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R3k0050 圖書編-明-章潢 (master)


[116-1a]
欽定四庫全書
 圖書編卷一百十六
             明 章潢 撰
  兵曹總叙
 周禮大司馬曰夏官何哉夏大也離為火夏屬離離
 火隂寓於陽而夏至一隂生焉夏隂氣兵隂象也故
 説卦離為甲胄為戈兵離上九王用出征有嘉折首
 匪獲其醜無咎象曰王用岀征以正邦也夏官司馬主
[116-1b]
 兵掌邦政統六師佐王大一統之治其取義不亦深
 乎易師之象曰君子以容民蓄衆寓兵於農伏險於
 順也萃之象曰君子以除戎器戒不虞制治於未亂
 保邦於未危也故觀陣於天之積卒則知戎器不可
 以不除觀象於易師則比閭族黨即五兩卒徒農皆
 為兵兵皆自賦國家無養兵之費此古司馬法也自
 井田廢而兵農分司馬穰苴之法興謂兵為詭道惟
 戰勝攻取竒正倚伏是尚而節制之師亦不可得而
[116-2a]
 見矣漢南北軍尚有將相一體宫府相維之意唐府
 兵法得兵農合一之規其餘非忘戰則好戰失之均
 爾惟我朝設兵部尚書即周夏官大司馬卿也侍郎
 即小司馬也所屬四司武選職方車駕武庫凡天下
 武職班秩輿地要害馬政戎器皆其所掌内而五府
 京營諸衛外而都司各衛所皆其所屬是其政皆軍
 政也董治軍國機務不亦大乎但職専軍政文武權
 分視司馬論進士之賢者定其官爵禄位大不侔矣
[116-2b]
 況古人操練皆用八陣亦井田遺法自兵不井出陣
 法亦尚竒不尚正而蓄威耀德之道不復講焉軍民
 文武徳威竒正判然兩途豈足以盡夏官之義乎是
 故隂麗乎陽為離為夏兵寓於農為夏官司馬在徳
 不在險吳起尚能言之今知德君子以為何如
[116-3a]
 
 
 
 
 
 
 
 
[116-3b]
 坤至順也坎至險也民之順坤也兵之險坎也至順
 之中至險者寓非徒論其理也觀江河之源泉混混
 忽𨼆其流至數十百里而其流復出蓋其𨼆而莫之
 見者水由地中行即所謂洑水也易師卦上坤下坎
 故孔子大象曰地中有水師君子以容民畜衆夫謂
 之容民者何畫之井田以定其居食而勤農事焉坤
 之象也謂之畜衆者何制之軍旅以時其訓練而講
 武事焉坎之象也方其無事也比閭族黨之中莫非
[116-4a]
 五兩卒徒之衆及其有事也荷執戈之士是即於耜
 舉趾之農民皆兵也兵即自養也民固不必出粟以
 養兵兵即農也農即自衛也兵亦不必出身以衛民
 此法之所以良而井法即兵法也後之言兵法必曰
 八陣圖孰知中田即中軍私田八家即八陣之遺制
 耶但兵法猶存於世而井田廢焉是廢其本而存其
 末矣雖然兵農合一聖人豈有意以為之哉地中有
 水之象本如是也先王因象以立法孔子因卦以立
[116-4b]
 言自兵農分而立法立言之意盡失之矣欲寓兵於
 農者盍於此卦觀其象而玩其辭乎
  師卦陣記附/
 師卦之陣伏羲氏王天下之所作也伏羲仰觀積卒
 之宿而得五營九軍之數乃以一卦當一星十二星
 而布十二卦布四坎於中以為貞布八卦於外以為
 悔環八方坤坎之相涵營在其中矣對待交互其爻
 六十有四又八坤四坎積爻三十有二拆隂盡之偶
[116-5a]
 其畫亦六十有四陣在其中矣坤者順也靜也坎者
 險也不可測也或靜或不可測竒正在其中矣一陽
 居中而用事内外三十二隂皆為所率將在其中矣
 南為先鋒北為後游東為左翼西為右翼東南為前
 軍西南為右軍東北為左軍西北為後軍陣在其中
 矣初爻為殿二爻為中三爻為戎四爻為駐五爻為
 前六爻為先鋒卒在其中矣内外相維大小相包四
 面如一觸處為首節制在其中矣故名其卦曰師有
[116-5b]
 陣之象也所謂作易以通神明之徳以類萬物之情
 蓋如此文王係卦辭重順義而貴選將也周公係爻
 辭審進退而察動靜也孔子係象傳務養民以得其
 心也以伏羲之陣兼三聖之辭則師為直將為明兵
 為和陣為武仁義節制兩者備矣以王天下其孰有
 不服者哉故曰後世兵書之繁不如師卦之約乃此
 之謂與按師卦有陣之象如此篇所云誠有然者但
 又謂伏羲仰觀積卒之宿而得五營九軍之數何歟
[116-6a]
 且謂一卦當一星必布十二卦八坤四坎而後成師
 之陣又未免以己意附㑹之矣以予觀之即師一卦
 而陣之象已備何也坤順坎險伏至險於至順陣之
 義也以卦之象言之隂爻五非五人為伍五旅為師
 乎陽爻一非大將居中軍無二將乎以一竒統五偶
 非中軍握竒而運謀帷幄者乎四偶在前分而為八
 非天地風雲鳥虎龜蛇之八陣乎一偶在後析而為
 二非遊兵却月之陣乎坤順在前非陣之方而順所
[116-6b]
 以為正乎坎險在後非陣之圓而險所以為竒乎前
 後皆偶而受乎一竒之節制非首尾之相應乎衆隂
 對隊而分列兩旁非左右之相翼乎衆偶層疊非縱
 横翕闢而不可敗乎前衝三陽後衝二隂非大陣包
 小陣大營包小營乎可見因師之卦而為師之陣即
 師之象而有師之名皆天地自然之造化聖人無一
 毫私智雜於其間也自後諸家曰握竒陣曰五行三
 才陣曰兵農陣曰魚麗陣曰荆尸陣曰崇卒陣曰鷄
[116-7a]
 父陣曰内政陣曰握竒營陣曰乘之陣曰象棋陣曰
 垓下陣曰八陣曰扁箱車陣曰六花陣曰四門斗底
 陣曰十二將兵陣曰十二辰陣曰平戎萬全陣曰常
 陣其名雖殊孰非師卦之推演乎
[116-8a]
 
 
 
 
 
 
 
 
[116-8b]
  積卒陣記附/
 積卒之象天之陣也在房度西南其星十二㸃布為
 内外二重外圍以八八營也内握以四中壘也合内
 外而為九九軍也各三星品連而相統以為左右前
 後四獸之局向於前者 前拒之為鳥陣也向於後
 者 後拒之為蛇陣也向於左者 左角之為龍陣
 也向於右者 右角之為虎陣也又外體圓  天
 陣布也内體方 地陣布也外四偶各一 風雲起
[116-9a]
 四維東西各二 大衝居左右也内二縱相對 天
 衝居前後也二横相對 地軸貫中央也又外之四
 位之相間各離二星之廣  内四星之相去各離
 一星之廣 陣間容陣隊間容隊也前參連如後參
 連 左參連如右參連 以前為後以後為前四面
 如一觸處為首也合有五營 散有八陣 數起於
 五而終於八也以内之四統外之八四竒傳命於八
 正八正取稟於四竒也其法咸備如此豈非自然之
[116-9b]
 理乎蓋民物有治亂夷夏有盛衰帝王有興替盜賊
 有熾滅𡨕𡨕之中天所隂制而黙調者蓋用以此其
 陣至簡而備至約而要至整而固聖人雖智其何能
 加於此
 宋史天文志積卒十二星在房西南步天歌/屬心五營軍
 士之象主衛士掃除不祥星小為吉明大揺動則有
 兵火起一星亡兵少出二星亡兵半出三星亡兵盡
 出五星守之兵起不測近臣誅彗星守之禁兵大出
[116-10a]
 天子自將風雲犯之青赤為大臣持政欲論兵事
  周兵制總叙
 王畿千里近郊五十里逺郊百里為鄉六鄉百里通
 十為同為百里者十提封九萬井九十萬夫之地除
 山川城邑之屬三萬六千井地除公田九分之一為
 五十萬二千夫又以一易再易三易通之三分去一
 為三十五萬四百夫率三百五十家賦一乗積六鄉
 為千乗而餘率七家賦兵積六鄉為七萬五千人此
[116-10b]
 六軍之制也六遂及三等侯國皆如鄉之法畿方千
 里為千里者十如鄉之除為三百五十萬四十夫賦
 車七乘卒七十五萬人為六軍者十此通畿之師也
 大司馬逓而征之十年而役一遍凡三家可任者率
 十有一人則終身無過一再給公上事蓋先王忠厚
 之至更勞均逸不欲窮民之力也古者畿内之兵不
 出所以重内也卒有四方之役即用諸侯人耳或遣
 上公帥主賦亦不過元戎十乘以先啟而行也而調
[116-11a]
 兵諸侯亦各從其方之便高宗伐楚蓋裒荆之旅武
 王克商實用西土至於征徐以魯追貊以韓於淮夷
 以江漢畧見於經可考也平王出戍逺以見刺當是
 時周都洛矣自洛戌申許無乃未甚逺而周人已不
 堪況後世有勞師萬里者哉春秋之初從王伐鄭遂
 有蔡人衛人二百四十二年間王人㑹伐屢矣未嘗
 見師之出唯敗績於姜戎王師自出春秋深譏焉
[116-12a]


[116-13a]


[116-14a]
 
