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R1a0139 合訂刪補大易集義粹言-清-納喇性德 (master)


[010-1a]
欽定四庫全書
 合訂刪補大易集義粹言卷八
          頭等侍衛納喇性徳編
坎下/艮上
 伊川先生曰蒙序卦屯者盈也屯者物之始生也物
 生必蒙故受之以蒙蒙者蒙也物之穉也屯者物之
 始生物始生穉小蒙昧未發蒙所以次屯也為卦艮
 上坎下艮為山為止坎為水為險山下有險遇險而
[010-1b]
 止莫知所之蒙之象也水必行之物始出未有所之
 故為蒙及其進為亨義易/傳
蒙亨匪我求童蒙童蒙求我初筮告再三瀆瀆則不告
利貞
 濓溪先生曰童蒙求我我正果行如筮焉筮叩神也
 再三則瀆矣瀆則不告也山下出泉靜而清也汨則
 亂亂不决也慎哉其唯時中乎通/書
 伊川先生曰蒙有開發之理亨之義也卦才時中乃
[010-2a]
 致亨之道六五為蒙之主而九二發蒙者也我謂二
 也二非蒙主五既順巽於二二乃發蒙者也故主二
 而言匪我求童蒙童蒙求我五居尊位有柔順之徳
 而方在童蒙與二為正應而中徳又同能用二之道
 以發其蒙也二以剛中之徳在下為君所信嚮當以
 道自守待君至誠求已而後應之則能用其道匪我
 求於童蒙乃童蒙來求於我也筮占決也初筮告謂
 至誠一意以求已則告之再三則瀆慢矣故不告也
[010-2b]
 發蒙之道利以貞正又二雖剛中然居隂故宜有戒
 易/傳
 横渠先生曰禮聞來學不聞往教來學者就道義而
 學之往教者致其人而取教也童蒙求我匪我求童
 蒙是也○教人當以次守得定不妄施易曰初筮告
 再三瀆瀆則不告是剛中之徳也○又曰禮聞取道
 義於人不聞取其人之身來之為言屬有道義者謂
 之來來學者就道義而學之往教者致其人而取教
[010-3a]
 也童蒙求我匪我求童蒙是也並易/說
  白雲郭氏曰屯之所以為屯者險而動也蒙之所
  以為蒙者險而止也屯者物之始生生而後穉卦
  之序也物穉有必亨之理聖人發蒙有致亨之道
  此蒙之所以亨也童蒙處蒙者也我所以發蒙者
  也一徳以筮之則我一徳以告之彼二三其徳是
  以不能告也蒙之時行此為利貞耳筮者問而決
  之也著之稱筮義葢同此利貞或義/斷○易說
[010-3b]
  新安朱氏曰艮亦三畫卦之名一陽止於二隂之
  上故其徳為止其象為山蒙昧也物生之初蒙昧
  未明也其卦以坎遇艮山下有險蒙之地也内險
  外止蒙之意也故其名為蒙亨以下占辭也九二
  内卦之主以剛居中能發人之蒙者而與六五隂
  陽相應故遇此卦者有亨道也我二也童蒙幼稚
  而蒙昧謂五也筮者明則人當求我而其亨在人
  筮者暗則我當求人而亨在我人求我者當視其
[010-4a]
  可否而應之我求人者當致其精一而扣之而明
  者之養蒙與蒙者之自養又皆利於以正也本/義
彖曰蒙山下有險險而止蒙蒙亨以亨行時中也匪我
求童蒙童蒙求我志應也初筮吉以剛中也再三瀆瀆
則不告瀆蒙也蒙以養正聖功也
 濓溪先生曰聖可學乎曰可有要乎曰有請問焉曰
 一為要一者无欲也无欲則靜虗動直靜虗則明明
 則通動直則公公則溥明通公溥庶矣乎通/書
[010-4b]
 伊川先生曰山下有險内險不可處外止莫能進未
 知所為故為昏蒙之義蒙亨以亨行時中也蒙之能
 亨以亨道行也所謂亨道時中也時謂得君之應中
 謂處得其中得中則一有/得字時也匪我求童蒙童蒙求
 我志應也二以一无/以字剛明之賢處於下五以童蒙居
 上非是二求於五葢五之志應於二也賢者在下豈
 可自進以求於君苟自求之必无能信用之理古之
 人所以必待人君致敬盡禮而後往者非欲自為尊
[010-5a]
 大葢其尊徳樂道不如是不足與有為也○初筮謂
 誠一而來求決其蒙則當以剛中之徳告而開發之
 再三煩數也來筮之意煩數不能誠一則瀆慢矣不
 當告也告之必不能信受徒為煩瀆故曰瀆蒙也求
 者告者皆煩瀆矣○卦辭曰利貞彖復申其義以明
 不止為戒於二實養蒙之道也未發之謂蒙以純一
 未發之蒙而養其正乃作聖之功也發而後禁則扞
 格而難勝養正於蒙學之至善也蒙之六爻二陽為
[010-5b]
 治蒙者四隂皆處蒙者也並易/傳
 横渠先生曰險而止蒙夫於不當止而止是險也如
 告子之不動心必以義為外是險而止也蒙險在内
 是蒙昧之義蒙方始務求學而得之始是得所止也
 若蹇則是險在外者也易說/後○險而止蒙蒙亨以亨
 行時中也夫險而不止則入於坎入於蹇不止則是
 安其危之類也以其知險而止也故成蒙之義方以
 有求童蒙求我匪我求童蒙以蒙而求故能時中所
[010-6a]
 以亨也○時一有/中字之義甚大如蒙亨以亨行時中也
 者蒙何嘗有亨以九二之亨行蒙者之時中故蒙所
 以得亨也蒙无遽亨之理以九二循循行時中之亨
 也蒙卦之義主之者全在九二彖之所論皆二之義
