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R1a0139 合訂刪補大易集義粹言-清-納喇性德 (master)


[021-1a]
欽定四庫全書
 合訂刪補大易集義粹言卷十九
          頭等侍衞納喇性德編
艮下/坤上
 伊川先生曰謙序卦有大者不可以盈故受之以謙
 其有既大不可至於盈滿必在謙損故大有之後受
 之以謙也爲卦坤上艮下地中有山也地體卑下山
 髙大之物而居地之下謙之象也以崇髙之德而處
[021-1b]
 卑下謙之義也易/傳
謙亨君子有終
 伊川先生曰謙有亨之道也有其德而不居謂之謙
 人以謙巽自處何往而不亨乎君子有終君子志存
 乎謙巽達理故樂天而不競内充故退讓而不矜安
 履乎謙終身不易自卑而人益尊之自晦而德益光
 顯此所謂君子有終也在小人則有欲必競有德必
 伐雖使勉慕於謙亦不能安行而固守不能有終也
[021-2a]
 易/傳 他卦皆有悔凶咎唯謙未嘗有它卦有待而亨
 唯謙則便亨羅氏/拾遺
  白雲郭氏曰繫辭曰勞而不伐有功而不德厚之
  至也故謙為不居其德之稱德且不居則富貴崇
  髙皆餘事矣孔子不居聖顔淵願无伐善无施勞
  之謂也然有德而不居亨在其中矣小人矜能伐
  功日損之道君子德日進而謙不已是有終也然
  一盈而有四害一謙而有四益是以君子拳拳而
[021-2b]
  弗失之矣易/說
  新安朱氏曰謙者有而不居之義止乎内而順乎
  外謙之意也山至髙而地至卑乃屈而止於其下
  謙之象也占者如是則亨通而有終謂先屈而後
  伸也本/義 謙便能亨又為君子有終之象語/録
  東萊呂氏曰易六十四卦皆有凶爻此卦六爻无
  凶以能謙故也大凡學者要看謙卦當味伊川兩
  句曰達理則樂天而不競内充故退讓而不矜此
[021-3a]
  兩句乃入謙道之門蓋天命所在自有定分初无
  一毫加損君子達其理則知求勝者徒然耳要之
  初无増損於其間也人惟中无所有則必誇人以
  為有譬如貧賤者恐人輕其貧賤必外以富有自
  誇无文學者恐人輕其无文學必外以詞采自衒
  實有者却不如此易/説
彖曰謙亨天道下濟而光明地道卑而上行天道虧盈
而益謙地道變盈而流謙鬼神害盈而福謙人道惡盈
[021-3b]
而好謙謙尊而光卑而不可踰君子之終也
 康節先生漁樵對問人有禱鬼神而求福者福可禱
 而求邪求之而可得邪敢問其所以曰語善惡者人
 也禍福者天也天道福善而禍淫鬼神其能違天乎
 自作之咎固難逃矣天䧏之災禳之奚益修德積善
 君子常分安有餘事於其間哉樵者曰有為善而遇
 禍有為惡而獲福者何也漁者曰有幸與不幸也幸
 不幸命也當不當分也一命一分人其逃乎曰何謂
[021-4a]
 分何謂命曰小人之遇福非分也有命也當禍分也
 非命也君子之遇禍非分也有命也當福分也非命
 也邵子/外書
 明道先生曰易言天亦不同如天道虧盈而益謙此
 通上下理亦如此天道之運亦如此如言天且不違
 况於人乎況於鬼神乎此直謂形而上者言以鬼神
 為天地矣謝顯/道録
 伊川先生曰濟當為際此明謙而能亨之義天之道
[021-4b]
 以其氣下際故能化育萬物其道光明下際謂下交
 也地之道以其處卑所以其氣上行交於天皆以卑
 䧏而亨也 以天行而言盈者則虧謙者則益日月
 隂陽是也以地勢而言盈滿者傾變而反陷卑下者
 流注而益増也 鬼神謂造化之跡盈滿者禍害之
 謙損者福祐之凡過而損不足而益者皆是也 人
 情疾惡於盈滿而好與於謙巽也謙者人之至德故
 聖人詳言所以戒盈而勸謙也 謙為卑巽也而其
[021-5a]
 道尊大而光顯自處雖卑屈而其德實髙不可加尚
 是不可踰也君子至誠於謙恒而不變有終也故尊
 光並易/傳
 横渠先生曰止於下故光明 人樂尊之故光而不
 揜志下於人故人不能加天以廣大自然取貴人自
 要尊大須意我固必欲順己尊己又說己之情此所
 以取辱取怒也謙尊而光卑而不可踰夫尊者謙則
 更光卑者已謙又如何踰之此天德至虚者焉以其
[021-5b]
 能謙故尊而益光卑又无人可踰盖已謙矣復如何
 踰越也謙天下之良德並易/説
  藍田呂氏曰謙持盈若不足也艮以陽下坤之隂
