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R2m0015 皇朝文獻通考-清-高宗弘曆 (master)


[230-1a]
 欽定四庫全書
 皇朝文獻通考卷二百三十
  經籍考二十/
   子類書/ 藝術/ 道家/ 釋氏/ 神仙/
欽定淵鑒類函四百五十卷
   康熈四十九年大學士張英等奉
勅撰
聖祖仁皇帝御製序曰朕幾務餘暇博涉藝林毎覽一書
[230-1b]
 必盡其全帙沉潛往復既得其始終條理精義之所存
 而文句英華亦常讀之矣嘗謂古人政事文章雖出於
 二然文章以言理政事則理之發邇而見逺者也豈僅
 以其區區文句之間而可以自命為學術乎自六朝乃
 有類書而尤盛於唐此豈非求之文句之間者哉雖然
 理之所寓於斯萃焉弗可廢也昔者孔子之繫易也曰
 方以類聚又曰本乎天者親上本乎地者親下則各從
 其類也於諸卦則曰其稱名也小其取類也大蓋以天
[230-2a]
下古今事物之理畢具於易而易之為書因理象物因
物徵辭以斷天下之疑而成天下之務者各從其類以
明之然則類書之作其亦不違於聖人立言之意歟書
之最著者藝文類聚北堂書鈔初學記白帖杜氏通典宋
明以來撰者寖廣若博而不繁簡而能覈者抑亦鮮矣
獨俞安期唐類函頗稱詳括大抵祖述歐陽詢之類聚
稍刪存書鈔初學記白帖通典而附益之安期明人也
而曰唐類函者以其皆唐輯也既缺宋以來書而唐以
[230-2b]
前亦有脱漏者爰命儒臣逖稽旁搜泝洄往籍網羅近
代増其所無詳其所畧參伍錯綜以摛其異探賾索隠
以約其同要之不離乎以類相從而類始備焉書成計
四百五十卷夫自有類書迄於今千有餘年而集其大
成可不謂斯文之少補乎學者或未能盡讀天下之書
觀於此而得其大凡因以求盡其始終條理精義之所
存其於格物致知之功修辭立誠之事為益匪淺尠矣
  臣/等謹按明俞安期撰集虞世南北堂書鈔歐陽
[230-3a]
   詢藝文類聚徐堅初學記白孔六帖諸書以其為
   唐人所述題曰唐類函六朝以前遺文舊事頗存
   梗概至武徳貞觀以後詞章僅見數篇蓋當時七
   子倡復古之説相戒勿讀唐以後書安期在明之
   季號稱積學猶持七子之緒論然唐人搜輯舊聞
   不遺隋魏即宋時太平御覽亦著三唐况類書之
   作要使古籍散亡藉以存什一於千百非徒為詩
   文𨽻事而設則何必更限以時代轉令千餘年文
[230-3b]
   獻無徵乎我
聖祖仁皇帝乙夜觀書廣為紬繹因命詞臣博採元明之
   文章事跡併安期所編㑹成巨製百川歸海九金
   就鎔自有類書以來未有若兹之宏博富麗者也
御定佩文韻府一百六卷
   康熈五十年大學士張玉書等奉
勅撰
聖祖仁皇帝御製序曰朕萬幾在御日昃宵分未遑自逸
[230-4a]
時當燕閒不輟問學羣經子史誦其文而晰其義矣以
至百家之書凡可以禆世教勵民風者修明補正罔使
闕遺嘗謂韻府羣玉五車韻瑞諸書事繫於字字統於
韻稽古者近而取之約而能博是書之作誠不為無所
見也然其為書簡而不詳畧而不備且引據多誤朕每
致意焉欲博稽衆籍著為全書爰於康熈四十三年夏
六月朕與内直翰林諸臣親加考訂證其訛舛増其脱
漏或有某經某史所載某字某事未備者朕復時時面
[230-4b]
諭一一増録漸次成帙猶以故實或未極博於十月復
命閣部大臣更加蒐採以裒益之既有原本増本又有
内増外增將付剞劂矣名曰佩文韻府隨於十二月開
局武英殿集翰林諸臣合併詳勘逐日進覽旋授梓人
於五十年十月全書告成共一百零六卷一萬八千餘
頁囊括古今網羅巨細韻學之盛未有過於此書者也
書成諸臣請序朕念自初至今經八年矣厯寒暑之乆
積嵗月之勤朕於此書政事之暇未嘗惜一日之勞也
[230-5a]
 朕又嘗諭諸臣從來著一大書非數十年之功不能成
 今數年以來所成大部書凡十有餘種若非合衆人之
 力豈能刻期告竣故念先後預事諸臣皆命列名其中
 兹序佩文韻府因備記編撰之始末遂及修集諸書之
 大指以見成書之不易如此
   臣/等謹按類書之分韻隸事昉於唐顔真卿之韻
   海鏡原二百卷惜其書不傳今惟韻府羣玉五車
   韻瑞等書盛行於世而舛訛疏漏之處或不免焉
