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R2m0015 皇朝文獻通考-清-高宗弘曆 (master)


[270-1a]
欽定四庫全書
皇朝文獻通考卷二百七十
 輿地考二/
  直𨽻省
  保定府在
 京師西南三百五十里東西距二百七十里南北距
  四百九十里東至河間府任邱縣界一百十里西
  至定州曲陽縣界一百六十里南至冀州新河縣
[270-1b]
  界三百里北至順天府房山縣界一百九十里東
  南至冀州治三百四十里西南至正定府晉州治
  二百二十五里東北至順天府霸州治二百十里
  西北至宣化府蔚州治一百里明保定府共領州
  三縣十七
 本朝初因之康熙八年以直𨽻巡撫自正定移駐於
  此雍正二年改為直𨽻總督設布政使司按察使
  司皆駐此為省㑹之地又以深澤縣改屬定州十
[270-2a]
  二年升易州為直𨽻州以淶水縣及山西之廣昌
  縣屬之凡領州二縣十五
  清苑縣附/郭
  滿城縣在府西北/四十里
  安肅縣在府北少/東五十里
  定興縣在府北少東/一百二十里
  新城縣在府東一/百五十里
  容城縣在府東北/九十里
[270-2b]
  雄縣在府東北一/百二十里
  完縣在府西/七十里
  唐縣在府西少南/一百二十里
  望都縣在府西南九十里舊慶都/縣乾隆十一年改名望都
  博野縣在府南/九十里
  蠡縣在府南少/東九十里
  祁州在府南少西/一百二十里
  束鹿縣在府南少西二/百五十五里
[270-3a]
  安州在府東少/北六十里
  髙陽縣在府東南/六十里
  新安縣在府東少北/八十二里
  永平府在
 京師東五百五十里東西距三百四十里南北距二
  百二十里東至
 盛京錦州府寧逺州界一百八十里西至遵化州界
  一百六十里南至海岸一百六十里北至桃林口
[270-3b]
  邊牆六十里東南至海一百四十里西南至海一
  百八十五里東北至邊牆一百九十里西北至遵
  化州邊牆二百二十里明洪武初為平灤府四年
  改為永平府共領州一縣五
 本朝初因之雍正三年增置臨榆縣以順天府屬之
  玉田豐潤二縣來屬乾隆八年以玉田豐潤往屬
  遵化州凡領州一縣六
  盧龍縣附/郭
[270-4a]
  遷安縣在府西北/四十里
  撫寧縣在府東七/十五里
  昌黎縣在府東南/七十里
  灤州在府西南/四十里
  樂亭縣在府南一/百二十里
  臨榆縣在府東一百七十五里明洪武初改建山/海闗十四年置山海衛 本朝雍正三年
  改置臨/榆縣
  正定府在
[270-4b]
 京師西南六百十里東西距四百六十五里南北距
  三百七十里東至河間府景州界二百七十五里
  西至山西平定州盂縣界一百九十里南至順徳
  府唐山縣界二百里北至保定府唐縣界一百七
  十里東南至山東東昌府武城縣治三百四十里
  西南至平定州樂平縣治二百五十里東北至保
  定府祁州治二百里西北至山西代州五臺縣治
  四百五十里明為真定府共領州五縣二十七
[270-5a]
 本朝初因之順治十六年省阜平縣康熙二十二年
  復置雍正元年改名正定府二年升冀趙深定晉
  五州為直𨽻州以南宫等十七縣分屬之十二年
  以晉州及所屬無極藁城二縣與定州之新樂縣
  並還屬府凡領州一縣十三
  正定縣附郭舊名真定名本朝初仍明/舊雍正元年改 正定為府治
  獲鹿縣在府西南/六十里
  井陘縣在府西南一/百三十里
[270-5b]
  平山縣在府西少/北七十里
  靈夀縣在府西北/五十里
  行唐縣在府北/七十里
  阜平縣在府西北二百十里順治十六年省入/曲陽行唐二縣康熙二十二年復置
  欒城縣在府南/六十里
  元氏縣在府西南/九十里
  贊皇縣在府西南一/百二十里
  晉州在府東少南九十里初屬正定府雍/正二年升為直𨽻州十二年還屬府
[270-6a]
  無極縣在府東南六十里初屬正定府雍/正二年分屬晉州十二年還屬府
  藁城縣在府東南六十里初屬正定府雍/正二年分屬晉州十二年還屬府
  新樂縣在府東北九十里初屬正定府雍/正二年分屬定州十二年還屬府
  順徳府在
 京師西南一千里東西距二百八十里南北距一百
  五十里東至廣平府威縣界一百二十里西至山
