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R1a0139 合訂刪補大易集義粹言-清-納喇性德 (master)


[018-1a]
欽定四庫全書
 合訂刪補大易集義粹言卷十六
          頭等侍衛納喇性德編
坤下/乾上
 伊川先生曰否序卦泰者通也物不可以終通故受
 之以否夫物理往來通泰之極則必否否所以次泰
 也為卦天上地下天地相交隂陽和暢則為泰天處
 上地處下是天地隔絶不相交通所以為否也易/傳
[018-1b]
  兼山郭氏曰大道之行也天下為公故君子得以
  為君子小人不肯為小人君子則事事詘身而行
  道者有之矣小人則事事至於詘道而信身亦敢
  為也况乎天地不交否非惟敢詘道而信身又將
  惡直醜正協比䜛言以䧟人者多矣詩云為鬼為
  蜮則不可得有靦面目視人㒺極是也故孔子稱
  商有三仁焉微子去之箕子為之奴比干諫而死
  然有貴戚之卿異姓之卿方其自靖人自獻于先
[018-2a]
  王固有不可去之者而儉徳辟難發於早辯與踈
  且逺者言也孟子曰我无官守我无言責也則吾
  進退豈不綽綽然有餘裕哉故醴酒不設穆生去
  之曰國人將鉗我於都市若必見否之已然而後
  避之不亦晚乎易/說
否之匪人不利君子貞大往小來
 伊川先生曰天地交而萬物生於中然後三才備人
 為最靈故為萬物之首凡生天地之中者皆人道也
[018-2b]
 天地不交則不生萬物是无人道故曰匪人謂非人
 道也消長闔闢相因而不息泰極則復否終則傾无
 常而不變之理人道豈能无也既否則泰矣 夫上
 下交通剛柔和會君子之道也否則反是是故不利
 君子貞君子正道否塞不行也大往小來陽往而隂
 來也小人道長君子道消之象故為否也並易/傳
彖曰否之匪人不利君子貞大往小來則是天地不交
而萬物不通也上下不交而天下无邦也内隂而外陽
[018-3a]
内柔而外剛内小人而外君子小人道長君子道消也
 伊川先生曰夫天地之氣不交則萬物无生成之理
 上下之義不交則天下无邦國之道建邦國所以為
 治也上施政以治民民戴君而從命上下相交所以
 治安也今上下不交是天下无邦國之道也隂柔在
 内陽剛在外君子往居于外小人來處于内小人道
 長君子道消之時也易/傳 嘉仲問否之匪人曰泰之
 時天地交泰而萬物生凡生于天地之間者皆人道
[018-3b]
 也至否之時天地不交萬物不生无人道矣故曰否
 之匪人唐棣/所編
 横渠先生曰葢言上下不交便天下无邦有邦而與
 无邦同以不成國體也在天下他國皆无道只一邦
 治亦不可言天下无道須是都不治然後是天下无
 道也於否之時則天下无邦也古之人一邦不治别
 之一邦直至天下皆无邦可之則止有隠耳无道而
 隠則惟是有朋友之樂而已子欲居九夷未敢必天
[018-4a]
 下之无邦或夷狄有道於今海上之國儘有仁厚之
 治者易/説
  藍田吕氏曰否閉塞而不交也否之匪人不利君
  子貞言否閉之世非其人者惡直醜正不利乎君
  子之守正上下不交則君臣異體不可以為國
  廣平游氏曰比之匪人言所比非其人也否之匪
  人言致否之因也君臣上下在朝者非其人則將
  引天下之叨懫姦回萃於朝此所以致否也羣小
[018-4b]
  在上而衆邪逞故不利君子貞當是時非有大人
  之質則處否而未必亨非有大人之才一有/則字不足
  以休否伊尹五就桀而當時羣小不能害焉非體
  道忘我孰足以與此以顔子之賢遊于人間世仲
  尼猶以心齋告之則為君子類者處否之時正當
