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R3k0050 圖書編-明-章潢 (master)


[032-1a]
欽定四庫全書
 圖書編卷三十二
             明 章潢 撰
  周職方春秋列國圖總敘
 禹貢九州想從古有圖籍可考三代封建未之改也
 觀周禮職方所掌幽冀分屬而梁之名已不見于九州
 矣然列國都邑大勢如故及平王以後諸侯率以兵
 力爭雄區宇分裂非復先王之舊也故蘇子瞻畫為
[032-1b]
 春秋列國指掌圖以便觀覽凡古今圖國邑沿革異
 同皆可按圖以覈其詳焉嗟夫凡今之人誰不罪秦
 之廢封建為郡縣也抑孰知唐虞萬國至周王代商
 止存千八百國耳春秋魯衛齊晉小大不侔其所存
 者不過數十匪特簒弑之禍靡國不然而强弱吞噬
 亦無虚日秦雖始欲復封建萬國勢不能已雖然今
 昔之時勢雖殊而疆土則萬古不易欲求先王區畫
 舊制盍于周禮職方春秋列國圖而考其變革之自云
[032-2a]


[032-3a]
 周職方氏九州山/澤川浸利民畜穀九州分立與虞書禹貢異者葢禹
 至于治水幽并營皆北方廣漠之地罹水患少故幽
 并統于冀營統于青而止九州舜時四夷來王封域
 極廣肇十有二州後有作者不可及矣周時大約與
 漢同但淮與大野在禹貢徐州之川澤而職方青州
 之川淮泗兖州之澤大野是以徐而入青兖矣華陽
 璆鐵砮磬在禹貢為梁州之山與貢也而職方豫州
 之山華雍州之利玉石是以梁而入雍豫矣此為不
[032-3b]
 同耳然無徐州者葢洪水之害淮河為大禹于其下
 流施功為多故建徐州周時碣石淪于海正東之地
 不及于虞故有青兖則雖革徐州而東方為無空者
 無梁州則西方輿地似于缺然何也夫天地之化開
 之有漸始西北而次東北次東南次正南故上古聖
 人皆出于北方周家世居西土文王之化延及江漢
 正荆州之地武王伐紂而庸蜀羌髳景從是乃梁州
 以及徼外之地然其中未歸化者則甚衆故周以其
[032-4a]
 施貢所及者則分屬于荆雍豫而其不及以政者亦
 不入于職方也方今財賦文獻多出南方雖閩越南
 粤自古所謂荒服者今悉與中土無異但西南地俱
 為來王之國而時有背叛者宜周公于此不置属也
 夫聖人之教不先天以開人不棄天以從人西南之
 域開之有時是故不能强之以俟後聖也乃若北方
 醫無閭冀州河套内等地正職方氏所謂榖宜三種
 畜宜四擾而在九服之内其外則為九貊六狄亦皆
[032-4b]
 内屬而周知其民物之數者自周徳衰而為他人所
 竊據秦人不知守在四夷之道為長城以限之遂使
 肥美之地與兖豫等者悉淪没沙漠不毛之域矣自
 漢以來欲為控禦之䇿者已視為大事而不思生聚
 教訓以經畧吾之九服者乃分内事是不免于棄天
 也
  周九州與禹貢異
 丘氏曰冀兖青徐揚荆豫梁雍此禹貢九州也冀豫
[032-5a]
 雍幽營揚兖徐荆此爾雅九州也揚荆豫青兖雍冀
 幽并此職方九州也舜肇十有二州分冀為幽并青
 為營夏復為九州周九州與禹貢不同者周都雍王
 畿不可不廣梁多險阻故合雍梁為一時碣石淪于
 海徐地狹故青兼之堯舜都冀壤最闊今京師山西
 外所包者廣故此分幽并
 
 
[032-5b]
 
 
 
 
 
 
 
 春秋列國圖
[032-6a]


