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R3k0050 圖書編-明-章潢 (master)


[027-1a]
欽定四庫全書
 圖書編卷二十七
             明 章潢 撰
西漢厯法
 漢武帝元封元年大中大夫公孫卿壺遂太史令司
 馬遷等言厯紀壊廢宜改正下御史御史大夫寛與
 博士賜等議皆言古帝王創業改制前後不相復所
 以明受命于天也三統之制後聖復前聖者以二代
[027-1b]
 在前可推明今二代之統絶而不序惟陛下發盛徳
 考宣天地四時之極則順隂陽定明制為萬世法詔
 卿遂遷與侍郎尊大典星射姓等議姓等奏不能為
 算願募治算者造密度乃選治厯鄧平及長樂司馬
 可酒泉候宜君二十餘人方士唐都巴郡洛下閎與
 焉乃分東西立晷儀下漏刻以追二十八宿相距于
 四方舉終以定晦朔分至躔離月行弦望乃以前厯
 大初四千六百一十有七歳至元封七年復得閼逢
[027-2a]
 攝提格之歳仲冬十一月朔旦冬至日月在建星大
 歳在初得本星度於是都分天部閎運算其法以律
 為宗曰律容一龠積八十一寸則一日之分也與長
 相終長九寸八十一分而終復三復而得甲子夫律
 隂陽九六爻象之所從出也故黄鍾紀元氣之謂律
 律者法也物莫不取法焉葢以律轉厯也與鄧平所
 治同於是觀察星度日月之行以推算如閎平法法
 一月之日二十九日八十一分日之四十三先籍半
[027-2b]
 日名陽歴先朔月籍生不籍隂厯朔而後月生而以
 陽厯朝諸侯王郡臣便議上上使校律厯官淳于陵
 渠覆校之陵渠言大初厯晦朔弦望最密而冬至之
 夕日月如合璧五星如連珠乃詔鄧平所造八十一
 分厯罷廢尤疎逺者十七家遂下詔以元封七年為
 大初元年其後元鳯三年大史丞張夀王言更厯非
 是詔使者鮮于妄人治厯大丞相麻光等二十餘人
 雜候日月晦朔弦望八節二十四氣于上林清臺課
[027-3a]
 諸厯疎密十一家盡六年而夀王課最疎逺大初&KR1318
 第一即墨徐萬且長安徐禹治大初厯亦第一葢自
 大初起厯盡元鳯六年三十有六歳而是非定至孝
 成之世劉向總六厯列是非作五紀論子劉歆究其
 微𦕈作三統厯及譜之以說春秋步法密要
東漢厯法
 東漢志曰天之動也一晝夜而運過一週星從天而
 西日違天而東日所行與天運周在天成度在厯成
[027-3b]
 日居以列宿終以四七受以甲乙終于六旬日月相
 推日舒月速當其同謂之合朔舒先速後近一逺三
 謂之弦相與為衝分天之中謂望以速及舒光盡體
 復謂之晦晦朔合離斗建辰移謂之一日月之行則
 有冬有夏冬夏之間則有春有秋日道發南去極彌
 逺其景彌長逺長乃極是為冬至日道斂北去極彌
 近其景彌短近短乃極是為夏至長短之中道齊景
 正春秋分焉日周于天一寒一暑四時備成萬物畢
[027-4a]
 改攝提遷次青龍移辰謂之歳歳首至也月首朔也
 至朔同日謂之章同在日首謂之蔀蔀終六旬謂之
 紀歳朔又復謂之元是故日以實之月以閏之時以
 分之歳以周之章以明之蔀以部之紀以記之元以
 原之然後變化萬殊嬴朒無方莫不結繋而稟正焉
 極建其中道營于外璇衡追日以察發歛光道生焉
 孔壺為漏浮箭為刻下漏數刻以考中星昏明生焉
 日有九道月有九行九行出入而交生焉朔㑹望衝
[027-4b]
 鄰于所交虧薄生焉月有晦朔星有合見月有弦望
 星有留逆其歸也步術生焉金水承陽先後日下速
 則先日遲而後留留而後逆逆與日違違而後速速
 與日競競又先日速遲順逆晨夕生焉日月五緯各
 有終原而七元生焉見伏有日留行有度而率數生
 焉參差齊之多少均之㑹終生焉引而伸之觸而長
 之探賾素隠鈎深致逺無幽辟潛伏而不以其精者
 也夫然後隂陽有分寒暑有節天地貞觀日月貞明
[027-5a]
晉厯
 晉杜預作春秋長厯有言曰天行不息日月星辰各
 運其舍皆以其象動者也新故相涉固不容無毫末
 之差積久而差遂失晦朔則不得不改憲以從之亦
 其理也易於革繫之曰君子以治厯明時革之言更
 也言當隨時更革順天以求合而不當為合以驗天
唐厯法
 開元中詔僧一行作新厯葢自大初至麟徳凡二十
[027-5b]
 有三家矣而一行所為厯其倚數立法皆本易大衍
 而立術以應之葢以易轉厯也盡七年較經史所書
 氣朔日行宿度可考者皆合而厯成其本議曰易大
 傳稱天一地二天三地四天五地六天七地八天九
 地十天數始于一地數始于二故合二始以位剛柔
 天數終於九地數終於十故合二終以紀閏餘天數
 中於五地數中於六故合二中以通律厯天有五音
 所以司日也地有六律所以司辰也參伍相周究于
[027-6a]
 六十聖人以此見天地之心也自五以降為五行之
 生數自六以往為五材之成數錯而乘之以生數衍
 成位一六而退極五十而増極以一六為爻位之統
 爻始於初/成於六五十為大衍之母中五衍母/次十衍子成數乘生數
 其算六百為天中之積生數乘成數其算亦六百為
 地中之積合千有二百以五十約之則四象周六爻
 也以二十四約之則大極包四十九用也綜成數約
 中積皆十五綜生數約中積皆四十兼而為天地之
[027-6b]
 數以五位取之則復得二中之合也蓍數之變九六
 各一乾坤之象也七八各三六子之象也故爻數通
 乎六十策數行乎二百四十此大衍之所以為天地
 之樞如環無端而為律厯之大紀也夫易象微于三
 四而章于七八卦有二微策有四象故二微之合在
 始中之際焉蓍一以七備卦以八周故二章之合在
 中終之際焉中極居五六之間由闔闢之交而在章
 微之際則人神之極也天地中積千有二百揲之以
[027-7a]
 四為爻率三百以十位乘之而二章之積三千以五
 材乘八象為二微之積四十兼章微之積則氣朔之
 分母也以三極參之倍六位除之凡七百六十是謂
 辰法而齊于伐軌以十位乘之倍大衍除之凡三百
 有四是謂刻法而齊于徳運半氣朔之母千五百二
 十得天地出符之數因而三之凡四千五百六十當
 七精返初之㑹也易始于三微而生一象四象成而
 後八卦章三變皆剛大陽之象三變皆柔大隂之象
[027-7b]
 一剛二柔少陽之象一柔二剛少隂之象少陽之剛
 有始有壯有究少隂之柔有始有壯有究兼三才而
 兩之神明動乎其中故四十有九之象而大業之用
 周矣數之徳圓故紀以三而變於七象之徳方故紀
 之以四而變于八人在天地之中閱盈虚之變則閏
 餘之扐而虚朔之所虚也以終合通大衍之母虧其
 地十凡九百四十為通數終合除之得中率四十九
 餘十九分之九終歳之弦而斗分復初之朔也夫十
[027-8a]
 九分之九盈九而虚十地于中極之際虧十而從天
 所以逺疑陽之戰也乾盈九隠乎龍戰之中故不見
 其首坤虚十以道潛龍之氣故不見其成周日之朔
 分周歳之閏分與一章之弦一蔀之月皆合于九百
 四十葢取諸中率也一策之分十九而章法生一揲
 之分七十六而蔀法生一蔀之日二萬七千七百五
