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R3k0050 圖書編-明-章潢 (master)


[065-1a]
欽定四庫全書
 圖書編卷六十五
             明 章潢 撰
  廬山總叙
 廬山者古南鄣山也亦謂之天子都天子鄣又謂之
 靖廬山又謂之輔山又謂之康山山㨿江湖之㑹其
 脉來自高梁白藤迤邐走東北三靣阻水其西乃大
 陸羣山所奔湊也其支南行三數十里盡乎鄱湖之
[065-1b]
 氾南康郡之所負也西南行者盡乎吴城其東北行
 三數十里盡乎南湖觜其折而西則盡乎湓浦九江
 郡之所居也蜿蜒蟬連指列條敷綿亘垂五百里實
 湓城星渚之奥區洪州諸郡下流之屏鄣崇巖峻壁
 竒標殊狀亞於五岳上有靈境僊眞之所治也號稱
 洞天福地其秩祀始於元封幽勝著於大元祠廟盛
 於開元竟兩漢及晉山皆隷柴桑縣隋隷湓城縣唐
 隷潯陽縣五代吴時隷德化縣而以山南為星子鎮
[065-2a]
 宋太平興國中折星子鎮為縣屬南康府而廬山始
 隷二境國朝因之其東界吴章山其西界康王坂其
 南為星子其北為德化以分治之云
[065-3a]