[230-5b]
   我
聖祖仁皇帝特詔儒臣重加纂輯延閣廣内之儲蒐羅遍
   焉前列韻藻凡皆陰氏凌氏之書所已録者也後
   則别標増字則兩家所未録者也分𨽻之字由少
   而多又各依經史子集序次秩如或一語而諸書
   互見者則先引最初之書而其餘以次注於下又
   别以事對摘句附綴於末
御定韻府拾遺一百十二卷
[230-6a]
   康熈五十五年刑部侍郎張廷玉等奉
勅撰
   臣/等謹按佩文韻府既成
特命搜竒抉秘復輯是書其分韻𨽻事悉凖前編而所補
   之例則有四焉一曰前編所有之字則惟増韻書
   之音切一曰前編未收之字從他韻増入者則兼
   註音義一曰文句典故前編未及載者謂之補藻
   一曰前編已載而復加註謂之補註清詞麗句蒐
[230-6b]
   採靡餘無隻字之憾信乎學海朝宗不遺涓滴也
   已
御定駢字類編二百四十卷
   康熈五十八年工部侍郎吳士玉等奉
勅撰
世宗憲皇帝御製序曰我
皇考徳秉生知學深稽古萬幾之暇披覽簡編自六經諸
 史以逮諸子百家莫不探其本源窮其閫奥又令詞臣
[230-7a]
 纂集羣言廣稽博採丹黄甲乙薈萃成編所就者非止
 一書所録者動盈萬卷咸秉
宸衷之釐定并為秘府之珍藏又以自古類書或以事而
 相從或以韻而相次因循故轍訛偽相沿乃
命儒臣纂修駢字類編一書字從所統若律吕之有元聲
 類以字分如百川之歸大壑提綱挈領義例燦然首天
 地而時令次之次山水居處而珍寳數目又次之次方
 隅采色器物而草木鳥獸蟲魚人事又次之部分則簡
[230-7b]
 而不煩取材則博而能要極詞壇之瑋麗創類苑之奇
 觀朕景仰
前徽欽承丕緒如子史精華圖書集成等書悉遵
先志分命臣工夙夜校讐並皆竣事而駢字類編亦以今
 秋告成記曰比事屬辭葢駢之義也易曰方以類聚則
 類之始也今字則從駢義雖不同而不妨於並列編則
 從類事雖互見而不至於混淆於是乎乾坤之藴民物
 之繁大備於一書之中而蔚然萃羣書之秀矣洪惟我
[230-8a]
皇考盛徳際天地大業照古今述作上繼夫聖明文章悉
 歸於性道是書之成豈徒為藝林之盛事而已哉形而
 上者謂之道形而下者謂之器引而伸之觸類而長之
 無器之非道也爰書大意弁之簡端庶幾以學務時敏
 之思為紹庭陟降之志云爾
   臣/等謹按韻府羣玉五車韻瑞等書皆取落脚字
   為韻從未有以起頭字編次成書俾之互相為用
   者我
[230-8b]
聖祖仁皇帝韻府既成旋以尾字同韻必更以首字同韻
   者相為經緯爰輯為是編凡分十有二門曰天地
   曰時令曰山水曰居處曰珍寳曰數目曰方隅曰
   采色曰器物曰草木曰鳥獸曰蟲魚又補遺一門
   曰人事標首之字凡一千六百有四每條所引以
   經史子集為次仍仿韻府成例也至引書必著其
   篇名引詩文必著其原題或一題而數首者必著
   其為第幾首俾檢閲者得一覽而知不徒泛為捃
[230-9a]
   摭務博而已
欽定子史精華一百六十卷
   康熈六十年工部侍郎吳士玉等奉
勅撰
世宗憲皇帝御製序曰恭惟
皇考聖祖仁皇帝天縱聰明秉上聖之姿而垂意典籍勤
 於稽古
御極六十餘年萬幾之暇披覽卷帙不輟寒暑巡幸所至
[230-9b]
 必以緗素自隨逮於耄齡精研不倦延閣廣内之藏搜
 討無遺所謂好古敏求多學而一以貫之也欲以編輯
 成書嘉惠天下後世嗜學之士
特命開書局於武英殿召集詞臣厯嵗修纂每成數卷即
 上呈
御覽
親加指示前後所成充溢冊府而子史精華之纂為最後
 朕纘緒之初尚未告竣敬承
[230-10a]
先志俾就厥功綜觀大凡其部三十其目二百七十有九
 自天文地理帝徳王功禮樂兵刑之大人倫日用之常
 以及九邊之殊域二氏之異教方術技藝之巧草木鳥
 獸之蕃門分類别條理具備而採掇子史芟蕪擷秀甚
 有禆於學者葢士之嚮學通經為先而博及於子史固
 不能若窮經之専一惟攬其精華而識之弗忘俾考古
 者於兹尋其緒則無慮於簡牘之繁績文者於兹取其
 材則有助於翰墨之富用力甚簡而成功已多是
[230-10b]
聖祖皇帝垂教無窮之至意也剞劂既畢展閲全編敬為