  而有止所謂天道下濟而光明者也坤以隂而居
  艮之上地道卑而上行者也謙道雖主於自下然
  不可以不執中尊者之謙有所止則光夷王下堂
  而見諸侯是太不自尊而无所止招辱而已不足
  光也卑者之謙不可為物之所踰庶人召之役則
[021-6a]
  往役可也召之見則往見不可也可召而見是在
  卑而可踰也以謙下人无有不亨尊卑之謙不失
  乎中惟君子為能終之
  龜山楊氏曰謙也者致恭以存其位也故髙而不
  危滿而不溢君子所以有終也自天道下濟而下
  謙亨之道也夫謙德之柄也君子執之以為禮德
  盛道尊而不居厚之至也故自下而人髙之自後
  而人先之所以尊而光卑而不踰也易/説
[021-6b]
  兼山郭氏曰山非不髙也地非不卑也髙者下下
  卑者上行謙之道也山在地上則為剥殺瘦之象
  也山在地中則為謙畜德之象也是故滿則招損
  謙則得益自然之理也天道下濟而光明者艮也
  地道卑而上行者坤也天之虧益日月是也地之
  變流山河是也鬼神害福吉凶是也人之好惡得
  失是也故勞而不伐有功而不德有若無實若虚
  其謙亨之謂乎故在尊而光在卑而不可踰惟君
[021-7a]
  子能終之易/說
  白雲郭氏曰先人曰天之虧盈日月是也地之變
  流山河是也鬼神害福吉凶是也人之好惡得失
  是也以此居尊則益光以此居卑則不可踰故惟
  有德君子能終之伊川曰以地勢而言則盈滿者
  傾變而反陷卑下者流注而益増也雍曰四者非
  天地鬼神人有心如是其道自然如此故皆曰道
  艮之一陽即有天道下濟之象易/說
[021-7b]
  漢上朱氏曰復三變剥四變皆成謙彖辭以剥上
  九言之者在上而降下者謙也處下而能卑者常
  也未足以盡謙之義上九降三六三升乎上此謙
  所以亨也尊卑相去其位不同於是情暌勢隔上
  下不能通尊者既屈卑者獲伸然後上下交而功
  勲成矣以天地言之天道下濟地道上行萬物化
  生其道光明而所以光明者陽濟乎隂也非謙亨
  乎曰濟曰光明者坎象也此以剝之上九六三升
[021-8a]
  降言謙亨也天陽地隂鬼神者天地之大用人也
  者參天地而行鬼神者也天地也鬼神也人也以
  分言之則殊以理言之則一故觀日月之進退則
  知天道之虧盈矣觀山川之髙卑則知地道之變
  流矣觀人事之得喪則知鬼神之禍福矣觀物論
  之取捨則知人情之好惡矣變禍為害者言不利
  也是數者无不以盈為去以謙為尚九在上盈也
  三往損之則為虧盈為變盈為禍盈為惡盈三在
[021-8b]
  下謙也九來益之為益謙為流謙為福謙為好謙
  流之者坎也益之福之好之者陽也此再以上九
  六三論盈虚之理明謙也九三自上位降而言之
  則尊而光天道下濟是也自九三卑位言之則卑
  而不可踰山在地中是也謙之為德其至矣乎所
  處尊矣道則彌光也所執卑矣而德則彌尊也君
  子觀諸天地騐諸幽明故處卑而不爭居尊而能
  降愈久而不厭乃能有終故曰君子有終此再以
[021-9a]
  九三言君子體謙而終也上者外卦之終三者内
  卦之終也以卦氣言之小寒也故太𤣥準之以少
  易/傳
  屏山劉氏曰聖人明為善之大端使人向焉而不
  誘人以利心苟有冀焉不如其己謂人之為善苟/有所希冀不如
  己之不/為也謙者盛德之事也易但言其終吉而已安
  而行之尊而光卑而不可踰言之法也有曰自下
  者人髙之自後者人先之意同言異病行之有冀
[021-9b]
  是計効課功也利心存焉出于矯激反悖其性有
  所歆慕益亂其眞故无利心而為惡其惡可移有
  利心而為善其善日隳大躁靜其容大辨訥其口
  貪倚亷為地佞假眞為媒非无善迹也利心存焉
  泯泯棼棼多見資吾術借聖言以濟其私者矣周
  公吐哺握髪謙之至也豈以此來天下之士而沽
  一時之名乎非也何為拳拳勤勤若是邪成其己
  也易曰謙以自牧謙之妙用也周公所行安有利
[021-10a]
  心哉屏山/文集
  新安朱氏曰謙亨言謙之必亨變謂傾壊流謂聚
  而歸之人能謙則其居尊者其德愈光其居卑者
  人亦莫能過此君子所以有終也本/義 變盈流謙
  揚子雲言山殺瘦澤増髙此是説山上之土為水
  漂下來山便瘦澤便髙 虧盈益謙是自然之理
