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R2a0026 舊唐書-後晉-劉昫 (master)


[043-1a]
欽定四庫全書
 舊唐書卷四十三
後晉司空同中書門下平章事劉 昫撰


 職官志第二十三


職官二


太師太傅太保各一員謂之三師並正一品後漢初太傅置府寮至周隋三師不置府
寮勅拜於尚書省上隋煬帝廢三師之官武徳復置一如隋制三師訓導之官天子所
師法大抵無所綂職然非道徳崇重則不居其位無其
人則闕之
[043-1b]
太尉司徒司空各一員謂之三公並正一品魏晉至北齊三公置府寮隋初亦置府寮
初拜於尚書省上唐因之武徳初太宗為之其後親王拜三公皆不視事祭祀則攝者行也三公論
道之官也盖以佐天子理隂陽平邦國無所不綂故不
以一職名其官大祭祀則太尉亞獻司徒奉俎司空掃

尚書都省龍朔二年改為中臺光宅元年改為文昌臺神龍初復尚書省領二十
四司六尚書各分領四司尚書令一員正二品武徳中太宗為之自是闕而不置令總
[043-2a]
領百官儀刑端揆其屬有六尚書一曰吏部二曰戸部
三曰禮部四曰兵部五曰刑部六曰工部凡庶務皆㑹
而決之左右僕射各一員從二品龍朔二年改為左右匡政光宅元年改為文昌左
右相開元元年改為左右丞相天寳元年復為左右僕射掌綂理六官綱紀庶務以
貳令之職自不置令僕射總判省事御史糺劾不當兼
得彈之左右丞各一員左丞正四品上右丞正四品下龍朔改為左右肅機咸亨復永
昌元年昇為從三品也如意元年復四品也左丞掌管轄諸司糺正省内勾
吏部戸部禮部十二司通判都省事若右丞闕則併行
之右丞管兵部刑部工部十二司若左丞闕右丞兼知
[043-2b]
其事御史有糺劾不當兼得彈之左右司郎中各一員
並從五品上隋置武徳初省貞觀初復置龍朔二年改為左右丞務咸亨復也左司郎中副左
丞所管諸司事省署鈔目勘稽失知省内宿直之事若
右司郎中闕則併行之左右司員外郎各一員天后永昌元年
置左右司員外郎各一人神龍初省後復置左右司郎中員外郎各掌副十
有二司之事以舉正稽違省署符目焉凡都省掌舉諸
司之綱紀與百寮之程式以正邦理以宣邦教凡上之
[043-3a]
所以迨下其制有六曰制勅册令教符天子曰制曰勅曰册皇太子曰
令親王公主曰教尚書省下於州州下縣縣下鄉皆曰符也凡下之所以達上其制
亦有六曰表狀牋啟辭牒表上於天子其近臣亦為狀牋啟上皇太子然於其長亦
為之非公文所施有品已上公文皆曰牒庶人言曰辭也諸司自相質問其義有三
闗刺移闗謂闗通其事刺謂刺舉之移謂移其事於他司移則通判之官皆連署也凡内外
百司所受之事皆印其發日為之程限凡尚書省施行
制勅案成則給程以鈔之若急速者不出其日若諸州
計奏達于京師量事之大小與多少以為之節凡京師
諸司有符移闗牒下諸州者必由於都省以遣之凡文
[043-3b]
案既成勾司行朱訖皆書其上端記年月日納諸庫凡
施行公文應印者監印之官考其事目無差然後印之
必書於歴每月終納諸庫凡尚書省官每日一人宿直
都司執直簿轉以為次凡内外百寮日出而視事既午
而退有事則直官省之其務繁不在此例凡天下制勅
計奏之數省符宣告之節率以嵗終為斷京師諸司皆
以四月一日納于都省其天下諸州則本司推校以授
[043-4a]
勾官勾官審之連署封印附計帳使納于都省常以六
月一日都事集諸司令史對覆若有隐漏不同皆附于
考課焉主事六人從九品上令史十八人書令史三十六人
亭長六人掌固十四人凡令史掌案文簿亭長掌固檢校省門戸倉庫&KR0550事陳設之事

吏部尚書一員正三品龍朔二年改為司列太常伯光宅元年改為天官尚書神龍復為吏部
尚書也侍郎二員正四品上隋煬帝大業三年尚書六曹各置侍郎一人以貳尚書之職並正四
品國家定令諸曹侍郎降為正四品下唯吏部侍郎為正四品上龍朔改為司列少常伯咸亨復總章元年吏
部兵部各增置侍郎一員也 尚書侍郎之職掌天下官吏選授勲
[043-4b]
封考課之政令其屬有四一曰吏部二曰司封三曰司
勲四曰考功總其軄務而行其制命凡中外百司之事
由於所屬皆質正焉凡選授之制每嵗集於孟冬去王
城五百里之内以上旬千里之内以中旬千里之外以
下旬尚書侍郎分為三銓尚書為尚書銓侍郎二人分為中銓東銓也凡擇
人以四才校功以三實四才謂身言書判其優長者有可取焉三實謂徳行才用勞効
徳均以才才均以勞勞必考其實而進退之較之優劣而定其留放所以正
[043-5a]
權衡明與奪抑貪冐進賢能然後據其官資量其注擬
五品已上以名上中書門下聼制授其官六品已下量資注定其才識頗髙可擢為拾遺補闕監察御史者亦
以名送中書門下聼勅授其有歴軄清要考第頗深者得隔品授之
不然即否凡出身非清流者不注清資官凡注官若官
資未相當及以為非便者聼至三注凡伎術之官皆本
司定送吏部附甲凡同司聫事勾檢之官皆不得注大
功已上親凡皇親諸親及軍功兼注員外郎凡注擬必
先具官階團甲送門下以聞注官階髙擬卑曰行階卑擬髙曰守三銓注擬訖皆
當銓團甲過左右僕射若中銓東銓則過尚書訖乃上門下省給事中讀黄門侍郎省侍中審然後進甲以聞
[043-5b]
聼㫖授而施行焉若左右僕射門下批官不當者别改注亦當重軄而上者也凡大選終於季
春之月若選人有身在軍旅則軍中試書判封送吏部亦有春中不解而後集謂之春選若優勞人有
勅則有處分及即與官者並聼非時選一百日内注擬之所以定九流之品格補萬
方之闕政官人之道備焉 郎中二員並從五品上龍朔為司列大夫
咸亨光宅並随曹改也員外郎二員並從六品上令史三十人書令史
六十人亭長八人掌固十二人郎中一人掌考天下文
吏之班秩階品凡叙階二十有九品在都序自一品至
[043-6a]
九品品有上下凡散官四品已下九品已上並於吏部
當畨上下其應當畨四十五日若都省湏人送符諸司湏人者並兵部吏部散官上經两畨已上聼
簡入選不第者依畨名不過五六也凡叙階之法有以封爵有以親戚有
以勲庸有以資䕃有以秀孝有以勞考有除免而復叙
者皆循法以申之無或枉冐凡應入三品五品者皆待
别制而進之不然則否凡文武百寮之班序官同者先
爵爵同者先齒凡京司有常叅者謂五品以上職事官八品已上供奉官員
外郎監察御史太常博士供奉官兩省自侍中中書令已下盡名供奉官諸司長官清
望官四品已下八品已上清官每日以六品已上清官
[043-6b]
兩人待制於衙供奉官宿衛官不在此例凡授四品已下清望官才
職相當不應退讓凡職事官應覲省及移疾不得過程
年七十已上應致仕若齒力未衰亦聼釐務凡官人身
及同居大功已上親自執工商家專其業及風疾使酒
皆不得入仕凡内外官有清白著聞應以名薦則中書
門下改授五品已上量加升進六品已下有付吏部即
量等第遷轉若第二第三等人五品已上改日稍優之
[043-7a]
六品已下秩滿聼選不在放限其嶺南黔中三年一置
選補使號為南選凡天下官吏各有常員凡諸司置直
皆有定數諸司諸色有品直官内外官吏則有假寕之節行李之
命簿書景迹功賞殿最具員與員外郎分掌之郎中一
人掌小銓亦分為九品通謂之行署以其在九流之外
故謂之流外銓亦謂之小選其校試銓注與流内銓略
同其吏部兵部禮部考功都省御史臺中書門下謂之
前八司其餘則曰後行凡擇流外取工書計兼頗曉時
三事中有一優長則在叙限每經三考轉選量其才能而進之不
[043-7b]
則從舊任小銓舊委郎中專知開元二十五年又勅銓試訖留放皆尚書侍郎定之也員外
郎一人掌判南曹曹在選曹之南故謂之南曹每嵗選人有解狀簿
書資歴考課必由之以覈其實乃上三銓其三銓進甲
則署焉 員外郎一人掌判曹務凡預太廟齋郎帖試
如貢舉之制
司封郎中一員從五品上隋曰主爵郎武徳因之龍朔二年改為司封大夫光宅改司封郎中
司封員外郎一員從六品上主事二人從九品上令史四人書
[043-8a]
令史九人掌固四人 司封郎中員外郎之職掌國之
封爵凡有九等一曰王正一品食邑一萬戸二曰郡王從一品食邑五千戸三曰國公從一品
食邑三千戸四曰郡公正二品食邑二千戸五曰縣公從二品食邑一千五百戸六曰縣侯從三品食邑一千
戸七曰縣伯正四品食邑七百戸八曰縣子正五品食邑五百戸九曰縣男從五品食邑三百戸凡名
山大川及畿内諸縣皆不以封至郡公有餘爵聼廻授
子孫其國公皆特封凡天下觀有定數每觀立三綱以
道徳髙者充凡三元諸齋日修金録明真等齋凡道士
女道士簿籍三年一造凡外命婦之制皇之姑封大長
公主皇姊妹封長公主皇女封公主皆視正一品皇太
[043-8b]
子之女封郡主視從一品王之女封縣主視正二品王
母妻為妃一品及國公母妻為國夫人三品已上母妻
為郡夫人五品若勲官三品有封母妻為縣君散官並
司職事勲官四品有封母妻為鄉君其母邑號皆加太
字各視其夫子之品若兩有官爵者從其髙若内命婦
一品之母為正四品郡君二品之母為從四品郡君三
品四品之母並為正五品郡君凡婦人不因夫及子而
[043-9a]
别加邑號夫人云某品夫人郡君為某品郡君縣君鄉
君亦然凡庶子有五品已上官皆封嫡母無嫡母封所
生母凡二王後夫人職事五品已上散官三品已上王
及國公母妻朝叅各視其夫及子之禮凡親王孺人二
人視正五品媵十人視正六品嗣王郡王及一品媵十
人視從六品二品媵八人視正七品三品及國公媵六
人視從七品四品媵四人視正八品五品媵三人視從
八品降此外皆為妾凡皇家五等親及諸親三等存亡
昇降皆立簿書籍每三年一造除附之制並載於宗寺
[043-9b]
司勲郎中一員從五品上隋曰司勲郎武徳初乃加中字龍朔改為司勲大夫咸亨復也
司勲員外郎二員從六品上主事四人從九品上令史三十三人
書令史六十人掌固四人 郎中員外郎之職掌邦國
官人之勲級凡勲十有二轉為上柱國比正二品十一
轉為柱國比從二品十轉為上護軍比正三品九轉為
護軍比從三品八轉為上輕車都尉比正四品七轉為
輕車都尉比從四品六轉為上騎都尉比正五品五轉
[043-10a]
為騎都尉比從五品四轉為驍騎尉比正六品三轉為
飛騎尉比從六品二轉為雲騎尉比正七品一轉為武
騎尉比從七品凡有功効之人合授勲官者皆委之覆
定然後奏擬
考功郎中一員從五品上龍朔二年改為司績大夫咸亨初乃復考功員外郎
一員從五品上龍朔改為司績員外郎咸亨復主事三人從八品上令史十三人
書令史二十五人掌固四人 郎中員外郎之職掌内
外文武官吏之考課凡應考之官家具錄當年功過行
能本司及本州長官對衆讀議其優劣定為九等考第
[043-10b]
各於所由司準額校定然後送省内外文武官量逺近
以程之有差附朝集使送簿至省每年别勅定京官位
望髙者二人其一人校京官考一人校外官考又定給
事中中書舍人各一人其一人監京官考一人監外官
考郎中判京官考員外判外官考其檢覆同者皆以功過
上使京官則集應考之人對讀注定外官對朝集使注
定凡考課之法有四善一曰徳義有聞二曰清慎明著
[043-11a]
三曰公平可稱四曰恪勤匪懈善狀之外有二十七最
其一曰獻可替否拾遺補闕為近侍之最其二曰銓衡
人物擢盡才良為選司之最其三曰揚清激濁褒貶必
當為考校之最其四曰禮制儀式動合經典為禮官之
最其五曰音律克諧不失節奏為樂官之最其六曰決
斷不滯與奪合理為判事之最其七曰都綂有方警守
無失為宿衛之最其八曰兵士調習戎裝充偹為督領
之最其九曰推鞫得情處斷平允為法官之最其十曰
讐校精審明於刋定為校正之最其十一曰承旨敷奏
[043-11b]
吐納明敏為宣納之最其十二曰訓導有方生徒充業
為學官之最其十三曰賞罰嚴明攻戰必勝為將帥之
最其十四曰禮義興行肅清所部為政教之最其十五
曰詳錄典正辭理兼舉為文吏之最其十六曰訪察精
審彈舉必當為糺正之最其十七曰明於勘覆稽失無
隐為勾檢之最其十八曰職事修理供承强濟為監掌
之最其十九曰功課皆充丁匠無怨為役使之最其二
[043-12a]
十曰耕耨以時收穫成課為屯官之最其二十一曰謹
於盖藏明於出納為倉庫之最其二十二曰推步盈虗
究理精宻為歴官之最其二十三曰占候醫卜効驗居
多為方術之最其二十四曰譏察有方行旅無壅為闗
津之最其二十五曰市㕓不擾姦濫不作為市司之最
其二十六曰牧養肥碩蕃息孳多為牧官之最其二十
七曰邊境肅清城隍修理為鎮防之最一最以上有四
善為上上一最以上有三善或無最而有四善為上中
一最以上為二善或無最而有三善為上下一最以上
[043-12b]
而有一善或無最而有二善為中上一最以上或無最
而有一善為中中職事粗理善最不聞為中下愛憎任
情處断乖理為下上背公向私職務廢闕為下中居官
謟詐貪濁有狀為下下若於善最之外别可嘉尚及罪
雖成殿情狀可矜雖不成殿而情狀可責者省校之日
皆聼考官臨時量定内外官從見任改為别官者其年
考從日申校百司量其閑劇諸州據其上下進考之人
[043-13a]
皆有定限茍無其功不要充數功過於限亦聼量進其
流外官本司量其行能功過立四等考第而勉進之凡
親勲翊衛皆有考第考第之中略有三等衛主帥如三
衛之考其監門校尉直長如主帥之考凡諡議之法古
之通典皆審其事以為旌别
戸部尚書一員正三品隋為民部尚書貞觀二十三年改為戸部明慶元年改為度支龍朔二
年改為司元太常伯光宅元年改為地官尚書神龍復為戸部侍郎二員正四品下因隋已來改易
名位皆隨尚書也 尚書侍郎之職掌天下田戸均輸錢榖之
政令其屬有四一曰戸部二曰度支三曰金部四曰倉
[043-13b]
部總其職務而行其制命凡中外百司之事由於所屬
皆質正焉 郎中二員並五品上員外郎二員從六品上郎中員外自隋
已來隨曹改易主事四人從九品上令史十五人書令史三十四人
亭長六人掌固十人 郎中員外之職掌分理戸口井
田之事凡天下十道任土所出為貢賦之差凡天下之
州府三百一十有五而羈縻之州迨八百焉四萬戸已
上為上州二萬戸以上為中州不滿為下州凡三都之
[043-14a]
縣在内曰京縣城外曰畿又望縣有八十五焉其餘則
六千戸以上為上縣二千戸已上為中縣一千戸已上
為中下縣不滿一千戸皆為下縣凡天下之戸八百一
萬八千七百一十口四千六百二十八萬五千一百五
十一百戸為里五里為鄉兩京及州縣之郭内分為坊
郊外為村里及坊村皆有正以司督察四家為隣五隣
為保保有長以相禁約凡男女始生為黄四嵗為小十
六為中二十有一為丁六十為老每一嵗一造計帳三
年一造戸籍縣以籍成于州州成于省戸部總而領焉
[043-14b]
凡天下之戸量其資定為九等每定戸以仲年造籍以
季年州縣之籍恒留五日省籍留九日凡戸之兩貫者
先從邊州為定次從闗内次從軍府州若住者各從其
先貫焉樂住之制居狹鄉者聼其從寛居逺道者聼其
從近居輕役之地者聼其從重辨天下之四民使各專
其業習學文武者為士肆力耕桑者為農巧作器用者
為工屠沽興販者為商工商之家不得預於士食禄之
[043-15a]
縣在内曰京縣城外曰畿又望縣有八十五焉其餘則
六千戸以上為上縣二千戸已上為中縣一千戸已上
為中下縣不滿一千戸皆為下縣凡天下之戸八百一
萬八千七百一十口四千六百二十八萬五千一百五
十一百戸為里五里為鄉兩京及州縣之郭内分為坊
郊外為村里及坊村皆有正以司督察四家為隣五隣
為保保有長以相禁約凡男女始生為黄四嵗為小十
六為中二十有一為丁六十為老每一嵗一造計帳三
年一造戸籍縣以籍成于州州成于省戸部總而領焉
[043-15b]
凡天下之戸量其資定為九等每定戸以仲年造籍以
季年州縣之籍恒留五日省籍留九日凡戸之兩貫者
先從邊州為定次從闗内次從軍府州若住者各從其
先貫焉樂住之制居狹鄉者聼其從寛居逺道者聼其
從近居輕役之地者聼其從重辨天下之四民使各專
其業習學文武者為士肆力耕桑者為農巧作器用者
為工屠沽興販者為商工商之家不得預於士食禄之
[043-16a]
縣在内曰京縣城外曰畿又望縣有八十五焉其餘則
六千戸以上為上縣二千戸已上為中縣一千戸已上
為中下縣不滿一千戸皆為下縣凡天下之戸八百一
萬八千七百一十口四千六百二十八萬五千一百五
十一百戸為里五里為鄉兩京及州縣之郭内分為坊
郊外為村里及坊村皆有正以司督察四家為隣五隣
為保保有長以相禁約凡男女始生為黄四嵗為小十
六為中二十有一為丁六十為老每一嵗一造計帳三
年一造戸籍縣以籍成于州州成于省戸部總而領焉
[043-16b]
凡天下之戸量其資定為九等每定戸以仲年造籍以
季年州縣之籍恒留五日省籍留九日凡戸之兩貫者
先從邊州為定次從闗内次從軍府州若住者各從其
先貫焉樂住之制居狹鄉者聼其從寛居逺道者聼其
從近居輕役之地者聼其從重辨天下之四民使各專
其業習學文武者為士肆力耕桑者為農巧作器用者
為工屠沽興販者為商工商之家不得預於士食禄之
[043-17a]
縣在内曰京縣城外曰畿又望縣有八十五焉其餘則
六千戸以上為上縣二千戸已上為中縣一千戸已上
為中下縣不滿一千戸皆為下縣凡天下之戸八百一
萬八千七百一十口四千六百二十八萬五千一百五
十一百戸為里五里為鄉兩京及州縣之郭内分為坊
郊外為村里及坊村皆有正以司督察四家為隣五隣
為保保有長以相禁約凡男女始生為黄四嵗為小十
六為中二十有一為丁六十為老每一嵗一造計帳三
年一造戸籍縣以籍成于州州成于省戸部總而領焉
[043-17b]
凡天下之戸量其資定為九等每定戸以仲年造籍以
季年州縣之籍恒留五日省籍留九日凡戸之兩貫者
先從邊州為定次從闗内次從軍府州若住者各從其
先貫焉樂住之制居狹鄉者聼其從寛居逺道者聼其
從近居輕役之地者聼其從重辨天下之四民使各專
其業習學文武者為士肆力耕桑者為農巧作器用者
為工屠沽興販者為商工商之家不得預於士食禄之
[043-18a]
縣在内曰京縣城外曰畿又望縣有八十五焉其餘則
六千戸以上為上縣二千戸已上為中縣一千戸已上
為中下縣不滿一千戸皆為下縣凡天下之戸八百一
萬八千七百一十口四千六百二十八萬五千一百五
十一百戸為里五里為鄉兩京及州縣之郭内分為坊
郊外為村里及坊村皆有正以司督察四家為隣五隣
為保保有長以相禁約凡男女始生為黄四嵗為小十
六為中二十有一為丁六十為老每一嵗一造計帳三
年一造戸籍縣以籍成于州州成于省戸部總而領焉
[043-18b]
凡天下之戸量其資定為九等每定戸以仲年造籍以
季年州縣之籍恒留五日省籍留九日凡戸之兩貫者
先從邊州為定次從闗内次從軍府州若住者各從其
先貫焉樂住之制居狹鄉者聼其從寛居逺道者聼其
從近居輕役之地者聼其從重辨天下之四民使各專
其業習學文武者為士肆力耕桑者為農巧作器用者
為工屠沽興販者為商工商之家不得預於士食禄之
[043-19a]
縣在内曰京縣城外曰畿又望縣有八十五焉其餘則
六千戸以上為上縣二千戸已上為中縣一千戸已上
為中下縣不滿一千戸皆為下縣凡天下之戸八百一
萬八千七百一十口四千六百二十八萬五千一百五
十一百戸為里五里為鄉兩京及州縣之郭内分為坊
郊外為村里及坊村皆有正以司督察四家為隣五隣
為保保有長以相禁約凡男女始生為黄四嵗為小十
六為中二十有一為丁六十為老每一嵗一造計帳三
年一造戸籍縣以籍成于州州成于省戸部總而領焉
[043-19b]
凡天下之戸量其資定為九等每定戸以仲年造籍以
季年州縣之籍恒留五日省籍留九日凡戸之兩貫者
先從邊州為定次從闗内次從軍府州若住者各從其
先貫焉樂住之制居狹鄉者聼其從寛居逺道者聼其
從近居輕役之地者聼其從重辨天下之四民使各專
其業習學文武者為士肆力耕桑者為農巧作器用者
為工屠沽興販者為商工商之家不得預於士食禄之
[043-20a]
縣在内曰京縣城外曰畿又望縣有八十五焉其餘則
六千戸以上為上縣二千戸已上為中縣一千戸已上
為中下縣不滿一千戸皆為下縣凡天下之戸八百一
萬八千七百一十口四千六百二十八萬五千一百五
十一百戸為里五里為鄉兩京及州縣之郭内分為坊
郊外為村里及坊村皆有正以司督察四家為隣五隣
為保保有長以相禁約凡男女始生為黄四嵗為小十
六為中二十有一為丁六十為老每一嵗一造計帳三
年一造戸籍縣以籍成于州州成于省戸部總而領焉
[043-20b]
凡天下之戸量其資定為九等每定戸以仲年造籍以
季年州縣之籍恒留五日省籍留九日凡戸之兩貫者
先從邊州為定次從闗内次從軍府州若住者各從其
先貫焉樂住之制居狹鄉者聼其從寛居逺道者聼其
從近居輕役之地者聼其從重辨天下之四民使各專
其業習學文武者為士肆力耕桑者為農巧作器用者
為工屠沽興販者為商工商之家不得預於士食禄之
[043-21a]
禦衞左右虞侯率府為清道衞監門率府為崇掖衞内
率府為奉裕衞七日又制廢尚書令改起居郎為左史
起居舍人為右史著作佐郎為司文郎太史丞為祕閤
郎左右千牛為奉宸司議郎為左司議郎太子舍人為
右司議郎典膳藥蔵内直監宫門大夫並改為郎太子
千牛為奉裕總章二年置司列司戎少常伯各兩員咸
亨元年十二月詔龍朔二年新改尚書省百司及僕射
已下官名並依舊其東宫十率府有異上臺諸衞各宜
依舊為率府其左司議郎除左字其左右金吾左右威
[043-21b]
衞依新改永淳元年七月置州别駕光宅元年九月改
尚書省為文昌臺左右僕射為文昌左右相吏部為天
官戸部為地官禮部為春官兵部為夏官刑部為秋官
工部為冬官門下省為鸞臺中書省為鳯閣侍中為納
言中書令為内史太常為司禮鴻臚為司賓宗正為司
屬光祿為司膳太府為司府太僕為司僕衞尉為司衞
大理為司刑司農依舊左右驍衞為左右威衞左右武
[043-22a]
衞為左右鷹揚衞左右威衞為左右豹衞左右領軍衞
為左右玉鈐衞左右金吾衞依舊御史臺改為左肅政
臺専知京百官及監諸軍旅并承詔出使更置右肅政
臺專知諸州案察垂拱元年二月改黄門侍郎為鸞臺
侍郎文昌都省為都臺主爵為司封祕書省為麟臺内
侍省為司宫臺少府監為尚方監其左右尚方兩署除
方字將作監為營繕監國子監為成均監都水監為水
衡監其詹事府為宫尹府詹事為太尹少詹事為少尹
左右内率府為左右奉裕率府千牛為左右奉裕左右
[043-22b]
監門率府為左右控鶴禁率府諸衞鎧曹改為胄曹司
膳寺餚蔵署改為珍羞署十月増置天官侍郎二員又
置左右補闕拾遺各二員三年加秋官侍郎一員永昌
元年置左右司員外郎各一員天授二年増置左右補
闕拾遺各三員通滿五員長壽二年増夏官侍郎三員
大足元年加營繕少匠一員左右羽林衞各増置將軍
一員洛雍并荆揚益六州置左右司馬各一員長安三
[043-23a]
年増置司勲員外郎一員地官依舊置侍郎一員洛并
及三大都督府司馬宜依舊置一員神龍元年二月臺
閣官名並依永淳已前故事廢左右司員外郎左右千
牛衞各置大將軍一員東都置太廟官吏増置太常大
理少卿各一員二年又置員外郎凡一千餘人超授閹
官七品已上員外者又千餘人十二月復置左右司員
外郎各一員景雲二年復置太子左右諭徳太子左右
賛善大夫各兩員雍洛及大都督府長史加為三品階
别駕致敬依前太極元年光禄大理鴻臚太府衞尉宗
[043-23b]
正各増置少卿一員秘書少監國子司業少府少監將
作少匠左右臺中郎各増置一員雍洛二州及益并荆
揚四大都督府各増置司馬一員分為左右司馬開元
元年十二月改尚書左右僕射為左右丞相中書省為
紫微省門下省為黄門省侍中為監雍州為京兆府洛
州為河南府長史為尹司馬為少尹録事參軍為司録
參軍餘司改司為曹五年九月紫微省依舊為中書省
[043-24a]
黄門省為門下省黄門監為侍中二十四年九月改主
爵為司封天寳元年二月侍中改為左相中書令改為
右相左右丞相依舊為僕射黄門侍郎為門下侍郎改
州為郡刺史為太守十一載正月改吏部為文部兵部
為武部刑部為憲部其行内諸司有部者並改改駕部
為司駕改庫部為司庫金部為司金倉部為司儲比部
為司計祠部為司禋膳部為司膳虞部為司虞水部為
司水將作大匠為監少匠為少監至徳二載十二月勅
近日所改百司額及郡名并官名一切依故事於是侍
[043-24b]
中中書令兵吏部等並仍舊罷郡為州復以太守為刺