  全身逺害而已 有國家一无/家字之道君臣而已傳
  曰不有君子其能國乎葢惟君子在朝然後君臣
  各得其道上下合志而天下之情通此國之所以
[018-5a]
  立也如君不君臣不臣則天下无邦矣猶之父不
  父子不子則无家矣无邦者其道亡也並易/説
  龜山楊氏曰文明以健中正而應君子貞也唯君
  子為能通天下之志豈小人之利乎易/説
  兼山郭氏曰天不人不因人不天不成古語曰天
  人合發萬變定機乃知天人之道率與時㑹故曰
  否之匪人也堯之命舜曰天之厯數在爾躬舜亦
  以命禹二者天之革命也天地革而四時成湯武
[018-5b]
  革命順乎天而應乎人亦天之革命也然則一則
  為揖遜一則為干戈是之謂天人之合也故否之
  匪人舉其大者言之耳是以天地不交在時則否
  塞而成冬在道則不通而成否生生之道絶凡泰
  之所宜舉與此相反矣易之辭舉天地為萬物言
  也舉上下為人道言也至於天下无邦人道絶矣
  易/說
  白雲郭氏曰否閉也塞也天地閉塞而不通人道
[018-6a]
  何從而立乎故否之時非人道也人道配天地而
  言聖人之道是也聖人之道絶故曰否是知城復
  于隍亦有未絶者存為否之始而未否也不利君
  子貞者非不利於固守己道葢不利於固禄位也
  故象言不可榮以禄而初六言君子貞吉亨也大
  徃小來皆反泰之道也天下所以為邦者以有君
  臣父子人倫之道上下不交則人倫之道絶謂之
  无邦可也此之謂匪人矣匪人猶曰无道也易/說
[018-6b]
  漢上朱氏曰天地相交是生萬物其卦為泰人於
  其中為天地萬物之主觀之人則天地相交萬物
  咸備故三偶在上三竒在下鼻口居天地之中交
  泰也天地當交而否之匪人道也聖人位乎兩間
  以立人道否之則人道絶矣故曰否之匪人泰初
  三四上得位二五以正相易正者衆君子多也否
  初三四上不正二五獨正正者少不正者衆小人
  多也泰多君子否多小人豈天降之才有殊哉否
[018-7a]
  時君子消小人長自中人以下化之為不正雖有
  君子寡徒少偶難乎免於衰世於是有善人載尸
  哲人之愚括囊无咎无譽故曰不利君子貞大者
  自内而往小者自外而來乾坤不交震反成艮艮
  者萬物之終也故曰萬物不通也坤在上為邦在
  下為邑治天下之道自庶人逹于大夫大夫達於
  諸侯諸侯逹于天子上下不交坤反于下則民困
  而主不恤下怨而上不知俗已敗而政不修雖有
[018-7b]
  邦國内外塞矣故曰天下无邦也以氣言之内隂
  而外陽乾闔而坤也以形言之内柔而外剛氣反
  而死也一隂自姤長而為遯為否小人之道日長
  君子之道日消其禍至於空國而无君子極坤疑
  乾君臣相傷故聖人於此終言之易/傳
象曰天地不交否君子以儉徳辟難不可榮以禄
 伊川先生曰天地不相交通故為否否塞之時君子
 道消當觀否塞之象而以儉損之徳避免禍難不可
[018-8a]
 榮居禄位也否者小人得志之時君子居顯榮之地
 禍患必及其身故冝晦處窮約也易/傳
  龜山楊氏曰方小人不利君子貞之時惟約己自
  晦乃可以避難也易/說 當儉徳辟難之時而榮以
  禄非枉道從之其可得乎是足恥也語/解
  兼山郭氏曰禮曰嵗凶年榖不登君膳不祭肺馬
  不食榖馳道不除祭事不縣大夫不食粱士飲酒
  不樂其殺禮也如此况儉徳辟難之時乎孔子曰
[018-8b]
  邦有道貧且賤焉恥也邦无道富且貴焉恥也况
  否之時榮以禄乎易/說
  白雲郭氏曰先人曰大道之行也天下為公故君
  子得以為君子小人不肯為小人君子則事事屈
