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R3k0050 圖書編-明-章潢 (master)


[124-1a]
欽定四庫全書
 圖書編卷一百二十四
             明 章潢 撰
  工曹總叙
 禹作司空平水土見諸書乃召司空俾立室家見諸
 詩周禮冬官亡漢時補以考工記此後世工曹所由
 設然平水土立室家工之意可見矣夫冬官之職既
 不可考亦豈待考工記補之而後為冬官之全乎大
[124-1b]
 宰事典以富邦國以任百官以生萬民小宰事職以
 富邦國以養萬民以生萬物則事官之意在周禮可
 覩也周官亦曰司空掌邦土居四民時地利則司空
 之意在周官可推也況冬之為言終也萬物成終畢
 歸其根亶空土而已命之曰司空豈無意義而云然
 哉惟藏而固之富而生之此所以為冬之象也任其
 官而職司其藏斯無負于冬官司空之名也漢唐以
 來民曹左民起部工部設官分職名各不同其掌百
[124-2a]
 工之事則一而已矣我朝工部之設即周冬官大小
 司空以營繕虞衡都水營田分司其職掌固有在焉
 然孔子九經來百工財用足周禮周官富邦國養萬
 民生萬物時地利視今之工曹同乎異乎建國分野
 工匪細務况浚兩河之漕渠固九邊之城堡通東南
 之水利開西北之營屯禁四方居室器用毋作滛巧
 踰制傷財而敗俗今日足國富民宜莫切於此者若
 夫悦以使民民忘其勞龍見戒事火見畢工在論語
[124-2b]
 使民以時盡之矣噫司空執度度地居民無曠土無
 游民食節事時民咸安其居樂事勸工尊君親上然
 後興學想王制非無稽之言也㑹而通之考工記曽
 足以補之哉
[124-3a]
 
 
 
 
 
 
 
