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R2m0015 皇朝文獻通考-清-高宗弘曆 (master)


[290-1a]
 欽定四庫全書
 皇朝文獻通考卷二百九十一
  輿地考二十三/
   牧厰
   臣/等謹按冀北之野良馬所自出戰國時燕趙擅
   騎射之利故兵雄於北而自元魏及遼並以馬之
   蕃耗覘國之强弱金立羣牧使皆在昌桓撫三州
   葢草肥土衍自昔而然我
[290-1b]
太宗文皇帝既平察哈爾謂此地宜畜牧遂置各牧場于
   此長林豐草訛寢咸宜游牝别羣孔阜孔碩凡馬
   駝牛羊之孳息者嵗以千萬計考牧之盛越于前
   古其地在彰武臺及獨石口張家口邊外𨽻於内
   務府慶豐司上駟院及太僕寺等衙門故列於各
   郡縣之後
   牧厰東至科爾沁左翼前旗界西至鑲紅旗察哈
   爾界南至邊墻北與察哈爾正藍鑲白正白鑲黄
[290-2a]
  正黄正紅等旗壤地相錯漢為遼東郡上谷郡代
  郡雁門郡之北境遼為東京中京西京道境内地
  金為東京北京西京路境内地元為上都及興和
  等路地其東為遼陽路之北境其西為大同路之
  北境明皆為邊外地
 本朝置牧厰其最東為楊檉木牧厰西為
 御馬厰又西為太僕寺左翼牧厰又西為鑲黄等四
  旗牧厰又西南為正黄等四旗牧厰最西為太僕
[290-2b]
  寺右翼牧厰設總管副總管等員管轄
  楊檉木牧厰駐楊檉木河旁杜爾筆山在
 盛京錦州府廣寧縣北二百十里東西距一百五十
  里南北距二百五十里東與北並至科爾沁左翼
  前旗界西至土黙特左翼南至彰武臺邊門界至
 京師一千二百五十里漢遼東郡地遼金元為懿州
  地明初置廣寧後屯衛永樂八年徙衛治義州遂
  廢為邊外地
[290-3a]
 本朝置牧厰
 御馬厰亦名上都牧厰駐博羅城在獨石口東北一
  百四十五里東西距一百三十里南北距一百九
  十七里東至多倫諾爾㕔界西與北並至鑲白旗
  察哈爾界南至獨石口邊界至
 京師六百七十五里漢上谷郡北境唐為奚契丹地
  金置桓州領清塞縣屬西京路在今厰地北境元
  為開平府建置宫室號為上都設留守司在今厰
[290-3b]
  地東北境明初置開平衛並置凉亭等八驛宣徳
  五年徙衛治獨石遂廢為邊外地
 本朝置牧厰
  太僕寺左翼牧厰駐喀喇尼墩井在張家口東北
  一百四十里東西距一百三十里南北距五十里
  東至張家口邊界西至鑲黄旗牧厰界南至鑲藍
  旗牧厰界北至鑲黄旗察哈爾界至
 京師五百五十里漢上谷郡地遼金為望雲縣地元
[290-4a]
  為雲州地明為宣府邊外地
 本朝置牧厰
  鑲黄等四旗牧厰駐控果羅鄂博岡在張家口北
  一百里東西距一百四十里南北距一百五十里
  東至鑲藍旗牧厰界西至正黄旗牧厰界南至張
  家口邊界北至鑲黄旗察哈爾界至
 京師四百一十里漢上谷郡地金置撫州治柔逺縣
  屬西京路元中統時陞為隆興路後改為興和路
[290-4b]
  在今厰地西南境武宗時置中都在今厰地西北
  境明置興和守禦千戸所永樂二十年徙所治宣
  府遂廢為邊外地
 本朝置牧厰
  正黄等四旗牧厰駐諾穆罕博羅山在張家口西
  北二百里東西距一百三十里南北距二百五十
  里東至鑲黄旗牧厰界西與北並至正黄旗察哈
  爾界南至豐鎮㕔邊界至
[290-5a]
 京師六百十里漢代郡北境金為撫州之集寧縣及
  豐利縣地元為集寧路明為天成衛邊外地
 本朝置牧厰
  太僕寺右翼牧厰駐齊齊爾罕河在張家口西北
  三百十里東西距一百五十里南北距六十五里
  東至正黄旗察哈爾界西至鑲紅旗察哈爾界南
  至豐鎮㕔邊界北至正紅旗察哈爾界至
 京師七百二十里漢雁門郡疆隂縣地遼為大同府
[290-5b]
  長青縣北境金為大同府白登縣北境元為大同
  府北境明為陽和衛邊外地
 本朝置牧厰
  察哈爾
  臣/等謹按察哈爾部落本元代後裔終明之世雄長
  北陲我
 朝肇基王業各䝉古相率歸誠惟察哈爾恃其强盛
  未即款服逮
[290-6a]
太宗文皇帝統衆親征林丹走死其子額哲稽首來降錫
   以王爵列在藩封至康熙年間以布爾呢叛逆復
   加戡定始遷其衆於宣大邊外惟以總管等官臨
   治與各札薩克之襲有世爵者不同第其散處邊
   陲習於遊牧則固與諸䝉古無異也其地在獨石
   口張家口殺虎口外與各牧厰相接𨽻于理藩院
   典屬司故列於牧厰之後
   察哈爾八旗東至克什克騰界西至歸化城土黙
[290-6b]
   特界南至太僕寺等各牧厰及山西大同府朔平
   府邊界北至蘇尼特及四子部落界袤延千餘里
   漢為上谷郡代郡雁門郡之北境直匈奴左王居
   及單于庭後漢為烏桓鮮卑地烏桓校慰治馬元
   魏置禦夷懐荒柔元撫㝠武川懐朔六鎮唐時突
   厥及奚居之遼為歸化奉聖諸州北境及乙室部
   訛僕括部撒里葛等部所居金為西京路之桓州
   撫州等地元為上都路興和路大同路及寧昌應
[290-7a]
   昌徳寧全寧净州集寧等路地明洪武時置開平
   等衛所後俱棄為邊外地自明初元裔阿裕實理
   達喇退居和寧在今喀爾喀境數傳之後去國號
   稱為韃靼號曰汗至明景泰中元裔托克托布哈
   之子瑪拉噶爾嗣立始稱小王子其後皆以小王
   子為號成化𢎞治之間小王子屢入據河套嘉靖
   間有小王子卜赤駐牧察哈爾之地因以名部亦
   曰插漢兒時諳達方强懼為所并及徙帳於遼東
[290-7b]
   邊外收福餘雜部四傳至林丹自稱胡土克圖汗
   漸强盛萬厯四十三年屢犯遼東崇禎元年乗勢
   犯宣大邀嵗賞東西馳逐侵暴諸部其所屬各台
   吉等俱率衆次第歸於
  本朝天聰八年
太宗文皇帝統大軍親征察哈爾林丹懼欲走往圖伯特
