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R1a0139 合訂刪補大易集義粹言-清-納喇性德 (master)


[071-1a]
欽定四庫全書
 合訂刪補大易集義粹言卷六十九
          頭等侍衛納喇性徳編
 繫辭易始有卦而已文王繫之以卦辭周公又繫之/以爻辭故曰聖人設卦觀象繫辭焉而明吉凶
  此則孔子所作繫辭之傳也陸氏曰繫辭亦作嗣/依字應作詞説也説文云詞者意内而言外也先
  儒分章不同今從朱子/本義並載諸家之説云
 伊川先生曰聖人用意深處全在繋辭詩書乃格言
  觀易須看卦然後觀逐爻之才一爻之間常包涵
[071-1b]
 數意聖人常取其重者為之辭亦有易中言之已多
 取其未嘗言者亦不必重事又有且言其時不及其
 爻之才皆臨時參考須先看卦乃看得繫辭並吕與/叔束見
 録/ 古之學者先由經以識義理葢始學時盡是傳
 授後之學者却先須識義理方始看得經如易繫辭
 所以解易今人須看了易方始看得繋辭入闗/語録 又
 曰如繫辭之文後人決學不得譬之化工生物且如
 生出一枝花或有翦裁為之者或有繪畫為之者看
[071-2a]
 時雖自相類然終不若化工所生自有一般生意劉/元
 承手/編
  白雲郭氏曰包犧畫卦初无繋辭文王孔子之言
  皆繫辭也故孔子曰繫辭焉以斷其吉凶繫辭焉
  以盡其言則卦爻之辭皆是也今獨以此上下二
  篇稱繫辭者葢卦辭爻辭文王周公之繫辭也此
  上下二篇孔子之繫辭也又於十翼之中獨此二
  篇泛論大道為諸卦之統要與彖象文言之辭異
[071-2b]
  故獨曰繫辭所以尊崇孔子之辭與文王等也觀
  其言廣大而備變通而神无思而精皆彖象文言
  序卦説卦之所不能盡者非聖人孰能與此哉㣲
  此則易道絶矣 何氏謂上篇明无下篇明㡬或
  以上篇論易之大理下篇論易之小理孔頴達言
  上下无異義直以簡編重大是以分之今觀上篇
  自天尊地卑至存乎徳行篇章相次事理大小皆
  有條理不可紊亂次章之言皆前章所未盡至存
[071-3a]
  乎徳行則易道備矣下篇復起其説前後相次復
  如上篇是則初為二篇非後人妄分也 諸儒分
  章不一孔頴達定以上篇十二章下篇九章然章
  有甚大甚小有可分不可分者似不止此二十一
  章故有文意未斷而章分有才一二句而文意斷
  不相續者豈能拘以二十一章也説見於後並易/説
  新安朱氏曰繫辭本謂文王周公所作之辭繫於
  卦爻之下者即今經文此篇乃孔子所述繋辭之
[071-3b]
  傳也以其通論一經之大體凡例故无經可附而
  自分上下云本/義 繫辭或言造化以及易或言易
  以及造化不出此理 上下繫辭說那許多爻直
  如此分明他人説得分明便淺近聖人説來却不
  淺近有含蓄所以分在上下繫也无甚意義聖人
  偶然去這處説又去那處説嘗説道看易底不去
  理㑹道理却只去理㑹這般底譬如讀詩者不去
  理㑹那四字句押韻底却去理㑹十五國風次序
[071-4a]
  相似並語/録
繫辭上傳
天尊地卑乾坤定矣卑髙以陳貴賤位矣動静有常剛
柔斷矣
 伊川先生曰天尊地卑尊卑之位定而乾坤之義明
 矣尊卑既判貴賤之位分矣陽動隂静各有其常則
 剛柔判矣經/説 問明則有禮樂幽則有鬼神何也曰
 鬼神只是一箇造化天尊地卑乾坤定矣鼓之以雷
[071-4b]
 霆潤之以風雨是也語/録
 横渠先生曰先分天地之位乾坤立則方見易故其
 事无非易也所以先言天地乾坤易之門户也不言
 髙卑而曰卑髙者亦有義髙以下為基亦是人先見
 卑處然後見髙也 動靜隂陽性也剛柔其體未必
 形 靜專動直不為物累則其動靜有常不牽制於
 物也然則乾為剛果斷然不疑矣 天地動靜之理
 天圓則須動地方則須安靜並易/説
[071-5a]
  龜山楊氏曰天尊地卑乾坤定矣乾坤本无體天
  地之位定則乾坤斯定不有天地乾坤何辨南都/語録
  兼山郭氏曰孔子曰動靜有常剛柔斷矣方其動
  以動為常靜以靜為常則動靜之機或㡬乎息也
  是故動存乎靜靜存乎動動靜不窮是其所謂常
  也中庸/解
  白雲郭氏曰繫辭首一章之義當先辨天地非乾
  坤乾坤非天地及明道之乾坤易之乾坤三才之
[071-5b]
  天地卦中之天地然後其義可明若直以天地尊
  卑便為乾坤孰不知天地尊卑之理如此則於道
  於易於卦皆无意義若非聖人之言也聖人之言
  豈茍然哉此章葢明作易聖人首畫乾坤二卦之
  義此謂易之乾坤卦中天地之象也且无形者道
  有形者物乾坤道也天地物也故道有乾坤而无
  天地物有天地而无乾坤及乎觸類而長之然後
  乾為天坤為地非本无分也此乾坤天地之辨也
[071-6a]
  无象則道也有象則卦也道之乾坤无象也有其
  道而未見於書也易之乾坤有象也畫而為卦見
  之於書者也三才之天地天地也卦中之天地上
  下二卦又三才之象也孔子繫辭繫周易也周易
  以乾坤六畫為首故首言天尊地卑乾坤定矣葢
  言文王重卦得天尊地卑之象而後乾坤之卦定
  也若論乾坤之道則乾坤定而後天尊地卑其義
  不同故包犧之畫在上為天尊道也文王之重在
[071-6b]
  下為地卑道也尊包犧而自卑之是為得天尊地