  西遼州和順縣界一百六十里南至廣平府永年
  縣界六十里北至趙州臨城縣界九十里東南至
[270-6b]
  永年縣界九十里西南至河南彰徳府武安縣界
  一百二十里東北至冀州新河縣界二百里西北
  至正定府贊皇縣界一百五十里明順徳府
 本朝因之領縣九
  邢臺縣附/郭
  沙河縣在府南三/十五里
  南和縣在府東南/四十里
  任縣在府東北/三十五里
[270-7a]
  平鄉縣在府東/八十里
  廣宗縣在府東一/百二十里
  鉅鹿縣在府東北一/百二十里
  唐山縣在府東北/八十五里
  内邱縣在府北/六十里
  廣平府在
 京師西南九百五十里東西距一百七十里南北距
  一百三十三里東至山東東昌府臨清州界一百
[270-7b]
  里西至河南彰徳府武安縣界七十里南至彰徳
  府臨彰縣界八十三里北至順徳府南和縣界五
  十里東南至大名府治一百二十里西南至彰徳
  府林縣治三百里東北至順徳府廣宗縣治一百
  四十里西北至順徳府治九十里明廣平府領縣
  九
 本朝初因之雍正四年以河南彰徳府之磁州來屬
  領州一縣九
[270-8a]
  永年縣附/郭
  曲周縣在府東北/四十里
  肥鄉縣在府東南/三十五里
  廣平縣在府東南/六十里
  成安縣在府南/六十里
  邯鄲縣在府西南/五十里
  鷄澤縣在府東北/六十里
  威縣在府東北/一百十里
[270-8b]
  清河縣在府東北一/百八十里
  磁州在府西南一百二十里初屬河南/彰徳府雍正四年改屬廣平府
  大名府在
 京師西南一千一百二十里東西距一百二十里南
  北距三百四十里東至山東東昌府冠縣界四十
  里西至河南彰徳府臨彰縣界八十里南至河南
  開封府儀封縣界二百九十里北至東昌府館陶
  縣界五十里東南至山東曹州府定陶縣治三百
[270-9a]
  里西南至彰徳府内黄縣治九十里東北至東昌
  府臨清州治一百五十里西北至廣平府成安縣
  八十里明大名府共領州一縣十
 本朝初因之雍正三年以内黄縣改屬河南彰徳府
  以濬滑二縣改屬河南衛輝府凡領州一縣七
  元城縣附/郭
  大名縣在府南少/東八里
  魏縣在府西少/北四十里
[270-9b]
  南樂縣在府東南/五十里
  清豐縣在府南/九十里
  開州在府南一/百二十里
  東明縣在府南二/百二十里
  長垣縣在府西南二/百五十里
  臣/等謹按古冀兖豫三州之界判自南河東河之
  間禹河自今河南濬縣西之大伾山即折而北行
  凡河内之地皆古冀州境自大伾而東南為今河
[270-10a]
  南之封邱縣至直𨽻之長垣東明二縣入山東之
  荷澤縣曹縣界為古豫州境自大伾而東北為今
  河南之内黄縣至直𨽻之開州清豐南樂二縣入
  山東之濮州觀城縣界為古兖州境
  河間府在
 京師南四百十里東西距一百六十里南北距三百
  四十五里東至天津府青縣界一百里西至保定
  府蠡縣界六十里南至山東濟南府徳州界二百
[270-10b]
  二十五里北至保定府雄縣界一百二十里東南
  至天津府南皮縣治一百四十里西南至冀州治
  二百三十里東北至順天府文安縣治一百三十
  里西北至保定府安州治一百四十里明河間府
  共領州二縣十六
 本朝初因之順治六年省興濟縣雍正三年以静海
  青二縣改屬天津州七年升滄州為直𨽻州以南
  皮鹽山慶雲東光四縣屬之九年俱屬天津府以
[270-11a]
  東光一縣還屬河間府凡領州一縣十
  河間府附/郭
  獻縣在府南/六十里
  肅寧縣在府西/四十里
  任邱縣在府北/七十里
  交河縣在府東南/一百十里
  阜城縣在府南一/百四十里
  寧津縣在府東南二/百三十一里
[270-11b]
  景州在府東南一/百九十里
  故城縣在府南二/百八十里
  呉橋縣在府東南二/百四十里
  東光縣在府東南一百六十里初屬河間府/雍正七年分屬滄州九年還屬府
  天津府在
 京師東南二百五十里東西距一百八十里南北距
  三百三十三里東至海一百里西至順天府霸州
  界八十里南至山東武定府樂陵縣界三百里北
[270-12a]
  至順天府武清縣界三十三里東南至武定府海
  豐縣治三百三十三里西南至河間府東光縣治
  三百十里東北至順天府寶坻縣治一百六十里