   奔至打草灘而卒明年其子崆果爾額哲率餘衆
   來降封為親王即其部編旗駐義州順治五年額
[290-8a]
  哲卒其弟阿布鼐襲爵傳至布爾呢兄弟於康熙
  十四年叛討誅之移其部衆駐牧宣化大同邊城
  外後從征噶爾丹有功増給軍餉復以來降之喀
  爾喀厄魯特人編為佐領𨽻焉其八旗分為東西
  二翼東四旗曰鑲黄旗又東為正白旗又東為鑲
  白旗最東為正藍旗西四旗曰正黄旗又西為正
  紅旗又西為鑲紅旗最西為鑲藍旗凡各旗壩内
  官地及旗人與民人交涉事件以四旗㕔及多倫
[290-8b]
  諾爾㕔獨石口㕔張家口㕔豐鎮㕔寧逺㕔治之
  本旗事務設都統副都統及總管等員管轄
  鑲黄旗察哈爾駐蘇們哈達在張家口北三百四
  十里東西距一百六十里南北距一百九十里東
  至正白旗察哈爾界西至正黄旗察哈爾界南至
  鑲黄旗牧厰界北至蘇尼特界至
 京師七百五十里漢上谷郡北境金為撫州地元為
  興和路地明為萬全右衛邊外地
[290-9a]
 本朝鑲黄旗察哈爾駐牧
  正黄旗察哈爾駐穆遜特格山在張家口西北三
  百二十里東西距一百十里南北距二百八十里
  東至鑲黄旗察哈爾界西至正紅旗察哈爾界南
  至太僕寺右翼牧厰界北至蘇尼特界至
 京師七百三十里漢代郡且如縣地金撫州威寧縣
  元興和路威寧縣地明為天成衛東北邊外地
 本朝為正黄旗察哈爾駐牧
[290-9b]
  正白旗察哈爾駐布爾噶台在獨石口西北二百
  九十里東西距七十八里南北距二百九十五里
  東與北並至鑲白旗察哈爾界西與南並至鑲黄
  旗察哈爾界至
 京師八百二十里漢上谷郡北境遼金皆為望雲縣
  地元為雲州北境明為龍門衛邊外地
 本朝為正白旗察哈爾駐牧
  鑲白旗察哈爾駐布延阿海蘇黙在獨石口北二
[290-10a]
  百四十五里東西距五十六里南北距一百九十
  七里東與北並至正藍旗察哈爾界西至正白旗
  察哈爾界南至太僕寺牧厰界至
 京師七百七十里漢上谷郡北境金為桓州地元為
  上都路西境明初為開平衛地後廢為邊外地
 本朝為鑲白旗察哈爾駐牧
  正紅旗察哈爾駐古爾班托羅海山在張家口西
  北三百七十里東西距五十五里南北距二百八
[290-10b]
  十里東至正黄旗察哈爾界西至鑲紅旗察哈爾
  界南至太僕寺右翼牧厰界北至四子部落界至
 京師八百里漢雁門郡北境遼為大同府天成長青
  二縣北境金元皆為大同府北境明為天成陽和
  二衛邊外地
 本朝為正紅旗察哈爾駐牧
  鑲紅旗察哈爾駐布林泉在張家口西北四百二
  十里東西距五十里南北距二百九十里東至正
[290-11a]
  紅旗察哈爾界西至鑲藍旗察哈爾界南至大同
  府邊界北至四子部落界至
 京師八百三十里漢雁門郡北境遼徳州東北境金
  元皆為大同府北境明為大同邊外地
 本朝為鑲紅旗察哈爾駐牧
  正藍旗察哈爾駐札哈蘇台泊在獨石口東北三
  百六十里東西距二百六十五里南北距九十五
  里東至克什克騰界西至鑲白旗察哈爾界南至
[290-11b]
  上都牧厰界北至阿巴噶界至
 京師八百九十里漢上谷郡北境金為桓州地元置
  開平府加號上都在今旗地東南境明初為開平
  衛地後廢為邊外地
 本朝為正藍旗察哈爾駐牧
  鑲藍旗察哈爾駐阿巴漢喇喀山在殺虎口東北
  九十里東西距一百十五里南北距一百六十里
  東至鑲紅旗察哈爾界西至歸化城土黙特界南
[290-12a]
  至大同府邊界北至四子部落界至
 京師一千里漢雁門郡沃陽縣地遼金元皆為豐州
  東境明大同府西北邊外地
 本朝為鑲藍旗察哈爾駐牧
  内札薩克䝉古
  臣/等謹按禹分天下為九州其時外薄四海咸建五
  長此域外建置所由始也顧禹貢紀聲教所及而
  朔南但謂之暨說者謂北距大漢則及境而止不
[290-12b]
  能越乎其外至周禮職方氏所列蠻服夷服鎮服
  藩服特居九服之四然當時所謂疆以戎索者祗
  在汾晉之墟至於朔漠以外固非疆理所及矣漢
  唐以來匈奴突厥之屬雜處其間遼金及元始置
  都邑城郭與内地不異明代威徳弗逺邊警時聞
  我
 國家發祥東土肇建鴻圖䝉古諸部落先後款附聨
  為戚畹載在勲盟各奉其土地人民比於内臣於
[290-13a]
   是編戸設官悉遵約束帶礪之錫爰及子孫其封
   爵㑹盟諸事𨽻於理藩院旗籍司及王㑹司視功
   之大小以别承襲之等差酌路之逺近以定朝貢
   之疏數典禮至優極渥而各䝉古仰霑
列朝徳澤亦無不恪守疆圻傾心向化入奉朝元之㑹出
   參從狩之班屏藩萬里中外一家實曠古所未有
   也
   内札薩克䝉古東至吉林黑龍江界西至賀蘭山
[290-13b]
   厄魯特界南至察哈爾八旗及各牧厰界北至喀
   爾喀界袤延萬餘里古雍冀幽并營五州北境春
   秋時晉北有林胡樓煩燕北有東胡山戎各分散
   谿谷自為君長戰國以後為匈奴地漢初匈奴冒
   頓强盛自立為單于置左右賢王左右谷蠡左右
   大將以左賢王居東方直上谷郡以東接濊貊右
   賢王居西方直上谷郡以西接氐羌而單于庭直
   代郡雲中郡武帝時遣將出隴西定襄屢加征伐
[290-14a]
  始退居漠北東漢時匈奴分為南北二部南單于
  始復居漠南漢末匈奴衰弱東胡别種烏桓鮮卑
  二部雜居其地元魏時入於蠕蠕其東境兼為庫
  莫奚地北齊以後突厥破蠕蠕自稱可汗至隋時
  遂兼有漠南北之後時庫莫奚在東境種類漸多
  始去庫莫但稱曰奚唐突厥强盛分為東西兩部
  西突厥移帳於西域其東突厥皆居漠南逼近豐
  勝諸州貞觀四年遣李靖等擊破頡利可汗以其
[290-14b]
  地置定襄雲中等都督府即以其部長主之二十
  一年復擊破車鼻可汗置狼山等十都督府蘇農
  等三十二州設單于瀚海兩都䕶府領之是時東
  境之奚與契丹並内附於契丹地置松漠都督府