  卑之道矣天尊地卑然後卦象形六位著剛柔分
  其始則乾坤二卦先定故曰乾坤其易之門邪
  卑髙以陳卑地也髙天也天地髙卑以陳則人位
  乎兩間而人道著矣貴賤人道也天地純一故一
  髙一卑人道不齊則或賤或貴而位有分焉此六
  位之所由以立也有六位而後剛柔生焉故位為
  一定之體而剛柔則變矣陽動靜有常乾陽也
[071-7a]
  為動坤隂也隂為靜爻之變本乎動靜觀動靜常
  理則六爻剛柔斷然可知動以變為常靜以不變
  為常易稱剛柔皆謂九六也上言乾坤定者由上
  下二卦也貴賤位者六位也此言剛柔斷者六爻
  也並易/説
  漢上朱氏曰乾坤貴賤兩者聖人觀天地而畫卦
  剛柔吉凶變化三者聖人觀萬物而生爻變化者
  爻有變動也伏羲畫卦乾上坤下立天地之位歸
[071-7b]
  藏先坤後乾首萬物之母連山乾始於子坤始於
  午至於周易尊乾卑坤其體乃定見於卦則上體
  乾也下體坤也道雖屢遷上下不易君尊臣卑父
  尊子卑夫尊婦卑謂之三綱三綱不正天地反覆
  髙者貴卑者賤則貴賤之位分矣陽為貴乾也隂
  為賤坤也髙者乾之位也卑者坤之位也上既曰
  尊矣尊无二上故易尊為髙又曰卑髙者貴以賤
  為本易自下升上元士大夫三公諸侯承之然後
[071-8a]
  君位乎五也動而不屈者剛也靜而不變者柔也
  動靜有常則乾剛坤柔其徳斷然无疑矣策數以
  七九為陽六八為隂陽剛也隂柔也爻位以一三
  五為剛二四六為柔陽先隂後故策七者二十八
  策九者三十六爻一陽二隂三陽四隂五陽六隂
  君不剛則臣强父不剛則子强夫不剛則為妻所
  畜尊卑之位貴賤之分也易/傳
  新安朱氏曰天地者隂陽形氣之實體乾坤者易
[071-8b]
  中純隂純陽之卦名也卑髙者天地萬物上下之
  位貴賤者易中卦爻上下之位也動者陽之常靜
  者隂之常剛柔者易中卦爻隂陽之稱也本/義 問
  第一章第一節葢言聖人因造化之自然以作易
  曰論其初則聖人是因天理之自然而著之於書
  此是後來人説話又是見天地之實理而知易之
  書如此如見天之尊地之卑却知得易之所謂乾
  坤者如此如見天之髙地之下却知得易所分貴
[071-9a]
  賤者如此又曰此是因至著之象以見至㣲之理
   天尊地卑至變化見矣是舉天地事理以明易
  自是故以下却舉易以明天地間事 天尊地卑
  乾坤定矣觀天地則見易也 天尊地卑上一截
  皆説面前道理下一截是説易書聖人做這箇易
  與天地準處如此如今看面前天地便是他那乾
  坤卑髙便是貴賤聖人只是見成説這箇見得易
  是準這箇若把下面一句説做未畫之易也不妨
[071-9b]
  然聖人是從那有易後説來 天尊地卑故易中
  之乾坤定矣楊氏説得深了易中固有屈伸往來
  之乾坤處然只是説乾坤之卦在易則有乾坤非
  是因有天地而始定乾坤 天尊地卑章上一句
  皆説天地下一句皆説易如貴賤是易之位剛柔
  是易之變化類皆是易不必專主乾坤二卦而言
   卑髙以陳貴賤位矣此只是上句説天地間有
  卑有髙故易之六爻有貴賤之位也故曰列貴賤
[071-10a]
  者存乎位並語/録
方以類聚物以羣分吉凶生矣在天成象在地成形變
化見矣
 伊川先生曰事有理物有形也事則有類形則有羣
 善惡分而吉凶生矣象見於天形成於地變化之跡
 見矣經/説
 横渠先生曰隂之性常順然而地體重濁不能隨則
 不能順則有變矣有則有象如乾健坤順有此氣則
[071-10b]
 有此象可得而言若无則直无而已謂之何而可是
 无可得名故形而上者得辭斯得象但於不形中得
 以措辭者已是得象可狀也今雷風有動之象須謂
 天為健雖未嘗見然而成象故以天道言及其𤼵則
 是效也著則是成形成形則是道也若以耳目所及
 求理則安得盡如言寂然湛然亦須有此象有氣方
 有象雖未形不害象在其中 有形有象然後知變
 化之驗並易/説
[071-11a]
  廣平㳺氏曰在天成象則鳥與火虛與昴四時迭
  見者天道之變也在地成形則作而長歛而藏四
  時異形者地道之變也至於成象者莫測其進退
  之機成形者莫見其生成之迹則天地之化也體
  化而裁之則无駭於變矣此變化之辨也中庸/解
  龜山楊氏曰或問天地即輕清重濁之氣升降否
  曰然天地乾坤亦是異名同體其本一物變生則
  名立在天成象在地成形亦此物也但因變化出
[071-11b]
  來故千態萬變各自陳露故曰在天成象在地成
  形變化見矣變化神之所為也其所以變化孰從
  而見之因其成象於天成形於地然後變化可得
  而見焉因云舊常解此義云无象无形則神之所
  為隠矣有象有形變化於是乎著南都/語録
  廣漢張氏曰如乾位西北坎艮震陽皆以類聚坤
  位西南巽離兊隂皆以類聚此方以類聚也乾為
  天而坎水艮山震雷皆羣分於此坤為地而離火
[071-12a]
  兊澤巽木皆羣分於此此物以羣分也或聚或分
  而得者為吉失者為凶吉凶生矣易/説
  白雲郭氏曰乾坤畫卦之始本無吉凶因人而生
  也方所也物以方而聚言其大致也復以羣而分
  言乎其㣲也類聚羣分皆在物也物動則有吉凶
  而其機則見於易故易之吉凶因物之類聚羣分
  而生初未之有也易之所有者卦與爻位而已前
  三者是也因三才而生見者吉凶變化也論乾坤