[065-4a]
 江西南昌府山曰西山府城西大江之外綿亘數百/里為府城西北鄣一最幽絶
 處有香城蘭若又梅嶺桃花嶺洪崖葛仙峯大小蕭/仙峯翔鸞洞天寳洞秦人洞諸勝山勢與匡廬等而
 餘山皆/支附耳罕王嶺府城西/六十里白孤嶺府城南/六十里鶴仙峯竒峯/傑然
 獨/聳龍門山豐城旁/有龍湫堯峯上有堯/祠因名羅山豐/城棲賢 壇石
 進/賢藥主山奉/新百丈山吴源水倒出飛下千尺故名唐/宣宗遁跡方外至此題詩日月
 每從肩上過山河長向掌中㸔/乂有柳公權所書法正禪師碑石門山靖/安玉枕武/陵
 山寧州隔溪跨橋穿石竇而入懸崖峭壁下瞰/脩水有釣磯玉溜石積雪石宋黄庭堅題字洪崖
 左右石壁陡起峭絶飛湍奔注下有/洪井乃洪崖先生得道之處因名秦人洞西/山李八
[065-4b]
 百洞奉/新古蹟滕王閣俯臨/章江龍沙蜲婉髙峻/其形如龍
 饒州府山曰芝山城/北馬跡山城東/北青峯浮/梁王師山縣/東
 洞靈巖縣東有洞四曰慶雲/蓮花含虚張公云藏山餘干趙汝愚讀書/處理宗為書梅巖
 二/字石虹石室旁石鄣有古/篆八十三字難辨石城樂/平嵗寒徳興有周冕/嵗寒二字
 紫雲安/仁仙巖巖中有穴二十四人不能到下有溪流/漁舟人仰視穴中各有杵臼織機紡車
 牀具水桶板倉之類每占/倉板開則嵗豐閉則歉云
 廣信府山曰靈山府城西北有七十二峯郡之鎭山/也道書三十三福地上有龍池多
 珍木竒卉東北峯挺立孤石髙百/餘丈西峯絶頂有葛仙壇遺址石橋山山半有巖/洞望之如
[065-5a]
 月上平/坦如橋水南王/山龜峯弋陽有三/十二峯象山貴溪詳後陸象/山與朱文公書
 鬼谷道書十五洞天有蘇秦臺/張儀井鬼谷子嘗居此龍虎山兩石對峙如/龍昻虎踞三
 十二福地漢/道陵遺址鵝湖山鉛山山上有湖/龔氏畜鵝于此靈鷲永/豐仙巖貴/溪
 有二十/四巖鬼谷洞鬼谷山周廻/四里容千人懐玉 三清懐玉/相並洞巖
 巖石竒秀/林壑尤美結鬚巖在三/清山龍口巖峭石壁立龍泉二道/㵼下如龍口噴涎
 南康府山曰廬山古名南鄣周武王時匡俗兄弟七/人結廬𨼆居故名其山疊嶂九層
 崇巖萬仞周圍五百餘里南/方巨鎮也道書苐八洞天五老峯廬/山紫霄峯廬山/有禹
 刻石在/石室中銕鉛峯 香爐峯 錦繡谷廬/山鞋山府城北/獨立湖
[065-5b]
 水中其/形如鞋石壁山都昌旁臨大/江有石如壁大磯山都/昌元辰山都/昌
 蠡山彭蠡/湖東雲居山建昌山常/出雲故名古蹟白鹿書院五老/峯下
 九江府山曰大孤山府城南彭二湖中四/面洪濤屹然獨聳柴桑山寰/宇
 記柴桑近栗里/陶潛此中人馬當山彭蠡陸魯望銘天下之險在/山曰大行在水曰吕梁合二
 險而為一吾/又聞乎馬當石壁山一名玉/壼洞愽陽德安即敷淺原根/盤三十里一邑之
 重/鎮赤顔瑞昌赤/松子遊石鼓山德安每天隂輒/聞鼓聲因名石鍾山湖口/有二
 水石相傳聲如/洪中上鍾尤竒小孤山劉阮詩擎天有八柱此一柱/猶存石聳千尋勢波流四面
 痕/上霄峯廬山上有石室石梁瀑布始皇/嘗登此謂與霄漢相接故名玉華洞瑞/昌
[065-6a]
 天池峯嘗有神/燈之異康王谷王禹偁序康王谷為天下第/一水簾髙三百五十丈為水
 簾/洞虎溪府城/南
 建昌府山曰鳯凰城北郡/之主山從姑上有玉泉玉洞/天梯天柱等竒麻姑
 周廻四十里第三十六洞天有五老萬壽等峯有桃/花源瀑布泉丹霞小洞天旁有水簾巖碧蓮池仙都
 觀/廪山南/豐東巖新城叠嶂排空/與日山相望軍山南豐上有王母/池西趾有山茶
 洞桃花源/屏嶂山中華廣/昌望軍峯突兀萬仞俯視軍峯于其/下有石&KR1104石佛石獅石龜
 石錫杖石布袋石棋盤/石水簾之類像皆天然秦人峯在麻/姑山丹霞洞在麻/姑山
 人巖與五藏巖相近臨溪峭壁數百仞天氣晴明/巖中光彩動摇隱𨼆若一童子出没其問
[065-6b]
 公巖南豐巖極髙/峻人跡罕至
 撫州府山曰龍㑹城/西英巨山巖内有石人坐磐石上/體有塵穢則興風潤則致
 雨晴日遍/體瑩如玉靈谷中有石室靈像臨川記懸崖半岫有/瀑飛流分于木杪映日望之如製練
 金石臺山有山如/臺者五華蓋崇仁形如華蓋又號江南絶/頂昔王郭二仙超昇于此上
 有仙祠下有紫𤣥洞旁有雷洞天將雨/雲氣如爐烟直上須臾雷聲隱隱而出雲林金谿崒/嵂數百
 仞焉縣巨鎭上/有三十六峯踈山金/谿曹山宜/黄豐材樂安茍伯子記/登之者望廬陵
 彭蠡在/其下云五峯臨川志城中有五峯三市或謂青雲/嶺逍遥嶺鹽嶺蕭家嶺與慶嶺而五
 蹟石䂬宜黄縣南石梁横空長數十丈/南北相接平廣可容數百人
[065-7a]
 臨江府山曰皂閣城東形如閣色如皂故名道書三十/三福地山有凌雲峯潄玉泉投龍潭
 九龍塘磨劍池㑹仙橋著衣/臺煉丹壇仙人石諸勝跡小廬山新淦周迴百里上/有石池泓澄如鏡
 又有石泉/分四飛瀑玉笥新淦第十七洞天第八福地有三十三/峯六洞二十五壇十一亭壇其餘諸勝
 尤/多蒙山新/喻仰天岡髙聳數千仞境界清絶/一縣之景瞭然在望雲谷山山在/府西
 南上有觀曰玉虚又有靈茅丹井蜻蚨塘蟾蜍/谷黄岡葛峯筯竹嶺真君泉聖水亭諸遺跡
 吉安府山曰螺山府城北山南臨/贑江宛委如螺神岡山螺山/對峙青原山
 中有駱駝峯鷓/鴣嶺勢甚喬聳王山峻拔如筆架旁一峯尤尖聳上有/三壇下有定光巖又有十二境
 武山泰/和朝元吉水山有數方石亂/㸃如金名黄金臺南山山阿數石屹如/人立號石人峯
[065-7b]
 龍華永/豐鴿湖山安福上有鴈峯白鶴峯石人/峯三渡橋桃花㵎景物幽絶武功山
 根盤八百餘里/跨袁吉二郡玉泉龍/泉芙蓉萬/安秋山永新有七十二/峯顔真卿龍溪
 二/字迎岡永/寧禪和洞永豐中如暗室以火/燭之石殿鐘鼓畢備寶仙聖洞永/新
 石廊洞安/福石蓮洞吉/水金竹峯兩峯對/峙如竹
 瑞州府山曰鳳凰山府治/後大愚山府治/東華林府城/西北
 山上髙山有三端圓如鏡相/對而峙中有徑可通人行九峯山其峯有九曰雲/來飛雲香爐翠
 霞蒼玉芙蓉清流蛾/眉天竺名小九華黄蘖山新昌唐宣宗㣲時遊方/至此與黄蘖僧同觀瀑
 有聮/詩慈光洞縁梯而下始/有門可入蒙山洞有兩洞惟下洞可/遊深不可究又有
[065-8a]
 石立巖間上下無/所附謂之無根石
 袁州府山曰袁山城東北髙士/袁京居此蟠龍自大路至山頂/凡三十六曲上
 有寺四面皆峭壁湍瀑飛㵼前有龍門閣平挹雲/峯蓋勝境也王雲詩云經夏地無暑未寒水有氷
 山分/宜九嶷山萍鄉連戴/九山因名金雞萬/載化成巖下瞰/秀江仙遊巖
 萬載有石鐘扣之清/越又有石如道士狀龍成巖萬載巖深九房有石如/列仙者以萬數有石鐘
 扣之有聲有石硯巖溜注之/墨横硯上筆在硯旁皆石也石乳洞深一里許滴乳/堅凝成觀音羅
 漢像或遊宴其中殽核狼藉經宿如/掃宋教授鄭王賔記其事鐫于石洪陽洞相傳葛/仙及婁
 陽所居洞中深邃嘗有人至其邃處聞昌山/渡篙聲胡二詩云天牕通月影地穴透江津
