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R2m0015 皇朝文獻通考-清-高宗弘曆 (master)


[001-1a]
欽定四庫全書
皇朝文獻通考卷一
 田賦考一/
  臣/等謹按周禮六官皆以體國經野著於卷端而
  九賦之制首載於天官冢宰誠以民惟邦本食為
  民天度地以居民徹田而定賦因民之所利而利
  之俾厚其生而安其業故上下通而公私有濟王
  者代天子民未有不以民生國計為本務者馬端
[001-1b]
  臨文獻通考二十四門以田賦為首其所見者誠
  大也今考其所載歴代田賦之制上溯陶唐迄於
  宋寧宗而於宋事尤詳所述四京一十八路墾田
  暨夏秋二税見催額數以及支移折變預借代輸
  受納稅限之法無不畢備又别有水利田屯田官
  田諸門臣/等承
詔續編自宋寧宗嘉定以後及遼金元明並循其例洪
  惟我
[001-2a]
  朝統一中外版圖之逺度越前古凡任土定賦之規
   多仍明舊而其隨宜損益者皆因時度地而酌協
   于中
世祖初併宇内即除明季加派私増之弊訂定賦役全書
   頒行天下嗣是
列聖相承勤恤民隠蠲浮賦以蘇疲氓慎丈量以杜隠占
   所定科則至詳至當雖禹貢三壤之則周官九等
   之制蔑以尚兹矣加以地利日興汙萊漸闢墾荒
[001-2b]
   召佃俾為世業無曠土無㳺民民咸安其居樂事
   勸功洵法良而意羙也至八旗王公以下各有荘
   屯田土其圈撥之制交糧之額載在㑹典宜大書
   以彰
  昭代之洪範若夫
列祖
列宗暨我
 皇上御極以來視民如傷周咨疾苦復除之令嵗下振
[001-3a]
  貸之澤有加此則恩施於常額之外者别見於國
  用考焉今首列正課次八旗田制次水利田屯田
  官田凡十二卷
  田賦之制
  直𨽻民賦田每畝科銀八釐一毫至一錢三分零
  不等米一升至一斗不等豆九合八抄至四升不
  等更名田歸國初以明代各藩所占田/ 民墾種曰更名田下倣此毎畝科銀
  五釐三毫至一錢一分七釐三毫不等農桑地毎
[001-3b]
  畝科銀一釐六毫八絲零蒿草籽粒地毎畝科銀
  五分至七錢二分五釐一毫零不等葦課地毎畝
  科銀一分至六分不等歸併衛所地每畝科銀七毫
  二絲至七分九釐三毫零不等米八合九勺七抄
  至九升七勺二抄不等豆四合三勺八抄至三升
  六合不等草一分毎十分為一/束下倣此九釐二毫至四分
  一釐七毫零不等河淤地毎畝科銀二分九釐至
  二錢五分六釐五毫零不等學田毎畝科銀一分
[001-4a]
  至二錢六分七釐八毫零不等小麥粟米各六升
  奉天民賦田毎畝科銀一分至三分不等米二升
  八勺至七升五合不等退圈地每畝科銀一分至
  三分不等豆四升三合至一斗不等
  江南江蘇民賦田每畝科銀九釐至一錢四分一
  釐一毫零不等米豆一升四合七勺至一斗九升
  二合六勺零麥二抄至三勺零不等地毎畝科銀
  九釐至三錢三分三毫零不等米豆七合三勺至
[001-4b]
  四斗一升六合九勺零麥一抄至八勺零不等山
  蕩漊灘毎畝科銀九釐至一錢四分五毫零不等
  米豆三合四勺至一斗六升五合二勺零麥一勺
  至三勺零不等城基倉基屋基毎間科銀五分七
  釐至一錢二釐四毫零不等米豆五升五勺至一
  斗二升六合三勺零麥一勺至二勺零不等歸併
  衛所地毎畝科銀九釐至一錢四分一釐一毫零