   鬼神言害言福是有些造化之柄 問鬼神是
  造化之跡既言天地之道又言鬼神何邪先生云
[021-10b]
  天道是就寒暑往來上説地道是就地形髙下上
  説鬼神是就禍福上説各自主一事而言耳 謙
  之為義不知天地人鬼何以皆好尚之盖太極中
  本无物若事業功勞又於我何有觀天地生萬物
  而不言所利可見矣 謙尊而光卑而不可踰以
  尊而行謙則其道光以卑而行謙則其德不可踰
  尊對卑言伊川以謙對卑説非是但聖人九卦又
  引天道虧盈而益謙地道變盈而流謙此是説卦
[021-11a]
  體語/録
  東萊呂氏曰聖人言天地鬼神人道无不好謙然
  人多不能好謙何也不能捨己故也不能捨己則
  好勝人之心生欲求其尊必自髙大欲求其光明
  必自眩露欲求其不可踰者必自髙抗不知求尊
  者當自下求髙明者當自隠求不可踰者當自卑
  謙尊而光卑而不可踰常人之所謂謙乃易之所
  謂尊而光也常人之所謂卑乃易之所謂不可踰
[021-11b]
  也君子之終者君子能達謙之理至於終吉也易/説
象曰地中有山謙君子以裒多益寡稱物平施
 明道先生曰謙者治盈之道故曰裒多益寡稱物平
 施劉絢/師訓
 伊川先生曰地體卑下山之髙大而在地中外卑下
 而内藴髙大之象故為謙也不云山在地中而曰地
 中有山言卑下之中藴其崇髙也若言崇髙藴於卑
 下之中則文理不順諸象皆然觀文可見君子以裒
[021-12a]
 多益寡稱物平施君子觀謙之象山而在地下是髙
 者下之卑者上之見抑髙舉下損過益不及之義以
 施於事則裒取多者増益寡者稱物之多寡以均其
 施與使得其平也易/傳 謙君子所以有終故不言吉
 裒取其多而増益其寡天理也羅氏/拾遺
 横渠先生曰隠髙於卑謙之象也 易大象皆是實
 事卦爻小象則容有寓意而已言風自火出家人家
 人之道必自烹飪始風風也教也盖言教家人之道
[021-12b]
 必自此始也又如言木上有水井則明言井之實事
 也又言地中有山謙夫山者崇髙之物非謙而何
 多者寡者皆量宜下之並易/說
  龜山楊氏曰地中有山謙髙者下之謙之象也多
  者裒之寡者益之是謂稱物均一无偏陂之私是
  謂平施盖取虧盈益謙之義易/説 理一而分殊故
  聖人稱物而平施之兹所以為仁之至義之盡也
  何謂稱物逺近親踈各當其分所謂稱也何謂平
[021-13a]
  施所以施之其心一焉所謂平也與伊川書/附西銘解
  兼山郭氏曰天之道其猶張弓乎髙者抑之下者
  舉之有餘者損之不足者補之天之道損有餘補
  不足人之道損不足以奉有餘故非謙也裒多益
  寡德之盛也稱物平施禮之功也故孔子曰德言
  盛禮言恭謙也者致恭以存其位者也易/説
  白雲郭氏曰謙地類也故象以地見其義地卑而
  山髙理之常也今地在上益之也山在下損之也
[021-13b]
  非以山居地中為山謙也乃以地謙而致益也是
  為變盈流謙之義裒多益寡者損有餘補不足之
  道也稱物平施者裒多益寡之道也裒多益寡見
  於彼者也稱物平施行乎此者也天地鬼神莫不
  皆然故君子法之以此此君子有為之道易/說
  漢上朱氏曰裒鄭荀諸儒讀作捊取也字書作掊
  山在地中則髙者降而下卑者升而上髙卑適乎
  劉表曰謙之為道降己而升人者也以象考之上
[021-14a]
  三隂多也下二隂寡也艮為手掊也故君子取有
  餘益不足以貴下人則貴賤平矣以財分人則貧
  富平矣以德分人則賢不肖平矣然物之不齊物
  之情也所謂平者非漫无尊卑上下差等也稱物
  而施適平而止平者施之則也坎為水天下之平
  施者無若水也易/傳
  新安朱氏曰以卑藴髙謙之象也裒多益寡所以
  稱物之宜而平其施損髙増卑以趨於平亦謙之
[021-14b]
  意也本/義 裒多益寡便是謙稱物平施便是裒多
  益寡 問謙卦裒多益寡看來謙雖是若放低去
  實是損髙益低使教恰好不是一向低去先生云
  大抵人都見得在己者髙在人者卑謙則抑己之
  髙而卑以下人便是平也語/録 又曰天地之間理
  一而已然乾道成男坤道成女二氣交感化生萬
  物則其小大之分親疎之等至於十百千萬而不
  能齊也不有聖賢者出孰能合其異而反其同哉
