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R1a0139 合訂刪補大易集義粹言-清-納喇性德 (master)


[079-1a]
欽定四庫全書
 合訂刪補大易集義粹言卷七十七
          頭等侍衛納喇性德編
是故易者象也象也者像也彖者材也爻也者效天下
之動者也是故吉凶生而悔吝著也
  廣漢張氏曰易者道也夫道也者臣不能告之於
  君父不能告之於子以其不可告之於人故象以
  像之乃所以盡其意也是以易者象也言其無適
[079-1b]
  而非象也謂之象者乃所以象此以告人者歟且
  以八卦論之近取諸身象乾以首象坤以腹而又
  逺取諸物象乾以馬象坤以牛引而伸之觸類而
  推之無適而非象也至於彖則統論卦義如木之
  有材或主一爻所在或言二體相與其終始本末
  兼該具備智者思過半矣至於爻則盡其趨時之
  變所以效天下之動或以陽居隂或以隂居陽或
  以貞吉而征凶或以征吉而貞凶其周流六虚不
[079-2a]
  可為典要此君子動則觀其變者雖然易者象也
  象也者像此者也謂之彖則言其象之材而已謂
  之爻則言其象之變而已至於吉凶則悔吝著也
  故悔者有改過之意至於吉則悔之著也吝者有
  文過之意至於凶則吝之著也故悔吝者小疵而
  吉凶則言乎失得至於吉凶乃悔吝之昭著而不
  可掩者也易/說
  白雲郭氏曰易之為書卦象莫知後先雖聖人觀
[079-2b]
  象以設卦卦立而象復見於後故易之為書象而
  已象也者所以像天下之有象者也彖爻皆出於
  卦象已立之後彖所以内明一卦之材爻所以外
  效天下之動爻立然後吉凶生而悔吝著此成易
  之序也易/説
  漢上朱氏曰動於人情見於風氣者有是時必有
  是象易者象也易之有象擬諸其形容而已猶繪
  畫之事雕刻之工一毫損益則不相似矣象之辭
[079-3a]
  又謂之彖者言乎其材也卦有剛柔材也有是時
  有是象必有是材以濟之材與時㑹斯足以成務
  矣然天下之動其微難知有同是一時同處一事
  所當之位有不同焉則趨舍進退殊途矣故曰爻
  者效天下之動也是以卦同爻異趣時之變不得
  而同然所歸則若合符節故自伏羲神農黄帝堯
  舜凡六萬一千四百有餘嵗而行十三卦而已夫
  爻動則有吉凶悔吝吉凶者所以生大業也吉凶
[079-3b]
  生而悔吝著其動可不慎乎易/傳
  新安朱氏曰易卦之形理之似也 彖言一卦之
  材 效放也悔吝本微因此而著並本/義 問易者
  象也四句莫只是解箇象字否曰象是解易字像
  又是解象字材又是解彖字末句意亦然 易者
  象也象也者像也只是髣髴説不可求得太深
  易者象也是緫説起言易不過只是隂陽之象下
  云像也材也天下之動也則皆是説那上面象字
[079-4a]
   問易之象似有三様有本畫自有之象如竒畫
  象陽偶畫象隂是也六十四卦之爻/一爻各是一象有實取諸物
  之象如乾坤六子以天地雷風之類象之是也有
  只是聖人以意自取那象來明是義者如白馬翰
  如載鬼一車之類是也實取諸物之象決不可易
  若聖人姑假是象以明義者當初若别命一象亦
  通得不知是如此否曰聖人自取之象也不見得
  如此而今且只得因象看義若恁地説則成穿鑿
[079-4b]
  了 他所以有象底意思不可見却只好就他那
  象上推求道理 前輩也曾説易之取象如詩之
  比興如此却是虚説恐不然如田有禽須是此爻
  有此象今但不可考耳 嘗得郭子和書云其先
  人説不獨是天地雷風水火山澤謂之象只是卦
  畫便是象也説得好 川壅為澤兊為澤澤是
  水不流底坎下一畫閉合時便成兊卦便是川
  壅為澤之象 卦中要看得親切須是兼象有
[079-5a]
  但象不傳了鄭東卿易傳專取象如以鼎為鼎革
  為爐小過為飛鳥亦有義理 問卦下之辭為彖
  辭左傳以為繇辭何也曰此只是彖辭故孔子曰
  智者觀其彖辭則思過半矣如元亨利貞乃文王
  所繫卦下之辭以斷一卦之吉凶此名彖辭彖斷
  也陸氏音中語所謂彖之經也大哉乾元以下孔
  子釋經之辭亦謂之彖所謂彖之傳也爻下之辭
  如潛龍勿用乃周公所繫之辭以斷一爻之吉凶
[079-5b]
  也並語/録 又曰易之有象其取之有所從其推之
  有所用非茍為寓言也然兩漢諸儒必欲究其所
  從則既滯泥而不通王弼以來直欲推其所用則
  又疎畧而無據二者皆失之一偏而不能闕其所
  疑之過也且以一端論之乾之為馬坤之為牛説
  卦有明文矣馬之為健牛之為順在物有常理矣
  至於案文責卦若屯之有馬而无乾離之有牛而
  无坤乾之六龍則或疑於震坤之牝馬則當反為
[079-6a]
  乾是皆有不可曉者是以漢儒求之説卦而不得
  則遂相與創為互體變卦五行納甲飛伏之法參
  互以求而幸其偶合其説雖詳然其不可通者終
  不可通其可通者又皆傅㑹穿鑿而非有自然之
  勢惟其一二之適然而无待於巧説者為若可信
  然上无所闗於義理之本原下无所資於人事之
  訓戒則又何必苦心極力以求於此而欲必得之
  哉故王弼曰義茍應健何必乾乃為馬爻茍合順
[079-6b]
  何必坤乃為牛而程子亦曰理无形也故假象以
  顯義此其所以破先儒膠固支離之失而開後學
  玩詞玩占之方則至矣然觀其意又似直以易之
  取象无復有所自來但如詩之比興孟子之譬喻
  而已如此則是説卦之所作為无所與於易而近
  取諸身逺取諸物者亦剰語矣故疑其説亦若有
  未盡者因竊論之以為易之取象固必有所自來
  而其為説必已具於大卜之官顧今不可復攷則
[079-7a]
  姑闕之而直據辭中之象以求象中之意使足以
  為訓戒而決吉凶如王氏程子與吾本義之云者
  其亦可矣固不必深求其象之所自來然亦不可
  直謂假設而遽欲忘之也易象/説
   右第三章
陽卦多隂隂卦多陽其故何也陽卦竒隂卦耦其徳行
何也陽一君而二民君子之道也隂二君而一民小人
之道也
[079-7b]
 康節先生曰乾竒也陽也健也故天下之健莫如天
 坤耦也隂也順也故天下之順莫如地所以順天也
 震起也一陽起也起動也故天下之動莫如雷坎陷
 也一陽陷於二隂陷下也故天下之下莫如水艮止
 也一陽於是而止也故天下之止莫如山巽入也一
 隂入二陽之下故天下之入莫如風離麗也一隂離
 於二陽其卦錯然成文而華麗也天下之麗莫如火
 故又為附麗之麗兊説也一隂出於外而説於物故
[079-8a]
 天下之説莫如澤觀物/外篇
 横渠先生曰一其歸者君子之道多以御一作/禦者小人
 人之理陽遍體衆隂衆隂共事一陽理也是故二君
 共一民一民事二君上與下皆小人之道也一君而