 
 
 
 
 
 
 
[116-14b]
  成周兵民之制
 嘗合周制土田居民之數而得其制兵之税矣夫以
 王畿千里居民之數計之為田一千六百同每同除
 山澤邑居溝渠道路等三分之一為六千四百井每
 井以上中下三等不易一易再易計之一夫耕二夫
 地實止四家可任者三人至二人計之每井十人故
 每同二萬五千餘家可任者六萬四千人出車百乗
 徒萬人每五家而出二人可任者六人而用其一也
[116-15a]
 是千里之地合有四千萬家為車十六萬乗矣然自
 古稱天子曰萬乗則十六倍而用其一十家用其一
 人而已又以鄉遂居民之數計之逺郊近郊四面各
 地方二百里為田六十四同每同二萬五千家合有
 一百六十萬家矣及觀鄉遂序官之數比鄰之長共
 三萬人所統止於十五萬家是一家而兼十家每一
 比長所統五十餘家矣夫丘甸之法兵皆設而不用
 比閭之法户皆有餘而不籍何也蓋有居民可任之
[116-15b]
 數用以力田治水田獵追胥每同可任者十萬餘人
 是也有丘甸出車之數每同出車百乗徒萬人是也
 有簡稽之數茍盡簡閲之則民不勝其疲故如載師
 之法自十一至於二十而三每五分而稽其一必十
 餘載而一周其比閭之法則以一家而兼十家所以
 統轄乎民者必十年而一周推此二法即如今之設
 里者計一藏九休九而用一其法不得不然也至以
 調遣言則行者有寒暑鋒鏑之苦居者有離索怨曠
[116-16a]
 之思是豈可發而多用哉故大司馬所統不過六軍
 為車七百五十乗為徒七萬五千人於千里之内均
 畨而調遣之其優裕而不迫均徧而不頗類如此故
 天子出必有六軍君行師從卿行旅從徴發而不至
 於空虛行役而不以為勞苦居足以守而無虞出足
 以戰而無敵田足以耕而不乏食老幼廢疾有養而
 無失所此周制之所以為善也
  周兵制圖
[116-16b]
 王上公/   六鄉六遂   六軍七萬五/千人
 大國上公/  三鄉三遂   三軍三萬七千/五百人
 次國侯伯/  二鄉二遂   二軍二萬五/千人
 小國子男/  一鄉一遂   一軍一萬二千/五百人
 伍五人/   伍長公司馬下士一軍伍長二千五百人/六軍共一萬五千人
 兩二十五人/ 兩司馬中士一軍兩司馬五百人/六軍共三千人
 卒百人/   卒長上士一軍卒長一百二十五人/六軍共七百五十人
 旅五百人/  旅師下大夫一軍旅師二十五人/六軍共一百五十人
[116-17a]
 師二千五/百人  師帥中大夫一軍師帥五人/六軍共三十人
 軍萬二千/五百人  軍將卿一軍一人卿/六軍共六
  周兵制考
 周官大司馬凡制軍萬有二千五百人為軍王六軍
 大國三軍次國二軍小國一軍軍將皆命卿二千有
 五百人為師師帥皆中大夫五百人為旅旅帥皆下
 大夫百人為卒卒長皆上士一十五人為兩兩司馬
 皆中士五人為伍伍皆有長一軍則二府六史胥十
[116-17b]
 人徒百人李氏曰此則六鄉為六軍又按遂人職云
 稽其人民而授之田野簡其兵器康成謂遂之軍法
 如六鄉則六遂亦為六軍注疏謂天子六鄉六遂合
 有十二軍而止六軍何也蓋六鄉為正軍六遂為副
 倅至於大國之三鄉三遂次國之二鄉二遂小國之
 一鄉一遂莫不皆然但以王家迭用之則常六軍爾
 故止言六軍此鄉遂制軍之法
 小司徒乃㑹萬民之卒伍而用之五人為伍五伍為
[116-18a]
 兩四兩為卒五卒為旅五旅為師五師為軍以起軍旅
 以作田役以比追胥以令貢賦人民而周知其數上
 地家七人可任也者家三人中地家六人可任也者
 二家五人下地家五人可任也者家二人凡起徒卒
 者毋過家一人以其餘為羨惟田與追胥竭作凡國
 之大事致民大故致餘子
 遂人以歲時稽其人民而授之田野簡其兵器教之
 稼穡凡治野以下劑致甿
[116-18b]
 陳氏禮書曰古者國有遊倅田有餘夫軍有羨卒皆
 所以副其正也六鄉以三遂劑致民上地家七人至
 毋過家七人以其餘為羨則一人為正卒餘可任者
 皆羨卒也六遂以下劑致民上地可任者家三人中
 地可任者二家五人而皆以下地二人任之則一人
 為正卒一人為羨卒其餘不預所以優野人也惟田
 與追胥竭作鄉遂皆然以田獵禽獸人所同欲追伺
 盜賦人所同惡故也羨卒亦謂之餘子則餘子自私
[116-19a]
 言之羨卒自公言之故詩曰其軍三單先儒謂公劉
 始遷於豳無羨卒是也班固漢志殷周以兵定天下
 矣天下既定戢藏干戈教以文徳而猶立司馬之官
 設六軍之衆因井田而制軍賦地方一里為井井十
 為通通十為成成方十里成十為終終十為同同方
 百里同十為封封十為畿畿方千里有税有賦税以
 足食賦以足兵故四井為邑四邑為丘丘十六井也
 有戎馬一疋牛三頭四丘為甸甸六十四井也有戎
[116-19b]
 馬四疋兵車一乗牛十二頭甲士三人卒七十二人
 干戈備具是謂乗馬之法一同百里提封萬井除山
 川沈斥城池邑居園圃道路三千六百井定出賦六
 千四百井戎馬四百疋兵車百乗此卿大夫采地之
 大者也是謂百乗之家一封三百一十六里提封十
 萬井定出賦六萬四千井戎馬四千疋兵車千乗此
 諸侯之大者也是謂千乗之國天子畿方千里提封
 百萬井定出賦六十四萬井戎馬四萬疋兵車萬乗
[116-20a]
 此主戎車馬徒干戈素具春振旅以蒐夏㧞舍以苖
 秋治兵以獮冬大閲以狩皆於農隙以講武事焉五
 國為屬屬有長十國為連連有帥三十國為卒卒有
 正二百一十國為州州有牧連帥比年簡車卒正三
 年簡徒羣牧五載簡車徒此先王為國立賦足兵之
 大畧也
 薛氏曰一封出車千乗以杜氏法積筭十同千乗當
 有戎馬四千疋牛一萬二千頭甲士二千人步卒七
[116-20b]
 萬二千人合士卒之數可以為六軍然而大國不過
 三軍其有六軍者猶天子六鄉六遂迭用之耳記曰
 大國不過千乗蓋謂諸侯地不過百里車不過千乗
 以開方之法計之方十里為方一里者百其賦十乗
 方百里者為方一里者萬其賦千乗然賦雖出千乗
 而兵不過三軍五百乗而已則五百乗三鄉之所出
 也千乗闔境之所出也何則鄉萬二千五百家合三
 郷則三萬七千五百家凡起徒役無過家一人則三
[116-21a]
 軍為三萬七千五百人矣三軍而車五百乗則天子
 六軍為車千乗矣
 又曰周制萬二千五百人為軍六軍七萬五千人千
 里之畿提封萬井定出賦六十四萬一井之田八家
 耕之總計六十四萬井之田為五百一十二萬家家
 出一夫為五百一十二萬夫以此夫衆而供萬乗之
 賦是為七家而賦一兵孫子曰興師十萬日費千金
 内外騷動怠於道路不得操事者七十萬家蓋言一
[116-21b]
 夫從軍七家奉之此亦見七家賦一兵也自夫率之
 七家相更已給軍則王畿之内凡七征而役方一遍
 焉
 章氏曰司徒之可任者如此其多司馬法之出士徒
 如彼其少蓋古今之於兵不盡用之小司徒只言其
 可任者非實數也後世反此晉作州兵乃是盡數調
 發甚非先王之制其他如魯成作丘甲蘇秦謂齊宣
 王臨淄之中七萬户不下户三男子而卒以二十萬
[116-22a]
 曹操謂崔琰曰昨案户籍可得三十萬衆故為大州
 是皆以十數調發惟孔明僅有此意以蜀之大其兵
