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R1a0139 合訂刪補大易集義粹言-清-納喇性德 (master)


[051-1a]
欽定四庫全書
 合訂刪補大易集義粹言卷四十九
          頭等侍衛納喇性德編
坤下/兌上
 伊川先生曰萃序卦姤者遇也物相遇而後聚故受
 之以萃萃者聚也物相㑹遇則成羣萃所以次姤也
 為卦兌上坤下澤上於地水之聚也故為萃不言澤
 在地上而云澤上於地言上於地則為方聚之義也
[051-1b]
 易/傳
 横渠先生曰與渙卦義同故繇辭互見易/說
萃亨王假有廟利見大人亨利貞用大牲吉利有攸往
 明道先生曰萃渙皆享于帝立廟因精神之聚而形
 於此為其渙散故立此以收之謝顯/道録 古者祭祀用
 尸極有深意不可不深思葢人之魂氣既散孝子求
 神而祭无尸則不享无主則不依故易於渙萃皆言
 王假有廟即渙散之時事也魂氣必求其𩔖而依之
[051-2a]
 人與人既為𩔖骨肉又為一家之𩔖已與尸各既已
 潔齊至誠相通以此求神宜其饗之李籲/師說
 伊川先生曰王者萃聚天下之道至於有廟極一无/極字
 也羣生至衆也而可一其歸仰人心莫知其鄉也而
 能致其誠敬鬼神之不可度也而能致其來格天下
 萃合人心總攝衆志之道非一其至大莫過於宗廟
 故王者萃天下之道至於有廟則萃道之至也祭祀
 之報本於人心聖人制禮以成其德耳故豺獺能祭
[051-2b]
 其性然也萃下有亨字羨文也亨字自在下與渙不
 同渙則先言卦才萃則先言卦義彖辭甚明 天下
 之聚必得大人以治之人聚則亂物聚則爭事聚則
 紊非大人治之則萃所以致爭亂也萃以不正則人
 聚為茍合財聚為悖入安得亨乎故利貞 萃者豐
 厚之時也其用宜稱故用大牲吉事莫重於祭故以
 祭享而言上交鬼神下接民物百用莫不皆一作/當
 當萃之時而交物以厚則是享豐富之吉也天下莫
[051-3a]
 不同其富樂矣若時之一无/之字厚而交物以薄乃不享
 其豐美天下莫之與而悔吝生矣葢隨時之宜順理
 而行故彖云順天命也夫不能有為者力之不足也
 當萃之時故利有攸往大凡興功立事貴得可為之
 時萃而後用是以動而有裕天理然也並易/傳
 横渠先生曰萃而不見大人之德吝道也易/説
  上蔡謝氏曰或問先生祭享鬼神則甚曰是他意
  思别三日齊五日戒求諸隂陽四方上下葢是要
[051-3b]
  集自家精神所以假有廟必於萃與渙言之如武
  王伐商所過名山大川致禱山川何知武王禱之
  者以此雖然如是以為有亦不可以為无亦不可
  這裏有妙理於若有若无之間須斷置得去始得
  曰如此却是鶻突也曰不是鶻突自家要有便有
  自家要无便无始得鬼神在虛空中辟塞滿觸目
  皆是為他是天地間妙用祖考精神便是自家精
  神語/録
[051-4a]
  白雲郭氏曰萃聚之世既庶既富之時也故萃有
  亨之道孔子曰既富矣又何加焉曰教之故聖人
  設教必於富庶之後而設教之道莫先於孝享以
  為天下先故觀之神道設教亦必以盥而不薦為
  首與萃之時王假有廟致孝享之意同利見大人
  亨者天地萬物萃聚之時主之者不得其道則亂
  由以生故非見大人則萃不能亨也大人為道之
  大足以容民畜衆者也所以利見大人者利貞故
[051-4b]
  也正故能亨不正則不亨矣始言萃亨王假有廟
  統言之也自利見大人之下詳言其事也見大人
