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R2m0015 皇朝文獻通考-清-高宗弘曆 (master)


[070-1a]
 欽定四庫全書
 皇朝文獻通考卷七十
  學校考八/
   直省鄉黨之學二/
   康熙六十一年十一月
世宗憲皇帝御極
恩詔各直省入學額數大學加七名中學加五名小學加
 三名不為例
[070-1b]
恩詔各府州縣衛各舉孝廉方正暫賜六品頂帯以備召
 用
   雍正元年
諭曰朕纘承大統遵守舊章寤寐求賢惟恐或失念學校
 為士子進身之階督學一官尤人倫風化所繫遴選各
 省學臣倍加鄭重爾等須廉潔持身精勤集事實行文
 風兩者所當並重若徒事文華而不敦崇實行未為盡
 職也衡文以理明學正典雅醇潔為主古人云言乃心
[070-2a]
 聲氣由夙養必士品端而後文風正他日為國家柱石
 為廊廟羽儀不綦重歟勿私納苞苴勿瞻狥情面勿輕
 視武途勿濫取祠廕勿矯激沽名勿昏庸廢事勿卑汚
 貶節勿驕暴凌人胥吏必謹闗防幕客尤宜選擇如此
 則内外交毖本末兼修上不負朝廷下不愧多士朕耳
 目所及必有見聞若罔顧聲名廉隅不飭國有常憲罰
 必隨之尚其勉旃毋忽
   又
[070-2b]
諭吏部各省教官專司訓迪士子今捐納教官人員有不
 諳文藝之人不可為年長學優者之師應照伊所捐品
 級别任補用該部議奏尋議各省教職俱以舉人恩㧞
   副榜廩生挨貢補用其捐納人員教諭改以縣丞
   用訓導以主簿用從之
   申明旌表孝義貞節之典
上以旌表孝義貞節之典直省大吏視為具文並未廣諮
 逺訪祗慿郡縣監司申詳即為題請建坊而山村僻壤
[070-3a]
 貧寒耕織之人幽光湮鬱潜徳銷沉者不可勝數
特諭禮部即行𫝊諭督撫學政嗣後務令各屬加意搜羅
 虛公核詢確具本人鄉評真蹟題奏旌奬勿以匹夫匹
 婦輕為阻抑勿以富家巨族濫為表揚以副成俗化民
 實心彰善至意至三年又
勅直省督撫提鎮學臣查明營伍中合例節婦移明教官
   申報州縣詳請旌表定為例
   又
[070-3b]
命各省改生祠書院為義學延師授徒以廣文教如實係
   名宦去任之後百姓追思建造者准其存留餘俱
   著地方官查明改為義學
   定科試生員増用經文之例舊例四書題文二篇
   至是禮部議准御史田嘉榖奏請増用經文一篇
   如遇三冬日短減去四書文一篇
   設立廣西太平土州學額取文武童生各四名以
   養利州訓導一員移駐土屬就近教督至十年定
[070-4a]
   廪増額各四名
   升山西平遥縣中學為大學額取童生十五名
   定各州縣設立社學義學之例舊例各州縣於大
   鄉鉅鎮各置社學凡近鄉子弟年十二以上二十
   以下有志學文者令入學肄業至是復經申定將
   學生姓名造冊申報學正按臨時如有能文入學
   者社師優賞若怠於教習鑽營充補者禠革至三
   年議准雲南威逺地方五年議准雲南東川土人
[070-4b]
   八年議准四川建昌番夷湖南永綏六里等處並
   建立義學選延塾師先令熟番子弟來學日與漢
   童相處宣講
聖諭廣訓俟熟習後再令誦習詩書以六年為期如果教
   導有成塾師准作貢生三年無成該生發回别擇
   文行兼優之士應需經書日用令該督撫照例辦
   給俟熟畨學業有成令往教誨生番子弟再俟熟
   習通曉之後准其報名應試
[070-5a]
   二年
頒發
聖諭廣訓并
御製序文於直省學宫
命改直省小學為中學中學為大學
上諭曰邇年文教廣被由我
聖祖仁皇帝夀考作人山陬海澨莫不讀書稽古直省應
 試童子人多額少有垂老不獲一衿者其令督撫學臣
[070-5b]
 查明實在人文最盛之州縣題請小學為中學中學為
 大學大學照府學額数取録督撫等務宜秉公詳查不
 得狥私冒濫尋禮部等衙門遵
㫖查核題准直𨽻順天府大興宛平一學實分三學今照
   三大學例俱加七名各取進二十五名文安通州
   寶坻豐潤蠡縣髙陽河間任邱景州冀州定州南
   宫棗强清豐滑縣東明開州長垣等十八州縣向
   係大學今照府學額各取進二十五名薊州盧龍
[070-6a]
  遷安昌黎樂亭博野祁州安州新安獻縣阜城静
  海寧津天津衛萬全蔚縣衡水安平雞澤成安清
  河魏縣南樂内黄等二十四州縣衛向係中學今
  改為大學取進各十八名香河順義深澤青縣西
  寧靈夀行唐贊皇新河髙邑無極新樂曲陽廣宗
  唐山内邱等十六縣向係小學今改為中學取進
  各十五名江南蘇松等屬之上元江寧句容溧陽
  太倉長洲吳縣吳江常熟崑山嘉定華亭婁縣上
[070-6b]
  海青浦武進無錫江隂宜興丹徒丹陽金壇邳州
  山陽鹽城髙郵通州泰州江都儀徴泰興興化等
  三十二州縣向係大學今照府學額各取進二十
  五名溧水髙淳崇明海州清河桃源安東宿遷睢
  寧沭陽寶應如臯等十二州縣并金山一衛向係
  中學今改為大學各取進二十名江浦六合贑榆
  等三縣向係小學今改為中學各取進十六名其
  海門鄉向係海門縣後裁併通州另取六名今准
[070-7a]
  其増額四名安徽所屬之懐寧桐城宣城涇縣鳯
  陽廣徳等六州縣向係大學今照府學額各取進
  二十五名潜山太湖宿松黟縣寧國旌徳太平貴
  池青陽建徳當塗蕪湖無為六安泗州合肥宿州
  亳州含山建平等二十州縣向係中學今改為大
  學各取進二十名望江東流繁昌舒城廬江臨淮
  定逺䝉城懐逺等九縣向係小學今改為中學各
  取進十六名江西之南昌新建豐城髙安宜春清
[070-7b]
  江廬陵吉水安福臨川金谿南城新城上饒鄱陽
  贑縣寧都等十七縣向係大學今照府學額各取
  進二十名奉新永新宜黄東鄉南豐廣昌貴溪餘
  干星子都昌建昌徳化湖口大庾等十四縣向係
  中學今改為大學各取進十五名萍鄉峽江玉山
  安仁安義瑞昌南康石城等八縣向係小學今改
  為中學各取進十二名浙江之仁和錢塘海寧嘉
  興秀水嘉善海鹽平湖烏程歸安徳清鄞縣慈谿
[070-8a]
  山隂㑹稽諸暨餘姚臨海金華蘭谿西安建徳淳
  安永嘉麗水等二十五縣向係大學今照府學額
  各取進二十五名奉化新昌嵊縣天台永康常山
  瑞安平陽等八縣向係中學今改為大學各取進
  二十名於潜昌化湯溪江山等四縣向係小學今
  改為中學各取進十六名又定海縣向止額取十
  一名今改為小學取進十二名福建之閩縣侯官
  長樂福清莆田仙逰晉江南安恵安同安安溪龍
[070-8b]
  溪漳浦海澄南靖平和南平建安甌寧建陽崇安
  邵武長汀上杭永定福寧等二十六州縣向係大
  學今照府學額各取進二十名連江福安二縣向