 教者但觀蒙者時之所及則道之此是亨行時一有/中字
 也此時也正所謂如時雨化之若既引之中道而不
 使之通則是教者之過當時而道之使不失其正則
 是教者之功一有蒙以養正/聖功也是以字養其蒙使正者聖人之
[010-6b]
 功也並易/說○非禮之禮非義之義但非時中者皆是
 也大率時措之宜者即中也時中非易得謂非時中
 而行禮義為非禮之禮非義之義又不可一槩如此
 如孔子喪出母子思不喪出母不可以子思為非也
 又如制禮者小功不稅使曾子制禮又不知如何以
 此不可易言時中之宜甚大須精義入神始得觀其
 㑹通行其典禮此方是真義理也行其典禮而不達
 㑹通則有非時中者矣今學者須是執禮葢禮亦是
[010-7a]
 自㑹通制之者然言不足以盡天下之事守禮亦未
 為失但大人見之則為非禮非義不時中也君子要
 多識前言往行以畜其徳者以其㸔得前言往行熟
 則自能比物醜類亦能見得時中語/解○蒙以養正使
 蒙者不失其正教人者之功也盡其道其惟聖人乎
 正/蒙
  藍田吕氏曰蒙者物有所蔽而未發也是卦也主
  發蒙而言故曰蒙亨以發為亨也發蒙教者也蒙
[010-7b]
  學者也教者之心所施於學者皆亨道也君子之
  教者五所謂以亨行時中也匪我求童蒙童蒙求
  我有來學无往教也不憤不啓不悱不發彼有來
  學之誠乃可授之以教志應也童蒙之質徳性未
  喪特未發耳由是而養之以正不流于邪雖聖人
  之學不越於是故曰聖功也利貞者貞則不失其
  性也
  廣平㳺氏曰含徳之厚比於赤子抱一不離此蒙
[010-8a]
  以養正之謂也夫唯抱一不離故智雖滿天地而
  不自慮能雖窮海内而不自為付百職於衆賢而
  我无為焉其致功也吾不尸其事其成功也吾不
  處其名此聖人之功也○筮者占以決疑也占以
  決疑无不致誠故易以致誠以謀赤以筮言之非
  假布䇿也蒙之初筮者致一以有求比之原筮者
  再思以有擇若夫假爾泰筮則不可以有原也並/易
  說/
[010-8b]
  龜山楊氏曰險在前往斯陷險矣見險而能止蹇
  之所以為智也險在下往斯出險矣險而止卦之
  所以為蒙也物生必蒙則生而未失赤子之心也
  有亨之道焉以亨之道行則時中矣中也者喜怒
  哀樂未發之謂也居蒙之時有剛明之材唯九二
  而已蒙所資以為明者也六五柔順而得中童蒙
  之能求我者也古者大有為之君必有不召之臣
  故湯之於伊尹學焉而後臣之伊尹非有求於湯
[010-9a]
  也而湯實求之故曰匪我求童蒙童蒙求我志應
  也葢志不應則尊徳樂義之心不至尊徳樂義之
  心不至則雖有謀焉而就之猶不告也况可召之
  乎故又曰初筮告再三瀆瀆則不告初筮誠一也
  再三誠不一也誠不一而告之則上下皆瀆矣瀆
  滋蒙也筮謂占決也○蒙以養正聖功也者正以
  蒙養之則不失赤子之心矣作聖之功也並易/說
  兼山郭氏曰山下有險險而止蒙有不知而止者
[010-9b]
  童蒙是也有无所事於知而安之者聖之事也詩
  曰帝謂文王不大聲以色不長夏以革不識不知
  順帝之則其養正之謂乎志應也者非體應也誠
  應也彼一徳而筮之則一徳而告之彼二三其徳
  是以不能告也故蒙之辭皆有二義易/說
  白雲郭氏曰險而止蒙畏而止之者童蒙也安而
  止之者聖人也童言物之穉也物穉則求亨求亨
  有亨之道患不以亨之道行耳九二處得其中應
[010-10a]
  得其時是亨之道也我有治蒙之志童蒙有求我
  之志故云志應初筮告者剛中之性无二三也再
  三不告葢以瀆我而亦所以瀆蒙也瀆則愈惑是
  以窒者不復通晦者不復光非所以治蒙也蒙之
  道養正則不惑而不取於二三養正不已終成聖
  功是以不失赤子之心為大人養正猶孟子言以
  直養而无害葢正直皆謂天之所命也易/說
  漢上朱氏曰止於外不可進也險在内不可止也
[010-10b]
  險而止莫知所適蒙也此以艮坎二體言蒙也蒙
  者屯之反屯者物之穉故蒙而未亨有屯塞之義
  九二引而達之屯塞者亨矣屯九五大者亨五反
  為二以亨道行也蒙有可亨之理當其可亨之時
  而亨之使不失其中者時中也學者禁於未發發
  而後禁則過時而弗勝故曰蒙亨以亨行時中也
  此以九二言亨也艮為少男童蒙也我者二自謂
  也二在下不動有剛中之徳以自守匪我求童蒙
[010-11a]
  也二柔順與五相應艮為手有求之象童蒙求我
  也童蒙求我然後二以志應五志謂剛中也二為
  衆隂之主四隂皆求於二而志應者應五也震為
  草以手持草筮也筮占決也五動二應初筮告也
  初筮告者以剛中也不問而告與問一而告二皆
  非剛中矣不憤不啟不悱不發蒙塞極矣於是求
  達焉則一發而通通則不復塞矣此初筮所以告
  也六三六四不與二相應再三瀆瀆則不告也不
[010-11b]
  待其欲達隨其屢問而告之決之不一不知所從
