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R1a0139 合訂刪補大易集義粹言-清-納喇性德 (master)


[024-1a]
欽定四庫全書
 合訂删補大易集義粹言卷二十二
          頭等侍衞納喇性德編
巽下/艮上
 伊川先生曰蠱序卦以喜隨人者必有事故受之以
 蠱承二卦之義以為次也夫喜說以隨於人者必有
 事也无事則何喜何隨蠱所以次隨也蠱事也蠱非
 訓事蠱乃有事也為卦山下有風風在山下遇山而
[024-1b]
 回則物亂是為蠱象蠱之義壊亂也在文為蟲皿皿
 之有蟲蠱壞之義左氏傳云風落山女惑男以長女
 下於少男亂其情也風遇山而回物皆撓亂是為有
 事之象故云蠱者事也既蠱而治之亦事也以卦之
 象言之所以成蠱也以卦之才言之所以治蠱也易/傳
  東萊吕氏曰易傳云乃有事也天下本无事己丑/課程
蠱元亨利渉大川先甲三日後甲三日
 伊川先生曰既蠱則有復治之理自古治必因亂亂
[024-2a]
 則開治理自然也如卦之才以治蠱則能致元亨也
 蠱之大者濟時之艱難險阻也故利渉大川 先甲
 後甲者甲數之首事之始也如辰之甲乙甲第甲令
 皆謂首也事之端也治蠱之道當思慮其先後三日
 葢推原先後為救弊可久之道先甲謂先於此究其
 所以然也後甲謂後於此慮其將然也一日二日至
 於三日言慮之深推之逺也究其所以然則知救之
 之道慮其將然則知備之之方善救則前弊可革善
[024-2b]
 備則後利可久此古之聖王所以新天下而垂後世
 也後之治蠱者不明聖人先甲後甲之誡慮淺而事
 近故勞於救亂而亂不革功未及成而弊已生矣甲
 者事之首庚者變更之首制作政教之類則云甲舉
 其首也發號施令之事則云庚庚猶更也有所變更
 也並易/傳 先甲三日以窮其所以然而處其事後甲
 三日以究其將然而為之防甲者事之始也庚者有
 所革也自甲乙至於戊己春夏生物之氣已備庚者
[024-3a]
 秋冬成物之氣也故有所革劉絢/師訓
 横渠先生曰元亨然後利渉大川易/説
  白雲郭氏曰伊川曰自古治必因亂亂則開治理
  自然也又曰甲數之首事之始也如辰之甲乙是
  也有始必有終有終必有始天之道也聖人知始
  終之道故能原始而究其所以然要終而備其將
  然先甲謂先於此究其所以然也後甲謂後於此
  慮其將然也一日二日至於三日言慮之深推之
[024-3b]
  逺也究其所以然則知救之之道慮其將然則知
  備之之方善救則前弊可革善備則後利可久此
  古之聖王所以新天下而垂後世也又曰甲者事
  之首庚者變之首制作政教之類則云甲舉其首
  也發號施令之事則稱庚庚猶更也雍曰甲庚之
  說自古失之甚至於論及辛丁為巫史之言獨伊
  川先生最為得也且蠱者事也事之蠧弊者也故
  傳曰皿蟲為蠱天下之事如循環新故治亂相因
[024-4a]
  而不留也故亂則將治弊則將新理之必然者也
  是以蠱為己弊而大亨居前勢甚易為也利渉大
  川言其有為之易也易言利渉大川非剛健之才
  則虚中有濟之象而蠱特言其易於有為也觀易
  之爻兼三才而兩之故六是以陽不過六隂不過
  六而盡矣復稱七日自姤經六爻至復初九而七
  也臨稱八月自復經六爻至遯六二而八也蠱之
  先甲後甲亦六日之義先甲三日者蠱之先也新
[024-4b]
  之終而弊之始也至中而大弊矣是為蠱也以言
  乎治則不治之時也後甲三日者蠱之後也弊之
  終而新之始也至中而大新矣是為蠱之反也以
  言乎治則治之時也故治為蠱之反而蠱為治之
  反二者之象兼於先甲後甲之中相與循環而已
  甲即蠱也易/說
  新安朱氏曰蠱壞極而有事也其卦艮剛居上巽
  柔居下上下不交下卑巽而上苟止故其卦為蠱
[024-5a]
  或曰剛上柔下謂卦變自賁來者初上二下自井
  來者五上上下自既濟來者兼之亦剛上而柔下
  皆所以為蠱也蠱壞之極亂當復治故其占為元
  亨而利渉大川甲日之始事之端也先甲三日辛
  也後甲三日丁也前事過中而將壞則可自新以
  為後事之端而不使至於大壞後事方始而尚新
  然便當致其丁寧之意以監其前事之失而不使
  至於速壞聖人之深戒也本/義
[024-5b]
  東萊吕氏曰蠱之為卦取事為諭乃取蠱壞之義
  何也天下本无事惟其蠱壞修治整頓方是有事
  至人所以以蠱而繼之以有事示天下本无事之
  義蠱事也蠱非訓事蠱乃有事也在文為皿蟲使
  天下之器服不為蠱所壞則必不修整以此看惟
  壞亂然後有事元亨者天下之事常相對有一病
  則有一治法當蠱壞之時元亨乃治蠱之法為卦
  艮上巽下剛柔既不偏有所止而巽順行之不失
[024-6a]
  其當如此治天下自然大亨雖險難无不濟是以
  利渉大川帷其蠱壞所以却有亨渉大川之理盖
  易盈虚消息成敗常相倚伏正如路温舒所謂禍
  亂之作天所以開聖人也盖當壞亂之極自然必
  有開通之理上如湯武下如髙光皆因蠱壞之後
  然後大業以濟先甲三日後甲三日推原事之終
