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R1a0139 合訂刪補大易集義粹言-清-納喇性德 (master)


[044-1a]
欽定四庫全書
 合訂删補大易集義粹言卷四十二
          頭等侍衞納喇性德編
兌下/離上
 伊川先生曰睽序卦家道窮必乖故受之以睽睽者
 乖也家道窮則睽乖離散理必然也故家人之後受
 之以睽也為卦上離下兌離火炎上兌澤潤下二體
 相違睽之義也又中少二女雖同居而所歸各異是
[044-1b]
 其志不同行也亦為睽義易/傳
睽小事吉
 伊川先生曰暌者睽乖離散之時非吉道也以卦才
 之善雖處睽時而小事吉也易/傳 睽卦不見四德蓋
 不容著四德繇言小事吉者止是方暌之時猶足以
 致小事之吉不成終睽而已須有濟睽之道周行/已録
  白雲郭氏曰有睽之事有睽之時睽本小人事而
  大人有睽者遇睽之時也遇睽之時大有為亦難
[044-2a]
  矣是以小事吉蓋睽之常也易/說
  新安朱氏曰睽乖異也為卦上火下澤性相違異
  中女少女志不同歸故為睽然以卦德言之内說
  而外明以卦變言之則自離來者柔進居三自中
  孚來者柔進居五自家人來者兼之以卦體言之
  則六五得中而下應九二之剛是以其占不可大
  事而小事尚有吉之道也本/義
彖曰睽火動而上澤動而下二女同居其志不同行說
[044-2b]
而麗乎明柔進而上行得中而應乎剛是以小事吉天
地睽而其事同也男女睽而其志通也萬物睽而其事
𩔖也睽之時用大矣哉
 濂溪先生曰家人離必起於婦人故睽次家人以二
 女同居而志不同行也堯所以釐降二女于媯汭舜
 可禪乎吾兹試矣是治天下觀於家治家觀身而已
 矣通/書
 伊川先生曰彖先釋睽一无/睽字一作/意次言卦才終言
[044-3a]
 合暌之道而賛其時用之大火之性動而上澤之性
 動而下二物之性違異故為暌義中少二女雖同居
 其志不同行亦為睽義女之少也同處長則各適其
 歸其志異也言睽者本同也本不同則非暌也 說
 而麗乎明柔進而上行得中而應乎剛者卦才如此
 所以小事吉也兌說也離麗也又為明故為說順而
 附麗於明凡離在上而彖欲見柔居尊者則曰柔進
 而上行晉鼎是也方睽乖之時六五以柔居尊位有
[044-3b]
 說順麗明之善又得中道而應剛雖不能合天下之
 暌成天下之大事亦可以小濟是於小事吉也五以
 明而應剛不能致大吉何也曰五隂柔雖應二而睽
 之時相與之道未能深固故二必遇主於巷五噬膚
 則无咎也天下睽散之時必君臣剛陽中正至誠協
 力而後能合也 天地睽而其事同推物理之同以
 眀睽之時用乃聖人合睽之道也見同之為同者世
 俗之知也聖人則明物理之本同所以能同天下而
[044-4a]
 和合萬𩔖也以天地男女萬物明之天髙地下其體
 睽也然陽降隂升相合而成化育之事則同也男女
 異質暌也而相求之志則通也生物萬殊睽也然而
 得天地之和稟隂陽之氣則相𩔖也物雖異而理本
 同故天下之大羣生之衆睽散萬殊而聖人為能同
 之處睽之時合睽之用其事至大故云大矣哉並易/傳
  藍田吕氏曰睽趨異而不相合也物有異而同者
  天地男女是也有同而異者二女同居其志不同
[044-4b]
  行是也異而同者迹異而心同孟子曰或逺或近
  或去或不去君子亦仁而已矣何必同又曰禹稷
  顔回同道曽子子思易地則皆然是也同而異者
  迹同而心異孟子曰有伊尹之志則可茍无伊尹
  之志則篡也魯人曰栁下惠固可吾固不可是也
  龜山楊氏曰天運乎上地止乎下天地固睽矣然