[021-15a]
  西銘之作意盖如此程子以為西銘理一而分殊
  可謂一言以蔽之矣盖以乾為父以坤為母有生
  之類无物不然所謂理一也而人物之生血脉之
  屬各親其親各子其子則其分亦安得而不殊哉
  一統而萬殊則雖天下一家中國一人而不流於
  兼愛之敝萬殊而一貫則雖親疎異情貴賤異等
  而不梏於為我之私此西銘之大㫖也觀其推親
  親之厚以大无我之公因事親之誠以明事天之
[021-15b]
  道盖無適而非所謂分立而推理一者也夫豈專
  以民吾同胞長長幼幼為理一而必黙識於言意
  之表然後知其分之殊哉且所謂稱物平施者正
  謂稱物之宜以平吾之施云爾若无稱物之義則
  亦何以知夫所施之平哉龜山苐二書欲發明此
  意然言不盡而理有餘也故愚得因其說而遂言
  之西銘/解義
  廣漢張氏曰陳平甫問心无内外心而有内外是
[021-16a]
  私心也非天理也故愛吾親而人之親亦所當愛
  敬吾長而人之長亦所當敬今吾有親則愛焉而
  人之親不愛有長則敬焉而人之長不敬是心有
  兩也是二本也且天之生物使之一本而二本可
  乎荅曰此𦂳要處不可毫釐差盖愛敬之心由一
  本而施有等差此仁義之道所以未嘗相離也易
  所謂稱物平施稱物之輕重而吾施无不平焉此
  吾儒所謂理一而分殊也若墨氏愛无等差即是
[021-16b]
  二本伊川先生荅楊龜山論西銘書當熟玩味南/軒
  集/
初六謙謙君子用涉大川吉象曰謙謙君子卑以自牧

 伊川先生曰初六以柔順處謙又居一卦之下為自
 處卑下之至謙而又謙也故曰謙謙能如是者君子
 也自處至謙衆所共與也雖用涉險難亦无患害況
 居平易乎何所不吉也初處謙而以柔居下得无過
[021-17a]
 于謙乎曰柔居下乃其常也但見其謙之至故為謙
 謙未見其失也 謙謙謙之至也謂君子以謙卑之
 道自牧也自牧自處也詩云自牧歸荑並易/傳 自牧
 歸荑卑以自牧之意荑柔順意朱氏/拾遺
 横渠先生曰牧逸也易/説
  藍田呂氏曰初六以隂居下其謙不一故曰謙謙
  君子能止於始而上无偏應可以涉難而無害
  龜山楊氏曰以柔順之資居一卦之下謙之至也
[021-17b]
  故曰謙謙君子卑以自牧也謙之為德天地神人
  之所共與用是而往雖涉險難无不濟矣故吉易/說
   恂恂一於誠也與國人交止於信故在鄉黨所
  先如此似不能言者以卑自牧不以言知先人也
  盖鄉黨尚齒故其自牧如此語/解
  兼山郭氏曰初六謙之言虚也中虚以涉難庸有
  不濟者乎易/説
  白雲郭氏曰卦之六爻三言吉三言利是知謙之
[021-18a]
  為道天地人鬼之所貴也謙謙者謙而又謙也謙
  而又謙是為有終君子能之昔舜戒禹曰汝惟不
  矜天下莫與汝爭能汝惟不伐天下莫與汝爭功
  曽子稱顔淵曰有若無實若虚是知謙謙非君子
  不能也書曰滿招損謙受益是謙為滿之反亦有
  虚之象也乘木舟虚故用涉大川吉易於乾健之
  才多言利涉大川如謙與中孚皆以虚而有濟耳
  卑則謙之道也卑以自牧言又能自養其謙以至
[021-18b]
  於謙謙也易/説
  漢上朱氏曰初六本復之六三以柔退居謙之下
  謙之又謙者也謙謙故能得衆用之可以犯大難
  況居平易乎三坎為大川初動之四成巽股涉大
  川也自牧者自養也牧畜者擾之得其宜一童子
  自後鞭之足以制其剛夫然後其剛可用也坤為
  牛艮為少男初處柔在内其動剛卑以自牧也君
  子卑以自牧則能謙謙則能得衆此爻施之於自
[021-19a]
  牧則可施之於他則卑己甚矣易/傳
  新安朱氏曰以柔處下謙之至也君子之行也以
  此涉難何往不濟故占者如是則利以涉川也本/義
  東萊呂氏曰初六凡事不可太甚惟謙无窮極故
  謙而又謙雖涉大害亦吉卑以自牧人之病莫盛
  於有矜心勝心必欲醫此病須用謙譬如病之深
  者用藥過多亦无害欲救矜勝之心雖謙而又謙
  亦无害故曰謙謙君子卑以自牧也須著意看此
[021-19b]
  四字牧如牧牛馬之牧牛馬不牧則蹊人之田傷
  人之稼人不以謙自牧則矜勝之心必為害易/說
六二鳴謙貞吉象曰鳴謙貞吉中心得也
 伊川先生曰二以柔順居中是為謙德積於中謙德