 叙引昭示乆逺用綴於篇端
   臣/等謹按是編部分三十天地帝王皇親嵗時禮
   儀設官政術武功邊塞倫常品行人事樂釋道靈
   異方術巧藝形色言語婦女動植儀飾服飾居處
   産業食饌珍寳器物凡治統道統之大品物名象
   之微罔不賅備而又詳為分注端緒秩如於子史
   兩家誠披沙而見寳矣
[230-11a]
御定分類字錦六十四卷
   康熈六十一年翰林院編修何焯等奉
勅撰
聖祖仁皇帝御製序曰司馬相如云合纂組以成文列錦
 繡而為質葢言詞賦雖雕蟲末技亦必掞藻敷華飾琢
 其章句然後文質相宣也朕山莊避暑&KR0897幾之暇以翰
 墨自怡而卷帙充積廣博鮮要爰命何焯陳鵬年等薈
 萃經史子集下至說部諸書採擇其字之麗雅者别為
[230-11b]
 四十門六百一十八類每類又分成對備用共六十四
 巻名曰分類字錦閲三載編纂告成朕惟日星輝耀雲
 霞綺駮天之錦也山川峙流草樹葱鬱地之錦也觀文
 察理禮定樂興帝王之錦也若夫相如所云乃錦之膚
 寸者耳然對偶本於陰陽音聲協於律吕古文人駢織
 之功又烏可廢哉是書也子夏所謂雖小道必有可觀
 者焉
   臣/等謹按𨽻事纂言列為對偶徐堅初學記中即
[230-12a]
   有此體有唐文士遂以精敏為工第丹青雜俎典
   冊紛繁博採恒難駢羅未愜是書纂合麗句薈成
   巨編凡四十門剪裁則華實兼收配𨽻則銖兩悉
   稱或玉屑珠英可供文藻而單詞片語未易駢連
   者各依字數附綴於末謂之備用於此見
  石渠天禄之珍藏者誠衆美之畢萃也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一萬卷
   雍正三年户部尚書蔣廷錫等奉
[230-12b]
勅校
世宗憲皇帝御製序曰欽惟我
皇考聖祖仁皇帝聰明睿知亶生知之質而又好古敏求
 孜孜不倦萬幾之暇置圖書於左右披尋玩味雖盛暑
 隆寒未常暫曠積數十載之乆研綜古今搜討殆遍屢
命儒臣宏開書局若周易折中發四聖之微言朱子全書
 會羣儒之奥義皆禀自
睿裁復
[230-13a]
躬加校定若律厯淵源推軒皇之神策叶虞代之元聲皆
親行指授以天縱之能而凖於儀器凡注經考史選詩論
 文以及博聞多識之資所纂輯雕鐫充溢於内府刪述
 之功嘉恵無窮稱極盛矣而又以為未攬其全乃
命廣羅羣籍分門别類統為一書成冊府之鉅觀極圖書
 之大備而卷帙浩富任事之臣弗克祗承既多訛謬每
 有闕遺經厯嵗時乆而未就朕紹登大寳思繼
先志特命尚書蔣廷錫等董司其事督率在館諸臣重加編
[230-13b]
 校窮朝夕之力閱三載之勤凡釐定三千餘卷増刪數
 十萬言圖繪精審考定詳悉書成進呈朕覽其大凡列
 為六編析為三十二典其部六千有餘其卷一萬始之
 以厯象觀天文也次之以方輿察地理也次之以明倫
 立人極也又次之以博物理學經濟則格物致知誠意
 正心治國乎天下之道咸具於是矣惟我
皇考法天行之剛健協坤徳之含宏察於人倫明於庶物
 尊六經而禮先儒釐六官以敷大政故是書之成貫三
[230-14a]
 才之道而靡所不該通萬方之畧而靡所不究也我
皇考金聲玉振集五帝三王孔子之大成是書亦海涵地
 負集經史諸子百家之大成前乎此者有所未備後有
 作者又何以加焉敬藏石室寳垂乆逺用敘其本末綴
 於篇首上以彰
皇考好學之聖徳右文之盛治并紀朕繼志述事兢兢業
 業罔敢不欽若於
丕訓云爾
[230-14b]
   臣/等謹按是書分六彚編三十二典首厯象彚編
   為典四曰乾象典二十一部嵗功典四十三部厯
   法典六部庶徵典五十部次方輿彚編為典四曰
   坤輿典二十一部職方典二百二十三部山川典
   四百一部邊裔典五百四十二部次明倫彚編為
  典八曰皇極典三十一部宫闈典十五部官常典
  六十五部家範典三十一部交誼典三十七部氏
  族典一千六百九十四部人事典九十七部閨媛
[230-15a]
  典十七部次博物彚編為典四曰藝術典四十三部
  神異典七十部禽蟲典三百十七部草木典七百
  部次理學彚編為典四曰經籍典六十六部學行
  典九十六部文學典四十九部字學典二十四部