[032-7a]
 傳稱武王克商光有天下兄弟之國者十有五人姬
 姓之國者四十人爵五品而土三等公侯百里伯七
 十里子男五十里不滿為附庸葢千八百國周室既
 衰轉相吞滅數百年間列國耗盡春秋之世見於經
 傳總一百二十四國魯晉楚齊秦吳越宋衛鄭陳蔡/諸曹許莒杞滕薛小邾息隨虞
 北燕紀巴鄧郕徐鄫芮胡南燕州梁荀賈凡蔡宿鄅/原䕫舒鳩滑郯黄羅邢魏霍郜鄋蒲向偪陽韓舒庸
 焦陽夷申密耿麋邾弦頓沈榖譚舒䢵白狄賴肥鼓/戎蠻唐潞江鄖權道桓貳軫絞蓼六遂崇戴冀温厲
 項英氏介巢盧根牟無終牟姒蓐房狄鮮虞/陸渾桐郡於餘丘須勾顓臾任葛蕭鄟極鄣至其他
[032-7b]
 蠻夷戎狄不在其間若夫二百四十二年之中朝㑹
 盟聘圍伐滅入孔子筆之於經丘明公榖發明於𫝊
 至今猶想見其處今掇取其尤著者附次於斯舊圖/引晉
 地理志云見于經𫝊者百七十國以夏商時諸侯斟/尋過戈豕韋之類並列其間葢前史誤今以左𫝊書
 春秋纂例參定之春/秋列國合皇明輿圖齊桓服楚結江黄晉文摧楚服
 曹衛皆按地以握其背也虞失下陽國遂滅鄭失虎
 牢民告病皆開門以延夫冦也是故審要害據形勝
 自可制人而不制于人國無憂矣槩而論之地理疆
[032-8a]
 域其可以弗究乎欲究地理無出東坡指掌一圖即
 披閲間不惟知春秋諸侯所屬之國道里逺近即皇
 明一統輿圖亦得以詳其自矣山東即春秋之齊魯
 也浙江即春秋之吳越也福建即春秋之閩越也山
 西即春秋之五臺忻代也陜西即春秋之秦也四川
 即春秋之蜀也廣西即春秋之思柳也湖廣即春秋
 之楚也江西即春秋之西康以上也河南即春秋之許
 鄭也廣東即春秋之南粤也知各省之所自則知春
[032-8b]
 秋五霸十二公經歴處矣然五霸之所禦者即今之
 九邊而九邊又可以弗究乎嘗聞之冀州即燕京左
 輔也宣府即大寧凉亭間而葛峪柴溝皆其路也大
 同即古雲中偏頭寧武鴈門三闗附焉所謂娘娘灘
 羊圈皆其地也榆林即舊治綏徳而棄米脂魚河皆
 其地寧夏即朔方賀蘭山花馬池花兒岔皆其要也
 甘肅即漢之河西紅城子莊浪鎮皆其要也固原即
 開城與寧夏為唇齒花馬池邊人謂之大門吾以是
[032-9a]
 益知九邊要害譬大家門户利在闗防設使大門不
 嚴而守儀門角門不固而守房門可使暴客不入吾
 院宇及吾房舍乎今宣府大同國朝大門也遼東延夏
 甘凉角門也山海居庸紫荆鴈門之類儀門也緩大
 門而急儀門不可以言計無故而退守不可以言武
 縱大門失守獨責儀門不可以言法深謀逺慮者可
 不加之意哉觀春秋伐山戎敗長狄入州來㑹潢池
 而治亂存亡之機兆矣齊魯秦晉之封危矣哉
[032-10a]