[071-12b]
  卦位六爻吉凶變化如此則諸卦可知 此章論
  乾坤先言卦位生爻以盡設卦之道繼言吉凶生
  變化見以見乾坤之致用變化之道至㣲難見因
  在天成象以見乾之變化在地成形以見坤之變
  化故曰變化見矣並易/説
  漢上朱氏曰五方之物各以其類聚同氣也五物
  之類各以其羣分異情也氣同則合情異則離而
  吉凶生矣爻或得朋或失類或逺而相應或近而
[071-13a]
  不相得或暌而通或異而同隂陽之情也在天成象
  者隂陽也在地成形者剛柔也天變則地化變者隂
  陽極而相變也隂陽之氣變於上剛柔之形化於下
  故策二十八者其數七策三十二者其數八策三十
  六者其數九策二十四者其數六隂陽交錯剛柔互分
  天地變化之道也易/傳 又曰貴賤剛柔吉凶變化四者
  皆天地之固有首言乾坤者六子皆本於乾坤也叢/説
  新安朱氏曰方謂事情所向言事物善惡各以
[071-13b]
  類分而吉凶者易中卦爻占決之辭也象者日
  月星辰之屬形者山川動植之屬變化者易中蓍
  策卦爻隂變為陽陽化為隂者也此言聖人作易
  因隂陽之實體為卦爻之法象莊周所謂易以道
  隂陽此之謂也本/義 問方以類聚物以羣分曰物
  各有類善有善類惡有惡類吉凶於是乎出又曰
  方以事言物以物言方猶事也 又曰方向也所
  向善則善底人皆來聚所向惡則惡底人皆來聚
[071-14a]
  又是通天下之物而言是箇好物事則所聚者皆
  好物事也若是箇不好底物事則所聚者皆不好
  底物事也 在天成象在地成形變化見矣上是
  天地之變化下是易之變化蓋變化是易中隂陽
  三爻之變化故曰變化者進退之象也變化只進
  退便是如自坤而乾則為進自乾而坤則為退進
  退在己變未定之間若已定則便是剛柔也 問
  不知是變以成象化以成形為將是變化二字同
[071-14b]
  在象形之間曰不必如此分變化二字下章説得
  最分曉文蔚曰下章云變化者進退之象如此則
  變是自㣲而著化是自盛而衰曰固是變是自隂
  而陽化是自陽而隂易中説變化惟此處最親切
  如言剛柔者立本者也變通者趨時者也剛柔是
  體變通不過是二者盈虛消息而已此所謂變化
  故此章亦云剛柔者晝夜之象也變化者進退之
  象也剛柔者晝夜之象所謂立本變化者進退之
[071-15a]
  象所謂趨時又如言吉凶者失得之象悔吝者憂
  虞之象悔吝便是吉凶底交互處悔是吉之漸吝
  是凶之端 又曰横渠云變是倐忽之變化是逐
  旋不覺化將去恐易之意不如此説易只是説一
  箇隂陽變化隂陽變化便自有吉凶下篇説得變
  化極分曉剛柔者晝夜之象剛柔便是箇骨子只
  管恁地變化並語/録
是故剛柔相摩八卦相盪鼓之以雷霆潤之以風雨日
[071-15b]
月運行一寒一暑乾道成男坤道成女
 康節先生曰在人則乾道成男坤道成女在物則乾
 道成陽坤道成隂觀物/外篇
 伊川先生曰隂陽之交相摩軋八方之氣相推盪雷
 霆以動之風雨以潤之日月運行寒暑相推而成造
 化之功得乾者成男得坤者成女經/説
 横渠先生曰以人言之喘息是剛柔相摩氣一出一
 入上下相摩錯也於鼻息見之人自鼻息相摩以盪
[071-16a]
 於腹中物既消鑠氣復升騰易/説
  龜山楊氏曰此一動一靜天地之間理之所不能
  已者其相摩相盪非有機緘綱維而然也至於乾
  道成男坤道成女葢變化之見而形象之著也會/通
  一已上/ 條補
  白雲郭氏曰變化之見在易則見於剛柔八卦在
  天地之間則見於雷霆風雨日月寒暑在人則見
  於男女皆乾坤變化之道也剛柔者六爻之九六
[071-16b]
  也乾坤九六剛柔相摩而變故八卦因之相盪而
  六十四卦生焉此見於易者也雷霆風雨之鼓潤
  日月寒暑之運行皆八卦變化之象見於天地之
  間者也雷霆風雨鼓潤萬物者也日月運行寒暑
  者也乾道成男在易則震坎艮是也在人則男也
  坤道成女在易則巽離兊是也在人則女也易/説
  漢上朱氏曰乾坤之交也乾以剛摩柔坤以柔摩
  剛剛柔相摩八卦推盪變化彰矣説卦謂之中爻
[071-17a]
  先儒謂之互體鼓之以雷霆者震反艮也潤之以
  風雨者巽反兊也風而潤者以雨而風不以隂先
  陽也日月運行一寒一暑者坎離也六子致用萬
  物化生然不越乎乾坤也震坎艮之為三男得乾
  之道者也巽離兊之為三女得坤之道者也聖人
  之用天下合乾坤也父子君臣乾坤也夫婦震巽
  坎離艮兊也長幼其序也朋同類也友異體也五
  者乾坤而已矣易/傳 又曰剛柔相摩八卦相盪先
[071-17b]
  儒謂隂陽之氣旋轉摩薄乾以二五摩坤成震坎
  艮坤以二五摩乾成巽離兊故剛柔相摩則乾坤
  成坎離所謂卦變也八卦相盪則坎離卦中互有
  震艮巽兊之象所謂互體也 乾陽物也得於乾
  者皆陽物也乾道成男是也坤隂物也得於坤者
  皆隂物也坤道成女是也並叢/説
  新安朱氏曰此言易卦之變化也六十四卦之初
  剛柔兩畫而已兩相摩而為四四相摩而為八八
[071-18a]
  相盪而為六十四雷霆風雨日月寒暑此變化之
  成象者成男成女此變化之成形者此兩節又明
  易之見於實體者與上文相𤼵明也本/義 繫辭中
  説是故字都是喚那下文起也有相連處也有不