  始聖人舉事不獨去一事上看事之前後即事之
  終始也甲者事之始每有事先三日而慮其所以
[024-6b]
  蠱之根本然後為之既為之又後三日而慮其將
  然然後其利可久聖人為事詳審如此此二句皆
  事未出之前而非事見之後也以喜隨人者必有
  事傳最好看以君子小人言之小人以喜隨人者
  必利達之事君子以喜隨人者必脩已之事易/説
彖曰蠱剛上而柔下巽而止蠱蠱元亨而天下治也利
渉大川往有事也先甲三日後甲三日終則有始天行

[024-7a]
 伊川先生曰以卦變及二體之義而言剛上而柔下
 謂乾之初九上而為上九坤之上六下而為初六也
 陽剛尊而在上者也今往居於上隂柔卑而在下者
 也今來居於下男雖少而居上女雖長而在下尊卑
 得正上下順理治蠱之道也由剛之上柔之下變而
 為艮巽艮止也巽順也下巽而上止止於巽順也以
 巽順之道治蠱是以元亨也 元亨而天下治者治
 蠱之道如卦之才則元亨而天下治矣夫治亂者苟
[024-7b]
 能使尊卑上下之義正在下者巽順在上者能止齊
 安定之事皆止於順則何蠱之不治也其道大善而
 亨也如此則天下治矣 往有事也者方天下壞亂
 之際宜渉艱險以往而濟之是往有所事也 終則
 有始者夫有始則必有終既終則必有始天之道也
 聖人知終始之道故能原始而究其所以然要終而
 備其將然先甲後甲而為之慮所以能治蠱而致元
 亨也並易/傳
[024-8a]
 横渠先生曰憂患内萌蠱之謂也泰終反否蠱之體
 也巽而止待能之時也 後甲三日成前事之終先
 甲三日善後事之始也剛上柔下故可為之倡是故
 先甲三日以蠲其法後甲三日以重其初明終而復
 始通變不窮也至於巽之九五以其上下皆柔故必
 无初有終是故先庚後庚不為物首也於甲取應物
 而動順乎民心也一本為事之倡法/一作治 並易説
  藍田吕氏曰蠱治壞者也蠱之所治可治而不可
[024-8b]
  革之事也故爻辭皆以父母為言成卦之義取巽
  而止巽則因故而脩之止則幹蠱而使不壞治壞
  者不䘮其本而能通於天下乃可治也故蠱元亨
  甲者令行之始先甲三日議是令也後甲三日申
  是令也蠱壞之世一有所治先之後之如是之慎
  所以俾勿壞也
  廣平游氏曰飭蠱以有事者不可以有擾故於蠱
  以先甲後甲言之甲者仁柔也發號施令者不可
[024-9a]
  以狥人故於巽以先庚後庚言之庚者義剛也傳
  曰通變之謂事事往來終始如循環必至之理也
  故曰天行君子察於此故先事而豫以弭於未然
  故能致治於未亂非知幾不足以與此後事而圖
  以防其將然故能轉凶而為吉非知化不足以與
  此三日者成數也原始要終亦推其數而已先後
  至於成數則无虞矣 巽而止者飭天下之蠱義
  主於巽而道貴於止也巽而止則元亨而天下治
[024-9b]
  矣故諸爻皆以家道言之盖當是時治大宜如小
  治衆宜如寡治煩宜如簡一切以柔巽自處而无
  意於動衆順其序而弗擾因其情而无咈如子之
  任父事則觀聽不駭而害己消矣且有而為之其
  易邪如欲以發强剛毅勇於作為多所紛更者任
  是猶治絲而棼之益以壞亂而已非治蠱之道也
  並易/説
  龜山楊氏曰剛上而柔下剛柔不交上下不相與
[024-10a]
  不足與有為巽而止无健行之才不能以有為此
  事之所以蠱也春秋傳曰皿蟲為蠱蠱者弊壞之
  時也先王之治蠱也如治陋室然欂櫨扂楔各安
  所施而不易其處則庶乎其苟完矣動而紛更之
  則腐者敗傾者覆不可復支矣非治蠱之道也夫
  剛上而柔下巽而止合二體而為蠱也即其體因
  其才而用之以通其變則蠱元亨而天下治矣治
  然後可以往有事也周之宣王承厲王之後天下
[024-10b]
  蕩蕩无綱紀文章蠱已甚矣宣王勞來還定安集
  之而已初非有為也其卒也内修政事外攘夷狄
  修車馬備器械復㑹諸侯於東都因田獵而選車
  徒焉此既治而往有事之謂也既治矣終於无所
  事而欲復文武之境土成中興之功不可得也易/説
  白雲郭氏曰否泰反其類者也而蠱之於泰亦有
  相循之義焉然泰之道大蠱之事小雖不能如否
  之反而泰之後先蠱而後否聖人圖難於其易為
[024-11a]
  大於其細是以有治蠱之道使不至於否此商宗
  周宣之所以興也先儒謂蠱自泰來剛上而柔下
  是也知蠱之極而治之則有治无亂故後甲三日
  之後元亨而天下治也蠱之時事為易圖宜往有
  事故利渉大川先甲後甲則天行終始之道循環
  然耳易於泰言其命亂於蠱言天下治皆先甲後
  甲之常也故聖人於蠱弊之時未嘗憂其不治特
  患幹之无其人耳知其道得其人治天下可運諸
[024-11b]
  掌也觀傅說之戒髙宗曰事不師古以克永世匪
  說攸聞又曰監于先王成憲其永無愆詩人之美
  宣王曰復古也天下喜於王化復行也復文武之
  境土復㑹諸侯於東都也觀是二者則知蠱之道
  特在於除前人之弊復先王之法而已盖无創業
  垂統之多難也易/説
  漢上朱氏曰乾甲圖蠱彖曰先甲三日後甲三日
