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R2m0015 皇朝文獻通考-清-高宗弘曆 (master)


[179-1a]
 欽定四庫全書
 皇朝文獻通考卷一百七十九
  兵考一/
   臣/等謹案周官大司馬統六軍之衆掌九灋之職
   詳哉其言之當是時永清大定之後載戢干戈載
   櫜弓矢越裳底貢肅慎來朝可云無事矣而講明
   武備若是其委曲繁重何哉誠以兵者誅暴禁邪
   威不軌而昭文徳不可一日而不備也班固作漢
[179-1b]
   書十志而兵制僅附見於刑法中雖曰刑有三等
   甲兵為大理本相通然使一代政令闕而未全論
   者惜之自兹以還兵事日繁史各有志如馬氏通
   考及五朝續通考所載得失燦然著矣我
  朝龍興東土以武功開國自
太祖高皇帝始以戎甲十三肇基王迹創立八旗實為萬
   世兵制所由昉
太宗文皇帝兼弱攻昩取亂侮亡一時大畏小懐所向無
[179-2a]
   敵
世祖章皇帝一著戎衣混一區夏增定中外營制益復精
   詳
聖祖仁皇帝翦削逆藩戡定荒服功烈懋昭彪炳史冊
世宗憲皇帝宵旰勤勞繼志述事西北兩路用師申嚴戎
   律更為明備我
 皇上天錫勇智覲
光揚
[179-2b]
烈比年以來
 命將出師
 親授方畧蕩平準噶爾回部大小兩金川豐功偉烈亘
   古罕聞而持盈保泰猶無時不警戒恬嬉蒐討軍
   實兵制之善洵足垂諸億載竊惟
列聖相承决䇿於廟堂之上而制勝於萬里之外
 神機睿略運用無方固有非臣下所能揣測者然即其
   外見之迹窺之内外相維逺近相錯當其無事之
[179-3a]
   時養兵不試屹然有金湯之固及其不得已而用
   之
 天戈所指電舉霆發無不立就削平葢簡練精純規制
   嚴密自然之明效也臣等敬稽
列聖實録
五朝國史兵志
 皇上起居注冊
 欽定大清㑹典及兵科録書諸籍凡有闗兵制者㕘酌
[179-3b]
   排纂具載於篇至於馬氏所列尚有車戰舟師之
   目今水師營制已詳載直省兵内毋庸另編車戰
   雖古法而不行於今兹編並削其目從其實也
   兵制
   臣/等謹案設兵之制歴代因革損益雖互有不同
   而其實不甚相逺其出於特剙而無所因襲者則
   我
  朝八旗之制是也敬溯
[179-4a]
  國初先編立四旗以統人衆尋以歸服益廣乃增建
   為八旗然猶統滿洲蒙古漢軍之衆而合於一也
   迨其後户口日繁又編䝉古八旗設官與滿洲等
   繼編漢軍八旗設官與滿洲蒙古等合為二十四
   旗其制以旗統人即以旗統兵蓋凡隸乎旗者皆
   可以為兵非如前代有僉派召募充補之煩而後
   收兵之用也洎乎
寳籙攸歸中外一統復設緑旗營以統漢兵蓋
[179-4b]
  本朝建旗辨色以相勝為用於是五徳兼全五行悉備
   内而京營則有親軍前鋒䕶軍驍騎步軍之分或
   用上三旗或兼用八旗外而直隸各省凡駐防兵
   用八旗各標及營汛兵用緑旗百餘年來增損隨
   時悉臻盡善至於外藩諸部奔走偕来分職編旗
   與内八旗相等有大征伐並帥師以從斯尤柔逺
   之鴻圖迄於無外者也邇者西陲底定式廓版圖
   列戍開屯規模益逺謹先叙各兵制建置之大綱
[179-5a]
   而以軍令附焉
太祖高皇帝辛丑年初設四旗先是癸未年
太祖以遺甲十三副起事征尼堪外蘭敗之益厲兵力以
   次削平諸部歸附日衆初定出兵校獵不論人之
   多寡各隨族黨屯寨而行每人各取一矢十人設
   一長領之其長稱為牛录額真至是始分為四旗
   曰黄旗曰白旗曰紅旗曰藍旗以純色為辨每旗
   下以三百人為一牛录轄以牛录額真一人
[179-5b]
   臣/等謹案是年為編牛录之始嗣後續設固山額
   真梅勒章京甲喇章京等官至順治十七年始定
   漢字稱都統副都統㕘領佐領等名兹謹仍舊稱
   以昭初制
   甲寅年定八旗之制以初設四旗為正黄正白正
   紅正藍增設四旗為鑲黄鑲白鑲紅鑲藍黄白藍
   均鑲以紅紅鑲以白合為八旗統率滿洲䝉古漢
   軍之衆每三百人設牛录額真一人五牛录設甲
[179-6a]
   喇額真一人五甲喇設固山額真一人每固山設
   左右梅勒額真二人時滿洲牛彔三百有八䝉古
   牛录七十六漢軍牛录十六行軍時地廣則八旗
   並列分八路地狹則八旗合一路而行
   臣/等謹案自後生齒日繁及中外臣民歸服者益
   衆隨時増編滿洲䝉古漢軍佐領無定額
   天命五年改設八旗官設總兵官分為三等其副
   將㕘將遊擊亦如之各牛录額真俱為備禦官每
[179-6b]
   牛录下設千總四人
   天聰八年改定八旗官奉
諭凡我國官名皆當易以滿語勿仍襲漢語舊名今悉為
 釐定五備禦之總兵為一等公一等總兵官為一等昻
 邦章京二等總兵官為二等昻邦章京三等總兵官為
 三等昻邦章京一等副將為一等梅勒章京二等副將
 為二等梅勒章京三等副將為三等梅勒章京一等㕘
 將為一等甲喇章京二等㕘將為二等甲喇章京遊擊
[179-7a]
 為三等甲喇章京備禦為牛录章京旗長為壯達凡管
 理不論官職管固山者即為固山額真管梅勒者即為
 梅勒章京管甲喇者即為甲喇章京管牛录者即為牛
 录章京管巴牙喇纛額真即為纛章京管巴牙喇甲喇
 額真即為巴牙喇甲喇章京嗣後皆照我國新定者稱
 之
   又定八旗兵名奉
諭滿洲蒙古漢人前此騎步守哨等兵雖各有營伍未分
[179-7b]
 名色故止以該管將領姓名稱為某將領之兵今宜分
 辨名色永為定制隨固山額真行營馬兵為阿禮哈超
 哈巴牙喇營前哨兵為噶布什賢超哈駐防盛京兵為
 守兵預備兵為援兵各城寨兵為守邊兵舊䝉古左營
 為左翼兵右營為右翼兵舊漢兵為烏真超哈元帥孔
 有徳兵為天祐兵總兵官尚可喜兵為天助兵後天祐/天助兵
   俱歸入/漢軍
   臣/等謹案阿禮哈超哈為驍騎營之始巴牙喇為
[179-8a]
  䕶軍營之始噶布什賢超哈為前鋒營之始烏真
  超哈為漢軍之始
  九年設䝉古八旗先是八年以所獲察哈爾部千
  餘户分給八旗是年正月復以察哈爾來歸各官
  並壯丁三千二百餘名均隸各旗至是始編審人丁及
  舊喀喇沁壯丁分為蒙古八旗其旗色與滿洲八
  旗同每旗設固山額真一人梅勒章京甲喇章京
  各二人分轄所編牛录
[179-8b]
  崇徳二年分漢軍為二旗先是天聰七年令滿洲
  各户有漢人十丁者授緜甲一副共一千五百八
  十户令舊漢兵之將領官統之以補各旗之缺額