 十七以通數約之凡二十九日餘四百九十九而日
 月相及于朔此六爻之紀也以卦當歳以爻當月以
[027-8b]
 策當日凡三十二歳而小終二百八十五小終於是
 與卦運大終二百八十五之數合則參伍二終之合
 也策以紀日象以紀月乾坤之策三百六十為日度
 之準乾坤之用四十九象為月弦之檢日之一度不
 盈全策月之一弦不盈全用故策餘萬五千九百四
 十三則十有二中所盈也用差萬七千一百二十四
 則十有二朔所虚也綜虚盈之數五歳而再閏中節
 相距皆當三五弦望相距皆當二七升降之應發歛
[027-9a]
 之候皆紀之以策而從日者也表裏之行朓朒之變
 皆紀之以用而從月者也積算曰演法紀曰法曰通/法月氣曰中朔朔實曰揲
 法歲分曰策實周天曰乾實餘分曰虚分氣策曰三/元一元之策則天一遯行也月策囘象一象之策則
 朔弦望相距也五行用事曰發斂候策曰天中卦策/曰地中斗卦曰貞悔旬周曰夕數小分母曰象統
 曰行曰躔其差曰盈縮積盈縮曰先後月行曰離其
 逶迤訓屈行不中道進退遲速不率其常過中則為
 速不及中則為遲積遲謂之屈積速謂之伸徒以土
 圭之法測土深日至之景尺有伍寸謂之地中鄭氏
[027-9b]
 以為日景於地千里而差一寸一謂尺有五寸者南
 戴日下萬五千里地與星辰四游升降三萬里之中是
 以半之得地中焉在今潁川陽城宋元嘉中南征林
 邑以五月立表望之日在表北景居表南於交州景
 在表南三寸於林邑九寸一分交州距洛水陸九千
 里葢山川囘折使然以表考其徑當五千里也今所
 測交州夏至在表南長三寸三分與元嘉所測略同
 而使者還言于交望極纔髙二十餘度八月海中望
[027-10a]
 老人星下有列星燦然明大者甚衆古所未識乃渾
 天家以為常不見者也葢隨所至為見如此大史監
 南宫說擇河南平地設水準繩樹八尺之表以引度
 之自滑臺白馬縣夏至之景尺有五寸七分自滑臺
 表南行百九十八里二百七十九步得浚儀岳臺晷
 尺有五寸微強自浚儀又南百六十七里二百八十
 一步得許州扶溝晷尺四寸四分自扶溝又南百六
 十里至上蔡武津晷尺三寸六分半大率五百二十
[027-10b]
 六里二百七十步而晷差二寸餘則舊說日千里而
 差一寸者妄矣今以勾股法校陽城中畧夏至尺四
 寸七分八厘冬至丈二尺七寸一分半定春秋分五
 尺四寸三分以覆矩斜視出地三十四度十分度之
 四自滑臺浚儀扶溝諸表視之大率三百五十一里
 八十步而北極差一度極之逺近既異則黄道晷景
 固隨之而變矣又以圖經校安南日在天頂北二度
 四分極髙二十度四分冬至晷七尺九寸四分夏至
[027-11a]
 在表南三寸三分定春秋分二尺九寸三分差陽城
 十四度三分其徑則五千二十三里矣又南一至於
 林邑北至於鐡勒之地各差十七度四分則在鐡勒
 五月日在天頂南二十七度四分極髙二十二度周
 圓百有四度常見不隠北至晷四尺一寸三分南至
 晷二丈九尺二寸六分定春秋分晷五尺八寸七分其
 沒地纔十五餘度夕沒亥西晨出丑東校其里數已
 在囘紇之北而骨利幹極南之地猶在其南矣則知
[027-11b]
 常侍王畨本鄭傳萬五千里為勾股斜射法考周徑
 之率以揆天度徑五萬里者所謂以蠡測海者也不
 知目視不能及逺逺則微差其差不已遂與術錯譬
 游于大湖之中廣袤不盈百里已見日月朝夕出入
 於湖中及浮大海不知幾千萬里猶見日月朝夕固
 出入其中也令于朝夕之際俱設重差而望之必將
 大小同術無以分矣横既如此縱亦宜然原古人所
 以步圭影之意將節宣和氣輔相物宜不在于辰次
[027-12a]
 之周徑其所重厯數之意將欲恭授人時欽若乾象
 不在於渾葢之是非也而或者各信所傳以術天體
 謂渾天可任數而測大象可運算而籌是述無稽之
 法于視聼之所不及君子所當闕而不議者也誠以
 為葢天耶則南方之度漸窄果以為渾天耶則北方
 之極寖髙此又渾葢家盡智畢說而未有能通其說
 者也則王仲任葛稚川之徒區區於異同之辨亦何
 益于人倫之數哉今為覆矩圖南自丹穴北冀幽都
[027-12b]
 每極移一度輒累其差于以稽日食之多少定晝夜
 之長短而止則天之晷皆協其數矣
 唐志曰一行厯專用大衍之策其要在于候天地之
 時以知四時寒暑而仰察夫日月星辰之運行以相
 參合而已然四時寒暑無形而運于下天日月星有
 象而見于上二者常動而不息一有一無出入升降
 或遲或疾不相為謀其久而不能無差忒者勢使之
 然也故為厯者其始未嘗不精密其後多疎而不合
[027-13a]
 亦理之然也不合則累變其法以求之自堯舜三代
 以來厯未嘗同也唐自大初至麟徳歴二十三家與
 天雖近而未密也至一行密矣其倚數立法固無以
 易也
宋厯
 宋志曰厯者歳之積歳者月之積月者日之積日者
 分之積又推餘分置閏以定四時非博學妙思弗能
 考也夫天體之運星辰之動未始有窮而度以一法
[027-13b]
 是以久則差差則敝而不可用厯之所以數改造也
 物銖銖而較之至石必差况于無形之數哉
元朝厯法
 元承用金厯歳久寖疏世祖欲釐正之命王恂楊恭
 慤郭守敬領其事恂等言厯家知厯數而不知厯理
 願得通天道精厯理大臣如許衡者總之厯宜精於
 是命衡領大史院而是時守敬于厯象特精諸厯事
 受成焉當是時守敬言司天莫大於測景古今厯以
[027-14a]
 唐一行所造大衍為稱首則以唐開元間令南宫說
 行天下測景所歴地最廣也今國家一統疆宇比唐
 尤廣袤宜遣使者四往測景成一代之制而測驗莫
 先於儀表今司天儀本宋皇祐中於汴京所造與大
 都天規環不協比量南北極差四度有竒又表石年
 深欹側難遵用請别創儀表相比覈宜可精於是創
 簡儀仰儀及諸儀各臻其精妙以為天樞附極而動
 昔人嘗展管候之宿度餘分終未得其的用二線測
[027-14b]
 餘分纎微可考作候極儀極辰既位天體斯正作渾
 天儀儀象形似莫適于用作玲瓏儀以表之矩方測
 天之正圓欲合也實難法當以圓求圜作仰觀儀古
 有經緯儀相連絡而不動作新儀東西運轉南北低
 昂而七政列舍中外宫去極度分燦然作立運儀日
 有中道月有九行用為測驗其致一也作證理儀表
 髙景虚罔象非眞作景符月雖有明測景則難作闚
 幾厯法之驗在於交㑹作日月食儀天有赤道輪以
[027-15a]
 當之兩極低昂標以指之作星晷定時儀諸皆創以
 意為之又作仰規覆矩圖異方渾葢圖日出入永短
 圖與諸儀互參驗而彌精其仰儀銘曰不可體形莫
 天大也無競維人仰釡載也六尺為深廣自倍也兼
 深廣倍絜釡兌也鑿環為沼準以概也辨方正倍曰
 子卦也衡縮度中平斜再也斜起南極平釡鐓也小
 大必周入地畫也始周浸斷浸極外也極入地深四
 十太也北九十一赤道齘也列刻五十六時配也衡
[027-15b]
 竿加卦巽坤内也以負縮竿本午對也首璇璣板窾
 納芥也上下懸直與鐓㑹也視日透光何度在也𤾉
 谷朝賓夕餞昧也寒暑發僉驗進退也薄蝕起自鍳
 生殺也以避赫曦奪目害也南北之偏亦可槩也極