  領峭落等九州於奚地置饒樂都督府領弱水等
  六州仍各以其部長主之突厥既滅之後其部衆
  叛服不常而薛延陀與回紇分有其地薛延陀㝷
  為唐所滅其地盡入于回紇唐末回紇漸衰西夏
[290-15a]
  與契丹遂分有其地契丹耶律氏起自臨潢併有
  東西奚諸部之地建國為遼其後分置州縣此為
  上京道中京道諸州縣及西京通北境地金為上
  京路北京路西京路諸州縣地元之先曰䝉古居
  西北極邊奄有天下遂成一統此為大寧上都興
  和大同等路地明初元順帝之子阿裕實理達喇
  去歸漠北保有和寧此為明大寧衛開平衛及興
  和守禦所北境永樂初元裔去其國號稱為韃靼
[290-15b]
  其酋長阿嚕台既立布尼雅實哩為汗數擁衆犯
  邊宣徳以後各衛皆棄為邊外地時韃靼遺種繁
  衍漸駐牧於漠南其東境又兼為烏梁海地其後
  衛拉特脱歡襲殺阿嚕台有托克托布哈者為脱
  歡所立居漠北脫歡輔之既誘朶顔諸衛窺塞子
  額森嗣為太師正統時誘諸畨大舉入寇至宣府
  明師有土木之覆既而額森弑托克托布哈自立
  㝷為其屬所殺時韃靼部長巴賚求托克托布哈
[290-16a]
  子瑪爾噶爾立之號小王子巴賚與其屬茂里海
  皆雄視部中天順中瑪古竒爾吉斯嗣為小王子
  韃靼部長益各専權成化初巴賚與茂里海擁小
  王子入據河套㑹巴賚弑小王子茂里海殺巴賚
  更立他王子㝷復弑之有别部沙嘉阿爾斯蘭與
  博勒呼亦入據河套明發兵討之無功而茂里海
  諸部亦稍衰敗時又有滿魯都入河套稱汗以沙
  嘉阿爾斯蘭為太師㝷與博勒呼入冦為明所敗
[290-16b]
  滿魯都不復居套沙嘉阿爾斯蘭遂殺博勒呼併
  其衆益専恣為滿魯都所殺滿魯都死邊患少息
  成化末入冦者復稱小王子漸往來套中與火篩
  相倚𢎞治十三年小王子復居河套為邊患無寧
  嵗嘉靖十一年小王子徙帳東方而所分諸部落
  在西北邊者濟農諳達二部最强時時入冦吉囊
  據有河套而諳達駐威寧海子於豐州築城自衛
  又有素囊等十二部為所役屬隆慶四年諳達内
[290-17a]
  附詔封為順義王自是約束諸部西塞稍寧而東
  塞之小王子察哈爾時冦遼東傳至林丹汗益强
  盛䝉古諸部多為所役屬
 本朝龍興䝉古科爾沁部率先歸附及既滅察哈爾
  諸部相繼來附有大征伐並帥師以從及定鼎以
  後錫以爵禄俾得世及共二十五部為五十一旗
  與内八旗等其朝覲貢道則科爾沁郭爾羅斯杜
  爾伯特札賚特四部十旗由山海闗札嚕特喀爾
[290-17b]
  喀左翼奈曼敖漢土黙特喀喇沁翁牛特阿嚕科
  爾沁八部十三旗由喜峯口巴林克什克騰烏珠
  穆沁浩齊特阿巴哈納爾左翼阿巴噶左翼六部
  九旗由獨石口阿巴哈納爾右翼阿巴噶右翼蘇
  尼特四子部落喀爾喀右翼茂明安六部七旗由
  張家口烏喇特鄂爾多斯歸化城土黙特三部十
  二旗由殺虎口共分為三班其㑹盟則科爾沁郭
  爾羅斯杜爾伯特札賚特四部為一㑹其盟所曰
[290-18a]
  哲里穆札嚕特喀爾喀左翼奈曼敖漢翁牛特阿
  嚕科爾沁巴林克什克騰八部為一㑹其盟所曰
  召烏達土黙特喀喇沁二部為一㑹其盟所曰卓
  索圖烏珠穆沁浩齊特阿巴哈納爾阿巴噶蘇尼
  特五部為一㑹其盟所曰錫林郭爾四子部落喀
  爾喀右翼茂明安烏喇特四部為一㑹其盟所曰
  烏蘭察布鄂爾多斯為一㑹其盟所曰伊克召每
  三年
[290-18b]
命大臣齎勅以往其各札薩克俱以時赴盟㑹之所每
  會設盟長一人副盟長一人以簡稽軍實巡閲邊
  防清理刑名編審丁册惟歸化城土黙特㑹盟集
  於本城不設盟長聽
簡命大臣莅視
  臣/等謹按外藩各部每旗設掌旗札薩克一人不
  拘爵秩或係世管或由
簡用以王貝勒貝子公台吉為之自札薩克以外皆為
[290-19a]
   散秩其親王郡王貝勒貝子鎮國公輔國公台吉
   等爵無定員或以功晉封或以事降襲其世次具
   詳封建考兹不複載
   科爾沁東西距八百七十里南北距二千一百里
   東至札賚特界西至札嚕特界南至奉天錦州二
   府邊界北至索倫界至
  京師一千二百八十里漢遼東郡北境後漢為扶餘
   鮮卑地唐為契丹及靺鞨地遼為上京道之東境
[290-19b]
   東京道之北境金分屬上京路北京路及咸平路
   元為開元路北境明初以元後烏梁海置外衛自
   黄泥窪踰鐵嶺至開元曰福餘衛此為福餘衛地
   即以其酋長掌衛事後叛服不常洪熙間其酋居
   嫩江後自立國為科爾沁亦稱北嫩江䝉古素屬
   於察哈爾
太祖髙皇帝甲午年即遣使通好天命初其貝勒莽古斯
   札爾固齊來朝以壤地相接結為婚姻其後為察
[290-20a]
   哈爾所侵
太祖髙皇帝命將赴援察哈爾夜遁十一年其貝勒奥巴
   遂率其兄弟先諸䝉古舉部來降
賜以土謝圖汗之號每有征伐並以師來㑹優賜與他部
   獨異後編為六旗其封爵無定員今為親王四人
   郡王四人貝勒二人貝子一人鎮國公二人輔國
   公六人
   科爾沁左翼旗駐伊克唐噶哩克坡在喜峯口東/北一千六十五里東西距一百八
[290-20b]
   十里南北距五百五十里東與北並至右翼旗界/西至札嚕特左翼界南至左翼後旗界唐時為契
   丹地遼置信州彰聖軍領武昌定武二縣屬東京/道金省定武縣以州屬上京路元廢明為科爾沁
   所據錫本朝崇徳元年封莽古斯札爾固齊之孫/曼珠 禮為多羅巴圖魯郡王順治十六年進封
   為和碩達爾漢親王世襲掌左翼旗自本旗外/統領前後二旗及郭爾羅斯二旗札薩克事
   科爾沁左翼前旗駐伊克岳里泊在喜峯口東北/八百七十里東西距一百里南
   北距一百二十里東至左翼後旗界西至喀爾喀/左翼界南至楊檉木牧厰界北至左翼旗界唐時
   為契丹地遼置長春州屬上京道金降為縣𨽻泰/州屬北京路元廢明為科爾沁所據 本朝崇徳