  米豆一升四合七勺至一斗九升二合六勺零麥
[001-5a]
  二抄至三勺零不等
  安徽民賦田每畝科銀一分五釐至一錢六釐零
  不等米二合一勺至七升一合零不等麥五勺至
  八勺零不等豆八勺至九合一勺零不等地毎畝
  科銀八釐九毫至六錢三分零不等米七合九勺
  至五升九合零不等麥八勺至二合二勺零不等
  塘每畝科銀一錢九釐至四分四釐零不等米四
  合七勺至七合八勺零不等麥一勺至二勺零不
[001-5b]
  等草山毎里科銀八分三釐桑絲每兩折銀三分
  二釐歸併衛所屯田每畝科銀一分至六釐不等
  衛所管轄屯地每畝科銀一分七釐九毫至二兩
  七錢二分二釐九毫零不等糧三合至二斗五升
  四合一勺零不等
  山西民賦田每畝科銀一釐七絲至一錢零不等
  糧一合五勺至二斗七升不等屯地毎畝科銀二
  釐三毫至一分四釐零不等糧一升八勺至一斗
[001-6a]
  九合零不等更名地每畝科銀五釐至一錢四分
  不等糧七勺至二斗不等衛所屯地每畝科銀一
  分四釐
  山東民賦田每畝科銀三釐二毫至一錢九釐一
  毫零不等麥一勺至四合三勺零不等米二勺至
  三升六勺零不等歸併衛所地毎畝科銀一分至
  六分五釐零不等更名田每畝科銀一分至三錢
  七毫零不等麥三合二勺零米一升八合零學田
[001-6b]
  毎畝科銀九釐至三錢不等竈地每畝科銀二分
  六釐五毫至四分四釐一毫不等麥一勺至四合
  一勺零不等米一升八合至二升八合四勺零不
  等衛所軍屯糧田每畝科銀一分至五分三釐八
  毫零不等條銀一分二釐至二分四釐不等衛所
  更名籽粒等地毎畝科銀六釐至一錢二分不等
  河南民賦田毎畝科銀一釐四毫至二錢二分七
  釐零不等米七勺至二升二合零不等更名地毎
[001-7a]
  畝科銀一分一釐至一錢二分九釐零不等歸併
  衛所地每畝科銀一釐六毫至一錢八釐零不等
  陜西西安民賦田每畝科銀二兩三錢八分一釐
  七毫糧五升八合五勺至五升二合五勺不等屯
  地毎畝科銀二釐至九分八釐不等糧一升五合
  至三斗不等更名地每畝科銀六釐九毫至七分
  五釐一毫零不等糧四升三合五勺至一斗四升
  八合零不等
[001-7b]
  甘肅民賦田毎畝科銀二毫至一錢五分四毫零
  不等糧三勺至八升一合一勺零不等草三分至
  四分六釐零不等歸併衛所屯地毎畝科銀一釐
  二毫至六釐不等糧五升至六升不等更名地毎
  畝科銀四釐八毫至一分七釐一毫零不等糧二
  合二勺至一升四合二勺零不等草一分至九分
  二釐不等土司地毎畝科銀七分五釐零糧二升
  四合二勺五抄零衛所管轄屯地每畝科糧四升
[001-8a]
  一合八勺七抄零草五分八毫零番地每畝科糧
  四合至三升不等草二分一釐五毫至三分不等
  每户輸銀三錢糧一斗至二斗五升不等監牧地
  每畝六釐
  浙江民賦田每畝科銀一分五釐三絲至二錢五
  分五釐不等米三撮至一斗九升零不等地每畝
  科銀二釐四毫至二錢一分三釐二毫不等米八
  抄至一斗九升三合五勺零山毎畝科銀五絲至
[001-8b]
  一錢九分六釐三毫不等米六抄至五升三合七
  勺不等蕩每畝科銀四毫至七分三釐不等米五
  勺至七升五合不等塘每畝科銀二毫至一錢二
  分四釐五毫不等米七撮至一升六合八勺不等
  湖地每畝科銀三分七毫米九勺五抄桑每株科
