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R3k0050 圖書編-明-章潢 (master)


[085-1a]
欽定四庫全書
圖書編卷之八十五
             明 章潢 撰
  皇朝文武銓選
 國初選用人才不拘一途設賢良方正聰明正直孝
 悌力田通經孝亷科或從耆民及稅户人才與科貢
 之士兼收並用隨材授任多岀親擢其後始定銓選
 之法祖宗以來文武並用選法亦循資格然亦不專
[085-1b]
 資格文選主於吏部武選主於兵部武臣之選其始
 也以功次而用其後也純用任子之法父死子繼無
 子者兄若弟繼之有定格也若夫都指揮至都督則
 以才能擢用又不專於資格矣文臣入仕之途有三
 進士也監生也吏員也吏員資格其崇者止於七品
 用之為佐貳幕職監當筦庫之任非有保薦者不得
 為州郡正員監生則出自學校之貢選及舉人試進
 士不第者其肄業大學也循資以出先歴事於府部
[085-2a]
 諸司然後次其名於選曹循資而考之以定其髙下
 而授以職焉監生吏員各有資格進仕初任亦循甲
 第及其不測擢用徃徃越常調又不專在資格也第
 行之既久不能無弊武臣之弊天下衛所有定所設
 官有定員世襲之官恒滿其位新立功資之人歲有
 増益其後亦何以處之也又臣當祖宗之時科舉有
 定額歲貢有常數學校貢舉與吏部選調其人才適
 足以相當而無甚有餘不足之數其後言者憫學校
[085-2b]
 之士多衰老乃開四十五歲入監之例又用國計不
 足立納粟上馬入監等名自是科貢之外别開蹊徑
 選用之條止有此數入仕之途比舊加多其人才日
 積月累遂至數倍於前至有需次二十年而不得選
 者其監生兼舉/人亦以人多缺少常充積於待選此非
 獨士子不幸亦國家之不幸也盖國家所恃以為治
 者人才也今日用人必循資格而才能需選者徃徃
 老於選調而不得及時進用及用之大半衰老矣鮮
[085-3a]
 不為身家子孫計者茍不為之所而欲事治民安不
 可得也為今之計必有以消息調停之謂宜通計考
 試第列三等造册送部上中者依次選用下等者授
 以冠帶庶使仕路澄徹選法疏通仕進者有及時效
 用之實汰退者免失職無聊之嘆且不復開倖門擠
 塞正路則洪武永樂之盛可復矣
  皇朝考課
 丘氏濬曰考課之法屬之吏部内外官皆以三年為
[085-3b]
 一考六年再考九年通考始行黜陟之典即有虞之
 制也官滿者則造為牌册備書其在任行事功績屬
 官則先考於其長其最目轉送御史考核亦書其最
 目考功則稽其功狀書其殿最凡有三等一曰稱二
 曰平常三曰不稱既書之引奏取㫖令復職六年再
 考亦如之九年通考乃通計前二考之所書者以定
 其升降之等其以御史考核即漢宣命御史考殿最
 也書以考語即唐人第其殿最也稽其牌策以實奏
[085-4a]
 對即宋人之引對磨勘也以一代之制兼各代之所
 長而又本於有虞三考黜陟幽明之意誠萬世之良
 法矣又曰本朝三年一朝覲天下布政按察諸司府
 州縣官吏各齎須知文册來朝六部都察院行查其
 所行事件有未完報者廷劾奏之以考黜陟近世為
 因選調積滯設法以疏通之輙憑廵按御史開具揭
 帖以進退天下官僚不復稽其實跡録其罪狀立為
 老疾罷軟貪暴素行不謹等名以黜退之非祖宗初
[085-4b]
 意也按舊制官員考滿給由到部考得平常及不稱
 職者亦皆復任必待九年之久三考之終然後黜降
 焉其有縁事降職除名亦許其申理其愛惜人才如
 此而近制則使人改過遷善無由矣雖然使天下失
 職之人布列郡縣亦豈朝廷之福哉夫授人以章程
 約束而考其成者譬之懸權以辨輕重惡可緩耶近
 者狃於治平日就偷安即所上計簿入聖覧者每廢
 時日貪墨酷鷙有定論也乃滯留不發何所懲惡也
[085-5a]
 勸賞虚冐有明徴也乃稽滯不止何所懲欺也錢糧
 額賦徴解有期也乃㑹稽徒具何以充國計也刑獄
 擬議輕重有律也乃停閣踰年而寃抑不白何以重
 民命也條陳利病詳勘以定也乃徒取文具何以補
 民生也凡此類遂成常習矣上今頃歲稽查積年章
 奏立限考成内閣則總其綱部院則分其事臺省則
 核其實下之監司下之郡縣若雷之震若風之披中
 外臣工㒺不滌玩愒改觀聽日有成歲有報矣以此
[085-5b]
 飾吏治而臣下尚安有不奮起事功者哉
  三途並用議
 議曰所謂三途者進士也科貢也吏員也國初用人
 有徴聘有經明行修有人才有賢良方正有才識兼
 人有楷書有童子諸科其後率多罷廢承平以來專
 用進士科貢吏員是三者初未嘗廢而邇者欲新天
 下之吏治於科貢吏員之中稍加不次之擢故有三
 途並用之說其實前此未嘗不並用也愚以為朝廷
[085-6a]
 欲收用人之實效於科貢吏員所宜加之意者當先
 清其源而後其末流可治也今進士之與科貢皆出
 學校皆用論經義論策試進士不中入國子為舉人
 監生試舉人不中循年資而貢之入國子為歲貢監
 生非若漢世賢良孝亷對策與博士弟子判然為二
 其實一途而已然進士升於禮部為髙選舉人之下
 第與歲貢國家亦不輕以待之故使之學於大學以
 觀其成茍成矣雖任以進士之官可也今成均教養
[085-6b]
 之法不具獨令以資歴待選而已非復如古之舎法
 此其科貢之源不清也吏員之在古本與士大夫無
 别異迨後流品既分遂為異物士人不復肯詘辱於
 此故本朝資格吏員崇者止於七品多用為掾幕監
 當筦庫之職非保薦不得為州郡則吏道本不可與
 儒者並然其始皆自藩憲衛府州縣府署置猶有前
 代辟舉之遺法而今則自始為吏先責其輸納自提
 控以下至于吏典但以所輸之貲第其出身之等差
[085-7a]
 此吏員之源未清也夫欲使舉貢之得人在於修大
 學之法而科貢可用矣欲使掾幕監當管庫之得人
 在於辟舉之舊而掾幕監當筦庫可矣然吏者止可
 以循資如祖宗之制非得與科貢並也愚於貢猶有
 說焉㑹試有甲乙榜盖乙榜即亦舉人之中試者特
 限於欽定之制額故次之乙榜授以教職其實進士
 無異今特以敗卷置乙榜而以乞恩者概與教職則
 教官之選輕矣歲貢本以州縣之俊如徃年所謂選
[085-7b]
 貢者今不本洪武舊制而專累日月則歲貢無少俊
 者可施以成均之教矣愚又怪夫今之未有以清其
 源而壅其源者又不止也自納粟買馬穵運納級之
 例日開吏道雜而多端官方所以日繆也而科貢吏
 員皆由此而妨閼矣故欲振飭吏治莫若清其源而
 無壅之凡此皆於格例之中修其廢壊耳於此二者
 其源既清於格例已復其常而於其間簡其卓異加
 不次之擢盖天下竒俊之士少而中庸之士多三者
[085-8a]
 之道先為其法以就天下中庸之士而精神運用獨
 可於竒俊之士加於其法之外而不為法之所限此
 其所以能鼓舞一世之人材也或曰子謂吏道不得
 與先朝如尚書徐熈知府况鍾皆至顯用者何也曰
 此又不可以吏之途論也盖先朝用人時取之常格
 之外宋景濓一代文章之宗楊士竒三朝輔相之首
 皆以布衣特起乃遂掌帝制典機宻豈謭謭於循途
 者盖自古中世猶未嘗不事旁招俊乂博採聲望側
[085-8b]
 席幽人思皇多士今百餘年寥寥未之見而專以資
 格進叙今亦頗苦其膠束伏隘而未能曠然也是以
 思為三途並用之說愚以為非大破因循之論考國
 家之故事追三代兩漢之髙踪以振作鼓舞一世之
 人材恐不足以剗累世之宿弊而収用人之實効也
 謹議前詔不及吏員此議不及薦舉兹兩存之以備
 考嘉靖十年正月内吏部題為開讀事查得嘉靖九
 年十一月二十三日奉詔書内一欵一天之立君本
[085-9a]
 以為民今天下之廣兆民之衆為人君者豈能人人
 而加之惠哉惟在内外大小諸司得人任用而已我
 祖宗朝雖定科舉歲貢之法猶為薦舉之例並列三
 途自夫科舉之法重而尤以偏用進士為重而歲貢
 之法遂輕薦舉之路已盡塞矣夫三途並用材無偏
 重而人才有餘由是懷才抱德之士斯得顯於世非
 特求之文詞之徒而已今舉人無九卿之望歲貢禁
 方靣之陞田野絶保舉之路有一員缺必求進士出
[085-9b]
 身者斯得推補以致人尚浮詞不修實行甚至修於
 家而壊於天子之庭欲求為上為德為下為民者率
 未易得也今後着吏部禮部即便考求祖宗以來舊
