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R1a0139 合訂刪補大易集義粹言-清-納喇性德 (master)


[014-1a]
欽定四庫全書
 合訂刪補大易集義粹言卷十二
          頭等侍衞納喇性徳編
坤下/坎上
 伊川先生曰比序卦衆必有所比故受之以比比親
 輔也一作比輔比也/一作比輔也人之類必相親輔然後能安故
 既有衆則必有所比比所以次師也為卦上坎下坤
 以二體言之水在地上物之相切比无間莫如水之
[014-1b]
 在地上故為比也又衆爻皆隂獨五以陽剛居君位
 衆所親附而上亦親下故為比也易/傳
  東萊吕氏曰師以二為主二將帥也以一陽而為
  衆隂之所聽命者也比以五為主以一陽而為衆
  隂之所親者也比所以次師者言衆雖聽命於將
  帥而心當親於君也紀/聞
比吉原筮元永貞无咎不寜方來後夫凶
 伊川先生曰比吉道也人相親比自為吉道故雜卦
[014-2a]
 云比樂師憂人相親比必有其道苟非其道則有悔
 咎故必推原占決其可比者而比之筮為占決卜度
 非謂以蓍龜也所比得元永貞則无咎元謂有君長
 之道永謂可以常久貞謂得正道上之比下必有此
 三者下之從上必求此三者則无咎也○人之不能
 自保其安寜方且來求親比得所比則能保其安當
 其不寜之時固宜汲汲以求比若獨立自恃求比之
 志不速而後則雖夫亦凶矣夫猶凶況柔弱者乎夫
[014-2b]
 剛立之稱傳曰子南夫也又曰是謂我非夫凡生天
 地之間者未有不相親比而能自存者也雖剛強之
 至未有能獨立者也比之道由兩志相求兩志不相
 求則睽矣君懷撫其下下親輔一作/附於上親戚朋友
 鄉黨皆然故當上下合意以相從苟无相求之意則
 離而凶矣大抵人情相求則合相持則睽相持相待
 莫先也人之相親固有道然而欲比之志不可緩也
 並易/傳
[014-3a]
 横渠先生曰必原筮者慎所與也易/說
  白雲郭氏曰伊川曰原筮者推原占決相比之道
  也非以蓍龜也上之比下必有元永貞之三者下
  之比上必求此三者則无咎矣又曰夫剛立之稱
  也傳曰子南夫也又曰我非夫剛立者猶凶況柔
  弱乎雍曰一陽之卦得位者師比而已得天位則
  為比得臣位則為師天下之吉莫吉於比故比直
  言吉治天下之衆莫急於貞故師先言貞帥師有
[014-3b]
  君道而不得如是之大如是之久也故无元永之
  貞昔成湯之初征也東征西夷怨曰奚獨後予所
  謂不寜方來而无後凶者矣易/說
  五峰胡氏曰張良以兵法說它人皆不省及以說
  漢髙則常用其䇿良曰沛公殆天授故遂從不去
  原筮也其從沛公以復讎滅秦而濟世安民非以
  為亂也此仁人之心可久之道天下之正理得元
  永貞之義也故无咎若沛公之約法三章以收秦
[014-4a]
  民馬援之擇君竇融之歸光武郭嘉之去袁紹皆
  原筮者也其相比莫非有善謀行常道守正理者
  故邴原告曹操曰原之所以自容於明公明公之
  所以待原者以能守訓典而不易也非剛中者不
  能如是不然以利相比如趙髙二世之君臣耳餘
  竇灌之朋友未有得无咎者也夫天下未定國家
  未立而身未安固宜汲汲求比若楚漢分争之時
  君臣未定百姓未知所歸賢能未盡見用韓信彭
[014-4b]
  越英布之徒不能乗此時舉賢恤民求上下之助
  以宰制山河保其大功及楚已滅天下歸漢乃舉
  兵叛逆自取滅亡後夫凶也況隗囂之徒才不逮
  數子方紛亂之際則坐談西伯及中原略定乃始
  舉兵圖大事者乎易外/傳
  新安朱氏曰比親輔也九五以陽剛居上之中而
  得其正上下五隂比而從之以一人而撫萬邦以
  四海而仰一人之象故筮者得之則當為人所親
[014-5a]
  輔然必再筮以自審有元善長永正固之徳然後
  可以當衆之歸而无咎其未比而有所不安者亦
  將皆來歸之若又遲而後至則此交已固彼來已
  晚而得凶矣若欲比人則亦以是而反觀之耳本/義
  東萊吕氏曰比吉相親比即是吉道歡欣交通安
  得不吉比吉大槩言比也原筮元永貞无咎此言
  獨立孤陋固是凶道然比而不推原卜度是有此
  三徳之人苟始相親比不得其人則終不能免咎
[014-5b]
  必有此三徳然後與之比古人所以不肯輕以身
  比人蓋為此當㸔伊川說又曰不寜方來古人灼見天
