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R1a0139 合訂刪補大易集義粹言-清-納喇性德 (master)


[074-1a]
欽定四庫全書
 合訂刪補大易集義粹言卷七十二
          頭等侍衞納喇性徳編
子曰易其至矣乎夫易聖人所以崇徳而廣業也知崇
禮卑崇效天卑法地天地設位而易行乎其中矣成性
存存道義之門
 明道先生曰易不只是這一部書是易之道也不要
 將易又是一箇事即事盡天理便是易也 成性存
[074-1b]
 存道義之門亦是萬物各有成性存存亦是生生不
 已之意天只是以生為道並吕與叔/東見錄 且喚做中若
 以四方之中為中則四邊无中乎若以中外之中為
 中則外面无中乎如生生之謂易天地設位而易行
 乎其中豈可只以今之易書為易乎中者且謂之中
 不可捉一箇中來為中 成性存存便是道義之門
 並劉/絢錄 天位乎上地位乎下中无人則无以見天地
 書曰惟天地萬物父母惟人萬物之靈易曰天地設
[074-2a]
 位而易行乎其中 天地設位而易行其中何不言
 人行其中蓋人亦物也若言神行乎其中則人只於
 鬼神上求矣若言理言誠亦可也而特言易者欲使
 人黙識而自得之也並劉絢/師訓
 伊川先生曰易之道其至矣乎聖人以易之道崇大
 其徳業也知則崇髙禮則卑下髙卑順理合天地之
 道也髙卑之位設則易在其中矣斯理也成之在人
 則為性成之者/性也人心存乎此理之所存乃道義之門
[074-2b]
 也經/說 崇底便是知卑底便是禮游氏/拾遺 天地設位
 而易行乎其中只是敬也敬則无間斷體物而不可
 遺者誠敬而已矣不誠則无物也詩曰維天之命於
 穆不已於乎不顯文王之徳之純純則不已純則无
 間斷矣 天地只是設位易行乎其中者神也 成
 性存存道義之門道无體義有方也並劉絢/師訓
 横渠先生曰崇天也形而上也通晝夜之道而知其
 知崇矣知及之而不以禮性之非已有也故知禮成
[074-3a]
 性而道出如天地位而易行天地位定而易行其中
 知禮成而道義出夫易聖人所以崇徳廣業以知為
 徳以禮為業也蓋知崇則徳業崇矣此論易書之道
 而聖人亦以教人天地設位而易行乎其中比下文
 成性存存道義之門而言也天地設位故易行乎其
 中知禮成性則道義自此而出也道義之門者由仁
 義行也聖人亦必知禮成性然後道義從此出譬之
 天地設位則造化行乎其中知則務崇禮則惟欲乎
[074-3b]
 卑成性須是知禮存存則是長存知禮亦如天地設
 位 非知徳不崇非禮業不廣 知崇禮卑叩其兩
 端而竭也崇既效天卑必法地 何以致不息成性
 則不息誠成也誠為能成性也仁人孝子所以成身
 栁下惠不息其和也伯夷不息其清也於清和以成
 其性故亦得為聖人也然清和猶是一端不得完正
 不若知禮以成性即道義從此出 智極其髙故效
 天禮著實處故法地人必禮以立失禮則孰為道天
[074-4a]
 地設位而易行乎其中成性存存道義之門得知禮
 以成性性乃存然後道義從此出 學不能自信而
 明者患在不勉耳當守道不回如川之流源泉混混
 不舍晝夜无復回却則自明自得之也易曰繼之者
 善也惟能相繼而不已者道之善也至於成性則不
 勉而中不思而得從容中道矣易曰成性存存道義
 之門並易/說
  龜山楊氏曰道之峻極於天道之至也无體以範
[074-4b]
  圍之則蕩而无止而天地之化或過矣禮儀三百
  威儀三千所以體道而範圍之也故曰茍不至徳