正第一品


太師太傅太保太尉司徒司空已上職事官爵武徳令有天策上將九
年省


從第一品


開府儀同三司文散官開府儀同三司及特進不帶職事官者朝叅禄俸並同職事仍隷吏部
[043-25a]
太子太師太子太傅太子太保已上職事官驃騎大將軍
武散官嗣王郡王國公


正第二品


特進文散官輔國大將軍武散官開國郡公爵武徳令唯有公侯伯子男貞
觀十一年加開國之稱也上柱國勲官武徳令有尚書令龍朔二年省自是正第二品無職事官


從第二品


尚書左右僕射太子少師太子少傅太子少保京兆河
南太原等七府牧大都督揚幽潞陕靈大都護單于安西已上職事官
光禄大夫文散官鎮軍大將軍武散官開國縣公柱國勲官
[043-25b]


正第三品


侍中中書令吏部尚書舊班在左相上開元令移在下門下侍郎中書
侍郎舊班正四品上大厯二年升左右衞左右驍衞左右武衞左右
威衞左右領軍衞左右金吾衞左右監門衞左右羽林
軍左右龍武左右英武六軍大將軍左右千牛衞大將
自左右衞已下並為武職事官戸部禮部兵部刑部工部尚書武徳令禮
部次吏部兵部次之民部次之貞觀年改以民部次禮部兵部次之則天初又改以户部次吏部禮部次之兵
[043-26a]
部次之太子賔客舊兼職無品開元前令定入官品也太常卿宗正卿天寳初昇
入正三品也太子詹事左右散騎常侍舊班從三品廣徳年昇内侍監
唐初舊制内侍省無三品官内侍四員秩四品天寳十三年十二月玄宗以中官髙力士袁思藝承恩遇特置
内侍監兩員秩三品以授之中都督上都護已上除入大將軍並為文職事官金紫
光禄大夫文散官冠軍大將軍武散官懐化大將軍顯慶三年置以
授初附首領仍隷諸衞也上護軍勲官


從第三品


御史大夫舊班在秘書監九卿下開元令移在上秘書監光禄衞尉太僕
大理鴻臚司農太府卿國子祭酒殿中監少府監將作
[043-26b]
監諸衞羽林入正三品千牛龍武將軍下都督上州刺
史京兆河南太原等七尹舊雍洛長史從四品上景雲二年加秩為從三品也
大都督府長史舊從四品上景雲三年加秩為從三品大都護府副都護
舊正四品上開元令加入從三品親王傅已上並職事諸官衞羽林千牛龍武將軍為武餘並為文
銀青光禄大夫文散官開國侯雲麾將軍武散官歸徳將
顯慶三年置以授初附首領仍隷諸衞也護軍勲官武徳令有天策上將府長史司馬九年省也


正第四品上階


[043-27a]
門下侍郎中書侍郎舊正四品下階開元令加入上階也尚書左丞永昌元年
進為正三品如意元年復舊吏部侍郎武徳七年省諸司侍郎吏部郎中為正四品上貞觀三年
復置侍郎其吏部郎中復舊為五品下太常少卿太子左庶子太子少詹
事太子左右衞左右司禦左右清道左右内率左右監
門率府率中州刺史軍器監武徳初改正三品七年省八年復置九年又省十年
復置北都軍器監上都護府副都護上府折衝都尉武徳令統軍正四品
下後改為折衝都尉垂拱令始分為上中下府改定官品自此已上職事官率及折衝為武餘並為文也
議大夫文散官也開國伯忠武將軍武散官上輕車都尉勲官
[043-27b]
正第四品下階


尚書右丞永昌元年進為從三品如意元年復舊諸司侍郎太子右庶子
左右諭徳左右千牛衞左右監門衞中郎將親勲翊衞
羽林中郎將下州刺史武徳令中州刺史正四品下州刺史從四品上貞觀令一切為
下州加入正四品下自此已上職事官中郎將為武餘並為文也通議大夫文散官壯武
將軍武散官


從第四品上階


秘書少監八寺少卿殿中少監太子左右衞司禦清道
[043-28a]
内率監門副率太子親勲翊衛中郎將太子家令太子
率更令太子僕内侍大都護親王府長史已上職事官府率中郎將
為武餘並為文太中大夫文散官宣威將軍武散官輕車都尉勲官


從第四品下階


國子司業少府少監將作少匠京兆河南太原府少尹
大都督府大都護府親王府司馬尚州别駕已上職事文官武德
令上州别駕正五品上二十三年為長史前上元年復置别駕定入從四品也中府折衝都尉
武職事官中大夫文散官眀威將軍武散官武徳令有天䇿上將府從事中郎九年省
[043-28b]
正第五品上階