  地之間无獨立之理故必皇皇汲汲往來親比如
  堯舜孜孜稽于衆舍己從人之類蓋謂天下非一
  人所為故必以天下之耳為耳以天下之目為目
  如學者亦當親師取友然後可後夫凶易之義大
  抵舉輕明重非不往親比特後往爾凶猶及之況
  孑然自足傲然獨立者乎易/說 原筮元永貞无咎
[014-6a]
  原筮者察之之詳也元永貞者求之之備也將親
  比依附是人夫豈細事哉故必察之詳求之備然
  後无咎紀/聞 又曰比之原筮元永貞也同人之利
  君子貞也隨之元亨利貞也一也己丑/課程
彖曰比吉也比輔也下順從也原筮元永貞无咎以則
中也不寜方來上下應也後夫凶其道窮也
 伊川先生曰比吉也比者吉之道也物相親比乃吉
 道也比輔也釋比之義比者相親輔也下順從也解
[014-6b]
 卦所以為比也五以陽居尊位羣下順從以親輔之
 所以為比也 推原筮一作/占決相比之道得元永貞
 而後可以无咎所謂元永貞如五是也以陽剛居中
 正盡比道之善者也以陽剛當尊位為君徳元也居
 中得正能永而貞也卦辭本泛言比道彖言元永貞
 者九五以剛處中正是也 人之生不能保其安寜
 方且來求附比民不能自保故戴君以求寜君不能
 獨立故保民以為安不寜而來比者上下相應也以
[014-7a]
 聖人之公言之固至誠求天下之比以安民也以後
 王之私言之不求下民之附則危亡至矣故上下之
 志必相應也在卦言之上下羣隂比於五五比其衆
 乃上下應也 衆必相比而後能遂其生天地之間
 未有不相親比而能遂者也若相從之志不疾而後
 則不能成比雖夫亦凶矣无所親比困屈以致凶窮
 之道也並易/傳
  藍田吕氏曰比有所附合也君子周而不比比者
[014-7b]
  二人同附周則與衆合也比以一陽居中在上而
  五隂比之顯比者也顯比則周矣人道主交故比
  則吉原有所究筮有所占信不信之情必不可廋
  又有元永貞之徳則不入於邪然後可與人比而
  无咎也
  龜山楊氏曰五以剛中得尊位居中履正衆隂在
  下而順承之有親輔之象卦之所以為比也故曰
  比吉也比輔也下順從也先王什伍其民鄉田同
[014-8a]
  井使之出入相友守望相助疾病相扶持比之所
  以吉也政散民流用蕩析離居則凶可知矣此自
  然之理也原筮者占所比也元永貞者可比之道
  也原筮謂占決可否非龜筮之筮也與初筮之筮
  同蓋无長人之仁則雖比而不親无可久之徳則
  雖比而必離无正固之守則雖比而不周上之比
  乎下與下之比乎上无是三者則小人之比耳能
  无咎乎故唯元永貞而後无咎盡此道者唯九五
[014-8b]
  乎故曰以剛中也居比之時隂无正應不寜之象
  也而衆隂順承不寜方來之象也不寜方來以上
  下應而已蓋后非民罔使民非后罔事上下相求
  古今之同道也上不比乎下下不比乎上而能獨
  安者未之有也夫一陽在上衆隂在下而順從比
  之吉也而上六獨居其上而乗之无順從之義後
  夫者也婦以順從夫者也夫先而婦從父先而子
  從君先而臣從其義一也獨曰後夫者蓋有夫婦
[014-9a]
  而後有父子有父子而後有君臣曰後夫者推本
  言之也夫且不可後況君親乎後君親則大亂之
  道凶不足言矣易/說
  白雲郭氏曰伊川曰卦之辭泛言比道而彖言盡
  比道之善唯五而已民不能自保故戴君以求寜
  君不能獨立故保民以為安凡生於天地之間者
  未有不相親比而能自存者也又曰以聖人之公
  言之固至誠求天下之比以安民也以後王之私
[014-9b]
  言之不求下民之附則危亡矣雍曰天下之吉生
  於順而凶生於逆下之順從天下无異意不寜方
  且來非吉乎後之凶无順意故也不寜方如初六
  六四是也後夫上六之不我比也上下應者上而
  六四下而初六非正應而來比也然易之道窮則
  變不知變則失易之道故乾有窮之災坤則其道
  窮況後夫乎聖人於道窮之際毎致意焉者明易
  之道初无窮人自失之也易/說
[014-10a]
  漢上朱氏曰比吉者比而吉也凡物孤則危羣則
  彊父子夫婦朋友未有孤危而不凶者人君為甚
  故比而吉謂九五也比輔也一陽在上四隂在下
  順從之比所以吉也故曰比吉也比輔也此合兩
  體言比也然比當慎不可以不與善不可以不長
  久不可以不正有是三者乃可以无咎以其當慎
  也故原筮以決其所從原再也如原蠶原廟之原
  比自復來一變師二變謙三變豫自謙至豫有艮