   元年封札爾固齊之弟崆果爾為多羅/炳圖郡王世襲掌左翼前旗札薩克事
[290-21a]
  科爾沁左翼後旗駐雙和爾山在喜峯口東北一/千四十里東西距二百里南北
  距一百五十里東與北並至左翼旗界西至左翼/前旗界南至錦州府邊界唐時為契丹地遼置鳯
  州屬上京道金廢明為科爾沁所據羅本朝順治/六年封札爾固齊之孫竒塔特為多 郡王世襲
  掌左翼後旗/札薩克事
  科爾沁右翼旗駐巴顔和碩在喜峯口東北一千/二百里東西距一百五十里南北
  距四百五十里東至右翼前旗界西與南並至左/翼旗界北至索倫界唐時為靺鞨地遼為黄龍府
  之北境屬東京道金屬上京路元廢明為科爾沁/所據 本朝崇徳元年封土謝圖汗奥巴之子巴
  達禮為和碩土謝圖親王世襲掌右翼旗自本旗/外統領前後二旗及杜爾伯特札賚特二旗札薩
[290-21b]
  克/事
  科爾沁右翼前旗駐錫喇布爾噶蘇在喜峯口東/北一千三百五十里東西距一
  百二十里南北距三百八十里東與北並至右翼/後旗界西至右翼旗界南至郭爾羅斯界唐時為
  靺鞨地金置肇州𨽻會寜府屬上京路海陵時改/屬濟州承安三年陞為武興軍領始興一縣元為
  遼王納顔分地明為科爾沁所據薩本朝崇徳元/年封奥巴之弟布達齊為多羅札 克圖郡王世
  襲掌右翼前/旗札薩克事
  科爾沁右翼後旗駐額黙勒圖坡在喜峯口東北/一千四百五十里東西距一百
  二十里南北距三百七十里東至札賚特界西至/右翼前旗界南至郭爾羅斯界北至索倫界唐時
[290-22a]
  為靺鞨地遼置衍州領宜豐一縣屬東京道金廢/元為遼王納顔分地明為科爾沁所據 本朝天
  命年間奥巴之兄托邁來朝賜號達爾漢崇徳元/年封其子拉穆什希為鎮國公世襲掌右翼後旗
  札薩/克事
  郭爾羅斯東西距四百五十里南北距六百六十
  里東至黑龍江將軍地界西與北并至科爾沁界
  南至奉天府及吉林邊墻界至
 京師一千八百九十七里唐時為契丹地遼置泰州
  昌徳軍屬上京道金因之大定間廢承安二年移
[290-22b]
  州於長春縣以故地為金安縣𨽻之元為遼王納
  顔分地明為科爾沁所據後分與其弟是為郭爾
  羅斯
 本朝天聰七年其台吉古木及布木巴隨土謝圖汗
  奥巴舉部來降後編為二旗各置掌旗札薩克仍
  統領於科爾沁左翼其封爵無定員今為鎮國公
  一人輔國公一人一等台吉一人
  郭爾羅斯前旗駐古爾班察罕在喜峯口東北一/千四百八十七里東西距二百三
[290-23a]
  十里南北距四百里東至後旗界西與北並至科/爾沁界南至奉天府邊墻界 本朝順治五年封
  古木之弟桑阿爾寨為輔國公七年以古木之/子昻安嗣為輔國公世襲掌前旗札薩克事
  郭爾羅斯後旗駐榛子嶺在喜峯口東北一千五/百七十里東西距二百二十里南
  北距二百六十里東與北並至杜爾伯特界西至/前旗界南至白都訥界 本朝順治五年封布木
  巴為鎮國公世襲/掌後旗札薩克事
  杜爾伯特東西距一百七十里南北距二百四十
  里東至黑龍江將軍地界西至札賚特界南至郭
  爾羅斯界北至索倫界至
[290-23b]
 京師二千五十里唐時為契丹地遼為長春州北境
  屬上京道金為泰州北境屬北京路元為遼王納
  顔分地明為科爾沁所據後分與其弟是為杜爾
  伯特
 本朝天聰七年其台吉阿都齊隨土謝圖汗奥巴舉
  部來降後編為一旗置掌旗札薩克仍統領於科
  爾沁右翼其封爵為貝子一人
  杜爾伯特旗駐托克托爾坡在喜峯口東北一千/六百四十里 本朝順治五年封阿
[290-24a]
  都齊之子色楞為固山貝/子世襲掌本旗札薩克事
  札賚特東西距六十里南北距四百里東至杜爾
  伯特界西與南並至郭爾羅斯界北至索倫界至
 京師二千一十里唐時為契丹地遼為長春州北境
  屬上京道金為泰州北境屬北京路元為遼王納
  顔分地明為科爾沁所據後分與其弟是為札賚
  特
 本朝天聰七年其台吉和碩齊隨土謝圖汗奥巴舉
[290-24b]
  部來降後編為一旗置掌旗札薩克仍統領於科
  爾沁右翼其封爵為貝勒一人
  札賚特旗駐圖卜新察罕坡在喜峯口東北一千/六百里 本朝順治五年封和碩齊之
  子色楞為固山貝子傳至特古斯於雍正十年/以軍功晉封多羅貝勒世襲掌本旗札薩克事
  札嚕特東西距一百二十五里南北距四百六十
  里東至科爾沁界西至阿嚕科爾沁界南至科爾
  沁及喀爾喀左翼界北至烏珠穆沁界至
 京師一千五百十里漢遼東郡北境唐屬營州都督
[290-25a]
   府後入於奚遼為上京道地金屬北京路元為上
   都路東境明初為烏梁海地後為札嚕特素屬於
   喀爾喀
  本朝初其部長内齊汗遣使通好結為婚姻天命四
   年其貝勒色本叛盟
太祖髙皇帝命偏師擒之明年釋令歸國天聰二年内齊
   汗偕貝勒色本舉部來降後編為二旗其封爵無
   定員今為貝勒二人鎮國公一人
[290-25b]
   札嚕特左翼旗駐齊齊克里克托羅海山北在喜/峯口東北一千一百里東西距五
   十五里南北距四百六十里東與南並至科爾界/西至右翼旗界北至烏珠穆沁界 本朝崇徳元
   年封内齊汗為多羅貝勒/世襲掌左翼旗札薩克事
   札嚕特右翼旗駐兔兒山南在喜封口東北一千/二百里東西距七十里南北四百
   六十里東至左翼旗界西至阿嚕科爾沁界南至/喀爾喀左翼界北至烏珠穆沁界 本朝順治五
   年封色本之子桑阿爾為多羅達爾/漢貝勒世襲掌右翼旗札薩克事
   喀爾喀左翼旗右翼/見後東西距一百二十五里南北
   距二百三十里東至科爾沁界西至奈曼界南至
[290-26a]
  土黙特界北至札嚕特及翁牛特界至
 京師一千二百十里漢為鮮卑地唐屬營州都督府
  後入於奚遼為上京道地金屬北京路元為大寧
  路北境明為喀爾喀所據素屬於札薩克圖汗後
  與有隙
 本朝天命八年其台吉古木布伊爾登舉部來降後
