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R3k0050 圖書編-明-章潢 (master)


[096-1a]
欽定四庫全書
 圖書編卷九十六
             明 章潢 撰
[096-2a]


[096-3a]
 
 
 
 
 
 
 
 
[096-3b]
  朝日壇
 嘉靖九年罷從祀建壇朝陽門外二里許為制一成
 壇面紅磂&KR3226東西南北階九級俱白石内櫺星門四
 面門外為燎爐瘞池西南為具服殿東北為神庫神
 厨宰牲亭燈庫鐘樓北為遣官房外建天門二北天
 門外西北為禮神街坊西天門外迤南北官齋宿房
 䕶壇地一百畝
 歳春分祭大明之神於朝日壇西向甲丙戊庚壬年
[096-4a]
 上祭服親祀餘年遣文大臣攝之先十五日委恊律
 郎率樂舞生演禮樂先十日題請上行禮先三日奏
 致齋進銅人齋牌示長安門是日詣太和殿觀禮樂
 犧牲所看牲先二日同光禄寺奏省牲次日具本復
 命博士捧祝版候塡御名捧安於香帛亭厨役舁至
 神庫奉安樂舞生燒香陳設樂器鋪排洗祭器夜半
 奉安神牌陳設籩豆祭品大明赤璋一禮神帛一紅/色
 玉爵三磁酒盞三十騂犢一羊一豕一豋一鉶一簠
[096-4b]
 簋各二籩豆各十嘉靖九年欽依赤玉無切物可改/而就禮禮不可改而就物日以赤
 玉月以白玉此不易之理見無赤/玉合暫以次玉瑪瑙之類代之明旦上以出祭朝
 日告内殿卿詣皇極門候請聖駕上由東長安門出
 至壇北門入至具服殿具祭服出導引官導由左門
 入典儀唱樂舞生就位執事官各司其事内贊奏就
 位位設於/上成典儀唱迎神奏樂樂止奏四拜傳贊百/官同
 儀唱奠玉帛奏樂内贊奏陞壇導上至香案前奏跪
 奏搢圭奏上香奏獻玉帛奏出圭奏復位樂止典儀
[096-5a]
 唱行初獻禮奏樂内贊奏陞壇導上至神位前奏搢
 圭奏獻爵奏出圭奏復位樂暫止奏跪傳贊百/官同贊讀
 祝訖樂復作奏俯伏興平身傳贊/同樂止典儀唱行亞
 獻禮奏樂儀同初獻/惟不讀祝樂止典儀唱行終獻禮奏樂儀/同
 亞/獻樂止卿立於壇之左唱賜福胙光禄卿捧福酒胙
 跪進於右内贊奏跪奏搢圭奏飲酒奏受胙奏出圭
 俯伏興平身奏再拜傳贊百/官同典儀唱徹饌奏樂樂止
 典儀唱送神奏樂奏四拜傳贊百/官同典儀唱讀祝官捧
[096-5b]
 祝進帛官捧帛掌祭官捧祭饌各詣燎位奏樂上退
 拜位南立捧祝帛饌官下陞奏禮畢内贊導上出左
 門導引官導至具服殿上囘參内殿
 遣官之年先期題欽定大臣一員攝祭位於/壇下由北級
 升降不飲福受胙餘儀同祝文紅版/硃書嗣天子御名謹
 昭告於大明之神惟神陽精之宗列神之首神光下
 照四極無遺功垂今昔率土仰賴茲當仲春式遵古
 典以玉帛牲醴之儀恭祀於神伏惟鑒歆錫福黎庶
[096-6a]
 尚饗
  樂章樂七奏樂生七十二人舞八佾/文生六十四人武生六十四人
 迎神熈/和 仰瞻兮大明位尊兮王宫時當仲春兮氣
 融爰遵祀禮兮報功微誠兮祈神昭鑒願来享兮迓
 神聰
 奠玉帛凝/和 神靈壇兮肅其恭有帛在篚兮赤琮奉
 神兮祈享以納予躬奠兮忻以顒
 初獻夀/和 玉帛方獻兮神歆酒行初獻兮舞呈齊芳
[096-6b]
 馨兮犧色騂神容恱兮鑒予情
 亞獻時/和 二齊升兮氣芬芳神顔怡和兮喜將予令
 樂舞兮具張願垂普照兮民康
 終獻保/和 慇懃三獻兮告成羣職在列兮周盈神錫
 休兮福民生萬世永賴兮神功明
 徹饌安/和 一誠盡兮予心懌五福降兮民獲禧仰九
 光兮誠已伸終三獻兮徹敢遲
 送神昭/和 祀禮既周兮樂舞揚神享以納兮還青鄉
[096-7a]
 予當拜首兮奉送願恩光兮普萬方永耀熹明兮攸
 賴蒸民咸仰兮恩光覩六龍兮御駕神變化兮鳳翥
 鸞翔束帛餚饈兮詣燎方佑我皇明兮基緒隆長
[096-8a]