  者至是始分為左右翼二旗其旗皆用皂色每旗
  設固山額真一人轄所編牛录
  四年分漢軍為四旗時定旗色一以皂鑲黄一以
  皂鑲白一以皂鑲紅一純用皂色每旗設固山額
  真一人梅勒章京二人甲喇章京四人牛录章京
[179-9a]
   十八人
   七年設漢軍八旗定旗色與滿洲八旗同每旗設
   固山額真一人梅勒章京二人甲喇章京五人
   順治元年
世祖章皇帝定鼎燕京分置滿洲䝉古漢軍八旗於京城
   内鑲黄正黄旗居北方正白鑲白旗居東方正紅
   鑲紅旗居西方正藍鑲藍旗居南方左翼自北而
   東自東而南鑲黄旗在安定門内正白旗在東直
[179-9b]
   門内鑲白旗在朝陽門内正藍旗在崇文門内右
   翼自北而西自西而南正黄旗在徳勝門内正紅
   旗在西直門内鑲紅旗在阜成門内鑲藍旗在宣
   武門内
   又定八旗驍騎營制滿洲䝉古漢軍各八旗每旗
   各設都統一人副都統二人所屬㕘領滿洲漢軍
   每旗各五人䝉古每旗各二人康熙三十四年増/設委署㕘領雍正
   元年改為/副㕘領佐領約以三百人為率隨時編設無定
[179-10a]
  額驍騎校每佐領下一人稽所編人户田宅兵籍
  詳見後/禁衛兵
  又定八旗都統所轄甲兵員本朝兵制各旗之官/ 兵丁其户口屬籍無
  不隸于都統至於簡用充補自驍/騎營而外則各該管大臣分領焉滿洲䝉古旗每
  佐領下設親軍上三旗者隸領侍衛内大臣下五
  旗者隸宗室王公設前鋒隸前鋒統領設䕶軍𨽻
  䕶軍統領康熙三十年於滿洲䝉古旗增設鳥槍/䕶軍鳥槍驍騎礮驍騎隸大器營總統
  雍正二年設設圓明圈䕶軍隸䕶軍營總統/乾隆十四年 雲梯前鋒兵隸健鋭營總統設步
[179-10b]
  軍領催及步軍𨽻步軍統領其本營領催與驍騎
  及弓匠或鐵匠鞍匠等各隸本旗都統漢軍旗每
  佐領下設步軍領催及步軍隸步軍統領其本營
  領催與驍騎雍正二年于漢軍每佐領下驍騎内/設藤牌兵四名乾隆元年定漢軍每
  旗設藤牌兵一百/名於驍騎内選充各隸本旗都統
  又定八旗前鋒營制滿洲蒙古八旗分左右兩翼
  每翼各設前鋒統領一人率前鋒㕘領前鋒侍衛
  前鋒校等其所轄為前鋒營兵備警蹕宿衛詳見/後禁
[179-11a]
  衛/兵
  又定八旗䕶軍營制滿洲䝉古八旗各設䕶軍統
  領一人率䕶軍㕘領雍正元年増設/副䕶軍㕘領䕶軍校等其
  所轄為䕶軍營兵備警蹕宿衛及門禁𫝊籌詳見/後禁
  衛/兵
  設領侍衛府滿洲䝉古鑲黄正黄正白上三旗設
  領侍衛内大臣六人内大臣六人散秩大臣無定
  員率一二三等侍衛及藍翎侍衛親軍校親軍等
[179-11b]
  康熙三十七年増設宗室侍衛及漢侍衛雍/正三年増設四等侍衛於藍翎侍衛内選充備宿
  衛扈從詳見後/禁衛兵
  設提督九門步軍營步軍統領一人率左右翼步
  軍總尉順治五年増設八旗副尉雍正四年増設/八旗㕘尉乾隆十九年改總尉名翼尉副
  尉名協尉㕘/尉名副尉八旗步軍尉等統轄滿洲蒙古漢軍
  八旗步軍掌守衛巡警其城門尉城門校乾隆十/九年改
  城門尉名城門領/城門校名城門吏門千總等掌城門啟閉設巡捕
  營㕘將遊擊等官統轄馬步兵分汛巡緝别領於
[179-12a]
   兵部職方司初設南北二營十四年增設中營康/熙三十年始令步軍統領兼管乾隆
   四十六年増設左右二營為/巡捕五營詳見後禁衛兵
   設内府三旗初定三旗設滿洲佐領旗鼓佐領正
   黄旗朝鮮佐領内管領等統各䕶軍驍騎隸領侍
   衛内大臣管轄後改隸内/務府總管嗣後以次增設㕘領副
   㕘領及䕶軍統領復添設前鋒分為䕶軍前鋒驍
   騎三營備宿衛扈從屬或京内府三旗官員兵丁/ 盛京内務府總管仍由
   在京内務府掌其升/選俱詳見後禁衛兵
[179-12b]
   設
  盛京八旗駐防兵時以遷都燕京
命内大臣何洛會為
  盛京總管設左右翼梅勒章京各一人統領滿洲䝉
   古漢軍八旗兵駐防
  盛京並設各城城守官至三年改總管為昻邦章京
   十年増設寧古塔昻邦章京康熙元年改
  盛京寧古塔昻邦章京並稱將軍十五年移寧古塔
[179-13a]
  將軍駐吉林船厰城二十三年増設黑龍江將軍
  三十八年移黑龍江將軍駐齊齊哈爾城與副都
  統統轄城守尉防守尉防禦各員詳見後/直省兵
  設直省八旗駐防兵時初設獨石口張家口防禦
  分遣甲兵駐防至二年復遣八旗兵駐防直隸之
  順徳府山東之濟南府徳州臨清州江南之徐州
  府山西之平陽府潞安府蒲州府凡八城每城設
  協領一人滿洲章京四人䝉古漢軍章京各二人
[179-13b]
  尋復增定江南江寧府浙江杭州府等處駐防兵
  制嗣後隨各省形勢設將軍都統副都統或但設
  城守尉防守尉駐防詳見後/直省兵
  設直省緑旗營凡直省漢兵俱以緑旗為辨總督
  所屬為督標巡撫所屬為撫標提督所屬為提標
  總兵所屬為鎮標自總兵而下則為副將㕘將遊
  擊都司守備千總把總各員而總督則節制巡撫
  標及提督總兵標提督又節制各鎮總兵標各鎮
[179-14a]
   標統轄各協及各營其屬於河道總督者為河標
   所轄各營専司防河䕶運屬於漕運總督者為漕
   標所管各衛所専司分帮領運詳見後/直省兵
   設外藩扎薩克各旗先是天命天聰年間科爾沁
   等各蒙古相繼欵附予以封爵定鼎之後以次編
   旗凡内扎薩克二十五部為五十一旗每旗扎薩
   克一人協理旗務者無定員以王貝勒貝子公台
   吉等為之設都統副都統以本旗台吉内/以原爵兼任㕘領佐
[179-14b]
   領驍騎校驍騎如内八旗之制至康熙三十年設
   喀爾喀各旗三十六年設賀蘭山厄魯特旗及哈
   密旗四十三年設額濟内土爾扈特旗雍正三年
   設青海各旗十年設土魯畨旗乾隆十九年設都
   爾伯特各旗各隨人衆編佐領有差詳見/後
   設守衞
陵寢官員兵丁先是天聰八年
永陵設散秩官至順治初
[179-15a]
福陵
昭陵各設雲騎尉五年增設散秩官八年
永陵增設騎都尉雲騎尉嗣後
  盛京
三陵各增設總管副總管防禦驍騎校等員嗣又于
  京師
東陵
西陵各設總管副總管防禦驍騎校等員
[179-15b]
  園寢各設防禦驍騎校等員所屬八旗驍騎各有差
   詳見/後
   八年定王公府屬武職官員兵丁分别親王郡王貝
   勒貝子鎮國公輔國公等以次設長史散騎郎䕶
   衛等職並府屬佐領下各設驍騎校驍騎有差詳/見
   後/
   十七年定八旗漢字官名奉
諭嗣後固山額真清字仍稱固山額真漢字稱為都統梅