  次經濟彚編為典八曰選舉典二十九部銓衡典
  十二部食貨典八十三部禮儀典七十部樂律典
  四十六部戎政典三十部祥刑典二十六部考工
  典一百五十四部通六千一百九部凡一萬卷
[230-15b]
  典制紀畧無卷/數
  孫承澤撰承澤見經類
  臣/等謹按承澤熟於典故是編廣徵博引頗資考
  核然體例不免龎雜
  經世篇十二卷
  顧炎武撰炎武見經類
  臣/等謹按是書頗近埸屋策料葢應科舉者鈔撮
  類書為之而託名於炎武耳
[230-16a]
  考古類編十二卷
  柴紹炳撰紹炳見經類
  紹炳自述曰此書取便童䝉比於小學紺珠之類
  廣羣輔録六巻
  徐汾撰汾字武令錢塘人
  王晫今世説曰汾喜著書苦無由得錢為楮翰常
  於破几上起草束麻濡煤以作字
  臣/等謹按陶潛聖賢羣輔録乃後人假託為之此
[230-16b]
  編補續尤未免冗蕪至明代七才子十才子之目
  乃係詞人標榜亦妄載之則苦於編摩而短於裁
  别矣
  二酉彚刪二十四巻
  王訓撰訓字敷彛安邱人順治丁亥進士
  古今疏十五卷
  朱虛撰虛字邵齋號可菴又號介菴曹州人順治
  丁亥進士官至紹興府知府
[230-17a]
  政典彚編八巻
  王芝藻撰芝藻見經類
  三才藻異三十三卷
  屠粹忠撰粹忠號芝巖定海人順治戊戌進士官
  至兵部尚書
  三才彚編四卷
  龔在升撰在升字聞園嘉善人順治己亥進士官
  蘇州府推官
[230-17b]
  教養全書十一卷
  應撝謙撰撝謙見經類
  臣/等謹按是書之例畧仿馬端臨通考特改分選
  舉學校治官田賦水利國計漕運治河師役鹽法
  十考而多載明代掌故間附己見議論亦醇
  韻粹一百七卷
  朱彛尊撰彛尊見經類
  宫閨小名録四卷後録一卷
[230-18a]
   尤侗撰侗見史類
   格致鏡原一百卷
   陳元龍撰元龍字廣陵海寧人康熈乙丑進士厯
   官文淵閣大學士諡文簡
   編珠補遺二卷 續編珠二卷
   髙士竒輯士竒見經類
   臣/等謹按徐乾學序謂編珠四卷隋大業中著作
   佐郎杜公瞻奉敕撰凡十四門門各有類惟取其
[230-18b]
   事之切於用者故卷帙不多考隋經籍唐藝文二
   志並無此書他書録亦皆不注士竒偕乾學奉
命校勘閣中書得之已逸其後二卷士竒博採故實以補
   其闕又廣其門類之未備者
   古事苑十二卷
   鄧志謨撰志謨字景南饒安人
   行年録無卷/數
   魏方泰撰方泰字日乾號魯峯江西廣昌人康熈
[230-19a]
  癸未進士官至禮部右侍郎翰林院學士
  石樓臆編五卷
  周綸撰綸字鷹垂江南華亭人康熈中官國子監
  學正
  五經類編二十八卷
  周世樟編世樟字章成太倉人
  古事比五十三卷
  方中徳撰中徳字田伯桐城人
[230-19b]
  典引輯要十八卷
  丁昌遂撰昌遂字秀崖懷寧人
  讀書記數畧五十四卷
  宫夢仁撰夢仁字定山泰州人康熈戊戌進士官
  至福建巡撫
  花木鳥獸集類三卷
  吳寳芝撰寳芝石門人
  廣事類賦四十八卷
[230-20a]
  華希閔撰希閔字豫原無錫人康熈庚子舉人
  根黄集十巻
  楊文源撰文源長泰人
  臣/等謹按是書排纂三禮之文分律吕封建井田
  學校祭祀為五門每門之中各具子目其曰根黄
  者葢取黄鍾為萬事根本之意
  三體摭韻十二卷
  朱昆田撰昆田字西畯秀水人
[230-20b]
  文獻通考節貫十卷
  周宗濓撰宗濓見儒家類
  考古畧八卷 考古原始六卷
  王文清撰文清見經類
  春秋經傳類聫無巻/數
  王繩曾撰繩曽字武沂無錫人雍正庚戍進士官
  揚州府教授
  繩曽自序曰宋徐晉卿有春秋類對賦拘於聲韻
[230-21a]
  選詞難工事弗類從猶如野戰乃猶入經解得與
  諸家炳如列星並垂不朽兹編分類彚集聫為駢
  體以便記誦寧律不諧不使句弱寧句不工毋使
  語俗開府之長庶幾有取乎
  杜韓集韻三卷
  汪文柏撰文柏字季青號柯庭嘉興人官兵馬司
  指揮
  古今記林二十九卷