[096-9a]
 
 
 
 
 
 
 
 
[096-9b]
  夕月壇
 嘉靖九年罷從祀建壇阜城門外之南二里許為制
 一成壇面白磂&KR3226東西南北階六級俱白石内櫺星
 門四東門外為瘞池東北為具服殿南門外為神庫
 西南爲宰牲亭神厨祭器庫北門外為鐘樓遣官房
 外天門二東門外北為禮神街坊䕶壇地三十六畆
 七分十年欽依夕月壇以鐵爐置於坎上焚/燎不必造燎壇以稱祭月於坎之義歳秋分
 祭夜明之神於夕月壇東向從祀木火土金水星二
[096-10a]
 十八宿周天星辰南向丑辰未戌年上皮弁服親祀
 餘年遣武大臣攝之先十五日委恊律郎率樂舞生
 演禮樂先十日題請上行禮并題欽遣大臣分獻先
 二日奏致齋進銅人齋牌示長安門詣太和殿觀禮
 樂犧牲所看牲先一日光禄寺奏省牲次早具本復
 命上以出祭夜明告内殿傅士捧祝版候塡御名捧
 安於香帛亭厨役舁至神庫奉安樂舞生燒香陳設
 樂器鋪排洗器是日午後本寺官奉安神座神牌陳
[096-10b]
 設籩豆祭器夜明白琥一禮神帛一白/色金爵三磁酒
 盞三十騂犢羊豕各一豋一鉶二簠簋各二籩豆各
 十星辰配位禮神帛十青紅𤣥黄/各一白六磁爵三餘同申刻
 上由西長安門出至壇北門入至具服殿具皮弁服
 出導引官導上由中門入儀同朝日惟行再拜禮/改賜福胙為答福胙
 獻官於唱初獻讀祝時聽贊朝上跪至俯伏興平身
 贊引由北級上至神位前贊搢笏上香獻帛獻爵訖
 其亞終獻俱候上復位然後行禮遣官年先期題欽
[096-11a]
 遣大臣一員攝祭一員分獻攝官位於/壇下由南級升降
 不答福胙餘儀同祝文白版/黒書嗣天子御名敢昭告於
 夜明之神惟神鍾隂之精配陽之德繼明於夕有生
 共頼暨惟五星列宿咸司下土各有攸分𦕈予之資
 仰承帝命君此生民茲者時惟秋分爰遵典禮以玉
 帛牲醴之儀用修常祭於神惟神歆鑒福我邦民尚
 享
  樂章樂六奏樂生七十二人舞八佾/文生六十四人武生六十四人
[096-11b]
 迎神凝/和 隂曰配合兮承陽宗式循古典兮齋以恭覩
 太隂来格兮星辰羅從予拜首兮迓神容
 初獻夀/和 神其来止有嚴其誠玉帛在篚清酤方盈
 奉而奠之願鑒微情夫祀兮云何祈佑兮羣民
 亞獻豫/和 二觴載斟樂舞雍雍神歆且樂百職惟供
 願順軌兮五行祈民福兮神必從
 終獻康/和 一誠以申三舉金觥鐘鼔鍧鍧環珮琤琤
 鑒予之情願永保我民生
[096-12a]
 徹饌安/和 禮樂肅具精意用申位坎居歆納茲藻蘋
 徹之弗遲儀典肅陳神其鑒之佑我生民
 送神保/和 禮備告終兮神喜旋穹碧澄輝兮素華鮮星
 辰從兮返神鄉露氣清兮霓裳蹁躚餚饈兮束帛薦
 之於瘞兮罔敢愆予拜首兮奉送願永貺兮民樂豐
 年
 按日月於祀天時已從祀矣而又建壇東西各専祭
 之者何哉蓋日月為天之用照臨四方固其所司也
[096-12b]
 是以在禮王宫祭日夜明祭月又曰春朝朝日秋莫
 夕月所以明有敬也
  歴代朝日夕月
 周制以柴祀日月星辰日壇曰王宫月壇曰夜明牲
 幣俱赤樂與祭五帝同禮神之玉以珪璧王搢大圭
 繅藉五采五就以朝日王服𤣥冕所以尚質自朝至
 暮行祭之禮先以牲幣於柴上而燔之升煙於天以
 同五帝之義凡祭日月歳有四焉迎氣之時祭日於
[096-13a]
 東郊祭月於西郊一也二分祭日月二也祭義云郊
 之祭大報天而主日配以月三也月令十月祭天宗
 合祭日月四也覲禮禮日於南門之外禮月於北門