  西北至武清縣治一百二十里明永樂初置天津
  左右三衛其西南境之滄州及静海諸縣則屬於
  河間府
 本朝初設闗置總兵鎮守雍正三年改為直𨽻天津
  州以河間府之静海青二縣來屬九年升為府以
[270-12b]
  滄州及南皮等三縣來屬又增置天津縣凡領州
  一縣六
  天津縣附郭明永樂二年築城置戍三年置天津/衛及天津左衛治此四年又置天津右衛
  年本朝初因之雍正三年改衛為州九/ 升州為府以州地置天津縣為府治
  静海縣在府西南七十五里舊靖海縣明洪武初/改靖為静 本朝初屬河間府雍正三年
  改屬天津州/九年屬府
  青縣在府西南一百六十里初屬河間府順治六/年以興濟縣省入雍正三年改屬天津州九
  年屬/府
[270-13a]
  滄州在府南少西一百八十里初屬河間府雍/正七年升為直𨽻州九年改屬天津府
  南皮縣在府西南二百五十里初屬河間府雍/正七年分屬滄州九年改屬天津府
  鹽山縣在府南二百六十里初屬河間府雍/正七年分屬滄州九年改屬天津府
  慶雲縣在府南少東三百二十里初屬河間府/雍正七年分屬滄州九年改屬天津府
  臣/等謹按古冀州以西河與雍分界以南河與豫
  分界以東河與兖分界自西河以東南河以北東
  河以西皆冀州域也今自河南之滎澤縣以上禹
  河未改自此而下故道乆湮而冀兖二州之界難
[270-13b]
  以復考盖河自禹功告成之後下迄元明凡五大
  變而暫决復塞者不與焉其一則周定王五年河
  徙自宿胥口東行漯川至長夀津與漯别行又東
  北至合口㑹漳水至章武縣入海即水經所稱大
  河故瀆者是也其二則王莾始建國三年河决魏
  郡泛清河平原濟南至千乗入海後漢永平中王
  景修之遂為大河經流而北瀆以空水經所稱河
  水者是也當禹河之初徙其合漳處謂之合口在
[270-14a]
  浮陽西今之滄州界自此而入海猶為禹河故道
  再徙則河改從千乗口入海在今山東之利津縣
  界而漳從章武専達於海於是大伾以東舊迹盡
  亡矣其三則宋慶厯八年河决商胡分為二派北
  流合永濟渠至乾寧軍入海東流合馬頰河至無
  棣縣入海二流迭為開閉宋史河渠志所載是也
  乾寧軍為今之青縣界無棣縣為今山東之海豐
  縣界至元符時東流斷絶北流獨行是河入海處
[270-14b]
  尚在今天津界也其四則金明昌五年河决陽武
  隄灌封邱而東注梁山濼分為二派北流由北清
  河至利津入海南流由南清河合淮入海於是清
  滄之間河流遂絶其五則元至元中河徙出陽武
  縣南其後㑹通河成北派漸㣲及明𢎞治中築斷
  黄陵崗而北流盡塞遂以一淮受全河之水矣考
  史記河渠書謂禹導河至於大伾厮二渠以引河
  北載之髙地二渠其一為漯川自黎陽大伾山南
[270-15a]
  東北流至千乗入海其一則河之經流自大伾山
  西南折而北流至列人斥章縣界合漳水自此東
  北入海今之肥鄉乃漢列人縣地今之曲周乃漢
  斥章縣地為禹河北過洚水處後世河益徙而南
  漳水遂専達於海故自列人斥章以下凡水經所
  載漳水經行之地皆禹河故道也以今輿地言之
  禹河自河南之滎澤縣北其北岸為獲嘉縣又東
  流經原武延津縣北其北岸為新鄉縣汲縣皆與
[270-15b]
  豫分界又東北流經滑縣西北濬縣西南至大伾
  山折而北曰宿胥口始為東河與兖分界自此而
  東北厯湯隂安陽臨漳三縣入直𨽻境經大名府
  之魏縣廣平府之成安肥鄉至曲周縣合漳水即
  古洚水又東北經順徳府之平鄉廣宗至鉅鹿縣
  則大陸澤在焉又東北經冀州之南宮新河二縣
  經本州境及衡水武邑二縣又東北經保定府之
  束鹿縣深州及武强縣又東北經河間府之阜城
[270-16a]
  獻交河三縣天津府之滄州及青静海天津三縣
  皆禹時冀東瀕河之地自大陸以下播為九州其
  經流謂之徒駭又同為逆河入海凡河所經行之
  地其西北為古冀州境其東南為古兖州境
  宣化府在
 京師西北三百四十里東西距三百六十里南北距
  二百七十五里東至邊墻二百十五里西至山西
  大同府邊牆一百四十五里南至保定府淶水縣
[270-16b]
  界二百十里北至張家口邊牆六十五里東南至
  順天府昌平州邊牆二百五十里西南至大同府
  廣靈縣治三百四十里東北至獨石口邊牆三百
  十里西北至邊牆一百六十里明洪武二十六年