  係中學今改為大學各取進十五名永春徳化尤
  溪向係小學今改為中學各取進十二名湖北之
  江夏武昌興國黄岡蘄水黄梅黄陂京山天門沔
  陽孝感江陵公安石首監利襄陽等十六州縣向
  係大學今照府學額各取進二十名大冶雲夢二
[070-9a]
  縣向係中學今改為大學各取進十五名應山縣
  原係小學今改為中學取進十二名湖南之長沙
  善化湘潭茶陵攸縣益陽衡陽衡山耒陽零陵祁
  陽邵陽武岡新化巴陵華容澧州武陵桃源㑹同
  郴州靖州等二十二州縣向係大學今照府學額
  各取進二十名湘鄉寧鄉常寧安鄉溆浦永興桂
  陽等七縣向係中學今改為大學各取進十五名
  辰溪向係小學今改為中學取進十二名山東之
[070-9b]
  厯城章邱泰安萊蕪徳州武定濱州滋陽滕縣濟
  寧魚臺單縣曹州曹縣東平沂州四氏學桞城髙
  唐濮州益都夀光安邱諸城掖縣膠州蓬萊萊陽
  等二十八州縣向係大學今照府學額各取進二
  十名新城濟陽長清陽信海豐樂陵商河利津霑
  化寧陽鄒縣武城定陶鉅野鄆城汶上東阿陽榖
  堂邑茌平館陶臨淄昌樂莒州日照髙密即墨棲
  霞寧海文登等三十州縣向係中學今改為大學
[070-10a]
  各取進十五名嶧縣費縣觀城髙苑䝉隂等五縣
  向係小學今改為中學各取進十二名山西之陽
  曲榆次文水臨汾洪洞曲沃翼城聞喜汾陽介休
  忻州代州長治蒲州臨晉猗氏解州安邑澤州髙
  平陽城綘州太平襄陵等二十四州縣向係大學
  今照府學額各取進二十名綘縣臨縣大同蔚州
  朔州遼州平定盂縣崞縣夏縣沁州稷山等十二
  州縣向係中學今改為大學各取進十五名黎城
[070-10b]
  壺闗繁峙保徳興縣吉州隰州等七州縣向係小
  學今改為中學各取進十二名又太原平陽二府
  府學向係所屬州縣内撥取今太原府分設直𨽻
  諸州屬府轄者止存十一州縣平陽府分設直𨽻
  諸州屬府轄者亦止存十一州縣令學臣將府學
  二十名即於府屬各州縣撥入其蒲州等十二州
  縣除聞喜縣已屬平陽府撥入府學外其餘十一
  州縣照舊例聽往運學考試河南之祥符杞縣太
[070-11a]
  康陳州商邱永城鹿邑睢州安陽河内洛陽等十
  一州縣向係大學今照府學額各取進二十名陳
  留通許中牟西華臨漳濟源武陟孟縣温縣偃師
  靈保等十一縣向係中學今改為大學各取進十
  五名滎陽原係中學後改小學今准復為中學取
  進十二名原武長葛臨頴三縣向係小學今改為
  中學各取進十二名陕西之蒲城縣及寧夏等衛
  向係大學今照府學額各取二十名咸陽同州乾
[070-11b]
  州武功鄠縣興平膚施洛川清澗寶雞城固興安
  涇州安化㑹寧文縣伏羌秦安等十八州縣向係
  中學今改為大學各取進十五名三水商州安平
  葭州汧陽沔縣鎮原盛寧禮縣等九州縣向係小
  學今改為中學各取進十二名華隂縣向係中學
  今潼闗衛裁去衛籍併入華隂縣准照府學額取
  進二十名鳯翔慶陽二府學向止十五名今俱准
  如府學定例各取進二十名鎮番衛向係小學今
[070-12a]
  改為大學取進十五名平凉府向係中學有平凉
  衛籍八名附入府學今衛籍雖裁仍准如府學定
  例取進二十名凉州衛向係中學今改為大學取
  進十五名古浪所向取童生八名附入凉學凉學
  廪増舊止二十名今増古浪所八名准加廪増各
  十名其出貢舊照縣學例兩年一貢今照州學例
  三年兩貢四川之成都崇慶簡州閬中南部遵義
  睂州卭州雅州瀘州等十州縣向係中學今改為
[070-12b]
  大學各取進十五名嘉定州向係大學今照府學
  額取進二十名溫江新繁新津郫縣巴縣江津南
  充宜賓富順奉節綏陽洪雅遂寧等十三州縣向
  係小學今改為中學各取進十二名廣東之南海
  番禺東莞順徳新㑹香山海豐海陽潮陽揭陽澄
  海等十一縣向係大學今照府學額各取進二十
  名三水増城保昌英徳興寧長樂龍川程鄉饒平
  儋州等十州縣向係中學今改為大學各取進十
[070-13a]
  五名新寧初平永安大埔惠来平逺鎮平開平吳
  川東安西寧等十一縣向係小學今改為中學各
  取進十二名廣西之臨桂全州蒼梧鬰林懐集宣
  化横州新寧賔州上林等十州縣向係大學今照
  府學額各取進二十名靈川興安灌陽桂平貴縣
  隆安永淳武縁等八縣向係中學今改為大學各
  取進十五名南平向係小學今改為中學取進十
  二名雲南之昆明安寧晉寧宜良南寧尋甸建水
[070-13b]
  石屏通海河西河陽新興太和趙州鄧川浪穹劍
  川保山騰越楚雄等二十州縣向係大學今照府
  學額各取進二十名呈貢陸凉霑益寧州阿迷蒙
  自雲南賔川等八州縣向係中學今改為大學各
  取進十五名和曲州向係小學今改為中學取進
  十二名再准該撫所請將黒白琅三井於州縣外
  另為設學俱照小學各取進八名貴州之貴陽威
  寧二府學向各止取十五名鎮逺府學向止十六
[070-14a]
   名今俱准如黔省府學定例各取進二十名貴筑
   縣向係大學今照府學額取進二十名畢節縣向
   係中學今改為大學取進十五名貴定清鎮普定
   甕安安化等五縣向係小學今改為中學各取進
   十二名至三年并
諭兵部令督撫㑹同學臣查明陕西技勇最優之州酌量
   數目奏請増加武童入學額數詳見三年分設陕下/西寧夏等府學條
頒發
[070-14b]
御製平定青海碑文於學宫詳見太/學門
   禁貴州儒童寄籍冐考之弊凡同省異府同府異
   縣者不得濫行收考
   令各省學臣嚴核生監優劣凡各省生員優劣令
   學臣將舉黜之數於任滿日造冊送部至各省捐
   納貢監亦歸學臣約束嵗終将優劣造冊送部
   増八旗滿洲䝉古漢軍廩膳増廣生員額滿洲蒙
   古各四十名漢軍各二十名從順天學政呉襄請
[070-15a]
   也互見旗/學門
   増定
  盛京入學額數奉天錦州二府學各増五名滿字號
   増一名合字號増二名互見旗/學門
   増設山東運學武生額取八名
頒發
欽定孝經衍義於直省學宫
   増設湖南學政先是元年
[070-15b]
上以湖南士子赴湖北鄉試經由洞庭風浪之險擬於湖
   南建立試院毎科另簡考官俾士子就近入場
特諭禮部行文湖南巡撫若能於二月前預備塲屋則於
 明春即分兩闈考試倘預偹不及則於下科舉行至是
   始建湖南試院増學政一員
   三年奉
上諭從前學政主考皆就其為人謹慎者𣲖往並未考試
 文藝其中竟有不能衡文者或因中式之後荒疎年乆
[070-16a]
故耳著應差之翰林并進士出身之各部院官員查奉
俟朕試以文藝再行差委
