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R1a0139 合訂刪補大易集義粹言-清-納喇性德 (master)


[076-1a]
欽定四庫全書
 合訂刪補大易集義粹言卷七十四
          頭等侍衞納喇性徳編
易有聖人之道四焉以言者尚其辭以動者尚其變以
制器者尚其象以卜筮者尚其占
 伊川先生曰言所以述理以言者尚其辭謂於言求
 理者則存意於辭也以動者尚其變動則變也順變
 而動乃合道也制器作事當體乎象卜筮吉凶當考
[076-1b]
 乎占經/說 吉凶消長之理進退存亡之道備於辭推
 辭考卦可以知變象與占在其中矣易傳/序
 横渠先生曰辭變象占皆聖人之所務也易道具焉
 一木无易道具焉四字有故/曰神而明之存乎其人十字 尚辭則言无所茍尚
 變則動必精義尚象則法必致用尚占則謀必知來
 四者非知神之所為孰能與於此 知徳之難言知
 之至也孟子謂我於辭命則不能又謂浩然之氣難
 言易謂不言而信存乎徳行又以尚辭為聖人之道
[076-2a]
 非知徳達乎是哉學未至於知徳語皆有病形而上
 者得辭斯得象矣故變化之理須存乎辭言所以顯
 變化也易有聖人之道而曰以言者尚其辭辭者聖
 人之所以聖 人言命字極難辭之盡理而无害者
 須出於精義易有聖人之道四曰以言者尚其辭必
 至於聖人然後其言乃能无弊蓋由精義所自出也
 故辭不可以不修並易/説
  廣漢張氏曰易者无形之聖人而聖人者有形之
[076-2b]
  易故易乃聖人之道而聖人者乃盡易之道者也
  故指易以為聖人可也指聖人以論易亦可也故
  曰易有聖人之道四焉故指其所之者易之辭也
  以言者尚之則言无不當矣化而裁之者易之變
  也以動者尚之則動无不時矣象其物宜者易之
  象也制器者象之則可以盡制物之智極數知來
  者易之占也卜筮者尚之則可以窮先知之神人
  能言以尚其辭動以尚其變制器以尚其象卜筮
[076-3a]
  以尚其占則人皆可以為舜塗人可以為禹此無
  他以其得聖人之道故也易/說 易有聖人之道四
  恐非為卜筮專為此書當此爻象如此處之則吉
  如此處之則凶聖人所以示後世若筮得之者固
  當如此處蓋其理不可違而卜筮固在其中矣答/朱
  元晦/書
  白雲郭氏曰言則用其辭動則用其變制器用其
  象卜筮用其占聖人用易之道又有是四焉者故
[076-3b]
  言易有聖人之道四焉也易/說
  漢上朱氏曰辭也變也象也占也四者易之變化
  本於參兩者也參天兩地也錯綜而生變化其妙
  至於不可知然亦不越乎四者故以言者尚其辭
  則言必不苟以動者尚其變則動必精義以制器
  者尚其象則器必致用以卜筮者尚其占則占必
  知來四者非神之所為乎易/傳
  新安朱氏曰四者皆變化之道神之所為者也木/義
[076-4a]
   易有聖人之道四至精至變則合做兩箇是他
  裏面各有這箇 問以言者尚其辭以言是取其
  言以明理斷事如論語上舉不恒其徳或承之羞
  否曰是 問以言以動以制器以卜筮這以字是
  指以易而言否曰然又問辭占是一類變象是一
  類所以下文至精合辭占說至變合變象說曰然
  占與辭是一類者曉得辭方能知得占若與人說
  話曉得他言語方見得他胷中底蘊變是事之始
[076-4b]
  象是事之已形者故亦是一類也 問以制器者
  尚其象曰這都難說蓋取諸離蓋字便是一箇半
  閒半界底字如取諸離取諸益不是先有見乎離
