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R2m0015 皇朝文獻通考-清-高宗弘曆 (master)


[258-1a]
 欽定四庫全書
 皇朝文獻通考卷二百五十八
  象緯考三/
   儀器
   臣/等謹按虞書在璿璣玉衡以齊七政儀器之重
   由來尚矣自漢而後代有制作洛下閎造渾天儀
   張衡造候風地動銅儀晉陸績造渾象吳王蕃造
   渾儀後魏有候部鐵儀梁有重雲殿銅儀隋有觀
[258-1b]
   臺渾儀唐有凝暉閣渾儀開元黄道游儀武成殿
   水運渾天宋太平興國及祥符皇祐元祐各製渾
   儀皆所以察三光分宿度著天體布星辰也乃馬
   端臨象緯考俱不之載盖以其制不皆可考且或
   適於一時之用而不能經逺或合於一事之宜而
   無當全用耳
  國家整一函夏西法諸器畢萃觀臺
列聖相承折衷至當創制靈臺六儀及璣衡撫辰諸儀彰
[258-2a]
  數理之精宻集占候之大成以視王圻續考所載
  簡儀仰儀景符儀玲瓏儀闚几燭漏之屬如日月
  出而爝火難以為光矣兹先序創制新規詳其體
  用而凡舊法及西法諸器藏於
 天府可備參騐者臚列於後焉
  康熙八年六月令改造觀象臺儀器先是七年七
  月欽天監監副吳明烜言推厯以黄道為騐黄道
  以渾儀為凖今觀象臺渾儀損壊亟宜修整又地
[258-2b]
  震方向各有所占請造滚球銅盤一座並設臺上
  儀器備則占騐始為有據疏入下禮部議尋以取
  到元郭守敬儀器於江南不果行至是南懐仁為
  監副疏請改造從之
  十三年正月掌欽天監事南懐仁以新製天體儀
  黄道經緯儀赤道經緯儀地平經儀地平緯儀紀
  限儀告成將製法用法繪圖列說名新製靈臺儀
  象志疏呈
[258-3a]
御覽得
㫖儀象告成製造精宻南懐仁勤勞可嘉下部優叙
   天體儀以銅為球徑六尺面刻黄赤二道平分十
   二宫布列星漢以肖穹象中貫鋼軸露其兩端以
   屬於子午圈之南北極其外為子午圈週圍各浮
   天體球五分兩面刻去極度南北極各作半圓合
   伏兔半圓以受天體之軸其下為地平圈週與子
   午圈同面寛八寸環渠為界外刻四象限度及諸
[258-3b]
   曜出入地平時刻方位下施四足承以圓座髙四
   尺七寸設螺柱以取平子午正對處向西少闕以
   受子午圈半入地平下半出地平上自天頂設髙
   弧帶地平遊表以察諸曜地平經緯度以時盤定
   於子午圈設遊表於北極樞令自轉以定日度又
   能隨天體旋轉以指時座下設機輪運轉子午圈
   使北極隨各方出地度升降則天象隠現之限皆
   可究觀
[258-4a]
  黄道經緯儀以銅為之凡三重四圈其外正立為
  子午圈徑六尺規面厚一寸三分側面寛二寸五
  分兩面皆刻去極度兩極側面各貫鋼軸以伏兔
  半圓合而固之次内為過極至圈外徑五尺五寸
  規面寛二寸五分側面厚一寸三分兩面亦刻去
  極度貫於南北赤道極之兩軸象天左旋又從南
  北赤道極各距二十三度三十一分三十秒定黄
  道極去極九十度横置黄道緯圈與過極圈交徑
[258-4b]
  及寛厚亦同陷其中以相入四面皆刻黄道經度
  象七政右旋又從黄道南北兩極貫黄道經圈外
  徑五尺一寸四分規面寛九分側面厚二寸三分
  四面皆刻黄道緯度象黄道四遊兩極施直軸徑
  一寸中半施横表長三寸於緯圈上加遊表對直
  軸以測黄道經度於經圈上設遊表對横表以測
  黄道緯度下為半圓雲座升龍二承之
  赤道經緯儀以銅為之凡二重三圈其外正立為
[258-5a]
  子午圈制與黄道經緯儀子午圈同距兩極各九
  十度横置赤道經圈與子午圈交陷其中以相入
  外徑五尺九寸規面寛二寸五分側面厚一寸三
  分内規面及上側面鐫晝夜時刻外規面及下側
  面鐫周天度分南極旁承以兩象限弧又從南北
  兩極貫赤道緯圈外徑五尺六寸規側面寛厚與
