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R1a0139 合訂刪補大易集義粹言-清-納喇性德 (master)


[042-1a]
欽定四庫全書
 合訂刪補大易集義粹言卷四十
          頭等侍衞納喇性徳編
離下/坤上
 伊川先生曰明夷序卦晉者進也進必有所傷故受
 之以明夷夷者傷也夫進之一作/而不已必有所傷理
 自然也明夷所以次晉也為卦坤上離下明入地中
 也反晉成明夷故義與晉正相反晉者明盛之卦明
[042-1b]
 君在上羣賢並進之時也明夷昏暗之卦暗君在上
 明者見傷之時也日入於地中明傷而昏暗也故爲
 明夷易/傳
  東萊吕氏曰其卦離下坤上離文明也坤柔順也
  文明在下而上為柔順蔽塞不得光明所以為傷
  之象也易/說
明夷利艱貞
 伊川先生曰君子當明夷之時利在知艱難而不失
[042-2a]
 其貞正也在昏暗艱難之時而能不失其正所以為
 明一有/為字君子也易/傳
  白雲郭氏曰聖人之徳惟明為大有明徳以在上
  大有之君是也有明徳以居下晉之臣是也明夷
  者明傷也故為明徳遭難之時非聖人其難其慎
  用晦而明殆且傷矣所以利艱貞也易/說
  新安朱氏曰夷傷也為卦下離上坤日入地中明
  而見傷之象故為明夷又其上六為暗之主六五
[042-2b]
  近之故占者利於艱難以守正而自晦其明也本/義
  東萊吕氏曰利艱貞夫當太平之時上下相通君
  子道長上為君所信下為人所歸故正則易惟是
  艱難之時小人道長君子不見信於上當此之時
  欲守其正所以至難故明傷之時利艱貞也易/說
彖曰明入地中明夷内文明而外柔順以蒙大難文王
以之利艱貞晦其明也内難而能正其志箕子以之
 伊川先生曰明入於地其明滅也故為明夷内卦離
[042-3a]
 離者文明之象外卦坤坤者柔順之象為人内有文
 明之徳而外能柔順也昔者文王如是故曰文王以
 之當紂之昏暗乃明夷之時而文王内有文明之徳
 外柔順以事紂蒙犯大難而内不失其明聖而外足
 以逺禍患一作/害此文王所用之道也故曰文王以之
  明夷之時利於處艱戹而不失其貞正謂能晦藏
 其明也不晦其明則被禍患不守其正則非賢明箕
 子當紂之時身處其國内切近其難故云内難然箕
[042-3b]
 子能一无/能字藏晦其明而自守其正志箕子所用之道
 也故曰箕子以之並易/傳
 横渠先生曰文王體一卦之用箕子以六五一爻之
 徳文王難在外箕子難在内也易/說
  藍田吕氏曰明夷藏而不顯也明夷之義文王箕
  子事紂之道也君子之徳非所尚於明夷而涖衆
  之道不用明焉於是乎取之
  龜山楊氏曰箕子以一爻言之也文王縂一卦言
[042-4a]
  之也繫辭曰易之興也其當商之末世周之盛徳
  邪文王與紂之事邪其明夷之謂乎易/說
  白雲郭氏曰在易卦彖之辭異者獨晉言康侯明
  夷言文王箕子革言湯武是也蓋康侯能盡晉之
  義故文王言之以見卦之徳與人之徳一也孔子
  明文王之意故繼以湯武文王箕子為言然明夷
  之彖自分二義文王箕子之道蓋不同也孔子曰
  文王既没文不在茲乎文明言文王有明徳所謂
[042-4b]
  内文明也三分天下有其二以服事殷所謂外柔
  順也文王盡坤離之義所謂得明夷之大者矣箕
  子用晦而明得其艱貞而已此文王箕子之辨也
  觀其與㣲子比干人自獻於先王所謂内難而能
  正其志也自為之奴卒陳洪範所謂艱貞用晦而
  明矣明夷大象獨為聖人明徳遭難之事初无衆
  人之象故正言文王箕子也易/說
  漢上朱氏曰離為日為明坤為地為晦坤上離下
[042-5a]
  明入地中夷傷也晉日在上旦晝也明夷日入地
  中暮夜也鄭康成曰日在地上其明乃光至其入
  也明乃傷矣晉者明君在上羣賢並進麗乎大明