  置宣府左右前三衛𨽻北平都指揮使司永樂
  七年直𨽻京師又置總兵鎮此稱宣府鎮宣徳五
  年置萬全都指揮使司領宣府等十四衛雲州等
  七守禦所及各城堡三十有三其隆慶保安二州
[270-17a]
  則直𨽻京師
 本朝初仍曰宣府鎮領宣府前衛及萬全左右龍門
  懷來懷安開平永寧蔚州保安等十衛並以延慶
  保安二州屬之康熙三十二年改置宣化府又以
  各衛所增置宣化等縣並改山西之蔚州來屬凡
  領州三縣七
  宣化縣附郭初為宣府鎮治康熙三十二/年改置宣化府並置縣為府治
  赤城縣在府東北一百七十里明宣徳五年置赤/城堡 本朝初屬宣府鎮曰上北路康熙
[270-17b]
  三十二年改置赤/城縣屬宣化府
  龍門縣在府東少北一百十里明宣徳六年置龍/門衛 本朝初屬宣府鎮曰下北路康熙
  三十二年改置龍/門縣屬宣化府
  萬全縣在府西北八十里明洪武二十六年置徳/勝堡永樂二年移萬全右衛治此 本朝
  初屬宣府鎮為西路康熙三十/二年改置萬全縣屬宣化府
  懷來縣在府東南一百五十里明洪武初為懷來/守禦千户所永樂十六年改為懐來衛
  本朝初屬宣府鎮為東路康熙/三十三年復改為縣屬宣化府
  懷安縣在府西少南一百二十里明洪武二十六/年置懐安衛 本朝初屬宣府鎮康熙三
[270-18a]
  十二年復改為/縣屬宣化府
  蔚州在府西南二百三十里初屬山西大同/府雍正六年改屬宣化府以蔚縣省入
  西寧縣在府西南二百里明天順四年築城曰順/聖西城順聖東城 本朝初領於蔚州衛
  康熙三十二年改置/西寧縣屬宣化府
  延慶州在府東南二百里明永樂十一年置隆慶/州直𨽻京師隆慶元年改為延慶州 本
  朝初屬宣府鎮為東路康/熙三十二年屬宣化府
  保安州在府南少東六十里明永樂十三年置保/安州直𨽻京師 本朝初屬宣府鎮為東
  路康熙三十二/年屬宣化府
[270-18b]
  遵化州在
 京師東北三百二十里東西距一百六十里南北距
  二百二十八里東至永平府灤州界九十里西至
  順天府薊州界七十里南至海二百十里北至羅
  文峪邊牆十八里東南至永平府樂亭縣治二百
  八十里西南至順天府寶坻縣治一百八十里東
  北至喜峯口邊牆二十里西北至馬蘭峪邊牆六
  十里本州境東西距一百二十里南北距六十八
[270-19a]
   里東界永平府遷安縣西界薊州南界豐潤縣北
   界邊牆明遵化縣屬薊州
  本朝初屬順天府康熙十五年以
陵寢所在升縣為州仍屬府乾隆八年升為直𨽻州以永
   平府之玉田豐潤二縣來屬領縣二
   玉田縣在州西南六十里初屬順天府雍正三/年改屬永平府乾隆八年分屬遵化州
   豐潤縣在州東南七十里初屬順天府雍正三/年改屬永平府乾隆八年分屬遵化州
   易州在
[270-19b]
  京師西南二百二十里東西距二百八十里南北距
   一百八十里東至順天府涿州界七十里西至山
   西大同府靈邱縣界二百十里南至保定府安肅
   縣界五十里北至順天府房山縣界一百三十里
   東南至保定府定興縣治五十五里西南至正定
   府阜平縣治三百八十里東北至順天府房山縣
   治一百四十里西北至宣化府蔚州治三百十里
   本州境東西距一百四十里南北距一百五十五
[270-20a]
   里東與北並界淶水縣西界廣昌縣南界安肅縣
   明易州屬保定府
  本朝初因之雍正十一年以
萬年吉地所在升為直𨽻州以淶水縣及山西之廣昌縣
   來屬領縣二
   淶水縣在州東北四十里初屬保定/府雍正十一年分屬易州
   廣昌縣在州西一百八十里初屬山西/大同府雍正十一年改屬易州
   冀州在
[270-20b]
  京師南六百三十三里東西距一百十里南北距一
   百五十里東至河間府故城縣界四十五里西至
   趙州寧晉縣界六十五里南至廣平府威縣界七
   十里北至深州安平縣界八十里東南至廣平府
   清河縣治一百四十里西南至順徳府鉅鹿縣治
   八十里東北至河間府阜城縣治一百八里西北
   至保定府束鹿縣治七十五里本州境東西距六
   十里南北距七十里東界棗强縣西界新河縣南
[270-21a]
  界南宫縣北界衡水縣明洪武六年省州治信都
  縣入州屬正定府
 本朝初因之雍正二年升為直𨽻州以南宫等縣來
  屬凡領縣五