  終則有始天行也虞曰謂初變成乾乾為甲至二
[024-12a]
  成離離為日乾三爻在前故先甲三日賁時也變
  三至四體離至五成乾乾三爻在後故後甲三日
  无妄時也易出震消息歴乾坤象乾為始坤為終
  故終則有始乾為天震為行故天行也圖/說 又曰
  春秋傳秦醫曰於文皿蟲為蠱穀之飛亦為蠱在
  周易女惑男風落山謂之蠱尚書大傳曰乃命五
  史以書五帝之蠱事雜卦曰蠱則飭也則蠱非訓
  事事至蠱壞乃有事也泰初九之剛上而為艮上
[024-12b]
  六之柔下而為巽剛上柔下各得其所事已治矣
  下巽而已莫予違也上亦因是止而不復有為則
  禍亂之萌乃伏於己治之中遂頽靡而不振亦何
  異於皿蟲穀飛男惑山落之類哉故曰剛上柔下
  巽而止蠱此以泰變合二體而言蠱也然治蠱之
  道不逺在乎上下之志交而元亨則天下復治矣
  泰初九始也始而動剛柔相易而亨无亨也元亨
  而天下治始而亨者也兊為澤決之為川初九越
[024-13a]
  兊成艮艮為指利渉大川也初九犯難顧望而不
  為蠱不可得而治矣上下志交動以濟大難往事
  乎蠱也巽為事故曰元亨利渉大川往有事也此
  因初上之交言治蠱之道也天道之行終則有始
  无非事者聖人於蠱巽二卦明之蠱東方卦也巽
  西方卦也甲者事之始庚者事之終始則有終終
  則更始往來不窮以日言之春分旦出於甲秋分
  暮入於庚以月言之三日成震震納庚十五成乾
[024-13b]
  乾納甲三十日成坤滅藏於癸復為震甲庚者天
  地之終始也蠱事之壞也巽行事也變更之始當
  慮其終事久而蠱當圖其始先甲三日圖其始也
  蠱一變大畜乾納甲再變賁離為日乾三爻在先
  先甲三日也三變頤四變噬嗑離為日五變无妄
  乾納甲乾三爻在後後甲三日也先甲者先其事
  而究其所以然後甲者後其事而慮其將然究其
  所以然則知救之之道慮其將然則知備之之方
[024-14a]
  一日二日至於三日慮之深推之逺故能革前弊
  弭後患久而可行圖始者至矣漢嘗削諸侯之地
  矣唐嘗討弑君之賊矣令下而兵起言出而禍隨
  昧治蠱之道也不曰乾行者周而復始也納甲之
  説乾納甲子甲寅甲辰而壬在其中納壬午壬申
  壬戌而甲在其中矣坤納乙癸亦然易傳曰後之
  治蠱者不明乎聖人先甲後甲之戒慮淺而事近
  故勞於救亂而亂不革功未及成而弊已生矣夫
[024-14b]
  蠱言先甲後甲於彖巽言先庚後庚於九五一爻
  何也曰蠱者巽九五之變也上剛下柔巽而止所
  以為蠱也巽則九五位乎中正事有過中而當變
  更則更之而適於中蠱何由生乎明此九五之功
  也以卦氣言之三月卦故太𤣥準以務事易/傳
  新安朱氏曰蠱剛上而柔下以卦體卦變卦徳釋
  卦名義盖如此則積弊而至於蠱矣元亨釋卦辭
  治蠱至於元亨則亂而復治之象也亂之終治之
[024-15a]
  始天運然也本/義 動而説成隨巽而止成蠱 問
  巽而止蠱莫是遇事巽順以求其理之所止而後
  為治蠱之道曰非也大抵資質柔巽之人遇事便
  不能做得无奮迅之意所以事遂至於蠱壞了蠱
  只是事之壞了者 先甲後甲言先甲之前三日
  乃辛也是時前段事已過中了是那欲壞之時便
  當圖後事之端略略撐柱則箇雖終歸於弊且得
  支吾幾時 文皿蟲為蠱言器中盛那蟲教他自
[024-15b]
  相併便是積蓄到那壞爛的意思一似漢唐之衰
  㺯得來到極弊大壞時所以言元亨盖極弊則將
  復興故言元亨巽而止蠱却不是巽而止能治蠱
  巽而止所以為蠱趙徳莊說下面人只務巽上面
  人又懶惰不肯向前上面一向剛下靣一向柔倒
  塌了這便是蠱底道理 蠱元亨而天下治言蠱
  之時如此必須是大善享通而後天下治 問蠱
  卦剛上柔下有數義剛在上而柔在下為卦體下
[024-16a]
  卑巽而上苟止所以為蠱此卦義又自卦變言之
  自賁井既濟來皆剛上而柔下此卦變先生曰是
  龜山説巽而止乃治蠱之道言當柔順而止不可
  堅正必為此説非惟不成道理且非易彖文義彖
  曰巽而止蠱猶順以動豫動而説隨皆言卦義某
  本義之説盖是趙徳莊説趙云剛在上柔在下下
  卑巽而上苟止所以蠱壞此則文義甚協又問先
  甲辛也後甲丁也辛有新意丁有丁寧意意其説
[024-16b]
  似出月令注先生曰然但古人祭祀亦多用先庚
  先甲先庚丁也後庚癸也如用丁亥辛&KR1344之類
  先生説汪聖錫曽言某人别龜山往赴召龜山送
  之云且緩下手莫出去拆倒人屋子因龜山解蠱
  以巽而止為治蠱之道所以有此説大凡看易須
  先看成卦之義險而健則成訟巽而止則成蠱蠱
  艮上而巽下艮剛居上巽柔居下上髙亢而不下
  交下卑巽而不能救此所以蠱壞也巽而止則是
[024-17a]
  巽順便止了更无所施為如何治蠱蠱元亨而天
  下治須是大善以亨方能治蠱也並語/録
  東萊吕氏曰剛上而柔下當萬事蠱壞之時下巽
  順而從上上之意惟欲止亂下既順而上即止不
  復過當窮治此所以能治蠱也又有一義此卦上
  止下巽天下之事所以不治者在上常患主宰不