 體二民二民而宗一君上與下皆君子之道也易/説
  廣漢張氏曰震坎艮皆陽卦也然其畫皆一陽而
  二隂巽離兊皆隂卦也然其畫皆一隂而二陽此
  其所因者何也三陽之卦皆資乾之一體而成故
[079-8b]
  其數竒以大而竒者為之主也三隂之卦皆資坤
  之一體而成故其數耦以小而耦者為之主也本
  其所得之徳所行之行而言之則陽一君而二民
  以大者宜在上也隂二君而一民以小者宜在下
  也大者在上故能進陽而抑隂長君子而卑小人
  是以為君子之道也小者在下則隂進於陽而陽
  退聽焉小人乗時射利而君子伏焉是以為小人
  之道也易/説
[079-9a]
  白雲郭氏曰陽宜其多陽也隂宜其多隂也今則
  反是其故何也陽以竒為主隂以耦為主隂陽徳
  行又何也此聖人設問之意也凡隂陽二卦皆以
  陽為君一君而二民者其道順也順故為君子二
  君而一民者其道逆也逆則為小人其故其徳行
  以是而知也横渠先生曰一其歸者君子之道多
  以御者小人之理易/説
  漢上朱氏曰凡得乎乾者為陽卦震坎艮是也凡
[079-9b]
  得乎坤者為隂卦巽離兊是也陽卦以竒為本故
  多隂隂卦以耦為本故多陽本不可二也隂陽二
  卦其徳行不同何也陽一君而徧體二民二民共
  事一君一也故為君子之道隂卦一民共事二君
  二君共爭一民二也故為小人之道陽貴隂賤晝
  人多福夜人多禍故君子貴夫一也易/傳
  新安朱氏曰震坎艮為陽卦皆一陽二隂巽離兊
  為隂卦皆一隂二陽凡陽卦皆五畫凡隂卦皆四
[079-10a]
  畫君謂陽民謂隂本/義 二君一民試教一箇民而
  有兩箇君看是甚模様語/録
   右第四章
易曰憧憧徃來朋從爾思子曰天下何思何慮天下同
歸而殊塗一致而百慮天下何思何慮日徃則月來月
徃則日來日月相推而明生焉寒徃則暑來暑徃則寒
來寒暑相推而嵗成焉徃者屈也來者信也屈信相感
而利生焉尺蠖之屈以求信也龍蛇之蟄以存身也精
[079-10b]
義入神以致用也利用安身以崇德也過此以徃未之
或知也窮神知化德之盛也
 康節先生曰精義入神以致用也不精義則不能入
 神不能入神則不能致用也觀物/外篇
 明道先生曰息訓為生者蓋息則生矣一事息則一
 事生中无間斷碩果不食則便為復也寒徃則暑來
 暑徃則寒來寒暑相推而嵗成焉語/録 窮神知化化
 之妙者神也劉絢/師訓
[079-11a]
 伊川先生曰天下何思何慮天下同歸而殊塗一致
 而百慮天下何思何慮夫子因咸極論感通之道夫
 以思慮之私心感物所感狹矣天下之理一也塗雖
 殊而歸則同慮雖百而其致極則一雖物有萬殊事
 有萬變統之以一則无能違者故貞其意則窮天下
 无不感通焉故曰天下何思何慮用其思慮之私心
 豈能无所不感也日徃則月來月徃則日來日月相
 推而明生焉寒徃則暑來暑徃則寒來寒暑相推而
[079-11b]
 嵗成焉徃者屈也來者信也屈信相感而利生焉此
 以徃來屈信明感應之理屈則有信信則有屈所謂
 感應也故日月相推而生明寒暑相推而成嵗功用
 由是而成故曰屈信相感而利生焉感動也有感必
 有應凡有動皆為感感則必有應所應復為感感復
 有應所以不已也尺蠖之屈以求信也龍蛇之蟄以
 存身也精義入神以致用也利用安身以崇徳也過
 此以徃未之或知也前云屈信之理矣復取物以明
[079-12a]
 之尺蠖之行先屈而後信蓋不屈則无信信而後有
 屈觀尺蠖則知感應之理也龍蛇蟄蔵所以存息其
 身而後能奮迅也不蟄則不能奮迅矣動息相感乃
 屈信也君子潛心精微之義入於神妙所以致其用
 也潛心精微積也致用施也積與施乃屈信也利用
 安身以崇德也承上文致用而言利其施用安處其
 身所以崇大其德業也所為合理則事正而身安聖
 人能事盡於此矣故云過此以徃未之或知也窮神
[079-12b]
 知化德之盛也既云過此以徃未之或知更以此語
 結之云窮極至神之妙知化育之道德之至盛也无
 加於此矣易/傳 近取諸身其間闔闢徃來見之鼻息
 然不必須假吸復入以為呼氣則自然生人氣之生
 生於真元天之氣亦自然生生不窮至如海水因陽
 盛而涸及隂盛而生亦不是將已涸之氣却生水自
 然能生徃來屈伸者只是理也盛則便有衰晝則便
 有夜徃則便有來天地中如洪爐何物不消鑠了
[079-13a]
 聖人之道更無精麤從灑掃應對至精義入神通貫
 只一理雖灑掃應對只看所以然者如何並入關/語録
 近取諸身百理皆具屈伸徃來之義只於鼻息之間
 見之屈信徃來只是理不必將既屈之氣復為方信
 之氣生生之理自然不息如復言七日來復其間元
 不斷續陽已復生物極必返其理須如此有生便有
 死有始便有終尹彦/明編 易聖人所以立道窮神則无
 易矣㳺定/夫録 問窮神知化由通於禮樂何也曰此句
[079-13b]
 須是自家體認一作/玩索人徃徃見禮壊樂崩便謂禮樂
 亡然不知禮樂未嘗亡也如國家一日存時尚有一
 日之禮樂蓋由有上下尊卑之分也除是禮樂亡盡
 然後國家始亡雖盜賊至所謂不道者然亦有禮樂
 蓋必有緫屬必相聽順乃能為盜不然必叛亂无統
 不能一日相聚而為盜也禮樂无處无之學者要須
 識得劉元承/手編 釋道所見偏非不窮深極微也至窮
 神知化則不得與矣鄒德乆/所録
[079-14a]
 横渠先生曰正惟存神爾不能利用使不思不勉執
 多以御故憧憧之心勞而德喪矣將陳恬智交飬故
 序日月寒暑屈信相感之義也 君子行義以達其
 道精一於義使不思而得不勉而中如介于石故能
 見幾而作天下何思何慮明屈信之變斯盡之矣日
 月相推而明生焉寒暑相推而嵗成焉神易无方體
 一隂一陽不測皆所謂通乎晝夜之道也 屈信相
 感而利生感以誠也情偽相感而利害生雜之偽也
[079-14b]
  精義入神事豫吾内求利吾外也利用安身素利
 吾外致飬吾内也窮神知化乃飬成自然非思勉之
 能强故崇徳而外君子未或致知也 精義入神飬
 之至也 義以經為本經正則精仁以敦化為深化
 行則顯義入神動一静也仁敦化静一動也仁敦化
 則无體義入神則无方 何思何慮行其所无事而
 已下文皆是一意行其所无事惟務崇德但妄意有
 意則非行其所无事行其所无事則是意必固我已
[079-15a]
 絶今天下无窮動静情偽止一屈信而已在我先行
 其所无事則復何事之有日月寒暑之徃來尺蠖之
 屈龍蛇之蟄莫非行其所无事是以惡其鑿也百慮
 而一致先得此一致之理則何用百慮慮雖百卒歸
 乎理而已此章憧憧徃來要其有心至於德之盛也
 率本此意咸之九四有應在初思其朋是咸其心也
 不言心而言心之事不能虚以受人乃憧憧而致其
 思咸道失矣憧憧徃來心之徃來也不能虚以接物
[079-15b]
 而有所系著非行其所无事也精義入神豫而已學
 者求聖人之學以備所行之事今日先撰次來日所