  之時明夷者闇君在上明者在下見傷之時故曰
  明夷此以坤離兩體言明夷也明夷晉之反離為
  文明坤為柔順坎為險難陽為大文王當紂之時
  内含文明外體柔順蒙大難而免於難故曰内文
  明而外柔順以蒙大難文王以之言文王用明夷
[042-5b]
  之一卦也初九六二九三正也明夷之時不晦其
  明則有禍失其正則其明熄滅處之者利在於艱
  貞而已艱貞者有其明而晦之也如日在地中其
  明可晦正不可動故曰利艱貞晦其明也坎險在
  内内難也箕子紂同姓近則身在商邑之中難在
  内者也佯狂被髪自守其志囚奴而不變其於正
  也難矣故曰内難而能正其志箕子以之箕子用
  明夷利艱貞之三爻也文王箕子雖若不同其用
[042-6a]
  明夷之道則一也在卦氣為九月故太𤣥準之以
  晦易/傳
  新安朱氏曰明入地中以卦象釋卦名内文明外
  柔順以卦徳釋卦義蒙大難謂遭紂之亂而見囚
  也利艱貞以六五一爻之義釋卦辭内難謂為紂
  近親在其國内如六五之近於上六也本/義 明夷
  未是說闇之主只是說明而被傷者乃君子也上
  六方是說闇君于出門庭言君子去闇尚逺可以
[042-6b]
  得其本心而逺去文王箕子大槩皆是晦其明然
  文王之外柔順是本分自然做底箕子晦其明又
  云艱是他那佯狂底意思便是艱難底氣象爻說
  利貞而不言艱者蓋言箕子則艱可見不必更言
  之語/錄
  東萊吕氏曰坤上離下明入於地也人皆視明入
  於地而明自此滅殊不知明本不能滅特暫入於
  地而已人皆以君子之道見傷而道滅殊不知本
[042-7a]
  不曾滅何者正道本不可無如日入地中其明初
  未嘗絶觀於渾天之法則可見也内文明而外柔
  順以蒙大難文王以之離内文明坤外柔順夫當
  見傷之時若外恃其文明則必見仇於小人何以
  蒙難哉惟是内藴文明之徳外以柔順而行則入
  獸不亂羣入鳥不亂行兵无所投其刄藥无所投
  其毒斯可蒙大難矣故文王當紂昏亂之時雖囚
  於羑里而以柔順處之終不能害己柔順文明本
[042-7b]
  非二事内之文明則外自然柔順外之躁動者即
  内之无文明亦非韜光埋彩之謂也日之在地中
  世上元不覺有日文王之在殷紂元不覺有文王
  此所以能蒙大難也利艱貞晦其明也内難而能
  正其志箕子以之當患難之時須艱守正道所以
  為晦其明聖人恐人錯認晦其明之義以為和光
  同塵故又以内難而能正其志明之以見所謂艱
  貞者乃艱難而正志者也凡處患難昭昭若揭日
[042-8a]
  月而行與夫隨波同塵者皆不足道惟能正志然
  後可謂晦其明所謂素患難行乎患難者也彖言
  文王及箕子至於爻則獨言箕子而不言文王何
  也蓋箕子之行應六五一爻而已至於文王則一
  卦之全體皆文王之用也豈可以一爻指名之乎
  何以知之明夷為卦坤上離下離之在内即文王
  之内文明也坤之在外即文王之外柔順也内文
  明而外柔順以蒙大難是知明夷一卦全體皆文
[042-8b]
  王之用也易/說
象曰明入地中明夷君子以涖衆用晦而明
 伊川先生曰明所以照君子无所不照然用明之過
 則傷於察太察則盡事而無含𢎞之度故君子觀明
 入地中之象於涖衆也不極其明察而用晦然後能
 容物和衆衆親而安是用晦乃所以為明也若自任
 其明无所不察則己不勝其忿疾而无寛厚含容一/作
 𢎞/之徳人情睽疑而不安失涖衆之道適所以為不
[042-9a]
 明也古之聖人設前旒屏樹者不欲明之盡乎隠也
 易/傳
 横渠先生曰不任察而不失其治也易/說
  龜山楊氏曰君子之涖衆惟不用其明故能合天
  下而為明若察察而用明則蔽之者至矣易/說
  白雲郭氏曰離日也方其明出地上晉晝之時也
  及其日中照天下則為豐矣至於明入地中而後
  為明夷夷之為傷非毁其明也晦其明而己晦其
[042-9b]