  相連處 摩是那兩箇物事相摩戛盪則是圜轉
  推盪將出來摩是八卦以前事盪是八卦以後為
  六十四卦底事盪是有那八卦了團旋推盪那六
  十四卦出來漢書所謂盪軍是團轉去殺他磨他
[071-18b]
  底意思 問六十四卦之初剛柔兩畫而已兩而
  四四而八八而十六十六而三十二三十二而六
  十四皆是自然生生不已而謂之摩盪何也曰摩
  如物在一物上面摩旋底意思亦是相交意思如
  今人磨子相似下面一片不動上面一片只管摩
  旋推盪不曾住自兩儀生四象則老陽老隂不動
  而少隂少陽則交自四象生八卦則乾坤震巽不
  動而兊離坎艮則交自八卦而生六十四卦皆是
[071-19a]
  從上加去下體不動每一卦生八卦故謂之摩盪
   相摩相盪方是説做這卦做這卦了那鼓之以
  雷霆與風雨日月寒暑之變化皆在這卦中那成
  男成女之變化也在這卦中見造化闗捩子才動
  那許多物事都出來易只是模冩他這箇 鼓之
  以雷霆潤之以風雨此已上是將造化之實體對
  易中之理此下便是説易中却有許多物事 乾
  道成男坤道成女通人物言之如牝牡之類在植
[071-19b]
  物亦有男女如有牡麻及竹有雌雄之類皆離隂
  陽剛柔不得並語/録
乾知大始坤作成物乾以易知坤以簡能易則易知簡
則易從易知則有親易從則有功有親則可乆有功則
可大可乆則賢人之徳可大則賢人之業易簡而天下
之理得矣天下之理得而成位乎其中矣
 明道先生曰坤作成物是積學處乾知大始是成徳
 處李籲/所録
[071-20a]
 伊川先生曰乾當始物坤當成物乾坤之道易簡而
 已乾始物之道易坤成物之能簡平易故人易知簡
 直故人易從易知則可親就而奉順易從則可取法
 而成功親合則可以常乆成事則可以廣大聖賢徳
 業乆大得易簡之道也天下之理易簡而已有理而
 後有象成位乎其中也經/説
 横渠先生曰天地雖一物理須從分别大始者語物
 之始乾全體之而不遺故无不知也知之先者葢莫
[071-20b]
 如乾成物者物既形矣故言作已入於形氣也初未
 嘗有地而乾漸形不謂知作謂之何哉然而乾以不
 求知而知故其知也速坤以不為而為故其成也廣
 易則易知簡則易從易知則有親易從則有功有親
 則可乆有功則可大可乆則賢人之徳可大則賢人
 之業易簡而天下之理得矣天下之理得而成位乎
 其中矣此皆言人體天地之徳然也可乆者以乆逺
 推行可大者其得體也大凡語道理之徒道達不已
[071-21a]
 竟亦何所求推行及民故以賢人措諸事業而言易
 簡理得而成乎天地之中葢盡人道並立乎天地以
 成三才則是與天地參矣但盡人道理自當爾不必
 受命仲尼之道豈不可以參天地 坤至柔而動也
 剛積大勢成而然爾乾至健無體為感速故易知坤
 至順不煩其施普故簡能 言知者知而已言能者
 涉於形氣能能成物也易則易知易知則有親今夫
 虎豹之為物豢之雖馴人亦不敢遂以親狎為其難
[071-21b]
 測惟其平易則易知易信信則人任焉以其可信人
 斯委任故易以有功矣道體至廣所以有言易有言
 小有言大无乎不在 志大則才大事業大故曰可
 大又曰富有志乆則氣乆徳性乆故曰可乆又曰日
 新徳業不可乆不可大不足謂之賢况可謂之聖乎
  易簡理得則知㡬知㡬然後經可正天下達道五
 其生民之大經乎經正則道前定事豫立不疑其所
 行利用安身之要莫先焉 成位乎其中與天地合
[071-22a]
 其徳並易/説 易簡然後能知險阻易簡理得然後一
 以貫天下之道正/蒙 天資美不足為功惟矯惡為善
 矯惰為勤方是為功人必不能便无是心須使思慮
 但使常㳺心於義理之間立本處以易簡為是接物
 處以時中為是易簡而天下之理得時中則要博學
 素備語/録
  廣漢張氏曰吳徳夫問可乆則賢人之徳可大則
  賢人之業此一段論乾坤易簡至於可乆可大可
[071-22b]
  謂極矣何故止言賢人徳業或謂非聖賢之賢乃
  賢於人之賢答曰可乆可大賢人之徳業也乆大
  則聖人矣南軒/集
  龜山楊氏曰解經大抵須得理㑹而語簡舊常解
  易簡而天下之理得云行其所無事不亦易乎一
  以貫之不亦簡乎如是則天下之理得矣又言行
  其所無事一以貫之只是一箇自然之理南都/語録
  白雲郭氏曰自天尊地卑言乾坤之設卦卑髙以
[071-23a]
  陳言乾坤之六位動靜有常言乾坤六位之剛柔
  繼言因方物而吉凶生因象形而變化見則乾坤
  之義畧備矣繼又明變化之見有見於易者有見
  於天地之間及人道者雖各不同而其象一也自
  乾知大始坤作成物之下大明乾坤之徳而終之
  以聖人法乾坤之道則乾坤之義畢矣繫易之義
  莫大於此莫先於此故以是首章也且自易言之
  則易始於乾坤而乾又為坤之始是為大始也自
[071-23b]
  物言之則萬物始於坤坤始於乾是為大始也大
  始以氣言乾為天天知始物而已非生也坤為地
  地成形則生而作成之也此地道之代終也然乾
  之大始以易而知知始而已亦非生也坤之成形
  以簡而能能則作成之義也非易則不知非簡則
  不能乾坤之道不過於此况人乎是以聖人之道
  无它焉法乾坤易簡而已 乾道易故人亦易知
  坤道簡故人亦易從人能法乾坤之易簡者以易
[071-24a]
  知易從而已以易知之道接物故物輔而相親以