[179-16a]
勒章京清字仍稱梅勒章京漢字稱為副都統甲喇章
京清字仍稱甲喇章京漢字稱為㕘領牛录章京清字
仍稱牛录章京漢字稱為佐領昻邦章京清字仍稱昻
邦章京漢字稱為總管烏真超哈清字仍稱烏真超哈
漢字稱為漢軍尋又經大臣議定噶布什賢噶喇昻邦
  漢字稱為前鋒統領巴牙喇纛章京漢字稱為䕶
  軍統領噶布什賢章京漢字稱為前鋒㕘領巴牙
  喇章京漢字稱為䕶軍㕘領噶布什賢壯達漢字
[179-16b]
  稱為前鋒校巴牙喇壯達漢字稱為䕶軍校分得
  撥什庫漢字稱為驍騎校
  臣/等謹案雍正元年以八旗都統印信所有滿文固
  山額真字樣額真二字非臣下印信所得濫用改
  為固山昻邦
  康熙十四年設游牧察哈爾八旗時以遷察哈爾
  部衆於宣化大同府邊外編為八旗設㕘領佐領
  䕶軍校驍騎校䕶軍驍騎等康熙三十八/年増設總管如内八
[179-17a]
  旗之制隸八旗䝉古都統後設都統駐張家口/管轄詳見後直省兵
  二十三年設三旗虎槍營總統一人以公侯大臣
  兼任總領六人率三旗虎槍兵専備蒐狩行田詳/見
  後禁/衛兵
  三十年設火器營總統無定員雍正年間/定為六人以王公
  大臣兼任乾隆二十九年増設/掌闗防營總八人率八旗鳥槍䕶軍
  㕘領䕶軍校驍騎校等統轄鳥槍䕶軍鳥槍驍騎
  礮驍騎掌演習火器詳見後/禁衛兵
[179-17b]
  雍正二年設
 圓明園八旗䕶軍營總統無定員以王公大臣兼任
  率營總十年増設/䕶軍㕘領副䕶軍㕘領䕶軍校等統轄䕶
  軍於
 圓明園分地駐劄以備翊衛詳見後/禁衛兵
  設
 圓明園内府三旗每旗設䕶軍㕘領副㕘領䕶軍校
  等十年增/設營總統轄䕶軍屬
[179-18a]
  圓明園總統王公大臣仍隸於内務府詳見後/禁衛兵
   設八旗養育兵奉
諭八旗滿洲䝉古漢軍均係累世効力舊人承平既久滿
 洲户口滋盛餘丁繁多或有丁多之佐領因䕶軍驍騎
 皆有定額其不得充伍之閒散滿洲至有窘廹不能養
 其妻子者每思及此惻然動念將如何施恩俾得生計
 之處再四籌畫並無長䇿欲增編佐領恐正餉不敷若
 不給以錢糧俾為養贍何以聊生既不能養其家口何
[179-18b]
 由造就以成其材今將旗下滿洲蒙古漢軍共選四千
 八百人為教養兵訓練藝業每人各給三兩錢糧每年
 共需錢糧十七萬二千八百兩每旗滿洲䝉古漢軍共
 六百名内滿洲每旗四百六十名䝉古六十名漢軍八
 十名其漢軍之八十名令為步兵食二兩錢糧就此錢
 糧數内通融料理可多得四十名漢軍每旗著選百二
 十名此所設教養兵若計佐領選取恐多寡不同應於
 㕘領下計數選取至乾隆三年復定滿洲蒙古各旗原
[179-19a]
  設養育兵每二名出缺作為三名照漢軍例各給
  銀二兩滿洲䝉古旗每佐領下増足養育兵十名
  漢軍旗每佐領下増足六名十八年復定養育兵
  每三名出缺作為四名再
恩賞一名各改給銀一兩五錢時於原養育兵一萬五
  千一百二十四名外勻出缺五千四十四再
恩賞缺五千四十四共二萬五千二百十二名食銀四
  十五萬三千八百十六兩二十九年復定滿洲蒙
[179-19b]
  古之養育兵二萬三百十五名每年增食米一萬
  六千一百石有竒
  乾隆十四年設健鋭營總統無定員以王公大臣
  兼任率兩翼翼長八旗前鋒㕘領副㕘領前鋒校
  等統轄前鋒兵演習雲梯諸技是即為雲梯兵詳/見
  後禁/衞兵
  二十六年設西域新疆駐防兵時以平定準噶爾
  回部分派滿洲兵索倫兵察哈爾兵及緑旗兵視
[179-20a]
  各處情形酌量分駐卡倫兵領以侍衛屯田兵領
  以督屯武職駐防馬兵隸于佐領緑旗兵隸于營
  員其回兵則令各城伯克經理而以駐劄之將軍
  大臣總轄之各兵丁或攜眷永駐或三年更代以
  次增設無定額詳見後/直省兵
  四十六年奉
諭向來各省提鎮以下至將弁等俱有分扣兵丁名糧
 作為得項者此例定自何年其每員應得若干係何
[179-20b]
 名目各省是否一例按照地方情形品級大小酌定
 數目多寡又或各省參差不同著交各該部將定例
 年月及現在欵項數目分晰查明分單具奏至此事
 因循已久恐又於定數之外私自尅扣增添者若每
 員任内私扣一名後任積漸加増侵扣無所底止督
 撫姑息不加查察久之即為虗額空糧之弊尤不可
 不徹底清查著𫝊諭各督撫將各省提鎮以下武職
 現在分扣名糧實數及有無私添之處查明據實具
[179-21a]
 奏
  又
諭國家設兵衛民簡核軍實期于營伍整齊兵額充足
 如兵丁等紅白事件從前設有生息恵濟銀兩以資
 賞卹後因生息名色有闗國體特敕停止昨陜甘添
 兵案内籌及賞卹聲請酌復恵濟銀兩朕以國家賞
 兵之費藉商生息支給究屬非宜已𫝊諭令其動用
 正項開銷各省兵丁紅白銀兩原係加恵行伍格外
[179-21b]
 施恩若因此裁扣名糧致額不足殊非核實行伍之
 道所有各省營伍賞卹兵丁紅白銀兩自乾隆四十
 七年為始俱著於正項支給造冊報部核銷至各省
 提標以下武職員弁俱有應得坐糧馬乾等項令軍
 機大臣會同該部核辦照文員之例議給養廉其所
 扣兵餉即可挑補實額核計添給養廉嵗支不及二
 百萬兩官員既無拮据而各省又増添兵力於行伍
 大有禆益所有辦理添補兵額紅白賞卹銀兩及名
[179-22a]
 糧裁添養廉縁由明晰曉諭中外知之尋議定直隸
  省裁養廉名糧三千八百七十名賞卹名糧九百
  名増實兵四千七百七十名山東省裁養廉名糧
  一千五百九十三名增實兵一千五百八十一名
  山西省裁養廉名糧二千一百六十名賞卹名糧
  四百三十五名増實兵二千五百九十五名河南
  省裁養廉公費名糧一千一百八十三名増實兵
  九百七十九名江南省裁養亷名糧四千四百十
[179-22b]
  一名賞卹名糧六百名増實兵五千十一名江西
  省裁養亷名糧一千三百三十七名賞卹名糧二
  百五十名増實兵一千五百八十七名福建省裁
  養廉名糧四千七百五十六名公費名糧一千四
  百八十名增實兵四千七百五十六名浙江省裁
  養廉名糧三千七百七名公費名糧一千一百四
  十名増實兵三千三十九名湖北省裁養廉公費
  名糧二千九百三十三名増實兵二千三百八十
[179-23a]
  名湖南省裁養亷公費名糧三千三百八十六名
  增實兵二千五百八十八名四川省裁養廉公費
  名糧四千二百七十四名增實兵四千二百七十
  四名陜西甘肅二省裁養廉公費名糧七千九百
  三十名已増兵一萬二千七百三十名無庸改募
  廣東省裁養廉名糧五千七百七十四名増實兵