  身而行道者有之小人事事屈道而信身无不為
  也况否之時小人非惟屈道信身又將惡直醜正
  協比讒言以害君子者多矣詩云為鬼為蜮則不
  可得有靦面目視人㒺極是也孔子稱商有三仁
[018-9a]
  焉微子去之箕子為之奴比干諫而死方其自靖
  人自獻于先王固有不可去之者而儉徳辟難發
  於早辯與踈且逺者言也孟子曰我无官守我无
  言責也則吾進退豈不綽綽然有餘裕哉故醴酒
  不設穆生去之曰國人將鉗我於都市若必見否
  之已然而後避之不亦晚乎雍曰禮言嵗凶年榖
  不登君膳不祭肺馬不食榖馳道不除祭事不縣
  凶年尚殺禮如此况否之時乎此君子所以儉徳
[018-9b]
  辟難不可榮以禄也以无難言之邦无道榖為恥
  况有難之時乎故直曰不可也太公伯夷之避紂
  是也夫君子小人之際患亦多乎君子雖未甞有
  意於害小人而小人嘗忍於害君子何哉葢方泰
  之時君子彚進以小人亂邦必不容於其間不過
  逺而勿用也小人得志則以君子為害己者必欲
  窮其䧟害務快私忿誅絶之而後已為之君子者
  可不避哉漢之黨錮雖有以致之在黨人未為无
[018-10a]
  罪然小人忍於誅戮一至是耶易/說
  漢上朱氏曰天地不交上下否塞也泰坤吝嗇儉
  也兊澤險難也震蕃鮮榮也否反泰乃有君子當
  天地不交之時以儉徳辟難不食而遯去雖有厚
  禄不可榮之之象易/傳
  新安朱氏曰收斂其徳不形於外以辟小人之難
  人不得以禄位榮之本/義
初六拔茅茹以其彚貞吉亨象曰拔茅貞吉志在君也
[018-10b]
 伊川先生曰泰與否皆取茅為象者以羣陽羣隂同
 在下有牽連之象也泰之時則以同征為吉否之時
 則以同貞為亨始以内小人外君子為否之義復以
 初六否而在下為君子之道易隨時取義變動无常
 否之時在下者君子也否之三隂上皆有應在否隔
 之時隔絶不相通故无應義初六能與其類貞固其
 節則處否之吉而其道之亨也當否而能進者小人
 也君子則伸道免禍而已君子進退未嘗不與其類
[018-11a]
 同也 爻以六自守于下明君子處下一作/否之道象
 復推明以盡君子之心君子固守其節以處下者非
 樂于不進獨善也以其道方否不可進故安之耳心
 固未甞不在天下也其志常在得君而進以康濟天
 下故曰志在君也並易/傳
 横渠先生曰柔順處下居否以静者也能以類正吉
 而必亨不事苟合志在得主者歟易/說
  藍田吕氏曰否閉之世上雖不交乎下下不可以
[018-11b]
  不係乎上以柔居下臣之分也上下不交共以聽
  命有死靡他臣之正也引類守正以保其身時雖
  不泰其道亨矣故天下有道以道狥身天下无道
  以身狥道困而不失其所亨其亨由是也
  龜山楊氏曰泰之三陽否之三隂皆有應於上故
  皆有拔茅連茹之象居否之初雖上下不交而否
  猶未極也世雖否矣君子葢未甞一日忘天下而
  志不在君也上有悔禍願治之誠心則亦如是茅
[018-12a]
  連茹而出矣孔子當衰周之際佛肸以中牟叛召
  之猶欲往焉夫豈為利哉志在君故也然而卒不
  往者要之不失正而已孟子千里而見王是其欲
  也不遇故去豈其所欲哉然猶三宿而後出晝又
  曰予豈舍王哉則其志可知矣此聖賢所以處否
  之道而吉亨也易/說
  兼山郭氏曰初六先大夫有言居廟堂則憂其民
  處江湖則憂其君葢泰言志在外否言志在君之
[018-12b]
  意也或引考槃之詩誤矣易/說
  白雲郭氏曰先人曰先大夫有言曰居廟堂之髙
  則憂其民處江湖之逺則憂其君葢泰言志在外