  而後為網罟先有見乎益而後為耒耜聖人亦只
  是見魚鼈之屬欲有以取之遂做一箇物事去欄
  截他欲得耕種見地土硬遂做一箇物事去剔起
  他却合於離之象合於益之意又曰有取其象者
  有取其意者 問以卜筮者尚其占卜用龜亦使
[076-5a]
  易占否曰不用則是文勢如此並語/錄
是以君子將有為也將有行也問焉而以言其受命也
如嚮无有逺近幽深遂知來物非天下之至精其孰能
與於此
 伊川先生曰受命如響遂知來物非神乎曰感而通
 求而得精之至也經/說 蓍龜雖无情然所以為卦而
 卦有吉凶莫非有此理以其有是理也故以是問焉
 其應也如響若以私心及錯卦象而問之便不應蓋
[076-5b]
 沒此理今日之理與前日已定之理只是一箇理故
 應也附吕與叔/束見錄
 横渠先生曰有不知則有知无不知則无知是以鄙
 夫有問仲尼叩兩端而空空易无思无為受命乃如
 響无有逺近幽深遂知來物非天下之至精孰能與
 於此言易之為書也至精者謂聖人窮理極盡精㣲
 處也易/說
  廣漢張氏曰世之君子將欲有為而建功立業將
[076-6a]
  欲有行而進用撫世詎可不問之以言播之天下
  傳之四方故民之從之速於置郵傳命不啻如響
  之應聲者以聖人之言不以逺邇而有間不以幽
  深而罔測凡物之來于我者近在眉睫之間逺在
  八荒之外莫不知之自非盡易之至精安能與於
  此易/說
  白雲郭氏曰君子有為有行問言受命蓋言求其
  道於易中如問之以言求而得其道如響應以見
[076-6b]
  易之无乎不備可與酬酢也无逺近幽深見幾知
  來非易為天下之至精孰能如此易/說
  漢上朱氏曰有為造事也有行舉事也有問者焉
  而以易言之則其辭足以荅天下之問有命者焉
  受而應之如響則其占足以決天下之疑問荅占
  決皆辭也故通言之无有逺近以内外言也无有
  幽深以變動言也心者天地之鑑萬物之鏡顯於
  參伍之神則逺近幽深畢陳乎前遂知來物我與
[076-7a]
  物一也精之又精謂之至精易/傳
  新安朱氏曰此尚辭尚占之事言人以蓍問易求
  其卦爻之辭而以之𤼵言處事則易受人之命而
  有以告之如響之應聲以決其未來之吉凶也以
  言與以言者尚其辭之以言義同命則將筮而告
  蓍之語冠禮筮日宰自右賛命是也本/義 問君子
  將有為也將有行也問焉而以言其受命也如響
  曰此是說君子作事問于蓍龜也問焉以言人以
[076-7b]
  蓍問易求其卦爻之辭而以之𤼵言處事受命如
  響則易受人之命如響之應聲以決未來吉凶也
   問問焉而以言曰若以上下文推之以言却是
  命筮之詞古人亦大段重這命筮之詞而以言三
  字義若抝若作以易言之如所謂不恒其徳或承
  之羞則不占只是以其言之義又於上下文不順
  一云言是命龜受命/龜受命也 並語録
參伍以變錯綜其數通其變遂成天地之文極其數遂
[076-8a]
定天下之象非天下之至變其孰能與於此
 康節先生曰天一地二天三地四天五地六天七地
 八天九地十參伍以變錯綜其數也如天地之相銜
 晝夜之相交也一者數之始而非數也故二二為四
 三三為九四四為十六五五為二十五六六為三十
 六七七為四十九八入為六十四九九為八十一而
 一不可變也百則十也十則一也亦不可變也是故
 數去其一而極於九皆用其變者也五五二十五天
[076-8b]
 數也六六三十六乾之䇿數也七七四十九大衍之
 用數也八八六十四卦數也九九八十一元範之數
 也觀物/外篇