  則正正則得主萃之道故天下可以用大牲而致
  孝享因萃之盛足以有為是以利有攸往矣由是
  觀之萃非大人適所以致亂也故卦辭先言萃有
  亨之道而後言見大人則亨也易/說
  新安朱氏曰萃聚也坤順兌說九五剛中而二應
  之又為澤上於地萬物萃聚之象故為萃亨字衍
[051-5a]
  文王假有廟言王者可以至乎宗廟之中王者卜
  祭之吉占也祭義曰公假於太廟是也廟所以聚
  祖考之精神又人必能聚己之精神則可以至於
  廟而承祖考也物既聚則必見大人而後可以得
  亨然又必利於正所聚不正則亦不能亨也大牲
  必聚而後有聚則可以有所往皆占吉而有戒之
  辭本/義 王假有廟是祖考精神聚於廟又為人必
  能聚己之精神然後可以至於廟而承祖考今人
[051-5b]
  擇日祀神多取神在日亦取聚意也語/録
彖曰萃聚也順以說剛中而應故聚也王假有廟致孝
享也利見大人亨聚以正也用大牲吉利有攸往順天
命也觀其所聚而天地萬物之情可見矣
 伊川先生曰萃之義聚也順以一作/而說以卦才言也
 上說而下順為上以說道使民而順於人心下說上
 之政令而順從於上既上下順說又陽剛處中正之
 位而下有應助如此故能聚也欲天下之萃才非如
[051-6a]
 是不能也 王者萃人心之道至於建立宗廟所以
 致其孝享之誠也祭祀人心之所自盡也故萃天下
 之心者无如孝享王者萃天下之道至於有廟則其
 極也 萃之時見大人則能亨葢聚以正道也見大
 人則其聚以正道得其正則亨矣萃不以正其能亨
 乎 用大牲承上有廟之文以享祀而言凡事莫不
 如是豐聚之時交於物者當厚稱其宜也物聚而力
 贍乃可以有為故利有攸往皆天理然也故云順天
[051-6b]
 命也 觀萃之理可以見天地萬物之情也天地之化
 育萬物之生成凡有者皆聚也有无動靜終始之理聚
 散而已故觀其所以聚則天地萬物之情可見矣並易/傳
 横渠先生曰聚而致享必有廟乃盡其實 聚不以
 正私邪勝也 富聚之世順天之命用大牲有所進
 為宜 散而通之順天命而不凝一作/疑於物也並易/說
  藍田吕氏曰萃而得其所主也己之所聚則庶事
  備庶事備而後道可通故曰萃亨天下以大聚不
[051-7a]
  知其本則陵慢爭奪之禍生王者治天下之大聚
  所生者有本焉順以說知所以報其本剛中而應
  知所以正其本親者𩔖之本故王假有廟致孝享
  以報本也有德有位者治之本故利見大人亨利
  貞立名分以正本也天者生之本故用大牲吉順
  天命以報本也
  白雲郭氏曰其道不順其情不說則無萃聚之理
  剛中而應九五也萃之主也非剛則不能為衆聚
[051-7b]
  之主非中則不可為主茍无其應又不能為之主
  也是以順以說為物聚之理剛中而應為能聚之
  道致孝享者嘉會之時理在所先也萃之致孝享
  亦以身化天下也聚以正者見大人則聚以正道
  非大人則聚以不正之道故大人所以為時利見
  也用大牲吉利有攸往者因時而可有為也時則
  所謂天命也當可為而為所以順天命也然天地
  萬物之情所以聚者不過順說而已其道不順則
[051-8a]
  无由以聚其情不說則不能聚矣故天地萬物之
  情既不過順說是以彖言可見也易/說
  漢上朱氏曰坤順兌說也上順民心以說之民亦
  順上以說其政令上下皆順以說上以是聚下以
  是從此合二體而言萃也九五剛得位以剛中為
