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R2m0015 皇朝文獻通考-清-高宗弘曆 (master)


[162-1a]
欽定四庫全書
皇朝文獻通考卷一百六十二
 樂考八/
  樂器二
  石之屬
  特磬
  律吕正義後編曰案禮記明堂位叔之離磬爾雅
  大磬謂之毊周禮注特磬十二依辰次陳之以應
[162-1b]
  其方之律朱子云鐘磬有特懸者器大而聲宏故
  於起調畢曲時擊之以為作止之節此皆言特磬
  即孟子所謂玉振是也考工記磬人為磬倨句一
  矩有半其博為一股為二鼓為三後世磬制祖之
  兹當西域耆定和闐採玉豐博可叶鳴球臣工請
  依律琢為特磬十二以儷鎛鍾
上集廷議允行
御製銘詞鐫識其上猗歟盛矣今遵
[162-2a]
聖祖仁皇帝御定編磬黄鍾之度分倍加以定黄鍾特磬
    之制用三分損益之法而定以下之十一磬焉磬
    之股鼓修博倣考工記厚薄悉照律吕正義所載
    寸分十二磬成悉協律吕之音宫懸合奏以備始
    終條理之全韶樂大成允昭美備
    特磬第一聲應黄鍾之律股修一尺四寸五分八
    釐鼓修二尺一寸八分七釐股博一尺零九分三
    釐五毫鼓博七寸二分九釐厚七分二釐九毫
[162-2b]
  御製銘曰子輿有言金聲玉振一虡無雙九成遞進準
   今酌古既製鎛鍾磬不可闕條理始終和闐我疆玉
   山是矗依度採取以命磬叔審音協律咸備中和泗
   濱同拊其質則過圖經所傳浮嶽涇水誰誠見之鳴
   球允此法
天則地股二鼓三依我繹如獸舞鸞鬖考樂惟時
純禧
 祖徳翼翼繩承撫是萬國益凛保泰敢或伐功敬識嵗吉
[162-3a]
 辛巳乾隆
  特磬第一黄鍾
大清乾隆二十有六年嵗在辛巳冬十一月乙未朔越
  九日癸卯琢成
  特磬第二聲應大吕之吕股修一尺三寸六分五
  釐二毫鼔修二尺零四分七釐八毫股博一尺零
  二分三釐九毫鼓博六寸八分二釐六毫厚七分
  六釐八毫
[162-3b]
御製銘同前 特磬第二大吕年月同前
  特磬第三聲應太簇之律股修一尺二寸九分六
  釐鼓修一尺九寸四分四釐股博九寸七分二釐
  鼓博六寸四分八釐厚八分零九毫
御製銘同前 特磬第三太簇年月同前
  特磬第四聲應夾鍾之吕股修一尺二寸一分三
  釐六毫鼓修一尺八寸二分零四毫股博九寸一
  分零四毫鼓博六寸零六釐八毫厚八分六釐四
[162-4a]
   毫
御製銘同前 特磬第四夾鍾年月同前
   特磬第五聲應姑洗之律股修一尺一寸五分二
   釐鼓修一尺七寸二分八釐股博八寸六分四釐
   鼓博五寸七分六釐厚九分一釐零二絲
御製銘同前 特磬第五姑洗年月同前
   特磬第六聲應仲吕之吕股修一尺零七分八釐
   六毫鼓修一尺六寸一分七釐九毫股博八寸零
[162-4b]
   八釐九毫五絲鼓博五寸三分九釐三毫厚九分
   七釐二毫
御製銘同前 特磬第六仲吕年月同前
   特磬第七聲應蕤賔之律股修一尺零二分四釐
   鼓修一尺五寸三分六釐股博七寸六分八釐鼓
   博五寸一分二釐厚一寸零二釐四毫
御製銘同前 特磬第七蕤賔年月同前
   特磬第八聲應林鍾之吕股修九寸七分二釐鼓修
[162-5a]
   一尺四寸五分八釐股博七寸二分九釐鼓博四
   寸八分六釐厚一寸零六釐四毫
御製銘同前 特磬第八林鍾年月同前