  南宫縣在州西南六十里初屬正/定府雍正二年分屬冀州
  新河縣在州西少南六十里初屬正/定府雍正二年分屬冀州
  棗强縣在州東少南二十五里初屬/正定府雍正二年分屬冀州
  武邑縣在州東北九十里初屬正/定府雍正二年分屬冀州
[270-21b]
  衡水縣在州東北四十里初屬正/定府雍正二年分屬冀州
  臣/等謹案唐冀州治信都縣馬氏輿地考入之古
  冀州之域又仍通典之例以漢志所載絳水為界
  謂州治以西為冀域州治以東為兖域考漢地理
  志謂故漳河在信都縣北東入海禹貢絳水亦入
  海夫漳水即禹貢之絳水亦作章河一名降水又
  名絳水其實則一川也禹河既徙之後漳水循河
  故道而下即漢志所謂縣北故漳河是也其所謂
[270-22a]
  絳水者乃漳水一時之徙流酈道元謂之絳瀆其
  後水復行北道而絳瀆遂空因謂之枯絳故水經
  注叙漳水仍以北道為主今之冀州及諸縣並在
  禹河故道之東於古皆當為兖州境
  趙州在
 京師西南七百四十里東西距一百五里南北距一
  百二里東至冀州新河縣界八十里西至正定府
  元氏縣界二十五里南至順徳府唐山縣界八十
[270-22b]
  二里北至正定府欒城縣界二十里東南至順徳
  府鉅鹿縣治一百八十五里西南至順徳府内邱
  縣治一百七十里東北至正定府藁城縣治七十
  里西北至正定府元氏縣治四十三里本州境東
  西距四十里南北距五十里東界寧晉縣西界元
  氏縣南界栢鄉縣北界欒城縣明洪武初省州治
  平棘縣入州屬正定府
 本朝初因之雍正二年升為直𨽻州以栢鄉等縣來
[270-23a]
  屬凡領縣五
  栢鄉縣在州南六十里初屬正定/府雍正二年分屬趙州
  隆平縣在州南九十里初屬正定/府雍正二年分屬趙州
  髙邑縣在州西南五十里初屬正/定府雍正二年分屬趙州
  臨城縣在州西南九十里初屬正/定府雍正二年分屬趙州
  寧晉縣在州東南四十里初屬正/定府雍正二年分屬趙州
  深州在
 京師西南六百十二里東西距一百二十三里南北
[270-23b]
  距一百十五里東至河間府交河縣界六十八里
  西至保定府束鹿縣界五十五里南至冀州衡水
  縣界五十里北至保定府蠡縣界六十五里東南
  至冀州武邑縣治六十里西南至束鹿縣治六十
  五里東北至河間府河間縣治一百六十里西北
  至定州深澤縣治七十里本州境東西距九十三
  里南北距九十里東界武强縣西界束鹿縣南界
  衡水縣北界安平縣明永樂十年置深州屬正定
[270-24a]
  府
 本朝初因之雍正二年升為直𨽻州以武强等縣來
  屬凡領縣三
  武强縣在州東五十里初屬正定/府雍正二年分屬深州
  饒陽縣在州東北六十里初屬正/定府雍正二年分屬深州
  安平縣在州北五十里初屬正定/府雍正二年分屬深州
  定州在
 京師西南五百里東西距一百三十里南北距九十
[270-24b]
  里東至保定府祁州界四十里西至正定府阜平
  縣界九十里南至正定府藁城縣界六十里北至
  保定府望都縣界三十里東南至保定府束鹿縣
  治一百二十里西南至正定府正定縣治一百四
  十里東北至望都縣治六十里西北至保定府唐
  縣治六十里本州境東西距七十里南北距六十
  五里東界祁州西界曲陽縣南界新樂縣北界望
  都縣明定州屬正定府
[270-25a]
 本朝初因之雍正二年升為直𨽻州以深澤縣曲陽
  縣來屬領縣二
  深澤縣在州東南九十里初屬保/定府雍正二年改屬定州
  曲陽縣在州西北六十里初屬正/定府雍正二年分屬定州
  承徳府在古北口外東至土黙特界西至獨石口
  㕔界南至順天永平二府邊牆北至木蘭圍場界
  東南至喀喇沁界西南至獨石口㕔界東北至翁
  牛特界西北至多倫諾爾㕔界自府至
[270-25b]
 京師四百二十里明初置興州五衛營州五衛及大
  寧新城富峪㑹州四衛屬北平行都司治大寧永
  樂元年以行都司僑治保定府故地遂廢天順以
  後烏梁海居之此為朶顔衛地其東境兼為泰寧
  衛地
 本朝初俱内屬名曰熱河康熙四十二年建
 行宫於此曰避暑山莊五十二年築熱河城雍正元
  年置熱河同知㕔十年置八溝同知㕔十一年於
[270-26a]
  熱河建直𨽻承徳州乾隆元年置四旗通判㕔五
  年置塔子溝通判㕔又設熱河道駐承徳州七年罷