 淺十五林邑界也黄道夏髙人所載也夏永冬短猶
 少差也深五十竒鐵勒塞也黄道浸平冬畫晦也夏則
 下没永短最也安渾宣夜昕穹葢也六天之象言殊
 話也一儀一揆孰善悖也以指為告無煩喙也闇資
[027-16a]
 以明疑者沛也智者是之膠者怪也古今巧厯不億
 輩也非讓不為思不建也將窮神巧造化變也其有
 俊明昭聖代也泰山礪平河如帶也黄金不磨悠久
 賴也鬼神訶禁謹勿壊也於是設監候官十四人分
 道行測景東至髙句驪西極滇池南踰朱崖北盡
 鐡勒凡二十七所而守敬作懸正儀坐正儀令行四
 方測景者用之仰察躔離近取晷景微入刻秒逺周
 寰海徧參厯法酌稽中數葢五年而厯成衡守敬具
[027-16b]
 疏言天體難測古厯家于天往往各有測悟而未備
 精察今創以新儀木表與舊儀所測較得數歳冬至晷
 景及日躔所在月離遲速與列舍分度之差自大都
 校北極出地髙下之度四時晝夜刻之長短參古制
 立新法非測悟一本其故常考正者七事創法者五
 端非敢謂能然方之前代全踵故厯増損傅㑹為法
 者較然易知誠得毎歳測驗修改積三十年庶幾可
 使如三代日官世專其職驗氣法曰天道運行如環
[027-17a]
 無端治厯者必就隂陽消息之際為之法而始于候
 景候景之法不過植表測景以究其氣至之始而已
 知作能述前法略備而植表已短尺寸之下所為分
 杪太少未易分别表長則分寸稍長而晷景虚淡難
 得其實人于虚景之半或設望筩或置小表或以木
 為規皆取表端日光下徹圭面然皆其浮陽之數非
 足準也今以銅為表髙三丈六尺端挾以二龍舉横
 梁一由表端下至圭面為四十尺于古八尺之表一
[027-17b]
 寸引伸之為五即毫釐易分而别創景符取實其制
 以銅葉博二寸長加博之二中穿十大衍之數也道
 居一而不用其餘四十有九所用也故蓍之為數兩
 之以象兩參之以象三四之以象四歸竒象閏十九
 孟康曰歳有閏分七分滿十九/則為閏也師古曰竒音居宜反及所據加之因以再
 扐兩之劉攽曰兩之得九十八三之得二百九十四/四之得一千一百七十六象閏所一據加之
 為一千一百九十六兩/之為二千三百九十二是為月法之實如日法得一
 則一月之日數也而三辰之㑹交是以能生吉凶易
[027-18a]
 曰天一地二天三地四天五地六天七地八天九地
 十天終九地終十并數終為四十有九易窮則變為
 閏法參天九兩地十為㑹數參天數二十五兩地數
 三十為朔望之㑹以㑹數乘之周于朔旦冬至為㑹
 月孟康曰會月十七章之月/數也得朔旦至日與歳復黄鍾初九之數也經于
 四時雖無事必書時月時所以紀啓閉也月所以紀
 分至也啓閉者節分至者中也節不必在其月而中
 必在其正數之月故聖王重閏也以五位乘㑹數而
[027-18b]
 朔旦得冬至是為章月四分月法以其一乘章月是
 為中法參閏法為周至以乘月法以減中法而約之
 則六扐之餘為一月之閏月其餘七分此中月相求
 之術也朔不得中為閏言隂陽雖交不得中則不生
 故日法乘閏法是為統歳三統為元歳元歳之閏隂
 陽災易九戹曰初入元百六陽九次三百七十四隂
 九孟康曰易傳歳謂陽九之戹百六之㑹也初入元/百六所有戹者則前元之餘氣也若餘分為閏易
 爻有九六七八百六與三百十四六乘八/之政也六八四十八合為四百八十歳次四百八
[027-19a]
 十陽九如淳曰六八四十八為/四百八十歳有九年旱次七百二十隂七次
 七百二十陽七次六百隂五次六百陽五次四百八
 十隂三次四百八十陽三凡四千六百一十七歳與
 一元終經歳四千五百六十災歳五十七春秋傳曰
 閏月不告朔非禮也閏以正時時以作事事以厚生
 生民之道於是乎在不告閏朔棄時正也何以為民
 日南至極於牽牛之初斗端之綱連貫營室織女之
 紀指牽牛之初以紀日月故曰星紀起其初日月起
[027-19b]
 其中凡十二次日至其初為節至其中斗建下為十
 二辰視其建而知其次故制禮上物不過十二天之
 大數也三統合於一元而三代各據一統三統常合
 而迭為首登降三統之首周還五行之道也故三五
 相包而生天統之正始於子半日萌色赤地統受之
 于丑初日肇化而黄至丑半日牙化而白人統受之
 於寅初曰蘖成而黒至寅半曰生成而青天施復千
 子地化自丑畢於辰人生自寅成於申故厯數三統
[027-20a]
 天以甲子地以甲辰人以甲申孟仲季迭用事為統
 首三微之統既著而五行自青始序亦如之三行與
 三統相錯傳曰天有三辰地有五行易曰參伍以變
 錯綜其數通其變遂成天地之文極其數遂定天下
 之象大極運三辰五星于上元運轉三統五行于下
 而皇極建三徳五事于中故三辰之合于三統也日
 合於天統月合於地統斗合於人統五星之合于五
 行也水合于辰星火合于熒惑金合于大白木合于
[027-20b]
 歳星土合于鎮星故歴三辰五星相經緯也天以一
 生水地以二生火天以三生木地以四生金天以五
 生土一五勝相乘以生小周乘乾坤之策而成大周
 隂陽比類交錯相成故九六之變登降于六體三微
 而成象二象十八變而成卦四營成易為七十二參
 三統兩四時相乘之數也參之得乾之策以陽九九
 之為六百四十八兩之得坤之策以隂六六之為四
 百三十二凡一千八百隂陽各一卦之微算策也八
[027-21a]
 之為八千六百四十而八卦小成引而伸之又八之
 為六萬九千一百二十再之又十三萬八千二百四
 十為大成五星㑹終觸類而長之以乘章歳為二百
 六十二萬六千五百六十而與日月㑹三㑹為七百
 八十七萬九千六百八十而與三統㑹三統二千三
 百六十三萬九千四十而復千大極上元九章歳而
 六之為法大極上元為實如法得一隂一陽各萬一
 千五百二十當萬物氣體之數天下之能事畢矣
[027-21b]
  郭守敬叙厯法沿革
 帝王之事莫重於厯自黄帝迎日推策帝堯以閏月
 定四時成歳舜在璇璣玉衡以齊七政爰及三代厯
 無定法周秦之間閏餘乖次西漢造三統厯百二十
 年而後是非始定東漢造四分厯七十餘年而儀式
 方備又百二十一年劉洪造乾象厯悟月行有遲速
 及魏黄初間始以日食課其疎密及魏楊偉造景初
 厯始立交食起虧術又百八十年姜岌造三紀甲子
[027-22a]
 厯始悟以月食術檢日宿度所在又五十七年何承
 天造元嘉厯始悟以朔望及弦皆定大小餘及以晷
 影驗氣又六十五年祖冲之造大明厯始悟太陽有
 歳差之數極星去不動處一度餘又五十二年張子
 信始悟日月交道有表裏五星有遲疾留逆又三十
 三年張胄𤣥造大業厯始立五星入氣加減法及月
 應食不食術劉焯造皇極厯始悟日行有盈縮及立
 推黄道月道術又三十五年傅仁均造戊寅元厯頗
[027-22b]
 采舊儀始用定制又四十六年李淳風造麟徳厯以
 古厯章部元首分度不齊始為總法用進朔以避晦
 晨月見又六十三年一行造大衍厯始以朔有四大
 三小定九服軌漏交食之異及創立歳星差合術又
 九十四年徐昂造宣明厯始悟日食有氣刻時三差
 又七十二年邊岡崇𤣥厯始立相減相乘法以求黄
