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R2m0015 皇朝文獻通考-清-高宗弘曆 (master)


[125-1a]
欽定四庫全書
皇朝文獻通考卷一百二十五
 王禮考一
  臣/等謹案周官宗伯掌邦禮治神人和上下禮之
  大綱有五曰吉凶軍賓嘉至於節文度數之詳則
  記所謂經禮三百曲禮三千是也禮之用通乎上
  下故自王朝達乎諸侯大夫及士庶人咸共由之
  而議禮制度考文則歸於首出庶物之天子焉春
[125-1b]
  秋以降禮經殘缺漢興高堂生傳士禮十七篇即
  今所謂儀禮而河間獻王所獻周官禮分職三百
  六十凡祭祀朝聘㑹同賓客燕饗與夫圭璧車旗
  冠冕服章無不備具盖即王朝之通禮而後世六
  典㑹要經世大典㑹典諸書實權輿於此朱子撰
  儀禮經傳通解分王朝禮邦國禮鄉禮學禮家禮
  之目其王朝禮十四卷則朝覲而外分土制國設
  官建侯名器師田刑辟咸附入焉夫臣庶以下冠
[125-2a]
   婚喪祭之禮有歴乆而廢及不為限制者本無沿
   革不煩紀載故馬端臨文獻通考特立王禮一門
   取其通乎古今而代有沿革者若所載朝儀廵狩
   田獵冠冕服章圭璧符璽車旗鹵簿及國恤山陵
   諸條盖本諸朱子儀禮經傳通解之王朝禮而畧
   為變通焉我
  國家肇基東土
太祖登極建元首創朝儀
[125-2b]
太宗式闢疆宇改元定號
郊壇

 朝之典以次修舉鹵簿冠服秩然有等開國規模洵稱
   宏逺矣
世祖一統中外制禮作樂參酌古今之宜而因革之省前
   代之煩文布
 聖朝之新憲巍乎煥乎儀文大備
[125-3a]
聖祖
世宗加意典禮次第修明康熙中
命儒臣修
 大清㑹典雍正中復加增修煌煌鉅典小大率由我
 皇上敬
天尊
祖頒朝治官之典弗懈益䖍
 臨御之初
[125-3b]
 敕修
 大清通禮
 大清㑹典宣布海内至於禮器一書復加釐定按圖系
   説固莫不美善同歸敷錫罔暨矣數十年來猶以
   舊儀沿襲恐有未協訓行爰經
 睿慮務損益之得中悉荷
 裁成極推行之盡利舉凡
 皇朝典禮郁郁彬彬理器該而經曲貫遐哉尚已臣/
[125-4a]
   嘗考三代以下漢叔孫通之朝儀其詳既不可盡
   考若唐之開元禮宋之政和五禮新儀元之典章
   明之集禮又皆有文無實煩冗而不適於用我
  朝
列聖相承典章明備以闗雎麟趾之心行周官周禮之法
   宜古宜今足為億萬世遵守今依馬氏例編次朝
   儀以下等禮又增入
 登極上
[125-4b]
尊號
徽號
 冊立
 冊封
  皇子公主婚嫁等儀凡三十卷為王禮考云
   朝儀
   臣/等謹案朝㑹之儀所以正名分辨等威萬國朝
   宗共球畢集用昭中外一統之盛馬氏王禮考首
[125-5a]
   載朝儀今循其例首
 皇帝三大節朝賀次常朝次
 御門聽政次
皇太后
 皇后三大節朝賀儀文彬彬乎盛矣
   元旦朝賀
   臣/等謹案元旦者一嵗之始冬至者一陽之始聖
   節者人君之始帝王所以涖萬方臣子所以尊君
[125-5b]
   上皆於是觀禮焉
  本朝定為三大節元日典禮尤重今列為朝儀之首
   云
   天命元年正月丙辰朔
太祖髙皇帝御殿行慶賀禮儀注恭載登極門/毎年受朝不備書始制朝儀
   天聰元年正月己巳朔
太宗文皇帝率諸貝勒大臣拜
天畢
[125-6a]
御殿受朝是日諸貝勒文武羣臣各按旗序行三跪九叩
   頭禮大貝勒代善阿敏莽古爾泰以兄行
命列坐左右凡朝㑹之處悉如之
  國制每於除夕元旦陳樂舞設大宴是日以
太祖喪撤樂停宴
   六年正月己亥朔
御殿受朝賀次日筵宴先是五年十二月丙申
諭八旗諸大臣曰元旦朝賀堂陛之儀宜於整肅兹允衆
[125-6b]
 議先令八旗諸貝勒行禮察哈爾喀爾喀諸貝勒次之
 滿洲䝉古漢官率各旗官員次之官員行禮時先總兵
 官固山額真次副將次㕘將逰擊䕶軍纛額真侍衛又
 次備禦各分班序行禮是日
上率諸貝勒拜
天畢
御殿
上兩旁設二榻命大貝勒代善阿敏莽古爾泰坐諸貝勒
[125-7a]
   先朝賀畢令議政諸貝勒入殿内左右列坐次蒙
   古諸貝勒及總兵官以下各行朝賀禮次朝鮮使
   臣朝賀陳貢物於庭朝罷
上以兄禮詣代善第拜之舊例國人朝見
上與三大貝勒俱南面坐受八旗貝勒率大臣朝見不論