   特磬第九聲應夷則之律股修九寸一分零二毫
   鼓修一尺三寸六分五釐三毫股博六寸八分二
   釐六毫五絲鼓博四寸五分五釐一毫厚一寸零
   七釐八毫七絲
御製銘同前 特磬第九夷則年月同前
[162-5b]
   特磬第十聲應南吕之吕股修八寸六分四釐鼓
   修一尺二寸九分六釐股博六寸四分八釐鼓博
   四寸三分二釐厚一寸一分五釐二毫
御製銘同前 特磬第十南吕年月同前
   特磬第十一聲應無射之律股修八寸零九釐鼓
   修一尺二寸一分三釐五毫股博六寸零六釐七
   毫五絲鼔博四寸零四釐五毫厚一寸二分一釐
   三毫六絲
[162-6a]
御製銘同前 特磬第十一無射年月同前
  特磬第十二聲應應鍾之吕股修七寸六分八釐
  鼓修一尺一寸五分二釐股博五寸七分六釐鼔
  博三寸八分四釐厚一寸二分九釐六毫
御製銘同前 特磬第十二應鍾年月同前
  特磬十二枚各按月律陳設凡有四簨虡第一簨
  虡懸黄鍾大吕太簇三磬第二簨虡懸夾鍾姑洗
  仲吕三磬第三簨虡懸蕤賔林鍾夷則三磬第四
[162-6b]
  簨虡懸南吕無射應鍾三磬皆以黄絨紃繫之趺
  飾卧鳬白羽朱喙簨端鳯首簨虡之髙濶雕飾金
  采流蘇几墊並與鎛鍾簨虡同
  編磬
  律吕正義曰按磬制周禮考工記言之已詳奈注
  者未盡其藴而制又未按其理故施於用而未合
  存諸簡而無徵也夫倨句一矩有半者倨之為言
  曲也禮記注㣲曲曰倨大曲曰句盖句股之角直
[162-7a]
  為大曲而磬之角鈍故微曲而為倨總之凡句與
  股皆矩也矩之小者為句矩之大者為股句為二
  分股為三分則股為句之一矩又有半譬如小矩
  句為一尺八寸則大矩股為二尺七寸句之一尺
  八寸復加其半九寸非二尺七寸乎下文博為一
  股為二鼓為三正此意也博為廣濶先儒已解之
  博為一乃一分譬如句為一尺八寸則博為九寸
  三分其股博去一以為鼓博者言股博為三分則
[162-7b]
  鼓博為二分譬如股博為九寸則鼓博為六寸矣
  然首言博為一股為二鼓為三則所謂博者未分
  股博與股廣也今若以股博為股之半則鼓廣復
  去三分之一毋乃太狹若以股博為鼓之半而鼓
  廣為股博之三分之一則體制適合於宜原其故
  蓋因鼓修大於鼓分懸之必偏一側惟鼔之長者
  狹而股之短者反廣則輕重相稱懸之而無偏側
  之慮大矩以擊而言故謂之鼓而小矩反易名曰
[162-8a]
  股此又見古之句股之名蓋未嘗分大小也為一
  為二為三者一分二分三分之謂非一律二律三
  律之意也黄鍾之九寸三之而二尺七寸以為特
  磬獨懸其一可已若編十六枚而同懸一虡豈能
  勝之今取考工記博一股二鼓三之説依律吕損
  益之法而定制焉一則以黄鍾之律為本使各磬
  大小一制則按十二律吕上下相生之制而為各
  磬之厚薄彼鼔大至二尺七寸者為黄鍾之特磬
[162-8b]
  矣今若半之為一尺三寸五分則股為九寸鼓博
  則四寸五分以今尺之度言之則股為七寸二分
  九釐鼔為一尺零九分三釐五毫股博為五寸四
  分六釐七毫五絲鼓博則為三寸六分四釐五毫
  此依黄鍾之律而起度如此既以黄鍾之律為之
  本或用其全或用其半或用其倍以定其股博鼓
  廣之度分而使十六磬大小長短一制然後以黄
  鍾之律定一磬之厚為之準如黄鍾今尺度七寸
[162-9a]
  二分九釐則用其十分之一七分二釐九毫以為
  一磬之厚審其音與黄鍾之律相應乃以此度倍
