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R2m0015 皇朝文獻通考-清-高宗弘曆 (master)


[100-1a]
欽定四庫全書
皇朝文獻通考卷一百
 郊社考十/
 山川
  臣/等謹按王制天子祭天下名山大川五嶽視三
  公四瀆視諸侯蓋嶽瀆之為德甚博施甚大故崇
  禮以報若巡狩則望秩焉後世代有損益得失各
  殊
[100-1b]
本朝法古定制祀有常經凡山川之祀皆視其功德協
  於義法至於
時巡望祭一則虞周封襌之文陋而勿舉尤超越千古
  云
  順治元年定崇祀
嶽鎮海瀆及直省有司春秋致祭之禮定制以
五嶽
五鎮
[100-2a]
 四海
 四瀆配享
方澤壇見第/五卷
 地祗壇於
 天神壇之西北向一成方廣十丈縱六丈髙四尺四出
   陛各六級壇南立青白石龕五刻山形者三為
 五嶽
 五鎮
[100-2b]
 四陵山位詳第/五卷刻水形者二四圍鑿池祭則注水為
 四海
 四瀆位均髙八尺二寸左設石龕二刻山水形各一為
  京畿名山大川位右設石龕二製同為
  天下名山大川位均髙七尺六寸壝方二十四丈嵗
   遇水旱則遣官祭告祈禱有應則報祭互見第/七卷
 嶽鎮海瀆所在地方有司歲以春秋仲月諏日致祭祭
   東嶽泰山於山東泰安州今升/為府祭西嶽華山於陜
[100-3a]
   西華陰縣祭中嶽嵩山於河南登封縣祭南嶽衡
   山於湖廣衡山縣祭北嶽恒山於直隸曲陽縣移/祭
   見/後祭東鎮沂山於山東青州府祭西鎮吳山於陜
   西隴州祭中鎮霍山於山西霍州祭南鎮㑹稽山
   於浙江㑹稽縣祭北鎮毉巫閭山於遼東廣寧衛
   今改/為縣祭東海於山東萊州府望祭西海於山西蒲
   州今升/為府祭南海於廣東廣州府望祭北海於河南
   濟源縣移祭/見後祭河瀆於蒲州祭江瀆於四川成都
[100-3b]
   府祭淮瀆於河南唐縣祭濟瀆於濟源縣
   八年正月
世祖章皇帝親政遣官致祭
 嶽鎮海瀆定制恭遇
 慶賀大典頒布
 恩詔則遣官致祭以四品以上堂官將事北鎮後兼祭/北海
   遣官一人東嶽東鎮東海遣官一人西嶽西鎮江
   瀆遣官一人中嶽北海淮瀆濟瀆遣官一人南嶽
[100-4a]
   遣官一人北嶽中鎮西海河瀆遣官一人南鎮南
   海分遣/見後遣官一人諏吉將行先期陳祝文香帛於
  中和殿
 皇帝親閲遣之
   十七年三月改祀
 北嶽恒山於山西渾源州北嶽之祭向在直𨽻曲陽縣
   自明孝宗時尚書馬文升議請改祀渾源其疏引
   據周禮及明一統志立説甚正以格於部議而止
[100-4b]
   後屢有言者皆不行至是以科臣援前議請改祀
   渾源下禮部議覆從之
   康熈六年七月
聖祖仁皇帝親政遣官致祭
 嶽鎮海瀆禮儀與順治八年同惟南鎮南海遣官各一
   人
   十四年十二月以
 冊立
[100-5a]
  皇太子遣官致祭
 嶽鎮海瀆
   十六年九月加封
 長白山之神定致祭禮先是四月中
聖祖命内大臣覺羅武黙納侍衛費耀色等詣長白山審
   驗明白酌行祀禮至是復命奉
諭㫖長白山發祥重地竒蹟甚多山靈宜加封號永著祀
 典以昭國家茂膺神貺之意禮部奏言考金大定中封
[100-5b]
   長白山為興國靈應王又加封帝號明初悉去封
   號止稱為神請依嶽鎮之禮封為
 長白山之神照五嶽例春秋致祭禮儀並同初次往封
   遣大臣擇地設帳幄立神牌致祭其春秋二祭令
   寧古塔將軍遣官在烏喇地方望祭遇有
 慶典亦應一例望祭即令祭北鎮官前往行禮從之
   十八年五月加封
  洞庭湖之神遣官致祭時湖南用兵討賊屢捷咸言
[100-6a]
   湖神助順遣官加封致祭
勅曰頃者逆氛未靖天討用加地當師旅之屯衆賴精英
 之佑閲時八月波浪不驚俾我六軍舳艫共濟堅城立
 拔餘孽宵奔眷言撻伐之竒勲實屬神功之丕顯特申
 昭報式考彛章封為洞庭湖之神載諸祀典専官告祭
 惟神鑒之
   二十一年二月以平定雲南遣官致祭
 嶽鎮海瀆
[100-6b]
 長白山是歲於所遣承祭官外各遣筆帖式一人典守
   香帛祭文又各給黄縀繖一御仗二龍旗二牌二
   三月
聖祖東巡
  盛京望秩
 長白山是時
 駐蹕吉林烏拉地方於松花江岸東南設幄次
 神位致祭行禮
[100-7a]
   二十三年
聖祖東巡十月
躬祀
 泰山之神十一月遣官致祭
