡而農工鞭臀背役筋力以奉其養
得仕者如昇仙不仕者如沈泉歡娯憂苦若天地之相
[023-2b]
逺也夫上之奉養也厚則下之徴斂也重養厚則上覬
其欲斂重則下無其聊故非類之人或沒死以趣上構
姦以入官非唯求利亦以避害也是以言祿利之資太
厚語曰陳力就列不能者止昔李膺周舉為刺史守令
畏憚覩風投印綬者四十餘城夫豈不懷祿而安榮哉
顧漢法之不可偷也自隋變選法則雖甚愚之人蠕蠕
然第能乘一勞結一課獲入選叙則循資授職族行之
官隨列拜揖藏俸積禄四周而罷因縁侵漁抑復有焉
[023-3a]
其罷之日必妻孥華楚僕馬肥腯而偃仰乎士林之間
及限又選終而復始非為巨害至死不黜故里語謂人
之為官若死然未有不了而倒還者為官如此易享禄
如此厚上法如此寛下斂如此重則人孰不違其害以
就其利者乎是以言督責之令太薄既濟以為當輕其
禄利重其督責使不才之人雖虚座設位置印綬於旁
揖讓而進授之不敢受寛其征徭安其田里使農商百
工各樂其業雖以官誘之而莫肯易如此則規求之志
[023-3b]
不禁而息多士之門不扄而閉若上不急其令下不寛
其徭而欲以法術遮列禁人奸冒此猶坯土以壅横流
也勢必不止夫古今選用之法九流常叙有三科而已
曰徳也才也勞也而今選曹皆不及焉何以言之且吏
部之本存乎甲令雖曰度徳居官量才授職計勞升秩
其文具矣然考校之法皆在判書簿歴言詞俯仰之間
侍郎非通神不可得而知之則安行徐言非徳也麗藻
芳翰非才也累資積考非勞也苟執此不失猶乖得人
[023-4a]
况衆流茫茫耳目有不足者乎蓋非鑒之不明非擇之
不精法使然也先朝數人以下言之詳矣是以文皇帝
病其失而将革焉夫物盈則虧法久終弊雖文武之道
亦與時張弛五帝三王之所以不相沿也是以王者觀
變以制法察時而立政按前代選用皆州府察舉及年
代久逺訛失滋深至於齊隋不勝其弊凡所置署多由
請託故當時議者以為與其率私不若自舉與其外濫
不若内收是以罷州府之權而歸於吏部此矯時懲弊
[023-4b]
之權法非經國不刋之常典今吏部之法蹙矣復宜掃
而更之無容循黙坐守刓弊伏以為當今選舉人未土
著不必本於鄉閭鑒不獨明不可専於吏部謹詳度古
制折量今宜謂五品以上及羣司長官俾宰臣進叙吏
部得參議焉其六品以下或僚佐之屬許州府辟用則
銓擇之任悉委於四方結奏之成咸歸於二部必先擇
牧守然後授其權髙者先署而後聞卑者聽版而不命
其牧守将帥或選用非公則吏部兵部得察而舉之聖
[023-5a]
主明目達聰逖聽遐視罪其私冒不慎舉者小加譴黜
大正刑典責成授任誰敢不勉夫如是則接名偽命之
徒菲才薄行之人貪叨賄貨懦弱姦宄下詔之日隨聲
而廢通計大數十除八九則人少而員寛事詳而官審
賢者不奨而自進不肖者不抑而自退除隋權道復古
美制則衆才咸得而天下幸甚或曰當開元天寳中不
易吏部之法而天下砥平何必外辟方臻於理既濟以
為不然夫選舉者經邦之一端雖制之有美惡而行之
[023-5b]
由於法令是以州郡察舉在兩漢則理在魏齊則亂吏
部選集在神龍則紊在開元天寳則理當其時久承升
平御以法術慶賞不軼威刑必齊由是而理匪用吏部
而臻此也向以此時用辟召之法則其理不益久乎夫
議事以制不以權當徴其本末計其遐邇豈時得時失
之可言耶或曰帝王之都必浩穰輻輳士物繁合然後
稱其大若權散郡國逺人不至則京邑索矣如之何又
甚不然自古至隋數百千年選舉之任皆分郡國當漢
[023-6a]