  之得一寸四分五釐八毫復為一磬之厚審其音
  必與前七分二釐九毫之磬同聲為一音之清濁
  乃自清音之磬依律吕三分損益之法上下生之
  則十二磬之厚薄以次皆得乃加二變體之分以
  為清濁二均七聲之準復於十四分内取其最清
  音四釐之厚而各半之為最濁音四磬之度而十
[162-9b]
  四分内最清二音在所不用於是十六磬之制全
  爰以配排簫之一十六管而與編鐘並列為雅樂
  焉各磬相生之法亦以倍體為損益之原上下相/生以得十有二分至於倍清濁二均之一十四
  聲亦取第十二分還生不及原體之一變分與此/變分轉生再得之十二分用之其變磬之一十有
  六則亦取清濁二均下羽至正羽之隂陽各八而/用應二倍律二倍吕之四體故取倍體所生之第
  四分第三分第二分及第十三分變體半之用此/四分並倍體所生之第三第四以至第十二再變
  體所生之第十二與黄鍾之一正體共為一十有/六其倍體所生之第二與第十三之變體在正羽
  之前故/不用
[162-10a]
  律吕正義後編曰編磬十六枚以靈壁石或碧玉
  為之長濶皆同一制其厚薄則有損益應律與鍾
  同倍夷則之磬厚六分零六毫八絲倍南吕之磬
  厚六分四釐八毫倍無射之磬厚六分八釐二毫
  六絲倍應鍾之磬厚七分一釐九毫一絲黄鍾之
  磬厚七分二釐九毫大吕之磬厚七分六釐八毫
  太簇之磬厚八分零九毫夾鍾之磬厚八分六釐
  四毫姑洗之磬厚九分一釐零二絲仲吕之磬厚
[162-10b]
  九分七釐二毫蕤賔之磬厚一寸零二釐四毫林
  鍾之磬厚一寸零六釐四毫夷則之磬厚一寸零
  七釐八毫七絲南吕之磬厚一寸一分五釐二毫
  無射之磬厚一寸二分一釐三毫六絲應鍾之磬
  厚一寸二分九釐六毫兩面繪金雲龍中心開孔
  以黄絨紃繫之十六枚共懸一簨虡趺飾以卧鳬
  白羽朱喙籍地水紋簨首鳳頭上樹金鳳五上板
  雕彩鳳餘與編鍾簨虡同明代
[162-11a]
圜丘磬用玉康熙五十二年制造樂器
祈榖壇亦用玉餘俱用靈璧石周禮簨飾以麟今則鍾簨
   以龍而磬簨以鳳業亦如之大抵我
 朝樂制多因前明之舊而聲音度數之精則我
聖祖仁皇帝所獨得也
   土之屬
   壎
   律吕正義曰管籥諸音全係中空容積之度分初
[162-11b]
   無預乎管體之厚薄壎雖土樂而生聲亦如管籥
   之含氣其要亦在中空容積之度分而無預乎外
   體之厚薄也按風俗通寳慶府志所載壎制其内
   髙三寸五分上下謂古尺度則為今尺之二寸九
   分上下若謂今尺之三寸五分則與半黄鍾之度
   為近時用壎内髙二寸二分上下則與半夷則南
   吕相和之度為近如以半黄鍾三寸六分四釐五
   毫之數為内髙則中空容積必得三十二倍黄鍾
[162-12a]
  之積為體其形制始合於宜以二寸九分之數為
  内髙則中空容積必得一十六倍黄鍾之積為體
  其形制始合於宜以半夷則南吕相和之二寸二
  分一釐之數為内髙則中空容積必得八倍黄鍾
  之積為體其形制始合於宜至於取音壹以中髙
  為準依三分損益之法而前後設孔焉八倍黄鍾
  之壎全體所得聲字適應黄鍾之宫故定為雅樂
  所用而名之曰黄鍾壎其協大吕一均者則用七
[162-12b]
  倍黄鍾之積為體而諸孔損益之法乃以黄鍾八
  分之七同形管之律吕相和之分準其度蓋黄鍾
  八分之七之管實與大吕相應故因以立制而名
  之曰大吕壎
  黄鍾壎以八倍黄鍾之積為體其諸孔之度即用
