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R1a0139 合訂刪補大易集義粹言-清-納喇性德 (master)


[028-1a]
欽定四庫全書
 合訂删補大易集義粹言卷二十六
          頭等侍衛納喇性德編
離下/艮上
 伊川先生曰賁序卦嗑者合也物不可以苟合而已
 故受之以賁賁者飾也物之合則必有文文乃飾也
 如人之合聚則有威儀上下物之合聚則有次序行
 列合則必有文也賁所以次噬嗑也為卦山下有火
[028-1b]
 山者草木百物之所聚也下有火則照見其上草木
 品彚皆被其光彩有賁飾之象故為賁也易/傳
賁亨小利有攸往
 伊川先生曰物有飾而後能亨故曰无本不立无文
 不行有實而加飾則可以亨矣文飾之道可増其光
 彩故能小利於進也易/傳
  藍田吕氏曰賁致飾以文也
  白雲郭氏曰伊川曰賁飾之道非能増其實也能
[028-2a]
  加之文而已又曰理必有對待生生之本也有上
  則有下有此則有彼有質則有文自然之理也一
  則不立二則為文非知道者孰能識之凡卦有以
  二體之義及二象成者如屯取動乎險中與雲雷
  訟取上剛下險與夫天與水違行是也有取一爻
  者柔得位而上下應之曰小畜柔得尊位大中而
  上下應之曰大有是也有取二體又取消長之義
  者雷在地中復山附於地剥是也有取二象兼取
[028-2b]
  二爻變者風雷益又取損上益下山下有澤損又
  取損下益上是也有以二象成卦又取爻義者夬
  之剛決柔姤之柔遇剛是也有以用成卦者巽乎
  水而上水井木上有火鼎是也有以形為象者山
  下有雷頤頤中有物曰噬嗑是也此成卦之義也
  如剛上柔下損上益下據成卦而言非謂卦中升
  降也如訟无妄云剛來非謂自上體而來也凡柔
  居五者皆云柔進而上行柔居下者也居尊位是
[028-3a]
  進而上行也非謂自下體而上也先儒謂賁本泰
  卦豈有乾坤重而為泰又由泰而變之理乎雍曰
  賁自泰來雖取六二上九之變其實主文明之道
  者六二而已故彖釋賁亨則曰柔來文剛其文有
  異於噬嗑所謂剛柔分也小利有攸往以上九雖
  變而非主卦之爻是以小利而已易/説
  新安朱氏曰賁飾也卦自損來者柔自三來而文
  二剛自二上而文三自既濟而來者柔自上來而
[028-3b]
  文五剛自五上而文上又内離而外艮有文明而
  各得其分之象故為賁占者以其柔來文剛陽得
  隂助而離明於内故為亨以其剛上文柔而艮止
  於外故小利有攸往本/義
  東萊吕氏曰伊川曰合而後有文此説甚好小利
  有攸往當㸔小字雖如賁之文章亦止於小利有
  攸往而已易/説
彖曰賁亨柔來而文剛故亨分剛上而文柔故小利有
[028-4a]
攸往天文也文明以止人文也觀乎天文以察時變觀
乎人文以化成天下
 伊川先生曰卦為賁飾之象以上下二體剛柔交相
 一作/相交為文飾也下體本乾柔來文其中而為離上體
 本坤剛往文其上而為艮乃為山下有火止於文明
 而成賁也天下之事无飾不行故賁則能亨也柔來
 而文剛故亨柔來文於剛而成文明之象文明所以
 為賁也賁之道能致亨實由飾而能亨也分剛上而
[028-4b]
 文柔故小利有攸往分乾之中爻往文於艮之上也
 事由飾而加盛由飾而能行故小利有攸往夫往而
 能利者以有本也賁飾之道非能増其實也但加之
 文彩耳事由文而顯盛故為小利有攸往亨者亨通
 也往者加進也二卦之變共成賁義而彖分言一无/言字
 上下各主一事者葢離明足以致亨文柔又能小進
 也天文也文明以止人文也此承上文言隂陽剛柔
 相文者天之文也止於文明者人之文也止謂處於
[028-5a]
 文明也質必有文自然之理理必有對待生生之本
 也有上則有下有此則一作/必有彼有質則有文一不
 獨立二則為文非知道者孰能識之天文天之理也
 人文人之道也 天文謂日月星辰之錯列寒暑隂
 陽之代變觀其運行以察四時之遷改也 人文人
 理之倫序觀人文以教化天下天下成其禮俗乃聖
 人用賁之道也賁之象取山下有火又取卦變又柔
 來文剛剛上文柔凡卦有以二體之義及二象而一/无
[028-5b]
 而/字成者如屯取動乎險中與雲雷訟取上剛下險與
 天水違行是也有取一爻者成卦之由也柔得位而
 上下應之曰小畜柔得尊位大中而上下應之曰大
 有是也有取二體又取消長之義者雷在地中復山
 附于地剥是也有取二象兼取二爻交變為義者風
 雷益兼取損上益下山下有澤損兼取損下益上是
 也有既以二象成卦復取爻之義者夬之剛決柔姤
 之柔遇剛是也有以用成卦者巽乎水而上水井木
[028-6a]
 上有火鼎是也鼎又以卦形為象有以形為象者山
 下有雷頤頤中有物曰噬嗑是也此成卦之義也如
 剛上柔下損上益下謂剛居上柔在下損於上益於
 下據成卦而言非謂就卦中升降也如訟无妄云剛
 來豈自上體而來也凡以柔居五者皆云柔進而上
 行柔居下者也乃居尊位是進而上也非謂自下體
 而上也卦之變皆自乾坤先儒不達故謂賁本是泰
 卦豈有乾坤重而為泰又由泰而變之理下離本乾
[028-6b]
 中爻變而成離上艮本坤上爻變而成艮離在内故
 云柔來艮在上故云剛上非自下體而上也乾坤變
 而為六子八卦重而為六十四皆由乾坤之變也並/易
 傳/ 古者學為文否曰人見六經便以謂聖人亦作
