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R3k0050 圖書編-明-章潢 (master)


[031-1a]
欽定四庫全書
 圖書編卷三十一
             明 章潢 撰
  禹貢九州總叙
 昔堯時禹别九州至舜分為十二州周職方復分為
 九州而又與禹異漢承秦分天下為郡國而復以十
 三州統之晉時分州為十九自晉以後為州罙多所
 統罙狹且始建之地亦不一所姑以揚州言之自漢
[031-1b]
 以來或治歴陽或治夀春或治曲阿或治合肥或治
 建業而唐始治廣陵至南北分裂之後務為夸大僑
 置諸州以㑹稽為東京口為南廣陵為南兖歴陽為
 南豫歴城為南冀襄陽為南雍魯郡在禹跡為徐州
 而漢則屬豫州所領陳留在禹跡為豫州而晉則屬
 兖州所領離析磔裂循名失實而禹跡之九州罙不
 獲可考矣夾漈鄭氏曰州縣之設有時而更山川之
 秀千古不易故禹貢分州必以山川定疆界使兖州
[031-2a]
 可移而濟河之兖州不可移梁州可遷而華陽黒水之
 梁不可遷故禹貢為萬世不易之書後之作史者主
 於郡縣故州縣移易其書遂廢矣善哉言也杜氏通
 典亦以歴代郡縣析於禹九州之中今所論著九州
 則以禹跡所統為準庶歴代之郡縣可考矣
 禹貢奠髙山大川其九州之名以地名州而不以州
 分地葢荆衡萬古不徙之山而河濟者萬古不冺
 之水也以故荆兖之名得附河濟荆衡而不滅萬世
[031-2b]
 而下求禹貢九州之域者皆可得而考也九州惟冀
 無所至者舉八州而界自見亦所以别帝都而大一
 統也九疇之皇極貢法之公田見於此矣揚不言南
 青雍不言北以其境接外國提封叛服不常乎
[031-3a]