  正黄鍾所生律吕之分其内髙則半夷則半南吕
  相和之分為二寸二分一釐七毫其大徑一寸七
  分二釐二毫底徑一寸一分四釐八毫其頂孔應
[162-13a]
   黄鍾之律宫聲工字是為此壎全體之聲字焉其
   半無射半應鍾相和之分一寸九分七釐一毫設
   孔應姑洗之律角聲六字為前三孔居中之第一
   孔焉其黄鍾大吕相和之四分之一一寸七分六
   釐四毫設孔應蕤賔之律變徵五字為前三孔之
   居左第二孔焉其太簇夾鍾相和之四分之一一
   寸五分六釐八毫設孔應夷則之律徵聲乙字為
   前三孔之居右第三孔焉其姑洗仲吕相和之四
[162-13b]
   分之一一寸三分九釐四毫計其序宜應無射之
   律為上字今設孔比無射之律低半音其㽔賔林
   鍾相和之四分之一一寸二分四釐七毫設孔又
   比無射之律高半音爰以此二分相併折中得一
   寸三分二釐設孔乃應無射之律羽聲上字為後
   二孔之居左第四孔焉其次夷則南吕相和之四
   分之一為通體之半設孔比半黄鍾之律變宫尺
   字低半音其無射應鍾相和之四分之一為第一
[162-14a]
   孔之半設孔乃應半黄鍾之律變宫尺字為後二
   孔之居右第五孔焉較其正半之分則六字之半
   應尺字為下三音蓋最下第一與最上第五為正
   半之分而半比正下三音亦如管籥諸器半體以
   上半分比正分遞下三音之理也至此五孔已畢
   獨遺應太蔟之律為凡字者而以頂孔應黄鍾之
   律為工字者代之此黄鍾壎之各孔分也
   大吕壎以七倍黄鍾之積為體其諸孔之度即黄
[162-14b]
   鍾八分之七同形管所生律吕之分其内高則半
   夷則半南吕相和之分為二寸一分二釐其大徑
   一寸六分四釐七毫底徑一寸零九釐八毫其頂
   孔應大吕之吕清宫髙工字是為此壎全體之聲
   字焉其半無射半應鍾相和之分一寸八分八釐
   五毫設孔應仲吕之吕清角高六字為前三孔之
   居中第一孔焉其黄鍾大吕相和之四分之一一
   寸六分八釐七毫設孔應林鍾之吕清變徵高五
[162-15a]
  字為前三孔之居左第二孔焉其太簇夾鍾相和
  之四分之一一寸四分九釐九毫設孔應南吕之
  吕清徵高乙字為前三孔之居右第三孔焉其姑
  洗仲吕相和之四分之一一寸三分三釐三毫計
  其序宜應應鍾之吕為髙上字今設孔比應鍾之
  吕低半音其蕤賔林鍾相和之四分之一一寸一
  分九釐三毫設孔又比應鍾之吕髙半音爰以此
  二分相併折中得一寸二分六釐三毫設孔乃應
[162-15b]
  應鍾之吕清羽高上字為後二孔之居左第四孔
  焉其次夷則南吕相和之四分之一為通體之半
  設孔比半大吕之吕清變宫髙尺字低半音其無
  射應鍾相和之四分之一為第一孔之半設孔乃
  應半大吕之吕清變宫高尺字為後二孔之居右
  第五孔焉較其正半之分則髙六字之半應高尺
  字亦為下三音矣至此五孔已畢獨遺應夾鍾之
  吕為高凡字者而以頂孔應大吕之吕為髙工字
[162-16a]
   者代之此大吕壎之各孔分也壎之用於雅樂止
   取五聲而無二變其體亦止得六聲而不能備七
   聲之全五孔並頂孔為六音即添設/一孔亦不能得所遺聲字至於旋宫轉
   調則以最近一音借用之或隨調而另製一體此
   所以有雅壎頌壎大小之别也
   律吕正義後編曰黃鍾壎以八倍黃鍾積為體内
   髙二寸二分三釐腰徑一寸七分一釐七毫底徑