  經圈同四面刻赤道緯度内為通軸設横表遊表
  俱與黄道經緯儀同下為半圓雲座升龍承之
[258-5b]
  地平經儀以銅為之平置地平圈徑六尺二寸寛
  二寸四分厚一寸二分上面側面皆刻四象限度
  上面自南北起初度側面自東西起初度以立龍
  四承之圈下立柱其高相等適當圈心上出圓軸
  圈上東西二龍柱結横梁中穿孔為天頂與圈心
  對施立表長四尺四寸上應天頂下應地心表末
  結十字横表與圈相切尺寸與圈徑同立表頂左
  右結二線斜貫横表兩端成兩三角形旋轉横表
[258-6a]
  令三線與所測參直視表所指以測各曜之地平
  經度
  地平緯儀一名象限儀以銅為之直角為心兩方
  皆為半徑各長六尺寛二寸一分厚一寸一分正
  面鐫九十度分外規面鐫度數字其數自上而下
  以紀地平髙度自下而上以紀距天頂度聨以雲
  龍東西立柱縱八尺八寸上下梁横七尺八寸飾
  以雲龍梁中各穿圓孔以受立軸軸與儀之立半
[258-6b]
  徑平行長九尺七寸寛二寸一分厚一寸七分東
  西運之直角施横軸長二寸一分軸本加遊表寛
  二寸一分厚二分有竒長與半徑等遊表末設立
  耳以測地平緯度
  紀限儀一名距度儀以銅為之其制一弧一幹弧
  為圓周六分之一通六尺面寛二寸五分從中線
  起左右各列三十度幹為圓之半徑長亦六尺末
  有柄以便運旋上端為圓心設立柱加遊表長與
[258-7a]
  幹同遊表末設立耳為測一曜之用弧背左右各
  設窺表為另測一曜之用又於幹兩旁設立柱相
  距應弧背之十度以為借測之用儀面聨以流雲
  背以樞低昂之承以半圓有齒立軸旁加小輪可
  使平測其下立柱入於儀座以左右之座髙四尺
  寛三尺繞以立龍
  臣/等謹按靈臺儀象志言天體儀之用凡六十黄
  道經緯儀之用凡十赤道經緯儀之用與黄道經
[258-7b]
  緯儀同者凡五異者凡九地平經儀緯儀之用凡
  十八紀限儀之用凡六要之天體儀乃渾天之全
  象為諸儀之用所統宗七政恒星之經緯宫次度
  分與先後相連之序相距之逺近俱於斯見焉黄
  道經緯儀赤道經緯儀地平經儀緯儀所以推七
  政恒星之行及所躔之度分也紀限儀則旋轉盡
  變以對乎天或正交或斜交定諸星東西南北相
  離之度分焉此六儀者用各有異而又可互用相
[258-8a]
  參故能測騐精宻而分秒無差也歟
  二十年二月製簡平儀以銅為之徑一尺凡上下
  二重各分天地盤上地盤外列周嵗十二月及餘
  分内列日分中心為北極東西弧界為北地平天
  盤外列朔策内列赤道十二宫三百六十度更内
  列二十四節氣中為赤道北恒星斜帶為春分後
  半周黄道度下所列亦如之為南地平為赤道南
  恒星為秋分後半周黄道度上盤向北視故皆左
[258-8b]
  旋而月數節氣右旋下盤向南視故皆右旋而月
  數節氣左旋下盤連地平為橢形盤當天盤之半
  横列節氣線十二道縱列日出入五更攢㸃線八
  道以上盤宫度對日分求交節之日知閏月以遊
  表加太陽黄道經度轉天盤與地平交知日出入
  時刻以太陽赤道經度對時刻視午正則知中星
  以午正之星騐太陽赤道經度知星中之候以日
  加時視遊表所指知月之方位以表加節氣與日
[258-9a]
  出入更線之交知五更時刻
  製地平半圓日晷儀以銅為之凡二重地平盤長
  四寸三分寛三寸五分中施指南針外畫時刻線
  正北當午正正西夘正正東酉正後直立方盤上
  加半圓通徑中為中心兩旁各為半徑半徑上穿
  孔地平中心線入之視線影以知時刻半圓中心
  施遊表表兩端立耳穿中線對太陽騐遊表與通
  徑距度以凖太陽高弧
[258-9b]
  三十二年四月製三辰簡平地平合璧儀以白金
  為之如匵形正方徑七寸九分上下啟之凡六重
  第一重為三辰公晷外盤列十二時初正二十四
  節氣内遊盤列十二時初正三十日及恒星星名