  否言志在君之意也雍曰君子當否之時有止无
  進固守且吉而道不廢於自亨也亨如顔氏之樂
  是也卦象以内為小人而爻以初為君子伊川所
  謂隨時取義變動无常也志在君者君子儉徳辟
  難豈忘君者哉如伊尹樂堯舜之道其愛君至矣
[018-13a]
  君臣之義如之何其廢之故荷蓧之徒聖人无取
  焉易/說
  漢上朱氏曰初六自下引九四以退有艮㢲九四
  應初㢲成震艮為手拔也㢲為白震為蕃鮮上柔
  下剛而潔白者茅也茹九四之剛也三陽同類以
  其彚也四應初正也能與其類退而守正得處否
  之吉身雖退伏其道亨矣五為君四近君志中也
  屈伸進退相為用也君子之退以小人得志故安
[018-13b]
  于下以俟其復未嘗一日忘君也君子所以屈而
  能伸退而能進此否所以為泰之本歟故曰拔茅
  貞吉志在君也易/傳
  新安朱氏曰三隂在下當否之時小人連類而進
  之象而初之惡則未形也故戒其貞則吉而亨葢
  能如是則變而為君子矣小人而變為君子則能
  以愛君為念而不計其私矣本/義 問初六拔茅茹
  以其彚貞吉亨葢三隂在下各以類進然惡未形
[018-14a]
  故戒其能正則吉而亨葢能正則變為君子矣程
  易作君子在下說云當否之時君子在下以正自
  守如何先生曰程氏亦作君子之象說某覺得牽
  强不是此意語/録
六二包承小人吉大人否亨象曰大人否亨不亂羣也
 伊川先生曰六二其質則隂柔其居則中正以隂柔
 小人而言則方否於下志所包畜者在承順乎上以
 求濟其否為身之利小人之吉也大人當否則以道
[018-14b]
 自處豈肯枉己屈道承順於上唯自守其否而已身
 之否乃其道之亨也或曰上下不交何所承乎曰正
 則否矣小人順上之心未嘗无也 大人於否之時
 守其正節不雜亂於小人之羣類身雖否而道之亨
 也故曰否亨不以道而身亨乃道之否也不云君子
 而云大人能如是則一无/則字其道大也並易/傳
 横渠先生曰處二隂之間上順下容衆不可異故其
 道否乃亨易/說
[018-15a]
  藍田吕氏曰六二上承下包柔順且中小人所以
  自容也大人居之迹同而志異故與小人羣而不
  亂然秉柔中之徳以道自處雖否不失其所亨
  廣平游氏曰否之六二下乗初六上承六三二隂
  皆小人之象二不包初則小人畜忿而䧟我矣不
  承三則小人依勢而藉我矣故曰包承小人吉此
  言君子一作/善士之居中守正者全身逺害當如是也
  若夫至中至正之大人則不然體道虚己以遊人
[018-15b]
  間或不言而飲人以和與人一无/人字並立而使人化
  葢嘗入獸不亂羣矣况於人羣乎故能處否而亨
  也若伊尹五就桀而羣凶不能以害之是也楊子
  以不離其羣為聖人葢知不亂羣之説也易/說
  龜山楊氏曰上下不交而小人道長極矣故包承
  之吉若子見南子是也其為言曰予所否者天厭
  之則其見南子也是豈得已哉此大人處否而亨
  之道也然非居中履正則堅白不足而磨湼之其
[018-16a]
  磷緇必矣又何吉之有夫居否之時揚己矜衆以
  自暴白昭昭如揭日月而行則其能不亂羣矣乎
  夫如是鮮不及矣此東漢之君子所以俱䧟於黨
  錮也惟陳寔獨免其庶幾乎易/說
  兼山郭氏曰六二柔順中正然以隂居下當否之
  時故有包有承有大人小人之象大人否亨非能
  亨否也處否而亨者也於此而不亂羣非大人孰
  能為之易/說
[018-16b]
  白雲郭氏曰大人與天地合徳其於含容固有餘
  矣然六二之包承則異於是葢枉己屈道以承媚
  於人小人固能之非大人之事也故大人否亨否