 常不過十二萬而所用八萬常留四萬以為更代蜀
 之强以孔明不盡用之故及蜀之亡常有十萬二千
 數年之間所折不過二萬耳
 齊桓公問管仲行伯用師之道仲曰公欲定卒伍修
 甲兵大國亦將修之而小國設備則難以速得志矣
 乃作内政而寓軍令焉三分其國為二十一鄉工商
[116-22b]
 之郷六士鄉十五三國起案以為三官臣立三宰工
 立三族市立三卿澤立三虞山立三衡作内政而寄
 軍令焉五家為軌軌為之長十軌為里里有司四里
 為連連有帥十連為鄉鄉有良人焉以為軍令五家
 為軌故五人為伍軌長帥之十軌為里故五十人為
 小戎里有司帥之四里為連故二百人為卒連長帥
 之十連為郷故二千人為旅鄉良人帥之五鄉一帥
 故萬人為一軍五鄉之師帥之公將其一國子帥五
[116-23a]
 鄉焉高子帥五鄉焉三軍故有中軍之鼓有國子之
 鼓有高子之鼓春以蒐振旅秋以獮治兵是故卒伍
 整於里軍旅整於郊内教既承令勿遷徙夜戰聲相
 聞足以不乖畫戰目相視足以相識凡三軍教士三
 萬人車八百乗蓋如鄉之法五鄙制鄙三十家為邑
 邑有司十邑為卒卒有卒帥十卒為鄉鄉有鄉帥三
 鄉為縣縣有縣帥十縣為屬屬有大夫五故立五大
 夫各使治一屬焉立五正各使聴一屬焉是故正之
[116-23b]
 政聴屬牧政聽縣下政聽鄉自邑積至於五屬為四
 十五屬家率九家得一兵得甲十萬九十家一車得
 車五千乗可為三軍者四蓋如遂之法以通國之數
 逓征之率車用六之一士用十之三大畧依周變從
 輕便正月之朝鄉長復事君親問焉嚴蔽明蔽賢下
 比之罰其賢者則鄉長進之官長書之公訾相之謂
 之三選國子高子退而修鄉鄉退而修連連退而修
 里里退而修軌軌退而修伍退而修家五屬大夫復
[116-24a]
 事擇其寡過者而摘亦嚴蔽賢蔽明下比之罰五屬
 大夫於是退而修屬屬退而修縣縣退而修鄉鄉退
 而修卒卒退而修邑邑退而修家政既成以守則固
 以征則强
 蘇氏曰予嘗讀周官司馬法得軍旅什五之數其後
 讀管夷吾書又得管子所以變周之制蓋王者之兵
 出於不得已而非以求勝敵也故其為法要以不可
 敗而已至於桓文非决勝無以定霸故其法在必勝
[116-24b]
 繁而曲者所以為不可敗也簡而直者所以為必勝
 也周之制萬二千五百人而為軍萬之有二千二千
 之有五百其數竒而不齊是其知其所以為繁且曲
 也今夫天度三百六十均之十二辰得三十者此其
 正也五日四分之一者此其竒也使天度而無竒則
 千載之日雖婦人孺子皆以坐而計唯其竒而不齊
 是故巧厯有所不能盡也聖人知其然故為之章㑹
 統元以盡其數以極其變司馬曰五人為伍伍伍為
[116-25a]
 兩萬二千五百人而為軍二百五十十取三焉而為
 竒其餘七以為正四竒四正而八陣生焉夫以萬二
 千五百人而均之八陣之中冝其有竒而不齊者是
 以多為之曲折以盡其數以極其變鉤聨蟠屈各有
 條理故三代之興治其兵農軍賦皆數千百年而後
 得志於天下自周之亡秦漢陣法不復三代其後諸
 葛獨識其遺制以為可用以取天下然相持數歲魏
 不敢决戰而孔明亦卒無尺寸之功豈八陣者先王
[116-25b]
 所以為不可敗而非以逐利勝者耶若夫管仲之制
 兵其可謂截然而易曉矣三分其國為三軍五人為
 軌軌有長十軌為里里有司四里為連連有帥十連
 為鄉鄉有良人五鄉為師萬人為一軍公將其一高
 子將其二三軍三萬人如貫繩如畫碁局疎暢通逹
 雖有智者無所施其巧故其法令簡一而民有餘力
 以致其死昔者嘗讀左氏春秋以為丘明最好兵法
 蓋三代之制至於列國猶有存者以區區之鄭而魚
[116-26a]
 麗鵝鸛之陣見於其書及至管仲陣法不少槩見者
 何哉蓋管仲欲以歲月服天下故變古司馬而為是
 簡畧速勝之兵是莫得而見其法也其後吳晉爭長
 於黄池王孫雒教夫差以三萬人壓晉壘而戰陣為
 行行百為陣行陣皆徹無有隠蔽援桴而鼓之勇怯
 盡應三軍皆讙晉師大駭卒以得志由此觀之不簡
 而直不可以决勝深惟後世不達繁簡之宜以取敗
 北而三代什伍之數與管子所以治齊之兵雖不可
[116-26b]
 盡用而其近於繁而曲者以之固守近於簡而直者
 以之决戰則庶乎其不可敗而有所必勝矣
 林氏曰如韋昭之説則是國内無農其六鄉為工商
 其十五則為兵而已五屬之地則皆農居之四民
 之外特有所謂士卒則是兵農分矣或曰齊變周制
 欲速得志於天下則釐國内之民在十五鄉者専使
 之為士卒亦必有田以授之第不使出租税供他役
 庶調發雖煩而民亦不怨若其工商之六鄉為農之
[116-27a]
 五屬則皆不以為兵
 或問宫正掌兵衛宫伯掌宿衛而兵衛宿衛則皆統
 於太宰何也曰宿衛不統於太宰則内外之勢有所
 限隔而賢否之人無所决擇事權將分政令將下移
 而錯出其禍有不可勝言者曰信如是説則九兵皆
 宿衛也虎賁之虎士何以掌於司馬司𨽻之𨽻何以
 掌於司寇司寇猶有可諉者曰是掌外朝與京師四
 夷之兵耳若虎士八百人自六軍之外獨此為王之
[116-27b]
 親兵乃不統於太宰而散於司馬何耶曰司馬亦聴
 命於太宰耳必散於司馬者内外雖有不可以不相
 統而彼此之勢則不可以不相持是故兵衛掌於宮
 正而王親之兵與四夷之兵則掌於虎賁與司𨽻昔
 者西漢之世以期門羽林等為宫禁之親兵以衛尉
 掌宫門之屯兵而以城門校尉掌京師十二城門之
 屯兵及三輔所屬於中尉之兵所謂北軍蓋指環衛
 王宫在長安之内者言之所謂南軍蓋指十二門及
[116-28a]
 三輔屬中尉之兵在長安之外者言之及武帝増置
 八校之軍兵以中壘益北軍以長水池陽胡騎益南
 軍蓋北軍不出長安之外南軍不散在三輔之中入
 校則包南北軍在其中矣是故周勃安劉氏乃北軍
 制南軍之效劉屈氂發三輔近縣軍兵及長水宣曲
 胡騎入長安與太子戰乃南軍制北軍之效宋朝有
 閤門司皇城司又有殿前司皇城司有親從官數千
 人入内内侍省都知與副都知同主判之殿前司
[116-28b]
 有馬步軍殿前太尉獨統攝之是故皇城一司於内
 庭宿衛無不預者而宿直禁衛無所統攝殿前一司雖
 統攝諸班禁衛而皇城之事亦恝然不相關是漢以
 南軍北軍相制而宋朝以皇城司殿前司相維持大
 抵皆祖周人之遺意而其所為不同者漢南北軍雖
 𨽻於三公而掌於太尉然皆以文屬而政令不行於
 其間國朝則皆統於樞府周則皆統於冢宰此所以
 逺過於漢也故嘗因是而考之以為周人宿衛之制
[116-29a]
 其别有五而其所以為宿衛之政令者其用則有四
 蓋居則有宫中之徒役公卿大夫之士庶子以為環
 列腹心之衛若宫正宫伯之所掌是也出則有虎士
 八百人掌先後王而趨以卒伍視朝則在路門之右
 若虎賁氏之所掌是也奉輿馬督扈從視朝則在路
 門之左則有太僕以掌之所謂侍御僕從罔匪正人
 是也執其兵器服以衛王之門外朝在野外則守内
 列則有司𨽻以掌之所謂使其屬帥四夷之𨽻是也
[116-29b]
 由是言之環列腹心之衛非兵衛在内而不出虎士
 之衛為重兵之衛王不出亦不行四翟之𨽻則以王
 之出而環衛諸門侍御僕從之役則以王之出行而