  等次第二重為日行時刻度分下列度數上以遊
  盤羃之測時旋轉使當其空處第三重為指南針
  盤上帶遊表環以地平方向第四重為地平儀外
  列九十度中施指南針上帶遊表内畫矩度第五
[258-10a]
   重為簡平儀地盤外為赤道列十二時初正中心
   為北極内橢圓心為天頂圓線為經圈徑線為緯
   圈天盤小圓為黄道列十二宫上帶遊表第六重
   為象限儀弧線為圓度弧内外方線為矩度以合
   諸儀之用各如其法
   五十二年二月
命監臣紀利安製地平經緯儀以銅為之其制平置地平
   圈徑五尺寛七寸七分周圍鐫四象限度下設四
[258-10b]
   柱圓座承之東西立柱高一丈一尺上結曲梁中
   為立軸下端貫以圈心螺柱上端以梁中圓孔受
   之中加象限儀直角在下半徑六尺寛二寸七分
   正面列九十度分中聨方圓及弧矢形背結於立
   軸以運之直角施遊表長八尺本設横耳末設横
   柱以備仰窺
   臣/等謹按地平經緯儀合地平象限二儀而為一
   凡測諸曜則旋象限儀以遊表低昂合之令與諸
[258-11a]
  曜參直其横半徑所指即地平經度遊表所指即
  地平緯度測一器而經緯胥得也
  五十三年二月製星晷儀以銅為之凡二重有柄
  地盤徑四寸二分列十二時初正天盤徑三寸三
  分列二十四節氣上帶直表兩端書帝星勾陳以
  中心墜線當孔中轉天盤直表兩端當兩星使相
  參直視節氣對時分以知時刻下盤外列夜刻内
  横為節氣線縱為更線按節氣以定毎更時刻
[258-11b]
  製四遊表半圓儀以銅為之通徑二尺四寸線長
  二尺作二千分其半為圓心施立耳能旋又施遊
  表二各長一尺二寸作一千二百分表端各有立
  耳半周外一百八十度為心角度通徑線兩端各
  施遊表表兩端各有立耳面穿線有比例弧以指
  分數内圓線二界毎界十重列邊角度表中心各
  有小半圓通徑七寸五分以取邊角半周一百八
  十度其圓心又施小遊表各一長四寸五分取毎
[258-12a]
  度斜線之長作二十分與斜線相交成二十格自
  邊角中心取半圓為心角度之半左邊角度畫於
  圓線内界右邊角度畫於外界測量法以兩遊表
  相距度為所測之角量算法三角俱銳者以通徑
  二千分與所知一邊為比例以邊角度施所測之
  二角使邊遊表相交成三角形察其交處距角若
  干分仍以所知比例如一角鈍者以半徑一千分
  為比一心角一邊角施之法如前如兩邊夾一角
[258-12b]
  者以中兩遊表之度施之各按二邊丈尺察兩遊
  表分數以邊遊表之分數比量之承以直柱下岐
  三足
  製矩度象限儀以銅為之半徑五寸四分象限之
  周九十度内畫方矩縱横各九十分兩半徑線末
  立耳為定表圓心施遊表二相連其末各有立耳
  下帶弧一段作六十分當外周三十度半以比例
  分秒圓中亦有立耳旋之與四立耳皆相對遊表
[258-13a]
  直邊與方矩之分等四表間弧度數為矩度比例
  之分外有銅三角稜施墜線以取平直承以直柱
  三足能升降
  製方矩象限儀以銅為之半徑八寸五分象限之
  周九十度圓線十重以斜線相交成十格象限外
  畫方矩線斜直相交亦成十格象限内亦畫方矩
  線平半矩施立耳為定表圓心施遊表表兩端有
  立耳中為指南針盤前施二墜線測量法以遊表
[258-13b]
  直邊指度數兩表相距度分為所測之角承以銅
  軸攢木為三足能升降
  乾隆九年二月製三辰公晷儀以銅為之通高二
  尺一寸凡二重四圈正立為子午圈列周天度上
  應天頂下應地心兩軸為南北極與子午圈十字
  交而常定不動者為天常赤道圈列晝夜時刻天
  常圈内層為遊旋赤道圈列十二宫以南北極為
  樞而東西旋轉者為過極遊圈座心表末與天頂
[258-14a]
  地心相對後施指南針前施墜線表四足施螺旋
  以中腰表耳測赤道經度以對南北極直距中窺
  衡測赤道緯度以遊表加遊旋赤道上測時刻