 典備細開具奏請定奪務要科舉歲貢薦舉三途
 並用但有真才實德不拘資格一體不次擢用庶忠
 義向風浮薄改行内外大小諸司各得其人以為惠
 民致治之本欽此欽遵抄奉到部除科舉歲貢係禮
 部掌行徑自具奏外查得𢎞治十九年天下各府州
[085-10a]
 縣每歲於所轄隅廂鄉都内㧞選容止端謹無過人
 才一名申布政司考覈轉行按察司覈實有堪充歲
 貢開坐考過詞語差人送部若有賢良方正及山林
 巖穴隱逸之士并通曉經書儒士秀才孝亷俱各訪
 求到官不拘名數差人送部永樂元年勅内外諸司
 文職官員於羣臣百姓之中各舉所知懷才抱德堪
 以任用者以聞洪熈元年令各處見任官於軍民中
 薦舉行止亷能才堪守令經明行備可充教職者宣
[085-10b]
 德七年令各處有司保舉有文學才行卓然出衆之
 士自三十五以上者俱送赴京師選用正統五年令
 進士辦事一年監生歴事考中並坐監三年以上由
 吏員授官曽歴兩考悉聽保舉景泰三年詔各處見
 任官有屈在下僚文學才行之士隱於民間文官罷
 職無贓犯而才學可用並聽在京四品以上在外撫
 按方靣官并府州縣正官舉薦聽用成化二十三年
 令軍民之中有懷才抱德堪為任用者許府州縣正
[085-11a]
 官推舉送吏部以憑覈實考用不許徇私濫舉𢎞治
 十一年令山林隱逸之士有懷才抱德經明行修衆
 所推服者許本府州縣正官保舉從撫按及布按二
 司官覈實奏送吏部量才擢用如所舉不當保勘官
 員一體㕘究及查永樂宣德正統景泰天順等年由
 舉人陞任京堂者如俞山歴陞本部左侍郎吕震陞
 禮部尚書鄭誠歴陞本部右侍郎陳諤歴陞順天府
 尹鄧浩歴陞南京太僕寺少卿傅宗歴陞翰林院檢
[085-11b]
 討由監生陞任方靣者如尚廸張鵬歴任左布政李
 浩袁昱歴陞左右參政荆璞宋徴歴陞左右參議華
 嵩劉成歴陞按察司副使張善楊和歴陞按察司僉
 事看得我朝祖宗求才圖治之法委的不限一途歲
 貢不足則求之科目科目不足則又求之薦舉夫薦
 舉者有人才則取之有孝亷則取之有儒士有秀士
 則取之有賢良方正則取之有懷才抱德經明行修
 則取之故薦舉一途比之科貢二途得才最廣三途
[085-12a]
 並用然後天下之人才得以乗時並進而野無遺賢
 至其録用則又惟求才與位稱者用之初不論其出
 身以為叙遷之地故當時號稱得人多係薦舉所出
 奈何後來科目盛興進士一途日重于是薦舉之路
 遂塞歲貢之法亦輕矣夫薦舉之途塞則山林之下
 雖有賢士無由進用歲貢之法輕則貢之於禮部者
 類多衰朽無用之人故當事凡遇京堂方面有缺其勢
 不能他求只得取足於進士出身者用之伏詳詔㫖
[085-12b]
 所謂舉人無九卿之望歲貢禁方靣之陞田野絶保
 舉之路大哉皇言切中用人偏重之弊合無查照洪
 武永樂以來舊典并欽奉詔㫖行令天下各府州縣
 正官保有懷才抱德或經明行修不干名利素為鄉
 評許可伏在岩穴者悉聽所在有司即時薦舉從本
 處廵撫廵按㑹同布按二司覈實然後送本部考驗
 奏請量才擢用若有徇私濫舉聽本部與科道官紏
 劾所舉之人後有犯賍罪者連坐舉主其舉人監生
[085-13a]
 見任官員果有才德出衆屢經廵撫廵按官論薦及
 於本部查訪相同者不拘常格一體陞用京堂方靣
 等官以勵其餘如此則取人之途既廣用才之法亦
 均勞於求賢逸於得人而雍熈太和之治可計日而
 成矣奉聖㫖是用賢圖治國家急務我祖宗朝三途
 用人取之至廣俾才德者各稱其位故仁覃天下澤
 被生民後來因專務科舉之學偏重進士之選以致
 人尚浮辭不修實行蠧國害民者在在有之依部裏
[085-13b]
 既開具祖宗及累朝事例明白逐一遵照着實舉行
 以後用人務要三途並進必求得人以稱朕用賢澤
 民之意欽此
  公侯伯表總叙
 封建古制也而莫詳於周周之天子僅稱王而其下
 為公侯伯子男不能子男者為附庸其命則自九而
 至五其别則有同姓有異姓而其封則以功德不以
 親踈秦始并天下創尊為皇帝廢封建公侯無尺寸
[085-14a]
 之土而猶存侯爵為三等以待有功者列侯則如武
 城通武之類倫侯則如建城武鄉之類皆有邑名而
 不稱國下者則關中侯有封食而無邑名然皆金印
 紫綬而列侯倫侯至位在丞相之上尊重者莫如李
 斯九卿之見幸有大功者莫如蒙恬兄弟而皆不得
 沾其封慎貴可畧推矣漢髙豁逹裂天下以王諸子
 弟及大功臣而其次則因秦之舊為徹侯亦有關内
 侯凡二等第功臣之為王雅非其意至白馬之誓而
[085-14b]
 獨侯國存武帝挾海宇鞭誅四夷不愛通侯之印以
 待有功者雖尠細或見録天下之壤地不能侯而國
 用則益侈于是苛為之禁以伺其過即尠細亦見削
 而髙帝身與共創業之臣所餘無幾封拜日下而侯
 國不日益漢地不少損自武帝而後封拜之典削亦
 漸寡而終東西二京其制畧相仿彿中間雖以吕氏
 之擅王與新莽之盗為公未幾輙罷自魏氏之末司
 馬擅制始復為五等曰郡縣公侯伯曰縣子曰縣男
[085-15a]
 皆得稱開國金印紫綬而關内侯有不開國者顧反
 居子男下晉氏以至齊梁陳皆因之若北魏之與北
 齊皆崇設王爵以待勲舊而其更有功則别封郡公
 侯或一人而儋三四爵然同姓異姓皆不得為國王
 而郡縣公侯益卑矣後周宇文泰辭安定王遂以安
 定公終其身而其子簒魏進封功臣晉趙等大國然
 皆稱公而不王隋氏因之至唐而始定以子弟為親
 王正一品其稍疏而有功者為郡王功臣之有功者
[085-15b]
 為國公皆從一品郡公以至侯伯子男則逓降焉如
 趙公無忌梁公𤣥齡之類皆得世襲而它以恩賜者
 或世與否自安祿山之為東平王遂毁周例而踰之
 然中興以後王公之格益輕至有佩櫜鞬捧酒巵而
 趨走於節度之庭者而封亦不復世矣宋興復唐初
 之制以宗室之懿叙封王爵而其疎者與文武大臣
 自國公而下至子男徃徃以推恩逓進徒以&KR0839其名
 而已户不得言祿爵不得言世然猶斤斤守其制焉
[085-16a]
 自蔡京之公而國而公制紊矣童貫之為王而王制
 除矣南渡以後所謂三者遂冐於宰執如檜如侂胄
 如彌逺矣元承遼金之後王爵尤易即將相非勲德
 可以一嚬唉而得之獨漢人至國公而止明興髙皇
 帝之下建業草創未遑吳元年始拜功臣李善長徐
 逹常遇春為國公而其他功臣之死勤事封疆者有
 國郡公侯伯子男之贈然徃徃一徇元舊洪武三年
 始大啟封建皇帝之子為親王親王之從庶子為郡
[085-16b]
 王而功臣則公侯伯三等有世襲有流爵罷子男不
 置公侯位正一品上伯位正二品上朝服進賢官加
 籠巾貂蟬世襲者領鐵劵流爵則否當是時封伯者
 僅二人忠勤之祿僅當侯三之一誠意至不能當六
 之一而其輕可知矣十年以後封束莞徽先祿遂與
 侯等永樂初而始定居侯之下正一品之上其階勲
 皆與侯等而伯益重矣凡公侯伯之任入則掌參五
 府總六軍出則領將軍印為大帥督留都筦鑰轄曹
[085-17a]
 綱獨不得預九卿事大抵視一以下獨隆崇云
  髙帝功臣公侯伯表
 余讀髙皇帝洪武之三年功令未嘗不三復而嘆也
 曰嗚呼厚而裁則可久矣當是時封公者六人而魏
 公功最大祿秩亦最重中山侯宿將也以一言之誖
 而不獲公德慶侯鉅勲也以一事之紕而不獲公永
 城封而貶東勝封而奪訓詞盖凜乎斧鉞焉夫孰敢
 有恣睢而隕于法者然至安吉江夏臨川東平之類
[085-17b]
 抑其殱夷狼籍也三年而後續侯者獨西畨之役最
 盛平雲南次之其它以舊封伯錯封然至藍氏之株
 累而幾若掃矣夫以馮宋公傅頴公之雄而卒不免
 死嫌謂其不蔽法也可諱之猶不為置後可嘆也太
 史公言幽厲之後見于春秋尚書有唐虞之侯伯歴
 三代千有餘載自全以蕃衛天子豈非篤于仁義奉
 上法哉漢興功臣受封者百有餘人天下初定故大
 城名都散亡户口可得而數者十二三是以大侯不
[085-18a]
 過萬家小者五六百户後數世民咸歸鄉里户益息
 蕭曹絳灌之屬或至四萬小侯自倍富厚如之子孫
 驕溢㤀其先淫僻至太初百年之間見侯五餘皆坐
 法隕命亡國耗矣網亦少宻焉㫖哉所稱網少宻者
 人主不睹其先得天下之所由是以輕視其功臣而
 私利其土地人臣不睹其先國之所由是以易為慝
