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R2a0026 舊唐書-後晉-劉昫 (master)


[159-1a]
欽定四庫全書
 舊唐書卷一百五十九
後晉司空同中書門下平章事劉 昫撰


 列傳卷第一百九


衛次公 鄭絪子秪徳秪徳子顥 韋䖏厚



崔羣 路隨


衛次公字従周河東人器韻和雅弱冠舉進士禮部侍
郎潘炎目為國器擢居上第叅選調禮部侍郎盧翰嘉
其才補崇文館校書郎改渭南尉次公善鼔琴京兆尹
[159-1b]
李齊運使其子交歡意欲次公授之琹次公拒之由是
終身未甞撡絃嚴震之鎮興元辟為従事授監察轉殿
中侍御史貞元八年徴為左補闕尋兼翰林學士二十
一年正月徳宗昇遐時東宫疾恙方甚倉卒召學士鄭
絪等至金鑾殿中人或云内中商量所立未定衆人未
對次公遽言曰皇太子雖有疾地居冡嫡内外繫心必
不得已當立廣陵王若有異圗禍難未巳絪等随而唱
[159-2a]
之衆議方定及順宗在諒闇外有王叔文輩操權樹黨
無復經制次公與鄭絪同䖏内廷多所匡正轉司勲貟
外郎乆之以本官知制誥賜紫金魚袋仍為學士權知
中書舍人尋知禮部貢舉斥浮華進貞實不為時力所
摇真拜中書舍人仍充史館修撰遷兵部侍郎知制誥
復兼翰林學士與鄭絪善㑹鄭絪罷相次公左授太子
賔客改尚書右丞兼判户部事拜陕虢等州都防禦觀
察䖏置等使請蠲錢三百萬人得蘇息政聞于朝徴為
兵部侍郎選人李勣徐有功之孫名在黜中次公召而
[159-2b]
謂之曰子之祖先勲在王府豈限常格並優秩而遣之
改尚書左丞恩頋頗厚上方命為相已命翰林學士王
涯草詔時淮夷宿兵嵗乆次公累疏請罷㑹有㨗書至
相詔方出憲宗令追之遂出為淮南節度使檢校工部
尚書兼揚州大都督府長史御史大夫元和十三年十
月受代歸朝道次病卒贈太子少保年六十六諡曰敬
次公自少入仕厯大寮節操趨尚始終如一為衆推重
[159-3a]
子洙登進士第尚憲宗女臨真公主累官至給事中駙
馬都尉工部侍郎
鄭絪字文明父羡池州刺史絪少有竒志好學善屬文
大歴中有儒學髙名如張叅蒋乂楊綰常衮皆相知重
絪擢進士第登宏詞授秘書省校書郎鄠縣尉張延賞
鎮西川辟為書記入除補闕起居郎兼史職無㡬擢為
翰林轉司勲員外郎知制誥徳宗朝在内職十三年小
心兢謙上遇之頗厚貞元末徳宗晏駕順宗初即位遺
詔不時宣下絪與同列衛次公宻申正論中人不敢違
[159-3b]
及王伾王叔文朋黨擅權之際絪又能守道中立憲宗
監國遷中書舎人依前學士俄拜中書侍郎平章事加
集賢殿大學士轉門下侍郎弘文館大學士憲宗初勵
精求理絪與杜黄裳同當國柄黄裳多所關決首建議
誅恵琳斬劉闢及他制置絪謙黙多無所事由是貶秩
為太子賔客出為嶺南節度觀察等使廣州刺史檢校
禮部尚書以廉政稱為工部尚書轉太常卿又為同州
[159-4a]
刺史長春宫使改東都留守入厯兵部尚書旋為河中
節度使太和二年入為御史大夫檢校左僕射兼太子
少保絪以文學進恬澹踐厯華顯出入中外者踰四十
年所居雖無赫奕之稱而守道敦篤耽悅墳典與當時
博聞好古之士為講論名理之㳺時人皆仰其耆徳焉
及文宗即位以年力衰耄累表陳乞遂以太子太傅致