  則必燕辟廢學䙝其師訓瀆與黷同此以二三四
  爻言亨蒙之道也蒙自二至上體頤頤養也九二
  一爻自發蒙者言之剛中也然而未正故戒之以
  利貞自蒙者言之純一之徳未發童蒙養之至於
  成徳躋位乎中正則聖功成矣葢學未至於聖未
  足謂之成徳故夫子十五志於學至於七十而從
  心所欲不踰矩則蒙以養正作聖之功也虞翻曰
[010-12a]
  二志應五變得正而蒙亡此以二五言利貞也在
  卦氣為正月卦太𤣥準之以童易/傳
  五峰胡氏曰太甲成王以幼沖未有所知而居君
  位童蒙也伊尹周公以剛陽之才任顧托之重為
  發蒙之主者也夫伊周非有求於太甲成王太甲
  成王非伊周則无以保其尊位守其宗廟社稷故
  匪我求童蒙乃童蒙求我也初筮告若伊尹於太
  甲方其居憂之時即放之桐宫宻邇先王其訓是
[010-12b]
  也若不決之於初待其聽政然後隨事之失而言
  其非則瀆蒙矣周公於成王自幼沖之中不順其
  意而行姑息之恩故左右侍御僕從即以正人為
  之以檢束其行使幼而見正言聞正行亦不待其
  臨尊位然後因事一一以教之也是以太甲成王
  雖無過人之才而卒皆為大賢者以伊尹周公能
  養其正於蒙有作聖之功此蒙之所以亨也夫當
  天子蒙蔽未發之時當發蒙之任負天下之責苟
[010-13a]
  不持正自信不疑則必有乗間投隙而起者矣故
  聖人又戒以利在於貞也惟貞然後足以弭奸邪
  窺伺之心厲忠賢進為之志事功可就而禍難不
  生矣易外/傳
  新安朱氏曰蒙山下有險以卦象卦徳釋卦名有
  兩義蒙亨以亨行以卦體釋卦辭也九二以可亨
  之道發人之蒙而又得其時之中謂如下文所指
  之事皆以亨行而當其可也志應者二剛明五柔
[010-13b]
  暗故二不求五而五求二其志自相應也以剛中
  者以剛而中故能告而有節也瀆筮者二三則問
  者固瀆而告者亦瀆矣蒙以養正乃作聖之功所
  以釋利貞之義也本/義○山下有險是卦象險而止
  是卦徳蒙有二義險而止險在内止在外自家這
  裏先自不安穩了外面更去不得便是蒙昧之象
  若見險而能止則為蹇却是險在外自家這裏見
  得去不得所以不去故曰知矣哉嘗說八卦㸔這
[010-14a]
  幾箇字形容最好看如險止健順麗入說動都包
  括得盡唤做卦之情○卦中說剛中處最好㸔剛
  故能包蒙不剛則方且為物所蒙安能包蒙剛而
  不中亦不能包蒙如上九過剛而不中所以為擊
  蒙六三說勿用取女者大率隂爻又不中不正合
  是那一般无主宰底女人金夫不必解做剛夫此
  一卦要𦂳是九二一爻為主所以治蒙者只在兩
  箇陽爻而上九過剛故只在此九二為主而二與
[010-14b]
  五應亦助得那五去治蒙大抵蒙卦除了初爻統
  說治蒙底道理其餘三四五皆是蒙者所以唯九
  二一爻為治蒙之主○蒙以養正聖功也葢言蒙
  昧之時先自養教正當了到那開發時便有作聖
  之功若蒙昧之中己自不正他日何由得㑹有聖
  功○伊川說蒙亨髣髴是指九二一爻說所以云
  剛中○問蒙彖辭言蒙亨以亨行時中也九二以
  可亨之道發人之蒙而又得其時之中如下文所
[010-15a]
  謂二五以志相應而初筮則告之再三瀆則不告
  皆時中也初筮告以剛中者亦指九二有剛中之
  徳故能告而有節夫能告而有節即所謂以剛而
  中也因問匪我求童蒙童蒙求我我指二童蒙指
  五五柔暗而二剛明五來求二二不求五也但占
  者若是九二之明則為人求我而亨在人占者若
  是九五之暗則為我求人而亨在我與乾九二九
  五利見大人之占同例否先生曰某作如此說却
[010-15b]
  僅勝近世人硬裝一件事說得來窒礙費氣力但
  亦恐是如此耳因問初筮告再三瀆瀆則不告若
  作占者說則如何先生曰人來求我我則當視其
  可否而告之葢視其來求我發蒙者有初筮之/誠則告之再三煩瀆則不告之也
  求人則當致其精一以叩之葢我而求人以發蒙/則當盡初筮之誠而
  不可有再/三之瀆也曰發此一例即所謂稽實待虗先生曰
  然○易中取象不如卦徳上命字較親切如蒙險
  而止復剛反動而順行此皆親切如山下出泉地
[010-16a]
  中有雷恐是後來又在那上面添出所以易中取
  象處亦有難理㑹者○或問蒙以養正聖功也曰
  蒙童之心純一而未發可與為善可與為不善在
  所以發其蒙者何如耳此養之以正則易進於徳
  及其至處則聖人也並語/録
  廣漢張氏曰以純一未發之蒙而養其正可謂善
  矣若夫為不善則是為物誘而欲動非蒙之可與
  為不善也動則失其正矣南軒集荅/俞秀才問
[010-16b]
  東萊吕氏曰說者多謂發蒙者不可自屈必待童
  蒙先來求我志與我相應然後可教苟急於教人
  不待學者有志而强告之必不能入矣此固是正
  理然人或錯㑹此說亢然不復與學者相接學者
  亦望風不敢進少徒寡與道卒不明要須詳玩志