 而難為守明之國邑薄不過再倍一公卿而已天子
 無所利之然而至嘉靖百餘年之間初所封六公僅
[085-18b]
 一公在二十八侯其二侯進為公者亦絶而餘二十
 六侯一里土乗駟之奉後封四公二十一侯二伯亦
 僅西平武定在耳其故何也當是時天子紹明先世
 之道慨然下明詔太宰大司馬追政故實収錄故鄂
 國公遇春曹國公文忠衛國公愈信國公和後俱為
 徹侯誠意伯基後仍為伯増其秩天下翕然歸厚焉
 而一時奉行之臣不能推廣德意至使宋頴二公遂
 不獲一比肩曹衛而李韓公廖德慶吳江隂靖海之
[085-19a]
 裔寥寥勒一命之澤將無望于後聖哉夫繼絶世舉
 廢國天子所以懷諸侯也則自古記之矣夫豈欺我
 故特紀之而表其興廢云
  永樂以後功臣公侯伯年表
 文皇帝以建文之四年七月下京師即大位因其年
 為洪武三十五年又二月制詔吏兵部差次從靖難
 功臣遂封淇公等二公城陽等十三侯興安等十一
 伯已又錄降附功増曹公歲祿封永春一侯忠誠等
[085-19b]
 三伯明年封駙馬都尉袁客等二侯遂追舊功封豊
 城一侯寧陽等五伯三年復追舊功進封新城侯至
 是靖難始究六年論平安南功進封新城西平二侯
 皆為功増豐城侯雲陽伯祿各五百石已進清逺一
 侯安逺建平二伯終文皇帝之世凡再大封至睿皇
 帝之元年論奪門迎駕功進封武清侯為忠國公封
 太平一侯興濟文安等四伯已又封武功一伯自是
 終諸帝世僅一大封而其它破軍殺將戡亂僝工之
[085-20a]
 特封者不與焉鳴呼靖難諸將臣從藩邸起以一旅
 之師彈丸之地出萬死者三載而安宗社于泰山之固
 此其績誠巨然英主實在軍攻堅履危斷自神授又
 大戰不過十餘所定軍府不過三四而已母論中山
 開平其視曹衛宋潁而下抑何徑庭也定興之掃安
 南固自偉亦何能超潁川之下滇蜀且久復失之今
 髙帝之盟白馬指黄河而誓其功臣鮮有存者易世
 而後所留僅如一綫區區萑苻之盜累級數十以至
[085-20b]
 百積封自伯而至侯遂有公者今胡以貂綿蟬聫也
 以此况彼誠不可同年而語自孝宗而後執政者始
 知愛守名爵不輕畀而不能無畏於首尾未暇一一
 釐正之然至新建之取叛王不煩天子璽書不費太
 倉水衡金錢縛之于股掌寧逺之摧東累積級至萬
 餘其所遘敵固皆瑕然其績豈與它徹侯等而縉紳
 大夫猶齗齗有後言者何也少所見多所怪故也又
 陋而不習掌故余故表之以告夫司勲者
[085-21a]
  内閣輔臣年表叙
 内閣故翰林學士任也始髙皇帝渡江剪荆棘日不
 暇給矣而稍從諸儒生受經而是時𢎞文學士基最
 貴幸當帷中寄丞相以下亾敢望之已益勌焉上業
 進學士承㫖同及濓濓又最幸得偕上坐起其職大
 抵紀註言動備顧問云而上時時授以㫖使為詔草
 濓獨多所當久之上傚宋益置華盖謹身文華武英
 四文淵東閣二俱大學士秩正五品徴諸明經長者
[085-21b]
 以次代擢而㑹丞相惟庸敗析中書六之尚書寄天
 下任而大學士稱近臣不為置僚屬亾所治天子方
 自操威福亦亾所寄裁至文皇帝繼大位始即文淵
 閣召侍講七人日入直左右已益親重上所與謀羣
 臣甚秘稍遷至大學士歲時賚予同尚書矣仁宣朝
 用太子經師恩累加至三孤益尊而宣皇帝右文遏
 殺内柄無大小悉下大學士士竒等取報行而吏部
 蹇義户部夏原吉以不時召得迭入省可六尚書事
[085-22a]
 與士竒均而大學士陳山等或鮮所關預豈無顓職
 由上輕重裁耶論道之體創尊仁宣迨景及憲大權
 始集今視之赫然眞相矣夫閣于禮至貴倨也視百
 司乃無重相壓何以相稱焉其喜怒借上意故上不
 嫌逼也威福間己意故下屏息也創白由六曹故難
 不與也取以詔行故衆無敢訾也賢者當之不見跡
 而治不肖者當之不及敗而亂此在人主擇矣
  公孤表
[085-22b]
 三公古官也自周公制為一代經典而係之曰太師
 太傅太保曰三公少師少傅少保曰三孤又曰官不
 必備唯其人盖坐而論道者其體誠重而其選誠不
 易矣漢承秦制設丞相大夫以至九卿而罷三公不
 復設至安漢公莽竊政始自為太傅而以虚名崇故
 丞相孔光為太師東漢以後惟代置太傅一人踞三
 公上而隆其秩曰上公至董卓竊政自相國拜太師
 踞諸侯王上而幾成鼎革矣晉以避諱故改太師為
[085-23a]
 太宰然猶在丞相下大將軍大司馬大尉司徒司空
 上江左以後自王導謝安外非宗屬尊貴者亦不及
 而北魏之季太師與大丞相並加以待執國之臣北
 齊因之太師與太宰並設而序遷太宰乃序遷左右
 丞相則又舛矣宇文泰之執國始倣周官自為太師
 大冡宰兼總五官之柄而宇文䕶因之其事雖美其
 心則慝矣乃欲與三代比隆得哉自隋迨唐大抵以
 太師太傅太保為三師曰上公而以太尉司徒司空
[085-23b]
 為三公而宋氏亦因之然三公不時置而所謂三師
 者抑何寥寥也太師重矣乃有謂太尉次重寧與太
 傅而不與太尉者宋徽宗政和定官制如以太宰易
 左僕射少宰易右僕射為真宰相太師太傅太保為
 三上公以少師少傅少保易太尉司徒司空為三孤
 無職而有秩以隆宰執之資深績崇者南渡而後因
 之元人得中土置公孤皆如故而益以太尉司徒司
 空環衛之㣲與言色之昵合朝拜暮加不可勝紀明
[085-24a]
 興髙皇帝始釐正之罷太尉以下官而李韓公善長
 徐魏公逹以舊德元勲為太師太傅亦無職事不置
 掾屬防閤洪武十三年罷中書省采御史言欲特置
 三公府竟不果而僅設四府官位尚書上聘耆儒自
 布衣徑為之賜坐倡和分四時以示燮理之任而無
 何復罷師傅之官自魏公薨韓公雉亦絶響矣將下
 視博采鮮所當意所謂無其人則缺者耶建文永樂
 代不置此官仁宗初即位謂羣臣皇祖考神聖無所
[085-24b]
 藉毗師傅即𦕈末何敢于是拜張英公輔太師沐黔
 公晟太傅陳寧陽侯懋太保蹇吏部義自少保屢進
 少傅至少師楊殿學士竒自少保進少傅夏户部原
 吉進少保于是公孤之官備矣然以是寓美稱耳非
 必有燮理之實也獨宣德三年詔太師輔少師義少
 傅士竒少保元吉太子少傅榮俱輟所領從容謀議
 以不時召對凡所游幸必從庶幾若真授矣而士竒
 榮理閣務如故自是而後三公僅公侯伯而文臣限
[085-25a]
 三孤以為常嘉靖二年以太學士楊廷和一品滿十
 二載且有定册功太傅四辭而止萬厯九年大學士
 張居正一品滿十二載遂拜太傅其後病甚以遼左
 功加太師不及拜縉紳聚而譁之以為非故典然而
 嘉靖中加大同帥左都督周尚文錦衣帥左都督陸
 炳武弁也其非故典尤甚而未有譁者何也夫燮理
 責之紈袴論道以施乳臭即公侯伯奚取焉然則文
 臣而加者非德嫓則譁非勣崇則譁非齒宿而資重
[085-25b]
 則譁以譁江陵可也夫四者備矣而譁不必也政和
 之制有以太尉冠武階于義竊謂可取云
  東宫三師表
 東宫三師古官也漢獨制太子太傅二千石至東漢
 為中二千石少傅比二千石後亦為二千石魏晉以
 還雖並設三師而徃徃不備官大約太師太傅太保
 為一品下少師少傅少保為二品上髙帝初因勝國
 之制自太師至賔客皆無所闕掌而詹事以下至于
[085-26a]
 坊局始實為宫臣然洪武元年丞相善長逹平章遇
 春帶少師少傅少保右都督馮勝帶詹事平章廖
 永忠趙鏞帶副詹事都督康茂才等帶左右率府
 使副御史大夫湯和鄧愈帶左右諭德中丞劉基章
 溢帶贊善大夫善長基溢理省臺幾事煩日不暇給
 而逹遇春等諸大將帥征討之不遑然則以虚名被
 之而已所日授經者宋濓軰耳洪武二十二年公馮
 勝傅友德領太師公藍玉李景隆領太傅公常昇侯
[085-26b]
 孫恪領太保而尚書詹徽兼少保尚書楊靖領賔客
 亦不聞有關掌永樂初以公李景隆丘福領太師朱
 能領太傅尚書蹇義金忠侍郎墨麟領少傅事而學
 士解縉等七人皆兼坊學士庶子諭德中允等官顧
 獨僧姚廣孝專為太子少師㑹上狩北京廣孝與義
 忠麟留輔太子學士楊士竒亦以諭德輟閣務輔太
 子而自是以後三師至賔客乃為虚銜以待文武臣
 之資重或有功者然三師視三孤三少在尚書上賔
[085-27a]
 客在侍郎上故為表之使有考焉
  翰林諸學士表
 學士非古官其職初散寓於中秘諸省至唐文皇開
 天䇿府而始有學士之目武后中復置北門學士間