  更定京衛武童附府入學之例京衛嵗考取入武
  童共一百名時以燕山等六衛地丁編入順天保
  定河間正定四府其衛學武童亦令分歸四府於
  順天府大興宛平二縣各取進二十名歸入順天
  府武學其餘六十名於保定河間二府各二十名
  惟正定府又分設直𨽻州令於正定府取八名趙
[070-16b]
  州冀州各三名定州晉州深州各二名俱撥入本
  府本州儒學
  改天津衛學為州學裁保定延慶等處所衛學歸
  併府州學内以天津教授為學政裁保定左所教
  授訓導各一員其左所生員併入保定府學毎試
  額取童生十八名分入清苑等六州縣酌量加増
  廪附左所考試之任邱衛軍籍生員歸入河間府
  學延慶衛生員分入昌平延慶二州學毎試額取
[070-17a]
   童生亦分撥各府州學考取
   増設安徽學政從都御史蔡珽請也
   増設䑓灣彰化縣學教諭額取童生八名
   設立廣西崇善荔浦二縣儒學取進文武童生各
   四名撥太平府訓導駐崇善宜山縣訓導駐荔浦
   令直省各學儒童誦習
聖諭廣訓凡不能背録者不准録取
   嚴定生監假託文㑹結盟聚黨之禁飭地方官拏
[070-17b]
   究申革外有逺集各府州縣人等標立社名論年
   序譜指日盟心者照奸徒結盟律分别治罪
   定雲南苗童附試元江府入學二名
   分設陕西寜夏等處儒學教官并定各學廪増選
   貢及文武童生入學額數時以寜夏等衛所新經
   改設郡縣乃分設寧夏西寧凉州甘州四府教授
   訓導各一員取進文武童生各十二名廪増各四
   十名一年一貢靈州學正一員取進文童十二名
[070-18a]
  武童十五名廪増各三十名三年兩貢寧夏寧朔
  二縣教諭各一員取進文童各十五名武童各二
  十名廪増各二十名兩年一貢中衛縣教諭一員
  取進文童十二名武童十五名廪増仍照舊額三
  年兩貢西寧縣教諭一員取進文武童生各八名
  廪増各二十名兩年一貢武威縣教諭一員取進
  文武童生各十五名廪増各二十名兩年一貢平
  羅碾伯古浪三縣訓導各一員取進文武童生各
[070-18b]
  八名廪増各二十名兩年一貢髙䑓縣教諭訓導
  各一員取進文童十五名武童二十名廪増二十
  名兩年一貢永昌鎮番山陽三縣教諭各一員童
  生照題定之數取進廪増仍舊兩年一貢平番縣
  訓導一員童生照題定之額取進廪増仍舊兩年
  一貢張掖縣教諭一員童生照題定之額取進廪
  増出貢照定例行
  定湖南苗童入學額數衡州永州寳慶辰州四府
[070-19a]
   郴靖二州毎學額取三名
頒發
御書生民未有匾額恭懸
  孔廟
   定貴州苗童取進額數凡黔省苗人子弟情願讀
   書者准其送入義學一體訓誨毎遇嵗科兩試於
   該學定額外取進一名以示鼓勵
   定黔省南籠㕔學廩額二十名
[070-19b]
   分設江南蘇松常三府屬州縣教職其原設之太
   倉州留學正一員長洲吳江常熟崑山嘉定華亭
   婁縣青浦上海武進無錫宜興十二縣留教諭各
   一員新分之元和震澤昭文新陽寳山鎮洋奉賢
   金山福泉南滙陽湖金匱荆溪十三縣撥訓導各
   一員
頒發
御製律書淵源於直省重刋者聼
[070-20a]
   四年
上以士習不端皆教官之因循怠惰所致
特諭學臣持正秉公宣揚風化於教官之稱職者即加薦
 㧞溺職者即行㕘革為教官者訓誨士子悉秉誠心如
 父兄之督課子弟至於分别優劣必至公至當不涉偏
 私如此則士子各崇尚品詣砥礪㢘隅風俗丕變庶幾
 可望尋定各學教官所屬文武生員果能盡心訓導閲
   俸六年之後所屬士子並無過犯督撫學臣據實
[070-20b]
   保題陞用
   設立順天府學滿洲教授訓導各一員禮部於滿
   洲進士舉人貢生内考取文理優通者擬定正陪
   送吏部引
見進士舉人授為教授恩㧞副榜嵗貢授為訓導令其毎
   月將八旗生員考試一次並以時教令騎射如有
   文理不通行止不端者該教官申詳學政即行革
   退如教官怠惰廢弛有玷厥職許學政指名題㕘
[070-21a]
   互見旗/學門
   又
諭禮部直省學臣三年任滿著於各學生員内選擇人品
 端方有猷有為有守之士大省四五人小省二人送部
 引見酌用
   裁順天府武學教授訓導等缺以滿洲蒙古漢軍
   武生歸八旗滿洲教官管轄大興宛平二縣武生
   歸順天府儒學管轄
[070-21b]
   定山西新設府縣學廪増及文武生童額數新設
   朔平寧武二府照晉省大學例取進童生各十五
   名廩増各二十名其右玉縣原係兩衛併為一學
   取進十五名左雲平魯二縣照舊衞學額各取進
   八名大同府新設陽髙天鎮二縣亦照舊衞額以
   上五學廪増出貢俱照縣學例寧武府屬之寧武
   闗新設縣學照小學取進八名偏闗縣原係兩所
   併為一學取進十五名又新設神池五寨二縣取
[070-22a]
   進六名俟人文充盛再議定額
   定東川府學照小學額進十名例以是時東川改
   𨽻雲南應試童生無多故也
   又
命直省學臣以部員奉差者俱兼翰林院銜二甲進士出
   身者加編修銜三甲同進士出身者加檢討銜任
   滿仍在本部補用
   定江南新設分縣學取進生員額數蘇州府長洲
[070-22b]
   縣學額進十三名元和縣學額進十二名吳江縣
   學額進十三名震澤縣學額進十二名常熟縣學
   額進十三名昭文縣學額進十二名崑山縣學額
   進十三名新陽縣學額進十二名松江府華亭縣學
   額進十三名奉賢縣學額進十二名婁縣學額進
   十三名金山縣學額進十二名上海縣學額進十
   三名南滙縣學額進十二名青浦縣學額進十三
   名福泉縣學額進十二名常州府武進縣學額進
[070-23a]
  十三名陽湖縣學額進十二名無錫縣學額進十
  三名金匱縣學額進十二名宜興縣學額進十三
  名荆溪縣學額進十二名直𨽻太倉州州學額進
  十三名鎮洋縣學額進十二名嘉定縣學額進十
  三名寳山縣學額進十二名其廩増生額數俱各
  半分𨽻
  令各省學臣騐看教官凡各省恩㧞副榜貢生已
  就教職者學臣於嵗科兩考事竣後㑹同巡撫與
[070-23b]
  挨貢一體騐看造冊送部銓選年老者以原品休
  致
  増設奉天府兼轄州縣儒學船厰増設永吉州學
  正一員寧古塔増設泰寧縣教諭一員白都訥増
  設長寧縣教諭一員並屬奉天府管轄
  五年増設貴州五開衛學置教諭訓導各一員改
  銅鼓衛學教授為教諭其嵗科二試取進文武童
  生各如舊額尋定五開縣曰開泰銅鼓改縣曰錦
[070-24a]
   屏
   復定華隂縣為中學新設潼闗縣學各額數先是