仕三年十月卒年七十八贈司空諡曰宣子祗徳祗徳
子顥登進士第結綬弘文館校書遷右拾遺内供奉詔
授銀青光禄大夫遷起居郎尚宣宗女萬夀公主拜駙
[159-4b]
馬都尉厯尚書郎給事中禮部侍郎典貢士二年振㧞
滯才至今稱之遷刑部吏部侍郎大中十三年檢校禮
部尚書河南尹顥居戚里有器度大中時恩澤無對及
宣宗棄代追感恩遇甞為詩序曰去年夀昌節赴麟徳
殿上夀迴憇于長興里第昏然晝寝夢與十數人納凉
於别館館宇蕭灑相與聮句予為數聫同逰甚稱賞既
寤不全記諸聫唯省十字云石門霧露白玉殿莓苔青
[159-5a]
乃書之于楹私怪語不祥不敢言於人不數日宣宗不
豫廢朝會及宫車上僊方悟其事追惟顧遇續石門之
句為十韻云間嵗流虹節歸軒出禁扄奔波陶畏景蕭
灑夢殊庭境象非曾到崇嚴昔未經日車烏斂翼風動
鶴飄翎異苑人争集凉臺筆不停石門霧露白玉殿莓
苔青若匪災先兆何當思入㝠御鑪虚仗馬華盖負云
亭白日成千古金縢閟九齡小臣哀絶筆湖上泣青萍
未㡬顥亦卒
韋處厚字徳載京兆人父萬監察御史為荆南節度參
[159-5b]
謀處厚本名淳避憲宗諱改名處厚㓜有至性事繼母
以孝聞居父母憂廬於墓次既免喪逰長安通五經博
覽史籍而文思贍逸元和初登進士第應賢良方正擢
居異等授秘書省校書郎裴垍以宰相監修國史奏以
本官充直館改咸陽縣尉遷右拾遺並兼史職修徳宗
實録五十卷上之時稱信史轉左補闕禮部考功二員
外早為宰相韋貫之所重時貫之以議兵不合㫖出官
[159-6a]
處厚坐友善出為開州刺史入拜户部郎中俄以夲官
知制誥穆宗以其學有師法召入翰林為侍講學士換
諫議大夫改中書舍人侍講如故時張平叔以便佞詼
諧他門㨗進自京兆少尹為鴻臚卿判度支不數月宣
授户部侍郎平叔以征利中穆宗意欲希大任以榷鹽
舊法為弊年深欲官自糶鹽可富國強兵權農積貨疏
利害十八條詔下其奏令公卿議處厚抗論不可以平
叔條奏不周經慮未盡以為利者返害為簡者至煩乃
取其條目尤不可者發十難以詰之時平叔傾巧有思
[159-6b]
自謂言無不允及處厚條件駮奏穆宗稱善令示平叔
平叔詞屈無以荅其事遂寝處厚以幼主荒怠不親政
務既居納誨之地宜有以啟導性靈乃銓擇經義雅言
以類相従為二十卷謂之六經法言獻之錫以繒帛銀
器仍賜金紫以憲宗實録未成詔處厚與路隨兼充史
館修撰實録未成許二人分日入内仍放常叅處厚俄
又權兵部侍郎敬宗嗣位李逢吉用事素惡李紳乃搆
[159-7a]
成其罪禍將不測處厚與紳皆以孤進同年進士心頗
傷之乃上疏曰臣竊聞朋黨議論以李紳貶黜尚輕臣
受恩至深職備頋問事闗聖聽不合不言紳先朝奨用
擢在翰林無過可書無罪可戮今羣黨得志讒嫉大興
詢於人情皆甚歎駭詩云萋兮菲兮成是貝錦彼譛人
者亦已太甚又曰讒言罔極交亂四國自古帝王未有
逺君子近小人而致太平者古人云三年無改於父之
道可謂孝矣李紳是前朝任使縦有罪愆猶宜洗舋滌
瑕念舊忘過以成無改之美今逢吉門下故吏遍滿朝
[159-7b]
行侵毁加誣何詞不有所貶如此猶為太輕蓋曾参有
投杼之疑先師有拾塵之戒伏望陛下斷自聖慮不惑
姧邪則天下幸甚建中之初山東向化只縁宰相朋黨
上負朝廷楊炎為元載復讎盧杞為劉晏報怨兵連禍