  應二字此无以感之彼安得而應之應生於感也
  古之教人雖不區區先求學者然就不求之中自
  有感發之理不然學者之志何自而應乎○初筮
[010-17a]
  告以剛中也九二發蒙者也九剛也二中也剛中
  九二之全體也當學者初來請問之時其心誠一
  故徑以全體告之○再三瀆瀆則不告瀆蒙也再
  三瀆是蒙者瀆發蒙者今不曰瀆發蒙者而反曰
  瀆蒙何也葢聖人教人不倦豈嘗厭蒙者之瀆我
  哉所以再三瀆而不告者葢至理不容擬議一言
  之下便當領解苟未領解吾置之而不告彼雖未
  達其胷中天理完然不動也若再三瀆告之則彼
[010-17b]
  將入於擬議億度反瀆亂其天理矣此所謂瀆蒙
  也並紀/聞
象曰山下出泉蒙君子以果行育徳
 伊川先生曰山下出泉出而遇險未有所之蒙之象
 也若人蒙穉未知所適也君子觀蒙之象以果行育
 徳觀其出而未能通行則以果決其所行觀其始出
 而未有所向則以養育其明徳也易/傳
  藍田吕氏曰險而止蒙山下出泉蒙涵蓄而未發
[010-18a]
  也
  廣平游氏曰山下出泉其一未散其勢未達觀其
  勢之未達則果行觀其一之未散則育徳易/說
  龜山楊氏曰山下出泉泉之始達也萬折必東避
  礙而通諸海果行者取之盈科而進不舍晝夜育
  徳者取之易/說
  兼山郭氏曰蒙之為蒙可以達材可以成己是或
  一道也今夫山一卷石之多及其廣大草木生之
[010-18b]
  禽獸居之寳藏興焉今夫水一勺之多及其不測
  黿鼉蛟龍魚鼈生焉貨財殖焉是以導之可以達
  材蓄之可以成己詩曰如山之苞如川之流其果
  行育徳之謂乎易/說
  白雲郭氏曰先人有言蒙之為蒙可以達材可以
  成己也雍曰山下出泉行之所以果行止之所以
  育徳非以泉行而山止也葢山下之泉必養其源
  然後決而為江河君子必育徳深厚然後可以果
[010-19a]
  行也其所以生利萬物者所謂達材歟易/說
  漢上朱氏曰坎水在山下有源之水泉也山下出
  泉未有所之蒙也泉積盈科其進莫之能禦故君
  子果其行必育其徳徳者行之源育徳者養源也
  果行則發而必至震為行乾剛為徳坎水上為雲
  下為雨在山下為泉象其物宜也易/傳
  新安朱氏曰泉水之始出者必行而有漸也本/義
  果行育徳又是别說一箇道理山下出泉却是箇
[010-19b]
  流行底物事暫時被他礙住在這裏觀這意思却
  是說自家當恁地做工夫卦中如此者多○或說
  育徳有山之象果行有水之象先生曰亦好並語/録
  廣漢張氏曰番陽余端蒙請予名蒙齋至於再三
  予未有以言也它日因有感於果行育徳之義乃
  為之辭曰乾坤既畫八卦是生八卦相乗方象以
  明下坎上艮其卦曰蒙其蒙伊何源泉在中泉之
  始萌其行未達雖則未達而理孰遏君子體之于
[010-20a]
  以果行黽勉躬行動畏天命泉之始萌其勢則止
  止乃曰澄源源曷己君子體之于以育徳篤敬不
  渝靜保天則惟養于中大本攸立惟敏于外達道
  攸飭内外交修相須以成久而有常則能日新我
  銘蒙齋敢越斯義惟言之難實以自厲凡百君子
  有觀于斯毋忽乎近尚其懋之蒙齋/銘○或問蒙山
  下出泉蒙程先生曰水必行之物始出未有所之
  此意最深水由地中行行其性也遇險而止而行
[010-20b]
  之性則未始止也若積盈則行矣故曰盈科而後
  進在人蒙昧之時而天命流行之理未始止也若
  果決其行涵養其明徳而至於盛乃養蒙之聖功
  也答曰象之義亦謂泉始出而遇險未有所之如
  人蒙穉未有所適貴于果行育徳充而達之也育
  徳之義尤當深體荅俞秀才/並南軒集
  東萊吕氏曰易傳曰出而遇險未有所之蒙之象
  也惟其未有所之故導之為江為海无所不可若
[010-21a]
  已有所之則必難回矣○君子以果行育徳果決
  其所行養育其明徳二者最難兼果決者多不能
  涵養涵養者多不能果決殊不知二者本並行而
  不相悖果決中自有涵養之理涵養中自有果決
  之理並紀/聞
初六發蒙利用刑人用說桎梏以往吝象曰利用刑人
以正法也
 伊川先生曰初以隂闇居下下民之蒙也爻言發之
[010-21b]
 之道發下民之蒙當明刑禁以示之使之知畏然後
 從而教導之自古聖王為治設刑罰以齊其衆明教
 化以善其俗刑罰立而後教化行雖聖人尚徳而不
 尚刑未嘗偏廢也故為政之始立法居先治蒙之初
 威之以刑者所以說去其昏蒙之桎梏桎梏謂拘束
 也不去其昏蒙之桎梏則善教无由而入既以刑率
 之雖使心未能喻亦當畏威以從不敢肆其昏蒙之
 欲然後漸能知善道而革其一无/其字非心則可以移風
[010-22a]
 易俗矣苟專用刑以為治則蒙雖畏而終不能發苟
 免而無恥治化不可得而成矣故以往則可吝○治
 蒙之始立其防限明其罪罰正其法也使之由之漸
 至于化也或疑發蒙之初遽用刑人无乃不教而誅