  者身之否而道則亨矣孔子曰獲罪於天无所禱
  也孟子曰臧氏之子焉能使予不遇哉大人之不
  能包承也如此不亂羣者如鷹鸇鳥雀必不可同
  羣伯夷不立於惡人之朝不與惡人言是也易/說
  漢上朱氏曰五包二二承之包承也順以承上小
[018-17a]
  人之正也六二在否之時得位在内小人也故曰
  小人吉九五中正在外包小人而容之雖包小人
  而亦不亂于小人之羣坤為亂三隂小人羣也包
  則和不亂羣則不流此大人處否而亨歟不曰君
  子者處否而亨非大人不能若同流合汚則否而
  已焉得亨天地相函隂陽相包否六二六三姤九
  三皆以陽包隂大者冝包小也易/傳
  新安朱氏曰隂柔而中正小人而能包容承順乎
[018-17b]
  君子之象小人之吉道也故占者小人如是則吉
  大人則當安守其否而後道亨葢不可以彼包承
  于我而自失其守也言不亂于小人之羣本/義 又
  曰包承也是包得許多承順厎意思 問横渠先
  生說易為君子謀不為小人謀葢自大極一判而
  來便已如是了曰論其極是如此然小人亦具此
  理只是他自反悖了君子治之不過即其固有者
  以正之而已易中亦有時而為小人謀如包承小
[018-18a]
  人吉大人否亨言小人當否之時能包承君子則
  吉但此雖為小人謀乃所以為君子謀也並語/録
六三包羞象曰包羞位不當也
 伊川先生曰三以隂柔不中不正而居否又切近于
 上非能守道安命窮斯濫矣極小人之情狀者也其
 所包畜謀慮邪濫无所不至可羞恥也 隂柔居否
 而不中不正所為可羞者處不當故也處不當位所
 為不以道也並易/傳
[018-18b]
 横渠先生曰處否而進履非其位非知恥者也易/說
  廣平游氏曰六三在下體之上位寖顯矣而當否
  之世不能去又以隂柔處之是可羞也世之寡廉
  鮮恥苟賤之士處顯位以播惡於衆而自不一作/不自
  知其醜者多矣六三與中正剛明者為鄰則見聞
  所漸亦知其可羞矣惟以資質隂柔不能行其所
  知至於忍恥而冐處故謂之包羞易/說
  龜山楊氏曰六三居非中正位不當也故包其羞
[018-19a]
  若子路愠見是也易/說
  白雲郭氏曰三居下體之上過中思變之時也泰
  之九三能艱貞以守之故无咎否之六三不能變
  以有為而輔休否之君尸禄素餐所謂包羞者也
  孔子曰邦無道榖恥也其六三之謂歟書言沈潛
  剛克六三包羞无剛也无剛而處三五同功之位
  故曰位不當也易/說
  漢上朱氏曰六三得時進而處上九四辭尊退居
[018-19b]
  於下見六三則包容之而六三始有處不當位之
  羞何以知其羞乎體㢲而自動是以知其羞也管
  仲謂齊侯恭而氣下言則徐見臣有慙色是也六
  二六三小人之致否者也君子與之力爭則否結
  而不解矣自古君子不忍於小人以及禍害者常
  多故易為君子謀必包容之使下者知所承上者
  知所愧庶幾有㤗之漸也三四相易㢲成離離為
  目羞愧之象也與恒九五或承之羞同易/傳
[018-20a]
  新安朱氏曰以隂居陽而不中正小人志于傷善
  而未能也故為包羞之象然以其未發故无凶咎
  之戒本/義
  東萊吕氏曰否六三曰包羞象曰包羞位不當也
  人无有不善所以包蓄邪濫至可羞恥者豈其本
  真也特所處之位不當而已位之一字當詳玩己/丑
  課/程
九四有命无咎疇離祉象曰有命无咎志行也
[018-20b]
 伊川先生曰四以陽剛健體居近君之位是有濟否
 之才而得髙位者也足以輔上濟否然當君道方否
 之時處逼近之地所惡在居功取忌而已若能使動