 
[124-3b]
 空之為言空也相天下之大勢擇其空缺之處而修
 治補助之故天文室壁之未有土司空一星土公二
 星主知水土殃咎周官之職曰司空掌邦土居四民
 時地利記曰司空度地居民使地邑居民必參相得
 無曠土無遊民司空之職莫大于此蓋司徒掌其圖
 數而司空治其工程司空建其始而司徒守其成此
 其聨事若此而後人遂欲以相併也然則冬官之屬
 當其掌大均之事如地官之徙民宗伯之聨衆又當
[124-4a]
 有善景相觀卜以經營疆理于四方如詩稱召伯之
 世執其工燕師所完者且天垂象聖人則之室壁閣
 道星宿燦然皆天之垂象也如百工之事惟土木為
 大故蓋屋二星土工吏二星列象于營室之下又百
 工居肆以成其事故土司空四星列象軫翼器府之
 下以冬官而言當有工師以統造諸工又當有梓人
 以統制器百工是考工記之事虞書所謂共工也夫
 共工者誠冬官之事但其一屬耳故取之以入冬官
[124-4b]
 則可用之以補冬官則不可兹以天象之有闗于冬
 官者而參互之亦可見其大端矣
[124-5a]
  五聖制器尚象圖
 ䷝離下/離上離 包羲氏罔罟取諸離
 ䷩震下/巽上益 神農氏耒耜取諸益
 ䷔震下噬/離上嗑 市取諸噬嗑
 ䷀乾上/乾下乾 黄帝堯舜衣
 ䷁坤下/坤上坤 裳取諸乾坤
 ䷺坎下/巽上涣 舟楫取諸涣
 ䷐震下/兌上隨 服牛乘馬取諸隨
[124-5b]
 ䷏坤下/震上豫 門柝取諸豫
 ䷽艮下小/震上過 杵臼取諸小過
 ䷥兌下/離上暌 弧矢取諸暌
 ䷡乾下大/震上壯 棟宇取諸大壯
 ䷛巽下大/兌上過 棺椁取諸大過
 ䷪乾下/兌上夬 書契取諸夬
 楊誠齋曰自斯人之饑而未知佃漁也聖人於是乎
 作網罟自斯人之肉食而未知粒食也聖人於是乎
[124-6a]
 作耒耜自斯人之食貨或有餘或不足之偏匱也聖
 人於是乎作市易自斯人之寒而衣皮未知織絍之
 製也聖人於是乎作衣裳自斯人之出入尼於川隔
 而道斷也聖人於是乎作舟楫自斯人之疲於負擔
 而艱於逺塗也聖人於是乎作輪轡自斯人之虞於
 冦攘而懈於守禦也聖人於是乎作關柝自斯人之
 知有耕耨而未知舂榆也聖人於是乎作杵臼自斯
 人之無爪牙以自衛而憂於搏噬也聖人於是乎作
[124-6b]
 弧矢自斯人之穴處而病於濕蟄也聖人於是乎作
 宫室自斯人之死而戚於虆梩之掩也聖人於是乎
 作棺椁自斯人之窮於結繩而相欺無籍也聖人於
 是乎作書契然非聖人之私智也取諸十三卦之象
 而後為亦非一聖人之能為也厯乎五聖人而後備
 易繫辭曰以制器者尚其象又曰見乃謂之象形乃
 謂之器右十三卦聖人制器尚象之事也器無窮卦
 象亦無窮豈特十三卦為然哉夫子特舉此以發其
[124-7a]
 例耳觀此則聖人之用易也豈盡假卜筮以用之而
 卜筮一端亦豈足以盡易也嗚呼形而上者謂之道
 形而下者謂之器道器非二也吾人日用間何徃非
 象何徃非器果能象事知器乎抑亦得心忘象而與
 道俱乎善用易者可以自省矣
[124-8a]
            定北方之宿營室星也此
            星昏而正中夏正十月也
            建亥月小雪/中氣之時於是時可以
            營制宫室故謂之營室衛
            為狄所滅文公徙居楚丘
            營立宫室樹八尺臬而度
            其日出入之景以定東西又
            參日中之景以正南北也
[124-9a]
 厯代立八尺之表以量日景故表短而晷景短尺寸
 易以差元朝立四丈之表於二丈折中開竅以量日
 景故表長而晷景長尺寸縱有毫秒之差則少矣
 元朝立簡儀為圓室一間平置地盤二十四位於其
 下屋背中開一圓竅以漏日光可以不出户而知天
 運矣古法以五表求地中以今思之惟用一表其表
 與人齊高當午日中畫其短景於地以為指北凖繩
 置窺筒於表首隨凖繩以窺北極若見北極當筒心
[124-9b]
 則其處為得東西之正或窺見北極之東則其地偏
 東窺見北極之西則其地偏西矣既得東西之正乃
 於二分之前十日内就其處置壺漏定十二時以兩
 日午中短景求與時參合於春分前二日或秋分後
 二日日正當赤道之際於卯酉中刻視其表景畫地
 以定東西準繩若卯酉兩景相直而不偏平衡成一
 字則南北正中矣兩景或曲而向南則其地偏南或
 曲而向北則其地向北矣此法蓋以午景與北極定
[124-10a]
 東西之偏正又以東西之景定南北之偏正測驗之
 最精者也
[124-11a]
 
 
 
 
 
 
 