 道月道又六十三年王朴欽天厯始變五星法遲留
 逆行舒亟有漸又九十八年李宗造明天厯始悟日
[027-23a]
 法積年自然之數又三十六年姚舜輔造紀元厯始
 悟食甚泛餘差數以上計千一百八十二年厯經七
 十改其創法者十有三家自是又百七十四年元朝
 專命郭守敬等改治新厯守敬用創造簡儀髙表憑
 其測實數所考正者凡七事一曰冬至自丙子年立
 冬後依毎日測到晷景逐曰取對冬至前後日差同
 者為準得丁丑年冬至在戊戌日夜半後八刻半又
 定丁丑夏至在庚子日夜半後七十刻又定戊寅冬
[027-23b]
 至在癸卯日夜半後三十三刻己卯冬至在戊申日
 夜半後五十七刻庚辰冬至在癸丑日夜半後八十
 一刻各减大明厯十八刻逺近相符前後應準二曰
 歳餘自大明厯以來凡測影驗氣得冬至時刻眞數
 者有六用以相距各得其時合用歳餘今考驗四年
 相符仍自宋大明壬寅年距至今日八百一十年毎
 歳合得三百六十五日二十四刻二十五分其二十
 五分為今厯歳餘合用之數三曰日躔用至元丁丑
[027-24a]
 四月癸酉望月食既推求日躔得冬至躔赤道箕宿十
 度黄道箕九度有竒仍憑日測到太陽躔度或憑星測
 月或憑月測日或徑憑星度測日立術推算起自丁丑
 正月至己卯十二月凡三年共得一百三十四事皆躔於
 箕與日食相符四曰月離自丁丑以來至今憑每日測
 到逐時太隂行度推算變從黄道求入轉極遲疾并
 平行處前後凡十三轉計五十一事内除去不真的外
 有三十事得大明厯入轉後天又因考驗交食加大
[027-24b]
 明厯三十刻與天道合五曰入交自丁丑五月以來
 憑每日測到大隂去極度數北疑黄道去極度得月
 道交於黃道共得八事仍依日食法度推求皆有食
 分得入交時刻與大明厯所差不多六曰二十八宿
 距度自漢大初厯以來距度不同互有損益大明厯
 則於度下餘分附以太半少皆私意牽就未嘗實測
 其數今新儀皆細刻周天度分每度為三十六分以
 距線代管窺宿度餘分並依實測不以私意牽就七
[027-25a]
 曰日出入晝夜刻大明厯日出入晝夜刻皆據汴京
 為準其刻與大都不同今更以本方北極出髙地下
 黄道出入内外度立術推求每日日出入晝夜刻得
 夏至極長日出寅正二刻日入戊初二刻晝六十二
 刻夜三十八刻冬至極短日出辰初二刻日入申正
 二刻晝三十八刻夜六十二刻永為定式所創法凡
 五事一曰太陽盈縮用四正定氣立為升降限依立
 招差求得每日行分初末極差積度比古為密二曰
[027-25b]
 月行遲疾古厯皆用二十八限今以萬分日之八百
 二十分為一限凡析為三百三十六限依垜疊招差
 求得轉分進退其遲疾度數逐時不同葢前所未有
 三曰黄赤道差舊法以一百一度相減相乘今依算
 術勾股弧矢方圜斜直所容求到度率積差差與天
 道實脗合四曰黄赤道内外度據累年實測内外極
 度二十三度九十分以圜容方直矢接勾股為法求
 每日去極與所測相符五曰白道交周舊法黄道變
[027-26a]
 推白道以斜求斜今用立渾比量得月與赤道正交
 距春秋二正黄赤道正交一十四度六十六分擬以
 為法推逐月每交二十八宿度分於理為盡
國朝厯
 洪武初召集天下通知律厯名家者赴京議厯法
 占天象三年立欽天監設官凡𤣥象圖書非其職不
 得習其習業者分四科曰天文曰刻漏曰大統厯曰
 囘囘厯自五官正而下至天文生各專科肄焉靈臺
[027-26b]
 郎辨日月星辰之躔次分野以占候保章正專志天
 文之變辨吉凶之占挈壺正知漏孔壺為漏浮箭為
 刻以考中星昏明之度而統于監正丞博士元統言
 一代之興必有一代之厯隨時修改以合天道今厯
 以大統為名而積分猶踵授時之數非所以重時敬
 正也授時歴法以元至元辛巳為厯元至今洪武甲
 子積一百又四年以厯法推之得三億七千六百一
 十九萬九千七百七十五分經云大約七十年而差
[027-27a]
 一度毎歳差一分五十抄辛巳至今年逺數盈漸差
 天度擬合修改矧今又厯一甲子而過其半其年愈
 逺其數愈多其所差者當益甚也臣愚以為厯者天
 下之大事所以膺在躬之數承上天之託以敬天道
 以授人事者端有在于此臣請詔求天下通星厯之
 學如郭守敬者以任考驗之責明天人之理如許衡
 者以任講究之方失今不為後愈差舛
 嘉靖初光禄少卿管監事華湘言自昔聖王承天行
[027-27b]
 極必以治厯明時為先乾坤奠位之後四時七政隨
 天而運寒暑代謝為歳虧盈互易為月晝夜環轉為
 日經緯錯列為星辰步算周密為厯數天子燮理隂
 陽時以作事事以厚生而世從治也時茍不明將晦
 朔弦望失其節分至啓閉乖其期則無以該洽生靈
 而世亂矣厯之由來黄帝訖秦末凡六改漢髙祖訖
 漢末凡五改由魏文帝訖隋末凡十三改由唐髙祖
 訖周末凡十六改由宋太祖訖宋末凡十八改由金
[027-28a]
 熙宗而訖元末凡三改一厯之改廣集衆見思無遺
 智法無遺術宜其永久不變然歴代長於厯者不數
 歳而輒差杜預曰隂陽之運隨動而差差而不已遂
 與厯錯歐陽修曰事在天下其易差者莫如厯夫所
 以差者由天周有餘日周不足也天周有餘則天常
 平運而舒日周不足則日常内轉而縮天日之差于
 中星驗之焉堯之冬至初昏昴中而日在虚七度虚
 者北方之宿則日行北陸躔於𤣥枵之子也今之冬
[027-28b]
 至初昏室中日在箕三度箕者東方之宿則日行東
 陸躔於析木之寅也計今去堯未四千歳而差五十
 度矣再以赤道考之勝國至元辛巳改厯冬至赤道
 歳差一度五十抄今退天三度五十二分五十秒矣
 黄道歳差九十二分九十八秒今退天三度二十五
 分七十四秒矣哉洪武中博士元統上言我朝承運
 以來厯雖以大統為名而積分猶授時之數年逺數
 盈漸差于度以元辛巳至元統上言時歳在洪武甲
[027-29a]
 子僅一百四十年迄今則二百四十二年授時厯法
 每歳差一分五十秒約七十年差一度今古差三度
 餘矣年逾久而數愈盈然則治厯者豈可不隨時修
 改以求合于天哉夫不隨時修改求合於天則厯必
 差是以正徳戊寅日食庚辰月食時刻分秒起復方
 位多與欽天監推算不合臣伏揆古今善治厯者三
 家漢大初以鍾律唐大衍以蓍策元授時以晷景而
 晷景為近其所因者本也欲正厯而不登臺測景竊
[027-29b]
 以為皆空言臆見非事實已伏望許臣暫住朝㕘督
 同中官正周濓及遴選疇人子弟諳曉本業者及冬
 至前詣觀象臺晝夜推測日記月書至來年冬至以
 驗二十四氣分至合朔日躔月離黄赤二道昏旦中
 星七政紫炁月孛羅候計都之度視元辛巳所測差
 次録聞昔漢固作漢志言治厯有不可不擇者三家
 專門之裔明經之儒精算之士臣三者無一蚤夜皇
 皇罔知所措伏乞勅禮部延訪有能知厯理如揚雄
[027-30a]
 精厯數如邵雍智巧天授如僧一行郭守敬者徵赴
 京師令詳定歳差成一代之制
總厯代厯考
 古厯有六家黄帝顓帝夏殷周魯是也秦用顓帝厯
 漢初因之或云用殷厯故通鑑編年朔日兩存之也