[031-4a]
  古九州
 冀/州禹貢曰冀州既載壺口雷首至於太嶽既修太
 原至於岳陽太原/霍山覃懐底績至于衡漳厥土惟白
 壤恒衛既從太陸既作島夷皮服夾右碣石入于河
 舜以冀州南北濶大分衛水為并州燕以北為幽州
 並置牧周禮職方曰河内曰冀州山曰霍藪曰楊紆
 川曰漳浸曰汾潞其利松栢人五男二女畜宜牛羊
 榖宜麥稷東北曰幽州其山川毉無閭藪曰貕養川
[031-4b]
 曰河泲浸曰菑時其利魚鹽人一男三女畜宜四擾
 榖宜三種正北曰并州山曰恒山藪曰昭餘祁川曰
 虖池漚夷浸曰淶易其利布帛人二男三女畜宜五
 擾榖宜五種其地險易帝王所都亂則冀安弱則冀
 强荒則冀豐故曰冀州
 風/俗冀州堯都所在疆域尤廣山東之人性緩尚儒仗
 氣任俠而鄴郡髙齊國都浮巧成俗山西土瘠其人
 勤儉而河東魏晉以降文學盛興閭井之間習於成
[031-5a]
 法并州近邊俗尚武藝左右山河古稱重鎮寄任之
 者必文武兼資焉
 揚/州禹貢曰淮海惟揚州彭蠡既豬陽鳥攸居三江既
 入震澤底定篠簜既敷草夭木喬厥土塗泥島夷卉
 服沿于江海達于淮泗舜置十二牧揚其一也周禮
 職方曰東南曰揚州其山曰㑹稽藪曰具區川曰三
 江浸曰五湖其利金錫竹箭民二男五女畜宜鳥獸
 榖宜稻揚州以為江南之氣躁勁厥性輕揚亦曰州
[031-5b]
 界多水水波揚也
 風/俗揚州人性輕揚而尚鬼好祀每王綱解紐宇内分
 崩江淮濵海地非形勢得之與失未必輕重故不暇
 先爭然長淮大江皆可拒守閩越遐阻僻在一隅憑
 山負海難以得撫永嘉之後帝室東遷衣冠避難多
 所萃止藝文儒術斯之為盛今雖閭閻賤品處力役
 之際吟詠不輟葢因顔謝徐庾之風扇焉
 兖/州禹貢曰濟河惟兖州九河既道雷夏既澤灉沮㑹
[031-6a]
 同厥土黒墳其草繇其木條浮于濟漯達于河浮于
 汶達于濟舜置十二牧兖其一也周禮職方曰河東
 曰兖州其山曰岱藪曰大野川曰河泲浸曰盧濰其
 利蒲魚人二男三女畜宜六擾榖宜四種葢以兖水
 為名又兖之為言端也信也
 風/俗兖州舊疆界于河濟地非險固風雜數國秦漢以
 降政里混同人情朴厚俗有儒學及西晉之末為戰
 爭之地三百年間傷夷經甚自宇内平一又如近古
[031-6b]
 之風焉
 青/州禹貢曰海岱惟青州嵎夷既畧濰淄其道厥土白
 墳海濵廣斥萊夷作牧舜分青州為營州皆置牧周
 以徐州合青州其土益大周禮職方曰正東曰青州
 其山曰沂藪曰孟豬川曰淮泗浸曰沂沭其利蒲魚
 人二男二女畜宜鷄狗榖宜稻麥葢以土居少陽其
 色為青故曰青州
 風/俗青州古齊號稱强國憑負山海擅利鹽鐵太公用
[031-7a]
 之而稱富管仲資之而稱霸人情變詐好行機術豈因
 輕重而為弊乎固知𨗳人之方先務推以誠信逮于
 漢氏封立近戚武帝臨極儒雅盛興晉惠之後淪沒
 僭偽慕容建國二代而亡今古風俗頗革亦有文學
 自國初立都督府命親王鎮之後漢氏之制信可取
 也
 徐/州禹貢曰海岱及淮徐州淮沂其又蒙羽其藝厥土赤
 殖草木漸苞羽畎夏狄嶧陽孤桐浮于淮泗達于河亦
[031-7b]
 舜十二牧之一周併徐州屬青州今分入兖州之域
 葢取舒緩之義或云因徐丘以為名
 風/俗徐方鄒魯舊國漢興猶有儒風自晉失其政天下
 分製分居二境尤被傷殘彭城要害藩捍南國必爭
 之地常置重兵數百年中無復講誦況今去聖久逺
 人情遷蕩大抵徐兖其俗畧同
 䂊/州禹貢曰荆河惟豫州伊洛瀍澗既入于河滎波既
 豬導菏澤被孟諸厥土惟壤下土墳壚浮于洛河舜為
[031-8a]
 十二牧之一周禮職方河南曰豫州其山曰華藪
 曰圃田川曰滎雒浸曰波溠其利麻漆絲枲人二男
 三女畜宜六擾種宜五榖
 風/俗荆河之間四方輻輳故周人善賈趨利而纎嗇韓
 國分野亦有險阻自東漢魏晉宅於洛陽永嘉以後
 戰爭不息元魏徙居纔過三紀建平二魏爰及齊周
 河洛汝潁迭為攻守夫土中風雨所交宜乎建都立
 社均天下之漕輸便萬國之享獻不恃隘害務修徳
[031-8b]
 刑卜代之期可延久也
 雍/州禹貢曰黒水西河惟雍州弱水既西涇屬渭汭漆
 沮既從灃水攸同荆岐既旅終南惇物至于鳥鼠原
 隰底績至于豬野三危既宅三苗丕叙厥土黄壤浮
 于積石至于龍門西河㑹于渭汭舜置十二牧雍其
 一也以其四山之地故曰雍州周禮職方正西曰雍