  編為一旗其封爵為貝勒一人
  喀爾喀左翼旗駐察罕和碩墩在喜峯口東北八/百四十里 本朝康熙三年封古
[290-26b]
  木布伊爾登為多羅貝勒/世襲掌本旗札薩克事
  奈曼東西距九十五里南北距二百二十里東至
  喀爾喀左翼界西至敖漢界南至土黙特界北至
  翁牛特界至
 京師一千一百十里漢為鮮卑地唐屬營州都督府
  後入于奚遼金為興中府地元為興中州北境屬
  大寧路明為喀爾喀所據後分與其弟是為奈曼
  素屬於察哈爾
[290-27a]
 本朝天聰元年其台吉衮楚克舉部來降後編為一
  旗其封爵為郡王一人
  奈曼旗駐章古台在喜峯口東北七百里漢本朝/崇徳元年封衮楚克為多羅達爾 郡王
  世襲掌本旗/札薩克事
  敖漢東西距一百六十里南北距二百八十里東
  至奈曼界西至喀喇沁界南至土黙特界北至翁
  牛特界至
 京師一千一十里漢為鮮卑地唐屬營州都督府後
[290-27b]
  入於奚遼金為興中府北境元為遼王納顔分地
  明為喀爾喀所據後分與其弟是為敖漢素屬於
  察哈爾
 本朝天聰元年其貝勒塞臣卓禮克圖舉部來降後
  編為一旗其封爵無定員今為郡王二人貝子一
  人輔國公二人
  敖漢旗駐古爾班圖勒噶山在喜峯口東北六百/里 本朝崇徳元年封塞臣卓禮克圖之
  子班第為多羅郡王世/襲掌本旗札薩克事
[290-28a]
  土黙特東西距四百六十里南北距三百十里東
  至楊檉木牧厰界西至喀喇沁右翼界南至錦州
  府邊墻界北至喀爾喀左翼及敖漢界至
 京師一千里本古孤竹國漢置栁城縣屬遼西郡為
  西部都尉治晉成康中燕慕容皝改為龍城縣遂
  建都于此號和龍宫元魏為營州治隋復治栁城
  縣為遼西郡治唐為營州都督府治後入於奚遼
  太祖平奚置興中府治興中縣屬中京道金
[290-28b]
  因之屬北京路元降為州屬大寧路明初以元後
  烏梁海置外衛自義州厯廣寧至遼河曰泰寧衛
  此為泰寧衛地即以其酋長掌衛事後叛服不常
  嘉靖以後小王子之裔居此者號曰圖們是為東
  土黙特
 本朝天聰三年其台吉温布偕塔布囊善巴舉部來
  降後編為二旗其封爵無定員今為貝勒一人貝
  子一人又附喀爾喀貝勒一人
[290-29a]
  土黙特左翼旗駐旱龍潭山在喜峯口東北八百/二十里東西距一百六十里南北
  距一百三十里東至楊檉木牧厰界西至右翼旗/界南至義州白土厰邊門界北至喀爾喀左翼界
  康本朝崇徳元年封善巴為鎮國公賜號達爾漢/ 熙元年晉封其子卓禮克圖為多羅達爾漢貝
  勒世襲掌左翼/旗札薩克事
  土黙特右翼旗駐大華山在喜峯口東北五百九/十里東西距二百九十里南北距
  一百八十里東至左翼旗界西至喀喇沁右翼界/南至錦州府邊墻界北至敖漢界 本朝順治二
  年封温布為鎮國公康熙二年晉封為/固山貝子世襲掌右翼旗札薩克事
  喀喇沁東西距五百里南北距四百五十里東至
[290-29b]
  土黙特及敖漢界西至熱河界南至永平府邊墻
  界北至翁牛特界至
 京師七百六十里本春秋時山戎地漢屬遼西郡後
  漢為鮮卑地晉為慕容氏地元魏時有庫莫奚居
  此唐初奚内附置饒樂都督府𨽻營州後分為東
  西奚㝷併於契丹遼統和二十五年以故奚王牙
  帳建城號中京大定府金貞元元年更為北京置
  留守司元初為北京路總管府至元七年改為大
[290-30a]
  寧路二十二年改為武平路後復大寧路𨽻遼陽
  行省明洪武中置大寧都指揮使司領大寧等二
  十餘衛封皇子權於大寧為寧王以鎮之㝷改為
  北平行都指揮使司復以元後烏梁海置外衛自
  全寧厯喜峯近宣府曰朶顔衛即以其酋長掌衛
  事其地在大寧之北永樂初改封寧王于江西徙
  大寧都司于保定以大寧地賜三衛酋長此為朶
  顔衛所據叛服不常後為察哈爾所併以其地予
[290-30b]
  其塔布囊是為喀喇沁
 本朝天聰二年其部長蘇布迪偕其兄弟色楞等舉
  部來降後編為二旗康熙四十四年又増設一旗
  共為旗三其封爵無定員今為郡王一人貝子二
  人鎮國公一人輔國公二人一等塔布囊一人
  喀喇沁左翼旗駐牛心山在喜峯口東北三百五/十里東西距二百三里南北距一
  百七十里東至土黙特界西至熱河界南至永平/府邊墻界北至右翼旗界 本朝順治五年封色
  楞為鎮國公世襲傳至善穆巴克什于康熙五十/五年晉封為固山貝子至僧衮札布于雍正九年
[290-31a]
  晉封為多羅貝勒至呼圖靈阿于乾隆/七年仍襲貝子掌左翼旗札薩克事
  喀喇沁右翼旗駐錫伯河北在喜峯口北三百九/十里東西距三百里南北距二百
  八十里東至敖漢界西與南並至熱河界北至翁/牛特界 本朝崇徳元年封蘇布迪之子古魯希
  布為貝子賜號多羅杜稜世襲至順治七年晉封/為貝勒康熙三年晉封其子班達爾什為多羅杜
  稜郡王掌右翼/旗札薩克事
  喀喇沁増設一旗康熙四十四年設五十九年封/喀寧阿為一等塔布囊世襲掌
  本旗札薩克事其游牧地/即在左右翼二旗疆理内
  翁牛特東西距三百里南北距一百六十里東至
[290-31b]
  阿嚕科爾沁界西至熱河界南至喀喇沁及敖漢
  界北至巴林及克什克騰界至
 京師七百六十里隋以前為奚地唐為饒樂都督府
  地遼置饒州匡義軍屬上京道金為北京路地元
  為上都路地明初為烏梁海地後為翁牛特
 本朝天聰七年其濟農索音偕貝勒棟等舉部來降
  後編為二旗其封爵無定員今為郡王一人貝勒
  一人貝子一人鎮國公一人
[290-32a]
  翁牛特左翼旗駐札拉峯西在古北口東北六百/八十里東西距三百里南北距九
  十里東至阿嚕科爾沁界西至右翼旗及克什克/騰界南至敖漢界北至巴林界 本朝崇徳元年
  封其部長東為多羅達爾漢戴青/貝勒世襲掌左翼旗札薩克事
  翁牛特右翼旗駐英錫爾哈察特呼朗在古北口/東北五百二十里東西距二百四