[065-8b]
 贑州府山曰天竺山在府/城東儲潭山山俯/清潭崆峒山章貢/二水
 夾以北馳/為羣案山金精寧都為三/十五福地太平雩/都陳石瑞/金榖山信豐/山腰
 有石室山頂有池/舊傳池有五色鯉欣山安遠中有石室石/牀産丹橘異竹上洛興國/有石
 墨可書有/木客能詩東龕巖興國前後有讀書巖試劒石靈湖/石舫石笋峯筆架山䌇泉銅環鯉
 瀑布泉僧寺十景/唐鐘紹京讀書處松梓龍南上有石松石栢又有/石笋三十率髙三十餘丈
 蓋石/城梅嶺寧都漢閩越反武帝/令諸校屯梅嶺即此需巖雩/都通天巖有二/一在
 府城西有穴透山嶺一在龍南縣/有二洞一髙廣通明一深不可測
 南安府山曰聶都城西南山海經云聶/都之山諸水出焉石君山南康/三石
[065-9a]
 形甚/似人龍鳯山上猶有龍飛/鳯舞之狀大庾嶺府西南磅礴髙/聳南接南雄
 石嶂上猶聳㧞中峙羣山拱揖其嶺有池深不可/測又有月巖穴圓如月經數十尺表裏不隔
 子石南康縣北有巖可容五十/餘人泉出&KR1104畔四時不竭笋石上猶縣西有大/笋小笋二石特
 立如/笋然
  西山
 西山在縣西四十里巖岫四出千峯北來嵐光染空
 連屬三十里按郡圖初濟江十里有磐石名石頭津
 亦曰投渚又並江北行有銅山即吴王鑄錢之所山
[065-9b]
 有夜光遠望如火以為銅之精自石頭西行二十里
 得梅嶺即梅福學仙之處嶺峻折羊腸而上十里有
 壇曰梅仙壇壇側有觀曰梅仙觀自梅嶺紆徐南行
 六七里得葛仙壇在山之東北面尖之側耆舊云是
 葛仙朝禮之壇山下有村又側有川為葛仙源自葛
 仙羊腸之下十里又平行十五里捫藤蘿而上五里
 得洪崖山枕壑有洪崖先生煉丹井自井南繞溪五
 里有鸞岡洪崖乘鸞所憩之處由岡西折行五里有
[065-10a]
 一峯最髙得顧嶺云是王子喬控鶴所過之地壇在
 鶴嶺之北又有二崖號大蕭小蕭蓋蕭史遨遊之所
 崖側有蕭仙壇又蛇行十里得天寳洞又南行三十
 里得許旌陽及諶母宅又自梅嶺而北上下五里得
 安母壇邦人水旱則祈之又北行四十里得吾之源
 水髙下十堰每堰灌田千餘頃其極源至山之椒得
 風雨池風雨池者能出雲氣作雷雨西山之勢髙與
 廬阜等而不與之接餘山則枝附耳或謂隂山多浮
[065-10b]
 屠陽山多仙跡云
  麻姑山
 旴江山水最勝而名天下惟麻姑直城西十里縁山
 麓而上百餘步有尋眞亭又數百步有雲關嶺極峻
 山皆纍然&KR1642貯益上斗折數百步至山半勢益髙俯
 視諸山如龍首峯如赤面石如從姑石皆帖然出履
 下山下有澗齧石南奔十餘里其流如平布石者如
 織組其擁而下者如驅潮捲海前者未去後者湧至
[065-11a]
 暴悍竒怪莫可名狀其聲細者如響環一如鳴球其
 大者震撼林谷如轟雷直上數十仞俄有水垂峽如
 懸河蓋所謂瀑布者其雄壯瓌異尤為麻姑竒觀
  龍虎山
 余嘗經道信州愛其山水竒秀趣行帳不遂結䌫登
 延又思此山有龍虎山世居張天師自漢迄今播靈
 承秩數千年勿替引之與兖孔氏對意其間滋多融
 結未繇躡蹻一臨賞暇則搜帙得李仁龍虎山志為
[065-11b]
 之擇列于篇時覽觀之以當卧游云山東距信二百
 里西距饒三百里繇建寧山發脉而導水自卲武為
 天下福地祖天師於此煉丹青龍白虎盤左右因以
 名山即上清宫也而信州圖志云山在上清宫二十
 里仙巖之上則古今易地也
  象山
 此山極髙其勢南來折而東又折而南鉅陵特起豗
 然如象故名象山山間自為原塢良田清池無異平
[065-12a]
 野比來結廬相從者甚衆但有耕治之田特少精舍
 前兩山廻合環如肘臂臂間田亦不下百畆兩腋間
 有二池東曰濯纓西曰浸月一家結廬於東塢之上
 比精舍地為少髙兹山常在雲雲常在其髙處出故
 名以儲雲一家結廬於前山之右石澗飛瀑縈帶其
 側因名以佩玉其蕙林瓊芳愈髙披荆則皆因山中
 之佳美地勢之髙下以名之相繼而來結廬者未己
 未及名也精舍簷間層巒疊嶂奔騰飛動近者數十
[065-12b]
 里遠者數百里争競竒秀一峯特出天表端聳于前
 鋭秀如筆為諸峯之領袖者則雲臺也朝陽麗景明
 若圖畫暮燒聯光爛若綺綉雨暘雲烟出没之變不
 可名模東山之崖有繙經石西山之崖有歇石皆蒼
 松蟠覆其上其下壁立萬仞山之隂者有塵湖山其
 巓天成一池泓然如鑑可以結廬北峯之髙如蓋可
 以登望南望羣山益遠溪谷原野畢露東望靈山特
 起凌霄端方廉利吴越所未有也下見龜峯昻首穹
[065-13a]
 背形狀逼眞玉山之水蓋四百里出於龜峯之下畧
 貴溪以經兹山之崖西望藐姑石鼓琵琶諸峯&KR0886
 逼人從天而下溪之原於光澤者縈紆泓澄間見山
 麓如青玉版北視龍虎仙巖臺山僅如培塿東西二
 溪窈窕如帶然地勢夷曠非甚晴徹目不能辨常没
 於蒼茫烟靄中矣又曰兹山之勝尤在瀑流東有磜
 潭西有半山磜潭不下玉淵半山可亞卧龍前兩山
 廻合之處又自為一澗垂注數里激射噴薄飛洒映
[065-13b]
 帶於茂林之間春夏流壯勢如奔雷其瀑因石賦形
 一曰風練二曰噴玉三曰翻濤四曰潄珠五曰水簾
 六曰雙練七曰流銀八曰飛雪木石自為階梯可沿
 以觀日崖有蟠松怪石却略偃蹇隱見於林杪
  玉山
 玉山與天際勢聯北斗又名玉斗山循山之麓升降
 凡十有五里至大洋坂地寛曠約數百畆而竒峯秀
 嶺怪石深池環列于前後左右眞僊靈之窟宅也山
[065-14a]
 有龍潭一十八磜又有二十四竒曰玉瑘峯銀尖峯
 七盤峯獅子峯石牛峯雲蓋峯蟠龍峯金雞墩洗墨
 池望香墩九蓮池天門峯飛泉峯屏風峯誓坡石浴
 佛池彩霞巖過雲洞連理木天聖松金剛嶺石鼓山
 羅漢峯志初巖眞諸邑勝槩之尤者也故縣亦由此
 名
  紫巖
 在東佳泉之上巖石峻聳平正如壁望之紫色瑩潤
[065-14b]
 泉出其下飛白㵼碧猿猴往來其上恬不畏人亦竒
 觀也又按紫巖泉水天晴則西流雨復注之東東流
 則西水遂絶西流亦如之若雨晴未定則西有小水
 或遇旱人欲塞其竇决之於東亦不能也其中流名
 馬尾泉傍流則人開以灌禾者其下有龍潭旱則馬
 尾之水㣲而潭水多但不能及遠嵗豐則潭水少而
 東西流大此其大致云自泉西行數步至石洞深不
 可記洞口有仙人跡仙人馬蹄遇大雨濁水噴湧出
[065-15a]
 至流杉篙船板黒魚諸物旱則建昌武陵瑞昌諸邑
 之禱雨者畢至至必秉炬以入或火滅則昏不知所
 出進四十里許有大湖昔求雨有善泅者泅過其湖
 見小山小田或繫桃符用狗首觸龍聞土雷之聲即
 得雨相傳陳友諒之反也人多於此洞逃匿焉自洞
 西半里至白鳥洞厥地恒乾雖大雨不入洞有三重
 其一光亮寛厰可容百餘人石壁上有梅有松如畫
 夏百鳥飛來不常冬多宿於松梅孔竅上其二可容
[065-15b]
 七八十人進三重極寒上有小池倒垂尖峯水滴滴