[014-10b]
  手持震草占筮之象故曰原筮原筮則其慎至矣
  復初九始於震四變成比不離於貞元永貞也元
  君徳也善之長也乾剛之始也蓋比道之難既原
  筮以審之其始也相比以善其終也永貞則无咎
  矣不然慮之不審其始比之不善或貞而不永豈
  能无咎原筮元永貞者九五也九五之剛乾元也
  故曰元位乎中正故永貞故曰以剛中也坎往則
  坤來坎勞卦不寜也坤為方不寜方來也比之時
[014-11a]
  下雖比輔不敢自寜則上下相應多方來矣故曰
  不寜方來上下應也謙坤三四五爻先來比之上
  六獨安其位而不來欲來則已後不來則履險而
  逼道窮而不知變故凶上六之所以凶者後夫三
  爻也故曰後夫凶比道貴先故也易/傳
  新安朱氏曰比吉也此三字疑衍文比輔也此以
  卦體釋卦名義原筮元永貞亦以卦體釋卦辭剛
  中謂五上下為五隂本/義 筮字說做占決亦不妨
[014-11b]
  然亦不必說定不是龜筮之筮後夫只是說後來
  者古人亦曾說先夫當之也有喚作夫婦之夫厎
  後夫凶言九五既為衆隂所歸若後面更添一箇
  陽來則必凶古人如袁紹劉馥劉繇劉備之事可
  見兩雄不並棲之義 問比卦後夫凶先生曰後
  夫不必如伊川說左傳齊崔卜娶妻卦云入于其
  宫不見其妻凶人以為凶他云前夫已當之矣彼
  云前夫則此云後夫正是一様語陽便是夫隂便
[014-12a]
  是婦 比吉也也字羨當云比吉比輔也下順從
  也比輔也解比字下順從也解吉字並語/録
  東萊吕氏曰下順從也九五以一陽在上羣隂順
  從以剛中也此指言相親比之狀剛而不中則失
  之暴便是偏既剛且中所以能具此三徳上下應
  也君能親比上下皆相應初无彼此其道窮也人
  之一身能幾不能親比其道之窮也宜易/說
象曰地上有水比先王以建萬國親諸侯
[014-12b]
 伊川先生曰夫物相親比而无間者莫如水在地上
 所以為比也先王觀比之象以建萬國親諸侯建立
 萬國所以比民也親撫諸侯所以比天下也易/傳
  藍田吕氏曰地中有水則容畜而不散可以聨什
  伍而成軍地上有水則浸灌旁及可以交四鄰而
  修好
  龜山楊氏曰水在地上相比而不離先王觀比之
  象建國畫地而封之為之屬連使相親比則諸侯
[014-13a]
  知尊君親上而天下從之矣易/說
  兼山郭氏曰民之有君諸侯之有王非先王創治
  而有之皆出於自然之勢也蓋上下之分未立強
  弱之勢不齊於是大得以陵小衆得以暴寡日趣
  於亂亡而生生之理息矣必有強有徳者出焉則
  大小之勢分衆寡之情一於是有小事大有大比
  小小大之情親率歸於大定者是先王封建之本
  也梁襄王問孟子曰天下惡乎定孟子對曰定于
[014-13b]
  一一者王也方地上有水非澤之所鍾散而相親
  則各有所比先王以是建萬國而親諸侯王道之
  本也方比之五隂而一陽上有大中至正之道下
  无僣亂分民之臣蓋足以王矣自河圖洛書之相
  為經緯八卦九章之相為表裏文王得之以演周
  易孔子得之以述春秋故春秋二百四十二年之
  間有春有王正月蓋同出於此矣觀禹㑹諸侯於
  塗山執玉帛者萬國周成王時諸侯來朝助祭者
[014-14a]
  千八百國春秋之時見於經者止百二十有四國
  其後離為十二合為六七卒并於秦方是時征伐
  四出轉以相滅原野厭人之肉川谷流人之血凡
  以天下无王故也故易之有比春秋之書王豈易
  言哉易/說
  漢上朱氏曰地上有水相比而无間乾五王也四
  諸侯位坤土在上國也坤為衆萬國諸侯衆多也
  比師之反九二為五有先王建萬國親諸侯之象
[014-14b]
  建萬國者衆建也建萬國則民比其國君親諸侯
  則國君比於天子封建自上古聖人至於三代不
  廢享國久長秦罷侯置守二世而亡此封建不可
  廢之驗也患封建不得其道耳得其道者建萬國
  是已夏承唐虞執玉帛者萬國成湯之時七千七
  百七十三國成周千八百國而夫子必曰建萬國
  者衆建諸侯而少其力也衆建則多助少其力則
  易制觀此則周官諸侯之制疑若非周公之意也
[014-15a]
  易/傳
  新安朱氏曰地上有水水比於地不容有閒建國
  親諸侯亦先王所以比於天下而无閒者也彖意
  人來比我此取我往比人本/義 伊川說建萬國以
  比民言民不可盡得而比故建諸侯使比民而天