文景武帝之時京師庶富百㕓九市人不得顧車不得旋
侈溢之盛亦云極矣豈待選舉之士為其助哉又夫人
有定土土無賸人浮冗者多則地著者少自隋罷外選
招天下之人聚於京師春還秋往鳥聚雲合窮闗中地
力之産奉四方游食之資是以筋力盡於漕運薪粒方
於桂玉是由斯人索我京邑而謂誰索乎且權分州郡
所在辟舉則四方之人無有遐心端居尊業而祿自及
祿苟未及業常不廢若仕進外絶要攢乎京惜時懷祿
[023-6b]
孰肯安堵必貨鬻田産竭家贏糧糜費道路交馳往復
是驅地著而安為浮冗者也夫京師之冗孰與四方之
實一都之繁孰與萬國之殷况王者當繁其天下豈㕓
閈之中校其衆寡哉或曰仕門久開入者已衆若革其
法則舊名常調不足以致身使中才之人進無所容退
無所習其将安歸乎既濟以為人繫賢愚業隨崇替管
庫之賢既可以入仕則士之不肖寧愧乎出流從古以
然非一代也故𫝊云三后之姓於今為庶今士流既廣
[023-7a]
不可强廢但鍵其舊門不使新入峻其宦途不使濫登
十數年間新者不來而舊者耗矣待其人少然後省官
夫人之才分各有餘裕自為情欲所汨而未嘗盡焉引
之則長縈之則短在勉而已故凡士族皆禀父兄之訓
根聰明之性蓋以依倚官緒無湮淪墊溺之虞故循常
不修名義罕立此教使然也若惟善是舉不才決棄前
見爵禄後臨塗泥人懷憤激孰不騰進則中品之人悉
為長材雖曰慎選捨之何適
[023-7b]
選舉雜議凡七條○一或曰按國家甲令凡舉貢人本
求才徳不選文詞故律曰諸貢舉人非其人者徒注云
謂徳行乖僻者也居州郡則㢘使升聞在朝廷則以時
黜陟用兹懲勸足為致理有司因循不修厥職浸以訛
謬使其陵頽今但修舊令舉舊政則人服矣焉用改作
答曰州郡以徳行貢士禮闈以文詞揀才試官以帖問
求學銓曹以書判擇吏俱存甲令何令宜修且惟徳無
形惟才不器摶之弗得聆之弗聞非在所知焉能辨用
[023-8a]
今禮部吏部一以文詞貫之則人斯逺矣使臣㢘舉但
得其善惡之尤者耳每道累歳罕獲一人至如循常諄
諄蚩騃愚鄙者或身甚㢘謹政為人蔽者或善為姦濫
祕不彰聞者一州數十人曷嘗聞焉若銓不委外任不
責成不疏其源以道其流而以文字選士循資授職雖
口誦律令手操斧鉞以臨其人無益也非改之不可○
二或曰昔後漢貢士諸生試經學文吏試牋奏則舉人
試文乃前王典故而子獨非於今何也答曰漢代所貢
[023-8b]
乃王官耳凡漢郡國每歳貢士皆拜為郎分居三署儲
才待詔無有常職故初至必試其藝業而觀其能否至
於郡國僚吏皆府主所署版檄召用至而授職何嘗賔
貢亦不試練其遐州陋邑一掾一尉或津官戍吏皆登
銓上省受試而去者自隋而然非舊典也○三或曰若
使外州辟召必是牧守親故或權勢囑託或旁鄰交質
多非實才奈其濫何答曰誠有之也然其濫孰與吏部
多請較其優劣且州郡牧守古稱共理政能有美惡之
[023-9a]
跡法令有殿最之科分憂責成誰敢濫舉設如年多人
怠法久弊生天網恢疎容其姦謬舉親舉舊有囑有情
十分其人五極其濫猶有一半尚全公道如吏部者十
無一焉請試言之凡在銓衡唯徴書判至於補授祗校
官資善書判者何必吏能美資歴者寧妨貪戾假使官
資盡愜刀筆皆精此為吏曺至公之選而補授之際官
材匪詳或性善緝人則職當主辨或才堪理劇則官授
散員或時有相當亦幸中耳非吏曺素得而知也有文
[023-9b]
無頼者計日可升有用無文者終身不進况其書判多
是假手或他人替入或旁坐代為或臨事解衣或宿期
定估才優者一兼四五自製者十不二三况造偽作姦