[032-11a]
  歴代州郡沿革考
 秦罷侯置守分天下為四十郡 内史雍州/之域北地雍/州
 之/域隴西雍州/之域上郡雍州/之域九原雍州/之域三川荆河/之域碭郡豫/州
 之/域潁川豫州/之域南陽豫州/之域邯鄲冀州/之域上谷冀州/之域鉅鹿冀/州
 之/域漁陽冀州/之域右北平冀州/之域遼東青州/之域河東冀州/之域上黨
 冀州/之域太原冀州/之域代郡冀州/之域鴈門冀州/之域雲中冀州/之域東郡
 兖州/之域齊郡兖州/之域薛郡兖州/之域琅琊青州/之域泗水徐州/之域漢中
 梁州/之域巴郡梁州/之域蜀郡梁州/之域㑹稽揚州/之域閩中揚州/之域南郡荆/州
[032-11b]
 之/域長沙荆州/之域黔中荆州/之域南海南越/之域桂林南越/之域象郡南/越
 之/域其地西臨洮北沙漠東縈南帶皆臨大海
 漢開越攘邊土宇彌廣分為十三州部刺史𨽻治河
 南今河/南府豫治譙鄴/縣兖治昌邑魯/郡徐治郯下邳/縣青治臨
 淄北海/郡涼治隴天水/郡并治晉陽大/原冀治鄗趙/郡幽治薊
 范/陽揚治歴陽今/縣益治雒永/昌荆治夀春武陵/縣交治廣信
 蒼/梧其地東樂浪郡西燉煌郡南日南郡北鴈門郡西南
 永昌郡
[032-12a]
 晉初分為十九州部置司州治洛陽兖治廩丘雷澤/縣
 豫治項項/城冀治房子趙/郡并治晉陽青治臨淄徐治彭
 城荆初襄陽後江陵揚治夀春春後建業凉治武威
 分三輔為雍治京兆分隴山之西為秦治上邽益治
 成都分巴漢為梁治南鄭漢/中分雲南為寧治雲南幽
 治涿分遼東為平治昌黎安東/府交治龍編安/南分合浦
 之北為廣治番禺
 唐貞觀分為十道開元分為十五道置採訪使以檢
[032-12b]
 察非法京畿治西/京城都畿治東/都闗内多以京/官遙領河南治陳/留郡
 河東治河/東郡河北治魏/郡隴右治西/平郡山南東治襄/陽郡山西南
 治漢/中郡劍南治蜀/郡淮南治廣/陵郡江南東治吳/郡江南西治豫/章郡
 黔中治黔/中郡嶺南治南/海郡其地東至安東都䕶府西至安
 西都䕶府南至日南郡北至單于都䕶府南北如前
 漢東不及西過之宋分天下為二十四路東京開/封西
 京洛/陽南京應/天北京大/名浙江路臨/安浙東路紹/興福建路福/州
 江南東路建/康江南西路隆/興淮南東路易/州淮南西路廬/州
[032-13a]
 湖南路湘/潭湖北路江/陵成都府路四/川利州路漢/中梓州路
 潼/川䕫州路寧江/軍廣南東路廣/州廣南西路靜/江京西南路
 襄/陽京西北路穎/昌京東東路青/州京東西路兖/州秦鳳路鳳/翔
 永興軍路陜/西河北東路澶/州河北西路真/定河東路太/原
 唐之河東河北隴右則多為遼夏據疆土視漢唐則
 大促矣
 按自秦漢以來州郡建置遷徙弗常疆土分裂廣狹
 靡定時勢然也欲稽古証今使于載籍一無所據則
[032-13b]
 制以時異地以名淆悉混焉罔辨矧其間人物風土
 及一切沿革于何而徵之哉爰採各代州郡大畧以
 備尚論之考證云
  冀州沿革
 冀州其在天上昴畢則趙之分野尾箕則燕之分野
 兼得秦魏衛之交秦平天下置郡則為鉅鹿邯鄲上
 谷漁陽右北平遼西河東上黨太原代郡鴈門雲中
 及三川郡之北境漢武置十二州此為冀州幽州并
[032-14a]
 州後漢並因前代為冀州幽州并州魏並因之晉置
 冀州幽州并州惠帝之後其地淪没於劉元海石勒
 慕容雋又為符堅所陷堅敗慕容垂據之後屬後魏自
 此分割不可詳焉唐分置十五部此為河北道河東
 道兼分入都畿闗内道唐末營平二州陷于契丹梁
 初劉仁恭父子據幽燕繼而為晉王所滅晉滅梁稱
 唐唐末石敬塘叛以幽涿薊檀順瀛莫蔚朔雲應新
 媯儒武寰十六州賂契丹資其兵伐唐為晉晉亡漢
[032-14b]
 繼之漢亡周劉旻據河東周世宗伐契丹取瀛莫二
 州周亡宋受命太宗以太平興國四年平劉繼元盡
 得河東之地宋承唐制冀州之境為河北河東兩路
 其後又分河北為東西二路宣和間遣使約女真夾
 攻遼取石晉所没之地十六州遼既亡金人止以薊
 景檀順涿易六州二十四縣來歸遼將張㲄又以平
 州來降繼復為金所取靖康後冀地盡沒于金