  州改置通判移治熱河西南之喀喇河屯三十九
  年置烏蘭哈達三座塔二通判㕔四十三年升熱
  河㕔為府以八溝四旗等㕔為州縣屬之凡領州
  一縣五
  灤平縣在府西南四十里乾隆七年置喀喇/河屯理事通判㕔四十三年置縣
  豐寧縣在府西北二百五十里乾隆元年置/四旗理事同知㕔四十三年置縣
[270-26b]
  平泉州在府東二百四十里雍正十年置/理事同知㕔乾隆四十三年置州
  建昌縣在府東南三百八十里乾隆五年置/塔子溝理事同知㕔四十三年置縣
  赤峯縣在府東北三百里乾隆三十九年設/烏蘭哈達通判㕔四十三年置縣
  朝陽縣在府東北三百七十里乾隆十七年設三/座塔巡司屬塔子溝㕔三十九年改巡司
  為通判㕔四/十三年置縣
  口北三㕔在宣化府獨石口張家口邊外東至熱
  河㕔界西至山西豐鎮㕔界南至邊牆北至阿巴
  噶阿巴哈納爾各䝉古界東南至喀喇河屯㕔界
[270-27a]
   西南至萬全縣邊界東北至木蘭圍場界西北至
   正黄旗察哈爾界明初置開平衛及興和守禦千
   户所其南境兼為全寧衛地東南境兼為興州五
   衛地後俱廢為韃靼諸部駐牧地
  本朝初俱内屬分置各牧厰於邊城外康熙十四年
   復遷義州察哈爾部衆分駐宣化大同邊外其壩
   内為農田壩外為各牧厰及察哈爾游牧地雍正
   二年置張家口同知㕔十年置多倫諾爾同知㕔
[270-27b]
   十二年置獨石口同知㕔共為㕔三分治各地方
   並直𨽻於口北道
   多倫諾爾㕔在宣化府東北五百五十里獨石口/邊牆外東北二百六十里明初為開
   平府尋改開平衛永樂元年徙衛治京師四年還/舊治宣徳五年移治獨石城故地遂廢 本朝置
   上都牧厰康熙十四年遷察哈爾部衆分駐於此/三十年喀爾喀為噶爾丹所破七旂皆潰抵塞來
聖祖仁降帝親巡塞外駐蹕是地各蒙古部長畢至喀爾/ 皇
   喀土謝圖汗及澤卜尊丹巴胡土克圖等率各台/吉朝見令與内扎薩克各旗同列雍正十年以多
   倫諾爾地方商民貿易日衆置理事同知㕔管理/察哈爾束冀正藍鑲白正白鑲黄四旗及附近各
[270-28a]
  䝉古内扎薩克與喀爾喀旗/民交涉事務𨽻於口北道
  獨石口㕔在宣化府東北二百五十里明為開平/衛地後廢 本朝康熙十四年遷察哈
  爾部衆分駐於此雍正十二年以口外地畝開墾/加廣生聚日繁置理事同知㕔管理官地及察哈
  爾正藍鑲白正白鑲黄四旗蒙古民人交涉事務/并延慶州及赤城龍門懐來等三縣旗民事務𨽻
  於口/北道
  張家口㕔在宣化府西北六十里明初為興和府/尋降為興和守禦千户所永樂時移治
  宣府衛城故地遂廢正本朝康熙十四年遷察哈/爾部衆分駐於此雍 二年以口外地畝開墾加
  廣生聚日繁置理事同知㕔管理官地及察哈爾/鑲黄一旗正黄半旗䝉古民人交涉事務并口内
[270-28b]
  蔚州保安州及宣化萬全懐安西寧/蔚縣等五縣旗民事務𨽻於口北道
  木蘭
  臣/等謹按木蘭者圍場之通稱也每嵗仲秋之候
  鹿始出聲而鳴效其聲以致之曰哨鹿
 國語則謂之木蘭因以此為圍場之總名焉夫古者
  蒐苗獮狩皆即田獵以講武事若周之漆沮甫草
  漢之長楊廣成詞賦鋪張傳為盛事然祗近在畿
  甸之間而已我
[270-29a]
  朝威武逺揚塞垣清晏自順治四年
世祖章皇帝駕出張家口外行獵八年復出獨石口外行
   獵次上都河由古北口入塞外之行圍實昉於此
   至
聖祖仁皇帝蕩平三逆偃革息兵處承平無事之時而不
   忘武備故屢
巡塞外舉行校獵之典於是䝉古諸部獻其牧地規為圍
   場
[270-29b]
六御所經諸蕃鱗集所以整飭戎兵懐柔屬部者典禮所
   垂意至深逺
 皇上敬承
祖制嵗幸木蘭以順時肄武每當行圍大合
 親御天弧凡内扎薩克及喀爾喀青海諸部之分班従
   獵者莫不瞻仰
 天威歡欣震動於以纘行健之
家法而酬望幸之羣情葢習勞訓武中即寓綏逺寧邊之
[270-30a]
   道又豈徒以禮重三田遵循故事而已哉
   木蘭圍場周一千三百餘里東西距三百餘里南
   北距二百餘里東至喀喇沁右翼界西至正藍旗
   察哈爾界南至熱河㕔及四旗㕔界北至巴林克
   什克騰界東南至喀喇沁界西南至多倫諾爾㕔
   界東北至翁牛特界西北至克什克騰界漢遼西
   右北平漁陽上谷四郡北境後漢為烏桓鮮卑地
   後盡入於鮮卑晉時為慕容氏地後魏時屬庫莫