 横渠先生曰既言參伍矣參伍而上復如何分别易/說
  氣之聚散於太虚猶冰凝釋於水知太虚即氣則
 无无故聖人語性與天道之極盡於參伍之神變易
 而已諸子淺妄有有无之分非窮理之學也正/蒙
  廣漢張氏曰三五天地參而伍之義也一與六共
[076-9a]
  宗二與七共朋三與八成友四與九同道五與十
  相守此參天地之數而成其行伍所以為變也以
  天之一而錯於地而生水以地之二而錯於天而
  生火以至天三錯地而生木地四錯天而生金凡
  此者謂之錯其數也老陽之數總於九老隂之數
  總於六以至少隂之數總於八少陽之數總於七
  凡此者謂之綜其數也人能參伍天地之數以通
  其變則水火金木經緯於天地之間以成天地之
[076-9b]
  文者能成之而使之无虧矣人能錯綜天地之數
  以極其數則老陽老隂少陽少隂見天地之賾以
  定天下之象者能定之而无疑矣自非盡易之至
  變其孰能與於此易/說
  白雲郭氏曰凡天下之變皆變也凡天下之數皆
  數也而易又參伍之錯綜之蓋變與數之所自出
  又制其變數不可窮盡者也雖天地之文必成於
  其變天下之象必定於其數則知易之變數不可
[076-10a]
  窮盡如此故為天下之至變也凡天地之道顯而
  可見者皆曰文天下之物可見者皆曰象如日月
  星辰山川草木皆為天地之文或隂陽晝夜以變
  而運或生長融結以變而成皆是也或謂天地之
  文如青赤之文非也易/說
  漢上朱氏曰參伍以變者縱横十五天地五十有
  五之數也錯之為六七八九綜之為三百六十以
  天地觀之隂陽三五一五以變為候者七十二二
[076-10b]
  五以變為旬者三十六三五以變為氣者二十四
  三百六十五日周而復始故乾之䇿三十有六者
  三六而又二也坤之䇿二十有四者二六而又二
  也三其二十四與二其三十六皆七十二三其七
  十二為二百一十六得乾之䇿二其七十二為百
  四十四得坤之䇿三畫之卦三變而反六畫之卦
  五變而復通六七八九之變則剛柔相易遂成天
  地之文極五十有五之數則剛柔有體遂定天下
[076-11a]
  之象非成文不足以成物非定象不足以制器變
  之又變謂之至變易/傳 或曰參伍以變者乾一變
  姤二變遯三變否四變觀五變剥此五以變也五
  變極矣故四變晉下體復乾為大有又乾一變巽
  二變離三變震三變極矣故四變兊五變坤六變
  坎復三變又七變艮是乎曰非也三五不相離也
  五者三天兩地而倚數三極數也而具五行小衍
  也三在其中以重卦論之乾三變坤姤巽也遯艮
[076-11b]
  也否坤也三以變也四變觀亦巽也五變剥亦艮
  也伍以變也伍以變則復以三變故艮變離下體
  坤復變為乾亦三變也以小成卦論之乾一變巽
  二變離三變震三以變也次自中二爻變而下故
  四變兊五變坤次自中爻變而上故六變坎七變
  艮二即五也初自下爻三變即前參以變也次自
  中爻下而二變次自中爻上而二變即前伍以變
  也參去伍伍去參皆不能變此三所以為極數五
[076-12a]
  所以為小衍也天地之運也隂陽三五一五而變
  為七十二候二五而變為三十六旬三五而變為
  二十四氣凡三百六十五周而復始日月軌度積
  於餘分或以參綜伍或以伍綜參交錯而行者也
  叢/說
  新安朱氏曰此尚象之事變則象之未定者也參
  者三數之也伍者五數之也既參以變又伍以變
  一先一後更相考覈以審其多寡之實也錯者交
[076-12b]
  而互之一左一右之謂也綜者總而挈之一低一