 之外漢武帝立二十八年始郊太一朝日夕月改周
 法不俟二分於東西常以郊泰畤質明出行竹宫東
 向揖日其夕西向揖月魏文帝以其煩䙝似家人之禮
 乃以黄初二年正月乙亥朝日於東門之外前史又
 以正月非二分之義秘書監薛靖論云按周禮朝夕
[096-13b]
 無常日鄭𤣥云用二分秋分之時月多東升西向拜
 之背實逺矣朝日宜用仲春之朔夕月宜用仲秋之
 朔淳于睿駁之引禮記云祭日於東祭月於西以端
 其位周禮秋分夕月並行於上代西向拜月雖如背
 實亦猶月在天而祭之於坎不復言背也猶如天子
 東西遊幸拜宫猶北向朝拜寕得以背實為疑明帝
 太和元年二月丁亥朔朝日於東郊八月乙丑夕月
 於西郊始得爲禮晉因之武帝太康二年有司春分
[096-14a]
 朝日寒温未適不可親出詔曰頃方難未平故每從
 所奏今戎事已息此禮為大遂親朝曰後周以春分
 朝日於東門外為壇如其郊用特牲青幣青珪有邸
 皇帝乗青輅及祀官俱青冕執事者青弁司徒亞獻
 宗伯終獻燔燎如圜丘秋分夕月於國西門外為壇
 於坎中方四丈深四尺燔燎如朝日隋因之開皇中
 於國東春明門為壇如其郊每以春分朝日又以國
 西開逺門外為坎深三尺廣四丈為壇於坎中髙一
[096-14b]
 尺廣四尺每以秋分夕月牲幣與周同唐二分朝日
 夕月於國城東西各用方色犢
 宋制春分朝日秋分夕月爲大祀用羊豕各二籩豆
 十二簠簋爼二髙宗紹興三年司封員外郎鄭士彦
 言春分朝日秋分夕月祀典未舉望詔禮官講求從
 之後於城外惠照院望祭位版日書曰大明月書曰
 夜明玉用圭璧大明幣用赤夜明幣用白禮如祀感
 生帝
[096-15a]
  朝日夕月總論
 按古禮祭日月杜氏通典云歳有四陳氏禮書云歳
 有六今以楊氏復之說為凖大畧以為典瑞朝日註
 云天子當春分朝日秋分夕月玉藻朝日於東門之
 外馬融鄭康成皆同此說賈誼亦曰三代之禮春朝
 朝日秋暮夕月所以明有敬也蓋冬至祭天夏至祭
 地此祭天地之正禮也春分朝日秋分夕月此祭日
 月之正禮也陳氏云天地至尊故用其始而祭以二
[096-15b]
 至日月次天地故祭以二分此言是也所謂兆日於
 東郊兆月於西郊祭日於壇祭月於坎祭日於東祭
 月於西王宫祭日夜明祭月祭日之壇曰王宫王有/日之象宫其居也故以
 名壇祭月之/坎曰夜明即春分朝日秋分夕月之事也此外則
 大報天而主日配以月此因郊而祭者也禮日於南
 門外禮月於北門外此因覲而行者也祈來年於天
 宗天宗者日月/星辰之類此因蜡而祈者也雪霜風雨之不時
 於是乎禜之此因禜而舉者也我朝初有朝日夕月
[096-16a]
 之祭洪武罷嘉靖九年復朝日壇在東郊西向春分
 祭大明之神夕月壇在西郊東向秋分祭夜明之神
  歴代風師雨師及衆星祀禮 祀儀詳後
 周制大宗伯以實柴祀日月星辰以槱燎祀司
 中司命風師雨師月今立春後丑日祭風師於
 國城東北立夏後申日祀雨師於國城西南秋
 分日享夀星於南郊立冬後亥日祠司中司命
 司民司禄於國城西北後漢於丙戌日祀風師
[096-16b]
 於戌地以己丑日祀雨師於丑地牲用羊豕又於國
 都南郊立老人星廟常以仲秋祀之立心星於城南
 常以季秋祀之晉以仲春月祀於國都逺郊老人星
 廟季秋祀心星於南郊壇心星廟東晉以來配享南
 郊不復特立隋令太史局常以二月八日於署庭中
 以太牢祀老人星兼祀天皇大帝天一太一日月五
 星勾陳北極北斗三台二十八宿丈人星孫星都四
 十六座凡應合祀享官示大醫給除穢氣散藥先齋