 充積於中故發於外見於聲音顔色故曰鳴謙居中
 得正有中正之德也故云貞吉凡貞吉有為貞且吉
 者有為得貞一有/正字則吉者六二之貞吉所自有也
 二之謙德由至誠積於中所以發於聲音中心所自
[021-20a]
 得也非勉一有/强字為之也並易/傳 六二鳴謙處中得正
 而有德者故鳴謙者乃中心得也羅氏/拾遺
 横渠先生曰體柔居正故以謙獲譽與上六之鳴異
 矣故曰貞吉易/說
  藍田呂氏曰六二以柔居下體之中謙道之至美
  故其聲逺聞反之中心而无憾君子之所固守而
  獲吉也
  龜山楊氏曰六二柔履中正謙德之盛也故和順
[021-20b]
  積中而英華發外其鳴也出於中心之自得與鳴
  豫之鳴異矣是以貞吉易/說
  白雲郭氏曰詩曰鶴鳴于九臯聲聞于天則鳴者
  聲必逺聞也易曰鳴鶴在隂其子和之則聲之有
  聞必有應焉六二得位得中謙德著聞而貞吉者
  也得位得中則非在隂之幽近於九三又非于天
  之逺況九三方以功下人如謙之近而有聞者无
  不應矣中心得者非有心於鳴以感人於外者也
[021-21a]
  盖脩德於内而自然有聞者其得自於中心故也
  易/說
  漢上朱氏曰謙自初六卑以自牧積其德至於六
  二柔順而中正其樂發於聲音而不自知故鳴謙
  動成兊兊為口為說雖鳴也而非求應以正為吉
  吉自有也是以求福不回守正而已非中心自得
  无待於外者能之乎何以知其自得以鳴謙也易/傳
  新安朱氏曰柔順中正以謙有聞正而且吉也其
[021-21b]
  占如此本/義 鳴謙在六二又言貞者言謙而有聞
  須得其正則吉盖六二以隂處隂所以戒它要貞
  謙而不貞則近於邪佞上六之鳴却不同處謙之
  極而有聞則失謙本意盖謙本不要人知況在人
  之上而有聞乎此所以志未得語/録
  東萊呂氏曰六二鳴謙是謙之發於聲音者也然
  而謙之鳴當觀其所發處其發也出於真心則吉
  使其不出於真心而發於聲音笑貌則有凶易/説
[021-22a]
九三勞謙君子有終吉象曰勞謙君子萬民服也
 伊川先生曰三以陽剛之德而居下體為衆隂所宗
 履得其一作/正位為下之上是上為君所任下為衆所
 從有功勞而持謙德者也故曰勞謙古之人有當之
 者周公是也身當天下之大任上奉幼弱之主謙恭
 自牧夔夔如畏然可謂有勞而能謙矣既能勞謙又
 須君子行之有終則吉夫樂髙喜勝人之常情平時
 能謙固已鮮矣況有功勞可尊乎雖使知謙之善勉
[021-22b]
 而為之若矜負之心不忘則不能常久欲其有終不
 可得也唯君子安履謙順乃其常行故久而不變乃
 所謂有終則吉也九三以剛居正能終者也此爻之
 德最盛故象辭特重 能勞謙之君子萬民所尊服
 也繫辭云勞而不伐有功而不德厚之至也語以其
 功下人者也德言盛禮言恭謙也者致功以存其位
 者也有勞而不自矜伐有功而不自以為德是其德
 𢎞厚之至也言以其功勞而自謙以下於人也德言
[021-23a]
 盛禮言恭以其德言之則至盛以其自處之禮言之
 則至恭此所謂謙也夫謙也者謂致功以存其位者
 也存守也致其恭巽以守其位故髙而不危滿而不
 溢是以能終吉也夫君子履謙乃其常行非為保其
 位而為之也而言存其位者盖能致恭所以能存其
 位言謙之道如此如言為善有令名君子豈為令名
 而為善也哉亦言有令名者為善之故一作/効並易/傳
 横渠先生曰中心安之也有終則吉人所難能易/說
[021-23b]
  藍田呂氏曰九三居下體之上其才剛其德止謙
  尊而光者也為上下五隂之所歸而安於下體德
  有所止勞而不伐有功而不德者也德有止則可
  以有終位非中則慮其不克終故戒之以有終吉
  龜山楊氏曰卦惟一陽衆隂宗之止於下體而不
  過勞謙君子也禹之不矜不伐而天下莫與之爭
  此勞而謙君子所以有終而萬民服也易/說
  白雲郭氏曰九三以一陽而為衆隂之主衆隂宗
[021-24a]
  之而俱與之有終則其為勞也大矣勞而不伐是
  曰勞謙非君子能之乎故惟君子有終吉唐虞之
  際能盡勞謙之道者其禹歟克勤于拜而至於九
  功惟叙所謂勞也不自滿假而拜昌言所謂謙也
  至於詢謀僉同鬼神其依則天地人鬼莫不從有
  終之吉大矣萬民服者特其一而已然卦以一隂
  為主者難以一陽為主者易隂常失之不足非有