  定在下常患人各有心若上之止如山岳之定下
  之順如水之從何蠱之不可治又其卦上剛而下
[024-17b]
  柔上剛則果决而有行下柔則易使如此而治蠱
  則元善大亨而天下治矣若是上柔下剛君弱臣
  强安能治天下之事巽而止舉事皆然既巽順曲
  折不逆人心又須中有所主確然不可變若是中
  无所主但只止而不巽无巽以出之之道亦是拂
  人心處既胷中有所定而柔順以行之始是大亨
  以此處天下之事必其勢順其才全剛上而柔下
  其勢順矣巽而止其才全矣利渉大川往有事也
[024-18a]
  往則有事天下之事向前則有功不向前百年亦
  只如此葢往則有功也天下之事方其蠱也皆有
  可畏之勢如大川之滔滔然於此而往焉則有事
  而可治矣如憲宗武宗平淮蔡澤潞當時雖羣臣
  沮者甚多以謂根深蒂固牢不可破二君惟斷然
  而往故克濟然天下之事无窮必須量度其才可
  以渉大川當風濤洶湧若能操舟楫便自有无窮
  事當春秋時惟夫子盡此若季路之於季氏冉有
[024-18b]
  之於衛皆是未到濟大川䖏須是知才出去了事
  漸漸多終則有始天行也先甲後甲若只以人求
  之自不知其所以然之故須明天行終始之理言
  天下之事有終則有始乃天道如此君子知之故
  每事先甲三日而慮之常人不知臨事只於一事
  而思不知終始之道乃天行也孔子釋彖推原先
  後之意事之終始不是人安排殷因於夏禮所損
  益可知也周因於殷禮所損益可知也天下之消
[024-19a]
  長盈虚文質剛柔如環之无端乃是天行若是要
  得自窮智慮探事先料事後不知消息盈虚只是
  臆度易/說
象曰山下有風蠱君子以振民育徳
 明道先生曰有人治園圃役知力甚勞先生曰蠱之
 象君子以振民育徳君子之事惟有此二者餘无它
 為二者為己為人之道也為己為人吳本作治/己治人 劉絢所録 須
 是就事上學蠱振民育徳然有所知後方能如此何
[024-19b]
 必讀書然後為學顯道/所録
 伊川先生曰山下有風風遇山而回則物皆散亂故
 為有事之象君子觀有事之象以振濟於民養育其
 徳也在已則養徳於天下則濟民君子之所事无大
 於此二者易/傳
  藍田吕氏曰山下有風振動草木使之有成者也
  龜山楊氏曰山下有風振物之象也蠱之時以振
  民為先振民以育徳為本衛文公之營楚丘至於
[024-20a]
  騋牝三千乃在乎秉心塞淵此之謂也易/説
  兼山郭氏曰窪則盈弊則新者事也弊不新成則
  无弊无新不成不敗也以此御彼則君子之所患
  聖人有不患也春秋傳曰於文皿蟲為蠱在周易
  女惑男風落山為蠱巽為長女艮為少男長女從
  少男惑也風在山下落也以人言之亦風俗之大
  壞也放勲曰匡之直之輔之翼之又從而振徳之
  則當斯時也其振徳之者固必有術也易/說
[024-20b]
  白雲郭氏曰先人曰女惑男風落山為蠱女從男
  惑也風在山下落也以人言之亦風俗之大壞也
  故必有振德之之術焉雍曰蠱自泰來是泰之道
  弊而為蠱也夫泰之所謂地今弊而為山矣所謂
  天今弊而為風矣天地之道弊而為山風之事矣
  道弊於事大弊於小君子弊於小人安得不振而
  起之也哉此君子所以振民育徳也能振而起之
  以復於泰是以元亨而天下治也不能振之日入
[024-21a]
  於頽弊之域此所以否而不反矣振民風象育徳
  山象也易/説
  漢上朱氏曰風木之氣山百物之所阜生木氣動
  摇於土石之下陽升風鼓草木敷榮飭蠱之象黄
  帝書曰東方生風風生木傳言景霽山昏蒼埃際
  合崖谷若一岩岫之風也君子體之於民也振作
  之使不倦將振作之則自育其徳徳日進則民徳
  生矣震動在外振民也兊澤在内育徳也育徳者
[024-21b]
  振民之本史言風落山取女説男蠱之象此言飭
  蠱之象故取象異易/傳
  新安朱氏曰山下有風物壞而有事矣而事莫大
  於二者乃治己治人之道也本/義 問蠱之象君子
  以振民育徳如何先生曰當蠱之時必有以振起
  聳動民之觀聽而在已進德不已必須有此二者
  則可以治蠱矣語/録
  東萊吕氏曰山下有風之時震摇播蕩萬物皆錯
[024-22a]
  亂若无震蕩動摇萬物如何會錯亂大凡天下自
  有定分不必用人安置緣其擾亂以至蠱壞如山
  下之草木自生自死何必整理一為風所鼓以至
  蠱壞方用整治天清日明則无所事矣天下本无
  事惟蠱壞之世如風遇山而回物皆撓亂而事乃
  出如卦之象則為蠱如卦之才則治蠱之法已隨
  之矣君子振民育徳蠱事也天下事只有治己治
  人更无它事然振民便是育徳治人便是治己雖
[024-22b]
  名兩事元非兩事无事則内自育其徳臨民振之
  而已中庸曰成己仁也成物知也性之徳也合外
  内之道也故時措之宜也葢終日所行若不入此
  兩事則皆非吾所當事矣今人所作不是无益於
  己无益於人即有害於己有害於人易/説
初六幹父之蠱有子考无咎厲終吉象曰幹父之蠱意
承考也
 伊川先生曰初六雖居最下成卦由之有主之義居