  萃之主下有六二柔中之臣應之君臣聚㑹以聚
  天下此合二五而言萃也具是四者然後能聚不
  然民不可得而聚矣故曰萃聚也順以說剛中而
[051-8b]
  應故聚也萃自臨來小過三之五艮為門闕巽為
  髙上為宗廟四本震爻長子也三自門闕升高至
  宗廟有長子奉祀之象民之所聚必建邦設都宗
  廟為先宫室次之王者萃天下之道至於有廟則
  萃道至矣假至也謂五也王格祖考則諸侯大夫
  士各致其孝報本反始敎民不忘其親易傳曰萃
  合人心總攝衆志之道非一其至大莫過宗廟故
  曰王假有廟致孝享也此以九五言萃之道也天
[051-9a]
  下既聚未見大人其聚未必正凡有血氣必有爭
  心萃不以正適所以致爭奪安得亨乎九五示之
  以大人之德六二以正而往聚之則人倫正民志
  定物情相交而亨九六聚成離離目為見故曰利
  見大人亨利貞聚以正也此以九五六二相易而
  言萃之道也聖人隨時而已萃聚之世物之所聚
  者大故所用不可不大用大牲則鬼神福之禮以
  時為大坤為牛兌為刑殺殺牛以奉宗廟用大牲
[051-9b]
  也物聚則力贍動而有成何往不利哉謂三之五
  也舉宗廟之禮則百禮無不洽矣所謂隨時者順
  天理而行天理即天命也巽為命故曰用大牲吉
  利有攸往順天命也此以九三之五言萃之道也
  天地之氣聚而有物散而無形散者必聚鬼神耗
  荒至幽也而各享其𩔖萬物散殊至衆也而各從
  其𩔖故曰觀其所聚而天地萬物之情可見矣此
  以小過九三萃於上六五萃於下推廣萃之義也
[051-10a]
  在卦氣為八月故太𤣥準之以聚易/傳
  新安朱氏曰萃聚也以卦德卦體釋卦名義王假
  有廟至順天命釋卦辭天地萬物之情可見極言
  其理而贊之本/義 大率人之精神萃於己祖考之
  精神萃於廟 順天命說道理時彷彿如伊川說
  也去得只是文𫝑不如此它是說豐萃之時若不
  用大牲則便是與以天下儉其親相似也有此理
  這時節比不得那利用禴之事他這彖辭散漫說
[051-10b]
  說了王假有廟又說利見大人又說用大牲吉大
  率是聖人觀象節節地看見許多道理看到這理
  見有這箇象便說出這一句來又看見那箇象又
  說出那一箇理來然而觀象則今不可得見是如
  何地觀矣 問萃言王假有廟是卦中有萃聚之
  象故可以為聚祖考之精神而為享祭之吉占渙
  卦既散而不聚則本象何由亦有立廟之義將是
  卦外立義謂渙散之時當聚祖考之精神邪為復
[051-11a]
  是下卦是坎有幽隱之義因此象而設立廟之義
  邪先生曰坎固是有鬼神之義然渙卦未必是因
  此為義今且作因渙散而立廟說大抵似這處都
  見不得並語/録
  東萊吕氏曰敬德之聚无如王假有廟利有攸往
  不可以乆聚也順天命時當爾也順以說剛中而
  應治道當寛也觀其所聚而天地萬物之情可見
  矣天地所以无窮以其聚散也凡物之聚最可觀
[051-11b]
  衆人之觀如觀士於庠序觀商於市㕓觀農於畎
  畝觀山野則知鳥獸之所聚觀河海則知魚龍之
  所聚固皆能觀物之聚矣而不能觀其所以聚則
  天地萬物之情未必可見也伊川曰凡有者皆聚
  也有无動靜終始之理聚散而已學者能玩味此
  語則太極之妙可以黙喻且以老子論之老子之
  論有无曰无名天地之始有名萬物之母此所謂
  有无也至於其所以有所以无豈能知之學者當
[051-12a]
  觀此易/說