 行必要作事如此若事在一月前則自一月前栽培
 挨排則至是時有備言前定事前定皆在於此積累
 乃能有功天下九經自是行之者也惟豫而已撰次
 豫備乃擇義之精若是則何患乎物至事來精義入
 神須從此去豫則事有備備則用利用利則身安凡
 人應物无節則徃徃自失故要在利用安身益以飬
[079-16a]
 德也若夫窮神知化則是德之盛故云未之或知蓋
 大則猶可勉而至大而化則必熟化即達也精義入
 神以致用謂貫穿天下義理有以待之故可推用窮
 神是窮盡其神也入神是僅能入於神也言入如自
 外而入義固有淺深 精義入神要得盡思慮臨時
 无疑 精義入神固不待接物然君子何嘗不接物
 人則見君子閒坐獨處不知君子接物在其中睡雖
 不與物接然睡猶是成熟者 知幾其神精義入神
[079-16b]
 皆豫之至也豫者見事於未萌豫即神也精義入神
 利用安身此大人之事大人之事則在思勉力行可
 以擴而至之未之或知以上事是聖人德盛自致非
 思勉可得猶大而化之大則人為可勉也化則待利
 用安身以崇德然後德盛仁熟自然而致也故曰窮
 神知化德之盛也自是别隔為一節義有精麤窮理
 則至於精義若精義盡性則是入神蓋為一故神通
 天下為一物在己惟是要精義入神所存能静而不
[079-17a]
 能動者此則存博學則利用用利則身安身安所以
 崇其德也所應皆善應過則所存者復神 德盛者
 神化可以窮盡故君子崇之一作窮/理盡性 化事之變也
  大可為也大而化不可為也在熟而已易謂窮神
 知化乃德盛仁熟之致非智力能彊也 形而上者
 得辭幾得象矣夫神為不測故緩詞不足以盡神化
 為難知故急詞不足以體化 易所以明道窮神則
 无易矣 見幾則義明動而不括則用利屈信順理
[079-17b]
 則身安而德滋窮神知化與天為一豈有我所能勉
 哉正䝉有乃徳盛/而自致爾一句能照物須放心寛快公平以求之
 乃可見道况德性自廣大易曰窮神知化德之盛也
 豈淺心可得並易/説 天之為德虚而善應其應非思
 慮聦明可求故謂之神老氏況諸谷以此 大虚者
 氣之體氣有隂陽屈信相感之无窮故神之應无窮
 其散无數故神之應也无數雖无窮其實湛然雖无
 數其實一而已 物无孤立之理非同異屈信終始
[079-18a]
 以發明之則雖物非物也事有始卒乃成非同異有
 无相感則不見其成不見其成則雖物非物故一屈
 信相感而利生焉 无不容然後盡屈信之道至虛
 則无所不信矣君子先所爭知幾於屈信之感而已
 精義入神交信於不爭之地順莫甚焉利莫大焉
 事豫則立必有教以先之盡教之善必精義以研之
 精義入神然後立斯立動斯和矣 易簡理得則知
 幾知幾然後經可正天下達道五其生民之大經乎
[079-18b]
 經正則道前定事豫立不疑其所行利用安身之要
 莫先焉 天道不窮寒暑已衆動不窮屈信已鬼神
 之實不越二端而已矣 氣有陽隂推行有漸為化
 合一不測為神其在人也知義用利則神化之事備
 矣德盛者窮神則知不足道知化則義不足大矣
 神化者天之良能非人能故大而位天德然後能窮
 神知化 雷霆感動雖速然其所由來亦漸爾能窮
 神化所從來德之盛者歟 至誠天性也不息天命
[079-19a]
 也人能至誠則性盡而神可窮矣不息則命行而化
 可知矣學未至知化非真得也並正/䝉 求心之始如
 有所失乆思則茫然復失何也夫求心不得其要鑽
 研太甚則惑心之要只是欲平曠熟後无心如天簡
 易不已今有心以求其虚則是已起一心无由得虚
 切不得令心煩求之太切則反昏惑有心所謂助長
 也孟子亦只言存飬而已此非可以聰明思慮力所
 能致也然而得博學於文以求義理則亦動其心乎
[079-19b]
 夫思慮不違是心而已尺蠖之屈以求信也龍蛇之
 蟄以存身也精義入神以致用也利用安身以崇德
 也此交相飬之道夫屈者所以求信也勤學所以修
 身也博文所以崇德也惟博文則可以力致人平居
 又不可以全无思慮須是考前言徃行觀昔人制節
 如此以行其是而已故動焉而无不中理 大中謂
 之皇極蓋過則便非善不及亦非善此極善是顔子
 所求也所以瞻之在前忽焉在後夫子髙逺處又要
[079-20a]
 求精約處又要至顔子之分必是入神處又未能精
 義處又未至然顔子雅意則直要做聖人學者須是
 學顔子 義集須是博文博文則用利用利即身安
 到身安處却要資飬此得精義者脱然在物我之外
 並經學/理窟
  龜山楊氏曰易於咸卦初六言咸其拇六二言咸
  其腓九三言咸其股九五言咸其脢上六言咸其
  輔頰舌至於九四一爻由一身觀之則心是也獨
[079-20b]
  不言心其説以謂有心以感物則其應必狹矣惟
  无心而待物之感故能无所不應其繇辭曰貞吉
  悔亡憧憧徃來朋從爾思夫思皆縁其類而已不
  能周也所謂朋從者以類而應故也故孔子繫辭
  曰天下何思何慮天下同歸而殊塗一致而百慮
  天下何思何慮夫心猶鏡也居其所而物自以形
  來則所鑒者廣矣若執鏡隨物以度其形其照幾
  何或曰思造形之上極過是非思之所能及故唯
[079-21a]
  天下之至神則无思也无思所以體道有思所以
  應世此為不知易之義也易所謂无思者以謂无
  所事乎思云耳故其於天下之故感而通之而已
  今而曰不可以有思又曰不能无思此何理哉荆/州
  語/錄 繫辭曰易无思也无為也寂然不動感而遂
  通天下之故非天下之至神其孰能與於此夫自
  至神而下蓋未能无思也惟无思為足以感通天
  下之故而謂无思土木也可乎此非窮神知化未
[079-21b]
  足與議也 或問道不同不相為謀道一而已不
  同者何説荅曰天下殊塗而同歸故道有不同者
  塗雖殊其歸則同道不同其趨則一也若伯夷伊
  尹之去就則難相為謀矣並荅胡/德輝問 夫精義入神
  乃所以致用利用安身乃所以崇德此合内外之
  道也天下之物理一而分殊知其理一所以為仁
  知其分殊所以為義權其分之輕重無銖分之差
  則精矣荅胡康/侯書 已上三條増
[079-22a]
  廣漢張氏曰思者索其所欲慮者防其所惡思而
  有所欲慮而有所惡皆生於心之有妄也此咸九
  四所以憧憧於兩剛之間有求而徃有求而來朋
  從爾思有所繫慮不能無心而待物又安知天下
  本同歸也而人自殊塗本一致也而人自百慮故
  日月以徃來而明生寒暑以徃來而嵗成尺蠖以
  屈而致信龍蛇以蟄而存身故天地之道日月寒
  暑任氣之自運初无思慮也萬物之理尺蠖龍蛇
[079-22b]
  委形之自然初无思慮也是以達乎此理故精義
  入神以致用此能為可用也利用安身以崇德此
  不求其必用也始焉精義入神以致吾身之用及
  夫利用宜乎為用所惑亟於求用矣乃安身以崇
  德此得乎同歸一致之理而明乎何思何慮者也
  雖然此特有用之可名也故日月寒暑則運此者