 文不知聖人亦一作/只攄發胷中所藴自成文耳所謂
 有德者必有言也曰游夏稱文學何也曰游夏亦何
 嘗秉筆學為辭章也且如觀乎天文以察時變觀乎
 人文以化成天下此豈辭章之文也劉元承/手編
[028-7a]
  藍田吕氏曰剛柔相錯自然之文文明以止人為
  之文文明不止則文必勝質名存實喪不可以化
  成天下
  龜山楊氏曰賁飾也文无所止則无所致飾焉文
  明而麗乎止卦之所以為賁也凡賁之道能為之
  文而已不能増其質也柔來文剛有其質矣故亨
  剛上而文柔天文也由是而變化生焉故觀此足
  以察時變傳曰器以藏禮禮以藏器則文明止矣
[028-7b]
  此人文也故觀此足以化成天下易/説
  兼山郭氏曰王輔嗣曰互體不足推及卦變變又
  不足推至五行一失其原巧愈彌甚甚哉斯言之
  過也互體卦變其來尚矣將一切而去之不可也
  且賁之成卦變自泰來上六之柔下文於九二之
  剛九二之剛上文於上六之柔故曰柔來而文剛
  故亨分剛上而文柔故小利有攸往是則剛柔上
  下相錯而相文天文人文備於此矣此言不可誣
[028-8a]
  也而鄭康成之徒又謂離為日天文也艮為石地
  文也天地二文交相飾焉成賁葢在天成象在地
  成形无一物不相文今纔得之二象而已故經曰
  日月麗乎天百穀草木麗乎土率由是也惟人也
  内之於一身外之於庶物因其理而節文之所謂
  文明以止是也故君尊臣卑君南嚮臣北面父坐
  子立兄先弟後夫唱婦隨上行之以為教下化之
  以成俗豈出於或使之然哉葢本於上下相文自
[028-8b]
  然而止耳故觀乎天文則有日中星鳥宵中星虚
  而知東作西成之序薄蝕之異精祲之祥而知吉
  凶水旱之變則時變可知也觀乎人文則二南之
  道麟趾騶虞之應則化成可知矣故謂氷火土石
  風雨露雷不如剛柔相摩八卦相盪之為博也斗
  振天而進日違天而退者不如日往則月來寒往
  則暑來之為約也故君子惟易可以盡心焉易/説
  白雲郭氏曰先人曰鄭康成輩謂離為日天文也
[028-9a]
  艮為石地文也天地二文交相飾焉成賁葢在天
  成象在地成形无一物不相文今纔得之二象而
  已故經曰日月麗乎天百穀草木麗乎土則凡麗
  乎天地者无非文也惟人則内之於一身外之於
  庶物因其理而節文之所謂文明以止是也故君
  尊臣卑君南面臣北面父坐子立兄先弟後夫唱
  婦隨上行之以為教下化之以成俗一本於上下
  相文自然而止耳故觀乎天文則日中星鳥宵中
[028-9b]
  星虚而知東作西成之序時變可知也觀乎人文
  則二南之道麟趾騶虞之應化成可知矣故謂水
  火土石風雨露雷不如剛柔相摩八卦相盪之為
  博也斗振天而進日違天而退不如日往則月來
  寒往則暑來之為約也故君子惟易可以盡心焉
  雍曰王氏有言互體不足遂及卦變變又不足推
  至五行一失其原巧愈彌甚此言卦變不可用也
  及觀輔嗣解賁之彖辭則曰坤之上六來居二位
[028-10a]
  柔來文剛之義也乾之九二分居上位分剛上而
  文柔之義也如此則賁自泰來乃卦變也故正義
  曰今謂此卦本泰卦故也是以隨蠱噬嗑賁之彖
  皆以卦變為主臨川則云艮乾德之所成離坤道
  之所成如此則亦可為旅亦可為諸卦葢諸卦皆
  自乾坤索而成今獨言於離下艮上之賁者以自
  乾下坤上之泰來不得與諸卦同也且賁飾也交
  相飾謂之賁柔來而文剛則剛為質而柔為文也
[028-10b]
  以剛為質而柔文之得中得正此六二所以亨賁
  也分剛上而文柔則柔為質而剛為文也以柔為
  質而剛文之又非中正之位可小事而已此上九
  所以小利有攸往也然由二卦之變論之則以六
  二上九二爻為主是為乾坤之變文也地道无成
  而代有終則是地來文天天往文地皆以天為主
  地在其中耳故獨曰天文也由一卦之成論之則
  上體為艮下體為離是為艮離之成文也故曰文
[028-11a]
  明以止人文也天文主二卦之變人文由一卦之
  成故觀乎天文者可察時變觀乎人文者能化成
  天下此聖人觀賁之卦以用賁之道也以是知乾
  坤相文而獨歸之天葢包羲畫乾之道也艮離因
  變而得人文葢文王重卦之道也天人之分見矣
  易/説
  漢上朱氏曰賁本泰也坤之上六來居於二以一
  柔而文二剛則柔得中而亨文柔德也故曰賁亨
[028-11b]
  九二分而往於上以一剛而文二柔剛不得中而
  柔得中小者之利也然剛不往則小者无以濟之
  不能文矣故曰小利有攸往柔來文剛而得中分
  剛上而文柔柔者亦得中上下相文而不失乎中
  則賁也非過飾也故曰賁賁者文飾之道曰往曰
  來者往來相錯因其質而文之易傳曰質必有文
  自然之理理必有對待生生之本也有上則有下
  有此則有彼有質則有文一不獨立二則為文以
[028-12a]
  天文言之无非剛柔交錯隂陽之精在地象物成
  列光耀離合皆剛柔也日陽也而為離月隂也而
  為坎緯星動者陽也而太白辰星為隂經星不動
  者隂也而析木鶉首為陽北斗振天二極不動故
  曰天文也以人文言之坤來文乾而成離坤文而
  離明文明也艮止也父剛子柔君剛臣柔夫剛婦
  柔朋友者剛柔之合長幼者剛柔之序五者交錯
  粲然成文天理也非人為也上下内外尊卑貴賤
[028-12b]
  其文明而不亂各當其分而止矣文明以止則禍