  揚州沿革
[032-15a]
 在於天官斗則吳之分野兼得楚及南越之交亦古
 流服之國春秋時屬吳越二國越滅吳盡并其地戰
 國時屬楚秦并天下置郡此為九江鄣㑹稽閩中南
 海郡之東境漢改九江曰淮南國及封皇子長為淮
 南王封劉濞為吳王二國盡得揚州之地武帝置十
 三州此為揚州後漢因之三國時淮南屬魏而江南
 屬吳也魏晉亦置揚州元帝渡江揚州遂為王畿領
 江東浙江地宋孝武分浙東為東揚州後罷揚州以
[032-15b]
 其地為王畿而東揚州直云揚州尋復舊又分置南
 兖州南徐州南荆河州江州齊並因前代唯徙置豫
 州北兖州北徐州梁陳分裂不可詳焉唐分置十五
 部此為淮南道江南道江南西道五代淮南江東北
 為南唐兩浙為吳越閩為王氏其後南取閩至宋開
 寶八年取南唐太平興國三年吳越納土始盡有揚
 州之地為淮南東西路浙東西路江東西路福建路
  兖州沿革
[032-16a]
 其在天文營室東壁則衛之分野兼得魏宋齊趙之
 交秦平天下置郡此為東郡碭郡之東北境齊郡之
 北境鉅鹿上谷二郡之東境漢武置十三州此為兖
 州後漢並因前代魏晉亦置兖州永嘉之後陷于石
 勒宋武平河南又得其地置兖州宋末其地入魏自
 後分割不可詳焉唐分置十五部此為河南道梁時
 滄徳二州為唐所有末年貝博二州為唐所取唐滅
 梁傳晉漢周皆有其地宋以魏博貝滄徳棣為河北
[032-16b]
 東路濮鄆濟為京東西路滑為京西北路靖康後沒
 于金
  青州沿革
 在天官則虚危齊之分野秦平天下置郡此為齊郡
 琅琊之東境遼東秦亂項羽宰割天下以其地為國
 曰膠東齊濟北漢武置十三州此亦為青州後漢因
 之魏晉亦因之晉又置平州懐帝末沒於石勒慕容
 皝及慕容恪滅冉閔尅青州至苻氏平燕復有其地
[032-17a]
 及苻氏敗後刺史苻朗以州降晉晉以為幽州安帝
 時平州又陷于慕容垂其青州又為慕容徳所據復
 改為青州後為劉裕所尅復置青州平州自慕容垂
 後又沒于馮䟦旋為後魏所有其青州宋分為青冀
 二州後入後魏其後分析不可具舉唐分置十五部
 此為河南道河北道安東府宋為東京路建炎後没
 於金
  徐州沿革
[032-17b]
 在天文奎婁則魯之分野兼得宋齊吳之交秦平天
 下置郡此為泗水琅琊之西境薛郡漢又加置東海
 郡漢武帝置十三州還以其地為徐州後漢並因之
 前代魏晉亦因之曰徐州自元帝渡江徐州所得唯
 半而已宋初因之明帝初地入于後魏其後不可詳
 焉唐分置十三部此為河南道唐末海泗二州為楊
 行密所據其後為南周世宗伐南唐取二州宋分為
 京東路京西路淮東道建炎後沒於金惟海泗二州
[032-18a]
 屢失紹興議卒割以遺金
  豫州沿革
 在天官柳七星張則周之分野房心則宋之分野觜
 觹參則魏之分野角亢氐則韓之分野兼得秦楚之
 交秦平天下置郡為三川碭潁川南陽郡之東境北
 境南郡之北境漢武置十三州此為豫州後漢為司
 𨽻豫州魏亦同晉分置司州及豫州永嘉之亂豫州
 沒于劉石苻姚宋初有其南境置豫州後魏以後分
[032-18b]
 裂不詳焉唐分置十五部此為都畿河南道兼分入
 山南東道及河東道五代並都于汴宋因之其豫州
 之境俱為京師輔郡置京東路京西路南渡後俱沒
 于金惟得京師之襄陽均隨棗陽光化而已
  雍州沿革
 在天文東井輿鬼則秦之分野兼得趙魏之交始皇
 置四十郡此為内史上郡北地九原隴西及雲中之
 西南境其餘郡縣自漢後歴代開置其伊吾以西並
[032-19a]
 雍州之封域外諸裔地也秦滅項籍分秦地為三國
 曰雍塞翟謂之三秦漢武帝置十三州以其地西偏
 為凉州葢以地處西方常寒凉也又置司𨽻領三輔
 後漢時司𨽻三輔立如前代魏分河西為凉州分隴
 右為秦州三輔仍舊屬司𨽻晉置雍州凉州秦州愍
 帝之後劉聰石勒苻堅姚萇相繼據之及姚泓為宋
 武帝所滅後屬赫連勃勃其州縣之名不可得而紀
 也後魏以其地置北秦雍南秦三州頗得古雍州之
[032-19b]
 地迨西魏以後及于周氏分裂置制其名甚多不可
 悉數隋氏置司𨽻刺史分部巡察而不詳所統唐分
 置十部此為京畿闗内道隴右道天寶盜起而河西