諫議大夫御史中丞武徳令從五品上貞觀令加入正五品上五年又加入四品如意元
年復舊也國子博士給事中中書舍人太子中允太子左右
賛善大夫都水使者萬年長安河南洛陽太原晉陽奉
先㑹昌縣令武徳元年勅萬年長安令為正五品上七年定令改為從五品貞觀初復舊也
勲翊會羽林郎將中都督府上都護府長史親王府諮
議叅軍事武徳令正五品下也軍器少監太史少監親王府典軍
已上職事官郎將典軍為武餘並為文永徽令親王監軍從四品下垂拱令改入五品也中散大夫
[043-29a]
文散官開國子定逺將軍武散官上騎都尉勲官


正第五品下階


太子中舍人尚食尚藥奉御太子親勲翊衛郎將内常
侍中都督上都護府司馬中州别駕下府折衝都尉已上
職事官郎將折衝為武餘並為文也朝議大夫文散官寧遠將軍武散官武徳令有天
䇿上將軍諮祭酒九年省


從第五品上階


尚書左右諸司郎中武徳令吏部郎中正四品上諸司郎中正五品上貞觀二年並改為
從五品上也秘書丞武徳令正五品上永徽令改也著作郎太子洗馬殿中
[043-29b]
丞尚衣尚舍尚乘尚輦奉御獻陵昭陵㳟陵橋陵八陵
武徳諸陵令從七品下永徽二年加獻昭二陵令為從五品已後諸陵並相承依獻昭二陵也親王
府副典軍下都督府長史下州别駕已上職事官典軍為武餘並為文也
朝請大夫文散官𨳩國男游擊將軍武散官騎都尉勲官舊有
太公廟令武徳年七品下永徽二年加從五品上𨳩元二十四年省也


從第五品下階


大理正太常丞太史令内給事太子典内舊正六品上𨳩元令改
[043-30a]
下都督府上州司馬武徳令上州治中正五品下貞觀初改親王友武徳令正
五品下也宫苑總監上牧監上府果毅都尉已上職事官果毅為武散餘並
為文駙馬都尉奉車都尉並武散官駙馬自近代已来唯尚公主者授之奉車有唐已来
無其人朝散大夫文散官游擊將軍武散官武徳令有天䇿上將府主簿記室叅軍
九年省神龍令有庫谷斜谷監也


正第六品上階


太學博士武徳令從六品已上貞觀年改太子詹事府丞太子司議郎
太子舍人中郡長史武徳令中州别駕從五品上貞觀年改也太子典膳藥
藏郎京兆河南太原府諸縣令武徳元年勅雍州諸縣令階從五品上七年定
[043-30b]
令改親王府掾屬武徳令從五品下也武庫中尚署令武徳令依尚署令從七品
下太極年改武庫令階𨳩元年改中尚令階諸衛左右司階中府果毅都尉
鎭軍兵滿二萬人已上司馬已上職事官司階果毅為武餘並為文也親勲
翊衞校衛衞官朝議郎文散官昭武校尉武散官驍騎尉勲官


正第六品下階


千牛備身左右衞官已上王公已下髙品子孫起家為之太子文學下州長
武徳中下州别駕正六品貞觀二十三年改為長史丞永淳元年諸州置别駕官天寳八載停别駕下郡
[043-31a]
置長史後上元二年諸州置别駕不廢下府長史也中州司馬武徳令中州治中從五品下貞觀令
内謁者監中牧監上牧副監已上文職事官上鎭將武職事官武徳
令從四品下也承議郎文散官昭武副尉武散官武徳令有天䇿上將府諸曹叅軍事九
年省也


從第六品上階


起居郎起居舍人尚書諸司員外郎武徳令吏部貟外郎正六品上諸司
貟外郎正六品下貞觀二年改八寺丞大理司直國子助敎武徳令從七品上
城門符寳郎通事舍人秘書郎武徳令正七品上著作佐郎武徳
令正七品上侍御醫武徳乾封令正七品上神龍令從六品下𨳩元改諸衞羽林長
[043-31b]
史兩亰市署令武徳四年進為從五品上七年定令復舊也下州司馬武徳令中
下州治中正六品下親王文學主簿記室錄事叅軍武徳令親王府文學已上
並正六品下也諸州上縣令已上文職事官諸率府左右司階武職事官
軍兵不滿二萬人司馬文職事官左右監門校尉親勲翊衞
旅帥衞官奉議郎文散官振威校尉武散官飛騎尉勲官


從第六品下階


侍御史舊從七品上垂拱令改少府將作國子監丞太子内直典
[043-32a]
設宫門郎太公廟令司農寺諸園苑監沙苑監下牧監
宫苑總監副互市監中牧副監已上文職事官下府果毅都尉
武職事官親王府校尉衞官通直郎文散官振威副尉武散官


正第七品上階


四門博士詹事司直左右千牛衞長史尚食尚藥直長
太子左右衛司禦清道率府長史軍器監丞諸州中縣
令京兆河南太原府司錄叅軍事大都督大都護府錄
事叅軍事親王府諸曹叅軍已上文職事官武徳令親王府功曹倉曹户曹兵曹
叅軍事從五品下騎曹鎧曹田曹士曹水曹叅軍事等七品下也中鎭將武職事官武徳令從五品
[043-32b]
太子千牛親勲翊衞隊正副隊正已上衞官朝請郎文散官
致果校尉武散官雲騎尉勲官


正第七品下階


尚衣尚舍尚乘尚輦直長太子通事舍人内寺伯京兆
河南太原府大都督大都護府諸曹叅軍中都督上都
護府錄事叅軍事諸倉諸冶司竹温湯監諸衞左右中
候上府别將武徳令别將正五品上後改為果毅聖歴三年復置别將上府長史武徳
[043-33a]
令統軍長史正八品下也上鎭副武徳令從五品下下鎭將武徳令正六品下下牧
副監已上職事官中候别將鎭副鎭將為武餘並為文也宣徳郎文散官致果副尉
武散官武徳令又有天䇿上將府叅軍事九年省又有鹽池鹽井監諸王百司問事謁者


從第七品上階


殿中侍御史武徳至乾封令並正八品上垂拱年改左右補闕太常博士
太學助敎武徳令從八品下也門下錄事中書主書尚書都事凡
事主簿太子詹事主簿太子左右内率監門率府長史
太子侍醫太子三寺丞都水監丞諸州中下縣令親王
府東西閣祭酒武徳令正六品下京縣丞萬年長安河南洛陽奉先會昌太原晉陽
[043-33b]
下都督府上州錄事叅軍中都督上都護府諸曹叅軍
事中府别將長史中鎭副武徳令正六品下已上職事官别將鎭副為武餘並為文
左右監門直長勲衞太子親衞已上衞官朝散郎文散官翊麾
校尉武散官武騎尉勲官


從第七品下階


太史丞監局同御史臺少府將作國子監主簿御史臺國子監主簿
舊正八品垂拱令改掖庭令宫闈令上署令郊社太樂鼓吹太醫太官左藏令乗黃典
[043-34a]
客上林太倉平凖常平左尚右尚典牧武徳令有太廟諸陵典農中尚都水常平其左尚典牧本中署右尚本
下署開元初改之也諸州下縣令天寳五載一切為中下縣諸陵署丞永徽二年加秩
舊有太廟署丞武徳為九品永徽二年加秩從七品上開元年省也司農寺諸園苑副監
神龍令有諸冶副監宫苑總監丞下都督府諸曹叅軍太子内坊
舊正八品上開元初改親王國令舊規流内正九品太極年改公主家令舊規
流内正八品太極年改上州諸叅軍事下府别將長史下鎭副武徳
令從六品下諸屯監武徳令有芳醖監神武令有漆園監諸率府左右中候鎭
軍滿二萬人以上諸曹判司已上職事官别將鎭副中候為武餘並為文也
子左右監門直長親王府旅帥諸折衝府校尉已上衞官武徳
[043-34b]
令諸府校尉正六品下也宣議郎文散官翊麾副尉武散官


正第八品上階


監察御史舊從八品上垂拱令改協律郎諸衞羽林龍武軍錄事
叅軍事中署令鈎盾右蔵織染掌冶武徳令有衣冠署令中州錄事叅軍事
太醫博士太子典膳藥藏丞軍器監主簿武庫署丞舊從
八品下𨳩元初改兩京市署丞上牧監丞武徳令從八品下神龍令有庫谷斜谷太
尹隂陽監丞鎭軍不滿二萬人以上諸曹判司已上文職事官翊衞
[043-35a]
太子勲衞親王府執仗執乘親事已上衞官給事郎文散官
節校尉武散官武徳令有天䇿上將府典籖九年省


正第八品下階


奚官内僕内府局令下署令太卜廪犧珍羞良醖掌醢守宫武器車府司儀崇玄
導官中右校左校甄官河渠坊甲坊神龍令又有干檝二署令也諸衞羽林龍武諸曹
參軍事中州諸司參軍事親王府京兆河南太原府大
都督大都護府參軍事武徳令親王府參軍從七品下雍州行參軍正八品上
藥局司醫京兆河南太原府諸縣丞太子内直宫門丞
太公廟丞諸宫農圃監互市監丞司竹副監司農寺諸
[043-35b]
園苑監丞靈臺郎已上文職事官諸衞左右司戈上戍主已上武職
事官武徳令有中鎭長史備身衞官徵事郎文散官宣節副尉武散官


從第八品上階


左右拾遺太醫署針博士四門助敎武徳令從九品上左右千
牛衞錄事叅軍下州錄事參軍武徳令有中下州諸司參軍事諸州上
縣丞中牧監丞武徳令正八品上京縣主簿太子左右衞司禦
清道率府錄事參軍中都督府上都護府參軍親王府
[043-36a]
行參軍武徳令正八品上京兆河南太原大都督府博士武徳令雍
州博士從八品下諸倉諸冶司竹温湯監丞武徳令有鹽池鹽井監丞神龍令有
太和監丞保章正已上文職事官太子翊衞諸府旅帥已上衞官武徳乾封令諸
府旅帥正七品下承奉郎文散官禦侮校尉武散官


從第八品下階


大理評事律學博士太醫署醫監太子左右春坊録事
左右千牛衞諸曹叅軍内謁者太子左右衞司禦清道
率府諸曹叅軍事太子諸署令掖庭宫闈局丞太史都
水監主簿太史為局則省主簿中書門下尚書都省兵吏部考功
[043-36b]
禮部主事舊從九品上開元二十四年改七司入八品其省内諸司依舊上署丞武徳令有
芳醖監丞下都督府上州叅軍事中都督府上州博士諸州
中縣丞諸王府典籖武徳令正八品下京縣尉親王國大司農
舊規流内正第七品開元初改公主家丞舊規流内正第九品開元初改諸屯監丞上
闗令上府兵曹上鎮倉曹兵曹叅軍事武徳令有下鎮長史挈壺
己上文職事官中戌主上戌副率府左右司戈已上武職事官太子
備身親王府隊正已上衞官承務郎文散官禦侮副尉武散官
[043-37a]
正第九品上階


校書郎永徽令加入從八品下垂拱令復舊太祝太子左右内率監門府
録事叅軍太子内方典直中署丞典客署掌客親勲翊
衞府羽林兵曹叅軍事岳瀆令諸津令下牧監丞武徳令正
八品下神龍令有漆園丞開元前令有沙苑丞諸州中下縣丞中郡博士武徳令正
九品下京兆河南太原府諸縣主簿武庫署監事已上並文職事
官武徳令有天策上將府録事其武軍監事從九品下太極年改也儒林郎文散官仁勇校
武散官
[043-37b]
正第九品下階


正字永徽令改入上階垂拱令復舊太子校書永徽令改入上階垂拱令復舊奚官内
僕内府局丞下署丞尚食局尚醫尚藥局醫佐尚乗局
奉乗司庫司廩太史局司辰典廐署主乗太子左右内
率監門率府諸曹叅軍事太子三寺主簿詹事府録事
龍朔年置桂坊録事咸亨年省太子親勲翊府兵曹叅軍事諸州下縣
丞諸州上縣中縣主簿中州叅軍事武徳令正九品上下州博
武徳令中下州博士從九品上下州博士從九品下京兆河南太原府諸縣尉
[043-38a]
上牧主簿諸宫農圃監丞中闗令中府兵曹親王國尉
舊規流内正八品開元初改武徳令有親王府鎮事及司閣上闗丞武徳令有上津尉諸衞
左右執戟中鎮兵曹叅軍下戌主已上職事官執㦸戌主為武餘並為文
諸折衝府隊正衞官登仕郎文散官仁勇副尉武散官


從第九品上階


尚書諸司御史臺秘書省殿中省主事奉禮郎律學助
教太子正字弘文館校書太史司厯太醫署醫助教京
兆河南太原府九寺少府將作監録事都督都護府上
州録事市令宫苑總監主簿中牧監主簿永徽令有監漕諸州
[043-38b]
中下縣主簿上縣中縣尉下府兵曹已上並職事文官文林郎
文散官陪戎校尉武散官