 自武帝更造太初厯前歴與/天不合迄東漢之末厯凡四改
 成帝三統厯平帝四分厯因太初二/統踈闕靈帝乾象厯晉/書
 志言四分計分大祖而改作此厯乃/劉洪蔡邕共為之八代多仍此法自魏至隋厯凡
[027-30b]
 十三改魏文帝有黄初厯韓翊以乾象減斗分大過/而更造此校議未定帝崩
 明帝有景初厯楊鋒/造晉武帝有正厯劉智造即景初/舊法也以五景
 疎闕故元帝渡江更/以乾象法推五星穆帝有通厯王朔之造元是後/秦姚興時羗岌亦
 從三/統厯秦姚興當晉武帝太元九年羗岌造三記甲子
 元厯專援劉/歆三統宋元嘉中何承天造甲子元厯迄宋末/相仍用
 梁武帝改行宋祖冲之甲子元厯其子祖睢奏請行/之以何承天厯絶
 差設也陳/氏因之北齊文宣髙氏用宋景業天寳厯妄引元/命包言
 齊受厯之期董峻鄭元/偉非之乃上甲寅元厯鄭元偉董峻又上甲寅元厯
[027-31a]
 時又有劉李孫張孟賓同知厯事孟賓受/業於張子信與宋景業爭論未定屬國亡西魏入闗
 行李興業正光厯于時宇文周明帝使/庾秀彦等造周厯宇文周武帝
 時甄鸞造天和厯以甲寅/為元周天象初馬士顯又上丙
 寅元厯迄于隋開皇四/年用張賓厯隋開皇行張賓厯張賓盛稱/髙祖非人
 臣相自陳代謝之證帝乃下詔頒行寳厯厯本之何/承天而劉孝孫劉焯改其失寳方有寵孝孫焯議竟
 不/行十七年後用張胄元厯胄元因言日景長之事帝/大恱令與劉暉秀才等相
 駁難㑹顔敏上書言太初厯八歳之事帝欲視其事/下詔褒羙頒行冑元厯胄元與袁充更相引重先是
 劉焯使胄元進乃更名劉孝孫厯法曰十曜厯主之/胄元唐之遂罷焯又増修其書曰皇極歴駮正胄元
[027-31b]
 之短袁充左右胄元共排前厯/更不行焯皇極厯厯法見隋志唐厯凡八改髙祖戊
 寅元厯道士傅仁/均所造髙祖麟徳甲子元厯李淳/風造𤣥宗開
 元大衍厯僧一行造以前厯日蝕/不驗此下皆因其法肅宗至徳厯韓穎/益大
 衍/術代宗寳應五記厯以前厯不與天合郭/獻之造寫大衍舊法徳宗建中
 正元厯徐承嗣等造因前厯氣朔/稽後也又雜麟徳大衍術憲宗元和觀象厯
 穆長慶宣明厯以前厯測驗不合/也皆因大衍舊術昭宗景福崇元厯
 以前厯/數差五代初用唐厯并閏國厯凡有八家晉髙帝
 調元厯馬重鎮因厯上薦符天小厯不復推古上元/起唐天寳十四年乙未為主元以正月雨水
[027-32a]
 為氣首行之五年/輒差復用崇元厯周有明元厯王處訥/私譔又有萬分厯
 蜀有永昌厯正象厯南唐有齊政周世宗有欽天厯
 王朴/造宋朝一祖十宗厯凡十一改太祖造應天厯後/置
 閏差乃王/處訥所造太宗乾元厯王素造後以/朔望有差真宗儀天厯
 厯家造朱帛為之/序後以星曜有差仁宗崇天厯厯家造晏殊/序並見㑹要英宗改
 為明天厯以日/蝕差神宗改為奉天厯因日蝕/有差哲宗改為
 觀天厯因冬/至差徽宗改為紀元厯以時氣/之差髙宗改為紀
 天厯以定臘/有差孝宗造乾道厯以統元日/食有差又改淳熙厯
[027-32b]
 曽子固嘗云王處訥見王朴造欽天厯謂之同此厯/可見行久則差矣已而果然宋朝命王處訥正之於
 是有應天厯久之又差苖守信等承詔論定於是嘉/元厯淳化至道間王濬鄭安之徒校其疎密曰官韓
 顯符晦定渾儀之器楊交遂/増用甲子之數皆施行焉天之髙也日月星辰之
 逺也寒燠雨𤾉氣數之不齊章蔀紀元餘分之所積
 以千百年計之有可運之掌上及其久也有非智巧
 之所能計者此厯久則必差勢所必至也治厯明時
 之君子因其差之未逺革而正之無難也其或盡更
 前人之法而更復疎逺其或増損前人之舊而更加
[027-33a]
 詆毁則非矣自昔黄帝以來厯凡五十餘家皆由氣
 朔纒度或先天或後天微有不應厯象則歴法從而
 變也夫黄帝始調厯顓帝為厯宗至漢則不能無疎
 密漢人課之詳矣由漢以來太初厯法為第一三統
 四分乾象或因革焉而復有疎密之間葢三統則甚
 疎而乾象則甚密也乾象之厯為推步之師表韓翊
 楊偉成遵其舊法而不及深妙翊又復據其術而背
 其言唐自開元大衍之厯行算數備悉其後雖屢有
[027-33b]
 變更皆不外于一行之數改厯者又從而指其疎謬
 不特此也北齊文宣恱宋景業䜟緯之佞而改行天
 寳厯隋髙祖喜張賓陳代謝之證而改行開皇厯上
 之人所以改厯者恱喜䛕耳不為敬天愛民而設也
 劉孝孫厯法甚精輒為劉暉所抑劉焯推占至詳常
 不為張胄元所容下之人所以造厯者冒寵嗜利初
 不揆其法之是非也操是心以往其何以議厯為哉
 是以知天道逺厯法推測不能每事中程其曰日食
[027-34a]
 不效更考日度可也其曰斗分有差更定密率可也
 其曰五星疎逺更驗星可也其或一事不中程乃盡
 更前人之法大抵因其實而實其名異其所入之門
 而同其所歸之極如宋何承天厯法齊用之則為齊
 厯隋張賓用之則為隋厯也如劉孝孫厯法劉焯更
 名七曜厯其後又更為皇極厯也一法而異用一厯
 而數名大抵然也然則自古迄今五十餘厯其立法
 之異者太初厯本於律大衍厯本於易是也其餘皆
[027-34b]
 襲舊法而増損焉耳
諸厯總論
 太初厯為張夀王所詆清臺課疎密而是非乃定徐
 禹治太初第一夀王下吏太衍厯為瞿曇撰南宫說
 所非靈臺校薄而當否始决太衍厯頒行說等伏罪/侍御史李麟之等校之
 也/東漢厯元為馮晃馮光所駁熹平校議得失遂分
 詔從蔡邕議邕/等議光晃之罪此厯之方行而迭相詆刺者如是也
 太初厯是非既定而朱浮以為後天四分儀式既備
[027-35a]
 劉洪以為與天疏闊班固謂三統最密而杜預以為
 疎一行獨指杜預之謬鄭𤣥謂乾象窮幽深妙而韓
 翊指其失此厯行既久而逓相詆刺者又如是也其
 餘如祖睢之非何承天劉孝孫劉焯之駮張賓王孝
 通李淳風之譏𫝊仁均逓逓相非無窮已也要之兩
 漢之厯太初乾象其最也隋唐之歴皇極太衍其冠
 也雖更相是非而是非自有定論矣然則太初乾象
 皇極大衍之厯果能窮盡千萬年之數未及百年咸
[027-35b]
 悉更變何哉杜預之言曰天行不息日月星辰各運
 其舍皆動物也物動則不一雖行度大量可得而限
 累日為月不得無毫毛之差厯差始於毫毛積而弦
 望晦朔不得不改憲從之書欽天象易治厯明時言
 當順天以求合非為合以驗天者也唐志曰四時寒
 暑無形而運於下日月星辰有象而見於上二者常
 動而不息一有一無出入升降或遲或速不相為謀
 其久而不能無差忒者勢使之然也故為厯者其始
[027-36a]
 未嘗不精而其後多疎而不合亦理所當然不合則
 屢變其法以求之自堯迄于唐此厯所以未嘗同也
 杜預唐志言異世而一事也是知立推步之法者求
 之千萬年之上以為上元自謂無毫釐之差行之未
 十百年而乖違已見葢數往者無所辨而推來者有
 所證也一行是非諸厯之得其論甚備而唐志亦稱
 其立法之密一行之言乃曰乾度盈虚與時消息告
 譴於經數之表變常於潛遯之中則聖人且猶不質
[027-36b]
 非籌策所能及矣
[027-37a]
  太𤣥擬卦
[027-38a]