[230-21b]
  汪士漢撰士漢見雜家類
  士漢自述曰此書義例有二一紀淑慝以示勸戒
  一蒐瑰琦以資見聞
  古學捷録十卷
  陳應麐撰應麐原名應明字縉英莆田人
  讀古紀源九卷
  何懋永撰懋永字念修山陰人
  經濟宏詞十二卷
[230-22a]
   汪學信汪以時同編學信字四如以時字太易新
   安人
   唐句分韻初集四卷二集四卷續集二卷四集五
   卷
   馬瀚撰瀚字炎州順天人
   政譜十二卷
   朱栗夷撰栗夷字心菴山陰人
   是菴日記十四卷
[230-22b]
   楊擁編擁字蔚芝號是菴爵里無考
   例畧曰是編㑹心即録叙次不倫挂漏孔多體殊握要
   類書纂要三十三卷
   周魯撰魯字南林無錫人
   駢語類鑑四卷
   周池撰池見史類
   右類書
御定佩文齋書畫譜一百卷
[230-23a]
   康熈四十四年禮部侍郎孫岳頒等奉
勅纂
聖祖仁皇帝御製序曰書者六藝之一昔柳公權言心正
 則筆正程子謂作字須敬即此是學葢以紀事載言行
 之天下垂之乆逺書誠重矣夫書以傳其意而畫以肖
 其形事若不相侔其義有可連類而並論者焉蒼頡史
 皇以來厯代載籍多能道之而時數相推材智間出繁
 重者變而之簡易樸拙者漸而之巧麗亦天地自然之
[230-23b]
 理也其初古文繼為篆𨽻而今之所謂真書行草三者
 實權輿於斯矣然三者皆肇興於漢逮夫魏晉去古未
 逺多見古人篆𨽻故鍾繇書有其遺法而王羲之踵美
 垂徽祧前啟後士林所稱以為歸極矣若圖畫之事始
 自秦漢盛於六朝其間作者輩出曹衛顧陸擅能於前
 董展孫揚流聲於後隋有何鄭唐則閻呉大抵皆畫佛
 像人物下筆輒依故事迨氣韻之超極於潑墨寫生之
 精窮於没骨而畫之變盡焉朕萬幾燕閒披覽典册間
[230-24a]
臨書家名蹟每觀前代紀録書畫諸書種類錯互漫無
統紀遂即佩文齋所有者編輯之使各以類相從為一
百卷凡書畫之源流古今工於此者之姓氏以至聞人
之題䟦厯代之鑑藏悉備考而慎其擇亦可謂詳且盡
矣昔唐太宗好書親序王羲之傳自以為心慕手追而
當時内府之圖籍亦號最盛迄於今日流傳者日逺日
少晉唐已為隆古而况前此者乎然溯流者必窮其源
習今日之書而不推本於篆𨽻亦猶齊末之觀也故上
[230-24b]
自蒼頡史皇下暨近代皆列焉朕於書畫偶有題䟦檢
出數十則以為一卷從諸臣之請也要之尚稽曩昔用
以攄適性情泳陶清暇附於古聖人游藝之意並為世
之嗜古者樹毫楮之表凖宏考索之㫖趣則牙籖萬卷
之中是編其亦可以永傳也夫
  臣/等謹按書畫之品昉於齊梁唐張彦逺撰法書
  要録厯代名畫記自謂家世藏法書名畫李綽尚
  書故實亦亟稱之嗣後收藏鑒識家記載日繁大
[230-25a]
   抵就所見聞品題真偽若考證之資固未能賅備
   也我
聖祖仁皇帝萬幾餘暇翰墨怡情
御製書畫題䟦
奎章炳燿雲漢昭回乃復
詔輯中秘之藏分門列目博採旁搜訂為兹譜首論其藝
   次傳其人而
宸翰之所品評故府之所題識以及名人手䟦審定真贋
[230-25b]
   者咸著録焉
 秘殿珠林二十四巻
   乾隆九年刑部尚書張照等奉
 勅編
  臣/等謹按晉唐以來書家所繕經典雜列法帖鄧
  椿畫繼分八目亦以仙佛鬼神為首然均未嘗别
   為一書也我
 皇上以二氏之教畛域攸分爰
[230-26a]
 勅内府所藏書畫有闗於釋典道籙者别為編録體例
   精詳巻端首載
三朝宸翰
 皇上御筆次列厯代名人書畫而凡印本繡線刻絲之
   屬以類附焉次為臣工書畫次為石刻木刻經典
   語録科儀及供奉經像三藏旁羅七籖並列金題
   玉躞真有出於尋賞鑒之外者已
 石渠寳笈四十四卷
[230-26b]
   乾隆九年刑部尚書張照等奉
 勅編
  臣/等謹按書為游藝畫屬考工古未有所謂専門
   名家也東漢以來始以筆法為能事至書評書斷
  畫品畫記綜甄益精紀載日夥六朝三唐代有傳
  人其於名姓品第收藏著録題䟦古蹟辨别真偽
  或限於一家之見聞或誤於一時之鑒别迄未能
   羅厥衆美勒為鴻編惟我
[230-27a]
 皇上摛藻為春尺素寸牋天工黙契而