   陕西裁潼闗衞文武童生歸併華隂縣考試將華
   隂縣額十二名之中學照府大學廣為二十名至
   是該衞復改為縣其華隂仍照中學例額進十二
   名所改之潼闗縣學即照該衞原額文武童生各
   取進十二名廩増出貢俱照各縣例行
   又申定令直省捐納貢監俱歸學政約束禮部議
[070-24b]
   覆河南巡撫田文鏡疏言捐納貢監歸併學臣與
   生員一體約束應如所請嗣後貢監犯事禠革行
   令督撫移咨學臣得
㫖捐納貢監既令學臣約束若必俟督撫移咨學臣則學
 臣仍無約束之權嗣後有應行禠革者令地方官申報
 督撫學臣其事屬督撫者准督撫移咨學臣其事屬學
 臣者准學臣移咨督撫如此始為周備尋又定貢監歸
   學政約束照依生員之例令州縣官設立門簿凡
[070-25a]
  貢監出入衙門逐一填造每月申報督撫學政嚴
  加查核
  裁併河南胙城延津縣學更定額數胙城延津二
  縣小學嵗科兩試額取文生各八名嵗考額取武
  生各八名是時胙城裁併延津議准照大學例嵗
  科兩考各取進文生十五名嵗考取進武生十五
  名廩増仍照各縣學例兩年一貢廩生缺出准其
  頂補
[070-25b]
  裁併山東復州全州二衛學廩増額是時將山東
  萊州府之復州衛全州衛歸併奉天府府丞考試
  其二衛民人留居山東者即與萊州府民籍一體
  考試現在二衛生員改歸萊州府學其衛學廪増
  額缺停其頂補
  定東川府寄籍入學生員改歸本籍例四川東川
  府歸併雲南所有外州縣寄籍東川府學文武生
  員改歸本籍各學應試其東川府土著文武生仍
[070-26a]
   歸併雲南應試
   設貴州平溪清浪二衛教諭訓導各一員平溪改
   縣曰玉屏清浪改縣曰青溪
   嚴定學政貪劣併議處提調之例
上以向來學臣恣行貪劣固屬本人不肖亦大半由於提
   調官員引誘挾制使不得全其操守而於中網取
   厚利所致也
特諭嗣後學政聲名不好應將提調官一併議處其如何
[070-26b]
 定例之處著九卿㑹議具奏尋議嗣後提調如聽學臣
   貪墨通同作弊以及引誘為非者照貪官例同學
   臣一并革職拏問如學臣暗通闗節私鬻名器提
   調雖無通同引誘情弊而防範不嚴照溺職例革
   職如有猾吏奸胥招揺撞騙以及受賄傳遞等弊
   提調不行訪拏究治照失察衙役犯贓例議處倘
   學臣操守清廉杜絶情弊提調不得遂其引誘反
   行挾制把持者准學臣即行指㕘審實照貪官例
[070-27a]
   治罪
勅下第舉人挑選教官勉力供職
   吏部遵
㫖將㑹試下第舉人挑選教職引
見奉
上諭教官有董率士子之責果能實心訓導使諸生讀書
 循理無佻達囂凌之習則平民有所觀法風俗可望淳
 厚所闗匪淺也乃向來教職因循偷惰全不以教訓為
[070-27b]
 事朕屢頒諭㫖而積習如故因於爾等下第舉人之中
 擇文理明通者引見命往論爾等科分名次尚非應選
 之人朕加恩特用務須勉力供職加意訓誨六年之内
 如果著有成效督撫題薦朕格外加恩如有負職守經
 督撫題㕘朕不姑容也
   又
諭吏部凡縣令改授教職者因其不勝民牧之任例當罷
 黜朕念其讀書攻苦選授一官不忍遽令廢棄是以俾
[070-28a]
 居師儒之席以展其所學此朕格外之恩也况教官有
 化導士子之責較理民之任闗係尤重應當殫心竭力
 以盡職守倘因改授之故志氣隳頽奉職怠忽著各省
 巡撫學臣查㕘議處
   又
命臺灣生童聽巡察御史考試臺灣逺隔海洋向例學政
   交與臺灣道兼管
上以道員管理地方之事又兼學政未免稍繁
[070-28b]
特諭吏部將學政交與𣲖往巡察之漢御史管理并著為
 例
   更定奉天府學出貢及生員附近考課例奉天府
   府丞須洲疏言奉天府學民籍廪生一年一貢似
   覺太速請兩年一貢滿字號廪生五年一貢似覺
   太遲請三年一貢再
  盛京幅貟廣濶滿漢生員散處千里之内總屬教官管
   轄耳目難周請令查明居址撥歸相近州縣督課
[070-29a]
   部議應如所請從之互見旗/學門
   六年二月
命頒
御製仲丁祭
 文廟詩章石刻於直省學宫詳見太/學門
   禁各省生童冒籍及學臣私行餽送督撫之弊是
   時滇黔楚粤等省苗民向化新増土司入學額數
上慮不肖士子冒充苗籍阻土民讀書上進之路
[070-29b]
特諭禮部令學臣加意禁飭又以前因各省學臣用度不
   敷令該地方給與養廉俾盤費從容得以盡心考
   核杜絶私情至是恐日久弊生復
諭向來陋規學臣有餽送督撫之項若外存養廉之名而
 暗中仍有餽送之實則考試必至不能肅清深負朕加
 恩學臣之意矣
   設立四川黎大所學四川巡撫憲徳疏言黎大所
   舊係州治後以人士稀少生童逺寄籍於各府州
[070-30a]
   縣考試今生齒日繁文風漸盛請設一學取進文
   武童生各六名並撥榮經縣訓導一員専司課士
   其在外府州縣衞寄籍入學已經補廪者仍聼其
   於寄籍之處考試挨次出貢其餘増附及武生俱
   改歸黎學從之
   定雲南烏䝉府州縣學取進文武生員各十名
   又
命直省選㧞貢生不得拘定考試等次向例考取㧞貢俱
[070-30b]
   於現考一二等生員内選㧞
上以作文有一日之短長而文理平通不列優等或品行
   端方才識練達足備國家之用亦未可定
特諭嗣後各省學政不必拘一二等之生員俱准収考酌
 量試以時務策論其人果有識見才幹再訪其平日品
 行端方即正考未列優等亦准選㧞互見太/學門
   増設山東兖州府魚臺縣學訓導一員登州府福
   山縣學教諭一員
[070-31a]
  定粤民寄籍閩省臺灣者别編字號取入府學禮
  部議准粤民流寓福建臺灣年久入籍者臺屬四
  邑均有户籍可稽應童試者七百餘人應别編字
  號於四邑内通較粤童文字共取進八名附入府
  學再有讀書應試者總以八名為率
  令直省學臣開報生員科考冊送部向例生員縁
  事欠考等項止於嵗考報冊内開載兹從學政王
  世琛請也
[070-31b]
  禁止直𨽻河南山東山西四省生員托名考試鴻
  臚寺序班鴻臚寺序班向例四省生員在京者考
  試後因䂓避本處學政考試倩人遞呈並不親身
  到京至是令生員願考序班者取具同鄉京官印
  結選取留寺學習其迭催不赴考之生員該寺查
  出除名仍歸本學肄業
  更定學政嵗科兩試加試經策例先是元年定嵗
  考用四書文二篇科考加經文一篇冬日四書文
[070-32a]
  一篇經文一篇至是更定嵗試作兩書一經冬日
  一書一經科試作一書一經一策冬日一書一策
  草率塞責者嵗試不准優等科試不准録送