 乎不知立法制刑乃所以教也葢後之論刑者不復
 知教化在其中矣並易/傳
 横渠先生曰以柔下賢居於坎陷然无所私系用心
 存公雖不能論人於道以辨曲直正法可也善行法
[010-22b]
 者多說于任刑道非𢎞矣故以往吝故君子哀矜而
 勿喜也易/說
  藍田吕氏曰初六處蒙之初前遇陽明正性不流
  矣利用刑人有所斷也用說桎梏无所拘也不知
  自反而唯克以勝之術斯以往吝道也
  廣平㳺氏曰蒙之初六發蒙而利用刑人何也葢
  民之迷則目无所見耳无所聞若以物蒙其首也
  今欲發其蒙而示之以好惡則彼且不見利不勸
[010-23a]
  不威不懲誥令所不能加行義所不能率必欲以
  利誘之邪則爵无徳而禄无功愈非所以勸也故
  當小懲而大戒罰一以警百然後蒙者畏刑之將
  至相與從上之所好而避其所惡故其蒙可得而
  發也雖然有發蒙之志則刑人而為利矣苟惡其
  蒙而刑之不㡬於不教而誅乎故曰利用刑人以
  正法也正法云者示之以好惡之謂也易/說
  龜山楊氏曰蒙无知也告之而弗喻引之而弗達
[010-23b]
  非威之以刑莫之能從也故發蒙之初利用刑人
  葢威之使從也用說桎梏縱之以往則吝矣桎梏
  者所以禁切之使无妄適也吝則不復自新矣昔
  成王以商之餘民封康叔則告以敬明乃罰為先
  商之餘民頑民也蒙而无知者也故所先如此至
  康王命畢公保釐東郊則世變風移矣故命之曰
  惟徳惟義時乃大訓成王之誥康叔葢利用刑人
  之意先王之施徳刑非異也因時而已矣易/說
[010-24a]
  兼山郭氏曰人之生不知學問之可成不知罟擭
  陷穽之可避凡以蒙故也故初則發之利用刑人
  乃所以為說桎梏之道也不能發之於初至於過
  而後擊之不亦晚乎謂以往者過也說者謂脫之
  則吝是一罹於刑終身不可弛也豈其然乎易/說
  白雲郭氏曰先人曰人之生不知學問之可成不
  知罟擭陷穽之可避凡以蒙故也雍曰初六發蒙
  是使之知學問之可成也利用刑人是使之知陷
[010-24b]
  穽之可避也聖人懼民性之日遷故欲辨之于初
  也雖舜之刑期无刑不過於此豈非說桎梏之道
  哉不知此道而以往能无吝乎或以用刑為發蒙
  之道疑聖人先刑後教非也發蒙所以教之也用
  刑所以輔教也此舜戒臯陶明于五刑以弼五教
  之意聖人豈有先刑罰而後教化之理哉易/說
  漢上朱氏曰初六之動發蒙也蒙蔽之民不善其
  始至死於桎梏而不悔初六發蒙利用刑人此刑
[010-25a]
  人非惡之也以正法也於其始也正法以示之蒙
  蔽者知戒終不陷于刑辟用說桎梏之道也艮手
  震足交於坎水桎梏之象坎為律法也初六動而
  正正法也兊為刑殺兊見坎毁說桎梏也治蒙之
  初威之以刑然後漸知善道過此以往則吝矣卦
  言童蒙爻言刑人刑所以輔教也程傳曰立法制
  刑乃所以教也後之論刑者不復知教化在其中
  矣易/傳
[010-25b]
  五峰胡氏曰大舜之有天下也先誅四凶孔子之
  執魯政也先誅少正卯唐太宗之起義兵也先誅
  髙徳儒葢時方蒙蔽未知好惡之所在惟先威之
  以刑則觀聽聳動而民知所從矣是說去其不知
  所從之桎梏也雖然刑加于惡之尤者然後足以
  正法新民之耳目而施教化也若用之不正以及
  衆人則不足以得民心民苟免而无恥於治安之
  道為可吝矣易外/傳
[010-26a]
  新安朱氏曰以隂居下蒙之甚也占者遇此當發
  其蒙然發之之道當痛懲而暫舍之以觀其後若
  遂往而不舍則致羞吝矣戒占者當如是也發蒙
  之初法不可不正懲戒所以正法也本/義○卦辭有
  平易底有難曉底利用刑人用説桎梏粗説時如今人
  打人棒也須與他脫了那枷方可一向枷他不得
  若一向枷他便是以往吝這只是說治蒙者當寛
  慢葢法當如此語/録
[010-26b]
  廣漢張氏曰或問蒙之初六利用刑人人之昏蒙
  不教而誅之可乎葢人之不善始發而絶之則易
  為力待其已發而後禁則扞格而難勝故曰童牛
  之牿元吉答曰此爻且詳玩伊川之說荅俞秀才/○南軒集
  東萊吕氏曰初六發蒙利用刑人上九擊蒙師嚴
  然後道尊故始終皆以嚴易/說○又曰初六發蒙利
  用刑人用說桎梏以往吝剪爪稍深則侵膚己丑/課程
九二包蒙吉納婦吉子克家象曰子克家剛柔接也
[010-27a]
 伊川先生曰包含容也二居蒙之世有剛明之才而
 與六五之君相應中徳又同當時之任者也必廣其
 含容哀矜昏愚則能發天下之蒙成治蒙之功其道
 廣其施博如是則吉也卦唯二陽爻上九剛而過唯
 九二有剛中之徳而應於五用於時而獨明者也苟
 恃其明專於自任則其徳不𢎞故雖婦人之柔闇尚
 當納其所善則其明廣矣又以諸爻皆隂故云婦堯
 舜之聖天下所莫及也尚曰清問下民取人為善也
[010-27b]
 二能包納則克濟其君之事猶子能治其家也五既
 隂柔故發蒙之功皆在於二以家言之五父也二子