  亂不生災害不作故日月軌道五星順序萬物自
  遂天文人文其理一也故曰文明以止人文也此
  合乾坤剛柔艮離兩體而言賁也聖人觀乎天文
  則知剛柔有常矣故南面而立視昬旦之星日月
  之次以知四時寒暑之變春震秋兊泰之時也夏
  離冬坎賁之時也泰易為賁四時互變時變之象
  也觀乎人文知天下之情必麗乎中正中正者理
[028-13a]
  之所當得者也故彰之車服明之藻色天下自化
  矣柔麗乎中正者化成天下之道也乾天也二變
  艮成也二柔麗乎中正也仰觀天文俯觀人文不
  順乎天則反求乎人文而已矣此推原卦變以盡
  賁之道也在卦氣為八月故太𤣥準之以飾易/傳
  又曰賁自泰來坤上之乾二乾二之坤上剛柔相
  文故曰賁天𤣥地黄𤣥黄者天地之雜也夫子筮
  賁愀然其色不平曰以其雜乎所謂雜者即乾上
[028-13b]
  坤下相文之爻也 又曰星月之光皆離之陽也
  故坎離以中相易而賁分剛上而文柔 又曰王
  弼注賁曰坤之上六來居二位柔來文剛之義也
  乾之九二分居上位分剛上而文柔之義也此即
  卦變也而弼力詆卦變是終日數十而不知二五
  也並叢/説 又曰徐氏云天文也上脫剛柔交錯四
  字故彖總而釋之剛柔交錯天文也文明以止人
  文也王昭素胡安定皆用此義石徂徠不然之曰
[028-14a]
  彖解亨小利有攸往中間更無異文即言天文者
  言剛柔也者天之文也天之文即剛柔二氣也二
  氣交錯成天之文柔來文剛分剛上而文柔者天
  文也臣曰日為陽月為隂嵗熒惑鎮為陽太白辰
  為隂斗魁為陽尾為隂天南為陽北為隂東為陽
  西為隂日月東行天西轉日自牽牛至東井分剛
  上而文柔也月自角至璧柔來而文剛也五星東
  行有遲有速北斗西行昬明迭建二十八宿分配
[028-14b]
  五行各有隂陽四時隠見至於中外之宫无名之
  星河漢之精皆發乎隂陽者也則二氣交錯成天
  之文信矣天文/圖説
  新安朱氏曰賁亨亨字疑衍天文也以卦變釋卦
  辭剛柔之交自然之象故曰天文先儒説天文上
  當有剛柔交錯四字理或然也文明以止又以卦
  德言之止謂各得其分化成天下極言賁道之大
  也本/義 賁彖辭先儒云天文也上有剛柔相錯四
[028-15a]
  字恐是有之方與下文相似且得分曉語/録
  東萊吕氏曰彖天下之人先須㸔其基本如何剛
  本强也文之以柔故无不亨柔本弱也文之以剛
  則小利有攸往文者文飾之也因其質之厚薄而
  加飾耳文王聖人也得尚父佐輔之故為大聖人
  之事業伊尹周公聖人也所佐者太甲成王而已
  則亦止於太甲成王之事業日月星辰雲漢之章
  天之文也父子兄弟君臣朋友人之文也此理之
[028-15b]
  在天人常昭然未嘗滅没人惟不加考究則不見
  其為文耳此一段當㸔觀字唯能觀察此理則在
  天者可以知時變在人者可以化成天下也易/説
象曰山下有火賁君子以明庶政无敢折獄
 伊川先生曰山者草木百物之一无/之字所聚生也火在
 其一无/其字下而上照庶類皆被其光明為賁飾之象也
 君子觀山下有火明照之象以修明其庶政成文明
 之治而无果敢於折獄也折獄者人君之所致慎也
[028-16a]
 豈可恃其一无/其字明而輕自用乎乃聖人之用心也為
 戒深矣象之所取惟以山下有火明照庶物以用明
 為戒而賁亦自有无敢折獄之義折獄者専用情實
 有文飾則没其情矣故无敢用文以折獄也易/傳
 横渠先生曰无敢折獄者明不兼於下民未孚也故
 止可明政以示民耳易/説
  藍田吕氏曰山下有火可以燭乎細微而不可以
  及遠庶政之目細微不遺獄情逺而難知也
[028-16b]
  龜山楊氏曰文明以止賁之象也觀文明之象則
  可以明庶政用文非折獄之義也易/説
  白雲郭氏曰本乎天者親上火之性也本乎地者
  親下山之德也山在上而親下火在下而親上是
  又相飾成文之象也聖人之德无加於明文明如
  此故可以明庶政然无敢折獄者有其象而无其
  才故也噬嗑以離明而明罰豐以離明而折獄賁
  之文明是有其象也噬嗑動而明豐明以動而賁
[028-17a]
  文明以止是无其才也且噬嗑與賁皆有頤中有
  物之象而賁无除間之義者葢動則閒當除而止
  則不能除間也洪範曰龜筮共違于人用靜吉用
  作凶亦猶為間雖一而有動止不同之義也易/説
  漢上朱氏曰山下有火託物以明異乎晉之自昭
  明德也賁飾之象君子體之以明庶政者初二三
  四正坤為衆政者正也无敢折獄者折獄之道在
  於用常人吉士哀矜獄情不恃明察也不尚文飾
[028-17b]
  也或曰噬嗑亦明也明罰何也曰噬嗑六三九四
  六五上九不正不正者罰之賁无敢折獄下四爻
  正也庶政明而後折獄乃无枉濫易/傳
  新安朱氏曰山下有火明不及逺明庶政事之小
  者折獄事之大者内離明而外艮止故取象如此
  本/義 問山下有火賁君子以明庶政无敢折獄本
  義云明庶政是明之小者无折獄是明之大者此
  専是就象取義伊川説此則又就賁飾上説不知
[028-18a]
  二説可相備否先王曰明庶政是就離上説无敢
  折獄是就艮上説離明在内艮止在外則是事之
  小者可以用明折獄是大事一折便了有止之義
  明在内不能及他故止而不敢折也大凡就象中
  説則意味長若懸空説道理雖説得去亦不甚親