  定考試儒童改試孝經論之例舊例正考四書文
  二篇覆試四書文一篇小學論一篇至是停小學
  論題改出孝經題作論
  禁東省衞籍童生及衍聖公所屬户人子弟兩地
  應試時皆散居各州縣地方令於現在居住之地
[070-32b]
  應試毋許兩地赴考違者以冒籍論
  定州縣學官𢃄理月課之例先是五年部議教官
  月課諸生靣加考試至是又定府學生員百里以
  内者月課仍在府學百里以外者在州從州在縣
  從縣令州縣學帯理月課至府學生員有干犯學
  䂓者亦許州縣學官嚴加約束
  令新設寶豐縣地方民人願就考試者附入隣近
  州縣酌收入學時川陜總督岳鍾琪酌議挿漢拖
[070-33a]
   輝地屬新疆招徠民人請立學校部議民人雖有
   四千餘戸士子尚屬有限應請暫停立學得
㫖據奏招徠民人已有四千餘户其中亦多讀書之人若
 必俟人文蔚起始行考試恐逺方士子目前阻其上進
 之階應將現在讀書願就考試者附入隣近州縣考試
 酌量加額收録入學俟人文漸盛建學設官仍行撥入
 本學庶為妥恊尋定新設縣曰寶豐
   七年奉
[070-33b]
上諭嗣後教官沽名邀譽縱容劣生不行舉報者經學臣
 指㕘將教官照溺職例革職若學臣瞻狥情靣不行糾
 㕘者將學臣照狥庇例降調永著為例
   定每月考騐新進武童弓馬凡武童新案到學教
   官造冊移送駐防武職備案每月定期𫝊集諸生
   㑹同考驗弓馬内有生疎者寛限學習限滿仍未
   嫻熟靣加訓飭如抗不赴考或託故䂓避移學責
   儆其生事犯法者即㑹詳禠革究擬倘教官狥庇
[070-34a]
  不移㑹有司轉詳學臣咨部者照狥庇劣生例革
  職
  學臣徐本條奏各省府學皆取所屬州縣童生撥
  入惟黔省生童自為府籍府學額多即不如州縣
  生童之卷亦將充額州縣學額少即有優於府籍
  童生之卷亦為額限未免去取不均嗣後府籍童
  生倘不足數請於所屬童生内酌量撥入從之
  嚴貢監生員拖欠錢糧之罰經州縣官申報督學
[070-34b]
  即行黜革照民例治罪學政隠狥者降三級調用
  禁直省教官干預地方事違者照不應為而為例
  議處
  申定詳報劣生例各學教官所屬文武生員貢監
  有窩匪抗糧揑辭生事唆訟䧟人滅倫悖理者該
  教官即行通詳免其議處若被府州縣訪出及他
  人首告審實不准補掲正副教官並革職如府州
  縣於劣生事發之後令教官補開詳揭者降三級
[070-35a]
  調用若教官有受賄狥隠反借端勒索諸弊仍革
  職究擬府州縣不行申報者亦照狥庇例議處
  改四川雅州州學為府學設教授一員州訓導改
  為府訓導其府州縣三學取進生童並廩増出貢
  額數俟人文日盛再議増置
  定㑹理州學為中學㑹川衞向係小學額取八名
  至是該衞裁改併入㑹理州該州額取六名無専
  學部議應照州制中學之例取進童生十二名從
[070-35b]
  之
  復設四川雙流崇寧彭縣彰明羅江大足璧山定
  逺大寧新寧安岳彭山青神威寧等縣儒學每學
  置訓導一員先是地廣人稀政事簡少槩行裁併
  今因生齒日繁令照舊復設縣治
  又禮部議覆河南學政于廣條奏事宜學臣考試
  提調官専用知府責任綦重嗣後凡知府有外委
  公事令其申詳督撫另委州縣正印官代理不得
[070-36a]
  以佐貳微員充任一候補廪増豫省舊例雖考列
  三等亦得新舊間補殊非鼔舞人材之意嗣後必
  考居一二等者方准與新考上等者間補食餼均
  應如所請從之
  増定湖南湖北雲南山西四川裁併升改各屬學
  生員各額湖南九谿永定二衞小學裁併一縣照
  大學例取進生員十五名湖北之施州衞改為恩
  施縣取進生員十二名額設廪増二十名雲南之
[070-36b]
  普洱州改為府應設學校教職在沅江府學調撥
  訓導一員董率入學額數應照滇省小學例取進
  八名俟人文漸盛題請廣額從前附入沅江府學
  各生俱令撥入普洱府學山西之臨晉縣學額進
  二十名今分為兩縣每學取進各十名將臨晉縣
  訓導一員分撥新設之縣辦理學務四川之威州
  裁併保縣應將保縣照中學取進文武童生各十
  二名廩増各二十名又裁汰馬湖府所屬屏山縣
[070-37a]
   歸溆州府管轄並未設學應將馬湖府學照大縣
   學取進文武童生各十五名廩増二十名以上各
   學取進俱以雍正八年為始
   増設廣東肇髙學政其教職士子令觀風整俗使
   兼行稽察
諭内閣廣東盜案繁多民俗獷悍應設觀風整俗使一員
 化導訓飭令風俗人心漸歸醇厚又該省督撫奏稱粤
 東士習未能端謹請設學政二員一司文衡一飭士行
[070-37b]
 以為造就人才之地朕思文行本屬相闗不可離而為
 二况廣東地方遼濶若司文司行分屬兩員仍各遍厯
 通省耳目聞見恐有未周著設學政兩員按該省地方
 分管考試督察廣東觀風整俗使著通省教職士子令
 其槩行稽察
   定八旗應試童生内佐領㕘領考取咨送例由本
   佐領考取送㕘領由㕘領考取報都統咨送學政
   試期各佐領親率領催㸃名搜檢入塲至十年又
[070-38a]
   定八旗童生應試者由㕘領報名造冊申送本旗
   都統定考試日期咨取翰詹衙門科甲出身滿官
   一員㑹同該旗㕘領佐領考試録取呈都統咨送
   兵部考箭再送學政考取入學互見旗/學門
   八年設四川土番義學禮部議准四川巡撫憲徳
   疏言新設建昌府蠻夷雜處請於漢境内擇大村
   堡照義學例建設學舍選取本省文行兼優之士
   延為塾師令熟番子弟來學俟學業有成俾往教
[070-38b]
   生番子弟
   増設雲南宣威州儒學置學正一員取進文武童
   生各八名
頒行
御製性理精義書詩春秋三經傳説彚纂每書二部於直
   省令各布政司重刋流布
   定黄陂孝感二縣學改歸漢陽管轄例其原撥入
   黄州徳安二府各生照例改歸漢陽府學廩増各
[070-39a]
  生俱以候廩候増與漢陽府學各生照考案先後
  挨次間補
  定山東升改新分等州縣學生員各額東平等四
  州改為直𨽻州將所屬文武生員在府學者應查
  明州縣籍貫改歸本學其廪増生員俱改為候廩
  候増與本州縣學生員照考案間補至濟寧州鄆
  城縣仍歸兖轄新進童生仍照例撥入府學又濟
  南等府既經分出直𨽻泰安等州其入學名數將
[070-39b]
  濟南府學額内減去六名歸於泰安等三州兖州
  府學額内減去六名歸於曹州等三州東昌府學
  額内減去四名歸髙濮二州青州府學額内減去
  三名歸於菖州武童照此例減撥㧞取
  定四川分設新舊等州縣學生員各額數新津郫
  縣新繁三縣原額取進文武童生各十二名原設