  銀一釐九毫至五釐六毫不等米一抄茶每株科
  銀一釐五毫米七勺竈地每畝科銀一分六釐一
  毫至一錢四分一釐四毫不等米三合七勺至三
[001-9a]
  升七合不等歸併衛所地每畝科銀五釐五毫二
  絲至一錢四分九釐零不等米一斗五升七合五
  勺至二斗四升零不等
  江西民賦田每畝科銀一釐三毫三絲六忽至一
  錢一分七釐一絲三忽零不等米一合四勺至一
  斗七合二勺五抄零不等地每畝科銀五絲四忽
  至一錢二分一釐一毫二絲八忽零不等米五勺
  二抄至五升一合二勺八抄零不等山地每畝科
[001-9b]
  銀五忽至六分二釐七毫二絲零不等米一勺七
  抄至一升四合七勺八抄零不等塘每畝科銀五
  絲四忽至二錢七分六毫七絲七忽零米一合一
  勺三抄至六升八合三勺七抄零不等歸併衛所
  屯田每畝科糧三升九合五勺九抄至二斗七升
  三合零不等每石折銀五錢每石又攤徴餘徭等
  銀二釐九毫七絲五忽至四分八釐三毫八絲四
  忽零不等歸併衛所屯地每畝科糧七升九合七
[001-10a]
  勺三抄至二斗二升八合三抄零不等每石折銀
  二錢歸併衛所餘地每畝徴餘糧銀四分一釐六
  毫六絲零自閩省改歸屯田每畝科銀九分四絲
  七忽至一錢一分四釐二毫四絲五忽零不等
  湖廣湖北民賦田每畝科糧六抄至二斗九升一
  合四勺八抄零不等每石徴銀二錢五分四釐五
  毫至二兩九錢七分四釐一毫零不等更名田地
  每畝科糧四合九勺九抄至六升三合一勺不等
[001-10b]
  每石徴銀四錢六分六釐歸併衛所屯地每畝科
  糧一升五合至九升九合六勺零不等衛所管轄
  屯地每畝科糧一升二合至一斗八升不等每石
  徵銀三錢至一兩三錢一分六釐六毫零不等
  湖南民賦田每畝科糧二勺九抄四撮至一斗四
  升六合九勺零不等毎石徴銀二錢三釐三毫八
  絲至一兩八錢四分四毫不等更名田地每畝科
  糧五合至一斗二升不等每石徴銀三錢七分三
[001-11a]
  釐五毫至九錢二分四釐四毫不等歸併衛所屯
  地每畝科銀一釐九毫至一錢四釐三毫不等糧
  三合八勺至二斗不等每石徴銀一錢七分七釐
  四毫至一兩二錢五分三釐一毫零不等岳州衛
  管轄屯地每畝科糧一升至一斗二升五合不等
  每石徴銀五錢六分苗疆地每畝科銀一釐五毫
  至三分六釐七毫九絲零不等
  四川民賦田每畝科銀一釐五毫九絲至八分四
[001-11b]
  釐九毫一絲零不等糧每斗折銀四分估糧每石
  折徴銀七分一釐二絲至七錢一分二釐零不等
  歸併衛所屯地毎畝科銀一分二釐五毫至三錢
  不等糧二斗七升二合七勺零每糧一石徴米五
  斗並八斗不等土司地每畝科銀三釐一四毫至二
  分三釐一毫零不等衛所管轄屯地每畝科銀一
  分二釐五毫至二分不等米豆一升九合二勺九
  抄至八斗不等
[001-12a]
  福建民賦田每畝科銀一分六釐九毫至一錢六
  分二釐五毫零不等米一勺九抄至二升四合七
  勺零不等官折田園地自明代相沿凡職田沒官/田官租田廢寺田不徴糧
  米止徴折色曰/官折田園地毎畝科銀八釐七毫至四錢一分
  七釐五毫零不等學田每畝科銀六分四釐三毫
  至六錢九分九釐五毫零不等
  廣東民賦田毎畝科銀八釐一毫至二錢二分三
  釐二毫零不等米六合五勺至二升二合九勺零
[001-12b]