  至道不凝焉所謂至徳者禮其是乎夫禮天所秩
  也先王之禮述天理而已後世或以為忠信之薄
  或以為偽或以為戲事皆不知天者也故曰待其
  人而後行蓋道非禮不止禮非道不行二者常相
  資也茍非其人而梏於儀章器數之末則愚不肖
  者之不及也尚何至道之凝哉易曰知崇禮卑崇
[074-5a]
  效天卑法地天地設位而易行乎其中矣此之謂
  也中庸/解
  和靖尹氏曰薛收問聖人與天地如何子曰天生
  之地長之聖人成之故天地立而易行乎其中矣
  文/集
  白雲郭氏曰前言易與乾坤之義故此復嘆美易
  之至而言聖人用其道以崇徳廣業也崇徳故徳
  盛廣業故業大盛徳大業非用易之道則不能至
[074-5b]
  故聖人先嘆美易之至而後言法效也至謂前所
  言易與乾坤之事也 易之廣大備於天地之間
  故舉天下之事莫不皆有易之道凡具天地之象
  者易已在其中矣故聖人无適而不用易非獨崇
  徳廣業而已也且知以崇髙而後明禮以卑遜而
  後恭知崇禮卑宜无與於易矣然崇者天之道卑
  者地之徳知崇效天禮卑法地則天地之位已設
  矣天地之位已設則易已行乎知禮之中此聖人
[074-6a]
  所以大而徳業小而言行至於天地人鬼之變化
  无適而不用易者此也惟成之以性存存不忘則
  脩身齊家治國平天下其道義之要皆由此塗出
  故易為道義之門也法乾坤簡易以崇徳廣業特
  其大者耳故此又言知崇禮卑以見其小者也並/易
  說/
  漢上朱氏曰將以崇徳故知崇將以廣業故禮卑
  崇上達易自下升也卑无不至易徧體也通乎晝
[074-6b]
  夜之道而知可謂知崇矣知崇則徳崇曲成萬物
  而不遺可謂禮卑矣禮卑則業廣知崇效天禮卑
  法地徳崇業廣則上下與天地同流易者天地之
  用也尊卑有定天地設位六爻上下升降而易行
  乎其中矣成性者存其所存則天地位天地位則
  道義出道義者用也故曰一隂一陽之謂道又曰
  道有變動又曰精義入神以致用夫萬物皆備於
  我而存其所存者何也去人欲而天理存也易/傳
[074-7a]
  新安朱氏曰十翼皆夫子所作不應自著子曰字
  疑皆後人所加也窮理則知崇如天而徳崇循理
  則禮卑如地而業廣此其取類又以清濁言也
  天地設位而變化行猶知禮存性而道義出也成
  性本成之性也存存謂存而又存不已之意也並/本
  義/ 知崇禮卑知是知處禮是行處知儘要髙行
  却自近起 知識貴乎髙明踐履貴乎著實知既
  髙明須放低著實做去 學只是知與禮他這意
[074-7b]
  思却好禮便細密中庸致廣大盡精微等語皆只
  是說知禮 禮極是卑底物事如地相似无有出
  其下者看甚麽物事他盡載了縱穿地數十丈深
  亦只在地之上无緣更有卑於地者也知却要極
  其髙明而禮則要極於卑順如禮儀三百威儀三
  千纎悉委曲无非至卑之事又曰知崇者徳之所
  以崇禮卑者業之所以廣蓋禮纔有些不到處這
  便有所欠闕業便不廣矣惟極卑无所欠闕所以
[074-8a]
  廣 知崇禮卑這是兩截知崇是智識超邁禮卑
  是須就切實處行若知不髙則識見淺陋若履不
  切則所行不實知識髙便是象天所行實便是法
  地識見髙於上所行實於下中間便生生而不窮
  故說易行乎其中成性存存道義之門大學所說
  格物致知是知崇之事所說誠意正心修身齊家
  治國平天下是禮卑之事 上文言知崇禮卑崇
  效天卑法地人崇其知須是如天之髙卑其禮須
[074-8b]
  如地之廣天地設位一句只是引起要說知崇禮