 隴右不守陷於吐蕃至太中咸通始復隴右宋為陜
 西路及河東路内夏銀綏宥靜靈鹽諸郡為西夏所
 據甘凉𤓰沙肅西伊安西北庭亦沒於西夏及諸蕃
 慶厯初分陜西縁邊為秦鳳涇源環慶鄜延四路熙
 寧間又以熙河洮岷州通逺軍為一路各置帥五年
[032-20a]
 又以五路三十四州軍分為兩路永興軍等路秦鳳
 等路紹興初置川陜等路宣撫處置使富平之敗陜
 西五路俱陷于金吳玠胡世將等力戰守鳳翔之和
 尚原九年和議成歸我陜西地十年背盟復入再取
 陜西僅餘階成岷鳳泗州以屬四州之利州路云
  荆州沿革
 在天文翼軫則楚之分野兼得韓秦之交秦平天下置郡
 此為南郡黔中長沙南陽之東郡漢武置十三州此為荆州
[032-20b]
 其五溪中地歸漢以後歴代開拓後漢因之漢末曹公赤壁
 敗後遂與吳蜀三分其地及劉備沒後所分之地悉復屬吳
 而荆州南北雙立晉置荆州宋分置荆州司州郢州湘州雍
 州齊並因之州境之内含帶蠻蜑土地遼落稱為殷曠江左
 大鎮莫過荆揚故謂荆州為陜西也其後割裂不可詳也唐
 分置十五部此為山南東道江南西道黔中道兼分入淮南
 道及嶺南道宋乾徳元年平荆湖三年平蜀始盡得古荆州
 之地後為荆湖北路荆湖南路及䕫路之施黔思播等州云
[032-21a]
  梁州沿革
 在天文兼參之宿亦秦之分野又得楚之交秦平天
 下置郡為漢中巴蜀隴西郡之南境内史之南境其
 餘土境自漢以後歴代開拓氐𦍑戎夷之地漢武帝
 置十三州益州領郡八益之為言隘也言其地隘險
 亦曰壤壤益大王莽末公孫述據有其地後漢建武
 中平之置益州至獻帝末劉備復據其地魏末平之
 遂分置梁益二州晉初因之後又分益州南境置寧
[032-21b]
 州惠帝以後李特據之至穆帝時平之其後沒於苻
 堅後又復其地安帝時譙縦據之後又收復宋梁益
 寧三州並因前代更置秦州齊及梁初多因之後魏
 得漢中亦曰梁州西魏亦因之復入於梁梁滅再復
 其地自是以後所置州郡割裂無恒不可詳記唐分
 置十五郡此為山南西道山南東道劍南道兼分入
 京畿隴右道及黔中道唐末蜀地為王建所據後唐
 滅王氏而取其地孟知祥復據之至宋乾徳三年平
[032-22a]
 孟蜀始盡得梁州之地分為益州利州梓州䕫州四
 路云
  南越沿革
 在天文牽牛婺女則越之分野兼得楚之交秦始皇
 畧定楊越謫戍五方南守五嶺後遣任囂攻取陸梁
 之地遂平南越置郡此為南海桂林象置南海尉以
 典之所謂東南一尉者也秦末趙佗遂王其地漢因
 封之佗後數代其相吕嘉反叛武帝使伏波將軍路
[032-22b]
 博徳討平之元封初又遣軍自合浦徐聞入南海至
 大州方千里畧得之後兼置交趾刺史其餘土宇自
 漢以後歴代開拓後漢建武中交趾女子徵側妹徵
 貳反於是九真日南合浦蠻俚皆應之自立為交趾
 帝使馬援平定交部始調立城郭置井邑至獻帝乃
 立為交州其邊州詔使持節給皷吹以重威鎮加九
 錫六佾之舞漢末其地並屬吳仍分為廣州後屬以
 建寧大守遙領交州晉平蜀亦然及平吳仍舊是交
[032-23a]
 廣二州宋分為廣州交州越州齊並因之梁陳以來
 廢置混雜不能悉舉唐分十五部此為嶺南道五代
 時為劉氏所據宋乾徳四年平南漢始盡得嶺南之
 地分為廣南東路西路
  統論九州之田
 今天下之田稱衍者莫如吳越閩蜀其一畆所出視
 他州輒數倍彼閩蜀吳越者古揚州梁州之地也按
 禹貢揚州之田第九梁州之田第七是二州之田在
[032-23b]
 九州之中等最為下而今以沃衍稱者何哉吳越閩
 蜀地狹人衆培養灌溉之功至也夫以第七第九之
 田培養灌溉之功至猶能倍他州之所出又况其上
 之數等乎以此言之今天下之田地力未盡者亦多矣
  九州之産
 揚州其利金錫竹箭荆州其利丹銀齒革豫州其利
 林漆絲枲青兖州其利蒲魚雍州其利玉石幽州其
 利魚鹽冀州其利松栢并州其利布帛以禹貢揚州
[032-24a]
 惟金三品瑶琨篠簜則金錫竹箭固揚州所産也荆
 州厥貢羽毛齒革惟金三品與夫砥礪砮丹則丹銀
 齒革固荆州所産也然則餘州皆以其地所産之多
 少者而言之也
[032-25a]
 
