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R1a0139 合訂刪補大易集義粹言-清-納喇性德 (master)


[047-1a]
欽定四庫全書
 合訂刪補大易集義粹言卷四十五
          頭等侍衛納喇性徳編
兊下/艮上
 康節先生曰經有因革損益盡之矣觀物篇詳/見泰卦
 伊川先生曰損序卦解者緩也緩必有所失故受之
 以損縱緩則必有所失失則損也損所以繼解也為
 卦艮上兊下山體髙澤體深下深則上益髙為損下
[047-1b]
 益上之義又澤在山下其氣上通潤及草木百物是
 損下而益上也又下為兊説三爻皆上應是説以奉
 上亦損下益上之義又下兊之成兊由六三之變也
 上艮之成艮自上九之變也三本剛而成柔上本柔
 而成剛亦損下益上之義損上而益於下則為益取
 下而益於上則為損在人上者施其澤以及下則益
 也取其下以自厚則損也譬諸壘土損於上以培厚
 其基本則上下安固矣豈非益乎取於下以増上之
[047-2a]
 髙則危墜至矣豈非損乎故損者損下益上之義益
 則反是易/傳
  東萊吕氏曰損之卦損下益上故為損蓋上雖受
  其益殊不知既損其下則上亦損矣然其下為兊
  兊説也又下三爻皆應於上是下樂輸以奉上人
  君固可以安受之何名為損乎蓋損下益上人君
  之失也樂輸於上人臣之義也兩者自不相妨又
  艮止兊説凡上有取於民皆謂之損合上下二體
[047-2b]
  而觀之下當樂輸而不怨上當取於民有制不可
  无所止也易/説
損有孚元吉无咎可貞利有攸往曷之用二簋可用享
 伊川先生曰損減損也凡損抑其過以就義理皆損
 之道也損之道必有孚誠謂至誠順於理也損而順
 理則大善而吉所損无過差可貞固常行而利有所
 往也人之所損或過或不及一有或/常字或不常一作/當
 不合正理非有孚也非有孚則无吉而有咎非可貞
[047-3a]
 之道不可行也 損者損過而就中損浮末而就本
 實也聖人以寧儉為禮之本故於損𤼵明其義以享
 祀言之享祀之禮其文最繁然以誠敬為本多儀備
 物所以將飾其誠敬之心飾過其誠則為偽矣損飾
 所以存誠也故云曷之用二簋可用享二簋之約可
 用享祭言在乎誠而已誠為本也天下之害无不由
 末之勝也峻宇雕牆本於宫室酒池肉林本於飲食
 淫酷殘忍本於刑罰窮兵黷武本於征討凡人欲之
[047-3b]
 過者皆本於奉養其流之逺則為害矣先王制其本
 者天理也後人流於末者人欲也損之義損人欲以
 復天理而已並易/傳
  白雲郭氏曰名卦之義以一損无復謂之損損而
  復益謂之益故二卦皆有損義而其名則難同也
  世以損有損下厚己之意故以損為非美然損善
  損惡損下損上損其過與不及或損而為君子或
  損而為小人一治一亂莫不為之損也文王取損
[047-4a]
  惡益善為言孔子因之至益則彖言民説无疆然
  後知損亦有損下厚己之意也聖人之㫖深矣損
  惡之至至於有孚是以元吉无咎有可貞之道亦
  利於有行也曷之用二簋可用享猶言何必用多
  儀所以損其過也且禮者中也過則為偽不可謂
  之禮是以可損也易/説
  新安朱氏曰損減省也為卦損下卦上畫之陽益
  上卦上畫之隂損兊澤之深益艮山之髙損下益
[047-4b]
  上損内益外剥民奉君之象所以為損也損所當
  損而有孚信則其占當有此下四者之應矣曷之
  用二簋可用享言當損時則至薄无害本/義
彖曰損損下益上其道上行損而有孚元吉无咎可貞
利有攸往曷之用二簋可用享二簋應有時損剛益柔
有時損益盈虚與時偕行
 伊川先生曰損之所以為損者以損于下而益於上
 也取下以益上故云其道上行夫損上而益下則為
[047-5a]
 益損下而益上則為損損基本以為髙者豈可謂之
 益乎 元吉者謂損而以至誠則有此元吉以下四
 者損道之盡善也 夫子特釋曷之用二簋可用享
 卦辭簡直謂當損去浮飾曰何所用哉二簋可以享
 也厚本損未之謂也夫子恐後人不達遂以為文飾
 當盡去故詳言之有本必有末有實必有文天下萬
 事无不然者无本不立无文不行父子主恩必有嚴