  廩増各二十名與新設之雙流崇寧彭縣平分取
  進文武童生各六名廩増各十名徳陽梁山原額
[070-40a]
  取進文武童生各八名原設廩増各二十名與新
  設之羅江新寧各分取進四名原額廩増各分十
  名綿州分設之彰明一縣亦將原額取進文武童
  生各十二名以七名歸綿州分撥五名歸彰明原
  額廩増各三十名以二十名歸綿州以十名歸彰
  明睂州分設之青神彭山兩縣將原額取進文武
  童生各十五名以七名歸睂州以八名歸青神彭
  山各分四名原額廩増各三十名以十四名歸睂
[070-40b]
  州以十六名歸青神彭山各分八名榮縣小學人
  文稱盛分設威逺一縣均改作中學之半取進文
  武童生各六名廩増各分十名奉節中學分設大
  寧一縣人數僅有奉節三分之一應將原額取進
  文武童生各十二名以八名歸奉節以四名歸大
  寧原額廩増各二十名以十三名歸奉節以七名
  歸大寧
  定議處生員不復本姓及童生冒籍入學之例除
[070-41a]
  本生改復本姓仍行禠革外失察之教官及濫送
  之地方官照例議處
  九年定江西棚民入學之制凡江西棚民内文武
  童生入籍在二十年以上有田廬墳墓者准其在
  各居住之州縣一體考試其入學額數五十名取
  進一名百名取進二名二百名取進三名其㝡多
  者亦以取進四名為率其不滿五十名者仍與本
  籍童生一體慿文考取
[070-41b]
  改直𨽻天津州學為府學并設天津縣寧河縣儒
  學官府學置教授訓導各一員天津縣學置教諭
  一員寧河縣學置教諭訓導各一員
  改湖南岳東岳西兩府學歸併岳州府學其九谿
  永定二衞學生員歸併就近縣學應試湖南學政
  習寯疏言岳州府屬之澧州先經題准另建考棚
  湖西六屬生童就近赴考另給岳西府學鈐記改
  駐澧州今澧州改為直𨽻州既不屬岳州府管轄
[070-42a]
  請將岳西府學裁去將該訓導仍歸岳州府駐劄
  其岳東府學應仍改為岳州府學又九谿永定二
  衛軍户屯田俱散在澧州等處今二衞改為一縣
  應將該衞文武舊生照依户口田糧附近新縣者
  撥歸新縣逺在各屬者撥歸各屬應試部議應如
  所請從之
  改山西大學為中學更定廩増附生額數先是學
  臣勵宗萬將民重冒籍啇學者題請改歸本籍至
[070-42b]
  是應試生童無多學臣朱曙蓀疏請改為中學於
  原額二十名内減去八名取進文武生童各十二
  名原額廩増各四十名減去其半止留廩増各二
  十名從之
  増山西臨晉縣入學額數並建置村莊等處義學
  臨晉原屬大縣向取進儒童二十名後以分設虞
  鄉縣分額十名至是照中學例加増五名其臨晉
  之坡上一帯地方綿長四十餘里地瘠民貧讀書
[070-43a]
  無力村莊逺近命各設立義學八所以廣教育
  増設廣東鶴山縣儒學置訓導一員取進文武生
  童各八名由新㑹開平兩縣額内撥取以鶴山向
  原介兩縣之間也
  嚴除武童生考試之弊兵部議准湖南學臣習寯
  疏言考試武童定例技勇漢仗好者用好字號印
  卷移送内塲擇其文理通明者取進如好字號不
  足再於合式卷内取進但武童之外塲好者或策
[070-43b]
  論不通或請鎗手代考或㸃名入號時調换試卷
  又合式武童自揣技勇不及慣為代倩以致作奸
  犯科種種情弊嗣後請於武童考試外塲時每人
  供單一紙各令親書籍貫三代年貌俟取進時再
  令復寫親供嚴加驗對以絶内外塲調换之弊至
  考試内塲將好字號武童合式字號武童分坐以
  防臨時代倩之弊著為定例
  増定貴州大定府學取進儒童額數向係州學取
[070-44a]
  進十五名今改為府學加増五名其威寧雖以府
  改州因讀書向學者甚多仍照舊取進二十名
  十年酌定直𨽻天津等府州縣學及商竈文武生
  童考試入學額數天津府學取進文武童生各二
  十名設廩増各四十名天津縣仍照州額取進文
  童十八名武童十五名設廩増各二十名天津滄
  州二州縣另立商學商籍取進文童八名武童七
  名竈籍取進文童七名武童六名即歸天津府學
[070-44b]
  考課設廩増各二十名其現在河間府學商竈
  二籍生員悉改歸商學河間府舊有撥入天津
  武童三名撥入滄州武童二名俱改入天津府學
  寶坻縣及分設之寧河縣入學額數酌量分𣲖寶
  坻縣取進文武童生各十二名廩増仍循舊額寧
  河縣取進文童十一名武童入名設廩増各二十
  名
  更定四川成都華陽二縣學生員額數先是七年
[070-45a]
  定華陽係成都分出之縣額進童生十五名二縣
  各分其半至是又定成都華陽原係兩縣又省㑹
  首邑與他處一縣分為兩縣者有别應將成華兩
  縣俱照中學之例嵗科兩試每縣各取進童生十
  二名武童於嵗考每縣各取進十二名
  定考校察核事宜一各省造報生員優劣事實該
  府州縣及教官隨時具報務在訪查詳確一學臣
  按試事竣後始詣學講書勢必聼講寥寥適成具
[070-45b]
  文嗣後照舊例於按試次日舉行一凡苗童應試
  用漢廩生同苗生聨名保結苗童五名互結以杜
  漢童冒占其苗童名目改為新童苗卷改為新卷
  一考試武生以弓馬技勇為先外塲事竣即將好
  字合式中等字鈐記卷靣與内塲相較分别等次
  其騎射時照武童例當靣書寫清供磨對字跡以
  杜頂替代倩情弊從貴州學臣晏斯盛請也
  新設湖南改土歸流之府縣為小學鎮沅府恩樂縣均
[070-46a]
   照小學例嵗試取進文武童生各八名分定土著
   寄籍各四名科試取進文童各八名
   又
諭禮部制科以四書文取士所以覘士子實學且和其聲
 以鳴國家之盛也近科以來文風亦覺丕變但士子逞
 其才氣辭華不免有冗長浮靡之習是以特頒諭㫖曉
 諭考官所㧞之文務令雅正清真理法兼備雖尺幅不
 拘一律而支蔓浮夸之言所當屏去秋闈相近可行文
[070-46b]
 𫝊諭知之
   定順天各屬童生改歸四路同知録送院試例順
   天學政吳應棻疏言順天府童生考試舊例除大
   宛二縣屬府丞専理外其餘二十三州縣於州縣
   考試後俱由覇昌道録取轉送查覇昌道駐劄昌
   平州各州縣有往返八九百里或七百里者殊屬
   未便嗣後請就近改歸四路同知按所屬州縣録
   取轉送永著為例部議應如所請從之
[070-47a]
   更定奉天八旗清文義學訓課之法詳見旗/學門
   又
御書世篤仁風匾額
賜湖南沅江縣生員譙衿以七世同居孝友可嘉也
   増定陜西榆林府等處文武童生額數榆林府學
   照寧夏等府例取進文武童生各十二名定邊懷
   逺二縣照小學例取進文武童生各八名榆林靖
   邊向係衞地今添設府學於衞縣取進武童舊額