從第九品下階


内侍省主事國子監親王府録事太子左右春坊主事
崇文館校書書學博士筭學博士門下典儀太醫署按
摩呪禁博士太卜署博士太醫署針助教太醫署醫正
太卜署卜正太史局監侯親王國丞舊規流内正第九品開元初改從正
[043-39a]
流内掖庭局宫教博士太子諸署丞太子典食署丞太子
典廐牧署典乗諸監作諸監事計官太官署監膳太樂
鼓吹署樂正大理寺獄丞下州叅軍事武徳令中下州行叅軍正九品
下州叅軍從九品上中州下州醫博士諸州中縣下縣尉京縣録
事下牧監主簿下闗令中闗丞諸衞羽林長上公主邑
司録事諸津丞下鎮兵曹叅軍武徳令有諸橋諸堰丞諸率府左
右執㦸已上職事官長上執㦸為武餘並為文親王府隊副諸折衝府隊
已上衞官將佐郎文散官陪戎副尉武散官
流内九品三十階之内又有視流内起居五品至從九
[043-39b]
品初以薩寳府親王國官及三師三公開府嗣郡王上
柱國已下護軍已上勲官帶職事者府官等品開元初
一切罷之今唯有薩寳祅正二官而已又有流外自勲
品以至九品以為諸司令史賛者典謁亭長掌固等品
視流外亦自勲品至九品開元初唯㽞薩寳祅祝及府
史餘亦罷之職事者諸統領曹事供命王命上下相攝
以持庶績近代已来又分為文武二職分曹置員各理
[043-40a]
所掌五品已上舊制吏部尚書進用自隋已後則中書
門下知政事官訪擇聞奏然後下制授之三品已上徳
高委重者亦有臨軒冊授自神龍之後冊禮廢而不用
朝廷命官制勅而已六品已上吏部選擬録奏書㫖授
之有唐已来出身入仕者著令有秀才明經進士明法
書筭其次以流外入流若以門資入仕則先授親勲翊
衞六番隨文武簡入選例又有齋郎品子勲官及五等
封爵屯官之屬亦有番第許同揀選天寳三載又置崇
玄學習道徳等經同明經例自餘或臨時聴勅不可盡
[043-40b]
載其秀才有唐已来無其人職事官資則清濁區分以
次補授又以三品已下官及門下中書侍郎尚書左右
丞諸司侍郎太常少卿太子少詹事左右庶子秘書少
監國子司業為清望官太子左右諭徳左右衞左右千
牛衞中郎將太子左右率府左右内率府率及副太子
左右衞率府中郎將已上四品諫議大夫御史中丞給事中
中書舍人太子中允中舍人左右賛善大夫洗馬國子
[043-41a]
博士尚書諸司郎中秘書丞著作郎太常丞左右衞郎
將左右衞率府郎將已上五品起居郎起居舍人太子司議
郎尚書諸司員外郎太子舍人侍御史秘書郎著作佐
郎太學博士詹事丞太子文學國子助教已上六品左右補
闕殿中侍御史太常博士四門博士詹事司直太學助
已上七品左右拾遺監察御史四門助教已上八品為清官自
外各以資次遷授開元中裴光庭為吏部尚書始用循
資格以注擬六品已下選人其後每年雖小有移改然
相承至今用之武散官舊謂之散位不理職務加官而
[043-41b]
已後魏及梁皆以散號將軍記其本階自隋改用開府
儀同三司已下貞觀年又分文武入仕者皆帶散位謂
之本品以門資出身者諸嗣王郡王出身從四品下親
王諸子封郡公者從五品上國公正六品上郡公正六
品下縣公從六品上侯正七品上伯正七品下子從七
品上男從七品下皇帝緦麻以上親皇太后周親出身
六品上皇太后大功親皇后周親從六品上皇帝袒免
[043-42a]
親皇太后小功緦麻親皇后大功親正七品上皇后小
功緦麻親皇太子妃周親從七品上其外戚各依服屬
降宗親二階叙諸娶郡主者出身六品上娶縣主者正
七品上郡主子出身從七品上縣主子從八品上一品
子正七品上二品子正七品下三品子從七品上從三
品子從七品下正四品子正八品上從四品子正八品
下正五品子從八品上從五品及國公子從八品下三
品以上䕃曾孫五品以上䕃孫孫降子一等曾孫降孫
一等諸秀才出身上上第正八品上上中第正八品下
[043-42b]
上下第從九品上明經出身上上第從八品下上中第
從九品上進士明經出身甲第從九品上乙第從九品
下若通二經已外每一經加一等勲官預文武選者上
柱國正六品上叙以下遞降一階凡入仕之後遷代則
以四考為限四考中中進年勞一階叙每一考中上進
一階一考上下進二階五品已上非恩制所加更無進階
之令自武徳至乾封未有泛階之恩應入三品者皆以
[043-43a]
恩舊特拜入五品者多依選叙計階至朝散大夫已上
奏取進止每年量多少進叙餘並依本品授官若滿三
計至即一切聴入至乾封元年文武普加二階永淳元
年二月勅文武官累積勞効計三品一計至者多未甄
擢再計至者隨例必昇賢愚一貫自今已後一計至已
上有在官清慎狀迹灼然材堪應務者所司具狀録奏
當與進階若公正無聞循黙自守及未經任州縣官者
雖頻經計至不在加階之限即為恒例弘道元年又普
加一階乃有九品職事及三衞階高者並入五品則天
[043-43b]
朝泛階漸多始令仕經八考職事六品者許入萬歲通
天元年勅自今已後文武官加階應入五品者並取出
身已歴十二考已上進階之時見居六品官其應入三
品人出身已二十五考以上進階見居三品官無幾入
五品又加至十六考神功元年制勲官品子流外國官
出身不得任清資要官應入三品不得進階開元已来
伎術者經二十考三省都事及主事録事十八考亦聼
[043-44a]
叙吏部檢勘歴任階考判成録奏每制之日應入三品
五品者皆令人叅趁或是逺方牧宰諸司閑職齎持金
帛贈遺主典知加階令史乃有受納萬數者臺省要職
以加位為榮亦有遺主典錢帛者舊例開府及特進雖
不職事皆給俸禄預朝㑹行立在於本品之次光禄大
夫已下朝散大夫已上衣服依本品無禄俸不預朝㑹
朝議郎已下黄衣執笏於吏部分番上下承使及親驅
使甚為猥賤每當上之時至有為主事令史守局鑰執
鞭帽者兩番已上則隨番許簡通時務者始令叅選一
[043-44b]
登職事已後雖官有代滿即不復番上勲官者出於周
齊交戰之際本以酬戰士其後漸及朝流階爵之外更
為節級周置上開府儀同三司開府儀同三司上儀同
三司儀同三司等十一號隋文帝因周之舊更増損之
有上柱國柱國上大將軍大將軍上開府儀同三司開
府儀同三司上儀同三司儀同三司大都督帥都督都
督起正二品至七品總十一等用賞勲勞煬帝又改為
[043-45a]
左光禄大夫右光禄大夫金紫光禄大夫銀青光禄大
夫正議大夫朝請大夫朝散大夫建節奮武尉宣惠尉
十一等以代都督已上又増置綏徳懐仁守義奉誠立
信等五尉以至從九品武徳初雜用隋制至七年頒令
定用上柱國柱國上大將軍大將軍上輕車都尉輕車
都尉上騎都尉騎都尉驍騎尉飛騎尉雲騎尉武騎尉
凡十二等起正二品至從七品貞觀十一年改上大將
軍為上護軍大將軍為護軍自外不改行之至今永徽
已後以國初勲名與散官名同年月既乆漸相錯亂咸
[043-45b]
亨五年三月更下詔申明各以類相比武徳初光禄大
夫比今日上柱國左光禄大夫比柱國右光禄大夫及
上大將軍比上護軍金紫光禄大夫及將軍比護軍銀
青光禄大夫及上開府比上輕車都尉正議大夫及開
府比輕車都尉通議大夫及上儀同三司比上騎都尉
朝請大夫及儀同比騎都尉上大都督比驍騎尉大都
督比飛騎尉帥都督比雲騎尉都督比武騎尉自是已
[043-46a]
後戰士授勲者動盈萬計每年納課亦分番於兵部及
本郡當上省司又分支諸曹身應役使有類僮僕據令
乃與公卿齊班論實在於胥吏之下盖以其猥多又出
自兵卒所以然也武徳初以諸道軍務事繁分置行臺
尚書省其陕東道大行臺尚書省令一人正第二品掌管内
軍人總判省事僕射一人從第二品三品任置掌貳令事左丞一
正第四品下右丞一人正第四品下掌分司糾正省内都事一
從第七品上主事四人從第九品上諸司主事並同並掌同京省兵部
尚書一人正第四品諸尚書並司兼掌吏部事司勲郎中一人正第
[043-46b]
五品上諸郎中並同主事一人考功郎中一人主事一人兵部郎
中一人主事二人駕部郎中一人主事二人民部尚書
一人兼掌禮部事禮部郎中一人主事一人膳部郎中
一人主事一人度支郎中一人主事二人倉部郎中一
人主事二人工部尚書一人兼掌刑部事刑部郎中一
人主事一人都官郎中一人主事一人工部郎中一人
主事一人屯田郎中一人主事一人每郎中兼京省二
[043-47a]
各有令史書令史及掌固並流外食貨監一人正第八品下諸監同掌膳羞財
物賔客鋪設音樂醫藥事丞二人正第九品下諸監丞同農圃監
一人掌倉廩園圃柴炭芻藁運漕之事丞四人武器監
十人掌兵仗廐牧之事丞二人百工監一人掌舟車及
營造雜作之事丞四人各有録事及府史典事掌固等並流外諸道行臺
尚書省益州道襄州道東南道河東道河北道令一人從第二品掌同陕東道
大行臺僕射一人正第三品左右任置丞一人左右任置左丞從四品上右丞從四
品下都事二人正第八品上主事二人兵部尚書一人從第三品諸尚
書同兼掌吏部禮部事考功郎中一人從第五品上諸郎中並同主事
[043-47b]
二人從第九品下諸主事同膳部郎中一人主事二人兵部郎中
二人主事二人民部尚書一人兼掌刑部工部倉部郎
中二人主事二人刑部郎中一人主事二人屯田郎中
一人主事二人每郎中兼掌京省三司各有令史書太史掌固並流外也倉貨監一
從八品上武器監同兼掌農圃監事丞一人監掌百工監事丞
二人兩監各有録事府史典事掌固等並流外時秦王齊王府官之外又各
置左右六護軍府及左右親掌帳内府其左一右一護
[043-48a]
軍府護軍各一人正第四品下掌率統軍已下侍衞陪從副
護軍各二人從四品下長史各一人從七品下録事叅軍各一人
從八品有録事及府史並流外倉曹叅軍事各一人兵曹叅軍事各一
人鎧曹叅軍事各一人並正九品下各有府史並流外統軍各五人别
將各十人分掌領親勲衞及外軍左二右二護軍府左
三右三護軍府各減統軍三人别將六人餘職員同左
一右一府其左右親軍府統軍各一人正四品下掌率左右
别將侍衞陪從長史一人正八品下録事叅軍事各一人正九
品上有録事及府史並流外兵曹叅軍事各一人鎧曹叅軍事各一
[043-48b]
並正九品下各有府史並流外左别將各一人右别將各一人正五品下
掌率親事以上侍衞陪從其帳内府職員品秩與統軍
府同又有庫直及驅咥直庫直隷親事府驅咥直隷帳内府各於左右
内選才堪者量事置之武徳四年太宗平洛陽之後又
置天䇿上將府官員天䇿上將一人掌國之征討總判
府事長史司馬各一人從事中郎二人並掌通判府事
軍諮祭酒二人謀軍事賛相禮儀宴接賔客典籖四人
[043-49a]
掌宣傳導引之事主簿二人掌省覆教命録事二人記
室叅軍事二人掌書䟽表啟宣行教命功曹叅軍事二
人掌官員假使儀式醫藥選舉考課禄恤鋪設等事倉
曹叅軍二人掌糧廩公廨田園厨膳過所等事兵曹叅
軍事二人掌兵士簿帳差點等事騎曹叅軍事二人掌
馬驢雜畜簿帳及牧養支料草粟等事鎧曹叅軍事二
人掌戎仗之事士曹叅軍事二人掌營造及罪罰之事
六曹並有令史書令史叅軍事六人掌出使及雜檢校之事其陕
東道大行臺尚書令及天䇿上將太宗在藩為之及升
[043-49b]
儲並省之山東道行臺武徳五年省餘道九年省
 舊唐書卷四十二
[043-50a]
 舊唐書卷四十二考證
職官志一玄宗以中官高力士袁思藝承恩遇特置内
 侍監兩員秩正三品以授之○新書作從三品
御史大夫舊班在祕書監九卿下開元令移在上○新
 書㑹昌三年升正三品
黄門侍郎中書侍郎舊正四品下階𨳩元令加入上階
 ○新書大厯二年升正三品
諌議大夫御史中丞正五品上○新書㑹昌二年升入
 正四品下
[043-50b]
太史丞從第七品下○新書正六品上乾元元年升從
 四品上
監察御史舊從八品上垂拱令改正八品上○新書正
 八品下
每制之日應入三品五品者皆令人叅趁○每制之日
 句疑有脱譌
 舊唐書卷四十二考證
[043-51a]
欽定四庫全書
 舊唐書卷四十三


後晉司空同中書門下平章事劉 昫撰


 職官志第二十三


職官二


太師太傅太保各一員謂之三師並正一品後漢初太傅置府寮至周隋三師不置府
寮勅拜於尚書省上隋煬帝廢三師之官武徳復置一如隋制三師訓導之官天子所
師法大抵無所綂職然非道徳崇重則不居其位無其
人則闕之
[043-51b]
太尉司徒司空各一員謂之三公並正一品魏晉至北齊三公置府寮隋初亦置府寮
初拜於尚書省上唐因之武徳初太宗為之其後親王拜三公皆不視事祭祀則攝者行也三公論
道之官也盖以佐天子理隂陽平邦國無所不綂故不
以一職名其官大祭祀則太尉亞獻司徒奉俎司空掃

尚書都省龍朔二年改為中臺光宅元年改為文昌臺神龍初復尚書省領二十
四司六尚書各分領四司尚書令一員正二品武徳中太宗為之自是闕而不置令總
[043-52a]
領百官儀刑端揆其屬有六尚書一曰吏部二曰戸部
三曰禮部四曰兵部五曰刑部六曰工部凡庶務皆㑹
而決之左右僕射各一員從二品龍朔二年改為左右匡政光宅元年改為文昌左
右相開元元年改為左右丞相天寳元年復為左右僕射掌綂理六官綱紀庶務以
貳令之職自不置令僕射總判省事御史糺劾不當兼
得彈之左右丞各一員左丞正四品上右丞正四品下龍朔改為左右肅機咸亨復永
昌元年昇為從三品也如意元年復四品也左丞掌管轄諸司糺正省内勾
吏部戸部禮部十二司通判都省事若右丞闕則併行
之右丞管兵部刑部工部十二司若左丞闕右丞兼知
[043-52b]
其事御史有糺劾不當兼得彈之左右司郎中各一員
並從五品上隋置武徳初省貞觀初復置龍朔二年改為左右丞務咸亨復也左司郎中副左
丞所管諸司事省署鈔目勘稽失知省内宿直之事若
右司郎中闕則併行之左右司員外郎各一員天后永昌元年
置左右司員外郎各一人神龍初省後復置左右司郎中員外郎各掌副十
有二司之事以舉正稽違省署符目焉凡都省掌舉諸
司之綱紀與百寮之程式以正邦理以宣邦教凡上之
[043-53a]
所以迨下其制有六曰制勅册令教符天子曰制曰勅曰册皇太子曰
令親王公主曰教尚書省下於州州下縣縣下鄉皆曰符也凡下之所以達上其制
亦有六曰表狀牋啟辭牒表上於天子其近臣亦為狀牋啟上皇太子然於其長亦
為之非公文所施有品已上公文皆曰牒庶人言曰辭也諸司自相質問其義有三
闗刺移闗謂闗通其事刺謂刺舉之移謂移其事於他司移則通判之官皆連署也凡内外
百司所受之事皆印其發日為之程限凡尚書省施行
制勅案成則給程以鈔之若急速者不出其日若諸州
計奏達于京師量事之大小與多少以為之節凡京師
諸司有符移闗牒下諸州者必由於都省以遣之凡文
[043-53b]
案既成勾司行朱訖皆書其上端記年月日納諸庫凡
施行公文應印者監印之官考其事目無差然後印之
必書於歴每月終納諸庫凡尚書省官每日一人宿直
都司執直簿轉以為次凡内外百寮日出而視事既午
而退有事則直官省之其務繁不在此例凡天下制勅
計奏之數省符宣告之節率以嵗終為斷京師諸司皆
以四月一日納于都省其天下諸州則本司推校以授
[043-54a]
勾官勾官審之連署封印附計帳使納于都省常以六
月一日都事集諸司令史對覆若有隐漏不同皆附于
考課焉主事六人從九品上令史十八人書令史三十六人
亭長六人掌固十四人凡令史掌案文簿亭長掌固檢校省門戸倉庫&KR0550事陳設之事