 順之體君臣主敬必有承接之儀禮讓存乎内待威
[047-5b]
 儀而後行尊卑有其序非物采則一作/而无别文之與
 實相須而不可闕也及夫文之勝末之流逺本䘮實
 乃當損之時也故云曷所用哉二簋足以薦其誠矣
 謂當務實而損飾也夫子恐人之泥言也故復明之
 曰二簋之質用之當有時非其所用而用之不可也
 謂文飾未過而損之與損之至於過甚則非也損剛
 益柔有時剛為過柔為不足損益皆損剛益柔也必
 順時而行不當時而損益之則非也 或損或益或
[047-6a]
 盈或虚唯随時而已過者損之不足一作/及者益之虧
 者盈之實者虚之與時偕行也並易/傳
 横渠先生曰損下益上損剛益柔非可常行必有孚
 元吉无咎可貞然後利有所進故下云有時易/説
  藍田吕氏曰省約以為善也損下益上曰損損上
  益下曰益蓋隂從陽以益之陽資隂以自益艮止
  於上兊説於下以從艮損下益上也雷動於下巽
  居於上以入之損上益下也説之道上行巽之動
[047-6b]
  入於下也凡物之情則惡損而好益天之道則惡
  盈而好謙知損之為益則物情有孚天道合矣故
  可以元吉无咎時損時益則損之道不可以為正
  惟損而有孚故乃以元吉无咎當損之時故曰可
  貞時損則損時益則益茍當其時无往而不可故
  損益皆利有攸往當損之時將何所用乎然君子
  不以微薄廢禮茍有明信雖澗溪沼沚之毛可薦
  於鬼神故二簋可用享隂陽消長往反无常惟其
[047-7a]
  時而已損益之氣在上下則以柔益剛然剛陽有
  餘隂柔不足則損剛益柔亦有時矣由是觀之天
  地隂陽屈伸消長與時偕行惟變所適君子取之
  以損益者也
  廣平游氏曰損之三陽皆損己者也三隂皆受益
  者也損己者或資諸物或取諸身資諸物者損上
  益下如初九是也取諸身者損剛益柔若九二上
  九是也易/説
[047-7b]
  龜山楊氏曰損而剛柔皆應故者孚損之不以其
  道則民不應不應則不孚不孚則凶咎随之矣尚
  可以為正乎不可正則无徃而可也損之以其道
  而民弗厲雖不盈禮鬼神其享之矣故二簋可用
  享易/説
  白雲郭氏曰損自泰來乾之九三損而成兊坤之
  上六益而為艮在卦之象以剛變柔謂之損以柔
  變剛謂之益故曰損下益上以義言之則下流惡也
[047-8a]
  上善善也損惡益善則道日進故卦言利有攸徃
  而彖言其道上行也或不知居尊之義損天下以
  奉一人則善日消而惡日長矣迂儒方究多儀備
  物之享不知損過復禮之義則天下不勝其偽矣
  伊川曰享祀之禮以誠敬為本儀物所以飾其誠
  敬之心飾過其誠則為偽矣斯言盡之也祀事在
  所損則其他可知二簋應有時者當末俗繁文之
  世二簋可享也時方得禮之中則二簋為不及矣
[047-8b]
  所謂可用享者蓋欲著誠去偽捐其末節寧儉之
  意也可僅辭也非中禮之享也損剛者損乾之三
  也益柔者益坤之上也損剛益柔有時者亦猶二
  簋之享剛亦有時而不可損也故損益盈虚之道
  又有時焉遇其時則道與偕行矣以此見聖人非
  固為損益皆因其時而已易/説
  漢上朱氏曰泰變也損九三以益上六也益上矣
  而謂之損上以下為基譬之築墉損其基以増上
[047-9a]
  之髙則危矣非益也故曰損損下益上者以其下
  事上之道行乎上也故曰損下益上其道上行此
  以三上二爻言損也損六爻皆應有孚也凡損之
  道損抑其過以就禮義則誠也誠則上下内外无
  不信乃可損以人情莫不欲損也泰九三正也其
  始損之以天下之正理非私心有所好惡而損之
  也故元吉元吉則於理義為无咎始出於正也上
  九宜有咎然而无咎者損之以正是以无咎自古
[047-9b]
  有損之太過而人情不安或損之不及不足以為
  損暫行復止人不與之其始不正其終安得无咎
  故曰元吉无咎損之本出於正雖抑損其過而正
  理不動則可堅守其正勿失之矣上九不正動則
  正正則何所徃而不利故曰可貞利有攸往此再
  以泰九三往上言處損之道也損之為用不可常
  也往而不已將何之乎之往也故曰曷之用此因
  上九之徃以設問也兊為口有問之意損益相為
[047-10a]