 必出于君命威柄一歸于上則无咎而其志行矣能
 使事皆出于君命則可以濟時之否其疇類皆附離
 其福祉離麗也君子道行則與其類同進以濟天下
 之否疇離祉也小人之進亦以其類同也 有君命
 則得无咎乃可以濟否其志得行也並易/傳
[018-21a]
 横渠先生曰居否之世以陽處隂有應于下故雖有
 所命无咎也易/說
  藍田吕氏曰上下不交命不行矣九四以陽居隂
  雖否之時獨有下交之志可以有命于下下必從
  之志行而无咎也疇誰也當否之時上下既不交
  則四與初亦不相應四有下交之志于下三隂无
  所偏係孰為應者必受其福故曰疇離祉
  龜山楊氏曰九四以乾健之才上承九五剛健中
[018-21b]
  正之君有可致之資居得致之位庶乎其可為也
  然否之為否以上下不交故也非上承下比一徳
  以相與而能反否而有為无是道也四雖有可致
  之資而處上下不交之時未必相與也故曰有命
  无咎疇離祉命謂君命也有命而後可以濟時之
  否而疇類皆離祉也東漢之衰嬖倖持權内小人
  而外君子至是而否極矣竇武何進倚元舅之親
  招集天下名儒碩徳共起而圖之冝若可為也然
[018-22a]
  而命不出於其君而下不應故與其疇類俱至於
  陷禍職此之由也後之處否者可不監之哉易/說
  白雲郭氏曰九四以剛健之才居近君之位可以
  輔其君以休否者也然臣道无成有終而已必君
  命之斯无過舉矣故有是臣有是命又非特无過
  而已其疇類亦將附麗而獲福也湯之命見於湯
  誓也又曰聿求元聖與之戮力則有命无咎之人
  伊尹是也武王之命見於㤗誓也又曰予小子既
[018-22b]
  獲仁人以遏亂略則有命无咎之人太公之徒是
  也湯誓曰予其大賚汝周書曰大賚于四海豈非
  疇離祉之謂歟嗚呼商周之民非伊吕則无休否
  之祉伊吕非湯武之命將老死於莘渭間尚何志
  行之有哉易/說
  漢上朱氏曰九四否道已革故於此言濟否之道
  四為朝廷五為君㢲為命疇類也祉福也九四剛
  而履位有濟否之才而近君能下君命於朝廷五
[018-23a]
  錫以六二之祉福則陽徳亨矣否可以濟矣人誰
  咎之哉四應初三應上君子之類附麗其祉以進
  九四之志行乎下矣五錫二成離離麗也志者中
  也荀諝謂志行乎羣隂也易傳曰君道方否據逼
  近之地所惡在居功取忌若動必出於君命威福
  一歸於上則无咎而其志行矣易/傳
  新安朱氏曰否過中矣將濟之時也九四以陽居
  隂不極其剛故其占為有命无咎而疇類三陽皆
[018-23b]
  獲其福也命謂天命本/義 否九四有命无咎疇離
  祉這裏是吉凶未判須是有命方得无咎故須得
  一箇幸會方能轉禍為福否本是隂長之卦九五
  休否上九傾否又自大故好葢隂之與陽自是不
  可相无者今以四時寒暑而論若无隂陽亦做事
  不成但以善惡及君子小人而論聖人直是要去
  盡了惡去盡了小人葢亦抑隂進陽之義某於坤
  卦曾略發此意今有一様人議論君子小人相對
[018-24a]
  小人不可大故去他若要盡去他則反激其禍且
  如舜湯舉臯陶伊尹不仁者逺所謂去小人非必
  盡滅其類只是君子道盛小人自化雖有些小无
  狀處亦不敢發出來豈必勦滅之乎 問九四有
  命无咎疇離祉三隂已過而陽得亨則否過中而
  將濟之時與㤗九三无平不陂无往不復相類先
  生曰泰九三時已有小人便是可畏如此故艱貞
  則无咎否下三爻君子尚畏它至九四即不畏之
[018-24b]
  矣故有有命疇離祉之象占也 否九四雖是陽