 也二能主蒙之功乃人子克治其家也○子而克治
 其家者父之信任專也二能主蒙之功者五之信任
 專也二與五剛柔之情相接故得行其剛中之道成
 發蒙之功苟非上下之情相接則二雖剛中安能尸
 其事乎並易/傳
 横渠先生曰九二以剛居中故能包蒙而吉○擇婦
[010-28a]
 而納之則吉○九二以下卦之中主卦徳故曰子克
 家以子任家必剛柔得中乃濟不可嚴厲也並易/說
  上蔡謝氏曰易之蒙九二包蒙吉納婦吉子克家
  蔽蒙不通者包之順從者納之而不拒子克家之
  道也舜不藏怒不宿怨包蒙也以愛兄之道來誠
  信而喜之納婦也語/録
  藍田吕氏曰九二以陽居二隂之中含徳而不用
  故曰包蒙婦從夫子從親者也以順為正故納婦
[010-28b]
  吉幹蠱无違言必稱親子克家者也
  龜山楊氏曰无忿疾于頑包蒙也苟以是心至斯
  受之矣納婦也九二以剛中之才居發蒙之任羣
  蒙資之以為明者也頑而疾之己甚則亂順而拒
  之遷善者沮非所以治蒙也故包蒙納婦吉婦者
  順而從我者也臣之任國事與子之治其家其道
  一也舜之父頑母嚚象傲日以殺舜為事舜則負
  罪引慝而已彼以愛兄之道來則誠信而喜之此
[010-29a]
  舜之所以包蒙納婦而克家也使舜偽而為之則
  誠信不孚誠信不孚則剛柔不接以是而處頑傲
  之間欲其不格姦難矣易/說
  白雲郭氏曰九二以剛中之徳為治蒙之主所謂
  尊賢而容衆嘉善而矜不能者也故雖昏愚之蒙
  包而容之柔道之善取而納之長幼之節不廢而
  君臣之倫不亂是雖為治蒙之主而上下之分嚴
  矣是以吉也然包蒙者包衆蒙而為之主以隂陽
[010-29b]
  言之九夫道也六婦道也以尊卑言之五父道也
  二子道也包蒙納婦必子克家而後吉苟无子道
  獨能包而容之是為强僣不制之臣矣故二者皆
  以克家為吉包蒙納婦剛克也子克家柔克也孟
  子曰有伊尹之志則可其九二之謂乎剛柔接者
  謂二之剛中上接於柔五之巽順下接於剛也易/說
  漢上朱氏曰六五柔也九二剛也五以柔接剛為
  二所包含章有美而效之君臣道之正也二之吉
[010-30a]
  也故曰包蒙吉二以剛接柔為五所納艮男為夫
  巽女為婦婦有相成之道虗其中以納之君道之
  正五之吉也故曰納婦吉二在内為家坎為乾之
  子父有子而至於納婦子克荷其家者也九二而
  致其君虗中以納之非其道廣其施博積誠以包
  蒙能若是乎譬之子克家者也二不能包則五不
  肯納剛柔不接家道廢矣故曰子克家剛柔接也
  二為家何也曰二内也大夫之位大夫有家雜卦
[010-30b]
  曰家人内也易/傳
  五峰胡氏曰諸葛孔明執蜀政柄上有劉禪孱暗
  之君下有楊儀魏延昧於大體之屬北有蔽欺天
  下竊命之魏東有不知天命稱尊之吳可謂蒙之
  世矣然孔明盡禮劉禪聽信无所嫌忤圓融儀延
  使各展其才力結好江東而不明其稱帝之罪志
  在北征亦必閉關息民然後用之其志大其量𢎞
  雖未能致其亨而有安强之吉矣廣開言路棄非
[010-31a]
  猶弊屩得是如珠玉孜孜盡下故事无不察筭无
  遺數納婦吉也豈有凶禍之及哉大臣事君猶子
  事父九二剛陽之才而六五柔順之君與之相應
  故雖居蒙世而有吉聖人舉而示人以近故云子
  克家也易外/傳
  新安朱氏曰九二以剛陽為内卦之主統治羣隂
  當發蒙之任也然所治既廣物性不齊不可一槩
  取必而爻之徳剛而不過為能有所包容之象又
[010-31b]
  以陽受隂為納婦之象又居下位而能任上事為
  子克家之象故占者有其徳而當其事則如是而
  吉也剛柔接指二五之應本/義
六三勿用取女見金夫不有躬无攸利象曰勿用取女
行不順也
 伊川先生曰三以隂柔處蒙闇不中不正女之妄動
 者也正應在上不能逺從近見九二為羣蒙所歸得
 時之盛故舍其正應而從之是女之見金夫也女之
[010-32a]
 從人當由正禮乃見人之多金說而從之不能保有
 其身者也无所往而利矣○女之如此其行邪僻不
 順不可取也並易/傳○不有躬无攸利不立己後雖向
 好事猶為化物不得以天下萬物撓己已立後自能
 了當得天下萬物語/録
 横渠先生曰金夫二也不有躬履非正則不能固於
 一也易/說
  藍田吕氏曰六三以隂居陽不正不中流於邪者
[010-32b]
  也舎正應於上而近比於二行不順也金夫正也
  以不正而見于正故不有躬无攸利若斯之女勿
  用取也
  龜山楊氏曰六三隂柔而不中正不從正應而下
  從九二見金夫不有躬者也見金而恱從行不順
  矣婦人以順為正行不順則父母國人皆賤之二
  雖納婦非順而從之也何利之有易/說
  白雲郭氏曰六三不正之女舍應從二見利忘身
[010-33a]
  與貞不字者異矣何所利哉易於有應言婦无應
  言女三舎應從二行不順矣稱女可也易/說