  内府藏弆者復多人間所未睹儲積日富品鑒彌精
 勤政之餘萃成鉅帙其次序先册次卷次軸其記載則
   先書後畫先分後合以及欵式髙廣印記題䟦臚
   載既詳而
列聖宸章
 幾餘寳翰尤炳燿於册府之中允為藝林之盛事也已
   庚子銷夏記八卷 研山齋圖繪集覽三卷
[230-27b]
   孫承澤撰承澤見經類
   臣/等謹按承澤品行士論薄之而於鑒别書畫實
   别具隻眼退居後嘗於夏日録所藏墨蹟畫卷石
   刻及所見他人處者為之評隲考據詳明名曰銷
   夏記圖繪集覽三卷成於年八十二時其文多具
   銷夏記中以有其子炯所補且間有同異處故附
   録於後别有墨蹟集覽法書集覽四卷則全與銷
   夏記同無庸複載
[230-28a]
  無聲詩史七卷
  姜紹書撰紹書見雜家類
  李光映序曰是書出於郡城項氏因多譌脱乃校
  定重刻焉
  書學彚編十巻
  萬斯同撰斯同見經類
  臣/等謹按斯同録厯代善書之人凡一千五十四
  搜羅既博考證亦精由其邃於史學也
[230-28b]
  畫法年紀一卷
  郭礎撰礎字石公江都人順治壬辰進士官至順
  徳府知府
  繪事備考八巻
  王毓賢撰毓賢字星聚鑲紅旗漢軍人官至湖廣
  按察使
  臣/等謹按毓賢吏治精敏而案牘之暇不廢賞鑒
  是編先撮録諸家畫法為總論次取古來畫家姓
[230-29a]
  名事迹以時代分序上自軒轅下至北宋雖祖述
  張彦逺厯代名畫記夏文彦圖繪寳鑑二書而蒐
  輯詳贍一覽周知謂之青出於藍可矣
  書法正傳十卷
  馮武撰武號簡縁常熟人
  臣/等謹按武為馮班從子書學頗有淵源此其年
  八十一時所作閲厯既深論斷亦頗可據
  江村銷夏録三卷
[230-29b]
  髙士竒撰士竒見經類
  式古堂書畫彚考六十卷
  卞永譽撰永譽字令之鑲紅旗漢軍人官至刑部
  侍郎
  王士禎居易録曰卞中丞永譽貽書畫彚考六十
  卷凡詩文題跋悉載上溯魏晉下迄元明所收最
  為詳博
  南宋院畫録八卷
[230-30a]
  厲鶚撰鶚見史類
  六藝之一録四百六卷續編十二卷
  倪濤撰濤見經類
  臣/等謹按此編上下二千年裒輯最富其為例凡
  六曰金器欵識曰刻石文字曰法帖論述曰古今
  書體曰厯朝書論曰厯朝書譜溯其源不遺其流
  觀其通亦窮其變誠書家之統會藝圃之淵林也
  草韻彚編二十六卷
[230-30b]
  陶南望編南望字遜亭上海人
  石村畫訣一卷
  孔衍栻撰衍栻字石村曲阜人
  厯代畫家姓氏韻編七卷
  顧仲清撰仲清字咸三號松壑嘉興人
  烟雲過眼録二十卷
  周在浚撰在浚見史類
  髙兆跋曰綜計平生所聞見以欣賞之情具書畫
[230-31a]
  之識謂今人皆及古人曹吳闗荆一顧再顧不復
  累心惟於幽人詞客故老貧交㫁練殘楮皇皇嵗
  月若寢食不暇耳
  小山畫譜二卷
  鄒一桂撰一桂字小山號讓鄉無錫人雍正丁未
  進士官至内閣學士
  臣/等謹按一桂所畫花卉得惲夀平之傳此編論
  畫花卉法皆酌採古人微論而知天知地知人知
[230-31b]
  物之説則未經人道者宜其以繪事之微上邀
宸賞非偶然也
  傳神秘要一卷
  蔣驥撰驥字赤霄號勉齋金壇人
  漢溪書法通解八巻
  戈守智撰守智字達夫平湖人
 國朝畫徵録三卷 續録二卷
  張庚撰庚見史類
[230-32a]
  庚自序曰録
 國朝之畫家徵其蹟之可信者著於篇凡畫之為庚
  所寓目者以鄙見論著之或聞諸鑒賞家所稱述
  而未徵其蹟槩從附録創始於康熈後壬寅脱稿
  於雍正乙卯又精意識一卷記所見古畫而以論
  畫終焉
  月湖讀畫録一卷
  王樑撰樑震澤人
[230-32b]
  艷雪齋書品二卷畫苑二卷筆墨紙硯譜一卷
  不著撰人名氏
  右藝術類書畫
  操縵録十卷
  胡世安撰世安見經類
  松風閣琴譜二卷抒懷操一卷
  程雄撰雄字雲松休寧人
  臣/等謹按雄嘗學琴於韓昌因取閩人莊臻鳳原
[230-33a]
  譜重加訂正宫夢仁祁豸佳皆為之序抒懷操三