  用也損益二卦皆有簋象坤為腹為方震為足艮
  為鼻震巽為木木為方噐有腹有足有鼻簋也以
  損益二簋論之四時之享春祠夏禴品物少時也
  其簋不可不損秋嘗冬烝品物多時也其簋不可
  不益或損之或益之所應之時有不同可用之以
  享鬼神則一也上為宗廟艮為門闕為手震為長
  子升自門闕而薦之享也然則二簋可用享者特
  未定也時焉而已矣則損焉可往而不反哉故曰
[047-10b]
  損剛益柔有時泰者陽息而盈否者隂消而虚盈
  則損之虚則益之一損一益循環无窮則二簋可
  用享豈不信乎三代之王所損益可知矣可損而
  損不為不足可益而益不為有餘因時而行當理
  而止故曰消息盈虚與時偕行此反復二卦以明
  損益之用也在卦氣為處暑故太𤣥準之以減易/傳
  新安朱氏曰損下益上以卦體釋卦名義損而有
  孚此釋卦辭時謂當損之時本/義 二簋與簋貳字
[047-11a]
  不同可見其義亦不同 郭徳元問我不欲人之
  如諸我吾亦欲无加諸人與絜矩同否曰然但子
  貢所問是對彼我説只是兩人絜矩則是三人爾
  後世不復知絜矩之義惟務竭民財以自豐利自
  一孔以上官皆取之故上愈富而下愈貧夫以四
  海而奉一人不為不厚矣使在上者常有厚民之
  心而推與共之猶慮有不獲者况皆不恤而惟自
  豐殖則民安得不困極乎易損上益下曰益損下
[047-11b]
  益上曰損所以然者蓋邦本厚則邦寧而君安乃
  所以為益也否則反是並語/録
象曰山下有澤損君子以懲忿窒欲
 濓溪先生曰君子乾乾不息於誠詳見乾卦自/強不息下
 伊川先生曰山下有澤氣通上潤與深下以増髙皆
 損下之象君子觀損之象以損於己在修已之道所
 當損者唯忿與欲故以懲戒其忿怒窒塞其意欲也
 易/傳
[047-12a]
  藍田吕氏曰山下有澤則損澤之潤以益於山山
  之物盛矣損情之忿慾以益其徳則徳益進矣
  龜山楊氏曰君子之修徳可損者莫過乎忿欲忿
  之不懲必至於遷怒欲之不窒必至於貳過易/説
  五事以思為主故思曰睿睿作聖則徳以思而後
  成也易曰損徳之修也而損之象曰君子以懲忿
  窒欲則徳之修也所當損者惟忿欲而已故徳以
  思而成以忿欲而敗而九思始於視聽貌言而終
[047-12b]
  於忿思難見得思義者以此語/解
  和靖尹氏曰聖人象損卦只説箇懲忿窒慾且不
  説无忿无慾蓋能懲窒便是損也損之又損以至
  於无為則是成功處繫辭曰損徳之修也尤更分
  明寛曰只是克己也須知得克箇甚如有欲即窒
  之此是克欲唯忿亦然人病未有不自知者先生
  曰推此以徃无所不克然聖人説仁者先難而後
  獲今人便說作利心非是且如懲忿窒欲了後獲
[047-13a]
  得箇甚只是无也聖人此語政為今人先獲故言
  之也如今人事凡執持是定如今已千難萬難不
  知執持老後又做箇甚使須是到自然不執持處
  乃成功也若忿欲只管懲窒將去幾時是盡期懲
  窒時只為克己克到盡處更有甚可執老氏所謂
  損之又損以至於无為此也
  白雲郭氏曰山澤言二卦之體損之所以為損彖
  言損下益上而已忿欲小人之道也惡之所積偽
[047-13b]
  之所生也必先懲忿窒欲以去小人之道然後君
  子此損所以為一損不復而繫辭曰損徳之修也
  然欲者平居无時不生故直欲窒之忿有時而作
  也遇作之時則懲之而已□/説
  漢上朱氏曰山下有澤則山日以削澤日以壅有
  抑損之意君子觀山之削也則懲忿觀澤之壅也
  則窒慾艮止也震雷怒也懲忿也兊説也坤為土
  震為足土窒塞之窒慾也忿不懲則凌物慾不窒
[047-14a]
  則溺人懲之然後平窒之然後清君子之所可損
  唯此二者易/傳
  新安朱氏曰君子修身所當損者莫切於此本/義
  問山下有澤損君子以懲忿窒慾風雷益君子以
  見善則遷有過則改曰伊川將來相牽合説某不
  曉看來人自有遷善時節自有改過時節不必只
  是一件事某看來只是懲忿如摧山窒慾如填壑
  遷善如風之速改過如雷之烈又曰聖人取象亦
[047-14b]
  只是箇大約彷彿意思如此若纔著言語窮他便
  有説不去時如後面小象若更教孔子添幾句也