  一動一静而變化成焉其事則同也男正位乎外
  女正位乎内男女固睽矣然夫夫婦婦而家道成
[044-5a]
  焉其志則通也飛潛動植之異宜剛柔遲速之異
  齊萬物固睽矣然方以其𩔖聚物以其羣分不相
  悖焉其事則𩔖也聖人深足以通天下之志幾足
  以成天下之務則可以合天下之睽而用之矣睽
  之時用豈不大矣哉易/說 睽乖也又言天地睽而
  萬物通男女睽而其志同則乖為善蓋一字兩用
  南都/語錄
  白雲郭氏曰火澤无相得之性二隂有難和之情
[044-5b]
  所以為睽火性上今動而上澤性下今動而下方
  之天水違行蓋其小者雖不成訟亦為暌也然澤
  中有火謂之革上火下澤謂之睽革以不相得之
  性兩不相交火自下而上澤自上而下其勢必遇
  而相息又不若睽之相違而不遇也小事吉者自
  卦論之初說而終明其道非睽也自爻論之六五
  上行得中而下應九二之剛其事非睽也其為吉
  宜矣凡卦皆二義睽之彖先言睽之所以為睽睽
[044-6a]
  之道也後言睽之時用則聖人用睽之時也睽非
  大人事故上言小事吉而聖人有用睽之道故下
  言大矣哉蓋文王言其常而孔子極其用也非孔
  子不知其大也天髙地下睽也男尊女卑睽也萬
  物散殊亦睽也天地雖睽不害於同事男女雖暌
  不害於通志萬物雖睽不害於事𩔖蓋睽之道必
  體睽而用合然後有濟孔子懼人不明其大故特
  曰時用大矣哉易/說
[044-6b]
  漢上朱氏曰離火動而上兌澤動而下火澤之睽
  也中少二女同居於家而所歸之志各異二女之
  睽也故曰睽此以兩體言睽也睽本同也離兌同
  為女而至於睽者時也故睽自家人反明本同也
  本不同則无睽惟本同故有合睽之道自離兌言
  之說而麗乎明自家人六二之五言之柔進而上
  行得中而應乎剛說則順民麗乎明則擇善柔得
  中則柔而不過應乎剛則取剛以濟柔是以小事
[044-7a]
  吉夫說而麗明柔得中而應剛不可以作大事何
  也以柔進上行而得尊位也睽之時人情乖隔相
  與者未固非剛健中正不能合天下之睽如睽之
  柔其才纔足以小事吉也故曰說而麗乎明柔進
  而上行得中而應乎剛是以小事吉此合兩體卦
  變而言處睽之道也天地男女萬物一氣也得其
  所同則睽者合矣剛上柔下天地睽也天降地升
  生育萬物其事同也坎外離内男女睽也男上女
[044-7b]
  下乃有室家其志通也坎見震毁萬物睽也陽生
  隂成物无二理其事𩔖也非本同也其能合乎大
  人以是能用天地能用男女能用萬物乖者復合
  混而為一以至天下為一家中國為一人故曰天
  地睽而其事同也男女睽而其志通也萬物睽而
  其事𩔖也睽之時用大矣哉此惟原一卦以論合
  睽之道也在卦氣為十一月故大𤣥準之以戾易/傳
  新安朱氏曰睽火動而上至其志不同行以卦象
[044-8a]
  釋卦名義說而麗乎明至小事吉以卦德卦變卦
  體釋卦辭天地睽而其事同至大矣哉極言其理
  而賛之本/義 睽皆言始異而終同之理 兌少女
  離中女以隂柔之性外和悅而内猜嫌故同居而
  異志並語/録
  東萊吕氏曰易之序最當看家道一失節不正必
  至於睽乖故家人之後次以睽為卦離上兌下火
  之性炎上則愈動而愈上也澤之性潤下則愈動
[044-8b]
  而愈下也一上一下初不相親所以為暌睽既孤
  離猶有吉者有二五也夫當睽之時本不能吉惟
  其卦才有吉之道雖不能大有所為亦可彌縫而
  致小吉也二女同居而志不同譬如君子與小人
  同室而處本未嘗睽而其志已相去不啻千里之