 州其山曰嶽藪曰弦蒲川曰涇汭浸曰渭洛其利玉石
 人三男二女畜宜馬牛榖宜黍稷兼得禹貢梁州之
[031-9a]
 地矣
 風/俗雍州之地厥田上上鄠杜之饒號稱陸海四塞為
 固披山帶河秦氏資之遂平海内漢氏髙帝納婁敬
 説入都焉又徙齊諸田楚昭屈燕韓趙魏之後及豪
 族名家於闗中强本弱末以制天下自是每因諸帝
 山陵則遷户立縣率以為常故五方錯雜風俗不一
 漢朝京輔稱為難理其安定彭原之北汧陽天水之
 西接近邊陲多尚武節自東漢魏晉羌氐屢擾旋則
[031-9b]
 苻姚迭據五凉更亂三百餘祀戰爭方息帝都所在
 是曰浩穰其餘郡縣習俗如舊
 荆/州禹貢曰荆及衡陽惟荆州江漢同歸於海九江孔
 殷沱灊既道雲土夢作乂浮于江沱潜漢逾于洛至
 于南河舜置十二牧荆其一也周禮職方曰正南曰
 荆州其山曰衡藪曰雲夢川曰江漢浸曰潁湛其利
 丹銀齒革民一男二女畜及榖宜與荆州同荆强也
 言其氣躁强亦言荆驚也或取名於荆山焉葢蠻夷
[031-10a]
 之國槃瓠之種即大/戎詩人所謂蠻荆也
 風/俗荆楚風俗畧同揚州雜以蠻夷率多勁悍南朝鼎
 立皆以為重鎮然兵强財富地迫勢危稱兵䟦扈無
 代不有是以上游之寄必詳擇其人焉
 梁/州禹貢曰華陽黒水惟梁州岷嶓既藝沱灊既道蔡
 蒙旅平和夷底績厥土青黎自漢川以下諸郡皆其
 封域舜置十二牧梁其一也以西方金剛其氣强梁
 故曰梁州周禮以梁州併雍州當夏殷之間為蠻夷
[031-10b]
 之國所謂巴賨彭濮之人也
 風/俗巴蜀之人少愁苦而輕易淫佚周初從武王勝殷
 東遷之後楚子强大而役屬之暨於戰國又為秦
 有資其財力國以豐贍漢景帝時文翁為蜀郡守建
 立學校自是蜀士學者比齊魯焉土肥沃無㓙嵗山
 重複四塞險固王政微缺䟦扈先起故一方之寄非
 親賢勿居
 南/越自嶺而南當唐虞三代為蠻夷之國是百越之地
[031-11a]
 亦謂之南越古謂之雕題非禹貢九州之域又非周
 禮職方之限晉志隋書並㑹交廣之地為禹貢揚州
 之域云
 風/俗五嶺之南人雜夷獠不知教義以富為雄珠崖環
 海尤難賔伏是以漢室嘗罷棄之大抵南方遐阻人
 强吏懦豪富兼併役屬貧弱俘掠不忌古今是同其性
 輕悍易興逆節爰自前代及于國朝多委舊徳重臣
 撫寧其地也
[031-11b]
  統論九州風俗
 司馬温公曰國家之治亂本于禮而風俗之善惡繫
 乎習赤子之啼無有五方其聲一也及其長則言語
 不通飲食不同有至死莫能相為者是無他所習異
 也至于古今亦然有服古之衣冠于今之世則駭于
 州里矣服今之衣冠于古之世則僇于有司矣衣冠
 烏有是非哉習與不習而已矣夫民朝夕見之其心
 安焉以為天下之事正應如此一旦奪之使去而就
[031-12a]
 彼則無不憂疑而莫肯從矣昔秦廢井田而民愁怨
 王莽復井田而民亦愁怨趙武靈王變華服效夷服
 而臣下不悦彼魏孝文帝變夷服效華服而羣下亦
 不悦由此觀之世俗之情安于所習駭所未見固其
 常也是故上行下傚謂之風薫蒸漸漬謂之化淪胥
 委靡謂之流衆心安定謂之俗及風化已失流俗已
 成則雖辨智弗能諭也强毅不能制也重賞不能勸
 也嚴刑不能止也自非聖人得位而臨之積百年之
[031-12b]
 功莫能變也
  總論九州風土
 唐虞三代風化尚矣春秋以降列國殊俗去古未逺
 自秦漢以後千八百年總天下風土五變愈下葢自
 漢迄西晉一變六朝南北至周隋一變隋唐至安史
 之亂一變五代一變宋金之交又一變安史滅君臣
 之義未盡至五代則㡬矣六朝南北正統未絶迨金
 宋則危矣是皆闗天地大運非若春秋戰國異政殊
[031-13a]
 俗專可以人事論也故今之天下四海九州特山川
 所隔有聲音之殊土地所生有飲食之異小小習尚
 不同謂之土俗可也其好惡趨向則繫乎一氣之運
 一代之治不得以異俗書也然自漢以來亦不得不
 考古以証今必欲其道徳一風俗同焉噫我太祖髙
 皇帝旋乾轉坤雷厲風行復古帝王所自有之疆土
 明厥初生民所固有之彛倫禮樂衣冠九州一致以
 功言之雖湯武不得與之比隆迨列聖相承二百餘
[031-13b]
 年禮教漸被民之心志耳目惟時之政令教誨是訓
 是傚由此一變至道易易也振作鼓舞返樸還淳祛
 佛老之詖亂崇周孔之正學以求復唐虞三代風化
 誠于今之司風教者有厚望焉
[031-14a]
 