  添不去 懲忿如救火窒慾如防水 問通書乾
  損益動章前面懲忿窒慾遷善改過皆是自修底
  事後面忽説動者何故曰所謂懲忿窒慾遷善改
  過皆自動上有這般過失須於方動之時審之方
  无凶悔吝所以再説箇動並語/録
  廣漢張氏曰損卦懲忿窒慾懲之為言須思其所
[047-15a]
  以然而懲艾之先覺謂惟思為公窒欲某謂懲忿
  亦然若謂正當𤼵時最好看吾本心此却有病本
  心須是平日涵泳庶幾私意漸可銷磨若當其𤼵
  時如明道先生所謂遽忘其怒而觀理之是非則
  可若直待此時看吾本心則天理人欲不相參恐
  无力也南軒集荅/戚如玉書
  東萊吕氏曰山下有澤為損以澤之氣上升滋於
  山也雖山在髙无假於澤之滋潤然而澤既通上
[047-15b]
  氣脉自損此損下益上所以為損也風與雷相𤼵
  相益者也風烈所以助雷之威雷震所以助風之
  𫝑更相激揚之義所以為益也推山下有澤之象
  若以𫝑論之則山澤本不相資山髙澤深固自為
  損以氣論之則山澤通氣本自有相資之理譬如
  上之於下若征斂裒取基本固自有損若以在下
  論之自當悦而奉上如澤之滋山並行而不相悖
  至於風雷之為益則當知更相激𤼵如風助雷之
[047-16a]
  威雷助風之𫝑方能有益天下萬事皆然羣居相
  與黙黙循循安得有益故君子之觀象觀損則懲
  忿窒慾觀益則見善則遷有過則改此二事在學
  者分上最切大抵聖人言近而㫖逺最明白親切
  天下最損无如忿與慾最益則无如遷善改過此
  二象若甚易知然推到精宻雖為聖為賢亦不外
  此然於此兩句又自有工夫懲窒是也懲者攻治
  刻削之義窒者閉塞止遏之義蓋忿慾方興其力
[047-16b]
  甚壯用力稍慢便為所移所以懲之與窒正是著
  力處如敵人相攻必有堅甲利兵髙城深池方能
  禦敵否則見困於敵必矣若見善則遷有過則改
  工夫雖在遷改上尤在則字上見善便遷更无停
  待有過便改更无執吝若雖知善遲滯而不能遷
  雖知過蓋覆而不能改便為小人學者須要看則
  字若總而論之在損所謂懲與窒在益所謂遷善
  改過皆用力勇猛之義易/説
[047-17a]
初九己事遄往无咎酌損之象曰己事遄徃尚合志也
 伊川先生曰損之義損剛益柔損下益上也初以陽
 剛應於四四以隂柔居上位頼初之益者也下之益
 上當損己而不自以為功所益於上者事既已則速
 去之不居其功乃无咎也若享其成功之美非損己
 益上也於為下之道為有咎矣四之隂柔頼初者也
 故聽於初初當酌度其宜而損己以益之過與不及
 皆不可也 尚上也時之所崇用為尚初之所尚者
[047-17b]
 與上合志也四頼於初初益於四與上合志也並易/傳
 横渠先生曰損剛益柔有時損不可過抑而居下有
 為而然故事已則當速反於上與四合志損不以中
 未免於咎也易/説
  藍田吕氏曰初九當損之始而位乎下時損則損
  不可緩也故以己之事遄徃以益上庶幾合上之
  志而已雖損下益上亦不為己甚以失已故其損
  也酌之而後行所以酌者其剛也
[047-18a]
  廣平㳺氏曰損之初九曰已事遄往所謂事者損
  之事也言損初之實以益四之虚也未事而往則
  恭敬无實而人未孚後事而緩往則於疾无損而
  事不濟四之志欲損其疾而初遄往使遄有喜焉
  故曰尚合志也然損下以益上者或失其節則後
  難繼故必酌損之易/説
  白雲郭氏曰繫辭曰損先難而後易已事謂畢先
  難之事也遄往後易也以其道先難故言之於初
[047-18b]
  也已事遄往則无咎以明難事未已往則咎矣以
  彖觀之損下為先難之事也以象觀之懲忿窒欲
  為先難之事也酌損之者酌其宜而損之過與不
  及皆非酌損也象言己事遄往尚合志者蓋損下
  益上則其道上行是以上合六四之志顔淵問克
  己復禮孔子告以非禮勿視非禮勿聽非禮勿言
  非禮勿動顔淵請事斯語所謂已事酌損也所謂
  懲忿窒欲也所謂先難也修徳也損之道如是而
[047-19a]
  已易/説
  漢上朱氏曰四體艮止也己事者止其事也初九
  兊決往四成離飛鳥決起之象遄疾之意九居四