  卑人之知禮能如天地便能成其性存其存道義
  便自此出所謂道義便是易也成性存存不必専
  主聖人言 成性如名明徳如表徳相似天命都
  一般 或問成性存存是不忘其所存曰衆人多
  是說到聖人處方是性之成看來不如此成性只
  是一箇渾淪之性存而不失便是道義之門便是
  生生不已處 成性與成之者性也止爭些子不
[074-9a]
  同成之者性便從上說來言成這一箇物成性是
  說已成底性如成徳成說之成然亦只爭些子也
  如正心心正誠意意誠相似 成性存存道義之
  門只是此性萬善完具无有欠闕故曰成性成對
  虧而言成之者性則是成就處无非性猶曰誠斯
  立焉横渠伊川說成性似都就人為處說恐不如
  此横渠有習以成性底意思伊川則言成其性存
  其所存 知禮成性而道義出程子說成性謂是
[074-9b]
  萬物自有成性存存便是生生不已這是語錄中
  說此意却好及他解易却說成其性存其存又似
  不恁地前面說成性謂如成事成法之類是見成
  底性横渠說成性别且如堯舜性之是其性本渾
  成學者學之須是以知禮做也到得他成性處道
  義出謂這裏流行道體也義用也又曰性是自家
  所以得於天底道義是衆人公共底 知崇禮卑
  則性自存横渠之說非是如云性未成則善惡混
[074-10a]
  當亹亹而繼之以善云云又云纎惡必除善斯成
  性矣皆是此病知禮成性則道義出先生本義中
  引此而改成為存又曰横渠言成性猶孟子云踐
  形此說不是夫性是本然已成之性豈待習而後
  成邪他從上文繼之者善也成之者性也便是如
  此說來與孔子之意不相似 横渠知崇天也一
  段言知識髙明如天形而上指此理通乎晝夜而
  知通猶兼也兼隂陽晝夜之道而知知晝而不知
[074-10b]
  夜知夜而不知晝則知皆未盡也合知禮而成性
  則道義出矣知禮行處也 問横渠知禮成性之
  說曰横渠說成性謂是渾成底性知禮成性如習
  與性成之意同又問不以禮性之曰如堯舜性之
  相似但他言語艱意是如此並語/錄
  東萊吕氏曰只是一箇敬字隨大小都用得正容
  色整衣冠就此推而上之即易行乎其中矣麗澤/論說
   右第七章
[074-11a]
聖人有以見天下之賾而擬諸其形容象其物宜是故
謂之象聖人有以見天下之動而觀其會通以行其典
禮繫辭焉以斷其吉凶是故謂之爻言天下之至賾而
不可惡也言天下之至動而不可亂也擬之而後言議
之而後動擬議以成其變化
 濂溪先生曰至誠則動動則變變則化故曰擬之而
 後言議之而後動擬議以成其變化通/書
 伊川先生曰賾深逺也聖人見天下深逺之事而比
[074-11b]
 擬其形容體象其事類故謂之象天下之動无窮也
 故觀其會通會通綱要也乃以行其典禮典禮法度
 也物之則也繫之辭以斷其吉凶者爻也言天下之
 深逺難知也而理之所有不可厭也言天下之動无
 窮也而物有其方不可紊也擬度而設其辭商議以
 察其動擬議以成其變化也變化爻之時義擬議議
 而言之也舉鳴鶴在隂以下七爻擬議而言者也餘
 爻皆然也經/說
[074-12a]
 横渠先生曰易語天地隂陽情偽至隠賾而不可惡
 也諸子馳騁說辭窮髙極幽而知徳者厭其言故言
 為非艱使君子樂取之為貴 易之為書有君子小
 人之雜道有隂陽爻有吉凶之戒使人先事決疑避
 凶就吉 凡一言動是非可不可隨之而生所以要
 愼言動擬之而後言議之而後動不越求是而已
 自此以下皆著爻象之辭所以成變化之道擬議以