  子所親者諸侯而已這便是它比天下之道語/録
  東萊吕氏曰地上有水比見得比親切處浸潤滋
  灌流行未嘗相離先王建萬國親諸侯是人君比
[014-15b]
  天下之綱目建萬國所以比民親撫諸侯所以比
  天下蓋君之於民豈能家至户到而比之惟撫諸
  侯使孚我徳意於天下即是比天下也若只是以
  一人比天下則天下不可得而比矣易/說
初六有孚比之无咎有孚盈缶終來有它吉象曰比之
初六有它吉也
 伊川先生曰初六比之始也相比之道以誠信為本
 中心不信而親人人誰與之故比之始必有孚誠乃
[014-16a]
 無咎也孚信之在中也 誠信充實於内若物之盈
 滿於缶中也缶質素之器言若缶之盈實其中外不
 加文飾則終能來有它吉也它非此也外也若誠實
 充於内物无不信豈用飾外以求比乎誠信中實雖
 它外皆當感而來從孚信比之本也 言比之初六
 者比之道在乎始也始能有孚則終致有它之吉其
 始不誠終焉得吉上六之凶由无首也並易/傳
 横渠先生曰柔而无應能擇有信者親之已之誠素
[014-16b]
 著顯終有它吉比好先也易/說
  藍田吕氏曰初六前遇三隂莫適比也莫適比則
  无所私无所私則有信而已以信比之何往不可
  故以有孚比之无咎矣初位在下其為器也小苟
  充其所受而不餒亦足以感物而助之者自能至
  矣況充其大者乎
  龜山楊氏曰比之初原筮之時也故有孚比之乃
  无咎孚信之在中也孔子曰君子周而不比小人
[014-17a]
  比而不周故比以忠信為主比而无孚小人之比
  也能无咎乎有孚比之比乎人者也有孚盈缶孚
  之在已也缶器之質者也盈缶則充實在其中不
  資外飾也故來有它吉夫居比之初人相求比之
  時也孚誠充實於中而後為人所比盈缶是也故
  能有它吉有孚而未至於盈缶則比乎人者也故
  无咎而已非比之初則不必有它而後吉故曰比
  之初六有它吉易/說
[014-17b]
  白雲郭氏曰廣大乎比天下之道見賢則比之不
  必有應而比也然有應而比者比之易二四是也
  逺而非應者比之難初六是也然逺而非應柔弱
  不能自達有待於人者也缶之為器有物盈之則
  有用也无以盈之虚器也是缶之有待於物猶初
  六之不能自用也初六以誠信之道自充於中所
  謂有孚盈缶矣何患其无用乎中孚曰鳴鶴在隂
  其子和之蓋誠信感人有必應之道故終使六二
[014-18a]
  自内與之同比於五也雖非其應而比其道蓋益
  賢於求應者矣何咎之有它吉本非我有之吉因
  人而得之者也初六才位不足直以誠信得它吉
  也故比之道雖吉而比之始又以孚為先古之人
  因人得用者多矣惟誠信充於中者能終它吉不
  然吉未終而凶矣易/說
  漢上朱氏曰初六不正未能信者也比道以信為
  本中心不信人誰親之以是比人宜有咎四與初
[014-18b]
  本相應初動而正往比之則有孚信矣孚者信之
  應也春秋傳曰小信未孚故有孚比之无咎初六
  坤土坤為腹動之四成兌兌為口巽為繩土器有
  腹有口而繩引之坎水盈其中盈缶也缶所以汲
  質素之器誠之象水盈其中亦誠信充實而无間
  之象有孚之謂也比之有孚何咎之有故曰有孚
  盈缶初始也四終也初自四復位終來也四非正
  應謂之它子夏曰非應稱它初比之以誠信其終
[014-19a]
  也來有它之吉矣若始比不以誠其能終有它乎
  故曰比之初六有它吉也陸績曰變而得正故吉
  是也易/傳
  新安朱氏曰比之初貴乎有信則可以无咎矣若
  其充實則又有它吉也本/義 終來字似將來相似
  語/録
  東萊吕氏曰初六以柔處初有順之理比之始以
  誠信為本至於盈缶无一毫虧損自然終來它吉
[014-19b]
  象比之初六排一比字在初六上此見聖人筆法
  與作春秋解詩一同斡旋一字便見意全且如孟
  子舉孔子說詩天生烝民只就中添一故字與一
  必字其理粲然甚明後世雖千百言而不足易/說
  有孚盈缶滿腹皆誠己丑/課程
六二比之自内貞吉象曰比之自内不自失也
 伊川先生曰二與五為正應皆得中正以中正之道
 相比者也二處於内自内謂由已也擇才而用雖在
[014-20a]
 乎上而以身許國必由於己已以得君道合而進乃
 得正而吉也以中正之道應上之求乃自内也不自
 失也汲汲以求比者非君子自重之道乃自失也
 守已中正之道以待上之求乃不自失也易之為戒