  不等歸併衛所屯地科銀照民地科則米每畝八
  升八合八勺泥溝每條科銀四錢五分三毫零車
  地每方科銀三錢九分四釐零
  廣西民賦田每畝科銀二分四毫至二錢一分二
  釐二毫零不等米三升七合至五升三合五勺不
  等官田每畝科米六升四合二勺至二斗七合七
  勺不等猺田毎畝科米三升至五升三合五勺獞
  田每畝科銀九釐至二分二釐三毫不等米三升
[001-13a]
  七合四勺至五斗三合五勺不等狼田毎畝科銀
  九釐米四升二合八勺學田每畝科銀九釐米二
  斗四升八合四勺
  雲南民賦田毎畝科銀五釐五毫至四分六釐五
  毫零不等糧一升九合四勺至一斗五升零不等
  歸併衛所屯地每畝科糧五升九合二勺至八升
  一合八勺零不等馬場地每畝科銀三錢夷地毎
  畝科糧一升
[001-13b]
  貴州民苗田毎畝科銀一分至六錢五分不等米
  五合一抄至四斗五升不等豆一斗土司田毎畝
  科銀八釐至一錢不等米七合二勺二抄至一斗
  五升不等官田每畝科米二斗五升至五斗不等
  歸併衛所屯田毎畝科銀一分四釐一毫至二錢
  三分四釐不等米五升三合五勺至三斗七升三
  合三勺零不等豆三升荍二斗三升三合三勺至
  三斗一升一合四勺零不等學祭田毎畝科銀一
[001-14a]
   錢至四錢不等米二斗至四斗不等榖二斗至一
   石一斗七合八勺零不等租地每畝科銀三分至
   一錢不等山土每畝科銀一分三釐六毫至五分
   不等米五升菽一斗旱祭田每畝科銀一錢豆一
   斗官荘賑卹田每畝科米一斗四升九合至五斗
   不等榖四升一合三勺至一石二斗五升一合二
   勺零不等
   臣等謹按賦役全書所載直省科則多寡不一就
[001-14b]
   一州縣中或多至數十則大抵視其土壤肥磽户
   口多寡以為贏縮緒紛不可悉記今從㑹典取見
   行之則約其大凡如右
   崇徳二年令民别地卑濕髙阜擇所宜以樹藝
諭曰昨嵗春寒耕耘失時以致乏榖今嵗春復寒然農事
 不可違也宜勤耕種而加耘耔焉夫耕耘及時可望有
 秋若其失之蟲災水害榖何由登其令各屯該管官通
 行督率任土宜以樹秫稷黍榖毋曠惰又
[001-15a]
諭鎮守噶海阿巴泰曰爾當令鎮守各官勸飭農事不可
 以天寒姑緩種植誡王貝勒大臣勿聴人踐民田禾違
 命者鞭責罰贖
   順治元年禁天下毋得正賦外再加火耗令各直
   省文臣齎錢糧册籍以朝當時民承故明加派之
   後望治甚切巡按順天御史栁寅東言解京錢糧
   頭緒紛雜有一縣正額止三千餘兩而條分四十
   餘頃有一頃錢糧止一兩六七錢而加費至二三
[001-15b]
   十兩宜總計各欵彚解以免賠累山東撫臣方大
   猷亦言錢糧欵項宜清并刻由單俾熟地糧米實
   數定為一編使民易曉而御史甯承勲以賦役之
   制未頒官民無所遵守請勅所部扵賦役全書外
   給易知由單一應無藝之徴通行裁革悉照
恩詔内或全免免半免三分之一者刋定册書令天下識
   所遵行又縁明季内官縱恣紳衿優免踰額部臣
   議将各厰地租照御用監近例歸併有司徴解保
[001-16a]
   定巡撫王文奎請免優免舊習甦小民取盈攤派
   之困時御史衛周祚巡行畿甸見真定地方荒與
   亡居十六七請行清丈編審之法使丁地稅糧得
   符實數而山東向遭流㓂焚掠地土荒蕪總河楊
  方興疏請以見在熟地為數其抛荒者無論有主