   旗分惟以年齒為序至是更定八旗依旗分以次
   朝見
   十一月丁未
[125-7b]
諭六部諸貝勒曰國家初設六部時滿洲䝉古漢人各部
 承政㕘政分為二行定有班次近見朝㑹之時坐立無
 序尊卑紊越如此體統何由而肅乎嗣後爾等宜按次
 序班各加整飭
   崇徳元年定元日進慶賀表箋奏樂
   又定元旦前三日至第九日止各官皆朝服
   順治元年正月庚寅朔
世祖章皇帝御殿受朝賀停筵宴免上表並年例進獻
[125-8a]
令和碩禮親王代善勿拜
   二年十二月庚子定元日前後七日王公百官皆
   朝服
   丙午更定朝儀凡元旦慶賀
皇上先御武英殿内大臣兩翼䕶軍統領䕶軍㕘領侍衛
   等内三院都察院大臣及禮部執事各官行禮畢
皇上御太和殿衆官跪迎及陞座諸王貝勒貝子公等奉
   表於階上行禮次兩翼滿洲䝉古漢軍各官次漢
[125-8b]
   文武百官次朝鮮國進貢使臣次外國諸王使臣
   次土魯畨回回哈密衛人及董蘇固爾地方喇嘛
   等行禮
   八年四月戊申定三大節禮儀凡元旦冬至
上詣
皇太后宫行禮畢還宫
陞太和殿鳴鐘鼓作樂諸王文武百官行慶賀禮
   六月壬子禮部議定凡遇大禮
[125-9a]
上朝服御太和殿諸王以下文武羣臣朝服集
  太和殿前行禮諸王貝勒由
  午門兩傍門行固山貝子以下文武羣臣由
  午門側兩掖門行諸王貝勒由
  太和門兩傍門行固山貝子以下文武羣臣由
  昭徳門及
  貞度門行每月常朝及奏事除中門外各門俱隨便
   行走
[125-9b]
   九月己夘頒慶賀表箋式於各藩王及督撫提鎮
   等衙門
   是年定朝㑹賜羣臣坐之儀凡大朝常朝行禮畢
   賜羣臣坐郡王以上進
  殿内貝子以下在丹陛上百官在丹墀内均照班次
   跪行一叩頭禮坐
皇帝進茶王公百官均就坐次行一叩禮光禄寺執事官
   授羣臣茶羣臣受茶就坐次行一叩禮飲畢復行
[125-10a]
   一叩禮至十二年十月禮部復議大朝貝子公以
   上同諸王行禮畢進
  殿内兩傍列坐從之
   九年設糾儀司員凡
御殿日設禮部司官四人於王公行禮處設吏部禮部司
   官各四人於百官行禮處糾儀
   康熈元年定王公百官班位凡大朝及常朝齊集
   親王世子郡王長子貝勒貝子入八分鎮國公輔
[125-10b]
   國公在丹陛上序立不入八分公民公侯伯鎮國
   將軍都統子尚書第一班輔國將軍䕶軍統領副
   都統前絳統領侍郎男步軍翼尉大九卿第二班
   奉國將軍一等侍衛䕶衛㕘領輕車都尉步軍協
   尉小九卿郎中第三班奉恩將軍二等侍衛䕶衛
   騎都尉佐領員外郎科道官第四班三等侍衛䕶
   衛雲騎尉鳴贊官主事步軍尉第五班䕶軍校驍
   騎校筆帖式第六班其次各照職銜不論加級違
[125-11a]
  者察處
  十六年重定百官班位凡大朝及常朝齊集滿官
  公侯伯鎮國將軍都統尚書左都御史子及凡一
  品官第一班輔國將軍䕶軍統領前鋒統領步軍
  統領副都統侍郎學士左副都御史通政使司通
  政使大理寺卿詹事府詹事男凡二品官第二班
  奉國將軍步軍翼尉長史㕘領一等侍衛䕶衛太
  常寺卿太僕寺卿光禄寺卿祭酒通政使司副使
[125-11b]
  大理寺少卿少詹事侍讀學士侍講學士侍讀侍
  講庶子洗馬鴻臚寺卿理事官郎中給事中監察
  御史太常寺少卿太僕寺少卿輕車都尉及凡三
  品官第三班奉恩將軍步軍協尉佐領司儀長二
  等侍衛䕶衛欽天監監正内閣侍讀司業光禄寺
  少卿鴻臚寺少卿通政使司參議中允員外郎騎
  都尉及凡四品官第四班三等侍衛䕶衛雲騎尉
  步軍尉贊善欽天監副太常寺丞主事大理寺正
[125-12a]
  光禄寺署正都察院經歴及凡五品官第五班䕶軍
  校驍騎校通政使司知事大理寺評事鳴贊司務
  司庫等各職掌官及六品筆帖式第六班七品官
  及七品筆帖式第七班八品官八品筆帖式第八
  班九品官九品筆帖式第九班漢官尚書左都御
  史第一班侍郎學士左副都御史宗人府府丞通
  政使大理寺卿詹事第二班太常寺卿順天府尹
  太僕寺卿光禄寺卿通政使司副使大理寺少卿
[125-12b]
  少詹事講讀學士祭酒庶子侍讀侍講洗馬鴻臚
  寺卿太常寺少卿順天府丞第三班通政使司㕘
  議大理寺丞中允贊善司業光禄寺少卿鴻臚寺