[024-23a]
 内在下而為主子幹父蠱也子幹父蠱之道能堪其
 事則為有子而其考得无咎不然則為父之累故必
 惕厲則得終吉也處卑而尸尊事自當兢畏以六之
 才雖能巽順體乃隂柔在下无應而主幹非有能濟
 之義若以不克幹一有/而字言則其義甚小故專言為子
 幹蠱之道必克濟則不累其父能厲則可以終吉乃
 備見為子幹蠱之大法也 意承考也者子幹父蠱
 之道意在承當於父之事也故祗敬其事以置父於
[024-23b]
 无咎之地常懷惕厲則終得其吉也盡誠於父事吉
 之道也並易/傳
 横渠先生曰處下不係應於上如子之專制雖意在
 承考然亦危厲以其柔巽故終吉易/說
  藍田吕氏曰父母之蠱人子所難治也幹者以身
  任其事不敢避也過則殘忍不及則不勝其任以
  人子之所難故初則厲二則不可貞三則小有悔
  然卒以任事為功故初終吉三无咎五用譽也初
[024-24a]
  六處蠱之初始往治之勝子之任卒乎有成乃可
  无咎然子治父事已為之首厲也以柔巽成之終
  吉也
  廣平游氏曰初六才不足以應宜不足以幹蠱而
  能考无咎者以柔巽為體而意專於承考也意承
  考者子道之正也故爻稱為有子况夫一家之事
  固不煩而初亦未廣也持吾承考之意以從事則
  何事而不濟邪書曰罔曰弗克惟既厥心意在於
[024-24b]
  承考斯能盡其心矣人心其神矣乎能盡其心則
  雖愚必明雖柔必强才之不足非所患也易/説
  龜山楊氏曰以柔在下无克濟之才而居幹蠱之
  任意在承考而已非父子之懿也而惟父之從必
  有䧟於不義者能无咎乎故有子之考然後无咎
  夫先意承志諭父母於道唯賢者能之見志不從
  又敬不違然後為孝故厲乃終吉易/説
  白雲郭氏曰蠱非創始之事葢嘗作之而弊者弊
[024-25a]
  而改為則治矣非若屯難之難濟否塞之難傾也
  故雖初六柔弱之才亦能幹焉蠱實家道葢承父
  已基之事又非去故而鼎新也能幹父之蠱則有
  子矣有子則考乃无過雖有渉川之危亦終吉也
  況非危事者乎考无咎若武王言惟朕文考无罪
  同意而初六非武王之才徳耳意承考者善繼父
  之志也易/説
  漢上朱氏曰乾為父泰初九之上父往矣考也坤
[024-25b]
  子來居父之位父往而其事不正咎也有子幹之
  考可以无咎矣厲危也子居父之位以事之不正
  為危厲之道則變而之正於考為无咎於己為終
  吉堪任其事者也故曰有子然變其事而之正无
  乃改父之道乎曰柔巽者子承考之意也變其事
  而之正致其考於无咎者子幹父之蠱也巽柔而
  已䧟父於有咎而不恤焉豈考之意哉故以我之
  意逆父之意而承之則變其事可也變其事者時
[024-26a]
  有損益不可盡承所以從道也孝子生也諭父母
  於道及其沒也以意承考事死如事生之道也貞
  事之幹也幹父之蠱則初六變而正矣意者中心
  之所欲也坤為中巽柔坤也故曰意易/傳
  新安朱氏曰幹如木之幹枝葉之所附而立者也
  蠱者前人已壞之緒故諸爻皆有父母之象子能
  幹之則飭治而振起矣初六蠱未深而事易濟故
  其占為有子則能治蠱而考得无咎然亦危矣戒
[024-26b]
  占者宜如是又知危而能戒則終吉也本/義 問有
  子考无咎與意承考之考皆是指父在父在而得
  云考何也曰古人多通言如康誥大傷厥考心可
  見語/録
  東萊吕氏曰初六幹父之蠱置父於无過之地人
  稱之為有子亦可以无憾矣然必厲終吉此三字
  須仔細看葢不知戒懼則自以為事父之道足矣
  所謂意承考者從父之意而已譬如人君之繼志
[024-27a]
  是也祖宗之意只欲天下安我措置得天下安便
  是承祖宗之意不必事事要學也易/説 又曰幹父
  之蠱有子考无咎猶繼以厲終吉己丑/課程
九二幹母之蠱不可貞象曰幹母之蠱得中道也
 伊川先生曰九二陽剛為六五所應是以陽剛之才
 在下而幹夫在上隂柔之事也故取子幹母蠱為義
 以剛陽之臣輔柔弱之君義亦相近二巽體而處柔
 順義為多幹母之蠱之道也夫子之於母當以柔巽
[024-27b]
 輔𨗳之使得於義一有/母字不順而致敗蠱則子之罪也
 從容將順豈無道乎以婦人言之則隂柔可知若伸
 已剛陽之道遽然矯拂則傷恩所害大矣亦安能入
 乎在乎屈己下意巽順將承使之身正事治而已故
 曰不可貞謂不可貞固盡其剛直之道如是乃中道
 也又安能使之為甚髙之事乎若於柔弱之君盡誠
 竭忠致之於中道則可矣又安能使之大有為乎且
 以周公之聖輔成王成王非甚柔弱也然能成之為
[024-28a]
 成王而已守成不失道則可矣固不能使之為羲黄
 堯舜之事也二巽體而得中是能巽順而得中道合
 不可貞之義得幹母蠱之道也 得中道也者二得
 中道而不過剛幹母蠱之善者也並易/傳
 横渠先生曰處中用巽以剛繫柔幹母之蠱得剛柔
 之中也易/説
  藍田吕氏曰九二以剛居中子幹母事者也執不
  知變賊恩之大委而不幹不孝也幹而賊恩亦不
[024-28b]
  孝也有中道存焉惟君子能之
  廣平游氏曰九二處多譽之地才有餘而道不失