[027-39a]


[027-40a]


[027-41a]


[027-42a]
 
 
 
 
 子雲單思渾天三摹而四分之極於八十一首旁則
 摹三九据極之七百二十九贊當期之日又為踦嬴
 二贊以盡餘分之數其用自天元推二晝一夜隂陽
 數度星日之紀與泰初厯相應其取數似與易異矣
[027-42b]
 其為書則欲自成一家初無意於贊易也考諸解難
 之文可見矣夫易之六十四卦八卦相錯而成也𤣥
 之有方部家則各有分域矣不可相錯也故一而三
 之自三而九又三之為二十七終於八十一而𤣥之
 首畢矣八十一家又離為三以極三𤣥之數方州部
 各三之為九又三之為二十七家此一𤣥之數也以
 次比之不可相易贊辭自一至九配麗五行而日星
 節換分布其間皆有成數恐其書特易中之一事與
[027-43a]
 易經不盡相涉也世之治厯者守成法而已非知厯
 也自漢迄今厯法之更不知其幾人未有不知厯理
 而能創法也求𤣥於厯法理之内亦恐未足以盡𤣥
 之妙
厯象申餘太𤣥擬卦日星節候卦氣總論
 連山六十四卦坎離震兊分御四仲以主二十四氣
 其周流三百六十五度四分度之一以成一歳之功
 紀以章㑹統元而有四千六百一十七歳以成一元
[027-43b]
 之易者六十卦之用也葢閏有大小之餘月有小大
 之盡日一日躔一度月一日一十三度十九分度之
 七以月之疾及日之舒是以二十九日五十刻有竒
 而㑹朔故一歳之日三百五十有四而餘一十一日
 四分度之一積其餘而置閏故五歳再閏一十九年
 為一章而閏分盡又積五百一十三年為一㑹而日
 月交㑹之數盡自天統甲子朔旦冬至無餘分積一
 千五百三十九年為地統而十一月甲辰朔旦冬至
[027-44a]
 無餘分盡又積一千五百三十年為人統而十一月
 甲申朔旦冬至無餘分又積一千五百三十九年合
 合前四千六百一十七年復得十一月甲子朔旦冬
 至無餘分為天統而六甲盡是謂一元之數易之用
 也實統於斯故自天統起算一爻主十二年九月二
 十七日一卦主七十六年十一月一十二日二十卦
 主一千五百三十九年為一統六十卦主四千六百
 一十七年為一元而易之藴盡矣故一元之易為甲
[027-44b]
 子七十有七而歳少三焉又積二十元得九萬二千
 三百四十歳為一紀元而六甲之歳亦盡矣元之所
 以為元虚之所以為虚不能外乎是也特易以一爻
 尸一度而周天三百六十五度四分度之一以六十
 卦三百六十爻配之猶餘五日四分度之一以一日
 為八十分五日四分度之一為四百二十分均之六
 十卦率一卦得七分而六日得七分之說不可以不
 知也元以一贊準晝一贊準夜故以三百六十五度
[027-45a]
 四分度之一而兩之得七百三十有一為一元之贊
 數以三贊為一表三表為一家三家為一部三部為
 一州而州管九家二十七章為一㑹得日月交㑹之
 數三州為一方而方管二十七家八十一章為一統
 而得朔分盡之數三方為一元管八十一家二百四
 十三章而得六甲盡之數與易之數如合契矣然元
 一家九贊積八十一家七百二十九贊爾故有踦嬴
 之二贊以其家外有二贊而均其數于一元之間故
[027-45b]
 每贊主六年三月二十有六日一家主五十六年十
 月二十四日一部主一百七十年八月一十二日一
 州主五百一十二年一月六日一方主一千五百三
 十六年三月一十八日八十一家主四千六百八年
 十月二十四日加踦贊六年三月二十六日又加嬴
 贊一年九月一十日而四千六百一十七年之數無
 遺策矣虚有五十二圖圖有七變元餘無變而齊無
 位五十二圖計三百六十四變加元餘之二數亦當
[027-46a]
 周天之度矣故一變主一十二年七月二十日一圖
 主八十八年五月二十日五十二圖主四千六百年
 六月二十日加元之數一十二年七月二十日又加
 餘之數三年九月二十日通四千六百一十七年為
 一虚與元之年亦契合矣是知聖賢之作以明天道
 豈苟然哉
[027-47a]


[027-48a]