[070-47b]
   内減去四名其平涼府取進童生一名向附平涼
   衛今衞地改歸各州縣管轄衞籍童生即就所歸
   州縣考試其府學二十名額數統於平涼府本屬
   童生考取同州華州綏徳秦州韓城郃陽清澗秦
   安三原九州縣照府學取進文武童生各二十名
   商州澄城華隂醴泉四州縣照大學取進文童各
   十五名岷州照中學取進文武童生各十二名該
   州訓導一員移駐西固固原州通渭縣照大學取
[070-48a]
   進文童各十五名漳縣照中學取進文武童生各
   十二名甘凉二府照府學取進文童各十二名永
   昌縣照中學取進文童十二名慶陽府之環縣照
   中學取進武童十二名鞏昌府之㑹寧縣延安府
   之米脂縣俱照大學取進武童各十五名
   申嚴學官子弟隨任冒考之禁
   十一年
命直省省城設立書院各
[070-48b]
賜帑金千兩為營建之費
諭内閣各省學校之外地方大吏每有設立書院聚集生
 徒講誦肄業者朕臨御以來時時以教育人材為念但
 稔聞書院之設實有禆益者少浮慕虛名者多是以未
 嘗勅令各省通行葢欲徐徐有待而後頒降諭㫖也近
 見各省大吏漸知崇尚實政不事沽名邀譽之為而讀
 書應舉者亦頗能屏去浮囂奔競之習則建立書院擇
 一省文行兼優之士讀書其中使之朝夕講誦整躬勵
[070-49a]
行有所成就俾逺近士子觀感奮發亦興賢育才之一
道也督撫駐劄之所為省㑹之地著該督撫商酌奉行
各賜帑金一千兩將來士子羣聚讀書須預為籌畫資
其膏火以垂永久其不足者在於存公銀内支用封疆
大臣等並有化導士子之職各宜殫心奉行黜浮崇實
以廣國家菁莪棫樸之化則書院之設於士習文風有
禆益而無流弊乃朕之所厚望也
  改江蘇徐州學為徐州府學署兩江總督尹繼
[070-49b]
  善請改徐州為徐州府附郭新置一縣曰銅山
  即以州學正為府教授以徐州原設之訓導管新
  縣學事再鳯陽府屬之夀州分置一縣曰鳯臺即
  以夀州原設之訓導管縣學事部議應如所請從
  之
  改廣東程鄉縣學為州學禮部議准總督鄂彌達
  請定程鄉為新設直𨽻州曰嘉應改教諭為學正
  取進文童二十名
[070-50a]
   立臺灣社學以生員中之文行兼優者專司教導
   從總督郝玉麟之請也
   定廣西改土歸流各學教職生童例鎮安府改土
   歸流立府學設教授取進文武童生各十二名泗
   城府學舊無定額令照鎮安例其新改流之東蘭
   歸順二州各設學正一員取進童生各四名思明
   土府新改為土州歸併寧明州照州學例設學正
   取進文武童生各十五名梧州府北流縣改𨽻鬰
[070-50b]
   林直𨽻州府學舊額八名外増取文武童生各四
   名
   増設福建臺灣府學及臺灣鳯山諸羅彰化四縣
   學訓導各一員
   奉
上諭各省學臣考試聞有弓馬平庸文理粗通之人混入
 内塲越號换卷傳遞代筆希圖取利以至好字號之武
 童自知文理平常賄囑倩代揆厥所由總因府縣考試
[070-51a]
時每以廣收博取市寛大之名無論騎射優劣悉行録
送令技藝不堪漢仗猥𤨏之輩混入内塲種種作弊嗣
後府州縣官考試武童倘不悉心校閲濫行録送者該
學政題㕘議處其該學政校閲外塲尤當加意選擇若
將平常懦弱之人濫列好字號入塲取中亦著督撫查

  十二年定貴州永豐學儒童入學額數嵗科兩試
  各取進四名
[070-51b]
  嚴定月課季考不到之例凡直省學宫按月月課
  四季季考照定例集諸生嚴加考試如有托故三
  次不到者即行嚴傳戒飭其有並無事故終年不
  到者詳請斥革如教官不力行課試經上司察出
  揭報咨㕘計其月課季考廢弛次數每次罰俸三
  月若視為具文竟不舉行者革職
  復定陜西商興二州屬之鎮安等七縣學生員俱
  照小學例先是鎮安山陽商南平利紫陽石泉白
[070-52a]
  河七縣應試人少不能足額議准裁減至是學臣
  以本籍應考人數合計文武最少者三十四人多
  者百餘人請復原額經部議准仍照小學原額取
  進文武童生各八名廩増額數亦應仍照原額二
  十名
  定貴州黎平府之古州苗童應試者附入府學例
  學臣晏斯盛疏言黎平府之古州雖未設學而苗
  民繁庶頗知向學請擇其文理明順者量取一二
[070-52b]
  名附入府學苗童之後以示鼔勵部議應如所請
  從之
  定順天大興宛平二縣童生考試送府之例學臣
  吳應棻疏言定例嵗科兩試文武童生先由本縣
  考取造冊送府該府再行考試惟大興宛平兩縣
  童生向例止慿審音並不衡文以定去取嗣後請
  照例由縣審音再行考試造冊送府庶例歸畫一
  而假冒頂替之弊亦可永除部議應照所請從
[070-53a]
  之
  増設福建福寧府等處儒學教官時總督郝玉麟
  請改福寧州為福寧府設府學教授一員附郭新
  置一縣曰霞浦設訓導一員其福州府所屬之古
  田縣雙溪地方新置一縣曰屏南設訓導一員其
  泉州所屬之永春縣改為直𨽻永春州漳州所屬
  之龍巖縣改為直𨽻龍巖州二州教諭俱改為學
  正其訓導仍舊
[070-53b]
  定江蘇江都等縣取進儒童額時江都新分甘泉
  縣山陽鹽城新分阜寧縣𣲖取江都文生十三名
  武生八名甘泉文生十二名武生七名山陽鹽城
  兩縣文生各十九名武生各十一名阜寧文生十
  二名武生八名
  増定奉天府復州等學官及廩増出貢文武生童
  入學之例復州設學正一員文武童生各取進八
  名廩増各五名三年一貢寧海縣置教諭一員義
[070-54a]
  州置學正一員取進文武童生各四名廩増各二
  名五年一貢永吉州長寧縣向𨽻順天府相隔俱
  八九百里司教者難以督課今於永吉州添設學
  正一員專司董率其長寧縣生徒就近兼管
  復設河南南召縣學以南陽縣訓導管理學務
  増定江蘇徐州府銅山縣取進儒童額數及廪増
  出貢之例徐州改州學為府學取進文武童生各
  二十名廪増各四十名俟十二年後挨次一年一
[070-54b]
  貢新設銅山縣學取進文武童生各十五名廩増
  各二十名照例二年一貢
  更定河南陳州等府縣學教官改陳州許州皆為
  府各設府教授一員其陳州府新設附郭縣曰淮
  寧許州府新設附郭縣曰石梁並以二州舊設訓
  導為訓導
  申嚴各省生童因事罷考之禁時各省生童往往
  因與地方有司爭競齟齬相率罷考奉
[070-55a]
諭嗣後如果該地方官不公不法凌辱士子許令生童等
 赴該上司衙門控告秉公剖斷倘不行控告而邀約罷
 考即將罷考之人停其考試若合邑合學罷考即全停
 考試
   定湖南永順府縣各學官及生童入學額數時以