結天下不平伏乞聖眀察臣愚懇帝悟其事紳得減死
貶端州司馬處厚正拜兵部侍郎謝恩於思政殿時昭
愍狂恣屢出畋逰毎月坐朝不三四日處厚因謝従容
[159-8a]
奏曰臣有大罪伏乞面首帝曰何也處厚對曰臣前為
諫官不能先朝死諌縦先聖好畋及色以至不夀臣合
當誅然所以不死諫者亦為陛下此時在春宮年已十
五今則陛下皇子始一嵗矣臣安得更避死亡之誅上
深感悟其意賜錦綵一百匹銀器四事寶歴元年四月
羣臣上尊號御殿受冊肆赦李逢吉以李紳之故所撰
赦文但云左降官已經量移者與量移不言未量移者
盖欲紳不受恩例處厚上疏曰伏見赦文節目中左降
官有不該恩澤者在宥之體有所未弘臣聞物議皆言
[159-8b]
逢吉恐李紳量移故有此節若如此則應是近年流貶
官因李紳一人皆不得量移事體至大豈敢不言李紳
先朝奨任曾在内廷自經貶官未蒙恩宥古人君
當記人之功忘人之過管仲拘囚齊桓舉為國相冶長
縲紲仲尼選為密親有罪猶宜滌蕩無辜豈可終累况
鴻名大號冊禮重儀天地百靈之所鑒臨億兆八紘之
所瞻戴恩澤不廣實非所宜臣與逢吉素無讎嫌與李
[159-9a]
紳本非親黨所論者全大體所陳者在至公伏乞聖慈
察臣肝膽儻蒙允許仍望宣付宰臣應近年左降官並
編入赦條令凖舊例得量移近處帝覽奏其事乃追改
赦文紳方霑恩例處厚為翰林承㫖學士毎立視草惬
㑹聖㫖常奉急命於宣州徴鷹鷙及揚益兩浙索竒文
綾錦皆抗疏不奉命且引前時赦書為證帝皆可其奏
寳歴季年急變中起文宗底綏内難詔命將降未有所
定處厚聞難奔赴昌言曰春秋之法大義滅親内惡必
書以眀逆順正名討罪於義何嫌安可依違有所避諱
[159-9b]
遂奉藩教行焉是夕詔命制置及踐祚禮儀不暇責所
司皆出於處厚之議及禮行之後皆叶舊章以佐命功
旋拜中書侍郎同中書門下平章事監修國史加銀青
光禄大夫進爵靈昌郡公處厚在相位務在濟時不為
身計中外補授咸得其宜初貞元中宰相齊抗奏減冗
貟罷諸州别駕其在京百司當入别駕者多處之朝列
元和以来兩河用兵偏禆立功者往往擢在周行率以
[159-10a]
儲寀王官雜補之皆盛服趨朝朱紫填擁乆次當進及
受代閑居者常數十人趨中書及宰相私第摩肩候謁
繁於辭語及處厚秉政復奏置六雄十望十緊三十四
州别駕以處之而清流不雜朝政清肅文宗勤扵聽政
然浮於決斷宰相奏事得請往往中變處厚常獨論奏
曰陛下不以臣等不肖用為宰相叅議大政凡有奏請
初蒙聽納尋易聖懐若出自宸衷即示臣等不信若出
於横議臣等何名鼎司且裴度元勲宿徳厯輔四朝孜
孜竭誠人望所屬陛下固宜親重竇易直良厚忠事先
[159-10b]
朝陛下固當委信微臣才薄首蒙陛下擢用非出他門
言既不従臣宜先退即趨下再拜陳乞上矍然曰何至
此耶卿之志業朕素自知登庸作輔百職斯舉縦朕有
所失安可遽辭以彰吾薄徳處厚謝之而去出延英門
復令召還謂曰凡卿所欲言並宜啓論處厚因對彰善
癉惡歸之法制凡數百言又裴度勲髙望重為人盡心
切直宜乆任可壮國威帝皆聼納自是宰臣敷奏人不
[159-11a]
敢横議俄而滄州李同㨗叛朝廷加兵魏博史憲誠中
懷向背裴度以宿舊自任待憲誠於不疑甞遣親吏請
事至中書處厚謂曰晉公以百口扵上前保爾使主處
厚則不然但仰俟所為自有朝典耳憲誠聞之大懼自