  也尺蠖龍蛇則由此者也精義入神以致用則造
  此而極其自得者也利用安身以崇德則覺此而
[079-23a]
  極其髙明者也故過此以徃則雖聖人自為不敢
  知焉未之或知者猶書所謂我不敢知是也所以
  窮神知化而造於德之盛焉易/説
  上蔡謝氏曰或問太虚无盡心有止安得合一曰
  心有止只為用他若不用則何止吾丈莫己不用
  否曰未到此地除是聖人便不用當初曽發此口
  被伊川一句壊了二十年前曾徃見伊川伊川曰
  近日事如何某對曰天下何思何慮伊川曰是則
[079-23b]
  是有此理賢却發得太早在問當初發此語時如
  何曰見得這箇事經時无他念接物亦應副得去
  問如此却如何被一句轉却曰當初終須有不透
  處當初若不得他一句救㧞便入禪家去矣伊川
  直是㑹煅煉得人説了又却道恰好著工夫也語/錄
  白雲郭氏曰自憧憧徃來至莫益之十一義皆明
  聖人所以玩易之辭蓋將致用於天下以終上篇
  擬議之道也道以用為大故聖人以中庸為至者
[079-24a]
  道之用也自一心之正推而及乎天下自一性之
  盡推而至於盡物皆用也所謂精義入神以致用
  者此也且以咸卦論之則憧憧徃來朋從爾思言
  其志意未定也孔子於此雖論何思何慮而極天
  下徃來之理而論之則知爻辭徃來二字非徒然
  也是所謂玩辭也且徃來理之常也有徃必有來
  有來必有徃理勢之相感然也徃而不來來而不
  徃理无是也知徃來之説則凡憧憧徃來相感无
[079-24b]
  定固有理存不必皆從爾思也惟知同歸殊塗一
  致百慮則天下何思何慮矣蓋朋從爾思者爾所
  感也不從爾思者非爾所感其徃來自相感也日
  月寒暑是也有以屈信相感者尺蠖龍蛇是也有
  以精義相感而致用者聖人是也此雖殊塗而同
  歸於感也又何必朋從爾思乎故日月徃來則明
  生寒暑徃來則嵗成尺蠖之屈知其必信龍蛇之
  蟄知其必神然則聖人精義入神豈用以寂然而
[079-25a]
  已哉必將致用於天下利用安身豈用以私一己
  而已哉必將崇德而廣業是皆徃來屈信相感而
  利生出於自然者也夫惟有徃來之感故天下之
  有成者在是焉有屈信之感故天下之致利者在
  是焉聖人内明屈信以成已故足以利用安身外
  窮徃來以成物故足以窮神知化所以兼日月寒
  暑之成與夫尺蠖龍蛇之利也然非徃則不來非
  屈則不信非精義入神則不能致用過此以徃皆
[079-25b]
  非聖人致用之道是以聖人未之或知也蓋謂繁
  而見於事物者也若是則窮神之妙知化之極非
  聖人盛德孰能與此觀乾之初九潛龍勿用至九
  五而後飛龍在天此所謂屈信相感精義入神以
  致用者也易/説
  五峰胡氏曰夫理不窮則物情不盡物情不盡則
  擇義不精義不精則用不妙用不妙則不能所居
  而安居不安則不能樂天不能成其身矣故學必
[079-26a]
  以窮極物理為先也與張欽/夫書
  漢上朱氏曰咸九四曰憧憧徃來朋從爾思者勞
  神明以為一也夫思之所及朋則從之思之所不
  及其誰從乎雖憧憧於徃來之間其從亦狹矣不
  知天下何思何慮萬物即一一即萬物同歸而有
  殊塗一致而具百慮其一既通萬物自應豈思慮
  營營之所至哉且日月寒暑一徃一來自異者觀
  之兩也相推而生明相推而成嵗自同者觀之一
[079-26b]
  也自徃自來其誰使之徃者屈也來者信也一屈
  一信黙然相感而利生焉尺蠖不屈則不能信龍
  蛇不蟄則不能存消息循環相待而為用夫致用
  在於精義義則无決擇无取舍惟其宜而已精一
  於義則進而入於不可知之神故感而後動其動
  也天其用利矣逰乎人間物莫之傷其身安矣利
  用安身日進无疆德不期於崇而自崇矣此吾之
  所知也過此以徃則化矣如日月有明容光必照
[079-27a]
  寒暑相代萬物自生日月寒暑所不能知也故曰
  聖人有所不知焉聖人有所不能焉然則所謂化
  者終不可知歟曰窮神之所為則知化矣德盛者
  自至焉道至於此萬物與我一也故曰一則神兩
  則化窮神則知變化之道易/傳
  新安朱氏曰此引咸九四爻辭而釋之言理本无
  二而殊塗百慮莫非自然何以思慮為哉必思而
  從則所從者亦狹矣 言徃來屈信皆感應自然
[079-27b]
  之常理加憧憧焉則入於私矣所以必思而後有
  從也 因言屈信徃來之理而又推以言學亦有
  自然之機也精研其義至於入神屈之至也然乃
  所以為出而致用之本利其施用无適不安信之
  極也然乃所以為入而崇德之資内外交相飬互
  相發也 下學之事盡力於精義利用而交飬互
  發之機自不能已自是以上則亦无所用其力矣
  至於窮神知化乃德盛仁熟而自致耳然不知者
[079-28a]
  徃而屈也自致者來而信也是亦感應自然之理
  而已張子曰氣有隂陽推行有漸為化合一不測
  為神此上四節皆以釋咸九四爻義並本/義 天下
  何思何慮謂雖萬變之紛紜而所以應之各有定
  理不假思慮而知也 天下何思何慮一句便是
  先打破那箇思字却説同歸殊塗一致百慮又再
  説天下何思何慮謂何用如此憧憧徃來而為此
  朋從之思也日月寒暑之徃來尺蠖龍蛇之屈信
[079-28b]
  皆是自然底道理不徃則不來不屈則亦不能信
  也今之為學亦只是如此精義入神用力於内乃
  所以致用乎外利用安身求利於外乃所以崇德
  乎内只是如此做將去雖至於窮神知化地位亦
  只是德盛仁熟之所致何思何慮之有 問天下
  同歸殊塗一致百慮何不云殊塗而同歸百慮而
  一致曰也只一般但他是從上説下自合如此
  乾乾不息者體日徃月來寒來暑徃者用有體則
[079-29a]
  有用有用則有體不可分先後説 天下何思何
  慮一叚此是言自然而然如精義入神自然致用
  利用安身自然崇德 問天下同歸而殊塗一章
  言萬變雖不同然皆是一理之中所自有底不用
  安排曰此只説得一頭尺蠖若不屈則不信得身
  龍蛇若不蟄則不伏得氣如何存得身精義入神
  疑與行處不相闗然而見得道理通徹乃所以致
  用利用安身亦疑與崇德不相闗然而動作得其
[079-29b]
  理則德自崇天下萬事萬變無不有感通徃來之
  理又曰日徃則月來一叚乃承上文憧憧徃來而
  言徃來皆人所不能無者但憧憧則不可 或問
  尺蠖之屈以求信也伊川説是感應如何曰屈一
  屈便感得那信底信又感得那屈底如呼吸出入
  徃來 尺蠖屈便要求信龍蛇蟄便要存身精研
  義理无毫釐絲忽之差入那神妙處這便是要出
  來致用外面用得利而身安乃所以入來自崇已
[079-30a]
  德致用之用即是利用之用所以横渠云精義入
  神事豫吾内求利吾外利用安身素利吾外致飬