象曰澤上於地萃君子以除戎器戒不虞
 伊川先生曰澤上於地為萃聚之象君子觀萃象以
 除治戎器用戒備於不虞凡物之萃則有不虞度之
 事故衆聚則有爭物聚則有奪大率既聚則必多故
 矣故觀萃象而戒也除謂簡治也去弊惡也除而聚
 之所以戒不虞也易/傳
  藍田吕氏曰澤上於地則物物䝉潤旱乾所不能
[051-12b]
  害有豫備不虞之象
  白雲郭氏曰澤上於地萃之象也然天下之理順
  極者必逆說極者必怨聚極者必散乖爭陵犯莫
  不由此以生所以萃之時君子豫為之防除戎器
  而戒不虞也除謂除弊惡而新之易/說
  漢上朱氏曰萃自小過變澤上於地萬物萃聚之
  時虞翻謂三四之正小過明夷變也明夷離為甲
  胄戈兵坎為弓變小過巽為繩為工艮為石巽納
[051-13a]
  辛繕甲兵脩弓矢去弊惡而新之象也小過變萃
  聚所除之器也明夷坎為冦兌為口上六既安之
  時聚以相告銷冦於未形戒不虞也萃則多故君
  子過為之防是以萃而无患非用明於至㣲者不
  能也故此象以三卦明之原始要終以遏禍亂聖
  人之憂患後世深矣乎秦銷鋒鏑唐銷兵卒至大
  亂豈知戒不虞哉易/傳
  新安朱氏曰除者脩而聚之之謂本/義 問澤上於
[051-13b]
  地萃君子以除戎器戒不虞曰大凡物聚衆盛處
  必有爭故當豫為之備又澤本當在地中今却上
  出於地上則是水盛長有潰決奔突之憂故取象
  如此語/録
  東萊吕氏曰聚而无防則衆生心王注說好易/說
初六有孚不終乃亂乃萃若號一握為笑勿恤往无咎
象曰乃亂乃萃其志亂也
 伊川先生曰初與四為正應本有孚以相從者也然
[051-14a]
 當萃時三隂聚處柔无守正之節若舍正應而從其
 𩔖乃有孚而不終也乃亂惑亂其心也乃萃與其同
 𩔖聚也初若守正不從號呼以求正應則一握笑之
 矣一握俗語一團也謂衆一有/聚字以為笑也若能勿恤
 而往從剛陽之正應則无過咎不然則入小人之羣
 矣 其心志為同𩔖所惑亂故乃萃於羣隂也不能
 固其守則為小人所惑亂而失其正矣並易/傳
 横渠先生曰萃聚之世物各以近相求所處逺者雖
[051-14b]
 有其應不能專一初六履不以中萃而志亂故為衆
 輕侮若能啼號齎咨專一其守不恤衆侮則往而无
 咎易/說
  藍田吕氏曰居萃之時與應者為聚初六與九四
  應宜其見信而得聚而六三間之四之所以交於
  初者或信或否故有孚不終初不得其聚而志亂
  則或聚或散故乃亂乃萃四既不信初既志亂或
  信或否或聚或散則或悲或懼故若號一握為笑
[051-15a]
  號號哭也一握為笑握手相懽笑也正不可奪乆
  必信之故勿恤往无咎
  白雲郭氏曰初與四為正應誠信之應也而初六
  舍應從𩔖不終其道乃惑亂相聚非聚以正之道
  也雖有一握為笑之蹔何可長也故必勿恤其𩔖
  往從正應以終有孚則无咎矣何以知初六之不
  終葢隂柔不能有立當萃之時見其𩔖則必聚今
  二隂在上故知其舍應從𩔖也其志亂者其志惑
[051-15b]
  於其𩔖而失應故云亂也易/說
  漢上朱氏曰初六柔不中正進則疑六三之間已
  退不能專一以待應乃亂者退而亂於三隂之中
  乃萃者欲進而與四相萃也其志惑亂不決是以
  有孚不終故曰乃亂乃萃象曰其志亂也初應四
  巽為進退故也若號謂四也兌為口巽為號若四
  在上號召之三隂不正惡初之往合於四一握其
  手笑以喻意㣲動之也艮為手三往易四一握手