  逺此居雖同而志則不同也所以為睽之義 說
  而麗乎明柔進而上行得中而應乎剛僅能小事
  吉處睽者其可易邪九二居下體之中是說而麗
[044-9a]
  乎明也六五居上體之中下應於二是柔進而上
  行又得中而應乎剛君降志以應乎剛明之臣臣
  盡道以輔乎柔順之君君臣之間盡道相與於睽
  乖之時雖不能大有所為亦可以小吉大抵天下
  之治患君臣之不相與今也君臣上下相與如此
  乃止於小吉何哉蓋天下之治主乎君睽之時六
  五為君其質本弱雖欲强之一歸於治有所不能
  亦如伊尹一人耳在成湯時則格于皇天在太甲
[044-9b]
  時則格于上帝蓋太甲資質本弱不及於湯故也
   天下事有萬不同然以理觀之則未嘗異君子
  須當於異中而求同則見天下之事本未嘗異睽
  之時用大矣哉時用二字最當看伊川云處睽之
  時合睽之用合之一字尤當看夫萬物之異如此
  而欲合之將如之何曰予一以貫之正合睽之道
  也易/說
象曰上火下澤睽君子以同而異
[044-10a]
 伊川先生曰上火下澤二物之性違異所以為睽離
 之象君子觀睽異之象於大同之中而知所當異也
 夫聖賢之處世在人理之常莫不大同於世俗所同
 者則有時而獨異蓋於秉彝則同矣於世俗之失則
 異也不能大同者亂常拂理之人也不能獨異者隨
 俗習非之人也要在同而能異耳中庸曰和而不流
 是也易/傳
 横渠先生曰一於異則乖而不合故和而不同易/說
[044-10b]
  龜山楊氏曰天下之物理一而分殊故君子以同
  而異易/說
  白雲郭氏曰上火下澤異之象也聖人用睽有道
  存焉然用同者用睽之道也故大舜善與人同同
  也有天下而不與焉異也栁下惠不羞汙君不辭
  小官同也而曰爾為爾我為我異也故君子以同
  而異為用睽之道也孔子曰君子和而不同蓋言
  不同於小人之事也此言君子以同而異蓋言同
[044-11a]
  於道也故言同雖一而為事道則異矣易/說
  漢上朱氏曰離兌同為隂卦而未始不異君子之
  所同者人之大倫也然各盡其道亦不茍同以徇
  衆人見其為異矣不知異所以為同中庸曰和而
  不流晏平仲曰同之不可也如是彖言異而同大
  象言同而異易/傳
  新安朱氏曰二卦合體而性不同本/義 或問睽卦
  大象君子以同而異先生曰此是取兩象合體為
[044-11b]
  同而其性各異在人則是和而不同之意蓋其趨
  則同而所以為同則異如伯夷栁下惠伊尹三子
  所趨不同而其歸則一彖辭言睽而同大象言同
  而異在人則出處語黙雖不同而同歸於理講論
  文字為說不同而同於求合義理立朝論事所見
  不同而同於忠君本義所謂二卦合體者言同也
  而性不同者言異也以同而異語意與用晦而明
  相似大凡讀易到精熟後顛倒說來皆合不然則
[044-12a]
  是死說耳又問睽卦无正應而同德相應者何先
  生曰无正應所以為睽當睽之時當合者既離其
  離者却合也 問君子以同而異作理一分殊看
  如何先生曰理一分殊是理之自然如此這處又
  就人事之異上說蓋君子有同處有異處如所謂
  周而不比羣而不黨是也大抵易中六十四象下
  句皆是就人事之近處說不必深去求它此處伊
  川說得甚好並語/録
[044-12b]
  東萊吕氏曰世之所謂相反者无如水火而其理
  初未嘗有異故一動一靜互為其根一隂一陽互
  為其用君子須是得同而異之理方可以盡睽之
  義然彖言天地睽而其事同男女睽而其志通萬
  物睽而其事類三句則自異而同此則言同而異