 
[124-11b]
 凡地偏於南多暑偏於北多寒偏於東多風偏於西
 多隂唯中得天地之正隂陽之和
 大司徒以土圭之法測土深正日景以求地中日至
 之景尺有五寸謂之地中天地之所合也四時之所
 交也風雨之所㑹也隂陽之所和也然則百物阜安
 乃建王國焉制其畿方千里而封樹之
 按洛誥所謂自服于土中蓋以自三代以前則洛為
 中國之中以今天下觀之則南北袤而東西蹙則其
[124-12a]
 所謂中者蓋在荆襄之間也朱子曰豈非天旋地轉
 閩浙反居天地之中閩浙乃東南海盡處難以為中
 朱子蓋以聲明文物通論天下非論地勢也
  土圭法
 自伏羲造蓋天而土圭之制已寓至周公稽日景而
 土圭之名始立迨虞氏用九尺表而土圭之用始驗
 其所謂土圭者所以求土地之中而稽日景之永短
 也是故掌以司徒崇地官也縣以陽城辨中域也立
[124-12b]
 表於夏至之日示相等也置圭於晝漏之半取中正
 也然則天地之所合四時之所交風雨之所㑹隂陽
 之所和不以土圭驗之其可哉要必置中圭而後可
 以測日之中置南圭而後可以測日之南置北圭而
 後可以測日之北置東圭而後可以測日之東置西
 圭而後可以測日之西否則不足以辨千里之景也
 必於平地立南表而後可以測南土之深望北極立
 北表而後可以測北土之深於東方立東表而後可
[124-13a]
 以測東土之深於西地立西表而後可以測西土之
 深於南表影末立中表而後可以測中土之深否則
 不足以辨五方之正也由是而推證之於天則為春
 為夏為秋為冬驗之於地則或東或西或南或北質
 之於人則多暑多寒多風多隂舉造化之大皆不外
 於尺有五寸之制又奚必候氣於緹室占象於渾天
 定晦朔於蓂莢哉蓋天地之升降不過三萬里自地
 以至日不過一萬五千里圭之景茍差一寸則地差
[124-13b]
 千里宜矣故古人置五土圭而皆以千里為證是必
 有高天下之見
 今之地中與古已不同漢時陽城是地之中宋朝岳
 臺是地之中岳臺在浚儀/屬開封府已自差許多
[124-14a]
 
 
 
 
 
 
 
 
[124-14b]
 周禮匠人置臬以度日影辨方正位之法
 水地以垂謂先以水平也高下四方皆平乃于營造
 處四角立四柱于四柱用垂繩以正柱柱正然後以
 水平之法遥視柱高下高下定則知地之高下然後
 平高就下則地乃平也
 置臬以垂眡以景臬柱也于所平之地中央樹八
 尺之木以為表表界其四面之中又四稜垂八繩以
 等之繩皆附表則正然後視表之景表必八尺者日
[124-15a]
 從上向下八萬里故以八尺為法
 厯代立八尺之表以量日景表短而晷景短尺寸易
 以差元朝立四丈之表于二丈折中開竅以量日景
 故表長而晷景長尺寸縱有毫秒之差則少矣
 元朝立簡儀為圓室一間平置地盤二十四位于其
 下屋背中開一圓竅以漏日光可以不出户而知天
 運矣
  工總考
[124-15b]
 舜典帝曰疇若予工僉曰垂哉帝曰予咨垂汝共工
 垂拜稽首讓于殳斨暨伯與帝曰俞徃哉汝諧帝曰
 疇若予上下草木鳥獸僉曰益哉帝曰咨益汝作朕
 虞益拜稽首讓于朱虎熊羆帝曰俞徃哉汝諧 按
 工之官缺則民用不周虞之官缺則物生不遂故舜
 視百工萬物皆予一體故皆曰予而虞工列于九官
 自古重之矣周禮屬虞衡于夏官今則幷山澤虞衡
 統屬之于工部益垂猶且讓之任是職者可輕視之
[124-16a]
 哉
 周禮冬官其屬有考工掌百工之事曰國有六職百
 工是其一焉漢成帝初置尚書有民曹主凢民上書
 後漢光武改民曹主繕修工作鹽地園囿魏置左民
 尚書亦領其職晉宋以來有起部尚書而不常置每
 營宗廟宫室則權置之事畢則省以其事分屬都官
 左民二尚書北齊起郎亦掌工造屬祠部尚書後周
 有冬官大司空卿掌五材九範之法其屬工部中大
[124-16b]
 夫承司之事百工之籍而理其禁令至隋乃有工部
 尚書統工部屯田二曹蓋因後周工部之名兼前代
 起部之職唐龍朔二年改工部尚書為司平太常伯
 咸亨元年復舊宋則工部判部事一人以兩制已上
 充凢城池土木工役皆𨽻三司修造案本曹無所掌
 元豐官制行尚書工部掌天下城池宫室舟車器械
 符印錢寳之事與山澤溝洫屯田之政令焉
[124-17a]


[124-18a]
 
 
 
 
 
 
 