  切也 問賁君子以明庶政无敢折獄先生曰此
  與旅卦都説刑獄事但爭艮與離之在内外故其
  説相反止在外明在内故明政而不敢折獄止在
[028-18b]
  内明在外故明慎用刑而不留獄又曰麄言之如
  今州縣治獄禁勘審覆自有許多節次過乎此而
  不決便是留獄不及乎此而決便是敢於折獄書
  云要囚至于旬時他自是有許多時日此一段與
  周禮秋官同意 山下有火賁離下/艮上内明外止雖
  然内明是个止殺底明所以不敢用其明以折獄
  此與山上有火旅君子以明慎用刑而不留獄正
  相反賁内明外止旅外明内止艮下/離上故其象不同
[028-19a]
  如此 僴問苟明見其情罪之是非亦何難於折
  獄曰是他自有个象如此遇著此象底便用如此
  然獄亦自有十三八棒便了底亦有須待囚訊鞫
  勘録問結證而後了底書曰要囚服念五六日至
  于旬時丕蔽要囚周禮秋官亦有此數句便是有
  合如此者若獄未具而決之是所謂敢折獄也若
  獄已具而留之不決是所謂留獄也不留獄者謂
  囚訊結證已畢而即決之也並語/録
[028-19b]
  東萊吕氏曰山下有火賁火在山下山上草木皆
  被其光彩是以謂之賁賁文也山下有火山上方
  有光輝猶文章必從根極中來聰明不可恃人多
  恃其聰明以折獄故失之於過君子雖聰明而不
  敢自恃其明故於獄无敢折大抵无敢折獄者非
  謂延淹退縮也乃周詳審察常若不明者之所為
  故曰无敢折獄易/説
初九賁其趾舎車而徒象曰舎車而徒義弗乗也
[028-20a]
 伊川先生曰初九以剛陽居明體而處下君子有剛
 明之德而在下者也君子在无位之地无所施於天
 下惟自賁飾其所行而已趾取在下而所以行也君
 子修飾之道正其所行守節處義其行不苟義或不
 當則舎車輿而寧徒行衆人之所羞而君子以為賁
 也舎車而徒之義兼於比應取之初比二而應四應
 四正也與二非正也九之剛明守義不近與於二而
 逺應於四舎易而從難如舎車而徒行也守節義君
[028-20b]
 子之賁也是故君子所賁世俗所羞世俗所貴一作/賁
 君子所賤以車徒為言者因趾與行為義也 舎車
 而徒行者於義不可以乗也初應四正也從二非正
 也近舎二之易而從四之難舎車而徒行也君子之
 賁守其義而已並易/傳
 横渠先生曰文明之德以貴居賤修飾於下故曰賁
 其趾義非苟進故曰舎車而徒易/説
  藍田吕氏曰居賁之時以剛居下其體文明致飾
[028-21a]
  於其足者也致飾其足不可汚以不義不義之車
  不若行之潔也
  龜山楊氏曰居一卦之下趾之象也賁其趾徒行
  之象也不為臣不見諸侯故召之則不往往役義
  也故庶人召之亦往舎車而徒者也君子之自賁
  其行豈有待乎外哉守義不渝而已故軒車不容
  巷子貢以為愧仁義之慝輿馬之飾原憲不為也
  此舎車而徒之謂歟易/説
[028-21b]
  白雲郭氏曰趾在下者也徒行賤者之事也皆初
  之象也君子以義為榮而不以徒行為辱舎生取
  義尚有之況車徒之間乎是以古之人禄以天下
  弗顧繫馬千駟弗受一介不以與人一介不以取
  諸人惟義所在而已故初九以賤自居舎車而徒
  所謂窮不失義者矣雖徒行也乃以義飾其趾者
  乎二之虚中猶載我者也舎二應四義弗乗也若
  夫小人不義而乗盜之招也雖慶氏之車何有於
[028-22a]
  我哉孔子曰不義而富且貴於我如浮雲孟子曰
  萬鍾不辨禮義而受之萬鍾於我何加焉充舎車
  而徒之義則義不可勝用然後孔孟之學可得而
  至也易/説
  漢上朱氏曰艮為指初在下體之下動而應足趾
  也坤為輿二坎為輪車也四震為大塗為足足趾
  行乎大塗者徒行也初九於六二為近於六四為
  逺舎二車弗乗寧徒行而弗辭者六二非正應義
[028-22b]
  弗乗也夫車所以賁其行義弗當乗而乗之辱也
  非賁也是以寧徒行雖跣足賁也古之人有弗肯
  乗人之車緩步以當車者守義故也易/傳
  五峯胡氏曰季氏使閔子騫為費宰閔子騫曰善
  為我辭焉如有復我者則吾必在汶上矣王烈寓
  於遼東公孫度欲以為吏烈為商賈以自穢乃免
  易外/傳
  新安朱氏曰剛德明體自賁於下為舎非道之車
[028-23a]
  而安於徒步之象占者自處當如是也君子之取
  舎決於義而已本/義
  東萊吕氏曰大抵人皆以外物為光華而君子必
  思所以久逺之道初九一爻本當從二之甚近不
  以二光華可慕而逺從四則知久逺之道在此矣
  夫舎車而徒非謂有車而不之乗以義之不當故
  也象又恐人以道義自負驕富貴羞王公故又曰
  義弗乗葢曰吾非輕富貴車服為不足道但義不
[028-23b]
  當乗之耳義當乗則乗之矣若義之所在而乗之
  則亦足以光華此足以見君子不有外物之意易/説
六二賁其須象曰賁其須與上興也
 伊川先生曰卦之為賁雖由兩爻之變而文明之義
 為重一實賁之主也故主言賁之道飾於物者不能
 大變其質也因其質而加飾耳故取須義須隨頤而
 動者也動止惟繫於一无/於字所附猶善惡不由於賁也
 二之文明唯為賁飾善惡則繫其質也 以須為象
[028-24a]
 者謂其與上同興也隨上而動動止惟繫所附也猶
 加飾於物因其質而賁之善惡在其質也並易/傳
 横渠先生曰賁其須起意在上也易/説
  藍田吕氏曰須以柔附其上為上之賁者也