[096-17a]
 一日服之以自潔唐開元二十四年七月敕所司特
 置夀星壇常以千秋節日修其祀典又敕夀星壇宜
 祭老人星及角亢七宿著之常式其儀具開元禮天
 寳四載敕風伯雨師並宜升入中祠仍令諸郡各宜
 置一壇因春秋祭社之日同申享祀至九月敕諸郡
 風伯壇置在壇之東雨師壇之西各稍北三數十歩
 其制卑小於社壇其祭官凖祭社例取太守下充之
 宋制二仲祀九宫貴神為大祀立春後丑日祀風師
[096-17b]
 立夏後申日祭雨師為中祀立秋後辰日祀靈星秋
 分享夀星立冬後亥日祀司中司命司人司禄為小
 祀都城壇壝之制風師在城之西雨師在城之北雷
 師從雨師之位爲二壇同壝州縣風師在社壇之東
 雨師在雷師之西非所謂各依其方類求神者請倣
 都城方位之制仍以雷師從雨師之位為二壇同壝
  歴代祭星辰風師雨師總論
 按周禮以實柴祀日月星辰以槱燎祀司中司命風
[096-18a]
 師雨師小司冦孟冬祀司民司禄而獻民數榖數周
 制仲秋祭靈星於國之東南月令立春後丑日祭風
 師於國城東北立夏後申日祀雨師於國城西南秋
 分日享夀星於南郊立冬後亥日祀司中司命司民
 司禄於國城西北又祭法曰幽宗祭星也此皆見於
 經傳者如此然史遷蓋難乎其言之也若經傳所言
 風師雨師司中司命司民司禄彼固謂各有神主之
 而祭焉已非夏商以前簡畧忠質之事矣而彼世註
[096-18b]
 家顧各以星當之何耶蓋星宿之名多出於緯書而
 先後鄭之說又自相牴牾固未可據以為信也此楊
 氏所以一歸於天與氣數謂四司之神如司春司夏
 之類不無見矣彼信繆忌之奏而祠㤗一以畫靈旗
 漢武/帝信嘉慶之言而置九壇以祭貴神唐𤣥/宗至有請
 隨貴神飛棊之方以定祭位者吾不知何說也雖然
 爲民請福無文咸秩寜有過立非執一隅推數於囘
 復候神於恍惚因方弭沴隨氣考祥則亦國家所不
[096-19a]
 廢也由斯以言則非以民故而以徼福若所謂天子
 心獨喜其事秘者誠矯誣也哉
  本朝祀星辰風師雨師總論
 按本朝郊祀既設星辰二壇於上又有風雲雷雨之
 壇則亦不以風雨為星也周禮有風師雨師漢以丙
 戌日祀風師於戍地以己丑日祀雨師於丑地宋人
 兆風師於西郊祠以立春後丑日兆雨師於北郊祠
 以立夏後申日兆司中司命司禄於南郊祠以立秋
[096-19b]
 後亥日以雷師從雨師之位以司民從司中司命司
 禄之位皆各壇為祭未嘗合而為一本朝於風雨雷
 之外又加以雲合為一壇以從獻於郊祀又為壇於
 郊壇之西每歳仲秋天子又躬祀焉其與並祀者太
 歳及五岳五積四海四瀆之神而以京畿山川四季
 月將京都城隍從享所謂太歳城隍月將與雲皆前
 代所未祀也夫雲興而雨霈既祀夫雨而獨遺雲可
 乎峙形於兩間者皆已享祀而流行於四時以司民
[096-20a]
 耕作興作之候者而無其祭祀可乎名山大川遼絶
 於千萬里之外者既皆入於望祀而宸居所涖六宫
 百司三軍百姓之所居止者反遺之可乎此皆我聖
 祖之獨斷神見其視前代所祠九宫貴神之屬蓋有
 間矣
  祭寒暑
 祭法相近於坎壇祭寒暑也周禮籥章中春晝擊土
 鼓龡邠詩以逆暑中秋夜迎寒亦如之其禮逆暑以
[096-20b]
 晝求諸陽也迎寒以夜求諸隂也此何以祭疏謂寒
 暑大甚祭以禳之寒暑頓以祈之理或然也然則茲
 祭也亦王者輔相調燮之一事歟
  祭六宗四方
 舜典類於上帝之下繼以禋於六宗曲禮言天子祭
 天地之下繼以祭四方則古帝王祭六宗四方之禮