冒名接脚又在其外令史受賂雖積謬而誰尤選人無
資雖正名而猶剝又聞昔時公卿子弟親戚隨位髙低
各有分數或得一人二人三人四人不在放限者禮部
明經等亦然謂之省例斯非濫歟若等為濫此則百倍
而多者也○四或曰吏部有濫止由一門州郡有濫其
[023-10a]
門多矣若等為濫豈若杜衆門而歸一門乎答曰州郡
有濫雖多門易改也吏部有濫雖一門不可改也何者
凡今選法皆擇才於吏部述職於州郡若才職不稱紊
亂無任責於刺史則曰官命出於吏曺不敢廢也責於
侍郎則曰量書判資考而授之不保其往也責於令史
則曰按由歴出入而行之不知其他也黎庶受弊誰任
其咎若牧守自用則罪将焉逃必州郡之濫獨換一刺
史則革矣如吏部之濫雖更其侍郎無益也蓋九流浩
[023-10b]
浩不可得知法使之然非正司之過故云門雖多而易
改門雖一而不可改者以此○五或曰今人多情故長
恐許其選吏必綱紀紊失不如今已之有倫也答曰不
假古義請徴目前以明之今諸道節度都團練觀察租
庸等使自判官副将以下皆使自銓擇縱其間或有情
故大舉其例十猶七全則辟吏之法見行於今但未及
於州縣耳利害之理較然可觀何紀之失何綱之紊向
令諸使僚佐書授於選曺則安獲鎮方隅之重理財賦
[023-11a]
之殷也○六或曰頃年常見州縣有攝官皆是牧守所
自署置正多苟且不議久長纔始到官已營生計迎新
送故勞弊極矣今令州郡召辟則其弊亦爾奈何答曰
國家職員皆禀朝命攝官承乏苟濟一時不日不月事
必停省人雖流而責不及績雖著而官不成便身而行
不苟何待若職無移奪命自州郡所攝之官便為已任
上酬知已下利班榮爭竭智力人誰不盡今常調之人
逺授一職已數千里赴集又數千里之官挈携妻孥復
[023-11b]
往勞苦必一周而在路料間歳而停官成名非知已之
思後任可計考而得此之不苟而誰為苟○七或曰今
四方諸侯或有未朝覲者若天下士人既無常調久不
得祿人皆嗟怨必相率去我入於他境則如之何答曰
善哉問乎辟舉法行則捜羅畢盡自中人以上皆有位
矣此禄之不及者皆下劣無任之人復何足惜當今天
下凋弊之本實為士人太多何者凡士人之家皆不耕
而食不織而衣使下奉其上不足故也大率一家有養
[023-12a]
百口者有養十口者多少通計一家不減二十人萬家
約有二十萬口今有才者既為我用愚劣者盡歸他人
有萬家歸之内則二十萬人隨之食其黍粟衣其縑帛
享其祿廪役其人庶我收其賢彼得其愚我減浮食之
口二十萬彼加浮食之人二十萬則我弊益減而彼人
益困自古興邦制敵之術莫出於是唯懼去我之不速
也夫何患焉
請改革選舉事條○内外文武官五品以上應非選司/注擬者
[023-12b]
右請宰相總其進叙吏部兵部參議可否○吏部尚書
侍郎右請掌議文官五品以上除拜六品以下攢奏兼
察舉選用之不公者諸京司長官及觀察使刺史舉用/僚佐有才職不稱背公任私者得
察舉彈奏非選/用濫失不得舉凡有所察郎中刺舉員外郎判成侍郎
尚書署之而後行諸官長若犯他過捜司自當彈奏即/非吏部所察故云非選用濫失不得
舉/餘所掌准舊若官長選用濫失有聞而吏部不舉請
委御史臺彈之御史臺不舉即左右彈之按六典御史/有糾不當者
即左右丞/得彈奏○兵部尚書侍郎右請掌議武官五品以上
[023-13a]
除拜六品以下攢奏兼察舉選用之不公者諸軍衛長/官及節度
都團練使舉用将校才職不稱背公任/私者得察舉彈奏非選用濫失不得舉凡有所察舉及