  少卿修撰編修檢討庶吉士給事中御史吏部司
  官五部郎中第四班五部員外郎宗人府經歴順
  天府治中欽天監正太醫院使光禄寺丞第五班
  五部主事都察院經歴都事理藩院判大理寺正
  欽天監副太醫院判太常寺丞京府通判京縣知
[125-13a]
   縣兵馬司指揮欽天監五官正鴻臚寺丞大理寺
   副光禄寺署正第六班大理寺評事太常寺博士
   中書科中書内閣典籍撰文中書辦事中書各部
   司務大理寺司務通政司經歴太常寺典簿京縣
   丞兵馬司副指揮鑾儀衛經歴詹事府主簿正字
   録事翰林院典簿待詔京衛經歴欽天監五官靈
   臺郎祠祭署奉祀等官第七班五經博士國子監
   丞博士典簿助教學正學録典籍理藩院知事欽
[125-13b]
   天監主簿五官保章正太醫院御醫太常寺協律
   郎等八品官第八班理藩院副太常寺贊禮郎鴻
   臚寺鳴贊等九品官第九班武職恭將遊擊在三
   班守備等官在四班千總等官在五班隨旗上朝
   官照在部院衙門職掌品級其降級上朝官照所
   降品級部院衙門官有兼銜則從其銜之大者
   二十年設滿漢糾儀御史凡
御殿日設滿御史東西各二人於王公行禮處設滿御史
[125-14a]
   東西各二人漢御史東西各二人於百官行禮處
   侍立糾儀
   雍正元年正月辛巳朔
世宗憲皇帝詣
壽皇殿行禮不陞殿受賀前期禮部等衙門議言帝王即
   位首重元正元者嵗之始正者月之始也故曰春
   王正月所以紀即位之始也雍正元年為
龍飛之首嵗
[125-14b]
皇上孝思罔極即不陞殿受賀而羣臣進表之禮斷不可
   缺臣等請雍正元年元旦在京諸王百官恭進
皇太后表文
皇上表文仍照例呈覽交與内閣收貯將此表文式頒示
   朝鮮直𨽻各省於雍正二年具奏冬至
萬壽節雖不受賀其表文亦照例具奏交與内閣收貯則
   孝思已盡而國典亦全矣從之
   二年正月丙子朔
[125-15a]
御殿受朝賀宣表
   始定漢官分東西班禮部奏准凡朝期漢官以吏
   部禮部刑部宗人府通政使翰林院詹事府太常
   寺光禄寺鴻臚寺國子監吏科禮科刑科内閣中
   書欽天監太醫院列左班户部兵部工部都察院
   大理寺鑾儀衛太僕寺四譯館中書科户科兵科
   工科行人司乾隆十/三年裁順天府五城兵馬司三營列
   右班均立於鑾駕之末聽贊唱依次排班行禮
[125-15b]
   三年正月庚子朔
御殿受朝賀表文不宣讀先是二年十二月壬申禮部奏
   元旦受賀禮儀
上謂大學士曰朕即位之初諸王大臣奏請元旦陞殿受
 賀至再至三朕無可如何准於次年受賀今年元旦陞
 殿讀表時朕聽之不禁心傷凄然垂淚今尚未過三年
 著停止行禮壬午諸王大臣復請陞殿行禮
上曰諸王大臣雖請朕俯順輿情亦當思仰體朕意朕意
[125-16a]
 以為行慶賀禮以示萬國不若盡孝道以示天下二年
 元旦因行元年之禮故允所請去年允行長至之禮因
聖祖仁皇帝配
天大典朕不得已勉從衆請至於御殿進表受賀不比尋
 常之御殿謝恩行禮也朕降此諭㫖諸王大臣著即遵
 行己丑諸王大臣又奏孝經言天子之孝得萬國之懽
   心以事其先王今元旦陞殿受賀錫福兆人
聖祖仁皇帝在天之靈必為欣慰與孝經之義相合得
[125-16b]
㫖諸王大臣引經據典陳懇再三著准行禮其表文但行
 呈進不必宣讀
   七年十二月
諭羣臣曰元日朝賀凡三品以上之大臣年逾七十者不
 必隨班行禮竢百官朝賀禮畢朕還宫後至乾清門行
 禮
   乾隆元年正月丙申朔
 上御太和殿中和韶樂設而不作諸王公文武各官朝
[125-17a]
   鮮使臣進表行慶賀禮表文不宣讀
   十二月壬戌停止次年元旦朝賀禮部奏乾隆二
   年元旦禮儀
 上曰今嵗元旦乃朕御極元年朝正大典禮制攸闗且
  在
皇考大事百日之外是以勉從諸王大臣所請御殿受朝
  明年元旦尚在二十七月之内陞殿受賀朕心不忍
  不必陞殿行禮
[125-17b]
   二年十二月定大學士於
  殿内
 賜茶
 諭曰朕御太和殿向來大學士皆立於殿外檐下即於
  殿外賜茶嗣後立位仍照舊例賜茶時令坐於殿内
  領侍衛内大臣之上至十五年復
 諭曰嗣後大學士坐次仍著在領侍衛内大臣之上協
  辦大學士事務尚書著在領侍衛内大臣之下署領
[125-18a]
 侍衛内大臣之上