  爻猶未離乎否體只縁他是陽故可以有為然須
  有命方做得又曰有命是有箇機會方可以做占
  者便須是有箇築著磕著時節方做得事成方无
  咎 拔茅茹貞吉亨這是吉凶未判時若能於此
  改變時小人便會做君子君子小人只是箇正不
  正初六是那小人欲為惡而未發露之時到六二
  包承則已是打破頭面了然尚自承順那君子未
[018-25a]
  肯十分做小人在到六三便全做小人了所以包
  許多羞恥大凡小人做了罪惡心下也自不穏當
  此便是包羞之說 又曰包羞是有意傷害而未
  能之意他六二尚自包承到六三已是要害君子
  然做事不得所以包許多羞恥 又曰龜山以包
  承小人為一句言否之世當包承那小人如此却
  不成句龜山之意葢欲解說他從蔡京父子之失
  並語/録
[018-25b]
九五休否大人吉其亡其亡繋于苞桑象曰大人之吉
位正當也
 伊川先生曰五以陽剛中正之徳居尊一作/君位故能
 休息天下之否大人之吉也大人當位能以其道休
 息天下之否以循致于㤗猶未離于否也故有其亡
 之戒否既休息漸將反一作/及㤗不可便為安肆當深
 慮逺戒常虞否之復來曰其亡矣其亡矣其繋于苞
 桑謂為安固之道如維繋于苞桑也桑之為物其根
[018-26a]
 深固苞謂叢生者其固尤甚聖人之戒深矣漢王允
 唐李徳裕不知此戒所以致禍敗也繫辭曰危者安
 其位者也亡者保其存者也亂者有其治者也是故
 君子安而不忘危存而不忘亡治而不忘亂是以身
 安而國家可保也 有大人之徳而得至尊之正位
 故能休一有/息字天下之否是以吉也无其位則雖有其
 道將何為乎故聖人之位謂之大寳並易/傳
 横渠先生曰以亡為懼故能休其否 苞桑從下叢
[018-26b]
 生之桑叢生則其根牢書云厥草惟包如竹叢蘆葦
 之類河朔之桑多從根斬條取葉其生叢然並易/說
  藍田吕氏曰上下之志雖欲相交而上下之分不
  可亂也故君尊臣卑禮无與抗若否道然乃否之
  美者也天尊在上地卑處下九五居尊得位君臣
  之位正當在大人則吉非大人則驕亢者也君君
  臣臣尊卑明辨所以防微杜漸安固基本故曰其
  亡繫于苞桑也
[018-27a]
  龜山楊氏曰九五剛健中正有休否之才而履尊
  位大人之吉也否方休矣而安其位而忘其危保
  其存而忘其亡有其治而忘其亂則三者隨至矣
  故曰其亡其亡繫于苞桑言不忘亡則存乃可保
  也苞桑叢生也繫于苞桑言存之固也唐之穆宗
  承章武恢復之餘而蕭侁遽獻太平銷兵之䇿而
  河朔亂失此之謂也易/說
  兼山郭氏曰莊子曰休休焉則平易矣故休休有
[018-27b]
  優游平易之意方否之將窮大者既往而九五猶
  得尊位大中以臨其下可以休否者也然否猶未
  傾三隂彚進敢安而忘危治而忘亂雖優游平易
  之意可存而恐懼怵惕之心未怠也夫然後知生
  於憂患死於安樂可也易/說
  白雲郭氏曰九五以剛中之才而居尊位為休否
  之主湯武是也商書徯予后后來其蘇 此湯之
  休否也周書曰一戎衣天下大定此武王之休否
[018-28a]
  也湯武休否大人吉也其亡其亡存不忘亡也繋
  于苞桑則為悠久无疆之道也聖人之意葢亦深
  矣湯之書曰慄慄危懼若將隕於深淵仲虺又為
  之誥曰慎厥終惟其始此湯其亡苞桑之義也武
  王之書曰乃偃武修文歸馬于華山之陽放牛于
  桃林之野示天下弗服召公又訓于王曰為山九
  仭功虧一簣此武王其亡苞桑之義也位正當者
  有其徳而有其位也易於否稱大人而㤗不言者
[018-28b]
  則知泰之九二否之九五皆得乾二五大人之道