 不絶峯上生龍鬚虎耳諸草三重後必用火光照入
 見巖閣然難窮其所止自洞西行半里有小泉䕃注
 軍田旱暵不竭又半里至石菖蒲墩多居屋可容萬
 人又一里至長溪山乃下焉石洞東行二里至赤壁
 崖其石色紫方圓有三五十丈髙有二十餘丈壁光
 間有㣲竅猿猴多扳藏其上下崖一里至觀音洞有
 石門方圓七丈餘中有石觀音香爐生成自然洞一
[065-16a]
 里下山水之東西不常洞之三五各異竒而又竒者
  潮山
 潮山者唐武德中浮屠氏四祖某禪師嘗居之夜間
 山下有聲如潮故名乃前入山徑有石嶺穹然左轉
 而壁立其右有方石若屏風然余由左峯之麓縁㣲
 徑側行數百步忽平陸中開溪水交注潮山此其山
 口也乃循溪稍折而北其西崖諸峯皆石骨凝黒如
 積鐵斷而復連其圓而宛曲者為如意巖竦而虛嵌
[065-16b]
 者為通天巖巖中刳為小洞可容一人坐其項中泐
 而下墮有泉上出若撤萬珠濺巖腹而下錚錚有聲
 又轉為圓峯髙踰百尋石乳鱗綴若懸鐘焉旁出石
 筍髙與峯等若劈而欲離者下有石室設四祖像其
 中俗傳巖畔有手植松今不存矣其東崖諸峯多土
 而少石水潺潺逕且圓者為猪頭蹲而踞者又若日
 與狻猊兩崖之間皆平田沃壤余躡石攀縁上出叢
 薄一忽得山門翼然循階以入前有石甓浮屠相傳
[065-17a]
 為唐則天時舍利塔方趾而七層有古藤罥絡其又
 入為法堂有鐘懸木虡間視其識文乃宋淳化五年
 所鑄其寺則云潮山寳肇舍利䕶國禪寺時潮尚隷
 龍泉之和蜀鄉不知何時并入西昌也寺後絶頂有
 觀音石其中峯髙且圓者名大佛座其西有小峯秀
 出而上夷者名小佛座舊傳巖下有石穴日出塩少
 許僅足充供無有餘者或訝其少加鑿之塩遂不復
 出寺右有小逕可通後山日晏不能復進矣
[065-17b]
  百丈山
 予讀五燈㑹元慕百丈之宗風又讀百丈清規今諸
 叢林所守者知兹山為昔唐宣宗禪棲之地嵗甲子
 予尹新吴問山去縣百六十里大半皆髙山廣谷溪
 澗重阻蓋自昔宦游好事者終鮮至焉時三月予以
 公事至其半途遂詣山至嶺皆田瀵四散滿其上畦
 及于下畦無慮雨暘其不可田者盡樹大竹從風靡
 如流雲亭午始至寺在山谷窅無民居少憩至塔院
[065-18a]
 㝷柳公權石刻天下師表大書云乆失所在縁崖而
 上有宣宗流觴曲水鑿石所成曲折重旋形方而巧
 上有巨字刻二字石盡泐不可辨西有石壁&KR0706巇榛
 莽不可窺意不止命痛芟之亦無所見命衆盡力刮
 苔蘚報有字跡盡除之上刻漢篆大二尺許剥蝕過
 半下刻天下清規字大近二尺眞柳公書也
  梅田洞
 出水東二十里望西南上有連峯截天若陣馬屏幛
[065-18b]
 者義山也山下平田中有石峯駢出纍然若囷廪狀
 者異之曰此梅田洞也中虛而多石乃循行水滸出
 柳隂遇射魚者因縁田陌間乃逕石橋縈折深窈由
 山麓以渡見石峯隱隱朝霧中髙下出没若近忽遠
 又前涉小澗數百步則石峯矗然若躍而忽起于前
 由山右折而西以訪所謂前洞者其山絶浮壤由頂
 及趾皆黒石叢朶植者若屏覆者若舟倚者若几稜
 利若攢劍横偃若墮槨又若牛卧虎蹲鰲擲而蜃戴
[065-19a]
 起伏先後雜遝百千有縢蔓樛灌羅生罅隙間紅碧
 蒙幕莫可名狀巖趾有小澗水流如線出門之右以
 達於溪門髙可丈餘廣八九尺中寛足受數百人而
 莽晃幽&KR1925率入益眩不可辨久之仰見竅竇宛然天
 光下注巖中石色隂白兩壁皆甕腹若陶而虛者若
 刳而空者中有立石最髙大名觀音石前左有石柱
 附壁蹲植于地連蜷夭嬌耳角交峙筋絡怒漲時有
 隂泉滲漉而下或以為龍首鄉人嘗禱而雨焉龍首
[065-19b]
 之隂有石方廣一尺餘頗類棊局有乳頭迸出石面
 若布子然可捫而數也復有仰天盆石泉下滴其窪
 琤琤有聲其上皆懸石綴列若肺肝若蜂房蓮花嵌
 巖玲瓏系㣲而末鉅仰視之有悸心焉或投小石擊
 之其鍧然者若鼓鏗然者若鐘而亦莫之辨也其旁
 左暨洞後有隧穴極深窈不可入聞好事者嘗挽綆
 篝火魚貫蛇行循小澗之空以達然不可行也乃出
 洞門循故道折而南以入髙如前洞而廣倍之深復
[065-20a]
 十餘丈因石勢髙下宛曲限為三區其頂覆有巨竅
 深若圜井偃若華蓋上弇下呿光景注射中刳為池
 有泉畜焉清泠砭骨夏不溢冬不涸或曰即前洞之
 泉源也
  洪陽洞
 在分宜縣西一十五里袁嶺三峯之麓世傳葛洪及
 婁陽所居洞口有巖巉岏如蓋由洞門入石室東向
 去地髙數十丈初入一間其平夷明爽可容百人由
[065-20b]
 西竇而入始幽暗舊有屋七十二間聞昌山渡篙聲
 今游者可至第十二間餘則隘而不可行矣其中有
 白沙如鹽傍有鹽翁有石凉繖又有石如帆如鼓如
 田土邱陵仙佛之像狀態不一洞有水春溢冬涸上
 有雲霞氤氲之狀内有穴可通絶頂仰見天日俗云
 六心又有石燕至春或能飛翔古今遊者留題石壁
 甚衆有曰天牕通月影地穴透江津
  石乳洞
[065-21a]
 洞在縣東三十五里洞之前有石亭衡二十五步廣
 三步有竒崇五十尺坦而明無翳礙亭之中有門自
 門而入宻不容光若廣宫大厦閴然如夜半也執炬
 循行歴歴可數曲而深度百尋其廣有三步其崇有
 五十尺而殺之環蓋維石門入而履之初則平土也
 可驟可馳已而降登旋折所觸惟石素乳盤結下垂
 旁出異狀爭進人物可名若觀音若波羅若鐘者若
 田者若井者觀音之狀下覆上承羅漢之狀森列不
[065-21b]
 一鐘無形而有聲附壁莫辨叩之乃應田宿井有邱
 塍卑髙廣狹為之制井分三級水清而甘滿不溢酌
 不减田之上有小洞方廣二十餘尺峻不可入號石
 倉井之旁深入可數尋裂兩岐終合而一號南北市
 洞之畧如此
  梅巖洞
 自樂平之德興也道出某地遠見一山髙十丈餘狀
 特異問之曰梅巖也行數里巖漸近縣令鄒㤗請往
[065-22a]
 觀之遂至山下數竒石離立輿從石中上入洞門門
 闊十餘丈釋輿而步秉炬前導稍曲而左窿然如入
 室焉當承宇處石有如笋者如&KR1642者如珊瑚琅玕者
 纍纍下懸如將墮然下近壁處有石鱗&KR0008區分級列
 如或疆之號仙人田又石而行又如一室室之頂垂
 石折盤如龍蛟之耳中一竅水滴注處石承之圓如
 井欄崇如柱礎中一穹與上穹對水滿則溢又右折
 而行地漸髙有石如舟者在左如棋者在右地漸寛
[065-22b]
 平如階以升其上蓋掲鍾懸益宏而虛如亭之狀左
 右穴各一天光照焉出之則山巔也
  紫霄三巖
 南豐縣西南八十里有紫霄觀相傳仙者壺公於此
 得道壺公者後漢費長房師事者也宋嘉定五年來
 遊紫霄所謂三巖者蓋下巖中巖皆乾戸而上巖兑
 戸也下巖在山半屋三分一在巖中屋顯石壁峻立
 有竇横袤尋丈許中有仙牀丹匣及蜕骨或者壺公
[065-23a]
 之遺耶觀旁老松一株大三抱夭矯騰上如蒼龍拏
 雲恐漢時物矣從旁得路數百武為中巖横袤不十