  昂之謂也此亦皆謂揲蓍求卦之事蓋通三揲兩
  手之䇿以成隂陽老少之畫究七八九六之數以
  定卦爻動靜之象也參伍錯綜皆古語而參伍尤
  難曉案荀子云窺敵制變欲伍以參韓非云省同
  異之言以知朋黨之分偶參伍之驗以責陳言之
  實又曰參之以比伍伍之以合參史記曰必參而
  伍之又曰參伍不失漢書曰參伍其賈以類相準
[076-13a]
  此足以相𤼵明矣本/義 參伍以變錯綜其數參謂
  三數之伍謂五數之揲蓍本無三數五數之法只
  言交互參考皆有自然之數如三三為九五六三
  十之類雖不用以揲蓍而推算變通未嘗不用錯
  者有迭相為用之意綜又有總而挈之之意如織
  者之綜絲也 參伍是相牽連之意如三要做五
  須用添二五要做六須著添一做三須著減二錯
  綜是兩様錯是往來交錯之義綜如織底綜一箇
[076-13b]
  上去一箇下來陽上去做隂隂下來做陽如綜相
  似 問參伍以變錯綜其數曰荀子說參伍處楊
  倞解之為詳漢書所謂欲問馬先問牛參伍之以
  得其實綜如織綜之綜大抵隂陽竒耦變化无窮
  天下之事不出諸此成天地之文者若卦爻之陳
  列變態者是也定天下之象者物象皆有定理足
  以經綸天下之事也 又曰若是他數猶可凑參
  與五兩數自是參差不齊所以舉以為言兵家謂
[076-14a]
  窺敵制變欲伍以參今欲窺敵人之事敎一人探
  來恁地說又差一人探來若說得不同便將這兩
  說相參看如何以求其實所以謂之欲伍以參
  問錯綜其數本義云錯者交而互之一左一右之
  謂也莫是揲蓍以左揲右右揲左否曰不特如此
  乾對坤坎對離自是交錯又問綜者總而挈之莫
  是合掛扐之數否曰且以七八九六明之六七八
  九便是次序然而七是陽六壓他不得便當挨上
[076-14b]
  七生八八生九九又須挨土便是一低一昂
            六  五指
           七   四指
            八  三指
           九   二指
   或問經緯錯綜之義曰錯是往來底綜是上下
  底綜便是織機上底古人下這字極子細但看他
  那單用處都有箇道理如經綸底綸字綸是兩條
[076-15a]
  絲相合各有條理凡用綸處便是倫理底義統字
  是上面垂一箇物事下來下面有一箇人接著便
  謂之統但看垂字便可見 又曰錯綜其數便只
  是七八九六六對九七對八便是東西相錯六上
  生七為陽九下生八為隂一本云七下生八為/隂八上生九為陽便
  是上下為綜 又曰古人作易其巧不可言太陽
  數九少隂數八少陽數七太隂數六初亦不知其
  數如何恁地元來只是十數太陽居一除了本身
[076-15b]
  便是九箇少隂居二除了本身便是八箇少陽居
  三除了本身便是七箇太隂居四除了本身便是
  六箇這處古來都不曾有人見得 參字音曹參
  之參猶參互之意 又曰參以三數之也伍以五
  數之也如云什伍其民如云或相什伍非直為三
  與五而已也蓋紀數之法以三數之則遇五而齊
  以五數之則遇三而會故荀子曰窺敵制變欲伍
  以參注引韓子曰省同異之言以知朋黨之分偶
[076-16a]
  參伍之驗以責陳言之實又曰參之以比物伍之
  以合參而漢書趙廣漢傳亦云參伍其賈以類相
  準皆其義也易所謂參伍以變者蓋言或以三數
  而變之或以伍數而變之前後多寡更相反覆以
  不齊而要其齊如河圖洛書大衍之數伏羲文王
  之卦厯家之日月五星章蔀紀元是皆各為一法