 教人也凡有一迹出則便有无限人議論處至如天
[074-12b]
 之生物亦甚有不齊處然天則无心不恤此所以要
 慎易曰擬之而後言議之而後動只是要求是也並/易
 說/
  龜山楊氏曰或問邵堯夫云誰信畫前元有易自
  從刪後更无詩畫前有易何以見荅曰畫前有易
  其理甚㣲然即用孔子之已𤼵明者言之未有畫
  前蓋可見也如云神農氏之耒耜蓋取諸益日中
  為市蓋取諸噬嗑黄帝堯舜之舟楫蓋取諸渙服
[074-13a]
  牛乘馬蓋取諸隨益噬嗑渙隨重卦也當神農黄
  帝堯舜之時重卦未畫此理已具聖人有以見天
  下之賾故通變以宜民而易之道得矣然則非畫
  前元有易乎京師/語錄 又曰形容者乾為圜坤為大
  輿之類是也物宜者若乾稱龍坤稱牝馬之類是
  也會/通 已上二條補
  白雲郭氏曰此章明擬議爻象之道至盜之招也
  而終且賾者天下之至隠不可得而見也聖人或
[074-13b]
  擬其形容或象其物宜易於是乎有象矣天下之
  動變所由生觀時會通以行典禮則爻之動為觀
  時之要也繫之以辭斷其吉凶則爻之辭吉凶之
  證也謂之爻者如此二者蓋作易聖人立爻象之
  初意也象為天下之至賾勿遂惡其賾而忽之也
  爻為天下之至動蓋因時有宜而不可亂也所以
  然者君子於一言一動必以爻象擬議之而後能
  成變化之道則所樂而玩者極其至矣上言聖人
[074-14a]
  立爻象之本意下言君子擬議爻象而後言動亦
  猶前言聖人設卦觀象終之以君子觀象玩辭之
  說也能明此故知爻象之用是以君子玩易必擬
  其象而議其辭可也易/說
  漢上朱氏曰王昭素合初六藉用白茅通為一章
  今從昭素天下之至賾者理也天下之至動者時
  也畫卦以明理而卦有變生爻以明時而爻有動
  擬諸其形容者剛柔有體象其物宜者百物不廢
[074-14b]
  是故謂之象會通者亨也典禮者大猷也觀時之
  會否者既通則斟酌大猷損益而行之所以嘉其
  亨之會也又繫辭以斷其吉凶知用各有時時不
  可失是故謂之爻如顛趾出否豕塗鬼車言天下
  之至賾也然象其物之所宜雖至賾而不可惡也
  如升降上下反復相變言天下之至動也然斷之
  以吉凶雖至動而不可亂也言者尚其辭故擬之
  而後言則无妄言動者尚其變故議之而後動則
[074-15a]
  无妄動擬議以成其變化則語黙動靜皆中於道
  易言變化者四曰天地變化者乾坤變化也曰乾
  道變化者乾之變化也曰剛柔相推而生變化者
  爻象之變化也曰擬議以成其變化者言行之變
  化也或語或黙或出或處變化也爻象之變化象
  天地故曰天地變化聖人效之言行之變化體易
  也自此以下舉諸爻以明擬議以成其變化者
  如是易/傳 又曰聖人有以見天下之賾而擬諸其
[074-15b]
  形容象其物宜是故謂之象有卦之象焉有爻之
  象焉彖也者言乎其象者也言卦之象也爻象動
  乎内言爻之象也方設卦變爻之時其象已具乎
  卦爻之中叢/說
  新安朱氏曰賾雜亂也象卦之象如說卦所列者
   會謂理之所聚而不可遺處通謂理之可行而
  无所礙處如庖丁解牛會則其族而通則其虚也
   惡猶厭也觀象玩辭觀變玩占而法行之此下
[074-16a]
  七爻則其例也並本/義 賾字在說文曰雜亂也古
  无此字只是嘖字今從賾 賾與左傳嘖有煩言
  之嘖同那箇從口這箇從臣是箇口裏說話多雜
  亂底意思所以下面說不可惡若喚做好字不應
  說箇可惡字也探賾索隠若與人說話時也須聴