  至明之德不能也大有同人是也陽常失之太過
[021-24b]
  非有至中之德不能也師比是也謙豫近師比而
  德不同者非中故也故謙以德下人則民服豫以
  順合衆則得志皆不失損剛從柔之道於中為近
  矣易/說
  漢上朱氏曰坎勞卦三與五同功九三勞而有功
  以陽下隂安於卑下艮見兊伏勞而不伐有功而
  不德君子致恭以存其位之道也内卦以三為終
  故曰勞謙君子有終吉夫有血氣者必有爭心故
[021-25a]
  有能而矜之有功而伐之未有不爭爭則危矣九
  三致恭上下五隂宗之萬民服矣其誰爭之所以
  能存其位存其位所以有終吉也萬盈數合乾坤
  隂陽之策乃盈是數唯天地之元始生萬物足以
  當之易言萬國萬民萬夫大之辭也易傳曰古人
  有當之者周公是也易/傳
  新安朱氏曰卦惟一陽居下之上剛而得正上下
  所歸有功勞而能謙尤人所難故有終而吉占者
[021-25b]
  如是則如其應矣本/義
  東萊呂氏曰九三居下體之上甚髙之處大抵人
  自有驕矜之心又加之以功勞必益自尊安能謙
  惟君子雖有功勞而謙則有終此所以為吉民之
  所以不服者以上之人求以勝之故耳今君子雖
  有功勞尚以謙自處宜萬民之服也易/說
六四无不利撝謙象曰无不利撝謙不違則也
 伊川先生曰四居上體切近君位六五之君又以謙
[021-26a]
 柔自處九三又有大功德為上所任衆所宗而已居
 其上當恭畏以奉謙德之君卑巽以讓勞謙之臣動
 作施為无所不利於撝謙也撝施布之象如人手之
 撝也動息進退必施其謙盖居多懼之地又在賢臣
 之上故也 凡人之謙有所宜施不可過其宜也如
 六五或用侵伐是也唯四以處近君之地據勞臣之
 上故凡所動作靡不利於施謙如是然後中於法則
 故曰不違則也謂得其宜也並易/傳
[021-26b]
 横渠先生曰裒多益寡无不盡道舉措皆謙易/說
  藍田呂氏曰六四以隂居隂其體則順謙之至者
  也然居上體之下卑而不可踰者也居謙之時卑
  不可踰不至卑柔不失乎法則之中故指撝進退
  无所不利
  龜山楊氏曰六四履近尊之位上承下比无所不
  用其謙則不違則矣盖物各有則或過或不及皆
  違則也故曰无不利撝謙撝言發撝也初六處一
[021-27a]
  卦之下自牧而已二則中心得而已三之勞謙不
  伐而已四則異於是上承柔巽之君下比勞謙之
  臣非撝謙不足以存其位也易/說
  白雲郭氏曰六四以柔順之德兼四益之道天地
  人鬼何所不利哉故曰无不利然四有近君之權
  能撝而不有以尊勞謙之臣可謂得謙之道者矣
  合謙之道而无過焉故曰不違則也觀帝堯曰汝
  能庸命巽朕位岳曰否德忝帝位有鰥在下曰虞
[021-27b]
  舜若四岳者可謂撝謙矣伊川曰撝如手之撝也
  易/説
  漢上朱氏曰六四坤體柔順而正上以奉六五之
  君下以下九三勞謙之臣上下皆得其宜故曰无
  不利撝謙艮為手止也震起也手止而復起有揮
  散之象六四揮散其謙之道布於上下撝謙也所
  以奉上下下无不利者非事是君為容悦也非持
  禄養交也不違其則而已人之大倫天下之正理
[021-28a]
  也理之所至天地萬物之所不能違故謂之則不
  違其則无往而不得其宜則无不利矣子夏曰撝
  謙化謙也言上下化其謙也京房曰上下皆通曰
  揮謙是也謂三撝之四化之誤矣易/傳
  新安朱氏曰柔而得正上而能下其占无不利矣
  然居九三之上故戒以更當發撝其謙以示不敢
  自安之意也不違則言不為過本/義 撝謙言發撝
  其謙盖四是隂位又在上卦之下九三之上所以
[021-28b]
  更當發撝其謙不違法則 撝謙是合如此不是
  過分事故某解其象云言不為過不違則是不違
  法則語/録
  東萊呂氏曰六四无不利撝謙聖人作易只是教
  人處事且如今人方在難處之地而人教之以處
  之之道其幸如何四當大臣之位上有謙順之君
  下有勞謙之臣而已居其上須有處之之道如撝
  謙乃可如漢之楊敞車千秋當霍光上官事惟聽
[021-29a]
  光所為却不足以當之盖敞千秋乃无能而已易/說
   又曰楊敞車千秋之流不足以當之己丑/課程
六五不富以其鄰利用侵伐无不利象曰利用侵伐征