  蓋聖人使人於同之中觀其異異之中觀其同非
  知道者不足識此易/說
初九悔亡喪馬勿逐自復見惡人无咎象曰見惡人以
[044-13a]
辟咎也
 伊川先生曰九居卦初睽之始也在睽乖之時以剛
 動於下有悔可知所以得亡者九四在上亦以剛陽
 睽離无與自然同𩔖相合同是陽爻同居下又當相
 應之位二陽本非相應者以在睽故合也上下相與
 故能亡其悔也在睽諸爻皆有應夫合則有睽本異
 則何睽唯初與四雖非應而同德相與故相遇馬者
 所以行也陽上行者也睽獨无與則不能行是喪其
[044-13b]
 馬也四既與之合則能行矣是勿逐而馬復得也惡
 人與已乖異者也見者與相通也當睽之時雖同德
 者相與然小人乖異者至衆若棄絶之不幾盡天下
 以仇君子乎如此則失含𢎞之義致凶咎之道也又
 安能化不善而使之合乎故必見惡人則无咎也古
 之聖王所以能化姦凶為善良革讎敵為臣民者由
 弗絶也 睽離之時人情乖違求和合之且病其不
 一作/未能得也若以惡人而拒絶之則將衆仇於君子
[044-14a]
 而禍咎至矣故必見之所以免避怨咎也无怨咎
 則有可合之道並易/傳
 横渠先生曰履睽之始悔也能以貴下賤故悔亡馬
 復屈下惡人能免於咎易/說
  龜山楊氏曰睽之初不可以有行也故喪馬天地
  萬物皆睽而復同則睽極必反天下之常理也故
  勿逐自復夫時行則行時止則止喪而逐之其失
  愈逺然天下方睽以剛在下而无可行之資直道
[044-14b]
  而徃則害者至故見惡人无咎子見南子是也易/說
  白雲郭氏曰初九无應有悔之象居睽而說道存
  焉故悔亡也喪馬初睽也逐之則成其為睽不可
  合矣勿逐自復用同而復也惡人與已異者也見
  之所以同而異也能同而異何咎之有栁下惠曰
  爾為爾我為我雖袒裼祼裎於我側爾焉能凂我
  哉故由由然與之偕而不自失焉象所謂同而異
  而初九見惡人其義一也見者遇之而勿絶之辭
[044-15a]
  非必欲見之也子見南子之見是也孔子初不見
  陽貨蓋以從大夫之後不敢先也在魯衞之禮不
  同非不見惡人者也易/說
  漢上朱氏曰睽之始剛而无應動則不正故有悔
  四坎馬也四不與初以剛自守喪馬不逐也睽諸
  爻皆有應四獨无與安得不動而求初乎四動之
  初初徃復成坎馬勿逐自復也故悔亡四不正而
  險惡人也離目為見初徃之四有離見惡人也
[044-15b]
  之四雖不正以辟咎故无咎天下惡人衆多疾之
  己甚人人與君子為敵是睽者既合而復睽斯亦
  君子之咎也然初守正四動而後初見之夫子見
  陽貨陽貨先也故不得不見若屈已而先見之睽
  非不合矣見之可也從之不可也易傳曰古之聖
  人所以能化姦凶為善良綏讎敵為臣民由弗絶
  也易/傳
  新安朱氏曰上无正應有悔也而居睽之時同德
[044-16a]
  相應其悔亡矣故有喪馬勿逐而自復之象然亦
  必見惡人然後可以辟咎如孔子之於陽貨也本/義
九二遇主于巷无咎象曰遇主于巷未失道也
 伊川先生曰二與五正應為相與者也然在睽乖之
 時隂陽相應之道衰而剛柔相戾之意勝學易者識
 此則知變通矣故二五雖正應當委曲以相求也二
 以剛中之德居下上應六五之君道合則志行成濟
 睽之功矣而居睽離之時其交非固二當委曲求與
[044-16b]
 相遇覬其得合也故曰遇主于巷必能合而後无咎
 君臣睽離其咎大矣巷者委曲之塗也遇者㑹逢之
 謂也當委曲相求期於㑹遇與之合也所謂委曲者
 以善道宛轉將就使合而已非枉已屈道也 當睽
 之時君心未合賢臣在下竭力盡誠期使之信合而