  易從之道有為故人歸而有功有親樂其易也易
  則可乆之道也有功成於簡也簡則可大之道也
  且乾以无不覆為易坤以无不載為簡人思无不
  覆之道則天下萬物不能外其親此其所以可乆
  也思无不載之道則天下萬物不能外其功此其
  所以可大也法乾坤之易簡至於可久可大則賢
  人之徳業至矣原始要終雖天下之理不同皆以
[071-24b]
  易簡而得之此所謂知其所本者也天下之理得
  則與天地合徳是以成位乎其中而參天地且乾
  以易知天亦易也坤以簡能地亦簡也聖賢之徳
  業以易簡而成天地之理以易簡而得天地與人
  其徳一歸之易簡非合徳參天地而何此章前言
  設卦之道而後言賢人可乆可大之徳業則知易
  不徒設也將以其道用於天下耳昧者未之知故
  務為艱險以去其易務為繁苛以去其簡茍目前
[071-25a]
  之利而不顧方來之弊則徳於是乎不可乆作聦
  明窮奢欲矜權術滋法令則業於是乎不可大天
  下之理既不能得於是上下乖離而天下始亂矣
  漢唐之弊是也安能知成位乎其中本於至簡至
  易之道哉聖人憂患後世不知君人之有道此文
  王之易所以作而孔子復繫辭以明之之意也然
  乾坤易簡與人道易簡本非二道故孔子論易簡
  自乾坤終以人道相馴而致无少間也此章始自
[071-25b]
  天尊地卑終於易簡乾坤之義畢矣並易/説
  漢上朱氏曰始於乾終於坤以乾知大始坤作成
  物也物生始於子物成始於午乾西北方亥也陽
  藏於坤有一而未形知大始也坤西南方申也物
  成於正秋酉也坤終於十月亥也坤作於申成於
  酉終於戌亥作成萬物也乾知大始坤作成物尊
  卑貴賤之分也故父作子述君逸臣勞夫唱婦和
  夫乾確然不易无為而為萬物宗以易知也天動
[071-26a]
  地隨坤順乎乾其作成萬物者以簡能也簡曰易
  從者歸之乾也與髙不言尊風雨言潤同義聖人
  之於尊卑之際君臣之大義嚴矣孟子所謂一本
  荀卿所謂一隆易則其心一故易知簡則其政不
  煩故易從易知則天下見其憂樂故有親易從則
  匹夫匹婦各獲自盡故有功有親則不厭故可乆
  有功則不已故可大可久者日新之徳可大者富
  有之業賢人者賢於人者也聖人賢人之極舜禹
[071-26b]
  之聖亦曰選賢與賢也乾坤之理盡於易簡易簡
  而天下之理得天下之理得則上下與之同流徳
  業既成乃位乎兩間與天地為一易/傳 又曰乾坤
  之道觀乎天地萬物之變化其道較然著見矣然
  反觀吾身乾坤安在哉葢善端初起者乾也身行
  之而作成其事者坤也人皆有善端不亦易知乎
  行其所知不亦簡能乎飢而食渴而飲晝作而夜
  止豈不簡且易哉葢以此推天下未有不知而不
[071-27a]
  從者也我知之人亦知之故有親我行之人皆行
  之故有功有親則俟百世而不惑有功則放諸四
  海而準可乆者謂之徳可大者謂之業賢人之徳
  業至於配天地成位乎兩間可謂乆且大矣然不
  過健順而已而健順者在乎反求諸身而已豈不
  至易至簡哉知此則天尊地卑八卦相盪在乎其
  中矣古之傳此者唯曾子子思孟子則然叢/説
  新安朱氏曰知猶主也乾主始物而坤作成之承
[071-27b]
  上文男女而言乾坤之理葢凡物之屬乎隂陽者
  莫不如此大抵陽先隂後陽施隂受陽之輕清未
  形而隂之重濁有迹也 乾健而動即其所知便
  能始物而无所難故為以易而知大始坤順而靜
  凡其所能皆從乎陽而不自作故為以簡而能成
  物 人之所為如乾之易則其心明白而人易知
  如坤之簡則其事要約而人易從易知則與之同
  心者多故有親易從則與之恊力者衆故有功有
[071-28a]
  親則一於内故可乆有功則兼於外故可大徳謂
  得於己者業謂成於事者上言乾坤之徳不同此
  言人法乾坤之道至此則可以為賢矣 成位謂
  成人之位其中謂天地之中至此則體道之極功
  聖人之能事可以與天地參矣並本/義 或問乾知
  大始坤作成物乾以易知坤以簡能如何是知曰
  此知字訓管字不當解作知見之知大始是萬物
  資始乾以易故管之成物是萬物資生坤以簡故
[071-28b]
  能之大抵談經只要自在不必泥於一字之間
  乾以易知坤以簡能他是從上面乾知大始坤作
  成物處説來文蔚曰伊川以知字作當字解其義
  如何曰此如説樂著大始大始就當體而言言乾
  當此大始然亦自有知覺之義文蔚曰此是那性
  分一邊事曰便是他屬陽坤作成物却是作那成
  物乃是順乾乾以易知坤以簡能易簡在乾坤易
  則易知簡則易從却是以人事言之兩箇易字又
[071-29a]
  自不同一箇是簡易之易一箇是難易之易要之
  只是一箇字但微有毫釐之間因論天地間只有
  一箇感與應所謂隂與陽無處不是且如前後前
  便是陽後便是隂又如左右左便是陽右便是隂
  又如上下上面一截便是陽下面一截便是隂文
  蔚曰先生易説中謂伏羲作易驗隂陽消息兩端
  而已此語最盡曰隂陽雖是兩箇字然却只是一
  氣之消息一進一退一消一長進處便是陽退處
[071-29b]
  便是隂長處便是陽消處便是隂只是這一氣之
  消長做出古今天地間无限事來所以隂陽做一
  箇説亦得做兩箇説亦得 問乾知是知坤作是
  行否曰是又問通乾坤言之有此理否曰有如何