 以親暱充之如漢鴻都而加重其後至德宗朝始定
 設學士繫衘于翰林與中書舎人對掌内外制然無
 定品徃徃寄祿於他官其資重者至散騎諫議而淺
 者僅拾遺參軍尚不能與舎人埒獨其長一人最貴
[085-27b]
 曰承㫖徃徃竟拜宰相其次亦不失三師觀察卿監
 至宋一切因之而益加重然不為定品如故元豐制
 行自是稍有恒秩元之初興定學士承㫖正三品學
 士以下逓降有差其後進承㫖為從一品視中書平
 章政事學士視左右丞髙祖初下江南庶事草創有
 所聘擢以備顧問而已吳元年五月始置院學士正
 三品侍講讀學士正四品直學士正五品修撰典簿
 正七品編修正八品洪武二年正月定學士承㫖正
[085-28a]
 三品學士從三品侍講學士正四品侍讀學士正五
 品典簿正七品待制從五品修撰正六品應奉正七
 品編修正八品典簿從八品九年閏九月詔承㫖與
 六部尚書同然班在其上十四年罷承㫖直學士待
 制應奉檢閱典簿十八年三月始定置學士一人正
 五品侍讀講學士各二人從五品孔目為首領一人
 未入流侍讀侍講各二人從六品五經博士五人正
 八品典簿二人從八品侍書二人正九品待詔六人
[085-28b]
 從九品皆稱屬又修撰三人從六品編修四人正七
 品檢討四人從七品别為史官亦係屬焉是歲侍讀
 始列侍講前建文初大有所更制然于職分無損益
 永樂初仍髙帝舊尋擢史官解縉而下七人入内閣
 預機宻典綸綍然自學士王景卒解縉胡廣楊榮軰
 猶相繼領院篆洪熈之歳大學士士竒驟遷至三孤
 踞六曹上遂不復領院矣第文淵内署與諸曹異文
 移徃復猶以翰林行之今雖稍稍變革而猶有一二
[085-29a]
 存者如史成焚草中貴傳㫖猶傳大學士為翰林學
 士翰林公署中左設大學士三座學士一座而講讀
 學士東西對列是也學士秩雖卑而職與内閣通故
 係其姓名于後
  六部尚書表
 尚書非周官也自秦寄國事于丞相而内庭有尚書
 其為令丞不可攷但其職惟以通章奏而已漢興至
 武帝而始削丞相權躬自攬斷而中書令以㕘尚書
[085-29b]
 至臨崩而始命大將軍霍光領尚書事裁斷萬幾可
 否保䕶萬乗兼馭宫禁而九卿將軍守相所諮白不
 之丞相而之大將軍富平繼之稍自抑絀至大將軍
 王鳯而復修光故事權至侔人主丞相取充位而已
 成帝始置尚書令各一人尚書四人凡四曹曰常侍
 曹二千石曹民曹客曹後又益四直三公曹是為五
 曹然不過一大將軍掾屬而已後漢光武不以政委
 三公天下章疏皆尚書與人主㕘决乃下三府而至
[085-30a]
 孝明以後天子初即位輙置錄尚書事以太傅居之
 或以太尉參之然時置時罷而令僕射及尚書號八
 座其可否庶務即今之内閣而案考功法詰責公卿
 又有今所不敢望者然令秩不過千石僕射公百石
 銅印墨綬令以久次始得為郡守用望遷九卿而尚
 書至有補大縣令者以故委寄雖重而不敢萌肆心
 至魏晉時令僕不出為他官徃徃逕為三公如山濤
 衛瓘或領開府如荀朂而居端揆自命矣魏分尚書
[085-30b]
 五曰吏部左民客曹五兵度支晉分為六曰吏部五
 兵客曹駕部屯田支度而尚書始以其職入衘矣渡
 江後改為吏部祠部五兵左民度支凡五歴宋齊梁
 陳又加都官為六當是時六尚書雖分寄省事于令
 僕不稱屬而吏部尤重沿至北齊周隋有錄公則録
 為真相而令僕為參執無録公則令為真相而僕射
 為參執無令則僕射真相矣而中書主奉行門下主
 封駁與尚書省次體而為參執唐自太宗為尚書令
[085-31a]
 遂罷令不復置而至髙宗以後左右僕射為左右丞
 相姑美其名以為侍中中書令優老之階而歸重文
 武二憲其後遂以中書令為右相兼文部尚書而李
 林甫楊國忠居之左相兼武部尚書而李適之陳希
 烈居之尚書之重盖未有甚於此時而左相武部其
 權寄不能右相文部之士二亦人主為之低昻耳至
 德以後侍中中書令復以重故為勲臣加秩而二侍
 郎同平章事為真相資望之深重亦有至中令侍中
[085-31b]
 者其左右僕射或以為加秩或以優資大抵省事非
 關係天下大計而六尚書亦因之矣宋初以至元豐
 政和淳熈宰執之更改不常而六尚書之係尚書省
 如故元制中書省令丞相平章左右丞參政以釐天
 下之務而吏户禮兵刑工六尚書為曹官率屬分職
 其尚書省遇理財則以權幸臣為之徃徃奪中書柄
 然不數歲輙革而以尚書部𨽻中書省于職名頗不
 維矣明髙皇帝下江南即置行中書省自頒之即吳
[085-32a]
 王位改置中書省而于六尚書勢不遑設洪武元年
 始備六尚書皆正三品而侍郎正四品郎中以下品
 秩有差而皆𨽻中書省一仍元舊獨戸部事煩設三
 四科尚書尋亦罷十三年丞相胡惟庸以專擅蒙蔽
 誅分其職于吏户禮刑工兵部分五大都督府為五
 而攝其樞要于兵部陞尚書正二品左右侍郎正三
 品雖並稱政府而名位不極事權不專天子之威福
 無下移盖隱然周世六官之媺而獨冡宰不制國用
[085-32b]
 司徒不掌政邦教以此小異耳建文之主歸重左班
 以故進尚書正一品増設侍中正一品侍郎品如故
 欲以踞五都督之上而權輕位崇遷拜太驟識者以
 為未然至文皇即大位而悉從洪武之舊矣是時改
 北平故燕國為北京設刑部尚書以總布按二司事
 行都督府總都司永樂上狩北京討不庭經畧定鼎
 之日雖備行在九卿印以從然皇太子以元良監國
 大小庶務悉以委之唯封爵大辟及除拜三品文武
[085-33a]
 職六科都給事中以聞而户部主糧餉兵部主軍旅
 禮部主朝議始以行在尚書夏元吉方賔吕震扈從
 而九卿印務徃徃令原吉兼攝是時六部政本猶在
 南十七年而皇太子歸青宫以皇太孫留守南京六
 部政悉移而北十八年行在六部落行在字諸九卿
 大小省署之留皆稱南京洪熈元年天子留意豐鎬
 諸九卿大小之在南者皆落南京字而六部復稱行
 在宣德三年始定如永樂𢎞正以還内閣日益重而
[085-33b]
 六尚書日益輕然老臣勲業稍重加三孤東宫三師
 共吏兵之長猶能與之抗而至分宜之得政則若外
 藏矣江陵之當國則若曹郎矣嗚呼人主不可以太阿
 授人哉余因攷六尚書姓名自永樂四年而後十七
 年而前其在南北者皆列之本部十七年而後在南
 者始列之南京盖以政本為重故也
  都察院左右都御史表
 都察院古御史府也自周官御史掌贊善授法令秦
[085-34a]
 人因之自漢益重置大夫以貳丞相銀印青綬位上
 卿于萬機無所不參攝每丞相闕則大夫以次選代
 成哀之際遂為大司空與丞相大司馬俱封侯位三
 公金印紫綬後雖旋復旋改而建武以還遂定與太
 尉司徒仍三公故鼎足承君矣當御史大夫有中丞
 二在内則掌蘭臺秘書受公卿奏事舉劾按章外則督
 部刺史與丞相司直司𨽻校尉察舉非法自大司空
 設而中丞廢獻帝時尊權將曹操并太尉司徒于
[085-34b]
 丞相俾任之而郄慮以御史大夫為之副然不復置
 中丞至魏黄初建司空官仍罷大夫不置而歴晉宋
 南北朝以至北齊後周别設中丞主臺事而御史府
 自是稱臺矣後魏以至北齊改中丞為中尉最號雄
 峻若李彪崔暹之類紏按貴戚威行朝省瑯琊帝子
 之尊尚假赤棒之威以自張餘可推也隋始復置大
 夫罷中丞唐初亦因之有以其官為大司憲者以臺
 為正肅者而職任如故開元之際復為御史臺而大
[085-35a]
 夫與中丞不並設其職俱以振綱紀察奸弊中丞秩
 雖卑大夫而雄峻過之至有逕入相者宋初有中丞
 而無大夫其屬有侍御史監察裏行知雜之類大約
 三司使學士承㫖以為班知諫院司諫正言以為表
 裏參知樞副承郎僉院以階進監司牧守以待退至
 元而尤重其任設大夫從一品中丞二品侍御史從
 二品治書侍御史正三品皆為長官當是時扎雅圖
 帝有恒言中書省樞宻院吾左右手也御史臺治吾
[085-35b]
 左右病者也㫖矣明興其初制一循元舊當是時左
 右大夫湯和鄧愈數膺斧鉞寄外出而中丞劉基章
 溢理臺事其後汪廣洋陳寧軰俱遷大夫洪武十
 三年胡氏之事發而御史臺僅設左右中丞俱正二
 品侍御史正四品而已十四年始改為都察院然僅
 正七品其官有御史而無都御史十六年仍為正三
 品明年為正二品于是定設左右都御史正二品左
 右副都御史正三品左右僉都御史正四品職紏劾
[085-36a]