  十調皆取時人之詞諧以為譜并付梓而行之
  溪山琴况一卷
  徐谼撰谼太倉人
  琴學心聲一卷
  莊臻鳳撰臻鳳號蜨菴江寧人
  琴談二卷
  程允基撰允基字寓山徽州人
[230-33b]
  琴學内篇一卷外篇一卷
  曹廷棟撰庭棟見經類
  庭棟自序曰棟撰琴學内篇以律合琴即以琴證
  律而知正律之外必有變律還宫五聲必取半律
  實出於琴聲清濁之自然而與蔡氏新書有互相
  發明者若夫以十分定半律以九寸為虚數則與
  蔡氏微有不符至於取應必兼三節定徽俱出均
  分制絃則巨細同歸律位則分寸各具固新書所
[230-34a]
  未備亦漢唐以來諸書所未論及也外篇薈萃古
  今琴説妄以已意按其是非非敢譏議前人葢不
  如是無以明其理之必然與其用之變化也
  右藝術類琴譜
  印存初集二卷印存元覽二卷
  胡正言篆正言字曰從海陽人前明嘗官武英殿
  中書舍人
  臣/等謹按古人摹印之法以端重為宗明文彭何
[230-34b]
  震二家篆刻最著然彭喜秀雅而傷於娬媚震尚
  蒼勁而故示圭稜其末流均不能無失正言以摹
  印名於時頗能矯兩家之弊是編乃其印譜朱印
  者為初集墨印者為元覽凡名字印十之八齋閣
  印十之一鐫成語者十之一
  印典八卷
  朱象賢撰象賢號清溪呉縣人
  白長庚序曰印典引宋王基梅菴雜記蝸廬筆記
[230-35a]
   葉氏游藝雜述元宋無考古紀畧四書皆得之檇
   李曹氏鈔本為諸家所未見
   右藝術類篆刻
   臣/等謹按漢藝文志曰道者秉要執本清虗以自
   守卑弱以自持有合於謙讓之義自神仙之流赤
   松子魏伯陽以煉養之術著盧生李少君以服餌
   之方傳淮南鴻寳秘鍊丹鉛北魏謙之訣傳齋醮
   以逮張魯杜充庭輩又以符籙科教為事異軌殊
[230-35b]
   趨源流不一要於清净無為之㫖益背而馳此與
   老莊之學所以不容混為一也今仍馬考之舊仍
   析道家神仙為二至釋氏一門昉於阮孝緒七録
   而阮録本列神仙之上四庫全書已師其例今亦
   謹遵編次焉
御定道徳經注二卷
   順治十三年
世祖章皇帝御撰
[230-36a]
世祖章皇帝御製序曰朕聞道者先天地而為萬物宗生
 生化化莫得而名者也惟至人凝道於身故其徳為𤣥
 徳而其言為聖言老子道貫天人徳超品彚著書五千
 餘言明清浄無為之㫖然其切於身心明於倫物世固
 鮮能知之也嘗觀其告孔子曰為人子者無以有己為
 人臣者無以有己而仲尼答曽子之問禮每曰吾聞諸
 老耼豈非以人能清浄無為則忠孝油然而生禮樂合
 同而化乎猶龍之歎良有以也自河上公而後注者甚
[230-36b]
 衆或以為修煉或以為權謀斯皆以小智窺測聖人失
 其意矣開元洪武之注雖各有發明亦未彰全㫖朕以
 聖言𤣥逺末學多岐茍不折衷以理恐益滋譌誤用是
 博叅衆説芟繁去支釐為一注理取其簡而明辭取其
 約而逺未知於經意果有合否然老子之書原非虚無
 寂滅之説權謀術數之談是注也於日用常行之理治
 心治國之道或亦不相逕庭也爰序諸簡端以明大㫖
 云
[230-37a]
   臣/等謹按司馬遷謂河上丈人通老子而不稱其
   有注漢書藝文志亦僅載其書未以注聞自隋經
   籍志以下注其書者始衆魏王弼宋蘇轍元吳澄
   明焦竑之流代有言詮徵諸典籍誠以道徳五千
   餘言特揭無為之㫖實足發人忠孝敬順之思迥
   異於他子書之偏駁也然注釋滋多謬悠日甚我
世祖章皇帝知化窮神深明奥㫖
親灑丹毫撰為此注大學士成克鞏等承
[230-37b]
命編校闢諸解之虚無析羣言之淆亂使人知老子之教
   不外尋常日用之間於以返樸還淳滌瑕盪穢夫
   是以於萬斯年永臻寧一之休也
   老子説畧二卷
   張爾岐撰爾岐見經類
   爾岐自序曰流覽本文讀有未通輒以己意占度
   稍加一二言於句讀隙間覺大義犂然迴視諸註
   勿計不能讀亦已不欲讀矣
[230-38a]
  古今南華内篇講録十卷
  不著撰人名氏
  臣/等謹按是編題林屋洞藏書以郭象注為今本
  以向秀註為古本然秀註雖間見於陸徳明經典