 
 
 
 
 
 
 
[031-14b]
  冀州之域
 今山西之太原府平陽府大同府潞安府汾州澤州沁
 州遼州所屬
 河南之懐慶府彰徳府衛輝府所屬
 北直𨽻之順徳府真定府順天府宣府河間府永平
 府廣平府大名府之滑縣濬縣開州長垣縣𨗳河云
 至大伾今大伾在濬縣故知濬滑在冀州之域古志
 謂開州長垣在河故道之北則知開州長垣亦在冀
[031-15a]
 州之域
 冀三面皆河東北阻陰山一帶故河折而南流為冀
 西河至華陽折而東流為冀南河至大伾折而北流
 為冀東河自西河出孟門之下南河壅砥柱之西東
 河縈旋於大陸之野故禹首事壺口梁岐等處以殺
 河勢大原則汾水所出大岳則汾水所經也
[031-16a]
 
 
 
 
 
 
 
 
[031-16b]
  兖州之域
 山東濟南府所屬濟河禹城臨邑長清肥城青城陵
 縣泰安州新泰萊蕪徳州徳平平原武定陽信海豐
 樂陵商河濵州利津霑化蒲臺東昌府所屬州縣兖
 州府陽谷東阿平陰東平汶上夀張
 直𨽻大名府所屬元城大名南樂清豐内黄開州冀
 長垣東明魏縣
 河南開封府所屬延津封丘原武陽武胙城
[031-17a]
 河間府吳橋縣有黄河故道而滄州古志徒駭在滄
 州廢清池縣太史簡潔在本州南皮縣馬頰在景州
 東光縣胡蘇鬲津在滄州慶雲縣鈎盤在獻縣此九
 河相去不逺又與黄河故道相近葢先儒皆于紙上
 求之此古志得之士人父老之相傳為是所謂禮失
 求之于野者况有文典可徵乎一則近海一則在正
 北一則相去不逺似當時分合之迹河雖為冀兖之
 界然兖地下九河之分則皆在兖地而其治之也惟
[031-17b]
 兖為多故九河於兖言之兖不言山多平地也
[031-18a]
 
 
 
 
 
 
 
 
[031-18b]
  青州之域
 山東之青州府萊州府登州府濟南所屬歴城章丘
 鄒平淄川長山新城齊南濟陽及遼東廣寧以東
 濰水出山東青州府莒州箕屋山莒州即箕縣也經
 本府諸城入萊州府髙密經本府昌邑濰縣東北入
 海濰縣即都昌也淄水出本省濟南府泰安州萊蕪
 縣原山北入本省青州府臨淄至博興縣入濟博興
 即博昌今却至夀光入
[031-19a]
 青州北據海西南距岱據謂跨之也故海北遼東西
 之地皆青州之域舜十二州青州為營州即遼東也
 淄汶雖俱出原山惟汶入濟淄濰二水俱不達于河
[031-20a]
 
 
 
 
 
 
 
 
[031-20b]
  徐州之域
 南直𨽻徐州所屬淮安府海州所屬邳州所屬淮安
 府桃源縣沭陽縣清河縣安東縣
 山東青州府所屬莒州沂水日照安丘諸城蒙陰兖
 州府所屬金鄉魚臺城武單縣濟寧州嘉祥鉅野鄆
 城曹州南境曹縣定陶揚徐二州當以淮為界淮北
 為徐淮南為揚
 徐即魯境其川莫大於淮淮受泗沂泗受漷沭大野
[031-21a]
 即鉅野澤今南旺湖是也大江以北長河以南諸水
 皆與大野相聨屬在當時已為入貢之路
[031-22a]
 