  更定漢官東西班位以吏部户部禮部列左班兵
  部刑部工部列右班至十一年復定六科班次隨
  六部分列吏科户科禮科列左班兵科刑科工科
  列右班
  七年令外省官在京者一例入班行禮凡外省文
  官督撫以下道府以上武官將軍都統以下協領
  副將以上或入
[125-18b]
覲或奉調在京者遇
御殿日一例入班行禮總督加尚書銜者列六部尚書
  之末廵撫加侍郎銜者列侍郎之末加副都御史
  者列副都御史之末布政使按察使列小九卿之
  末道府列部郎之末將軍都統提督列都統之末副都
  統總兵官列副都統之末協領副將列㕘領之末
  八年重定
 殿内
[125-19a]
賜坐儀四品以下官停止
賜茶是嵗奉
諭㫖嗣後御殿及筵宴日殿内止大臣賜坐侍衛等均
 著侍立不必賜坐賜茶時若侍衛輪流奉授不無舛
 錯遺漏嗣後授茶時著禮部前期取應坐之王公大
 臣數目每一人令侍衛一人授茶仍依次接回庶不
 致舛錯遺漏尋禮部議奏
御殿日除文官三品武官二品以上照舊
[125-19b]
賜茶其四品以下官惟
 殿内之記注官丹墀内之外國使臣
賜坐
賜茶其餘百官但
賜坐停止
賜茶從之
  十六年十二月重定百官朝班禮部奏准國家建
  官列品各有正從次第秩然順治初文官階未置
[125-20a]
  一品惟加師保及宫銜者充之每常朝尚書左都
  御史以二品居第一班侍郎内閣學士副都御史
  通政使大理寺卿以三品居二班祭酒通政副使
  大理太常太僕少卿鴻臚卿以四品居三班其下
  五品居四班六品居五班位次率進本階一等此
  舊典所載朝班之位也雍正八年改大學士為正
  一品尚書左都御史從一品侍郎内閣學士從二
  品乾隆十五年又改侍郎為正二品翰林院掌院
[125-20b]
  學士為從二品是今尚書左都御史之居一班侍
  郎學士之居二班適與本階相稱而副都御史以
  下班位仍舊實為越次臣愚以為官品既已更改
  則朝班亦當釐定嗣後恭遇
御殿日及每月常朝百官班次請皆依品序列正從一
  品為一班二品為二班遞至九品分為九班毋許
  越次至翰林詹事為文學侍從之臣體統視庶僚
  為優但舊典以五品列三班六七品列四班亦為
[125-21a]
  太過今擬少詹事侍讀學士侍講學士仍舊列三
  班庶子侍讀侍講洗馬國子監祭酒改列四班中
  允贊善司業修撰編修檢討庶吉士改列五班其
  京營武職朝班及外省提鎮等官遇事入朝者請
  照康熈二十二年所定直省行禮班位提督二班
  總兵官三班副將㕘將四班遊擊五班守備六班
  千總等官七班均附於右翼各班之末
  十八年十一月停止外省藩臬等官進表箋慶賀
[125-21b]
諭曰元旦長至萬壽三大節外省文官臬司以上武官
 副將以上例得隨進表箋稱賀朕思督撫提鎮封疆
 大吏事皆専達表賀為宜藩司副將既不得専達章
 疏其由督撫附進表箋亦可不必且不過由部送閣
 存貯並不呈覽此亦向來虚文陋習甚無取焉其概
 行停止
  二十二年五月增設朝㑹糾儀官員禮部奏准凡
  遇
[125-22a]
陞殿日仗外百官班次恐有參錯不齊應於儀仗之後
 昭徳
 貞度二門階下東西各設滿漢御史二人禮部司員
  二人侍衛二人嚴行稽察
  二十四年七月設紅漆木牌於仗外百官班次禮
  部議准凡大朝之期百官仗外侍立各有品級班
  次但從前未經標示一定地位恐百官站立不無
  參差斷續嗣後遇
[125-22b]
陞殿日交鴻臚寺於儀仗之外照常朝坐班例設立紅
  漆木牌預先按次排班如有參差斷續錯綜者令
  糾儀官查㕘
  二十七年八月定慶賀題本式通政使司奏言此
  次貴州巡撫喬光烈慶賀
萬壽本章面用黄綾内加黄簽與各省督撫互異請
欽定式様以昭畫一得
㫖嗣後慶賀本章著照喬光烈之式
[125-23a]
   二十八年二月更定慶賀題本式通政使司奏准
   凡恭逢慶賀之期在京各部院衙門陳奏尋常事
   件俱用黄摺況慶賀本章事闗大典請嗣後恭遇
   慶賀
皇太后
 皇上本韋及貼黄俱用黄紙其面頁仍用黄綾黄簽本
   内及貼黄俱毋庸另行加簽
 皇帝三大節表式及朝賀儀先期諸王大學士率京朝
[125-23b]
   官直省文武率闔屬官具賀表豫送禮部其式曰
   具官臣某等誠懽誠忭稽首頓首
  上
  賀伏以
  表聯随/時撰擬恭惟
 皇帝陛下
  随時/撰擬 臣等恭遇