 嶽鎮海瀆
 長白山先是吏科給事中王同祖疏請巡狩燔柴泰山
   即過孔林觀禮器九卿議當允行於是禮部議奏
   虞舜東巡至於岱宗燔柴致祭漢髙過魯以太牢
[100-7b]
   祀孔子俱係巡歴所至致祭行禮今
皇上聖德神功同符堯舜倣古之制爰事
 東巡經過泰山闕里亦應致祭從之至是
親詣
 東嶽廟致祭行禮其餘均遣官致祭二十八年
 東巡致祭禮同嗣是
 南巡所過名山大川均照例致祭
   二十五年五月移
[100-8a]
 北海祀典於吉林望祭移祭/見後副都御史徐元珙疏言祀
   典所載致祭北海尚沿宋明舊制於河南濟源縣
   係在京之南於義未合況北嶽已改祀渾源州則
   北海應請改祀於混同江庶方位允協下部議行
   部臣奏言混同江非奉天所轄應照長白山例在
   附近地方設立幄次神位於祭長白山後行望祭
   之禮從之
   二十七年十月以
[100-8b]
孝莊文皇后升祔
太廟遣官致祭
 嶽鎮海瀆
 長白山
   三十二年二月遣
  皇長子祭
 西嶽華山詳見第/十四卷
   三十四年以災異遣官告祭
[100-9a]
 嶽鎮海瀆
 長白山互見第/十四卷
   三十五年建
  海神廟於大沽海口加封致祭時由天津海道運米
  盛京以備賑濟海神效靈往來迅駛乃建廟大沽海
   口封為
  大沽海口之神遣禮部司官往祭後定祀典用二月
   八月中戊日致祭
[100-9b]
   三月以
親征噶爾丹致祭所過
  山川之神是嵗
聖祖親統六師北征朔漠三月戊午遣官祭居庸關山川
   之神丁卯祭獨石口山川之神四月
命大學士祭風雨之神界外山川之神五月祭克魯倫河
   之神三十六年二月
 西巡至保德州及横城再渡河均遣官致祭黄河之神
[100-10a]
   至寧夏祭賀蘭山之神凡所厯名山大川均遣官
   致祭與因事遣祭之禮同
   三十六年七月以平定朔漠遣官告祭
 嶽鎮海瀆
 長白山
   三十七年七月建
  永定河神廟於盧溝橋先霸州新安等處屢被水災
   發帑濬河以疏水道至是新河告竣
[100-10b]
賜名永定河封其神為
  永定河之神建廟立碑遣官致祭春秋祀之
   九月
聖祖東巡遣大學士致祭
  松花江之神
   三十九年六月建
  海神廟於江南安東縣河道總督張鵬翮疏言遵
㫖將海口攔黄壩拆去水勢通流自興工以來風潮不作
[100-11a]
  海神效靈請建廟崇祀
詔改名大通口封為
  大通口海神春秋致祭
   四十二年三月
聖祖仁皇帝五十萬壽遣官致祭
 嶽鎮海瀆
 長白山
   十一月
[100-11b]
聖祖西巡遣官致祭
 西嶽華山
   四十三年二月封
 淮神為長源佑順大淮之神以河道總督張鵬翮請立
   廟崇祀
賜御書靈瀆安瀾匾額與安東縣大通口海神廟皆入春
   秋祀典
   四十八年三月以復行
[100-12a]
 冊立
  皇太子遣官致祭山川如初立之禮
   五十二年三月
聖祖仁皇帝六十萬壽遣官致祭山川與四十二年同
   五十七年十二月以
孝惠章皇后升祔
太廟遣官致祭
 嶽鎮海瀆
[100-12b]
 長白山是嵗遣官將事滿漢編檢以上皆通行開列
   六十年三月以
御極六十年大慶遣官致祭山川與
萬壽告祭禮同
   六十一年建
  江海潮神廟於浙江之尖山時浙江修築石塘工成
   巡撫朱軾請建廟於江海匯流尖山之麓廟成
賜御書協順靈川匾額春秋致祭詳見/於後
[100-13a]
   六十一年十一月
世宗憲皇帝登極遣官致祭
 嶽鎮海瀆
 長白山
   雍正元年二月以恭上
聖祖仁皇帝尊謚遣官致祭
 嶽鎮海瀆
 長白山
[100-13b]
   十二月以
 冊立
 皇后遣官致祭
 嶽鎮海瀆
 長白山
   二年八月加
 江海大神封號少詹事錢以塏上言請加封江海諸神
   有功德於民者下禮部議覆從之於是加
[100-14a]
四瀆封號江瀆曰涵和河瀆曰潤毓淮瀆曰通佑濟瀆
  曰永惠均遣官齎送祭文香帛令督撫布政使大
  員致祭又加封
 四海龍神東海曰顯仁南海曰昭明西海曰正恒北
  海曰崇禮均如四瀆儀令地方官致祭又封
 大沽海口之神加廣惠二字立廟天津又封
 浙海潮神為運德海潮之神立廟海寧縣又封
 洞庭湖神加涵元滙利四字立廟常德府均致祭如
[100-14b]
  儀
  三年三月封山東臨清州
 河神為福漕漳河之神館陶縣