  五千七百七十四名廣西省裁養亷名糧三千三
  百三十四名増實兵二千三百三十四名雲南省
[179-23b]
  裁養廉賞卹公費名糧五千七百八名増實兵五
  千四百六十名貴州省裁養亷賞卹公費名糧五
  千二百八十二名増實兵五千二百八十四名
  兵額
  八旗滿洲兵五萬九千五百三十名
  八旗䝉古兵一萬六千八百四十三名
  八旗漢軍兵二萬四千五十二名
  京城巡捕營兵一萬名
[179-24a]
  直隸省兵三萬九千四百二名
  山東省兵一萬七千五百四名
  山西省兵二萬五千七百五十二名
  河南省兵一萬一千八百七十四名
  江南省兵四萬八千七百四十七名
  江西省兵一萬三千九百二十九名
  福建省兵六萬三千一百十九名
  浙江省兵四萬三十七名
[179-24b]
  湖北省兵一萬七千七百九十四名
  湖南省兵二萬三千六百四名
  四川省兵三萬二千一百十二名
  陜甘省兵八萬四千四百九十六名
  廣東省兵六萬八千九十四名
  廣西省兵二萬三千五百八十八名
  雲南省兵四萬一千三百五十三名
  貴州省兵三萬七千七百六十九名
[179-25a]
  軍令
 國初定凡親王郡王貝勒貝子公等遇敵交鋒若七
  旗敗遁一旗攻戰有禆于七旗者將七旗佐領下
  人丁給與一旗若一旗敗遁七旗攻戰將敗遁人
  丁分與七旗若一旗内一半攻戰一半敗遁將敗
  遁人丁撥與本旗攻戰之人若一旗内一半有事
  他處未與攻戰半旗雖敗人丁留給本旗未戰之
  王貝勒貝子公等其攻戰之各旗酌量給賞若遇
[179-25b]
  敵猝乘七旗未及准備而一旗獨能攻戰亦止照
  功給賞其七旗免革人丁
  凡曠野遇敵時如不按隊伍輕入敵陣或見敵兵
  單少擅自奔馳者將所乗之馬並本處所獲人口
  入官
  凡列陣攻戰時須從容縱馬各照對敵前進如遷
  延趨避尾附他隊或他隊已進立視不前者各按
  所犯治罪
[179-26a]
  凡進兵時或有稍先稍後者克敵後不許彼此争
  競至敵人敗北宜追者須選精騎當先其都統䕶
  軍統領等各領本纛分隊隨後以防追兵陷入埋
  伏倘追趕時或被伏兵攔截都統䕶軍統領等即
  行迎敵
  凡出兵時各認本佐領旗號依隊而行都統副都
  統䕶軍統領㕘領佐領各以次管轄嚴行約束不
  許離伍亂行争取遺物不許喧嘩酗酒如亂行者
[179-26b]
  罰銀三兩給拏獲之人喧嘩酗酒者責治至失火
  者論死夜間行營勿得無故吹哨違者治罪
  凡軍士盔甲及軍器馬絆等俱釘字號馬尾後拴
  牌烙印馬無印者罰銀二兩箭無字者罰銀十兩
  給拿獲之人無銀者鞭三十如偷盗鞍轡籠頭等
  物者照偷盗例鞭責
  凡有一二人妄行搶掠被人傷害者即將妻子入
  官該管官仍治罪
[179-27a]
  凡搶奪民人柴草者鞭八十賠還柴草該管官罰
  俸一年
  凡官兵出征不許拆毁神廟妄殺平人已經俘獲
  者勿得剥取衣服拆散夫婦至不堪俘獲者亦不
  得傷害其俘獲之人勿令看守馬匹
  凡發兵之時兵丁或在家或在外如有違約者該
  管㕘領佐領等官每兵一名罰銀五兩若至革職
  等罪奏聞定奪兵丁不遵約束者酌量所犯責治
[179-27b]
  該管官仍議處至康熙十一年復定官員出征在
  家規避不起身者革職在外違約者革職提問䕶
  軍及領催兵丁等在家規避不起身者鞭一百仍
  發往軍前在外違約者鞭一百所獲人口入官若
  係差遣之處不遵號令違誤者鞭一百出兵之處
  不遵號令妄行者為首正法餘枷號三月鞭一百該
  管官罰俸一年
  凡出征大臣嚴禁兵丁不許搶掠如縱兵搶掠并
[179-28a]
  指良為賊妄行殺戮者從重治罪至康熙十八年
  復定領兵諸王將軍等有借通賊為名燒民房舍
  擄掠子女財物或分兵所徃之處私自擄掠者令
  該督撫題㕘治罪如有隠匿事發之日督撫革職
  凡臨陣多寡不敵在危急時有人救出者照被救
  人陣亡卹賞減去其半其一半官出一分被救人
  出一分給能救之人如兩軍相戰時有能將落馬
  之人救出與馬騎者係公以下副都統以上給銀
[179-28b]
  一百兩㕘領輕車都尉以下給銀六十兩平人給
  銀二十兩俱於落馬人名下追給如將屍骸救出
  者賞給官馬一匹其樵牧軍士亂行陷敵有人救
  者亦照卹賞減半於帶領官名下追銀給能救之
  人若不係亂行帯領官無罪令被救人給銀救出
  至親者不在此例如攻城不克將城下受傷之人
  救回者亦照卹賞減半官出一分被救人出一分
  給能救之人如將屍骸救出者令同領戰官給銀
[179-29a]
  三十兩至康熙十九年復定或野戰或攻城如有
  陣亡屍骸不能救出者同戰之㕘領散秩官䕶軍
  校驍騎校降二級調用領戰之該管官降一級調
  用領戰之大臣罰俸一年
  凡攻戰失利官兵有受傷者免其議處至康熙二
  十三年復定官員兵丁受傷退回者若係頭等二
  等傷痕免議三等以下傷痕仍與失利者同罪如
  未經受傷冐作傷痕退回者照規避例治罪若係
[179-29b]
  官員重傷止許親隨人等送出無親隨人令甲兵
  一二名䕶送兵丁重傷亦止令甲兵一二名䕶送
  多差者差撥各官治罪多送之甲兵亦同議處
  康熙三十四年議定軍令條約凡遇出征各該都
  統䕶軍統領副都統㕘領等查明官兵盔甲弓箭
  應需一切軍器務令精鋭堅固兵丁盔尾及甲背
  令其拴姓名甲牌馬駝鬃尾令其拴冩旗分佐領
  姓名並用印烙凡起行及途次官兵各帯輜重按
[179-30a]
  本旗纛行走毋得前後攙越如有亂行酗酒者即
  拿懲責自出城以至回兵不得喧嘩喊呌違者懲
  責結營之時各按本隊駐劄如有攙越旗分前後
  亂營者並將該管大臣官員議處其馬無印者罰
  銀二兩箭無字者罰銀十兩俱給與拿獲之人偷
  盗籠頭馬絆馬䩞者鞭責偷盗鞍轡等物及馬匹
  者按贓之多寡治罪失火者從重究治官兵及跟
  役人等所過地方不得擾累百姓搶奪馬匹踐踏
[179-30b]
  田苗妄離本營潛入村莊山谷强取物件違令者
  嚴加懲治該管官及本主一併議處如兵丁及跟
  役逃走在卡倫以内者即行查拿照例治罪已逃
  出卡倫者即派官兵務窮追獲無論兵丁及跟役
  即按軍法追拿不獲者將追趕之官兵治罪逃人
  之主並該管官一併嚴加治罪凱旋之日如有私
  賣盔甲軍器者從重治罪該管官議處再馬駝係
  大兵𦂳要之項添撥官兵加意揀擇水草牧放進
[179-31a]
  兵之時派留官兵在後查收遺失疲乏馬駝其遺
  失者按照印烙並所拴名姓交還原主疲乏者開