  明則有終明之道是以艱貞之君子所以能用晦
  而明也然日所以照臨下土故君子之涖衆者其
  象似之易/說
  漢上朱氏曰明夷者晉之反坤為衆為晦離為明
  初九九三入而治之涖衆也天下至衆以明涖之
  則知有時而困人情不安用晦而明則親疎小大
  无所不容衆為我用此垂旒塞纊而明目達聪之
  道也易/傳
[042-10a]
  東萊吕氏曰明入地中明夷君子以涖衆用晦而
  明此君子養明之道日至暮則入乎地人皆見其
  入於地而不知所以養其明故不有虞淵之入烏
  有𤾉谷之明故古人曰雖有千丈清不如一尺渾
  无其渾不足以養其清且如舜之時罪疑惟輕功
  疑惟重與其殺不辜寧失不經觀此則舜之賞罰
  猶未盡明若漢宣帝信賞必罰截然无差則是舜
  不免於疑而宣帝乃能明察則謂宣帝賢於舜可
[042-10b]
  也而後世論舜則以為聖人之盛宣帝乃雜霸之
  君其所以異必有所在矣學者須仔細玩味易/說
初九明夷于飛垂其翼君子于行三日不食有攸往主
人有言象曰君子于行義不食也
 伊川先生曰初九明體而居明夷之初見傷之始也
 九陽明上升者也故取飛象昏暗在上傷陽之明使
 不得上進是于飛而傷其翼也翼見傷故垂朶凡小
 人之害君子害其所以行者君子于行三日不食君
[042-11a]
 子明照見事之㣲雖始有見傷之端未顯也君子則
 能見之矣故行去避之君子于行謂去其祿位而退
 藏也三日不食言困窮之極也事未顯而處甚艱非
 見幾之明不能也夫知幾者君子之獨見非衆人所
 能識也故明夷之始其見傷未顯而去之則世俗孰
 不疑怪故有所往適則主人有言也然君子不以世
 俗之見怪而遲疑其行也若俟衆人盡識則傷己及
 而不能去矣此薛方所以為明而揚雄所以不獲其
[042-11b]
 去也或曰傷至於垂翼傷己明矣何得衆人猶未識
 也曰初傷之始也云垂其翼謂傷其所以飛爾其事
 則未顯也君子見幾故亟去之世俗之人未能見也
 故異而非之如穆生之去楚申公白公且非之況世
 俗之人乎但譏其責小禮而不知穆生之去避胥靡
 之祸也當其言曰不去楚人将鉗我於市雖二儒者
 亦以為過甚之言也又如袁閎於黨事未起之前名
 徳之士方鋒起而獨潛身土室故人以為狂生卒免
[042-12a]
 黨錮之禍所往而人有言胡足怪也 君子遯藏而
 困窮義當然也惟義之當然故安處而无悶雖不食
 可也並易/傳
 横渠先生曰進應於上為三所困故曰于飛垂翼君
 子避患當速勢不與抗退而逺行不遑暇食静以自
 守非有所往之時也易/說
  藍田吕氏曰初九明當升而反在下飛而垂翼之
  象也君子明者也明夷不明者也明與不明義與
[042-12b]
  不義之分也不義者之食義者不受也明者所為
  不明者不信也故于行則三日不食有攸往則主
  人有言
  龜山楊氏曰居明夷之初在下而未蒙難也其翔
  而後集卑以自牧而已不矯激以為髙也故曰明
  夷于飛垂其翼其去而違之則宜速矣故君子于
  行三日不食若孔子接淅而行是也然直道而事
  人則焉往而不三黜故有攸往主人有言易/說
[042-13a]
  白雲郭氏曰卦之初爻皆有進无退而明夷之初
  聖人三釋之其辭皆不能果於進者以明傷之時
  其義不可果於進而其勢亦不得進也何謂三明
  夷于飛垂其翼一也君子于行三日不食二也有
  攸往主人有言三也且譬之鳥焉欲進則飛之疾
  而今言垂其翼者以明明傷之時義不可進也知
  義不可進而不進是為初九垂翼之道也此戒於
  未進之前也君子當斯時而欲有行是自取困窮
[042-13b]
  之道象言義不食者君子于行義有不得祿食之
  象然則三日不食自取之也此言勢不得進而自
  取困辱也苟不知義之不可進不知勢之不得進
  而終欲有所往是以至於主人有言主人主我者
  也主人有言則難将作矣故聖人欲垂其翼於前
  不欲主人有言於後斯能用晦而明矣是以辨之