  他雜亂說將出來底方可索他那隠底 見天下
  之賾正是說畫卦之初聖人見隂陽變化便畫出
  一畫有一箇象只管生去自不同六十四卦各是
[074-16b]
  一様更生到千以上卦亦自各一様 擬諸其形
  容未便是說那水火風雷之形容方擬這卦看是
  甚形容始去象那物之宜而名之一陽在二隂之
  下則象以雷一隂在二陽之下則象以風擬是比
  度之意 問擬諸其形容者比度隂陽之形容蓋
  聖人見隂陽變化雜亂於是比度其形容而象其
  物宜是故謂之象曰也是如此嘗得郭子和書云
  其先人云不獨是天地風雷水火山澤謂之象只
[074-17a]
  是畫卦便是象也說得好 問聖人有以見天下
  之賾而擬諸其形容象其物宜是故謂之象聖人
  有以見天下之動而觀其會通以行其典禮繫辭
  焉以斷其吉凶是故謂之爻曰象言卦也下截言
  爻也會通者觀衆理之會而擇其通者而行且如
  有一事關著許多道理也有父子之倫也有君臣
  之倫也有夫婦之倫若是父子重則就父子行將
  去而他有不暇計若君臣重則行君臣之義而他
[074-17b]
  不暇計若父子之恩重則便得身體髮膚受之父
  母不敢毁傷之義而委致其身之說不可行若君
  臣之義重則當委致其身而不敢毁傷之說不暇
  顧此之謂觀會通 問觀會通行其典禮是就會
  聚處尋一箇通路行將去否曰此是兩件會是觀
  衆理之會聚處如這一項君臣之道也有父子兄
  弟之道也有須是看得周徧始得通便是一箇通
  行底路都无窒礙典禮猶言常禮常法又曰禮便
[074-18a]
  節文升降揖遜是也但這箇禮字又說得闊凡事
  物之常理皆是 一卦之中自有會通六爻又自
  各有會通且如屯卦初九在卦之下未可以進為
  屯之義乾坤始交而遇險陷亦屯之義似草穿地
  而未申亦屯之義凡此數義皆是屯之會聚處若
  盤桓利居貞便是一箇合行底便是他通處也
  事理間若不於會處理會却只見得一偏便如何
  行得通須是於會處都理會其間却自有箇通處
[074-18b]
  便是脉理相似到得多處自然通貫得所以可行
  其典禮蓋會而不通便窒塞而不可行通而不會
  便不知許多曲直錯雜處 言天下之至賾而不
  可惡雖是雜亂聖人却於雜亂中見其不雜亂之
  理便與下句天下之至動而不可亂相對 雜亂
  處人易得厭惡然而這都是道理中合有底事自
  合理會故不可惡動亦是合有底然上面各自有
  道理故不可亂 天下之至動事若未動時不見
[074-19a]
  得道理是如何人平不語水平不流須是動方見
  得會通是會聚處典禮是借這般字來說觀他會
  通處却求箇道理來區處他所謂卦爻之動便是
  法象這箇故曰爻也者效天下之動者也動亦未
  說事之動只是事到面前自家一念之動要求處
  置他便是動 問擬之而後言議之而後動凡一
  言一動皆於易而擬議之否曰然 變化只就人
  事說擬議只是裁度自家言動使合此理變易以
[074-19b]
  從道之意如擬議得是便吉擬議未善則為凶矣
   這變化就人動作處說如下所舉七爻皆變化
  也並語/錄 會以理之所聚而言通以事之所宜而
  言其實一也荅方士/録書
  東萊吕氏曰爻象皆卦畫之義疏也伏羲文王既
  是始作无所祖述不得不簡夫子後始有解經夫
  子象辭多是拈掇出來恐學者看偏了如含章可
  貞以時𤼵也拔茅貞吉志在君也之類易/說
[074-20a]
鳴鶴在隂其子和之我有好爵吾與爾靡之子曰君子
居其室出其言善則千里之外應之况其邇者乎居其