  製看朔望入交儀以銅為横尺兩端木座如几形
  横一尺八寸縱七寸八分凡三重下為黄道中為
  白道各十五度三十分上為時刻表左右直距以
  白道距黄道南北緯度為凖正中為黄道位日食
  以日體月食以地影加黄道上月體加白道上皆
[258-14b]
  按度分以其相掩知入交為日月食以相掩之分
  知食之淺深以時刻表中心對白道表端施直表
  對月行距日度視所指知食之時刻
  製六合騐時儀以銅為兩球下球徑六分有竒重
  二十四銖上球減十之二貫以鋼鋌長四寸六分
  有竒近上三之一為兩軸横梁承之前後亦為横
  梁前梁下鍵以銅葉一往一還為一秒七秒為五
  里候凡發聲時撥之使動騐秒數以知聲之逺近
[258-15a]
  製方月晷儀以銅為之徑五寸五分上下二盤下
  盤外重列十二時次内初正各四刻次内刻各十
  五分上盤外重列三百六十度内二重列三十日
  空度起朔為日月同度朔後月距日漸逺至九十
  度為上弦倍之為望三倍之為下弦周復為朔為
  一月與日一㑹朔弦望相距各七日半中心施遊
  表以遊表中線對上盤日數若干度轉上盤朔上
  表末使表對月立環内無影視表末所指以知時
[258-15b]
  刻
  重製圭表置銅圭於石臺長一丈六尺二寸寛二
  尺七寸周以水渠南端植銅表髙一丈上端施銅
  葉中穿圓孔徑二分午正日景自圓孔透圭面成
  橢形南界為日體上景北界為日體下景中心為
  中景
 京師夏至景二尺九寸四分八釐冬至景一丈九尺
  九寸四分以次贏縮北端設立圭髙三尺五寸冬
[258-16a]
  至景上立圭二尺七寸四釐
  臣/等謹按迎日推筴肇自上古而土圭測景詳於
  成周宋元嘉時何承天立表候晷後代仍之前明
  於觀象臺下設晷影堂南北平置銅圭於石臺南
  端植銅表上設横梁用影符以取中景
 本朝因其制惟銅表舊髙八尺今加二尺焉
  十一年四月重製壺漏成以銅為播水壺方形承
  以木架上曰日天壺面寛一尺九寸底寛一尺三
[258-16b]
  寸高一尺七寸水欲常滿次曰夜天壺次曰平水
  壺形制遞減一寸在平水壺後稍下曰分水壺形
  制如平水壺又為受水壺圓形置架前地平上曰
  萬水壺徑一尺四寸高三尺一寸壺皆有盖播水
  壺前面近下皆為龍口玉滴以次漏於受水壺又
  平水壺後面近上穿孔洩於分水壺以均水平漏
  受水壺上為銅人抱箭長三尺一寸鐫兩晝夜時
  刻上起午正下盡午初壺中安箭舟如銅鼓形水
[258-17a]
  長舟浮則箭上出水盈箭盡則洩之於池
御製銘曰粤昔重黎分司地天迎日揆景舉分測辰明
 時敬授欽若昊乾予承百王省嵗祈年齊政協紀命
 彼疇人徼宫戒井斟衡酌權範金規木製兹漏蓮玉
 注金筩水火燥寒協其高卑别以方圓九十六刻成
 一日焉視彼陽晷明晦無愆較自鳴鐘淫巧徒傳攝
 提有紀孟陬用平於以考時寢興慎旃於以熙績勤
 民禮賢業業兢兢俯察仰觀器與道偕是騐是䖍作
[258-17b]
 銘垂戒貽百曽元
  臣/等謹按宋史天文志沈括議浮漏之制有求壺
  廢壺複壺以播水建壺以受水玉權以釃水銅史
  以令刻今之日天壺即求壺遺制夜天壺即複壺
  遺制平水壺分水壺即廢壺遺制萬水壺即建壺
  遺制至於龍口玉滴銅人抱箭亦即玉權銅史遺
  制盖其制自宋以來大畧相同惟舊法毎日十二
  時分一百刻今釐為九十六刻此則有異者也
[258-18a]
  十五年八月製萬夀天常儀以銅為之通髙一尺
  一寸制與三辰儀同座心穿孔對天頂垂線用與
  三辰儀表末同中腰兩表耳一實一虚綰遊旋赤
  道實者穿中縫虗者留中線用與三辰儀窺衡同
  以遊表加遊旋赤道上視遊表末所指用與三辰
  儀表耳同
  十九年正月璣衡撫辰儀告成先是九年十月庚
  午
[258-18b]
上幸觀象臺閱儀器和碩莊親王允禄等言三辰公晷
  儀規倣璣衡其用廣大簡易前所未有請製大儀
  設臺上以裨測候從之至是疏言宋錢樂作渾天
  儀即璿璣玉衡遺法