  於初也易/說
  漢上朱氏曰晉上九反而為明夷之初九離為鳥
[042-14a]
  自上下下于飛也見傷而垂其翼者也柔為毛剛
  其翼也小人之害君子必害其所以行使不得進
  君子明足以見㣲故去位而行離為日之四歴三
  爻兌口在上三日不食也斷之以義雖困窮飢餓
  而不悔故曰君子于行義不食也之四有攸往也
  巽東南方主人位兌口為有言君子所為衆人固
  不識也方初九以正見傷於明夷之始其事隱而
  難見㣲而未著自常情觀之豈不離世異俗乎此
[042-14b]
  所以主人有言然君子不恤也義之當然納履而
  行何往而不貧賤哉易傳曰待其已顯則无及矣
  此薛方所以為明而揚雄所以不獲去也穆生之
  去楚二儒且非之況世俗之人乎故袁閎之於東
  漢亦以為狂也所往而人有言何足怪哉易/傳
  新安朱氏曰飛而垂翼見傷之象占者行而不食
  所如不合時義當然不得而避也本/義
  東萊吕氏曰初九乃明之初見傷之始也方小人
[042-15a]
  道長亦未為君子之害而君子必見幾而去正如
  鳥雀方飛為人所傷其翼雖垂亦未至於墜地君
  子於此時雖未至大傷便有所行蓋君子見幾而
  作才有小傷便去雖前有三日之至險亦不顧主
  人有言主人在朝之人凡去者為客則居者為主
  君子于行在朝必咎君子之輕動象曰義不食也
  義字不可不精看且好安惡佚君子小人同然君
  子棄富貴而就勞苦亦義不得不然耳義之在人
[042-15b]
  如影随形義當去則去故不食乃義當然易/說
六二明夷夷于左股用拯馬壯吉象曰六二之吉順以
則也
 伊川先生曰六二以至明之才得中正而體順順時
 自處處之至善也雖君子自處之善然當陰闇小人
 傷明之時亦不免為其所傷但君子自處有道故不
 能深相傷害終能違避之爾足者所以行也股在脛
 足之上於行之用為不甚切左又非便用者手足之
[042-16a]
 用以右為便唯蹶張用左蓋右立為本也夷于左股
 謂傷害其行而不甚切也雖然亦必自免有道拯用
 一作/其壮健之馬則獲免之速而吉也君子為陰闇所
 傷其自處有道故其傷不甚自拯有道故獲免之疾
 用拯之道不壮則被傷深矣故云馬壮則吉也二以
 明居陰闇之下所謂吉者得免傷害而已非謂可以
 有為於斯時也 六二之得吉者以其順處而有法
 則也則謂中正之道能順而得中正所以處明傷之
[042-16b]
 時而能保其吉也並易/傳
 横渠先生曰與三同體三為六應故曰夷于左股居
 中履順難不能及故曰用拯馬壮吉馬謂初九亦為
 己用故欲拯闇同易/說
  藍田吕氏曰六二以隂柔居中在二陽之間不自
  明而賴物以為明不自行而賴物以為行順物之
  則而不自用晦其明者也故曰夷于左股用拯馬
  壮吉夷于左股則不能自行用拯斯難馬壮乃吉
[042-17a]
  也
  龜山楊氏曰六二以至明之才當傷明之時惟其
  自處有道故雖傷也止于左股不至乎甚矣馬健
  順之物用拯馬壮蓋其自處之道言其中正而體
  順不違乎則是以吉也易/說
  白雲郭氏曰離之所以為明者以二也明夷之時
  初則以進為傷二則不進亦傷矣不用其明則其
  傷淺故有夷于左股之象雖傷于左股而有用拯
[042-17b]
  之道用拯之道健順則吉故言馬壮吉馬壮猶明
  夷于飛也順以則者猶垂其翼也以是知明夷之
  道固不能一於明亦不可一於晦也六二以柔順
  中正至明之才是以能順時不違則以盡用拯之
  道而獲吉也易/說
  漢上朱氏曰此爻因初九之往以取象初往二成
  巽震為左巽股也二為小人所傷不可動以應五
  明夷夷于左股小人之傷君子天也君子无如之
[042-18a]
  何亦順之而已六二在位不可以苟去用九三拯
  之可也拯子夏傳說文字林作抍音升一音承上
  舉也三震起也九三之五成艮手有起手上舉之