 尋然益怪竒清遠疑壺公得道處也又從旁得路數
 百武為上巖則山之巔矣山益髙勢益峻不可得棲
 止及山之巔肆望遠焉則軍峯插天如玉笋出其右
 旴江㵼漢如玉繩維其左金嶂鷹石朋從友列如屏
 帟遮其前而其後則山驅羊而隨之水束帶而歸之
 首不知來尾不知去遡遊二三里許兩崖皆峭壁巖
[065-23b]
 竇峙列上頭露青天一線下皆澄潭百丈巖上仙館
 棋局歴歴可辨數然四壁峻絶梯凳綆梁無所於施
 人跡不可登到大江以南一勝處也
  三清山
 遊三清山出門遇雨宿大乘寺明日晴過芹源又明
 日至金砂靈濟廟叩水玉洞道縁石布草其上有水
 溢出行里許大石斜覆若屋曰龍門匍匐而過又數
 十步至洞口洞前有石與洞口平立其上石壁如削
[065-24a]
 寒氣逼人飛瀑直㵼入洞底深不可測是日宿廟中
 又明日登山步長路峻五六里至馬鞍灣路忽下裊
 如入井以手按前行人肩後行人挽其裾懼其翻于
 前也稍平有林自此路直如登梯以帛繫前人腰兩
 手曵帛前行人步亦步既至以為絶頂也路又下凡
 二升降至銀屏石下仰望石與雲齊度風門又二升
 降至結鬚巖上有巨石横亘路在其下相傳李尚書
 結鬚而度故名又二升降至神仙洞有石可登登其
[065-24b]
 上望怪石羅列如二人奕如一人試坐如鎗如旗如
 蓮花者三如浴盤如僧如道士如將軍如人所疊横
 五縱四如人飯到碗于前過此又二升降至羅漢洞
 如普陀巖觀音中坐如龜如龍如磨如燭檠如人以
 手指天又二升降三石齊立若排又一石若屏始至
 山頂凡二十五里稍下得平地寛可八九畆有老屋
 其上作三清觀有石刻三清石仙君葛仙翁李尚書
 金童玉女及潘元帥像明日謁神刻姓名香爐石上
[065-25a]
 白霧下山再三乞晴于神須臾霧捲日出登香爐石
 望丫巖山見石仙君仙人橋鐵爐如石上生成尚書
 所鑄也卓旗石有竅圓深旗竿所立也雷公石判官
 石幞頭石刁刀石帽石西望彭蠡饒信東望衢巖隱
 隱在雲霧中萬山具在脚下髙低重疊不知其限自
 此而上又二十五里始及其巔峻絶而不可登者李
 公丹爐在觀上六七里山之下水西出則入于江東
 出則入於淛蓋江淛山水宗也宜其髙峻竒峭為仙
[065-25b]
 靈之窟宅哉
  大華山
 大華山蓋屬撫州崇仁縣南距二百里西接樂安東
 連宜黄周匝百餘里髙二十餘里支分脉絡演㨿衡
 廬之間所謂江南第一峯乃洪都之祖龍也三峯品
 卓其上中隱紫𤣥洞天浮邱王郭三眞駐跡脩眞遺
 靈之所山巔秀聳清麗狀如華蓋故以名焉靈踪異
 跡載于李思聰詩巖洞之竒景物之勝則具載其志
[065-26a]
 云
 顔眞卿記曰粤惟江南之地佳麗垂名山嶽之間宛
 有仙洞予抵膺聖澤廉察臨川一日按地圖得屬邑
 崇仁縣華蓋山有王郭二眞君壇存焉欣覩異事未
 原其始他日公餘因令軍將往山下訪求碑銘果得
 一石記乃隋開皇五年焚脩道士李子眞于壊碑上
 再録其文則知王郭二眞君仙不顯名王則方平之
 從姪郭仙王之親弟也始於金華山脩道以圖軒舉
[065-26b]
 尋游洞府自玉笥將之麻姑洞道經一山問鄉故老
 曰此為何山對曰巴陵華蓋山也二眞君相與言曰
 此山福地名亦異焉因求卜止煉神丹山下父老詣
 而再拜曰敢問眞人之名字曰吾等脩志於虛無不
 欲述焉後有一道來謁敢問眞人之師曰吾師浮邱
 先生先生則上界天仙也頃於金華山遇焉二眞君
 能走石飛符興雲致雨或人有疾苦暴患往而告者
 即飛符以救之嵗値大旱致霖雨以濟之至晉元康
[065-27a]
 二年二月一日綵雲連晝仙樂喧空二眞君乃騰鸞
 跨鶴冉冉上昇今上昇之壇及浮邱先生之壇存焉
  龜峯山
 龜峯山在弋水之陽髙廣延袤不知其幾百里南北
 而望之則羣峯叢映朗然如一東西而觀之則二山
 對峙百步而遥南聳鋭而碣樹北憑陵而臂引睨其
 背則横亘硝碏如堅壁固壘冠首有堞面其前則巑
 巒複㟧蟬聯星錯矗矗嶷嶷更相朝捧石之異形厥
[065-27b]
 有千萬或牙或爪或屬或倚呀然而怒俯然而踞獸
 視欲搏鳥歛將翥營星隕墜不周折落海怪間見戎
 怪叢置可得而睨不可得而形且髙有石橋卑有石
 牀竇谷之雲歘變異色杉松之風脱無俗聲一日之
 内一山之中而景物相勝應接不暇居山之人為予
 説此山之峯幾百其數得其名者三十有二或得之
 往記取之狀類皆筍植笏立極於峻㧞猱雖善援無
 得而至也
[065-28a]
  金精山
 金精山在寧都西郊十五里未至縣一舍外望陣石
 截雲丹崖翠壁烟靄明滅知為神仙區宅出北門渡
 拱辰橋折而西入至蒼山篔簹谷石峯已漸獻竒昻
 首尻坐作伏獅狀項凑圓石如懸鈴是為獅子峯入
 青牛峽青澗出嵌壁下諸石魁崖擁道山氣清肅愈
 前愈竒不一名狀拏雲而驟馬囷立而屏張截者玉
 削跂者鵬飛鋭者圭列展者旗揚界立者如劍剖鋸
[065-28b]
 分擘峙者如鐵城環闥穴聚者蜂巢燕壘石脂摇光
 者膏凝液流髙岫出雲者炊氣鬰蒸千竒萬異駭目
 怵心石之著名昔十有二峯獅子其一焉㣲圓而長
 承以盤砥如菡蓞出檠蓋中者蓮花峯也雙峯合峙
 中泐至麓如僧作禮梵㖵者合掌峯也雙石顆頓中
 出孤木枝葉扶踈如帶果飣者仙桃峯也削壁堊色
 石紋墨縷拂布石面者披髪峯也怒踞當道眈眈俛
 視者伏虎峯也林木葱蔚蒼翠輝明者翠㣲峯也闞
[065-29a]
 洞前立與靈泉仙龕對者望仙峯也瓏玉疊瓊臠石
 叢珍者三巘峯也萬條叢生根柯特異者瑞玉峯也
 千仞峭聳中通洞天者凌霄峯也豐首低尾色如渥
 丹狀如腰鼓者石鼓峯也回峯有竇出半壁中裂脩
 縫垂椽藤樵牧黠勇者扳藤猿升窺洞中極廣敞宛
 然㕔堂房闥舊傳有金牀玉几是名碧虛洞焉有石
 遠睇如鋸近則團立直上有金縷者黄竹峯也峯麓
 﨑嶮路絶梯登兩石傾軋中僅綫通匍匐登其巔廣
[065-29b]
 平可容千家兩泉湧出甚洌極旱不涸中更㓂亂辟
 而寒居者多得免焉兹十二峯亦隨見指名要未盡
 兹山竒也陽靈觀在羣石間最竒處自仙桃閣入石
 為甕石啓戸穿行曲棧環石自一區可巖覆之仰視
 天空如規像眞仙其間層殿複閣屋無陶瓦雨不能
 浸巖頂絶木鶴四時轉指巖面飛泉潺湲日夕如雨
 自殿沿崖曲折下石益蹙氣益肅靈泉自石罅迸㵼
  龍池山
[065-30a]
 張渚鎮二十里陟平岡入平庵坐山阿圍峯整列更
 上四里許至龍池為中庵轉陟里許越分賔巔歴磴
 而下石畔石壁峻聳約數百仞從巔落十數仞許嵌
 葺一徑闊不半武左懸深壑右屏嶙峋雄麗巉簇歴
 步四五百武横亘不斷乃因突兀置小閣前楹在空
 從閣側戸俯而出又百武一石屋深丈許闊倍之為
 避暑窟石壁連歴尚遠無路可陟閣上推牖松嵐矗
 矗竹壑森森外岫三疊逈出如接雲表天髙地下曠
[065-30b]
 然中處與塵界隔絶更陟極巔處有圜臺凌風久佇
 震澤滆湖洮湖及應天蘇常鎮湖寧廣諸山長發縷
 縷皆入望中
[065-31a]