  明馬駝毛皮數目交與就近地方官或村莊百姓
  等牧養將數目報明兵部如敢隠匿乘騎及宰殺
  者嚴加治罪其遺失馬駝之主令將馬駝毛皮開
  明報兵部註冊坐卡人等不許攜纛前往各按旗
  分將小旗帶往離大營稍逺放卡加謹瞭望晚間
  撤回就近住宿放卡地方不許攜帯帳房不得舉
[179-31b]
  火止許乘一馬前往馬不離鞍勿窵逺散放如有
  敵至審實即刻報明領軍將軍大臣如並非敵冦
  誤報及賊人將近漫無知覺怠忽報遲者將放卡
  官兵即在軍前按法從重治罪示衆其坐堆官兵
  夜間弓必上絃毋得脱衣加謹防守如駐劄地方
  兵丁每日射箭修理軍器務令精鋭仍不時將所
  𫝊軍令曉諭堆卡加意嚴肅夤夜不許閒人行走
  凡有行走之人詳悉詢問所穿衣㡌所備器械可
[179-32a]
  異者即行拘拿如坐堆卡之人疎忽怠玩或偷眠
  或空一二人者該管大臣官員查出將官兵嚴加
  治罪至與敵相近領兵將軍大臣酌量添撥前鋒
  章京兵丁前往務令探明敵人虛實踏看地方情
  形遇敵對陣時領兵將軍大臣務必詳審地勢或
  係曠野或係排駝營陣或係排列欓木營陣並令
  某隊伍某旗擊賊之處詳加指示鳴螺進兵于敗
  賊後亦鳴螺收兵進攻之時如敵冦堅勁不動即
[179-32b]
  令預備兵丁前往應援如違者將領兵將軍大臣
  治罪敵人在對面進攻之時如王貝勒貝子公大
  臣等有越次前進者不准議功仍行治罪務須排
  列整齊緩轡前進如不按本隊尾隨他隊及離棄
  本隊由他隊前進並他人前進佇立觀望者應治
  以斬絞籍没懲責革職之處各按所犯擬罪進攻
  之時或有稍先稍後者不得彼此争競既能隨本
  旗敗賊有將伊議論者即係心術不端置之勿論
[179-33a]
  如賊人不能抵敵敗走即選精壯兵馬追趕隨即
  分隊接踵前進如追趕之人誤陷伏兵或突遇他
  冦後隊即接刃攻擊嚴禁兵丁毋許擄掠牲畜財
  物如正當對陣之際違令希圖搶奪財物者即將
  官兵治罪其有責任之大臣官員既經給有親丁
  軍前若再挑取䕶軍披甲漢仗好者則對敵之時
  精鋭兵丁必致缺少嗣後大臣官員除原有親丁
  外軍前不許挑取其無親丁官員及委署之章京
[179-33b]
  等出征各准挑取一名再軍糧所闗綦重凡出征
  之時官兵口糧務令按定日期裹帶如不按數以
  致缺少者將該管官並少帶之兵從重治罪其有
  跳越排駝營陣及排列欓木營陣身故者准從優
  議恤領兵大臣有能嚴行約束官兵不致擄掠為
  非者陞賞如縱容官兵擾害良民者從重治罪凡
  與敵相近一切軍令既經𫝊諭仍敢故違者將違
  令之人即按軍法如有𫝊行不至者亦按軍法從
[179-34a]
   事
   雍正九年申定軍律奉
諭自古用兵之道首以申明號令為務周易曰師出以律
 周書曰不愆於六步七步不愆於四伐五伐六伐七伐
 乃止齊焉可知進退步驟之間尺寸不可違越方為節
 制之師而平日必須申明號令使三軍之士無不熟知
 深曉倘其中或有不遵者則按軍律置之于法是其獲
 罪乃本人之自取無所歸咎雖領兵將帥不能以已意一
[179-34b]
 毫輕重於其間此大公之道也我國家武備精强超越
 往古從來軍行之際紀律嚴明信賞必罰是以天戈所
 指迅奏膚功此中外臣民所共知者今承平日久新進
 少壯之人未曾親履戎行則於從前規制未必一一諳
 練若不詳細申明宣諭以致官弁兵丁等或因陷於不
 知而遽罹罪譴朕心實為不忍今特令大臣等酌議軍
 令條約經朕親加鑒定凡大端細務莫不備載其中盖
 以軍機闗係至重必使事事合於紀律人人祇奉章程
[179-35a]
 勿犯重罰而妄兾從輕勿因事小而不遵成法將來荷
天眷佑奏凱言旋凡我弁兵等數十萬人有大功而無小
 過此則朕心所厚望者也著即刋刻交與兩路大將軍
 通行頒布咸使凛遵
   一戰陣之際聽掌號擊鼓鳴金為進止如有聞聲
   不進聞聲不止者斬
   一臨陣須奮勇前進如有回顧畏縮交頭接耳私
   語者斬
[179-35b]
   一専司掌號擊鼓鳴金之人聞令即掌號擊鼓鳴
   金令止即止違者八旗兵鞭四十緑旗兵棍責三
   十如臨陣違令者斬
   一將軍密𫝊軍令如轉𫝊之人將其中要言私自
   增減並將疑似之言添造者斬
   一將軍授𦂳密軍令如敢私告他人以致宣揚誤
   事者斬
   一將軍㕘贊大臣領兵提督總兵等官密議軍情
[179-36a]
  時如敢私行竊聽即係洩漏軍機之人犯者斬
  一差往探聽敵人形勢如有畏縮不往詭稱已到
  彼處及以少報多以多報少探信不實貽誤軍機
  者斬
  一官兵沿途欺壓民番恃强買賣掠財物毁房屋
  滛汚婦女者俱斬
  一官兵殺傷良人冐功者斬
  一官兵將他人戰功冐為已功及詭稱有功以虚
[179-36b]
  作實以輕報重者斬
  一指稱夢寐中見鬼神無故造言惑衆者斬
  一兵丁竊馬濳逃者該管官即派頭目追拿如在
  劄營地方犯者八旗兵鞭一百緑旗兵棍責八十
  如係臨陣時梟首示衆
  一遇有遺失馬匹其獲馬之人即禀明該管官查
  問給還如有隠匿私乘者八旗兵鞭五十緑旗兵
  棍責四十仍挿箭逰營如私行屠宰或偷賣與他
[179-37a]
  人者俱斬
  一劄營地方兵丁輪班守卡務宜嚴肅訪察夜遇
  警急即密禀申報備設以俟如有擾動散走驚怖
  喧嘩以致亂營者斬
  一夜傳軍令怠慢不遵以及巡查坐卡偷安眠睡
  致悞更曠班者八旗兵鞭一百緑旗兵棍責八十
  該管紅旗管隊不行查報者棍責四十如臨陣時
  兵丁犯者斬
[179-37b]
  一兵丁面承該管官諭令其辭色之間顯形傲慢
  者八旗兵鞭五十緑旗兵棍責四十如有意抗違
  致悞軍機者斬
  一兵丁故意私語嗟怨長吁短歎者八旗兵鞭七
  十緑旗兵棍責六十責後復犯並臨陣時故違者
  斬
  一兵丁不守軍令無故聲喊並在營内混行走動
  髙聲言語白晝犯者八旗兵鞭五十緑旗兵棍責
[179-38a]
  四十如起更後驚呼妄動以致亂營者斬
  一兵丁有夤夜夢魘者其左右同帳房之人即行
  喚醒如有隨聲應和以致擾亂合營者八旗兵鞭
  七十緑旗兵棍責六十該管委署䕶軍校領催紅
  旗管隊挿箭逰營如臨敵營犯者斬
  一疎防失火燒燬草厰者八旗兵鞭一百緑旗兵
  棍責八十如在對敵要地失火致燒草厰者斬
  一兵丁失火燒燬衣服器械者八旗兵鞭五十緑
[179-38b]
  旗兵棍責四十如在存貯火藥地方失火者八旗
  兵鞭一百緑旗兵棍責八十該管委署䕶軍校領
  催紅旗管隊及䕶軍校驍騎校千總把總俱挿箭
  遊營如臨陣時營内失火致悞大事者兵丁及該