吏部尚書一員正三品龍朔二年改為司列太常伯光宅元年改為天官尚書神龍復為吏部
尚書也侍郎二員正四品上隋煬帝大業三年尚書六曹各置侍郎一人以貳尚書之職並正四
品國家定令諸曹侍郎降為正四品下唯吏部侍郎為正四品上龍朔改為司列少常伯咸亨復總章元年吏
部兵部各增置侍郎一員也 尚書侍郎之職掌天下官吏選授勲
[043-54b]
封考課之政令其屬有四一曰吏部二曰司封三曰司
勲四曰考功總其軄務而行其制命凡中外百司之事
由於所屬皆質正焉凡選授之制每嵗集於孟冬去王
城五百里之内以上旬千里之内以中旬千里之外以
下旬尚書侍郎分為三銓尚書為尚書銓侍郎二人分為中銓東銓也凡擇
人以四才校功以三實四才謂身言書判其優長者有可取焉三實謂徳行才用勞効
徳均以才才均以勞勞必考其實而進退之較之優劣而定其留放所以正
[043-55a]
權衡明與奪抑貪冐進賢能然後據其官資量其注擬
五品已上以名上中書門下聼制授其官六品已下量資注定其才識頗髙可擢為拾遺補闕監察御史者亦
以名送中書門下聼勅授其有歴軄清要考第頗深者得隔品授之
不然即否凡出身非清流者不注清資官凡注官若官
資未相當及以為非便者聼至三注凡伎術之官皆本
司定送吏部附甲凡同司聫事勾檢之官皆不得注大
功已上親凡皇親諸親及軍功兼注員外郎凡注擬必
先具官階團甲送門下以聞注官階髙擬卑曰行階卑擬髙曰守三銓注擬訖皆
當銓團甲過左右僕射若中銓東銓則過尚書訖乃上門下省給事中讀黄門侍郎省侍中審然後進甲以聞
[043-55b]
聼㫖授而施行焉若左右僕射門下批官不當者别改注亦當重軄而上者也凡大選終於季
春之月若選人有身在軍旅則軍中試書判封送吏部亦有春中不解而後集謂之春選若優勞人有
勅則有處分及即與官者並聼非時選一百日内注擬之所以定九流之品格補萬
方之闕政官人之道備焉 郎中二員並從五品上龍朔為司列大夫
咸亨光宅並随曹改也員外郎二員並從六品上令史三十人書令史
六十人亭長八人掌固十二人郎中一人掌考天下文
吏之班秩階品凡叙階二十有九品在都序自一品至
[043-56a]
九品品有上下凡散官四品已下九品已上並於吏部
當畨上下其應當畨四十五日若都省湏人送符諸司湏人者並兵部吏部散官上經两畨已上聼
簡入選不第者依畨名不過五六也凡叙階之法有以封爵有以親戚有
以勲庸有以資䕃有以秀孝有以勞考有除免而復叙
者皆循法以申之無或枉冐凡應入三品五品者皆待
别制而進之不然則否凡文武百寮之班序官同者先
爵爵同者先齒凡京司有常叅者謂五品以上職事官八品已上供奉官員
外郎監察御史太常博士供奉官兩省自侍中中書令已下盡名供奉官諸司長官清
望官四品已下八品已上清官每日以六品已上清官
[043-56b]
兩人待制於衙供奉官宿衛官不在此例凡授四品已下清望官才
職相當不應退讓凡職事官應覲省及移疾不得過程
年七十已上應致仕若齒力未衰亦聼釐務凡官人身
及同居大功已上親自執工商家專其業及風疾使酒
皆不得入仕凡内外官有清白著聞應以名薦則中書
門下改授五品已上量加升進六品已下有付吏部即
量等第遷轉若第二第三等人五品已上改日稍優之
[043-57a]
六品已下秩滿聼選不在放限其嶺南黔中三年一置
選補使號為南選凡天下官吏各有常員凡諸司置直
皆有定數諸司諸色有品直官内外官吏則有假寕之節行李之
命簿書景迹功賞殿最具員與員外郎分掌之郎中一
人掌小銓亦分為九品通謂之行署以其在九流之外
故謂之流外銓亦謂之小選其校試銓注與流内銓略
同其吏部兵部禮部考功都省御史臺中書門下謂之
前八司其餘則曰後行凡擇流外取工書計兼頗曉時
三事中有一優長則在叙限每經三考轉選量其才能而進之不
[043-57b]
則從舊任小銓舊委郎中專知開元二十五年又勅銓試訖留放皆尚書侍郎定之也員外
郎一人掌判南曹曹在選曹之南故謂之南曹每嵗選人有解狀簿
書資歴考課必由之以覈其實乃上三銓其三銓進甲
則署焉 員外郎一人掌判曹務凡預太廟齋郎帖試
如貢舉之制
司封郎中一員從五品上隋曰主爵郎武徳因之龍朔二年改為司封大夫光宅改司封郎中
司封員外郎一員從六品上主事二人從九品上令史四人書
[043-58a]
令史九人掌固四人 司封郎中員外郎之職掌國之
封爵凡有九等一曰王正一品食邑一萬戸二曰郡王從一品食邑五千戸三曰國公從一品
食邑三千戸四曰郡公正二品食邑二千戸五曰縣公從二品食邑一千五百戸六曰縣侯從三品食邑一千
戸七曰縣伯正四品食邑七百戸八曰縣子正五品食邑五百戸九曰縣男從五品食邑三百戸凡名
山大川及畿内諸縣皆不以封至郡公有餘爵聼廻授
子孫其國公皆特封凡天下觀有定數每觀立三綱以
道徳髙者充凡三元諸齋日修金録明真等齋凡道士
女道士簿籍三年一造凡外命婦之制皇之姑封大長
公主皇姊妹封長公主皇女封公主皆視正一品皇太
[043-58b]
子之女封郡主視從一品王之女封縣主視正二品王
母妻為妃一品及國公母妻為國夫人三品已上母妻
為郡夫人五品若勲官三品有封母妻為縣君散官並
司職事勲官四品有封母妻為鄉君其母邑號皆加太
字各視其夫子之品若兩有官爵者從其髙若内命婦
一品之母為正四品郡君二品之母為從四品郡君三
品四品之母並為正五品郡君凡婦人不因夫及子而
[043-59a]
别加邑號夫人云某品夫人郡君為某品郡君縣君鄉
君亦然凡庶子有五品已上官皆封嫡母無嫡母封所
生母凡二王後夫人職事五品已上散官三品已上王
及國公母妻朝叅各視其夫及子之禮凡親王孺人二
人視正五品媵十人視正六品嗣王郡王及一品媵十
人視從六品二品媵八人視正七品三品及國公媵六
人視從七品四品媵四人視正八品五品媵三人視從
八品降此外皆為妾凡皇家五等親及諸親三等存亡
昇降皆立簿書籍每三年一造除附之制並載於宗寺
[043-59b]
司勲郎中一員從五品上隋曰司勲郎武徳初乃加中字龍朔改為司勲大夫咸亨復也
司勲員外郎二員從六品上主事四人從九品上令史三十三人
書令史六十人掌固四人 郎中員外郎之職掌邦國
官人之勲級凡勲十有二轉為上柱國比正二品十一
轉為柱國比從二品十轉為上護軍比正三品九轉為
護軍比從三品八轉為上輕車都尉比正四品七轉為
輕車都尉比從四品六轉為上騎都尉比正五品五轉
[043-60a]
為騎都尉比從五品四轉為驍騎尉比正六品三轉為
飛騎尉比從六品二轉為雲騎尉比正七品一轉為武
騎尉比從七品凡有功効之人合授勲官者皆委之覆
定然後奏擬
考功郎中一員從五品上龍朔二年改為司績大夫咸亨初乃復考功員外郎
一員從五品上龍朔改為司績員外郎咸亨復主事三人從八品上令史十三人
書令史二十五人掌固四人 郎中員外郎之職掌内
外文武官吏之考課凡應考之官家具錄當年功過行
能本司及本州長官對衆讀議其優劣定為九等考第
[043-60b]
各於所由司準額校定然後送省内外文武官量逺近
以程之有差附朝集使送簿至省每年别勅定京官位
望髙者二人其一人校京官考一人校外官考又定給
事中中書舍人各一人其一人監京官考一人監外官
考郎中判京官考員外判外官考其檢覆同者皆以功過
上使京官則集應考之人對讀注定外官對朝集使注
定凡考課之法有四善一曰徳義有聞二曰清慎明著
[043-61a]
三曰公平可稱四曰恪勤匪懈善狀之外有二十七最
其一曰獻可替否拾遺補闕為近侍之最其二曰銓衡
人物擢盡才良為選司之最其三曰揚清激濁褒貶必
當為考校之最其四曰禮制儀式動合經典為禮官之
最其五曰音律克諧不失節奏為樂官之最其六曰決
斷不滯與奪合理為判事之最其七曰都綂有方警守
無失為宿衛之最其八曰兵士調習戎裝充偹為督領
之最其九曰推鞫得情處斷平允為法官之最其十曰
讐校精審明於刋定為校正之最其十一曰承旨敷奏
[043-61b]
吐納明敏為宣納之最其十二曰訓導有方生徒充業
為學官之最其十三曰賞罰嚴明攻戰必勝為將帥之
最其十四曰禮義興行肅清所部為政教之最其十五
曰詳錄典正辭理兼舉為文吏之最其十六曰訪察精
審彈舉必當為糺正之最其十七曰明於勘覆稽失無
隐為勾檢之最其十八曰職事修理供承强濟為監掌
之最其十九曰功課皆充丁匠無怨為役使之最其二
[043-62a]
十曰耕耨以時收穫成課為屯官之最其二十一曰謹
於盖藏明於出納為倉庫之最其二十二曰推步盈虗
究理精宻為歴官之最其二十三曰占候醫卜効驗居
多為方術之最其二十四曰譏察有方行旅無壅為闗
津之最其二十五曰市㕓不擾姦濫不作為市司之最
其二十六曰牧養肥碩蕃息孳多為牧官之最其二十
七曰邊境肅清城隍修理為鎮防之最一最以上有四
善為上上一最以上有三善或無最而有四善為上中
一最以上為二善或無最而有三善為上下一最以上
[043-62b]
而有一善或無最而有二善為中上一最以上或無最
而有一善為中中職事粗理善最不聞為中下愛憎任
情處断乖理為下上背公向私職務廢闕為下中居官
謟詐貪濁有狀為下下若於善最之外别可嘉尚及罪
雖成殿情狀可矜雖不成殿而情狀可責者省校之日
皆聼考官臨時量定内外官從見任改為别官者其年
考從日申校百司量其閑劇諸州據其上下進考之人
[043-63a]
皆有定限茍無其功不要充數功過於限亦聼量進其
流外官本司量其行能功過立四等考第而勉進之凡
親勲翊衛皆有考第考第之中略有三等衛主帥如三
衛之考其監門校尉直長如主帥之考凡諡議之法古
之通典皆審其事以為旌别
戸部尚書一員正三品隋為民部尚書貞觀二十三年改為戸部明慶元年改為度支龍朔二
年改為司元太常伯光宅元年改為地官尚書神龍復為戸部侍郎二員正四品下因隋已來改易
名位皆隨尚書也 尚書侍郎之職掌天下田戸均輸錢榖之
政令其屬有四一曰戸部二曰度支三曰金部四曰倉
[043-63b]
部總其職務而行其制命凡中外百司之事由於所屬
皆質正焉 郎中二員並五品上員外郎二員從六品上郎中員外自隋
已來隨曹改易主事四人從九品上令史十五人書令史三十四人
亭長六人掌固十人 郎中員外之職掌分理戸口井
田之事凡天下十道任土所出為貢賦之差凡天下之
州府三百一十有五而羈縻之州迨八百焉四萬戸已
上為上州二萬戸以上為中州不滿為下州凡三都之
[043-64a]
縣在内曰京縣城外曰畿又望縣有八十五焉其餘則
六千戸以上為上縣二千戸已上為中縣一千戸已上
為中下縣不滿一千戸皆為下縣凡天下之戸八百一
萬八千七百一十口四千六百二十八萬五千一百五
十一百戸為里五里為鄉兩京及州縣之郭内分為坊
郊外為村里及坊村皆有正以司督察四家為隣五隣
為保保有長以相禁約凡男女始生為黄四嵗為小十
六為中二十有一為丁六十為老每一嵗一造計帳三
年一造戸籍縣以籍成于州州成于省戸部總而領焉
[043-64b]
凡天下之戸量其資定為九等每定戸以仲年造籍以
季年州縣之籍恒留五日省籍留九日凡戸之兩貫者
先從邊州為定次從闗内次從軍府州若住者各從其
先貫焉樂住之制居狹鄉者聼其從寛居逺道者聼其
從近居輕役之地者聼其從重辨天下之四民使各專
其業習學文武者為士肆力耕桑者為農巧作器用者
為工屠沽興販者為商工商之家不得預於士食禄之
[043-65a]
人不得奪下人之利凡天下之田五尺為歩歩二百有
四十為畝畝百為頃度其肥瘠寛狹以居其人凡給田
之制有差園宅之地亦如之凡給口分田皆從便近居
城之人本縣無田者則隔縣給授凡應收授之田皆起
十月畢十二月凡授田先課後不課先貧後富先多後
少凡州縣界内所部受田悉足者為寛鄉不足者為狹
鄉凡官人及勲授永業田凡天下諸州有公廨田凡諸
州及都護府官人有職分田凡賦人之制有四一曰租
二曰調三曰役四曰課戸每丁租粟二石其調隨鄉土
[043-65b]
所産綾絹絁各二丈布加五分之一輸綾絹者綿三兩
輸布者麻三斤皆書印焉凡丁嵗役二旬無事則收其
庸每日三尺有事而加役者旬有五日免調三旬則租
調俱免凡庸調之物仲秋歛之季秋發於州租則準州
土收穫早晚量事而斂之仲冬起輸孟春而納畢本州
納者季冬而畢凡諸國蕃胡内附者亦定為九等凡嶺
南諸州税米及天下諸州税錢各有準常凡丁戸皆有
[043-66a]
優復蠲免之制若孝子順孫義夫節婦志行聞於鄉閭
者州縣申省奏聞而表其門閭同籍悉免課役有精誠
致應者則加優賞焉凡京師文武職事官皆有防闔凡
州縣官寮皆有白直凡州縣官及在外監官皆有執衣
凡諸親王府屬並給士力具品數如白直凡有功之臣
賜實封者皆以課戸充凡食封皆傳于子孫凡庶人年
八十及篤疾給侍丁一人九十給二人百嵗三人凡天
下朝集使皆以十月二十五日至京師十一月一日戸
部引見訖於尚書省與羣官禮見然後集于考堂應考
[043-66b]
績之事元日陳其貢篚於殿廷凡京都諸縣令每季一