此輸竭竟有功於滄州又甞以理財制用為國之本撰
太和國計二十卷以獻李載義累破滄鎮兩軍兵士毎
有俘執多遣刳剔處厚以書喻之載義深然其㫖自此
滄鎮所獲生口配隸逺地前後全活數百千人處厚居
家循易如不克任至於廷諍敷啓及馭轄待胥吏勁確
[159-11b]
嶷然不可奪質状非魁偉如甚懦者而庶&KR1212請事畏惕
相顧雖與語移晷不敢私謁急於用才酷嗜文學甞病
前古有以浮議坐廢者故推擇羣材往往棄瑕録用亦
為時所譏雅信釋氏因果晚年尤甚聚書踰萬卷多手
自刋校奉詔修元和實録未絶筆其統例取捨皆處厚
創起焉太和二年十二月因延英奏對造膝之際忽奏
臣病作遽退文宗命中官扶出歸第一夕而卒年五十
[159-12a]
六贈司空處厚當國柄二周嵗啟沃之謀頗叶時譽咸
共惜之
崔羣字敦詩清河武城人山東著姓十九登進士第又
制䇿登科授秘書省校書郎累遷右補闕元和初召為
翰林學士厯中書舍人羣在内職常以讜言正論聞於
時憲宗嘉賞降宣㫖云自今後學士進状並取崔羣連
署然後進来羣以禁密之司動為故事自爾學士或惡
直醜正則其下學士無由上言羣堅不奉詔三疏論奏
方允元和七年恵昭太子薨穆宗時為遂王憲宗以灃
[159-12b]
王居長又多内助將建儲貳命羣與灃王作讓表羣上
言曰大凡已合當之則有陳讓之儀已不合當因何遽
有讓表今遂王嫡長所宜正位青宫竟従其奏時魏博
節度使田季安進絹五千匹充助修開業寺羣以為事
實無名體尤不可請止其所進羣前後所論多惬㫖無
不聽納遷禮部侍郎選㧞才行咸為公當轉户部侍郎
二年七月拜中書侍郎同中書門下平章事十四年誅
[159-13a]
李師道上顧謂宰臣曰李師古雖自襲祖父然朝廷待
之始終其妻於師道即嫂叔也雖云逆族若量罪輕重
亦宜降等又李宗奭雖抵嚴憲其情比之大逆亦有不
同其妻士族也今其子女俱在掖廷扵法皆似稍深卿
等留意否羣對曰聖情仁惻罪止元兇其妻近屬儻獲
寛宥實合弘煦之道於是師古妻裴氏女宜娘詔出於
鄧州安置宗奭妻韋氏及男女先沒掖廷並釋放其奴
婢資貨皆復賜之又鹽鐡福建院官權長孺坐贓詔付
京兆府決殺長孺母劉氏求哀於宰相羣因入對言之
[159-13b]
憲宗愍其母耄年乃曰朕将屈法赦長孺何如羣曰陛
下仁惻即赦之當速令中使宣諭如待正勑即無及也
長孺竟得免死長流羣之啟奏平恕多此類也時憲宗
急於盪宼頗奨聚斂之臣故藩府由是希㫖往往捃拾
目為進奉處州刺史苖稷進羡餘錢七千貫羣議以為
違詔受之則失信於天下請却賜夲州代貧下租税時
論美之度支使皇甫鏄隂結權倖以求宰相羣累疏其
[159-14a]
姧邪甞因對面論語及天寳開元中事羣曰安危在出
令存亡繫所任玄宗用姚崇宋璟張九齡韓休李元紘
杜暹則理用林甫楊國忠則亂人皆以天寳十五年禄
山自范陽起兵是理亂分時臣以為開元二十年罷賢
相張九齡専任姧臣李林甫理亂自此已分矣用人得
失所繫非小詞意激切左右為之感動鎛深恨之而憲
宗終用鎛為宰相無何羣臣議上尊號皇甫鎛欲加孝
徳兩字羣曰有睿聖則孝徳在其中矣竟為鎛所構憲
宗不樂出為湖南觀察都團練使穆宗即位徴拜吏部
[159-14b]
侍郎召見别殿謂羣曰我昇儲位知卿為羽翼羣曰先
帝之意元在陛下頃者授陛下淮西節度使臣奉命草