  管委署䕶軍校領催紅旗管隊俱斬
  一管守營門無故私縱人擅入者八旗兵鞭七十
  緑旗兵棍責六十如對敵時犯者斬
  一差往探信之人如遇投誠敵人先禀明領兵官
[179-39a]
  有不行禀報者八旗兵鞭七十緑旗兵棍責六十
  如將投誠之人不即解送致復行逃散者八旗兵
  鞭一百緑旗兵棍責八十因而洩漏軍中虛實者
  照洩漏軍機律斬
  一大兵進勦敗敵後如有遺棄馬匹財物務須等
  候軍令派撥官兵收取如私行奪取者挿箭逰營
  因而擾亂隊伍者斬
  一兵丁中途染病該管委署䕶軍校領催紅旗管
[179-39b]
  隊即與䕶軍校驍騎校千總把總一同驗確禀明
  該管官令醫調治如不行驗看調治該管委署䕶
  軍校領催鞭五十紅旗管隊棍責四十䕶軍校驍
  騎校千總把總挿箭如兵丁詐病偷安者斬
  一凡有倚强壓弱酗酒為非不遵該管官約束者
  分别輕重鞭責挿箭
  一兵丁各按隊伍依次而前無論道路坦平窄狹
  後隊俱不得越過前隊違者八旗兵鞭五十緑旗
[179-40a]
  兵棍責四十仍挿箭逰營
  一劄營之後各帳房内派出一人看藍旗出營則
  取柴看黒旗出營則取水有便溺者守營官兵驗
  明所帶照牌准其出入起更後非係奉差一槩不
  許出營違者八旗兵鞭四十緑旗兵棍責三十該
  管委署䕶軍校領催紅旗管隊不行約束者挿箭
  一兵丁在營敢在該管官面前妄行動作驕慢無
  禮者挿箭逰營
[179-40b]
  一並無𦂳急事私行跑馬者八旗兵鞭五十緑旗
  兵棍責四十仍將馬匹撤回令其步行
  一兵丁支領口糧如有肆行抛棄狼籍者八旗兵
  鞭一百緑旗兵棍責八十該管委署䕶軍校領催
  紅旗管隊不即呈報者挿箭
  一兵丁押運軍糧沿途如敢私盜升合或竊盜同
  行兵丁口糧及損傷盛米布袋致多虧折者八旗
  兵鞭一百緑旗兵棍責八十
[179-41a]
  一各營馬步兵所帶槍礮火藥不加謹收貯以致
  潮濕不能過火及攜帶行走時任意糜費者八旗
  兵鞭五十緑旗兵棍責四十該管紅旗管隊挿箭
  逰營如不加謹以致遺失者八旗兵鞭一百緑旗
  兵棍責八十該管委署䕶軍校領催紅旗管隊挿
  箭逰營
  一兵丁所帶鉛彈務按槍口大小如式製造如鉛
  彈不合槍口係平日演放時查出八旗兵鞭五十
[179-41b]
  緑旗兵棍責四十仍挿箭遊營該管委署䕶軍校
  領催紅旗管隊挿箭遊營䕶軍校驍騎校千總把
  總挿箭如臨陣時將不合槍口鉛彈施放者斬該
  管委署䕶軍校領催鞭一百紅旗管隊棍責八十
  䕶軍校驍騎校千總把總挿箭遊營營總㕘領㕘
  將守備記大過一次
  一弓箭撒袋腰刀皮索一切軍器不行收管以致
  遺失並應帶器械不隨身携帶者八旗兵鞭一百
[179-42a]
  緑旗兵棍責八十該管委署䕶軍校領催鞭四十
  紅旗管隊棍責三十䕶軍校驍騎校千總把總挿
  箭
  一路見他人遺失腰刀弓箭等物即行拾取禀明
  該管官查問給還如見物不拾並拾物不禀明者
  八旗兵鞭四十緑旗兵棍責三十仍挿箭遊營
  一兵行遇有草地方當陸續行走如有不顧隊伍
  混行致踐踏好草者八旗兵鞭一百緑旗兵棍責
[179-42b]
  八十劄營之時牧放馬駝牛羊如敢離所指之地
  任意到處蹂躪者八旗兵鞭一百緑旗兵棍責八
  十仍挿箭逰營該管官挿箭
  一兵行時馬駝弔臕及牧放各項牲畜之處俱有
  𫝊檄官兵各宜遵照如不按法牧養者八旗兵鞭
  一百緑旗兵棍責八十該管官挿箭
  一營内所挖井泉不許汚穢其飲馬泉水務須另
  挖違者八旗兵鞭一百緑旗兵棍責八十
[179-43a]
  一劄營地方所有泉水飲馬時務須挨次往飲毋
  得争先以致壅塞違者八旗兵鞭一百緑旗兵棍
  責八十
  乾隆十三年增定軍律奉
諭軍旅乃國家第一要務軍法從事定例綦嚴今刑律
 内玩冦老師有心貽誤竟無正條非所以重軍務儆
 戒失律也夫科場作弊尚即正典刑若以行軍相較
 孰為輕重自應稽察舊案明著刑章俾衆知畏法方
[179-43b]
 能鼓勇用命此非朕欲用重典實以昭示武臣肅紀
 律而勵勇敢辟以止辟之義也見在纂修㑹典著軍
 機大臣㑹同該部詳酌定議具奏載入遵行
  一統兵將帥茍圖安逸故意遷延不將實在情形
  具奏貽誤軍機者擬斬立决
  一將帥因私忿媢嫉推委牽制以致糜餉老師貽
  誤軍機者擬斬立决
  一身為主帥不能克敵轉布流言揺惑衆心藉以
[179-44a]
  傾陷他人貽悞軍機者擬斬立决
  十四年
申諭内外武職衙門奉
諭國家設立營伍領以將弁所以禁暴止奸折衝禦侮
 責綦重也兵法失律有誅書稱不用命戮于社立法
 之嚴如此近來法司衙門於官犯相䝉多入緩决因
 而武弁亦邀寛典大非立法之本意夫軍旅之事國
 家不能保其百年不用必當申明紀律信賞必罰方
[179-44b]
 足以振憲綱而作士氣誠使為將弁者在平時則勤
 訓練嚴㧞補謹巡防以固疆圉設有緩急統帥則詳
 審機宜熟籌勝算其偏裨士卒則奮勇爭先摧鋒䧟
 陣不避矢石効指臂之使自能克敵制勝若平時不
 能拊循而流于廢弛或苛急而激為忿怨偶遇小醜
 竊發則號令不明指揮不定畏葸退縮縱冦老師或
 臨陣之時望風委靡甚至欺蔽容隠負恩僨事國家
 所以為干城腹心者何在此而不誅何以示懲乃使
[179-45a]
 久繫囹圄累歲經年虚擬罪名獲全首領是骫法也
 後之任事者何由知戒朕以仁治天下慎重民命㒺
 敢弗欽而天討所在朕勿敢赦如訥親張廣泗之誤
 國負恩屢頒諭㫖已立正典刑慶復之欺䝉縱冦亦
 已賜令自盡而詳閲秋朝審冊内除李質粹宋宗璋
 尚須待質袁士弼情非退縮應該緩决此外如許應
 虎之失誤軍機臨陣退縮沈瑞龍之私回任所託病
 偷安胡璘劉鍾之恇怯退避離汛失守又如張通
[179-45b]
 楊文富之棄地不守阻回援師皆法之斷不容貸而
 情之毫無可原者即其中有先經緩决之犯皆令改擬
 予勾正法以為烱戒凡在披堅執鋭之徒當思臨陣
 争先赴蹈危險死于鋒鏑或所不免而國家加恩贈
 䘏廕及子孫如有退縮偷安挫衂失事縱一時苟免
 終於身伏斧鑕等死耳死敵者榮死法者辱雖至愚
 亦當審擇而知所處矣若専事姑息積玩成疲於軍
 務大有闗繫訥親張廣泗慶復之敢於貽誤未必非
[179-46a]
 向來失律倖免人心無所震悚有以啟之也今於勾
 到後特頒此諭詳悉開導令武臣咸知僨事者必無
 軼罰罹罪者斷難倖生與其伏法於悞事之後不如
 捐軀於臨事之時大義昭然將必致身効命以戰則
 克以守則固不致苟且偷生蹈於顯戮正辟以止辟
 之義也此諭著刋刻頒發令内外武職衙門入於交