  龜山楊氏曰離麗也隂麗乎陽也二雖為文明之
  主然以隂麗陽而已其為賁也不能為无有須之
  象焉須附頤而生與上俱興者也易/説
  兼山郭氏曰安定先生謂須待也君子之道不可
[028-24b]
  以躁進也葢上下相文之時六二以文明而麗乎
  下柔順中正无私无應靜而有待物必有致飾者
  夫待而後應與上同興夫何咎焉不曰吉凶初无
  失得故也易/説
  白雲郭氏曰先人曰安定先生謂須待也君子之
  道不可以躁進也葢上下相文之時六二以文明
  而麗乎下柔順中正无私无應靜而有待物必有
  致飾者雍曰以王輔嗣之清談猶以須為上附之
[028-25a]
  物獨安定以為須待然後賁之六二可得而言也
  六二文明之主也有待而興智之事也然其須也
  乃所以為賁歟與上興者柔而无應故須九三剛
  為之助則可興於君矣易/説
  漢上朱氏曰二言賁飾之道毛在頤曰須在口曰
  髭在頰曰髯三有頤體二柔在頤下須之象二三
  剛柔相賁賁其須也夫文不虛生譬之須生於頤
  血盛則䌓滋血衰則減耗非増益為之飾與上興
[028-25b]
  也與相與也二三相賁而成震起也柔道上行有
  興之象是故冠弁衣裳黼黻文章彫琢刻鏤𤣥黄
  之飾因其有尊卑貴賤之實而明之實既不同其
  文亦異不豐不殺惟其稱也棘子成曰質而已矣
  何以文為不知文待質而後興也易/傳
  五峯胡氏曰六二文明賁之主其質隂柔隨質之
  善惡而賁之耳故不能變其質也如叔孫通制禮
  儀因漢髙所能行者而已易外/傳
[028-26a]
  新安朱氏曰二以隂柔居中正三以陽剛而得正
  皆无應與故二附三而動有賁須之象占者宜從
  上之陽剛而動也本/義
  東萊吕氏曰大凡有本則有文夫人之須不離於
  頤頷文生於本无本之文則不足貴易/説
九三賁如濡如永貞吉象曰永貞之吉終莫之陵也
 伊川先生曰三處文明之極與二四二隂間處相賁
 賁之盛者也故云賁如如辭助也賁飾之盛光彩潤
[028-26b]
 澤故云濡如光彩之盛則有潤澤詩云麀鹿濯濯永
 貞吉三與二四非正應相比而成相賁故戒以常永
 貞正賁者飾也賁飾之事難乎常也故永貞則吉三
 與四相賁又下比於二二柔文一剛上下交賁為賁
 之盛也賁飾而不常且非正一有/則字人所陵侮也故戒
 能永貞則吉也其賁既常而正誰能陵之乎並易/傳
 横渠先生曰上下皆柔无物陵犯然不可邪妄自肆
 故永貞然後終保无悔易/説
[028-27a]
  藍田吕氏曰賁如濡如賁之盛也居文明之極處
  二隂之間交錯成文至於潤澤可謂盛矣上陵下
  替文不明也知文明之盛别嫌明微等威以辨守
  是不變至於悠久物莫之陵也
  龜山楊氏曰九三剛得位有其質矣而間乎二隂
  之間上下交賁之故曰賁如濡如也居文明之極
  為二隂所濡非正固而移其質則凶之道也故惟
  永正乃吉永正則其守固矣非二隂所能移也其
[028-27b]
  孰能陵之易/説
  白雲郭氏曰三以剛德居文明之極其不待致飾
  而賁於自然者故曰賁如也濡如有相與之義二
  足以飾三而三亦所以飾二之須也賁之時上下
  相文二三既以剛柔盡須濡之義得賁之道矣能
  永保而固守何吉如之終孰得而陵之哉相與非
  其道多致陵此言致飾故終莫之陵也易/説
  漢上朱氏曰六二以柔賁剛賁如也九三坎體以
[028-28a]
  剛賁柔坎水濡之澤潤而有光耀濡如也剛柔相
  賁文飾之盛禮之致隆者也然二非正應以近相
  得故相賁相濡以成文九三守正不動二亦柔麗
  乎中正故吉三賁將變動而失正則上且自外而
  陵之禮者法之大分去爭奪之道也永正誰能陵
  之今夫富商之財足以金玉其車文錯其服而木
  楗葦藩過於朝而不歉者知禮法之不可以干也
  苟失其正乗其間者有競心焉安能自免於淩轢
[028-28b]
  乎故終莫之陵者永貞之吉三下卦之終三不動
  永貞之象易/傳
  五峯胡氏曰三處文明之極陽竒隂耦陽居其中
  隂陽交合情文恱澤賁之盛也如舜得十六相文
  王得四友漢髙得三傑光武得二十八將唐太宗
  得房杜王魏君臣相輔光被天下後世而膏澤下
  於斯民賁如濡如也方世之亂英雄角逐君擇其
  臣臣擇其君非素有定分也皆以情義意氣決相
[028-29a]
  從耳苟不長守正固而繼之以疑阻猜嫌則君臣
  必不相保未有能終者也安得吉如陳靈之殺洩
  冶趙遷之殺李牧袁紹之殺田豐是也終為人所
  陵辱矣易外/傳
  新安朱氏曰一陽居二隂之間得其賁而潤澤者
  也然不可溺於所安故有永貞之戒本/義
  東萊吕氏曰九三居内卦之極又有離體故為文
  明之極故曰賁如濡如然又曰永貞吉何也葢文
[028-29b]
  之極須當守以正大凡有文之人自為人所重而
  此象乃曰終莫之陵者此葢有説文士雖為人所
  愛而亦為人所薄若唐之王楊盧駱雖有文采終
  為人薄者以不正故耳若孔子孟子非不文也而
  後人仰之莫不肅然而敬者以其永正也六經之
  文亦然易/説
六四賁如皤如白馬翰如匪寇婚媾象曰六四當位疑
也匪寇婚媾終无尤也
[028-30a]
 伊川先生曰四與初為正應相賁者也本當賁如而
 為三所隔故不獲相賁而皤如皤白也未獲賁也馬
 在下而動者也未獲相賁故云白馬其從正應之志
 如飛故云翰如匪為九三之寇讎所隔則婚媾遂其
 相親矣己之所乗與動於下者馬之象也初四正應