[065-32a]


[065-33a]


[065-34a]


[065-35a]
  廬山
 山在江州潯陽南南濱宫亭北對九江九江之南為
 小江山去小江山三十里餘左挾彭蠡右傍通川引
 三江之流而據其會山海經云廬江出三天子都入
 江彭澤西一曰天子障彭澤也山在其西故舊語以
 所濱為彭蠡有匡續一作/俗先生者出自殷周之際遯
 世隠時潛居其下或云俗受道於仙人而適游其巖
 遂託空巖岫即巖成舘故時人感其所止為神仙之
[065-35b]
 廬而名焉其山大嶺凡有七重圓基周回垂五百里
 風雨之所攄江山之所帶高巖仄宇峭壁萬尋幽岫
 穹崖人獸兩絶天将雨則有白氣先摶而纓絡於山
 嶺下及至觸石吐雲則倐忽而集或大風振巖逸響
 動谷羣籟競奏其聲駭人此其化不可測者矣衆嶺
 中第三嶺極高峻人所罕經太史公東遊登其峰而
 遐觀南眺五湖北望九江東西肆目若登天庭焉其
 嶺下半里許有重巖上有懸崖古仙之所居也其後
[065-36a]
 有岩漢董奉復館於巖下常為人治病法多神騐病
 愈者令栽杏五株數年之間蔚然成林計奉在人間
 近三百年容狀常如三十時俄而昇仙絶迹於杏林
 其北嶺西巖之間常懸流遥霑激勢相趣百餘仞中
 雲氣映天望之若山有雲霧焉其南嶺臨宫亭湖下
 有神廟即以宫亭為號其神安侯也亭有所謂感化
 闕七嶺同會於東共成峰崿其巖窮絶莫有升之者
  匡廬山
[065-36b]
 東南有高山惟匡廬南康在山之陽九江在山之隂
 實二州之鎮盤據三百餘里左距彭蠡後阻江漢右
 阨全楚前俯豫章諸州有崇峰峻嶺飛泉絶壑良田
 嘉木古之託於禪鍊棲遯者接踵其幽蹊隠跡不可
 得而窮焉丁亥春余使楚經九江舟上望之峻極雲
 際行二百里猶在目歎不能至也戊子冬以出叅省
 按南康乃從郡西北循湖之嶼至於山麓入曲阿五
 里淺水入徑有長松如堵陟巘復降不㫁行列底開
[065-37a]
 先寺寺宇經燬惟鐘樓偉麗僧廬倚鳴鶴峰髙下為
 搆旁有臺相傳梁昭明讀書處實南唐元宗在潛邸
 嘗讀書於此後節度馮延已改為寺臺後崖半劖宋
 黄庭堅七佛偈跋字二寸許臺下多宋題刻剥蝕不
 可讀兩崖闢處入一深谷泉數叠而下注於潭曰龍
 池乃厯重巘上望之見隠隠從雲中直下如匹練所
 謂瀑布泉也香爐雙劍二峰出其右潭上絶壁劖龍
 虎二大篆相對龍為南康守季亦虎為丞相喇巴哈
[065-37b]
 池上卧石數丈劖廬山二字大約四尺第一山三字
 可二尺喬大宰宇竒題瀑布泉三篆宋嘉定間劖刻
 布滿石上不能盡辨龍池水支流石間有鑿渠長丈
 承以石柱連接數十損者以竹筧代引池水入僧厨
 注大石槽中溢則㪚流山下皆宋物也出寺北行緣
 諸峰下數里一徑而入曰萬杉寺志云古僧大超植
 杉萬本宋仁宗有御書金仙寳殿南宋有國泰清浄
 大書蘇子由詩云萬本青杉一手栽朱文公詩云門
[065-38a]
 前杉色深屋後杉色竒今空山荒徑罔有存者頹垣
 敗瓦一大卧門而已從五老峰前巘東行十餘里南
 出一徑環山帶溪溪石磥砢泉鳴石門鑑然若琴初
 至釣臺亭洞學諸生咸集導至洞學謁先聖先賢升
 文會堂出由貫道橋渡溪而陟至髙美亭降至大意
 亭緣南崖微徑渡濯纓橋從迴流山盤折而上及巔
 坐六合亭觀五老諸峰時夕陽下山烟嵐漸合乃返
 宿文會堂東軒明日東過獨對亭涉枕流橋從峽觀
[065-38b]
 文公勅白鹿洞書院六字劖於峽石自潔二字劖於
 南崖枕流二字劖於端中考自唐李渤與兄涉俱隠
 兹山養一白鹿因名南唐昇元中建學館以李善道
 為洞主號廬山國學宋知江州事周述學徒數千乞
 賜九經從之洞學益顯名石鼓岳麓諸學不能及也
 予就峽之壁因題曰瞻彼白鹿文猶在兹山髙仰止
 川逝如斯字不盈尺劖之石過洞學從舊路循五老
 而西有良田數頃桑竹掩映廬舎負山者多樓居從
[065-39a]
 西北行兩山夾澗緣澗而上田髙下因之不絶凡數
 里轉大谷間奔崖堕石森若碁布奔濤亂流羣轟若
 雷跨石梁長數十丈所謂三峽橋也從橋俯視泉石
 㵼石面震撼林壑一石數丈横亘泉上往觀之毛髪
 直竦瞿塘灔澦不踰是險飯千僧菴即古楞伽院已
 而循澗北行遥見山南崖壁間白光摇動方數十丈
 佇久怪問輿夫云此簾泉也水態之竒世不再見又
 二里至澗絶處一淵不可測渟泓如壁其源葢自五
[065-39b]
 老峰三叠而下隠伏於草莽叢石間注之淵中淵側
 巨石平廣劖宋張安國玉淵二大篆畫廣四寸字徑
 五六尺許旁一石劖嘉定庚辰秋九月甲申知南康
 軍史文卿蒞事之時躬謁白鹿洞學先聖先師釋菜
 禮成同軍判官天台張萃軍學敎授四明任下三字
 不辨書甚遒美余亦紀歲月尋棲賢即李公擇藏書
 處也凋落僅存在五老峰之半有廬屋數家因求徑
 陟厯樵人告不可往仰視巃嵸如黛既壯且秀若排
[065-40a]
 雲然故於諸峰之名獨顯時從行者衆頗不便登乃
 返惟康王谷陸羽泉右軍鵝池淵明栗里白鶴觀岐
 路漫失不及往然匡廬之在南康者亦略盡之矣己
 丑夏予按九江復道出南康從郡北城觀五老峰若
 去咫尺觀瀑流更宻邇及所厯陂陀髙下愈行愈遠
 凡十五里始入别巘初見雲氣蔽山行近漸無回望
 復合又五里至白鹿洞口乃志云羅漢寺一徑入也
 自此峰巒澗谷縈迴陟降不計凢幾其間田廬雞犬
[065-40b]
 林木掩映自成隠居行四十里皆闞彭蠡路漸西折
 經丘數重陟茶山嶺峻絶及巔長江巨湖葢在指顧
 下數里拜周元公墓又十里從石塘舖度橋與山漸
 逺五里經濓溪書院又五里至九江府明日還省復
 從石塘舖渡橋分路西南入匡廬之麓厯重巘凡三
 十里經太平橋橋側有太平宫即唐九天使者祠𤣥
 宗自言見使者降於殿庭因立祠今宫宇塔院具存
 西行二里廬山之隂有山相峙曰上方亦廬之别巘
[065-41a]
 也下有東林寺寺始於晉慧遠法師與慧永居精舎
 其徒日衆别居於林之泉因曰西林東林並建上刹
 謝靈運為鑿池種蓮因謂之蓮社又與隠者十八人
 居同脩浄土社緇素咸在逺師送客至虎溪而止常
 與淵明脩静談不覺過溪共笑而返今山門内屋於
 橋上水湮塞云即虎溪旁稻田中有蓮數本即蓮池
 也寺堂閣廓舎古雅堂後有泉池味甚甘冽山脊有
 上方塔云逺師取佛舎利五粒建此左有唐李邕柳
[065-41b]
 公權元虞集碑出寺有大溪渡石橋或云此為虎溪
 前有講經臺右即西林寺寺宇荒落石浮圖尚存路
 稍東折見一嶺帶平岡東接羣峰叢篁灌木直入幽
 窅鐘磬隠隠時發云大林寺不詳何時白樂天稱匡
 廬第一境入巖處為竹林寺惟劖八分書三字從南
 望之有峰蔚秀為天池峰徑紆仄不能方軌數里一
 僧菴為解衣息鞍之處諸騎從皆止於此予微服折
 巾小肩輿而進躡級二里至錦澗上一亭水從山夾
[065-42a]
 中奔騰直下至澗数十叠觸石怒號澎湃入大溪而
 去有石梁数丈跨溪入大峰口緣崖行皆石磴夾磴
 羣木蓊鬰十五里不絶竒根古榦與石交生隂樾庇
 覆如行帷中磴甃盤折甚陟峻肩輿数人牽挽於前
 衆推擁於後氣促息若不能續隔林聞人聲咫尺不
 見数下輿行僅数步兩膝莫舉計磴数百折為一亭
 曰綿繡半雲甘露可憇自甘露亭去半道有巨崖鐫
 歐陽永叔廬山髙篇當徑有石華表王陽明題廬山
[065-42b]
 髙於顔又百折復降至披霞亭從溪徑陟降敬觀髙
 皇御製周顛碑碑言顛語無次其事怪異種種後居
 天池故鐫石於此山復出至亭行從大竹問皆尺圍
 初謝籜色瑩如玉脩枝茂林緑䕃踰里道旁見一石
 劖稱物平施四大書不可考何時又数十步夾道皆
 朱槿翠栢乃至天池寺寺前羣峰環抱中一峰横出
 其下曰鐵船峰白雲青藹聚㪚無時飛泉競流清響
 互荅入寺殿前一方池即天池也少息從僧廓右登
[065-43a]
 聚仙亭亭之前為文殊臺臺臨萬仞之上俯視其下
 則德化德安瑞昌建昌之諸山厯厯從横地上若聚
 米然西北長江巨湖㪚若溝瀆忽雲風四合雷聲隠
 隠云大雨山下余方以日色甚烈移榻於松隂其山
 之髙可知也又從小園及徑陟右峰頂凡数十仞浮
 圖七級皆石甃上漸傾毁葢凌虚多烈風寺皆鐡瓦
 亦堕輪座下横臨皆巨石乃宋咸淳時所刻是夜宿
 方丈明日下山稍易至僧菴諸騎從復聚更衣乃行
[065-43b]
 三十里飯於圓通寺寺甚古在石耳峰下石耳山之
 西南盡處匡廬之在九江者亦略盡矣惟所未至者
 樂天草堂三蘇臺錦繡谷飛雲洞白雲亭耳庚寅春
 從南康按德安復從開先寺西南行去香爐峰十里
 有峰更竒秀曰紫霄下有歸宗寺得觀右軍墨池出
 寺約五里經栗里橋下馬詢之鄉人實淵明所居役
 役於公事其所未到者世移地改漫不可識且微徑
 險仄役夫艱於行雖知亦紿之也
[065-44a]
  開先瀑布
 廬山南北瀑布以十数獨開先寺最勝開先瀑布有
 二其一曰馬尾泉其一在馬尾泉東出自雙劍香爐
 兩峰間為尤勝或曰瀑水之源昔人未有窮之者或
 曰水出山絶頂衝激入深洞西入康王谷為水簾東
 出香爐峰則為瀑布也行十数里至開先僧作丈室
 未成邀坐茅屋乃訪潄玉亭却至龍潭石峽口由寺
 至亭可二百步由亭至峽口僅数十步葢自逺觀之
[065-44b]
 瀑布出自兩峰間如瀉自天半由近而觀則二瀑下
 注滙為重潭潭水出石峽乃為溪循山足東流以入
 於彭蠡當峽口仰望但見從潭中出巖谷回互二瀑
 所從來不可復見矣峽石上刻青玉峽及第一山字
 大二尺米芾書也
  棲賢三峽
 五老峰於廬山為西面即郡治北望峰如屏障蔽其
 後過郡治北行二十里轉五老東入巖谷中棲賢寺
[065-45a]
 在焉余舊讀蘇次公棲賢寺僧堂記云棲賢谷中多
 大石岌巖相向水行石間其聲如雷霆如千乘車行
 者振掉不能自持雖三峽之險不過也故其橋曰三
 峽度橋而東依山循水水平如白練横觸巨石滙為
 大車輪流轉洶湧窮水之變寺㨿其上游右倚石壁
 左俯流水石壁之趾僧堂在焉狂峰怪石翔舞於簷
 上每大風雨至堂中之人疑将壓焉
  三疊泉
[065-45b]
 余既以未登文殊臺迫視瀑布泉為病而三疊之勝
 寢興志之五日劉公夜至開先寺宿報者至晨起亟
 披衣往從之游公謂余龍池勝易境業不能待予與
 子登文殊臺入黄巖寺可乎余即慫涌而登劉公時
 已謝諸迎者獨請以南康守盧君從而劉公擕少子
 偕來併為四人游出寺行田間里許易兠輿而上屢
 陟隘口舎輿而徒見清泉豐草輙就憇焉迤邐再上
 至昔人避兵寨意即所謂黄巖砦者寨漸近香爐龜
[065-46a]
 背犀牛諸峰俯視姊妹石姢姢不作危堕勢蛇行轉
 上里許路稍寛得文殊塔出焉塔㨿一峰峰抜地峭
 立數千百尺下臨不測即所謂布水臺也丹葉翠蓧
 蒙崖翳谷可愛循崖東行數十步至塔所以石甃其
 四周風髙防敗也然亦漸廢不治矣塔前一石横出
 數武險絶難上惟寺僧習而登焉山䟽謂之定心石
 或謂四望石云一名險一名景也其南望正與瀑布
 泉對遥涯萬尺轟轟下㵼墜珠飄練澎湃百狀當泉
[065-46b]
 所注石都作異筯理蛇虵蜿蜒龍爪拏攫洗削萬古
 如新真茲山勝絶處云時秋潦方收從山下望僅如
 一線不登茲山烏覩所謂瀑布竒哉復返故道從南
 上入黄岩寺寺㨿雙劍峰下四面皆峰巒林木拱䕶
 中有邱田泉出其旁亦一奥壤也僧廬湫隘無當勝
 處乃循澗而上求所謂黄石岩者岩石大可二楹下
 空洞可屋昔有道者廬焉緯蕭甃壁居然坐卧處也
 已下而就澗石選勝班荆復設酒脯兩劍峰峥嶸競
[065-47a]
 出嶄嶄來逼人即所謂老龍洗潭處逺不得至而瀑
 布泉水已潺潺在吾杖底矣逡巡不欲歸下方久之
 始下飯寺中顧日尚有餘晷因復促行至萬杉寺觀
 刻石而還次日復從公為白鹿棲賢之游上含翻嶺
 遇雨宿擲筆峯下晨至上大林寺婆娑二寳樹迫先
 忌别公而歸歸可十五日由九江通道度中館舖五
 里許别入觀山下望五老峰近可摳衣已稍背而北
 從榛莽中至一民舎憇焉易筍輿行行百步即並澗
[065-47b]
 澗水建下入草間已作潺湲聲山依澗而上漸髙若
 設屏障傾倚愈竒意即所謂屏風雲錦也已渡澗而
 北稍上更折而南巨石縱横澗中水勢瀰漫鋪㵼石
 盤懸注旁灑已覺接應不暇乃下蔸輿立石間賞歎
 久之自此經仄石礙漸不可輿矣蛇行數百步澗皆
 巨石前拒水不得下迴流怒擊淜湃欲倒而澗旁故
 道前視亦盡障塞疑便與人世隔絶稍進迫視一鏬
 天啟中洞可容數人劉世揚所題玉川門李夢陽所
[065-48a]
 謂白鹿洞也人皆傴僂而輿不能從過是又作别境
 矣兩崖鐵色壁立數百十丈峽水森束轉急仰視不
 寒而慓徑皆蒙葺細草或滑磴但容一趾徑窮輒渡
 澗澗石亂挿水中猱接騰踊上下僅免濡屨惴吁相
 屬幾不自支前覺有異衆譁謂三疊泉也乃稍定氣
 徐陟至則山崖四面陟削樵徑絶焉澗隨三止而三
 疊泉從山南最髙處冉冉盤空而降初級如雲如絮
 噴薄吞吐流注大磐石上水石衝激乃始瀠洄作態
[065-48b]
 珠併玉碎復注二級石上滙為巨流懸崖直下龍潭
 飄者如雪斷者如霧綴者如琉掛者如簾㪚入山足
 森然四垂湧若沸湯奔若跳鷺其聲則藴隆之候風
 掀電馳震霆四擊轟轟不絶又如昆陽鉅鹿之戰萬
 人鳴鼓瓦缶相應真天下第一偉觀也潭中流崎一
 巨石屹然砥柱好事者嘗勒名其上俯視目眩大都
 兹山以泉勝而泉之勝以從峰頂四下與他山泉出
 山下者異未登文殊臺青蓮諸詠便謂溢辭况三疊
[065-49a]
 泉瓌偉竒麗僻在鳥道太白子瞻元晦所未探之竒
 其邦縉紳士衆老死所未識之境一旦予以守吏賈
 勇而登覽之獨非幸歟予懼夫入開先而遽返者薄
 廬山為常觀而妄肆譏弹故記其大畧為茲山一吐
 氣焉
  小孤山
 八月一日過烽火磯南朝自武昌至京口列置烽燧
 此山當是其一也自舟中望山突兀而已及抛江過
[065-49b]
 其下嵌巖竇穴怪竒萬狀色澤瑩潤亦與它石逈異
 又有一石不附山傑然特起髙百餘尺丹藤翠蔓羅
 絡其上如寳裝屏風是日風静舟行頗遲又秋深潦
 縮故得盡見杜老所謂幸有舟楫遲得盡所厯妙也
 過澎浪磯小孤山二山東西相望小孤属舒川宿松
 縣有戍兵凢江中獨山如金山焦山落星之類皆名
 天下然峭抜秀麗皆不可與小孤比數十里外望之
 碧峰巉然孤起上千雲霄已非它山可擬愈近愈秀
[065-50a]
 冬夏晴雨姿態萬變信造化之尤物也但祠宇荒殘
 若稍飾以樓觀亭榭與江山相發揮自當髙出金山
 之上矣
[065-51a]