 盤冊内永逺𫝊示各宜凜遵
  四十九年
[179-46b]
頒發行軍簡明紀律
諭前因甘省勦捕逆回時緑營官兵於馬家堡打仗因
 軍裝火器被雨潮濕俟烘烤完妥再為前進並有懦
 怯退縮者當經降㫖通飭各督撫務宜隨時加意整
 頓今逆回之事雖完但思整肅營伍固在督撫提鎮
 之實心督飭而平時操演講習更在將弁之面為指
 導兵丁之明曉軍律國家累洽重熙承平無事兵可
 百年不用不可一日無備與其臨時告誡不若先事
[179-47a]
 講求著軍機大臣會同該部將行軍紀律擇其𦂳要
 數條務須簡切明當使兵丁人人知曉盡成勁旅以
 示朕整飭戎行之至意
  一兵丁隨征勦賊俱應奮勇直前其見賊退走者
  不過各惜身命心懐畏怯試思臨陣退走律應斬
  首示衆若能殺賊立功必䝉陞賞即或陣亡
 國家自有卹典子孫俱得邀恩兵丁等與其臨陣畏
  葸難逃
[179-47b]
 國法何如争先殺賊奮不顧身况勇往直前未必即
  死一經退後斷不能生此理甚明該管將備等平
  時將此諄切告誡務令兵丁等咸知大義臨陣時
  自必勇氣百倍可期殺賊立功
  一鳥槍弓箭最為行軍利器若兵丁等臨陣時尚
  未見賊逺將槍箭施放及至交戰火藥箭枝俱已
  用完無以禦敵即同束手待斃闗係甚重凡領兵
  將備平時務須講習令兵丁於臨陣遇賊槍箭可及之
[179-48a]
  處不先不後一齊施放庶槍箭隨聲應手皆獲實
  用
  一行軍攜帶軍裝火藥俱應在帳房收貯毋令潮
  濕即或途中遇雨亦須嚴宻遮䕶庶遇賊緩急可
  用凡帶兵將備等須嚴加曉諭勿致潮濕或需烘
  烤以致臨時貽悞至弓箭槍刀等平時尤須修整
  堅利不得廢弛
  一臨陣對敵倘遇將領受傷隨從兵丁更當奮勇
[179-48b]
  直前竭力救䕶若兵不顧將各惜身命觀望退阻
  最為惡習亟應申明軍紀俾衆知悉凡遇將領受
  傷兵丁不即時救䕶竟致潰散脱逃者查明按名
  處斬其能奮勇保䕶者立即議功優賞以示鼓勵
  該管將備等平日尤當愛惜士卒臨事賞罰公平
  庶兵將同心合力所向無敵
  一兵丁對敵乗勝追趕刻不容緩若兵丁等有貪
  搶賊人遺棄財物以致賊衆逃遁貽悞不小該管
[179-49a]
  將備等於領兵臨陣時務須通行曉諭違者立即
  依律治罪庶兵丁等各知儆畏
  一營卡最闗𦂳要凡領兵將備等務須嚴飭坐卞
  兵丁輪班防守留心偵探毋得怠惰偷安即探察
  有事只須選派明幹一二人密行飛禀餘仍嚴整坐
  守毋許輕動無事時不許髙聲喊呌致亂營規違
  者俱照軍法嚴治
  一兵丁遇有調撥自當恪守軍令即時遄行如敢
[179-49b]
  騷擾地方欺壓良民蹂躪田禾搶掠財物等事應
  即按律從重治罪該管將備等平日加意教誡臨
  時尤當嚴行約束無許違犯
  一兵丁奮勇殺賊應予奬賞但恐兵丁等希圖冐
  功任意朦混不可不預為防範凡軍法將他人戰
  功冐為已功及謊稱實在効力將無作有以輕報
  重者斬該管將備等應隨時曉諭親自稽查俾立
  功者得賞冐功者治罪以期核實
[179-50a]
  一行軍馬駝最宜愛惜凡兵丁等牧放須㨂擇水
  草弔臕須按照時候遇有疲乏加意調養夜間尤
  宜小心看守偶有遺失須立時尋獲至所挖井泉
  不許汚穢飲馬各挨次序毋許争先以致壅塞如
  有違犯立即重懲不貸
  一劄營後巡邏防守毋得疎懈夜間不許無故行
  走帳房内更要小心火燭遇有警報静聽將令不
  得輕舉妄動若奉有密令須各自遵守毋得私相
[179-50b]
  洩漏該領兵將備等尤宜申明號令隨時曉諭不
  得踈懈
  臣/等謹案行師之道首重紀律
 本朝武功之盛戰必勝攻必克所向無敵者皆由號令
  嚴明賞罰必信故也書稱用命賞于祖不用命戮
  于社是賞之與罰皆為軍令所重兹以軍令各條
  謹加登載至於計功敘賞亦有一定之典所以鼓
  勵戎行振興士氣即附編於左
[179-51a]
  凡議敘軍功行間將帥著有勞績有
特㫖優敘者由部覆議奏請隨時酌定其由統兵將帥
  列序官兵功績等次造冊送部者部核其實分為
  五等八旗官兵給以印軸曰功牌應授世職者移
  咨吏部甄别授之自雲騎尉始按功遞加未至授
  世職者由部註冊仍令圖功准其積算功牌之式
  以紫綾為面潔白厚紙四邊墨印螭文内註明功
  次凡填功績及年月處鈐用部印編次號數覈對
[179-51b]
  給發一等功牌長三尺六寸五分二等功牌長三
  尺三寸五分三等功牌長三尺五分四等功牌長
  二尺八寸五分五等功牌長二尺六寸五分均各
  廣尺有五寸五分從征有功者文職視武職王公
  所屬䕶衛親軍視官兵委署官視見任各以所得
  軍功等第予敘緑旗官兵第功議敘者曰功加立
  一等功者准功加一等紀録二次二等加一級紀
  録一次三等紀録三次四等紀録二次五等紀録
[179-52a]
  一次立功多者積算授以世職凡提督有功加十
  等至千總有功加二十四等皆准給一雲騎尉文
  職軍功應功加一等者准加一級叙功不實者各
  論如法
  叙八旗官兵軍功之制凡用雲梯攻城視城之大
  小攻之難易分等次授世職克府城者分五等一
  等叙六人第一人授一等輕車都尉次授二等輕
  車都尉次授三等輕車都尉次授騎都尉兼一雲
[179-52b]
  騎尉次授騎都尉次授雲騎尉領戰官授騎都尉
  指路官及射箭官並授雲騎尉二等叙四人授世
  職自三等輕車都尉以下以次遞降領戰等官與一
  等同三等叙三人授世職自騎都尉兼一雲騎尉
  以下四等叙二人授世職自騎都尉以下領戰官
  並授雲騎尉指路官克兩城者授雲騎尉五等叙
  一人授雲騎尉領戰官克兩城者亦授雲騎尉克
  一城者注冊克州城者分四等一等議叙視克府
[179-53a]
  城二等克縣城者分三等一等議叙視克州城二
  等其餘均以次遞降克衛城與州城同所城與縣
  城同如敵兵據寨築堡或師艱苦攻克各視其寨
  之大小與城之等次相較議叙其賞賚以府州縣
  衛所為等次克府城者賞五人第一人賞銀五百
  兩次三百五十兩次二百五十兩次百五十兩次
  百兩領戰官視第二人指路官視第三人射箭官
  視第五人舁雲梯人各賞銀三十兩克州城衛城
[179-53b]
  者減府城一等賞四人第一人賞銀四百兩次二
  百五十兩次百五十兩次百兩克縣城所城者減
  州城一等賞三人第一人賞銀三百兩次百五十
  兩次百兩其領戰官指路官射箭官及舁雲梯人
  均以次遞降給賞鑿毁城垣者視雲梯攻城例給
  賞用大礮攻城不論府州縣衛所均賞三人第一
  人賞銀二百兩次百兩次五十兩領戰官視第二