  熙朝欣逢元旦恭遇/
[125-24a]
萬壽聖節則云欣逄長至/聖誕冬至則云欣逢伏願
 隨時/撰擬 臣等無任瞻
天仰
聖懽忭之至謹奉
 表稱
 賀以
聞禮部屆期具疏請
皇帝御太和殿受賀
[125-24b]
制報曰可
   右表賀儀式
  三十五年六月停止五經博士赴京朝賀
諭曰向遇國家慶典衍聖公以及五經博士俱有來京
 朝賀之例今思五經博士雖膺章服之榮究與各省
 紳士無異且其品秩不崇非若衍聖公之身膺顯爵
 者可比伊等趨詣闕廷既無由一體延見加恩徒令
 其跋涉往來致滋糜費甚無謂也嗣後五經博士凡
[125-25a]
 遇慶典俱在各本籍隨班行禮其來京朝賀之例著
 永行停止至衍聖公孔昭煥昨已傳諭令其今年且
 不必來京將來遇有朝賀之事並著先期奏請候㫖
 遵行著為令
  恭遇
皇上萬壽大慶聖節自初一日起至三十日止一月内
  王公百官應衣蟒袍其前後各三日内常朝處仍
  衣朝服均前期具奏請
[125-25b]
㫖通行在京衙門及各直省每遇元旦節前後各三日
  王公百官常朝處衣朝服辦事及入朝奏對咸衣
  蟒袍禮部豫於秋季封開印本内題明
   右朝服
  凡王公等進
 午門親王随從六名親王世子郡王五名郡王長子
  貝勒四名貝子三名公二名進
 太和門親王親王世子隨從三名郡王郡王長子貝
[125-26a]
  勒二名貝子公一名恭遇朝賀
皇帝陞殿王以下公以上止用䕶衛内一人㩦坐褥
   右王公等随從
  恭遇
皇帝御殿受賀先期具題請
㫖每逢朝期行知步軍統領衙門屆日於曉鐘時即啟
 正陽門俾城外居住各官早入
   右戒期
[125-26b]
  至日五鼓鑾儀衛率官校入陳
法駕鹵簿親軍䕶軍旗尉民尉各服其服禁語譁者察
  不整備者樂部率和聲署陳中和韶樂於
 太和殿檐前設丹陛大樂於
 太和門檐下有司設表案於
  殿内東楹之南西向設筆硯案於
  殿内西楹之南東向先期行工部取表文匣行鑾儀
  衛取舁亭校尉并令派員約束行樂部派署史備
[125-27a]
  導迎樂均前一日赴部住宿至是禮部儀制司官
  奉中外臣工賀表載於亭鑾儀衛校自部舁行香
  亭前表亭後鼓吹前導導迎樂作奏禧平之章由
  東長安門至
 午門外亭止儀制司官奉王以下在京文武官賀表
  進
 太和殿設東楹案上内閣官奉筆硯設西楹案上皆
  退
[125-27b]
   右陳設
  辨侍班官位前引内大臣立
御座前東西面後扈内大臣在
御座旁左右僉立豹尾班侍衛佩刀侍衛在
御座後左右翼立記注官立
 殿内西三楹東面北上内閣大學士學士翰林院侍
  讀學士侍講學士詹事府詹事少詹事立東檐第
  三柱西面都察院左都御史副都御史樂部大臣
[125-28a]
  立西檐第三柱東面皆北上辨執事官位樂部典
  樂一人立檐東植麾之次西面和聲署領樂官六
  人分立東西樂懸之次東西面宣表官一人立東
  檐侍班官之次鴻臚寺鳴贊二人立東檐第一柱
  西面二人立西檐第一柱東面鑾儀衛傳鳴鞭官
  立丹陛西階每重二人東面糾儀御史二人立西
  檐第三柱東面御史四人禮部司官四人立丹陛
  之南御史四人立丹墀之北皆北上東西面又御
[125-28b]
  史四人吏部禮部司官各四人在丹墀之南東西
  僉立辨百官朝位丹陛上東西各二班親王郡王
  貝勒為一班貝子入八分公為二班按翼序列左
  翼立位西面北上拜位北面西上右翼立位東面
  北上拜位北面東上丹墀内不入八分宗室公以
  下暨公侯伯子男文武各官立位在鹵簿外直丹
  陛東西隅東西各九班東西面北上滿官按翼為
  序左翼在東右翼在西漢官吏部户部禮部宗人
[125-29a]
   府通政司翰林院詹事府太常寺光禄寺鴻臚寺
   國子監吏科户科禮科内閣中書舍人欽天監太
   醫院以次從左翼之南兵部刑部工部都察院大
   理寺鑾儀衛太僕寺中書科兵科刑科工科順天
   府京縣五城兵馬司三營以次從右翼之南皆正
   從同班依品為序拜位在鹵簿内直東西階東西
   列品級山自北而南各十有八正從異從依品為
   序皆北面東班西上西班東上外藩蒙古王公等
[125-29b]
   位次宗室親王郡王貝勒子公之下哈薩克回子
   王公等俱入䝉古王公班次以其等為序惟外國
   貢使在西班後另為班次以朝鮮國領班
    右序班位
   質明王公暨文武一二品官從