[065-52a]
  石鍾山
 九江湖口縣有石鍾山酈道元以為下臨深潭微風
 鼓浪水石相摶響若洪鍾因受其稱唐李渤始訪其
 遺跡得雙石於潭上扣之南音含糊北音清越宋蘇
 文忠公陋其言嘗因夜月乘舟造絶壁上下聞有大
 音發於水上噲&KR0008如鍾鼓不絶舟人不恐囘至港口
 有大石當中流空中而多竅與風水相吞吐有竅坎
 鏜鎝之聲與向之會&KR0008者相應周文忠公亦嘗造其
[065-52b]
 處而其所録上下鍾山之景為頗詳嘗疑其論之不
 一今年秋七月既望因督學至其邑偕老人髙嵩等
 詣北鍾山山皆大石側立於江濵髙可千餘丈左有
 觀音閣閣有小軒適臨鍾石之上老人與寺僧宗鋐
 指予曰此北鍾山也山以是名乃由閣後履嶄巖觸
 荆榛蛇行而上有亭曰白雲蓋絶頂也僅可容三二
 人凭欄一望小孤五老香爐二祖五祖諸峰如拱如
 抱皆屏列於左右江水南來而消湖水西出而濁咸
[065-53a]
 滙於此而後朝宗於海灝溔汪洋無涯際遠涵天碧
 近漾嵐光悠然之景可以遊覽得而不可以筆舌狀
 返而登舟徑造鍾石之下俯而觀之石皆穴鏬水落
 風息不能鍾鳴九江復囘與進士梅君愈及老人乘
 舟至其處風怒浪急舟不能艤乃上向之小軒聆之
 誠噲&KR0008如洪鍾然餘石無此聲酈元之紀蘇公之辨
 良足以破千古之疑矣次日詣南鍾山山下亦有觀
 音閣臨大江左右石壁如北鍾山其景則不如右石
[065-53b]
 中缺十餘丈老人寺僧曰此南鍾石也蘇公有記刻
 其上正統十四年己巳石裂而仆於水形迹尚新詳
 察南北諸石下俱穴竅風水摶之皆能有聲何獨此
 石以鍾名葢諸石負土而側立下虚而背實故其音
 濁惟此石突然特出於水中中空而下虚故其音如
 洪鍾焉李渤乃欲以斧斤考擊而辨其清濁則踈矣
 然疑蘇公當時所遊乃港口稍南之景方有石如猛
 獸竒嵬森然欲摶人者楊次公所謂真山從作假山
[065-54a]
 㸔者正此謂也且遇恐即回南北鍾山恐未到也故
 其景不見稱於文
[065-55a]