  象夷于左股既不可動用之上舉其手以濟六五
  之柔者當資九三之力九三坎馬震為作足坎震
  得位馬之壮健者也馬壮乃可載上而行以濟弱
  六二不動亦保其吉雖傷左股猶无傷也此六二
  順以致吉不失其事君之則也則者理之所不能
[042-18b]
  違也故曰六二之吉順以則也夫風雷相益水火
  相用見於萬物異體而同功者多矣況二三同體
  乎然非中正明徳君子其能如是書曰告于顛隮
  若之何其六二之謂與鄭本作明夷睇于左股睇
  傾視也離目變巽左股見傷故睇之或當從鄭或
  曰卦爻有因前爻何也曰亦彰往察來之一端也
  前爻既往後爻方來來往相為用故有因爻成象
  者如同人九四因九三九五因九三九四明夷六
[042-19a]
  二因初九也有因前卦為象者如明夷之上六因
  晉夬之初九因大壮玩其辭則可知故曰斷辭則
  備矣太𤣥亦然一首不盡其義乃以二首明之易/傳
  新安朱氏曰傷而未切救之速則免矣故其象占
  如此本/義
  東萊吕氏曰凡人之情害己迫患已至奔而避之
  者常也惟患未迫害未至小有所傷能疾驅而避
  之非天下之至明不能六二居下體之中為明夷
[042-19b]
  之主明之極者也方傷其左股而拯其壮馬疾去
  而避之可謂明也已矣拯者策馬言去之疾也象
  曰六二之吉順以則也最要看順以則也一句葢
  所以疾去者非為避患以求安乃順其法則義所
  當去也易/說
九三明夷于南狩得其大首不可疾貞象曰南狩之志
乃大得也
 伊川先生曰九三離之上明之極也又處剛而進上
[042-20a]
 六坤之上暗之極也至明居下而為下之上至暗在
 上而處窮極之地正相敵應将以明去暗者也斯義
 也其湯武之事乎南在前而明方也狩畋而去害之
 事也南狩謂前進而除害也當克獲其大首大首謂
 暗之魁首上六也三與上正相應為至明克至暗之象
 不可疾貞謂誅其元惡舊染汙俗未能遽革必有其
 漸革之遽則駭懼而不安故酒誥云惟殷之迪諸臣
 惟工乃湎于酒勿庸殺之姑惟教之至於既久尚曰
[042-20b]
 餘風未殄是漸漬之俗不可以遽革也故曰不可疾
 貞正之不可急也上六雖非君位以其居上而暗之
 極故為暗之至謂之大首 夫以下之明除上之暗
 其志在去害而已如啇周之湯武豈有意於利天下
 乎得其大首是能去害而大得其志矣志苟不然乃
 悖亂之事也並易/傳
 横渠先生曰九三進獲明夷之主故曰南狩得其大
 首易/說
[042-21a]
  藍田吕氏曰九三居離之極至明之主也上六居
  坤之極至暗之主也離南方之卦離至南而益明
  得其地也故曰明夷于南狩明夷之世至明之主
  得其地以攻至闇之主必大有得故曰得其大首
  君子之於物无不愛也雖有甚惡閔之而己正之
  而己不可疾也持不可疾之心以為正則君子用
  兵皆出於不得已也
  龜山楊氏曰南狩文王作興之象也而二老歸之
[042-21b]
  二老者天下之大老也大老所謂得其大首也易/説
  白雲郭氏曰伊川曰九三離之上明之極也又處
  剛而進上六坤之上暗之極也斯義也其湯武之
  事乎湯武非利人之天下也去其害而已南在前
  明方也狩畋而去害之事也大首謂暗之魁首上
  六也三與上正相敵應為至明克至闇之象不可
  疾貞謂誅其元惡舊染汚俗未能遽革必有其漸
  故酒誥云惟殷之迪諸臣惟工乃湎于酒勿庸殺
[042-22a]
  之姑惟教之是也雍曰初九其傷未至六二其傷
  已至九三則其傷已過矣濟之以剛明上進之才
  是所以南狩而大得志也不可疾貞者離之性失
  之過則暴故戒之以此伊川謂九三為湯武則夷
  于左股者其文王乎易/說
  漢上朱氏曰三公之位上六明夷之主九三極明
  至剛得位而應不得已而動以克極闇之主湯武
  之事也自二至上體師坎為中冬狩之時離為南
[042-22b]
  三動之上南狩也故曰明夷于南狩狩者為民去