 已至誠以感動之盡力以扶持之明義理以致其知
 杜蔽惑以誠其意如是宛轉以求其合也遇非枉道
 迎逢也巷非邪僻由徑也故夫子特云遇主于巷未
[044-17a]
 失道也未非必也非必謂失道也並易/傳
 横渠先生曰守正居中故能求主于乖喪之際不失
 其道乖睽主有不可顯遇之時易/說
  龜山楊氏曰九二剛中而應而當天下方睽之時
  非期於有應也故有遇主之辭焉然遇之外常道
  也故于巷若子房引四皓輔太子之類是已雖然
  遇主于巷惟睽之時可也易/說 智仁勇天下之達
  德也智知之仁守之勇行之三者闕一焉非達德
[044-17b]
  也則人君固不可无勇矣而齊王以是為有疾故
  孟子告以文武之事使廓而大之則安天下无足
  為者矣若夫好貨好色則生於人君之邪心不可
  為也然而孟子不以為不可者蓋譬之水逆行中
  流而遏之其患必至於決溢因其勢而利道之則
  庶乎其通諸海也故以公劉太王之事告之陳古
  之善而閉其邪心引之當道也其自謂齊人莫如
  我敬王者以此易之睽曰遇主于巷亦斯之謂也
[044-18a]
  孟子/解
  白雲郭氏曰在睽諸爻皆以見遇為言是以君子
  貴夫同而異也二五正應雖睽易合蓋男女通志
  之義故遇主于巷也說文言巷里中道也里中之
  道出門則遇之言遇主之易也方睽之時遇主之
  易而无咎者不失正應之道故也古之君子難進
  易退況睽之世乎孟子曰君子未嘗不欲仕也又
  惡不由其道茍不由其道則其進易矣九二遇主
[044-18b]
  于巷若甚易然疑其類於不由其道者故象特言
  其未失道也初九之无咎異於時九二之无咎同
  於道故不待喪馬勿逐而後自復亦不待見惡人
  而後可辟咎也同人曰出門同人又誰咎也睽之
  九二實似之易/說
  漢上朱氏曰九二以剛中之德遇六五濟睽之主
  人情睽離之時二五皆非正應五來求二兌變震
  艮睽者家人之反艮為門為徑家門之有徑者巷
[044-19a]
  也二徃應之離變巽巽東南主人位也五來求二
  二適徃應是以相遇故曰遇主于巷遇者不期而
  㑹巷委蛇曲折而後達睽而欲合故如是之難然
  二五得中震為大塗合睽者如是乃為得中未失
  道也易傳曰巷者委曲之塗也非邪僻由徑也遇
  者逢㑹之謂非枉道詭遇也至誠以感動之盡力
  以扶持之明義理以致其知杜蔽惑以誠其意如
  是而已故云未失道也易/傳
[044-19b]
  新安朱氏曰二五隂陽正應居睽之時乖戾不合
  必委曲相求而得㑹遇乃為无咎故其象占如此
  本/義
六三見輿曳其牛掣其人天且劓无初有終象曰見輿
曳位不當也无初有終遇剛也
 伊川先生曰隂柔於平時且不足以自立況當睽離
 之際乎三居二剛之間處不得其所安其見侵陵可
 知矣三以正應在上欲進與上合志而四阻於前二
[044-20a]
 牽於後車牛所以行之具也輿曳牽於後也牛掣阻
 於前也在後者牽曳之而已當前者進者之所力犯
 也故重傷於上為四所傷也其人天且劓天髠首也
 劓截鼻也三從正應而四隔止之三雖隂柔處剛而
 志行故力進以犯之是以傷也天而又劓言重傷也
 三不合於二與四睽之時自无合義適合居剛守正
 之道也其於正應則睽極有終合之理始為二陽所
 戹是无初也後必得合是有終也掣從制從手執止
[044-20b]
 之義也 以六居三非正也非正則不安又在二陽
 之間所以有如是艱戹由位不當也无初一有/而字有終
 者終必與上九相遇而合乃遇剛也不正而合未有
 久而不離者也合以正道自无終睽之理故賢者順
 理而安行智者知幾而固守並易/傳
 横渠先生曰乘剛遇敵輿衞皆困易/說