[270-30b]
   奚唐初為奚地後入于契丹遼為中京道及上京
   道地金為北京路地元為大寧路及上都路地明
   初入于烏梁海後屬韃靼諸部駐牧地為喀喇沁
   翁牛特巴林克什克騰等部所有
  本朝康熙年間各蒙古獻其牧地為
聖祖仁皇帝行圍講武之所今
 皇上御極後亦嵗舉秋獮之典於此周遭樹柵為界設
   營房八八旗各一鑲黄旗在奇布楚溝正白旗在
[270-31a]
  納琳錫爾哈鑲白旗在什巴里台正藍旗在石片
  子正黄旗在色里扎布正紅旗在扣墾托羅海鑲
  紅旗在蘇木溝鑲藍旗在海拉蘇台設卡倫四十
  鑲黄旗五曰賽堪達巴安色欽曰阿魯色勒曰阿
  魯呼魯蘇台曰英額曰拜甡圖正白旗五曰巴倫
  崑堆曰烏拉岱曰錫喇諾海曰納琳錫爾哈曰格
  爾齊老鑲白旗五曰噶海雅圖曰卓索曰什巴里
  台曰瑪尼圖曰博多克正藍旗五曰穆壘喀爾沁
[270-31b]
  曰古都爾呼曰察罕扎布曰汗特穆爾曰納喇蘇
  圖扎布正黄旗五曰庫爾都托羅海曰納喇蘇圖
  和碩曰沙爾當曰錫喇扎布曰錫喇扎布色欽正
  紅旗五曰察罕布爾噶蘇台曰阿爾薩朗鄂博曰
  瑪尼圖布魯克曰扎庫拉台曰布哈諾爾鑲紅旗
  五曰海拉蘇台曰姜家營曰西燕子窩曰噶拜曰
  和爾博爾吉鑲藍旗五曰珠爾噶岱曰蘇克蘇爾
  台曰布克曰東燕子窩曰卓蘇溝以八旗官兵守
[270-32a]
  之統之以圍場總管凡圍場六十餘所每年
車駕行獵或十餘圍或二十圍無定數
  塔里雅圖自東路伊遜哈必齊柵入/圍場東北至此三十一里
  永安莽喀在塔里雅/圖北五里
  巴顔哈喇在永安莽喀東/北二十五里
  威遜格爾在巴顔哈喇/北三十四里
  温都爾華在威遜格爾/東北五里
  諤爾衮郭在温都爾華/西十六里
[270-32b]
  巴顔布爾噶蘇台在諤爾衮郭/東北十七里
  巴顔溝在巴顔布爾噶蘇台西北三十四里自塔/里雅圖至此為東路圍場最北境自此折
  而西/行
  岳樂在巴顔溝/北七里
  珠爾在岳樂西/四十里
  巴顔摩敦在朱爾西十一里自巴顔溝至此/為圍場最西北境自此折而南行
  徳爾吉在巴顔摩敦東/南三十四里
  達顔徳爾吉在徳爾吉/東八里
[270-33a]
  必圖舍哩在達顔徳爾/吉南五里
  阿濟格﨣在必圖舍里/西十二里
  多們在阿濟格﨣/東南十里
  額勒蘇錫納在多們西/二十四里
  鄂蘭蘇海圖在額勒蘇錫/納西十里
  庫爾都察罕在鄂蘭蘇海圖/東北十一里
  錫喇徳布僧在庫爾都察罕/西北十五里
  諤爾哲圖察罕在錫喇徳布僧/北三十五里
[270-33b]
  永安拜色欽在諤爾哲圖察罕/西南二十五里
  巴顔圖庫瑪在永安拜色/欽南二十里
  鄂爾濟呼哈達在巴顔圖庫/瑪東南十里
  永安拜在鄂爾濟呼哈/達南二十五里
  英圖在永安拜/西六里
  哈里雅拉在英圖西/十五里
  哈喇瑪拉噶在哈里雅/拉西三里
  齊老圖徳爾吉色欽在哈喇瑪拉噶/北二十五里
[270-34a]
  明安阿巴圖在齊老圖徳爾吉/色欽西北十八里
  徳勒格楞貴鄂博在明安阿巴/圖西十里
  䝉克色欽在徳勒格楞貴鄂/博南二十五里
  巴顔托羅海在䝉克色欽東/南二十八里
  布克在巴顔托羅海南三十六里自徳爾吉至此/為西路圍場最南境自此而東二十五里至
  布克柵/出圍場
  墨爾根烏里雅蘇台在巴顔溝/東十三里
  呼魯蘇台在墨爾根烏里雅/蘇台北十四里
[270-34b]
  巴爾圖在呼魯蘇台/西南十三里
  色勒在巴爾圖/北八里
  扎哈烏里雅蘇台在色勒西/二十四里
  都呼岱在扎哈烏里雅蘇台西稍南八里自墨/爾根烏里雅蘇台至此為圍場東北界
  哈達圖扎布在阿濟格赳/北十七里
  圖們蘇海圖在哈達圖扎/布西六里
  們都阿魯在圖們蘇海圖西二里以上皆在阿濟/格﨣北境由們都阿魯西行接安巴﨣
  嶺其西南為庫/爾都察罕圍場
[270-35a]
  坡賚在永安莽喀/北二十七里
  墨爾根精竒尼在坡賚北/十三里
  古爾班古爾班在墨爾根精竒/尼西南十二里
  森濟圖在古爾班古爾班西二十八里以上皆在/永安莽喀西北境由森濟圖西行踰齊爾
  博庫嶺即永/安拜圍場
  汗特木爾自汗特木爾柵入圍/場東至此十八里
  庫克哈達在汗特木爾/東二十五里
  愛里色欽在庫克哈達/東十五里