   一寸一分六釐八毫頂上一孔前面四孔後面二
[162-16b]
   孔頂孔至底為本體黄鍾之分聲應黄鍾之律得
   姑洗簫之工字是為全體翕聲六孔皆閉次前左
   下第一孔為凡字聲字俱以/姑洗簫言乃本體大吕之分得
   二寸零八釐八毫寸分俱自頂/孔向下直筭凡吹凡字此孔獨
   開餘俱閉次前右下第二孔為六字乃本體太蔟
   夾鍾相和之分得下寸九分一釐九毫凡吹六字
   此孔及左下一孔皆開餘皆閉次前左上第三孔
   為五字乃本體姑洗之分得一寸七分六釐二毫
[162-17a]
  凡吹五字此孔及下二孔皆開餘皆閉次前右上
  第四孔為乙字乃本體蕤賔之分得一寸五分六
  釐六毫凡吹乙字前四孔皆開後二孔閉次後右
  第五孔為上字乃本體南吕之分得一寸三分二
  釐一毫凡吹上字此孔及前四孔皆開後左孔閉
  次後左第六孔為尺字乃本體半太簇之分得九
  分九釐一毫凡吹尺字六孔皆開體以燒土為之
  朱漆繪金雲龍垂五彩流蘇為飾
[162-17b]
  大吕壎以七倍黄鍾積為體内髙二寸一分三釐
  三毫腰徑一寸六分四釐二毫底徑一寸一分一
  釐七毫頂孔至底為本體黄鍾之分聲應大吕之
  吕得仲吕簫之工字次前左下第一孔為凡字聲/字
  俱以仲/吕簫言乃本體大吕之分得一寸九分九釐八毫
  次前右下第二孔為六字乃本體太蔟夾鍾相和
  之分得一寸八分三釐六毫次前左上第三孔為
  五字乃本體姑洗之分得一寸六分八釐六毫次
[162-18a]
  前右上第四孔為乙字乃本體蕤賔之分得一寸
  四分九釐八毫次後右第五孔為上字乃本體南
  吕之分得一寸二分六釐四毫次後左第六孔為
  尺字乃本體半太蔟之分得九分四釐八毫體飾
  與黄鍾壎同
  前編定黃鍾壎大吕壎各按律吕之分開孔取聲
  隂陽二均無不克諧惟無凡字孔蓋壎之用於雅
  樂止取五聲而無二變其㫖已明今以句股三角
[162-18b]
  之法立為定率比例求之其形制仍與舊式相同
  而本體自有律分前編之所審定自與律分相合
  而容積生聲亦與管音同理爰按分開六孔併吹
  孔為七五聲二變其音悉協蓋至是而壎制乃為
  盡善云
  革之屬
  建鼓
  律吕正義後編曰以木為匡面徑二尺三寸零四
[162-19a]
  釐為四倍姑洗之度中徑三尺零七分二釐為面
  徑三之四長三尺四寸五分七釐為六倍姑洗之
  度穿徑為方孔以柱貫其中而樹之趺四足飾以
  卧獅身長一尺七寸二分八釐兩足通長四尺八
  寸六分濶九寸七分二釐厚一寸九分二釐趺上
  為座以受柱髙一尺九寸二分座上圓柱二尺四
  寸三分徑四寸八分六釐圓柱之上為托雲以承
  鼓縱長二尺五寸六分濶四寸三分二釐横長一
[162-19b]
  尺五寸三分六釐濶九寸七分二釐中心厚四寸
  三分二釐柱貫鼓上出以擎蓋上圓下方四尺二
  寸三分四釐八毫髙一尺五寸三分六釐䝉以繡
  雲龍黄縀衣蓋上壓梁四角龍首出角外一尺二
  寸九分六釐中安金頂髙八寸零九釐上植金鸞
  髙一尺零七分八釐六毫長一尺九寸四分四釐
  鼓靣繪五彩雲龍縁邊金釘二層繪五彩蓮花鼓
  匡并柱趺座皆髹以金鼓匡兩旁各二盤龍銜小
[162-20a]
  金環四環及龍首鸞口並垂五綵流蘇為飾
  明堂位曰殷楹鼓周大射禮用建鼓鄭康成曰植
  者為楹貫而樹之楹謂之柱貫中上出建猶樹也
  以木貫而載之樹之跗也隋志曰近代相承植而