  吾内事豫吾内言曾到這裏來 且如精義入神
  如何不思那致用底却不必思致用底是事功是
  效騐 義至於精則應事接物之間無一非義不
  問小事大事千變萬化改頭換面出來自家應副
  他如利刃快劍相似迎刃而解件件判作兩邉去
   精義入神以致用也蓋惟如此然後可以應務
[079-30b]
  未至於此則凡所作為皆出於私意之鑿冥行而
  已雖使或中君子不貴也 精義入神正與利用
  安身為對其曰精此義而入於神猶曰利其用以
  安身耳 義者宜而已矣物之有宜有不宜事之
  有可有不可吾心處之知其各有定分而不可易
  所謂義也精義者精諸此而已所謂精云者猶曰
  察之云爾精之之至而入於神則於事物所宜毫
  釐委曲之間无所不悉有不可容言之妙矣此所
[079-31a]
  以致用而用无不利也 利用安身今人循理則
  自然安利不循理則自然不安利 未之或知是
  到這裏不可奈何窮神知化雖不從這裏面出來
  然也有這箇意思 窮神知化德之盛也這德字
  只是上面崇德之德德盛後便能窮神知化便能
  聰明睿知皆由此出自誠而明相似 窮神知化
  化是逐些子挨將去底一日復一日一月復一月
  節節挨將去便成一年這是化神是一箇物事或
[079-31b]
  在彼或在此當在隂時全體在隂在陽時全體在
  陽都只是這一物兩處都在不可測故謂之神
  神化二字程子説得亦不甚明惟是横渠推出來
  推行有漸為化合一不測為神又曰一故神兩故
  化注云兩在故不測這説得甚分曉並語/錄
易曰困于石據于蒺藜入于其宫不見其妻凶子曰非
所困而困焉名必辱非所據而據焉身必危既辱且危
死期將至妻其可得見邪
[079-32a]
 伊川先生曰二陽不可犯也而犯之以取困是非所
 困而困也名辱其事惡也三在二上固為據之然茍
 謙柔以下之則无害矣乃用剛險以乗之則不安而
 取困如據蒺藜也如是死期將至所安之主可得見
 乎易/傳
 横渠先生曰此明不能利其用者寡助之至親戚畔
 之易/説
  廣漢張氏曰困人所不免也要在處之有道困而
[079-32b]
  不失其所亨者乃為君子困之六三應於上六而
  上六无情屹然不動有類於石者也下乗於九二
  然九傷已有類於蒺藜者也有應於上將以求名
  今困于石此非所困而困焉名必辱也有依於下
  將以安身今據于蒺藜此非所據而據焉身必危
  也夫在困之時名辱身危有死之理此身不行道
  雖主饋之妻且不可見宜乎凶也易/説
  白雲郭氏曰當困而困當據而據道之正也非所
[079-33a]
  困非所據失道之正是以名辱身危也太甲所謂
  自作孽不可逭者也妻者至近而易保入宫必可
  見者也非所宜為而為之者終至於不能保其妻
  子尚安能保四海乎此所謂失道者寡助也易/説
  漢上朱氏曰人孰不欲安其身或困于石而不知
  休據于蒺藜而不知避名既汙辱身既危殆日近
  于死亡雖欲安得乎哉妻且不得見也况朋從乎
  易/傳
[079-33b]
  新安朱氏曰釋困六三爻義本/義 問非所困而困
  焉名必辱大意謂石不能動底物自是不須去動
  他若只管去用力徒自困耳且以事言有著力不
  得處若只管著力去做少間做不成他人却道自
  家無能便是辱了名或曰若在其位則只得做曰
  自是如此爻意謂不可做底便不可入頭去做語/錄
易曰公用射隼于髙墉之上獲之无不利子曰隼者禽
也弓矢者器也射之者人也君子蔵器於身待時而動
[079-34a]
何不利之有動而不括是以出而有獲語成器而動者

 伊川先生曰鷙害之物在墉上茍无其器與不待時
 而發則安得獲之所以解之之道器也事之當解與
 已解之之道至者時也如是而動故无括結發而无
 不利矣括結謂阻礙聖人於此發明蔵器待時之義
 也夫行一身至於天下之事茍无其器與不以時而
 動小則括塞大則喪敗自古喜有為而无成功或顛
[079-34b]
 覆者皆由是也易/傳
 横渠先生曰此明能精義以致用者易/説
  龜山楊氏曰君子藏器於身待時而動猶之有美
  玉於斯非韞匵而不沽也待賈而已矣若夫求善
  賈而沽則取賤之道聖人不為也語/解
  廣漢張氏曰解之六三以貪殘小人輙居髙位有
  隼居髙墉之象而上六韜已成之器乗可為之時
  故發强剛毅誅鋤强梗如摧枯拉朽動而不括出
[079-35a]
  而有獲以解其悖戾之心者亦以成器而動故也
  易/説
  白雲郭氏曰君子以道存諸已而困於外者在時
  是以蔵器於身猶有待也括結也結則有閡凡无
  其道則括非其時則括動而不括然後出而有獲
  此章蓋語成器而後動動亦必有時焉故也蔵器
  於身有其道也髙墉之上斯其時也易/説
  漢上朱氏曰蔵可用之器待可為之時動无結礙
[079-35b]
  出則有獲惟乗屈信之理而其用利者能之易/傳
  新安朱氏曰括結礙也此釋解上六爻義本/義 公
  用射隼孔子是發出言外意 張欽夫説易謂只
  依孔子繫辭説便了如説公用射隼至成器而動
  者也只如此説便了固是如此聖人之意只恁地
  説不得縁在當時只理㑹得象數故聖人明之以
  理並語/錄
子曰小人不恥不仁不畏不義不見利不動不威不懲
[079-36a]
小懲而大誡此小人之福也易曰屨校滅趾无咎此之
謂也
 伊川先生曰人有小過校而滅其趾則當懲懼不敢
 進於惡矣故得无咎也繫辭云小懲而大誡此小人之
 福也言懲之於小與初故得无咎也易/傳
 横渠先生曰暗於事變者易/説
  廣漢張氏曰仁義所以責於君子小人不以不仁
  為恥不以不義為畏夫仁義不足責故非利則不
[079-36b]
  勸非威則不懲也人不知義而所見者利茍不早
  有以懲之則將至於无父无君其禍有不可勝言
  者此噬嗑之初九所以制之於其小屨校滅趾而
  使之不行乃小懲而大誡也使小人知所忌憚不
  敢肆其暴戾是乃小人之福也易/説
  白雲郭氏曰小人非不知天下之所謂善惡亦非
  不知天下之禍福也蓋昧於善惡幾微之際故積
  而至於大惡以受天下之大禍者多矣聖人憫其
[079-37a]
  愚而受禍也於是制刑以小懲之懲其小而誡於
  大則終无大惡大禍之虞是豈非小人之福哉此
  所以屨校滅趾於初然後終无咎也易/説
  漢上朱氏曰小人不恥不仁故不畏不義陷於死
  亡辱及其先恥孰大焉雖愚也而就利避害與人
  同故見利而後勸威之而後懲小懲大誡猶為小
  人之福况真知義乎易/傳
  新安朱氏曰此釋噬嗑初九爻義本/義
[079-37b]
善不積不足以成名惡不積不足以滅身小人以小善
為无益而弗為也以小惡為无傷而弗去也故惡積而
不可揜罪大而不可解易曰何校滅耳凶
 伊川先生曰人之聾暗不悟積其罪惡以至於極古
 人制法罪之大者何以校為其无所聞知積成其惡
 故以校而滅其耳誡聰之不明也易/傳