[270-35b]
  哈喇楚古爾蘇在愛里色欽/北十三里
  克哷在哈喇楚古爾/蘇北十七里
  古爾班錫納在克哷西/十二里
  察罕扎布在古爾班錫/納西北三里
  錫喇諾海在察罕扎布/束二十六里
  噶海圖在錫喇諾海/西北七里
  布古圖在噶海圖北十七里自汗穆穆爾至此為/圍場東界由布古圖西行可達威遜格爾
  圍/場
[270-36a]
  布都哩自瑪尼圖柵入圍場北至此二十二里此/圍場在東西兩路之間由布都哩北行可
  達永安/拜圍場
  珠爾噶岱在巴顔托羅海/西四十二里
  哈朗貴在珠爾噶岱/北二十里
  和賚郭爾在哈朗貴/東北二里
  叟吉在和賚郭爾/北三十七里
  崆郭爾鄂博在叟吉北/十五里
  阿魯布魯克在崆郭爾鄂/博東三十里
[270-36b]
  巴顔莽喀在阿魯布魯/克北十三里
  沙爾當在巴顔莽喀/北三十五里
  圖爾根伊扎爾在沙爾當東五十里自珠爾噶岱/至此為圍場西界由圖爾根伊扎
  爾北行踰錫喇扎布嶺循圍場北界紅柵東行至/哈拉海嶺踰嶺東南行可達扎哈烏里雅蘇台圍
  場/
  臣/等謹按木蘭之地山水環抱其嶺則曰拜布哈
  達巴罕在巴顔哈喇圍場之北曰必老哈爾必齊
  達巴罕在巴顔溝圍場之東南曰達顔達巴罕在
[270-37a]
  巴顔溝圍場之西南曰納瑪達巴罕在必圖舍哩
  圍場之南曰齊老圖達巴罕在圍場西界其東南
  為齊老圖徳爾吉色欽圍場曰額墨勒達巴罕在
  齊老圖達巴罕之東曰永安拜達巴罕在額墨勒
  達巴罕之東其南為永安拜色欽圍場曰安巴﨣
  達巴罕在錫喇徳布僧圍場之北曰布克達巴罕
  在布克圍場之北曰旺沁達巴罕曰察罕達巴罕
  曰齊爾博庫達巴罕在永安拜圍場之東曰塔什
[270-37b]
  庫達巴罕曰海喇罕賽堪達巴罕在圍場北界曰
  烏呼勒濟達巴罕在珠爾圍場之西曰蒙克達巴
  罕在圍場西界其東為䝉克色欽圍場曰哈勒錦
  烏呼爾達巴罕曰汗特穆爾達巴罕在圍場東界
  其下為汗特穆爾圍場曰允特穆爾達巴罕在汗
  特穆爾達巴罕之南曰鴻和達巴罕在圍場東界
  允特穆爾達巴罕之東其峯則曰沙岱哈達在多
  們圍場之西曰烏蘭哈達在古爾班古爾班圍場
[270-38a]
  之東曰伊遜烏蘭哈達在伊遜河東近伊綿峪之
  旁曰鄂爾楚克哈達在珠爾圍場之南曰和約爾
  衮卜哈達在鄂爾濟呼哈達圍場之西北曰森濟
  哈達在森濟圖圍場之東曰博里哈達在布都哩
  圍場之南其山林之最深者則曰勒福倭濟在巴
  顔摩敦圍場之西北其河則曰伊遜河即古索頭
  水源出伊遜伊遜色欽南流會穆壘喀爾沁河布
  敦河拜布哈河墨爾根精竒尼河達顔河阿濟格
[270-38b]
  﨣河安巴﨣河森濟圖河薩爾呼河凡行一百七
  十餘里至伊遜哈必齊柵出圍場界又南流至黄
  姑屯與伊瑪圖河合又東南至喀喇河屯㕔界入
  大灤河曰伊瑪圖河有二源一出永安拜色欽南
  流為永安拜河一出齊老圖達巴罕東南流為齊
  老圖河至永安拜圍場南合為伊瑪圖河南流㑹
  齊爾博庫河明安阿巴圖河䝉克河巴顔托羅海
  河至瑪尼圖柵出圍場界又西南流至黄姑屯合
[270-39a]
  於伊遜河曰小灤河源出多果朗和賚西南流過
  塔本托羅海南流㑹諤爾哲圖察罕河珠爾噶岱
  河凡行一百五十餘里至海拉蘇台柵出圍場界
  又南流至郭家屯入大灤河曰圖爾根伊扎爾河
  出圖爾根伊扎爾西流㑹穆呼爾伊扎爾河凡行
  百餘里至扣墾托羅海柵出圍場界至大河口入
  大灤河曰烏拉岱河有三源一為敦達烏拉岱一
  為凖烏拉岱一為巴棆烏拉岱合為烏拉岱河東
[270-39b]
  流㑹噶海圖河凡行六十里至烏拉岱柵出圍場
  界合於錫爾哈河曰英額河源出摩多圖其上流
  名諾呼岱河東流為英格河㑹色勒河都呼岱河
  巴顔摩敦河朱爾河墨爾根烏里雅蘇台河凡行
  百餘里至英額柵出圍場界又東南流合於錫爾
  哈河其積水海子則曰布哈諾爾在塔本托羅海
  之北曰沙喇諾爾在勒福倭濟中葢地勢雄奥林
  茂草豐瑞獸名禽充牣蕃育洵為天設之靈囿焉
[270-40a]
 
 
 
 
 
 
 
 
[270-40b]
 
 
 
 
 
 
 
皇朝文獻通考卷二百七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