  害離之三陽乾也乾為首陽為大南狩克之得其
  大首大首元惡也得者易辭故曰得其大首離為
  鳥飛而上逆不可疾也九居上未正也民迷久矣
  遽正則駭懼不安當以疾貞為戒故曰不可疾貞
  動於中志也京房曰動乃見志故曰南狩之志乃
  大得也易傳曰以下之明除上之闇其志在於去
  害而已啇周之湯武豈有意於利天下乎志苟不
[042-23a]
  然乃悖亂之事也易/傳
  新安朱氏曰以剛居剛又在明體之上而屈於至
  闇之下正與上六闇主為應故有向明除害得其
  首惡之象然不可以亟也故有不可疾貞之戒成
  湯起於夏臺文王興於羑里正合此爻之義而小
  事亦有然者本/義
  東萊吕氏曰九三以下之明攻上之暗此爻在下
  而伐上者也下之伐上聖人不得已而為者是湯
[042-23b]
  武革命之象也湯武革命固非有心如此蓋上受
  天命之傳下迫民心之歸猶且徘徊有不忍意如
  湯必使伊尹五就桀然後有鳴條之誅武王必五
  年觀政於啇然後有牧野之誓皆非一舉而為待
  彼不能遷善改過然後征之蓋所以正君臣之分
  存忠厚之心故曰南狩不可疾貞象所謂大得者
  蓋有成湯武王之志然後大得應天心順民心也
  无湯武之志則簒矣易/説
[042-24a]
六四入于左腹獲明夷之心于出門庭象曰入于左腹
獲心意也
 伊川先生曰六四以隂居隂而在隂柔之體處近君
 之位是陰邪小人居高位以柔邪順於君者也六五
 明夷之君位傷明之主也四以柔邪順從之以固其
 交夫小人之事君未有由顯明以道合者也必以隱
 僻之道自結於上右當用故為明顯之所左不當用
 故為隱僻之所人之手足皆以右為用世謂僻所為
[042-24b]
 僻左是左者隱僻之所也四由一有/是字隱僻之道深入
 其君故云入于左腹入腹謂其交深也其交之深故
 得其心凡姦邪之見信於其君皆由奪其心也不奪
 其心能无悟乎于出一作/出于門庭既信之於心一作既/奪其心
 而後行之於外也邪臣之事暗君必先蠱其心而後
 能行於外 入于左腹謂以邪僻之道入於君而得
 其心意也得其心所以終不悟也並易/傳
 横渠先生曰與上六同為一體故曰入于左腹與五
[042-25a]
 親比故曰出門獲明夷之心蓋用柔履中其志相得
 故曰獲心意也易/説
  藍田吕氏曰坤體純柔至闇者也六四當明夷之
  世以隂居隂入于至闇之始在上者亦皆昏闇然
  能獲在上者心意出之于門庭之間者必以隂柔
  之資逆探在上之邪心在上者既闇不能察而拒
  之此所以為其所得也
  龜山楊氏曰腹坤象也坤體之下故曰左腹尊右
[042-25b]
  故也入于左腹不用其明也與聖人為腹不為目
  之意同獲明夷之心所謂求仁而得仁也于出門
  庭則與慎宻而不出者異矣故自靖人自獻于先
  王我不顧行遯此㣲子之明夷也易/說
  白雲郭氏曰伊川以六四為隂邪小人居高位以
  柔邪順於君者也雍曰小人之事其君也務引其
  君於不正之道然後能獲其心意而作威福於天
  下也大學之道欲明明徳於天下者必先正心誠
[042-26a]
  意而後可以治國平天下是以明君務知本而後
  小人不得啓其邪心又烏有入于左腹獲心意之
  事哉明夷之君暗主也暗主不知正心誠意故小
  人得以不正之道乗間而入以獲其心意適所以
  喪其君之明也好大喜功者以攻戰入之好貨財
  者以聚歛入之好奢侈者以土木文繡入之好淫
  泆驕樂者以鄭衞聲色入之故入于左腹言投其
  不正之道也明夷之心暗主之心也于出門庭作
[042-26b]
  威福於天下也君子務引其君於當道而格君心
  之非小人則務投其不正之道而得其心意以作
  威福君子小人之事君其辨如此是以爭臣多君
  子而功利之臣多小人易/說
  漢上朱氏曰上六極闇九三極明四逺上近三應
  初震為左離為大腹四自震應初入離入于左腹