  宜有咎己事遄往故无咎四坎水艮手酌損之也
  志者動於中也事有當損於其初以剛正决斷止
  之遄往乃无咎如救焚拯溺可也躊躇不徃則事
  已成而不可損於損為有咎損宜斟酌可損損之
  過則非四所堪不及則損之无益尚合乎六四之
[047-19b]
  志而已蓋事有當損彼或不損而至於敗敗豈其
  志哉已事遄往如魯人欲以璠璵葬夫子厯階而
  止之是已易/傳
  新安朱氏曰初九當損下益上之時上應六四之
  隂輟所為之事而速往以益之无咎之道也故其
  象占如此然居下而益上亦當斟酌其深淺也尚
  上通本/義 酌損之在損之初下猶可以斟酌也
  問損卦三陽皆能益隂而二與上二爻則曰弗損
[047-20a]
  益之初則曰酌損之何邪先生曰這一爻難解只
  得用伊川説又曰易解得處少難解處多今且恁
  地説去到那占時又自别消詳有應處難立為定
  説也並語/録
九二利貞征凶弗損益之象曰九二利貞中以為志也
 伊川先生曰二以剛中當損剛之時居柔而説體上
 應六五隂柔之君以柔説應上則失其剛中之徳故
 戒所利在貞正也征行也離乎中則失其貞正而凶
[047-20b]
 矣守其中乃貞也弗損益之不自損其剛貞則能益
 其上乃益之也若失其剛貞而用柔説適足以損之
 而已一无而/已字非損己而一有/以字益上也世之愚者有雖
 无邪心而唯知竭力順上為忠者蓋不知弗損益之
 之義也 九居二非正也處説非剛也而得中為善
 若守其中徳何有不善豈有中而不正者豈有中而
 有過者二所謂利貞謂以中為志也志存乎中則自
 正矣大率中重於正中則正矣正不必中也能守中
[047-21a]
 則有益於上矣並易/傳
 横渠先生曰以陽居隂剛徳已損故以征則凶能志
 於正則雖損非損其實受益易/説
  藍田吕氏曰九二以剛居中雖當損下以益上能
  守中以為正不委己以利彼故曰利貞征凶蓋以
  利中為正征則凶也損不失中雖損弗損有益之
  之道焉上九損終反益故亦弗損益之
  廣平㳺氏曰兊之情説而陽之性好動故損之九
[047-21b]
  二有利貞征凶之戒蓋二既得中矣恐其鋭於有
  為而失中或至於畔道也 由中出者既已與人
  已愈多故曰弗損益之而其益无方也並易/説
  龜山楊氏曰損不可過也故初則酌損之二得中
  故利正征則凶矣滿招損謙受益中以為志則有
  受益之道也故弗損益之易/説
  白雲郭氏曰初能己事遄往故二有可貞之道可
  貞而言征凶者三損於上足以致益二復損之則
[047-22a]
  過矣故以征為凶而弗損也弗損所以益得也九
  二得中故曰中以為志易/説
  漢上朱氏曰九二剛中而説動則損剛為柔六五
  柔也二動以柔説應之枉道干時徒自失已不能
  益也无益則容悦致凶曰征凶者動而上行以柔
  為正也若五來下二二往應之弗損己之剛而五
  自益矣能益其上故曰弗損益之然則九二利貞
  者非謂動而以柔為正也以中為志守之用剛待
[047-22b]
  上之求者也故曰中以為志也易傳曰失其剛正
  而用柔説適足損之矣世之人愚者雖无邪心唯
  知竭力順上為忠不知弗損益之之義也易/傳
  新安朱氏曰九二剛中志在自守不肯妄進故占
  者利貞而征則凶也弗損益之言不變其所守乃
  所以益上也本/義
六三三人行則損一人一人行則得其友象曰一人行
三則疑也
[047-23a]
 明道先生曰道二仁與不仁而已自然理如此道无
 无對有隂則有陽有善則有惡有是則有非无一亦
 无三故曰三人行則損一人一人行則得其友只是
 二也入闗/語録
 伊川先生曰損者損所餘也益者益不足也三人謂
 下三陽上三隂三陽同行則損九三以益上三隂同
 行則損上六以為三三人行則損一人也上以柔易
 剛而謂之損但言其減一耳上與三雖本相應由二
[047-23b]
 爻升降而一卦皆成兩相與也初二二陽四五二隂
 同徳相比三與上應皆兩相與則其志専皆為得其
 友也三雖與四相比乃異體而應上非同行者也三
 人則損一人一人則得其友蓋天下无不二者一與
 二相對待生生之本也三則餘而當損矣此損益之
 大義也夫子又於繫辭盡其義曰天地絪緼萬物化