  龜山楊氏曰澤動而下故輿曳火動而上故其牛
  掣輿曳而掣則其事睽而不同矣尚能有行乎其
[044-21a]
  人天且劓劓者絶其通絶其通則其睽極矣睽極
  而反故无初有終蓋天地萬物則睽而後其事同
  男女則睽而後其志通睽而至於其極者皆天也
  豈人為哉故曰夭且劓易/說
  白雲郭氏曰六三隂柔居二剛之間當睽之世欲
  求速合蓋亦難矣故有見輿曳其牛掣之象見輿
  曳欲從而求合也其牛掣則違而致睽也時之方
  睽動輒乖異豈人力也哉天道然也然六三致牛
[044-21b]
  掣之睽豈六三之罪邪時使之然故曰其人天且
  劓譬猶无妄之災非人所致孟子亦曰行止非人
  所能也无初者遇二剛而不得進也有終者睽道
  終極則反而從應也象言位不當者以隂位柔急
  於求濟故見輿曳而欲從焉易/說
  漢上朱氏曰六三於睽時處不當位介於二剛之
  間其柔不能自進上九之剛雖非正應欲徃而遇
  焉二剛侵凌莫之與也三坤為輿為牛離目為見
[044-22a]
  四前剛為角離火欲上坎水欲下見輿曳也離上
  角仰也坎下角俯也一仰一俯牛頓掣也鄭康成
  作觢觢牛角踴也踴起而復下亦頓掣也見輿曳
  而不行其牛俯仰而頓掣言四扼於前者如此也
  二乾為天三坎之柔為髮而兌毁之髠其首也馬
  融曰刻鑿其額曰天易傳曰髠其首為天以象考
  之易傳為是伏艮為鼻兌金制之刑其鼻也其人
  天且劓者言其人既為四扼於前猶力進而犯之
[044-22b]
  又為二制於後出處不當位故人情上下惡之然
  動得其正睽極則通初雖艱厄終必遇之三遇上
  剛二四象毁坤輿進而上行矣故曰无初有終遇
  剛也曰遇者不期而㑹謂其非正應也君子於此
  不尤乎見惡者反身以正而已正則應應則惡我
  者說睽我者合易傳曰不正而合未有久而不離
  者也合以正道則无終睽之理故賢者順理而安
  行知者知幾而固守易/傳
[044-23a]
  新安朱氏曰六三上九正應而三居二陽之間後
  為二所曳前為四所掣而當睽之時上九猜狠方
  深故又有髠劓之傷然邪不勝正終必得合故其
  象占如此本/義
九四睽孤遇元夫交孚厲无咎象曰交孚无咎志行也
 伊川先生曰九四當睽時居非所安无應而在二隂
 之間是睽離孤處者也以剛陽之德當睽離之時孤
 立无與必以氣𩔖相求而合是以遇元夫也夫陽稱
[044-23b]
 元善也初九當睽之初遂能與同德而亡睽之悔處
 睽之至善者也故目之為元夫猶云善士也四則過
 中為睽已甚不若初之善也四與初皆以陽處一卦
 之下居相應之位當睽乖之時各无應援自然同德
 相親故㑹遇也同德相遇必須至誠相與交孚各有
 孚誠也上下二陽以至誠相合則何時之不能行何
 危之不能濟故雖處一无/處字危厲而无咎也當睽離之
 時孤居於二隂之間處不當位危且有咎也以遇元
[044-24a]
 夫而交孚故得无咎也 初四皆陽剛君子當睽乖
 之時上下以至誠相交協志同力則其志可以行不
 止无咎而已卦辭但言无咎夫子又從而明之云可
 以行其志故時之睽也蓋以君子陽剛之才而至誠
 相輔何所不能濟也唯有君子則能行其志矣並易/傳
  龜山楊氏曰承乘皆隂而无與睽孤也六五柔得
  尊位而在上元夫也當上下睽離之時而已獨遇
  之故交孚厲无咎蓋同舟而濟雖胡越無異心天
[044-24b]
  下方睽則遇而交孚其宜矣然孤而无與故厲交
  孚故雖厲无咎易/說
  白雲郭氏曰天下之𫝑合則衆睽則孤凡睽皆然
  而獨於九四上九稱睽孤何哉蓋上居睽極四近
  君而不得非若初之自復二之遇主三之有終也