  十里南北距一百六十里東至左翼旗界西至熱/河界南至喀喇沁右翼旗界北至克什克騰界
  本朝崇徳元年封索音為多羅杜/稜郡王世襲掌右翼旗札薩克事
  阿嚕科爾沁東西距一百三十里南北距四百二
  十里東至札嚕特界西至巴林及翁牛特界南至
[290-32b]
  喀爾喀左翼界北至烏珠穆沁界至
 京師一千三百四十里漢遼東郡邊外唐為松漠都
  督府地遼為上京臨潢府地金屬北京路元為遼
  王納顔分地明初為烏梁海地後為阿嚕科爾沁
  為察哈爾所侵
 本朝天聰六年其部長達賴率其子穆章舉部來降
  後編為一旗其封爵為貝勒一人
  阿嚕科爾沁旗駐渾圖山東在古北口東北一千/一百里 本朝初設有二旗崇徳
[290-33a]
   元年併為一旗順治五年封穆章為固山貝子/後晉封為多羅貝勒世襲掌本旗札薩克事
   巴林東西距二百五十一里南北距二百三十三
   里東至阿嚕科爾沁界西至克什克騰界南至翁
   牛特界北至烏珠穆沁界左右翼二旗所轄疆理
   同至
  京師九百六十里遼上京臨潢府地金屬北京路元
   嘗遷廣寧治此明初為烏梁海北境地後為順義
   王諳達第五子所據是為巴林素屬於察哈爾
[290-33b]
  本朝天命十一年
太祖髙皇帝親統大軍征之收其畜産天聰二年復為察
   哈爾所破其貝勒色特爾偕台吉曼珠錫禮舉部
   來降後編為二旗其封爵無定員今為郡王一人
   貝子二人輔國公一人
   巴林左翼旗駐阿齊圖托羅海在古北口東北七/百八十里 本朝順治五年封曼珠
   錫禮為固山貝子世襲/掌左翼旗札薩克事
   巴林右翼旗駐托博山在古北口東北七百二十/里 本朝順治五年封色特爾之子
[290-34a]
  色布騰為輔國公七年晉封為多/羅郡王世襲掌右翼旗札薩克事
  克什克騰東西距三百三十四里南北距三百五
  十七里東至翁牛特及巴林界西至正藍旗察哈
  爾界及浩齊特界南至翁牛特界北至烏珠穆沁
  界至
 京師八百十里遼上京道地金屬北京路元為上都
  路及應昌路地明為䝉古所據是為克什克騰素
  屬於察哈爾
[290-34b]
 本朝天聰八年既平察哈爾其部長蘇密爾戴青舉
  部來降後編為一旗其封爵為台吉一人
  克什克騰旗駐濟拉巴斯峯在古北口東北五百/七十里 本朝順治三年封蘇密爾
  戴青為一等台吉世/襲掌本旗札薩克事
  烏珠穆沁東西距三百六十里南北距四百二十
  五里東至索倫界西至浩齊特界南至巴林界北
  至瀚海接喀爾喀界至
 京師一千一百六十三里遼上京道北境金屬北京
[290-35a]
  路元屬上都路明為䝉古所據是為烏珠穆沁素
  屬於察哈爾後以林丹汗暴虐往依喀爾喀
 本朝天聰八年既平察哈爾其貝勒多爾濟偕色楞
  等舉部來降後編為二旗其封爵無定員今為親
  王一人貝勒一人鎮國公一人輔國公一人
  烏珠穆沁左翼旗駐奎蘇托羅海在古北口東西/一千一百六十里東西距二百
  五十六里南北距二百十五里東至索倫界西與/南並至右翼旗界北至瀚海接喀爾喀界 本朝
  順治三年封色楞為多羅額爾徳/尼貝勒世襲掌左翼旗札薩克事
[290-35b]
  烏珠穆沁右翼旗駐巴克蘇爾噶台山在古北口/東北九百二十三里東西距三
  百六十里南北距二百十里東與北並至左翼旗/界西至浩齊特界南至巴林界 本朝崇徳六年
  封多爾濟為和碩車臣親王/世襲掌右翼旗札薩克事
  浩齊特東西距一百七十里南北距三百七十五
  里東與北並至烏珠穆沁界西至阿巴噶界南至
  克什克騰界至
 京師一千一百八十五里遼上京道西境金屬北京
  路元屬上都路明為䝉古所據是為浩齊特素屬
[290-36a]
  於察哈爾後以林丹汗暴虐往依喀爾喀
 本朝天聰八年既平察哈爾其貝勒博羅特偕台吉
  噶爾瑪䇿旺舉部來降後編為二旗其封爵為郡
  王二人
  浩齊特左翼旗駐烏黙克依泉在獨石口東北六/百八十五里東西距九十五里南
  北距三百十里東與北並至烏珠穆沁界西至右/翼旗界南至克什克騰界 本朝順治三年封博
  羅特為多羅貝勒七年晉封為多羅額/爾特尼郡王世襲掌左翼旗札薩克事
  浩齊特右翼旗駐都古哩克呼都克井在獨石口/東北六百九十里東西距七十五
[290-36b]
  里南北距三百七十五里東與北並至左翼旗界/西與南並至阿巴噶界 本朝順治十年封噶爾
  瑪策旺為多羅郡王世/襲掌右翼旗札薩克事
  阿巴哈納爾東西距一百八十里南北距四百三
  十六里東至浩齊特界西至阿巴噶右翼界南至
  正藍旗察哈爾界北至瀚海接喀爾界至
 京師一千五十里漢上谷郡北境晉為拓跋氏地隋
  及唐初為突厥地遼為上京道西境金為北京路
  西北境元屬上都路明為䝉古所據是為阿巴哈
[290-37a]
  納爾素屬於喀爾喀
 本朝崇徳年間台吉色楞偕托音錫拉布舉部來降
  後編為二旗其封爵為貝勒一人貝子一人
  阿巴哈納爾左翼旗駐烏爾呼托羅海山在獨石/口東北五百八十二里東西
  距一百十里南北距三百十八里東與北並至浩/齊特界西至右翼旗界南至阿巴噶界 本朝康
  熙四年封托音錫拉布為固山/貝子世襲掌左翼旗札薩克事
  阿巴哈納爾右翼旗駐永安山在張家口東北六/百四十里東西距六十里南
  北距三百十里東至左翼旗界西至阿巴噶界南/至正藍旗察哈爾界北至瀚海接喀爾喀界 本
[290-37b]
  朝康熙六年封色楞為多羅貝/勒世襲掌右翼旗札薩克事
  阿巴噶東西距二百里南北距三百十里東至阿
  巴哈納爾界西至蘇尼特界南至正藍旗察哈爾
  界北至瀚海接喀爾喀界至
 京師一千里漢上谷郡北境晉為拓跋氏地隋及唐
  初為突厥地遼為上京道西境金屬北京路元屬
  上都路明為䝉古所據是為阿巴噶素屬於察哈
  爾後以林丹汗暴虐往依喀爾喀
[290-38a]