臺省糾彈如吏部之法餘所掌准舊○禮部每年貢舉
人右並請停廢有别項經藝之士請於國子監六學中
銓擇國子學大學四門/學律學書學算學○兵部舉選右請停廢昔隋置/折衝府
所以分鎮天下散兵及武太后昇平置武舉恐人之忘/戰則武官武選本末可徴今内外邦畿皆有師旅偏裨
将校所在至多誠宜設法減除豈復張門誘入况若此/輩又非驍雄徒稱武官不足守禦雖習弓矢不堪戰闘
而坐享祿俸規逃征徭/今請悉停以絶姦利○京官六品以下應合選司/注擬者
[023-13b]
請各委本司長官自選用初補稱攝然後申吏部兵部
吏部兵部奏成乃下勅牒并符告於本司是為正官考
從奏成日計凡攝官俸禄各給半○府州佐官别駕少/尹五府
司馬赤令皆/不在此限右自長史以下至縣丞尉諸州長史司馬/或雖是五品以
上官亦同/六品官法請各委州府長官自選用不限土客其申報
正攝之制與京官六品以下同其邊逺羈縻等州請兼
委本道觀察使共銓擇補授○上州省事市令中州參
軍博士下州判司錄事參軍/不在此例中下縣丞以下及闗津鎮
[023-14a]
戍官等右請本任刺史補授訖申吏部兵部吏部兵部
給牒然後成官並不用聞奏其員數不得踰舊制雖吏
部未報並全給俸禄若承省牒在任與正同去任後不
得稱其官職若州司以勞効未著而不申者請不限年
月並聽之○州縣右請准舊令州為三等上中/下縣為五
赤畿上/中下其餘𦂳望雄輔之名請廢夫等級繁多則仕/進淹滯使其周歴
即務速遷官非久安政亦苟且請減衆/級以懲僥心則官僚可期羣才無壅○六品以下官
資歴右並請以五周為滿唐虞遷官必以九載魏晉以/後皆經六周國家因隋為四
[023-14b]
近又減削為三考今三四則太少/六九則太多請限五周庶為折中其遷轉資歴請約修
舊制修舊制謂遷轉資次也但以一/官亦滿即任召用並無選數若才行理績有尤
異者請聽超遷每長官代換其舊僚屬若有負犯及不
稱職者請任便替若無負犯皆待考滿未滿者不得替
○諸道使管内之人及州縣官屬有政理尤異識略宏
通行業精修藝能超絶及懷才未達隠徳丘園或堪充
内官不稱州縣者並申送/吏部将校偏裨有兵謀武藝或堪
充宿衛或可為統帥者右請不限多少各令長官具述
[023-15a]
才行謀略舉送朝廷皆申上吏部兵部各設官署以處
之審量才能銓第髙下每官職有缺及别項任使則隨
才擢用如漢光禄勲/領三署郎稱舉者舉主加階進爵得賢俊者
遷其官若自用僚屬/雖得賢不賞
禁約雜條○一諸使及諸司州府長官舉用僚屬請明
書事跡徳行才能請授某官某職皆先申吏部兵部若/諸
使奏官兼帶職掌者即以職掌分其文武不計/本官帶州縣職即申吏部帶軍職即申兵部吏部兵
部謄其詞而奏云得某使某軍/司某州府状稱以元状人入按每使每
[023-15b]
司每州各為一簿○一所舉官吏在任日有行迹乖謬
不如舉状及犯罪至徒以上者請兼坐舉主其所犯人/自依常法
本條/處分一人奪禄一年諸使無禄者准三品官/以料錢折納依時估計二人奪賜
無賜者貶其色降紫從/緋降緋從緑降緑從碧三人奪階及爵有爵無階有階/無爵者加奪賜
及/勲四人解見任職事官已上任者/並追解之五人貶官節度觀察/使降為刺
史刺史降為上/佐皆以邊州六人除名雖六人以上/罪止除名有犯贓罪至流
以上者倍論之倍謂一人從二人之法二人從四人/之法三人從六人之法罪止三人
舉用後續知過謬具状申述及自按劾者請勿論此謂/所知
[023-16a]
不審舉用/失誤者○一所舉官有因姦納賂而舉者有親故非