  故稱睽孤焉處孤之道不過於求人以自助而已
  故求善士而相與以誠則雖危无咎矣所謂德不
  孤也王輔嗣以初亦无應獨立同在體下同志者
[044-25a]
  也故交孚无咎其志得行伊川曰元夫猶云善士
  也初九悔亡則處之至善者矣易/說
  漢上朱氏曰九四睽時處不當位介二隂之間五
  應二三應上四獨无應在睽而又孤故曰睽孤孤
  則危厲有乖離之咎初守正不援乎上處睽之善
  者也四變交初兌變坎四離為婦初坎為夫元始
  也善之長也故曰遇元夫四動正正則誠矣彼我
  皆誠有不約而自信者故曰交孚交孚則雖厲而
[044-25b]
  无咎交則初四未正曰无咎者初志上行睽者通
  也易傳曰卦辭言无咎夫子又從而明之云志行
  也蓋君子以剛陽之才至誠相輔何所不濟也唯
  有君子則能行其志爾易/傳
  新安朱氏曰睽孤謂无應遇元夫謂得初九交孚
  謂同德相信然當睽時故必危厲乃得无咎占者
  亦如是也本/義
六五悔亡厥宗噬膚徃何咎象曰厥宗噬膚徃有慶也
[044-26a]
 伊川先生曰六以隂柔當睽離之時而居尊位有悔
 可知然而下有九二剛陽之賢與之為應以輔翼之
 故得悔亡厥宗其黨也謂九二正應也噬膚噬囓其
 肌膚而深入之也當睽之時非入之者深豈能合也
 五雖隂柔之才二輔以陽剛之道而深入之則可徃
 而有慶一有/也字復何過咎之有以周成之㓜稚而興盛
 王之治以劉禪之昏弱而有中興之𫝑蓋由任聖賢
 之輔而姬公孔明所以入之者深也 爻辭但言厥
[044-26b]
 宗噬膚則可以徃而无咎象復推明其義言人君雖
 己才不足若能信任賢輔使以其道深入於己則可
 以有為是徃而有福慶也並易/傳
 横渠先生曰二能勝三如噬膚耳何間已徃易/說
  龜山楊氏曰火動而上而以柔乘剛故厥宗噬膚
  九四同體之象也蓋睽離之極雖宗噬膚矣詩曰
  亦有兄弟不可以據此之謂也據而親之能无咎
  乎故徃何咎夫睽終必同天地之道也故孔子曰
[044-27a]
  徃有慶也易/說
  白雲郭氏曰處睽之世已為悔矣六五以柔自將
  又悔之道也得其正應能下賢焉故悔可亡厥宗
  二也二之應五若噬膚然言其易也故二稱于巷五
  稱噬膚其義一也君臣道合合則非睽以是而徃
  將有大慶又何咎之有睽之道用合而體睽二五
  盡之故彖言天地睽男女睽象言同而異皆一也
  易/說
[044-27b]
  漢上朱氏曰六五柔得尊位宜有悔也能致九二
  在下之賢以剛輔柔故悔亡五離也二兌有離體
  同宗而為六五所宗噬膚者囓柔也五來下二兌
  變成艮艮為膚兌口囓柔噬膚也自二至上體噬
  嗑故曰厥宗噬膚二噬五柔而深之剛柔相入之
  意睽離之時非五下二二不可徃非深入之則其
  久必離九二剛中不茍徃者也五既下之徃亦何
  咎徃則有濟睽之功成邦家之慶陽為慶謂五柔
[044-28a]
  成剛也易傳曰爻辭但言厥宗噬膚則可徃而无
  咎象推明其義言人君雖己才不足若能任賢輔
  使以其道深入於己則可以有為徃而有福慶也
  易/傳
  新安朱氏曰以隂居陽悔也居中得應故能亡之
  厥宗指九二噬膚言易合六五有柔中之德故其
  象占如是本/義
上九睽孤見豕負塗載鬼一車先張之弧後說之弧匪
[044-28b]
宼婚媾徃遇雨則吉象曰遇雨之吉羣疑亡也
 伊川先生曰上居卦之終睽之極也陽剛居上剛之
 極也在離之上用明之極也睽極則拂戾而難合剛
 極則躁暴而不詳明極則過察而多疑上九有六三
 之正應實不孤而其才性如此自睽孤也如人雖有
 親黨而多自疑猜妄生乖離雖處骨肉親黨之間而