  無主盡數除之俾民得沾實恵其言皆見採用
   以故明内監地畝錢糧總歸户部管轄
  定開墾荒地之例州縣衛所荒地分給流民及官
[001-16b]
   兵屯種有主者令原主開墾官給牛種三年起科
   臣/等謹按㑹典順治二年准新墾荒地免租税一
  年又准河南抛荒地畝令鎮協官兵開墾查係向
  來熟糧令一年後供賦葢三年起科者原荒之田
   一年後供賦者原熟而抛荒之田也
   二年
諭各撫按凡前朝宗室禄田散在各直省者與民間一例起科
   三年
[001-17a]
諭户部曰國計民生首重財賦明季私徴濫派民不聊生
 朕救民水火蠲者蠲革者革庶幾輕徭薄賦與民休息
 而兵火之後多借口方册無存增减任意此皆貪墨官
 胥惡害已而去籍使朝廷徳意無由下究特遣大學士
 馮銓與公英俄爾岱徃爾部徹底察核在内責成各該
 管衙門在外責成撫按将錢糧數目原額嚴核詳稽彚
 造賦役全書封進御覽是時總計天下財賦重地惟江
   南浙江江西三省蘇松嘉湖諸府尤最撫臣黄徽
[001-17b]
   請以漕白二糧與嵗貢絹布俱官兊官解以舒民
   累江西南瑞袁三府水漂沙塞虗糧懸欠巡按御
   史黄贊元請履畝清丈豁免荒地之賦其近山易
   旱近水易潦者上田改為輕則俱從之
   六年頒行易知由單户科右給事中董篤行請頒
   行易知由單将各州縣額徴起運存留本折分數
   漕白二糧及京庫本色俱條悉開載通行直省按
   户分給以杜濫派從之
[001-18a]
   始定州縣以上官以勸墾為考成凡地方官招徠
   各處逃民不論原籍别籍編入保甲開墾荒田給
   以印信執照永准為業三年後有司親察成熟畝
   數撫按勘實奏請徴糧不得預徴私派州縣以勸
   墾之多寡為優劣道府以督催之勤惰為殿最毎
   嵗終載入考成至十五年定督撫一年内開墾荒
   地二千頃至八千頃以上道府開墾千頃至六千
   頃以上州縣開墾百頃至六百頃以上衛所開墾
[001-18b]
   五十頃至二百頃以上分别議敘不准以二三年
   墾數合算
   八年
世祖章皇帝親政以從前睿親王邊外築城加派九省額
   外錢糧二百五十餘萬兩令開除本年正賦尋以
恩赦令有司按户給還
命御史分巡各省察民間利病蘇松巡按秦世禎因條上
   興除八事一曰田地令業主自相丈量明註印册
[001-19a]
  以清花詭一曰額定錢糧俱填易知由單設有増
  減另給小單使奸胥不能藉口一曰由單詳開總
  算數目花户姓名以便磨對一曰催科不許濫差
  衙役設立滚單以次追比一曰收糧聴里户自納
  簿櫃俱加司府印封以防奸弊一曰解放先急後
  緩勒限掣銷不得分毫存留衙役之手一曰民差
  查田均派與排門册對騐無使苦樂不均一曰備
  用銀兩每事節省額外不得透支布政司将徵解
[001-19b]
  原册一季一提年終報部扶同容隱者擬罪從之
  是嵗以山海闗外荒地甚多民人願出闗墾地者
  令山海道造册報部分地居住
  九年令八旗壯丁退出晌地並首告清出地及各
  省駐防遺下地照墾荒例招墾三年起科至十七
  年復以八旗撤出地畝向交各佐領收存以致荒
  蕪令地方官招民墾種
  十年准四川荒地官給牛種聴兵民開墾酌量補
[001-20a]
  還價值又以陜西荒地令酌調步兵給發牛具籽
  種開墾屯田
  又以直省州縣魚鱗老冊原載地畝坵段坐落田
  形四至等項間有不清者印官親自丈量