 終必獲親第始為其間隔耳 四與初相逺而三介
 於其間是所當之位為一无/為字可疑也雖為三寇讎所
 隔未得親於婚媾然其正應理直義勝終必得合故
[028-30b]
 云終无尤也尤怨也終得相賁故无怨尤也並易/傳
 横渠先生曰以隂居隂性為艮止故志堅行潔終无
 尤累易/説
  藍田吕氏曰六四以隂居隂當乎位質也以四應
  初剛柔相錯文也雖與初應而近比九三近而不
  相得以為已寇賁如者欲應初也皤如者安於當
  位以辟寇也有是疑也故或文或質然潔白其行
  以待之寇卒不可得而犯則婚媾諧矣
[028-31a]
  龜山楊氏曰剛上文柔而為艮艮止也剛止乎上
  而四居其下未獲賁也故賁如皤如皤白也雖未
  獲賁而從上之志已行矣故曰白馬翰如言從之
  疾也然分剛文柔雖止乎上匪宼也是乃婚媾也
  終必獲賁矣故无尤也易/説
  白雲郭氏曰賁雖剛柔相文然陽道常饒故足以
  兼人隂道常乏故有受飾之理四雖自飾矣亦有
  皤如之質將受物之飾猶六二之須丘園之賁皆
[028-31b]
  虚已待物之象也初九以剛强之才飾其趾而來
  翰如之馬也馬之來所以飾四之皤四亦以飾馬
  之白皆有受飾之質而交相文也此其所以為賁
  也凡剛自内進柔必疑之葢力不足而居上常懼
  人之宼已也初以剛下柔而來應匪宼也婚媾之
  道也六四雖多懼懷疑終何尤哉伊川云翰從之
  疾也易/説
  漢上朱氏曰六四初九以正相賁也六四之柔下
[028-32a]
  賁初九賁如也初九之剛上賁六四成巽六二為
  須巽為白皤如也言初之賁四純白相賁飾也六
  四當位伏巽為不果有疑志也四所以疑者初間
  於三坎為盜盜據内外之際四有乗剛之險初四
  未獲賁也雖未獲賁而應之志其疾如白馬翰如
  飛騰而赴之匪九三之寇則遂婚媾矣初離為雉
  之四巽為雞翰如也翰剛爻也震為作足之馬震
  變巽故曰白馬翰如震長男離中女男女合故曰
[028-32b]
  婚媾純白无偽誰能間之始疑而終合故曰終无
  尤也四之所尤者三也三下卦之終易/傳
  新安朱氏曰皤白也馬人所乗人白則馬亦白矣
  四與初相賁者乃為九三所隔而不得遂故皤如
  而其往求之心如飛翰之疾也然九三剛正非為
  宼者也乃求婚媾耳故其象如此當位疑謂所當
  之位可疑也終无尤謂若守正而不與亦无它患
  也本/義 言此爻无所賁飾其馬亦白也言无飾之
[028-33a]
  象如此語/録
  東萊吕氏曰六四白馬翰如此一句須當㸔且四
  與初為正應為九三之剛間隔故未婚媾初四雖
  為九三間隔然其從正應之志如馬之飛故後必
  合凡人之於事其所當合者終不為人所間然亦
  不可以為當合而不思慮也必如馬之飛翰而後
  可易/説
六五賁于丘園束帛戔戔吝終吉象曰六五之吉有喜
[028-33b]

 伊川先生曰六五以隂柔之質密比於上九剛陽之
 賢隂比於陽復无所係應從之者也受賁於上九也
 自古設險守國故城壘多依丘坂丘謂在外而近且
 髙者園圃之地最近城邑亦在外而近者丘園謂在
 外而近者指上九也六五雖居君位而隂柔之才不
 足自守與上之剛陽相比而志從焉獲賁於外比之
 賢賁于丘園也若能受賁於上九受一作/隨其裁制如
[028-34a]
 束帛而一无/而字戔戔則雖其柔弱不能自為為可吝少
 然能從於人成賁之功終獲其吉也戔戔翦裁分裂
 之狀帛未用則束之故謂之束帛及其制為衣服必
 翦裁分裂戔戔然束帛喻六五本質戔戔謂受人翦
 製而成用也其資於人與蒙同而蒙不言吝者葢童
 蒙而賴於人乃其宜也非童幼而資賁於人為可吝
 耳然享其功終為吉也 能從人以成賁之功享其
 吉美是有喜也並易/傳
[028-34b]
 横渠先生曰隂陽相因物所阜生柔中之德比於上
 九上九敦素因可恃而致富雖為悔一作/隘吝然獲其
 吉也其道上行故曰丘園易/説
  藍田吕氏曰六五賁飾之時以處尊位致乎文者
  也以柔居中其體則止文極知反能止乎中矣飾
  乎丘園樹藝而已家給人足束帛所以戔戔既知
  反本則不妄費能知吝而終吉者也文多滅質反
  飾其本以止乎中而保吉故可喜也
[028-35a]
  龜山楊氏曰先王備禮廣樂藻飾治具所以賁天
  下也六五柔履尊位而賁于丘園則所賁小矣束
  帛戔戔用禮薄矣非人君所以賁天下之道也故
  吝夫丘園已所有也六二正應之象然二為文明
  之主而五賁之得所賁矣故終吉而有喜易/説
  兼山郭氏曰丘園以地言之則生財之本也以人
  言之則尚德之人也夫得賢者則能立太平之基
  亦致治之本也故六五致飾於本其末有不盛者
[028-35b]
  乎尚且束帛以卷之不嫌於損少亦儉而用禮之
  意也儉而用禮則生物不匱而賢者不以没禮傷
  廉而違之故終有喜也彼致飾於物至於窮侈極
  美與夫得賢於畎畝之中幡然改曰使是君為堯
  舜之君者可同言之哉易/説
  白雲郭氏曰六五為賁之主及于丘園所飾逺矣
  非若二三之須濡初四之私應也其道豈不廣且
  大哉聖人不遐遺之義也逺且不遺況邇者乎丘
[028-36a]
  園尚及之況朝廷之上乎故商之賁也及於耕築
  周之賁也及於漁釣賁于丘園乃所以飾天下國
  家非特下飾窮士而已束帛戔戔幣聘之禮湯聘
  伊尹文王聘吕望實幣帛箱篚之意也子夏傳云
  三元二纁象隂陽為束帛或以戔戔為多何哉馬