制且曰能辨南陽之牘允符東海之貴若不知先帝深
㫖臣豈敢輕言數日拜御史中丞浃旬授檢校兵部尚
書兼徐州刺史武寧軍節度徐泗濠觀察等使初幽鎮
逆命詔授沂州刺史王智興為武寜軍節度副使領徐
州兵討伐羣以智興早得士心表請因授智興旄鉞竟
[159-15a]
寢不報智興自河北逥戈城内皆是父兄開闗延入羣
為智興所逐朝廷坐其失守授秘書監分司東都未㡬
改華州刺史兼御史大夫復改宣州刺史歙池等州都
團練觀察等使徴拜兵部尚書乆之改檢校吏部尚書
江陵尹荊南節度觀察使踰歳改檢校右僕射兼太常
卿太和五年拜檢校左僕射兼吏部尚書六年八月卒
年六十一冊贈司空羣有冲識精裁為時賢相清議以
儉素之節其終不及厥初羣年未冠舉進士陸贄知舉
訪扵梁肅議其登第有才行者肅曰崔羣雖少年他日
[159-15b]
必至公輔果如其言羣弟于登進士官至郎署有令名
子充亦以文學進厯三署終東都留守
路随字南式其先陽平人髙祖節髙宗朝為越王府東
閣祭酒曾祖惟恕官至睦州刺史祖俊之仕終太子通
事舍人父泌字安期少好學通五經尤嗜詩易左氏春
秋能諷其章句皆究深㫖博渉史傳工五言詩性端亮
寡言以孝悌聞於宗族建中末以長安尉従調與李益
[159-16a]
韋綬等書判同居髙第泌授城門郎屬徳宗違難奉天
泌時在京師棄妻子潜詣行在所又從幸梁州排潰軍
而出再為流矢所中裂裳濡血以䇿説渾瑊瑊深重之
辟為従事瑊討懐光累奏為副元帥判官檢校户部郎
中兼御史中丞河中平随瑊與土蕃㑹盟于平涼因劫
盟䧟蕃在絶域累年棲心於釋氏之教為賛普所重待
以賔禮卒於戎鹿貞元十九年吐蕃遺邊將書求和随
哀泣上疏願允其請表三上徳宗命中使諭㫖朝廷懲
其宿詐俟更要於後信訖數嵗不報元和中蕃使復欵
[159-16b]
塞隨復五獻封章請修和好又上書於宰執哀訴裴垍
李藩皆恊力敷奏憲宗可之命祠部郎中徐復報聘乃
特於詔中疏平涼䧟蕃者名氏令歸中國吐蕃因復等
還遣使来朝遂以泌及鄭叔矩之喪與銘及遺録至朝
野傷歎憲宗憫之贈絳州刺史賜絹二百匹至葬日委
所在官給喪事泌累贈太子少保泌䧟蕃之嵗随方在
孩提後稍長成知父在蕃乃日夜啼號坐必西嚮饌不
[159-17a]
食肉母氏言其形貌肖先君遂終身不照鏡後以通經
調授潤州叅軍為李錡所困使知市事随翛然坐市中
一不介意韋夏卿為東都留守聞而辟之由是聲名日
振元和五年邊吏以訃至随居䘮益以孝聞服闋擢拜
左補闕㑹李綘諷上納諌憲宗皇帝曰諫官路随韋處
厚章疏相繼朕常深用其言自是識者敬伏焉俄遷起
居郎轉司勲貟外郎自補闕至司勲貟外皆充史館修
撰穆宗即位遷司勲郎中賜緋魚袋與韋處厚同入翰
林為侍講學士採三代皇王興衰著六經法言二十卷
[159-17b]
奏之拜諫議大夫依前侍講學士将修憲宗實録復命
兼充史職敬宗登極拜中書舍人翰林學士仍賜紫有
以金帛謝除制者必叱而却之曰吾以公事接私財耶
終無所納文宗即位韋處厚入相随代為承㫖轉兵部
侍郎知制誥太和二年處厚薨随代為相拜中書侍郎
加監脩國史初韓愈撰順宗實録説禁中事頗切直内
官惡之往往於上前言其不實累朝有詔改修及随進
[159-18a]
憲宗實録後文宗復令改正永貞時事隨奏曰臣昨面