  釋文至陳振孫作書録解題已稱亡佚又何從而
  見其真本至於南華之名不知為唐天寳所尊而
  疑為郭向所加則其人考古之學亦可見矣
  陰符經註一卷
[230-38b]
  李光地撰光地見經類
  南華評註無卷/數
  張坦撰坦字方平號一菴泰安人
  坦自序曰廣求古注數十餘家採其簡當刪其繁
  蕪又叅以己意為之評釋别為或問十條列於卷
  首
  莊子解三卷
  吳世尚撰世尚貴池人
[230-39a]
  南華通七卷
  孫嘉淦撰嘉淦見經類
  南華本義二卷
  林仲懿撰仲懿爵里未詳
  列子辨二卷
  不著撰人名氏前有康熈後壬寅自序署其號曰
  復堂
  道徳經編註二卷
[230-39b]
  胡與髙撰與髙字岱瞻黟縣人雍正癸卯舉人
  與髙自述曰老子今本相沿章句多舛乃遍訪古
  本考正其文併注釋其義云
  南華簡鈔四卷
  徐廷槐撰廷槐字立三號笠山會稽人雍正庚戌
  進士
  道徳經懸解二卷
  黄元御撰元御見經類
[230-40a]
  道徳經註二卷附陰符經註一卷
  徐大椿撰大椿見醫家類
  道徳經注例畧曰老氏之學與六經㫖趣各有不
  同六經為中古以後文物極盛之書老氏所云養
  生修徳治國用兵之法皆本上古聖人相傳之精
  意故其教與黄帝並稱其用甚簡其效甚速漢時
  循吏師其一二已稱極治
  南華摸象記八卷
[230-40b]
  張世犖撰世犖字無夜錢塘人乾隆甲子舉人
  臣/等謹按世犖之學以禪為宗因以禪解莊子其
  篇目皆依佛經之例以内篇之名標曰某品分割
  併附又各敘其宗㫖於每篇之首云
  右道家
  正宏集一卷
  釋本果撰本果字曠圜潮州靈山寺僧
  臣/等謹按韓愈與大顛遊見與孟簡書中後人遂
[230-41a]
  為大顛别傳依託簡作並偽為愈與大顛三書陳
  振孫書録解題嘗力辨其妄是書仍侈談韓愈皈
  依大顛事葢猶沿襲宗門統要之説以復闢佛之
  讐也
  南宋元明僧寳傳十五卷
  釋自融撰始末未詳
  臣/等謹按宋僧恵洪撰有僧寳傳一編自融乃復
  采宋建炎丁未至
[230-41b]
 國朝順治丁亥凡五百二十一年中得九十七人各
  系傳贊續為此編
  現果隨録一卷
  僧戒顯撰戒顯字悔堂順治間居杭州靈隠寺
  右釋氏
  列仙通記六十卷
  薛大訓撰大訓字六詁吳縣人
  臣/等謹按是書採録道藏神仙凡八百七十七人
[230-42a]
  時代舛錯真妄雜糅華亭王宗熈兄弟為之序尤
  怪誕無稽初名神仙通鑑順治己丑重刋改今名
  真詮二卷
  不著撰人名氏據後跋當為順治中人
  自序曰葆真子所留真詮余嘗刪節之猶病其多
  今重為訂正
  果山修道居志二卷
  葉鉁撰鉁見儒家類
[230-42b]
  參同契章句一卷
  李光地撰光地見經類
  光地自序曰參同契者參之而同契也三相類者
  三字之義疏爾魏氏作參同契自謂闕畧未備復
  作三相類一篇互相解剥而二千年未有知者心
  之不達則竊易舊簡以就膚見故此書獨無完編
  惟漢魏叢書所載似是原本間有竄悞不多也獨
  其不知中斷二書及截立標題亦庸末者之妄
[230-43a]
  參同契注二卷
  陳兆成撰兆成字宜赤上虞人
  得一參五七卷
  姜中貞撰中貞會稽人
  臣/等謹按是書闡明修煉之㫖所註陰符經道徳
  經各一卷參同契三卷黄庭經悟真篇各一卷為
  書凡五故以得一參五名之
  萬夀仙書四卷
[230-43b]
  曹無極編無極字若水金壇人
  古文周易參同契註八卷
  袁仁林撰仁林字振千三原人
  古參同契集注六卷
  劉吳龍撰吳龍字紹聞南昌人雍正癸卯進士官
  至刑部尚書諡清慤
  吳龍自序曰參同契自明楊慎掘地得原本經傳
  始分因本元俞琰發揮而為是注
[230-44a]
  右神仙
 
 
 
 
 
 
 
[230-44b]
 
 
 
 
 
 
 
皇朝文獻通考卷二百三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