 本朝天聰八年既平察哈爾其濟農都思噶爾偕貝
  勒多爾濟舉部來降後編為二旗其封爵無定員
  今為郡王二人貝子一人輔國公一人
  阿巴噶左翼旗駐巴顔鄂隴在獨石口北五百五/十里東西距一百二十里南北距
  一百八十二里東至浩齊特界西與北並至阿巴/哈納爾界南至正藍旗察哈爾界 本朝順治八
  年封都思噶爾為多羅郡王/世襲掌左翼旗札薩克事
  阿巴噶右翼旗駐科布爾泉在張家口東北五百/九十里東西距八十里南北距三
  百十里東至阿巴哈納爾界西至蘇尼特界南至/正藍旗察哈爾界北至瀚海接喀爾喀界 本朝
[290-38b]
  崇徳六年封多爾濟為多羅卓禮克/圖郡王世襲掌右翼旗札薩克事
  蘇尼特東西距四百六里南北距五百八十里東
  至阿巴噶右翼界西至四子部落界南至察哈爾
  鑲白正白二旗界北至瀚海接喀爾喀界至
 京師九百六十里漢上谷及代郡北境後漢烏桓鮮
  卑居之晉為拓跋氏地隋及唐初為突厥地遼置
  撫州㝷廢金復置屬西京路元為興和路地明為
  䝉古所據是為蘇尼特素屬於察哈爾
[290-39a]
 本朝天聰八年既平察哈爾其濟農叟色偕貝勒騰
  吉斯舉部來降後編為二旗其封爵無定員今為
  郡王二人貝勒一人輔國公一人
  蘇尼特左翼旗駐鄂拉圖察卜台墩在張家口北/五百七十里東西距一百六十里
  南北距三百里東至阿巴噶右翼界西至右翼旗/界南至正白旗察哈爾界北至瀚海接喀爾喀界
  羅本朝崇徳六年封騰吉斯為多/ 郡王世襲掌左翼旗札薩克事
  蘇尼特右翼旗駐薩敏錫勒山在張家口北五百/五十里東西距二百四十六里南
  北距二百八十里東至左翼旗界西至四子部落/界南至鑲黄旗察哈爾界北至瀚海接喀爾喀界
[290-39b]
  稜本朝崇徳七年封叟色為多羅杜/ 郡王世襲掌右翼旗札薩克事
  四子部落東西距二百三十五里南北距二百四
  十里東與北並至蘇尼特界西至歸化城土黙特
  及喀爾喀右翼界南至鑲紅旗察哈爾界至
 京師九百六十里漢雁門及定襄郡北境晉為拓跋
  氏地唐為振武軍地遼為豐州地屬西京道金屬
  西京路元屬大同路明為喀爾喀所據後分與諸
  子號曰堆音珠色是為四子部落
[290-40a]
 本朝天聰七年其貝勒温布舉部來降後編為一旗
  其封爵為郡王一人
  四子部落旗駐烏蘭額爾吉坡在張家口西北五/百五十里 本朝順治六年封温布
  為多羅達爾漢郡王世/襲掌本旗札薩克事
  喀爾喀右翼東西距一百二十里南北距一百三
  十里東至四子部落界西至茂明安界南至歸化
  城土黙特界北至瀚海接喀爾喀界至
 京師一千一百三十里漢定襄雲中二郡北境唐為
[290-40b]
  振武軍地遼為豐州地屬西京道金屬西京路元
  屬大同路明為喀爾喀所據素屬於土謝圖汗後
  與有隙
 本朝天命八年其台吉本達爾舉部來降後編為一
  旗其封爵無定員今為貝勒一人貝子二人鎮國
  公一人
  喀爾喀右翼旗駐塔魯渾河在張家口西北七百/十里 本朝順治十年封本達爾
  為和碩達爾漢親王康熙九年其子諾爾降封郡/王四十七年其孫占達古密降封多羅達爾漢貝
[290-41a]
  勒世襲掌本/旗札薩克事
  茂明安東西距一百里南北距一百九十里東至
  喀爾喀右翼界西至烏喇特界南至歸化城土黙
  特界北至瀚海接喀爾喀界至
 京師一千二百四十里漢五原郡地唐為振武軍地
  遼為東勝州地屬西京道金屬西京路元屬大同
  路明為䝉古所據是為茂明安
 本朝天聰八年其部長揚古海等舉部來降後編為
[290-41b]
  一旗其封爵無定員今為貝勒一人一等台吉一
  人
  茂明安旗駐徹爾圖泉在張家口西北八百里吉/本朝順治初年封揚古海為一等台
  世襲掌本旗/札薩克事
  烏喇特在殺虎口西北五百六十里東西距二百
  十五里南北距三百里東至茂明安及歸化城土
  黙特界西與南並至鄂爾多斯界北至喀爾喀界
  前中後三旗所轄疆理同至
[290-42a]
 京師一千五百二十里秦九原郡地後廢漢元朔二
  年復置更名五原郡漢末郡廢唐景龍二年張仁
  愿於河外築三受降城此為中受降城地遼為雲
  内州地屬西京道金屬西京路元屬大同路明為
  䝉古所據是為烏喇特
 本朝天聰七年其台吉温布達爾漢偕圖巴鄂寶等
  舉部來降後編為三旗其封爵為鎮國公二人輔
  國公一人
[290-42b]
  烏喇特前旗駐哈達瑪爾一名鐵柱谷世本朝順/治五年封圖巴為鎮國公 襲掌前
  旗札薩/克事
  烏喇特中旗亦駐哈達瑪爾世本朝順治五年封/鄂寶為鎮國公 襲掌中旗札薩克
  事/
  烏喇特後旗亦駐哈達瑪爾國本朝順治五年封/巴克巴海為輔 公世襲掌後旗札
  薩克/事
  鄂爾多斯在歸化城西河套内東至歸化城土黙
  特界西至喀爾喀界南至長城界北至烏喇特界
[290-43a]
  東西北三面皆距黄河自山西偏頭闗至甘肅寧
  夏邊外袤延二千里有竒至
 京師一千一百里漢初為匈奴地武帝元朔二年於
  此開置朔方郡又兼為西河郡上郡之南境後漢
  末廢朔方郡晉永嘉後逓為前後趙前後秦地義
  熙中赫連勃勃據此置統萬城後魏為統萬鎮地
  後為夏州北境隋於其地東置勝州西置豐州大
  業初改勝州為榆林郡豐州為五原郡後廢唐貞
[290-43b]
  觀中復置勝豐二州天寶元年改勝州為榆林郡
  豐州為九原郡乾元元年俱復故名其南境又置
  宥州俱屬闗内道唐末拓跋思恭鎮此後為西夏
  五代至宋金皆為夏所有元初滅夏立西夏中興
  等路後廢其地東屬東勝雲内二州西屬延安寧
  夏等路明初築東勝等城並立屯戍天順間䝉古
  酋長巴賚與茂里海等始擁小王子入據河套小
  王子被弑西北諸部鄂爾綽克等與茂里海互相
[290-44a]
  仇殺其餘衆别立小王子之支子為岱顔汗不復
  居套仍服屬於小王子其後别部沙嘉阿爾斯蘭