 皇帝朝於
皇太后宫三品以下官㑹
  午門闕下均行禮畢儀詳宫朝賀/慈寜鴻臚寺卿序定王
[125-30a]
  公班次鳴贊序定一二品官班次均由右翼門入
  引王公至丹陛上引一二品官至丹墀東西鳴贊
  序定三品以下官班次於
 午門東由左掖門入
 昭徳門西由右掖門入
 貞度門均引至丹墀司賔序班序定外國陪臣班次
  引入西班百官後均依前位立糾儀官暨執事官
  咸入就位欽天監官於
[125-30b]
 乾清門報時禮部尚書侍郎詣
 乾清門奏請
御殿後扈内大臣二人率豹尾班執槍侍衛十人佩刀
  侍衛十人於
 乾清門外禮部尚書侍郎於門階下前引大臣十人
  於
 太和殿後階下咸左右序立祗候
 午門鳴鐘鼓
[125-31a]
皇帝禮服乗輿出宫禮部尚書侍郎恭導後扈内大臣
  從由
 保和殿
御中和殿陞座鴻臚寺官引侍班導從各官至
 殿前接班行三跪九叩禮不/贊畢侍班官先趨出就位
皇帝駕輿禮部尚書侍郎暨前引大臣恭導後扈如初
  中和韶樂作元旦奏元平之章
萬壽聖節奏乾平之章冬至奏遂平之章
[125-31b]
皇帝御太和殿陛座樂止導從官各就位鑾儀衛官進
  至中階之右三傳鳴鞕丹墀内三鳴鞭退復位鳴
  贊官贊排班丹陛樂作奏慶平之章鴻臚寺分引
  王公就拜位引文武百官由鹵簿南轉入拜位皆
  東西按班北面序立贊進皆進贊跪皆跪樂暫止
  贊宣表宣表官自東檐入
 殿左門至東案前奉表出至檐下正中北面跪大學
  士二人左右跪展表宣表官宣畢仍奉表進復於
[125-32a]
  案退樂作贊叩興王公百官行三跪九叩禮興鴻
  臚寺官按班引退皆復原位立樂止又贊進鴻臚
  寺官引外國陪臣就西拜位立丹陛樂作奏治平
  之章凡丹陛樂辭/三大節皆同贊行三跪九叩禮畢引退復位
  立樂止若數國並朝先朝鮮/餘國以次逓引行禮
皇帝既受賀
賜羣臣及外國陪臣坐王公由
 殿左右門入位東西楹後大學士由
[125-32b]
 殿左門入位東楹王公後導從侍班各官不入八分
  公以下文武百官就原立處咸跪行一叩禮坐尚
  茶進
皇帝茶王公百官就所坐位行一叩禮乃
賜王以下文三品武二品以上暨外國陪臣茶受茶及
  坐飲畢咸跪行一叩禮鑾儀衛官傳鳴鞭如初衆
  皆興階下三鳴鞭
駕興中和韶樂作元旦奏和平之章
[125-33a]
萬壽聖節奏泰平之章冬至奏允平之章
皇帝還宫樂止鴻臚寺官分引王公百官以次退禮部
  儀制司官奉
 殿上表及
 午門外亭内直省文武官表送内閣咸退
   右羣臣朝賀
  是日内監豫設中和韶樂於
 乾清宫檐下設丹陛大樂於
[125-33b]
 乾清門内
皇帝御太和殿受羣臣朝賀畢乗輿至
 乾清宫檐前降輿中和韶樂作樂章與/外朝同
皇帝御座樂止
皇后率
 皇貴妃
 貴妃
 妃
[125-34a]
 嬪禮服詣
 乾清宫
皇后就正中拜位立
 皇貴妃
 貴妃
 妃
 嬪稍後左右立均北面丹陛大樂作奏雝平之章行
  六肅三跪三拜禮畢樂止各還後宫内監引
[125-34b]
 皇子
 皇孫由東西階升就丹陛上東西拜位北面立東班
  西上西班東上丹陛大樂作樂章與/外朝同行三跪九叩
  禮畢樂止退立兩旁東西面北上中和韶樂作
皇帝降座樂止
 皇子
 皇孫皆退
   右内朝賀
[125-35a]
  若值
駐蹕熱河朝賀是日早鑾儀衛陳
法駕鹵簿於
 澹泊敬誠殿前内監設中和韶樂於
 澹泊敬誠殿檐下兩旁設丹陛大樂於
 二門内兩旁亭内俱北向扈從各官俱蟒袍補服至
 澹泊敬誠殿齊集鴻臚寺官引
 皇子
[125-35b]
 皇孫和碩親王以下入八分公以上及䝉古王公至
  階下兩旁按翼排立二品以上大臣在
 二宫門外三品以下各官在
 避暑山莊門外各照品級按翼排立禮部堂官奏請
皇帝具龍袍衮服
陞澹泊敬誠殿寳座中和韶樂作樂章俱/同前
皇帝陞座樂止鑾儀衛官贊鳴鞭階下三鳴鞭鳴贊官
  贊排班丹陛大樂作鴻臚寺官排班鳴贊官贊進
[125-36a]
  贊跪衆皆進跪贊叩興衆行三跪九叩禮鳴贊
  官贊退俱復原位立樂止鑾儀衛官贊鳴鞭階下
  三鳴鞭禮部堂官奏禮成中和韶樂作
皇帝還宫樂止衆俱出内監奏請
皇帝御内殿
陞座
皇后率
 皇貴妃
[125-36b]
 貴妃
 妃
 嬪俱龍袍補服於
皇帝前行六肅三跪三拜禮禮成
皇帝起座
皇后
 皇貴妃
 貴妃