室出其言不善則千里之外違之况其邇者乎言出乎
身加乎民行𤼵乎邇見乎逺言行君子之樞機樞機之
𤼵榮辱之主也言行君子之所以動天地也可不慎乎
同人先號咷而後笑子曰君子之道或出或處或黙或
語二人同心其利斷金同心之言其臭如蘭
 伊川先生曰有孚於中物无不應誠同故也至誠无
[074-20b]
 逺近幽深之間故繫辭云善則千里之外應之不善
 則千里之外違之誠通也至誠感通之理知道者為
 能識之 中誠所通出處語黙无不同天下莫能間
 也同者一也一不可分分乃二也一可以通金石冒
 水火无所不能入故云其利斷金其理至微故聖人
 贊之曰同心之言其臭如蘭謂其言意味深長也並/易
 傳/
 横渠先生曰君子自知自信了然不惑又於出處語
[074-21a]
 黙之際獲與人同則其志決然利可斷金惟仁者能
 聽盡言己不欲為善則己茍欲為善惟恐人之不言
 二人同心其利斷金夫一人固自明矣又有一人言
 而同心其為利也知金鐵之可斷 義理必至於出
 處語黙之不可易如此其同也已固自信又得一人
 與之同故利可斷金並易/說
  龜山楊氏曰明則誠矣未有誠而不動動而不變
  也鳴鶴在隂其子和之非動乎曲能有誠誠在一
[074-21b]
  曲也明則誠矣无物不誠也中庸/解 褚遂良修起
  居注唐太宗曰朕有不善亦當記之乎或為之言
  曰借使遂良不記天下亦當記之曰此語亦善但
  人主好名則可以此動之耳未盡也夫君子居其
  室出其言善則千里之外應之出其言不善則千
  里之外違之故言行君子之樞機不可不慎縱使
  史官不記而民之應違如此雖欲自掩其不善其
  可得乎荆州/語錄
[074-22a]
  白雲郭氏曰自此以下皆言擬議爻象之道也且
  鳴鶴在隂其子和之我有好爵吾與爾靡之初非
  有及於言行也聖人擬議之則見言行之不可不
  慎既得其道則言行之間所以成其變化也同人
  先號咷而後笑初非有及於出處語黙也聖人擬
  議之則見其同心之利同言之臭既得其道則出
  處語黙之際所以成其變化也聖人憂患後世不
  知爻象之用故明擬議之道如此而已易/說
[074-22b]
  漢上朱氏曰靡當作縻中孚九二辭也二在内居
  室也二動五應出其言善千里之外應之也兊口
  不動則不正巽五不應出其言不善千里之外違
  之也坤為衆行出乎身加乎民也内近外逺言𤼵
  乎邇見乎逺也艮門震動樞機也或應或否榮辱
  之主也乾坤天地震巽相應動天地也明擬之而
  後言議之而後動者當如是此動彼應非變化乎
  同人先號咷而後笑同人九五辭也五應二也乾
[074-23a]
  變為金兊金斷之故曰其利斷金言同心之利動
  而不括者然也巽為草為臭陽為芬芳二五相易
  芬芳上達兊為口故曰同心之言其臭如蘭言可
  服也震動或語或出也艮止或處或黙也出處語
  黙不必同所同者心則其利可斷其言可服變化
  不同其歸同也明言行不必同也中孚同人二五
  相易乃成變化故曰一則神兩則化一者合兩而
  為一也爻辭曰用大師克相遇五四動而克三乃
[074-23b]
  與二遇繫辭所陳止以二五相易盡同心之義是
  謂玩辭觀變之道舉上二爻以例爻之變者也易/傳
  新安朱氏曰君子居其室以下釋中孚九二爻義
  君子之道以下釋同人九五爻義言君子之道初
  若不同而後實无間斷金如蘭言物莫能間而其
  言有味也本/義 鳴鶴在隂其子和之我有好爵吾
  與爾縻之此本是說誠信感通之理夫子却専以
  言行論之蓋誠信感通莫大於言行 問言行君