 醇男女構精萬物化生易曰三人行則損一人一人
 行則得其友言致一也絪緼交宻之狀天地之氣相
[047-24a]
 交而宻則生萬物之化醇醇謂醲厚醲厚猶精一也
 男女精氣交構則化生萬物唯精醇専一所以能生
 也一隂一陽豈可二也故三則當損言専致乎一也
 天地之間當損益之明且大者莫過此也 一人行
 而得一人乃得友也若三人行則疑所與矣理當損
 去其一人損其餘也並易/傳
 横渠先生曰六三本為上六與坤同體若連茹彚征
 三人並行則反非益上之道也易/説
[047-24b]
  藍田吕氏曰六三與初九九二皆在下卦以相比
  三人行者也二爻皆陽已獨隂一人行者也隂陽
  相耦其體雖兩其致一也二陽與一隂並行則三
  疑而不一必損一陽然後隂陽各一而可合故曰
  損一人三雖獨隂自與上九應初二不與焉故曰
  得其友
  廣平㳺氏曰上之所任者在道故三得於上為得
  友友者以道言也下之所任者在事故上得於三
[047-25a]
  為得臣臣者以事上言也三人行三隂之象也三
  隂雖同𩔖而志不一於上則於三反為累也故曰
  損一人蓋徳二三故也一人行則三與上為正應
  故曰得其友蓋徳惟一故也已之徳二三能无疑
  乎莊子所謂汝何與人偕來之衆者亦言用志之
  不一也易/説
  龜山楊氏曰隂虚而陽實故陽施而隂受受則益
  施則損蓋天地之義也艮三索而得男兊三索而
[047-25b]
  得女乾坤交索而男女成焉故三之與上所以有
  構精絪緼之義也夫天地之絪緼男女之構精其
  致一至矣是理也可以意致而言之所不能喻也
  以乾之三而索於坤則是三人行而損一人也索
  之而男女成焉是得其友也乾坤合而損益之義
  著非致一其孰能與此哉易/説
  白雲郭氏曰三人三陽也三陽彚征而損一人謂
  六三之損也一人行者上九之行也上九行而下
[047-26a]
  得六三為應故云得其友也以泰之乾坤論之則
  三乾也上坤也乾坤交變故繫辭言天地絪緼也
  以三人一人言之則六三兊女也上九艮男也故
  繫辭言男女構精也三則疑者損之成卦由六三
  上九之變得其友也三爻雖皆應而非艮兊成卦
  之主不可言得其友故一人行則可三則疑也三
  陽盛極必損之道故於六三言此易/説
  漢上朱氏曰損自泰變三陽並進三人行也九三
[047-26b]
  一爻損而之上三人行則損一人也九三上行則
  上六下居三剛柔偶合一人行則得其友也三爻
  即上爻也故謂之友太𤣥曰二與七共朋三與八
  成友二七均火也三八均木也猶三即上也萬物
  之理无有獨立而无友者有一則有兩得配也有
  兩則有一致一也有兩者益也有一者損也兩則
  變一則化是謂天地生生之本非致一其能生乎
  三陽並進成巽巽為不果疑也故曰一人行三則
[047-27a]
  疑也易/傳 又曰伊川易傳損六三曰三陽同行則
  損九三以益上三隂同行則損上六以為三三人
  行則損一人也上以柔易剛而謂之損但言其減
  一耳上與三雖本相應由二爻升降而一卦皆成
  兩相與也初二二陽四五二隂同徳相比三與上
  應皆兩相與則其志専皆為得其友也𫝊言損三益
  上損上為三以柔易剛二爻升降此正論卦變也
  叢/説
[047-27b]
  新安朱氏曰下卦本乾而損上爻以益坤三人行
  而損一人也一陽上而一隂下一人行而得其友
  也兩相與則専三則雜而亂卦有此象故戒占者
  當致一也本/義 三人行損一人三陽損一一人行
  得其友一陽上去換得一隂來伊川説六爻説得
  好語/録
六四損其疾使遄有喜无咎象曰損其疾亦可喜也
 伊川先生曰四以隂柔居上與初之剛陽相應在損
[047-28a]
 時而應剛能自損以從剛陽也損不善以從善也初
 之益四損其柔而益之以剛損其不善也故曰損其
 疾疾謂疾病不善也損於不善唯使之遄速則有喜
 而无咎人之損過唯患不速速則不至於深過為可
 喜也 損其所疾固可喜也云亦𤼵語辭並易/傳
 横渠先生曰六三志應於上近不相得不固其路使
 速應於上則初九之應无所問阻故曰損其疾使彼
 有喜故已亦可喜而无咎也易/説
[047-28b]
  藍田吕氏曰六四當損之時以盈為疾者也六四