  漢上朱氏曰六三蒙而不正之隂坎有伏離離目
  為見上九不正下接六三成兊兊為少女取女也
  艮少男夫也乾變為金見金夫也坤為身兊折之
  為躬三之上不有躬坤為順三不正行不順无攸
  利故戒以勿用取女取女貴正女正則家人吉六
  三見利而恱不能自有其躬上九說之以利於徳
[010-33b]
  為不正於理為不順取是女而欲正家是亦蒙矣
  易/傳
  新安朱氏曰六三隂柔不中不正女之見金夫而
  不能有其身之象也占者遇之則其取女必得如
  是之人无所利矣金夫葢以金賂已而挑之若魯
  秋胡之為者○行不順也順當作慎葢順慎古字
  通用荀子順墨作慎墨且行不謹於經意尤親切
  今當從之並本/義○問不有躬无攸利不立已後雖
[010-34a]
  向好事猶為化物不得以天下萬物撓己巳立後
  自能了當得天下萬物曰下面是伊川解易上句
  後二句又是覆解此意在乎以立己為先應事為
  後而今人平日好論所以治國平天下之道而自
  家身已全未理㑹得若能理㑹自家身已雖與外
  事若茫然不相接然明徳在這裏了新民只見成
  推將去○金夫不必解做剛夫並語/録
  東萊吕氏曰蒙之六三為教者設戒也教者必擇
[010-34b]
  質美者然後可受如三之隂柔偏闇正應在上不
  能逺從近見九二為羣隂所歸舍其正應而從之
  是女之見利而動棄其正匹見人之多金從之而
  不顧其身者也女而如此豈可復取人而如此豈
  可復教故曰勿用取女行不順也豈非所以戒教
  者乎學者資質既弱必須親近賢者然後可以變
  弱為强苟如四之柔弱乃與二陽隔絶相逺是柔
  弱之人又與賢者相逺必終困於昏蒙而可吝矣
[010-35a]
  故曰困蒙之吝獨逺實也豈非所以戒學者乎紀/聞
六四困蒙吝象曰困蒙之吝獨逺實也
 伊川先生曰四以隂柔而蒙闇无剛明之親援无由
 自發其蒙困於昏蒙者也其可吝甚矣吝不足也謂
 可少也○蒙之時陽剛為發蒙者四隂柔而最逺于
 剛乃愚蒙之人而不比近賢者无由得明矣故困于
 蒙可羞吝者以其獨逺于賢明之人也不能親賢以
 致因可吝之甚也實謂陽剛也並易/傳
[010-35b]
  龜山楊氏曰隂資陽以為明六四之困蒙逺于陽
  故也陽實而隂虗實謂陽也不能親賢以發其蒙
  其困吝宜矣易/說
  兼山郭氏曰六四上下逺於二剛无所資焉謂之
  困蒙是以君子慎其獨也君子賢其賢而親其親
  没世不忘也困蒙何有焉易/說
  白雲郭氏曰先人曰上下逺於二剛无所資焉謂
  之困蒙是以君子慎其獨也雍曰逺於二剛无所
[010-36a]
  發蒙則困陽實而隂虗故稱逺實孟子曰夫苟好
  善則人將輕千里而來告之以善何困之有夫苟
  不好善則訑訑之聲音顔色距人於千里之外是
  其所以困也故以此而居上則失道而寡助以此
  務學則孤陋而寡聞然則困蒙亦自取之歟伊川
  以吝為不足謂可少之也然有嗇而可鄙之意易/說
  漢上朱氏曰陽為實九二剛實發蒙之主二與五
  應三動而近二四獨逺之若動而應初則與二相
[010-36b]
  近四懐居不動獨逺于二介于不正无以發其蒙
  困不知學吝自取也二坎三動成兊澤无水困也
  故曰困蒙之吝獨逺實也陽為實何也曰隂消為
  虗陽息為實消息盈虗相為去來消則降息則升
  實則滿虗則耗升者貴也降者賤也滿者富也耗
  者貧也隂陽相循禍福更纒故又為貴賤貧富禍
  福之象太𤣥曰盛則入衰窮則更生有實有虗流
  止无常又曰息與消糺貴與賤交禍至而福避易/傳
[010-37a]
  五峰胡氏曰漢元初立蕭望之以師傅下行端揆
  之職為發蒙之主史髙與望之同受顧命位望之
  上為親近大臣以隂柔庸劣之才輔暗懦之君而
  暱比於恭顯閹宦不中正之人疎逺望之不與同
  心輔政於先帝付託之意豈不負哉是亦自逺於
  剛陽篤實之賢故有困蒙之吝耳易外/傳
  新安朱氏曰既逺於陽又无正應為困于蒙之象
  占者如是可羞吝也能求剛明之徳而親近之則
[010-37b]
  可免矣獨逺實實協韻去聲本/義
六五童蒙吉象曰童蒙之吉順以巽也
 伊川先生曰五以柔順居君位下應於二以柔中之
 徳任剛明之才足以治天下之蒙故吉也童取未發
 而資於人也為人君者苟能至誠任賢以成其功何
 異乎出於已也○舍己從人順從也降志下求卑巽
 也能如是優於天下矣並易/傳
 横渠先生曰不愿不信蒙之失正者也故蒙正如童
[010-38a]
 吉與夫彖之義同易/説
  藍田吕氏曰六五居蒙之時在上居中大人不失
  赤子之心者也
  龜山楊氏曰五居尊位而下求九二之臣不挾貴
  也以童蒙自居不挾長挾賢也苟有求焉有所挾
  則皆在所不告自天子至於庶人君子所以俟之
  一也故惟童蒙乃吉夫湯之於伊尹髙宗之於傅
  説皆學焉而後臣之由斯道也易/説
[010-38b]
  兼山郭氏曰夫是道也豈獨受學事師為然其微
  乃在於成徳之序也順也者順於理也巽也者入