 官邪申辨寃抑而所屬御史分為十三道御史廵按
 以至它公委出則奏請還則考績然御史獨不係都
 察以示相得紏察之意建文初改為御史府都御史
 一員左右副都御史各一員品如故故十三道御史
 曰左右兩院監察御史永樂鼎革悉復洪武之制其
 後移都察院于北京而留者曰南京都察院畧如六
 部矣其以左右都御史而下總督提督㕘贊撫各鎮
 者初自本院出曰公差事或得代則回理院事其後
[085-36b]
 不勝多則徃徃自部佐卿寺藩臬遷轉亦不復歸院
 以為衆御史大夫中丞左右都御史及左右都御史
 出鎮者
  總督陜西三邊都御史年表
 髙皇帝初中山武寧王逹等下陜西遂悉平甘肅寧
 夏諸鎮秦慶肅三公鎮之而侯伯都督耿秉文等理
 兵政間命宋潁諸國公一按閱操練而已永樂始命
 寧陽侯陳懋西寧侯宋晟鎮寧夏寧逺侯何福等鎮
[085-37a]
 甘肅而文臣不過分理文移治糧餉而已正統初西
 邊弗靖始命兵部尚書王驥提督諸軍踞總兵官任
 禮蔣貴上討平而陜西右都御史王文陳鑑分歲鎮
 守然實未嘗合三鎮而歸一總督也成化初滿政據
 石城叛詔左副都御史項忠總全陜三邊兵討之已
 詔右都御史王越右副都御史馬文升總兵如之然
 有事而置事已則革不為恒也𢎞治十年始起王越
 以太子太保左都御史總制禦火篩十一年二十五
[085-37b]
 年秦紘以户部尚書守如越自是定矣嘉靖十九年
 避制字改總督
  總督兩廣軍務年表
 洪武元年師未下廣東西命永嘉侯朱亮祖出鎮廣
 永樂中廣西則都督韓觀山雲侯柳溥相繼為大帥
 得專征及誅賞獨有文臣督攝之寄至正統十四年
 苖㓂蝟起廣東則命侍郎掲稽廣西則命侍郎李棠
 各廵撫之然二廣地勢犬牙賊東西豕突來徃叵測
[085-38a]
 而武臣自守便利不相䇿應天子用兵部尚書于謙
 言命太子太保左都御史王翺總督兩廣軍務總兵
 以下悉聽節制一切便宜從事然事已即歸不恒設
 馬昻再以提督至葉盛以成化元年復命都督趙輔
 帥大兵討之陞浙江參政韓雍為僉都御史贊理軍
 務然于制書特重雍既平㓂遂命總軍務兼理廵撫
 久之雍以兩廣土地廣逺恐餘孽復生重貽邉患請
 于朝願得文武大臣分理其事上命副都陳濓撫廣
[085-38b]
 東僉都張鵬撫廣西而雍專治軍尋以憂去五年復
 起雍以右都御史總督兼廵撫于梧州開設總府居
 中調度兩廣副總兵㕘將而下悉聽節制而兩廣廵
 撫不復設仍統于總督正德十一年改都督為提督
 嘉靖四十五年因廣東㓂發遥制不便兵部題准總
 督軍務止撫廣西于廣東另設廵撫至隆慶四年改
 總督閩廣兼理糧餉廵撫廣東于廣西另設廵撫
  南京守備恊同㕘贊大臣年表
[085-39a]
 永樂中皇太子監國南都府部大小諸臣六軍按堵
 如故自二十二年皇太子即位為仁宗亡何晏駕皇
 太子來自南都即位是為宣宗始制詔太監鄭和王
 瑾總下西洋及留水陸兵馬與駙馬都尉沐琮襄城
 伯李隆同督守備于是和等稱内守備琮等稱外守
 備而亡何琮罷隆專督守備久之以南京户部尚書
 黄福㕘贊機務參贊所理專外守備亦時與内守備
 㕘盖位差亞而權實重今列外守備㕘贊諸公于左
[085-39b]
  總督河運兼廵撫鳯陽等處都御史年表
 太祖有天下漕東南粟于海以營遼東五年屬靖海
 侯吳禎復卒乃遣都朱夀張赫領之二十年冬十月
 享太廟封夀舳艫侯赫航海侯又嘗建漕運使尋罷
 成祖始命平江伯陳瑄治漕河内地贍北京景泰二
 年特命都御史王竑總督與總兵㕘將同理其事尋
 令淮陽廬鳯四府徐和滁三州屬竑廵撫兼督常盈
 倉以淮為治所至成化八年改廵撫總漕各設一員
[085-40a]
 明年復舊正德十三年又各設一員十六年復嘉靖
 三十六年又改各設一員四十年復廵撫自永樂十
 九年吏部尚書蹇義廵行南畿考察官吏至宣德五
 年始命刑部右侍郎曹𢎞廵撫正統八年又命工部
 右侍郎廵撫十三年又命刑部右侍郎薛希璉吏部
 尚書趙新相繼廵撫然未奉命故另列表首今詳漕
 臣年表于後其行實見于事紀其勲德茂著者表為
 列傳若奉勅清理田地賑濟饑民并考察官吏有事
[085-40b]
 准甸不可以類附者亦另列于後云
  國子祭酒年表
 國子監古太學也祭酒古宴賔之尊長者先舉酒而
 酹地者也博士有之郡邑三老亦有之至晉而始以
 祭酒屬國子遂為諸生師髙皇帝因元之舊不廢其
 僚有司業監丞博士助教典簿正學學錄掌饌之類
 祭酒正四品尋降秩為從四品以鳯陽為中都亦置
 國子祭酒未幾革永樂間都北京設國子監其國子
[085-41a]
 監冠以南京國朝官職事宜問辯
  三省
 問三省者漢以下之制得失互制之法可行于後世
 天子不能以一人治天下尚書省奉行之不可無也
 繼世貴養不能勞悉萬機中書省造命之不可無也
 獨任易流則門下省審駁之不可無也今日之事可
 與同之否曰三省之意古與今大畧相同但前代都
 未盡善中書尚書官尊得門下省相為持衡惟漢武
[085-41b]
 宣以任宦者弊於襲成帝以更士人弊於輕晉宋而
 來以屬相臣弊於合光武事歸臺閣則繼之者弊於
 尚書任重魏置秘書令監典尚書奏事則中書宻勿
 弊於尚書疏逺東晉南北朝天子以侍中常在左右
 弊於權歸門下唐武德中門下省署政事堂開元後
 移政事堂於中書省皆先議同而後行之宋宰相兼
 統三省以三省為空官元以中書省為都省弊於和
 光而無建白吕公著司馬光請三省合班奏事分省
[085-42a]
 行事議者謂既同進呈不應自駁已行之命盖無補
 於事也宋宰相權合三省所籍後省給舎尚存㕘復
 之意元豊制則以給舎為宰相屬官由是風采蔑聞
 矣我朝太祖深識此意重六科封駁與天子抗議而
 特卑其衘超越前古之見其一洗諸弊者乎
  入閣
 考之漢朝凢為賢相俱由郡守考之宋制凡為宰相
 須歴州郡盖取其知閭閻之困苦與人情之練逹也
[085-42b]
 我朝若薛瑄入閣則由御史李賢入閣則由主事皆
 為一時名臣大學士楊一清亦由巡撫而轉吏部選入
 閣矣是誠立賢無方善能變通者也乞議為定制永
 世遵行可焉
  師保
 問師保加官自三代而上且然盖古之道乎由今以
 觀若綴旒然徒以為華也則奈何曰世之議者謂三
 公三少之不當立則哂然以為不考古甚矣古三代
[085-43a]
 之英三公論道三孤貳公𢎞化盖天子不可無師故
 歴代因之似矣而孰知其為責也格人主之非必司
 萬化之原無案牘以為託者乎是以周官不列衘司
 冦詢萬民位槐棘司士掌治朝儀位太僕掌復逆不
 過備顧問習聞國議論道不論政與後世師傅保異
 耳夫尊之以道則不常授之以事今大臣總有朝廷
 機務復以師禮致隆如其實師之則宷寮稽覈之典
 或疏如繫之以空名則其建是官亦徒也太祖的知
[085-43b]
 此意未嘗有師保加秩太宗深識太祖之心至洪熈
 朝始加張輔為太師楊士竒為少保進少傅楊榮為
 太子少傅進少保後三楊皆進少師又夏元吉蹇義
 黄福亦加師保景泰間以易儲事文武大臣各進師
 保之衘天順初悉革罷天順五年曹欽及李賢幾被
 害獨加太子少保成化初復加少保吏部尚書王翺
 加太子太保其後或以考滿加或以論功加漸無制
 矣故以道德為王者師官不必備惟其人乃借為酬
[085-44a]
 恩榮資之賫不惟溷王者不僭之賞抑所以長臣子
 自恣之心至於身殁濫為贈典則尤其無謂者矣
  内閣
 問本朝内閣票㫖太祖太宗未有也然繼體之君貴
 養萬幾之勞似須有代之者而絲綸之寄權局攸歸
 復與相體無異則太祖禁立相之嚴恐於此焉閡矣
 設加情於内閣之臣則欲通閭闔者乃釁端焉奄監
 是重有不宜可乎敢質其所由來與可通於萬世盖
[085-44b]
 奚從而便曰永樂初建内閣於東閣門内取翰林解
 縉等七人在閣辦事止以備顧問官衘學士而已終
 永樂之世楊士竒楊榮官止五品是時尚沿太祖之
 意欲卑其衘以殺其勢至仁宗朝其意漸失一在閣
 資深又東宫誼厚勢難久滯乃陞楊士竒為禮部侍
 郎尋加少保轉少傅兼華盖殿大學士楊榮為太常
 鄉進太子少傅兼謹身殿大學士楊溥為太常卿兼
 翰林學士此三楊特恩破格之始也後楊榮陞尚書
[085-45a]
 授以工部盖不欲以兼官壓六卿之上楊溥丁憂起
 復不入閣宣德間因九年考滿陞禮部尚書至英宗