度支郎中一員從五品上龍朔改為司度大夫咸亨復員外郎一員從六品上
主事二人從九品上令史十六人書令史三十三人計史一
人掌固四人 郎中員外之職掌判天下租賦多少之
數物産豐約之宜水陸道途之利每嵗計其所出而度
其所用轉運徵斂送納皆準程而節其遲速凡和糴和
[043-67a]
市皆量其貴賤均天下之貨以利於人凡金銀寳貨綾
羅之屬皆折庸調以造凡天下舟車水陸載運皆具為
脚直輕重貴賤平易險澁而為之制凡天下邉軍有支
度使以計軍資粮仗之用每嵗所費皆申度支㑹計以
長行㫖為準
金部郎中一員從五品上龍朔為司珍大夫咸亨復員外郎一員從六品上
事三人從九品上令史八人書令史二十一人計史一人掌
固四人 郎中員外郎之職掌判天下庫藏錢帛出納
之事頒其節制而司其簿領凡度以北方秬黍中者一
[043-67b]
黍之廣為分十分為寸十寸為尺一尺二寸為大尺十
尺為丈凡量以秬黍中者容一千二百為龠二龠為合
十合為升十升為斗三斗為大斗十斗為斛凡權衡以
秬黍中者百黍之重為銖二十四銖為兩三兩為大兩
十六兩為斤凡積秬黍為度量權衡調鐘律測晷景合
湯藥及冠冕之制用之内外官私悉用大者凡庫藏出
納皆行文牓季終㑹之若承命出納則於中書門下省
[043-68a]
復而行之百司應請月俸符牒到所由皆遞覆而行之
乃置木契與應出物之司相合凡官私互市物數有制
凡縑帛之類有長短廣狹端疋屯綟之差凡賜十叚其
率絹三疋布三端綿三屯若雜綵十叚則丝布二疋紬
二疋綾二疋縵四疋若賜蕃客錦綵率下叚則錦一張
綾二疋縵三疋綿四屯凡遣使覆囚則給時服若諸使
經二年不還亦如之凡時服稱一具者全給之一副者
減給之正冬之㑹稱束帛有差者皆賜絹五品已上五
疋六品已下三疋命婦視其夫子
[043-68b]
倉部郎中二員從五品上龍朔為司度大夫咸亨復也員外郎一員從六品上
主事三人從九品上令史九人書令史二十人計史一人掌
固四人 郎中員外之職掌判天下倉儲受納租税出
給禄廩之事凡中外文武官品秩有差嵗再給之乃置
木契一百枚以與出給之司合諸司官人及諸色人應
給食者皆給米凡致仕之官五品已上及解官充侍者
各給半禄即遷官者通計前禄以充後數凡都已東租
[043-69a]
納含嘉倉自含嘉轉運以實京太倉自洛至陜為陸運
自陜至京為水運置使以監充之凡王公已下每嵗田
苖皆有簿書凡義倉所以備嵗不足常平倉所以均貴
賤也
禮部尚書一員正三品隋舊龍朔改為司禮太常伯光宅改為春官尚書神龍復也侍郎
一員正四品下名因隋曹改易也 尚書侍郎之職掌天下禮儀祭
享貢舉之政令其屬有四一曰禮部二曰祠部三曰膳
部四曰主客總其職務而行其制命凡中外百司之事
由於所屬皆質正焉凡舉試之制每嵗仲冬率與計偕
[043-69b]
其科有六一曰秀才試方畧䇿五條此科取人稍峻貞觀已後遂絶二曰明經
三曰進士四曰明法五曰書六曰算凡此六科求人之
本必取精究理實而昇為第其有博綜兼學須加甄奨
不得限以常科其弘文崇文館學生雖同明經進士以
其資䕃全髙試取粗通文義其郊社齋郎簡試如太廟
齋郎其國子監大成十二員取明經及第人聰明灼然
者試日誦千言并口試仍策所習業十條通七然後補
[043-70a]
充各授散官依舊令於學内習業以通四經為限 郎
中一員從五品上員外郎一員從六品上隋曰儀曹郎武徳改禮部郎中員外龍朔為司
禮大夫司禮員外咸亨復主事二人從八品上令史五人書令史十一人
亭長六人掌固八人 郎中員外郎之職掌貳尚書侍
郎舉其儀制而辯其名數凡五禮之儀一百五十有二
一曰吉禮其儀五十有五二曰賓禮其儀有六三曰軍
禮其儀二十有三四曰嘉禮其儀五十五曰凶禮其儀
一十有八凡元日大陳設於含元殿服衮冕臨軒展宫
懸之樂陳歴代寳玉輿輅備黄麾仗二王後及百官朝
[043-70b]
集使皇親並朝服陪位大㑹之日陳設如初凡冬至大
陳設如元正之儀其異者無諸州表奏祥瑞貢獻凡元
正冬至大㑹之明日百官朝集使等皆詣東宫慶賀凡
千秋節御樓設九部之樂百官袴褶陪位凡京司文武
職事九品已上每朔望朝叅五品已上及供奉官員外
郎監察御史太常博士每日叅凡諸蕃國來朝皆設宫
懸之樂及黄麾仗若蕃國使則減黄麾之半凡册皇后
[043-71a]
太子太子妃諸王諸王妃公主並臨軒册命陳設如冬
正之儀訖皆拜太廟凡祥瑞皆辯其名物有大瑞上瑞
中瑞皆有等差凡太陽虧所司預奏其日置五鼓五兵
於太社而不視事百官各素服守本司不聼事過時乃
罷月蝕則擊鼓於所司若五嶽四鎮四瀆崩竭皆不視
事三日凡二分之月三公廵行山陵則太常卿為之副
凡百官拜禮各有差致敬之士若非連屬應敬之官相
見或自親戚者各從其私禮凡樂有五聲八音六律六
呂陳四懸之度分二舞之節以和人倫以調節氣以享
[043-71b]
鬼神以序賓客凡私家不得設鐘磬三品已上得備女
樂五品女樂不得過三人居大功已上䘮受册及之官
雖有鼓樂從而不作凡太廟太社及諸宫殿門東宫及
一品已下諸州施㦸有差凡内外百官皆給銅印有魚
符之制並出於門下省凡服飾尚黄旗幟尚赤天子皇后太子
已下之服事在輿服志也凡百寮冠笏繖幰珂珮各有差常服
亦如之凡凶服不入公門凡授都督刺史階未入五品
[043-72a]
者並聼著緋珮魚離任則停凡文武官赴朝詣府導從
各有差凡職事官薨卒有賻贈柳翣碑碣各有制度
祠部郎中一員從五品上龍朔為司禋大夫咸亨復員外郎一員從六品上
事二人從九品上令史五人書令史十一人亭長六人掌固
八人 郎中員外郎之職掌祠祀享祭天文漏刻國忌
廟諱卜筮醫藥僧尼之事凡祭祀之名有四一曰祀天
神二曰祭地祗三曰享人鬼四曰釋奠于先聖先師其
差有三若昊天上帝皇地祇神州宗廟為大祀祀天地皆以祖
宗配享日月星辰社稷先代帝王岳鎮海瀆帝社先蠶孔
[043-72b]
宣父齊太公諸太子廟為中祀司中司命風師雨師衆
星山林川澤五龍祠等及州縣社稷釋奠為小祀大祀
皇帝親祭則太尉為亞獻光禄卿為終獻若有司攝事
則太尉為初獻太常卿為亞獻凡大祀散齋四日致齋
三日大祀齋官皆於散齋日平明集尚書省受誓誡中
祀散齋三日致齋二日小祀散齋二日致齋一日皆祀
前習禮沐浴並給明衣凡官爵二品已上祠四廟五品
[043-73a]
已上祠三廟六品已下達於庶人祭祖禰而已凡國有
封禪之禮則依圓丘方澤之神位凡天下寺有定數每
寺立三綱以行業高者充諸州寺總五千三百五十八所三千二百三十五所僧二
千一百二十二所尼每寺上座一人寺主一人都維那一人凡僧簿籍三年一造凡
别勅設齋應行道並官給料凡國忌日兩京大寺各二
以散齋僧尼文武五品已上清官七品已上皆集行香
而退天下州府亦然凡逺忌日雖不廢務然非軍務急
切亦不舉事餘如常式
膳部郎中一員從五品上龍朔為司膳大夫咸亨復也員外郎一員從六品上
[043-73b]
主事二人從九品上令史四人書令史九人掌固四人 郎
中員外郎之職掌邦之祭器牲豆酒膳辨其品數及藏
氷食料之事
主客郎中一員從五品上隋曰司蕃郎武徳改主客郎中龍朔為司蕃大夫咸亨復員外
郎一員從六品上主事二人從九品上令史四人書令史九人掌
固四人 郎中員外郎之職掌二王後及諸蕃朝聘之
事二王之後酅公介公凡四蕃之國經朝貢之後自相
[043-74a]
誅絶及有罪滅者盖三百餘國今所存者七十餘蕃其
朝貢之儀享宴之數髙下之等徃來之命皆載於鴻臚
之職焉
兵部尚書一員正三品南朝謂之五兵尚書隋曰兵部尚書龍朔改為司戎太常伯咸亨復也
侍郎二員正四品下龍朔為司戎少常伯咸亨復 尚書侍郎之職掌天
下武官選授及地圖與甲仗之政令其屬有四一曰兵
部二曰職方三曰駕部四曰庫部總其職務而行其制
命凡中外百官之事由於所屬咸質正焉凡選授之制
每嵗集於孟冬去王城五百里以上旬千里之内以中
[043-74b]
旬千里之外以下旬尚書侍郎分為三銓尚書為中銓侍郎分東西
凡試能有五五謂長垜馬歩射馬槍歩射應對互有優長即可取之較異有三三謂
驍勇藝及可為綂領之用也審其功能而定其留放所以録才藝備
軍國辯虛冐敘勲勞也然後據其資勞量為注擬五品已上
送中書門下六品已下量資注定其在軍鎮要籍不得赴選委節度使銓試其等第申省凡官階注
擬團甲進甲皆如吏部之制凡大選終於季春之月所
以約資敘之淺深審才畧之優劣軍國之用在焉 郎
[043-75a]
中二員從五品上龍朔為司戎大夫咸亨復也員外郎二人從六品上主事四
從六品下令史三十人書令史六十人亭長八人掌固十
二人 郎中一員掌判帳及天下武官之階品衛府之
名數凡敘階有二十九將軍之階具於敘目凡敘階之法一
如文散官之制凡天下之府五百九十有四有上中下
並載於諸衛之職凡應宿衛官各從番第凡千牛備身
左右及太子千牛備身皆取三品已上職事官子孫四
品清官子儀容端正武藝可稱者充五考本司随文武
簡試聼選四品謂諸司侍郎左右庶子也凡殿中省進馬取左右衛三
[043-75b]
衛及髙䕃簡儀容可觀者補充簡試同千牛例僕寺進
馬亦如之五品已下七品已上五年多至八年年滿簡
送吏部不第者如初無文聼以武選凡左右衛親衛勲
衛翊衛及左右率府親勲翊衛及諸衛之翊府通謂之
三衛擇其資䕃髙者為親衛其次者為勲衛及率府之
親衛又次者為翊衛及率府之勲衛又次者為翊衛及
率府之翊衛又次者為親王府之執仗執乗量逺邇以
[043-76a]
定其番第應補之人周親已上有犯刑戮者配令兵部
上下凡諸衛及率府三衛貫京兆河南蒲同華岐陜懐
汝鄭等州皆令番上餘州皆納資凡左右衛之三衛分
為五仗凡王公已下皆有親事帳内限年十八已下舉
諸州率萬人以充之皆限十周年則聼其簡試文理髙
者送吏部其餘留本司全下者退還本色凡兵士隷衛
各有其名左右衛曰驍騎左右驍衛曰豹騎左右武衛
曰熊渠左右威衛曰羽林左右領軍衛曰射聲左右金
吾衛曰佽飛東宫左右衛率府曰超乗左右司禦率府
[043-76b]
曰旅賁左右清道率府曰直蕩總名曰衛士皆取六品
已下子孫及白丁無職役者點充凡三年一簡點成丁
而入六十而免量其逺邇無定番第凡衛士各立名簿
其三年已來征防差遣仍定優劣為三等每年正月十
日送本府印記仍錄一道送本衛府若有差行上番折
衝府據簿而折之凡差衛士征戍鎮防亦有團伍其善
弓馬者為越騎團餘為歩兵團主帥已下統領之火十
[043-77a]
人有六䭾馬若父兄子弟不併遣之若祖父母老疾家
無兼丁免征行及番上其居常則皆習射唱大角歌番
集之日府官率而課試凡左右金吾衛有角手諸衛有
弩手左右羽林軍有飛騎及左右萬騎彍騎天下諸軍
有健兒皆定其名籍每季上中書門下凡闗内有團結
兵秦成岷渭河蘭六州有髙麗羌兵黎雅卭翼茂五州
有鎮防團結兵天下諸州差兵募取戸殷丁多人材驍
勇選前資官勲官部分强明堪綂攝者節級擢補主帥
以領之其義征者别為行伍不入募人之營凡軍行器
[043-77b]
物皆於當州分給之如不足則令自備貧富必以均焉
凡諸州軍府應行兵之名簿器物之多少皆申兵部軍
散之日亦録其存亡多少以申而勘㑹之凡諸道廻兵
粮糒之物衣資之費皆令所在州縣分給之 郎中一
人掌判簿以總軍戎差遣之名數凡天下節度使有八
若諸州在節度内者皆受節度焉其福州經畧使登州
平海軍則不在節度之内節度名與所管軍鎮名並見地理志也凡親王
[043-78a]
總戎曰元帥文武官總綂者則曰總管以奉使言之則
曰節度使有大使副使判官若大使加旌節以綂軍置
木契以行凡將帥出行兵滿一萬人已上置長史司馬
倉曹兵曹胄曹等叅軍各一人五千人已上減司馬諸
軍各置使一人五千人已上置副使一人一萬人已上
置營田副使一人每軍各有倉兵胄三叅軍其横海髙
陽唐興恒陽北平等五軍皆本州刺史為使凡鎮皆有
使一人副使一人萬人已上置司馬倉兵二曹叅軍五
千人已下減司馬凡諸軍鎮每五百人置押官一人千
[043-78b]
人置子總管一人五千人置總管一人凡諸軍鎮使副
使已上皆四年一替總管已下二年一替押官随兵交
替凡諸軍鎮大使副使已下皆有傔人别奏以從之凡
幸三京即東都南北衙皆置左右屯營别立使以綂之
若在都則京城亦如之凡大將出征皆告廟授鉞辭齊
太公廟訖不宿於家臨軍對冦士卒不用命並得專行
其罰既㨗及軍未散皆㑹衆而書勞與其費用乃告太
[043-79a]
廟元帥凱旋之日皆使郊勞有司先獻㨗於太廟又告
齊太公廟 員外郎一人掌貢舉及雜請之事凡貢舉
每嵗孟春亦與計偕有二科一曰平射二曰武舉凡科
之優劣勲獲之等級皆審其實而受署焉 員外郎一
人掌判南曹每嵗選人有解狀簿書資歴考課必由之
以覈其實乃上三銓進甲則署焉
職方郎中一員從五品上龍朔為司域大夫也員外郎一員正六品上主事
二人從九品上令史四人書令史九人掌固四人 郎中員
外郎之職掌天下地圖及城隍鎮戍烽堠之數辯其邦
[043-79b]
國都鄙之逺近及四夷之歸化凡五方之區域都邑之
廢置疆埸之争訟者舉而正之凡天下上鎮二十中鎮
九十下鎮一百三十五上戌十有一中戌八十六下戌
二百四十五凡烽堠所置大率相去三十里其逼邊境
者築城置之每烽置帥一人副一人凡州縣城門及倉
庫門須有備守
駕部郎中一員從五品上龍朔為司輿大夫也員外郎一人從六品上主事
[043-80a]
三人從九品上令史十人書令史二十人掌固四人 郎中
員外郎之職掌邦國輿輦車乗傳驛廐牧官私馬牛雜
畜簿籍辯其出入司其名數凡三十里一驛天下驛凡
一千六百三十九而監牧六十有五皆分使綂之若畜
養之宜孳生之數皆載於太僕之職凡諸衛有承直之
馬凡諸司有備運之牛皆審其制以定數焉
庫部郎中一員從五品上龍朔為司庫大夫也員外郎一員從六品上主事
二人從九品上令史七人書令史十五人掌固四人 郎中
員外郎之職掌邦國軍州戎器儀仗凡元正冬至陳設
[043-80b]
并祠祭喪葬所貢之物皆辯其出入之數量其繕造之
功以分給焉
刑部尚書一員正三品隋初改都官尚書又改為刑部龍朔改為司刑太常伯光宅改為秋官
尚書神龍復也侍郎一員正四品下龍朔為司刑少常伯 尚書侍郎之職掌
天下刑法及徒隷勾覆闗禁之政令其屬有四一曰刑
部二曰都官三曰比部四曰司門總其職務而行其制
命凡中外百司之事由於所屬咸質正焉 郎中二員
[043-81a]
從五品上隋曰憲部郎武徳為刑部郎中龍朔改為司刑大夫員外郎二員從六品上主事
四人從九品上令史十九人書令史三十八人亭長六人掌
固十人 郎中員外郎之職掌貳尚書侍郎舉其典憲
而辯其輕重凡文法之名有四一曰律二曰令三曰格
四曰式凡律十有二章一名例二禁衛三職制四戸婚
五廐庫六擅興七賊盜八鬬訟九詐偽十雜律十一捕
亡十二斷獄而大凡五百條令二十有七篇分為三十
卷第一至第七曰官品職員八祠九戸十選舉十一考
課十二宫衛十三軍防十四衣服十五儀制十六鹵簿
[043-81b]
十七公式十八田十九賦役二十倉庫二十一廐牧二
十二闗市二十三醫疾二十四獄官二十五營繕二十
六喪葬二十七雜令而大凡一千五百四十六條凡格
二十四篇式三十三篇以尚書御史臺九寺三監諸軍
為目凡律以正刑定罪令以設範立制格以禁違正邪
式以軌物程事乃立刑名之制五焉一笞二杖三徒四
流五死笞刑五杖刑五徒刑五流刑三死刑二而斷獄
[043-82a]
之大典有十惡八議五聼六贓贖配之典具在刑法志
凡決死刑皆於中書門下詳覆凡死罪枷而杻婦人及
流徒枷而不杻官品及勲散之階第七已上鎖而不枷
在京諸司則徒已上送大理杖已下當司斷之若金吾
糺獲亦送大理凡決大辟罪在京者行決之司皆五覆
奏在外者刑部三覆奏若犯惡逆已上及部曲奴婢殺
主者一覆奏凡京城決囚之日減膳徹樂每嵗立春後
至秋分不得決死刑大祭祀及致齋朔望上下弦二十
四氣雨未晴夜未明斷屠月日及休假亦如之凡犯流
[043-82b]
罪已下應除免官當未奏身死者免其追奪流移之人
皆不得弃放妻妾及私遁還鄉至六載然後聼仕即本
犯不應流而特配流者三載已後聼仕其應徒則皆配
居作凡禁囚五日一慮凡鞫獄官與被鞫人有親屬讐
嫌者皆聼更之凡在京諸司見禁囚每月二十五已前
本司録其所犯及禁時月日以報刑部凡國有赦宥之
事先集囚徒於闕下命衛尉樹金雞待宣制訖乃釋之
[043-83a]
都官郎中一員從五品上龍朔改司僕大夫咸亨復員外郎一員從六品上
事二人從九品上令史九人書令史十二人掌固四人 郎
中員外郎之職掌配紀隷簿録俘囚以給衣糧藥療以
理訴競雪寃凡公私良賤必周知之凡反逆相坐沒其
家為官奴婢一免為蕃戸再免為雜戸三免為良民皆
因赦宥所及則免之年六十及廢疾雖赦令不該亦並
免為蕃戸七十則免為良人任所樂處而編附之凡初
被沒有伎藝者各從其能而配諸司婦人工巧者入于
掖庭其餘無能咸隷司農
[043-83b]
比部郎中一員從五品上龍朔為司計大夫員外郎一員從六品上主事
二人從九品上令史十四人書令史二十七人計史一人掌
固四人 郎中員外郎之職掌勾諸司百寮俸料公廨
贓贖調斂徒役課程逋懸數物周知内外之經費而總
勾之凡内外官料俸以品第髙下為差外官以州縣府
之上中下為差凡税天下戸錢以充州縣官月料皆分
公廨本錢之利羈縻州所補漢官給以當土之物闗監
[043-84a]
之官以品第為差其給以年支輕貨鎮軍司馬判官俸
禄同京官鎮戌之官以鎮戌上中下為差凡京師有别
借食本每季一申省諸州嵗終而申省比部總勾覆之
凡倉庫出内營造傭市丁匠功程贓贖賦斂勲賞賜與
軍資器仗和糴屯牧亦勾覆之
司門郎中一員從五品上龍朔曰司門大夫員外郎一員從六品上主事
二人從九品上令史六人書令史十三人掌固四人 郎中
員外郎之職掌天下諸門及闗出入徃來之籍賦而審
其政凡闗二十有六為上中下之差京城四靣闗有驛
[043-84b]
道者為上闗餘闗有驛道及四面無驛道者為中闗他
皆為下闗闗所以限中外隔華夷設險作固閑邪正禁
者也凡闗呵而不征司貨賄之出入其犯禁者舉其貨
罰其人凡度闗先經本部本司請過所在在京則省給
之在外則州給之而雖非所部有來文者所在亦給
工部尚書一員正三品南朝謂之起部有所營造則置起部尚書畢則省之隋初改置工部尚
書龍朔為司平太常伯光宅改為冬官尚書神龍復舊也侍郎一員正四品下龍朔為司平少常伯
[043-85a]
尚書侍郎之職掌天下百工屯田山澤之政令其屬有
四一曰工部二曰屯田三曰虞部四曰水部總其職務
而行其制命凡中外百司之事由於所屬咸質正焉
郎中一員從五品上龍朔為司平大夫也員外郎一員從六品上主事二人
從九品上令史十二人書令史二十一人亭長六人掌固八
人 郎中員外郎之職掌經營興造之衆務凡城池之
修濬土木之繕葺工匠之程式咸經度之凡京師東都
有營繕則下少府將作以供其事
屯田郎中一員從五品上龍朔為司田大夫也員外郎一員從六品上主事
[043-85b]
二人從九品上令史七人書令史十二人計史一人掌固四
人 郎中員外郎之職掌天下屯田之政令凡邊防鎮
守轉運不給則設屯田以益軍儲其水陸腴瘠播種地
宜功庸煩省收率等級咸取决焉諸屯田役力各有程
數凡天下諸軍州管屯總九百九十有二大者五十頃
小者二十頃凡當屯之中地有良薄嵗有豐儉各定為
三等凡屯皆有屯官屯副凡京文武職事官有職分田
[043-86a]
京兆河南府及京縣官亦準此凡在京諸司有公𪠘田
皆視其品命而審其分給
虞部郎中一員從五品上龍朔為司虞大夫員外郎一員從六品上主事
二人從九品上令史四人書令史九人掌固四人 郎中員
外郎之職掌京城街巷種植山澤苑囿草木薪炭供頓
田獵之事凡採捕漁獵必以其時凡京兆河南二都其
近為四郊三百里皆不得弋獵採捕殿中太僕所管閑
廐馬两都皆五百里内供其芻藁其闗内隴右西使南
使諸牧監馬牛駞羊皆貯藁及茭草其柴炭木撞進内
[043-86b]
及供百官蕃客並於農隟納之
水部郎中一員從五品上龍朔為司川大夫員外郎一員從六品上主事
二人從九品上令史四人書令史九人掌固四人 郎中員
外郎之職掌天下川瀆陂池之政令以導達溝洫堰決
河渠凡舟檝溉灌之利咸總而舉之凡天下水泉三億
二萬三千五百五十九其在遐荒絶域殆不可得而知
矣其江河自西極達于東溟中國之大川者也其餘百
[043-87a]
三十五水是為中川其又干二百五十二水斯為小川
也若渭洛汾濟漳淇淮漢皆亘達方域通濟舳艫從有
之無利於生人者也凡天下造舟之梁四河則蒲津大陽河陽洛則
孝義也石柱之梁四洛則天津永濟中橋霸則霸橋木柱之梁三皆渭川便橋中
渭橋東渭橋也巨梁十有一皆國工修之其餘皆所管州縣随
時營葺其大津無梁皆給船人量其大小難易以定其