 河神為惠濟漳河之神初禮部議覆錢以塏奏以直省
  廟祀諸神果有捍禦保障之功者應令請加封號
  列之祀典於是山東撫臣以漳河濟漕利運請加
  封號歲以春秋致祭允之
  是歲致祭
[100-15a]
  衞源之神衞水源出百泉今運河之經流也河南撫
   臣疏言百泉之上衞源神祠通漕濟運請列祀典從
   之仍
御書匾額令巡撫致祭歲以春秋祀之
   五年二月以黄河澄清
御製祭文遣官致祭
  黄河之神
   四年冬督撫諸臣次苐奏報黄河澄清地連四省
[100-15b]
   時逾二旬諸王大臣請陞殿慶賀
世宗不許諭以河神福國佑民功用顯著宜崇祀典以答
   神庥乃遣官分詣清河武陟二處新建神廟致祭
   行禮嗣是每昭靈應必遣官致祭
   五月重修江南宿遷縣皂河
  河神廟春秋致祭
   十二月遣官致祭
  河源之神於河州口外以黄河澄清及江南淤地利
[100-16a]
   民故也建祀西寧詳見於後
   七年建
  江神廟於湖廣武昌春秋致祭内閣奉
諭㫖山川之神錫福於地方百姓是以自古帝王皆誠心
 展祀以答神貺湖廣境内西南數省之水匯入大江又
 為川澤之總匯凡屬土地人民及舟楫行旅皆仗江神
 黙佑保䕶安寧允宜建修廟宇按時致祭以崇報享著
 湖廣總督巡撫動帑辦理此朕䖍禱神祇䕶國佑民之
[100-16b]
 意非諂媚以求一己之福也乃建廟於湖北武昌平湖
   門之外歲以春秋致祭
   八年建
  海神廟於浙江海寧縣加封為寧民顯佑浙海之神
   浙江潮神廟既建於尖山又加封號是歲奉
諭㫖朕惟古聖人之制祭祀也凡山川嶽瀆之神有功德
 於民生能為之禦災捍患者皆載在祀典蓋所以薦馨
 昭格崇德報功也雍正二年浙江海塘潮水沖决發帑
[100-17a]
 修築比年以來塘工完整災沴不作居民安業今年潮
 汛盛漲幾至汎濫官民震恐幸而水勢漸退隄防無恙
 此皆神明黙垂䕶佑惠我蒸民者也兹特發内帑十萬
 於海寧縣勅建海神之廟以崇報享着該督遴委賢員
 度地鳩工務期制度恢宏規模壯麗崇奉祀事用答明
 神庇民禦患之休烈乃建廟於海寧之春熈門内中祀
  運德海潮之神以英衞公伍員誠應武肅王錢鏐配
   享二神/見後其他諸神祀於配殿
[100-17b]
世宗御製碑文加神封號遣大臣致祭乾隆十六年二十
   二年
 皇上南巡皆遣官致祭二十七年後四
 巡江浙
 莅蹕海寧並
 躬詣拈香又
 命於杭州建廟崇祀立碑皆如海寧之制詳見/於後
   是年建
[100-18a]
  湘江神廟於湖廣長沙春秋致祭
   臣/等謹按武昌所祀乃江瀆之神長沙之廟在湘江
   橘洲則湘江之神也又湖南之巴陵亦建廟於城
   陵磯磯為蜀江洞庭所匯所祀蓋江瀆之神而未
   列祭典並識於此
   四月建
  河源神廟於甘肅河州加封為開津廣濟佑國庇民
   昭應河源之神先是以黄河澄清遣官致祭是年
[100-18b]
   奉
諭㫖古稱黄河之神上通雲漢光啟圖書禮曰三王之祭
 川也皆先河而後海惟神澤潤萬國福庇兆民自古及
 今功用昭著我朝自定鼎以來仰荷神庥尤為彰顯至
 於澄清六省之遥閲歴七句之久稽諸史冊更屬罕閒
 朕思江南河南等處皆有廟宇而河源相近之處向來
 未建専祠考河源發於崑崙地隔遥邊人稀境僻其流
 入内地之始則在秦省之西寧地方朕意於此地特建
[100-19a]
 廟宇専祀河源之神九卿詳議具奏尋議黄河發源西
   畨枯爾坤山經河州之長寧驛流入中國應於河
   州口外擇地建廟春秋致祭
御製碑文勒石從之十一年十二年皆遣官致祭
   十二月封直𨽻
  滹沱河神為長源永濟滹沱河神春秋致祭
   九年建
  永定河神惠濟廟於石景山永定河即古之桑乾河
[100-19b]
   源出太原合衆水為流乗髙注下其性湍悍畿南
   恒被其害
聖祖時親加指示導之安流名曰永定加封河神祀之盧
   溝橋雍正七年
世宗以石景山據河上游工程最要既嚴加捍禦因
命擇地建廟廟成遣官致祭
賜名惠濟仍
御製碑文以紀之
[100-20a]
   十年閏五月建望祭
 長白山享殿於温德亨山今名望/祭山舊例春秋致祭皆由
   寧古塔將軍遣官於吉林之温德亨山設幄次望
   祭將軍常德奏請於望祭之處為屋五間與長白
   山相望既不違望祭之義又足以避風雨庶祀事
   得盡其誠從之十三年令春秋二祀即以寧古塔
   將軍致祭恭領以上均齋戒陪祀
   七月建