  以隂居隂謙柔之至損其疾也有所損者必有所
  益過損則无益无益則有咎故必遄有喜然後无
  咎
  廣平㳺氏曰物之出有限故必酌損之而所益不
  過亦可喜而已己則有疾初无可喜也因人以去
  之故曰亦可喜也六五自上祐六四得其友而為
  上九忘家之臣豈徒損其疾而已哉易/説
[047-29a]
  龜山楊氏曰損之為卦用下益上則上皆獲益者
  也六四承乗皆隂偏於隂者也隂陽失其平則為
  疾初與己應得陽而損其疾也為損而至於損其
  疾亦可喜也易/説
  白雲郭氏曰疾害己者也先損其害己者然後遄
  有喜猶己事遄往皆先難後易之義也先損其疾
  至於遄有喜是以无咎初九六四之辭畧相𩔖者
  上下皆為損之初也亦可喜者能損其疾雖未至
[047-29b]
  於道之大成已可喜矣意必固我人之疾也孔子
  絶之遷怒貳過人之疾也顔子去之謂之損其疾
  者如此故曰損以逺害易/説
  漢上朱氏曰六四下從初九初九以剛益柔九六
  離位而六四之疾見矣及其既益各復其所在六
  四為損其疾在初九為遄有喜遄者離為飛鳥疾
  之象也蓋君子見人之善若在己也初九以剛益
  柔六四亟損其柔以受初之益初九豈不遄有喜
[047-30a]
  乎使初九遄有喜者六四也然六四亟損其不善
  過咎未深而害己去亦安得不自喜乎子路聞過
  則喜是也或曰九二損剛故戒以征凶初九益四
  非損剛乎曰六四下初九初九往益以剛非損初
  九之剛也益人而不失己故不戒也易/傳
  新安朱氏曰以初九之陽剛益己而損其隂柔之
  疾惟速則善戒占者如是則无咎矣本/義
六五或益之十朋之龜弗克違元吉象曰六五元吉自
[047-30b]
上祐也
 伊川先生曰六五於損時以中順居尊位虚其中以
 應乎二之剛陽是人君能虚中自損以順從在下之
 賢也能如是天下孰不損己自盡以益之故或有益
 之之事則十朋助之矣十衆辭龜者決是非吉凶之
 物衆人之公論必合正理雖龜筴不能違也如此可
 謂大善之吉矣古人曰謀從衆則合天心 所以得
 元吉者以其能盡衆人之見合天地之理故自上天
[047-31a]
 降之福祐也並易/傳
 横渠先生曰龜弗能違言受福之可必信然不疑也
 或益之上九自外來而比之况其下者乎易/説
  藍田吕氏曰六五當損下益上之時以柔中居上
  二當損上益下之時以柔中居下天下之益皆歸
  焉古者以龜貝為貨十朋之龜利益多也天下之
  益莫之致而至至斯受之故弗克違凡損所以為
  益居損獲益為得其元故曰元吉居獲益則欲長
[047-31b]
  保故曰永貞之吉損之六五元吉吉者以柔中在
  上而獲祐故曰自上祐也
  龜山楊氏曰居損之時柔得尊位虚已而下人則
  謙受益時乃天道天且不違况於人乎况於鬼神
  乎宜其益之者至矣故或益之十朋之龜弗克違
  元吉易/説
  白雲郭氏曰當損之時下損上益故君尊之位无
  不益也十朋之龜元龜也益之至豈獨人事而已
[047-32a]
  雖元龜之靈弗能違此其所以元吉也洪範曰汝
  則從龜從筮從卿士從庻民從是之謂大同六五
  之元吉猶洪範之大同也自上祐者所謂天且弗
  違而况於人乎况於鬼神乎龜之弗違鬼神從之
  也先言或益之者由人益之而言也先儒皆以十
  朋為十龜神龜靈龜之屬非也大貝十朋之龜謂
  元龜也六五之辭與益之六二同者損至六五疑
  於益矣又其反對之義同也或益之謂來益之不
[047-32b]
  一以見人從之多也易/説
  漢上朱氏曰六五得尊位而虚中上九以剛自上
  益五五忘其尊虚中而納之受益者也五受益則
  天下之善皆願益之或益之言益之者不一也天
  地鬼神人道以謙為貴五受益自天祐之獲元吉
  復何疑哉上九益五正也故吉元者吉之至善始
  終吉也上九自泰九三變始吉也上九變五終吉
  也故曰元吉五有伏兊兊為右自上祐也泰一變
[047-33a]
  歸妹二變節皆有坎離龜象三變損坤數十四隂
  為朋十朋也崔憬曰元龜直二十大貝雙貝曰朋
  蓋古者三人占則從二人之言未有用龜至於十
  朋者崔説是也三應上四應初五應二十朋之龜