 本朝因之為儀三重其在外者曰六合儀次其内曰
  三辰儀其最在内者曰四遊儀臣等前製三辰公
  晷規倣其制省為兩重腰帶赤道以其一器而備
  日月星之用故名三辰今製大儀仍為三重惟省
[258-19a]
  黄道地平二環即璣衡遺法若僅名三辰於義未
  備伏請
欽賜嘉名疏入
命名璣衡撫辰儀復
允監臣請編著圖說冠於
欽定儀象考成之首其制以銅為之凡三重五圈在外
  者曰子午圈正立雙環外徑六尺三寸内徑五尺
  六寸六分環面寛三寸二分厚九分中空一寸兩
[258-19b]
  面皆鐫周天度自南北極起初度至中腰九十度
  是謂天經斜倚單環為天常赤道圈外徑六尺一
  寸二分内徑五尺六寸四分環面寛二寸四分厚
  一寸四分平分其厚為赤道中線兩面皆鐫晝夜
  時刻以子正午正當子午雙環中空之半而結於
  其中腰是謂天緯其兩極各設圓軸軸本長三寸
  寛二寸一分厚一寸實於雙環之間軸長六寸徑
  八分當雙環中空之半内向以貫内二重之環其
[258-20a]
  次内者曰赤極經圈制如子午雙環差小外徑五
  尺五寸六分内徑五尺一寸二分環面寛二寸三
  分厚八分中空一寸二分兩面皆鐫周天度一面
  自兩極起初度至赤道九十度以應天經一面自
  赤道起初度至兩極九十度以應赤緯兩極各設
  軸孔以受天經之軸於赤極經圈之中腰結遊旋
  赤道圈制如天常赤道單環差小外徑五尺五寸
  六分内徑五尺一寸二分環面寛二寸二分厚一
[258-20b]
  寸二分平分其厚為赤道中線兩面各鐫周天度
  上面分為十二宫下面自丑宫起初度右旋以丑
  宫未宫初度之線當赤道雙環中空之半而結於
  其中腰使赤道中線適當經圈之九十度兩圈相
  結與天之赤道旋轉相應其最内者曰四遊圈制
  亦雙環外徑五尺内徑四尺六寸八分環面寛一
  寸六分厚七分中空一寸四分兩面皆鐫周天度
  一面自北極起初度至南極一百八十度為去極
[258-21a]
  度一面自赤道起初度至兩極各九十度為距緯
  度南北極各設軸孔以受天經之軸於下半周之
  中腰設直表以指經度及時刻兩面對南北極各
  設直距寛一寸六分厚七分中空一寸四分直距
  之二面對環之兩極作直徑線對環之九十度作
  横徑線綰於直距之中心者為窺衡長四尺七寸
  二分方一寸二分中空一寸四面各取中線上面
  設立表下端右面設指緯度表左右兩面之中心
[258-21b]
  各開圓孔使直距中腰小軸之末入其中以綰之
  則窺衡能南北低昂而隨雙環東西運轉焉
  臣/等謹按璣衡撫辰儀本渾天儀之規制而釐以
  今之度數其在外者即古之六合儀而不用地平
  圈盖既測定南北正線而後置子午圈則子午圈
  即為南北之正線平面之四方皆正又北極出地
  度以
 京師為凖自北極而上五十度五分即上應天頂自
[258-22a]
  南極而下五十度五分即下對地心而應天頂之
  衝則兩極正立面之四方亦正而地平已在其中
  故不用地平圈也其次内者即古之三辰儀而不
  用黄道圈盖有天常赤道圈有赤極經圈則測得
  日月星之赤道經緯度即黄道經緯可推且黄道
  與赤道之相距古逺今近或日久有差而儀器可
  無改故不用黄道圈也其最内者即古之四遊儀
  大畧相同焉隋志述渾天儀謂揆正宿度凖步盈
[258-22b]
  虚既動静兼狀以效二儀之情又周旋衡管用考
  三光之分信有徴矣
  二十五年二月製地球儀規木為球圍四尺五寸
  兩端中心為南北極貫以鋼軸腰帶赤道斜帶黄
  道平分三十六分毎分占十度布列地名外正立
  為子午圈面刻三百六十度座面為地平圈列地
  平度外列十二時九十六刻皆鑄銅為之承以圓
  座髙二尺四寸七分北極上加時盤以
[258-23a]
 京師為凖旋之知各處時刻及日出入地平度
  臣/等謹按地球儀之制所以象地體與天體儀相
  配亦仍西法惟布列地名舉凡新闢西疆及新向
  化䝉古回部靡不咸具騐