  也坎為心坤中為意初六之四離變艮為門四為
  夜獲明夷之心于出門庭也初之四則坎坤變兌
[042-27a]
  為說獲心意之象故又曰獲心意也其㣲子去商
  之事乎上六極暗将亡其意豈願亡哉去暗就明
  亡者復存則獲明夷之心意矣震為反生故也六
  四柔順而正與上六同體比於三而逺於上六以
  譬則㣲子之類也腹之為物能容者也自外而之
  内自上而之下九三所受也易/傳
  新安朱氏曰此爻之義未詳竊疑左腹者幽隠之
  處獲明夷之心于出門庭者得意於逺去之義言
[042-27b]
  筮而得此者其自處當如是也蓋離體為至明之
  徳坤體為至闇之地下三爻明在闇外故隨其逺
  近高下而處之不同六四以柔正居闇地而尚淺
  故猶可以得意於逺去五以柔中居闇地而已迫
  故為内難正志以晦其明之象上則極乎闇矣故
  為自傷其明以至於闇而又足以傷人之明蓋下
  五爻皆為君子獨上一爻為闇君也本/義
  東萊吕氏曰大抵君子之攻小人當攻其根本苟
[042-28a]
  不攻其根本見小人在於聚歛則攻其聚歛見小
  人在於謟諛則攻其謟諛見小人在於開邉則攻
  其開邉則終不勝夫小人蓋小人所以為根本以
  其先能以左道壊人君之心術故人君深信之而
  不疑今之攻小人若但攻其門庭而不攻其内此
  君子所以常不勝而小人所以常勝君子之攻小
  人蓋亦反其本矣本者何在正君心也孟子曰惟
  大人為能格君心之非易/說
[042-28b]
六五箕子之明夷利貞象曰箕子之貞明不可息也
 伊川先生曰五為君位乃常也然易之取義變動随
 時上六處坤之上而明夷之極陰暗傷明之極者也
 五切近之聖人因以五為切近至暗之人以見處之
 之義故不專以君位一作/義言上六隂暗傷明之極故
 以為明夷之主五切近傷明之主若顯其明則見傷
 害必矣故當如箕子之晦藏則可以一无/以字免於難箕
 子商之舊臣而同姓之親可謂切近於紂矣若不自
[042-29a]
 晦其明被禍可必也故佯狂為奴以免於害雖晦藏其明
 而内守其正所謂内難而能正其志所以謂之仁與明也
 若箕子可謂貞矣以五陰柔故為之戒云利貞謂宜如箕
 子之貞固也若以君道言義亦如是人君有當含晦之時
 亦外晦其明而内正其志也 箕子晦藏不失其貞固雖
 遭患難其明自存不可滅息也若逼禍患遂失其所守則
 是亡其明乃滅息也古之人如揚雄者是也並易/傳
 横渠先生曰雖近於闇然柔順履中闇不能掩箕子
[042-29b]
 之正也易/說
  藍田吕氏曰六五居二陰至闇之間不可與明所
  以利貞者知守中以為正也此箕子事紂之義乎
  龜山楊氏曰履尊位大中而承上六所謂内難而
  能正其志者明之不可息以正而已故書曰囚奴
  正士以其蒙難而不失正也凡卦皆以五為君位
  而明夷之君貴而无位高而无民天下不以為君
  也其存者名號而已故以上六當之而父師其次
[042-30a]
  也故以六五當之上下无常剛柔相易不可為典
  要惟其時而已易/說
  白雲郭氏曰君子以正道處已而以道之權濟時
  明者聖人之正道也用晦而明者權也雖權而其
  明未嘗息者箕子之明夷是也當明夷之時不知
  用晦而明則見傷必矣此箕子所以為利貞也五
  為尊位以君臣之分言之則君也以君子小人言
  之則君子也故君子處晦與人君處晦皆同易/說
[042-30b]
  漢上朱氏曰六五動則正正成離離明也不動成
  坤坤為晦自晦其明也五上同體迫於昏亂而不
  可去是以自晦其明以免禍箕子之明夷也自晦
  者不動而已未嘗失正也明在其中失正則其明
  遂亡故佯狂者自晦也不受封去之朝鮮者正也
  聖人慮後世讀易者以自晦即守正而蒙垢愛生
  失其所守故曰箕子之貞明不可息也易/傳
  新安朱氏曰居至闇之地近至闇之君而能正其
[042-31a]
  志箕子之象也貞之至也利貞以戒占者本/義