 飭整騶從此宿衛之别也然環列腹心之衛則為尤
 重且急是故稽其功緒而紏徳行㑹其什伍而教其
 道藝所以勸之而使為善掌其紏禁而㑹其行事掌
 其政令而均其秩序頒其衣裘而時其誅賞所以警
 之而所為不惡去其淫怠與其竒衺之民所以不使
[116-30a]
 放僻邪侈之失徳以亂宫中之政令宫正均外朝之
 稍食内宰均内朝之稍食所以養人心之善而保護
 亷恥之風此宿衛之政令也夫以貴游之子弟授之
 以八次八舍之職掌以宫中之徒役而錯置於八次
 八舍之中既勸其為善又禁其為惡既不使之混淆
 又不使之䘮亷恥若是則凡居王之左右前後備王
 之顧問應對者孰非直諒多聞之士哉君子學道則
 愛人小人學道則易使學問日新職業日修而王亦
[116-30b]
 中心無為日見正事而聞正言也其餘凡係於宿衛
 之兵者則大司馬教之太僕正之司𨽻令之師氏帥
 之内外相統而彼此相持雖名為兵而不聞有一武
 夫悍卒放慢詭譎之人得以厠迹於其間者每觀成
 王之季吕伋掌虎賁之士非有宰臣之命則吕伋不
 敢以擅發召公雖得以制命非有二諸侯將命以徃
 則召公亦不敢以専行不惟内外相制而内之夾階
 而立堂垂執劉鉞而止戈刄者則又無非冠冕士大
[116-31a]
 夫是故春秋之際雖以僭竊之楚而環列之尹太師
 猶得以掌之是猶有太宰統宫正宫伯之意區區之
 曹荷戈與殳猶有賢者如候人之詩是徳行道藝猶
 未有愧於宫正宫伯之所掌也乃若西漢之興雖祖
 周人之故意而定内外之制然已駁雜而不純矣雖
 然漢猶古也不惟南北軍𨽻於三公而衛尉光禄勲
 皆屬於丞相御史光禄勲歲以四科考第即從官凡
 更直執㦸内謹門禁外充車騎者無非以經明行修
[116-31b]
 者為之故當時諸吕之亂滕公除宫左右執㦸不肯
 去代王入未央宫謁者執㦸衛端門不得入其後效
 亦畧可觀矣自武帝使世家富人犯令而入財者皆
 得補郎而郎選於是始衰自期門羽林佽飛之屬及
 𨽻於光禄勲以為天子私人而兵衛於是始變自宣
 帝又發羽林孤兒佽飛射士征西羌而禁衛始紛紛
 輕出光武以來其制益壊矣京師止置北軍而八校
 之兵併為五營南軍不復有焉中衛不掌京輔士卒
[116-32a]
 城門不置屯兵郡國罷材官車騎之屯而衛尉不聞
 更戍之士於是北軍分為宦官所親竇武誅宦官雖
 召㑹北軍五校士數千人未幾即散降王甫外既不
 足以制内而内之所存者又未嘗教之使知義焉魏
 晉而降光禄勲不復居禁中士大夫不復與宫衛直
 閣帶刀變生肘腋唐興置左右金吾衛將軍掌宫中
 及京師之廵警烽堠凢翊衛及外府佽飛番上者皆
 屬焉而文武於是判然兩途徳宗之世權移近習宦
[116-32b]
 官握禁兵而廢立在其手矣及覈魏晉李唐之亂參
 觀兩漢之盛衰吾然後知周官之制不可廢有宫正
 宫伯矣不可以無虎賁無司𨽻有宫正宫伯與夫虎
 賁司𨽻之屬矣又不可以無太宰以兼統之
  周兵總論
 按周官小司徒五人為伍五伍為兩四兩為卒五卒
 為旅五旅為師五師為軍上地家七人可任也者家
 三人中地家六人可任也者家五人下地家五人可
[116-33a]
 任也者家二人此教練之數也司馬法地方一里為
 井四井為邑四邑為丘四丘為甸甸六十四井有戎
 馬四疋兵車一乗牛十二頭甲士三人卒七十二人
 此調發之數也教練則不厭其多故凡食土之毛者
 除老弱不任事之外家家使之為兵人人使之知兵
 故雖至小之國勝兵萬數可指顧而集也調發則不
 厭其簡甸六十四井乃為五百一十二家而所調者
 止七十五人是六家調發共出一人也每甸姑通以
[116-33b]
 中地二家五人計之五百一十二家可任者一千二
 百八十人而所調者止七十五人是十六次調發方
 及一人也教練必多則人皆習兵革調發必簡則人
 不疲於征戰此古者用兵制勝之道也後世士農自
 為士農工商末技自為工商末技凡此四民者平時
 不識甲兵為何物而所為兵者乃出於四民之外故
 為兵者甚寡知兵者甚少一有征戰則盡數驅之以
 當鋒刄無有休息之期甚則以未嘗訓練之民而使
[116-34a]
 之戰是棄民也宋唐以來始専用募兵於是兵與民
 判然為二途諉曰教養於平時而驅用於一旦然其
 季世則兵數愈多而驕悍而劣弱為害不淺不惟足
 以疲國力而反足以促國祚矣
  周禮治民制兵之法
 儒先之説曰六鄉七萬五千家六軍七萬五千人居
 則為比閭族黨州鄉行則為伍兩卒旅師軍是故人
 服習而政便安上易事而民易使此周人之法所以
[116-34b]
 為善也夫兵不外乎民將不出乎吏此説是矣惜乎
 知其一而未嘗㑹其全也夫使王之所以守國者止
 此六軍茍事變紛沓如天子廵狩於方岳敵國交侵
 姦宄竊發王城要害之並守逺近征討之迭用將何
 以為備耶蓋鄉遂近郊二百里之地為田六十四同
 當有一百六十萬餘家以丘甸出車之法計之當為
 五十餘軍矣茍謂一家出一人而有十二軍之衆則
 二百里内豈止十五萬家而已乎故以鄉而言約二
[116-35a]
 十五軍遂亦如之此猶後世之京軍以居守為重而
 不廢弛者也每都鄙各有鄉遂之兵視夫侯國之制
 而在野則有井邑丘甸出軍之賦此猶後世之畿輔
 軍各守衛其國都而拱護王畿者也故凡有大故致
 萬民於王門大䘮用役凢事致野役此惟鄉遂之民
 有之也大事致民用之軍役旅田役大故致餘子令
 各守其閭由郷遂至都鄙定法皆然也至於大司馬
 所握之六軍通王畿千里之内相更休而調遣之每
[116-35b]
 以十分有餘而用其一觀四時教閱之旗物號令必
 兼州里野家都鄙而並陳之可見矣其在王國則用
 之以為㑹同軍旅田役䘮紀其出畿外則用之以為
 廵狩征討此皆公卿大夫各帥其鄉遂都鄙采地之
 民在後猶更畨上直郡國調遣之兵故鄉遂之征止
 十一與十二而三用一而休九至丘甸稍縣都則其
 征十二用一而休四大較天子之役民近數而逺疏
 故大司馬之用衆近輕而逺重豈有専以六鄉為六
[116-36a]
 軍之理茍比即為伍人人盡用歲歲無更休豈自古
 制軍之法且六鄉盡用而千里則居然無事何其勞
 逸不均況六軍每出則天子之近郊壙然無人胡以
 居守此皆悖理之大者昔人何不察此耶以此觀之
 則五等之國其三軍二軍一軍皆通於四疆可以類
 推矣學禮者尚詳之
  漢南北軍總叙
 漢之兵制莫詳於京師南北軍之屯雖東西兩京㳂
[116-36b]
 革不常然皆居重馭輕而内外自足以相制兵制之
 善者也蓋是時兵農未分南北兩軍實調諸民猶古
 者井田之遺意竊疑南軍以衛宫城而乃調之於郡
 國北軍以護京城而乃調之於三輔抑何逺近輕重
 之不倫耶嘗考之司馬子長作三王世家載公戶滿
 意之言曰古者天子必内有異姓大夫所以正骨肉
 也外有同姓大夫所以正異族也蓋同姓親也於内
 為逼故處於外而使之正異族異姓疏也於親為有
[116-37a]
 間故處於内而使之正族屬南北軍調兵之意殆猶
 是歟郡國去京師為甚逺民情無所適莫而緩急為
 可恃故以之衛宫城而謂之南軍三輔距京師為甚
 近民情有閭里墳墓族属之愛而利害必不相棄故
 以之護京城而謂之北軍其防微杜漸之意深矣
[116-38a]
 