  不相依附而不害其相通者也綜字之義沙隨得
  之然錯綜自是兩事錯者雜而互之也綜者條而
[076-16b]
  理之也參伍錯綜又各自是一事參伍所以通之
  其治之也簡而疏錯綜所以極之其治之也繁而
  密荅王伯/豐書
易无思也无為也寂然不動感而遂通天下之故非天
下之至神其孰能與於此
 康節先生曰寂然不動反本復靜坤之時也感而遂
 通天下之故陽動於中問不容髪復之義也 夫易
 者聖人所以長君子消小人之具也及其長也闢之
[076-17a]
 於未然及其消也闔之於未然一消一長一闔一闢
 渾渾然无跡非天下之至神其孰能與於此並觀物/外篇
 濂溪先生曰寂然不動者誠也感而遂通者神也動
 而未形有无之間者幾也誠精故明神應故妙幾微
 故幽誠神幾曰聖人通/書
 明道先生曰寂然不動感而遂通者天理具備元无
 少欠不為堯存不為桀亡父子君臣常理不易何曾
 動來因不動故言寂然雖不動感便通感非自外也
[076-17b]
 吕與叔/東見錄
 伊川先生曰喜怒哀樂之未𤼵謂之中中也者言寂
 然不動者也故曰天下之大本𤼵而皆中節謂之和
 和也者言感而遂通者也故曰天下之達道暢潛/道錄
 老子曰无為又曰无為而无不為當有為而以无為
 為之是乃有為為也聖人作易未嘗言无為惟曰无
 思也无為也此戒夫作為也然下即曰寂然不動感
 而遂通天下之故是動靜之理未嘗為一偏之說矣
[076-18a]
 游定/夫錄 寂然不動感而遂通此只言人分上事若論
 道則萬理皆具更不說感與未感 寂然不動萬物
 森然已具在感而遂通感則只是自内感不是外面
 將一件物來感於此也並入關/語錄 喜怒哀樂未𤼵之
 際此心即赤子之心即天地之心即孔子之絶四即
 孟子所謂物皆然心為甚即易謂寂然不動感而遂
 通天下之故此心所𤼵純是義理與天下之所同然
 安得不和 心一也有指體而言者寂然不動是也
[076-18b]
 有指用而言者感而遂通天下之故是也並荅吕大/臨論中書
  感而遂通天下之故以其寂然不動小則事物之
 至大則无時而不感謝顯道記/憶平日語
 横渠先生曰易言感而遂通者蓋語神也雖指暴者
 謂之神然暴亦固有漸是亦化也 聖人通天下之
 志雖愚人與禽獸猶能識其意有所感則化感亦有
 難專以化言感而遂通者神又難專謂之化也並易/說
  廣平游氏曰不勉而中无為也不思而得无思也
[076-19a]
  孟/解 三月不違仁者其心猶有所操也至於中心
  安仁則縱目之所視更无亂色縱耳之所聽更无
  姦聲无思也无為也寂然不動感而遂通天下之
  故則𤼵育萬物彌綸天地而何克己復禮三月不
  違之足言哉語/解
  龜山楊氏曰心正到寂然不動處方是極致以此
  感而遂通天下之故其於平天下也何有餘杭/語錄
  自至神而下蓋未能无思也惟无思无為足以感
[076-19b]
  通天下之故而謂无思土木也可乎此非窮神知
  化未足與議也語/解 中也者寂然不動之時也无
  物不該焉故謂之大本和也者所以感通天下之
  故故謂之達道中庸/解
  廣漢張氏曰夫至精猶有所思也惟易則本无所
  思至變猶有所為也惟易則本无所為无思无為
  如鑑也然形至則應如谷也然聲至則應无思无
  為寂然不動感而遂通天下之故所以極天下之
[076-20a]
  至神也易/說
  和靖尹氏曰横渠云由知覺有心之名蓋由其知
  覺强名曰心寂然不動感而遂通天下之故若只
  寂然不動與木石等也只為感而遂通便是知覺
  知覺即心也至於摇扇得涼是知覺也譬如睡中