[027-49a]
 聖人作易本以明道其餘緒可以卜筮而已而後之
 言隂陽者言星歴者言樂律莫不於易求之求之自
 以為得配之自以為合然則以為聖人之意則非也
 古之言卦氣者本于何書出于何氏易緯稽覽圖曰
 卦氣起于中孚坎離震兌各主一方其餘六十卦卦
 有六爻爻則主一日凡主三百六十日餘有五日每
 日分為八十分五日分為四百分人四分日之一為
 二十分是為四百二十分六十卦分之六七四十二
[027-49b]
 卦各得七分毎卦得六日七分世儒傳卦氣六日七
 分之說葢起於此嗚呼木鐸無聲大易不振至使䜟
 緯之學本巫史之說易道以自神學者不察遂為成
 說亦可悲夫彼其意葢見夫子於大衍有謂當期之
 日於後有謂七日來復故以為說耳此甚不可也夫
 子曰乾之策二百一十有六坤之策百四十有四凡
 三百有六十當期之日據此乃言揲蓍之法乾老陽
 三少之餘得四九三十六策一爻三十六策六爻則
[027-50a]
 三百六十一策坤老隂三多之餘得四六二十四策
 一爻二十四策六爻則百四十四策合乾坤六爻之
 策數則為三百六十當期之日是特聖人言乾坤二
 卦爻之策數如此何嘗為六十四卦之爻論乎何嘗
 以一爻配一日乎聖人言乾坤二卦之策數易緯乃
 以六十四卦之爻數配之何耶豈非以二篇之策數有
 萬一千五百二十不可以相配故捨聖人所言之策
 數而求聖人不言之爻數也三百八十四爻已踰一
[027-50b]
 期之數矣不相當也於是又以坎離震兌各主一方
 為方伯以此四卦二十四爻主二十四氣損四卦主
 四方又不足於期數也於是又有五日分為四百分
 四分日之一為二十分每卦得六日七分然後足其
 數吁其亦迂曲僻怪牽強配合甚矣經曰七日來復
 言復卦自姤初六至此七變而成爻於臨曰消至扵八
 月有凶言一陽方長終為二隂所臨也或言日或言
 月以隂陽言之耳來復者陽也為陽言故云日消臨
[027-51a]
 者隂也為隂言故云月此乃告人以隂陽消息之義
 何嘗卦氣七日乃當復乎借曰卦氣以七日當陽何
 得又云六日七分乎又云坎離震兌不與當日之數
 何自知之也葢不過求以足當期之數不得不強說
 也使一期之數三百八十有四日則必不省四卦當
 四方矣不知夫子謂當期之日無他特以乾坤策數
 大率與期數合亦如分而為二以象兩卦一以象三
 揲之以四以象四時之意矣期三百六十有六日聖
[027-51b]
 人但以三百六十當之者舉其大率相當耳若果以
 一策配一日則其數不足也且下云二百之策萬有
 一千五百二十當萬物之數只以萬數當之足其餘
 又有一千五百二十何以能當其數耶為數氣之說
 者能強相配合以萬有一千五百二十以足萬物之
 數然後可以當期之日配卦也不可強於彼而復強
 於此妄說可知也子雲儒之勤而陋者也凡易之精
 義奥㫖皆所不見而徒模效形象本易緯卦氣之陋
[027-52a]
 說而作太極卦氣始於中孚終於頤太𤣥亦始於中孚
 終於養吾不知卦氣必始於中孚者何而子雲乃法
 之巧中孚卦四陽二隂四陽處乎上下二隂處乎内
 說者皆曰中孚之象如鳥卵然二隂居中有孚故曰
 中孚此不知易者之誤說也據中孚信及豚魚聖人
 曰柔在内而剛得中二隂謂之在内則可謂之剛得
 中則非觀三與四隂爻皆無誠信可言何孚之有不
 知聖人名卦曰中孚者謂居中者孚不中者不孚也
[027-52b]
 二五剛中故五曰有孚攣如二則有鶴鳴子和之徳
 主卦之美全在九二以有成於幽隠之間也聖人名
 中孚之義如此今乃以冬至節氣當之何義此已不
 可其他以某卦配某節俱非禮也太𤣥法之乃云信
 無不在中果易㫖乎使子雲而深於易必不作太𤣥
 溺星厯而逺於道也學者睹於易道而不究始為卦
 氣之誤說反以為易與太𤣥非當期數何以配之可
 怪矣
[027-53a]
 邵伯溫曰統之於一而散之為元元之數一月為
 㑹㑹之數十二星為運運之數三百六十辰為世世
 之數四千三百二十則是一元統十二㑹三百六十
 運四千三百二十世一世三十年則一十二萬九千
 六百年一十二萬九千六百年是為一元之數一元
 在大化之中猶一年也自元之元至辰之元自元之
 辰至辰之辰而後數窮矣窮則變變則生葢生生而
 不窮也經世但著一元之數舉一隅而已引而伸之
[027-53b]
 則窮天地之數可知矣日甲至癸日之數一歳一周
 月子至亥月之數十二歳十二周也星三百六十隨
 天而轉日一周歳三百六十周也一日十二辰積一
 歳之辰則歳四千三百二十辰也自子至巳作息自
 午至亥作消作息則陽進而隂退作消則隂進而陽
 退開物於月之寅星之巳七十有六閉物於月之戌
 星之戊三百一十有五月至巳之終當辰之二千一
 百六十為陽極隂陽之餘空各六月至亥之終當辰
[027-54a]
 之四千三百二十為隂極隂陽之餘空各六凡二十
 有四以當易六十四卦三百八十四爻之數焉除四
 正卦凡六四六二十四三百八十有四去其二十有
 四則所存者三百六十也四正卦謂乾坤坎離居四
 方之正位反復不變故謂之四正經世一元之運數
 舉成數焉消息盈虧之法在其間矣所以藏諸用也
 唐堯起於月之巳星之癸一百八十辰之二千一百
 五十七推而上之堯天地之中數也故孔子贊堯曰
[027-54b]
 唯天為大唯堯則之蕩蕩乎民無能名焉巍巍乎其
 有成功也煥乎其有文章揚雄亦謂法始乎伏羲而
 成乎堯葢自極治之盛莫過乎堯先乎此者有所未
 至後乎此者有所不及考之歴數稽之天時質之人
 事若合符節嗚呼盛哉
 西山蔡氏曰一元之數即一歳之數也一元有十二
 㑹三百六十運四千三百二十世猶一歳十二月三
 百六十日四千三百六十日四千三百二十辰也前
[027-55a]
 六㑹為息後六㑹為消即一歳之自子至巳為息自
 午至亥為消開物於星之七十六猶歳之驚蟄也閉
 物於三百一十五猶歳之立冬也一元有十二萬九
 千六百歳一㑹有十二萬九千六百月一運有十二
 萬九千六百日一世有十二萬九千六百辰皆自然
 之數非有所牽合也或曰氣盈於三百六十六朔虚
 於三百六十六朔虚於三百五十四今經世之數槩
 以三百六十為率何也曰所以藏諸用也消息盈虚
[027-55b]
 之法在其間矣唐堯始於星之癸一百八十辰之二
 千一百五十七何也曰以今日天地之運日月五星
 之行推而上之因以得之也嗟夫皇極一元之運始
 於日甲月子星甲辰子者豈特厯數之用而已哉一
 陽初動萬物未生是聖人所以見天地之心又以範
 圍天地曲成萬物者也非元氣之㑹聰明過人者其
 孰與此豈特厯數之用而已哉又曰元㑹運世之數
 大而不可見分釐絲毫之數小而不可察所可得而