 
 
 
 
 
 
 
[116-38b]
 按漢軍南北之制雖與成周之兵農合一者異矣然
 三輔之兵入衛殿門出充車騎固有以一其中外之
 權聨其渙散之勢且三輔之設拱衛京師緩急相應
 猶為得體經國者當詳其制云
 按自古建都者皆於四近之地立為輔郡所以為京
 師屏翰也漢以京兆左馮翊右扶風為三輔唐以華
 州同州鳯翔為輔宋初未遑建立至徽宗亦於畿
 郡立為四輔我朝建國江南於鳯翔屯重兵凡京師
[116-39a]
 軍皆散於江北滁和等處為屯田雖不名輔而儼然
 有藩屏之意太宗自北平入正大統然而畿甸猶未
 有輔郡蓋有待也按漢唐都長安宋都汴梁皆去邊
 地遼逺非若我朝都燕則自以都城為北邊捍蔽北
 最近而東次之西又次之南為最逺請如漢唐宋故
 事立為輔郡以宣府為北輔因其舊而加以藩守
 之軍俾守國之北門其東也以永平為輔以守松亭
 一帶關隘及扼遼左要害其西也以易州或真定為
[116-39b]
 輔以守紫荆一帶關隘其南則以臨清為輔坐鎮牐
 河而總扼河南山東之衝又自此而南屯兵於徐州
 以通兩京之咽喉罷兩直𨽻河南山東上京操備班
 軍因地屯守以為京師之屏蔽遇京師有事則調發
 軍士遂室家之願而生息日蕃國家省轉輸之勞而
 調發易集邊方足備禦之具而關隘有守如此則都
 城鞏固宗社奠安矣
 按南軍衛宫城以郡國兵畨上為之則在外而且逺
[116-40a]
 北軍護京城以三輔兵畨上為之則在内而且近此
 其意何耶蓋三輔在内而近有閭里親戚之愛以之
 護京師而無心腹之憂郡國在外而逺人無覬幸非
 常之望以之衛宫城則無肘腋之變亦如師氏帥四
 𨽻守王門王宫朝在野外則守内列蓋謂是歟
 古者前朝後市一城之中王宫在南故衛宫之軍以
 南名之宫城之軍既謂之南京城之軍又謂之北所
 以别也南京衛尉主之百官表衛尉掌宫門内屯兵/師古注漢舊儀云衛尉寺在
[116-40b]
 宫内胡廣云主宫闕之門内衛士於周/垣下為區盧以此考之則南軍在宫内按百官表衛
 尉掌宫門屯衛兵而高后紀言周勃既將北軍然尚
 有南軍乃令平陽侯告衛尉無納吕産以此知南軍
 衛尉主之也又按百官表百官志西漢中壘校尉主
 北軍營壘之事至光武變為北軍中候而西漢之初
 中尉屬官有中壘令丞尉而中尉所職乃廵徼京師
 以此知北軍為京城軍而中尉主之此漢初之志也
 漢武帝増八校改/中尉名為執金吾錢曰漢京師惟有南北二軍亦如
[116-41a]
 唐之南北二衙也唐兵志南衙衛尉/是北衙禁軍是胡廣謂衛尉廵
 行於宫掖則金吾徼於宫外相為表裏東漢兵/志注而唐
 李揆亦云漢以南北相制然二軍衛士皆調發郡國
 材官騎士更畨為之初未始有定在中壘屯騎射聲/越騎長水北騎
 步兵/虎賁募知北人事者為北騎知越人事者為越騎皆
 屬中尉而北軍始有召募之兵復恐中尉之權太重
 乃於光祿勲增置羽林期門為宿衛而與衛尉同掌
 軍門而南軍始有長從之兵方漢之初京城兵猶未
[116-41b]
 逺出高帝發中尉卒止軍霸上文帝發中尉材官止/軍長安或謂材力調發民間即非南北軍也
 至武帝則發中尉卒擊南越元鼎/元年而京師之兵始從
 逺調昭宣以來禁旅之列屯如故有警則發雖金城
 去京師遼絶而羽林孤兒北騎越騎亦從此而遣矣
 神爵元年西羌反發羽林孤兒南越騎詣/金城元帝以太常任千秋將五校擊西羌自是而後
 益募外兵以從軍而更代之法浸弛昭帝募吏民衛/京師宣帝選郡
 國吏三百名/伉徤者從軍至光武一切倚重於京師之兵而郡國
 都尉省併矣光武省八校作五營時中壘屬北軍中/候掌監五營為宿衛兵郡國無都尉惟
[116-42a]
 京師𨽻兵如故又罷天下輕/重騎士材官樓船居邊民伍而不知漢初京城之兵
 亦從郡國而畨上也此後所以有列屯養兵之費歟
  兩漢内外兵始末
 按高帝之世南北二軍不出而民兵在郡國有事以
 羽檄召材官騎士以備軍旅文帝始以銅虎符代檄
 當時各因其地以中都官號將軍將之事已則罷京
 師南北軍當武帝更太尉為大司馬大將軍以中尉
 材官出擊南越恐京師無重兵而生變於是分北軍
[116-42b]
 為八校以中壘領之置七校尉後又取中尉屬官所
 謂中壘者進為校尉為八校又恐北軍之權大重即/中
 壘/故於光禄勲南/軍増羽林期門之兵此南北相制之
 意頗亦稱善然其間漸多更張矣蓋異時南北軍皆
 郡國畨上自武帝置八校大抵以習知南北人充之
 知北事者為北騎/知越事者為越騎則募兵始此期門羽林皆世家為
 之則長從始此自是始有養兵之費而兵師之兵制
 壊矣元狩以後兵革數動民多買復調發之士蓋鮮
[116-43a]
 於是發及謫吏次及謫戍次及七科謫多非曩日𨽻
 於都尉者充兵而伍符不整則郡國之兵制又壊矣
 是故昭宣以來其弊日甚發民從軍益少遂募及奔
 命調及惡少刑徒選及三百石吏而又以羽林佽飛
 北騎越騎從事則南北從此出矣紛紛無復舊制皆
 自武帝起之也及光武一起而變之兵制又蕩然矣
 蓋自其罷都試而外兵不練雖疆塲之間廣屯増戍
 列營置塢而國有征伐終藉京師之兵由建武迄於
[116-43b]
 漢衰匈奴鮮卑更迭為患或遣將出擊或移兵留屯
 連年暴露奔命四方而禁旅無復禁衛之職矣至永
 初安/帝間募入錢榖得為羽林虎賁緹綺營士而營衛
 之選亦衰延熹桓/帝間詔減羽林虎賁不任事者半俸
 而京師之兵又弱矣外之土兵不練而内之衛兵不
 精一方盜起則羽檄被於三邊至興兖豫之卒擊象
 林萬里之寇而民始不堪命矣亦何怪交趾女真之
 兵之叛也逮於永建間桓/靈方且令郡舉五人教習戰
[116-44a]
 事射又募為陷陣為積射為義從大抵非召兵良法
 雖或委任叚熲盡滅諸冦而中平初黄巾遂作所在
 盜起於是置八都尉黄巾既殄而蕭墻之禍興蓋自
 中世以後令出房帷政歸臺閣宦戚更領兵權迭相
 傾奪然中營畏服中人陳竇欲誅宦官北軍不助武
 等而助宦官遂又滅夷何武袁紹懲其事故欲藉外
 兵以懲於是内置園校陽尊奄宦外重州牧實召邊
 將董卓以并/州牧將兵閹宦雖除而卓患已成義兵四起郡牧
[116-44b]
 爭政漢遂三分論者乃謂原漢盛衰皆兵之由而光
 武實為之有由然矣
  唐府兵總叙
 唐志言凡天下十道置府六百三十四皆有兵號而
 關内二百六十有一皆以𨽻諸衛㑹要云折衝府二
 百八十通計舊府六百三十三陸贄奏議則以為太
 宗置府八百在關中者五百杜牧原十六衛上畜養
 戎臣外開折衝果毅府五百七十有四其數不同府
[116-45a]
 多在關中説者以為固本漢置都尉亦此意左右衛
 皆領六十府諸衛領五十至四十其餘以𨽻東宫十
 率府而折衝亦𨽻焉太子管軍非古制也唐亦是折
 衝自教漢都試之日郡縣之官盡㑹唐之府兵雖散
 在諸道然折衝都尉並遥𨽻於諸衛乃是内任官故
 官志係之於諸衛之後不與外官同漢都尉不𨽻於
 衛尉乃是外任官故表係之郡守之後與唐異然而
 領兵則太守與都尉刺史與折衝同矣唐以逺近分
[116-45b]
 畨皆以一月恐太紛擾漢以一歲更代為善又唐在
 二千里外者亦不免此法所以壊也吾觀李泌告徳
 宗曰府兵之制史册不詳於是參稽傳記以類焉蓋
 府兵之制始於西魏因於周隋而大備於唐二十為
 兵六十而免而民無常兵之勞三時耕稼一時治武
 而兵無常聚之患六家而賦一兵是不悉民以為兵
 也六家而併一兵是不仰給於官也宿衛者一月而
 更戍兵者三年而代則所以役民者甚簡也置府六
[116-46a]
 百而居關中者三百六十舉天下不敵關中所以明
 乎輕重之勢兵散於府將歸於朝而無握兵之重所
 以杜乎禍亂之原若夫器甲則出於民戍兵衣糧則
 又取辨於民國無養兵之費唯元從禁兵與畨上衛
 兵或出征者有所給焉至於教戰調發亦有可考者
 折衝以農隙教戰陣按閲不精則罪至折衝并及刺
 史此其教戰者也國家有所召發則下符契於郡府
 參驗乃發此其調發者然也夫府有三等千二百人
[116-46b]
 為上千人為中八百人為下府有折衝都尉左右果
 毅都尉又有别將長史兵曹校尉旅師等官以其等
 級相統治則有坊團隊之制居無事時耕於野有事
 則命以出兵解輙罷其所以纎悉委曲為維持經乆
 之計者誠三代而下近古之良法也故李泌謂徳宗
 曰貞觀中北滅突厥延陀西取龜兹盡臣西域滅吐
 谷渾高宗滅高麗百濟新羅皆府兵也自置府兵未
 有外叛内侮殺帥自擅者正以經畫得宜而區處之
[116-47a]
 盡善也杜牧作原十六衛亦曰國家始踵隋制開十