  是易簡曰他行健所以易易是知阻難之謂人有
  私意便難簡只是順從而已若外更生一分如何
  得簡今人多是私意所以不能簡易易故知之者
  易簡故從之者易有親者惟知之者易故人得而
[071-30a]
  親之此一段通天人而言 一畫是易兩畫是簡
   易簡只看健順可見且以人論之如健底人則
  遇事時便做得去自然覺易易只是不難又如人
  禀得性順底人及其作事便自省事自然是簡簡
  只是不繁然乾之易只管得上一截事到下一截
  却屬坤故易坤只是承乾故不著做上一截事只
  做下面一截故簡如乾以易知坤以簡能知便是
  做起頭能便是做了只觀隤然確然亦可見得易
[071-30b]
  簡之理 簡字易曉易字難曉他是健了自然恁
  地不勞氣力才從這裏過要生便生所謂因行不
  妨掉臂是這様説話繫辭有數處説易簡皆是這
  意仔細看便見 問健不是他要恁地是實理自
  然如此在人則順理而行便自容易不須安排曰
  順理自是簡底事所謂易便只是健健自是易
  乾以易知坤以簡能以上是言乾坤之徳易則易
  知以下是就人而言言人兼體乾坤之徳也有親
[071-31a]
  可乆則為賢人之徳是就存主處言有功可大則
  為賢人之業是就做事處言葢自乾以易知便是
  指存主處坤以簡能便是指做事處故易簡而天
  下之理得則與天地參矣 問本義云乾健而動
  故以易而知大始坤順而靜故以簡而作成物若
  以學者分上言之則廓然大公者易也物來順應
  者乾也不知是否曰然乾之易致知之事也坤之
  簡力行之事也問恐是下文易則易知簡則易從
[071-31b]
  故知其所分如此否曰他以是而能知故人亦以
  是而知之所以坤之六二便只言力行底事 乾
  坤只是健順之理非可指乾坤為天地亦不可指
  乾坤為二卦在天地與卦中皆是此理易知易從
  不必皆指聖人但易時自然易知簡時自然易從
   問易則易知先作樂易看今又作容易如何曰
  未到樂易處礪曰容易如何便易知曰不須得理
  㑹易知且理㑹得易字了下面自然如破竹又曰
[071-32a]
  這處便无言可解説只是易只怕不健若健則自
  易易則自易知這如龍興而雲從虎嘯而風生相
  似 只為易知易從故可親可久如人不可測度
  者自是難親亦豈能久煩碎者自是難從何縁得
  有功也 一於内者謂可久是賢人之徳徳則得
  於已者也兼於外者謂可大是賢人之業業則見
  於外者也 徳是得之於心業是事之有頭緒次
  第者 問不言聖人是未及聖人事否曰成位乎
[071-32b]
  其中便是説抵著聖人張子所謂盡人道並立乎
  天地以成三才則盡人道非聖人不能程子之説
  不可曉 可乆則賢人之徳可大則賢人之業楊
  氏可而已之説亦善案楊氏曰可而已非其至也/故為賢人之徳業本義謂法
  乾坤之事賢/於人之賢 易簡理得只是淨淨潔潔无許多
  勞擾委曲並語/録
  東萊吕氏曰靜多於動踐履多於𤼵用涵養多於
  講説讀經多於讀史工夫如此然後能可久可大
[071-33a]
  與葉正/則書
   右第一章新安朱氏本義曰此章以造化之實/明作經之理又言乾坤之理分見於
    天地而人/兼體之也
聖人設卦觀象繫辭焉而明吉凶剛柔相推而生變化
是故吉凶者失得之象也悔吝者憂虞之象也變化者
進退之象也剛柔者晝夜之象也六爻之動三極之道

 康節先生曰陽爻晝數也隂爻夜數也天地相銜隂
[071-33b]
 陽相交故晝夜相雜剛柔相錯春夏陽也故晝數多
 夜數少秋冬隂也故晝數少夜數多觀外/物篇
 伊川先生曰聖人既設卦觀卦之象而繫之以辭明
 其吉凶之理以剛柔相推而知變化之道吉凶之生
 由失得也悔吝者可憂虞也進退消長所以成變化
 也剛柔相易而成晝夜觀晝夜則知剛柔之道矣三
 極上中卞也極中也皆其時中也三才以物言也三
 極以位言也經/説
[071-34a]
 横渠先生曰吉凶者失得之著也變化者進退之著
 也設卦繫辭所以示其著也 吉凶變化悔吝剛柔
 易之四象歟悔吝由贏不足而生亦兩而已 變化
 進退之象云者進退之動也㣲必騐之於變化之著
 故察進退之理為難察變化之象為易 六爻盡利
 而動所以順隂陽剛柔仁義性命之理也故曰六爻
 之動三極之道也並易/説
  龜山楊氏曰擊辭焉而明吉凶總言易之為書也
[071-34b]
  剛柔相推而生變化緫言爻之變動也
  廣漢張氏曰爻辭雖吉凶得失之類而性命道徳
  之奥寓焉
  白雲郭氏曰此章明聖人設卦之道卦所以觀天
  下之象象在彼者也聖人像之於卦故觀於此而
  可得也有畫而無辭則吉凶不可得而知擊之以
  辭所以明吉凶也剛柔不相推則止於乾坤而已
  變化無自而生變化不生則六十四卦不能成也
[071-35a]
  然吉凶變化雖各有所主究其實亦皆象也易以
  象為主而象為難明故復詳言之彼有失得則卦
  以吉凶象之彼有憂虞則卦以悔吝象之彼有進
  退則卦以變化象之彼有晝夜則卦以剛柔象之
  彼所有之象聖人莫不觀而象之於此此作易之
  道也六爻之動動則變所以象三極變化之道也
  既象進退又象三極者進退特人事耳由卦全體
  而言天地人之道皆具豈特人事而已哉曰明吉
[071-35b]
  凶則悔吝可知然剛柔變化自為易之二道相因