  與博勒呼亦入居之成化四年沙嘉阿爾斯蘭殺
  鄂爾綽克併其衆而結元裔滿魯都居河套稱汗
  九年為明兵所敗滿魯都乃渡河北去㑹沙嘉阿
  爾斯蘭殺博勒呼㝷亦為滿魯都所殺套地稍寧
  成化末北部復入河套未幾火篩據之嘉靖中岱
  顔汗之子賽音那蘭有子七人長曰濟農次曰諳
[290-44b]
  達最强盛濟農自套西擊破火篩居此自稱車臣
  可汗子七人分有河套之地是為鄂爾多斯後仍
  屬於察哈爾
 本朝既平察哈爾其濟農琳沁於天聰九年來歸仍
  賜濟農之號今招集諸部落順治六年編為六旗
  封琳沁為多羅郡王固魯之子色楞為固山貝子
  布達岱之子額琳沁為固山貝子七年封善丹為
  多羅貝勒沙克札為固山貝子又封札木素為鎮
[290-45a]
  國公後其裔亦晉封為固山貝子今封為多羅貝
  勒各掌分地雍正九年又増設一旗共為旗七其
  封爵無定員今為郡王一人貝勒二人貝子三人
  輔國公一人一等台吉一人
  鄂爾多斯左翼中旗駐套内正南近東之鄂什喜/峯在札拉谷西一百六十五
  里東西距一百十五里南北距三百二十里東至/左翼前旗界西至右翼前旗界南至邊城界北至
  右翼後旗界漢朔方郡南境隋唐為勝州地明嘉/靖間為鄂爾多斯所據 本朝順治六年封濟農
  琳沁為多羅郡王世襲/掌左翼中旗札薩克事
[290-45b]
  鄂爾多斯左翼前旗駐套内東南之扎拉谷在和/坦和碩西一百四十五里東
  西距二百四十五里南北距二百十里東至歸化/城土黙特界西至左翼中旗界南至邊城界北至
  左翼後旗界漢西河郡之富昌大城等縣地隋唐/為勝州地明初為榆林左衛地後為鄂爾多斯所
  據貝本朝初其台吉隨琳沁來降後封/為 子世襲掌左翼前旗札薩克事
  鄂爾多斯左翼後旗駐套内東北之巴爾噶遜湖/在黄河帽帶津西一百四
  十里東西距二百八十五里南北距一百五十里/東至歸化城土黙特界西至左翼中旗界南至左
  翼前旗界北至烏喇特界漢朔方郡地隋唐為勝/州郡治所明嘉靖間為鄂爾多斯所據 本朝初
  其台吉隨琳沁來降後封為貝/勒世襲掌左翼後旗札薩克事
[290-46a]
  鄂爾多斯右翼中旗駐套内正西近南之什喇布/拉克圖池在鄂勒濟呼泊西
  南二百六十里東西距三百二十里南北距四百/八十里東與北並至右翼後旗界西至喀爾喀界
  南至右翼前旗界漢朔方郡南境隋唐為豐州地/元和中移置宥州於此明嘉靖間為鄂爾多斯所
  據貝本朝初其台吉随琳沁來降後封/為 勒世襲掌右翼中旗札薩克事
  鄂爾多斯右翼前旗駐套内巴哈池在鄂什喜峯/西九十里東西距一百八十
  里南北距二百七十里東至左翼中旗界西至右/翼中旗界南至邊地界北至右翼後旗界漢上郡
  之髙望奢延等縣地隋唐為豐州地明初為榆林/右衛地後為鄂爾多斯所據 本朝初其台吉隨
  琳沁來降後封為貝子世/襲掌右翼前旗札薩克事
[290-46b]
  鄂爾多斯右翼後旗駐套内西北之鄂勒濟呼泊/在巴爾噶遜泊西一百七十
  里東西距一百八十里南北距一百六十里東至/左翼後旗界西至右翼中旗界南至左翼中旗界
  北至烏喇特界漢朔方郡地隋唐為豐州治所明/嘉靖間為鄂爾多斯所據 本朝初其台吉隨琳
  沁來降後封為貝子世襲/掌右翼後旗札薩克事
  鄂爾多斯増設一旗雍正九年設封定札拉錫為/一等台吉世襲掌本旗札薩
  克事其游牧地即/在六旗疆理内
  歸化城土黙特東西距四百三里南北距三百七
  十里東至四子部落界西至鄂爾多斯左翼前旗
[290-47a]
  界南至山西邊城界北至喀爾喀右翼及茂明安
  界左右翼二旗所轄疆理同至
 京師一千一百六十里漢定襄雲中二郡地後漢屬
  雲中郡後魏初建都于此號盛樂城後置雲州領
  盛樂雲中等郡隋復置定襄郡唐置單于大都䕶
  府後唐時入遼置豐州天徳軍屬西京道金因之
  元屬大同路明宣徳初築玉林雲川等城設兵戍
  守後為䝉古所據嘉靖間小王子之族諳達駐牧
[290-47b]
  豐州灘築城架屋以居謂之拜甡是為西土黙特
  屢分道入冦開拓疆土東至喀喇沁界西至鄂爾
  多斯南至宣大有衆四十萬隆慶四年内附詔封
  為順義王名其城曰歸化其弟姪支庶等各自為
  部者凡六十五人各授都督指揮千百戸等官有
  差每年貢馬開市萬厯九年諳達子黄台吉襲王
  十三年黄台吉子格根襲王三十二年格根諸子
  互相争襲部無定主三十四年格根之孫博碩克
[290-48a]
   圖始受封如故事其後部落自相仇殺復為察哈
   爾所侵及其子温布嗣立國遂衰破
  本朝天聰八年
太宗文皇帝親征察哈爾駐蹕歸化城土黙特部落悉降
   大軍既滅察哈爾
命貝勒岳脫駐守歸化城㑹其屬茂海潛與喀爾喀通偽
   稱温木布為錫圖根汗事覺誅茂海執温布以還
   崇徳元年其酋古禄格等來朝
[290-48b]
命偕温布還後編為二旗即以古禄格為左翼都統杭髙
   為右翼都統並世襲後以土黙特中無可任都統
   之人定由京
 簡用往管旗務惟給土黙特人等世襲職銜隨都統辦
   事乾隆二十六年裁歸化城都統一人二十八年
   復裁一人以土黙特旗歸駐剳綏逺城之建威將
   軍兼轄仍設副都統二人一駐綏逺城一駐歸化
   城協同將管管理
[290-49a]
  歸化城土黙特左翼旗駐歸化城外設副都統等/員管轄𨽻於綏逺城將軍
  歸化城土黙特右翼旗駐歸化城外設副都統等/員管轄𨽻於綏逺城將軍
  臣/等謹按西土黙特部向以都統等員管理與各
  䝉古設有王公等札薩克者不同自雍正元年置
  歸化城同知其後増至七㕔凡旗民交渉之事皆
  得而治之至本旗事務均由建威將軍統轄第其
  部落舊列二十五部之内故附著于此
 
[290-49b]
 
 
 
 
 
 
 
皇朝文獻通考卷二百九十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