 亞於天非小祀也但經傳不明言其神名目而先儒
 訓釋互有異同歐陽大小夏侯說尚書言六者在天
[096-21a]
 地四方之間助隂陽變化實一而名六宗也孔光劉
 歆以爲乾坤六子水火雷風山澤也賈逵以為天宗
 三日月星也地宗三河海岱也馬融以爲天地四時
 也鄭𤣥以爲皆天之神祗星辰司中司命風師雨師
 也張髦以爲祖考所尊者六三昭三穆是也司馬彪
 歴難諸家自言已意則又雜合天地四方所宗諸神
 言之恐當從孔安國取祭法四時寒暑日月星水旱
 為凖况朱子書說非茍從也祭法有四方一/祭此尚可疑楊氏有
[096-21b]
 言舜典禋六宗在上帝之後山川之前其禮亦甚重
 因諸家之說不同而遂廢惜哉
 四方之祭註疏曲禮一條謂五官之神祭法一條謂
 山林川澤丘陵之神舞師一條謂四望之神大宗伯
 一條謂蜡祭四方百物之神月令一條謂四方五行
 之神諸說惟舞師帥而舞四方之祭祀謂四望也其
 說為近然又自有不同蓋四望者郊祀之後合四方
 名山大川之神而望祭之如左氏曰望郊之屬是也
[096-22a]
 四方者四時各望祭於其方如天子祭四方歳徧諸
 侯方祀歳徧是也通而言之則皆可以爲望故曰其
 說為近又有謂昊天上帝合春夏秋冬為五天帝并
 地示爲六宗者並存之以備考
  國朝郊祀總論
 蓋傳稱帝王之事莫大乎承天之序承天之序莫重
 於郊祀而孝經云孝莫大於嚴父嚴父莫大於配天
 斯二體者所以接天人之奥極仁孝之情非聖神莫
[096-22b]
 能與也故曰毋輕議而况昭代之制裁成於太祖紹
 遵於列聖而飭新於世宗尤未易措論其間者也徃
 者皇上御極肇舉郊禋維時輔臣考據彜章列為圗
 說以獻曠然欲復合祀並配之舊折衷至當莫之能
 易矣而猶欲愽研經義參酌古今以佐大議之末斯
 豈管闚所能及哉請先述郊丘分合所繇而後論配
 享之同異焉蓋虞書言類上帝禋六宗望徧山川羣
 神而獨不及地祗類者萃合之名也祀上帝則地祗
[096-23a]
 必在焉不稱地祗者所以尊上帝也此後言合祀者
 所繇昉與周禮大司樂冬日至地上圜丘之制曰禮
 天神夏日至澤中方丘之制曰禮地祗此言分祀者
 所繇昉與夫周頌昊天有成命小序以為郊祀天地
 周禮大宗伯以禋祀祀昊天上帝而不及地祗則周
 家固亦合祀矣若乃蒼璧黄琮四圭兩圭之類特其
 禮神之器數施於天地者不同而未可據爲分祀之
 證也後世所稱引者僅大司樂數語而胡宏吳澂已
[096-23b]
 謂其刺謬非知禮之言矣又可深泥之哉漢氏而降
 大都主合祀者什六七而主分祀者什二三漢髙増
 秦畤爲五祀五帝自武帝以來並郊見泰畤於甘泉
 武帝又因幸汾隂立后土祠脽上然甘泉脽並在逺
 非都邑之郊也祀泰畤以正月后土以三月非二至
 之期也成帝建始中罷甘泉汾隂定南北郊於長安
 劉向深以為不可至光武竟採元始故事合祀天地
 於南郊漢志稱為圓壇八陛中又爲重壇天地位其
[096-24a]
 上皆南鄉西上是也唐開元禮皇地祗於南郊合祭
 宋自建隆以来皆合祭元豐一議元祐再議紹聖三
 議訖主於合蓋分而不合者惟魏太和周建徳隋開
 皇唐先天宋元豐六年凡五見耳愚嘗究覧禮家聚
 訟之談主合祀者曰天包乎地地不可與天抗也曰
 天地如父母同牢而食不可以異位也主分祀者曰
 順隂陽辨時位各依象類以求之其指各有攸當愚
 以爲禮非從天降非從地出由人心生者也易不云
[096-24b]
 乎乾稱乎父坤稱乎母王者君天下而爲之子崇母