門下省秦漢初置侍中曾無臺省之名自晉始置門下省南北朝皆因之龍朔改為東臺光宅改為鸞
臺神龍復
[043-87b]
侍中二員隋曰納言又名侍内武徳為納言又改為侍中龍朔改東臺左相光宅元年改為納言神
龍復為侍中開元元年改為黄門監五年復為侍中天寳二年改為左相至徳三年復改為侍中武徳定令侍
中正三品大歴二年十一月九日升為正二品舊制宰相常於門下省議事謂之政事堂永淳二年七月中書
令裴炎以中書執政事筆遂移政事堂於中書省開元十一年中書令張説改政事堂為中書門下其政事印
改為中書門下之印也 侍中之職掌出納帝命緝熙皇極總典
吏職賛相禮儀以和萬邦以弼庶務所謂佐天子而綂
大政者也凡軍國之務與中書令叅而總焉坐而論之
[043-88a]
舉而行之此其大較也凡下之通上其制有六一曰奏
抄二曰奏彈三曰露布四曰議五曰表六曰狀皆審署
申覆而施行焉凡法駕行幸則負寳而從大朝㑹大祭
祀則板奏中嚴外辨以為出入之節輿駕還宫則請觧
嚴所以告禮成也凡大祭祀皇帝致齋既朝則請就齋
室將奠則奉玉及幣以進盥手則取匜以沃洗爵則酌
罍水以奉及賛酌汎齊進福酒以成其禮焉若享宗廟
則進瓉而賛酌鬱酒以祼既祼則賛酌醴齊其餘如饗
神祗之禮藉田則奉耒以賛事凡諸侯王及四夷之君
[043-88b]
長朝見則承詔而勞問之臨軒命使册后及太子則承
詔以命之凡制勅慰問外方之臣及徵召者則監其封
題若發驛遣使則給其傳符以通天下之信凡官爵廢
置刑政損益皆授之於記事之官既書於䇿則監其記
注焉凡文武職事六品已下所司進擬則量其階資校
其才用以審定之若擬職不當随其優屈退而量焉
門下侍郎二員隋曰黄門侍郎龍朔為東臺侍郎咸亨改為黄門侍郎垂拱改為鸞臺侍郎天
[043-89a]
寳二年改為門下侍郎乾元元年改為黄門侍郎大歴二年四月復為門下侍郎武徳定令中書門下侍郎同
尚書侍郎正四品上大厯二年九月勅昇為正三品也 門下侍郎掌貳侍中之
職凡政之弛張事之與奪皆叅議焉若大祭祀則從升
壇以陪禮皇帝盥手則奉巾以進既帨則奠巾于篚奉
瓠爵以賛獻凡元正冬至天子視朝則以天下祥瑞奏