[051-16a]
  也兌為口為說離喜說動而出聲笑也為笑者獻
  笑也巽為工有造為之象故曰一握為笑萃聚之
  世上下相求以隂從陽動而得正何恤乎小人之
  笑而不往哉往而相應何咎之有否則與小人為
  徒非萃之正也故曰勿恤往无咎自古不知堅守
  其節從應以動舍君子之正義畏小人之非笑相
  率陷於非義皆不知萃之道易/傳
  新安朱氏曰初六上應九四而隔於二隂當萃之
[051-16b]
  時不能自守是有孚而不終志亂而妄聚也若呼
  號正應則衆以為笑但勿恤而往從正應則无咎
  矣戒占者當如是也本/義
六二引吉无咎孚乃利用禴象曰引吉无咎中未變也
 伊川先生曰初隂柔又非中正恐不能終其孚故因
 其才而為之戒二雖隂柔而得中正故雖戒而㣲辭
 一作其/辭㣲凡爻之辭闗得失二端者為法為戒亦各隨
 其才而設也引吉无咎引者相牽也人之交相求則
[051-17a]
 合相待一作/持則離二與五為正應當萃者也而相逺
 又在羣隂之間必相牽引則得其萃矣五居尊位有
 中正之德二亦以中正之道往與之萃乃君臣和合
 也其所共致豈可量也是以吉而无咎也无咎者善
 補過也二與五不相引則過矣孚乃利用禴孚信之
 在中誠之謂也禴祭之簡薄者也菲薄而祭不尚備
 物直以誠意交於神明也孚乃者謂有其一作/其有孚則
 可不用文飾專以至誠交於上一有/下字也以禴言者謂
[051-17b]
 薦其誠而已上下相聚而尚飾焉是未誠也葢其中
 實者不假飾於外用禴之義也孚信者萃之本也不
 獨君臣之聚凡天下之聚在誠而已 萃之時以得
 聚為吉故九四為得上下之萃二與五雖正應然異
 處有間乃當萃而未合者也故能相引而萃則吉而
 无咎以其有中正之德未遽至改變也變則不相引
 矣或曰二既有中正之德而象云未變辭若不足何
 也曰羣隂比處乃其𩔖聚方萃之時居其間能自守
[051-18a]
 不變逺須正應剛立者能之二隂柔之才以其有中
 正之德可覬其未至於變耳故象含其意以存戒也
 並易/傳
 横渠先生曰物思其萃之時能自持不變引而後往
 吉乃无咎凡言利用禴皆誠素著白於幽明之際未
 孚而略禮則神怒而民怨易/說
  藍田吕氏曰六二居純柔之中不變淳一寡欲雖
  與五應俟引之而後往若有失時之咎不失守正
[051-18b]
  之義故吉无咎當聚之時不求所聚所用約矣如
  見信於四雖約亦亨故孚乃利用禴禴薄祭也
  白雲郭氏曰二雖隂柔而有中正之德猶牽於羣
  𩔖不能自逹必九五引而後應以見柔之不能盡
  萃聚之道也應而得吉吉乃无咎无咎則得聚之
  道矣得聚之道則旣庶旣富是以可薦誠而用禴
  也禴祭簡薄以誠為主茍誠不至則不可以禴故
  以孚先之中未變者柔道好從而易變如初六改
[051-19a]
  應從𩔖是也二之所以引吉葢以得中故未變也
  二以用禴故知得萃之道初之乃亂乃萃知其失
  矣易/說
  漢上朱氏曰萃聚之時初三同體之隂皆萃於四
  已於其間得位守中不變其志須五牽引之而後
  應不急於萃者也然隂從陽靜而待唱引而後往
  其聚也有吉无咎矣巽為繩艮手持繩相應引也
  故曰引吉无咎象曰引吉无咎中未變也不變之
[051-19b]
  中有孚相應孚者萃之本其誠素著不假外飾譬
  之祭也精意承之雖薄可以薦也禴夏祭以聲為
  主祭之薄者上六宗廟六二與五相易離為夏五
  本小過震震為聲為長子有長子用禴祭之象故