 嚴密二雖中正質柔體順故有貞吉自失之戒戒之
 自守以待上之求无乃渉後凶乎曰士之脩已乃求
 上之道降志辱身非自重之道也故伊尹武侯救天
 下之心非不切必待禮至然後出也並易/傳
[014-20b]
 横渠先生曰愛自親始人道之正故曰貞吉易/說
  藍田吕氏曰比之時主比而不主應諸爻皆比二
  獨應五守貞性於内而不失者也
  廣平游氏曰比之自内者非枉己以外求也上之
  人訪逮幽側至誠以相與然後出而應之故爻稱
  自内而象以為不自失也六二居中得正與九五
  為正應迹逺而志同位殊而徳合故以自内言之
  若伊尹之在莘而湯聘加焉非自内以比邪尹負
[014-21a]
  鼎干湯孰謂聖人乃不知比之自失乎易/說
  龜山楊氏曰九五以中正在上而二以中正自内
  比之故正吉蓋居比之時上下相求而不以正則
  内不失己外必失人矣皆自失也故唯正吉而後
  无失易/說
  白雲郭氏曰比以九五為主而六二正應為主於
  内蓋率天下而比五者故自内之外率天下以歸
  王也二之比初非欲親初也欲與之比五也終能
[014-21b]
  同比於五是不失己道之貞吉也觀初六它吉六
  二自内之辭可明其義䝉之六三亦舍應親二矣
  而有不有躬之象蓋䝉與此異道而三與二異位
  義不同也故象言不自失以見非如䝉之不有躬
  也夏商之季天下諸侯相率以歸湯武或三千或
  八百國所謂六二貞吉初六它吉者衆矣易/說
  漢上朱氏曰六二九五中正相比剛柔正而位當
  聖人猶曰比之自内者六二柔也恐其自失也二
[014-22a]
  處乎内待上之求然後應之比之自内者也故貞
  吉正則吉也不能自重汲汲以求比動而自失其
  正道亦不可以行矣枉尺直尋未有能直人者也
  故曰比之自内不自失也易傳曰士之修已乃求
  上之道降志辱身非自重之道也故伊尹武侯救
  天下之心非不切必待禮至而後出也易/傳
  五峰胡氏曰伊尹耕於有莘之野成湯三聘之然
  後起諸葛孔明躬耕南陽劉備三顧之然後見聘
[014-22b]
  之在彼而起在我顧之在彼而見在我其尊徳樂
  義之心著於禮貌之間然後就之故足與有為也
  不然則失身於人雖有規矩凖繩焉得而用之反
  為有勢者之所賤矣安得吉易外/傳
  新安朱氏曰柔順中正上應九五自内比外而得
  其貞吉之道也占者如是則正而吉矣得正則不
  自失矣本/義
  東萊吕氏曰六二比之自内伊川曰士之脩已乃
[014-23a]
  求上之道求非干禄之求也縁其質柔體順故有
  貞吉自失之戒易/說 六二比之自内貞吉或慕其
  利而比之或慕其名而比之或慕其勢而比之皆
  自外也紀/聞
六三比之匪人象曰比之匪人不亦傷乎
 伊川先生曰三不中正而所比皆不中正四隂柔而
 不中二存應而比初皆不中正匪人也比於匪人其
 失可知悔吝不假言也故可傷二之中正而謂之匪
[014-23b]
 人隨時取義各不同也 人之相比求安吉也乃比
 於匪人必將反得悔吝其亦可傷矣深戒失所比也
 並易/傳
 横渠先生曰履非其正比之必匪其人故可傷易/說
  藍田吕氏曰六三居二隂之間所比皆不善也故
  曰匪人
  龜山楊氏曰承乗皆隂比之匪人也能无傷乎言
  傷則悔吝不足道也易/說
[014-24a]
  白雲郭氏曰六三不知比賢而比於上上非正應
  而有凶比非其人則自失其身矣是其所以可傷
  也易/說
  漢上朱氏曰比之匪人與否之匪人同義子夏曰
  處非其位非人道也三四處中人位也人道相比
  以正六三柔而不正處非其位逺比於上六以非
  道而不應近比乎六四六二以不正而不受天地
  之間未有不相親比而有能自存者也比之而人
[014-24b]
  莫與不亦可傷乎虞翻曰體剥傷象彌子瑕曰孔
  子主我衞卿可得也孔子曰有命魯桓公求㑹於
  衞至桃丘衞侯弗與之見求比而不得不亦可傷
  乎可傷則悔咎不必言也易/傳
  五峰胡氏曰如齊王建所比之羣臣賔客反為秦
  用卒誤王建死於松柏之間不亦傷乎易外/傳
  新安朱氏曰隂柔不中正承乗應皆隂所比皆非
  其人之象其占大凶不言可知本/義 問比之匪人
[014-25a]
  一爻曰初應四四是外比於賢為比得其人二應
  五五為顯比之君亦為比得其人惟三乃應上上
  為比之元首者故為比之匪人也語/録