不服也
 伊川先生曰富者衆之所歸唯財為能聚人五以君
 位之尊而執謙順以接於下衆所歸也故不以富而
 能有其鄰也鄰近也不富而得人之親也為人君而
 持謙順天下所歸心也然君道不可專尚謙柔必須
[021-29b]
 威武相濟然後能懐服天下故利用行侵伐也威德
 並著然後盡君道之宜而无所不利也盖五之謙柔
 當防於過故發此義 征其文德謙巽所不能服者
 也文德所不能服而不用威武何以平治天下非人
 君之中道謙之過也並易/傳
  藍田呂氏曰六五以柔中居尊位其體又順不以
  威武臨天下者也然至於侵伐者得道者多助廹
  而後動不得已而後起故所征皆服也造攻自鳴
[021-30a]
  條朕載自毫其迫而不得已可知矣
  龜山楊氏曰六五柔得尊位大中處謙之時以謙
  接下者也謙德之光而人之從之也輕故能不富
  以其鄰不富言以德而不以利合也夫侵伐先王
  不得已而用之非治世之利也然人君執謙以涖
  下不富而以其鄰宜无不從矣而猶有不服者焉
  縱而不治則亂羣必矣故利用侵伐征不服也以
  侵伐為利惟謙之時為然易/說
[021-30b]
  兼山郭氏曰六五尊位大中而謙以處之德盛禮
  恭統和天人而无間者也孟子曰得道者多助失
  道者寡助寡助之至親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順
  之以天下之所順攻親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戰
  戰必勝矣不富以其鄰利用侵伐无不利其理如
  是也孔子曰利用侵伐征不服也猶曰不服而後
  征盖无不服无征可也六五全德之爻故戒之其
  詳如此益贊于禹曰惟德動天无逺弗届滿招損
[021-31a]
  謙受益時乃天道其斯之謂歟易/說
  白雲郭氏曰先人曰孟子有言得道者多助失道
  者寡助寡助之至親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順之
  以天下之所順攻親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戰戰
  必勝矣雍曰謙之為卦五隂一陽隂虚之象以乾
  坤之策言之亦已耗矣故為不富不富非足也與
  泰之六四同義而六五尊位大中謙以居之德盛
  禮恭之主是以為衆所歸而能有其鄰也以其鄰
[021-31b]
  故多助多助則戰必勝故利用侵伐也征不服者
  盖有不服則征无不服則勿征也昔禹之徂征苗
  民逆命益贊于禹曰惟德動天无逺弗届滿招損
  謙受益時乃天道盖謙以德為主有謙之德則无
  不利其於侵伐用與不用在上之人耳非必於用
  師也六五坤道不足而不富故容有不服之征九
  三陽道有餘而有終故萬民无不服也易/説
  漢上朱氏曰陽實富也隂虚貧也鄰謂四與上也
[021-32a]
  以用也能左右之也富而能以其鄰者常也不富
  而能以其鄰者以六五處尊位而謙虚也能以其
  鄰則能得衆得衆故利用侵伐无不利五動成離
  坎上與四變有弓矢甲胄之象以其鄰也動之二
  入坎險侵伐也征者上伐下以正而行也司馬法
  曰負固不服則征之聖人慮後世觀此爻有干戈
  妄動不省厥躬者故發之曰征不服也六五謙虚
  六二恃險不應乃可以侵伐禹征有苗是也若我
[021-32b]
  不謙虚彼不肯服自其宜也易/傳
  新安朱氏曰以柔居尊在上而能謙者也故為不
  富而能以其鄰之象盖從之者衆矣猶有未服者
  則利以征之而於他事亦无不利人有是德則如
  其占也本/義 富以其鄰言以富厚之力而能用其
  鄰不富以其鄰言不待富厚之力而能用其鄰語/録
  東萊呂氏曰六五利用侵伐須先有不富以其鄰
  盖我處人既盡而猶有不服方可用侵伐易/説
[021-33a]
上六鳴謙利用行師征邑國象曰鳴謙志未得也可用
行師征邑國也
 伊川先生曰六以柔處柔順之極又處謙之極極乎
 謙者也以極謙而反居髙未得遂其謙之志故至發
 於聲音又柔處謙之極亦必見於聲色故曰鳴謙雖
 居无位之地非任天下之事然人之行已必須剛柔
 相濟上謙之極也至於太甚則反為過矣故利在以