 六衛將軍屬官各守分部夾持禁省自貞觀至於開
 元百三十年間戎臣兵伍未始逆命此聖人所能柄
 統輕重制鄣表裏聖算神術也古今以還法術最
 長其置府立衛乎然不一再傳而弊端己見接於開
 元其制因以廢墜是豈立法之不善蓋所以守之者
 非其制也且始者宿衛之士月上而嵗徧至高宗則
 畨役更代多不以時始者畨上宿衛謂之侍官至武
[116-47b]
 后則悉假姻戚以充役使宿衛之士固亦有亡匿之
 患矣始者出征多不踰時逺不經歲高宗命劉仁軌
 鎮洮河而兵始困於久戍始者戰没行陣則官其子
 孫高宗以後官不紀錄而兵非樂於征戰又州縣調
 發類不以實壯而富者以財免貧而老弱者不得免
 而逃焉州縣之兵於是又有逃亡之患矣逮至開元
 𤣥宗之時衛士不給府兵寡弱是以張説募彍騎以
 為長從宿衛而畨上之制已廢李林甫募長征兵以
[116-48a]
 息山東之戍而邊戍之制又廢自是而後兵農既分
 不可復合於是有養兵之費矣至其甚也止受甲天
 寳以後彍騎之法又稍變廢士失捬循折衝諸府至
 無兵可交李林甫邊請停上下魚書其後徒有兵額
 而戎器並廢禄山之變至無兵可以受甲至永泰建
 中之世其弊尤甚故獨孤及陸敬輿諸人皆言其弊
 以為竭天下之財以供無用之兵財利匱於兵税法
 壊於奉軍豈非兵民既分其弊遂至於此歟加以天
[116-48b]
 寳以後人主甘心邊功調發逺戍民益無以為生杜
 子美所謂一從十五北防河便是四十西營田去時
 里正與裹頭歸時頭白還戍邊亦可見矣世之説者
 見府兵後日之弊遂歸咎於太宗立法之不詳蓋亦
 未深攷焉耳張説不能因時救弊以復貞觀之舊顧
 乃立茍簡之制以便目前畧不思異時之患遂使古
 人良法美意因不復見終唐之世根本不固國勢動
 揺失居重馭輕之意者説亦不得不任責焉其後雖
[116-49a]
 李泌與徳宗議復府兵非不拳拳而終不可復杜牧
 傷其廢壊慨然作原十六衛以自見意而一代之制
 竟無有能興起者豈非其源一失後世難以復攷歟
 識者觀古制之不存後世蓋不無恨於張説也
 諸史皆不志兵惟歐陽公作新唐史乃志史以唐兵
 有井田遺意也惜乎不保其徃耳嘗觀太宗起晉
 陽之甲未免於智數開天府推刄同氣亦未免於
 詐力天下既定因周齊之制置十六衛將軍内統北
[116-49b]
 門百騎七營屯騎謂之北衙禁軍外統關内天下諸
 府畨上宿衛者謂之南衙衛兵是則北衙即漢之
 北軍而南衙即漢之南軍也安得有井田鄉遂之
 遺意哉蓋後周府兵講閲戰陳皆於農隙身租營
 調一切蠲除北齊租調之制十八受田二十充兵六
 十免力役是則周齊之兵皆受田矣唐㳂周齊有口
 分世業田三衙隊正副各八十畆諸府坊團有王掌
 督課農桑是則唐兵亦受田矣兵農一致所以得井
[116-50a]
 田之遺意歟井田之制漸壊於春秋戰國故鄉遂變
 而為技擊鋭士者勢也口分世業既開貿易之門而
 府兵變為彍騎者亦勢也況北衙禁軍自睿宗平韋
 氏之亂左右屯營欲避征戍者皆納資以𨽻軍而府
 兵之家不免雜徭千里畨上宿衛召為侍官安得不
 逃匿而耗散乎此府兵所以變為彍騎為藩鎮者何
 如哉太宗務廣地諸邊都䕶諸道經畧大將大總管
 大都督即藩鎮之漸也自開元而上北衙禁軍諸府
[116-50b]
 衛兵尚可枝梧太平日久至天寳末府兵既壊而彍
 騎之為禁軍者又復单弱元宗幸蜀從者千人肅宗
 幸靈武士不滿百自是以來調捕禁衛又皆以宦者
 主之此所以禁衛弱於上而藩鎮强於下也然則開
 貿易而馴致府兵之壊務廣地而遂成藩鎮之弊是
 則太宗之過至於玩太平而不能振起前人之制疑
 大臣而以宦官主之激成藩方之僣者𤣥宗肅宗不能
 逃責矣
[116-51a]
  唐府兵圖
 上府千二/百人 折衝都尉左果毅都尉/右果毅都尉 同史一人/長
 中府   折衝都尉左果毅都尉/右果毅都尉 兵曺一人/别將一人
 下府八百/人 折衝都尉左果毅都尉/右果毅都尉 校尉一人/同
 坊髙祖/置  坊主一人/羽林軍髙/宗  龍武軍𤣥/宗
 團三百人/ 校尉  神武軍肅/宗
 隊五十人/ 隊正禁/軍 神䇿軍代/宗  英武軍代/宗
 火十人/  火長  天威軍順/宗  神威軍徳/宗
[116-51b]
 統軍為折衝都尉别將為果毅都尉三時務農一時
 講武無事耕耨有事征戰籍藏將府兵散田疇將不
 握兵兵不冗食
  唐府兵考
 太宗貞觀十年更號統軍為折衝都尉别將為果毅
 都尉諸府總曰折衝府凡天下十道置府六百三十
 四皆有名號而闗内二百六十有一皆以𨽻諸衛凡
 府三等兵千二百人為上千人為中八百人為下府
[116-52a]
 置折衡都尉一人左右果毅都尉各一人長史兵曺
 别將各一人校尉六人士以三百人為團團有校尉
 五十人為隊隊有正十人為火火有長火備六䭾馬
 凡火具烏布幕鐡馬盂布槽鍤钁鑿碓䇫斧鉗鋸皆
 一甲牀二鎌二隊具火鑽一胸馬繩一首羈足絆皆
 三人具弓一矢三十胡禄横刀礪石大&KR0034氊㡌裝行
 縢皆一麥飯九斗米二斗皆自備并其介胄戎具藏
 於庫有所征行則視其入而出給之其番上宿衡者
[116-52b]
 惟給弓矢横刀而已凡民年二十為兵六十而免其
 能騎而射者為越騎其餘為歩兵武騎排攢手步射
 每嵗季冬折衝都尉率五校兵馬之在府者置左右
 二校尉位相距百步每校為步隊十騎隊一皆巻稍
 幡展刄旗散立以候角手吹大角一通諸校皆歛人
 騎為隊二通偃旗稍解幡三通旗舉左右擊鼓二人
 校之人合譟而進右校擊征隊少却左校進逐至右
 校立所左校擊鉦少却右校進逐至左校立所右校
[116-53a]
 復擊鉦隊還左校復薄戰皆擊鉦隊各還大角復鳴
 一通皆巻旛攝矢弛弓匣刄二通旗矟舉隊皆進三
 通左右校皆引還是日也因縱䕶各入其人其𨽻於
 衛也左右衛皆領六十府諸衛領五十至四十其餘
 以𨽻東宫六卒凡發府兵皆下符契州刺史與折衝
 勘契乃發若全府發則折衝都尉則下皆行不盡則
 果毅行少則别將行當給馬者予其直市之每足予
 錢二萬五千刺史折衝果毅嵗閱不任戰事者鬻之
[116-53b]
 以其錢更市不足則一府共足之凡當宿衛者番上
 兵部以逺近給番五百里為五番千里七番一千五
 百里八番二千里千番外為十二番皆以月上若簡
 留直衛者五百里為七番千里八番二千里十番外
 為十二番亦月上
 唐書兵制唐有天下二百餘年而兵之大勢三變其
 始盛時有府兵府兵後廢而為彍騎又廢而方鎮之
 兵盛矣及其末也強臣悍將兵布天下而天子亦自
[116-54a]
 置兵於京師曰禁軍其後天子弱方鎮強而唐遂以
 滅亡者措置之勢使然也盖府兵之制居無事時耕
 於野其番上者宿衛京師而已若四方有事則命將
 以出解輒罷兵散於府將歸於朝故士不失業而將
 帥無握兵之重所以防微杜漸絶禍亂之原也及府
 兵法壞而方鎮盛武夫悍將雖無事時據安險專方
 面既有其土地又有其人民兵甲財賦以布列天下
 然則方鎮不得不強京師不得不弱夫置兵所以止
[116-54b]
 亂及其弊也適足以為亂又其甚也至困天下以養
 亂故兵之始重於外也土地民賦非天子有既其盛
 也號令征伐非其有其末也至無尺土而不能庇其
 妻子宗族遂以滅亡可不哀哉
 古之兵皆出於民者也故民附則兵多而勃然以興
 民叛則兵寡而忽焉以亡自三代以來皆然秦漢始
 有募兵然猶與民兵參用也唐之中世始盡廢民兵
 而為募兵夫兵既盡出於召募於是兵與民始為二
[116-55a]
 矣兵與民為二於是兵之多寡不闗於國之盛衰國
 之存亡不闗於民之叛服募兵之數日多養兵之費
 日浩而敗亡之形反基於此唐自天寶以來内外皆
 募兵也外兵則藩鎮擅之内兵則中人擅之其勢不
 相下而其力足以相制故安史反叛而郭子儀李光
 弼以節度之兵誅之朱泚僭亂而李晟渾瑊以神䇿
 之兵誅之及其衰宦官則以内兵而刼制人主方鎮
 則以外人而擅廣土地及朱温舉兵内向盡夷中人
[116-55b]
 廢神䇿而唐之鼎祚移於内楊行密錢鏐馬殷王建
 劉仁恭李茂貞之徒以卒伍竊據一方而唐之土宇
 裂於外而唐遂亡矣中更五代則國擅於將將擅於
 兵卒伍所推則為人主而國興焉非以得其民也其
 所廢則為獨夫而國亡焉非以失其民也宋有天下
 藝祖太宗以兵革削平海内暨再傳則兵愈多而國
 勢愈弱元昊小醜稱兵搆逆王旅所加動輒敗北卒
 不免因循茍且置之度外洎女真南牧徴召勤王之
[116-56a]
 師動數十萬然援河北則潰於河北援京城則潰於