  十一年訂正賦役全書户部言賦役全書闗一代
  制度查考舊籍貴詳盡無遺創立新規期簡明易
  曉請勅臣部右侍郎将舊籍全書作速訂正董率
  各司官照所管直省創造新書仍同户科詳加磨
[001-20b]
  勘有應増減變通者小則部科酌定大則具疏奏
  請務求官民易曉永逺可行户部又言人丁地土
  乃財賦本根故明舊例或三年或五年一行編審
  繕造黄册呈進我
 朝定鼎以來尚未舉行宜自順治十二年為始責布
  政司彚造以便查稽隙地漏糧之弊俱從之
  減江西袁州瑞州二府浮糧
  定丈量規制凡丈量州縣地用步弓各旗荘屯地
[001-21a]
   用繩如有民地缺額督撫詳查開除至十二年頒
   部鑄步弓尺於天下廣一步縱二百四十步為畝
   方廣十五步/縱十六步有司於農隙時親率里甲履畝丈勘
   以定疆界杜占爭均畝賦凡丈量之制州縣册籍
   原載坵段四至不清者丈欺隠牽累有地無糧有
   糧無地者丈畝步不符賦則或浮者丈熟荒相間
   旗民鹽竈以及邉地民番相錯者丈壤界相接畛
   域不分者丈荒蕪召墾寄糧分𨽻者丈水衝沙壓
[001-21b]
   公占應抵應豁者丈瀕江瀕海之區五年一丈視
   其或漲或坍分别升免
   十二年各邊口内曠土聴兵墾種不得往墾口外
   牧地
   十三年
諭户部曰帝王臨御天下必以國計民生為首禹貢則壤
 定賦周官體國經野其法至詳且備當明之初取民有
 制休養生息至萬厯間海内殷富家給人足及乎天啟
[001-22a]
 崇禎之際因兵増餉加派繁興貪吏滋奸民不堪命國
 祚隨失良足深鍳朕荷天休命為生民主一夫不獲亦
 疚朕懷凡御服膳羞深自損約然而
上帝
祖宗百神之祀軍旅燕饗犒賜之繁以及百官庶役餼廩
 之給罔不取之民間誠恐有司額外加派豪蠧侵漁中
 飽民生先困國計何資特命爾部右侍郎王宏祚将各
 直省每年額定徴收起存總散實數編撰成帙詳稽往
[001-22b]
 牘酌量時宜凡有參差遺漏悉行駁正錢糧則例俱照
 萬厯間其天啟崇禎時加増盡行豁免至若漕白雜項或
 已改折或解本色或有昔未詳而今宜増昔太冗而今
 宜裁者俱細加清核條貫井然綱舉目張勒成一編頒
 示天下庻使小民遵兹定式便於輸将官吏奉此章程
 罔敢苛斂為一代良法垂萬世成規時賦役全書外又
   輔以㑹計赤厯丈量諸册賦役全書者先開地丁
   原額繼開荒亾次開實徴又次開起運存留起運
[001-23a]
  分别部寺倉口存留詳列欵項細數繼有開墾地
  畝招徠人丁續入册尾每州縣各發二本一存有
  司查考一存學宫令士民檢閲丈量册以田為主
  諸原隰墳衍下濕沃瘠沙鹵之形畢具而黄册則
  准於户口詳其舊管新收開除實在之數條為四
  柱與賦役全書相表裏赤厯毎年頒發二扇開列
  户口錢糧數目一備謄真一令百姓自登納數令
  布政司嵗終磨對㑹計册則備載州縣正項本折
[001-23b]
  錢糧凡起解到部逐項註明年月日期解户姓名
  以杜侵欺併稽完欠其徴収則行一條鞭法給以
  易知由單一條鞭者以府州縣一嵗中夏税秋糧
  存留起運之額通為一條總徴而均支之至運輸
  給募皆官為支撥而民不與由單之式則每州縣
  開列上中下地正雜本折錢糧末編總數刋成定
  式每年開徴一月前給散花户使民通曉而又佐
  以截票串票印簿循環簿及糧冊奏銷冊截票之
[001-24a]
  法開列實徴地丁錢糧數目分為十限每月限完