[074-24a]
  子之樞機是言所𤼵者至近而所應者甚逺否曰
  樞機便是鳴鶴在隂下面大槩只說這意都不解
  著我有好爵二句 其利斷金斷是斷做兩段並/語
  錄/
初六藉用白茅无咎子曰茍錯諸地而可矣藉之用茅
何咎之有慎之至也夫茅之為物薄而用可重也慎斯
術也以往其无所失矣勞謙君子有終吉子曰勞而不
伐有功而不徳厚之至也語以其功下人者也徳言盛
[074-24b]
禮言恭謙也者致恭以存其位者也亢龍有悔子曰貴
而无位髙而无民賢人在下位而无輔是以動而有悔
也不出户庭无咎子曰亂之所生也則言語以為階君
不密則失臣臣不密則失身幾事不密則害成是以君
子慎密而不出也子曰作易者其知盜乎易曰負且乘
致寇至負也者小人之事也乘也者君子之器也小人
而乘君子之器盜思奪之矣上慢下暴盜思伐之矣慢
藏誨盜冶容誨淫易曰負且乘致寇至盜之招也
[074-25a]
 伊川先生曰茅之為物雖薄而用可重者以用之能
 成敬慎之道也慎守斯術而行豈有失乎大過之用
 也繫辭云茍錯諸地而可矣藉之用茅何咎之有慎
 之至也夫茅之為物薄而用可重也慎斯術也以往
 其无所失矣言敬慎之至也茅雖至薄之物然用之
 可甚重以之藉薦則為重慎之道是用之重也人之
 過於敬慎為之非難而可以保其安而无過茍能慎
 斯道推而行之於事其无所失矣 有勞而不自矜
[074-25b]
 伐有功而不自以為徳是其徳𢎞厚之至也言以其
 功勞而自謙以下於人也徳言盛禮言恭以其徳言
 之則至盛以其自處之禮言之則至恭此所謂謙也
 夫謙也者謂致恭以存其位者也存守也致其恭巽
 以守其位故髙而不危滿而不溢是以能終吉也夫
 君子履謙乃其常行非為保其位而為之也而言存
 其位者蓋能致恭所以能存其位言謙之道如此如
 言為善有令名君子豈為令名而為善哉亦言有令
[074-26a]
 名者為善之故也 亢龍有悔九居上而不當尊位
 是以无民无輔動則有悔也 不出户庭无咎繫辭
 所解獨以言者在人所節惟言與行節於言則行可
 知言當在先也 聖人於繫辭明其致寇之道曰作
 易者其知盜乎盜者乘釁而至茍无釁隙則盜安能
 犯負者小人之事乘者君子之器以小人而乘君子
 之器非其所能安也故盜乘釁而奪之小人而居君
 子之位非其所能堪也故滿假而陵慢其上侵暴其
[074-26b]
 下盜則乘其過惡而伐之矣伐者聲其罪也盜横暴
 而至者也貨財而輕慢其藏是教語乎盜使取之也
 女子而夭冶其容是教語淫者使暴之也小人而乘
 君子之器是招盜使奪之也皆自取之之謂也並易/傳
  廣漢張氏曰風不厚不能負大翼水不厚不能負
  大舟君子處心不厚則恃勞而傲物耀功而忽人
  安能以其功而下人乎竊觀地中有山之象夫徳
  之盛而充實如山焉禮之恭而接下如地焉夫内
[074-27a]
  之徳盛而外之禮恭所以處上而人不忌處前而
  人不怒此謙所以長保其位也會/通 已上一條補
  白雲郭氏曰此五者當與鳴鶴在隂同居爻象擬
  議之終蓋皆擬議之道也或别為一章非也擬議
  者聖人用易之道蓋觀象玩辭所以反諸其身也
  然不曰用而曰擬議者爻象必先擬議而後可用
  方擬諸形容象其物宜必從其事物象類以探作
  易聖人之意是以必至於擬議而後可也古之君
[074-27b]
  子以擬議為學易之要務而世多略而不言或言
  之復失擬議之道是以易終不用於世也且玩易
  之辭有曰藉用白茅无咎則知无所失之慎有曰
  勞謙君子有終吉則知以功下人之恭有曰亢龍