   永順設府分縣以來人文日盛於府城内建立考
   棚設教授一員所屬永順龍山保靖桑植四縣各
   設訓導一員府學取進文武童生各十二名縣學
[070-55b]
   各取進八名其永順縣有永定衞歸併户口桑植
   縣有慈利縣歸併户口俱附澧州考試今俱改歸
   永順即於永順桑植二縣額設八名内取二名入
   學
   更定四川䕫州府等處儒童入學之例䕫州府原
   屬之達州改為直𨽻州原屬之梁山縣撥入直𨽻
   忠州管轄䕫州府學取進童生原額内酌撥六名
   以二名歸直𨽻達州以四名歸梁山縣
[070-56a]
   増置順天府新設直𨽻等州儒童入學額數學臣
   吳應棻疏言保定正定二府屬業經改設直𨽻等
   州請於保定府學取進文武童生原額内减取三
   名以二名歸易州一名歸定州正定府學原額内
   減去九名以三名歸冀州三名歸趙州二名歸深
   州一名歸定州禮部議覆正定府學額内祗酌量
   减去七名冀趙二州各撥歸二名以均多寡得
㫖改設直𨽻各州應増入學額数著照該學政所請行其
[070-56b]
 府學文武童生仍照原額取進不必裁减
   改山東大嵩成山二衛學為縣學更定取進儒童
   及廩膳生員額數時以河東總督王士俊疏言改
   大嵩成山二衛為二縣大嵩曰海陽成山曰榮城
   設教諭各一員其靖海衛童生附海陽縣考試威
   海衛童生附榮城縣考試各取進十六名増設廩
   生二十名
   裁改山東鰲山雄崖等衛所學歸併州縣鰲山衛
[070-57a]
   及雄崖浮山二所改歸即墨縣管轄靈山衛改歸
   膠州管轄其原設教授裁去取進儒童學額照舊
   籍原設名數各於所歸州縣取進
   増設廣西崇善縣學廩増生員各四名至十三年
   定太平土州西林縣學廩増額數亦照例行
   更定山西蒲州等處府學儒童取進額數蒲州澤
   州二府學取進文武童生各十五名裁平陽府學
   原額取進童生二名歸蒲州府學額又裁太原府
[070-57b]
   學原額取進童生三名以一名歸蒲州忻州二名
   歸直𨽻代州
   増定廣西鬰林直𨽻州學取進儒童額數以梧州
   府學原額取進文童五名武童三名撥入
   増定直𨽻宣化府等處州縣儒童入學額數
諭内閣畿輔為天下首善之地是以各府州縣童生入學
 額數昔年曽加恩増添以示鼓勵惟宣化府屬之蔚州
 從前原𨽻山西廣平府屬之磁州從前原𨽻河南及改
[070-58a]
 歸直𨽻之後其入學仍照晉豫原額未與直𨽻一體邀
 恩又新從山西改歸易州管轄之廣昌縣入學之數尚
 不及直𨽻小縣此兩州一縣均當酌議加増毎遇鄉試
 之年宣化府屬另立旦字號與奉天府屬夹字號額數
 相同各取中三名今宣郡人材較前漸盛又添蔚州一
 屬應舉人數加多查夹字號前已廣額二名則旦字號
 亦應加増中式之數著禮部定議具奏尋覆准蔚州磁
   州照直𨽻大州縣入學額數毎州於原額十五名
[070-58b]
   外加増三名額進文童十八名廣昌縣照直𨽻小
   縣入學額數於原額八名外加増二名額取文童
   十名
   十三年
諭内閣定例文武生員不准入伍食糧聞陜甘兵丁内有
 文武生員現充營伍而延綏一鎮竟至六十餘名之多
 在文武生員名列膠庠各應専心舉業嫻習技藝以圖
 上進豈可又掛名營伍其已經入伍之兵粗知文義願
[070-59a]
應考試者原有准入武場一體鄉試之例不必又附名
學校若以一身而兼顧兩途必且互相牽制轉致兩誤
著通行陜甘各提鎮將兵内之文武生員查明革糧令
其歸學如有情願革去生員當兵食糧者即行知該學
政除名准留營差操并飭行各將弁嗣後文武生員一
槩不許濫收入伍將此通行各省知之
  更定湖南澧州等處儒童入學額數時岳州府屬
  之澧州衡州府屬之桂陽州俱改為直𨽻州以岳
[070-59b]
  州府屬原額取進文武童生各五名歸澧州以衡
  州府學原額取進文武童生各三名歸桂陽州
  更定安徽六安州等處儒童入學額數時廬州府
  屬之六安州鳯陽府屬之泗州頴州亳州俱改為
  直𨽻州以廬州府學原額取進文童三名武童二
  名歸六安州以鳯陽府學原額取進文童五名以
  二名歸泗州二名歸頴州一名歸亳州
  更定河南陕州等處儒童入學額數河南府之陕
[070-60a]
  州汝寧府之光州俱改為直𨽻州以河南府學原
  額取進文童三名武童六名歸陕州以汝寧府學
  原額取進文童四名歸光州
  更定陕西耀州等處儒童入學額數西安府屬之
  耀州同州華州乾州延安府屬之鄜州鞏昌府屬
  之秦州俱改為直𨽻州於西安府學原進文童額
  内以三名分歸耀州同州華州二名歸乾州原進
  武童額内以一名歸乾州屬之武功縣於延安府
[070-60b]
  學原進武童生額内各以三名歸鄜州於鞏昌府
  學原進文武童生額内各以三名歸秦州
  更定四川苗民入學例學臣隋人鵬條奏川省苗
  民久經向化嗣後苗童有讀書向上者准與漢民
  文武童生一體考試於各學定額内慿文去取卷
  靣不必分漢苗字様部覆應如所請從之
  増奉天永吉州學廩増生及按年出貢例舊設廩
  増各一名今以長寧縣學歸永吉州管轄改設廩
[070-61a]
  増各一名五年出貢一次
  以貴州可渡河南界生童歸雲南宣威州學考試
  時以威寧州所屬宣化里可渡河之田地户口俱
  經改歸雲南宣威州管轄
  増定江蘇太倉等州儒童入學額數蘇州淮安揚
  州三府分設太倉通海三州於蘇州府學額内以
  文童五名武童三名歸太倉州於揚州府學額内
  以文童五名武童三名歸通州於淮安府學額内
[070-61b]
  以文童二名武童三名歸海州
  設臺灣府彰化縣學廩増生員彰化設學已久文
  風日盛議准額設廩増各十名十年後出貢一名
  嗣後四年一貢俟人文加盛之日再照縣學之例
  題増廩額并二年出貢一名
  以山東曹州泰安兩州學為府學更定教職等官
  時改曹州為曹州府泰安州為泰安府各置府教
  授一員其原設州訓導俱改為二府附郭新縣訓
[070-62a]
  導
  改山東武定沂州兩州學為府學設廩増生各四
  十名取進文武童生各二十名一年一貢其新設
  附郭之惠民蘭山縣學設廩増各二十名取進文
  武童生各十五名二年一貢
  更定安徽鳯陽府屬之夀州新分鳯臺縣各學生
  員額數州學取進文生十二名縣學取進八名州
  學取進武生九名縣學取進六名州學准其額定
[070-62b]
  廩増各十八名縣學廩増額定各十二名州學二
  年一貢縣學三年一貢
 
 
 
 
 
皇朝文獻通考卷七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