 以抗父而判列為二非人道之經也使父母隔室而
 處邈焉南北非人情之順也揆之禮義合祀其正矣
 烏可局守類求之說猥云黷亂龎雜非事天地明察
 之道而訾之哉洪惟我太祖髙皇帝誕膺寳命爲神
 靈主有天下之初即建圜丘於鍾山之陽方丘於鍾
 山之隂每歳分祀天地行之數年雨暘未若洪應愆
 休乃斷自宸衷定爲合祀之制以十二年肇行於大
[096-25a]
 祀殿其夕天宇澄霽星緯昭煥祥飈慶雲光彩燁煌
 若有蠁答於是親製樂歌以著明貺焉夫天地並祀
 有合食之親無分抗之迹得其順矣首春上辛先庻
 事而舉又三陽之月地天交泰得其時矣六宗山川
 羣神各爲壇以從祀合乎有虞肆類之典矣立兆國
 陽為屋而祭於卓哉精當明備丕天之大律也列聖
 祗循行之百六十餘年上帝鑒歆萬靈嘉饗休徴具
 歛祉福叢臻有由然哉迨我世宗肅皇帝中興建極
[096-25b]
 擅百王禮樂之宗於時諸臣爭言新易制度以順上
 指遂改建南北郊分祀天地圜丘方丘之制掃地露
 拜之儀冬夏二至之期一遵周禮典章文物燦然改
 觀焉然周家以建子月為歳首祀天至午月乃祀地
 尚云適先後之宜我朝用夏正自夏徂冬則地先天
 祭越次而食矣且郊者祀天之名地不得而干也故
 兆於南郊禮文載之北郊之名乃匡衡軰縁飾緯書
 以對南郊非周禮所有也豈得盡為符合也哉蓋建
[096-26a]
 議之臣泥司樂之隻辭而不察虞周之備典信建始
 之曲學而不考歴代之通行知聖祖初制當遵而不
 知分而復合是神謨淵識所裁為定禮而不可改也
 知存心錄備載儀章為可據而不知大祀文之訓明
 白嚴正不可忽也蓋世宗雖建立二郊而中世以後
 第行祈榖大饗於内殿圜方之祭竟不親舉豈非聖
 心亦有所未安俟後聖之更定者耶至於尊祖配天
 之禮古有以始祖配者周之后稷是也有以受命之
[096-26b]
 君配者漢之髙祖是也夫配天以功徳而功徳孰大
 於開剏者則周之祀稷固明徳光靈之逺也而漢之
 祀髙祖非以崛起在位為帝者首乎有天帝各配者
 周以稷配郊又以文王配明堂漢以髙祖配郊又以
 光武配明堂是也有祖宗並配者唐垂拱開元以髙
 祖太宗配昊天宋至道以太祖太宗配圜丘是也夫
 廟壓於祖昭穆對向非嫌也郊壓於天祖宗序列非
 嫌也然則天帝各配者固章别之道也而祖宗並配
[096-27a]
 亦何可以連袵接席議其非禮乎我太祖之始建郊
 仁祖配是周祀后稷遡本探源意也而成祖以太祖
 配則如漢奉髙祖崇功徳之特起矣仁宗以二祖配
 是唐宋所已行稱情而合禮者也世宗乃獨奉太祖
 配南北郊其祈榖之祭以成祖同配尋亦不行蓋始
 猶稍采郊祀宗祀之遺而終竟以父子相並為嫌矣
 夫成祖再造區夏奠鼎燕京駿徳豐功實同肇剏而
 推舉未至非褒前烈之禮也配享百餘年一朝而罷
[096-27b]
 之非孔安是若之義也且今祈榖之祭釐正已乆而
 郊丘配位未復真甚闕典哉善乎輔臣之獻議曰歳
 一舉合祀奉二祖以並配遵太祖更定之制率列聖
 世守之規體世宗未安之情恊時宜順人心合禮典
 應經義上固已虚懐嘉納乆矣惟沛然下明詔諭中
 外博參之輿論而昭告之靈祗不過一潤色恢定間
 而可以迓睠顧之休隆繼述之績闡帝王之緒垂宇
 宙之模甚大美也何疑而不為乎
[096-28a]
 
 
 
 
 
 
 
 
[096-28b]
 
 
 
 
 
 
 
 圖書編卷九十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