 
 
 
 
 
 
 
[031-22b]
  揚州之域
 南直𨽻應天府揚州府鎮江府蘇州府常州府松江
 府池州府徽州府寧國府太平府安慶府廬州府鳳
 陽府淮安府所屬山陽縣監城縣廣徳州和州滁州
 浙江杭州府嚴州府嘉興府湖州府金華府衢州府
 處州府温州府寧波府紹興府台州府
 江西南昌府饒州府廣信府臨江府吉安府瑞州府
 袁州府贛州府南安府建昌府撫州府九江府所屬
[031-23a]
 瑞昌縣南康府
 揚北距淮南距海中貫長江大江之南西偏諸水莫
 大於彭蠡東偏之水莫大於震澤三江即震澤下流
[031-24a]
 
 
 
 
 
 
 
 
[031-24b]
  荆州之域
 湖廣武昌府漢陽府荆州府岳州府襄陽府襄陽縣
 宜城南漳房縣徳安府黄州府辰州府永州府長沙
 府寶慶府衡州府常徳府沔陽州承天府舊安陸州
 靖州郴州永順軍民宣慰使司保靖軍民宣慰使司
 施州衛所屬大田軍民千户所散毛宣慰司所屬郴
 江西袁州府所屬萍鄉縣吉安府所屬龍泉縣永寧
 縣所屬建昌地四川䕫州府巫山縣大昌縣大寧縣
[031-25a]
 荆州據荆山南及衡山之陽江漢發源于梁入海于
 揚而二水㑹合于荆故曰朝宗于海九江即今洞庭
 諸水是也
[031-26a]
 
 
 
 
 
 
 
 
[031-26b]
  豫州之域
 河南開封府祥符縣陳留杞縣通許太康尉氏洧川
 鄢陵扶溝中牟蘭陽及六州所屬河南府所屬南陽
 府所屬汝寧府所屬
 湖廣襄陽府均州鄖縣上津竹山光化棗陽榖城
 山東曹州西南地及定陶縣據地勢則直𨽻之東明
 當亦屬豫
 豫于九州為中土南跨漢抵荆山北距南河洛自西
[031-27a]
 來中分豫境受伊瀍澗三水以入于河
[031-28a]
 
 
 
 
 
 
 
 
[031-28b]
  梁州之域
 四州成都府重慶府順慶府保寧府叙州府馬湖府
 潼川州所屬眉州所屬瀘州所屬雅州所屬䕫州府
 所屬奉節雲陽萬縣開縣達縣新寧梁山建始陜西
 鞏昌府成縣西和泰州漢中府金州所屬及沔縣芒
 部軍民府龍川宣撫司平茶洞長官司疊溪軍民千
 户所湖廣施州軍民指揮使司西境其烏蒙等處原
 不係域中者不載梁東據華山之南西距黒水岷山
[031-29a]
 江源所自出嶓冡漢水所自出凡蜀中山南谿谷諸
 水皆至江謂之沱山北谿谷諸水皆至漢謂之潛
[031-30a]
 
 
 
 
 
 
 