  東萊吕氏曰六三比之匪人易傳曰三不中正而
  所比者皆不中正四應柔而不中二存應而比初
  皆不中正匪人也二之中正而謂之匪人隨時取
  義各不同也隨時取義之說最當詳考蓋二之中
  正本未嘗存應而比初但三以私心觀之故見其
[014-25b]
  存應而比初矣君子所為本公苟以私心觀之則
  見其件件是私故雖與君子相處亦與小人相處
  无異矣二本君子以三之心觀之則小人也三旣
  㸔得二為小人故與二相比未嘗得近君子之益
  反得近小人之損也此三之罪非二之咎也紀/聞
六四外比之貞吉象曰外比於賢以從上也
 伊川先生曰四與初不相應而五比之外比於五乃
 得貞正而吉也君臣相比正也相比相與宜也五剛
[014-26a]
 陽中正賢也居尊位在上也親賢從上比之正也故
 為貞吉以六居四亦為得正之義又隂柔不中之人
 能比於剛明中正之賢乃得正而吉也又比賢從上
 必以正道則吉也數說相須其義始備 外比謂從
 五也五剛明中正之賢又居君位四比之是比賢且
 從上所以吉也並易/傳
  藍田吕氏曰六四獨比於五所比陽也雖獨有所
  附所附者賢守是不變亦可以獲吉
[014-26b]
  龜山楊氏曰六四无應於内而外比九五比賢從
  上也九五剛中正賢也比賢從上而不以正人誰
  與之故正乃吉六四以隂居隂正也易/說
  白雲郭氏曰四與初非正應故舍逺比近外比九
  五之賢亦自知才位非可兼人從上保身而已故
  得貞而吉比或自内或外比以明比道之大不可
  拘於常也易/說
  漢上朱氏曰四以五為外内外相形而後有也六
[014-27a]
  四當位不内比於初絶其係應外比於五守正不
  動則相比以誠矣故貞吉五以徳言之剛健中正
  賢也以位言之君上也以正比賢以臣比君外比
  之所以吉歟易曰東北喪朋安貞吉六四之謂也
  易/傳
  新安朱氏曰以柔居柔外比九五為得其正吉之
  道也占者如是則正而吉矣本/義
  東萊吕氏曰六四外比之正吉四最近君遂比於
[014-27b]
  君五剛明賢君故聖人以從上言之然當㸔伊川
  三段之說相須不可偏易/說
九五顯比王用三驅失前禽邑人不誡吉象曰顯比之
吉位正中也舍逆取順失前禽也邑人不誡上使中也
 伊川先生曰五居君位處中得正盡比道之善者也
 人君比天下之道當顯明其比道而已如誠意以待
 物恕己以及人發政施仁使天下䝉其恵澤是人君
 親比天下之道也如是天下孰不親比於上若乃暴
[014-28a]
 其小仁違道干譽欲以求下之比其道亦狹矣其能
 得天下之比乎故聖人以九五盡比道之正取三驅
 為喻曰王用三驅失前禽邑人不誡吉先王以四時
 之畋不可廢也故推其仁心為三驅之禮乃禮所謂
 天子不合圍也成湯祝網是其義也天子之畋圍合
 其三面前開一路使之可去不忍盡物好生之仁也
 止取其不用命者不出而反入者也禽獸前去者皆
 危矣故曰失前禽也王者顯明其比道天下自然來
[014-28b]
 比來者撫之固不煦煦然求比於物若田之三驅禽
 之去者從而不追來者則取之也此王道之大所以
 其民皡皡而莫知為之者也邑人不誡吉言其至公
 不私无逺邇親疎之别也邑者居邑易中所言邑皆
 同王者所都諸侯國中也誡期約也待物之一不期
 誡於居邑如是則吉也聖人以大公无私治天下於
 顯比見之矣非唯人君比天下之道如此大率人之
 相比莫不然以臣於君言之竭其忠誠致其才力乃
[014-29a]
 顯其比君之道也用之與否在君而已不可阿諛逢
 迎求其比已也在朋友亦然脩身誠意以待之親已
 與否在人而已不可巧言令色曲從苟合以求人之
 比己也於鄉黨親戚於衆人莫不皆然三驅失前禽
 之義也 顯比所以吉者以其所居之位得中正也
 處正中之地乃由正中之道也比以不偏為善故云
 正中凡言正中者其處正得中也比與隨是也言中
 正者得中與正也訟與需是也 禮取不用命者乃
[014-29b]
 是舍順取逆也順命而去者皆免矣比以向背而言
 謂去者為逆來者為順也故所失者前去之禽也言
 來者撫之去者不追也 不期誡於親近上之使下
 中平不偏逺近如一也並易/傳
 横渠先生曰失前禽謂三面而驅意在緩逸之不務
 殺也順奔然後取之故被傷者少也 以剛居中而
 顯明比道伐止有罪不為濫刑故邑人不誡為上用
 中此之謂也不比者不懲非用中也故比必顯之然
[014-30a]
 殺不可務也一云上使中者付得其人也並易/說