  弗克違也易/傳
  新安朱氏曰柔順虚中以居尊位當損之時受天
  下之益者也兩龜為朋十朋之龜大寳也或以此
  益之而不能辭其吉可知占者有是徳則獲其應
[047-33b]
  也本/義 或益之十朋之龜為句語/録
  東萊吕氏曰損六五益六二損下益上為損損之
  為卦上受其益六五居上體之中受益之主也損
  上益下為益益之為卦下受其益六二居下體之
  中受益之主也故爻辭多同然損之六五弗克違
  之下止曰元吉益之六二弗克違之下曰永貞吉
  王用享于帝吉其辭煩簡不同者君臣之地不同
  也損君也以人君而受天下之益可也益臣也以
[047-34a]
  人臣而受天下之益其地至難居故須長守正而
  歸功於君不可私其善於己故難受衆人之善合
  衆善而守之確然不移然衆善本非我有又當聽
  人君所用以治天職豈可認為已有哉此所謂王
  用享于帝吉也易/説
上九弗損益之无咎貞吉利有攸往得臣无家象曰弗
損益之大得志也
 伊川先生曰凡損之義有三損己從人也自損以益
[047-34b]
 於人也行損道以損於人也損己從人徙於義也自
 損益人及於物也行損道以損於人行其義也各因
 其時取大者言之四五二爻取損己從人下體三爻
 取自損以益人損時之用行損道以損天下之當損
 者也上九則取不行其損為義九居損之終損極而
 當變者一无/者字也以剛陽居上若用一有/其字剛以損削於
 下非為上之道其咎大矣若不行其損變而以剛陽
 之道益於下則无咎而得其正且吉也如是則宜有
[047-35a]
 所往往則有益矣在上能不損其下而益之天下孰
 不服從從服之衆无有内外也故曰得臣无家得臣
 謂得人心歸服无家謂无有逺近内外之限也 大
 得志也者居上不損下而反益之是君子大得行其
 志也君子之志唯在益於人而已並易/傳
 横渠先生曰上九本為九三雖為損下其實上行故
 云弗損益之損終反益反如益卦損上而益下則可
 大得志至於得臣无家言所有之多也以剛在上受
[047-35b]
 下之益多矣故无所施損當反益於下故曰弗損益
 之易/説
  廣平㳺氏曰得臣无家謂三之致一也易/説
  龜山楊氏曰居損之上損之極矣損下益上至於
  極而不知止則終必亡而已矣能止而有節豈惟
  足以補過猶可正而有為得臣而无家也故曰弗
  損益之无咎貞吉利有攸往得臣无家上九陽止
  乎上能止而有節者也徳宗之播遷卒有忠智之
[047-36a]
  臣為之謀遂至復國非得臣无家之効歟易/説
  白雲郭氏曰一人行而得其友者上九也故无咎
  貞吉利有攸徃是由損下益上其道上行之所致
  也得臣无家者天地男女君臣皆一象也得臣即
  得友之義无家者致一之臣象言大得志者修徳
  而至於无咎貞吉居上而得臣无家在損之時大
  得志者无踰於此矣上九為損道之成益且至矣
  无家之臣謂六三也易/説
[047-36b]
  漢上朱氏曰上九損之極乃有弗損弗損於下反
  以益三故曰弗損益之上九如此何咎於損故无
  咎九在上宜有咎也夫益下必以正理正理者天
  理也益之以天理則取之愈有用之不竭人各自
  得於分量之内故正吉利有攸往者六三往也坤
  為臣二大夫位為家上九反三則六不比於二故
  得臣无家其益豈有窮哉又易外以内為家四以
  初五以二上以三外本於内也故虞仲翔解鼎九
[047-37a]
  二曰二據四家言四以初為家也言上九益下則
  得人心之服從者无有逺近内外之限非適一家
  以六三之上則内外皆應五之所得不止於二也
  弗損益之其効至於得臣无家則上九之志大有
  得也无求於人益我也而人自益之上九益人之
  志豈不大有得乎易/傳
  新安朱氏曰上九當損下益上之時居卦之上受
  益之極而欲自損以益人也然居上而益下有所
[047-37b]
  謂恵而不費者不待損己然後可以益人也能如
  是則无咎然亦必以正則吉而利有所往惠而不
  費其恵廣矣故又曰得臣无家本/義
 
 
 
 
 合訂刪補大易集義粹言卷四十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