  曰孚乃利用禴夫君臣以道相感精迎誠致不言
  而動蛟潛於淵陵卵自化至於既孚二五相易乃
  利用禴矣易傳曰萃之時能自守不變逺須正應
  剛立者能之二隂柔之才以其有中正之德猶冀
[051-20a]
  其未至於變耳故象含其意以存戒也易/傳
  新安朱氏曰二應五而雜於二隂之間必牽引以
  萃乃吉而无咎又二中正柔順虚中以上應五剛
  健中正誠實而下交故卜祭者有其孚誠則雖薄
  物亦可以祭矣本/義 孚乃利用禴說如伊川固好
  但若如此却是聖人說箇影子却恐不恁地想只
  是說祭升卦同語/録
六三萃如嗟如无攸利往无咎小吝象曰往无咎上巽
[051-20b]

 伊川先生曰三隂柔不中正之人也求萃於人而人
 莫與求四則非其正應又非其𩔖是以不正為四所
 棄也與二則二自以中正應五是以不正為二所不
 與也故欲一无/欲字萃如則為人棄絶而嗟如不𫉬萃而
 嗟恨也上下皆不與无所利也唯往而從上六則得
 其萃為无咎也三與上雖非隂陽正應然萃之時以
 𩔖相從皆以柔居一體之上又皆无與居相應之地
[051-21a]
 上復處說順之極故得其萃而无咎也易道變動无
 常在人識之然而小吝何也三始求萃於四與二不
 𫉬而後往從上六人之動為如此雖得所求亦可小
 羞吝也 上居柔說之極三往而无咎者上六巽順
 而受之也並易/傳
  白雲郭氏曰三以其𩔖在下常失所聚故有嗟如
  之嘆无應无𩔖何所利乎然與其上无應而下失
  初二不若往從上六雖非正應而萃之時或復以
[051-21b]
  同𩔖而可聚也是以无咎然求之非其道能无吝
  乎上巽者以上六有柔巽之德故有可往而從之
  之理也易/說
  漢上朱氏曰六三履非其位欲萃於四四應初欲
  萃於二二應五莫知所萃故萃如巽為號兌為口
  嗟也故嗟如上下不與雖嗟之无所利故无攸利
  上六无與據高慮危孤立求助六三動而往則正
  正則无咎然三欲萃於四二之間故小吝隂為小
[051-22a]
  三往從上上來應三成巽巽則不亢三宜往而萃
  也小吝過矣易/傳
  新安朱氏曰六三隂柔不中不正上无應與欲求
  萃於近而不得故嗟如而无所利唯往從於上可
  以无咎然不得其萃困然後往復得隂極无位之
  爻亦可小羞矣戒占者當近舍不正之強援而逺
  結正應之窮交則无咎也本/義
九四大吉无咎象曰大吉无咎位不當也
[051-22b]
 伊川先生曰四當萃之時上比九五之君得君臣之
 聚也下比下體羣隂得下民之聚也得上下之聚可
 謂善矣然四以陽居隂非正也雖得上下之聚必得
 大吉然後為无咎也大為周遍之義无所不周然後
 為大无所不正則為大吉大吉則无咎也一作/矣夫上
 下之聚固有不由正道而得者非理枉道而得君者
 自古多矣非理枉道而得民者葢亦有焉如齊之陳
 恒魯之季氏是也然得為大吉乎得為无咎乎故九
[051-23a]
 四必能大吉然後為一作/能无咎也 以其位之不當
 疑其所為未能盡善故云必得大吉然後為一作/能
 咎也非盡善安得為大吉乎並易/傳
 横渠先生曰位非極顯而有物之萃非大吉則悔吝
 必矣易/說
  白雲郭氏曰九四之言大吉无咎道之至美者也
  而注釋之家皆反其意未以為美故伊川亦以象
  言位不當疑其所為未能盡善故云必得大吉然
[051-23b]
  後无咎也且以卦爻觀之萃之六爻獨有二陽下
  皆有應四又上比於君得其所聚莫吉於斯故言