[100-20b]
  洪澤湖神廟於髙家堰春秋致祭髙堰山盱石工告成
   奉
諭㫖洪澤湖賴髙堰以為保障建立石工為久遠之計二
 年以來風濤恬靜工作易施皆湖神黙佑之力宜䖍誠
 展禮以申報享之忱乃令河臣建廟於堰上歲以春秋
   祀之
   十三年九月
 皇上登極遣官致祭
[100-21a]
 嶽鎮海瀆
 長白山
   十一月以恭上
世宗憲皇帝尊諡遣官致祭
 嶽鎮海瀆
 長白山
   十二月致祭河南開封府
  河神廟先是河東總督王士俊奏請致祭省城河神
[100-21b]
   至是禮部請遣官齎祭文香帛以往
 皇上以河神顯異曾奉
世宗憲皇帝特㫖致祭乃
 御中和殿閲視祭文香帛齎送總督行禮致祭
   乾隆元年八月
 特諭致祭
  河神
  海神石景山
[100-22a]
   永定河神禮部奉
 諭㫖南北河工與浙江海塘關繫國計民生最為𦂳要
  當朕即位元年咸慶安瀾理宜䖍修祀典以荅神貺
   部臣議於清河武陟海寧三處神祠照例齎送祭文
   香帛令總督致祭又令直𨽻河道總督往石景山
   致祭從之
   二年正月釐定
  洞庭湖神
[100-22b]
  君山廟神致祭典禮二祠春秋致祀祭品向由有司
  具備是歲奉
 諭㫖洞庭湖神福佑一方靈應顯著君山神廟載在祀
  典所有春秋祭品禮儀理應動用正項錢糧辦理著
  照湘江之神之例一體開銷以昭敬禮明神至意
   四月以恭奉
世宗憲皇帝配享
南郊遣官致祭
[100-23a]
 嶽鎮海瀆
 長白山
   十二月以
 冊立
 皇后加上
皇太后徽號遣官致祭
 嶽鎮海瀆
 長白山
[100-23b]
   三月立
  海神廟於江南寳山縣春秋致祭大海自北而南奉
   賢寳山南滙上海皆當其衝而寳山三面距洋尤
   為險要撫臣請築石塘三百餘丈以資捍禦發帑
   成之即建廟於上以祀
  海潮之神祀典視淅之海寧
 御製碑文紀之
   八年八月
[100-24a]
 皇上東巡
  盛京遣官致祭
 北鎮廟
 長白山
   十三年二月
 皇上東巡
 躬祀
 泰嶽増用中和韶樂遣官致祭
[100-24b]
 嶽鎮海瀆
 長白山先是十二年六月
 諭内閣奉
聖母皇太后懿㫖泰山靈嶽坤徳資生近在魯邦宜崇報
 享朕不敢違爰遵
懿訓親奉
鑾輿秩於岱宗旋蹕青齊觀風布澤以昭崇
 聖法
[100-25a]
祖教孝省方鉅典大學士等㑹議以聞尋議奏古者因名
   山以升中原有燔柴之禮
聖祖仁皇帝因儀文度數書闕有間議封禪者尤多不經
特允廷議以祀五嶽禮致祭今
 皇上東巡致祭泰山應遵康熈二十三年之禮舉行惟
   是致祭方嶽向未用樂謹按周禮大司樂奏蕤賓
   歌函鍾舞大夏以祭山川是山川之祭自古用樂
   今
[100-25b]
 特舉盛典秩於岱宗請用中和韶樂令儒臣増撰樂章
   令太常寺協律郎率樂生豫習備用十三年二月
   壬午至於泰安
 皇上先詣
 岱廟拈香於配天門内降輿由仁安門入三上香行一
   跪三拜禮翼日癸未致祭如康熈二十三年之儀
   遂奉
皇太后登岱所至祠廟皆拈香致敬奉
[100-26a]
 諭稽古巡狩翕河喬嶽典禮攸隆朕兹親祀
 孔廟有事於
 泰山其四嶽四瀆皆宜薦馨用申誠敬著該督就近遴
  委大員前往以崇秩祀尋議準祭文香帛仍由京馳
  驛齎送
   十四年四月以平定金川恭上
皇太后徽號遣官致祭山川如二年之禮
   十五年九月以
[100-26b]
 冊立
 皇后恭上
皇太后徽號遣官致祭山川如十四年之禮
   十月庚午朔
 皇上巡幸中州詣
 嵩嶽廟拈香越日辛未致祭如東巡祭岱廟之儀是年
   祭祀山川悉準東巡之例以
 御道所經遣官致祭黄河之神及衛源神祠
[100-27a]
   十六年二月
 皇上南巡遣官致祭所過
  名山大川之神凡巡狩所至禮祀山川是年
 皇上南巡於山東祀東嶽泰山之神至江南祀清河縣
   河瀆之神淮瀆之神江都縣江瀆之神皆遣官致
   祭二月
 親祭清河河神廟至浙遣官祭海神廟南鎮會稽山凡
   往返渡河渡江致祭之處皆
[100-27b]
 親詣拈香行禮又詣清口風神廟惠濟祠拈香至泰安
   詣岱廟拈香葢於懷柔百神之禮無不舉矣
   六月加封
  永定河神為安流廣惠之神遣官致祭
   十二月以
皇太后六旬萬夀恭上
徽號遣官致祭
 嶽鎮海瀆
[100-28a]
 長白山
   十九年八月