[125-37a]
 妃
 嬪等還宫
   右熱河朝賀
  若值
 行在所朝賀是日早扈從各官俱蟒袍補服於
 行在宫之網城外齊集鴻臚寺官引
 皇子
 皇孫王公以下二品以上大臣至
[125-37b]
皇帝行在宫網城内三品以下各官在網城外按翼排
  立禮部堂官奏請
皇帝御行在宫正殿
皇帝御殿陞座鴻臚寺官引
 皇子
 皇孫王公文武各官行三跪九叩禮復原位立禮部
  堂官奏禮成
皇帝還行在後宫衆俱退内監奏請
[125-38a]
皇帝御内殿
陞座
皇后率
 皇貴妃
 貴妃
 妃
 嬪俱龍袍補服於
皇帝前行六肅三跪三拜禮禮成
[125-38b]
皇帝起座
皇后
 皇貴妃
 貴妃
 妃
 嬪等還宫
   右
 行在朝賀
[125-39a]
 太和殿筵燕儀
  凡元旦及
萬夀聖節及
 大慶典前期禮部疏請舉行筵燕領侍衛内大臣奏
  請
命進酒大臣既得
㫖乃徧布諸司供備屆日尚茶庀茶尚膳庀
御饌王以下入八分公以上進饌筵牲酒光禄寺供酒
[125-39b]
  席兩翼供羊辰刻
法駕鹵簿樂懸依次陳設於
 太和殿笳吹隊舞雜伎百戲竢於
 殿外東隅尚膳總領内管領豫於
寳座前設
御筵加黄幕武備院張黄幕於丹陛上正中内務府掌
  儀司設反坫於幕内尊爵金巵壺勺具禮部張青
  幕於丹墀内鹵簿之後東西各八光禄寺每幕置
[125-40a]
  尊陳官饌具席皆有幕
   右陳設
  乃布席領侍衛内大臣内務府大臣禮部理藩院
  尚書侍郎朝服視席布内外王公額駙台吉及入
  班大臣等席於
 殿内東西各七行席各四十有一東席西向當東楹
  西席東向當西楹均北上
寳座左右布後扈大臣席各一稍後僉向
[125-40b]
寳座前左右布前引大臣席各三東西相向
寳座後左右布領侍衛内大臣席各一又西布
 日講起居注官席一均南向
 殿門外西檐下布左都御史副都御史樂部大臣席
  一東向丹陛左右布一二品大臣一二品世爵暨
  侍衛席各三行席各二十有三東西相向東當東
  懸之外西當西懸之外北上布禮部尚書侍郎席
  一於黄幕左内務府總管席一於黄幕右丹墀左
[125-41a]
  右青幕内布三品以下文武百官席按翼為序如
  常朝之位席各二十有四均東西向外國陪臣來
  朝者席於西班之末東向
   右布席
  已刻内外諸王貝勒貝子公額駙台吉等朝服集
 太和門外文武大臣百官朝服外國陪臣服本國服
  集
 午門外午刻鴻臚寺官引宗室王公暨大臣理藩院
[125-41b]
  官引外藩王公台吉在丹陛上又引文武百官在
  丹墀内分翼序立禮部尚書奏請
御殿
皇帝禮服乗輿出宫前引後扈如常儀
 午門鳴鐘鼓中和韶樂作奏隆平之章
皇帝降輿入
 殿北門
陞御座樂止階下三鳴鞭鴻臚寺理藩院官分引内外
[125-42a]
  王公台吉暨入班大臣等由
 殿左右門入就位行一叩禮坐鴻臚寺引一二品大
  臣暨一二品世爵侍衛等官就丹陛上又引三品
  以下文武各官就丹墀青幕内按翼依次於本位
  行一叩禮皆坐
   右就位
  迺進茶丹陛清樂作奏海宇昇平日之章尚茶暨
  侍衛執事官舉茶案以次由中道進至檐下進茶
[125-42b]
  官奉茶入
 殿中門王以下咸就本位跪進茶官自
寳座中陛升跪進
皇帝茶興立於右王以下行一叩禮進茶官跪受茶甌
  由右陛降出中門羣臣咸坐侍衛内務府䕶軍等
  分
賜王以下文武百官暨外國陪臣茶各於坐行一叩禮
  飲訖復叩坐尚茶徹茶案樂止
[125-43a]
   右進茶
  尚膳總領䕶軍㕘領内管領入
 殿由東西陛升展
御筵幕執事官並徹王以下席幕各退迺進酒内務府
  掌儀司官三人由黄幕内一人奉壺一人奉爵一
  人執金巵以次進至
 殿中門閾外之左西面立丹陛清樂作奏玉殿雲開
  之章進爵大臣興離席釋補服王以下皆興進爵
[125-43b]
  大臣入
 殿中門北面跪王以下咸於坐跪掌儀司官舉壺實
  酒於爵由中門入西面跪授爵興退進爵大臣奉
  爵興自
寳座中陛升至
御前當右北面跪恭進
皇帝酒興由右陛降復位行一叩禮王以下皆隨行禮
  進爵大臣興由右陛升跪受爵仍由中陛降復位
[125-44a]
  跪掌儀司官入跪受虛爵以退迺以金巵酌酒承
㫖賜進爵大臣酒王以下起立掌儀司官入立授巵進
  爵大臣受巵行一叩禮飲卒巵掌儀司官立受虛
  巵退進爵大臣叩如初興王以下皆坐進爵大臣