  大吉无咎也位不當者四得上下之聚有大君之
  象而位非君位不充其德故言不當也以萃聚而
  得吉之大固其所宜而又曰无咎者以臣而有君
  聚之象其位不當疑於有咎故也萃之成卦在九
  四故為萃之主與豫之九四同易/說
  漢上朱氏曰九四上比於五君臣聚也下據三隂
[051-24a]
  民所聚也然其所處位不當疑於上下之聚理有
  未正九四動則得正上承於五下納三隂上下皆
  正是謂大吉大吉則无不當位之咎陽為大大者
  吉也易傳曰非理枉道而得君得民者葢亦有焉
  齊之陳恒魯之季氏是也得為大吉乎得為无咎
  乎易/傳
  新安朱氏曰上比九五下比衆隂得其萃矣然以
  陽居隂不正故戒占者必大吉然後得无咎也本/義
[051-24b]
  東萊吕氏曰九四上比九五下比羣隂是得上下
  之萃者也以臣居多懼之地故必大吉然後无咎
  易/說
九五萃有位无咎匪孚元永貞悔亡象曰萃有位志未
光也
 伊川先生曰九五居天下之尊萃天下之衆而君臨
 之當正其位脩其德以陽剛居尊位稱其位矣為有
 其位矣一作/也得中正之道无過咎也如是而有不信
[051-25a]
 而未歸者則當自反以脩其元永貞之德則無思不
 服而悔亡矣元永貞者君之德民所歸也故比天下
 之道與萃天下之道皆在此三者王者既有其位又
 有其德中正无過咎而天下尚有未信服歸附者葢
 其道未光大也元永貞之道未至也在脩德以來之
 如苗民逆命帝乃誕敷文德舜德非不至也葢有逺
 近昏明之異故其歸有先後既有未歸則當脩德也
 所謂德元永貞之道也元首也長也為君德首出庶
[051-25b]
 物君長羣生有尊大之義焉有主統之義焉而又恒
 永貞固則通於神明光於四海无思不服矣乃无匪
 孚而其悔亡也所謂悔志之未光心之未慊也 象
 舉爻上句王者之志必欲誠信著於天下有感必通
 含生之𩔖莫不懷歸若尚有匪孚是其志之未光大
 也並易/傳
 横渠先生曰居得盛位不能見以大人之德係應於
 二故曰有位履非不正故无咎然非君人之大信為
[051-26a]
 德非厚不能无悔故元永貞而後侮亡易/說
  藍田吕氏曰九五雖以剛居尊而下之三隂來萃
  為四所有貴而无民僅有位號以保无咎而已未
  足光也既不見信於下物莫之助若與四爭其悔
  可必唯守夫元永貞之德則悔可亡也
  白雲郭氏曰居萃之時得位之當者九五而已然
  有其位斯有其事主天下之萃則其事也能充其
  道故為大人不能充其道則僅有其位无過亦幸
[051-26b]
  矣湯之克寛克仁彰信兆民豈有位无咎而已哉
  故九五為匪孚也匪孚者未能大信於天下也不
  能信於天下則將有悔矣唯元永貞可以无悔元
  者盡君長之道也永可久也貞正也得位而孚充
  是三者之道則大君之能事畢矣湯文是也得位
  而匪孚未能信於天下故特悔亡而已此象所以
  言志未光也九五宜能充其道而爻象弗與何哉
  葢九四下比羣隂非其位而有其道矣萃聚之權
[051-27a]
  獨在九四凡以九五未能孚於天下故也此爻辭
  弗與之義也必曰萃有位又見徒有其位而已所
  以甚言无其道也然九四大吉无咎而象曰位不
  當九五萃有位而象曰志未光者以見九四得萃
  聚之道而无君位可行九五雖有君位而其志未
  光大也易/說
  漢上朱氏曰九五得尊位天下皆萃而歸之於是
  觀其所孚可以知其志而專於六二係應至狹所
[051-27b]