  貫之謂之建鼓又棲鷺於其上不知何代所加唐
  宋建鼓亦仍隋志元史樹鼓四每樹三鼓中植以
  柱曰建鼓旁挾二小鼓曰鞞曰應至明㑹典則曰
  應鼓制與今同顧其所以名應鼓者或以其度小
[162-20b]
  於晉鼓而名之然孔頴達謂應鞞為應和建鼔則
  建者不當名應仍曰建鼓可也周禮鼓人掌教六
  鼓四金之音聲以節聲樂今中和韶樂每歌句終
  即擊鼓衆樂皆止是止之節也鼓再擊少間復一
  擊乃再歌衆樂復作是作之節也體用皆不失古
  蓋其制至善其聲至和且革木一聲無容竒巧故
  古制至今存也
  搏拊
[162-21a]
  律吕正義曰周禮大師大祭祀率瞽登鼓令奏擊
  拊下管播樂器令奏鼓&KR0615注云擊拊瞽乃歌拊形
  如鼓以韋為之著之以糠&KR0615小鼓也蓋古者登歌
  堂上拊以先之管在堂下鼓&KR0615以引之先擊小鼔
  乃擊大鼓然後衆樂皆作也拊與&KR0615堂上堂下相
  須為用以成歌奏之節後世&KR0615雅舂牘不存而拊
  僅存焉相傳用熟皮為之長一尺四寸面徑七寸
  實之以糠是亦革之音也今定制以黄鍾之長為
[162-21b]
  徑倍之為長庶數有所依而法有所立矣
  律吕正義後編曰搏拊如鼓而小面徑七寸二分
  九釐為黄鍾之度長一尺四寸五分八釐為倍黄
  鍾之度腰徑九寸七分二釐為面徑三之四漆繪
  與建鼓同匡之上面施金盤龍二銜小金環以黄
  絨縧繫之横置之趺趺高一尺一寸五分二釐長
  一尺三寸六分五釐二毫濶九寸一分零二毫凡
  合樂工人掛於頸以手擊之毎鼓一擊則搏拊兩
[162-22a]
  擊以為應和之節
  搏拊逺古之制不可考元史猶云中實以糠至明
  㑹典則曰木匡冒以革其器尚存長為面之倍腰
  徑加面三之一則與鼖鼓制同但形體小耳劉熙
  釋名曰在後曰應然則今之搏拊又即古應鞞之
  遺法耶
  杖鼓
  律吕正義後編曰杖鼓上下二面木匡細腰匡高
[162-22b]
  一尺九寸四分四釐為三倍太蔟之度腰徑二寸
  八分八釐為姑洗半度兩端徑八寸一分為黄鍾
  九分之十上下二面鐵圈徑一尺二寸九分六釐
  為太蔟倍度冒以革冒縫緑皮掩錢面匡俱黄油
  地繪五彩雲龍上下鼓邊貼金如意頭鐵鈎各六
  交錯相對以黄絨綆聨之而𦂳束其腰紅縀鼓衣
  緑縀瀝水銷金雲龍以紅漆竹半擊之
  杖鼓之制始於漢魏而隋唐以來因之今杖鼓有
[162-23a]
  大小二種大者用於丹陛樂小者用於清樂
  小杖鼔
  律吕正義後編曰案元史扎鼓制如杖鼓而小左
  手持而右手擊之蓋後周杖鼓有三等之遺制也
  今以數考之或為杖鼓三分之二或為二分之一
  餘俱與杖鼓同
  俳鼓
  律吕正義後編曰朝鮮國俳鼓制與鹵簿龍鼓相
[162-23b]
  似但其制微小耳面徑一尺六寸九分六釐為倍
  太簇之度腰徑一尺三寸六分四釐為倍大吕之
  度厚四寸三分二釐為南吕之度面粉油匡硃油
  繪五彩雲龍兩旁各施銅環以黄扁縧繫於項
  逹卜
  律吕正義後編曰回樂達卜木匡冒以革靣徑一
  尺三寸六分五釐二毫高二寸二分七釐五毫又
  一具面徑一尺二寸二分四釐髙一寸六分二釐
[162-24a]
  以手指擊之
  那噶喇
  律吕正義後編曰回樂那噶喇狀類行鼔鐵匡上
  大下小冒以革面徑六寸四分八釐底徑二寸六
  分二釐八毫高四寸八分六釐以二木杖擊之
  大鼓
  律吕正義後編曰大鼔以木為匡冒以革靣徑二