皇輿之無外前此所未有也
  渾天合七政儀以銅為之徑一尺二寸高一尺三
  寸五分凡三重外二環平者為地平圈上列西洋
  書十二宫十二月立者為子午圈子午圈上天頂
[258-23b]
  垂銅葉為地平高弧北小圈為時刻盤次内五環
  兩軸為南北極貫二極為二至經圈腰帶赤道斜
  帶黄道黄赤道交處為二分相距最逺處為二至
  二極軸上小圈為負黄極圈其最内平面圓環為
  黄道十二宫中心為日體圓邊為地球對地球立
  表以指日行宫度日與地各為盤地盤有月體日
  盤有金水二星體日外大盤有火木土三星體皆
  以璣璇之月旋以地為心五星旋以日為心座面
[258-24a]
  旁施指南針以測太陽緯度及出入地平時刻方
  位
  七政儀以銅為之徑一尺六寸五分高二尺五分
  凡二重外重平圈為黄道列周嵗十二月周天十
  二宫斜圈為赤道十字圈為赤道子午夘酉經圈
  内重為七政盤列十二宫與黄道左右相應中心
  為日體最近日為水星次金星次月與地次火星
  次木星最逺土星木星旁四小星土星旁五小星
[258-24b]
  土星上圓環平之則星正圓側之則星長圓日體
  旁為瓶置燈以取日影對日處映以玻璃盤内皆
  有機輪其旁以小盤之軸挈諸輪轉之承以半圓
  十字下岐三足座心設指南針十二宫上施遊表
  表轉一周為一日視諸體之旋轉以測七政晝夜
  隠見之象
  地平赤道公晷儀以銅為之徑七寸八分地平盤
  分内外外方盤施露管二螺柱四内圓盤列地平
[258-25a]
  三百六十度施指南針中帶銅弧弧上九十度赤
  道環在圓盤北銅弧入之以定各處北極高度環
  面施大遊表表近上加立表中有直線環上端小
  圓盤内有小遊表及半環環上穿小孔以大遊表
  對日景從小孔透立表中線視大遊表下端所指
  知時刻小遊表所指知分數
  地平經緯赤道公晷儀以銅為之通高一尺地平
  盤分内外外盤畫子午線三角植螺柱内盤列地
[258-25b]
  平三百六十度施指南針縱横置露管盤上正立為赤
  道經圈上環中線為天頂斜倚為赤道中施直表列節
  氣宫度表中縫加遊表上穿孔使透日光經圈上
  平赤道施兩表耳測日影内盤九十度線與外盤
  子午線凖以赤道經圈按度對天頂以遊表小孔
  對節氣日數視日影所臨知時刻以赤道經圈對
  日上下轉之日影從上表耳孔透下表耳之兩㸃
  視赤道距天頂度與九十度相減知太陽距地平
[258-26a]
  髙度視内盤距子午線度知太陽距午正東西偏
  度以外盤分數線與度數線對知時刻
  八角立表赤道公晷儀以銅為之地平盤長二寸
  二分寛一寸八分前施指南針後為赤道盤横軸
  上下之盤周畫時刻線正北當午正西南起寅正
  東南止戌正盤上施日影表以指北極右帶髙弧
  表角與弧皆髙六十度騐影以知時刻
  方赤道地平公晷儀以銅為之地平四寸二分中
[258-26b]
  施指南針後為赤道盤外方内圓兩面畫時刻線
  正北當午正西南起夘初東南止酉初盤底有機
  上下之地平右施螺旋表環列度數以表指之赤
  道盤中施直表指南北極春分後向北秋分後向
  南騐表影以知時刻
  遊動地平公晷儀以銅為之圓座徑二寸一分髙
  一寸八分内遊環三層繫日晷地平盤於三層環
  内中施指南針周圍時刻線三層依北極高三十
[258-27a]
  度四十度五十度北有弧表畫線亦如之自地平
  中心出斜線對弧表線以指北極視線影以知時
  刻為舟行測騐之器
  提環赤道公晷儀以銅為之外環為子午圈徑七
  寸二分内環為赤道上環為天頂赤道北九十度
  為北極其對為南極中施直表列節氣宫度及距
  緯度表中縫施遊表上穿孔以透日光以上環對
  子午圈度數以遊表孔對節氣日數手提上環旋
[258-27b]
  直表使影入赤道内視所臨以知時刻
  赤道地平合璧日晷儀以銅為之長一尺三寸寛
  八寸六分前為地平盤列二十四節氣圓盤加直