才而舉者有容受囑託而舉者有所知不善而故舉者
有犯一科請皆以罔上論不在官贖限囑託舉者兩俱
為首規求者為從
評曰夫人生有欲無君乃亂君不獨理故建庶官昔在
唐虞皆訪於衆則舜舉八元八凱四岳之舉䕫龍稷契
此蓋用人之大略也降及三代擇於鄉庠然後授任其
制漸備秦漢之道雖不師古閭塾所推猶本乎行而郡
[023-16b]
國佐吏並自奨擢備嘗試効乃登王朝内官有僚屬者
亦得徴求俊彦暨於東漢初置選職推擇之制尚習前
規左雄議以限年其時不敢謬舉所以二漢號為多士
魏晉設九品置中正蓋論閥閲罕考行能選曺之任益
為崇重州郡之刺史太守内官之卿尹大夫咸吏部所
署而辟召及鄉里之舉舊式不替永嘉之後天下幅裂
三百餘祀方遂混同中間各承正號凡有九姓大抵不
變魏晉之法皆亂多理少諒無足可稱夫文質相矯有
[023-17a]
如循環教化所由興喪是繫自魏三主俱好屬文晉宋
齊梁風流彌扇體非典雅詞尚綺麗澆訛之弊極於有
隋且三代以來憲章可舉唯稱漢室繼漢之盛莫若我
唐惜乎當創業之初承文弊之極可謂遇其時矣羣公
不議救弊以質而乃因習尚文風教未淳慮由於此𬗟
徴往昔論選舉者無代無之或云官繁人困要省吏員
或云等級太多患在速進或云守宰之職所擇殊輕或
云以言取人不如求行是皆能知其失而莫能究所失
[023-17b]
之由何者按秦法唯農與戰始得入官漢有孝悌力田
賢良方正之科乃時令徴辟而常歳郡國率二十萬口
貢止一人約計當時推薦天下纔過百數則考精擇審
必獲器能自兹厥後轉益煩廣我開元天寳之中一歳
貢舉凡有數千而門資武功藝術胥吏衆名雜目百戸
千途入為仕者又不可勝記比於漢代且増數十百倍
安得不重設吏職多置等級遞立選限以抑之乎常情
進趨共慕榮達升髙自下由邇陟遐固宜驟歴方至何
[023-18a]
暇淹留著績秦氏列郡四十兩漢列郡百餘太守入作
公卿郎官出宰縣邑便宜從事闕略其文無所可否責
以成効寄委斯重酬奨亦崇今之部符三百五十郡縣
差降復為八九邑之俊乂不得有之事之利病不得専
之八使十連舉動咨禀地卑禮薄勢下任輕誠曰徒勞
難階超擢容易而授理固然也始後魏崔亮為吏部尚
書無問賢愚以停解日月為斷時沉滯者皆稱其能魏
之失才實從亮始洎隋文帝素非學術盗有天下不欲
[023-18b]
權分罷州郡之辟廢鄉里之舉内外一命悉歸吏曺纔
厠班列皆由執政執政參吏部之職吏部總州郡之權
罔徴體國推誠代天理物之本意是故銓錝失叙受任
多濫豈有萬里封域九流叢凑掄才授職仰成吏曺以
俄頃之周旋定才行之優劣求無其失不亦謬歟爾後
有司尊賢之道先於文華辨論之方擇其書判靡然趨
尚其流猥雜所以閲經號為倒拔徴詞同乎射覆置循
資之格立選數之制壓例示其定限平配絶其踰涯或
[023-19a]
糊名考覈或十銓分掌苟濟其末不澄其源則吏部専
總是作程之弊者文詞取士是審才之末者書判又文
詞之末也凡為國之本資乎人甿人之利害繫乎官政
欲求其理在久其任欲久其任在少等級欲少等級在
精選擇欲精選擇在減名目俾士寡而農工商衆始可
以省吏員始可以安黎庶矣誠宜斟酌理亂詳覽古今
推仗至公矯正前失或許辟召或令薦延舉有否臧論
其誅賞課績以考之升黜以勵之抵斯刓弊其效甚速
[023-19b]
實為大政可不務乎
 
 
 
 
 
 
 通典卷十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