  中固衆譽之所歸六五因衆譽而用之則人情莫
  不恱服彼其才足以任劇而以中道承柔中之君
  則其君且仰成而繼志述事有餘地矣然譽在下
  而上不忌者得中道而承以徳也易/説
  龜山楊氏曰五以隂柔之質止乎上二以剛明之
  才應乎内幹母之蠱也幹母之蠱門内之治恩掩
[024-29a]
  義故不可正正之則有不勝其責者故子之克家
  包蒙納婦而後吉臣之事君亦如是而已苟人君
  无剛健之才輔之以大有為之事鮮克濟矣齊王
  問好貨好色孟子務引之當道而已不逆其欲也
  貨色非人君所宜好也一以義正之則齊王不勝
  其責矣故孟子之言如此夫謂吾君不能是不敬
  其君也故以幹母之蠱明之知此其知所以事君
  也易/説
[024-29b]
  兼山郭氏曰九二蠱之柔在内事之所以起剛在
  上蠱之所以飭也不任其剛而柔以濟之不狥其
  内而剛以制之此有其事而有其治所以終至於
  无事也以斯道處斯時所謂元亨者也況九二幹
  母之蠱者乎易/説
  白雲郭氏曰初六以隂承陽故言幹父九二以陽
  應隂故言幹母然九二以剛强之才而幹隂柔之
  事方之初六有餘力矣不可固守剛强以盡用其
[024-30a]
  才也惟九二能得中道故克幹焉貞本幹事之徳
  而九二不用者蠱之時易為力適中足矣不可過
  也易/説
  漢上朱氏曰坤居尊位母也以隂居陽處之不當
  事之蠱也九二巽為子應五而處内幹母之蠱者
  也坤隂柔為難輔處之不當則當正然正之則剛
  或至於傷恩不正之則致母於有咎故不可貞言
  巽而動優柔不廹得中道則善矣事柔弱之君亦
[024-30b]
  然易傳曰以周公之聖輔成王成王非甚柔弱也
  然能使之為成王而已不失其道則可矣固不
  能使之為羲黄堯舜之事也易/傳
  新安朱氏曰九二剛中上應六五子幹母蠱而得
  中之象以剛承柔而治其壞故又戒以不可堅貞
  言當巽以入之也本/義 幹母之蠱伊川説得是語/録
  東萊吕氏曰九二人只知幹母之蠱須是婉順不
  可太剛便道此是不得已為母故少屈其道殊不
[024-31a]
  知只此便是中道貞之一字如天之不階而升尋
  常用工夫五六十年未必到得惟於六二却不可
  貞葢須識用處若用貞以幹母之事則證父攘羊
  之直也傳曰若於柔弱之君盡謀竭忠致之於中
  道則可矣又何能使之大有為乎夫責難於君謂
  之恭陳善閉邪謂之敬於九二却如此説此須要
  看此是伊川晚年更練世變故見得到此易/説
九三幹父之蠱小有悔无大咎象曰幹父之蠱終无咎
[024-31b]

 伊川先生曰三以剛陽之才居下之上主幹者也子
 幹父之蠱也以陽處剛而不中剛之過也然而在巽
 體雖剛過而不為无順順事親之夲也又居得正故
 无大過以剛陽之才克幹其事雖以剛過而有小小
 之悔終无大過咎也然有小悔己非善事親也 以
 三之才幹父之蠱雖小有悔終无大咎也葢剛斷能
 幹不失正而有順所以終无咎也並易/傳
[024-32a]
 横渠先生曰義如初六小有悔者以其剛也易/説
  藍田吕氏曰九三剛而不中居下體之上治事過
  中者也故小有悔然體夲於巽卒於能任故无大
  咎
  龜山楊氏曰子職以順父之為正九三剛過中於
  子職不能无小悔然其才足以幹蠱雖有悔无大
  咎也易/説
  白雲郭氏曰幹蠱之道欲知其弊而順治之耳固
[024-32b]
  不必經綸之大才也不順其弊而治反更張作新
  未嘗不至於變亂也詩曰不愆不忘率由舊章遵
  先王之法而過者未之有也九三之才已過矣然
  不至於大悔終无咎者盖所幹之蠱遵前人之法
  而已宣王之詩有箴規是為小有悔也易/説
  漢上朱氏曰上九處位不當父之蠱也九三重剛
  幹父之蠱而剛過中者也剛過動則小有悔然无
  大咎者雖過而正也三下卦之終故又曰終无咎
[024-33a]
  夫无大咎未免小有咎聖人以謂終无咎以其體
  巽也易解曰不應上子之能爭而不能從其父令
  者也易/傳
  新安朱氏曰過剛不中故小有悔巽體得正故无
  大咎本/義
  東萊吕氏曰九三以剛居剛而承父之事必至矯
  厲過當然却有小悔无大咎葢下卦全體是巽於
  巽體而用剛所以小有悔无大咎須看巽體乃可
[024-33b]
  傳曰小有悔己非善事親也此極好看譬如一正
  人其間雖有小過亦不害其為正但要事上放教
  紆囘曲折使无大過聖人教人與已到者為地又
  與未到者為地若只與已到者為地則是未到者
  无一入得道理易/説
六四裕父之蠱往見吝象曰裕父之蠱往未得也
 伊川先生曰四以隂居隂柔順之才也所處得正故
 為寛裕以處其父事者也夫柔順之才而處正僅能
[024-34a]
 尋常自守而已若往幹過常之事則不勝而見吝也
 以隂柔而无應助往安能濟 以四之才守常居寛
 裕之時則可矣欲有所往則未得也加其所任則不
 勝矣並易/傳
 横渠先生曰裕父之蠱不能為父除患能寛裕和緩
 之而已以柔居隂失之太柔故吝貞固乃可幹事以
 柔致逺往未得也易/説
  藍田吕氏曰六四以隂居隂純柔為用其才不足