 京城於是中原拱手以授金人而王業偏安於江左
 建炎紹興之間驕兵潰卒布滿東南聚為大盜攻陷
 城邑荼毒生靈行都數百里外率為冦賊之淵藪而
 所謂冦賊者非民怨而叛也皆不能北向禦敵之兵
 也張韓劉岳之徒以輔佐中興論功行賞視前代衛
 霍褒鄂曽無少異然䆒其勲庸亦多是削平内冦撫
 定東南耳一遇女貞非敗則遁縱有小勝不能補過
[116-56b]
 而卒不免用屈己講和之下策以成宴安江左之計
 及其末也夏貴之於漢口賈似道之於魯港皆以數
 十萬衆不戰自潰於是賣降効用者非民也皆宋之
 將也先驅倒戈者亦非民也皆宋之兵也夫兵既不
 出於民故兵愈多而國愈危民未叛而國已亡唐宋
 是也噫兵猶手足也國猶身也手足強壯則身存手
 足枯槁則身廢兵多則國存兵少則國亡未有以兵
 多而國亡者今唐兵雖多而強悍不為用猶病狂易
[116-57a]
 之人奮拳舉爪自陷其膚自屠其腸以至於殞身也
 宋兵雖多劣弱而不可用猶病痱癖之人恣其芻豢
 以養擁腫之四肢脛如腰指如股而病與之俱増至
 於殞身也然則所以覆其國者乃兵也所以斃其身
 者乃手足也又古者籍民為兵其法不過因其户田
 之可賦者賦之年齒之可任者任之民固不容於倖
 免而亦不可以濫入司馬法曰使智使勇使貪使愚
 盖言户盡為兵則君子小人賢與不肖俱出其間也
[116-57b]
 自募兵之法行於是擇其願應募者而所謂願應募
 者非游手無籍之徒則負罪亡命之輩耳良民不為
 兵也故世之詈人者曰黥卒曰老兵盖言其賤而可
 羞然則募兵所得者皆不肖之小人也夫兵所以耗
 國而皆得不肖之小人則國之所存者幸也紀綱尚
 立威令尚行則猶能驅之以親其上死其長否則敗
 潰四出反為生民之禍而國祚隨之矣可勝慨哉
 丘氏濬曰成周之制兵籍於大司徒征行則屬之大
[116-58a]
 司馬凡其有事以起徒役則皆前日之農也士不待
 遷皆吾民將不改置即吾吏居則聯其家而為比閭
 族黨出則聯其人以為伍兩卒旅父死而子繼無招
 致之繁而數不缺自耕而自食無廪給之費而食自
 飽豈非制兵之得其道歟嘗謂果能行𢎞治初令州
 縣選取民壯之制亦庶幾成周遺意惜乎行而不終
 今日惟從事朋合混編雇募頂役也所以猶未合古
 未盡善歟
[116-58b]
 或曰子何以言今日衛兵之弊極也曰虚名而無實
 也有損而無益也百害而無一利也何也今總計天
 下實在衛所官軍之數猶踰九十萬除西北諸邉兵
 約三十萬為稍得其用其兩京及腹裏六十萬餘徒
 為贅物而已徒為耗蛀而已非特徒為贅物耗蛀而
 已而且易為亂階有司給糧稍不如期輒羣起詬譟
 思欲為變甚至戮辱官史焚掠居民朝廷無如之何
 惟事姑息而已語云養軍千日用在一朝令國家倉
[116-59a]
 廪大半費於兵不惟無一朝之用而且伏無窮之禍
 胎焉語曰兵以衛民今有警惟恐折傷官軍顧驅鄉
 兵募打手以當冦反役民以衛兵焉嗚呼有兵如此
 不如無之兵而無用曷若已之而議者猶憂軍伍之
 不充每司府州縣各置清軍官而嵗差御史督之亦
 弗思甚矣愚謂今每衛縱使清勾填補充滿舊額亦
 不過徒増贅物徒増耗蠧徒益禍胎事竟何益故愚
 以為不若罷軍勿清停清軍官勿置勿差而從事選
[116-59b]
 取民壯之制以倣寓兵於農斯為更化善治可久可
 繼
 唐府兵之法始一寓之於農史稱其居處教養畜財
 持事動作休息皆有節目居無事時耕於野其番上
 者宿衛京師而已若四方有事則命將以出事解輒
 罷兵散於府將歸於朝故士不失業而將帥無握兵
 之重所以防微杜漸絶禍亂之萌此唐初之所以盛
 由寓兵於農也至開元中承平日久府兵法壊張説
[116-60a]
 李林甫始奏募人為長征兵卒啟方鎮跋扈之禍李
 泌謂其兵不土著又無宗族不自重惜忘身徇利禍
 亂遂生下陵上替不可救止歐陽修唐史謂置兵所
 以止亂及其弊也適足以為亂又其甚也至因天下
 以養亂而遂至於亡焉此唐室後來之禍皆原於輕
 變府兵之法而兵農為二也
 蘇軾曰三代之兵不待擇而精盖兵出於農有常數
 而無常人國有事要以一家而備一正卒民各推其
[116-60b]
 家之壯者以為兵使之足輕險阻而手易器械聰明
 足以赴旗鼓之節强鋭足以犯死傷之地千乗之衆而
 人人足以自捍故殺人少而成功多費用省而兵卒
 強後世兵民既分兵不得復還為民於是始有老弱
 之卒徒為無益之費而不可使戰由此言之寓兵於
 農之制誠行則兵可強費可省無將帥專兵之虞無
 募兵潰亂之禍永世保民之道莫加於此我太祖平
 一天卞設置衛所分在内外為衛者四百九十有三
[116-61a]
 為守禦所者三百一十有七每衛旗軍以五千六百
 名為率每所以一千一百餘名為率可謂盛矣然承
 平日久武備廢弛軍士逃亡故絶者過半甚至十無
 二三者其存者率多懦弱不堪雖每嵗勅差御史清
 勾司府州縣皆設官清理然亦徒有其名無益於事
 今雖逃亡耗缺之餘總計天下實在兵帳猶逾九十
 四萬而西北邊兵且四十萬然近年夏人深入我并
 汾䖍劉我畿甸如蹈無人之境諸衛之兵曽不能向
[116-61b]
 敵發一矢交一戰今縱清勾充滿衛伍亦徒耗國儲
 而何益於勝負之算保障之功也哉語曰養軍千日
 用在一朝令國家竭帑庾以供軍而實何嘗得一朝
 之用如此雖有衛猶無衛也雖有軍猶無軍也朱子
 有曰令朝廷盡力養兵嘗有不足之患自兵農既分
 之後計其所費却是無日不用兵也觀之今事實然
  唐兵始末
 唐兵志曰唐有天下三百年而兵之大勢三變其始
[116-62a]
 盛時有府兵府兵後廢而為彍騎彍騎又廢而方鎮
 之兵盛矣及其末也強臣悍將兵布天下而天子亦
 自置兵於京師曰禁兵其後天子弱方鎮強而唐遂
 以亡滅者措置之勢使然也吕東萊曰唐之制兵其
 所以處内之制何其曲盡處外之制何其疎戾也人
 以為兵衛之法壞而後有方鎮之兵不知府衛之法
 成而方鎮之形已具府衛壊於内而方鎮遂成於外
 内兵不足以捍内患而至於外倚鎮兵其來非一日
[116-62b]
 之積矣盖太宗既分天下為十道而以軍政戍之兵
 為十道而至使處之總之以都督者此其為方鎮已
 形之兆特待時而張耳以天下之極邊為天下之重
 鎮而撫之以都督其品秩與十衛將軍同迺在六尚
 書之上而與左右僕射為一流所謂五大不在邊者
 果若是乎天寶之際沿邊置十節度經畧使凡鎮兵
 四十九萬馬八萬餘匹而安禄山遂以范陽反當是
 時府兵之法已再壞矣其初壞也張説募兵補之謂
[116-63a]
 之彍騎又其壊也折衝諸府無兵可交李林甫奏停
 上下魚書但有兵額存耳而六軍宿衛皆市人不復
 受甲更此二壊掃地無餘於是外兵盛强其反者以
 鎮兵而討平之者亦以鎮兵居重馭輕之意不復反
 矣今為唐兵三變之說者曰府兵變而為彍騎則可
 謂彍騎變而為方鎮特未之考耳總之兵志叙其流
 東萊究其源両說亦不甚相背復玩當自得之
  宋兵總叙
[116-63b]
 兵之不出於農久矣然前代尚有府兵之制畨上遞
 依教習精練至於國用少則費耗宋朝沿近代養兵
 之法一係名籍非老不休中下一兵衣粮給與嵗約
 五六十緡則其中可容冗者乎太祖朝得周代之兵
 中外一十二萬後平全蜀揀其精兵只留一百二十
 人則鎮南諸國之兵所留者可知矣及乾徳中外之
 兵却只揀成十萬蓋要人人精銳也太宗盡有天下
 所添兵士不過三十餘萬真宋當全盛之世添兵至
[116-64a]
 多亦不過五六萬尚慮耗費財用時命减去冗者自
 慶厯以來添兵數廣軍額天下至一百餘萬不問精
 勇但要張皇人數欲威四裔則未能致勝欲禦盗賊
 則未能止奸但費財用竭天下之力神宗嘗謂輔臣
 曰藝祖養兵止二十萬京師十餘萬諸道十餘萬使
 京師之兵足以制諸道則無外亂合諸道之兵足以
 當京師則無内變内外相制無偏重之患觀神宗斯
 言宋初兵制未嘗不善然其所以至於冗費不可支
[116-64b]
 者蓋盡由於契丹元昊之邊患哉觀孫經緯云兵一
 而已矣今内外之兵百餘萬而别為三四又離為六
 七别為三四禁兵也廂兵也民兵也蕃兵也離為六
 七者謂之兵而不知兵者也給漕輓者皆兵也服工
 事者皆兵也繕河防者皆兵也典誰河者皆兵也衛
 陵寢者皆兵也給國馬者皆兵也疲老而坐食者皆
 兵也前世之兵未有猥多於今者也前世制兵之害
 未有甚於今日者也吁宋朝兵制亦可以鑒矣
[116-65a]
 按殿前司與侍衛司馬軍歩軍為三衙其實兩司而
 侍衛司都指揮使外又置馬歩軍都指揮使耳殿前
 司亦參馬歩軍而總於都指揮使故殿前司都指揮