 皇上東巡
  盛京望祭
 長白山渡松花江祭
  江神九月祭
 北鎮廟皆
 親詣行禮
[100-28b]
   二十年六月以平定伊犁恭上
皇太后徽號遣官致祭山川如十四年禮是嵗以大兵西
   征致祭所過
  山川之神大軍所經之山致祭者四一曰阿勒台山
   一曰珠爾庫柱山一曰博克達山一曰阿拉克山
   皆以
 詔㫖讀文致祭
   二十二年
[100-29a]
 皇上南巡致祭所過
  名山大川之神如十六年禮是後四
 巡江浙致祭皆同
   三月建
  海神廟於杭州之觀潮樓
 勅封為平潮利涉浙海之神是月
 大駕駐蹕杭城奉
 諭㫖浙海之神自雍正八年海塘告成時
[100-29b]
特加褒封
勅於海寧縣地方建廟崇祀邇年以來海波不揚塘工鞏
  固朕省方浙中親臨踏閲見大溜直趨中小亹両岸
  沙灘自為捍禦濵海諸邑得慶安瀾利及生民實資
  神明顯佑應於杭州省城之觀湖樓敬建海神之廟
  以昭朕崇徳答佑至意應行事宜該部查例具奏禮
   部奏言雍正八年
勅建海寧海神廟規制典禮具有成案今奉
[100-30a]
諭㫖於杭州觀潮樓敬建海神廟應令該督撫敬謹相
  度擇吉興修工成之日遣官告祭加封神號春秋
  致祭悉遵雍正八年事宜舉行並請
御製碑文勒石廟中從之
  二十四年十一月以蕩平回部遣官致祭
嶽鎮海瀆
長白山
  二十五年定西域
[100-30b]
 山川諸神祀典先是大軍平定西域新疆乾隆二十
  四年告祭額琳哈畢爾噶鄂拉嵗春秋致祀及是
  駐劄大臣奏請嵗祭博克達鄂拉格登鄂拉穆素
  爾達巴伊犁郭勒從之嗣後由駐劄大臣次第奏
  請嵗祭者於山則塔爾巴哈台鄂拉塔勒竒鄂拉
  崆郭爾鄂博阿布喇拉鄂拉巴爾魯克鄂拉阿勒
  坦額墨勒鄂拉博爾圖塔克於水則崆格斯郭勒
  哈什郭勒察罕烏蘇阿里瑪圖郭勒和爾郭斯郭
[100-31a]
   勒策集郭勒薩瑪爾郭勒奎屯郭勒額彬格遜淖
   爾賽哩木淖爾阿拉克圖古勒淖爾額敏郭勒裕
   勒雅爾郭勒俱每嵗春秋令駐劄大臣致祭其祭
   文香帛由京師齎往行禮
   二十六年十二月以
皇太后七旬萬夀恭上
徽號致祭
 嶽鎮海瀆
[100-31b]
 長白山更定遣官之制先是嶽鎮海瀆遣官七員分七
   差致祭後分遣八員康熈十六年後増祭長白山
   特遣一員後與北海同遣共遣官九員乾隆二十
   六年左都御史金徳瑛奏請與厯代帝王陵寢及
   闕里兼行禮部議言嗣後併為六差長白山北海
   同遣官一員西嶽華山西鎮呉山江瀆遣官一員
   東嶽泰山東鎮沂山東海及南鎮㑹稽山遣官一
   員中嶽嵩山南嶽衡山濟瀆遣官一員北嶽恒山
[100-32a]
  中鎮霍山西海河瀆遣官一員南海遣官一員其
  厯代帝王陵寢及闕里之祀即分道兼舉毋容另
  遣從之
  是年建楊橋
 河神祠先是伏汛河溢祥符遂潰楊橋隄乃鑿引渠
  釃河溜兩匝月而合龍爰建祠並
頒額勒碑從大學士劉統勲請也
  三十六年建
[100-32b]
 白河神廟河挾諸山之水而來至宻雲流益壯性益
  駛其處為
巡幸熱河所必經是年七月霖雨積日河驟漲齧坡岸
  浮橋當水衝不可度乃遣官致禱越日漲陡落丈
  餘
命於河壖構祠壬辰五月成
御製詩勒石祠内
  是年十一月
[100-33a]
皇太后八旬萬夀恭上
徽號遣官致祭
 嶽鎮海瀆
 長白山如二十六年之禮
   三十九年四月
 封太白山神為昭靈普潤太白山之神建祠祀之
   四十一年五月以平定兩金川恭上
皇太后徽號遣官致祭
[100-33b]
 嶽鎮海瀆
 長白山
   四十二年三月恭上
大行皇太后尊諡遣官致祭
 嶽鎮海瀆
 長白山
   是年八月
 命定兩金川
[100-34a]
 山川諸神祀典先是四十一年兩金川平該處名山
  大川効靈助順應入祀典者
上命副將軍明亮具狀以聞尋奏金川之索烏甲索二
  山小金川之墨爾多山均為畨衆敬奉大軍進勦
  時頗著靈應又金川大河當官兵攻勦勒烏圍時
  立柵沿河堅持數日適值陰雨連綿河水旋長旋
  消於沿灘柵寨並無妨碍及攻克移柵後河水陡
  發前立柵之處均漫水甚大
[100-34b]
 河神効順實贊成功應請秩祀以彰報功之義爰
命載入祀典用垂久逺
  四十三年八月
皇上東巡
 盛京望祭北海
命建
北海神廟于山海闗並改定望祭處奉
諭海神咸有廟祀惟北海自山海闗至盛京一帶向未
[100-35a]