  有悔則知貴髙不可以无輔有曰不出户庭无咎
  則知言語不可以不密有曰負且乘致寇至則知
  非所乘而招盜是皆擬議而知其變化也五者之
  下各繫以孔子之言蓋孔子擬議之辭所謂擬之
[074-28a]
  而後言者也能觸類而長之則三百八十四爻能
  事畢矣天地之間備矣聖人存其大法得此七者
  已足用蓋難盡為之言也聖人初已盡言於彖象
  文言以謂擬議之學未明故復繫於此其憂後世
  所以垂教至矣盡矣後世欲務空言誇世則不必
  深明其說茍欲為力行之學歸於君子之儒則擬
  議之道宜先盡心焉其言作易者其知盜乎者蓋
  聖人嘆易之道无不備也盜之情不必知也宜其
[074-28b]
  无所見於易也尚且深明於此則天地之間舉无
  遺矣擬議之道其可忽乎故驚而嘆之有是言也
  觀此則知崇禮卑又无足疑者繫辭自天尊地卑
  之後至此章終凡言重卦設卦易道易辭爻位彖
  象乾坤神聖及聖賢之所法則君子之所觀玩與
  夫學者擬議之道略盡於斯其所未言者數所未
  詳者變化之道故繼之於後也易/說
  漢上朱氏曰藉用白茅无咎大過初六爻辭也初
[074-29a]
  六一柔承四剛執柔處下而不犯雖柔无咎譬之
  置器茍錯之於平安之地斯可矣又藉之以潔白
  之茅慎之至也茅之為物雖薄而祭祀用之可謂
  重矣持是以往何以尚之明言行之當慎也勞謙
  君子有終吉者謙九三爻辭也坎為勞九三體謙
  以陽下隂勞而不自伐有功而不自徳厚之至也
  語以其功下人者也艮成始成終成功之象明言
  行之當謙也徳者言盛者也厚之至是也禮者言
[074-29b]
  恭者也禮自卑而尊人自後而先人故以恭言之
  君子之於謙也豈唯下人亦所以存其位存其位
  非固位有終吉也謙恭則其徳厚矣亢龍有悔乾
  上九爻辭也不當尊位无位也乾見坤隠坤為衆
  无民也九三不應无輔也上九剛過亢滿不知謙
  降之道是以動而有悔違謙故也不出户庭无咎
  節初九爻辭也兊為口動於内為舌初應四出户
  庭也是為否亂之階初四易則乾君受言坤臣納
[074-30a]
  言離為明坎為難明言而有難不密之害也初四
  失位君臣失也初乾為君四坤為臣初為事幾成
  於四四失而難作害成也不出户庭坎離象隠是
  以君子慎密而不出言此以明不慎不密之戒易
  曰負且乘致寇至解九三爻辭也以小人而乘君
  子之器則為盜者不奪不饜故思奪之四坎為盜
  三四同象六三據非其位上慢也以柔乘剛下暴
  也上下惡之盜將聲其罪故思伐之離為戈兵三
[074-30b]
  四易位自上伐下也慢藏者誨人使盜冶容者誨
  人使淫无不自己求之負且乘致寇至盜之招也
  故子曰作易者其知盜乎言此以明致恭可以存
  位慢則盜奪之伐之為不恭之戒舉上五爻以例
  爻之不變者也夫謙恭慎密又知夫不密不恭之
  戒則於言行也何有善易者也易豈止於文字而
  已哉易/傳
  新安朱氏曰慎之至釋大過初六爻義 勞而不
[074-31a]
  伐有功而不徳釋謙九三爻義徳言盛禮言恭言
  徳欲其盛禮欲其恭也 貴而无位髙而无民釋
  乾上九爻義當屬文言此蓋重出 君子慎密而
  不岀釋節初九爻義 作易者其知盜乎釋解六
  三爻義並本/義
   右第八章新安朱氏本義曰/此章言卦爻之用
 
 
[074-31b]
 
 
 
 
 
 
 
 合訂刪補大易集義粹言卷七十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