  萃者有定位得近遺逺聚道不全能无悔乎纔足
  以自守免咎而已於人君恢宏廣博无所不萃之
  志未為光大匪所謂孚也故曰萃有位无咎匪孚
  象曰萃有位志未光也葢初可萃四二可萃五三
  可萃上獨五不可專萃於二萃則陋矣五萃二有
  坎離坎離為光而曰未光者於无所不萃之志未
  光也九五剛中而正當有君德而永貞元者善之
  長大人體此以仁覆天下永乆也貞正也體仁在
[051-28a]
  上久正而不變唯九五不動而應二乃具此三者
  如是則无偏无黨其悔乃亡若五以萃二為光失
  是道矣故曰元永貞悔亡横渠曰居得盛位不能
  見大人之德係應於二故曰有位一本作未光大
  也无志字易/傳
  新安朱氏曰九五剛陽中正當萃之時而居尊固
  无咎矣若有未信則亦脩其元永貞之德而悔亡
  矣戒占者當如是也未光謂匪孚本/義 問九五萃
[051-28b]
  有位以陽剛居中正當萃之時而居尊位又安有
  匪孚先生曰此言有位而无德則雖萃而不能使
  人信故人有不信當脩其元永貞之德而後悔亡
  也 問萃九五一爻亦似甚好而反云有位志未
  光也是如何先生曰見不得讀易似這様且恁地
  解去若強說便至鑿了並語/録
  東萊吕氏曰或問萃九五匪孚元永貞傳曰苗民
  逆命帝乃誕敷文德舜德非不至也葢有逺近昏
[051-29a]
  明之異故其歸有先後豈苗虐腥聞有所格絶而
  氣不通感乎答曰政當看舜德已至猶自反之意
  不必深問苗民所以未格别/集
上六齎咨涕洟无咎象曰齎咨涕洟未安上也
 伊川先生曰六說之主隂柔小人說高位而處之天
 下孰肯與也求萃而人莫之與其窮至於齎咨而涕
 洟也齎咨咨嗟也人之絶之由已自取又將誰咎為
 人惡絶不知所為則隕穫而至嗟涕眞小人之情狀
[051-29b]
 也 小人所處常失其宜既貪而從欲不能自擇安
 地至於因窮則顛沛不知所為六之涕洟葢不安於
 處上也君子愼其所處非義不居不幸而有危困則
 泰然自安不以累其心小人居不擇安常履非據及
 其窮迫則隕穫躁撓甚至涕洟為可羞也未者非遽
 之辭猶俗云未便也未便能安於上也隂而居上孤
 處无與既非其據豈能安乎並易/傳
 横渠先生曰以隂居上極物之萃非所堪也易/說
[051-30a]
  白雲郭氏曰衆隂可與之聚則逺而在下二陽可
  從之而聚而已獨乘之當萃之時失其所聚者上
  六也故有齎咨涕洟之象然能齎咨涕洟不敢自
  安於上猶為知懼之人故雖失其所聚亦无咎矣
  易/說
  漢上朱氏曰上六以柔乘剛處上獨立當萃之極
  六三柔不正不足以為援齎持也咨嘆息也艮為
  手上三相持嘆息憂其所宜憂也上之三成巽巽
[051-30b]
  多白眼艮為鼻兌澤下流在目曰涕在鼻曰洟出
  涕洟也然乘剛必危處上獨立則无助萃之極以
  柔居之則不堪兼是數者其可久安上位乎亦必
  至於求萃而之三動而憂則无咎故曰齎咨涕洟
  未安上也易/傳 又曰儀禮少牢饋食資忝注云今
  文咨作齎今易文齎注作咨解則齎咨古通用也
  叢/說
  新安朱氏曰處萃之終隂柔无位求萃不得故戒
[051-31a]
  占者必如此然後可以无咎也本/義
 
 
 
 
 
 
 
[051-31b]
 
 
 
 
 
 
 
 合訂刪補大易集義粹言卷四十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