  専建廟宇以隆禋祀尚屬闕典着於山海闗澄海樓
  相近處建立
 北海神廟以妥靈佑九月又
 諭稽考祀典北海原於河南濟源縣望祭河南地屬中
  州且非濵海固於事理未協嗣經改於吉林東門外
  望祭雖屬北境然距海尚遠亦非所宜所有春秋秩
  祀及遇告祭典禮自應恭移於此以協方位
   是月
[100-35b]
 上致祭
 北鎮神廟
   又奉
 諭遼河雙源遥引合而為巨流河襟帶神臯恬波涵潤
  實為陪都境内大川朕恭謁
祖陵蹕路所經舟梁利涉緬念
 河神之功甚溥著専建
 河神廟以昭妥侑
[100-36a]
   九月
 命建
  渾河神廟于
  盛京城東
 諭渾河發源遥遠自東北來入英峩邊門西流㡬及千
  里㑹遼入海縈䕶
三陵滋演萬年
靈脈長川襟帶兼衛陪都厥功甚鉅自宜䖍崇廟祀以答
[100-36b]
  神庥著於盛京城東度地鳩工興建
  河神廟以昭妥佑
   是月建
  松花江神廟
 諭吉林之松花江導源長白襟帶神臯為本朝
發祥之地綿演億萬載
 景運靈長厥功甚鉅自宜䖍崇廟祀用迓
  神庥已諭令於吉林城外濵江處所度地興建其一
[100-37a]
 切祀典即照望祭北海之制載入㑹典
  四十五年
皇上七旬萬夀遣官致祭
嶽鎮海瀆
長白山
命廟宇有應修葺者守吏以聞
  五月新建
北海神廟成遣親王致祭
[100-37b]
  十二月改定神廟
敕賜為
敕封時以頒發新建巨流河渾河神廟扁額奉
諭建廟神牌扁額均係褒崇神祀沿用勅賜二字未協
 敬謹之意嗣後如遇有建廟封神等事擬請欽定者
 廟名著寫勅建其神牌扁額俱著寫勅封字様
  四十七年以豫省青龍岡漫口合龍未就
命乾清門侍衛阿彌達至青海河源祭告
[100-38a]
河神是年豫省疏挑引渠自蘭陽至商邱一百七十餘
  里越嵗癸邜春三月河工告成
  是年三月
諭朕前嵗南巡駐蹕金山即敬書金山靈區安瀾恒佑
 宏仁廣濟至徳尊神牌位供奉神祠及回鑾渡江時
 雖有風濤而御舟穏渡實賴神佑不可不崇昭秩祀
 以答靈庥著該部載入祀典嗣後每遇致祭之期著
 該部封香帛祝文送往交該督撫親詣金山寺行禮
[100-38b]
  四十八年
皇上東巡
 盛京遣官致祭
 遼陽太子河
  是年
上致祭
北鎮神廟
  四十九年
[100-39a]
諭此次河水陡長各工險要賴
 河神協應得化險為平著蘭第錫等親至
 河神廟䖍祀以答嘉庥
  五十年正月以
皇上御極五十年大慶遣官致祭
嶽鎮海瀆
長白山
  是年奉
[100-39b]
諭江南洪澤湖向藉淮水挹注今淮水發源之處經畢
 沅勘明疏瀹將支港小河一律浚導該處賈魯惠濟
 二河其下流歸併渦河入淮現在亦加疏濬俾就通
 暢并於淮瀆廟䖍申祭告自當仰邀
靈佑泉源湧發衆水㑹歸下游湖水日就充足以助清
 敵黄至淮瀆廟如果嵗久未修或形傾圯即動項興
 修俟廟工告竣時朕當親書匾額用答
神貺將此諭阿桂畢沅知之尋覆奏南河淮瀆廟一在
[100-40a]
  裏河㕔屬運口毎年隨時修理現在完整臣/阿桂
  親往瞻禮黙告一在洪澤湖中盱眙縣境内龜山
  之上相傳向著靈異年久未修臣/等仰體
聖主誠敬感孚廣邀靈貺之意亦請一體修葺用答
神庥從之
皇帝親祭方嶽儀
  時巡省方禮其方
嶽特行
[100-40b]
親祭之典有司諏吉豫期守土官潔掃廟宇内外備祭
  品牲牢先一日
皇帝乃齋扈從王公百官地方文武官應與祭者畢齋
 行在太常寺凡祭祀皆贊□/行在有司具祝文翰林院隨/時撰擬内閣
  舍人恭書於版授太常寺官豫送祭所
  右具祝版
  是日昧爽光禄寺卿一人眂割牲守土官於祭所
  神厨設香案光禄寺卿公服上香宰人牽牲告腯
[100-41a]
  遂及守土官眂宰瘞毛血如儀
  右眂割牲
  祭之前夕守土官各因其方為瘞坎於廟門之外
  工部官張黄幄於廟㦸門内之左鑾儀衛官設洗
  於幄次太常寺卿屬率守土官入廟供具陳
神位前牛一羊一豕一豋一鉶二簠簋各二籩豆各十
  鑪一鐙一設二案一少西北向供祝版一東次西
  向陳禮神制帛一色各隨/其方香盤一尊一爵三冪勺
[100-41b]
  具樂部率太常協律郎設中和韶樂於廟階上如
  式乃辨位設
皇帝拜位於廟内正中北向司拜褥官二人立於左稍
  後陪祀王公位階上百官位階下東西序立重行
  異等均北面司祝司香司帛司爵分立祝案尊案
  之次司樂協律郎樂工歌工分立樂懸之次記注
  官四人立西階下東面御史二人禮部祠祭司官