  於道也孔子曰吾與囘言終日不違如愚退而省
  其私亦足以發夫然後知顔氏之子殆庶幾也易/説
  白雲郭氏曰柔順居尊下應九二學焉而後臣此
  童蒙之吉也太甲之於伊尹髙宗之於傅説是也
  太甲克終允徳髙宗克邁乃訓皆順以巽之義易/説
  漢上朱氏曰艮少男童也五求於二成坤坤順也
[010-39a]
  二往資五成巽巽順也順則易從巽則易入順則
  樂告之以善道巽則優柔以開導之以此治蒙優
  於天下矣童蒙之吉也五君位成王求助之爻乎
  易/傳
  五峰胡氏曰漢昭所以委政霍光者沖幼未明習
  國家事耳非天資愚蒙乃童蒙也以其童蒙而天
  性聦明故能上順先帝之志下任霍光之賢而燕
  葢之謀不成篡弑之禍不作故為吉也易外/傳
[010-39b]
  新安朱氏曰柔中居尊下應九二純一未發以聽
  於人故其象為童蒙而其占為如是則吉也本/義
上九擊蒙不利為寇利禦寇象曰利用禦寇上下順也
 伊川先生曰九居蒙之終是當蒙極之時人之愚蒙
 既極如苖民之不率為寇為亂者當擊伐之然九居
 上剛極而不中故戒不利為寇治人之蒙乃禦寇也
 肆為剛暴乃為寇也若舜之征有苗周公之誅三監
 禦寇也秦皇漢武窮兵誅伐為寇也○利用禦寇上
[010-40a]
 下皆得其順也上不為過暴下得擊去其蒙禦寇之
 義也並易/傳
 横渠先生曰蒙暗犯寇禦之可也以剛明極顯而寇
 蒙暗則傷義而衆不率也易/說
  藍田吕氏曰上九以陽居上羣蒙之主上下順以
  從之可以擊蒙者也蒙而怙終不可教也故至於
  擊蒙蒙之時明者勝而闇者不勝寇者在彼禦之
  者在我凡為寇者以闇寇明也彼蒙不發必來為
[010-40b]
  寇不利為寇者彼闇而物莫之助也利禦寇者我
  明而上下順也
  廣平游氏曰蒙之上九擊蒙若齊之伐燕利其土
  地重器所謂為寇也若葛伯仇餉而湯往征之所
  謂禦寇也易/說
  龜山楊氏曰上九蒙之極也以剛之才處之故至
  於擊蒙也然擊之以正其罪則禦寇也已甚而至
  於殘民則為寇也故戒之曰不利為寇利禦寇若
[010-41a]
  有苗之昏迷而舜征之擊蒙而禦寇也孟子謂燕
  可伐而齊王伐之誅其君而弔其民則是亦禦寇
  也而齊王遷其重器係累其子弟是乃為寇耳故
  諸侯將謀救之上下不順故也何利之有易/說
  兼山郭氏曰上九下愚之不可移怙終之不可戒
  是以不得已而至於擊也師之毒天下猶曰民從
  之吉况於蒙乎故知其為上下順也不利為寇利
  禦寇彼我賔主之辭非有時而利為寇也易為君
[010-41b]
  子謀不為小人謀斯言至矣上下皆蒙故戒之如
  此上九非剛中之徳也易/說
  白雲郭氏曰先人曰不利為寇利禦寇彼我賔主
  之辭非有時而利為寇也雍曰既利禦寇則彼來
  寇者不利明矣夫不能戒之於蚤終至於過而後
  擊之亦非特教之不正也葢有積惡不移之質如
  何校滅耳者也上九剛過之才發蒙則暴包蒙則
  不能容以之禦寇則利矣能禦宼亦去衆蒙之害
[010-42a]
  上下得不順之乎易/說
  漢上朱氏曰為寇者九二也擊蒙禦寇者上九也
  坎為盜體師盜用師寇也艮為手擊也為寇者利
  於蒙闇昏亂之時蒙極而解則是非定蒙昧明故
  曰不利為寇上九乗其蒙解之時自上之三擊之
  坎毁成兊民恱而從之上下之情順也孟子謂取
  之而燕民恱也坤為順故曰利用禦寇上下順也
  易傳曰若舜征三苗周公誅三監禦寇也蒙屯之
[010-42b]
  反何也曰姤變者六復變者六遯變者十有二臨
  變者十有二否變者十有二泰變者十有二反復
  相變聖人所以酬酢也陸震亦曰卦有反合爻有
  升降所以明天人之際見盛衰之理焉易/傳
  五峰胡氏曰大舜之征苗文王之伐崇湯之放桀
  武王之伐紂皆以其昏蒙之極不得已故擊而去
  之耳若後世漢髙之誅秦項漢宣之誅先零之類
  禦寇者也平城之兵馬邑之伏唐太宗之伐髙麗
[010-43a]
  為寇者也禦寇者出於不得已故天人順之漢武
  為寇於四夷而望天下之人皆如卜式之順己其可
  得乎易外/傳
  新安朱氏曰以剛居上治蒙過剛故為擊蒙之象
  然取必太過攻治太深則必反為之害惟捍其外
  誘以全其真純則雖過於嚴宻乃為得宜故戒占
  者如此凡事皆然不止為誨人也上下順禦寇以
  剛上下皆得其道本/義○不利為寇只是要去害他
[010-43b]
  故戒之如此○問擊蒙不利為寇如本義只是就
  自身克治上說是如何先生曰事之大小都然治
  身也恁地若治人做得太甚亦反成為宼占得此
  爻凡事不可過當如伊川作用兵說亦是然只做
  得一事用不如且就淺處說去却事事上有用若
  便說深了則此一事用得别事用不得並語/録
 
 合訂刪補大易集義粹言卷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