  人喚己名則矍然而起呼他人名則不應是知覺
  也師/說
  五峰胡氏曰楊先生中庸解謂中也者寂然不動
[076-20b]
  之時也案子思說喜怒哀樂未𤼵謂之中則是楊
  先生指未𤼵時為寂然不動也頃侍坐時嘗及此
  謂喜怒哀樂未𤼵恐說寂然不動未得吾丈曰楊
  先生如此解某悚然愧懼竊謂於先覺所言但當
  信受奉行遂不復啟齒今來教舉尹先生之說亦
  如是某反復究觀茫然莫知所謂心性二字乃道
  義淵源當明辨不失毫釐然後有所持循矣竊謂
  未𤼵只可言性已𤼵乃可言心故伊川曰中者所
[076-21a]
  以狀性之體段而不言狀心之體段也心之體段
  則聖人无思也无為也寂然不動感而遂通天下
  之故是也未𤼵之時聖人與衆生同一性已𤼵則
  无思无為寂然不動感而遂通天下之故聖人之
  所獨夫聖人盡性故感物而靜无有逺近幽深遂
  知來物衆生不能盡性感物而動然後朋從爾思
  而不得其正矣若二先生以未𤼵為寂然不動是
  聖人感物亦動與衆人何異尹先生乃以未𤼵為
[076-21b]
  眞心然則聖人立天下之大業成絶世之至行舉
  非眞心邪 二先生萬夫之望百世師表所言但
  當信從不可妄疑其失然審問明辨中庸之訓也
  有所未明不敢自己承舉先君子之言為誨愴然
  内傷如見顔色惟先君子所謂不起不滅者正以
  靜亦存動亦存而言也與易无思无為寂然不動
  感而遂通天下之故大意相符非若二先生指喜
  怒哀樂未𤼵為寂然不動也某愚謂方喜怒哀樂
[076-22a]
  未𤼵沖漠無朕同此大本雖庸與聖无以異也而
  无思无為寂然不動乃是指易而言易則𤼵矣故
  无思无為寂然不動聖人之所獨而非庸人所及
  也惟无思无為寂然不動故感而遂通天下之故
  更不用擬議也喜怒哀樂未𤼵句下還下得感而
  遂通天下之故一句否若下不得即知其立意自
  不同不可合為一說矣恐伊川指性指心蓋有深
  意非茍然也心性固是名然名者實之表著也義
[076-22b]
  各不同故名亦異難直混為一事也尹先生指喜
  怒哀樂未𤼵為眞心既曰未𤼵恐難指為心又讀
  前教蓋尹先生所論已𤼵未𤼵却偏指未𤼵為真
  心故某疑其不然今蒙垂誨若見眞心則已𤼵未
  𤼵皆真自是釋然无疑矣並與曾/吉甫書
  白雲郭氏曰易无思无為宜其不能與人事相感
  而反能通天下之故者是易為天下之至神他至
  於聖人用易以易簡之道得天下之理亦可謂通
[076-23a]
  天下之故矣易/說
  漢上朱氏曰夫有行始於有為有為始於有思有
  思有為者人也无思无為者天也誰能有思有為
  而无於人之累乎其唯易而已易有思也本於无
  思有為也本於无為合五十有五之數歸於太極
  寂然无聲其一不動萬化㝠會乎其中有物感之
  散為六七八九之變而天下之所以然者无乎不
  通所謂逺近幽深遂知來物乃其一也精者精此
[076-23b]
  者也變者變此者也神之又神謂之至神易/傳 易
  无思也无為也寂然不動太極未分時也感而遂
  通天下之故兩儀四象八卦生吉凶也叢/說
  新安朱氏曰此四者易之體所以立而用所以行
  者也易指蓍卦无思无為言其无心也寂然者感
  之體感通者寂之用人心之妙其動靜亦如此本/義
   寂然不動感而遂通天下之故與窮理盡性以
  至於命本是說易不是說人諸家皆是借來就人
[076-24a]
  上說亦通 感而遂通者感著他卦卦便應他如
  人來問底善便與說善來問底惡便與說惡所以
  先儒說道潔淨精微這般句說得有意思 陳厚