  二人鴻臚寺官二人分立王公百官拜位左右東
[100-42a]
  西面典儀一人立東階上西面掌瘞官率瘞人立
  於瘞坎之隅
  右供張陳設序位
  祭日漏未盡守土大吏率屬治道清蹕自
 行宫至祭所汜掃無令塵揚鑾儀衛官陳
騎駕鹵簿於
 行在宫門外領侍衛内大臣及内大臣勒所部翊衛
  官䕶軍統領宗人府王公勒所部後管官采服分
[100-42b]
  班於
 行宫門外祗候不陪祭扈從官序列
 行宫門外守土官序列祭所門前道左陪祭王公於
  享殿大門外序列候
駕至隨入内外文武官於享殿庭左右序列執事官豫
  入就位均采服屆時太常寺卿赴
 行宫奏時
皇帝龍袍補服乘輿出宫前引後扈不陪祭扈從官跪
[100-43a]
  送如常儀
  右
鑾輿出行宫
駕至廟不陪祭守土官跪迎
皇帝於大門内降輿右贊引左對引太常寺卿二人恭
  導
皇帝由㦸門中門入至幄次少竢出盥手鑾儀衛官奉
  盥巾如儀贊引對引官恭導
[100-43b]
皇帝陞中階入殿中門詣拜位前立内大臣侍衛止立
  階下後扈大臣隨侍鴻臚寺官引陪祭王公百官
  按班均就拜位序立典儀贊樂工登歌執事官各
  共迺職賛引奏就位
皇帝就位立
  右盥洗就位
  典儀贊迎
神司香奉香進至香案前祗竢司樂贊舉迎
[100-44a]
神樂奏祈豐之章樂辭方嶽不/同俱詳樂考協律郎舉麾工鼓柷樂
  作賛引奏就上香位暨對引官恭導
皇帝詣香案前立對引官至祝案前止賛引奏上香司
  香跪進香
皇帝上炷香三上瓣香畢奏復位恭導
皇帝復位立奏跪拜興
皇帝行二跪六拜禮王公百官均隨行禮協律郎偃麾
  工戞敔樂止
[100-44b]
  右迎神
  典儀賛行初獻禮有司揭尊冪勺挹酒實爵司樂
  賛舉初獻樂奏華豐之章樂作司帛奉篚司爵奉
  爵以次詣
神案前司帛跪獻篚奠於案三叩興司爵立獻爵奠於
  墊中畢皆退司祝詣祝案前跪三叩奉祝版跪案
  左樂暫止賛引奏跪
皇帝跪羣臣皆跪賛讀祝司祝讀祝訖興以祝版跪安
[100-45a]
  於篚内叩如初退樂作賛引奏拜興
皇帝率羣臣行三拜禮樂止典儀賛行亞獻禮司樂賛
  舉亞獻奏興豐之章樂作司爵奉爵獻於左如初
  獻儀樂止典儀賛行終獻禮司樂賛舉終獻樂奏
  儀豐之章樂作司爵奉爵獻於右如亞獻儀樂止
  右三獻
  典儀賛徹饌司樂賛舉徹饌樂奏和豐之章樂作
  有司徹畢樂止典儀賛送
[100-45b]
神司樂賛舉送
神樂奏錫豐之章樂作賛引奏跪拜興
皇帝率羣臣行二跪六拜禮樂止典儀賛奉祝帛送瘞
  司祝司帛詣
神位前跪三叩司祝奉祝司帛奉篚司香跪奉香興以
  次恭送瘞所
皇帝轉立拜位旁西向竢過復位立
  右徹饌送神瘞祝帛
[100-46a]
  祝帛出賛引奏禮成暨對引官恭導
皇帝降中階出中門乘輿還
 行宫前列鹵簿導從扈衞如來儀陪祭官退不陪祭
  守土官仍於道左跪送扈從官於
 行宫外跪迎如儀
  右禮成
還行宫
  遣官致祭方鎮儀
[100-46b]
  遣官致祭太常寺具祝文香帛授遣官齎往守土
  官豫期潔掃廟宇戒辦牲牢器物備執事人司祝
  司帛司香司爵以府州縣佐貳官通賛以教諭訓導
  引賛以學弟子員充先祭一日遣官及執事官齋
  其夕宰人割牲於厨地方州縣官一人公服眂宰
  如儀祭日昧爽守土官率饌人入廟供具陳
神位前牛一羊一豕一豋一鉶二簠簋各二籩豆各十
  鑪一鐙二設案一於中少西供祝版設案一於左
[100-47a]
  陳禮神制帛一色各如/其方香盤一尊一爵三設洗於
  階東引賛二人竢於門質明執事官豫入就位均
  朝服遣官朝服詣廟引賛引入詣東階下盥手升
  階至階中北靣通賛賛就位遣官就拜位立賛迎
神引賛引遣官入殿左門詣香案前賛跪遣官跪賛上
  香司香跪奉香遣官上炷香三上瓣香興賛復位
  遣官復位賛跪叩興遣官行二跪六叩禮通賛賛
  行初獻禮司帛奉篚跪獻於案三叩興司爵奉爵
[100-47b]
  奠於正中皆退賛讀祝引賛賛跪遣官跪司祝進
  至祝案前跪三叩奉祝版宣讀訖復於案叩如初
  退賛叩興遣官行三叩禮通賛賛行亞獻禮司爵
  奠爵於左賛行終獻禮司爵奠爵於右均如初儀
  賛送
神引賛賛跪叩興遣官行二跪六叩禮通賛賛奉祝帛
  送瘞執事官各奉祝帛香由中道送瘞如儀遣官
  避立拜位東竢過復位立引賛引遣官視瘞禮畢
[100-48a]
  引遣官出執事官皆退
  右方鎮遣官