 
 
 
 
 
 
 
[032-25b]
  總論九州田賦
 九州之内有田重而賦輕如青州田上下賦中上徐
 州田上中賦中中梁州田下上賦下中雍州田上上
 賦中下或田輕而賦重如冀州田中中賦上上是也
 或田賦等如兖州田中下賦下下是也以州之兵賦
 考之民之能出兵馬以供上之征伐者以其力之有
 餘而已民力厚薄由乎田之肥痩自古當然而禹貢
 所出之賦乃爾輕重不同何哉冀州土厚水深號為
[032-26a]
 沃野豫州天地之中商賈所集揚州東方之都㑹荆
 州南夏之名區故冀豫為羅綺之鄉荆揚為魚鹽之
 海他物所出利倍於田所以田輕而賦重也青徐海
 上僻陋之邦土狹民瘠雍梁西鄙控扼之國地險患
 多田土之外雜出不厚此所以田重而賦輕也至於
 兖州無雍梁之邊患無青徐之鄙陋又無荆揚之魚
 鹽又無冀豫之羅綺居天下有無之中此所以田賦
 等也
[032-26b]
  九州水土田里總數
 帝王世紀曰禹平水土九州之地凡二千四百三十
 萬八千二十四頃定墾者九百二十萬八千二十四
 頃不墾者千五百萬二千頃民口千三百三十三萬
 三千九百二十三人至於塗山之㑹諸侯承唐虞之
 盛執玉帛者亦有萬國是以山海經稱禹使大章步
 自東極至于西垂二億三萬三千五百里七十五步
 又使竪亥步南極北盡於北垂二億三萬三千五百
[032-27a]
 里七十五步四海之内則東西二萬八千里南北二萬
 六千里出水者八千里受水者八千里名山五千二
 百五十徑六萬四千五十六里出銅之山四百六十
 七出鐵之山三千六百凡以供財用儉則餘奢則不
 足以男女耕織不奪其時故公家有三十年之積私
 家有九年之儲
  歴代郡縣沿革論
 昔堯遭洪水疇土居民始别九州舜肇州十有二説
[032-27b]
 者八家為鄰三鄰為朋三朋為里五里為邑十邑為
 都十都為師州十有二師焉葢州凡四十三萬二千
 家或曰二百一十國以為州與周禮所謂五黨為州
 州二千五百家者不同葢唐虞所謂州畫土以命
 牧伯也周禮所謂州限民以施教法也周制天子方
 千里分為百縣縣有四郡凡縣百里郡二十五里故
 左氏𫝊曰上大夫受縣下大夫受郡較諸周禮所謂
 四甸為縣五鄙為縣者又不同按大司徒經土地而
[032-28a]
 井牧其田野自方里而井積至四甸則方二千里遂
 人掌邦之野以土地之圖經田野造縣鄙形體之法
 自五家為鄰積至五鄙則二千五百家葢周制所謂
 縣因地設官也周禮所謂縣因田授民也楚子嘗縣
 陳矣以國為縣其大可知也孔孟所稱葉公費惠公
 之屬特一縣尹耳下王一等至僣稱公則其大又可
 知也秦兼天下初置三十六郡以監縣於是郡始大
 而縣反小漢復十二州孝武皇帝南平百越北却匈
[032-28b]
 奴置交趾朔方獨不稱州明帝王不相沿襲葢或以
 羈縻視之不可知云交趾統七郡治蒼梧廣信孝獻
 皇帝建安二年南陽張津為刺史交趾太守士爕表
 言伏見十二州皆稱曰州而交獨為交趾刺史何天
 恩不平乎葢普天之下可謂十二州者獨不可為十
 三州乎詔報聴許拜津為交趾牧加以九錫彤弓彤
 矢使持節并七郡皆給鼓吹禮樂征伐威震南夏與
 中州方伯齊同自津始也其後交州徙治番禺建安/十五
[032-29a]
 年復分/為廣州晉始有使持節都督荆揚交廣諸軍事之制
 是謂軍府梁又開督府于交廣隋制州皆置都督府
 唐因之又置總管府葢府以領軍得名如帥府幕府
 嶺南五府之例其以名郡則自宋始宋制州有節度
 重鎮者始陞為府為廣南為東西路西路之府惟靖
 江慶逺餘皆為州元制凡府州皆為路路有總管府
 大明興分天下為十三布政司統府府統州州統縣
 有州不屬府而屬布政司者亦有縣不屬府者因道
[032-29b]
 路逺近相時制宜故也由是言之州始于陶唐州統
 縣縣統郡始于周郡統縣始于秦州統郡郡統縣始
 于漢三國鼎分迄于南北割據置州始多至隋而州
 郡相等唐乃混州郡為一宋始有府猶與州並肩不
 相統然郡之名至是遂廢葢府即郡也其在于今府
 始大而州益小州葢與縣等或有反不及縣者矣
  古今地名沿革總論
 百王制度代有沿革考正寔難而地名同異古今溷
[032-30a]
 淆尤為難辨者也葢其山川所屆時各異名而郡邑