  廣漢張氏曰善之於惡皆曰積善固可欲也然不
  積亦未至於成名惡固可惡也然不積亦未至於
[079-38a]
  滅身奈何小人以小善未足以成名而不為以小
  惡未足以滅身而不去終至惡積而不可揜罪大
  而不可解至於噬嗑上九何校滅耳凶由此觀之
  初之屨校滅趾使之不行者豈非小人之福乎易/説
  白雲郭氏曰善惡之道皆積而至非一朝一夕之
  故積惡不已能无終凶乎明善惡之積知所當為
  知所當去斯謂之君子已夫易/説
  漢上朱氏曰精於義者豈一日積哉彼積不善以
[079-38b]
  滅其身者不知小善者大善之積也易/傳
  新安朱氏曰此釋噬嗑上九爻義本/義
子曰危者安其位者也亡者保其存者也亂者有其治
者也是故君子安而不忘危存而不忘亡治而不忘亂
是以身安而國家可保也易曰其亡其亡繫于苞桑
 伊川先生曰漢王允唐李德裕不知此戒所以致禍
 敗也易/傳
 横渠先生曰明君子之見幾易/説
[079-39a]
  廣漢張氏曰否之九五休天下之否而天下已向
  於泰通之時也然古之人君在解則必思夙吉在
  既濟則必思豫防故人皆樂於安也乃安而不忘
  危人皆知其存也乃存而不忘亡人皆習於治也
  乃治而不忘亂如此則身安而國家可保故曰其
  亡其亡繫于苞桑夫審其亡之戒而繫之苞桑則
  根本固而不可動搖矣易/説
  白雲郭氏曰安危存亡治亂蓋相代相生之道是
[079-39b]
  以聖人居安慮危故終无危亡之患易/説
  漢上朱氏曰夫身者國家之本存亡治亂之所繫
  身雖安矣猶不可恃也故安其位者危保其存者
  亡有其治者亂君子兢兢業業不恃其有故身安
  而國家可保國家保而徳崇矣易/傳
  新安朱氏曰此釋否九五爻義本/義 問危者以其
  位為可安而不知戒懼故危亡者以其存為可常
  保是以亡亂者是自有其治如有其善之有是以
[079-40a]
  亂曰某舊也如此説看來保字説得較牽强只是
  常有危亡與亂之慮則可以安其位保其存有其
  治語/錄
子曰徳薄而位尊知小而謀大力小而任重鮮不及矣
易曰鼎折足覆公餗其形渥凶言不勝其任也
 伊川先生曰居大臣之位當天下之任而所用非人
 至於覆敗乃不勝其任可羞愧之甚也其形渥謂赧
 汗也其凶可知繫辭曰德薄而位尊知小而謀力小
[079-40b]
 小而任重鮮不及矣言不勝其任也蔽於所私徳薄
 知小也易/傳
 横渠先生曰不知利用以安身者易/説
  廣漢張氏曰古之人方其人君任用之際必自揣
  其才力可以勝其任乎然後膺人君顧託庶幾上
  不負其社稷下不負其生靈鼎之九四德薄而位
  尊知小而謀大力小而任重如鼎之折足其形流
  汗而凶也蓋不能自揣以勝其所任乎易/説
[079-41a]
  白雲郭氏曰道之用无施不可自一身至天下其
  用皆一安有不勝之患哉此論不勝其任者蓋因
  鼎而言也鼎器也於人才器之象也才器限量不
  同猶若鼎然故有不勝其任之凶君子不器則无
  限量矣故形而上者為道形而下者為器易/説
  漢上朱氏曰位欲當徳謀欲量知任欲稱力三者
  各當其實則用利而身安小人志在於得而已以
  人之國僥倖萬一鮮不及禍自古一敗塗地殺身
[079-41b]
  不足以塞其責者本於不知義而已易/傳
  新安朱氏曰此釋鼎九四爻義本/義
子曰知幾其神乎君子上交不諂下交不瀆其知幾乎
幾者動之微吉之先見者也君子見幾而作不俟終日
易曰介于石不終日貞吉介如石焉寜用終日斷可識
矣君子知微知彰知柔知剛萬夫之望
 明道先生曰先見則吉可知不見故致凶朱公掞問/學拾遺
  介于石理素定也理素定故見幾而作何俟終日
[079-42a]
 哉李籲/所録
 伊川先生曰夫見事之幾微者其神妙矣乎君子上
 交不至於諂下交不至於瀆者蓋知幾也不知幾則
 至於過而不已交於上以恭巽故過則為諂交於下
 以和易故過則為瀆君子見於幾微故不至於過也
 所謂幾者始動之微也吉凶之端可先見而未著者
 也獨言吉者見之於先豈復至有凶也君子明哲見
 事之幾微故能其介如石其守既堅則不惑而明見
[079-42b]
 幾而動豈俟終日也斷别也其判别可見矣微與彰
 柔與剛相對者也君子見微則知彰矣見柔則知剛
 矣知幾如是衆所仰也故賛之曰萬夫之望易/傳 見
 幾而作不俟終日智之圓也李籲/師説
 横渠先生曰人道之用盡於接人而已諂瀆召禍理
 勢必然故君子俯仰之際直而好義知幾莫大焉
 知幾者為能以屈為信 幾象見而未形也形則渉
 乎明不待神而後知也吉之先見云者順性命則所
[079-43a]
 先皆吉也 知幾其神由經正以貫之則寜用終日
 斷可識矣 君子見其幾則隨有所處不可過也豈
 俟終日幾者動之微吉之先見者也夫幾則吉凶皆
 見特言吉者不作則已作則所求乎向吉 豫之六
 二常不動故能得動之微 不終日貞吉言速正則
 吉也六二以隂居隂獨无累於四故其介如石雖體
 柔順以其在中而静何俟終日必知幾而正矣常易
 故知險常簡故知阻君子見常不動故能得動之微
[079-43b]
 君子見幾而作不俟終日茍見其幾則時處置不欲
 過何俟終日幾者動之微吉之先見特言吉者事則
 直求須向吉也 觀其幾者善之幾也惡不可謂之
 幾如曰幾者動之微吉之先見亦止言吉耳上交不
 諂下交不瀆人事不過於上下之交此可盡人道也
 且如孝弟人之本亦可以言幾造端乎夫婦亦可以
 言幾親親而尊賢亦可以為幾就親親尊賢而求之
 又有幾焉又如言不誠其身不悦於親亦是幾處茍
[079-44a]
 要入德必始於知幾 未嘗不得其中故動止為衆
 人之表一无/止字易曰原始要終故知死生之説死生止
 是人之終始也學必知幾造微知微之顯知風之自
 知逺之近可以入徳由微則遂能知其顯由末即至
 於本皆知微知彰知柔知剛之道也並易/説
  廣漢張氏曰豫之六二當天下悦豫之時人皆樂
  通於物而為悦也六二乃介然如石當是時也上
  交於五不為諂諛也下交於初不為䙝瀆也乃介
[079-44b]
  如石焉其方寸之地淵静而物來能名事至能斷
  寜用終日斷可識矣故在微而能知彰在柔而能
  知剛宜乎天下萬民望之而為標準也易/説
  白雲郭氏曰人有君子小人之辨者以君子知道
  知道則知幾矣小人不知道不知道則不知幾矣
  是以小人不恥不仁不畏不義惡積而不可揜罪
  大而不可解皆以其不知幾故也且幾者動之微
  吉之先見言吉則凶可知君子由幾而趣者吉也
[079-45a]
  故此獨言吉方豫之時其介如石有无逸之戒居
  上居下无與為豫者是以上交不諂下交不瀆而
  為知幾之君子也且諂瀆至微也而鳴豫之凶有
  由諂瀆而生者是其所以為幾也君子極深研幾
  則能盡神故曰知幾其神乎知微知彰自微而知
  著也知柔知剛由一而知二也是皆知幾之道也