  表其上按節氣進退以就日行黄道度外橢圓形
  列時刻西起寅初東盡亥初外列周天度中施斜
  表表下施垂線以指北極髙度承以半圓以輪齒
  低昂之兩盤相合定南北視表影以知時刻
  定南針指時刻日晷儀以銅為之地平盤長一尺
[258-28a]
  三寸五分寛一尺一寸一分中為指南針外畫時
  刻線七重第一重為二分第七重為二至以次順
  逆數之線各分十二時初正兩端立表耳中線對
  日兩耳影相對騐指南針所指以知時刻
  圓盤日月星晷儀以銅為之圓盤徑四寸一分下
  有柄上為日晷兩立耳相距二寸四分各穿孔以
  透日光兩旁直線為時刻線之起止中為半圓其
  半為北極畫節氣線十九道當北極為二分線間
[258-28b]
  二線為一中氣往来數之左盡夏至右盡冬至一
  線占一旬自北極上横分六十度為北極高度下
  分十二時右起丑未初左盡子午正中施遊表以
  表末對北極高度及節氣線表末施墜線穿小珠
  對太陽所躔宫度使兩耳孔日光正對騐珠影以
  知時刻背為月晷星晷外分三百六十六日内分
  十二宫中心第一重圓盤徑二寸二分外分十二
  時初正午正出直表以指太陽内分三十日自直
[258-29a]
  表起朔第二重圓盤徑一寸七分周穿圓孔中出
  直表表所指之日數圓孔下騐晦朔弦望自第一
  重對太陽宫度表起午正數之至第二重指日數
  表所指以知時刻第三重施直表出圓盤外表心
  及末皆穿圓孔以表心孔窺勾陳大星以表末孔
  窺天樞天璇使相參直亦如月晷數法以知時刻
  日月晷儀象牙為之凡二重下為日晷地平長二
  寸寛一寸四分中施指南針外畫時刻線啟其上
[258-29b]
  直立之以地平中心線綰小孔内視線影以知時
  刻上為月晷赤道盤上列三十日從正北起中心
  置時刻遊盤列十二時午正初刻上出表末以指
  日數中施遊表表端立環對月表末指時以上重
  左銅鈎按下重側面北極高度搘定立環内不見
  月光視表末以知時刻
  四定表全圓儀以銅為之通徑一尺全周三百六
  十度中施指南針圓線十層以斜線相交成十格
[258-30a]
  分四象限通徑線兩端各施立耳為定表中心設
  旋圓盤其通徑線兩端施立耳為遊表表兩端直
  邊對立耳中線以指度數以定表遊表相距度分
  為所測之角平測立測惟所宜
  矩度全圓儀以銅為之通徑六寸全周三百六十
  度分半周通徑線兩端各施立耳為定表中心施
  遊表表中線兩端加立耳立耳中線與遊表中線
  對上施指南針前施墜線表端銳處指度數以兩
[258-30b]
  表相距度分為所測之角圓内下半周矩度縱横
  各六十分為勾股比例之用平測立測惟所宜
  小花全圓儀以銅為之通徑二寸施定表遊表指
  南針與矩度全圓儀同以中圓花隙銳處對遊表
  立耳指度數平測立測惟所宜
  雙半圓儀以銅為之平置直尺長一尺内開空槽
  束以銅如帶鋌施輪軸使遊動兩半圓通徑皆三
  寸一加尺端一綰槽内半周一百八十度内畫半
[258-31a]
  方矩縱横皆十二分圓心各有立耳又施遊表長
  與直尺等表端各有立耳圓心立耳旋之與直尺
  對則為定表之用與遊表立耳對則為遊表之用
  後施墜線測量法以定表遊表之距度為所測之
  角量算法以所知一邊與直尺為比例兩半圓進
  退施之按度分以定所測之二角兩遊表相交成
  三角形承以直柱三足能升降平測立測惟所宜
  雙遊表半圓儀以銅為之通徑四寸八分半周一
[258-31b]
  百八十度圓心施遊表二其長皆為一百五十分
  其端各有立耳開中線與遊表中線對圓心亦有
  立耳旋之與遊表中線參直遊表上各帶掐表一
  中心與遊表中線對共綰一直表長與二遊表共
  度等一端當掐表中心一端隨遊表開闔中施指
  南針後施墜線測量法以兩遊表相距度分為所
  測之角量算法兩邊夾一角者以所知之邊角按
  度分安定成三角形承以直柱三足能升降平測
[258-32a]