  遣官祭山川儀
時巡所經輦路三十里内
 名山大川遣官致祭太常寺具祝文香帛授遣官齎
  往始終儀節與祭
方鎮禮同
  右祭所過名山大川
[100-48b]
皇帝時巡所過大川上香儀
  凡將濟大川守土官於岸治壇設案以紙為神位
  式書
 神號奉設案上陳果盤五爵三香盤一鑪一鐙二
皇帝親詣上香其日黎明賛引對引預於壇外祗俟太
  常寺司香一人預於香案旁祗竢司拜褥官豫奉
  拜褥於案前祗竢均公服
皇帝御補服乘輿詣壇導從扈衞如常儀及壇降輿司
[100-49a]
  拜褥官豫布拜褥於正中退賛引對引恭導
皇帝詣香案前司香跪進香
皇帝上炷香三上瓣香畢賛引對引恭導
皇帝就位三拜興出壇登舟司拜褥官徹拜褥退
  右
時巡所過大川上香
 遣官致祭嶽鎮海瀆儀
  凡逢
[100-49b]
慶典遣官致祭
嶽鎮海瀆皆因廟行禮望祭者設次於其所致祭豫期
  有司諏吉日禮部疏列閣部院寺文職二品以下
  四品以上官銜名候
㫖分遣承祭將遣官
皇帝散齋一日遣官各齋於次太常寺具禮神香祝翰/林
  院隨事/撰擬制帛五嶽五鎮四海各如其/方包四瀆色用黑各一送禮部禮部
  祠祭司官各加封題翼日黎明遣官公服㑹於禮
[100-50a]
  部太常寺官設黄案於
 中和殿正中左右各一均南向鑾儀衞設龍亭一於
  禮部堂上正中設香亭一於龍亭前祠祭司官恭
  奉祝文帛香設龍亭内校尉舁亭行導以御仗香
  亭在前龍亭在後進
 大清門中門至
 午門前亭止祠祭司官公服詣龍亭前跪三叩恭奉
  祝文香帛由
[100-50b]
 午門左門
 昭德門至
 中和殿由中門入陳祭文於中案帛左案香右案跪
  叩如初由殿左門出退立階下記注官四人序立
  於殿西檐下導引太常寺卿二人序立於殿北門
  外侍儀禮部尚書侍郎各一人分立殿東西檐之
  次又侍郎一人率欽天監博士詣
 乾清門奏時
[100-51a]
皇帝御補服乘輿出宫導從扈衞如常儀至
 中和殿北階上降輿太常寺卿導引
御殿内詣案前北向徧閲祝文香帛畢仍自殿北門乘
  輿還宫祠祭司官奉祝文香帛出設龍亭内如來
  儀所司徹案校尉舁亭出禮部尚書侍郎從至禮
  部陳於堂上正中遣官及齎送香帛筆帖式以次
  序立於堂左禮部尚書一人於亭左立祠祭司官
  詣亭前跪三叩以次奉祝帛香授尚書轉授遣官
[100-51b]
  遣官跪受興授筆帖式依序由中門出若非
親閲太常寺送禮部各加封題禮部尚書率執事官屬
  暨遣官散齋一日至日黎明咸公服㑹禮部祠祭
  司官設三案於堂上正中奉祝文設於中案陳香
  左案陳帛右案訖退立案前左右賛事禮部尚書
   一人敬謹周眡訖以次分授遣官如前儀
  右閲祝文香帛遣官
  遣官至所祭地守土官潔廟宇備牲牢器物備執
[100-52a]
  事人遣官暨執事官齋祭日有司供具陳設上香
  讀祝行三獻禮一應禮儀並與
時巡遣官祭告同
  右祭儀
 歲春秋祭儀
  歲春秋仲月凡
嶽鎮海瀆所在守土正官一人詣廟致祭執事以禮生
  祭用少牢餘並同
[100-52b]
慶典遣官之儀
  右所在専祭
 特祭山川之神儀
  所在
 名山大川顯著靈異於民有捍禦功者奉
特典遣専官或崇建廟宇落成降香以部筆帖式一 人
  并祝文齎往守土官就廟致祭陳設儀節並同前
  右所在特祭
[100-53a]
 歲祭山川之神儀
  直省所在山川有
勅賜封號立専祠者守土官以時致祭祭日有司具祝
  文飭廟户潔掃祠宇拂拭神案備執事人具器陳
  羊一豕一簠簋各二籩豆各十鑪鐙具陳祝文於
  案左陳帛一香盤一壺一爵三於案右主祭官朝
  服詣祠引賛禮生二人引入拜位前立乃迎
 神司香自右奉香盤進主祭官三上香引賛賛跪叩
[100-53b]
  興主祭官行三跪九叩禮興司帛自右跪授帛主
  祭官受帛拱舉授司帛興獻於案司酌酌酒實爵
  自右跪授爵主祭官受爵拱舉授司爵獻於正中
  退司祝跪讀祝引賛賛跪主祭官跪讀祝畢主祭
  官行三叩禮興司爵酌酒獻於左又酌酒獻於右
  退乃徹饌送
 神引賛賛跪叩興主祭官行三跪九叩禮興執事者
  以祝帛送燎禮畢各退各祠儀皆同
[100-54a]
  右専祠嵗祭
 
 
 
 
 
 
 
[100-54b]
 
 
 
 
 
 
 
皇朝文獻通考卷一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