 
[124-18b]
 按營國每旁三門城郭各十二門城内縱横大道各
 二界為井字中之州有九其餘道塗九經九緯各有
 區城中為王宫前朝後市左祖右社凢制禮大物不
 過十二賈氏之説得之匠人云九里蓋有闕誤不足
 為據然所謂十二里者必以道計四面皆如其數然
 後可以容百官府之次舍賔客之旅寓工商之㕓肆
 茍以方計之則每面止三里尚足為王者之都乎
  都邑制度
[124-19a]
 古者建國必先于辨方正位是以匠人置𣙗眂景必
 正地中以天地之所合四時之所交風雨之所㑹隂
 陽之所和然後建王國也匠人營國方九里旁三門
 國中九經九緯南北之道為經/東西之道為緯經凃九軌左祖右社
 前朝後市市一夫百畆之地方/足以容之其制大畧如此然必
 有土方氏掌土圭之法而大司徒又掌其凢蓋重其
 事也而建都之本則更有在焉周禮曰惟王建國辨
 方正位體國經野設官分職以為民極蓋王基立而
[124-19b]
 後根本定方位設而後等級明國野分而後疆理正
 官職舉而後綱目張凢以為民立極也昔人有言曰
 京都為四方之極猶紫辰為周天之極然京都固為
 四方之極而帝王又以建惟皇之極也則宅中圖大
 以定四海之民者固自有本矣
[124-20a]
 
 
 
 
 
 
 
 
[124-20b]
 爾雅釋宫曰西南隅謂之奥西北隅謂之屋漏東北
 隅謂之䆠東南隅謂之窔邢昺曰室中四隅之異名也
 賈公彦曰室中謂四壁之内朱子曰廟室之制皆如
 此
 按朱子殿屋説殿屋五間前皆為堂中間後為室又
 釋宫文曰堂之室南北五架北兩架之間為室則室
 止一間而當兩架之中其地甚窄意者朱子舉此以
 見例耳其實古之為所謂巨室者東西不止一間而
[124-21a]
 南北不止兩間也
[124-22a]
 
 
 
 
 
 
 
 
[124-22b]
 爾雅曰室有東西曰廟無東西廂有室曰寢西南隅
 謂之奥西北隅謂之屋漏東北隅謂之䆠盈之/反東南
 隅謂之窔一弔/反東西墻謂之序牖户之間謂之扆宫
 中之門謂之闈門側之堂謂之塾廟中路謂之唐堂塗
 謂之陳唐與陳皆堂下至門之/徑特廟堂異其名耳又曰柣于結/反謂之閾
 棖謂之楔革鎋反又/先結反橛謂之闑魚列/反蓋界于門者柣
 也亦謂之閾旁于門者棖也亦謂之楔中于門者橛
 也橛巨/月反亦謂之闑士䘮疏云房户之外由半以南謂
[124-23a]
 之堂士昏疏云其内由半以北亦謂之堂堂中北牆
 謂之牖士昏尊于室中北牖下是也堂下之牆曰壁
 士虞饎爨在東壁是也坫有東坫西坫士䘮疏云堂
 隅有坫以土為之是也塾有内外士冠註云西塾門
 外西堂是也月令曰其祀中霤燕禮設篚當東霤此
 言諸侯四注屋之東霤又有門内霤燕禮賔執脯以
 賜鍾人於門内霤是也
[124-24a]


[124-25a]