給事中四員正五品上隋曰給事郎置四員位次門下侍郎武徳定令曰給事中龍朔改為東臺
舍人咸亨復 給事中掌陪侍左右分判省事凡百司奏抄
侍中審定則先讀而署之以駁正違失凡制勅宣行大
[043-89b]
事則稱揚徳澤襃羙功業覆奏而請施行小事則署而
頒之凡國之大獄三司詳決若刑名不當輕重或失則
援法例退而裁之凡發驛遣使則審其事宜與黄門侍
郎給之其緩者給傳即不應給罷之凡文武六品已下
授職官所司奏擬則校其仕歴淺深功狀殿最訪其徳
行量其才藝若官非其人理失其事則白侍中而退量
焉若弘文館圖書之繕寫讎校亦課而察之凡天下寃
[043-90a]
滯未申及官吏刻害者必聼其訟與御史中書舍人同
計其事宜而申理之録事四人從七品上主事四人從八品下
史十一人書令史二十二人甲庫令史七人傳制八人
亭長六人掌固十人修補制勅匠五人
左散騎常侍二人從三品魏晉置散騎常侍侍郎與侍中黄門侍郎共平尚書奏事其後用
人或雜江左不重此官或省或置隋初省散騎侍郎置常侍四人從三品掌陪從朝直煬帝又省之武徳初以
為加官貞觀初置常侍二人隷門下省明慶二年又置二員隷中書省始有左右之號並金蟬珥貂左常侍與
侍中左貂右常侍與中書令右貂謂之八貂龍朔為左侍極咸亨復廣徳二年五月昇為正三品加置四員興
元元年正月左右各加一員貞元四年正月勅依舊四員也 常侍掌侍奉規諷備
[043-90b]
顧問應對寳應二年勅左右散騎常侍各置叅官兩人令自揀擇聞奏叅典亦置兩人後省
諫議大夫四員秦漢曰諫大夫光武加議字隋於門下省置諫議大夫七員從四品下武徳四
年勅置四員正五品上龍朔改為正諫大夫神龍復大歴四年勅只四員正五品上龍朔七年三月勅其諫議
四員内供奉不得為正員至貞元四年五月十五日勅諫議分為左右加置八員四員隷門下為左會昌二年
十一月中書奏随於門下省置諫議大夫七員從四品下今正五品上自大歴二年門下中書侍郎昇為正三
品兩省遂闕四品官其諫議大夫望昇為正四品下分為左右以備兩省四品之闕向後與丞郎出入迭用以
重其選勅可之 諫議大夫掌侍從賛相規諫諷諭凡諫有五
[043-91a]
一曰諷諫二曰順諫三曰規諫四曰致諫五曰直諫
起居郎二員從六品上古無其名隋始置起居舍人二員貞觀二年省起居舍人移其職於門下
置起居郎二員明慶中又置起居舍人始與起居郎分在左右龍朔二年改為左史咸亨復天授元年又改為
左史神龍復也楷書手三人 起居郎掌起居注録天子之言
動法度以修記事之史凡記事之制以事繫日以日繫
月以月繫時以時繫年必書其朔日甲乙以紀歴數典
禮文物以考制度遷拜旌賞以勸善誅伐黜免以懲惡
季終則授之國史焉自漢獻帝後歴代帝王有起居注著作編之每季為卷送史館也
左補闕二員從七品上左拾遺二員從八品上古無此官名天后垂拱元年二月二
[043-91b]
十九日勅記言書事每切於旁求補闕拾遺未弘於注選瞻言共理必藉衆才寄以登賢期之進善宜置左右
補闕各二員從七品上左右拾遺各二員從八品上掌供奉諷諫行立次左右史之下仍附于令天授二年二
月加置三員通前五員大歴四年補闕拾遺各置内供奉两員七年五月十一日勅補闕拾遺宜各置兩員也
 補闕拾遺之職掌供奉諷諫扈從乗輿凡發令與事
有不便於時不合于道大則廷議小則上封若賢良之
遺滯於下忠孝之不聞于上則條其事狀而薦言之
典儀二員從九品南齊有典儀錄事一員梁有典儀之官後省皇朝又置典儀二人隷門下省初用
[043-92a]
人皆輕貞觀末李義府為之自是用士人為之賛者十二人隋太常鴻臚二寺皆有賛者皇朝因
置之隷門下省掌賛唱為行事之節分番上下謂之番官 典儀掌殿上賛唱之節
及殿廷版位之次凡國有大禮侍中行事及進中嚴外
辦之版皆賛相焉
城門郎四員從六品上漢有城門校尉掌京城諸門啟閉之節隋改校尉為城門郎置四員從六
品皇朝因之也令史一人書令史二人門僕八百人門僕晉代有之皇朝
隷城門局分番上下掌送管鑰 城門郎掌京城皇城宫殿諸門啟閉
之節奉出納管鑰開則先外而後内闔則先内而後外
所以重中禁尊皇居也候其晨昬擊鼓之節而啟閉之
[043-92b]
凡皇城宫城闔門之鑰先酉而出後戌而入開門之鑰
後丑而出夜盡而入京城闔門之鑰後申而出先子而
入開門之鑰後子而出先卯而入若非其時而有命啟
閉則詣闔覆奏
符寳郎四員從六品上周有典瑞之職秦有符璽令漢曰符璽郎兩漢得秦六璽及傳國璽後代
傳之隋置符璽郎二員從六品天后惡璽字改為寳其受命傳國符八璽文並改彫寳字神龍初復為符璽郎
開元初又改為符寳從璽文也令史二人書令史三人主寳六人主符
[043-93a]
三十人主節十八人 符寳郎掌天子八寳及國之符
節辯其所用有事則請於内既事則奉而藏之八寳一
曰神寳所以承百王鎮萬國二曰受命寳所以修封禪
禮神祗三曰皇帝行寳荅疏於王公則用之四曰皇帝
之寳勞來勲賢則用之五曰皇帝信寳徵召臣下則用
之六曰天子行寳荅四夷書則用之七曰天子之寳慰
撫蠻夷則用之八曰天子信寳發番國兵則用之凡大
朝㑹則捧寳以進于御座車駕行幸則奉寳以從于黄
鉞之内凡國有大事則出納符節辯其左右之異藏其
[043-93b]
左而班其右以合中外之契焉一曰銅魚符所以起軍
旅易守長二曰傳符所以給郵驛通制命三曰随身魚
符所以明貴賤應徵召四曰木契所以重鎮守慎出納
五曰旌節所以委良能假賞罰魚符之制王畿之内左
三右一王畿之外左五右一左者在内右者在外行用之日從第一為首後事頒
用以次藏之周而復始大事兼勅書小事但降符函封遣使合而
行之傳符之制太子監國曰雙龍之符左右各十京都
[043-94a]
留守曰麟符左二十其右一十有九東方曰青龍之符
西方曰騶虞之符南方曰朱雀之符北方曰玄武之符
左四右三左者進内右者付外随身符之制左二右一太子以玉
親王以金庶官以銅佩以為飾刻姓名者去官而納焉
不刻者傳而佩之木契之制太子監國則王畿之内左
右各三王畿之外左右各五庶官鎮守則左右各十旌
節之制命大將帥及遣使於四方則請而佩之旌以專
賞節以專殺周禮之制山國用虎節土國用人節澤國用龍節皆金也又云道路用旌節即漢使
所持者是也
[043-94b]
弘文館後漢有東觀魏有崇文館宋有玄史二館南齊有總明館梁有士林館北齊有文林館後周有
崇文館皆著撰文史鳩聚學徒之所也武徳初置修文館後改為弘文館後避太子諱改曰昭文館開元七年
復為弘文館隷門下省
學士學士無員數自武徳已來皆妙簡賢良為學士故事五品已上稱學士六品已上為直學士又有文
學直館學士不定員數館中有四部書及圖籍自垂拱已後皆宰相兼領號為館主常令給事中一人判館事
學生三十人校書郎二人從九品上令史二人楷書手三十
人典書二人搨書手三人筆匠三人熟紙裝潢匠九人
[043-95a]
亭長二人掌固四人 弘文館學士掌詳正圖籍教授
生徒凡朝廷有制度㳂革禮儀輕重得參議焉 校書
郎掌校理典籍刋正錯謬其學生教授考試如國子學
之制焉
中書省秦始置中書謁者漢元帝去謁者二字歴代但云中書後周謂之内史省隋因為内史省置内
史監令各一員煬帝改為内書省武徳復為内史省三年改為中書省龍朔改為西臺光宅改為鳳閣神龍復
為中書省開元元年改為紫㣲省五年復舊
中書令二員漢魏品卑而付重魏置監令各一員歴南朝不改隋省監置令二人正三品隋文帝
廢三公府寮令中書令與侍中知政事遂為宰相之職隋曰内書令武徳曰内史令尋改為中書令龍朔為西
[043-95b]
臺右相咸亨復為中書令光宅為鳳閣令開元元年改為紫㣲令五年復為中書令天寳改為右相至徳二年
復為中書令本正三品大歴二年十一月九日與侍中同昇正二品自後不改也 中書令之
職掌軍國之政令緝熙帝載統和天人入則告之出則
奉之以釐萬邦以度百揆盖佐天下而執大政也凡王
言之制有七一曰册書二曰制書三曰慰勞制書四曰
發勅五曰勅㫖六曰論事勅書七曰勅牒皆宣署申覆
而施行之凡大祭祀羣神則從升壇以相禮享宗廟則
[043-96a]
從升阼階親征纂嚴戒勅百寮册命親賢臨軒則使讀
册若命之于朝則宣而授之凡册太子則授璽凡制詔
宣傳文章獻納皆授之於記事之官武徳貞觀故事以尚書省左右僕射
各一人及侍中中書令各二人為知政事官其時以他官預議國政者云與宰相叅議朝政或云平章國計或
云專典機宻或叅議政事貞觀十七年李勣為太子詹事特詔同知政事始謂同中書門下三品自是僕射常
帶此稱自餘非兩省長官預知政事者亦皆以此為名永淳中始詔郭正一郭待舉魏玄同等與中書門下同
承受進止平章事自天后已後兩省長官及同中書門下三品并平章事為宰相其僕射不帶同中書門下三
品者但釐尚書省而已總章二年東臺侍郎張文瓘西臺侍郎戴至徳等始以同中書門下三品著之入銜自
是相承至今永淳二年黄門侍郎劉齊賢知政事稱同中書門下平章事自後兩省長官及他官執政未至侍
[043-96b]
中中書令者皆稱同中書門下平章事也
中書侍郎二員漢置中書掌宻詔有令僕丞郎四官魏曰中書郎晉加侍字隋置内書省改為
中書侍郎正四品武徳初為内史侍郎三年改為中書侍郎龍朔光宅開元隨曹易號至徳復為中書侍郎武
徳定令與尚書侍郎俱第四品大歴二年九月與門下侍郎共昇為正三品也 中書侍郎掌
貳令之職凡邦國之庶務朝廷之大政皆叅議焉凡臨
軒册命大臣令為之使則持册書以授之凡四夷來朝
臨軒則授其表疏升于西階而奏若獻贄幣則受之以
[043-97a]
授於所司
中書舍人六員正五品上曹魏於中書置通事一人掌呈奏按章髙貴鄉公於通事下加舍人
二字晉於中書置舍人通事各一人自魏晉齊梁詔誥皆出於中書令中書侍郎中書通事舍人但掌呈奏而
已或通事有文字者别勅知詔誥至梁武制誥專令舍人掌之兼去通事二字但云中書舍人隋曰内史舍人
置八員掌制誥品第六尋升五品上煬帝改内書舍人置四員武徳初為内史舍人三年改為中書舍人龍朔
光宅開元隨曹改易 舍人掌侍奉進奏叅議表章凡詔㫖勅制
及璽書册命皆按典故起草進畫既下則署而行之其
禁有四一曰漏泄二曰稽緩三曰違失四曰忘悞所以
重王命也制勅既行有悞則奏而正之凡大朝㑹諸方
[043-97b]
起居則受其表狀而奏之國有大事若大剋㨗及大祥
瑞百寮表賀亦如之凡册命大臣于朝則使持節讀册
命之凡將帥有功及有大賔客皆使勞問之凡察天下
寃滯與給事中及御史三司鞫其事凡百司奏議文武
考課皆預裁焉主書四人從七品上主事四人從八品上令史二
十五人書令史五十人傳制十人亭長十八人修補勅
匠五十人
[043-98a]
右散騎常侍二員從三品右補闕二員從七品上右拾遺二員
從八品上起居舍人二員從六品上 右常侍補闕拾遺掌事同
左省起居舍人掌修記言之史録天子之制誥徳音如
記事之制以記時政損益季終則授之於國史
通事舍人十六人從六品上通事舍人秦謁者之官也掌賔賛賛受事隷光禄勲晉置舍人
通事各一人隷中書東晉曰通事舍人隋因晉制置十六人從六品上又為通事謁者武徳初廢謁者臺改通
事謁者為通事舍人隷四方館屬中書省也 通事舍人掌朝見引納及辭
謝者於殿廷通奏凡近臣入侍文武就列引以進退而
告其拜起出入之節凡四方通表華夷納貢皆受而進
[043-98b]
之凡軍旅之出則命受慰勞而遣之既行則每月存問
將士之家以視其疾苦凱旋則郊迓之皆復命凡致仕
之臣與邦之耊老時廵問亦如之令史十人亭長十八
人掌固二十四人
集賢殿書院開元十二年置漢魏已來職在祕書梁於文徳殿内藏聚羣書北齊有文林館學士
後周有麟趾殿學士皆掌著述隋平陳之後寫羣書正副二本藏于宫中其餘以實祕書外閣煬帝於東都觀
文殿東西廂貯書自漢延嘉至隋皆祕書掌國籍而禁中之書時或有焉及太宗在藩府時有秦府學士十八
[043-99a]
人其後弘文崇文二館皆有玄宗即位大校羣書開元五年於乾元殿東廊下寫四部書以充内庫置校定官
四人七年駕在東都於麗正殿置修書使十二年駕在東都十三年與學士張説等宴於集仙殿因改名集賢
改修書使為集賢書院學士其大明宫所置書院本命婦院屋宇宏敞永泰九年三月詔僕射裴冕等十三人
每日於集賢書院待詔
集賢學士初定制以五品已上官為學士六品已下為直學士每宰相為學士者為知院事常侍一
人為副知院事學士知院事一人開元初以褚无量馬懐素元行冲相次知乾元殿寫書及
在麗正乃有使名張説代元行沖改院為集賢以説為大學士知院事説懇讓大字詔許之自是每以宰相一
人知院事副知院事一人初宰相張説知院事以左常侍徐堅為副知院事因為故事
院一人初在乾元殿刋正官一人判事其後因之押院中使一人自乾元殿寫書則置
[043-99b]
掌出入宣進奏兼領中官監守院門掌同官禁侍講學士開元初禇无量馬懐素侍講禁中名為侍
讀其後康子元為侍講學士修撰官校理官並無常員以官人兼之待制官古之
待詔金馬門是留院官檢討官皆以學士别勅留之孔目官一人專知御
書典四人並開元五年置知書官八人開元五年置掌分四庫書書直寫御
書一百人搨書六人書直八人裝書直十四人造筆直
四人並開元六年置 集賢學士之職掌刋緝古今之經籍以
辯明邦國之大典凡天下圖書之遺逸賢才之隐滯則
[043-100a]
承㫖而徴求焉其有籌䇿之可施於時著述之可行於
代者較其才藝而考其學術而申表之凡承㫖撰集文
章校理經籍月終則進課于内嵗終則考最於外
史館歴代史官隷祕書省著作局皆著作郎掌修國史武徳因隋舊制貞觀三年閠十二月始移史館於
禁中在門下省北宰相監修國史自是著作郎始罷史職及大明宫初成置史館於門下省之南館門下東西
有棗樹七十四株無雜樹開元二十五年三月右相李林甫以中書地切樞宻記事者官宜附近史官尹愔奏
移史館於中書省北以舊尚樂院充館也
史官古者天子諸侯皆有史官以紀言動歴數之事至後漢明帝召當時名士入東觀撰光武紀而史官
因以他官兼之魏明帝始置著作郎專掌國史隷中書晉改隷祕書省因而不改貞觀年修五代史移史館於
[043-100b]
禁中史官無常員如有修撰大事則用他官兼之事畢日停監修國史貞觀已後多以宰相監修
國史遂成故事也修撰直館天寳已後他官兼領史職者謂之史館修撰初入為直館也元和六
年宰相裴洎奏登朝官領史職者並為修撰未登朝官入館者並為直館修撰中以一人官髙者判館事其餘
名目並請不置從之楷書手二十五人典書四人亭長二人掌固
六人裝潢直一人熟紙匠六人 史官掌修國史不虗
羙不隐惡直書其事凡天地日月之祥山川封域之分
昭穆繼代之序禮樂師旅之事誅賞廢興之政皆本於
[043-101a]
起居注時政記以為實録然後立編年之體為褒貶焉
既終藏之于府
知匭使天后垂拱元年置匭以達寃滯其制一房四面各以方色東曰延恩西曰申寃南曰招諫北曰
通玄所以申天下之寃滯達萬人之情狀盖古進善旌誹謗木之意也天寳九年改匭為獻納乾元元年復名曰
匭垂拱已来常以諫議大夫及補闕拾遺一人充使受納訴狀每日暮進内而晨出之也
翰林院天子在大明宫其院在右銀臺門内在興慶宫院在金明門内若在西内院在顯福門若在東
都華清宫皆有待詔之所其待詔者有詞學經術合練僧道卜祝術藝書奕各别院以廩之日晚而退其所重
者詞學武徳貞觀時有温大雅魏徵李百藥岑文本許敬宗褚遂良永徽後有許敬宗上官儀皆召入禁中驅
使未有名目乾封中劉懿之劉禕之兄弟周思茂元萬頃范履冰皆以文詞召入待詔常於北門候進止時號
[043-101b]
北門學士天后時蘇味道韋承慶皆待詔禁中中宗時上官昭容獨當書詔之任睿宗時薛稷賈膺福崔湜又
代其任玄宗即位張説陸堅張九齡徐安貞張泊等召入禁中謂之翰林待詔王者尊極一日萬幾四方進奏
中外表疏批荅或詔從中出宸翰所揮亦資其檢討謂之視草故嘗簡當代士人以備顧問至徳已後天下用
兵軍國多務深謀宻詔皆從中出尤擇名士翰林學士得充選者文士為榮亦如中書舍人例置學士六人内
擇年深徳重者一人為承㫖所以獨承宻命故也徳宗好文尤難其選貞元已後為學士承㫖者多至宰相焉
内教坊武徳已來置於禁中以按習雅樂以中官人充使則天改為雲韶府神龍復為教坊
習藝館本名内文學館選宫人有儒學者一人為學士教習宫人則天改為習藝館又改為翰林内教
[043-102a]
坊以事在禁中故也
祕書省隷中書之下漢代藏書之所有延閣廣内石渠之藏又御史中丞在殿内掌蘭臺祕書圖籍後
漢桓帝延熹二年始置祕書監屬太常寺掌禁中圗書祕文後併入中書至晉惠帝别置祕書寺掌中外二閣
圖書梁武改寺為省龍朔改為蘭臺光宅改為麟臺神龍復為祕書省
祕書監一員從三品監之名後漢桓帝置魏晉不改後周謂之外史下大夫隋後為祕書監從第
三品煬帝改為祕書令武徳復為監龍朔改為蘭臺太史天授改為麟臺監神龍復為祕書監也少監
二員從四品上少監隋煬帝置龍朔改為蘭臺侍郎天授為麟臺少監神龍復為祕書少監比置一員太
極初増置一員也丞一員從五品上魏武帝置丞二人隋置一人正第五品也 祕書監
之職掌邦國經籍圖書之事有二局一曰著作二曰太
[043-102b]
史皆率其屬而修其職少監為之貳丞掌判省事
祕書郎四員從九品上校書郎八人正九品上正字四人正九品下
事一人從九品上令史四人書令史八人楷書手八十人亭
長六人掌固八人 祕書郎掌甲乙丙丁四部之圖籍
謂之四庫經庫類十史庫類十三子庫類十四集庫類
事在經籍志
著作局龍朔為司文局
[043-103a]
著作郎二人從五品上龍朔為司文郎中咸亨復也佐郎四人從六品上校書
郎二人正九品上正字二人正九品下楷書手五人掌固四人
著作郎佐郎掌修撰碑志祝文祭文與佐郎分判局事

司天臺舊太史局隷祕書監龍朔二年改為祕閣局久視元年改為渾儀監景雲元年改為太史監復
為太史局隷祕書乾元元年三月十九日勅改太史監為司天臺改置官屬舊置於子城内祕書省西今在永
寕坊東南角也
監一人從三品本太史局令從五品下乾元元年改為監升從三品一如殿中祕書品秩也少監
二人本曰太史丞從七品下乾元升為少監與諸司少監卿同品也 太史令掌觀察
[043-103b]
天文稽定歴數凡日月星辰之變風雲氣色之異率其
屬而占候之其屬有司歴二人掌造歴保章正一人掌教歴生四十一人監候五人掌候天文觀
生九十人掌書夜司候天文氣色
靈臺郎二人掌教習天文氣色天文生六十人挈壺正二人掌知漏刻司辰七十
人漏刻典事二十二人漏刻博士九人漏刻生三百六十人典鐘一百一十二人典鼓八十八人楷書手二人
亭長掌固各四人自乾元元年别置司天臺改置官吏不同太司局舊數今據司天職掌書之也凡玄
象器物天文圖書苟非其任不得預焉每季録所見災
[043-104a]
祥送門下中書省入起居注嵗終總録封送史館每年
預造來年歴頒于天下
五官正五員正五品乾元元年置五官有春夏秋冬中五官之名丞二員正七品
簿二員正七品定額直五人五官靈臺郎五員正七品舊靈臺郎正
八品下掌觀天文之變而占候之凡二十八宿分為十二次事具天文之志也五官保章正員
五員正七品五官司歴五員正八品舊司歴二人從九品上國之歴法造歴以頒四方
其歴有戊寅歴麟徳歴神龍歴大衍歴天下之測量之處分至表準其詳可載故叅考星度稽驗晷影各有典
五官監候五員正八品五官挈壺正五員正九品五官司
辰十五員正九品舊挈壺正二員從八品下司辰十七人正九品下皆掌諸漏刻孔壺為漏浮箭為
[043-104b]
刻以告中星昬明之候也五官禮生十五人五官楷書手五人令史
五人漏刻博士二十人漏刻之法孔壺為漏箭為刻其箭四十有八晝夜共百刻冬夏
之間有長短冬至之日晝漏四十刻夜漏六十刻夏至晝漏六十刻夜漏四十刻春分秋分之時晝夜各五十
刻秋分之後减晝益夜凡九日加一刻春分已後减夜益晝九日减一刻二至前後加减遲用日多二分之間
加减速用日少候夜以為更點之節每夜分為五更每更分為五點更以擊鼓為節點以擊鐘為節也
鐘典鼓三百五十人天文觀生九十人天文生五十人
歴生五十五人漏刻生四十人視品十人已上官吏皆乾元元年随監司
[043-105a]
新置也
 舊唐書卷四十三
[043-105b]
[043-106a]
 舊唐書卷四十三考證
職官志二王之女封縣主視正二品○新書從二品
考功令史十三人○新書十五人
書令史二十五人○新書三十人
倉部郎中二員○新書一員
令史九人書令史二十人○九人新書作十二人二十
 人新書作二十三人
祠部令史五人書令史十一人○五人新書作六人十
 一人新書作十三人
[043-106b]
駕部主事三人○新書二人
書令史二十人○新書二十四人
刑部員外郎二員○新書一員通考同舊書
比部主事二人○新書四人
工部主事二人○新書三人
門下省給事中令史十一人新書令史二十二人甲庫令
 史七人傳制八人掌固十人○十一人新書作二十
[043-107a]
 二人二十二人新書作四十三人七人新書作十三
 人八人新書作二人十人新書作十四人
符寳郎一曰神寳所以承百王鎮萬國○新書車服志
 藏而不用
八曰天子信寳發番國兵則用之○新書車服志皆泥
 封
二曰傳符○新書車服志傳信符
弘文館學生三十人○新書三十八人
楷書手三十人裝潢匠九人掌固四人○三十人新書
[043-107b]
 作十二人九人新書作八人四人新書作二人
中書省右補闕二員右拾遺二員○新書皆六員
集賢殿書院書直寫御書一百人○新書九十人
知匭使乾元元年復名曰匭○新書在至徳元載
祕書監祕書郎四員○新書三員
 舊唐書卷四十三考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