  知幾則能成天下之務是有長人之道故為萬夫
  之望横渠先生曰常易故知險常簡故知阻豫之
[079-45b]
  六二常不動故能得動之㣲易/説 至誠者大則通
  於道小則窮於理天下事物未有能逃於此者是
  以禍福善不善必先知之自君子觀之謂之知幾
  自衆人言之謂之前知易曰知幾其神矣乎故此
  論前知則曰至誠如神中庸/解
  漢上朱氏曰神難言也精義入神以致用其惟知
  幾乎知幾其神矣幾者動之微吉之先見譬如陽
  生而井温雨降而雲出衆人不識而君子見之其
[079-46a]
  於行義也不亦有餘裕乎夫安危存亡之幾在於
  始交之際君子上交不諂下交不瀆義之與比无
  悔吝蔵於其中知幾故也是以君子見微已去小
  人遇禍不知見與不見相去逺矣進此道者存乎
  介而已確然守正不轉如石者乃能見之其心定
  其智明黙識而善斷故不俟終日也守身如此无
  一朝之患矣知彰易知微難知剛易知柔而剛難
  君子見幾故知㣲知彰知柔知剛一龍一蛇或弛
[079-46b]
  或張唯義是適則萬夫望之而取法焉所從者豈
  特其朋從之彼勞思慮者亦末矣易/傳
  新安朱氏曰此釋豫六二爻義漢書吉之之間有
  凶字本/義 易曰知幾其神乎便是這事難如邦有
  道危言危行邦无道危行言孫今有一様人其不
  畏者又言過於直其畏謹者又更不敢説一句話
  此便是不曉得那幾若知幾則自中節无此病矣
  君子上交不諂下交不瀆蓋上交貴於恭恭則便
[079-47a]
  近於諂下交貴和和則便近於瀆蓋恭與諂相近
  和與瀆相近只爭些子便至於流也 君子上交
  不諂下交不瀆下面説幾最要看箇幾字只爭些
  子凡事未至而空説道理易見事已至而顯然道
  理也易見惟事之方萌而動之微處此最難見或
  問幾者動之微何以獨於上交下交言之曰上交
  要恭遜纔恭遜便不知不覺有箇諂底意思在裏
  下交不瀆亦是如此所謂幾者只才覺得近謟近
[079-47b]
  瀆便勿令如此此便是知幾幾者動之微吉之先
  見者也 幾者動之微是欲動未動之間便有善
  惡便須就這處理㑹若到發出處更怎生奈何得
  所以聖賢説謹獨便是要就幾微處理㑹 漢書
  説幾者動之微吉凶之先見者也似説得是幾自
  是有善有惡君子見幾亦是見得方舍惡從善
  問伊川説見微則知彰矣見柔則知剛矣其説如
  何曰也好看來只作四件事亦自好既知微又知
[079-48a]
  彰既知柔又知剛言其无所不知所以為萬民之
  望也並語/録
子曰顔氏之子其殆庶幾乎有不善未嘗不知知之未
嘗復行也易曰不逺復无祗悔元吉
 伊川先生曰顔子无形顯之過夫子謂其庶幾乃无
 祗悔也過既未形而改何悔之有既未能不勉而中
 所欲不踰矩是有過也然其明而剛故一有不善未
 嘗不知既知未嘗不遽改故不至於悔乃不逺復也
[079-48b]
 易/傳 祗與底同使底至也无至於悔也 大學之道
 在明其明德明徳乃止於至善也知既至自然意誠
 顔子有不善未嘗不知知之至也知至故未嘗復行
 他人復行知之不至也並朱公掞/問學拾遺 如顔子地位豈
 有不善所謂不善者只是微有差失纔差失便能知
 之知之便更不萌作顔子大率與聖人皆同只這便
 有分别若无則便是聖人曾子三省只是𦂳約束顔
 子便能三月之乆到這些地位工夫尤難直是峻絶
[079-49a]
 又大叚著力不得馮氏/拾遺 已上三條増
 横渠先生曰盛徳之士然後知化如顔子庶乎知化
 也有不善未嘗不知已得善者辨善與不善也易有
 不善未嘗不知顔子所謂有不善者必只是以常意
 有迹處便為不善而知之此知幾也於聖人則无之
 矣 知德為至當而不忘至之可見吉於微也蓋欲
 善不舍則善雖微必知之不誠於善者惡能為有為
 无雖終身由之不知其道烏足與幾乎顔子心不違
[079-49b]
 仁故不善未嘗不知其致一也 知不善未嘗復行
 不貳過也 孔子稱顔子不善未嘗不知知之未嘗
 復行其知不善非獨知己凡天下不善皆知之不善
 則固未嘗復行也又曰吾未見能見其過而内自訟
 亦是非獨自見其過乃見人之過而自訟其殆庶幾
 乎言深於知幾並易/説
  龜山楊氏曰性不可離可離非率性也道无隐微
  之間於獨而不愼是可須㬰離也故立則見其參
[079-50a]
  於前在輿則見其倚於衡見此則知所以戒愼恐
  懼矣顔子不逺復其進於此乎中庸/解
  廣漢張氏曰復貴於早顔氏之子有不善未嘗不
  知知之未嘗復行方其萌於心謀於慮乃改其過
  而不行此近於復之初九所以无祗悔也易/説
  五峰胡氏曰儒者之道率性保命與天同功是以
  節事取物不厭不棄必身親格之以精其知焉夫
  事變萬端而物之感人无窮格之之道必立志以
[079-50b]
  定其本而居敬以持其志志立於事物之表敬行
  乎事物之内而知乃可精目流於形色則知自反
  而以理視耳流於音聲則知自反而以理聽口流
  於唱和則知自反而以理言身流於行止則知自
  反而以理動有不中理未嘗不知知之未嘗復行
  此顔子所以克己復禮不逺復而庶幾聖人者也
  及其乆也徳盛而萬物一體仁熟而變通不窮豈
  特不為事物所迷亂而已哉視聽言動皆由至理
[079-51a]
  形色音聲唱和行止无非妙用事各付事物各付
  物人我内外貫而為一應物者化在躬者神至此
  則天命在我无事於復而天地之心可一言而盡
  矣復齋/記
  屏山劉氏曰學易者必有門户復卦易之門戸也
  入室者必自戸始學易者必自復始得是者其惟
  顔子乎不逺而復稱為庶幾蓋本夫子嘗以復禮
  為仁之説告之矣顔子躬行允蹈遂臻其極一己
[079-51b]
  既克天下歸仁復之之功至矣顔子終日如愚論
  語所載惟發二問一為仁一為邦夫子荅之皆極
  天理人事之大者原易之用内焉惟窮理盡性外
  焉惟開物成務顔子盡之雖无諸子之著撰謂之
  通易可也屏山/集
  白雲郭氏曰顔子亞聖之道未能无過故語稱不
  貳過未能无得失故中庸言得一善則拳拳服膺
  而弗失之由此則知庶幾於聖人矣故此言其殆
[079-52a]
  庶幾乎易/説
  漢上朱氏曰夫智周萬物者或暗於自知雄入九
  軍者或憚於改過克己為難也顔子有不善未嘗
  不知知之未嘗復行故曰顔氏之子其殆庶幾乎
  孰謂小善為无益而可以弗為小惡為无傷而可
  以弗去乎復者剛反動之卦也善者天地之性而
  人得之性之本也不善非性也習也不逺而復者
  修為之功也故曰不善未嘗弗知知之未嘗復行
[079-52b]
  知之者覺也自性也或曰鮒椒之惡豈習乎曰知
  脩為之功則復其本矣由其習之不已迷而不復
  矣人之生有氣之質有性之本剛柔不齊者氣也
  性之本則一而已矣故曰天地貞觀也日月貞明