  出
 殿右門加補服入席坐執事官分
恩賜果食於羣臣各於坐行一叩禮樂止
   右羣臣奉觴上壽
[125-44b]
  迺進饌尚膳以饌入恭進於
皇帝前中和清樂作奏萬象清寜之章執事官分
恩賜肴饌於羣臣叩如前儀尚膳率屬舁反坫案至
 殿中階下
御前侍衛酌酒升至
御座前
皇帝簡召王公大臣至
御前賜酒領侍衛内大臣東西各二人興離席視侍衛
[125-45a]
  行殿陛諸王大臣酒光禄寺官行丹墀青幕内文
  武各官暨外國陪臣酒王以下各就本位行一叩
  禮飲畢叩如初坐樂止
   右行羣臣酒
  是時禮部滿尚書侍郎率官屬引慶隆舞進司章
  東面奏歌司舞飾面具乗禺馬進揚烈舞司弦司
  筝司阮司節司拍司抃諸樂人各奏其技喜起舞
  大臣十有八人朝服由
[125-45b]
 殿左門入詣正中跪三叩興退立於左循歌聲按對
  起舞每對舞畢行三叩禮歌闋退又引歌笳吹樂
  人入
 殿歌畢又歌畨部合奏樂歌畢内務府官引朝鮮國
  俳入陳百戲畢咸退
   右樂舞入侑
  行酒畢樂舞退尚膳升徹
御筵降王以下咸起立王公大臣出
[125-46a]
  殿左右門鴻臚寺理藩院官引王公至丹陛拜位序
   立引文武大臣降東西階丹墀内百官出幕咸就
   東西拜位序立北面聽贊行一跪三叩禮丹陛大
   樂作奏慶平之章禮畢樂止鳴鞭如初中和韶樂
   作奏顯平之章
 皇帝還宫樂止羣臣皆退所司徹席幕各退
    右謝恩
   冬至朝賀
[125-46b]
   崇徳元年定長至進表慶賀不設宴
   順治元年十一月戊申以
南郊禮成
上御殿受諸王貝勒及文武羣臣朝賀
   八年定長至節於次日
御殿受賀如元日儀
   康熙二年二月停止在外各衙門齎進冬至慶賀
   表文
[125-47a]
諭禮部曰冬至慶賀典禮明洪武十四年方定例舉行其
 後隨令在外各衙門官齎進表文今思官員往返有悮
 職掌且驛遞繁苦以後在外各衙門官員除元旦聖壽
 節照舊齎進外冬至齎進慶賀表文著停止惟於本衙
 門行禮其在京慶賀表文典禮仍照舊行
   六年十一月丁未冬至戊申
御殿諸王羣臣上表慶賀以
世祖章皇帝配
[125-47b]
天禮成
頒詔大赦
   雍正元年十一月辛丑冬至壬寅
御殿受朝賀以
聖祖仁皇帝配
天禮成
頒詔天下先是禮部奏冬至次日受賀
頒恩詔禮儀
[125-48a]
上諭大學士九卿等曰朕惟
聖祖仁皇帝大禮告成普天同慶朕陞殿頒布恩詔盖以
 賀
列祖之鴻禧慰萬方之誠悃也然朕思念
顧復深恩中心哀慕今未滿三年不忍陞殿受賀著内閣
 九卿等詳察典禮酌古準今務期於禮允協庶朕心得
 安大學士馬齊等奏言謹按漢禮儀云冬至之日宗祀
   明堂登靈臺大赦百官稱賀此冬至配天行慶之
[125-48b]
   明文也自晉至唐宋皆隆其儀宋仁宗皇祐二年
   以大慶殿為明堂合祭天地三聖並侑大慶禮成
   百官奉表上賀其後仍之名曰慶成禮明㑹典載
   大祀禮成次日御奉天殿受賀我
  朝㑹典載冬至
南郊禮成次日
 御殿百官進慶賀表臣等伏思先王制禮原以節情鉅
   典攸宜古今不易懇祈
[125-49a]
俯允禮臣所請以二十六日
御殿諸王羣臣上表行禮頒
聖祖仁皇帝配
天恩詔誠於典禮符協得
㫖諸臣酌古準今詳察典禮具奏朕今亦難固却但朕中
 心實甚不安著允諸臣所請行
   乾隆三年十一月庚申冬至壬戌
 御殿受朝賀
[125-49b]
   臣/等謹案是嵗冬至次日辛酉係月十三日以值
聖祖忌辰改於十四日行禮
   二十四年十一月庚戌冬至辛亥
 御殿受朝賀以回部平定
 頒詔中外
   臣/等謹案冬至朝賀禮儀亞於元日蔡邕獨斷謂
   冬至陽氣起君道長故賀是也馬端臨朝儀一門
   具載歴代元旦冬至朝㑹儀注縁其間有僅一見
[125-50a]
  者有不恒舉行者故特紀之以存一代之掌故焉
  我
 國家典章明備每嵗元旦冬至令節禮臣奏請
臨御正殿王公百官及外國陪臣以次行禮中外一家
  整齊嚴肅洵為往牒所未有固無庸循馬氏之例
  一一臚列也兹惟恭載剏制更定諸大端及祗奉
諭㫖遵行者以昭萬世之典則焉
 
[125-50b]
 
 
 
 
 
 
 
皇朝文獻通考卷一百二十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