 
[031-30b]
  雍州之域
 陜西西安府延安府慶陽府平涼府鳳翔府臨洮府
 鞏昌府所屬隴西安定㑹寧通渭漳縣寧逺伏羌階
 州徽州兩當漢中府所屬南鄭褒城城固洋縣西鄉
 鳳縣畧陽陜西行都司所屬及岷州衛洮州衛文縣
 守禦千户所古沙州又據岷嶓既藝則鞏昌府大半
 當屬梁州據西傾因桓是來則臨洮州縣亦當有屬
 梁者
[031-31a]
 雍西距黒水東據河弱水既西者衆水皆東惟此水
 獨西也雍水莫大於渭中貫雍境涇漆沮皆在渭水
 之北涇自北來注渭漆沮自東北來注渭惟灃水在
 渭之南自東南來注于渭
  九州總論
 禹别四海為九州宜若有均一之制而校其道里廣
 狹全不相侔濟河兖/州淮岱徐/州相去不能千里荆河豫/州
 千里而近海岱青州千五百里而縮荆山衡陽荆州
[031-31b]
 二千里而遙東海西河冀/州二千里而近夀春之淮潮
 陽之海揚/州相去且五千里龍門之黄河燉煌之黒水
 雍/州相去以西千里至華陽黒水竆數千里而未知所
 經是何廣狹之殊也或者九州之别品殊墳壤因土
 宜而别也故其道里無得而均然而荆河淮濟之間
 徐兖豫三/州之境也截長補短不能當淮海一州之半借使三
 州土壤既殊不可得而并揚州之大獨不得而釐耶
 古今名儒訓釋禹貢多矣未始及此葢難言之也竊
[031-32a]
 嘗討之九州之别葢倣井田之法田井之法/始于黄帝方里而
 井九百畆中為公田八家皆私百畆同養公田而九
 州之制一州為王圻八州建國以蕃王室是同養公
 田之義也故其區别境壤不因土宇之小大不限山
 川之間阻唯據民田多寡而均之耳然而四海之内
 夷險不齊如荆河淮濟之間百舍坦夷萬頃一瞬而
 又當中原要區民力修地利盡良疇既闢曠土實稀
 故三州徐兖/豫境土最為狹也至淮漢以南揚州淮南/荆州漢南
[031-32b]
 函劍以西雍州在函谷之西/梁州在劍閣之西江湖盡濫闗山重複又
 僻在遐陬濶疎稼政平土葢寡闢田甚難故四州境
 土最為濶也嘗考西漢之時去古未逺方其極甚九
 有民户總計千二百餘萬而徐兖豫三州當五百五十
 萬户而荆揚雍梁四州僅當三百萬户夫民非榖不
 生榖非民不殖推其户口之多寡足以見田疇之廣
 濶據今驗古畧可知則九州之别唯民田是均㫁可考
 矣鳴呼治有本要帝王一道其來久矣神農之教曰
[031-33a]
 金城千仭湯池百步帶甲百萬而無粟不能守也故
 舜咨十二牧以食哉惟時洪範八政以食為首周官
 九軄以農為先誠以國以民為本民以食為命而食
 非田不給非民不耕有田而後可以賦民有民而後
 可以立市朝建國家故先王所重唯民與田其所以
 體國經野設官分職侯甸之制軍國之用皆取足於
 民田故官無閒冗則兵無聚散家無豐儉民無勞逸
 而國有致一之歛民有不二之業有田斯墾有榖斯
[031-33b]
 積雖遇水旱兵㐫而民無菜色故得禮節著而榮辱
 彰時雍之治由之而致也爰自秦開阡陌而廢井田
 罷侯置守以要害為先而不復以民田為制魏晉而
 下因仍不改坐水陸而建都㑹革山河而峙城郭民
 物所聚南畆實遥形勢之地良田更寡至於平土多疇
 衣食所資則反以為敞夷不守之地而不知務大抵
 所重非所本所本非所重先王之制數口之家受田
 一頃後世邊隅小邑民户不盈數百則地利安能有
[031-34a]
 盡至名大郡多至數十萬户則又安能有數十萬頃
 之田乎民無常産則荒於末業有天下國家者既不
 能為之閑禁又從因之以䂓利遂致不耕之民多於
 南畆有司者徒知日計之有餘而不知嵗計之不足
 也古之三年耕必有一年之蓄謂人皆土墾也今耜
 耒之民僅能當天下十之三使嵗皆有年則斯民僅
 能糊口設一榖不登所在不免告糴然後知先王之