[065-56a]
  白鹿洞形勝
 大江之西豫章為一大都㑹夙稱文獻其山自五嶺
 大庾武功而來會於匡廬其水自章貢旴汝而來會
 於彭蠡匡廬彭蠡甲西江而白鹿書院又匡廬彭蠡
 之最勝也書院之脈來自五老峰蒼顔翠面壁立萬
 仭中一峰坡陀南下如頃萬馬行數十里突起一山
 而四面環之是為後屏山山之陽即今白鹿書院也
 院負突而臨溪溪前一山自五老峰來過白鶴觀逆
[065-56b]
 上流至書院前若玉几然從前則稱振起是名卓爾
 山三峰透出几外如列三台原與書院橋門相對溪
 會二水由西北來一自犀牛塘/一自聖澤源道經鹿眠嗽石釣臺
 貫道溪包絡書院迎橋左小澗合流出峽峽壁峻削
 盛有先賢遺蹟左翼山亦自老人峰來翺翔至書院
 前與卓爾山兩相交織當峽中飛瀑陡絶跨澗為橋
 是名枕流至溪水一發噴雪奔雷吽吽直下里許循
 左翼山而出其山髙厰軒豁群峰輻輳溪水潺湲諦
[065-57a]
 聽之涓涓有聲聞泉亭作焉卓爾山外寛平可數畆
 有小嶼自右來蜿蜒横抱一山自左來迤邐雄壯溪
 觸之折而南是名迴流山其上四面岑巉頂夷曠一
 望無際六合亭作焉下跨溪為流芳橋橋先後二枋
 夾溪相欹映山前亦寛綽可數十畆隔溪前山髙數
 十尋曰羅漢嶺為書院外案三峰相連狀如筆架與
 後屏山相對峙去迴流山二里許為書院石枋渡溪
 口接官路為館舖溪由舖東南曲折至梅溪湖入彭
[065-57b]
 蠡大江兩山夾送直至湖濱有曜星扼其水口而都
 昌陽儲七峰排闥相映此鹿洞山水之全勝也由洞
 前舊路踰羅漢嶺可十里抵顔家山文公以魯公故
 居建立憇館脩復橋梁以便往來由顔家山再五里
 則郡治也由洞右登李家山是為北路復東出會官
 路亦有書院石枋今仆于地/扁石尚存行數步為寒泉亭又一
 里許即闘牛岡也自此過吳章山六十里抵九江府
 治五老峰下有二洞由石磵而上有水簾三級泉去
[065-58a]
 書院十里所懸崖而下甚為竒絶文公所謂新瀑是
 也又去書院五里有棲賢橋水自五老峰下大小支
 流九十九沠皆入三峽澗中文公嘗遊寓焉過棲賢
 橋抵卧龍岡為文公所卜隐地山水佳麗莫可名狀
 皆洞學周迴之勝槩云
[065-59a]


[065-60a]
  武功山
 大江西南三巨鎮衡廬武功也武功以僻逺不見經
 傳不得與衡廬並顯然究竟脊胍則實首衡尾廬而
 屹然髙聳雄㨿荆吳之間謂之三巨鎮亦宜其最尊
 白鶴峰白鶴仙人所止望之隠隠中天雲雨皆在其
 下東南則空峒諸山西北則長沙之水一髪空際蒼
 茫無極峰頂有崖㟏岈洞嵌可容數百人或窺觸之
 則震雷隨至岩之下竒石萬狀石牀丹室列奠雜峙
[065-60b]
 乳香靈藥雪竹龍草黄精仙茅居人皆扳援梯繫以
 入然不可䙝葢龍湫風穴環衛出沒晦明變化在倐
 歘頃菴址舊曰小桃源前有金燈塔生成石刹七成
 稍上為棋盤石又上有元煉丹竈或曰爐底尚存也
 後有大小箕峰峰隠約仙翁大士像有石若盤三伏
 有水則其歲不旱側有投籙簡者從之若授受然使
 得如孫興公蘇子瞻一過從之獨不與天台羅浮並
 邪其𨽻袁者有石笋匡洲崖亦竒勝水西出為廬下
[065-61a]
 六十里為秀江
  盧蕭
 其山自萍鄉諸山蜿蜒而來特起為二峰曰盧曰蕭
 武功當二峰之間二峰髙聳而員鋭武功慱大而頂
 平號為三竒然二峰之水皆出其麓蕭水南流入於
 洞庭盧水東流滙為彭蠡此吳楚所由分也獨武功
 之水出於其巔濆激瀑瀑出池面如芙蕖聞人語則
 愈出池旁右石臼仙人迹相傳為葛仙煉丹池云
[065-62a]


[065-63a]


[065-64a]
 
 
 
 
 
 
 
 
[065-64b]
 顔眞卿記曰粤惟江南之地佳麗垂名山嶽之間宛
 有仙洞予抵膺聖澤廉察臨川一日桉地圖得屬邑
 崇仁縣華蓋山有王郭二眞君壇存焉欣覩異事未
 原其始他日公餘因令軍將訪求碑銘果得一石記
 乃隋開皇五年焚脩道士李子眞于壊碑上再録其
 文則知王郭二眞君仙不顯名王則方平從姪郭仙
 王之親弟也始于金華山脩道以圖軒舉尋遊洞府
 自玉笥將之麻姑洞道經一方問鄉故老曰此為何
[065-65a]
 山對曰巴陵華蓋山也二眞君相與言曰此山福地
 名亦異焉因求卜止煉神丹山下父老詣而再拜曰
 敢問眞人之名字曰吾等脩志於虛無不欲述焉再
 有一道來謁敢問眞人之師曰吾師浮丘先生先生
 則上界天仙也頃於金華山遇焉二眞君能走石飛
 符興雲致雨或人有疾苦暴患往而告者即飛符以
 救之嵗値大旱致霖雨以濟之至晉元康二年二月
 一日綵雲連晝仙樂喧空二眞君乃騰鸞跨鶴冉冉
[065-65b]
 上昇今上昇之壇及浮丘先生之壇存焉
 
 
 
 
 
 
 圖書編卷六十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