  人指路官視第三人射箭官不叙礮手克府城各
[179-54a]
  賞銀十五兩克州城衛城各十兩克縣城所城各
  五兩奪門入城及無雲梯而疾走登城者賞三人
  第一人賞銀百五十兩次百兩次五十兩領戰官
  視第二人指路官視第三人凡攻戰之時敵人掘
  塹排柵堅壁難克我軍正在相持有能越衆前驅
  衆軍隨進克敵者叙三人第一人賞銀百兩仍咨
  吏部授世職次賞銀八十兩給越衆前驅二等功
  牌次賞銀六十兩給三等功牌均注冊積兩次三
[179-54b]
  等功牌者准作一次二等積至兩次二等者咨吏
  部授世職凡齊力交鋒之時有於本旗行隊前出
  衆衝鋒前進本旗大隊隨進克敵者叙三人第一
  人賞銀五十兩給本旗前進一等功牌次賞銀四
  十兩給二等功牌次賞銀三十兩給三等功牌均
  注冊積兩次三等功牌者准作一次二等積兩次
  二等功牌者准作一次一等積至三次一等者咨
  吏部授世職如對敵之時官兵力戰不退八旗執
[179-55a]
  纛人有能鼓勇首進者照越衆前驅例叙三人第
  一人賞銀百兩仍咨吏部授世職餘以次遞降如
  官兵前進將及十人執纛人續進者惟叙一人賞
  銀五十兩對敵時一旗内有㕘領下執纛人在衆
  㕘領前首進者照本旗前進例叙三人第一人賞
  銀五十兩給一等功牌餘以次遞降續進者惟叙
  一人賞銀二十兩凡遇水戰時能超登敵舟殺賊
  有獲者視舟之大小分為三等一等舟叙五人第
[179-55b]
  一人賞銀二百五十兩次二百兩均咨吏部分别
  授世職次賞銀百五十兩給一等舟之三等功牌
  次賞銀百兩給一等舟之四等功牌次賞銀五十
  兩給一等舟之五等功牌均注冊積兩次五等功
  牌者准作一次四等以次遞加積至兩次三等者
  咨吏部授世職二等舟叙四人第一人視一等舟
  之次給賞授世職其餘以次遞降其功牌注明二
  等舟自二等功牌至四等功牌均注冊積至兩次
[179-56a]
  二等者咨吏部授世職三等舟叙三人第一人視
  二等舟之次給賞其餘以次遞降其功牌注明三
  等舟自一等功牌至三等功牌均注冊積至兩次
  一等者咨吏部授世職其不列等次之常舟叙三
  人第一人賞銀八十兩次六十兩次四十兩其功
  牌注明常舟自一等功牌至三等功牌均注冊積
  至三次一等者咨吏部授世職凡在舟督戰官視
  第二人餘官視第三人在舟前鋒校䕶軍校驍騎
[179-56b]
  校等視第四人均按舟論功若追獲空舟小舟及
  敗走之舟者不在給賞授世職之内如招撫敵人
  千名以上敵舟三十艘以上者為五等軍功招撫
  人每增五百名舟毎增十艘各加一等人至三千
  名舟至七十艘者為一等軍功人自三千五百名
  以上舟自八十艘以上臨時酌量從優議敘招撫
  城池以府州縣衛所為等次招撫府城為一等軍
  功州城為二等軍功縣城為三等軍功衛城所城
[179-57a]
  為四等軍功有名寨崖為五等軍功其立功官兵
  未及議叙病故者均按其立功等次以為敘官得
  一等二等軍功者給一子監生食七品官俸三等
  四等軍功者給一子監生食八品官俸均令隨旗
  効力五等軍功給一子監生准其應試兵丁委署
  官員給葬銀二十兩外得一等軍功者給功牌銀
  五十兩二等以下每等減銀十兩八旗武職陣亡
  者予贈廕給祭𦵏各視爵秩之大小順治九年定/凡陣亡人等
[179-57b]
  之子孫襲次已完者賞給七品官/世職乾隆十六年定名為恩騎尉其䘏賞銀自一
  千一百兩至二百二十兩有差兵丁陣亡給賞八
  旗領催䕶軍各二百兩驍騎百五十兩礮手百三
  十兩棉甲兵百兩從役七十兩臨陣受傷者一等
  傷給賞五十兩遞降至五等每等減十兩傷至殘
  廢者視陣亡例減半
  敘緑旗官兵軍功之制凡用雲梯攻城分别等次
  授職克府城者分五等一等叙五人第一人授㕘
[179-58a]
  將次授遊擊次授都司次授守備次授千總二等
  叙四人授職自遊擊以下三等叙三人授職自都
  司以下四等叙二人授職自守備以下五等叙一
  人授千總克州城者分四等一等議叙視克府城
  二等以次遞降授職克縣城者分三等克衛城所
  城者分二等遞降授職亦如之議叙五人四人者
  領戰官功加四等指路官功加二等議叙三人二
  人者領戰官功加二等指路官功加一等議叙一
[179-58b]
  人者領戰官功加一等指路官不叙若城被礮擊
  及鑿毁兵丁因而乘勢先登者叙一人授千總領
  戰官功加二等其賞賚以府州縣衛所為等次克
  府城者賞五人第一人賞銀二百五十兩次二百
  兩次百五十兩次百兩次五十兩克州城者減府
  城一等賞四人克縣城及衛城所城者並減州城
  一等賞三人凡强敵在前陣堅壘固能倡衆戰勝
  者叙三人第一人賞銀五十兩授守備次賞銀四
[179-59a]
  十兩授千總次賞銀三十兩授把總若勢均力敵
  有於本營中衝鋒前進者叙二人第一人賞銀三
  十兩授千總次賞銀二十兩授把總凡遇水戰時
  能超登敵舟殺賊有獲者分為三等一等舟叙四
  人第一人賞銀百兩授都司次賞銀八十兩授守
  備次賞銀六十兩授千總次賞銀四十兩授把總
  在舟督戰官加三級同戰官加二級二等舟叙三
  人授職自守備以下賞賚視一等舟之次以次遞
[179-59b]
  降三等舟叙二人授職自千總以下賞賚視二等
  舟之次以次遞降督戰官及同戰官以次分别加
  級紀録礮手奪舟者叙功與兵丁同以礮擊沉舟
  者一舟賞銀二十兩二舟賞銀四十兩授把總三
  舟賞銀六十兩授千總多者以次遞加如招撫敵
  人五百名以上或一等大舟五艘難民五千人以
  上計其多寡大小紀録加級及功加等次各有差
  二等中舟十艘三等小舟二十艘以上或難民二
[179-60a]
  千人以上者紀録一次招撫人至二千名大舟至
  十艘中舟至二十艘小舟至四十艘難民至五千
  名者文職加一級武職功加一等數多者以次遞
  加其立功官未及議叙病故者一二等軍功給一
  子監生以把總用三四等軍功給一子監生以外
  委把總用五等軍功給一子監生隨營食糧願應
  試者聴兵丁照例給銀直省武職陣亡者按品給
  以贈廕祭葬加贈或二級及一級加廕自都司至
[179-60b]
  把總卹賞銀自八百兩至百兩各有差兵丁陣亡
  給賞緑旗馬兵七十兩步兵五十兩土兵助戰者
  減步兵之半臨陣受傷者一等傷給賞三十兩遞
  減至五等每等減五兩
 
 
 
皇朝文獻通考卷一百七十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