 制所以為後世生民之計矣後王之治所以有愧前
[031-34b]
 王者匪惟徳教之有虧固亦法制之未良也嗟乎今之
 天下亦古之天下豈先王之制唯可行於古之天下
 而不復可行於後世耶抑亦復之者未得其漸耳捨
 先王經國之制未易遽服而先王愛民之心詎可弭
 忘哉後王之治信能一政之設一令之施惟民與田
 是崇是重則王制雖未必更張而時雍之治豈云難
 致因考九州之制知先王以民田為重故備論於此
 庶㡬按九州之國則足以見先王之心無徒論其道
[031-35a]
 里逺近山川夷險而已
  崑崙九州
 鄒衍言九州之外復有九州載於史記按其説曰東
 南神州曰旦土旦音與/晨同正南卭州隋書/作迎曰深土西南
 戎州曰滔土正南弇州隋書作/拾州曰升土正中冀州曰
 白土西南柱州曰肥土西北𤣥州隋書作/營州曰成土東
 北咸州曰隠土管子作/急土正東陽州曰信州其言本荒
 唐漢唐人作河圖括地象全祖其説隋代郊天遂以
[031-35b]
 其名入從祀之位史炤通鑑釋文曰此九州其崑崙
 統四方之九州乎或曰神農地過日月之表葢神農
 之九州也柱州一本作桂州營州一本宫/州近是𤣥與宫相近未知孰正
 九/有左傳九丘八索九丘即九州也八索即八澤也見
 淮南子或以八索為八卦謬矣通鑑外記云人皇氏
 依山川土地之勢財度為九州謂之九有各居其一
 而為之長人皇居中州以制八輔此引春秋命厯敘
 文也九有取育草為義即後世所謂九州也中州則
[031-36a]
 人皇之都所謂寓逢中囿也八輔則餘八囿也囿亦
 作有古字省文書以有九有之師詩九有有截又奄
 有九有作九有解義尤明暢左傳謂之九藪陽紆雲
 夢之屬總而言之九有也九囿也九州也九藪也一
 也
 九州/區域九州之區域在昔顓頊及于陶唐分而為九其
 制最大雍州西據黒水東距西河豫州西南至荆山
 北距河冀州唐虞之都以餘州所至則是其境兖州
[031-36b]
 舊為濟河之間青州東北據海西距岱徐州東距海
 北至岱南及淮梁州東據華山之陽西距黒水揚州
 北據淮東南距海荆州北據山南及衡山之陽其雍
 州西境流沙之西荆州南境五嶺之南所置郡縣並非
 九州封域之内
 禹貢一篇葢夏史之追書也夫既夏史之追書則紀
 成功之書爾夫既紀成功之書則禹之治水其先後
 次第䂓模不盡見於此而於此可以推見爾何者禹
[031-37a]
 貢於九州獨冀州載修治之辭於上餘州則皆曰某
 山既藝既旅某水既道既從某澤既豬底定是皆紀
 其成功耳其先後次第不盡見於此矣而謂於此可
 以推見何也曰禹貢一篇分敘九州以經之數敘山
 川以緯之每州之下奠山川豬藪澤而後繼之以物
 土宜定田制又繼之以經賦法通朝貢其總敘於後
 則列山川敘原委總成功定封建别限制同教化是
 禹八年之間其先後次第經理䂓模廣大周密本末
[031-37b]
 具備葢可想見而其先後次第則証諸禹所自言者
 而尤可見禹曰洪水滔天懐山襄陵予乘四載隨山
 刋木暨益奏庶鮮食此禹功之始也孟子所謂龍蛇
 禽獸之害消列山澤而焚之者也此禹貢分敘所以
 先於刋定諸山總敘所以先於𨗳山是也禹曰予決
 九川距四海濬畎澮距川暨稷播奏庶艱食鮮食此
 禹功之中也孔子所謂盡力乎溝洫者也此禹貢分
 敘所以定山澤辨厥土等田制所以有𨗳川則壤成
[031-38a]
 賦甸服等事也葢禹之治水不但疏決江河患鑿阻
 濬州而已凡天下平土皆制其井畆疏為溝澮以達
 于川所謂畎澮者即田間之畎一同之澮也所謂溝
 洫者即一井之溝一成之洫也則是井田之制自禹
 定之此禹中間功庸最為周密至於所謂懋遷有無
 萬邦作乂所謂弼成五服至于五千外薄四海咸建