  一分截票其票用印鈐葢就印字中分而為兩一
  給納户為憑一留庫櫃為騐即所謂串票也印簿
  由布政司頒發令州縣納户親填入簿季冬繳司
  報部糧册則以各區納户花名細數繕造成册務
  與一甲總額相符易於摘比循環簿者照賦役全
  書欵項急者居先緩者居後按月循環徴收奏銷
  册者以各直省錢糧支解完欠按年分欵彚造清
[001-24b]
  册嵗終送府由府送司由司送部據以銷算考核
  時直省奏報錢糧又有所謂無序册者其所載條
  件即奏銷册數目也順治初議定每嵗造送康熙
  四年以其糜費無益令永行停止
  令民間種植樹木以補耕穫地方官加意勸課如
  私伐他人樹株者按律治罪是年山東無主荒地
  每五里設一官荘借給資本三年後償還照熟地
  例起科又以州縣招人開墾勢必給發牛種以資
[001-25a]
   耕作令於原獲屯息米豆草束内動支其地方去
   原貯本色稍逺者量動屯本銀給發次年繳還一
   半三年照數全納
   十四年令各省屯地已經歸併有司者廣行招墾
   有殷實人户能開至二千畝以上者照遼陽招民
   例録用
   十五年
命御史二員詣河南山東二省督率州縣履畝清丈分别
[001-25b]
 荒熟實數其地畝大小及丈量繩尺悉照舊規不得任
 意盈縮凡丈量地畝遲延限期及丈量後不即確報不
   送文册檄催又不申詳及監丈官互相推諉者州
   縣衛所官及該管上司俱罰俸又直省田土查明
   萬厯間賦役全書與今賦役全書數符者不必清
   丈其餘有荒蕪田畝地方選委亷幹官員履畝清
   查無得隠漏派累小民又以山東明藩田産相沿
   以五百四十步為一畝租銀比民地倍輸今令照
[001-26a]
   民地例概以二百四十步為一畝時江西道御史
   許之漸言財賦之大害莫如蠧役有蠧在收者有
   蠧在解者有蠧在提比者有蠧在那移支放者所
   侵累萬盈千有司恐此蠧一斃無從追補故官以
   㕘罰去而此蠧厯久尚存前無所懲後無所誡請
   敕撫按将從前侵蠧姓名數目逐一清查籍其家
   業侵多者立梟市曹侵少者即時流配捐此所侵
   之數以清積蠧之源工科給事中史彪古又言國
[001-26b]
   家之財用原取足於正供乃今之州縣有一項正
   供即有一項加派應勅直省撫按将見行申飭私
   派之例刋入易知由單使閭閻之民共曉徳意嵗
   終仍取所屬印結報部以憑察核庻私派止而公
   輸裕
上以所奏皆深切時弊令所司議行
   十六年准陜西膚施縣地五畝零折正一畝甘泉
   縣地三畝零折正一畝令地方官踏丈照舊徴賦
[001-27a]
  至康熙七年又以陜西洛川縣地八畝零折正一
  畝宜川延川縣地四畝折正一畝令丈明改正
  十八年令州縣官不許私室稱兊錢糧凡州縣各
  置木櫃排列公衙門首令納户眼同投櫃以免剋
  扣凡布政司及州縣徴收錢糧均遵部頒法馬稱
  兊勿令吏胥髙下其手工科給事中隂應節言錢
  糧之弊一州縣那移一紳士包攬一土豪冒名紳
  户一隔縣寄荘抗糧請飭該撫嚴查懲治部議如
[001-27b]
  所請從之
  又以江南蘇松等府地糧荒熟混淆莫辨令州縣
  官履畝踏勘分析圖户造冊申報上司嚴核是年
  巡按河南御史劉源濬言南陽汝寧荒地甚多急
  宜開墾縁無人承種之地耕熟後往往有人認業
  遂起訟端三年起科雖有定例開種之初雜項差