 副都虞候侍衛親軍都指揮使副都虞候與馬軍歩
 軍都指揮使副使虞候兩司三衛合十二員分天下
 兵而領之此宋家制兵之大要也始唐制有十二衛
 兵後又有六軍十二衛兵為南衙漢之南軍也六軍
 為北衙漢之北軍也永年常以大臣一人縂之如崔
[116-65b]
 𦙍判六軍十二衛是也宋自有兩司六軍諸衙漸廢
 後但有其名則兩司不獨為親軍而已天下之兵柄
 在焉其權雖重而軍政號令則在樞密院與漢周之
 間史𢎞肇之徒為之者異矣按宋沿唐重樞密院懲
 藩鎮之弊而唐末設樞密秖能奪宰相權藩鎮之禍
 卒不免也低昂之勢相因設樞密以弱藩鎮藩鎮弱而邊
 備日弛唐之藩鎮兆於武徳置使十道為都督品在
 尚書上弊源有屬何必肆其中以遙為制方且不豶
[116-66a]
 豕牙而九節度之分封肅宗已成其勢平盧之自立
 代徳已遂其横樞密其何能為宋並兩府不圖飾武
 於外徒置副置使置知院置同知置簽書置直學士
 都承㫖檢討編修奚禦元金之烈本朝武備布列中
 外其柄權一主於内然掌握在五府調發在本兵二
 者不相假借侵奪其在諸鎮各練以為本方之用非
 奉勑不得宣調此其勢執於朝廷實無强幹弱枝之
 弊宋養兵二十三萬京師諸道各參以半制諸道而
[116-66b]
 當京師神宗之所自誇者孰知偏重之患更復倚於
 是乎本朝兵不較數各隨其地而永適於用其偏重
 之權則盡除之是以不必煩於兼互而血脈無不貫
 通也
  宋三衙四廂兵制
 殿前軍指揮使副使都虞侯侍衛馬軍都指揮使副
 都虞候侍衛步軍都指揮使副使都虞候
 捧日天武四廂都指揮使龍衛神衛四廂指揮使蓋
[116-67a]
 殿前有捧日天武馬軍有龍衛歩有神衛謂之上四
 軍各有左廂右廂廂各有三軍殿前有神威宣武驍
 騎各上下軍又有寧朔驍騎虎翼各三軍馬軍有馬
 騎武騎歩軍有虎翼左右各三軍
 宋以仁得天下未始倚兵以為重也然定都陳留四
 面抗敵其勢亦必資於兵而所聚之兵有三衙四廂
 或合而為三或分而為三或殿前居侍衛之下或侍
 衛居殿前之上其故可得而稽也葢侍衛起於後唐
[116-67b]
 殿前起於周之顯徳國家侍衛親軍有都指揮使有
 副使有都虞候殿前亦然而下於侍衛故雖殿前都
 指揮亦在侍衛都虞候之下自王超罷職無復任者
 而侍衛馬軍歩軍遂分為二與殿前號為三行馬歩
 二軍始居殿前之下矣捧日天武四廂屬之殿司龍
 衛神衛四廂屬之馬歩二司謂之主四軍謂之八杬
 梯入則侍衛殿陛出則扈從乗輿凡天下之兵柄皆
 在焉其任之也重則其待之也亦不輕是故見宰執
[116-68a]
 而聲揖禮也至其後則推横杖矣見両制而聫騎通
 名至其後則又分道矣至於熈軍待遇之禮繼於二
 府至於寺監召之而不可得者吁何其重也而祖宗
 立法又有深意所寓者天下之兵本於樞密有發兵
 之權而無握兵之重京師之兵總於三帥有握兵之
 重而無發兵之權彼此相維不得專制
  宋兵始末
 宋兵制據両朝國史以為厯真仁英制益完密及觀
[116-68b]
 葉適馬端臨論迺大不然蓋自雍熈端拱皆大宗/年號
 後契丹横不可制已召募日廣供饋日増而康定慶
 厯皆仁宗/年號間謀國日誤恃兵為國之說大熾不禁遂
 弱天下以奉百萬之兵及兵不可用則又為之俛首
 以事契丹而兵顧自安於營伍之中故王安石為神
 宗講所以銷兵之術知兵之不勝養而不悟籍兵之
 不必多教諸路保甲至肆伍拾萬陰以代正兵正兵
 不可代則已化天下之民皆為兵於是虛耗之形見
[116-69a]
 而天下之勢愈弱元祐乃議罷之未㡬保甲復治正
 兵自若而内外俱耗本末俱弱矣大觀正和中徽宗
 保甲之數至六七十萬二法皆弊名具實亡軍政大
 壞士卒不能披甲荷戈平民相挺變為盗賊女真南
 牧挾兵纔萬餘長驅而至莫有敵者徴召勤王之師
 動數十萬然援河北則潰於京城於是中原拱手以授
 金人而王業僅偏安江左建炎紹興之間驕潰卒布
 滿東南聚為大盗攻陷城邑茶毒生靈卒皆不能北
[116-69b]
 向為禦敵之兵也時張韓劉岳輩輔佐中興足稱名
 將然䆒其勲庸多是削平内冦撫定東南耳一遇女
 真非敗則遁縱有小㨗僅足補過卒有免屈已講利
 之下策以成晏安江左之計及其末也夏貴之於夏
 口賈似道之於魯港皆以數十萬之衆不戰自潰而
 賣降效用者皆宋之將先驅倒戈者皆宋之兵也總
 之中興以前則養兵以自困多兵以自禍中興以後
 則民愈多而勢愈弱民未叛而國已危其所由來皆
[116-70a]
 以兵不出於民也蓋自召募之法行於是擇其願應
 募者以為兵而所願應募者非游手無籍之徒則負
 罪亡命之輩耳大宗以來為已然矣方一再傳紀綱
 尚立威令尚行猶能驅之以親其上死其長及其末
 也潰散四出反為生民之禍而國祚隨之矣彼謂宋
 都大梁無形勢之險而其險以兵者真誤宋也哉
  厯代兵制總論
 古者天子六軍諸侯大國三軍次國二軍小國一軍
[116-70b]
 夏而上制度無載不可得而紀也周官以一卿為大
 司馬掌制軍詰禁又有小司馬軍司馬官皆用大夫
 又有輿司馬行司馬官皆用士是謂建其正立其二
 設其考陳其衆以相督攝以相轉承而武官之例備
 矣凡制軍國中自六尺至六十野自六尺及六十有
 五皆征之鄉萬有二千五百家家出一人故五人為
 伍而屬之比長五伍為兩而屬之閭胥四兩為卒而
 屬之族師五卒為旅而屬之黨長五旅為師而屬之
[116-71a]
 州長五師為軍而屬之命卿是謂五有長兩有司馬
 卒有長師有帥軍有將焉居守征行以相部曲而帥
 營之法備矣齊桓公用管夷吾之說制國五家為軌
 則五人為伍有軌長以帥之十軌為里則五十人為
 小戎里有司以帥之四里為連則二百人為卒有連
 長以帥之十連為鄉則二千人為旅有鄉長以帥
 之五鄉為一師則萬人為軍有五鄉之帥以帥之故
 有中軍之軍髙子之軍國子之軍馬蒐苖獮狩畧本
[116-71b]
 周治亦大國三軍之制也戰國以前軍士在於閭里
 有事馬而簡稽有時焉而教習於功暇日農作而居
 家未有留屯坐食畨上長征之法是以其所處軍置
 吏之名一随於鄉黨惟出師行營則以部隊禆校之
 號一切為殊漢以後大改三代之軍始有州郡教大
 京都校卒而掌興衆不任鄉黨之吏矣初詔郡國選
 有材力之民籍為材官騎士使守尉令丞典領課試
 以備征討京師則有虎賁羽林之士多者千人就選
[116-72a]
 材髙者選為將監而屬光禄又有南宫北宫衛士有
 令丞一人掌之左右劔㦸士有都候丞一人掌之屬
 在衛尉又有越騎屯騎歩兵長水射聲五校士各七
 百人設置員吏稍尊有司馬稍尊有校尉而屬在北
 軍中候皆閒時宿衛有征則行自髙帝至建安雖士
 員官號更易廢置不常而漢之營法具此也魏晋已
 降號尤繁處置統𨽻大約如漢逮於西魏始立諸府
 不滿百人有即將主之𨽻在二十四軍軍一開府將
[116-72b]
 之每二開府屬一大將軍凡十二大將軍分屬六柱
 國隋則每府有隊副旅帥校尉鷹揚即將歩卒有歩
 兵校尉騎士有越騎校尉雜典兵馬而征防上免内
 聴命於十二衛衛二將軍一大將軍判之唐貞觀以
 後上府至千二百人中府至千人下府八百人十人
 為火火有長備六䭾馬五十人為一隊立隊正三百
 人為一團置團校尉而府有折衝左右果毅知府並
 判府事内屬諸衛則如隋制凡武士成丁入軍六十
[116-73a]
 而免應宿衛者離為三畨其征人防人亦有迭次起
 西魏大統至唐天寶凡名軍防鄉團衛士武士皆謂
 此也宋朝㳂唐末五代之制並號禁軍黥面營處衣
 食公上草教日閲無得畨休大凡百人為都五都為
 營五營為軍十軍為廂或𨽻殿前或𨽻両侍衛司自
 廂都指揮而下皆節級有員品每都立軍使都頭兵
 馬使則古之隊正之任也每營立指揮使則古之旅
 師之任也每軍立都指揮使都虞候則古之師帥之
[116-73b]
 任也每軍每廂每第立都指揮使則古之軍將之任
 也各有副簉以貳其政其兩河闗西諸州則别募蕃
 漢丁壯差置將職以傚内軍至其戍守征伐則古有
 大將元帥大總管今謂招討使都部署是也古有副
 將副元帥副縂管今謂招討副使副部署鈐轄是也
 古有校尉已下兵職今謂都鑒隊將之類是也立軍
 制吏古今率同其名雖殊其任則一凡涖師者亦當參
 攷前後以為今事之法式焉
[116-74a]
 
 
 
 
 
 
 
 
[116-74b]
 
 
 
 
 
 
 
 圖書編卷一百十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