  藍田吕氏曰九五以一陽為衆隂之主從之者吉
  背之者凶顯比者也如三驅之法明示以舍逆取
  順之道也邑國中也天子之有天下諸侯之有四
  境其國中之民近我者也顯比之道不間於幽逺
  則近者必不誡也使用也上之所用以中无逺近
  之情不合也
  龜山楊氏曰居得尊位其比宜顯矣故制畿封國
[014-30b]
  以為屬連建牧立監以相糾因時問以通好賀慶
  以展親所以比諸侯也域民之制其詳至於屬婦
  同井而居同巷相從任之以九職繫之以九兩所
  以比其民也凡此皆顯比之道也盡斯道者其唯
  九五乎居中履正而上下應之比之正也故曰顯
  比王用三驅失前禽邑人不誡吉夫獸窮則搏常
  物之大情也故王田不合圍三面而驅不窮物以
  盡取也先王比天下而安之非以求吾所大欲也
[014-31a]
  故順則取之逆而去則舍之所失者前禽而已盡
  吾比道任彼而不致力焉用三驅之義也若湯之
  祝網是也窮民而盡取之乃召敵之道非所以比
  天下也孟子曰善戰者服上刑連諸侯者次之辟
  草萊任土地者次之為此而已夫如是故仕者願
  立於其朝耕者願耕於其野商賈願藏於其市行
  旅願出於其塗則邑人不誡而自至矣此比道之
  光也故曰邑所居之邑謂國中也易/說
[014-31b]
  兼山郭氏曰比坤下坎上坎水也坤土也土以水
  柔水以土流親比之故也洪範之叙曰五皇極皇
  建其有極其事則无偏无陂遵王之義无有作好
  遵王之道无有作惡遵王之路无偏无黨王道蕩
  蕩无黨无偏王道平平无反无側王道正直凡上
  之所以示下者如是也凡厥庶民无有淫朋人无
  有比徳惟皇作極凡下之所以從上者如此也方
  顯比建大中之道明法度之尊逆者不追順者不
[014-32a]
  拒无恤於去來无閒於小大邑人之不誡特為其
  微者言之至於自西自東自南自北蓋有无思而
  不中者矣可勝言哉易/說
  白雲郭氏曰先人曰洪範五皇極曰无偏无陂遵
  王之義无有作好遵王之道无有作惡遵王之路
  无偏无黨王道蕩蕩无黨无偏王道平平无反无
  側王道正直凡上之所以示下者如此也凡厥庶
  民无有淫朋人无有比徳惟皇作極凡下之所以
[014-32b]
  從上者如此也方顯比建大中之道逆者不追順
  者不拒无恤於去來无間於小大邑人之不誡特
  為其微者言之至於自西自東自南自北蓋有无
  思而不中者矣可勝言哉雍曰九五之君非以力
  假仁者也蓋有大中至正之道以昭示天下天下
  自從而比之故曰顯比王田不合圍三面而驅故
  所失者前禽而已是猶上六之不我比也夫以大
  中至正之道昭示天下无容私焉是以逆則舍之
[014-33a]
  順則取之故上言不寜方來後夫凶皆自來自後
  之辭非聖人有以強之也聖人以大中至正舍逆
  取順必无侵伐之虞邑人又何誡焉是則顯比之
  吉為天下之至公也求其所以然實建大中以致
  之耳故曰上使中也書曰民心罔中惟爾之中其
  使中之謂乎由是知商之三千周之八百亦舍逆
  取順而已或謂顯比之道狹不亦異乎易/說
  漢上朱氏曰九五比之主坎為明顯明比道者也
[014-33b]
  故曰顯比五位乎正中比者因以比之不規規以
  求比於物比之以中正之道所以吉也故曰顯比
  之吉位正中也乾五為王自四至二歴三爻坤為
  輿為衆坎為輪田獵之象王用三驅也艮為黔喙
  坎為豕震為決躁内卦為後外卦為前嚮上為逆
  順下為順故曰失前禽也顯比之道譬之從禽王
  者之於田也三面驅之闕其一面逆而嚮我則舍
  之背而順我之射則取之舍之者明比也取之者
[014-34a]
  明不比也所謂正中也施於征伐叛者伐之服者
  舍之故曰舍逆取順失前禽也坤在下為邑謂二
  也邑人者二乾也二之五艮見兌伏兌為口邑人
  不誡也王者之比天下无逺邇无内外无親疎不
  以邑人近則告誡而親之不以僻陋之國逺則不
  誡而疎之使人人以中道相比无適无莫則吉若
  顯比矣其道猶狹未吉也故曰邑人不誡上使中
  也或曰安知舍逆之為嚮我取順之為射取之曰
[014-34b]
  觀其所殺而知也射者從禽左而射之由左達右
  詩曰公曰左之舍㧞則獲故田有三殺自左膘達
  于右腢為上殺射右耳本為中殺射左髀達于右
  䯚為下殺面傷不獻翦毛不獻鄭康成曰禽在前
  來不逆而射之也去又不射也唯其走者順而射