  立測惟所宜
  測太陽高度象限儀以銅為之半徑一尺二分象
  限之周九十度圓線十重以斜線相交成十格平
  半徑兩端各有立耳上立耳中線穿小孔下立耳
  中線為空圈内交十字半徑旁施指南針午正日
  光從小孔透十字心與表耳參直圓心施墜線於
  方銅管内以䕶風由管末玻璃中視墜線距日光
  線知太陽距天頂之度以時刻儀騐凖對太陽測
[258-32b]
  之知太陽隨時高度易墜線為遊表兩立耳皆如
  定表法與所測參直以二表距度為所測之角承
  以直柱三足能升降平測立測惟所宜
  測高弧象限儀以銅為之半徑一尺七分象限之
  周九十度圓線十五層以斜線相交成十五格兩
  半徑線末各施立耳為定表中圓柱四面穿直孔
  旋之使孔中線與立耳中線相對以受日光圓心
  施銅墜線表穿長孔有比例分以指分數座中施
[258-33a]
  指南針以墜線距定表為太陽距天頂度承以直
  柱有輪能升降
  測礟象限儀以銅為之用兩象限周皆九十度中
  為初度左右各四十五度圓心皆施墜線當初度
  以取平座上為横方柱一加柱端一倚柱旁用時
  置礟上以柱旁墜線所指合礟末所起之度柱中
  空左右各四十五度中施遊表穿小孔對礟末所
  起之度於孔内視礟之星斗
[258-33b]
  地平方位儀木質螺鈿飾徑二寸三分中施指南
  針周列十二辰八方列八卦内周施遊盤盤面分
  十二宫對立直表其長兩相等先定子午線轉銅
  環令表與所測之處㕘直距正午東西若干度為
  地平偏度以分界知其所屬方位
  雙千里鏡象限儀以銅為之半徑一尺四寸五分
  象限之周九十度圓線十重以斜線相交成十格
  平半徑千里鏡為定表平中心千里鏡為遊表下
[258-34a]
  為半圓縱横設兩輪低昂之測量法以兩表相距
  度分為所測之角承以直柱三足平測立測惟所
  宜
  四遊千里鏡半圓儀以銅為之通徑一尺三寸五
  分半周一百八十度外圓線三重内層十二重毎
  度末斜線與圓線相交成十二格通徑線兩端立
  耳為定表其半圓心施遊表表兩端有立耳表端
  中線以指外重度分立耳方孔中線以指内重度
[258-34b]
  分立耳内施墜線表心施指南針圓盤外兩柱承
  千里鏡以兩軸左右上下之以遊表定表相距度
  為所測之角座三足能升降平測立測惟所宜
  攝光千里鏡筩長一尺三分接銅管二寸六分鏡
  凡四重管端小孔内施顯微鏡相接處施玻璃鏡
  皆凸向外筩中施大銅鏡凹向外以攝影鏡心有
  小圓孔近筩端施小銅鏡凹向内周隙通光注之
  大鏡而納其影筩外為鋼鋌螺旋貫入進退之以
[258-35a]
  為視逺之用承以直柱三足髙一尺一寸五分
  日影表木質立表髙八寸上施墜線平表長二尺
  七寸中銜銅尺三角施螺柱以指南針盤九十度
  對表候影正時自立表下量之視影之長短以定
  節氣時刻
  時辰表以金為之形圓盤徑一寸五分二釐均分
  時刻以針指之内施輪齒盛以金合當盤面處空
  之合徑一寸五分二釐通厚八分周飾雜寶金索
[258-35b]
  三行三就間鏤花文
  自鳴鐘以金為之中承以柱下為方匵面設表盤
  均十二分上起子午正右旋一日再周以短針指
  時長針指刻起丑未初鐘一鳴盡子午正十二鳴
  其初正自一鳴至四鳴各四刻匵内藏鋼輪三重
  中為大輪四軸上間小輪三聨之以旋時刻針左
  為大輪三軸上間小輪二聨之旁大輪一綰擊具
  以擊鐘知時右亦如之以擊鐘知刻三重皆施墜
[258-36a]
  線擊具皆有銅片為作止之限表盤徑二尺一寸
  五分羃以玻璃匵木質髤漆繪金花文四隅皆有
  柱中為周䦨髤以金縱距四尺七寸横五尺七寸
  五分通髙一丈六尺六寸
 
 
 
 
[258-36b]
 
 
 
 
 
 
 
皇朝文獻通考巻二百五十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