 五長則禹功之終也分敘之浮于某水達于某水總
 敘之六府孔修庶土交正迄于四海皆是也或曰書
[031-38b]
 者當時方言形容其勢耳愚昔聞之家廷曰洪水滔
 天即如後世淫雨大水河決之災但堯末年連嵗有
 此然彭蠡諸水而指為漢滙此猶有可疑者予已釋
 而辨之矣抑葢天地自然之變者如河徙而南沛涸
 而洑而冀兖青徐豫之支流水澤皆易其源委甚至
 九河淪而為小海碣石陷而在海中此尤其變之大
 者也大抵天地之間河海山陵土石自有消長之數
 而人之年夀有限則不及見其消長遂以為古今有
[031-39a]
 定形爾山與土石且有消長而況水乎若沈存中奏
 使河北邊太行而北山崖之間往往銜螺蚌之殻及
 石子横亘石壁如帶謂必昔之海濵今東距海已千
 里以愚觀之此即昔之河濵也所謂自東河至東海
 千里而遥者也夫以昔之河濵今在山崖石壁之間
 即河日遷山日長石日凝葢可知也此皆天地之間
 今人尚可考見之理其類非一而人鮮不謂迂者朝
 &KR0818不知晦朔夏蟲不可語冰其斯之謂矣然則禹貢
[031-39b]
 地理古今之不同又安知其非天地之變遷消長若
 河碣之比邪或曰條列之説如之何曰予嘗疏於前
 矣王鄭分每段為列可爾若指為山勢之脈絡恐未
 然也夫天地常形固相為勾連貫通然其條理亦各
 有脈絡若以脈絡之可見者言之崑崙四垂而為海
 天下諸山皆起於崑崙而崑崙無定名地之最髙山
 之所聚江河諸源之所出即崑崙爾崑崙之山綿亘
 糾繆勾連盤錯其南為岷山而岷山最大而東北為
[031-40a]
 積石諸峯其東為西傾朱圉鳥鼠諸峯其西南諸山
 尤為綿亘紛錯河之所以北弱水之所以西黒水之
 所以南皆是也惟江河淮漢行乎中國自崑崙而東
 北言之則自積石而北為湟水星海青海以至浩亹
 皆河源也入匈奴以東為陰山又東南自代北雲朔
 分而南趨為北嶽以至太行是為河北之脊壺口雷
 首泰嶽析城王屋皆其羣峯河之折而南汾晉諸水
 之所以西入河涿易&KR0740漳恒衛之所以東入海也分
[031-40b]
 而東趨者行幽燕之北為五闗之險以至營平而為
 碣石此北絡也自崑崙以東言之則東為西傾而洮
 水出其北入河恒水出其南入江又東為朱圉鳥鼠
 諸隴則為渭之源自渭源以北即夾河源而北以東
 若岍岐若荆山諸峯涇水漆沮諸源也自渭以南即
 西傾而下諸峯亘為終南屹為泰華東北為崤陜東
 南為熊耳外方嵩髙伊洛之源又南為桐栢淮源以
 達於淮西諸山此中絡也又自西傾諸圉而南分是
[031-41a]
 為嶓冡漢源夾漢而趨者北即終南華熊諸隴南則
 蜀東諸峯説者謂蜀東諸山皆嶓冡正謂其岡岫綿
 亘爾又東則為荆山内方此中絡之次也自崑崙之
 東南言之是為岷山江源夾江而東者北支即西傾
 以南嶓冡以西之脈為桓水西漢水嘉陵江諸源其
 南支即南趨為蒙蔡諸山青衣大渡馬湖江諸源又
 東包涪黔一盤而北為三峽其東出者包絡九江之
 源中盤為衡山其再盤而北為廬阜其嶺東出者又
[031-41b]
 為袁吉章貢盱信諸江之源至分水魚梁嶺三盤而
 北趨過新安峙天目盡昇潤凡再盤之間其水聚為
 洞庭三盤之間其水聚為彭蠡三盤以東則南閩浙
 北為震澤此南絡也惟泰山則特起東方横亘左右
 以障中原此所以為異與大抵水者山之液故山盤
 而水之源出焉此所以聚為川流之盛地道以勾連
 為固故山束而水之流壅焉此所以資於疏闢之功
 凡此其大畧云耳
[031-42a]
 
 
 
 
 
 
 
 
[031-42b]
 
 
 
 
 
 
 
 圖書編卷三十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