  尺六寸四分五釐為五倍黄鍾之度中圍加三之
[162-24b]
  一徑四尺八寸六分為十倍林鍾之度高三尺二
  寸四分為五倍太簇之度靣黄油匡硃油繪五彩
  雲龍腹内安銅膽周圍鍍金釘四旁鍍金環半懸
  架上架高六尺寛五尺五寸油飾彩畫同匡柱頭
  貼金蹲獅髙一尺一寸油中釘鍍金鈎以掛鼓環
  紅紵絲鼔衣緑紵絲瀝水銷金雲龍擊以紅漆槌
  鼔蹈硃油長二尺二寸五分上層高濶各八寸五
  分下層髙九寸五分底濶一尺七寸
[162-25a]
  按禮器縣鼓在西應鼓在東孔頴逹謂縣鼓為大
  鼓陳暘謂後世大鼓即古鼖鼓以今考之古之大
  鼓皆長過於靣而橫縣於簨今則靣過於長而平
  縣於架然則今之大鼓非古之大鼓也隋唐鼓吹
  有大鼓其制未詳然用之大駕則非縣於簨虡可
  知宋有散鼓教坊鼓樂圖皆平置與今大鼓相似
  元用之宴樂前明乃用於丹陛樂我
朝因之至於合樂則以鼓發聲亦猶周禮播樂鼔&KR0615
[162-25b]
  義蓋堂下樂無柷故也
  龍鼓
  律吕正義後編曰龍鼓木匡冒以革面徑一尺五
  寸三分六釐為三倍蕤賓之度腰徑一尺七寸二
  分八釐為二倍姑洗之度高六寸四分八釐為太
  簇之度靣粉油匡硃油繪五彩雲龍四旁貼金銅
  環繫以黃絨縧紅縀鼓衣緑縀瀝水銷金雲龍架
  用硃紅攅竹三根各釘貼金鐵環以黄絨縧聨之
[162-26a]
  陳則置鼓於架行則掛鼓於項槌二紅油柄緑油
  槌頭
  歴代鹵簿鼓名不一制亦不詳宋陳暘謂鐃鼓宜
  為鼓吹鐃歌之鼓元金鼓隊鼓二十四人明鹵簿
  樂亦曰金鼓左右各鼓二十四面徑一尺七寸與
  今制合但樂圖鐃鼓横懸而有蓋今則平置而有
  衣蓋因革損益代有不同而我
朝鼓制固仍元眀之舊云
[162-26b]
  導迎鼓
  律吕正義後編曰導迎鼓制如大鼓而小面徑二
  尺零四分八釐為四倍蕤賓之度腰徑二尺四寸
  三分為五倍林鍾之度髙一尺六寸二分為二倍
  半太簇之度面粉油匡硃油繪五彩雲龍腹内安
  銅膽周圍鍍金釘四旁鍍金環紅漆木杠黄絨綆
  舉之擊以紅漆槌鼓衣瀝水俱紅縀織五綵雲龍
  行鼓
[162-27a]
  律吕正義後編曰行鼔一名陁羅鼓木匡上大下
  小冒以革面徑一尺零八分為二倍半南吕之度
  腰徑一尺二寸九分六釐為三倍南吕之度髙一
  尺五寸一分二釐為三倍半南吕之度底徑五寸
  一分八釐九毫為南吕五分之六面粉油匡硃漆
  繪金綵雲龍貼金銅釘鈸環繫以黃絨縧跨於馬
  上架三柱高三尺横檻各二長九寸硃漆描金雲
  龍中心以鐵為樞三檻相銜以時闔闢柱上鐧金
[162-27b]
  鐵鈎下馬陳樂則懸鼓於架
  行鼓上大下小為便跨於馬上耳唐有三靣鼓形
  如缸首廣下鋭腹廣不過首冒以虺皮下當地則
  不冒制亦類此
  手鼓
  律吕正義後編曰手鼓以木為匡冒以革面徑九
  寸一分零二毫為倍夷則之度腰徑一尺零二分
  四釐為倍蕤賓之度厚二寸一分六釐為半南吕
[162-28a]
  之度頂髙二寸柄並托雲共長一尺五寸鼓面粉
  油匡柄硃油繪五彩雲龍縁邊鍍金釘頂及托雲
  皆塗金左手持而右手以槌擊之案手鼓之制不
  知其所自起眀王圻三才圖㑹手鼓制扁而小今
  清樂用之
 
 
 
[162-28b]
 
 
 
 
 
 
 
皇朝文獻通考卷一百六十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