  而生故各有象獨辭無象故不言也剛之極則柔
  晝之極則夜所以剛柔象晝夜也易/説
  漢上朱氏曰聖人設卦本以觀象不言而見吉凶
  自伏羲至於堯舜文王近者同時逺者萬有千嵗
  其道如出乎一人觀象而自得也聖人憂患後世
  懼觀之者其智有不足以知此於是擊之卦辭又
  擊之爻辭以明告之非得已也為觀象而未知者
[071-36a]
  設也爻有剛柔剛柔相推而生變化變化微矣非
  辭何以明之象與辭反覆相𤼵也是故辭之有吉
  凶者人有得失之象也辭之有悔吝者人有憂虞
  之象也失得者剛柔相文有當否也失者能憂虞
  之俄且得矣得者憂虞有不至焉俄且失矣悔其
  失者或致吉吝其失者或致凶變化也變化之於
  剛柔猶進退之於晝夜晝推而進則夜退柔者變
  而剛夜推而進則晝退剛者化而柔晝夜之進退
[071-36b]
  无止剛柔之變化不窮憂虞異情得失殊致故曰
  吉凶悔吝生乎動變化者動爻也六爻之動三極
  之道也一生二二生三三極矣邵雍曰易有貞數
  三是也闗子明曰天三數之極也極乎終則反乎
  始兼兩之義也故極而不變其道乃窮説卦震其
  究為健三變而乾也巽其究為躁三變而震也觀
  此可以例餘卦矣易/傳 易之為道天地之道邪人
  之道邪易兼明之矣擊辭焉而明吉凶明人道也
[071-37a]
  剛柔相推而生變化明天地之道也象非見天下
  之賾者不足以明之故聖人設卦觀象所謂吉凶
  剛柔變化无非象也得失之初㣲於毫髮及其有
  吉有凶則得失之象見矣憂慮虞度躊躇而不决
  者得失未判之時也及其有悔有吝而憂虞之象
  見矣凡此者明乎人之道也隂陽進退於子午孰
  知其然哉萬物蕃鮮而摇落則進退之象見矣所
  謂變化者不盡於是也此特其凡耳糾錯相紛死
[071-37b]
  生相纒无非其變化也故曰變化者進退之象也
  日之升降於太空之中本无晝夜由地上而觀之
  則出乎地為晝入乎地為夜然南極大暑北極大
  寒東西出入之際晝夜長短與中國自不同故剛
  柔之象亦然自六位觀之初為剛二為柔三為剛
  四為柔五為剛六為柔自隂陽之數觀之七九為
  剛六八為柔老陽之剛變為隂柔老隂之柔變為
  陽剛故曰剛柔者晝夜之象也凡此者明乎天地
[071-38a]
  之道也吉凶也悔吝也變化也剛柔也四象之見
  動於六爻之中而六爻之動不過乎三三者極之
  道也葢有天地斯有萬物是以卦之變不過乎三
  六位者重三也九數者三三也邵康節曰易有貞
  數三是也是故君子所居而安者易之序也其安
  於髙卑貴賤之位乎所樂而玩者爻之辭也其玩
  於吉凶悔吝之辭乎若夫有為有行動而之焉則
  觀乎剛柔變化而吉凶悔吝之來可以前知矣夫
[071-38b]
  髙卑貴賤吉凶悔吝剛柔變化无非天地也吾之
  動靜不離乎此則福自己求命自我作天地其不
  祐乎叢/説
  新安朱氏曰象者物之似也此言聖人作易觀卦
  爻之象而擊以辭也 言卦爻隂陽迭相推盪而
  隂或變陽陽或化隂聖人所以觀象而擊辭衆人
  所以因蓍而求卦者也 吉凶悔吝者易之辭也
  得失憂虞者事之變也得則吉失則凶憂虞雖未
[071-39a]
  至凶然已足以致悔而取羞矣葢吉凶相對而悔
  吝居其中間悔自凶而趨吉吝自吉而向凶也故
  聖人觀卦爻之中或有此象則擊之以此辭也
  柔變而趨於剛者退極而進也剛化而趨於柔者
  進極而退也既變而剛則晝而陽矣既化而柔則
  夜而隂矣六爻初二為地三四為人五上為天動
  即變化也極至也三極天地人之至理三才各一
  太極也此明剛柔相推以生變化而變化之極復
[071-39b]
  為剛柔流行於一卦六爻之間而占者得因所值
  以斷吉凶也並本/義 聖人設卦觀象至生變化三
  句是題目下面是解説這箇吉凶悔吝自大説去
  小處變化剛柔自小説去大處吉凶悔吝説人事
  變化剛柔説卦畫從剛柔而為變化又自變化而
  為剛柔所以下箇變化之極者未到極處時未成
  這箇物事變似那一物變時從萌芽變來成枝成
  葉化時是那消化了底意思 剛柔相推是説隂
[071-40a]
  陽二氣相推八卦相盪是説竒耦雜而為八卦在
  天則剛柔相推在易則八卦相盪然皆自易言
  吉凶悔吝四者正如剛柔變化相似四者循環周
  而復始悔了便吉吉了便吝吝了便凶凶了便悔
  正如生於憂患死於安樂相似葢憂苦患難中必
  悔悔便是吉之漸及至吉了少間便安意肆志必
  至做出不好可羞吝底事出來吝便是凶之漸矣
  及至凶矣又却悔只管循環不已正如剛柔變化
[071-40b]
  剛了化化了柔柔了變變便是剛亦循環不已吉
  似夏吝似秋凶似冬悔似春 吉凶悔吝之象吉
  凶是兩頭悔吝在中間悔自凶而趨吉吝自吉而
  趨凶 悔是做得過便有悔吝是做得這事軟了
  下稍无收殺不及故有吝 剛過當為悔柔過當
  為吝過便悔不及便吝 變化者進退之象是剛
  柔之未定者剛柔者晝夜之象是變化之已成者
  葢柔變而趨於剛是退極而進剛化而趨於柔是
[071-41a]
  進極而退既變而剛則晝而陽既化而柔則夜而
  隂猶言子午卯酉卯酉是隂陽之未定子午是隂
  陽之已定又如四象之有老少故此兩句惟以子
  午卯酉言之則明矣然陽化為柔只恁地消縮去