[024-34b]
  以治蠱壞姑能寛裕之而已苟於順從不勝子職
  妾婦之道无往而得葢吝道也
  龜山楊氏曰六四柔順而不中无幹蠱之才裕父
  母之蠱者也天地萬物父母萬物裕於天地人子
  之於父母則異乎此矣父裕於子可也子不可裕
  於父裕父之蠱則往宜見吝矣易/説
  白雲郭氏曰幹蠱之爻多无大才以弊事順治不
  用過也過則有害非幹蠱也然才之過者九三而
[024-35a]
  止耳亦无太過也其不及者六四是己以六四隂
  柔不及之才猶能裕父之蠱則知治蠱不為難也
  裕父非幹也能因其基而増益之耳或往幹之則
  見吝矣葢才力太柔未可往故也繼體守文之治
  似之易/説
  漢上朱氏曰六四柔而止不能去上九之蠱寛裕
  自守而已裕父之蠱者諸爻以剛為幹蠱之道九
  二九三初六六五之動曰幹六四曰裕者不剛也
[024-35b]
  不能動也吝者安其位而不能往動成離離目為
  見故往見吝初六應之牽於下亦不得往矣故曰
  往未得也漢之元帝是已易/傳
  新安朱氏曰以隂居隂不能有為寛裕以治蠱之
  象也如是則蠱將日深故往則見吝戒占者不可
  如是也本/義 問九三幹父之蠱小有悔无大咎言
  小有悔則无大悔矣言无大咎則不免有小咎矣
  但象曰終无咎則以九三雖過剛不中然在巽體
[024-36a]
  不為无順而得正故雖悔而无咎至六四則不然
  以隂居柔不能有為寛裕以治蠱則蠱將日深而
  不可治故往則見吝言自此以往則有吝也先生
  曰此兩爻説得悔吝二字最分明九三有悔而无
  咎由凶而趨吉也六四雖目下无事然却終吝由
  吉而趨凶也元祐間劉莘老劉器之之徒必欲盡
  去小人却是未免有悔至其它諸公欲且寛裕无
  事莫大段整頓不知目前雖遮掩拖延得過後面
[024-36b]
  憂吝却多可見聖人之深戒語/録
  東萊吕氏曰六四逼近於五正如子逼近於父只
  是就父之事調停教從容寛裕始得若欲專輒徑
  往自任必見吝也又以隂居隂柔弱之才无應則
  至誠不能感通所處之地如此若往幹父之事必
  有悔吝惟優游寛裕以處其父之事乃可易/説
六五幹父之蠱用譽象曰幹父用譽承以徳也
 伊川先生曰五居尊位以隂柔之質當人君之幹而
[024-37a]
 下應於九二是能任剛陽之臣也雖能下應剛陽之
 賢而倚任之然已實隂柔故一作/固不能為創始開基
 之事承其舊業則可矣故為幹父之蠱夫創業垂統
 之事非剛明之才則不能繼世之君雖柔弱之資苟
 能一有/信字任剛賢則可以為善繼而成令譽也太甲成
 王皆以臣而用譽者也 承以徳也者幹父之蠱而
 用有令譽者以其在下之賢承輔之以剛中之徳也
 並易/傳
[024-37b]
 横渠先生曰雖天子必有繼也故亦云幹父之蠱易/説
  藍田吕氏曰六四以姑息事其親六五以徳事其
  親以姑息事者苟安於一時而親卒受其弊用毁
  者也以徳事者柔不失中全其良貴起敬起孝使
  親不離於令名用譽者也
  龜山楊氏曰六五履尊位而无剛健有為之才酌
  先祖之道而行之可也故以幹父之蠱言之用譽
  非過矯以近名也承以徳而已易/説
[024-38a]
  白雲郭氏曰六五以柔順中正居尊位盛徳之君
  也幹蠱有餘裕矣是以聲名洋溢乎中國而蚤有
  譽於天下者以徳不以力故也觀成王之時作詩
  者嘉羙之喜樂之安樂之其詩有曰顒顒卭卭如
  圭如璋令問令望豈弟君子四方為綱所謂用譽
  承以徳者也幹蠱之羙不可以有加矣易/説
  漢上朱氏曰六居尊位尚柔下應九二二與之體
  兊兊為口譽之象也二易五柔成剛其徳中正上
[024-38b]
  承上九幹父之蠱用譽也以徳承父下之服從者
  衆以是去蠱用力不勞則幹父之蠱莫善於用譽
  矣蠱之患非一世譬如人嗜酒色餌金石傳氣於
  子孫者潰為癰疽死與不死在治之如何耳秦皇
  漢武窮兵黷武一也秦亡而漢存者始皇无子而
  武帝有子以幹之也必曰承以徳者譽謂徳譽非
  虚譽也隋煬以儉聞以奢敗虚譽也易/傳
  新安朱氏曰柔中居尊而九二承之以徳以此幹
[024-39a]
  蠱可致聞譽故其象占如此本/義
  東萊吕氏曰六五幹父之蠱傳云有就爻求意者
  有求意於爻之外者六五當幹蠱之任自能用譽
  亦何不可須求意於九二者葢度六五才質隂柔
  必不能獨辦此也象曰幹父用譽承以徳也九二
  雖有陽剛之才若非六五之君巽順以求之安能
  委曲承之而用譽也須看此一句說命曰后從諫
  則聖后克聖臣不命其承疇敢不祗若王之休命
[024-39b]
  易/説
上九不事王侯髙尚其事象曰不事王侯志可則也
 伊川先生曰上九居蠱之終无繫應一无/應字於下處事
 之外无所事之地也以剛明之才无應援而處无事
 之地是賢人君子不偶於時而髙潔自守不累於世
 務者也故云不事王侯髙尚其事古之人有行之者
 伊尹太公望之事曽子子思之徒是也不屈道以徇時
 既不得施設於天下則自善其身尊髙敦尚其事守其
[024-40a]
 志節而已士之自髙尚亦一无/亦字非一道有懷抱道徳