[124-26a]
  邊方堡制議
 堡制者非無制之難也能全其制之難也夫善守者
 因天之財就地之利故敵有不攻藏於九地之下古
 人曰收其伍全逺其五敗又曰濶與上倍高與下倍
 今之民堡豈知是哉故三約堡制其目有四一圍垣
 地置既得則圍垣宜講也大小不限曲直無拘但取
 内容丁衆外逺俯逼而已然大不如小小則堅直不
 若曲曲則易守故宋藝祖筆塗趙韓王城圖不使端
[124-26b]
 直金粘没喝一覩汴城便謂易攻也又古人垣制多
 以高五丈下濶二丈五尺上濶一丈二尺五寸為式
 今時民堡則大率高一丈五尺加陴&KR3036為二丈下濶
 丈餘上濶五六尺而已垣太低則矢石易及陴&KR3036
 保近敵攻堡多飛石墜其陴則人不敢垣立而後蟻
 附以登今制以垣高二丈加陴&KR3036五尺共二丈五尺
 視古制為半下上收闊亦如之庶中道也二敵臺圍
 垣既立則敵臺宜講也夫垣之棄守全在敵臺垣雖
[124-27a]
 方直有臺則守垣雖委曲無臺亦棄然敵臺宜多多
 則䕶垣為易宜高則四擊不礙古制謂敵臺高與垣
 等者以垣高五丈也今垣僅及其半則臺宜加高先
 年肅敏公論塞垣敵臺曰每一里一臺以為火器所
 擊不下三百步夫火力縱及豈能一一盡中中空過
 寛來徃鮮力矣則又宜加多今時民堡敵臺全不如
 制受病甚多如角臺本宜平直即以東北角論之則
 循北垣而東築臺若干丈尺亦當循東垣而北築臺
[124-27b]
 若干丈尺若欲以垣相附以省工費則附東垣矣不
 得更附北垣附北垣矣不得附東垣縱使兩垣俱附
 亦須為臺三四附墻者半專面者倍如以磬直向外
 磬折向内然者今皆不循垣直出又不以磬直向外
 但叠土兩垣之間斜附而上地置既繆矢道皆斜臺
 以塞垣而矢石不及何以為守又一面止築一臺夫
 臺之多寡以堡之大小為之堡大則多堡小則少大
 抵兩空不得過五十步又堡有垂角而出縮腹而入
[124-28a]
 者亦須量勢為臺必使相及今一面止築一臺不論
 逺近出入矢石縱及亦弱而無力倐忽之間為敵乗
 矣又高與垣等而收頂不及一丈夫垣陴恒為敵墜
 者垣低石可及也今臺高與垣等則臺陴亦不易呈
 收頂止一丈所容寧幾人發矢發火器何以展布又
 臺陴不五六敵以兩弓注一陴則臺人不敢伸首出
 望與無臺等矣此皆害人之大者今制臺高三丈高
 于垣一丈収頂方二丈皆東南直出陴墻至三尺而
[124-28b]
 止順立柱木二尺餘上加横木復為墻尺許中空遍
 置木牌外為附眉内加轉撥或開或閉惟吾所欲彼
 注矢于此吾則啟牌于彼夫陴畏注矢以陴無一定
 也牌啓無常斯不畏注矢矣此專為發火箭與矢若
 夫礟石則踰墻四出不必凝望忖度也三陴&KR3036敵臺
 既就則陴&KR3036宜講也夫垣既不高陴復削薄遇攻則
 不支其衝竿飛石之徃來自守又無以久縣石縣木
 之上下一有損墜即將以赤身之人立于孤垣之上
[124-29a]
 聲弦可顛矣邊人曰敵飛石墜陴則以竿裹裘為人
 形加革㡌高掲之以惑人衆見喧曰敵登矣争先自
 投敵徐蟻登此陴之害也今民間率用土坯殖土以/成曰土
 坯/又率立植其易墜故宜近有議用磚者磚質狹小
 亦與立植與坯何異但多費耳今制必用泥坯水和/土模
 成者曰/泥坯横卧為陴外以茅泥多入泥以草或/麥藁曰茅泥固之庶
 堅厚可頼也四甕城陴&KR3036既成則甕城宜講也夫民
 堡之破半咎于門何者鐵裹以禦火也今鐵葉至薄
[124-29b]
 不禁薫灼鐵熱木焚為力不難而門上無懸樓以逺
 擊無漏槽以下水嘗計人力擲草幾至十歩千人齊
 擲草且成丘發火以焚無不鎔壊門壊則雖有人乎
 垣無及矣故必有甕城高厚與堡同内外俱為陴&KR3036
 旁開一門亦用鐵扇已併廢堡之門取以為用可也
 夫甕城高厚與垣等内外皆陴則雖洞其外門亦無
 敵敢入者而况為重門邪甕城門亦備漏槽下水
[124-30a]


[124-31a]