 時復命入閣故宣德以前内閣與外九卿為平交執
 禮持法不相顧忌宣德以後三楊眷重漸柄朝政英
 宗以九歲登極事凡啟太后太后避專令内閣議行
 此内閣票㫖之所由始也然三楊權在不妄用及楊
 榮卒於正統五年楊士竒卒於正統九年楊溥卒於
 正統十一年則漸改於其舊及景泰易儲之後雖天
[085-45b]
 子亦藉内閣以為已用但其官品如蕭鎡江淵許彬
 王一寧商輅等皆不脫學士之衘天順初李賢始以
 兵部侍郎陞吏部尚書兼翰林學士入閣薛瑄由大
 理卿陞禮部侍郎兼翰林學士入閣成化𢎞治多由
 侍郎陞尚書入閣若先陞尚書則無入閣之命至正
 德初劉瑾亂政其黨焦芳直以吏部尚書入閣盖以
 外寮之首而入主中秘之權然亦隂執其柄至張孚
 敬則直以相體自尊危坐諸卿之上而名委之張雖
[085-46a]
 好髙不懼絶利一源乃其具美以後則廣容奔競鈐
 攬百司典内則禍福響應漁外則餽將鱗集有不可
 勝言者矣
  天官冡宰
 問周禮天官卿總五官庶職如錢榖供御悉屬其掌
 理不幾於𤨏屑非易簡之道乎然今日之事何以不
 然曰周冡宰之職只稽覈百官而出之法敷布于正
 月之吉廢置于歲終之㑹只大計於三年之誅賞豈
[085-46b]
 屑屑八法八則八柄八綂九式九職九貢九兩之親
 理耶彼其所有事在建牧立監設參傅伍之類定其
 銓注以考課要其功罪其贊治聽朝及戒祀贊至不
 過具百官之長非其所專業也今之職掌大畧相似
 惟計覈疏宻為不同及内政不相關逈異耳
  銓司
 問銓司缺少每病壅滯奈何曰覈今仕板京堂官約
 一百二十餘京司官約五百方靣官約四百進士候
[085-47a]
 選者三年約三百進士為州縣正府佐及舉人官可
 陞京司約二百三年之間以進士候選者進士為州
 縣府佐者舉人官可陞京司者共計五百以陞京司
 五百之缺京司之五百以陞方靣之四百及羡餘以
 補京堂方靣之四百合京司羡餘共以京堂綂共約
 一千五百員三年之内續益進士三百舉人約陞京
 司者少許歲准其益數計合消一百餘員以一千五
 百人歲得廢黜亾故百餘消息之數亦自然之勢也
[085-47b]
 而銓司復慮才湧而官無以居之乃不為久任長便
 之法或數轉以申私或巧排以騰缺或添註増設以
 疏通而士無固志雖欲痛裁奔競其庸得乎哉
  臺省
 今之弊官不久任國初臺省不甚通如御史陞按察
 僉副或徑陞使使久則入為左右副都則左右副僉
 則左右僉如知府久則陞左右布政使或參左右使
 久則入為部侍郎尚書等如此則法吏敢持繩紏之
[085-48a]
 權民吏無不更事之嫌今臺省既大相通融而任又
 弗久也盖官非良久必敗故今之官利數遷往往夤
 縁求速故私奸易規避大事又徃來途路迎送麋費
 甚者一官至民不知姓名去矣猶過客也今又為小
 轉法如知府轉按察副使按察僉事轉㕘議等或年
 資未應轉又為更調法如此府調彼府此縣調彼縣
 此臬調彼臬此省調彼省等甚者廵撫都御史亦調
 法愈巧而官愈廢故曰今弊
[085-48b]
  翰林
 問吳元年置翰林院開禮樂二局洪武初局廢已而
 設學士承㫖侍講侍讀直等學士及典簿待制修撰
 應奉編修典籍檢閲官洪武十四革承㫖直學士待制
 應奉檢閱典簿又設孔目五經博士侍書待詔檢討
 至十八年定學士侍讀侍講學士為正官孔目為首
 領官經博士典籍侍書待詔為屬官編修修撰檢討
 為史官又有秘書監𢎞文館起居注亦皆革先是十
[085-49a]
 五年倣宋制設華盖武英文華殿文淵殿東閣大學
 士後先創革必有說乎曰髙皇帝初定東南首召陶
 安為學士制度儀章悉安所議是時宋升詹同宋濓魏
 觀劉三吾葛鈞皆有藉焉洪武初典禮肇修局且廢
 制誥記史藝翰有國之首翰乃立諸員而總以學士
 為提綱學士文學之成者以之侍其讀侍其講以親
 其所御其考經執籍執書應詔更以供其所役編焉
 撰焉檢覈焉以記其所行此建置之周也中間謂其
[085-49b]
 繁而革之亦各有指殿閣之沿於古即承㫖學士直
 學士之職也制應奉即知制誥之事也檢閱即檢討
 之官也秘書監即典籍之司也起居注即史官之業
 也𢎞文館即五經博士之屬也盖廢置有因典司無
 缺而設立甚明其後不就列陳力典宻非奉直原司
 制誥非承㫖舊意修書非史官故業撰著非學士本
 色或非昔之舊矣
  官僚
[085-50a]
 問願聞官僚建置曰國朝東宫官屬洪武二十五年
 以詹事院為府左右春坊司經局悉屬焉二十九年
 増設清紀郎司諫通事舎人大要以輔導侍從為職
 盖預養皇德雅意墳史輯頥性情前代設五率十府
 掌兵仗羽衛洪武初沿古亦設左右率府尋罷夫東
 宫不在防禦衛則廢置之由其輕重太祖已深識之
 洪武初置諭德贊善洗馬庶子等官皆以勲舊大臣
 兼之亦沿親翊三府之義皆非設官之正耳夫詹省
[085-50b]
 也給也視主而給之視屬而省之總其屬以事主主
 德未修吾輔掖之無功也主學未明吾開導之弗至
 也是故羣而正焉少而習焉不見異物而遷焉此皇
 之所以恒為皇三代有道之長也國初立大本堂合
 親王居之是時制未全備永樂間定文華殿講義師
 少詹事鴻臚給事衆官講畢齊出及有召問衆官亦
 必齊入苦獨進獨留許給事鴻臚司直清紀紏劾天
 順間革選秀才以充伴讀皆所以慎清接與不令見
[085-51a]
 聞之雜也
  司直清紀
 詹事府侍從兼輔東宫舊設司直清紀職掌紏彈今/官
 且不設矣况/繩愆紏繆哉
  總督
 夫天下豈有常之勢哉顧制勢者何如耳善勢者常
 合而不分則常治不善制勢者常分而不合則常不
 治三代以上無論已漢初以合治矣其終也以分侯
[085-51b]
 王而亂唐初以合治矣其終也以分藩鎮而亂宋初
 以合治矣其終以分南北而亂夫通天下猶一身也
 治一身者必使摩頂放踵氣血周流榮衛清利精神
 管攝而無有壅蔽杆格之處是久視長生之道也治
 天下者必使循内及外逺近相折大小相濟强弱相
 維而無有偏重不舉之處是久安長治之道也我列
 聖制勢之䇿盡善矣無遺筭矣盖兩京十三省各設
 廵撫大臣以制京省之勢而凡城池錢榖甲兵官屬
[085-52a]
 丁田之勢皆得便宜從事而文武諸臣悉攝巳以聽
 而奉行其制命焉而得其人也又太平無事則一國
 之勢合而不分則常治而不亂此國家安寧之術所
 以度越前代也正綂而後或變生於腹裏或釁起于
 邉陲而諸邉諸省一時撫臣多不能振聫屬之策興
 討罪之師保境以自全攖城以自守直為懔懔耳若
 北之也先河北之趙賊西蜀之廖冠江西之華林及
 藩豪八閩之鄧茂楚之麻陽廣之岑猛滇之麓川猖
[085-52b]
 獗震蕩而各省撫臣皆相視而莫之能相救必設總
 督而後能平之彼其時非盡撫臣之怯也亾筭也爵
 並權均夫兩大不能以相使而况十數大乎勢分故
 也列聖振長䇿而議聫屬邉方腹裡多設總督以聫
 屬而節制之若連環然且頒之勅如一省難作則總
 督調近省之食與兵或擊其首或邀其尾或掎其左
 或角其右有同心合制之權已則散而歸之無借兵
 之苦無萃食之擾語曰分指之十彈不如合掌之一
[085-53a]
 擊此分合利病之說也制勢之䇿善之善之者也難
 之者曰多設總督恐多擾則不便恐多費則不便不
 知今天下薊遼已設總督矣宣大山西又總督以聫
 屬之陜西三邉又總督以聫屬之四川雲貴湖廣嘗
 設總督矣事平罷不設假令至今存也調諸省之食
 與兵撻而制莽酋耳胡有今日之紛紛也且兩廣有
 總督矣閩浙直又設總督以聫屬之事平又罷不設
 假令至今存也調諸省之食與兵直拉朽而誅浙兵
[085-53b]
 之亂矣又胡有今曰之紛紛也近又從言者河漕總
 督得提督南北直𨽻山東河南之兵浙江江西湖廣
 之食是中原一總督也即有師尚詔者弄兵釜中第
 合諸路坐而烹之爾又胡有徃事之紛紛也惟河漕
 大臣不當令兼廵撫鳯陽爾夫鳯陽廼是陵寢之所
 鍾也中原之所樞也其地重其勢尊烏可以河漕帶
 為也且古治水者八年萬里于外又安可匏繫一隅
 哉决以另置廵臣便由是言之則邉海増兩總督足
[085-54a]
 矣鳯陽増一廵撫足矣増三臣而博天下安何費之
 足云且無事則總督不得侵廵撫之權有事則廵撫
 不得抗總督之命夫調兵食之事數十年一有之何
 擾之足云若川雲總督當駐滇或兼廵撫閩浙總督