  役仍不能免此官雖勸耕而民終裹足不前也嗣
  後請令該地方官先給帖文開列姓名年月並荒
[001-28a]
  田四至坐落每嵗申詳上司以息争訟寛徭役以
  恤窮黎借常平倉榖以資農本各州縣以勸墾之
  多寡分别優劣部議如所請從之
  是年總計天下田土共五百四十九萬三千五百
  七十六頃四十畝田賦銀二千一百五十七萬六
  千六兩糧六百四十七萬九千四百六十五石各
  有竒
  順天永平保定河間正定順徳廣平大名八府延
[001-28b]
  慶保安二州計四十五萬九千七百七十二頃四
  十五畝有竒田賦銀一百八十二萬四千一百九
  十一兩米一萬二千二百一十石籽粒四十三石
  豆七千三百三十八石各有竒
  奉天錦州二府計六百九頃三十三畝有竒田賦
  銀一千八百二十七兩有竒
  江南省計九十五萬三千四百四十五頃一十三
  畝有奇田賦銀四百六十萬二千七百三十九兩
[001-29a]
  米二百七十四萬五千一百一十三石麥一萬九
  千四百七十二石豆二萬三千九百三十二石各
  有奇
  山西省計四十萬七千八百七十一頃二十五畝
  有奇田賦銀二百二十萬五千五百四十五兩糧
  四萬五千九百三十一石各有奇
  山東省計七十四萬一千三百三十六頃六十五
  畝有奇田賦銀二百三十八萬九十一兩麥二萬
[001-29b]
  八千六百一十一石米三十六萬六千五十八石
  穀七百三十一石各有竒
  河南省計三十八萬三千四百三頃九十七畝有
  奇田賦銀一百八十萬九百四十三兩糧二十三
  萬七千四百四十一石各有奇
  陜西省計三十七萬三千二百八十五頃八十八
  畝有奇田賦銀一百四十三萬六千三十三兩糧
  六萬一千八百五十一石各有奇
[001-30a]
  浙江省計四十五萬二千二百一十六頃一畝有
  奇田賦銀二百五十七萬二千五百九十二兩米
  一百三十六萬一千三百六十七石各有奇
  江西省計四十四萬四千三百三頃八十五畝有
  奇田賦銀一百七十二萬六千九百七十兩米九
  十三萬八千七百五十三石各有奇
  湖廣省計七十九萬三千三百五十三頃七十一
  畝有奇田賦銀一百八萬八千五百九十七兩南
[001-30b]
  糧二十三萬八千五百八十二石漕米二十二萬
  二千一百九石各有奇
  四川省計一萬一千八百八十三頃五十畝有奇
  田賦銀二萬七千九十四兩米九百二十八石各
  有奇
  福建省計一十萬三千四百五十七頃五十四畝
  有奇田賦銀七十五萬八百六十二兩米一十萬
  九千六百六十一石各有奇
[001-31a]
  廣東省計二十五萬八百三十九頃八十七畝有
  奇田賦銀八十四萬七千九百六十一兩米二萬
  七千六百六十八石各有奇
  廣西省計五萬三千九百三十八頃六十五畝有
  奇田賦銀一十九萬九千六百五十四兩米九萬
  四千二百九十九石各有奇
  雲南省計五萬二千一百一十五頃一十畝有奇
  田賦銀六萬一千七百四十八兩糧一十二萬三
[001-31b]
  千九百一十七石各有奇
  貴州省計一萬七百四十三頃四十四畝有奇田
  賦銀五萬三千一百五十兩糧七萬六千六百六
  十石各有竒
  臣/等謹按歴年升除賦額不一兹據㑹典所載是
  年報銷册核其總數如右
 
皇朝文獻通考卷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