[124-32a]
  民堡説
 昔晁錯為文帝畫備戒之䇿曰逺方之卒守塞一歲
 而更不知北人之能不如選常居者家室田作具以
 備之以便為之高城深塹具藺石布渠答又曰要害
 之處通川之道調立城邑毋下千家夫錯通變審機
 權漢智囊也其所圖畫城垣而已則所謂實勝不為
 誇辭者與夫自井田之制廢而地險盡夷封建之典
 隳而兵力大弱塞鄙之地密邇異國吞噬日聞必待
[124-32b]
 烽火徹于甘泉六軍屯于細栁然後徐興問罪執言
 田禽則塞地赤矣故曰百戰百勝不若先為不可勝
 以待之先為不可勝則城其首務也嗟夫錯之為文
 帝畫也時值其難姑舉其大乃今而用錯畫則時易
 而當致其詳事半而功倍之者也何者楚漢兵爭燕
 代反復漢其時塞口至絶少夫錯首言更踐之無功
 次陳謫戍之賈怨立拜爵之科開贖罪之路多方以
 求懼無人也調立城邑毋下千家慮不守也乃若今
[124-33a]
 時則生養既久户田大滋由塞垣以達畿輔林林總
 總不憂無人也郡邑碁布不憂不守也所慮者村落
 之民耕作之輩耳徙之城市則奪我農時任其便安
 則遭罹敵患故必鄉為之堡而家敎之守鄉為之堡
 險在地也家教之守險在人也在地者宜固在人者
 宜周蓋嘗尤諸前圖事者矣宣徳之間邊警絶少塞
 宜城也而不城成化𢎞治之間塞田屢减郷宜堡也
 而不堡𢎞治正徳之間戎馬擾矣民亦漸為堡矣官
[124-33b]
 宜為之制也而不制塞宜城而不城則疆塲伸縮之
 間形勢之憾生矣郷宜為堡而不堡則牧馬數警之
 後奔命之疲急矣官宜為之制而不制則力徒勞財
 徒費堡而不實矣凡民圖其近而忘其逺安于常而
 不知變者也官不為制則仭餘崇雉數丈以為廣剥
 落以為堅危逼以為安又富者侈其慾貧者玩其期
 狡者舞其智武斷者逞其僭是故塞下堡無一可式
 者也道里不干相去之逺近也形勢不干首尾之應
[124-34a]
 援也丁口不干集聚之衆寡也智勇不干夙昔之遴
 别也古人曰有生地有死地謂其可以生人可以死
 人也然則近日之堡固非生人者與今之言禦敵者
 曰選精鋭以衝其中虚是之謂戰城塞垣以遏之境
 上是之謂守而必終之曰堅壁清野夫言戰曰養士
 矣言守曰城塞矣至言堅壁清野則惟付之虚文可
 乎夫民堡不固是壁不堅也敵入有獲是野不清也
 知戰而不知固民堡不植其根而長其枝葉者也知
[124-34b]
 城塞而不知固民堡不去其餌而欲止魚者也烏可
 得乎嗟夫欲戰必先擇官欲守必先清野清野必先堅
 壁一定之畫也城民堡而約之制團丁壯而教之戰
 以民堡之固不固稽守令保障之功以團丁之精不
 精察守令佚使之績必使彼至塞不能入也入無所
 掠也不能入則勞費無所掠則饑疲衝其中虚邀其
 惰歸此其時也或問民堡之制如何曰載在郷約
  長城説
[124-35a]
 長城之築起臨洮至遼東延袤萬餘里非獨秦始皇
 築也昭王時已于隴西北地上郡築長城以備邊矣
 亦非盡秦築也起自代並隂山下至髙闕為塞燕自
 造至襄平亦皆築長城矣秦之後若魏若北齊若隋
 亦皆築焉蓋天以山川險隘限南北有所不足増而
 補之亦不為過且有為民之意存焉使後之人懲秦
 人起閭左之失慮蒙恬絶地脉之禍而廢其已成之
 功非計也但内政不修而區區于外侮之禦乃至于
[124-35b]
 竭天下之財以興無己之功則不知所務耳
 
 
 
 
 
 
 圖書編卷一百二十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