  之王弼亦曰趣已則舍之背已而走則射之易/傳
  王弼謂比九五為比之主而有應任二顯比者也
  比而顯之則所親者狹矣則以不變論易於初六
[014-35a]
  言處比之首應不在一心无私吝則莫不比之故
  於九五應二則言其狹也天地之閒隂必比陽未
  有无應而相比者初六不變則缶虚而不汲失有
  孚盈缶之象矣三驅之禮禽逆來趣已則舍之背
  已則射之顯比也雖有愛惡而愛惡出於彼之來
  去吾豈容心哉三苗逆命禹乃徂征不比也七旬
  來格舜則舍之顯其比也比之與否舜禹非私也
  用中之道也若曰顯比非大人之吉此可以為言
[014-35b]
  所使使之者誰歟舜命禹征亦使之也叢/說
  新安朱氏曰一陽居尊剛健中正卦之羣隂皆來
  比已顯其比而无私如天子不合圍開一面之網
  來者不拒去者不追故為用三驅失前禽而邑人
  不誡之象蓋雖私屬亦喻上意不相警備以求必
  得也凡此皆吉之道占者如是則吉也上使中由
  上之徳使不偏也本/義 顯比便有那周遍底意思
   邑人不誡如有聞无聲言其自不消相告誡又
[014-36a]
  如歸市者不止耕者不變相似 比九五邑人不
  誡蓋上之人顯明其比道而不必人之從已而其
  私屬亦化之不相戒約而自然從已也 田獵之
  禮置旃以為門刈草以為長圍田獵者自門驅而
  入禽獸向我而出者皆舍被驅而入者皆獲故以
  前禽比去者不追獲者譬來則取之大意如此並/語
  録/
  東萊吕氏曰九五伊川說最要熟㸔邑人不誡雖
[014-36b]
  切近者亦不丁寜之象曰顯比之吉位正中也縁
  自處得正中所以能盡顯比之道若使自立身偏
  處不可謂正中易/說
上六比之无首凶象曰比之无首无所終也
 明道先生曰比之无首凶比之始不善則凶劉絢/師訓
 伊川先生曰六居上比之終也首謂始也凡比之道
 其始善則其終善矣有其始而无其終者或有矣未
 有无其始而有終者也故比之无首至終則凶也此
[014-37a]
 據比中而言然上六隂柔不中處險之極固非克終
 者也始比不以道隙於終者天下多矣 比旣无首
 何所終乎相比有首猶或終違始不以道終復何保
 故曰无所終也並易/傳 敬是持己恭是接人與人恭
 而有禮言接人當如此也近世淺薄以相驩狎為相
 與以无圭角為相親愛如此者安能久若要久須是
 恭敬君臣朋友皆當以禮為主也比之上六曰比之
 无首凶象曰比之无首无所終也旣无首安得有終
[014-37b]
 故曰无所終比之道須當有首也劉元承/手編
  龜山楊氏曰比之時隂宜從陽也而上六居一卦
  之上比之无首者也无首則无所從其凶不亦宜
  乎易/說
  白雲郭氏曰上六非天下之所比又不能比人為
  臣而无君與无元首何異哉是以凶而无所終也
  三有匪人之傷上有无首之凶皆逆比之道聖人
  舍之者也四也初也其知幾乎故能非其應而獲
[014-38a]
  吉以是知比者必求大中至正而比之斯无不吉易/説
  漢上朱氏曰六三動而比上上比乎三成乾乾為
  首三者比上之始上者比三之終三不知比上則
  比之无首上不知比三則比之无終比之无首无
  所終矣正者宜吉然上六不免於凶者正而不知
  用也道與人同者也不相親比與比之无首雖正
  亦凶易/傳
  新安朱氏曰隂柔居上无以比下凶之道也故為
[014-38b]
  无首之象而其占則凶也比无所終以上下之象
  言之則為无首以始終之象言之則為无終无首
  則无終矣本/義
  東萊吕氏曰上六比之无首凶聖人因上六之无
  終故推原其所以无終之由所謂无首却不是指初
  六說大凡无終者皆縁无始今人言无終者以為
  初閒本好只後來有少不好殊不知終之所以不
  善者只縁初不善使初閒有一分未是處在當時
[014-39a]
  却未見到後來不善時皆自此一分發出 又曰
  此卦大抵以五為主二與五正應切近故正无疑
  四外比亦吉三惟不比故可傷若初只說比之始
  又況以六居初其體本順故亦吉也並易/說 又曰
  上六比之无首凶上居卦之終不曰无終凶而曰
  无首凶何也見其无終則知其必无首矣治疾者
  必推其致疾之由也紀/聞
 
[014-39b]
 
 
 
 
 
 
 
 合訂刪補大易集義粹言卷十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