  氏云戔戔委積貌許慎以戔從二戈蓋謂有相次
  不一之意四方聘賢前後相望於道如有次非一
  所也然以幣聘賢猶為吝道故孟子言仁人不可
[028-36b]
  以貨取而在禮不廢故賢者至而終吉也人君與
  天下之喜莫喜於得賢故君子能長育人材則天
  下喜樂之而詩人於得賢與賢育材之際未嘗不
  以喜樂壽考終之蓋六五之吉有喜之義也先儒
  多以賁于丘園為聘士獨王氏孔氏以為國之道
  不尚華侈而貴儉約其說不同然書言野无遺賢
  詩有考槃在澗在阿之刺則丘園冝為賢者窮處
  之地必曰賁于丘園蓋示无遺賢之意為國之道
[028-37a]
  孰大於此孰美於此天下之治孰不本於此故在
  賁之時為君道之至廣大也在易言于野于郊于
  陸于陵之類皆誠為郊野陵陸何獨假丘園以為
  質素也況質素為上九之事六五正當賁之盛大
  之時言賁之盛大无過於得賢及逺為國之休光
  若從王孔二家說云賁飾於束帛珍寶則質素之
  道乃隕落若設飾于丘園質素之所束帛乃戔戔
  衆多此務在積帛之多即管墨喜利之學貪鄙小
[028-37b]
  道豈足以充賁之六五之義乎在節之彖曰節以
  制度不傷財不害民聖人之崇尚節儉恐傷財害
  民而已非有望於束帛珍寶之多也聖人所寶惟
  賢苟有意於束帛戔戔之多又安足以為聖人也
  哉故非聘賢之君不足以當六五之位王氏之言
  害義孔氏膠於爻象无待士之文丘園之義幾不
  復聞矣易/說
  漢上朱氏曰艮為山為果蓏山半為丘而有果蓏
[028-38a]
  丘園也五尊位柔中外資上九之賢故曰賁于丘
  園坤為帛艮手束之束帛五兩坤數也三𤣥二纁
  天地竒耦之文上五相賁之象戔戔委積貌坤為
  衆束帛其上多而委積用之以外聘故曰束帛戔
  戔夫五得尊位當賁天下六二不應近比上九吝
  道也然柔中厚禮上九自外賁之始吝而終吉正
  則吉也隂陽得位曰喜上來賁五陽得位而正喜
  豈偽為之哉好賢樂善有得於誠心故曰六五之
[028-38b]
  吉有喜也易/傳
  五峯胡氏曰徳宗陸䞇易外/傳
  新安朱氏曰六五柔中為賁之主敦本尚實得賁
  之道故有丘園之象然隂性吝嗇故有束帛戔戔
  之象束帛薄物戔戔淺小之意人而如此雖可羞
  吝然禮奢寜儉故得終吉本/義 問賁于丘園束帛
  戔戔吝終吉曰當賁飾華盛之時而安于丘園樸
  陋之事其道雖可吝而終則有吉也 問六五之
[028-39a]
  吉何以有喜曰終吉所以有喜 問賁于丘園束
  帛戔戔吝終吉曰上兩句只是當來卦辭非主事
  而言看如何用皆有這个道理 或曰賁于丘園
  安定作敦本說荅云某意正要如此或以戔戔為
  盛多之貌曰非也戔戔者淺小之義凡淺字箋字
  皆從戔 問淺小是儉之義否曰然所以下文云
  吝終吉吝雖不好看然終却吉 伊川此卦傳大
  有牽强處束帛解作翦裁恐无此理且如今將束
[028-39b]
  帛之說示人敎人解人決不思慮從翦裁上去
  賁于丘園是人務實底束帛戔戔是賁得不甚大
  所以說吝兩句是兩意 問九五賁于丘園是柔
  中居尊敦本尚實故有賁于丘園之象然隂性吝
  嗇故有束帛戔戔之象戔戔淺小貌人而如此雖
  可羞吝然禮奢寜儉故得終吉此與程傳指丘園
  為上九者如何先生曰舊說多作以束帛聘在外
  之賢但若如此說則與吝終吉文義不恊今程傳
[028-40a]
  所指亦然蓋戔戔自是淺小之意如從水從戔則
  為淺從人從戔則為俴從貝從戔則為賤皆淺小
  意程傳作翦裁已是迀迴又說丘園更覺牽强如
  本義所說却似與吝終吉文義稍協又問白賁无
  咎上得志也何謂得志先生曰居卦之上在事之
  外不假文飾而有自然之文便自優游自得也黄
  銖曰如本義說六五上九兩爻却是賁極反本之
  意先生曰六五已有反本之漸故曰丘園又曰束
[028-40b]
  帛戔戔至上九白賁則反本而復於无飾矣蓋皆
  賁飾之象也 又曰賁于丘園是務農為本之義
   問伊川解賁于丘園指上九而言看來似好蓋
  賁三隂皆受賁於陽不應此爻獨異而作敦本務
  實說也先生曰如何丘園便能賁人束帛戔戔它
  解作翦裁之象尤艱曲說不去這八字只平白在
  這裏若似他說則曲折多意思逺舊說指上九作
  髙尚隠于丘園之賢而用束帛之禮聘召之若不
[028-41a]
  用某說則此說似近它將丘園作上九之象束帛
  戔戔作翦裁分裂之象則與象意大相逺也 問
  賁六五賁于丘園是在艮體故安止于丘園而不
  復有外賁之象先生曰雖是止體亦是上比於九
  漸漸到極處若一向賁飾去亦自不好須是收斂
  方得又問敦本務實莫是反樸還淳之義否先生
  曰賁取賁飾之義它今却來賁田園為農圃之事
  當賁之時似若鄙吝然儉約終得吉吉則有喜故
[028-41b]
  象云有喜也並語/録
  東萊吕氏曰大凡居君位者當使我裁制於人不
  可受人之裁制今六五雖居君位而隂柔之才不
  足自守故求上九之賢而資比之故云吝然自知
  其才柔弱不足有為而資求於人與不求者固異
  矣故曰終吉易/說
上九白賁无咎象曰白賁无咎上得志也
 伊川先生曰上九賁之極也賁飾之極則失於華偽
[028-42a]
 唯能質白其賁則无過飾之咎白素也尚質素則不
 失其本真所謂尚質素者非无飾也不使華没實耳
  白賁无咎以其在上而得志也上九為得志者在