 之名又復非古嵗代兹久史𫝊互見或㳂其地而異
 其名或襲其名而遷其地或以遷其地而革其名此
 輿地之所以難考也抑嘗討之河東一名也有兖州
 之河東有并州之河東黄河舊道三代以前自宋衛/州之黎陽縣近折而北流故
 北京及河北東路諸州在河之東即古兖州之域故/周禮職方河東曰兖州爰自周定王時黄河舊道漸
 以湮塞秦漢以還河堤屢壊乘上游之勢決而東下/故兖州之域隔在河北而河東之名乃移在并州戰
 國以來子史中所謂河東之地皆指/宋朝河東路而言之即古并之域也河西一名也有
[032-30b]
 雍州之河西有凉州之河西黄河源自崑崙傍積石/北流餘二千里至於宋
 銀夏之交稍漸而東流不盈十里又折而南流故宋/永興軍路鄜坊丹延諸州在河之西而河湟之間鄯
 凉甘肅諸州亦在河西戰國之際所稱河西地即指/鄜房丹延之間而言在雍州之域也西漢以來所稱
 河西地即指河湟而/言古凉州之域也河南一名也有中土之河南有
 邊境之河南河北一名也有中國之河北有儌外之
 河北黄河大勢如覆斗之狀而闗中正在斗間而中/原適當如衡故宋之京畿西路在河之南斯中
 土之河南也而綏銀勝夏諸州亦在河南即邊境之/河南也河北東西路在河之北斯中國之河北也而
 隂山瀚海之間有秦長城外地亦在河北即儌外之/河北也三代以前河南之稱止在中土秦漢而下奪
[032-31a]
 匈奴南牧之地列為郡縣亦名之曰河南自是河南/之稱一彼一此不常也陳隋以前河北之稱止在中
 國李唐之初夷突厥之地悉為郡縣亦名之曰河北/自是河北之稱一彼一此不常也如春秋傳中所稱
 河南河北之地皆指邊境之地而言與/前史至不相侔若此之類不可不察也加之百王疆
 理代有不同有指一郡而言者有指一州而言者有
 指一道而言者如中土河南之地今古一名而兩漢/河南之稱惟指一郡而言即宋西屬
 縣兼鄭孟二州之境而已姬周河内之稱則指一州/而言即宋東西二京及京西南北路之地李唐河南
 之稱則指一道而言包古青徐兖豫四州之境奄黄/河以南皆是也宋為東西南三京及京畿四州之地
 故周之河内異乎漢之河内周禮職方河内曰冀州/即宋河北東西路地漢
[032-31b]
 之河内乃古郡宋/懐衛二州是已漢之河東異乎唐之河東漢河東/郡即宋
 河中府及慈隰晉絳解五州/唐河東道乃宋河東路地古之淮北乃今之淮南
 宋宿亳二州自開國以來至于/唐李皆在淮北宋乃移屬淮南而今之河北乃古之
 河東宋朝河北東路之地/三代以前屬河東以至淮西一名也有在京
 東有在京西淮道自西而東時折而北流故淮北之/地間名淮西如漢封劉交為楚正王淮
 西則宋京東西路之地也唐裴度身/督戰遂平淮西則宋西北路之地江西一名也有
 在江北有在江南江道自西而東時折而北流故江/北之地間名江西而魏志武帝既
 稱江西遂空則宋淮南東路之地也晉記稱石勒陷/江西壁壘百餘則宋京西南路之地也至五代史稱
[032-32a]
 鍾傳據有江西乃/今江南西路之地江南一地也有稱江左有稱江右
 金陵居長江下流前朝有江南者皆都之據金陵而/言則江南居左四瀆之流皆自西而東天下之形勢
 亦然以中原而言則江南/之地居右故前史兩稱之山東亦一名也有指河南
 而言者有指河北而言者前史有山水之稱者皆據/華而言之則其所謂在華
 山之東也其地正當河南而稍及河北之近河南者/至杜牧之罪言則所稱山東之地專指河北而言也
 陜西亦一地也虞夏曰雍州商周曰西土春秋為秦
 國戰國稱闗中楚漢之際謂之三秦兩漢又名山西
 宋列為陜西路而前史又從而稱顯之曰四塞之國
[032-32b]
 曰陸海之地曰天府之居其名雖異實則同也反以
 三隅他可知已此所謂山川所屆時各異名者也嘗
 考歴代州郡之名多有異同於古之國號如書稱河
 亶甲居相即今之相州也春秋衛侯燬滅邢即今之
 邢州也楚子入陳即今之陳州也齊師滅陳即今之
 陳州也齊師滅萊即今之萊州也楚子圍鄭即今鄭
 州之新鄭縣也齊侯侵蔡即今蔡州之上蔡縣也若
 此類未易槩舉葢履其地不敢沒其名也然而遷徙
[032-33a]
 不常考証或踈至有已非其地而空存其名者如春
 秋吳師入郢近於今之郢州而非也古郢城在今之/荆南府界去郢