 剛武自治邑國己之私有行師謂用剛武征邑國謂
[021-33b]
 自治其私 謙極而居上欲謙之志未得故不勝其
 切至於鳴也雖不當位謙既過極宜以剛武自治其
 私故云利用行師征邑國也並易/傳 上六鳴謙乃有
 求者也有求之小止於征國邑而已故曰志未得也
 羅氏/拾遺
 横渠先生曰下應於三其迹顯聞故曰鳴謙最上用
 謙為衆所服故利用行師然聲鳴其謙必志有求焉
 非如六二之正也三止於下如邑國之未賔也一云
[021-34a]
 鳴謙則師有名易/說
  藍田呂氏曰上六以柔居最上之位與六二同德
  其聲皆可以逺聞然二居艮體之中正而得中中
  心得上居坤體之末至順而无位可以小有為不
  可以大得志
  龜山楊氏曰上六處謙之極過乎謙者也在一卦
  之外髙而无民雖鳴而天下无應之者與鳴鶴在
  隂異矣故曰志未得也然君子行有不得則反求
[021-34b]
  諸己故曰利用行師征邑國也邑國私於己者也
  征邑國自治也不用剛克而能勝己之私者未之
  有也故利用行師征邑國易/說
  白雲郭氏曰上六之鳴異乎六二之鳴也六二之
  鳴非有求於應而欲人之聞之也其聲之自聞而
  人自應之也所謂聲无逺而弗聞行无隱而弗彰
  者也上與三為應也有應而鳴以聲感三也九三
  止而不求又且為衆隂之主而无私焉此上六所
[021-35a]
  以志未得也終以其應而有助故可用行師征邑
  國而已邑國小也非无不利之師也可者僅辭也
  謙道本亨六爻无凶咎悔吝危厲之變以此知德
  盛禮恭之事天地人鬼无不宜者矣然謙之為德
  非有挾泰山超北海之難能而人每患其不能行
  者此君子小人所以分也故卦皆以君子為言君
  子无大過人者特能行之耳易/說
  漢上朱氏曰六五征不服上六又曰征邑國者征
[021-35b]
  邑國非侵伐也克己之謂也君子自克人欲盡而
  天理得則誠誠則化物无不應有不應焉誠未至
  也上六極謙至柔九三當應止於下而不來故鳴
  隂陽相求天地萬物之情坤為牛應三震有鳴之
  象故曰鳴謙鳴而求應志未得也然則如之何反
  求諸己而已其在勝己之私乎克己則无我物我
  一則物亦以誠應之矣坤在諸侯位為國在大夫
  位為邑上至二體師上以正行之三征也三之上
[021-36a]
  坎險平征邑國也故曰可用行師征邑國也易傳
  曰邑國己之私有也征邑國謂自治其私也易/傳
  新安朱氏曰謙極有聞人之所與故可用行師然
  以其質柔而无位故可以征己之國邑而已隂柔
  无位才力不足故其志未得而至於行師然亦適
  足以治其私邑而已本/義 用之問謙上六云鳴謙
  利用行師征邑國象曰志未得也如何曰為其志
  未得所以行師征邑國盖以未盡信從故也 問
[021-36b]
  程易説利用侵伐盖以六五柔順謙卑然君道又
  當有剛武意故有利用侵伐之象然上九亦言利
  用行師如何先生曰便是此等有不通處 問謙
  是不與人爭如何六五上六二爻皆言利用侵伐
  利用行師象曰利用侵伐征不服也若以其不服
  而征則非所以為謙矣先生曰老子言大國以下
  小國則取小國小國以下大國則取大國又言抗
  兵相加哀者勝矣孫子曰始如處女敵人開户終
[021-37a]
  如脫兔敵不及禦大扺謙自是用兵之道只退處
  一步耳所以利用侵伐也盖自初六積到六五上
  六謙亦極矣自宜人人服之尚更不服則非人矣
  故利用侵伐也如必也臨事而懼皆是此意 問
  謙上六志未得也先生曰志未得所以行師亦如
  六五之意又問謙上六何取象於行師先生曰坤
  為衆有坤卦處多言師如泰上六城復于隍勿用
  師之類坤為土土為國故云征邑國也以此見聖
[021-37b]
  人於易不是硬做皆是取象因有這象方就這上
  靣說並語/録
  東萊吕氏曰此一卦兩鳴謙在六二則好在上六
  則不好六二處得中正上六謙之極發於聲音故
  宜以剛武自治大扺謙固美事若一向只見於聲
  音却不濟事須就内以剛武自治其邑國則可六
  五上六利用字須仔細看易/説
 合訂刪補大易集義粹言卷十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