 當駐浙或兼廵撫尤屬省便又不必増官矣河漕總
 督中原當駐淮而江北廵撫當駐鳯陽此大聫屬勢
 也而鄖陽贑州之軍門又小聫屬勢也如此則常合
 而不分常治而不亂然非老臣尊爵不可也詩曰維
[085-54b]
 師尚父又曰太師皇父固廟堂事乎責乎故曰善制
 勢者制之堂上而已矣
  總督
 問總督軍務官本朝始于何時曰都御史總督軍務
 自正綂四年麓川之役王驥始也總兵官悉聽節制
 既以兵部尚書帥師當王振好大之心遂擬糧儲故
 事糧儲稱總督宣德中始也繼是而巳巳之變兵薄
 都城石亨營城于謙督之孫鏜營城西則江淵參之
[085-55a]
 而已繼是而四方多警類率如例如馬昻於兩廣石
 璞于關外王來於湖廣侯璡於雲南然事平則罷又
 繼是景㤗天順及成化初白圭葉盛韓雍等皆稱提
 督意屬恊同勅以贊理為云又繼是則為任官矣成
 化六年開總府於梧州此任官之所由始也三邉總制
 自𢎞治末年秦紘楊一清張泰始便於徴發䇿應
 今亦為任官夫議者秉低昻文武之釣濟兼制勦
 綏之術是矣而進止異同束於和混内外援搆隱於
[085-55b]
 奸宄其能制而協之更當潤飾令必無伏機不亦盡
 乎又繼是而陳金華陽之役陸完劉六七之役至綂
 制七省者後事而或援以為例其必有慎而馭之則
 可矣
  廵撫
 問天下廵撫之說何如曰天下設廵撫都御史洪武
 未有也太祖不欲以重臣令典錢糧兵馬永樂十九
 年勅尚書侍郎都御史少卿等官十三員各同給事
[085-56a]
 中廵行天下是謂廵撫宣德間令廵撫官每歲八月
 一赴京議事盖不欲疏逖以懸機重景泰四年纔差
 都御史其意尚在執持風紀有故則入參廟議而握
 纛之柄則有司存自是則曰整飭曰提督曰總制曰
 鎮守又復典兵部尚書侍郎之職兼都御史百寮羣
 將俯首聽一人之謀似于兼制少疏故復以廵按權參
 殺之然表裏異同痛癢不相關而司鋒鏑者毎掣肘
 不能自盡是近年失事并罪撫臣誠得肯綮而當道
[085-56b]
 執要可愈施矣夫天順間石亨曹欽請罷廵撫正德
 間劉瑾取回廵撫彼固借私以逞要亦不謂無說茍
 使其置布腹心則其為毒又不可勝言切願天下錢
 糧兵馬之重所頼鎮攝不以躁僨事廵撫之不可缺
 者而書生渉仕必由此以致卿輔能允文武得全才
 有幾乎哉不素習而亟與之恐亦不易為稱也
  廵按御史
 問廵按御史復命以銷繳勘合七分為稱職近固即
[085-57a]
 其數而踰之者矣舊百執事各職其所司而今廵按
 百務萃攬事大繁而反易集謂之何哉則其所為集
 知非昔日之詳也曰按憲綱廵按受理詞訟必自各
 衙門斷過不公者其所受理必親决不令批發懸意
 向於喜怒夫然事可直見而上下附同之流塞矣
  六科
 問六科主封駁九卿取承㫖宸衷而給事中與天子
 爭可否其非宿諳深造不足以當之秪以要津思抑
[085-57b]
 故特卑其衘品遂以新進是充不幾於覆若餗乎曰
 太祖設科官始示名元士又名士源盖言繫之重也
 𢎞治前以進士筮仕注銓意在初出山人無世情入
 心必能恪守成章率真不懼𢎞治十五年馬文升題
 議始開行人博士兼除之例而推官知縣行取入選
 則正德中始也盖法與時更事由諳得有不可以强
 一者夫道於科言責同而政本之在科尤為關係道
 選多途直是舊例然又加以試事科之未有處雖後
[085-58a]
 事通融亦終未之悉焉國初新進士分習九卿衙門
 各衙門朝夕親試堂上官以其通敏諸歴頴出者咨
 銓司首充科選是得人有以也
  小京堂
 問科道部屬陞小京堂宜否乎曰此𢎞治初例也超
 㧞任賢亦何不可直須慎用之耳天順以前方靣勢
 重又不為部使所困其遷轉與小京堂等成化間始
 重小京堂之職内閣吏部乃以是推為駕駁科道之
[085-58b]
 法成化末知釐此弊不許科道陞轉只于郎中内選
 用𢎞治改元乃始有兼補之例近來則全以吏部科
 道充之夫欲重其任則輕其衘祖宗用人本意盖隱
 其後以殺之所以恃心不萌而逸意自戢今必并其
 所後而便以圖焉非法之宜也
  推用大臣
 問陞用大臣吏部㑹推例不亦公乎起自國初否曰
 公矣自成化間始也天順間朝罷宣吏部降㫖除某
[085-59a]
 人為某官前是亦出宸擬法漸以備大臣之道無以
 輕為乃以票㫖異同為内閣所執則關白其容巳乎
 大臣進退設有專屬勢之不能無所趨有由然者矣
  推用方靣
 問推用方靣官吏部舉兩人以聽簡任例始何朝曰
 此天順末年例也李賢在閣為之宣德間三楊用事
 勅方靣有缺令在京三品以上官舉保親民要職盡
 出私門銓曹專業乃成虚設矣此可行於三楊而不
[085-59b]
 可行於後世三楊後此例亦罷止吏部查各衙門歴
 俸淺深奏除夫查其年資出補固必然之限而低昻
 品器復所不能齊試課稽覈是持過此以徃未之或
 知耳
  兵備
 問兵備憲員始設於何時曰此𢎞治間例也馬文昇
 居本兵慮武職不修故増一臬員以敇之時内閣劉
 健力阻而不欲行後因奏設九江兵備都給事中夏
[085-60a]
 祚疏論不可着劉馬回話劉馬皆秉正未克濟時而
 議見逈不恊何也劉欲修祖宗之舊以振武備馬則
 拯倉卒之急以釐宿滯嗟乎為天下計者二澄源塞
 流世知塞流之易効而人樂於就易是以創建之本
 世逺愈不明於天下故各知其已而不㑹其全日冗
 世費而不能以自止雖賢者不能免民其且奈之何
 哉
  守令
[085-60b]
 問養民之道莫切於有司而有司賢否必恃於考課
 當而賢否明何術而能然曰天下之親於民得以盡
 其牧之之意者莫州縣若天下之近於民得以持其
 牧之之道者莫府若惟其親民而能牧則亦能肆已
 而為殃於是乎持之以府臨之以監司紏之以觀察
 府上其計監司㑹之觀察稽之於是乎銓曹考課之
 法審有司廢置之典明舊意久而漸湮當事者急近
 功乃欲以低昻平其勢故行取縣令為科道不信監
[085-61a]
 司觀察之言為考課是職無綂紀非易簡之法也監
 察者便自决乃欲以法律嚴其情故關白赫於𤨏牘
 下情綑於遥斷是事無體制非平易之道也夫上下
 有體大小有職不容於混施王澤壅而不濬其患坐
 混施援上陵下九牧十羊無體無職民其得養乎哉
  州縣官
 問先王體國經野曷為而州也以復别於縣也曰凢
 天下要害多設州盖欲重其衘以鎮之今科道選於
[085-61b]
 縣令而知州勢輕似於原設矛盾矣
  教職
 問教之為官也可以寄士養哉曰今天下勢官謂
 可茍具無所繫重輕焉莫教職若以其實論之庶官
 之賢不賢其由教職之懋不懋始耳天下教官幾三
 千員注銓者以御末才舉人乙榜令就教洪武十八
 年例也而今故以毦鈍居乙榜以應之正統八年令
 副榜限年非三十不除盖惜之也歲貢令就教景㤗
[085-62a]
 元年例也而貢至景泰非衰敝不能與納馬納粟四
 十五歲令就教成化元年例也而其意固將以備雜
 流矣𢎞治間懲其大甚一切革不准除正令舉人歲
 貢及進士内外見任官科目出身願就者聽𢎞治十
 五年許教官如憲綱例入御史選然不能實崇之使
 得盡職抑末矣今之部使劾有司不職則曰堪以任
 教夫模範不立乃欲責士以行豈不甚難矣乎今欲
 尊師寮覈士養慮於貢員未澄欲並用三途慮於
[085-62b]
 貢法無制古鄉舉里選以得士而今獨不可行乎
 若科甲之外依古薦舉而充歲貢之額嚴其法必
 得真才而並用以為教豈不為養士之望哉
  鎮守衛所
 問在外各地方設建官軍衙門必有機要大意願聞
 之曰凡天下要害之地不係一郡者不設兵其止係
 一郡者設所係連郡者設衛勢重則衛多其尤重者
 設鎮特官主之總鎮一方為鎮守獨鎮一路者為分
[085-63a]
 守各守一城一堡者為守備與主將同處一城者為
 恊守又備倭提督提調廵視等官稱掛印專制者為
 總兵次為副總兵為參將為遊擊
  武職䕃襲
 問祖宗飭武之道致重於世官祖宗養材之方豫練於
 應襲故制官舎隨軍操備箕裘禪習朝夕見聞而今
 重武舉榮任調以佔畢鉛槧礪干戈之士而簽書掛
 印咸頼以文顯一有緩急是以國與敵也可不畏乎
[085-63b]
 曰本朝武選之途其初深重録䕃洪武二十二年兵
 部五軍府官奉㫖華盖殿衛所官員不肯教兒子
 弓馬如今但有學唱的割了舌頭下棋打雙陸的斷