  之問寂然不動感而遂通曰寂然是體感是用當
  其寂然時理固在此必感而後𤼵如仁感為惻隠
  未感時只是仁義感為羞惡未感時只是義 問
  胡氏說此多指心作已𤼵曰便是錯了縱使已𤼵
  感之體固在所謂動中未嘗不靜如此則流行𤼵
[076-24b]
  見而常卓然不可移今只指作已𤼵一齊无本了
  終日只得奔波急迫大錯了並語/錄 易无思也无
  為也寂然不動忠也敬也立大本也感而遂通天
  下之故恕也義也行達道也文/集
夫易聖人之所以極深而研幾也唯深也故能通天下
之志唯幾也故能成天下之務唯神也故不疾而速不
行而至子曰易有聖人之道四焉者此之謂也
 明道先生曰唯神也故不疾而速不行而至神无速
[076-25a]
 亦无至須如此言者不如是不足以形容故也劉絢/師訓
 横渠先生曰易非天下之至精則辭不足待天下之
 問非深不足通天下之志非通變極數則文不足以
 成物象不足以制器幾不足以成務非周知兼體則
 其神不能通天下之故故不疾而速不行而至也
 非至精至變至神不能與故曰神而明之存乎其人
 无知者以其无不知也若言有知則有所不知也惟
 其无知故能竭兩端易所謂寂然不動感而遂通也
[076-25b]
 无知則神矣茍能知此則於神為近无知亦以其術
 素備也道前定則不窮故神譬之人身四體皆一物
 故觸之而无不覺不待心使至此而後覺也此所謂
 感而遂通不行而至不疾而速也物形乃有小大精
 麤神則无精麤神即神而已不必言作用譬之三十
 輻共一轂則為車若无轂與輻亦何以見車之用感
 皆出於性性之流也惟是君子上逹小人下達之為
 別並易/說 靜之動也无休息之期故地雷為卦言反
[076-26a]
 又言復終則有始循環无窮聖人指其化而裁之耳
 深其反也幾其復也故曰反復其道又曰出入无疾
 正/蒙 義理之學亦須深沈方有造非淺易輕浮之可
 得也蓋唯深則能通天下之志只欲說得便似聖人
 若此則是釋氏之所謂祖師之類也經學/理窟
  廣漢張氏曰深者理之奥能極深則天下之志果
  有不通者乎幾者事之㣲能研幾則天下之務果
  有不成者乎然深之所以通天下之志者以其窮
[076-26b]
  理之奥而天下之好惡取舍從違去就揆之以理
  莫不一以貫之而无所遺也幾之所以成天下之
  務者以其察事之㣲而天下之得失利害成敗存
  亡圖之於微莫不預為之計而无所廢也然深也
  有待於極不極則不能造其至幾也有待於研不
  研則不能窮其精故通天下之志成天下之務可
  以指其方隅而言之也至於神則不疾而速初未
  嘗疾而速也感而遂通者乎不行而至初未嘗行
[076-27a]
  而至也寂然不動者乎 夫自至精至變而造於
  至神自唯深唯幾而造於唯神其原皆自於以言
  者尚其辭以動者尚其變以制器者尚其象以卜
  筮者尚其占以易有聖人之道四焉君子將有為
  也將有行也皆可以至於聖人之道故終之以此
  並易/說
  白雲郭氏曰上言至精至變至神皆謂易之道也
  此言聖人用易之道以極深而研幾也天下之事
[076-27b]
  至深難測也幾微難見也用易之道則能極其不
  測之深研其難見之幾矣然極易之深則天下之
  志无不通是能得其至精也研易之幾則天下之
  務无不成是能得其至變也又盡易之神故得不
  疾而速不行而至所謂感而遂通者也 前言聖
  人之道四四者本於人事由人而言之也繼以至
  精至變至神三者易之道由易而言之也又繼以
  唯深唯幾唯神言雖聖人猶極深研幾如此也復