 不偶於時而髙潔自守者有知止足之道退而自保
 者有量力度分安於不求知一无/知字者有清介自守不
 屑天下之事獨潔其身者所處雖有得失小大之殊
 皆自髙尚其事者也象所謂志可則者進退合道者
 也 志可則也者如上九之處事外不累於世務不
 臣事於王侯葢進退以道用舍隨時非賢者能之乎
 其所存之志可為法則也並易/傳
[024-40b]
 横渠先生曰隠居以求其志故可則也易/説
  藍田吕氏曰上九髙而无位以剛居之遠於事而
  不屈者也事君人者事是君以為容悅者也不事
  王侯則非事君人者雖非事人然尊敬其事不敢
  慢也斯人也其事道者與
  龜山楊氏曰居一卦之外而无應於内非幹蠱之
  任也不事王侯髙尚其事者也易/説
  兼山郭氏曰上九君子之徳風小人之徳草草上
[024-41a]
  之風必偃方女之惑男風之落山風俗之弊日入
  於大壞而不能振也故於斯時豈無道以興起之
  哉孟子曰聖人百世之師也伯夷柳下惠是也伯
  夷目不視惡色耳不聽惡聲非其君不事非其民
  不使治則進亂則退横政之所出横民之所止不
  忍居也思與鄉人處如以朝衣朝冠坐於塗炭當
  紂之時居北海之濵以待天下之清也故聞伯夷
  之風者頑夫亷懦夫有立志故曰伯夷聖之清者
[024-41b]
  也故於蠱也始以柔巽而將之又以剛中而制之
  終至於教不足以率之刑不足以禁之非其徳可
  以忘世其道可以髙人不為事窮不以物累不如
  是曷足以振之哉故我心匪石不可轉也我心匪
  席不可卷也非獨於斯時也可以窮天地亘萬世
  而不顧聞之者又豈止頑夫亷懦夫有立志而已
  邪此許由務光見取於唐虞蓋有時而尚之也易/説
  白雲郭氏曰先人曰伯夷目不視惡色耳不聽惡
[024-42a]
  聲非其君不事非其民不使治則進亂則退横政
  之所出横民之所止不忍居也思與鄉人處如以
  朝衣朝冠坐於塗炭當紂之時居北海之濵以待
  天下之清也故聞伯夷之風者頑夫亷懦夫有立
  志故曰伯夷聖之清者也當蠱之時非其徳可以
  忘世其道可以髙人不為事窮不以物累不如是
  曷足以振之哉雍曰夏尚忠商尚質周尚文三王
  非故為異也救一時之弊耳知此故足以興道不
[024-42b]
  知此雖歴舉三代之政其治道愈逺矣孟子言伯
  夷之清伊尹之任柳下惠之和為行不同而同歸
  於聖者所以救弊之方在時有不同故也蠱之時
  天下事弊人知幹治為急而不知幹治之弊又有
  甚焉是以舎夲源循末流風俗鄙陋委靡而不振
  去道日已逺矣此不事王侯髙尚之士所為作也
  髙尚之士豈直以不事王侯為髙哉葢必有其道
  焉非舎簞食豆羮之義也方蠱之時大道不明王
[024-43a]
  侯之賢者知趨事赴功而已非獨不知道之大全
  而用之也亦有以道為不切時務而不用者多矣
  如是則髙尚之所守乃當世之不用而王侯之所
  務或髙尚未嘗容心焉故髙尚之士既不欲屈道
  伸身則王侯不可得而事也王侯不可得而事而
  人謂之髙尚其事亦宜矣在君子則盡用舎行藏
  之道夫何容心於髙尚哉是以天下既又弊於幹
  蠱非夫人孰能振之蠱之上九既无絶物之過又
[024-43b]
  无屈道之累其用舎行藏之志是可為法於天下
  後世矣此孟子所以稱伯夷為百世之師也不然
  雖不仕如荷蓧狂歌如接輿放蕩不法如莊周為
  我无君如楊氏皆流浪不反其自為髙尚以欺世
  俗耳目則有之君子未嘗有取焉故孔子不能為
  素隱行怪而孟子深鄙陳仲子之為亷也非夫伯
  夷之聖使聞其風者頑夫亷懦夫有立志又安能
  振蠱之風也歟易於否有彚貞之君子在蠱有不
[024-44a]
  事王侯之士其道不同不可同論也易/説
  漢上朱氏曰蠱之終有不事者上九自巽往於外
  處蠱之上而不當位巽為事為髙尚上也五王四
  侯三公位上執剛不屈不事王侯髙尚其事夫自
  臺輿至王公无非事者不事王侯何以貴之謂其
  志於三三无應則去之不累於物其志為可則也
  易傳曰伊尹太公望之事曾子子思之徒是也所
  謂志可則者進退合道也易/傳
[024-44b]
  新安朱氏曰剛陽居上在事之外故為此象而占
  與戒皆在其中矣本/義 不事王侯无位之地如何
  出得來更幹个甚麽 問上九不事王侯髙尚其
  事占與戒皆在其中如何先生曰有此象則其占
  當如此又戒其必如此乃可也若得此象而不能
  從則有凶矣當此時節若能斷然不事王侯髙尚
  其事不半上落下或出或入則其志真可法則矣
  只為人不能如此也並語/録
[024-45a]
  東萊吕氏曰上九不事王侯髙尚其事人須是辦
  得此一著方做得事蠱卦專為治事故以此爻終
  之諸爻皆以當天下之事為己任至於上九却取
  意於事外易/説 又曰不事王侯志可則也沮溺之
  志不可則己丑/課程
 
 
 
[024-45b]
 
 
 
 
 
 
 
 合訂刪補大易集義粹言卷二十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