 常孤獨也上之與三雖為正應然居睽極无所不疑
 其見三如豕之汚穢而又背負泥塗見其可惡之甚
[044-29a]
 也既惡之甚則猜成其罪惡如見載鬼滿一車也鬼
 本无形而見載之一車言其以无為有妄之極也物
 理極而必反以近明之如人適東東極矣動則西也
 如升髙髙極矣動則下也既極則動而必反也上之
 睽乖既極三之所處者正理大凡失道既極則必反
 正理故上於三始疑而終必合也先張之弧始疑惡
 而欲射之也疑之者妄也妄安能常故終必復於正
 三實无惡故後說弧而弗射睽極而反故與三非復
[044-29b]
 是宼讎乃婚媾也此匪宼婚媾之語與屯卦同而義
 則殊也隂陽交而和暢則為雨上於三始疑而睽睽
 極則不疑而合隂陽合而益和則為雨故云徃遇雨
 則吉徃者自此以徃也謂既合而益和則吉也 雨
 者隂陽和也始睽而能終和故吉也所以能和者以
 羣疑盡亡也其始睽也无所不疑故云羣疑睽極而
 合則一有/疑字皆亡矣並易/傳 睽之上九離也離之為德
 在諸卦莫不以為明獨於睽便變為惡以陽在上則
[044-30a]
 為亢以剛在上則為狠以明在上變而為察以狠以
 察所以為睽之極也故曰見豕負塗載鬼一車皆自
 任己察之所致然徃而遇雨則吉遇雨者睽解也睽
 解有二義一是物極則必反故睽極則必通若睽極
 不通却終於睽而已二是所以能解睽者却是用明
 之功也周行/已録
  白雲郭氏曰處睽之極故曰睽孤然天下之睽始
  於疑疑故睽不疑則交孚而无睽矣疑者小人之
[044-30b]
  道也聖人无疑也睽之成卦本自二女則小人之
  象明矣故上九極言其疑也見豕負塗有之疑也
  載鬼一車无之疑也有之疑疑之始也无之疑其
  疑甚矣有无无所不疑是以張弧以禦之其道乖
  矣三之應上何宼之有其應甚正昏姻之道也故
  後有說弧之象焉徃遇雨則吉者隂陽和則雨徃
  而和則有无之際羣疑自釋睽道革矣是以吉也
  六三隂也上九陽也陽氣下降隂道上行故言遇
[044-31a]
  雨見豕負塗猶詩言誰謂鼠无牙有之疑也載鬼
  一車猶詩言誰謂雀无角无之疑也易/說
  漢上朱氏曰上與三應亦曰睽孤者睽離之時三
  未從上有四間焉而上疑之則人情不合而孤獨
  之人也儔𩔖異處適有人參處乎兩者之間則疑
  矣上九處極睽難合之地過剛而暴極明而察故
  疑於四者无所不至離目為見坎為豕兌為澤坤
  土坎水陷于兌澤豕在澤中汨之以泥塗見豕負
[044-31b]
  塗也言惡其穢之甚也坤為鬼坎為輪坤在坎中
  載鬼一車也言以无為有妄之極也離矢坎弓先
  張之弧疑四為宼而見攻也三所以未應豈四之
  罪哉人情有未通爾睽極則通異極則同隂陽剛
  柔无獨立之理六隂柔也九陽剛也剛來柔徃則
  疑情渙然釋矣故後說之弧知四匪宼也九剛六
  柔自婚媾也故曰匪宼婚媾此匪宼婚媾與他卦
  言同而象異坎在下為雨上來之三三徃遇之上
[044-32a]
  三正則吉吉則向來羣疑亡本无是也故曰遇雨
  則吉羣疑亡也辭枝如此者疑辭也易/傳
  新安朱氏曰睽孤謂六三為二陽所制而已以剛
  處明極睽極之地又自猜狠而乖離也見豕負塗
  見其汚也載鬼一車以无為有也張弧欲射之也
  說弧疑稍釋也匪宼婚媾知其匪宼而實親也徃
  遇雨則吉疑盡釋而睽合也上九之與六三先睽
  後合故其象占如此本/義
[044-32b]
 
 
 
 
 
 
 
 合訂删補大易集義粹言卷四十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