 了手蹴圓的䣃了脚做賣買的發邉逺充軍已而府
 軍左衛千户虞讓男虞端吹簫唱曲將上唇連鼻尖
 割了龍江衛指揮伏顒與小旗姚晏保蹴圓卸了右
 脚能不驅而自盡其職其後安於世胄紈袴恣情不
 得已而思收異材宣德五年正統八年成化八年各
[085-64a]
 有㫖令天下保舉有謀勇者用之其天順八年始開
 武舉成化四年𢎞治十七等年各有㕘定條例然所
 取甚少初止取二名七名至十五名三十餘名及嘉
 靖年間䕃襲太隳故此途漸重乃非武舉不得陞調
 於是世胄擁為虚器而功臣之澤斬矣國家相沿君
 子已踰五世舊祿不减而新進繼増不有以通之則
 用於民者何以勝其費耶
  京官遷調
[085-64b]
 科道部屬陞小京堂此𢎞治初例任賢不次直順慎
 之天順前方靣勢重又不為部使所困其遷轉與小
 京堂等成化間始重京職遂有借為駕馭之法成化
 末知釐此弊一於郎中選用𢎞治改元乃始有兼補
 之例近來則全以要充之夫欲重其任則輕其衘祖
 宗用人本意盖隱其後以殺之所以恃心不萌而逸
 意自戢今必并其所後而便以圖焉非法之宜也
  添設冗官
[085-65a]
 冗官如寺部卿等帶俸添註郎中主事増官百倍
 又競求外差為家鄉便利之圖督速錢榖増郡縣奉
 承之苦是何益乎藩臬則添設管糧㕘議海道副
 使官員何重兵備僉事屯田僉事一事添設一官則
 原順者乎郡縣者乎郡縣佐貳或添註四員三員凡
 此冗員生艱難求進或納粟入監希圖厚獲者故於
 未選則負債以徃授任則携帑以行舉數十口以仰
 食一官責望一官以富厚一世則政何有不弊民何
[085-65b]
 由不窮是將添官以任事實因官以生事也識治體
 者寧不深思逺慮為國家分憂乎
  薦舉
 霍韜曰國初用薦舉為重貢舉次之科舉為輕今則
 科舉為重貢舉次之薦舉不行矣故有行同盗跖心
 孚商賈者能染翰為文俱𨽻仕籍此士風所以益偷
 也
  進士觀政
[085-66a]
 進士每科大約三百名分試九卿衙門觀政每衙門
 大約三十餘人堂長司僚與之朝夕而試之事其人
 端衺能不能若燭照而數計之於是㑹其實以上于
 天官天官籍准以為銓注文學政事風節慈愷隨所
 成以授其任任則必乆而不數更是以無不可用之才
 無不可知之人此易簡之道祖宗朝之所以得人今
 乃無豫以處士而後輕用以棄之士先不幸而嘆其
 無遭朝廷亦不幸而咎不得士其誰自哉祖宗之法
[085-66b]
 不存也
  京省陞黜員缺
 今仕版京堂官約一百二十餘京司官約五百方靣
 官約四百進士候選者三年約三百進士為州縣正
 府佐及舉人官陞京司者約一百三年之間以進士
 候選者進士為州縣正府佐者舉人官陞京司者共
 計五百以陞京司五百之缺京司之五百以陞方靣
 之四百及羡餘以補京堂方靣之四百合京師羡餘
[085-67a]
 共以陞京堂統共約一千五百員三年之内續益進
 士三百并舉人陞京司者歲准其益數計合消其一
 百餘員以一千五百人歲得廢黜亾故百餘消息之
 數亦自然之勢也復慮才湧官無以居之不為久任
 長便之法或數轉以申情或侈摘以騰缺或添設増
 設以疏任而士無固志雖欲痛裁奔競不能
  吏員
 文獻通考曰西漢開儒吏二途以取人未為抑掦輕
[085-67b]
 重自後判為二途儒詆吏為俗吏誚儒為迂故拘謭
 不通者一歸之儒放蕩無恥者一歸之吏而二途皆
 不足以得人噫古之儒通經籍吏精法律今之儒非
 古之儒今之吏非古之吏况吏員乎哉
  謚法
 文 經緯天地 修德來逺 勤學好問
   道德博聞 慈惠愛民 敏而好學
   愍民惠禮 剛柔相濟 忠信接禮
[085-68a]
   修治班制 施而中禮
 武 克定禍亂 保大定功 威强克敵
   剛強直理 剛強以順 闢地斥境
   折衝禦侮 刑民克服
 成 禮樂明具 持盈守滿 遂物之美
   通逺強立 安民立政
 康 安樂撫民 温柔好樂 令民安樂
   淵源流通
[085-68b]
 獻 聰明睿智 嚮惠内德 智質有聖
 懿 柔克有光 温柔賢善
 元 體仁長民 行義悅民 道德純一
   立建國都 恩能辨衆 立義行德
 章 法度大明 敬慎髙明 出言有文
 景 耆意大圖 由義而濬 布義行剛
 宣 施而不私 善問周逹 誠意見外
   聖善周聞
[085-69a]
 明 照臨四方 任賢致逺 獨見先識
   譖愬不行 察危見情 招集殊異
 昭 明德有功 聖聞昭逹 昭德有勞
 正 内外賔服
 恭 卑以自牧 尊賢貴義 不懈為德
   敬事供上 愛民弟長 執禮御賔
   尊賢讓善 執事堅同 敬順事上
   正德美容 既過能改
[085-69b]
 莊 嚴敬臨民 威而不猛 履正志和
 肅 剛德克就 執心厥斷 正己攝下
 穆 布德執義 中情見貌
 清 避逺不義
 定 安民大慮 安民法古 純行不爽
 簡 治典不殺 平易不訾 正直無邪
   一德不懈
 憲 賞善罰奸 博聞多能 行善可紀
[085-70a]
 敏 應事有功
 端 守禮執義
 敬 夙夜警戒 夙興恭事
 介 執一不遷
 裕 強學好問
 通 物至能應 事起而辨
 白 内外貞復
 靖 寛樂令終 恭巳鮮言 柔德安衆
[085-70b]
 賢 行義合道 明德有功
 貞 清白守節 大慮克就 不隱無屈
 孝 慈惠愛親 五宗安之 大慮行節
   能差能恭 繼志成事 恊時肇享
   秉德不回 幹蠱用譽
 忠 盛衰純固 危身奉上 推能盡忠
   廣方公正
   臨患不忘國
[085-71a]
 惠 愛民好與 柔質慈民 施勤無私
   柔質愛諫
 和 柔逺能邇 不剛不柔 號令民悅
   推賢推能
 安 和好不争 兆民寧頼
 質 名實不爽 忠正無邪
 静 柔德教衆
 烈 安民有功 秉德尊業
[085-71b]
 禮 奉義順則 恭儉莊敬
 威 賞功刑懲 以刑服逺 猛以強果
   強義執正
 勇 率意共用
 義 制事合宜 見義能忠 先君後己
   取而不貪
   除去天地之害
 剛 強毅果敢 追補前過 致果殺敵
[085-72a]
 壯 勝敵志強 叡圉克服 死於原野
   兵甲亟作 屢征殺伐 武而不遂
 潔 不汚不義
 節 好亷自克 謹行制度
 襄 闢地有德 甲胄有勞 因事有功
 愍 在國逢艱
 良 小心敬事 温良好樂
 勤 能修其官
[085-72b]
 宻 追補前過
 温 得性寛和
 榮 寵祿光大
 順 慈和偏服 和比於理 慈仁和民
 僖 小心畏忌 無過為僖 質淵受諫
   小心恭順
 純 中正和粹
 果 好力致勇 好學近智
[085-73a]
 修 勤其世業
 顯 行見中外
 恪 敬共官次 威容端嚴 温恭朝夕
 毅 善行不怠 温仁忠厚 能紀國善
 思 追悔前過 念終如始 謀慮不僣
   外内思索
 容 寛裕温柔
 懷 慈仁短折 失位而死
[085-73b]
 隱 懷情不盡 不顯力國 隱拂不成
   見美堅長
 悼 肆行勞祀 年中早夭 恐懼從處
 懋 以德受官 以功受賞
 愿 弱無立志
 匡 貞心大度
 比 擇善而從
 翼 愛民好治 思慮深逺
[085-74a]
 湯 除殘去虐
 伐 剛克為伐
 圉 威德剛武
 桓 辟土服逺 克敬動民 辟土兼國
 慧 柔質受諫
 周人制謚美刺並陳所由來長逺矣我朝尤重視之
 髙皇帝至不以私諸子一何嚴也太史公曰謚者行
 之迹也大行受大名細行受細名殆庶幾乎周人之
[085-74b]
 遺意焉國朝謚法有美無刺實始於賀侍郎銀
 說者謂與初指稍異竊以為非然也美刺並陳不
 如無謚矣何者所以激厲者顯而其指淺也今制大
 都非尊貴不得謚非起家翰林不概以文謚盖功德
 名位參互用之美者自美亦有隱刺於美者矣今
 其謚具在試因其論求之深恩哉朝廷易名之典鄭
 先生分類之意維鏡可覩已嗟嗟斯固太史公家法
 也
[085-75a]
 
 
 
 
 
 
 
 
[085-75b]
 
 
 
 
 
 
 
 圖書編卷八十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