  可互見也易/說
  漢上朱氏曰休息也九四否道已革九五息否之
  時二五相易隂息乎五故曰休否言九五之動也
  大人居尊位正也中正而健徳當乎位也位者聖人之
  大寳雖有其徳无其位不可也有其位无其時不可也
  息天下之否者其唯有其位有其徳又有其時乎
  故曰大人之吉位正當也言九五之不動也然未
[018-29a]
  離乎否也故又戒之九五不動不能與二相易則
  安其位者也保其存者也有其治者也安其位者
  必危保其存者必亡有其治者必亂故曰其亡其
  亡此又因九五不動以明戒也苞桑其葉叢生者
  也㢲為木上𤣥下黄三陽積美而根于坤土其坤
  深固苞桑也㢲為繩繋也維也慮其危亡且亂當
  繫之維之使其根深固以防否之復故曰繫于苞
  桑如是則大人吉非位正徳當能无凶乎易傳曰
[018-29b]
  漢之王允唐之李徳裕不知此所以致禍敗也易/傳
  新安朱氏曰陽剛中正以居尊位能休時之否大
  人之事也故此爻之占大人遇之則吉然人當戒
  懼如繫辭傳所云也本/義 問九五其亡其亡繫于
  苞桑如何先生曰有戒懼危亡之心則便有苞桑
  繫固之象葢能戒懼危亡則如繫于苞桑堅固不
  拔矣如此說則象占乃有收殺非是其亡其亡而
  又繫於苞桑也 九五以陽剛得位可以休息天
[018-30a]
  下之否然須常存得危亡之心方有苞桑之固不
  知聖人於否泰只管說包字是如何必是於象上
  如何取其義今曉他不得只得說箇堅固之義並/語
  録/
上九傾否先否後喜象曰否終則傾何可長也
 伊川先生曰上九否之終也物理極而必反故泰極
 則否否極則泰上九否既極矣故否道傾覆而變也
 先極否也後傾喜也否傾則泰矣後喜也 否終則
[018-30b]
 必傾豈有長否之理極而必反理之常也然反危為
 安易亂為治必有剛陽之才而後能也故否之上九
 則能傾否屯之上六則不能變屯也並易/傳
  藍田吕氏曰上九髙極必顛故曰傾否否極必通
  故先否後喜
  龜山楊氏曰上九處否之極先否也否終而傾後
  喜也否泰之往復理之必至又何可長也然居否
  之終苟无剛健之才則欲傾否亦難矣上九有剛
[018-31a]
  健之才者也與屯之上六不能亨屯異矣易/說
  白雲郭氏曰志行於四否休於五上九之傾宜矣
  滿而傾覆自然之理也且處泰而泰則終否處否
  而否則終泰先否者乃所以為後喜之道故曰何
  可長也易/說
  漢上朱氏曰上九否之終天運極矣人情厭矣君
  子動于上六三應于下否毁兊成如决積水而傾
  之莫之能禦也始也否塞先否也終也傾否後喜
[018-31b]
  也兊為說隂陽得位為喜㢲為長理極必反否終
  則傾何可長也易傳曰反危為安易亂為治必有
  剛陽之才故否之上九則能傾否屯之上六不能
  變屯易/傳
  五峯胡氏曰否終則傾言否之不可長久也
  新安朱氏曰以陽剛居否極能傾時之否者也其
  占為先否後喜本/義 九四則否已過中上三爻是
  說君子言君子有天命而无咎大抵易為君子謀
[018-32a]
  且如否内三爻是小人得志時然不大會做得事
  初則如此二又如此三雖做得些箇也不濟事到
  四則聖人便說他那君子得時否漸次反泰底道
  理五之苞桑繫辭中說得條暢盡之矣上九之傾
  否到這裏便傾了否做泰語/録
 
 
 
[018-32b]
 
 
 
 
 
 
 
 合訂刪補大易集義粹言卷十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