[027-56a]
 數者即日月星辰而知之一世有三十歳一月有三
 十日故歳與日之數三十一歳有十二月一日有十
 二辰故月與辰之數十二自歳月日辰之數推而上
 之得元㑹運世之數推而下之得分釐絲毫之數三
 十與十二反覆相乘為三百六十故元㑹運世歳月
 日辰八者之數皆三百六十以三百六十乘三百六
 十為十二萬九千六百故元有十二萬九千六百歳
 㑹有十二萬九千六百日世有十二萬九千六百辰
[027-56b]
 歳有十二萬九千六百分月有十二萬九千六百釐
 日有十二萬九千六百毫辰有十二萬九千六百絲
 皆天地自然非假智營力索而天地之運日月之行
 氣朔之盈虚五星之伏見朓朒屈伸交食淺深之數
 莫不由此由漢以來以厯數名家者惟大初大衍耳
 惟太初以四千六百一十七歳為元以八十一為分
 大衍之厯乃以一百六十三億七千四百五十九萬
 五千二百為元三千四十為分皆附㑹合以此求天
[027-57a]
 地之數安得無差
一元消長圖總論
 葢以本書約之也今詳本書日甲一位為一元該十
 二萬九千六百年此一元總數也其所以得一元之
 數者由十二㑹積之也月子一位為一會該一萬八
 百年至月亥十二位為十二㑹該十二萬九千六百
 年屬上日甲統之也其所以得十二會之數者由三
 十運積之也星皆一位為一運該三百六十年至三
[027-57b]
 十位為三十運該一萬八百年屬十一月子統之過
 此屬月丑統之其所以得三十運之數者由十二世
 積之也辰子一位為一世該三十年至辰亥十二位
 為十二世該三百六十年屬上星甲統之過此屬星
 乙統之葢由世積而為運運積而為㑹㑹積而為元
 即由時積而為日日積而為月月積而為年也邵伯
 溫所謂一元之數在天地之間猶一年是已然邵子
 此數何從而知其始何從而知其終耶善乎西山先
[027-58a]
 生之言曰以今日天地之運日月五星之行推而上
 之因以得之也故曰堯得天地之中數斯言何謂也
 葢堯之時日在甲月巳星癸辰申當十二萬九千六
 百年之半以上為六萬四千八百年之已往以下為
 六萬四千八百年之方來是以謂中數也堯而後可
 遽而推矣
 一元之數即一歳之數一元有十二㑹三百六十運
 四千三百二十辰也前六㑹為息後六㑹為消即一
[027-58b]
 歳之自子至巳為息自午至亥為消開物於星之七
 十六猶歳之驚蟄也開物於星之三百一十五猶歳
 之立冬也一元有十二萬九千六百歳一會有十二
 萬九千六百月一運有十二萬九千六百日一世有
 十二萬九千六百辰一日自子至寅為曉自戌至亥
 為夜由大撓作甲子遡之子天開丑地闢寅人生自
 開闢至我明萬厯丁丑一千一十五萬五千四百九
 十五年
[027-59a]
請修改厯法疏
 臣惟帝王若天授民釐工熙績則惟厯法實重陶唐
 氏命羲和厯象而其仲若叔分掌四時持籌而算萬
 不失一矣有虞氏承之厯七十載間猶然在璣衡而
 齊七政今者陛下欽崇天道孕唐育虞此亦萬世敬
 授齊政之㑹已臣見比者日月之交保章氏所報既
 而驗之刻漏分秒稍又不相應若是毋廼厯象未明
 而璣衡之象猶有所闕也臣請修厯法臣見洪武中
[027-59b]
 刻漏博士元統嘗請修改矣嘉靖中欽天監華湘又
 請修改矣迄今一百餘年而修改未聞何也意者以
 為非所急耶以為可沿無動耶以為天行微眇未易
 測耶以為無可使者耶臣謂順時興事厯象是稽推
 驗不時度數或爽積秒成分積分成度積度成日年
 逺數多乖舛逾甚意非所以合天前民明昭代盡制
 垂憲來&KR1124也不得謂非所急也臣觀厯代迭興厯法
 屢改漢四百餘年耳三改厯唐三百餘年耳七改厯
[027-60a]
 宋三百餘年耳十八改厯自漢厯元四十餘厯矣葢
 厯之不得不改也因乎歳差晉虞喜謂五十年差一
 度則五十年當改也何承天謂百年而差則百年當一
 改也隋劉焯謂七十五年而差則七十五年當一改
 也唐僧一行謂八十三年而差則八十三年當一改
 也元郭守敬謂六十六年而差則六十六年當一改
 也至元辛巳至洪武元統上言時一百四十年至華
 湘時二百四十餘年今又若干年計以授時厯歳差
[027-60b]
 之法差當三度有竒矣如之河可沿無動耶夫天行
 數度以日月為驗誠晝夜於觀象臺詳測日景黄道
 赤道中星等日記月書至來歳冬至以驗二十四氣
 七十二候日月交㑹日纒月離之類視元辛巳以來
 究所錯繆則歳差可定厯元更時分刻刻分秒務極
 精密頗用囘囘厯法㕘計之即細至年秒亦加酌量
 又何患微渺難測也夫明理達數代不乏人區區勝
 國猶有許衡王恂郭守敬輩興起其間孰謂熙朝而
[027-61a]
 須借才異代乎今保章五官之屬禆海之内安知無
 究心天文精通理數如虞喜何承天之儔誠稍窺私
 習之條廣延訪之令得所謂其人者俾盡觀秘書假
 以歳月必能有所更定又何患乎無可使者也臣讀
 易之革曰君子以治歴明時革之為言改也厯不厭
 改故以革繫治厯焉夫歳漸久差漸多改漸難失今
 不一修改葢不易為已臣願陛下繹革象之義憲唐
 虞之典考歳差之數創一代之法為先朝所未及為
[027-61b]
 使天下知聖天子補偏救弊咸正無缺傳之萬&KR1124
 永無極臣不勝大願惟聖明留意
厯法總論
 函史曰自孟子以故言性而驗諸千歳之日至曰利
 為本也葢主也後代厯本千歳之日至挟莢布算庸
 考今故失其本矣葢其鑿也帝典命羲和欽若昊天
 厯象日月星辰若之言順也敬而明之厯而象之循
 故主利俾毋失其天常斯大智不鑿哉乃命官曰嵎
[027-62a]
 夷曰南交曰西極幽都亦足明古測候盡四表矣天
 主日配以月播五行於四時故春寅賓日秋寅餞日
 冬夏敬致日日南北陸東西行時從改焉故平秩平
 在為兢兢歳霄日中而立二分永短極而立二至星
 中以為紀物以為候天行嬴於日而盈朔行縮於日
 而虚交矣則定之以閏乃參相得而辰從厯常古如
 一日也故帝典也而厯法本諸此善乎張平子衡/
 言之也曰夫厯有聖人之徳六焉以本氣者尚其體
[027-62b]
 以綜數者尚其文以考類者尚其象以作事者尚其
 時以占往者尚其源以知來者尚其流大業載之吉
 凶生焉是以君子務焉咨焉以從事受命而莫之違
 也夫能貞而明之者其興也勃焉囘而敗之者其亡
 也忽焉巍巍乎若道天地之紀綱帝王之統是以聖
 人寳焉君子勤之若夫用天因地揆時施教頒諸明
 堂以為民極者莫大乎月令帝王之大師備矣天下
 之能事畢矣過此而往羣忌茍禁君子未之或知也
[027-63a]
 
 
 
 
 
 
 
 
[027-63b]
 
 
 
 
 
 
 
 圖書編卷二十七