  无痕迹故曰化隂變為剛是其勢寖長有頭面故
  曰變此亦見隂半陽全陽先隂後陽之輕清无形
  而隂之重濁有迹也銖曰隂陽以氣言剛柔以質
  言既有卦爻可見則當以質言而不得以隂陽言
[071-41b]
  矣故彖辭多言剛柔不言隂陽不知是否曰是
  問變化者進退之象與化而裁之存乎變曰這變
  化字又相對説那化而裁之存乎變底變字又説
  得來重如云幽則有鬼神鬼神本皆屬幽然以鬼
  神二字相對説則鬼又屬幽神又自屬明變化相
  對説則變是長化是消問消長皆是化否曰然也
  都是變更問此兩句疑以統體言則皆是化到換/頭處便是變若相對言則變屬長化屬消
  化則漸漸化盡以至於无變則驟然而長變則自
[071-42a]
  无而有化是自有而无 問本義解吉凶者失得
  之象也一段下云剛柔相推而生變化變化之極
  復為剛柔流行乎一卦六爻之中而占者得因其
  所值以為吉凶之决竊意在天地之中隂陽變化
  无窮而萬物得因之以生生在卦爻之中九六變
  化无窮而人始得因其變以占吉凶曰易自是占
  其變若都變了只一爻不變則反以不變者為主
  或都全不變則不變者又反是變也並語/録 嘗謂
[071-42b]
  五行成數去其地十之土而不用則七八九六而
  已陽竒隂偶故七九為陽六八為隂陽進隂退故
  九六為老七八為少然陽極於九則退八而為隂
  隂極於六則進七而為陽一進一退循環無端此
  揲蓍之法所以用九六而不用七八葢取其變也
  只以此説推之似無窒礙文/集
是故君子所居而安者易之序也所樂而玩者爻之辭
也是故君子居則觀其象而玩其辭動則觀其變而玩
[071-43a]
其占是以自天祐之吉无不利
 伊川先生曰六爻之動以位為義乃其序也得其序
 則安矣辭所以明義玩其辭義則知其可樂也觀象
 玩辭而能通其意觀變玩占而能順其時動不違於
 天矣經/説 得於辭不達其意者有矣未有不得於辭
 而能通其意者也易傳/序
 横渠先生曰序猶言分也易之中有貴有賤有吉有
 凶皆其自然之分也所居皆安之君子安分也所樂
[071-43b]
 而玩者爻之辭言君子未嘗須臾學不在易玩玩習
 也每讀則每有益所以可樂 占非卜筮之謂但事
 在外可以占騐也觀乎事變斯可以占矣葢居則觀
 其象而玩其辭此所以動則觀其變而玩其占也並/易
 説/
  龜山楊氏曰觀象玩辭故能明吉凶之變觀變玩
  占故能識時措之宜所以盡三極之道也㑹/通
  白雲郭氏曰上言聖人謂作易之聖人也此言君
[071-44a]
  子謂玩易之君子也有聖人作易如彼故君子玩
  之如此非獨明作易之道亦所以垂玩易之法又
  以見非聖人不能作易而君子之成徳玩易之所
  致也然玩易有二道一則所居而安者易之序所
  樂而玩者爻之辭是也一則居則觀其象而玩其
  辭動則觀其變而玩其占是也易之序者卦之序
  也序有時在其中故君子居其時而安之者得其
  序也如居否之時則儉徳辟難居既濟之時則思
[071-44b]
  患豫防之是以安也爻之辭所以明道也道非樂
  玩其辭則不可得而見故因介於石而有得於知
  㡬之神因鳴鶴在隂而有得於樞機之慎舉爻辭
  尚樂而玩則卦辭為可知矣此其一也其二則聖
  人又明居處動作之有異不可以一塗盡其道方
  居之時无所營為故觀易之象以明時玩易之辭
  以探道及動之後悔吝攸生故觀其變以知善惡
  玩其占以明吉凶是以君子常吉而天祐之者葢
[071-45a]
  於所居所樂一動一靜之際莫非以易道自處非
  天私君子而祐之實自致也占不獨著龜也凡極
  數知來皆占也謂占於易之道也前章終於天下
  之理得而成位乎其中謂在上尊位之聖人也不
  曰聖人而曰賢人謂能法乾坤易簡非獨聖人可
  得天下之理賢者亦可修而得也此章終於君子
  玩易葢兼上下窮通之君子其玩易皆一也稱君
  子兼聖賢言之易/説
[071-45b]
  漢上朱氏曰是故君子所居而安者易貴賤之序
  也所樂而玩者爻吉凶之辭也居則觀其卦之象
  而玩其辭動則觀其爻之變而玩其占易以變為
  占於占言變則居之所玩未變之辭也居處動作
  无非道也天人一理也是故自天祐之吉无不利
  易/傳
  新安朱氏曰易之序謂卦爻所著事理當然之次
  第玩者觀之詳 象辭變已見上凡單言變者化
[071-46a]
  在其中占謂其所值吉凶之决也並本/義 問所居
  而安者易之序也與居則觀其象之居不同上居
  字是總就身之所處而言下居字是靜對動而言
  曰然 問居則觀其象玩其辭動則觀其變玩其
  占如何曰若是理㑹不得却如何占得必是間常
  理㑹得此道理到用時便占 老隂老陽交而生
  艮兑少隂少陽交而生震巽離坎不交各得本畫
  離坎之交是第二畫在生四象時交了老陽過去
[071-46b]
  交隂老隂過來交陽便是兑艮第三畫少隂少陽
  交便生震巽上第三畫所以知其如此時他這位
  次相挨旁兼山謂聖人不分别隂陽老少卜史取
  動爻之後卦故分别老少若如此則卦遂無動占
  者何用觀變而玩占並語/録
   右第二章新安朱氏本義曰此章言/聖人作易君子學易之事
 
 合訂刪補大易集義粹言卷六十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