[076-28a]
  以聖人之道四焉終之者蓋易之道其精變神如
  此聖人用易極深研幾又如此則天下役世於言
  動制器卜筮之間豈可任其私智以他求哉必當
  尚易之辭變象占也此衆人當尚之事而曰聖人
  之道者以言聖人猶尚此道也聖人尚此者以易
  為至精至變至神天下无以加焉故也此之謂者
  猶言謂是故也並易/說
  漢上朱氏曰精故可以窮深變故可以與幾夫易
[076-28b]
  聖人體之以極深研幾者也天下之志藏於无形
  非推見至隠者其能盡通乎易至精者也天下之
  務其來无窮非曲得所謂者其能成乎易至變者
  也疾而速行而至有思有為者皆然易至神也體
  易者至於不疾而速不行而至者極深研幾之效
  也莫知其然而然也故曰易有聖人之道四焉易/傳
  新安朱氏曰研猶審也幾微也所以極深者至精
  也所以研幾者至變也所以通志而成務者神之
[076-29a]
  所為也本/義 易便有那深有那幾聖人用這底來
  極出那深研出那幾研是研磨到底之意詩書禮
  樂皆是說那已有底事惟易是說那未有這事研
  幾不是待他顯著只在那茫昧時都處置了深是
  幽深通是開通所以閉塞只為他淺若是深後便
  能開通人志道理若淺如何開通得人所謂通天
  下之志亦只是說開物相似所以下一句也說箇
  成務易是說那未有底六十四卦皆是如此 深
[076-29b]
  就心上說幾就事上說幾便是有那事了雖是微
  畢竟有件事深在心甚𤣥奥幾在事半微半顯通
  天下之志猶言開物故其下對成務 問唯深唯
  幾唯神此是說聖人如此否曰是說聖人亦是易
  如此若不深如何能通得天下之志又曰恁他黑
  窣窣地深疑若不可測然其中却事事都有箇端
  緒可尋有路脉線索在裏面所以曰唯幾也故能
  成天下之務研者便是研窮他幾便是周子所謂
[076-30a]
  動而未形有无之間者也 問深幾二字如何曰
  研幾是研磨出那幾微處且如一箇卦在這裏便
  有吉有凶有悔有吝幾微毫釐處都研磨出來問
  如何是極深曰要人都曉得至深難見底道理都
  就易中見得問如所謂幽明之故死生之說鬼神
  之情狀之類否曰然問如此說則正與本義所謂
  所以極深者至精也所以研幾者至變也正相𤼵
  明曰然並語/錄 變化之道莫非神之所為也故知
[076-30b]
  變化之道則知神之所為矣易有聖人之道四焉
  所謂變化之道也觀變玩占可以見其精之至矣
  觀象玩辭可以見其變之至矣然非有寂然感通
  之神則亦何以為精為變而成變化之道哉此變
  化之道所以為神之所為也所以極深者以其幾
  也所以研幾者以其變也極深研幾所以不疾而
  速不行而至者以其神也此又𤼵明上文之意復
  以易有聖人之道四焉者結之也或曰至精至變
[076-31a]
  皆以書言之矣至神之妙亦以書言可乎曰至神
  之妙固无不在詳考之文意則實亦以書言之也
  所謂无思无為寂然不動云者言在冊象在畫蓍
  在櫝而變未形也至於玩辭觀象而揲蓍以變則
  感而遂通天下之故矣推而極於天地之大反而
  驗諸心術之微其一動一靜循環始終之際至神
  之妙亦如此而已矣嗚呼此其所以不疾而速不
  行而至也歟易精變/神說
[076-31b]
   右第十章新安朱氏本義曰此章承上/章之意言易之用有此四者
 
 
 
 
 
 
 合訂刪補大易集義粹言卷七十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