  也氣豈能變哉易/傳
  新安朱氏曰殆危也庶幾近意言近道也此釋復
  初九爻義本/義 殆是幾乎之意又曰是近又曰是
  危殆者是爭些子底意思又曰或以幾字為因上
[079-53a]
  文幾字而言但左傳與孟子庶幾兩字都只做近
  字説 顔子有不善未嘗不知知之未嘗復行今
  人只知知之未嘗復行為難殊不知有不善未嘗
  不知是難處今人亦有説道知得這箇道理及事
  到面前又却只隨私欲做將去前所知者都是忘
  了只為是不曾知 顔子天資好如至清之水纎
  芥必見並語/録
天地絪緼萬物化醇男女構精萬物化生易曰三人行
[079-53b]
則損一人一人行則得其友言致一也
 伊川先生曰絪緼交密之狀天地之氣相交而密則
 生萬物之化醇醇謂醲厚厚猶精一也男女精氣交
 構則化生萬物惟精醇專一所以能生也一隂一陽
 豈可二也故三則當損言專致乎一也天地之間當
 損益之明且大者莫過此也易/傳 道无无對有隂必
 有陽有善必有惡有是必有非无一亦无三故易曰
 三人行則損一人一人行則得其友只是二也 絪
[079-54a]
 緼隂陽之感並入闗/語録
 横渠先生曰始陳上下交以盡接人之道卒具男女
 致一之戒而人道畢矣氣坱然太虚升降飛揚未嘗
 止息易所謂絪緼莊生所謂生物以息相吹野馬者
 歟此虚實動静之機隂陽剛柔之始浮而上者陽之
 清降而下者隂之濁其感遇聚結為風雨為霜雪萬
 品之流形山川之融結糟粕煨燼无非教也心所以
 萬殊者感外物而不一也天大无外其為感者絪緼
[079-54b]
 二端而已焉 物之所以相感者利用出入莫知其
 郷一萬物之妙者歟並易/説 太和所謂道中涵浮沈
 升降動静相感之性是生絪緼相盪勝負屈伸之始
 其來也幾微易簡其究也廣大堅固起知於易者乾
 乎效法於簡者坤乎散殊而可象為氣清通而不可
 象為神不如野馬絪緼不足謂之太和語道者知此
 謂之知道學易者見此謂之見易不如是雖周公才
 美其智不足稱也已正/䝉
[079-55a]
  廣漢張氏曰天下之理惟致一者能得其要用志
  不分乃凝於神苟挾二三之心狐疑之志則安能
  盡誠而進於德乎損之六三所謂三人行則損一
  人一人行則得其友能致一者也益之上九莫益
  之或擊之立心勿恒凶不能致一者也竊觀天地
  絪緼萬物化醇此二氣所以致一也男女構精萬
  物化生此六子所以致一也 又曰邵子云絪氣
  之相因緼氣之相温相因以為合相温以為和此
[079-55b]
  萬物之化也醇而已醇者其氣也所謂精神生於
  道者也男女構精萬物化生則生者精也道散而
  有一以至萬則萬物皆出於一人之所以致一者
  順性命之理而不以妄易真以復其本而已此損
  之六三言致一也並易/説
  兼山郭氏曰天地絪緼萬物化醇男女構精萬物
  化生易曰三人行則損一人一人行則得其友言
  致一也夫然後知天地之所以位萬物之所以育
[079-56a]
  凡以此也中庸/解
  白雲郭氏曰天地男女之化生皆由致一以交感
  三人行則損一人一人行則得其友言致一以交
  感也損自泰來由乾坤而為艮兊故有天地男女
  之象易/説
  漢上朱氏曰天地萬物其本一也天地升降其氣
  絪緼萬物化矣醇而未雜序卦曰有天地然後有
  萬物劉牧曰乾道自然而成男坤道自然而成女
[079-56b]
  序卦言萬物則男女在其中矣曰萬物化醇者言
  其一未始離也天地既生萬物萬物各有隂陽精
  氣相交化生无窮序卦曰有萬物然後有男女劉
  牧曰咸卦不繫之於離坎以離坎而上男女自然
  而生咸卦而下男女偶合而生曰男女曰化生者
  有兩則有一也損之六三曰三人行則損一人一
  人行則得其友言致一也致一則殊塗而同歸一
  致而百慮矣老氏論天地王侯得一又曰天地相
[079-57a]
  合而降甘露老氏之所謂得一相合即夫子所謂
  致一也其在卦則六爻相應合而致用是也易/傳
  新安朱氏曰絪緼交密之狀醇謂厚而凝也言氣
  化者也化生形化者也此釋損六三爻義本/義 天
  地氤氲言氣化也男女構精言形化也 致一專
  一也惟專一所以能絪緼若不專一則各自相離
  矣化醇是已化後化生指氣化而言草木是也
  致一是專一之義程先生言之詳矣天地男女都
[079-57b]
  是兩箇方得專一若三箇便亂了三人行減了一
  箇則是兩箇便專一一人行得其友成兩箇便專
  一程先生説初與二三與上四與五皆兩相與自
  説得好初二二陽四五二隂同徳/相比三與上應皆兩相與 横渠云艮三
  索而得男乾道之所成兊三索而得女坤道之所
  成所以損有男女構精之義亦有此理並語/録
子曰君子安其身而後動易其心而後語定其交而後
求君子脩此三者故全也危以動則民不與也懼以語
[079-58a]
則民不應也无交而求則民不與也莫之與則傷之者
至矣易曰莫益之或擊之立心勿恒凶
 伊川先生曰君子言動與求皆以其道乃完善也不
 然則取傷而凶矣易/傳
 横渠先生曰此又終以昧於致用之戒易/説
  廣漢張氏曰身不安則存諸己未定孰能為人乎
  故安其身而後動可也心不易則是非毁譽懐於
  胷中而與之交戰能無懼乎故易其心而後語可
[079-58b]
  也交不定則好惡異尚而情不通孰肯應乎故定
  其交而後求可也益之上九立心勿恒不能盡此
  所以致凶易/説
  白雲郭氏曰君子慎於持滿之戒脩此三者以保
  其常全蓋懼益之極也益道未極則人必與之人
  與之則益日至益道既極則人必莫之與莫之與
  則莫之益也故傷之者必至此固損益常理况立
  心勿恒之人寧无凶乎易/説
[079-59a]
  漢上朱氏曰所謂全者合我與人而為一也動而
  與之者安其身而後動也語之而應者平其心而
  後慮也求而與之者定其交而後求也三者得故
  能以天下為一家中國為一人故曰君子脩此三
  者故全也離而為二物物成敵莫或與之擊之者
  至矣故曰立心勿恒凶勿恒者不一之謂也張載
  曰下文當云易曰自天祐之吉无不利子曰天之
  所助者順也人之所助者信也履信思乎順又以
[079-59b]
  尚賢也是以自天祐之吉无不利也考之義或然
  也順乎天者天助之應乎人者人助之其致一之
  效乎此章以咸因解噬嗑否鼎豫復損益十卦十
  一爻盡其義蓋書之於言有不能盡也易/傳
  新安朱氏曰此釋益上九爻義本/義 夫子云不學
  詩無以言先儒以為心平氣和則能言易繫辭曰
  易其心而後語也荅劉/玶
   右第五章
[079-60a]
 
 
 
 
 
 
 
 
[079-60b]
 
 
 
 
 
 
 
 合訂刪補大易集義粹言卷七十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