 上而文柔成賁之功六五之君又受其賁故雖居无
 位之地而實尸賁之功為得志也與它卦居極者異
 矣既在上而得志處賁之極將有華偽失實之咎故
 戒以質素則无咎飾不可過也並易/傳
 横渠先生曰上一作/止而居髙潔无所累為物所貴故
[028-42b]
 曰上得志也易/說
  藍田吕氏曰上九以陽居上至白之象也畫繪之
  事後素功極乎藻絢必尚素功者衆色淆亂非白
  无以别之也畫繪至於素功飾之道盡矣上之志
  得矣
  龜山楊氏曰賁无色色色者也白賁受色者也惟
  无色為能賁有質為能受上九賁之極也剛止乎
  上有其質矣而文明麗之受賁者也故无咎而得
[028-43a]
  志易/說
  兼山郭氏曰上九見素抱樸成徳之始也明白入
  素成徳之終也雜卦曰賁无色也孔子曰先進於
  禮樂野人也後進於禮樂君子也如用之則吾從
  先進又曰文勝質則史質勝文則野文質彬彬然
  後君子聖人之於質文何如此之相戾也曰聖人
  之尚質自然之質也聖人之貴文當文之文也故
  曰忠信禮之質也義禮禮之文也苟无忠信不可
[028-43b]
  以虚拘者此也如賁之文隂陽上下之相文自然
  之文也至於文明而不以止人為之偽也人為之
  偽殆不若白賁之為得也禮曰有以文為貴者有
  以素為貴者天子龍衮諸侯黼大夫黻士元衣纁
  裳天子之冕朱緑藻十有二旒諸侯九上大夫七
  下大夫五士三此以文為貴也有以素為貴者至
  恭无文父黨无容大圭不琢大羹不和大路素而
  越席犧尊䟽布鼏樿杓此以素為貴也然後知質
[028-44a]
  者自然之質文者當文之文孔子曰惡衣服而致
  美乎黻冕卑宫室而盡力乎溝洫禹吾无閒然矣
  此之謂也故三代之王忠質相先救時之弊也方
  賁之時上下相文則文既勝矣白賁无咎其救僿
  之道歟然則人之文也率歸之偽可乎曰文明以
  止人文也至於偽何可尚也詩云綿蠻黄鳥止于
  丘隅子曰於止知其所止可以人而不如鳥乎為
  人君止於仁為人臣止於敬為人子止於孝為人
[028-44b]
  父止於慈與國人交止於信未有不知止者也故
  孔子之筮曰白冝止白黒宜止黒其有取而言之
  哉易/說
  白雲郭氏曰先人曰賁之文隂陽上下之相文自
  然之文也至於文明而不以止人為之偽也人為
  之偽殆不若白賁之為得也禮有以文為貴者有
  以素為貴者孔子曰惡衣服而致美乎黻冕卑宫
  室而盡力乎溝洫禹吾無閒然矣此之謂也故三
[028-45a]
  代之王忠質相先救時之弊也方賁之時文既勝
  矣白賁无咎其救僿之道歟然則人之文也率歸
  之偽可乎詩云綿蠻黄鳥止于丘隅子曰於止知
  其所止可以人而不如鳥乎為人君止於仁為人
  臣止於敬為人子止於孝為人父止於慈與國人
  交止於信未有不知止者也知止則誠而无偽矣
  雍曰大哉白賁之義也立徳之始也治天下之本
  也且以一性言之天命之謂性也聖人懼其質而
[028-45b]
  近於禽獸故假賁飾以文之文之不已於是乎窮
  人欲而滅天理是豈人之性也哉知白賁之義則
  知天命之性知天命之性則知率性之道知率性
  之道則知修道之教此中庸之道所以立也以天下
  言之則忠之弊救以質質之弊救以文文之不已其
  弊僿矣大者驕奢滛泆於其上小者放辟邪侈於其
  下是豈聖人之教哉知白賁之道則救僿以忠於以
  繼周雖百世可知此三代之治可以復也不然則君
[028-46a]
  臣上下沈湎滛泆卿士師師非度從流忘反尚何
  化成天下之有乎故彖言文明以止所以止其初
  上九言白賁无咎所以復其終其義一也方未賁
  之時則白賁為非既賁之後乃无咎矣此獨上九
  之事故象言上得志蓋得上九之志也易/說
  漢上朱氏曰上九賁之極有不賁者焉聖人因天
  地自然之文立王制為天下之大隆是非之封界
  分職名象之所起也其志在於著誠去偽使人各
[028-46b]
  由其情不失本真矣末流之弊尚文勝質而本真
  衰焉豈賁飾之初志哉志者動於中之謂也上九
  變動反三三有伏巽而離體離者乾再索而成巽
  之變也巽為白離為文有色生於無色故曰白賁
  白質也賁文也五色本於素五味本於淡五聲本
  於虛質者文之本上九變動而反本則文何由勝
  咎何由有我志得矣故曰大禮必簡至敬无文然
  貴本之謂文親用之謂理兩者合而成文以歸太
[028-47a]
  一夫是之謂大隆故酒醴之美𤣥酒明水之尚黼
  黻文繡之美䟽布之尚莞簟之安而蒲越稾鞂之
  尚丹漆雕幾之美而素車之尚荀子曰禮始於脫
  成於文終於稅夫終則有始質者文之始上九之
  白賁文在其中矣變而通三代損益之道是以无
  咎而得志不然事生送死而无敬文墨子之道烏
  得為无咎賁四至上其變皆以巽人文相賁以禮
  讓為本易/傳
[028-47b]
  新安朱氏曰賁極反本復於无色善補過矣故其
  象占如此本/義 白賁无咎据剛上文柔是不當說
  自然而卦之取象不恁地拘各自說一義 問白
  賁无咎曰賁飾之事太盛則有咎所以處太盛之
  終則歸於白賁勢當然也語/録
  東萊吕氏曰上九伊川曰惟能質白其賁則无過
  飾之咎此一過字須當看易/說
 合訂刪補大易集義粹言卷二十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