  東萊吕氏曰上六為明夷之主昏昧之極而六五
  近之最為難處方欲毅然剛強既不可随波逐流
  又不可須是如箕子之正夫箕子為商舊臣紂之
  叔父乃佯狂為奴可謂能守正故此爻特發明其
  處傷之道大抵當顯明之中而用正正最易見惟
  是當暗傷之時用其正則難矣自常情觀之箕子
  甘心處於奴莫不謂其明已滅殊不知暗中有正
[042-31b]
  處箕子雖處暗弱之時甘心為奴而箕子自靖人
  自獻于先王一念之正初未嘗息象言明不可息
  也以此易/說
上六不明晦初登于天後入于地象曰初登于天照四
國也後入于地失則也
 伊川先生曰上居卦之終為明夷之主又為明夷之
 極上至高之地明在至高本當逺照明既夷傷故不
 明而反昏晦也本居於高明當及逺初登于天也乃
[042-32a]
 夷傷其明而昏晦後入于地也上明夷之終又坤陰
 之終明傷之極者也 初登于天居高而明則當照
 及四方也乃被傷而昏暗是後入于地失明之道也
 失則失其道也並易/傳
  藍田吕氏曰明當在上而入于地上六所以失明
  之則闇當在下而不用其明六二所以順以則也
  龜山楊氏曰明夷至於不明晦則極矣初登于天
  用其明也後入于地則其明夷矣易曰乾元用九
[042-32b]
  乃見天則蓋窮則變變則通天之則也明夷至於
  極而不知變失則亦甚矣易/說
  白雲郭氏曰明晝之極一於晦也故言不明晦不
  明而晦則非若于飛垂翼者也又非用拯馬壮之
  道也其明息矣聖人原始要終言之故曰初登于
  天後入于地入于地所謂不明晦而明之道失矣
  易/說
  漢上朱氏曰晉明出地上反為明夷則明入地中
[042-33a]
  不明而晦上六極坤坤為晦故曰不明晦晉時離
  出坤登於乾五下照坤六四坤在上為國故曰初
  登于天照四國也晉反則離入於坤後入于地也
   五者君之位以明徳居尊位者人君之則後入
  于地則失位失位者以不明晦而失為君之則也
  人君近君子逺小人兢兢焉唯懼不明乎善者所
  以守其則也得失无不自己為之者得之明失之
  晦晝夜之象故聖人舉晉明夷二卦反復以釋爻
[042-33b]
  義原初懲後為人君萬世之戒雜卦曰明夷誅也
  為明夷之主而不誅者鮮矣易/傳
  新安朱氏曰以陰居坤之極不明其徳以至於晦
  始則處高位以傷人之明終必至於自傷而墜厥
  命故其象如此而占亦在其中矣照四國以位言
  本/義 問明夷卦先生曰下三爻皆說明夷是明而
  見傷者六四爻說者却以為是姦邪之臣先蠱惑
  其君心而後肆行於外殊不知上六是暗主六五
[042-34a]
  却不作君說六四之與上六既非正應又不相比
  又況下三爻皆說明夷是好底何獨此爻却作不
  好說故某於此爻之義未詳但以意觀之六四居
  暗地尚淺猶可以得意而逺去故雖入於幽隠之
  處猶能獲明夷之心于出門庭也故小象曰獲心
  意也上六不明晦則是合下已是不明故初登于
  天可以照四國而不免後入于地則是始於傷人
  之明而終於自傷以墜其命矣吕原明以為唐明
[042-34b]
  皇可以當之蓋言始明而終暗也語/録
  東萊吕氏曰上六處傷之極最是不明處夫居離
  之上本當明而反不明蓋始雖明而其後入于地
  所以晦其明也此一爻唐明皇當之當開元之初
  姚宋為相而致太平可謂明照四國及後用李林
  甫楊國忠至於竄身失國是入于地也象曰失則
  也則字最當看乃是開人君自悔之道蓋言始固
  明矣後所以晦者以其失夫初之軌則也若常守
[042-35a]
  其則何由而暗故曰其則不逺人君當自思之易/說
 
 
 
 
 
 
 
[042-35b]
 
 
 
 
 
 
 
 合訂刪補大易集義粹言卷四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