 州餘三/百里秦師入滑近於今之滑州而非也古滑國今/在西京偃
 師縣之滑氏鎮去/滑州餘四百里楚人滅舒近於今之舒州而非也
 古舒國今在廬州之舒/城縣去舒州餘三百里楚人滅黄近於今之黄州而
 非也古黄國今在邢州定城/縣去黄州四百五十里楚人伐徐近於今之徐
 州而非也古徐州今在泗州臨淮縣之/徐城鎮去徐州垂五百里𫝊稱允姓之
 戎居於𤓰州於今之𤓰州而非也古𤓰州地在今沙/州去𤓰州垂三百
[032-33b]
 里/有西亳南亳北亳而皆非今之亳州也西亳今在/偃師南亳
 在榖熟縣北/亳在考城縣有東虢西虢南虢而皆非今之虢州也
 東虢在鄭州滎陽縣西虢在鳳翔/府虢縣南虢在南陵軍升陸縣有東楚西楚南楚
 而皆非今之楚州也東楚今蘇州西楚今徐/州南楚即今荆州府夫以州
 郡之名既非古昔而縣邑之名抑又乖戾方春秋之
 際鄉亭邑聚之名見於經𫝊者不啻千數而存于今
 者百無一二其有地不徙名不更歴代常存用迄于
 今如彭城鍾離酸棗長葛諸城才十數而止耳其餘
[032-34a]
 或名同於古則地改於今故古之酒泉在河南而今
 之酒泉在河西左傳王與虢公酒泉之邑寔在於河/南而西漢而下迄於今有酒泉郡乃
 間匈奴之地/寔在河西古之丹陽在荆南而今之丹陽在江東
 左𫝊稱楚子邑于丹陽今在荆南/府枝江縣内今丹陽郡乃潤州也古之豫章在江北
 今之豫章在江南而皆吳楚之境也古之澶淵在河
 南今之澶淵在河北而皆宋衛之郊春秋諸侯㑹于/澶淵實宋古都
 所謂澶淵聚者即其地正屬今之幽州/而今之澶淵郡乃河北東路之都督府古之南陽在
 河北今之南陽在河南而皆晉地也左𫝊晉於是始/啟南陽即今之
[032-34b]
 懐州也而今之南陽郡/乃京西南路之鄭州也古之東陽在淮北今之東陽
 在浙西而皆吳地也漢嘗以鄣郡東陽郡行封/今浙西在吳亦有東陽夫地
 理更乎歴代必至混殽驗其名初無異同考其實則
 為甚異觀者於此㡬何而不誤哉愚故曰百王制度考
 政寔艱而地名異同尤為難辨者也
  地名異同
 左傳注雲夢跨江南北故有南夢北夢 浯水有南
 浯北浯北浯在琅琊靈門南浯在九嶷零陵 冀州
[032-35a]
 之浸曰潞有東潞西潞東潞今之張家灣潞河驛西
 潞山西之上黨也 東陽今之金華西陽今之黄州
  山海經注東甌今之永嘉在岐海中西甌即閩越今
 之建安亦在岐海中 山有東吳西吳西鎮吳山/在隴州
 有東漢水西漢水見蜀/誌即此數處可見各方地名異
 同不可不察
  桂林非百粤辨
 今之桂林春秋戰國屬楚自楚滅越時越人散處海
[032-35b]
 濵各為君長今桂林在嶺之北去海二千里與越不
 相涉東越都㑹稽閩越都甌冶南越都番禺駱越都
 交趾葢百粤之統名在岐海中者是也秦桂林為西
 越地者以其為南越之屬後趙佗所擊併蒼梧實不
 與焉即非秦之桂林可知矣五代時劉日晟盡有嶺
 南西地者二十年時亦僣稱南漢地非越王也終始
 無越之名何得以百粤名之楚越雖皆有南蠻之畿
 而其種類自别今越西蠻與武陵九嶷多同者同一
[032-36a]
 疆界故也
  三河三秦三齊三楚三吳三梁三蔡三苗之辨
 三河唐堯都河東殷都河内周都河南故稱三河
 三秦項羽三分闗中地封章邯雍王司馬欣塞王董
 翳翟王故稱三秦 三齊謂齊及齊北膠東也 三
 楚淮北沛陳汝南二郡此西楚也彭城以東東海吳
 廣陵此東楚也衡山九江江南豫章長沙此南楚也
 或曰楚文王都郢楚昭王都鄂楚考烈王都夀春故
[032-36b]
 曰三楚 三吳圖經云漢分㑹稽為吳與吳興丹陽
 為三吳通典/同水經以吳興吳郡㑹稽為三吳指掌圖以蘇
 常湖為三吳其説不同九修稿云春秋之吳都蘇常
 之間漢封之吳都㑹稽即蘇常嘉杭非/紹興之㑹稽也三國之吳初
 為㑹稽太守封吳侯即蘇松常鎮杭嘉湖之地備記之
  三梁謂南梁大梁少梁 三蔡謂新蔡上蔡下蔡
  三苖在堯時為夷地在今日則為中國乃湖廣江
 鄂岳之三州故今三州人皆有苗姓
[032-37a]
 
 
 
 
 
 
 
 
[032-37b]
 
 
 
 
 
 
 
 圖書編卷三十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