奉聖㫖以順宗實録頗非詳實委臣等重加刋正畢日
聞奏臣自奉宣命取史本欲加筆削近見衛尉卿周居
巢諌議大夫王彦威給事中李固言史官蘇景胤等各
上章疏具陳刋改非甚便宜又聞班行如此議論頗衆
臣伏以史冊之作勸誡所存事有當書理宜歸實匹夫
美惡尚不可誣人君得失無容虚載聖㫖以前件實録
記貞元末數事稍非摭實盖出傳聞審知差舛便令刋
正頃因坐日屢形聖言通計前後至于數日臣及宗閔
[159-18b]
僧孺亦以永貞已来嵗月至近禁中行事在外固難詳
知陛下所言皆是接於耳目既聞乖謬因述古今引前
史直不疑盗嫂之言及第五倫撾公之説皆多此比類
難盡信書所冀睿鑒詳扵聼言深宫慎於行事持此比
類上開聰眀特蒙降察稍恕前謬由是近垂宣命令有
改脩臣等伏以貞觀已来累朝實録有經重撰不敢固
辭但欲粗刪深悮亦固盡存諸説宗閔僧孺相與商量
[159-19a]
縁此書成於韓愈今史官李漢蒋係皆愈之子壻若遣
叅撰或致私嫌以臣既職監脩盍令詳正及經奏請事
遂施行今者庶僚競言不知本起表章交奏似有他疑
臣雖至昧容非自請既廹羣議輙冐上聞縦臣果獲修
成必懼終為時累且韓愈所書亦非已出元和之後已
是相循縦其密親豈害公理使歸夲職實謂正名其實
録伏望條示舊記最錯悮者宣付史官委之修定則冀
聖祖垂休永無慙於傳信下臣非據獲減戾於侵官彰
清朝立政之方表公器不私之義流言自弭時論攸宜
[159-19b]
詔曰其實録中所書徳宗順宗朝禁中事尋訪根柢盖
起謬傳諒非信史宜令史官詳正刋去其他不要更修
餘依所奏四年轉門下侍郎加崇文館大學士七年兼
太子太師備禮冊拜表上史官所修憲宗穆宗實録八
年辭疾不得謝會李徳裕連貶至袁州長史随不署奏
狀始為鄭注所忌九年四月拜檢校尚書右㒒射同中
書門下平章事兼潤州刺史鎮海軍節度浙江西道觀
[159-20a]
察等使太和九年七月遘疾于路薨于揚子江之中流
年六十冊贈太保諡曰貞隨有學行大度為諌官能直
言在内庭匡益自寶歴初為承㫖學士即叅大政以後
十五年在相位宗閔徳裕朋黨交興攘臂於其間李訓
鄭注始終姧詐接武於其後而随藏器韜光隆汚一致
可謂得君子中庸而常居之也
史臣曰衛次公鄭絪韋處厚崔羣路随等皆以文學飾
身致位崇極兼之忠讜垂名簡書兹實有足多也絪有
其位有其時懐獨善之謀晦衆濟之道左遷非不幸也
[159-20b]
次公因獻㨗之書惙已成之詔命也夫處厚危言切議
振士友之急稱同列之善君子哉
賛曰衛鄭韋路兼之博陵文學政事為時所稱
 舊唐書卷一百五十九
[159-21a]
 舊唐書卷一百五十九考證
鄭絪傳為河中節度使太和二年入為御史大夫檢校
 左僕射兼太子少保○沈炳震曰按本紀長慶元年
 鄭絪自東都留守遷吏部尚書二年為太子少傅四
 年自兵部尚書復為吏部尚書太和二年以吏部尚
 書改太子少保其間無為河中節度使文而傳云太
 和二年自河中入為御史大夫則當是寳厯中出鎮
 然本紀太和二年固無拜御史大夫文而河中自寳
 厯元年至太和二年皆屬薛平又無遷代則絪未甞
[159-21b]
 為河中也
 舊唐書卷一百五十九考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